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8 14:43:23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1

当前工业废气污染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前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而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对成熟的治理技术。本文笔者分析了当前工业废气污染存在的危害性,并对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同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近年来在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方面所采用的技术进行研究。

一、工业废气污染的危害

1、工业废气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中最主要的体现是,人体吸入工业废气会造成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性能停滞,甚至会出现致癌或者眼睛失明等现象。

2、工业废气污染对植物造成危害。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尤其是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这些会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造成植物叶枝脱落,还会造成植物尤其的农作物的减产。此外,会影响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3、工业废气污染会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影响。工业废气污染作为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它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经超越了国界,危害已经遍及全球。工业废气污染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速全球臭氧层的破坏;二是工业废气污染会形成酸雨,造成农作物减产,建筑物等腐蚀;三是工业废气污染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融化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二、研究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意义。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废气越来越多,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研究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提供帮助,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降低企业的能耗和环保投入资金,实现政府、社会以及企业之间多赢的局面。

三、当前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探讨

工业废气一般分为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因而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也要针对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比较成熟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附法。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固体吸附剂(譬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吸附工业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而达到消除有害污染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应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传统的废气治理技术,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治理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投资后运行费用较高且有产生二次污染的缺陷。

2、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化学液体来对工业废气进行吸收,再利用有机分子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但是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情况下废气污染物的处理。同时这种方法的回收率太低,由于前期投资及运行成本都很高,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

3、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法主要是借助某种催化剂来分解或者使工业废气燃烧后变成无害气体。这种方法使用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基本上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缺点是不能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回收,只有投入,而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4、生物法。生物法起初主要应用于脱臭。近年来随着对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法也逐步应用于有机废气污染物治理。这种方法与先前的常规治理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只能在处理低浓度、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气污染物时才具其经济性,也就是说此方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5、光分解法。光分解法主要是在光照环境下,借助催化剂(如TiO2)介质材料产生正负电子荷,将空气分解为氢氧根离子,从而产生分解还原作用.因此可以将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恶臭物质分解或无害化处理达到净化空气、抗污除臭的作用。光分解废气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特定波长的光直接照射,使废气直接分解;另一种是在光照条件下,借助催化剂的作用对气体进行分解。这种方法主要是一些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研究效果比较突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开拓。

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展望。

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在环保治理工程领域开展时间不是很长,目前虽然各种治理技术复杂多样,但是由于某些工艺还不够成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将会朝着多样化、低成本、低能耗、管理维护简单等方向发展。

五、结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气污染日益严峻,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采用了一些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废气治理、净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不高,持续研究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废气治理水平,我们要加快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创新及应用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快速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徐磊,黄学敏,曹晓强.生物法在处理有机废气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西建筑,2007,33(11):364-365.

[2]贺文力.试论工业废气的危害及其主要防治方法[J].科技与创新,2014年11期.

[3]韩明远.试析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技术的有效应用[J].民营科技,2015年08期.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2

1前言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需要加强工作流程控制工作,保证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的有序性与标准性。除此之外,需要重视在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要开展有效地事前质量控制以及事中污染源控制作业。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水平。

2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概述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需要了解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主要特点,才能开展有序的监测作业。第一,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监测过程中需要保证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监测对象的协调与统一。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保证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第二,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追踪性与连续性比较强。主要是因为废气污染并不是特定的、突发的,而是长时间持续的。因此,对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监测也需要开展连续长时间的监测,才能够总结固定污染源废气的主要特点。第三,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具有一定危险性。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监测环境比较恶劣,工作人员可能会遭遇极大噪声、高温或者有毒有害气体等。因此,在监测中工作人员必须佩戴标准的防护工具,做好有效防护措施,才能够降低监测工作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在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遵循监测原则是提高监测水平的重要基础。第一,必须对监测地区的污染分布情况进行准确把握,特别是要对污染源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进行总结,才能够因地制宜提出有效地污染处理方案。第二,在确定监测点位置时,必须开展实地调查工作,保证监测点位置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第三,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必须根据我国相应的环境保护法以及环境监测规范开展监测作业,提高监测技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第四,在完成废气监测工作后,撰写监测报告时,必须加强报告审核作业,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客观,防止出现重大失误。

3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流程

3.1准备工作

在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时,必须做好有效地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开展准备作业。第一,要加强实地勘察工作。在污染源废气监测准备工作中,实地勘察至关重要。利用有效地实地勘察工作,工作人员可以了解污染源的具体情况,了解监测污染源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对污染源有整体认识与掌握,方便制定科学有效地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案。第二,准备监测设备。在污染源监测过程中监测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准备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监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设备的整体性能是否能够满足监测需求。在设备准备过程中要对设备的相关证件以及性能进行检测与校准,保证设备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第三,要做好充足的防护准备工作。在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监测环境比较恶劣,会对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同时可能会影响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监测之前需要做好有效地防护准备工作,要根据污染源大气危险等级准备相应的防护服以及防护设备,保护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对监测设备进行防护时,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监测环境的腐蚀特性、现场环境以及局限性等对监测设备进行科学选择。

3.2设置废气采样点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设置废气污染物采样点是关键步骤,保证采样点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是提高废气监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采样点设置过程中,要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以及代表性,才能获取更加可靠的废气监测数据。在污染物采样点设置过程中,需要以我国的相关技术规范为基础设置可以有效反映排污状况的采样点,才能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3.3采集废气

完成废气污染物采样点设置工作后,需要及时采取废气污染物样品。在废弃污染物样品采集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加强采集过程控制工作。样品采集质量直接影响污染源废气监测效果,如果没有对样品采集进行有效控制,可能会降低废气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导致废气监测结果误差增加。监测人员需要根据污染源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样品采集方式进行优化与调整,确保监测工作能够满足现场废气排放的具体状态。一般情况下,现场废气监测样品采集主要是以间隔采样、连续采样等为主。在采样过程中需要对采样方式进行科学选择,根据采样标准完成污染源废气采样作业。通常污染源废气一次性排放时间在一小时之内的可以利用连续采样,而在一小时以上的需要以间隔采样方式为主。

3.4处理采集数据

固定污染源废气采集作业完成后,需要及时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我国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规范完成取值以及计算作业,保证数据处理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在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设备系统误差以及外在环境影响等,导致数据存在一些误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时,监测工作人员需要对结算系数进行合理选择,降低监测数据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对监测工作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

4.1事前质量控制

在事前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保证事前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第一,在监测工作之前必须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现场进行全面勘察与了解,掌握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废气类别浓度以及净化工艺、监测设备等有全面把握。完成废气现场环境监测工作后,需要根据我国废气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与标准确定采样定点,方便后期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在事前质量控制中,需要重视实验室器具配备作业,一般情况下,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主要包括洗涤、称量、准备充足的废气吸收液,并且要根据废气的主要特性准备与之相匹配的采样介质,完成称量条件确定作业后需要及时记录存档,为后续类似实验提供有效参考。第三,要加强监测仪器与采样仪器的检查作业。主要是对采样仪器是否精密进行有效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气密性检查、流量设定以及控制检查标准等,还要完成大气压条件下气压体积容量矫正作业以及干燥剂检查与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之前,还要检查相关处理器状态和参数检查。

4.2烟粉尘污染源质量控制

烟粉尘监测以及采样是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烟粉尘监测和采样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一,需要对滤筒集尘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滤筒集尘情况直接影响监测结果。如果滤筒集尘过多,会加大采样工作难度,导致集尘倾泻概率增加。因此,在采样过程中需要对采样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最好在短时间内完成采样工作。如果滤筒集尘比较少,会导致监测数值降低而增加称量误差。第二,需要重视采样点流速质量控制作业。在烟粉尘采样作业中,需要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和要求完成采样工作。与此同时,要重视采样点流速测定与监测控制作业。为了保证采样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根据采样前后采样点的流速差值进行判断,如果在采样前后采样点流速差值比较大,在20%以上,需要重新监测,才能够提高采样样品的可靠性。第三,要加强烟粉尘浓度控制作业。烟粉尘浓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如果烟粉尘浓度比较低,会导致滤筒集尘相对较少,并且因为损失和误差可能会导致滤筒入不敷出,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防止这一问题,采样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采样种类和浓度适当延长采样时间。除此之外,需要尽可能降低滤筒的物理损耗,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3气态污染源质量控制

在气态废气监测以及采样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保证质量控制工作的合理性。第一,需要重视吸收瓶采样质量控制工作。在装置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这是确保气态废气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吸收瓶采样时,需要对吸收瓶是否漏气进行检查,同时要尽可能缩短吸收瓶与采样管之间的导管长度。在采样开始之前可以利用旁路排除吸收瓶浅管路内的空气。一般情况下采样流量波动幅度在10%左右,完成采样作业后,为了防止出现倒吸问题,要及时切断管路。第二,需要重视输气管路的保温控制作业。为了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样品内的水蒸气冷凝在接管部位而导致监测结果误差加大,在输气管路控制过程中,需要先加设保温装置,同时要配置预处理装置,提高检测质量。第三,对特殊气体进行质量控制。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测试方法进行科学选择,在测试过程中必须在气体浓度稳定后再读取数据,取出采样探头。要等到传感器的读数降到20mg/m3时,才能够利用探头进行二次测试。与此同时,要防止出现重启关机问题,保证其他废气的测试精度。

