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入警心得体会

入警心得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8 12:38:12

入警心得体会

入警心得体会例1

入职培训心得体会1

硝烟弥漫的笔试和面试现场彷佛就在眼前,转眼之间我就已经坐在普陀公安分局的会议室当中进行着最后一天的新警培训。培训伊始我只是对我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赶到十分的自豪和骄傲,但随着培训的循序渐进,我对警察这个职业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当我回顾这三天的培训,我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词,纪律和为民。

警察是一个纪律部队,这是在我培训之前就有所认知的。但是三天的培训下来,我认识到身为一名警察,我们的纪律等同于军队的纪律,又有别于军队的纪律,相同点在于,我们都要做到绝对的服从,都要做到洁身自好,都要对党和国家绝对的忠诚,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和军队纪律不同的地方又在于,我们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我们所有的`纪律都是为更好的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我们的纪律是有弹性的。

其次就是为民。我相信绝大多数没有经过警校洗礼的社会生,在培训之前对于警察的具体工作大多都是由电影电视中的警和匪片镜头所构成的。诚然,我们是国家的执法机关,但是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里,除了将我们除暴安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这个根本工作做好之外,我们还要更多的承担为人民服务这个重要的任务。“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就是对警察这项职能的最完美诠释。在中国,我们警察的称呼前面被冠以两个沉甸甸的字“人民”,因为我们和人民解放军一样,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不仅要维护社会稳定,给予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更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热诚服务,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我也希望成为一名警察后,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对得起身上穿着的警服,头上顶着的徽。

入职培训心得体会2

现在我已经适应了基地紧张而充实的生活,而且还利用业余的时间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自己,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和增长了见识。

人民警察之歌中有这样一句话“崇高的理想,培育出高尚的情操。严格的纪律,锻炼着坚强的队伍”。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让我无论从思想上、身体上、业务能力上,还是在实战技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这两个多月的培训生活。

一是思想认识上,通过不断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代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以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己任。作为基层民警,接触最多的是老百姓,所以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心系群众、始终保持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是业务能力上,身为一名执法者,熟知各种法律法规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前提。两个多月当中,我熟知了《人民警察法》、《刑法》、《新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法》等等,自己的法律水平也有了极大地提高,这也为以后的执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身体素质和实战技能上,“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教官的这句话无时无刻不再鞭笞着我。汗水不会白流,付出总会有收获,每天的一公里长跑、俯卧撑在不断的促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强壮。实弹射击、擒敌拳、交通手势操、巡逻盘查技巧、控制术、防守攻击技术、单警装备使用技巧等,让我们在身体强壮的同时实战技能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未来工作中的临场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紧张的培训还在继续,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要加倍的珍惜,因为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以后这种长时间、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的培训机会已经极少了。作为一名刚入职的人民警察,我深知此次培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数不多的日子里,我要充分的利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高尚的情操,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扎实学好各种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入职培训心得体会3

在__年十一月至二0一一年二月期间,我参加了市公安局举办的二0一一年度第二期新警培训班学习。在警校这三个月的生活学习里,虽然时间短暂,但在我的人生轨迹中却留下了最光辉的一笔,使我永久不能忘怀。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事公安工作的许多技能与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磨砺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公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入警心得体会例2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队伍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体魄,为更好的投入到公安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初任培训,我的体会如下:

一、端正了思想,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

在初期的严格军训,不仅使我体会到了这支神圣的纪律部队优良作风,更明白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人民警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尊重人民群众,强化服务意识。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团结协作根本保障,只有团队协作、多方配合、有组织有纪律才能圆满的完成任务。

二、学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

在此期间,我还深入学习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和法律法规,如《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警械和武器使用条例》等。掌握了公安工作中的警务技能和警务实战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有了安全理念的养成,并在最后的各项考核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入警心得体会例3

公安干警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得体会:

同志提对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公安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如何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始终保持政法干警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地防止脱离群众、丧失民心的危险,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只有把政法工作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铜墙铁壁。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的专门机关,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目标追求,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公安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公安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公安干警的宗旨理念;“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公安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公安干警的基本操守。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公安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坚持执法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公安干警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工作搞得好不好,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最高评判标准。要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如父母、待百姓如亲人,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努力从灵魂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执法为民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向广大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愿望和期待越来越强烈,期待有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祥和、更加平安的工作生活环境。近年来,我们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新期待,紧紧围绕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多发财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电信诈骗犯罪等治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不间断地组织开展治安乱点、治安复杂地区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公安干警要坚持送温暖、送服务与保平安、保稳定相结合,听民声、访民意与促工作、强队伍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广大公安干警必须练就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三懂四会”的硬功夫,努力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入警心得体会例4

一、完善各项制度把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1、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克服少数人头脑中存在的:“政治思想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要注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把政治思想工作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要力戒空谈真抓实干,坚持在任何情况下“以人为本”和“思想先行”,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不放松。要结合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确定政治思想工作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工作规划,结合当前公安工作任务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要使政治思想工作在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民警的自觉行动,需要政治思想工作去宣传、引导。然而由于人们社会地位、政治素质、知识修养、觉悟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辅之以相应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以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新时期公安工作任务得以贯彻执行。为此,一是必须下力气研究和建立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任务的政治工作机制,完善公安政治思想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政治思想工作由軟变硬,做到有章可循。二是把公安工作的年度目标当作政治工作的总目标,制定出完成和实现公安工作目标的思想工作具体保证措施和工作制度,两个目标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因个别领导的好恶,使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是赋予政治工作者一定的人、财、物权,使他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也可使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完成好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使人民满意,社会稳定。

2、发挥党支部在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它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和战斗堡垒,要在基层公安派出所政治思想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每个支部成员和党小组长应当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骨干。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具备蜡烛的品质,发挥蜡烛的作用,即: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既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又要做周围群众的思想工作。基层党支部要把政治工作结合业务工作一道来做,把政治思想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基层领导齐抓共管的局面,彻底改变政治思想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两层皮”的不合理现状,使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也使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

入警心得体会例5

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在学习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结合工作实际,大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省能力,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坚决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我必须积极维护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光辉形象要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因此,我们要真正从这次警示教育中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

入警心得体会例6

公安局警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局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从抓教育、抓硬件到建载体、建机制,多措并举,实现对警营文化建设的“四面包围”,不断为公安工作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一、抓教育,铸警魂,为警营文化建设明确方向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县局深入组织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集中教育活动,确保入耳入心入脑、统领公安各项工作。一是打造忠诚文化。在各机关单位、基层所队设立入党、入警宣誓牌,定期组织民警重温入党、入警誓词,不忘从警志、增强使命感。定期组织民警举行升旗仪式,适时组织“瞻旧址”活动,通过让民警身临其境感受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现场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诚本色。二是打造责任文化。坚持“细微着手,彰显特色”,在办公场所走廊、民警办公室悬挂格言牌,配上民警的岗位职责,提醒民警时刻牢记职责,扎实工作。经常组织换位劳动体验等活动,教育民警树牢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三是打造廉政文化。建设集廉政格言、图片漫画等内容于一体的清风长廊,为民警配发印有廉政警句的水杯和笔筒、《行动日志》等办公用品,使廉政文化无处不在,廉政意识深入警心。经常组织开展算“七笔账”活动,让民警在严于律己上算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自由账、健康账、家庭账、亲情账,始终做到干净做事、清白从警。二、抓硬件,建阵地,为警营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县局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深入推进“三室一廊一园”建设,不断满足民警文化需求。一是建好“三个室”。县局在15楼建立“警体训练室”,配备高标准的健身设施,让民警在工作之余开展体育活动,强身健体、抗拒压力;要求各单位设立“谈心室”,建立“三级谈心”制度,领导和民警定期谈心交流,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成为民警沟通思想、加压鼓劲的“营养快线”;要求有条件的派出所逐步设立减压室,配备“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软件,室内物品布置合理,环境安逸舒适,播放柔和音乐,民警既可进行心理测试,又能开展心理调节,建成民警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的“心灵驿站”。二是建好文化长廊。以体现“激励奋进”为主题,以体现每层楼不同单位、不同部分的职能特色为核心,在各基层所队办公楼走廊内建立文化长廊,使民警时时刻刻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使到办公楼来办事的人也得到文化的感染。三是建好“文化园”。县局在部分基层所队院内建立警民“文化园”, 摆放造型盆景、种植花草树木、铺设情趣小路,道路两侧设民警爱民走访、化解纠纷、帮扶群众、抢险救援、上门服务的宣传图版,中心位置搭设凉亭架,摆放长凳,群众可在此休闲,欣赏民警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达到自然景观与警营特色的有机结合,让群众感受警营文化,进一步增进警民感情。三、建载体,活形式,为警营文化建设注入活力县局坚持把警营精神文化作为警营文化建设的核心,坚持内部挖潜、借船出海等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一是用好固定活动日。充分利用每年元旦、春节有利时机,组织举办文艺晚会、与驻地单位联合举行警民共建汇演,利用“三八”、“五四”等节日,组织女民警、青年民警举行茶话会。十一期间举行“迎国庆”文体比赛。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二是组织专题文化活动。每月开展以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听一支优美乐曲、欣赏一副精美图画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富教于乐、富教于美、富教于智,使理性的灌输变成形象的启迪、空洞的说教化为情感的渗透,丰富民警生活,陶冶民警情操,拓宽民警的心灵空间。三是组织警营创作竞赛。县局在互联网服务网上开辟警营文化专栏,及时上传民警利用业务时间创作的书法、绘画、主题征文、演讲、诗歌、散文、小说、摄影、书画、手工以及其它类型的个人艺术作品,并组织网友投票进行评比,对获得前三名的予以表彰奖励,鼓励大家在完成正常勤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良好警营氛围。四、建机制,求规范,为警营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县局高度重视警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实现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成立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县局成立专门的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委任