5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的措施

在废气监测过程中除了有效质量控制作业之外,为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需要对监测方式以及监测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监测技术是否先进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监测方式与监测技术改进作业,对新型监测设备进行创新研发,重视研发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废气监测技术保障体系。例如在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氯气进行监测过程中,传统的监测方式是以点式采样监测为主,虽然也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性,但是因为氯气具有特殊性,会对传感器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而利用开放光程广谱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弥补点式采样监测方法存在的缺陷。这种监测方法在监测过程中设备不需要直接接触氯气,可以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保证监测数据更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在火电厂废气监测过程中,因为湿度比较高一些,仪器研发公司对新型采样器的研发比较重视。在监测过程中可以有效处理湿度高的问题。总之,在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时,必须重视监测方法和监测技术的创新研究,特别是对先进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对原有监测方法进行改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废气监测水平。

6开展专业监测队伍建设作业

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需要重视监测队伍建设作业,提高监测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这是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促进技术人员的学习交流,对一些在废气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除此之外,可以定期选派优秀监测人员到外地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监测经验以及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监测团队的专业性。

7结语

总而言之,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需要了解废气监测工作的主要特点,并且要根据废气监测的相关原则保证废气监测工作的标准性与规范性。我国的固定污染源监测工作发展时间较晚,并且相关的制度以及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中需要重视工作流程规范化与科学性研究。同时要重视监测质量控制作业,才能够推动废气监测工作的持续发展。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3

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在工业化发展中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通过改善环保排放装置、对污染企业进行整顿等措施严格控制工业的废气排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图1所示,2002—2010年,包括工业二氧化硫和生活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自2002—2006年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2007—2010年排放总量呈现了下降趋势;2002—2010年,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呈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说明对烟粉尘的清洁控制技术水平较好,从整体来看,在这一阶段,我国废气排放量的规模有所下降。

从近两年废气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10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19 168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 185.1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864.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3 304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工业烟尘去除量38 941.4万吨,粉尘排放量为448.7万吨;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2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32.81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1 278.83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03万吨。从数据分析上看,我国在控制废气排放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2011年比2010年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有所增加,这说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同时在增加,污染物的减排任务也随之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更应受到重视。

随着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能耗及工业总产值在逐年增长,工业废气的排放总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甚至是成倍增长[4]。因此,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研究和探讨降低单位工业总产值带来的废气负担率,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及负担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废气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废气排放的环境洛伦兹曲线

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深,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特定水平之后,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或调整,会使得环境污染呈现降低的态势[5]。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6]。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然使得各地区的废气排放与控制水平存在差异,我们必须要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对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波动与分布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对完善环境治理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是否平均,首先选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洛伦兹曲线原本是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种曲线,在这里引用洛伦兹曲线的研究方法和基尼系数指标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的负担状况与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硫、烟(粉)尘是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物质,也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定各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在GDP方面的贡献率会带来一定量的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用各地区的工业GDP占全国工业GDP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用各地区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量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气体污染负担率。将各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率与大气污染负担率进行比较,用以衡量各地区污染气体排放带来的环境损失与生产贡献之间的差异。

(一)指标选择

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Ia=各地区的工业GDPa/全国工业GDP

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率Max=各地区废气排放量Pax/全国废气排放总量P

废气排放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之比Qax=Max/Ia

x=1,2,分别代表烟(粉)尘和二氧化硫;a=1,2,3…31,表示31个地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清洁技术提高会有助于实现工业废气的减排[7]。基于此特点,如果Q小于1时,数值越小,意味着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率越高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因工业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程度较低,或者是该地区的控制污染技术水平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反之,如果Q大于1,则代表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率低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的生产会带来更多的废气排放,环境效益的损失大于经济效益的增加,若Q值越高,则表明该地区需要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或者通过强化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提高清洁技术水平,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

(二)绘制环境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通常是一条下凸的曲线,用以表示不平均的程度,下凸程度越大,代表越不平均[8]。如图2和图3所示,45度的对角线是表示绝对平等线,即各地区废气排放水平不存在差异,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相同;横轴和右侧的纵轴所组成的折线是绝对不平等曲线,表示废气排放仅由一个地区释放,也就是基于工业生产的大气污染物的负担是由一个地区带来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各地区不同气体排放量在全国中的比重,即各种废气排放的污染负担率,横轴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即各地区的工业GDP在全国工业GDP中的比重。图中四条弯曲的曲线是将不同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与气体污染的负担率确定的散点连接而绘制的,每条曲线与对角线组成的面积用A表示,曲线与折线之间 的面积用B表示,用A/(A+B)的数值即基尼系数来分析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该数值越大,则表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越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反之,则表示各地区的气体污染排放负担相同[9]。

由于实际中数据是离散的,为更准确地计算基尼系数,需要准确绘制洛伦兹曲线模型[10]。根据图2和图3中散点分布特点,经过模型的筛选与最优分析,最终选用二次曲线模型,对废气排放负担的环境洛伦兹曲线进行曲线估计,如表1所示,给出了两种气体污染的环境洛伦兹曲线的回归模型检验报告,从拟合优度、模型检验结果和各个参数值来看,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拟合优度很好。

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通过定积分进行计算,获得不同气体排放的基尼系数A/(A+B)的比值,2010年数据为:0.09 7(二氧化硫),0.266(烟粉尘);2011年数据为:0.241 7(二氧化硫),0.3280(烟粉尘)。一般情况下,如果基尼系数小于0.2,认为绝对公平,0.2~0.3,表明相对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0.5,认为差距较大,0.5以上认为高度不平均[11]。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各地区因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二氧化硫排放负担的差异不大;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3~0.4,表示较为合理。由于得出的基尼系数较小,说明从各地区的工业发展生产水平来看,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分布是较为均衡的,废气的排放负担并不是由于一个或若干地区的工业集聚造成的。各地区工业生产所排放的烟粉尘,相对于二氧化硫的排放而言,各地区的差异要更明显一些;而从2010年与2011年废气排放的基尼系数变化来看,数值呈现增加的态势,说明我国各地区在废气减排工作上的成效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或者说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气排放负担率的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地方的废气减排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各地区废气负担状况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2011年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仅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的前提下,将各地区由于生产贡献带来的废气污染负担状况进行比较。表2给出了2011年各地区生产贡献率与废气排放负担率比较状况,其中北京、天津、西藏和甘肃等17个地区的各种工业废气的污染负担率都小于生产贡献率,显示出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或较低的工业废气排放水平,这表明在这31个地区中有1/2强的城市在工业生产中废气的排放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标准。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等9个地区,存在工业生产的贡献率小于废气排放的负担率的情况,气体污染负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数据分析上看,河北最为明显,烟粉尘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3倍,二氧化硫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近2倍。这表明,河北的工业废气排放亟待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而导致河北省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应该是重工业结构和较低的废气控制技术水平。该地区的工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清洁技术水平亟需提高[12]。

为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的共性与差异,对数据做进一步的聚类分析。选择西藏、山东、河北、云南和江苏作为初始类的中心点,这几个地区包括了31个地区中从高至低的不同的大气污染排放水平,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代表,需要再进行迭代过程寻找更好的类中心点代替初始类中心点。如表3所示,第一次迭代后,5个中心点分别变化为0.287、0.000、0.381、0.130和0.249,第二次迭代后,5个类的中心点变化均小于指定的收敛准则0.01,达到聚类结果要求。

表4为最终的聚类中心,可以看出,第1类的指标数据最低,包括的地区有6个:北京、天津、上海、海南、西藏和青海,这些地区各项指标的数据较低,表明由于生产水平较高,生产贡献率远大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率,或者是该地区工业废气污染的排放率本身较低。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各地区的大气环境负担率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例如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城市即使工业生产所带来的贡献率高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损失率,但是引入土地面积、人口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结论会有所不同,比如: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析,北京地区所承担的气体污染负担可能是很高的,在此,我们仅考虑工业贡献率与废气污染负担程度。第2类、第3类和第5类的各指标数据较高,一共包括8个城市:山东自成一类;河北、山西归为第三类;广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归为第五类;其余17个地区归为第4类。在我国31个地区中,仅有不足1/3的城市的工业生产贡献率小于工业生产导致的废气排放负担率,这与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程度有关。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各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不同,所处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的阶段也是存在差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效果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所承担的废气负担率也相对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废气排放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贡献的增长速度,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重。对于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的差异,需要针对各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特点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更有效地帮助这些地区提高控制废气排放的效果。

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

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应该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也有产业结构和制度差异等方面因素。从地区控制污染的差异性政策的制定方面来看,我们必须要对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根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造成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能耗水平不同,污染物排放负担会存在明显差异。从表5“2011年31个地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统计分析”来看,北京能源消耗指标最低,为0.459吨标准煤/万元,31个地区的总体均值为1.040 93吨标准煤/万元,中值为0.903 50吨标准煤/万元;而前面分析的废气负担较高的8个地区:河北为1.300吨标准煤/万元,山西为1.762吨标准煤/万元,内蒙古为1.405吨标准煤/万元,辽宁为1.096吨标准煤/万元,河南为0.895吨标准煤/万元,广东为0.563吨标准煤/万元,江 苏为0.600吨标准煤/万元,山东为0.855吨标准煤/万元,除河南、广东、江苏和山东以外,其他地区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既超过了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也大于中值水平。这说明这些地区的废气负担较高的原因之一,是与这些地区的工业生产力或生产技术水平有关,同样水平的工业生产贡献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高于平均水平,自然地,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会高于各地区平均水平,该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超出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废气污染负担较高也会导致治理环境的投资增加,从2011年各地区完成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按金额由少到多的排序结果来看,辽宁为第13位,广东为第23位,江苏、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和山东投资总额排名依次为26~31位,31个地区中山东省治气废气投资额最高,为244 688万元,由此可见,在评价各地区工业贡献时,必须要考虑环境成本;在工业发展中,工业废气总排放量既与工业总产值相关,也与能耗值相关;我们需要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尽可能使两者之差最小化,努力实现“环境优化增长”代替“环境换取增长”的发展方式。因此,各地区产业的生产由于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能耗水平存在区别,最终使得工业废气排放方面会出现梯度的差异。据此,在控制废气排放方面,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改善用能结构和改进技术等方面,努力降低能耗值,从根源上控制废气污染排放量。

2. 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会使得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工业分布数量高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可能会较重。我国地区发展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一般特征,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发展主体;在工业水平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会相对较高;而工业化发展水平处于中间位置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相应地,这些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也会相对较高。把2011年各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结果显示:广东排名第11位,江苏排名第16位,山东排名第20位,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西排名第22、25、28、29、31位(详见表6)。这些排名越靠后的地区,工业贡献更多的是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有些地区,如安徽、江西、重庆等,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但是废气排放负担没有呈现较高的现象,是因为这些地区在污染产业生产中使用的清洁技术较高,或者是环境污染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有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另一原因,就是工业比重相对较高,污染物排放较多,甚至可能是污染工业的比重较大导致该地区废气排放负担较重,而且,这些地区对工业废气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差。

3. 环境政策存在地区差异,导致高污染行业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使得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地区环境成本的差异会影响污染产业的地区分布,污染产业的选址会倾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因此,差异的环境标准成为影响地区污染产业分布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影响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地区的治理废气排放的政策与标准存在差异,会导致高污染行业实际成本存在地区差异,这必然使得产业由高环境成本的地区向低环境成本的地区转移。而对于环境成本高的地区,其污染状况会因完善的环境政策而受到抑制,产业的布局也会有所改变,例如,国家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减少酸雨、灰霾现象;浙江、江苏两地就对环太湖区域实行了差别化环境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从源头上压减排污总量。这些差异化的环境政策必将导致相关地区的某些工业废气排放受到限制,而相对于没有实施严格管制措施的地区,某些污染较重的产业会继续存在甚至增加,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

综上所述,工业废气减排工作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区大气污染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比较中,进一步证实: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所带来的气体污染物排放水平是存在差异的;而对于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中,研究发现:地区废气负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地区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因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且污染控制水平较低,或者是因为污染产业分布较多等原因所导致的。而像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地区的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比率要比落后地区的明显低很多,这说明,提高生产力和清洁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五、控制工业废气的对策建议

经过前面地区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实证研究与原因分析,对于我国废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我们既需要制定各地区都适宜的共性管理政策与措施,也需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的管理措施。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我们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与途径,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强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为更好地提高我国废气排放的控制水平与取得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 不断提高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清洁技术与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第一,从长期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各地区都会面临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的压力,为了实现长期有效地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数量,通过提升废气处理的清洁技术和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收益。第二,从当前各地区的工业废气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来看,无论是对于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重,还是由于自身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能耗较高导致的工业废气减排压力较大,提升清洁技术可以改善废气排放状况,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可以从根源上降低污染排放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有关地区的废气污染负担。因此,对于清洁技术的提升与清洁能源的使用,需要各主体共同努力。从政府方面,需要从宏观角度,对废气排放进行控制与管理,帮助企业从环境管理方面促进清洁技术的应用;从企业角度,需要加强清洁生产指导,促进企业节能增效;从市民角度,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清洁工程的自觉监督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污 染的防治工作中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升清洁技术,是解决未来能源保障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依靠清洁技术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降低废气排放负担,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加快污染负担率较高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步伐。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高的重要原因是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关联的,而地区生产水平的差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和各地区的产业布局有关,而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工业化阶段进入中后期,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应该逐步增强,在各地方区域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最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存的产业结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及原因,进一步说明了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在工业结构、技术设备和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大的地区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努力提高废气控制技术水平,加快重工业结构的调整,依靠技术支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围绕工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要求,注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3. 按地区发展差异,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分步骤、分主次地对环境污染加强综合治理控制。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针对各地区的特点应该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有针对地解决地方污染物控制难题,提高减排成效。比如,对于工业废气污染负担较高的地区,可以以治理工业废气为主要方面,继续完善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强化管理措施与方案;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工业废气在大气污染源中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并不是处在第一位,机动车排放带来的污染影响明显高于落后地区,可以建议这些地区先以控制机动车减排工作为主。除此之外,从差异化的地区环境政策来看,我们还要注意,不仅要做到降低目前有些地区的污染水平,还应该防范因环境成本差异将导致的污染产业转移现象,杜绝因污染产业转移,导致相关地区新污染负担增加的现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防”与“治”两手一起抓。

4. 加快推行排污权交易,深化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环境成本内在化,才能有效消除污染产业的外部非经济性,体现环境公平。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一个重要的政策途径。排污权交易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之一,促进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废气减排效率。排污权交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利用市场规律及环境资源的特有性质,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各个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微观主体在政策、法规的约束下对排污指标、排污权有偿进行转让或变更,它化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经济学的视野解决了社会问题。为适应环境政策的发展步伐,我们需要在市场规则、排放交易系统建设和环境管理制度方面,尽早做好进行排污权交易的相应准备。一是制定严格的废气控制排放标准。对于有些地区超总量指标排放必须进行严惩,保证废气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快建立污染源排放的统一监管机制和连续监测系统,可以进行联网并强化管理;三是应建立废气排放权交易中介和排放配额跟踪平台,合理制定排放总量指标的分配方案。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事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必须要不断完善有关法律体系、严格标准及执行制度,这样才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更有为效的成绩。

5. 严格管理污染源流向,加强监管工作,强化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由于污染事实发生时,因果关系调查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一旦发生环境公害,我们再去研究它的因果关系,很难从法律上将之轻易地定性为某个微观主体的责任,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危害很大,治理污染时间周期很长,环境治理成本巨大,所以,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而言,应以更为有效地预防为主,这是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将环境污染风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国家或地方政府应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登记,比如:对农药成分进行限定,对农药的生产、销售、流通和使用进行登记;对生产中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的企业进行登记与监管,严格管理企业中能带来污染的化学物质流向,及时进行申报,等等,努力降低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针对污染源的产业分布状况与特点,加强反污染措施的安置。对于一国环境的污染,只有有计划地对不同产业采取差异性的措施,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每个工业化发展的国家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环境污染和退化的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是巨大的,所以,每个国家都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可能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切实地采取环境污染预防措施,来尽可能地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需要针对主要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方案。针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需要我们根据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阶段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各地区发展的差异化管理方案,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佳.霾未走远 提防烟尘再风浪[N].科技日报,2013-02-05.

[2]张铭贤.积极推进华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N].河北经济日报,2013-03-04.

[3]傅年丰.合肥市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N].人民政协报,2013-03-01.

[4]郑敏敏,肖秀钦,陈庆华,张江山.福建省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因子分析与灰色预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4):4-7.

[5]刘铁鹰,李京梅.中国工业废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8):42-48.

.http://papers.ssrn.com/SO13/papers.cfm?abstract_id= 232073,pp1-57.

[7]林永生,马洪立.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以中国工业废气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3,(3):129-135.

[8]张晶,封志明,杨艳昭.洛伦兹曲线及其在中国耕地、粮食、人口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63-66.

[9]谢健.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估计方法[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19-22.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到2013年,广西的GDP已经达到1.4万亿元,是10年前(2003年)的5.12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1998―2012年,除了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有较大幅度减少外,广西的环境污染总体来说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由1998年的4152亿标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27611亿标立方米,其排放量增加了近6倍多。2013年,广西首府南宁的空气污染指数已经出现PM2.5,空气质量在某些时候显示为严重污染,广西其他主要城市也正遭遇着大气的严重污染。工业废水虽然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但其排放总量仍然较大。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不利于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首次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Panayotou(1993)指出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成为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EKC反映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表示环境污染排放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先增加而后通过改善降低的趋势。因此,研究广西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广西是否存在以及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具体特征,对促进广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广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实证分析

1、EKC模型介绍

根据Grossman和Krueger于1991年提出的EKC假说,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EKC模型的主要形式为:

Y=α0+α1X+α2X2+α3X3+u (1)

其中Y为环境污染排放水平,X为人均国民收入(也即人均GDP),u为随机扰动项,α0、α1、α2、α3均为待估参数。

2、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广西1998―2012年广西工业废水排放量Y1、工业废气排放量Y2(包括二氧化硫排放量Y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Y4为广西污染排放水平,选取广西人均GDP为经济增长水平,用X表示。(数据来源于1999―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

3、经济增长与广西综合污染排放水平之间的关系

为了显示广西总的污染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构建一个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指标,由于工业“三废”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直接的对比和加总,因此需要对工业三废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出一个标准化的赋值,本文采取的是典型的数据归一化处理,其处理公式为:

其中Y=表示标准化的污染水平,Yi表示i年的污染排放水平,Ymax与Ymin分别表示样本期内的污染排放水平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运用上式公式(2)分别对广西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包括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出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

Y=∑wjY(i=1998,1999,…,2012;j=1,2,3) (3)

其中,Y表示第i年的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指标,j表示工业污染排放的类型(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三种类型),Y表示j种类型第i年的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环境污染排放水平,wj表示j种污染物排放量的权重。