组长,下设办公室在政治处,政治处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抓警营文化建设。二是制定警营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县公安局关于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公安局警营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警营文化建设标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调度,定期研究新情况,为警营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县局将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单位综合考评,对警营文化建设评为优秀的单位,考核中予以加分;对被列为差等档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树先资格,切实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责任体制,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四是健全激励促进机制。县局树立“创新是能力,创优是水平,创造是本事”的鲜明导向,出台《县公安局文化建设创新奖励办法》,对在警营文化建设方面创新举措、取得实效的民警予以表彰奖励,并将其经验在全局予以宣传推广。鼓励民警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使民警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迸发涌流,让民警从自身价值的充分展现中得到鼓舞,进而转化为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不竭动力。

入警心得体会例7

警察在职业生涯中要从事多种不同的任务,从管理公共交通、履行行政义务,到记录受害者与目击证人的口供、访谈嫌犯,甚至于一些隐蔽的任务。如果警察从事调查与侦查工作,他们会涉及到多种类型的违法犯罪现象,如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财产犯罪、家庭暴力、、谋杀,甚至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任务需要不同的能力与技能,而仅仅靠强有力的身体素质与一般能力是无法完成的。近四十年来,西方的警察心理学领域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警察适应新任务的核心技能,这集中体现于警察心理选拔、心理训练与应激对策、警察文化运用等方面。

一、警察选拔

建立强有力的警察队伍,警察的选拔是关键的第一步骤。西方警察的选拔已经从19世纪的注重身体素质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并重,再向近三十年来开始的特别强调心理能力的方面转变。在此选拔过程中,职业心理学家与警察心理学家的参加是一个重要的标志。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首先系统地加入到警察的招募、选拔活动中,从智力测试到特定人格品质及行为模式的考查,以及之后的心理训练。由于其效果显著,其后不久,西欧国家也纷纷效仿这种心理选拔与训练的做法。至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警察心理学家的工作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属于警察心理选拔与心理训练领域。

心理测试是心理选拔中的具体技术。心理测试就是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或其他心理技术探查特定个体的心理品质。什么类型的个体适合警察工作?优秀的警察有什么特定的心理品质?这些是在警察选拔中通过心理测试而探查的问题。虽然没有专门为警察心理选拔而设计的心理量表,但在实际工作与研究中,西方常用来进行警察心理选拔的心理测试方法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英华德人格调查表(IPI)等,它们各具有特定品质或特征的针对性。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测试心理品质的经典问卷,包括内―外向、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社会性)与测谎四个分量表,也是最早运用于警察心理选拔测试的量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选拔别强调外向性、坚强性与低神经质(或高稳定性)作为优秀的警察心理品质的重要性[1]。后续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由于EPQ操作的简洁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及标准化分数而作为警察心理选拔测试工具的重要价值(Burbeck and Furnham, 1984)。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于20世纪40年代编制,用于筛查心理障碍(包括10个临床量表与3个效度量表)。MMPI 在警察心理选拔中的作用是筛选出心理障碍或潜在心理障碍的个体(即临床诊断的价值,筛选出不适合做警察的个体),同时也可用于警察成员工作业绩预测(好业绩与坏业绩的预测因子)与业绩考核参照[2]。

英华德人格调查表(IPI)是专门为法律机构编制的用以鉴别人格与行为品质的量表(包括310个“对―错”项目、25个临床量表)。研究表明,由于其特定的法律领域设计,IPI对于警察选拔与业绩预测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准确性(Detrick and Chibnull, 2002; Cochrance,2003)。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西方警察选拔的心理测试方面渐渐地更为成熟与标准化(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标准化水平)。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成果是英国国家警察计划(National Policing Plan,2005~2008)的实行。它规定了英国所有警察力量机构在招募警察时所必须执行的操作性评价内容:包括以能力为基础的结构性访谈,数字与文字的逻辑推理测试,写作项目与人际互动项目。其中涉及到以下七项核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区与当事人的指向、尊重多样性、个体责任心、冷静性。

目前,心理测试在警察选拔中的运用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是心理测试理论上的统一性问题。个体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性的还是环境训练的结果,是稳定的还是塑造的,对于这些疑惑,可以用人格素质论、社会化理论及训练适应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些观点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警察选拔中心理素质的测试稳定性与准确性的怀疑。与之相联系的另一问题是,在警察选拔中,作为警察及优秀警察必须具备的核心心理品质及其标准并不是非常明确,也没有完全得到警察选拔程序上的认可。也即,当前西方警察选拔中的核心心理品质的认定对于警察选拔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结论性标准[3]。这种不甚完善的状况还需要警察心理学家与警务工作者在研究与实务中经过更多的纵向研究与回顾性考查加以确信而建立统一、明确的标准。

二、警察心理训练

警察选拔只是成为合格警察的基础;科学的训练是造就合格与优秀警察的必要条件。所经历训练的角色与类型对于警察有效与高效地完成警务工作意义重大。

西方警察训练中,美国心理学家的加入较早,甚至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介入,但系统地参加训练工作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的学者认为此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的盛行及当时的美国犯罪形势紧张有密切的联系)。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心理学家在警察训练中担任指导角色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如英国伦敦的皇家警察训练计划(1982年)中心理学家为新招募警察设计的“个体意识训练”(HAT:human awareness training, 后改进为警察技能训练PST:police skills training)就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与实践代表项目(Hollin,1989)。

西方各国警察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基本包括三大领域:人际间技能、自我意识(职业唤醒水平)与处理社区关系的能力。与之相配套的是训练中与训练后的评价(问卷与实务活动评价)。训练的时间包括集中训练期与见习期,大约15个月的时间。其中有两次前后对照比较的问卷式自我报告评价与阶段性的实务活动评价。英国个体意识训练(HAT)的研究表明,警察心理训练的现有成效主要体现于社交性焦虑水平的下降与人际交往技能的提高;同时提示,警察心理训练应该着力加强在促进警察对于受害人的移情能力(同情心)、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唤醒水平等方面的成分训练(Horncastle, Bull, 1989,1994)。

当今西方在警察心理训练中的最新研究与实务成果是模拟训练与浸入式学习。模拟训练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基础上,旨在加强警察的心理素质与灵活有效的警务能力,通过模拟情境的反复练习、强化与修正而实现警务技能高效化的训练模式。在训练中不仅特别强调有效行为模式的练习、强化,而且注重有效行为与适当职业意识、合理认识决策与行为模式之间的有机联系,促使警察在复杂化的实战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如今,模拟训练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模拟多种警务情景,直观地实现逼真的训练。如此,一方面,可以大大地提高警察角色的塑造与侦查技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迅速地训练团队合作与决策训练能力。由于采用了训练信息的及时记录与互动技术,使得模拟方案要素的更新、及时准确地反馈与重新修正成为可能。如对谋杀、、抢劫、纵火、劫持、危机谈判等不同犯罪类型案件的侦查技能的训练(模拟案件加上真实案件的模拟重现),能够较高效地实现特定警务人员相应技能的提升。而针对警察抗压力的坚强性与冷静性等核心心理品质的浸入式训练方案(immersive police training)则可以设计出高复杂性、高危机性与重复失败的训练方案(挫折方案),以造就警察在面对失败时的经验、体验(行为习惯化技术),掌握自我调节的心理策略、方法。另外,浸入式训练中的角色互换(甚至于警察角色与犯罪者、受害者角色的互换)与事后团体讨论中对具体情景技能的广泛质疑、交流探讨也能较好弥补模拟训练中的相对简单性困境。

三、警察应激与管理

应激的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由加拿大生理心理学家塞耶尔(H. Selye,1956)从生理学角度引入健康领后便一直受到健康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许多心理学家都从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两个方面来理解、应用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通常区分为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与行为反应三个维度。警察作为特殊职业,应激的特殊性与高风险性使得警察心理应激的研究与应用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

警察是公认的高危险职业。警察职业带来的高应激水平严重地威胁警察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与工作效能,其中工作效能的降低表现为无法专心工作,甚至工作倦怠、放弃工作。