对于污染物排放量权重值wj的计算,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结合当前广西污染形势以及专家打分的方法,运用EXCEL软件构建环境污染水平的判断矩阵,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广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包括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权重分别为0.35、0.53和0.12。该权重结果虽然与有些学者所得出的结果有差异,但在“谈霾色变”的形势下,广西的大气污染与过去相比,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工业废气污染排放量0.53的权重值也符合广西当前的形势。利用权重数据,并结合公式(3),运用EXCEL软件计算出综合的环境污染水平Y。同时运用公式(2)对广西人均GDP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人均GDP为X。

运用公式(1),构建广西综合污染排放水平Y与标准化人均GDPX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采用统计软件evews6.0进行回归模拟,广西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对标准化人均GDP首先进行三次函数模型进行回归模拟,结果显示三次函数回归系数α3显著为0,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改为二次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回归模型结果及模拟图形如图1。

由系数α1>0、α2<0、α3=0,并结合R2=0.68,模拟程度较高,可以得出,广西标准化人均GDP与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存在较强的“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由此可以说明广西的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随着经济增长会逐渐增加,达到一定高度后,会随着经济增长,综合污染排放水平会逐渐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广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虽然存在“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但还处于“倒U型”的左测,至于最高点虽然目前出现在2011年,但由于后面的很多年份污染排放水平处于未知状态,广西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已经达到拐点还有待未来继续去验证。

三、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

1、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关系

将人均GDP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数据带入公式(1)中的模型,运用统计软件eviews6.0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模拟图形和模型如图2。

根据表1中的系数α1>0、α2<0、α3>0,表明经济增长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三次曲线关系,结合图2与R2的值0.4可以看出,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较弱的“N型”曲线关系,在2000年人均GDP为4378.11元时,工业污水排放量为81571万吨,为样本期内的最低值;而在2003年人均GDP为5631.316元时,工业污水排放量达到214814万吨,为样本期内的最高值在2004年下降到122731万吨,2005年略有上涨,2006年下降到128932万吨后,2007年与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一路上涨,在2008年人均GDP为14203.96元时,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205745万吨,达到样本期第二高峰值,之后几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就一直降低。

2、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关系

模型与方法同上,运用eviews6.0软件对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排放量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模拟图形和模型如图3。

首先对模型进行EKC三次曲线模拟,经显著性检验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的系数都显著为0,然后重构线性模型,据表1的系数判断表可以看出,模型中的α1≠0、α2=α3=0,同时由于R2的值为0.89,结合图3,可见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十分明显的线性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广西工业废气排放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的4125亿标立方米上升到2011年的29853亿标立方米,达到样本期内的最大值,2012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从目前广西大气污染的现有形势看,广西的大气污染仍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同理可以得到经济增长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及模拟图4。

通过模型的系数α1>0、α2<0、α3=0以及R2的值为0.78可以看出来,广西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硫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呈较强的“倒U型”三次曲线关系,从图4可以看出,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倒U型”曲线右侧的拐点出现在2005年,也即人均GDP为8275.6元的时候,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97万吨,从2005年之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达到样本期内的最低,为47.16万吨。

3、经济增长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之间关系

方法以及原理同上,利用eviews6.0软件对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模型及模拟图形如图5。

根据模型的系数α1<0、α2>0、α3=0判断,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U型”二次曲线关系,且R2的值为0.707,表明“U型”曲线特征较为显著,从图5可以看出,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1998―2012年,广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最高的年份为1998年,在人均GDP为4070.67元的时候,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达到245万吨,样本期内,广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最低的年份是2012年,2012年广西的人均GDP为24876.15元,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仅为0.41万吨,表明广西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治理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四、广西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特点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广西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的相关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广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满足“倒U型”特征,只是目前广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位置,广西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剧地区环境污染,在“十五”时期,广西GDP年均增长15.4%左右;到“十一五”时期,广西GDP年均增长在16.3%左右。2012年,广西GDP总量达到13035.10亿元,人均GDP达到24876.15元,其中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6%,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3%,从广西人均GDP水平和产业结构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广西的经济也已步入到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推进,使得广西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排放水平处于上升阶段。

从广西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广西工业“三废”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广西仍然走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EKC存在较弱的“N型”三次曲线特征,且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波动较大,也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弱,近几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有轻微下降的趋势,可见广西的污水治理措施初见成效,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仍很大,广西大量的制糖造纸、冶金、化工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做污水处理,这也是广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高的主要原因。

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EKC呈线性特征,即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工业废气污染也在不断的加剧。近年来,广西工业产值也在不断增加,2012年广西的工业总产值为15657.2173亿元,比2010年的9644.1278亿元增加了62.35%,比2005年的2547.3188亿元增加了近5.15倍,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特别是近两年来,广西的主要城市如南宁、柳州、桂林等已出现“雾霾”天气,广西的大气污染已显示较为严峻的状态。广西经济增长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EKC与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EKC不同,广西经济增长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EKC呈“倒U型”特征,且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广西经济增长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EKC呈“U型”特征,且在“U型”曲线的左侧,虽然两者在函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可曲线却有共同的特征,即随着经济增长,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渐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广西实施治理和综合利用等措施在降低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高效脱硫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降低,2012年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7.16万吨,二氧化硫的去除量为113.5万吨,去除率达到70.6%。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降低更是效果显著,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2012年广西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7964万吨,其中处置2218万吨,综合利用5369万吨,最终只排放了0.41万吨,是1998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0.17%。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虽然成果显著,但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治理还需要不断的加强,2012年广西环境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为197606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2%,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广西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五、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认为二者是矛盾的对立体,发展经济必定带来环境的污染,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或者保护环境会限制经济的发展,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来,经济与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增长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提供保障和经济基础,同时又因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追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

2、走循环经济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从广西目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当前广西综合环境污染排放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渐提高,即表明广西的高污染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必须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经济效率低的工艺和设备,推进污染型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积极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府机关应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科技创新之路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体现了科技在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创建良好的生态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和使用节能技术、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生产能力、自我净化能力、自我修复能力,构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之路。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5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已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相对于这些环境问题,固体废物污染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觉,但是我国的固体废物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治理是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由于人类在一定时期利用自然资源的 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转化为产品,产品的使用寿命有限,一旦超出了使用寿命就成为了废物。按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按废物来源可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除危险废物以外的废物都属于一般废物。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活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城建渣土,指在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废弃土渣、石块、水泥块等固体废物。(3)商业固体废物,包括废纸、各种废旧的包装材料、丢弃的主、副食品等。(4)粪便。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1)冶金工业固体废物。(2)能源工业固体废物。(3)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4)矿业固体废物。(5)轻工业固体废物。(6)其他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机加工过程产生的金属碎屑、电镀污泥、建筑废料以及其他工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等。农业固体废物来自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所产生的废物,如农作物秸秆、农用薄膜及禽蓄排泄物等。

固体废物的特点概述如下:1、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2、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固体废物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3、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不同于废水、废气和噪声,固体废物呆滞性大、扩散性小,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水、气和土壤进行的。固态的危险废物具有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一旦造成污染很难补救恢复。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要比水、气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4、固体废物是处理过程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废水和废气即是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又是接受其所含污染物的环境。固体废物则不同,它们往往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极状态,可以认为废气治理和水处理的过程,实际上都是将环境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比较难于扩散的形式,将气态和液态污染物转变为固态污染物,降低污染物质向环境迁移的速率。

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进入环境是不可避免的,污染物通过产品制造和利用以及废物处理、处置被释放,到达环境的路径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在堆存和处理处置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飘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2、对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对水环境的污染有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前者将水体作为固体废物的接纳体,向水体直接倾倒废物,从而导致水体的直接污染;后者是固体废物在堆积过程中,经过自身分解和雨水淋溶产生的渗滤液流入江河、湖泊和渗入地下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对土壤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废物的堆放、储存和处置过程中,其中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二是固体废物的堆放需要占用土地,累积的存放量越多,所需的面积也越大,势必浪费大量土地资源。4、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固体废物在堆放、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其中的有害成分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会浸出含有害成分的浸出液,可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直接或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固体废物由于其不同的产生来源及其固有特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污染控制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要全程进行管理,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防治措施,以免对环境产生污染。消除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原则,是实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1、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从源头上控制固体废物的数量以减少污染。2、综合利用。对有价值的固体废物要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在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同时又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3、卫生填埋。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对不能利用的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进行填埋,封场后上面可以恢复植被,即消除了污染又绿化了环境。4、焚烧设施。把能燃烧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用燃烧的方式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元素彻底摧毁,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在燃烧的过程中要做好环保处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固体废物的大量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已被社会充分认识和高度关注。如何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控制住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环保课题。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6

由于公司成立时间长、经历多次合并重组等历史原因,该企业环保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为了全面了解该企业污染现状,工作期间,针对该企业的环保现状调研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对企业高压生产单元有代表性的门站、调压站,低压生产单元的调压站(箱)及企业下属各主要办公地点及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域进行了系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企业污染排放现状总结如下。

生产性污染排放主要包括噪声、固体废弃物和废气。噪声源主要来源于高压生产单元的门站及各中高压调压站,根据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压力分级见表1。根据调研结果,门站、中高压调压站的地理位置分布可按以下特点分类:(1)站点无人值守、运行高噪声但是周围无敏感点。(2)运行产生的噪声高且周边靠近敏感点。(3)在建但是尚未投入运行并处于敏感点附近。生产性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高压生产过程中过滤工序定期更换滤芯产生的废弃滤芯,废弃滤芯由滤芯供应厂家回收处理。废气主要是超压装置排放的放散天然气、加臭装置逸散的加臭剂。