早期的警察应激研究是以生活事件量表(SRRS,Holmes, Rae,1967)为主要工具展开,主要考查警察经历的生活事件(43项)的状况及其对身心的影响力(健康的预测指标)。随后发展出针对警察特殊职业的应激关键事件量表,它包括警察生活与工作中经常遇到的144项应激事件(Sewell, 1983)。显然,应激事件的针对性大大推动了警察应激的应用研究。

在此背景下,西方警察应激研究中提出了较有应用性、适应性的警察应激源二维度模式:内部―外部应激、任务指向―个体指向应激[4]。警察的外部应激源主要包括对于警察队伍或特定案件的公众负面意见、消极的新闻报道与对法院判决的不满意;警察的内部应激源主要涉及对训练与获得报酬的不满意;警察的任务指向应激源集中于警察局工作的性质,包括工作的危险性与开展调查、侦查的案件的类型(如调查儿童受虐案件的警察往往会引发较高水平的持续应激状态);警察个体指向的应激源主要包括警察对自我能力、培训、安全感与成就关注(Cooper,1982)。不同等级的警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不同的应激源:较高等级警察的应激主要指向工作负荷等任务压力,而较低等级的警察应激则主要涉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面临的危险事件(暴力伤害,或对自己或家人的生命威胁);当被要求主观评价他们日常生活与工作面临的45种情景时,排列最高等级的应激是被劫为人质,而最低等级的应激是需要进入陌生人的家中进行调查(Gudjonsson, Adlam, 1983)。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而带来的应激源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对于警察应激对警察人员及警察职业效能的影响力都给予很大的重视,由此开展了警察心理健康与应激对策的研究。

警察应激的管理可以在个体层面与机构层面上展开,但西方传统上倾向于强调机构层面对应激管理的作用;在实际作用上,机构层面的力量确实发挥着更为明确的功效。其中,警察职业应激管理方法中五项有效机构要素得到验证:应对应激的训练、得到上级警官的支持、更好地熟悉警务程序、改善警察机构与社区民众的关系与减少官僚机构的人为障碍等(Gudjonsson,1983,1989)。令研究者感到吃惊的是,近三十年来,西方的警察人员并没有认可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措施作为应激管理所起的作用。此与警察的特定文化紧密相联系,即西方警察文化中普遍存在“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帮助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的意识(Miller,1995)。

西方警察应激管理得到广泛支持的理论模式是应激源二维度模式:警察的应激包括内部―外部应激、任务指向―个体指向应激,它们特定的工作任务与警察级别发挥着差异性的影响力。以此为基础的警察应激管理的应用技术包括心理训练中对应激源预测力训练、对应激事件控制力训练,以及应激事件发生后的干预技术[5]。

心理训练中的应激源预测训练,是让警察了解警察活动中必然遇到的、具体的任务应激源、个体生活事件应激源,并从主体要素与主体外要素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它们。这种事先(真实应激发生之前)获得的间接经验式、模拟式的心理准备,对于警察在任务与生活中遇到真实应激时产生的消极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与缓冲作用。与之相联系的是对应激事件的控制力训练,即警察人员系统地学习、掌握(知识获得与行为方式练习)在必然遇到的应激事件中应采取的恰当的、有效的应对方式、技术,这些具体而针对性的应对方式、技术,通过简单而明确的心理方案(信念支持、行为反应与言语暗示三维指向)为应激反应提供预备方案。这些具体的应对方式包括来自心理应激管理中的应对方式的扩展与延伸:放松技术、换位思考技术、角色训练技术、时间与项目管理技术、情绪克制技术、冷静缓冲技术、头脑风暴技术、团队支持技术等。

警察应激管理中的心理干预技术是针对应激事件发生后(常常是危机的应激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心理干预技术,以及时防止、减小应激的消极反应后果。现在较为成熟的技术为危机事件应激倾诉(CIS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经历灾难事件或者危机事件的警察当事人向警察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小组)自由而详细地汇报自己经历的事件细节、感受与自己的观点;由警察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小组对其呈现的或隐含的观点、体验与行为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指导。其作用包括经历创伤后的倾诉、关爱(心理支持)与风险评估、风险对策两大方面。实际证明,危机事件应激倾诉能够大大降低警察经历危机事件后的心理伤害,对于警察形成适应性的应激应对策略具有积极的帮助,并具有较长时间的心理免疫效果(对日后应激的正向引导作用)[6]。

四、警察文化影响力

警察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警察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工作任务的高危险性与以男性为主体的群体形成了一种具有明显坚强性、坚韧性的意志品质与“强烈的男子气概的精神”。这种传承而来的职业文化直接对警察成员的心理世界与行为模式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坚强性特征的文化使得警察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在任务中勇敢地表现自己,这种积极的心理氛围极大地推动着警察优良品质的形成。同时他们能够时时刻刻体会到警察团队的坚强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但是,当他们真实面对挫折或应激事件而引发消极应激反应时,“坚强的意志”使得他们不会在同事之间谈论与分享自己或同事的消极体验或者寻求帮助,因为这样做会被警察文化标定为“无能”“脆弱”“失败”。相应地,警察在遭遇心理问题时多数不会主动甚至于不意愿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Brown,2000;Ainsworth,2002)。即使在经历危机事件后被要求进行的应激倾诉(汇报与咨询)中,警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阻抗,这种来自警察文化作用下的强烈自我防御机制会严重地阻碍应激干预的进程与效果。这一情况在心理咨询的初期尤为明显。

研究表明,警察文化的这种双面性特征,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效果,它弥散在警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人格品质、行为模式的各个方面,而且警察文化的这种消极作用常常是以意识或者潜意识的方式发生的(Stephens,1997)。它需要在警察的心理训练与应激管理中加以注意,尤其注意其在应激干预中有意识地化解或减弱的消极的阻抗作用。如在警察文化中传递坚强性格与心理帮助之间的恰当关系(如“寻求帮助并不代表自我的无能与失败”),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术对心理训练、工作效能及心理健康的价值。

五、小结

随着警察心理学家加入与心理学技术的运用,警察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项目。以人际技能、职业意识与特定心理品质为核心要素的心理训练项目正得到警察训练与实务的检验与逐步推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训练与浸入式学习对于特定的角色形成、技能练习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警察心理训练需要进一步与整体的警察训练程序、警察实务紧密配合;也需要探讨具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品质在警察文化中的变化过程。

警察的高风险让警察成员经常性地面对应激事件,应激的心理干预体现出了心理对策与技术的重要性。其中总的趋势是渐渐放弃了深度的心理分析(如精神分析倾向的技术只是在少数的来访对象上运用),而选择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相结合的客观、务实技术。与此同时,特定犯罪类型或工作情境的应激与应激对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确认具有高效价值的策略与技术。

警察文化是特殊的影响力量,具有双面性。需要利用警察文化的力量,进一步培育积极的文化支持环境,如坚强性、坚韧性的品质,也需要面对警察文化中的消极方面,改变一些不当的观点,消除“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帮助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的错误观念,帮助警察认识到接纳警察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在警察职业中的必要性。

近四十年来,西方警察机构对心理学知识与技术越来越体现出开放的态度,在警察心理选拔、心理训练与心理干预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警察心理学家与警察机构的合作,将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知识、技术与警察实务、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是推动警察职业与警察心理学积极发展的智慧之道。

注: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3-693)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Bartol C R. Police psychology: Then ,now and beyond[J]. 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ur, 1996,23:70-89.

[2] Ainsworth P B. Psychology and policing[M]. Cullompton, Devon: Willan, 2002.

[3]Bull R, Horncastle P. Evaluation of police recruit training involving psychology[J].Psychology ,Crime and Law, 1994,1:143-149.