生活污染源排放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水主要是各办公区产生的生活废水,设置食堂的办公区还产生一定量含油废水,由化粪池、隔油池等设施预处理后外排,废水排入市政管道或所在小区的污水管道。废气主要是采暖制冷系统的锅炉、直燃机等附属系统设施产生的天然气燃烧废气。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各办公区域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置于市政配套的垃圾桶等设施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2 污染排放特点分析

2.1 生产性污染排放特点

2.1.1 重点污染源筛选

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门站过滤工艺产生的废弃滤芯,输入气源需要做净化处理,起净化作用的滤芯需要定期更换才能保证过滤效果,废弃滤芯由滤芯供应厂家回收处理。

生产性废气主要是放散天然气、逸散的加臭剂,放散装置主要是为系统检修等情况下放空管内残留天然气、保障安全作业的措施,属于偶发现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较小。根据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应具有可以察觉的臭味,城镇燃气加臭剂和燃气混合在一起后应具有特殊的臭味;加臭剂不应对人体、管道或与其接触的材料有害;加臭剂的燃烧产物不应对人体呼吸有害,并不应腐蚀或伤害与此燃烧产物经常接触的材料。天然气本身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在输送或使用过程中,一旦泄漏很难被发现,加入燃气中的加臭剂起到燃气泄漏时的示警作用。因此,加臭剂储存输送机添加过程中虽有少量逸散,但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城镇燃气生产与供应企业生产过程中,低压运行单元的噪音非常低,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调压站(箱)界外1 m基本听不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而高压生产单元尤其是中高压调压站(箱)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非常刺耳,对外界产生比较明显的噪声污染。

综合调研结果分析,城镇燃气生产与供应企业生产性污染排放以高压生产单元调压设施产生的噪声污染为特征污染物。噪声污染防治主要是以防止噪声对噪声源周边的噪声敏感点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根据调研过程中掌握的各类强噪声源地理位置分布等特?c,对于第一类源点,由于无人值守且周边没有噪声敏感点,可以考虑暂不处理,对于第三类源点,建设过程中已经采取了降噪措施。因此,第二类强噪声源点应作为该项目噪声污染防治的重点关注对象。

2.1.2 重点污染源排污现状

该项目审核范围内,中高压调压站(箱)总共有100多处,门站8处,其中已经做过降噪处理的调压站(箱)6处,根据中高压调压站(箱)地理位置特点,结合一线生产人员对周边噪声敏感点影响对象的反应,该项目最终确定有代表性的中高压调压站21处、门站1处开展运行噪声检测工作。为了反应降噪改造的降噪效果,选择的中高压调压站中包含了1处经过降噪改造的调压站。根据调压站运行特点,噪声检测工作选择正常工况及特殊工况(供暖季)两个代表性运行时段开展噪声检测,同时,由于调压站昼夜均运行,因此,每种运行工况下均进行了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

经过大量的检测工作,最终获得有效检测数据为22处共328份数据样本,根据检测结果,燃气生产与供应企业噪声排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正常工况下,大部分调压站(箱)运行噪声能够满足厂界噪声排放限值要求,但是也存在噪声排放超标现象。

(2)夜间随着用气量降低,厂界噪声排放值普遍比白天厂界噪声有所下降,平均降低5 dB(A)左右,最高下降15 dB(A),但是也存在个别测点夜间的厂界噪声排放值与白天持平甚至略高的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白天测试时间不在居民做饭洗浴等用气高峰时段,因此出现夜间噪声排放值与比白天厂界噪声持平的现象。

(3)进入采暖季,用气负荷增加,厂界噪声排放也随之增加,根据数据样本分析,平均增幅2.5 dB(A)左右,最高增幅可达13 dB(A),尤其周边用气对象为居民小区的调压站,由于进入冬季之后,供暖设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增加明显,导致噪声排放增加明显。

(4)门站运行产生的噪声并不高,白天厂界噪声在55 dB(A)以下,夜间运行的厂界噪声不超过50 dB(A),如果门站周边没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厂界噪声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2.2 生活污染源排放特?c

生活污染源排放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

生活废水主要是各办公区产生的生活废水,其中,大部分办公区分布在一些住宅小区内,生活污水排入小区污水管道,随小区污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没有独立的污水排放系统。具备独立排污口的办公区,设置了化粪池、隔油池等设施预处理后外排。生活污水具有排放量较小、污染因子为COD、BOD等常规污染物,并且均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较小。

生活污染源产生的废气主要是采暖制冷系统的锅炉、直燃机等附属设施产生的天然气燃烧废气。为加强对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北京市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要求的北京市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139-2015),提高了对锅炉烟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重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要求。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新的要求,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为80 mg/L、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10 mg/L,该企业锅炉设施目前没有采取低氮排放措施,排放现状无法满足新的排放要求。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各办公区域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置于市政配套的垃圾桶等设施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可以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较小。

综上分析,生活污染源关注重点是锅炉等设施排放的燃烧废气。

3 重点环保措施及其减排效果

通过对该企业污染源现状及其排放特点的调研分析,此轮清洁生产按照以下原则优先安排此轮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实施的减排措施:优先安排对周边的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大的污染源,优先安排改造后环境效益明显的改造项目,优先安排实施地方排放标准排放限值要求达标排放的减排措施。

3.1 强噪声源降噪措施及处理效果

根据此次检测结果,向企业领导汇报之后,提出降噪改造计划,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项目组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组讨论,最终确定周边有居民小区等需要保护的噪声敏感点,非采暖季噪声就存在超标现象等噪声污染突出的调压站列入改造计划。此轮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分步实施对5处高压调压站进行降噪改造。

城市燃气行业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调压站内的燃气管线、调压计量等设备,燃气在管道内高速输送,产生较高的流体动力学噪声,以调压火车为主的调压段产生机械振动噪声和流体动力学噪声[1]。

结合已经实施的降噪改造措施经验,调压设施降噪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采取多层裹覆降噪系统[2],根据噪声检测结果,经过降噪处理的调压站可以使调压间内的噪音值降低20~30 dB。降噪改造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对周边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把厂界噪声对周边的影响降低到国家标准运行范围内。同时,经过降噪改造,使调压间工作环境噪声低于85 dB,满足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4部分:噪声》工作环境噪声接触限值要求,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3.2 锅炉烟气低氮改造及氮氧化物减排效果

通过对该企业锅炉设施调研及排放烟气成分检测,经过项目组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组讨论,最终确定此轮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首先对4个面积较大的办公地点的锅炉、直燃机进行低氮改造。

目前现行有效的低氮改造措施包括设备整机更换、燃烧机更换低氮燃烧机、低氮燃烧器+脱销装置等改造方法,结合4处地点的设备使用年限、设备运行现状、经济投入等因素综合比选,最终分别采取超低氮燃烧器+SCR低氮脱硝设备联合处理,设备整机更新两种方式对各处设备分别进行低氮改造。对排放烟气进行烟气成分检测结果显示:采取超低氮燃烧器和SCR低氮脱硝设备联合处理后,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可以达到30 mg/m3以下,能够达到地方标准远期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设备整机更新改造措施,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可以达到80 mg/m3以下,也能够满足地方标准现行排放限值要求。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7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就是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要保证环境的质量,首先必须确保不出现污染源缺项。只有全面地了解机电行业环评的特点,在编制环评报告时才能做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机电行业的特点是工艺材料品种广、工艺设备多、工艺过程复杂及污染物来源分散,有多项危险废物产生,有的工艺还有放射性污染产生。在对机电行业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1.工艺材料品种广

机电行业使用量最大的材料是钢材、铸钢、锻钢与铸铁等。现代制造业,非金属材料也普遍在使用。材料不同,加工工艺就不同,产生的污染也就不同。

1.1钢材

钢材一般在机械加工前要做除锈处理。尤其是热轧钢板,主要是去除热轧工艺过程产生的坚硬难除的氧化皮,多数采用喷丸、喷砂工艺,除产生噪声污染外,还产生粉尘污染,特别是喷砂除锈的粉尘量很大。对冷轧钢板,主要是去除其表面的油脂,多数采用酸洗工艺,之后需用碱中和、用水冲洗,产生酸、碱污水。也有采用有机除锈的,要产生有机废水。

不同品种的钢材,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如板材、型钢、管材一般要进行焊接加工,应关注的主要是焊接工艺产生的烟尘污染。对受压件,为保证焊缝内在质量要进行“探伤”,则有放射性污染。当然还有无规则的非稳态噪声污染和钢屑固废污染。有的焊缝还需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则应考虑退火窑炉的污染问题。而元钢、铸钢、锻钢,一般要进行切削加工及热处理,除了噪声污染、钢屑固废外,要涉及废冷却剂、废棉纱等“危废”和窑炉污染问题。

1.2铸铁

为便于加工,铸铁件一般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铸造应力、降低其表面硬度,这就要产生退火窑的污染问题。铸铁是脆性材料,含碳量高,切削加工时不需要使用冷却液,这与钢材明显不同。铸铁可焊性很差,一般不存在进行焊接加工的问题,相应的焊接污染也就不存在了。这又是与钢材明显不同的一点。

1.3非金属材料

1.3.1矿物油

矿物油可用于设备本身传动件的、液压设备动力的传递、切削加工中的冷却及产品性能的检测。上述工艺过程使用矿物油产生的废矿物油、废棉纱为危废“HW08”。

1.3.2乳化液

乳化液包括皂液、烃水混合物、乳化液、切削剂、冷却剂、剂等。它们使用后产生的废乳化液为危废“HW09”。

1.3.3表面处理材料

表面处理材料包括各类酸、碱、除油剂、除锈剂、电镀液、磷化剂、亚硝酸盐等。在工艺过程中使用这些材料后产生的废电镀溶液、淤渣、污泥、酸碱渣、氧化槽渣、磷化渣、亚硝酸盐废渣,属于表面处理废物,为危废“HW17”;表面处理产生的废酸为危废“HW34”,废碱为“HW35”。

1.3.4产品表面防腐涂料

各类油漆、真漆、罩光漆、聚氨酯树脂涂料、聚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双组分涂料、静电喷粉料等产品表面防腐涂料,在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为危废“HW12”。

1.3.5氰化物

热处理、渗碳、渗氮与电镀时,产生含氰热处理钡渣、含氰污泥及冷却液、含氰热处理炉内衬、渗碳氰渣,为危废“HW07”。电镀和电子零件制造业中电镀工艺、镀层剥除工艺中产生的含氰废物,为危废“HW33”。

1.3.6石棉

石棉材料包括石棉绳、石棉板、石棉布等,在生产中会产生石棉废物,为危废“HW36”。

2.工艺设备多

建设项目应列出全部设备的明细及汇总,包括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尤其应关注各类高速运转设备与液压设备。为了保证上述设备良好的工艺性能,设备的运动零部件必须要有良好的,使用到较多的油。连同液压设备用油,使用中或使用到一定周期后,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洁净的油一般可以回用。产生的油渣、废矿物油,为危废“HW08”。

3.工艺过程复杂及污染物来源分散

机电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加工工艺,大体可分为热加工工艺与冷加工工艺。

3.1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铸造工艺、锻造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等。热加工工艺的共性内容是都要有热源。不同的能源、不同的燃料、不同的加热方式,产生不同的废气、废渣及噪声污染。

3.1.1铸造工艺

铸造工艺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有三处:第一为型砂处理和铸件清砂环节产生的粉尘和噪声污染;第二是在型芯制作、精密铸造及表面铺煤粉时产生的甲醛、氨及芳香族污染气体;第三为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时,应关注退火炉的窑炉污染。

3.1.2锻造工艺

锻造分为“锻压”与“锻打”。后者锻锤的冲击速度大,产生的打击噪声很大,设备振动也大。不管哪种锻造形式,应关注的主要是噪声、振动及氧化皮固废。

3.1.3焊接工艺

焊接过程中对不同的材质应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最常见的是普通碳钢的焊接。焊接时产生烟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焊接毒物为氟化物,其尘埃粒径为1mm左右。此外,还有噪声、高频电磁辐射、光辐射及焊渣等污染。

3.1.4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污染物主要有3种:一是氰化物,它产生于氰盐液体渗碳、碳氮共渗,黄血盐、赤血盐盐浴分解产生的氰根以及碳酸盐盐浴加入尿素或缩二脲生成的氰酸盐。上述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泥、废液及炉内衬等,为危废“HW07”。二是淬火剂及淬后的清洗废水,它含有盐浴炉盐类。三是表面处理时渗氮有氨气泄漏。氰化过程有含氰废水排放;氧化过程有废碱液、废酸液及HCl气体排放;渗硫过程有废碱液和废盐渣排放;磷化过程有磷酸盐废渣排放。其他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溢出苯、甲苯、甲醇等气体。

3.2冷加工

冷加工工艺除一般的噪声、振动、切屑等污染外,在环评别需要关注的是“危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设备、切削加工、液压传动等过程。主要是废旧油渣、液等,为危废“HW08”与“HW09”。

4.结语

以上只是对部分机电行业的材料、设备与工艺进行分析。虽然机电行业建设项目污染较轻,但如果对上述的特点认识不足的话,在编制环评文件时就容易发生污染源遗漏、污染物缺项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提高机电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锐,郭永葆.机电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问题[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8

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和利用高温分解废物的安全处置技术,其适应于处理有一定热值且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分解的废物。焚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焚毁废物,使被焚烧的物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容积,减少新的污染物质产生,有效控制三废达标排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高温烟气中的余热可进行回收,能够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最有效地处置。工业危险废物因其成分复杂,形态、性质不稳定,具有毒性、反应性、爆炸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比生活垃圾、一般工业或农业废物焚烧处理的技术复杂、无害化控制的难度大、相对处理流程长、投资与处理成本较高,因此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工艺先进的焚烧技术是经济适用的基本保障。在不断升级的环境保护需求和履行国际公约的背景下,我国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的政策法规不断地完善。其中,针对危险废物收集处理的法规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为代表;标准以《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为主体,以《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等为支撑[1]。近年,又颁布了《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技术导则》、《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技术导则》等,目前上海、北京等地也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有效控制危险废物焚烧的环境污染提供了法律支撑。因此,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理和运行管理,应符合上述法规、标准的要求。

1危险废物焚烧工艺典型流程

自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印发《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04]16号)后,我国各省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工程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锻炼了一批环保产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工业危险废物焚烧工程设计技术和日常管理技术日益完善、成熟。目前国内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技术通用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配料、进料、焚烧、余热回收、急冷、脱酸和活性炭吸附、除尘、洗涤净化、消白烟等工序。目前国内危险废物焚烧处理95%以上采用回转窑焚烧工艺,典型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整个工艺流程简述如下:固体废物经预处理和科学配比后,经行车抓斗到给料机再传送到料斗,并由此进入回转窑;液体废物通过喷雾器送入回转窑或二燃室。回转窑连续旋转,物料不停翻动、加热、干燥、汽化和燃烧,燃烧温度约为800~950℃。燃烧后的残渣自窑尾落入渣斗,由出渣系统排出。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窑尾进入二燃室高温燃烧,燃烧温度1000~1200℃,停留2s以上。在二燃室充分燃烧的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将热能转换为热水和蒸汽,烟气温度降至600~500℃,然后进入急冷塔,快速冷却至200℃,再后进入布袋除尘器除去粉尘,经洗涤塔充分洗涤后降至80℃,最后经加热器、引风机、烟囱排入大气。经过以上焚烧处置工艺,危险废物被焚烧、汽化后,去除二噁英、HCl、HF、CO、NO2、NO、O2等有害物质成分和粉尘[2],净化后的烟气向空中排放,炉渣和灰飞安全填埋处置。

2焚烧过程污染途径分析

2.1接收贮存废物的废气污染

废物接收与贮存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主要是包装容器密封性差,大部分固体废物、粉末料、半固体废物采用一般编织袋或吨袋盛装,在运输、转运、贮存操作过程中极易破碎,造成固体废物中易挥发气体散发到空气中,气味难闻,污染环境,同时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废液容器破损,密封不严,易造成废气和废液泄露。首先,暂存库设计上采用引风机抽风,废气经活性炭塔吸附后达标排放,减少因无组织排放的污染。其次,一切废物包装材料采用专用密闭容器,即固体废物、粉末料、半固体废物先采用一般编织袋盛装,再用专用密闭容器贮存,不仅便于搬运、暂存,而且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泄漏,同时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2.2预处理及配料的废气污染

由于危险废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形态多样,要使危险废物焚烧装置平稳、焚烧后废渣、废气达标排放,必须保证入炉危险废物流量、成分、形态和热值适当且平稳。为此,必须对部分不适宜入炉或对系统冲击太大的废物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在危险废物预处理及配料过程中又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如废液泵送到均值罐内,在搅拌过程中废液的挥发性气体散发到环境,因而,应设有密闭罐并有负压环境下进行废液均值。液体与半固体、半固体与粉末料、半固体与固体等混合均值采用机械搅拌机处理,应在一个空间较小,有负压抽风设施的场所进行。

2.3药剂配置和投加的粉尘污染

在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需要添加药剂的主要是硝石灰、活性炭、尿素、固碱等,在药剂配置和投加过程中也会产生污染,主要表现在硝石灰倒入贮罐产生灰尘;硝石灰打浆后泵送产生堵塞而引起泄漏;编织袋装的活性炭加入活性炭罐内引起灰尘外溢,因此设计上考虑负压抽吸,硝石灰、活性炭的贮罐带有布袋除尘排气罐等设施。

2.4焚烧进料的废气污染

一般危险废物焚烧进料系统设置在焚烧车间主厂房内,危险废物从暂存库转运到料坑,通过带有抓斗的行车转运到给料仓内,再经溜槽进入焚烧炉焚烧处理。在焚烧进料过程中存在的废气污染是:废物倒入料坑和抓斗抓料过程中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挥发到空间,然后外溢焚烧车间主厂房;另外窑罩、进料口冒正压有废气排放。焚烧车间主厂房外溢废气的环境污染,主要原因是采用焚烧炉鼓风机抽吸主厂房内废气,抽风量不能满足焚烧车间主厂房换风次数要求。因此有效控制废气污染措施是增设抽风机,废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后达标排放,活性炭吸附再生后的浓缩气体进入焚烧炉进一步焚烧处理。其次,进料系统溜槽采用双层闸板连锁自动控制,窑头罩设置环境集烟装置。

2.5灰渣收集过程的粉尘污染

目前危险废物焚烧炉渣通过水封、链条捞渣机出渣。余热锅炉、干法脱酸反应装置、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灰尘通过螺旋输送机或翻板阀出灰,再用吨袋收集后转运到稳定固化车间处理、安全填埋。在灰渣收集、转运过程中易造成跑、冒、滴、漏,产生粉尘污染。为了避免灰渣收集、转运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采用专用防漏渣厢收集炉渣;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的飞灰收集系统采用螺旋输送机泵仓,通过气力输送到稳定固化车间的飞灰料仓,防止卸灰口粉尘飞扬污染空气。