入警心得体会例8

经过座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总结出当前基层一线民警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面对社会形势发展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任务,在思想上准备不足,认识不到位,因循守旧,对于打开工作新局面缺乏信心和勇气;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长期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产生了疲劳厌战情绪和不平衡心理;三是面对人民群众民主法制、人权保障和监督意识的不断增强,感到自身执法!素质和工作能力上明显不适应,思想包袱较重顾虑重重,甚至畏首畏尾,担心出现工作失误;四是面对内部管理工作和队伍竞争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五是面对个别人对民警的恶意诬告和打击报复,担心自身正当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根据研究,要消除民警上述不良心理因素,主要应抓好以下四个入手和三个结合:

四个入手

一是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提高民警队伍适应形势、把握大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头脑,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引导民警正确认识新形势、新任务给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觉转变执法观念,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彻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二是从强化教育训练工作入手,解决民警不知怎么干和担心干不好的问题。要改革警务运作机制,逐步实现由学历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由课堂培训到技能训练的转变,由单一培训到战训合一的转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练什么,干什么、钻什么”的原则,保证基层一线民警每年都有足够时间参加封闭式警务技能、体能和各类培训,让民警切实做到“说得过、打得过、跑得过”,在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感到胸有成竹,毫无畏惧,真正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

三是从整合警力资源和调整工作职能入手,切实为基层一线民警减压减负。要打破上下对应的警力配备模式,切实精简机关,整合警力资源,充实一线警力。特别是要真正做强派出所,科学设置岗位和划分职能,让基层一线警力不足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做到科学用警、合理用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警务效益。

四是从建立民警心理关怀制度入手,培养民警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重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定期分析民警队伍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搞好民警心理调试;要定期开展谈心对话、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民警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坚持文化育警,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警营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思想情操,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要切实为民警解除后顾之忧,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爱;要落实好休假制度,保障民警的正常休息,让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及时得到有效释放。

三个结合:

一是目标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目标设置必须体现民警目标的要求和满足民警个人的需要,才会受到良好的激励效果。目标不能制定的过于大或广,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而制定,否则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就是结合以奖金或实物等形式对民警进行的激励,即要着力解决思想问题。精神激励是根本,就是结合以表扬、嘉奖、立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对民警进行的激励。队队伍管理中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才会不断提高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才会锻造一支英勇善战、健康稳定的公安队伍。

入警心得体会例9

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基层民警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一是易致生理疾病。国内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基层民警边要全天候做好本职工作、边要疲于应付辖区的一些“非警务活动”,其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疾病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职业。对基层民警来说,诸如胃溃疡、肝硬化、肾炎、偏头痛、气管炎、肿瘤等,并非陌生的病理名词。二是易致不良情绪反应和认知障碍。在长期或强烈的压力状态下,基层民警极易产生愤怒、焦虑、压抑、无助感等不良情绪反应。此外,基层民警还会因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认知活动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思维肤浅、狭窄;思维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思维缺少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不恰当等。三是易致行为偏差。心理压力易导致基层民警的行为发生偏差,并且所致行为偏差会波及基层民警的所有个人生活和工作。诸如,在生活上,家庭关系紧张、夫妻不和睦、离婚以及个人的失眠、、酗酒、自卑甚至自杀等;在工作上,效率低下、缺勤、离职、错误增多、易出事故、遇事退缩不前等。

二、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剖析

(一)基层公安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

1、基层公安工作具有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②我国从事基层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基层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基层民警承受身心压力的必然性。

2、基层公安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据统计,公安民警平均每年要加班120个工作日。派出所民警平均每日工作11、12小时,晚上还要有1/3的警力值勤、备勤,应付突发事件,如遇重要外宾来访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警卫、保卫工作更为紧张、辛苦。③近年来,为了遏制犯罪急剧上升的势头,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公安机关坚持严打整治方针,持续不断地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行动。在警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广大基层公安民警更是放弃休息,以加班加点工作来保证斗争和行动的开展。如社区警务,就有社区内各类人员情况熟悉、重点人口控制、安全小区创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纠纷调处、“四小”场所的管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其中每一项都需要基层民警倾注心血、花费大量的精力,一天24小时在社区忙得不可开交,而工作效果却不能立即显现,一旦个别环节疏漏,则可能功亏一篑。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基层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并且有的基层民警因劳累过度而患上重疾。如我局去年的派出所民警苏阿进因工作劳累不幸发生肝癌病变就是一例。

3、临时性额外任务多使从事基础工作的时间无法保证。各方交派的任务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公安机关各部门都把派出所作为其职能部门,都给派出所派任务、定指标,要派出所填报表、报数据。基层民警整日泡在琐事杂务堆里不得脱身。二是紧急任务多,除了值班、110处警外,基层民警额外加班加点特别多,诸如严打斗争、专项整治、布卡设点、安全保卫、集中待命、紧急出动等,一旦有事,常是全体加班,不时还碰到个别领导交办急如星火的事务,民警再忙也要腾出功夫先办。这诸多的额外差事,挤去了民警下社区的工作时间,使社区警务的基础工作得不到根本保证。一些民警忧虑地说:“种了公家田,荒了自家责任田。”

4、工作要求高、考核严使个别民警难于适应。基层公安工作的各项指标分解很细,考核要求很高,这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警务管理的科学化是有必要的。但是各项指标制定必须合理,使大部分民警努力后都能达到,并要有帮助他们达到要求的具体办法,这样才能发挥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假如一味压指标、出硬招,一些民 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整日担心任务完不成,担心下岗被淘汰,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

5、群众工作难开展。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的生命线。然而随着时间步伐迈入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群众工作的难度也与日剧增。一些民警反映,现在群众尊重民警、主动协助民警的少了,而要求民警提供帮助的多了。个别人不管何事,有的甚至不属民警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要民警办,办不成就指责刁难,甚至举报。而有的领导对待群众的指责、举报,常不问清红皂白,一味批评处罚民警,挫伤了部分民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一些同志说:“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仍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叫我们怎么不烦恼!”

(二)基层民警难尽人意的个人、家庭生活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1、在义务方面易产生负罪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基层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安排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职业的“综合疲劳症”又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较易发生角色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当父母身染病痛时,是多么需要儿女在病榻前尽孝,但他们从事基层公安工作的儿女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到这一点。往往我们的基层民警接到亲人病危的电话、电报时,却恰逢某项行动临危受命之际、执行某项重要任务之时。久而久之,基层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父母、愧对家属、愧对子女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严重的“负罪感”之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在情感方面潜藏着难言的苦楚。基层民警也是人,但是他们却常常没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子女希望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时侯,他们可能正在胡同里巡逻;妻子在分娩需要照顾的日子里,他们可能正在异乡追捕犯罪嫌疑人……基层民警的情感需要是有缺陷的。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少,缺乏感情交流,时间久了,家庭生活出现不协调,亲子关系疏远、夫妻难于沟通、家庭隔阂严重等等。如此难言的心理苦楚,基层民警不得不面对和默默承受,而情绪情感之能量却难以得到宣泄。

3、在欲望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基层民警自有他们七情六欲的个人需要,但是他们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进而产生心理压力。一般而言,基层民警较多会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个人问题:一是个人入党、评先进、提职等需要。大多数同志渴望获得这些荣誉并非仅是名利的需要,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工作成绩和能力被人们所认可的心理需要。二是个人想进修,想获得高层次的学历文凭等发展的需要。进修深造、提高自己,这也是民警内心深处希望被人承认、被人尊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三是个人和家庭的隐忧难以排解。如婚恋问题毫无进展,会有一种形影相吊的孤寂感;社会上实行减员增效,公安机关内部实行下岗分流之后,一些同志担心自己会提前退休或被分流出去;还有家属下岗、子女教育、就业、个人住房、家庭生活质量等问题。在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之际,这都成了一些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基层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

(三)基层民警所处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1、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基层民警也同其他人一样,盼望着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但是所从事的高付出的警察职业的低收入状况与其他“清闲职业”的高收入相比存在着太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基层民警心态失衡,出现不正常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基层民警队伍中,相当比例属于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家庭的重担。有的家属下岗,家庭经济生活困难,而公安民警的工资待遇尚未能达到与他们的付出相对应的水平。这不能不影响到相当部分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从警人员的心态。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基层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所以他们还得抵拒社会上的“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攀比斗富”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面对亲朋好友甚至某些领导的说情风,个人经济生活负担状况,金钱美女的诱惑,如何予以处理便对民警直接构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这些不正之风与民警的价值取向、生活感受相悖而又得势时,他们更感到个人存在的价值不足,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意义,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不全面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面对社会与公众的警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怀疑等等要远甚于其他任何职业,构成了种种压力。群众对基层民警工作的误解、投诉;个别领导、个别部门的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非难;一些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但仍未破获的案件招来谴责;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失误以及混进基层民警队伍中的个别败类的行为,招致的各种攻击、冷嘲热讽。这些,在基层公安工作中是经常可能出现的。不全面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基层民警产生心理挫折,感到委屈、失望,最后演变成一种微妙的心理压力。

(四)基层民警的自身因素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

1、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基层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基层民警身体素质不好,长期劳累会导致疾病缠身,加之心理素质欠佳,就会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另外,患病的直接结果是产生对病情的担忧,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加之无法视压力为动力或化解压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与应激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自然便引发了心理压力反应。

2、知识、能力缺陷。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智商、能力等多方面与同事的差距,影响了基层民警个人目标的实现,致使某些人的行为极端化。如在办案中,因案子久侦不破,加之犯罪嫌疑人的抵赖,而对其施以殴打。这是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爆发的直接行为体现。事实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基层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民警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时代要求。然而当前有些基层民警,学习动力不足,光吃老本,不愿学习新知识,因循守旧;有的不善于运用新知识,学了不会用。实践中,他们常常感到捉襟见肘,工作难见成效。而这些欠缺又直接影响了基层民警个人的入党、评优、提拔、晋级、年终考评等一系列需要,诱发了基层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严重的心理焦虑,进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3、人际协调能力差。公安工作是社会工作,基层民警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就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加,再加上一些民警习惯了以管人者自居的社会角色,限制了其人际交往,或个别民警因为性格或者其他缘故,比较敏感多疑,不善与他人合作,没有处理好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让自己处于孤立无援和被动,限制了平日间工作的开展、协调。这些因素都给他们的工作人为设置了障碍,既影响工作,又影响心境,慢慢地在他们身边便有了压抑的氛围,做事时总怀疑别人,处理事情也是犹豫不决,最后必然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一种无形的负荷。