2.6焚烧系统运行过程的环境污染

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工艺流程处理过程技术要求极高,需要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热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密切配合。危险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氮、硫、磷和卤素及金属等元素,在焚烧过程中将产生二噁英、粉尘、低熔点金属和SO2、HCl、HF、NO、NO2等酸性气体,烟气中的污染物成分复杂、参数波动,危险废物焚烧不仅需要可靠的、特定的工艺条件保证,而且需要高性能的自动控制系统保证生产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危险废物焚烧行业经常出现系统堵塞、冒正压、烟气排放指标不稳定,且不能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以上,检修频繁,造成大量废气、废渣、废水的污染。因此,对焚烧系统炉堂的温度、气压、烟气成分等进行实时测试,对鼓风(引风)、投料(投加废物、助燃、净化药剂)等系统能否进行联动控制,是过程污染预防值得重视的因素。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运行中减少跑、冒、滴、漏,废气、废渣达标排放。首先必须保证进料的危险废物热值稳定、有害元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及废物形态均匀,该三点要素是影响到焚烧系统是否稳定,废气是否达标的前提条件;其次,必须提高自动控制化水平。由于焚烧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某个控制目标是由多个元素引起,不能简单使用开关控制、PID控制,还需要采用先进的预测控制、模糊控制的技术手段加以控制。

3污染排放控制措施

1)废气污染控制: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控制首先保证危险废物焚烧生产装置连续、平稳运行,其次采用先进的预测控制、模糊控制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检测控制工艺过程中的酸性气体、重金属、二噁英类污染物、氧气含量,还要通过计算机在线控制配料、投料、风量、药剂量等环节。无组织气体排放控制:对料仓、罐区装卸和拌合点、预处理车间、灰渣排口与转运等产生无组织污染物排放的点,设置无组织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通过现场环境空气测试、观测,对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进行实时调整控制。2)废水污染控制:一般生活污水、设备间接冷却水和锅炉软化水经处理达标后可以排放;工艺废水、地面初期雨水需要处理达标后回用。烟气湿法净化废水含有重金属和二噁英,需要采用蒸发浓缩除盐处理后再进入废水站处理,废水循环使用。3)灰渣污染控制:需要严格监控,密闭收集贮存,进行物化、稳定固化预处理后安全填埋,实现无害化处置。4)噪声污染控制:重点对鼓风机、引风机、空压机、冷却塔、风机等设备噪声分别采用隔振、隔声、消声等技术控制污染;及时维护减少振动噪声。

4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有效控制手段主要依赖于先进的工艺技术,专业化管理人员和精细化管理。重点是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流程、设备、监控、配套系统,而且需要良好的运行维护保障;过程监控也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关键,良好的配料比在线调节污染控制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EB/OL].[2014-10-24](2016-11-12).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9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而城市更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城市环境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典型的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它由城市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美学环境四部分组成。城市物理环境可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动植物、微生物等)和城市人工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为城市这一物质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势;城市景观环境(美并且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学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城市环境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界限相对明确,其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但其限制众多,矛盾集中,并且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使整个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其它环节的相关失衡使环境问题变得严重。

正因为城市功能复杂,所以相当脆弱,极易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污染源是多方面的,根据产生部门可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排放出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物质能量或不被人们所需要的有害副产品,造成污染。起重工业、冶金、电力、机械、造纸、纺织、制革、建材等行业的污染长容易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活污染源产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及生活用煤所造成的污染。交通污染源以能源燃烧的尾气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泄露及运行噪音为主。农业污染源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农业废弃物及使用城市废水灌溉而造成对作物、土壤、空气、水体及农产品的污染。

2 城市环境主要污染源

2.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它通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和废热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产生噪声、振动等危害周围环境。工业污染,首先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动力、热能、电能等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如以煤、石油为燃料或为原料所产生的废气,包括CO2、CO、硫化物、氟化物、硫化氢、有机物等。其次,工业污染还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工业成品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工业污染还包括由核电厂等产生的辐射污染。

根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04.3万吨,比上年上升5.73%。具体见表1。

表12011年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140.6万吨,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为199757.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0.5%。具体见表2。

表2201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2.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增大,人口越来越密集,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病菌的扩散和传播也更容易,从而造成对城市居民安全的严重威胁。生活污染源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

(1) 生活用煤污染:不少中小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燃煤炉灶,由于居住密集,燃煤质量差,数量多,并且燃烧不完全,烟囱较低,因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数量非常多。

(2) 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中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子、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外,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这种污水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也会产生泡沫妨碍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使水发臭变质。

(3) 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包括厨房排出的垃圾、日用品消耗的垃圾等。随着城市居民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与堆填,成了困扰了许多城市建设的难问题。如何综合利用它,变废为宝,是现今研究的一大问题。

(4) 生活噪声污染:指日常生活和 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噪声,包括家庭噪声、公寓噪声、娱乐场所、菜市场和运动场的噪声。

2.3 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主要由铁路运输、市内交通和航空运输三方面引起的。

(1) 铁路运输

城市铁路运输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和其它部门相同的共同问题,也有铁路特的问题。它对城市造成点、线、面的影响,影响范围是较大的。铁路运输对城市造成的危害主要有:蒸汽机车产生的煤烟粉尘,内燃机车产生的黑烟和废气,及铁路专用热电站,工厂的锅炉、燃烧炉、冶炼炉产生的烟煤粉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目前大城市开始采用内燃机牵引,逐步取代蒸汽机车,情况有所改善;机车、客车、油罐车、牲畜车的清洗污水,工厂排出的含有油污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水对水体的污染;铁路噪声,包括机车车辆在行车时产生噪声和动力设备的机械噪声。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10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has been a national and even global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e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conomy, a lot of new economic industry interests seek are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operation situation of some emissions more, China promulgated the volatile pollutants emission standard, this article from the waste management busines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ituation analysis,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waste gas treat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control technology;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S888.74+8

一.我国废气治理行业发展的基础环境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执行的起始年,从国家的部委到各地的政府机关,都对“十二五”的计划执行持有坚决的信心,在废气污染的治理方面,“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对工业生产和出现气体污染及排气工序的厂区所排出的毒气及挥发性污染气体的控制管理进行加强,像一些较为典型的石化产业在半成品的加工,成品的生产、于是以及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污染气体的排放控制等。在化学溶剂的选择方面则倾向于属性温和、低毒害、低挥发性的产品,从而使得精细化工行业的废气污染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

在“十二五”的建设期间,通过这样长期有效的污染控制管理,我国的废气污染治理工作将会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绩,其实我国开展废气污染排放控制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年头,但是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因此相关的废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都放在了除尘、脱硝及脱硫工作上,同时由于管理标准和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污染性较强的废气排放控制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现如今,我国提出了国家空气质量提高联防联控的设计规划,将废气排放污染的控制管理工作设立为联防联控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以下是笔者所了解到的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汽油运输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 20951-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 20952-2007)等等,涉及到废气污染排放并纳入制定相关控制标准的行业有:人造板工业、橡胶制品工业、电子工业、皮革制造工业、服装干洗业、涂装工业以及铸造工业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废气排放污染较重的单位都属于工业性质,而随着今后的时展,需要废气控制管理的行业将逐渐增多,民众环保意识的增进一方面督促了国家环境管理部门工作的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相关的废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更为迅速。

二.废气治理行业相关技术的近期发展

2.1治理技术的行业核心技术的介绍

这两种核心处理技术对废气污染中的粉尘、酸碱废气和有机废气都起到了基本处理的作用,能够在初步处理的环节完成一部分的简单的净化工序,为后期的升级处理打好基础。以下是两种核心技术的详细介绍。

2.1.1回收技术应用

所谓回收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排放出来的废气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回收处理。比较常用的是物理回收方法,通过温度、压强的改变或利用一些具有选择性的吸附剂和渗透膜来分离排出气体中的污染物成分包括粉尘、酸碱废气和有机废气等等,该项分离方法中,所应用到的技术类别涉及到了吸收技术、吸附技术、蒸汽平衡技术、冷凝技术以及膜分离技术等等,回收过程使用过的有机溶剂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后进行分离提纯,或者直接应用与对于质量方面的要求不那么严格的生产环节。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回收技术属于物理技术应用,科技的飞速进步决定了物理分离技术的发展,这种分离方式相对来说不存在二次污染,因此受欢迎程度较高。

2.1.2销毁技术应用

销毁技术不同于回收技术,该处理过程中所应用到的都是通过生化或化学反应来完成的,通过光、热、催化剂促进分解以及微生物化合等技术,将废气中的污染废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酸碱废气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等一些无毒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销毁技术施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催化燃烧、高温焚化、低温等离子破坏、生物氧化以及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而完成的,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催化燃烧技术、吸附技术和高温焚烧技术是较为传统的化学废气控制管理技术,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类控制管理技术。而吸收技术由于其处理工序的特殊性,因此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在安全性能的表现方面差强人意,所以现如今的有机废气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已经摒弃了这种处理方法,只将其作为辅的前期或后期的废气处理工序。像一些漆雾、粉尘酸性和碱性化合物的处理属于前期处理应用,等离子体破坏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的吸收则属于后期吸收技术的应用。

2.2新型废气控制管理技术性质极其优势分析

下面所介绍的废气控制管理技术是指在完成了初步的废气污染处理过程后,废气中的粉尘等大颗粒物质以被去除的状况下进行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2.2.1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法

这种废气控制管理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作为物质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存在以外的第四种形态,电子、离子、中性粒子和自由基是等离子体构成的四大成:所谓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法就是利用某一介质在放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以极快的速度对废气中的气体分子进行反复冲击,从而使其内部的成分被激活、电离最终被裂解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反应,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动作,污染物内部的化学键被打破,让污染物从大分子性质的化合物转变成无毒无害的小分子物质,最终完成污染物的转化处理。