三、调适、缓解、消除公安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对策建议

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出现后,为避免或减弱其危害程度,应当尽快想办法通过相应的调适良策予以缓解和消除。这不仅要靠基层民警个人,还要靠基层民警的领导、基层民警的家属,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帮助,共同加以解决。

(一)公安机关基层领导调适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对策

严峻的民警心理压力问题及其危害必须引起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民警的心理压力状况直接影响到警察的素质的高低和警察战斗力的发挥,关系到“保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因此应切实 加强领导,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关心和爱护民警摆在突出位置,设身处地为民警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维护民警心理健康。特别是公安机关基层领导必须善于捕捉基层民警隐秘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帮助他们振奋精神,精神百倍地区迎接挑战,开创公安基层工作的新局面。

1、激活内在动力,解决实际困难。要在公安人事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机制。一方面,要通过教育疏导、环境优化等方式,激发民警内在驱动力,帮助其从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要把准基层民警的思想脉搏,孜孜不倦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教育,激励他们为人民的利益、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及时肯定基层民警工作中的成绩,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要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大胆提拔使用那些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同志,形成一个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基层领导应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基层民警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出发点,设身处地多为他们着想,竭力为基层民警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的关系、讲道理与办实事的关系、干事业与改善条件的关系、讲奉献与满足合理需要的关系,营造“警心工程”,在政治上关心民警进步,给他们创造入党、评先进、提职、晋升的良好条件;在工作上帮助民警克服困难;在学习上为他们进修、提高知识水平提供便利;在生活上体察民警的疾苦,关心他们的婚恋或家庭下岗、子女教育、就业、个人住房等实际问题,为民警多办实事、办好事,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将“从优待警”政策落到实处,让民警见实效、得实惠。领导在为基层民警排忧解难时,方法要灵活,态度要主动,如定期召开基层民警家属座谈会,倾听他们吐露心声,掌握他们有何“忧”和“忧”在何处,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去帮助解决,帮不到的要解释清楚,同时将较难解决的情况向上反映,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要建立民警医疗、保健和保险等身心健康保障体系,如建立公安医疗保障制度、民警体检制度,组织民警疗养、康娱活动,设立“民警生命绿色通道”,拨专款为民警人身安全和家庭财产保险等等。在目前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同意公安机关设立“聚警心”基金,采取政府、单位和个人各出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滚动生息,使民警在退休时能获得一笔可观的一次性长俸退休金,以激励民警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解决民警“老有钱养、病有钱医”的实际问题。总之,要付诸行动,真正为基层民警的生活减压、降压,这样既可以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使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又可以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营造压力小、效率高的工作环境,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首先,基层领导要懂“指挥”。要以爱护警力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配置、运用警力,而不轻易浪费警力资源。要明确基层民警的职责和工作量,依法用警,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杜绝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减少额外的交办任务,改变不讲效益的人海战术,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在保障基层民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制定民警休假制度,保证基层民警的节假日和必要的休息时间,防止他们带病上班。其次,要会“管理”。要全面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起严谨科学的决策制度、公正客观的用人制度、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严格明确的责任制度,使警察队伍的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特别是所制定的管理目标应切实可行,要定好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和程序,让每个基层民警不仅能明确目标,而且能找到差距,使他们在开展工作时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在考评考核时要公正、公平、公开,增加透明度,善于协调,善于维护基层民警的自尊和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民警创造出一个公正、平等、竞争、和谐的外部环境,从而缓解民警工作压力,预防民警心理失调、行为失范等问题的发生。再次,要“六善于”。一要善于表扬和批评,激发基层民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二要善于承认错误,仔细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基层民警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三要善于帮助基层民警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营造、创造和谐宽松、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四要善于处理一些对基层民警的不实投诉、投诉甚至诬告,为民警撑腰,及时为基层民警恢复声誉,切实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五要善于丰富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民警在繁忙、紧张的警务工作之余,适时地开展一些健康、有规律、有节制的业余文化活动,使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在娱乐、锻炼和训练中得到合理的积极的宣泄;六要善于为基层民警诊断、消除心理压力,主要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加大教育投资,推行公安民警心理保健制度、实施“民警心理健康工程”,注意在公安机关政工人事部门中设定心理保健职能,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员开展这项工作,或聘请心理专家开设民警心理咨询热线,定期为基层民警开设心理讲座、传授心理保健方法,启动民警心理健康巡回门诊,分期分批组织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卫生辅导和心理训练,及周期性地开展对策研究等等,给民警及其家属提供一个毫无顾忌吐露、倾诉不快的对象和空间,这对强化民警心理素质,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将大有裨益;六要善于开展公安宣传活动,坚持正面引导,多形式、多渠道、全方面地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绩效,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地反映公安民警的酸甜苦辣,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从而改善警民关系,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为民警创造更多的心理健康条件。

3、重视感情交流,增强基层民警的心理承受力。“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队伍管理工作中,公安机关基层领导要坚持平等相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情理交融的工作方式、方法,做基层民警信赖的人和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平时,应注意基层民警的一言一行,从中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找“有想法”、“有压力”的基层民警谈心。以探讨者的身份参与进来,一起分析压力的原因,努力引导和提高基层民警对“问题”的认识和化解基层民警心中的猜疑、顾虑等,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基层民警打开心结、卸去包袱、缓解其心理压力。特别是,领导在与基层民警的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加以疏导,增强其心理承受力。一要告诉基层民警,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压力事社会进步的杠杆,躲是躲不了的,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任务和高质量的公安工作要求,基层民警必须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要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惟此才能勇敢地去挑战竞争和压力,才能将竞争和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二要帮助他们学会竞争。这就需要在思想上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倡导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风尚。在业务上,鼓励精益求精,要通过自学、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提高基层民警的政治素养和公安业务工作的能力。三要让他们懂得,工作中人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工作顺利的保证。四要告诫民警,应正确对待心理压力,要合理安排好学习、生 活和工作,学会控制自己的的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去从事工作,以友善的心灵与人交往。

(二)基层民警的家庭调适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对策

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④社会公众对基层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广大基层民警的理解、宽容、配合都有助于减少、缓解和消除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使基层民警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充沛的战斗力,为整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基层民警的家属们对基层民警的理解、支持和劝导等实际表现,对调适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尤为重要。

1、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十分重要,它是强大的精神支柱。有了家庭的理解,基层民警就可以减少遭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甚至能够避免其危害。基层民警的家庭对他们的理解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家庭对基层公安工作的理解。了解基层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和困苦表示同情与慰问,并努力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其二,基层民警的家属应对民警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表示体谅,防止不辩是非的抱怨或者无原则的迁怒吵架。当基层民警回到家里,家属要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让他们忘却工作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和打击。

2、支持。作为基层民警,最需要的是得到家属的支持,以缓解其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他们兢兢业业、长年累月地奔波劳累在基层公安工作岗位上,不仅要靠个人的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背后的那份默默的支持。作为家庭,对基层民警的支持就是,既要关心又不打扰他们的工作,要和他们一起忍受孤独与寂寞、一起分享喜悦与欢乐,以实际行动积极配合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3、劝导。由于基层公安工作的特殊原因,基层民警长期困于一些枯燥无味、繁琐劳苦的环境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不良的心境,表现为内心抑郁、心理变态、急躁易怒、经不起挫折。基层民警有可能会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中,这时,家庭应在谅解的基础上好言劝慰、引导,冲淡他们心中的苦闷和挫折感,让他们的心情恢复平静。家属的耐心劝导更易于让基层民警接受,能让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不堪一击的他们保持清醒,并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决心,这样才能缓解或迅速消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三)基层民警个人调适自我心理压力的对策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个人、工作单位和家庭,其中个人因素在三种途径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作单位和家庭仅仅起着一般性的影响作用。⑤而且,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警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冷静和稳定的情绪,以及积极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勇敢的精神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坚强的意志和自制力。这样才能保证其很好地履行职责。可以说,警察心理素质实际上是警察职业技能中的重要部分。对此,每位基层民警都要有明朗的认识,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调适自我心理压力的“法宝”,保持心理健康。

1、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基层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消除孤独、抑郁的不良性格,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愿与其他人交际的性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等;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为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基础,为对付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生理基础。因此,基层民警应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在平时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基层民警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基本警体技能、战术的训练(如擒拿、格斗、查缉等),提升自己在开展基层公安工作时的对抗、抢救、自救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耐心,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自我安全提供保障。基层民警只有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与树立信心,才能减弱甚至避免心理压力的形成。

2、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学历文凭(大专以上)和业务能力(一警多能)的要求是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形成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学习,有些基层民警知识老化,办案、处理事情凭经验,延用过去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致使工作效率不高、群众不认可、领导也不满意。另外,在开展工作时,有心理压力的基层民警必须明白,公安基层工作不只是“打打杀杀”,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能合理运用一定的文化知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致于力不从心、困难重重。所以,每一名基层民警都要给自己敲响警钟,主动去学习,尽快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继续完善自己的公安业务技能结构,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样才能胜任新时期的基层公安工作,才不会整天泡在自己可能被“炒鱿鱼”或者“下岗”的心理压力的窘境里。

3、自学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要系统学习心理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现象的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形成“压力免疫”,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避免对组织有过高的期望而产生挫折,并加强各种正确观念的修养,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工作环境,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主动协调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其次,培养良好的品质意志和健康的情绪情感,做个乐观开朗的人,善于从较之其他很多工作具有更大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公安工作中寻找和获得乐趣,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遇有工作压力能够将其转化为动力;再次,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入静、放松,进行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训练,如放松自己的肌肉、神经、善于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等等,尽可能减少压力带来的“不愉快色彩”。

3、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并学会对心理压力的调节和控制。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一味地否认和压抑,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形成恶性循环,使本可以从容解决的事情变得越来越糟。所以,有心理疾病的基层民警应该主动向心理机构咨询,从心理医生那里获得排除心理压力困扰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在重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深了解、扩宽认知面,当面对心理压力时,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和宣泄,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消除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危害。

参考文献:

①木子《职业与身心健康》,《法制日报》20__年4月18日;

②陈小东《热血·生命·阳光》,《法制日报》1997年5月16日;

入警心得体会例10

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基层民警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一是易致生理疾病。国内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基层民警边要全天候做好本职工作、边要疲于应付辖区的一些“非警务活动”,其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疾病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职业。对基层民警来说,诸如胃溃疡、肝硬化、肾炎、偏头痛、气管炎、肿瘤等,并非陌生的病理名词。二是易致不良情绪反应和认知障碍。在长期或强烈的压力状态下,基层民警极易产生愤怒、焦虑、压抑、无助感等不良情绪反应。此外,基层民警还会因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认知活动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思维肤浅、狭窄;思维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思维缺少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不恰当等。三是易致行为偏差。心理压力易导致基层民警的行为发生偏差,并且所致行为偏差会波及基层民警的所有个人生活和工作。诸如,在生活上,家庭关系紧张、夫妻不和睦、离婚以及个人的失眠、、酗酒、自卑甚至自杀等;在工作上,效率低下、缺勤、离职、错误增多、易出事故、遇事退缩不前等。

二、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剖析

(一)基层公安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

1、基层公安工作具有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②我国从事基层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基层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基层民警承受身心压力的必然性。

2、基层公安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据统计,公安民警平均每年要加班120个工作日。派出所民警平均每日工作11、12小时,晚上还要有1/3的警力值勤、备勤,应付突发事件,如遇重要外宾来访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警卫、保卫工作更为紧张、辛苦。③近年来,为了遏制犯罪急剧上升的势头,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公安机关坚持严打整治方针,持续不断地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行动。在警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广大基层公安民警更是放弃休息,以加班加点工作来保证斗争和行动的开展。如社区警务,就有社区内各类人员情况熟悉、重点人口控制、安全小区创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纠纷调处、“四小”场所的管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其中每一项都需要基层民警倾注心血、花费大量的精力,一天24小时在社区忙得不可开交,而工作效果却不能立即显现,一旦个别环节疏漏,则可能功亏一篑。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基层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并且有的基层民警因劳累过度而患上重疾。如我局去年的派出所民警苏阿进因工作劳累不幸发生肝癌病变就是一例。

3、临时性额外任务多使从事基础工作的时间无法保证。各方交派的任务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公安机关各部门都把派出所作为其职能部门,都给派出所派任务、定指标,要派出所填报表、报数据。基层民警整日泡在琐事杂务堆里不得脱身。二是紧急任务多,除了值班、110处警外,基层民警额外加班加点特别多,诸如严打斗争、专项整治、布卡设点、安全保卫、集中待命、紧急出动等,一旦有事,常是全体加班,不时还碰到个别领导交办急如星火的事务,民警再忙也要腾出功夫先办。这诸多的额外差事,挤去了民警下社区的工作时间,使社区警务的基础工作得不到根本保证。一些民警忧虑地说:“种了公家田,荒了自家责任田。”

4、工作要求高、考核严使个别民警难于适应。基层公安工作的各项指标分解很细,考核要求很高,这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警务管理的科学化是有必要的。但是各项指标制定必须合理,使大部分民警努力后都能达到,并要有帮助他们达到要求的具体办法,这样才能发挥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假如一味压指标、出硬招,一些民 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整日担心任务完不成,担心下岗被淘汰,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

5、群众工作难开展。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的生命线。然而随着时间步伐迈入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群众工作的难度也与日剧增。一些民警反映,现在群众尊重民警、主动协助民警的少了,而要求民警提供帮助的多了。个别人不管何事,有的甚至不属民警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要民警办,办不成就指责刁难,甚至举报。而有的领导对待群众的指责、举报,常不问清红皂白,一味批评处罚民警,挫伤了部分民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一些同志说:“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仍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叫我们怎么不烦恼!”

(二)基层民警难尽人意的个人、家庭生活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1、在义务方面易产生负罪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基层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安排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职业的“综合疲劳症”又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较易发生角色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当父母身染病痛时,是多么需要儿女在病榻前尽孝,但他们从事基层公安工作的儿女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到这一点。往往我们的基层民警接到亲人病危的电话、电报时,却恰逢某项行动临危受命之际、执行某项重要任务之时。久而久之,基层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父母、愧对家属、愧对子女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严重的“负罪感”之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在情感方面潜藏着难言的苦楚。基层民警也是人,但是他们却常常没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子女希望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时侯,他们可能正在胡同里巡逻;妻子在分娩需要照顾的日子里,他们可能正在异乡追捕犯罪嫌疑人……基层民警的情感需要是有缺陷的。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少,缺乏感情交流,时间久了,家庭生活出现不协调,亲子关系疏远、夫妻难于沟通、家庭隔阂严重等等。如此难言的心理苦楚,基层民警不得不面对和默默承受,而情绪情感之能量却难以得到宣泄。

3、在欲望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基层民警自有他们七情六欲的个人需要,但是他们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进而产生心理压力。一般而言,基层民警较多会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个人问题:一是个人入党、评先进、提职等需要。大多数同志渴望获得这些荣誉并非仅是名利的需要,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工作成绩和能力被人们所认可的心理需要。二是个人想进修,想获得高层次的学历文凭等发展的需要。进修深造、提高自己,这也是民警内心深处希望被人承认、被人尊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三是个人和家庭的隐忧难以排解。如婚恋问题毫无进展,会有一种形影相吊的孤寂感;社会上实行减员增效,公安机关内部实行下岗分流之后,一些同志担心自己会提前退休或被分流出去;还有家属下岗、子女教育、就业、个人住房、家庭生活质量等问题。在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之际,这都成了一些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基层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

(三)基层民警所处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1、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基层民警也同其他人一样,盼望着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但是所从事的高付出的警察职业的低收入状况与其他“清闲职业”的高收入相比存在着太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基层民警心态失衡,出现不正常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基层民警队伍中,相当比例属于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家庭的重担。有的家属下岗,家庭经济生活困难,而公安民警的工资待遇尚未能达到与他们的付出相对应的水平。这不能不影响到相当部分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从警人员的心态。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基层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所以他们还得抵拒社会上的“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攀比斗富”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面对亲朋好友甚至某些领导的说情风,个人经济生活负担状况,金钱美女的诱惑,如何予以处理便对民警直接构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这些不正之风与民警的价值取向、生活感受相悖而又得势时,他们更感到个人存在的价值不足,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意义,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不全面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面对社会与公众的警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怀疑等等要远甚于其他任何职业,构成了种种压力。群众对基层民警工作的误解、投诉;个别领导、个别部门的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非难;一些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但仍未破获的案件招来谴责;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失误以及混进基层民警队伍中的个别败类的行为,招致的各种攻击、冷嘲热讽。这些,在基层公安工作中是经常可能出现的。不全面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基层民警产生心理挫折,感到委屈、失望,最后演变成一种微妙的心理压力。

(四)基层民警的自身因素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

1、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基层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基层民警身体素质不好,长期劳累会导致疾病缠身,加之心理素质欠佳,就会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另外,患病的直接结果是产生对病情的担忧,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加之无法视压力为动力或化解压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与应激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自然便引发了心理压力反应。

2、知识、能力缺陷。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智商、能力等多方面与同事的差距,影响了基层民警个人目标的实现,致使某些人的行为极端化。如在办案中,因案子久侦不破,加之犯罪嫌疑人的抵赖,而对其施以殴打。这是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爆发的直接行为体现。事实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基层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民警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时代要求。然而当前有些基层民警,学习动力不足,光吃老本,不愿学习新知识,因循守旧;有的不善于运用新知识,学了不会用。实践中,他们常常感到捉襟见肘,工作难见成效。而这些欠缺又直接影响了基层民警个人的入党、评优、提拔、晋级、年终考评等一系列需要,诱发了基层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严重的心理焦虑,进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3、人际协调能力差。公安工作是社会工作,基层民警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就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加,再加上一些民警习惯了以管人者自居的社会角色,限制了其人际交往,或个别民警因为性格或者其他缘故,比较敏感多疑,不善与他人合作,没有处理好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让自己处于孤立无援和被动,限制了平日间工作的开展、协调。这些因素都给他们的工作人为设置了障碍,既影响工作,又影响心境,慢慢地在他们身边便有了压抑的氛围,做事时总怀疑别人,处理事情也是犹豫不决,最后必然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一种无形的负荷。

三、调适、缓解、消除公安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对策建议

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出现后,为避免或减弱其危害程度,应当尽快想办法通过相应的调适良策予以缓解和消除。这不仅要靠基层民警个人,还要靠基层民警的领导、基层民警的家属,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帮助,共同加以解决。

(一)公安机关基层领导调适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对策

严峻的民警心理压力问题及其危害必须引起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民警的心理压力状况直接影响到警察的素质的高低和警察战斗力的发挥,关系到“保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因此应切实 加强领导,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关心和爱护民警摆在突出位置,设身处地为民警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维护民警心理健康。特别是公安机关基层领导必须善于捕捉基层民警隐秘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帮助他们振奋精神,精神百倍地区迎接挑战,开创公安基层工作的新局面。

1、激活内在动力,解决实际困难。要在公安人事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机制。一方面,要通过教育疏导、环境优化等方式,激发民警内在驱动力,帮助其从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要把准基层民警的思想脉搏,孜孜不倦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教育,激励他们为人民的利益、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及时肯定基层民警工作中的成绩,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要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大胆提拔使用那些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同志,形成一个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基层领导应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基层民警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出发点,设身处地多为他们着想,竭力为基层民警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的关系、讲道理与办实事的关系、干事业与改善条件的关系、讲奉献与满足合理需要的关系,营造“警心工程”,在政治上关心民警进步,给他们创造入党、评先进、提职、晋升的良好条件;在工作上帮助民警克服困难;在学习上为他们进修、提高知识水平提供便利;在生活上体察民警的疾苦,关心他们的婚恋或家庭下岗、子女教育、就业、个人住房等实际问题,为民警多办实事、办好事,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将“从优待警”政策落到实处,让民警见实效、得实惠。领导在为基层民警排忧解难时,方法要灵活,态度要主动,如定期召开基层民警家属座谈会,倾听他们吐露心声,掌握他们有何“忧”和“忧”在何处,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去帮助解决,帮不到的要解释清楚,同时将较难解决的情况向上反映,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要建立民警医疗、保健和保险等身心健康保障体系,如建立公安医疗保障制度、民警体检制度,组织民警疗养、康娱活动,设立“民警生命绿色通道”,拨专款为民警人身安全和家庭财产保险等等。在目前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同意公安机关设立“聚警心”基金,采取政府、单位和个人各出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滚动生息,使民警在退休时能获得一笔可观的一次性长俸退休金,以激励民警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解决民警“老有钱养、病有钱医”的实际问题。总之,要付诸行动,真正为基层民警的生活减压、降压,这样既可以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使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又可以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营造压力小、效率高的工作环境,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首先,基层领导要懂“指挥”。要以爱护警力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配置、运用警力,而不轻易浪费警力资源。要明确基层民警的职责和工作量,依法用警,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杜绝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减少额外的交办任务,改变不讲效益的人海战术,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在保障基层民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制定民警休假制度,保证基层民警的节假日和必要的休息时间,防止他们带病上班。其次,要会“管理”。要全面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起严谨科学的决策制度、公正客观的用人制度、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严格明确的责任制度,使警察队伍的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特别是所制定的管理目标应切实可行,要定好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和程序,让每个基层民警不仅能明确目标,而且能找到差距,使他们在开展工作时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在考评考核时要公正、公平、公开,增加透明度,善于协调,善于维护基层民警的自尊和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民警创造出一个公正、平等、竞争、和谐的外部环境,从而缓解民警工作压力,预防民警心理失调、行为失范等问题的发生。再次,要“六善于”。一要善于表扬和批评,激发基层民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二要善于承认错误,仔细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基层民警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三要善于帮助基层民警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营造、创造和谐宽松、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四要善于处理一些对基层民警的不实投诉、投诉甚至诬告,为民警撑腰,及时为基层民警恢复声誉,切实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五要善于丰富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民警在繁忙、紧张的警务工作之余,适时地开展一些健康、有规律、有节制的业余文化活动,使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在娱乐、锻炼和训练中得到合理的积极的宣泄;六要善于为基层民警诊断、消除心理压力,主要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加大教育投资,推行公安民警心理保健制度、实施“民警心理健康工程”,注意在公安机关政工人事部门中设定心理保健职能,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员开展这项工作,或聘请心理专家开设民警心理咨询热线,定期为基层民警开设心理讲座、传授心理保健方法,启动民警心理健康巡回门诊,分期分批组织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卫生辅导和心理训练,及周期性地开展对策研究等等,给民警及其家属提供一个毫无顾忌吐露、倾诉不快的对象和空间,这对强化民警心理素质,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将大有裨益;六要善于开展公安宣传活动,坚持正面引导,多形式、多渠道、全方面地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绩效,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地反映公安民警的酸甜苦辣,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从而改善警民关系,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为民警创造更多的心理健康条件。

3、重视感情交流,增强基层民警的心理承受力。“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队伍管理工作中,公安机关基层领导要坚持平等相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情理交融的工作方式、方法,做基层民警信赖的人和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平时,应注意基层民警的一言一行,从中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找“有想法”、“有压力”的基层民警谈心。以探讨者的身份参与进来,一起分析压力的原因,努力引导和提高基层民警对“问题”的认识和化解基层民警心中的猜疑、顾虑等,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基层民警打开心结、卸去包袱、缓解其心理压力。特别是,领导在与基层民警的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加以疏导,增强其心理承受力。一要告诉基层民警,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压力事社会进步的杠杆,躲是躲不了的,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任务和高质量的公安工作要求,基层民警必须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要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惟此才能勇敢地去挑战竞争和压力,才能将竞争和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二要帮助他们学会竞争。这就需要在思想上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倡导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风尚。在业务上,鼓励精益求精,要通过自学、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提高基层民警的政治素养和公安业务工作的能力。三要让他们懂得,工作中人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工作顺利的保证。四要告诫民警,应正确对待心理压力,要合理安排好学习、生 活和工作,学会控制自己的的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去从事工作,以友善的心灵与人交往。

(二)基层民警的家庭调适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对策

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④社会公众对基层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广大基层民警的理解、宽容、配合都有助于减少、缓解和消除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使基层民警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充沛的战斗力,为整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基层民警的家属们对基层民警的理解、支持和劝导等实际表现,对调适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尤为重要。

1、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十分重要,它是强大的精神支柱。有了家庭的理解,基层民警就可以减少遭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甚至能够避免其危害。基层民警的家庭对他们的理解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家庭对基层公安工作的理解。了解基层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和困苦表示同情与慰问,并努力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其二,基层民警的家属应对民警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表示体谅,防止不辩是非的抱怨或者无原则的迁怒吵架。当基层民警回到家里,家属要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让他们忘却工作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和打击。

2、支持。作为基层民警,最需要的是得到家属的支持,以缓解其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他们兢兢业业、长年累月地奔波劳累在基层公安工作岗位上,不仅要靠个人的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背后的那份默默的支持。作为家庭,对基层民警的支持就是,既要关心又不打扰他们的工作,要和他们一起忍受孤独与寂寞、一起分享喜悦与欢乐,以实际行动积极配合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3、劝导。由于基层公安工作的特殊原因,基层民警长期困于一些枯燥无味、繁琐劳苦的环境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不良的心境,表现为内心抑郁、心理变态、急躁易怒、经不起挫折。基层民警有可能会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中,这时,家庭应在谅解的基础上好言劝慰、引导,冲淡他们心中的苦闷和挫折感,让他们的心情恢复平静。家属的耐心劝导更易于让基层民警接受,能让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不堪一击的他们保持清醒,并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决心,这样才能缓解或迅速消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三)基层民警个人调适自我心理压力的对策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个人、工作单位和家庭,其中个人因素在三种途径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作单位和家庭仅仅起着一般性的影响作用。⑤而且,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警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冷静和稳定的情绪,以及积极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勇敢的精神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坚强的意志和自制力。这样才能保证其很好地履行职责。可以说,警察心理素质实际上是警察职业技能中的重要部分。对此,每位基层民警都要有明朗的认识,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调适自我心理压力的“法宝”,保持心理健康。

1、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基层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消除孤独、抑郁的不良性格,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愿与其他人交际的性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等;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为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基础,为对付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生理基础。因此,基层民警应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在平时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基层民警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基本警体技能、战术的训练(如擒拿、格斗、查缉等),提升自己在开展基层公安工作时的对抗、抢救、自救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耐心,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自我安全提供保障。基层民警只有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与树立信心,才能减弱甚至避免心理压力的形成。

2、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学历文凭(大专以上)和业务能力(一警多能)的要求是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形成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学习,有些基层民警知识老化,办案、处理事情凭经验,延用过去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致使工作效率不高、群众不认可、领导也不满意。另外,在开展工作时,有心理压力的基层民警必须明白,公安基层工作不只是“打打杀杀”,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能合理运用一定的文化知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致于力不从心、困难重重。所以,每一名基层民警都要给自己敲响警钟,主动去学习,尽快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继续完善自己的公安业务技能结构,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样才能胜任新时期的基层公安工作,才不会整天泡在自己可能被“炒鱿鱼”或者“下岗”的心理压力的窘境里。

3、自学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要系统学习心理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现象的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形成“压力免疫”,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避免对组织有过高的期望而产生挫折,并加强各种正确观念的修养,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工作环境,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主动协调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其次,培养良好的品质意志和健康的情绪情感,做个乐观开朗的人,善于从较之其他很多工作具有更大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公安工作中寻找和获得乐趣,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遇有工作压力能够将其转化为动力;再次,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入静、放松,进行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训练,如放松自己的肌肉、神经、善于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等等,尽可能减少压力带来的“不愉快色彩”。

3、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并学会对心理压力的调节和控制。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一味地否认和压抑,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形成恶性循环,使本可以从容解决的事情变得越来越糟。所以,有心理疾病的基层民警应该主动向心理机构咨询,从心理医生那里获得排除心理压力困扰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在重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深了解、扩宽认知面,当面对心理压力时,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和宣泄,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消除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危害。

参考文献:

①木子《职业与身心健康》,《法制日报》20__年4月18日;

②陈小东《热血·生命·阳光》,《法制日报》1997年5月16日;

入警心得体会例11

当前,在社会迅速变革背景下,公安民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面临形势日趋严峻,执法环境日益复杂,如何进一步增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从而应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显得尤为紧迫。近年来,随着国外警察心理训练理念与方法的不断引入,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2005年公安部将拓展训练引入警察心理训练课体系,这种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极强的训练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种警察拓展训练在警察教育训练中的不断丰富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一、拓展训练与警察心理训练

1.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主要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

一般来说,拓展训练都是需要制造某种困难与压力情景,让受训人员完突破这种困难情境,在这种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中激发潜力、自我超越。拓展训练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体验式活动,使参与者通过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从而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也达到熔炼团队、凝聚团队的目的。这种训练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扩展到心理训练、管理训练、团队训练等方面,成为现在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拓展训练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在国外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开展得较晚,是一项年轻富有朝气的训练项目。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室内的、场地的,还有别具一格的野外练习;既可借助于特殊器械练习,又可因地制宜、在任何一个环境下开展;既有训练个人的项目,也有针对团体的练习。因而,在我国的各个行业教育训练以及个人素质训练都有广泛的应用,它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身,受到诸多的好评。

2.警察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与拓展训练不同,心理训练(mentaltrainingorpsychologicalskilltraining),是指采用专门仪器、动作等心理学手段,对训练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满足提高作业成绩、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训练技术[2]。心理训练源于起初的运动训练,通过对运动员某项心理素质进行有意识的专门训练,使其发生变化以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提高运动成绩。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针对特定行业人群,以增强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心理训练愈来愈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应用心理学界也将心理训练作为重要研究领域。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训练基地,研制大量专业器材,通过严格的训练,优化了个体职业心理品质,增强了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很多专业领域,如教育、军事、警务、航空、医学、文体等,得到普遍推广。我国心理训练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仿效国外的心理训练体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近年来主要应用于运动心理训练和军人心理训练方面。

近年来,以培养和提高警察职业心理素质为目的的警察心理训练取得较大发展。警察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民警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施加影响,使其形成警察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以提升警察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水平。尽管我国警察心理训练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但仍然有较大的突破。从2005年开始,公安部以民警心理素质现状为基础,结合警务工作实践,与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联合研制了民警心理训练专用设备,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山西等地建立起了以心理行为训练系统。其主要模块包括室外训练场、心理测评室、心理训练室、心理恢复舱、行为观察室、心理档案室等,开始了对民警心理训练进行大量的尝试。

二、警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存在问题

1.警察拓展训练不等于警察心理训练

随着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开展,大量的心理行为训练设备在警察心理训练中得到运用,这使得拓展训练在警察心理训练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非常重要。很多人错误的将拓展训练与警察心理训练等同起来,认为拓展训练就是警察心理训练。深入分析,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从形式上看,拓展训练更强调户外的演练,而警察心理训练则不应局限于户外,可以通过多种设备、软件或者构建情境进行模拟训练。从训练目的上看,拓展训练着重培养团队意识与个体基本心理品质,并不具有职业倾向。而警察心理训练则旨在提高警察职业心理品质,同职业培养挂钩。因而,二者在训练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心理素质训练、压力管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情景处置训练等,培养提高警察职业心理品质,使其更适应警务活动。

2.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有效评价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但我国引入较晚。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有其旺盛生命力,其作用得到了我国很多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认可,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都将拓展训练作为提高人员素质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心理学研究者从其原理出发,用托尔曼的中介变量理论、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原理、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理论及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等来解释拓展训练的效果[3]。毋庸质疑,拓展训练在提高人员心理品质与团队意识上是有明显效果的。但是,以拓展训练为基础的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它是否有效的培养与提高了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则有待于深入的探究。对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尚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并未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我国的警察拓展训练是从部队拓展训练移植而来的,某些军事院校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过量化比较。如工程兵指挥学院训练合格率由过去的71%提高到100%,优秀率由12%上升到48%。训练成绩的大幅度提升,归功于心理行为训练[4]。但是,军人与警察在职业心理素质上存在很大差别,对于这种拓展训练的移植,对于拓展训练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对于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应重新评价,应该运用心理测量学对训练前与训练后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

3.警察拓展训练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项目较多,主要分为: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场地心理行为训练。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分为:巨人梯、高空断桥、空中抓杆、泸定桥、天使之手、空中相依、高空绳网、软梯、合力制胜、绝壁逢生、高空天平、高空独木、缅甸桥、极限攀岩等。场地心理行为训练分:毕业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移花接木、罐头鞋、梅花桩、孤岛求生、盲目障碍、礼让通行、齐心协力、雷阵等。心理行为训练一般而言更注重对高空项目的训练,旨在磨练公安民警的意志力,提高综合心理素质,通过克服对高空恐惧,来提高心理的承受力,提高公安民警的意志力。不难看出,这种训练在培养某些警察心理品质来说是极有价值的,如意志力与承受力以及对情绪的操控能力等。但同时它也忽视了其它警察心理品质的培养。任何一种训练方法,必须有完整的体系,即要有明确训练项目及训练项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具体而言,就警察拓展训练来说,需要确立哪些训练项目,训练项目之间是否应该存在逻辑关系。在训练实践操作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训练流程与训练步骤,训练多长时间多少次,这些方面都没有切实的思考。

4、警察拓展训练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各省市公安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公安民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主要针对对象为新警及晋级民警。另外,在某些警察院校也开设心理训练相关课程,对学警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提高。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科学的心理减压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开展攀爬、高空断桥、信任背摔、横空越过、极限逃生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的训练,培养警察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磨练和强化在高危险境中的适应能力、团队精神、自信心和意志力等基础意志品质,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但是,这种心理行为训练并不应是针对所有民警,而不做区分。每个民警的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基本心理素质,如感知、记忆与思维想像及情感与意志等方面,也体现在个性品质上,直接影响其沟通协作与应急处置等方面。这就要求,需要对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进行测量,进而通过心理训练对某些心理素质进行调整与提高。也就是说,需要因人而异设置训练项目与训练时间。同时,对于不同警种而言,每个警种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有所差异的,因而对每个警种的警察训练,也应区别对待。

三、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方向

1.项目与方法多样化

警察心理训练应全面涵盖警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即包括警察职业基本心理素质的层面,又应包括警察在各种特殊警务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迅速变革的环境中,着重培养警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素质与能力,则更为重要。与此相适应,要求开发更多的心理训练项目,来提高警察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同时在训练方法上也应多样化,除了现有的训练方法,如心理图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室迷宫训练法、再认回忆训练法、抗干扰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及角色扮演训练法等方法之外,也将采取多种方法,不完全依赖环境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