在废气控制管理工作的进行中,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废气净化具备许多优势:1.系统动力消耗较低。由于等离子物质的分子体积小,因此在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内部运作过程中阻力的大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得系统的动力消耗方面预留了很大的空间;2.处理反应装置的拆装简便。该处理技术的反应发生装置是采用模块化结构,除了整体造价低廉以外,还可以进行反复迁移拆装利用;3.装置开启关闭的实效性高。该处理反应方面没有温度上的要求,因此不需要任何预热工序,需要进行处理时不需要预留加热时间,可即时开启或关闭装置;4.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处理反应的环境密闭性较强,所以处理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颗粒物产生的干扰;5.反应装置的空间占用较少,能够节省处理空间。

2.2.2生物治理技术法

生物治理的技术方法是这几种新型治理方法中应用效果最佳的一种,工业废气中许多无机蒸汽中多少都会含有一定酸碱性化合物,而通过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够对这些酸碱气体进行稀释处理,再通过其他废气处理手段对废气进行更深层的处理。

生物治理技法的优势在于,处理装置简单,无论是设备的投资还是处理工序的运作方面,其整体费用支出方面的资金消耗较少,并且生物治理技术法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情况也较为乐观,绿色环保是其最大的优点。我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并且对于生物菌落和填料的研究发展正在逐步展开。

废气治理行业市场的自身特点

3.1“十二五”对我国废气控制管理市场发展的推进

五年计划的实行和发展是我国民众实现政治权利的主要体现,“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环保规划相继出台,引发了社会及民众对于环保事业的关注,而废气治理行业治理市场的发展也不负众望,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但是在这种发展状况下,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污染企业自身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刚刚进入“十二五”的规划阶段,因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环保政策的出台还颁布还处于研究阶段,极少数的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的限制条款和处罚文件。污染企业方面则表现为对废气控制管理知识和思想的缺乏,在相关的控制管理技术方面缺乏明确的鉴别能力,主动要求进行废气控制管理的企业很少,并且受到了营业效益的限制,资金费用的利用空间方面较为匮乏。

3.2国家已设置重污染工业园区的治理试验点

任何一项与国家控制管理政策相关的颁布和实施,都会采取试验点规划的形式来进行试验,笔者所知的试验场地就有浙江台州的黄岩、椒江和林海川南园区,这些试验场中的治理技术应用项目包括蓄热式催化燃烧、蓄热式热力燃烧、低温等离子体净化、生物滴滤、光电催化等,整体试验区的废气控制管理已经全面展开。除此以外,在主城区和数十家医药化工企业设置了6个环境监测点,对当地的废气治理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速了各地政府的废气污染治理工作进程,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热情。截止到2013年3月,浙江台州试验区的废气污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3.3国内外废气治理行业的竞争概况

相对于欧美国家和一些较为发达的东方国家,我国废气污染治理行业起步较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制造业正值大兴发展的时期,制衣制鞋业所排出的工业废气污染十分严重,对民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就此引起了广大群体的注意。当我国的制造业到达顶峰,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并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制造区域和工厂进行环境改造。由于地理环境和商业发展便利等原因,我国的制造业区域逐渐向沿海地区转移,同时制药原料加工、皮革、印刷、家具以及电子等一些重污染制造行业也涌入了我国的沿海地区,相较于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制造业而言,这些新兴产业的废气污染程度更为严重,并且与其相关的污染控制管理的基础费用也较为昂贵。纵观我国整体的废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历史,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治理的技术和发展至少落后了二十多年。

而在技术的引进方面,因为我国的物价水平偏低,因此制造行业的利润收入并不多,而要想引进发达国家的废气污染处理技术并加以运用,那么在成本和运作方面的费用将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所以我国绝大部分的民营或国营企业都不会直接引进国外的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除了费用成本过高以外,我国的废气控制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也不够健全,各地政府的管理监督没有到位,要求标准的控制方面也算不上严格。因此,我国废气污染控制管理行业的发展下步计划应该是对国外的先进处理技术进行引进,然后与国内的处理技术进行适当地融合调整,进而形成一套适中的废气治理方法。

单纯的就治理技术方面来说,我国近二十年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在一些主流的废气治理技巧上,如催化燃烧技术和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与国外的技术水平相媲美,并且在治理成本的控制方面还略胜一筹。而一些高端电子生产业的废气污染处理方面,我国还不具备独立处理的能力和技能,因此一些相关的国外企业凭借自身略微领先的治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各种商业竞争方法打入我国废气治理行业的内部市场当中,这样的竞争情况,一方面对我国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敦促推进作用。

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前途还是十分乐观的,近二三十年的奋发努力,我国已经从一个毫无环境治理概念的工业落后国转变成了一个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污染治理的经济强国。本文将我国废气污染治理行业的近况介绍作为开场,顺次讲述了我国废气污染治理相关标准的颁布执行、治理技术的应用优势、各项新型治理技术的研究发展、治理试验区的设立及效果以及国内外废气治理行业的竞争状况等等,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了笔者对于我国废气治理行业当前所有成就的自豪以及对未来展望的祝福和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废气治理技术一定会攀上世界环境治理行业的顶峰,为国家的进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华,王保伟,许根慧.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7(04)

化工废气污染的特点例11

1.前言

随着汽车、家电等行业迅速发展,电镀工业也步入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电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镀工艺是在基础建材如钢材表面涂镀金属涂层,以此改变基础建材的表面性质,使建材的抗腐蚀性增强、硬度增加,并大幅提高建材的导电性及耐热性,同时还能使建材表面更加美观。电镀工艺的实质是电化学加工,其具有独特的技术经济优势,因此难以被其他技术完全取代。在电镀项目中,电镀工艺会使用不同种类的助剂,如:活化剂和重金属盐等,其中重金属会对人体和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威胁,而且各种类型的助剂会构成一个繁琐复杂的系统结构,其会加剧重金属产生的危害[1]。电镀产生的污染物除了重金属外,还包括废气、废水及其他种类的固体废弃物,其已经成为重度污染行业。我们必须掌握电镀项目的污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

2.电镀项目的污染特征

2.1电镀废水

电镀废水指电镀项目进行生产活动所排放的废水,一般分为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油废水及综合废水[2]。电镀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清洗镀件,还有一少部分来自镀液的过滤及治理工艺。各种重金属离子、添加剂、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成分,其中既包括无机污染物又包括有机污染物。

电镀项目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并达到可排放标准后方可外排。目前,针对电镀项目所产生的废水,已有多种成熟的处理技术,如:化学法、电解法、生物处理法等。还有一些电镀项目的生产线会对可排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待其达到回用要求后重复利用,以达到废水零排放的目的。

2.2电镀废气

电镀项目的酸洗工序和活化工序会生成酸雾废气,主要成分为氯化氢、铬酸雾、硫酸雾及氮氧化物等,具体酸雾种类会随酸洗工艺的不同而有差别[3]。

目前,净化回收和组合治理等是治理电镀项目所产生废气的主要技术,并且每种技术都有与之匹配的设备。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利用碱液中和酸雾废气,以此达到处理电镀废气的目的。

2.3固体废物

电镀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的电镀液、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槽液的过滤渣等[3]。其中电镀污泥通常数量较为庞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对其进行妥善处理。电镀项目产生某些固体废物是《国家危险物名录》中规定的危险废物,其中含有重金属成分,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3.污染防治对策技术

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指针对电镀工艺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而采取的科学有效的污染治理活动。

3.1电镀废水防治对策技术

电镀项目产生的废水包含铬、镍、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物,其中铬和镍是第一类污染物,所以必须对含铬废水及含镍废水进行单独处理。本文介绍的电镀废水治理技术为膜处理工艺,其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分离镀件预处理废水和电镀清洗废水,然后根据电镀种类的不同分别对废水进行处理。由于镀镍产线的毒性较大,故需对其采取封闭运行模式,且实现含镍废水零排放。

针对含铬废水,首先应对其进行还原,随后采取“膜过滤浓缩”方法处理还原后的含铬废水,经过此步骤后便产生以下两种形式的物质:透过水和浓缩液。透过水可以再次用于生产,浓缩液可以利用专业设备将其烘干,于是便实现了含铬废水的零排放。

含锌废水的治理措施包括化学手段和物理手段,其中化学方法指絮凝和沉淀等,物理手段指捕集、吸附重金属离子,经处理达标后即可排放。

对于含氰铜废水的处理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需对其进行微电解处理;第二,进行二级破氰;第三,絮凝及化学沉淀;最后,捕集并吸附金属离子。

传统的电镀废水治理技术采用单一的化学处理方式,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该项电镀废水防治技术,弥补了传统治理工艺的不足,同时还能回收水资源及金属资源。

3.2电镀废气防治对策技术

活化槽及电镀槽是电镀工艺不可或缺的装置,而该装置在运行中会生成各种酸雾,如:盐酸雾、硫酸雾等。为了从源头控制电镀酸雾的产生,应在电镀过程中使用酸雾抑制剂,该抑制剂可以控制酸挥发。另外,为了收集挥发的酸雾,需将集气罩安装于活化槽和电镀槽的上方,并在槽的两侧安装吸风设备。经过收集的电镀废气便可送至处理设备进行废气处理。

废气处理设备包括酸雾净化器和碱吸收装置。首先电镀酸雾由酸雾净化器进行净化处理,随后吸风设备将净化后的电镀酸雾引入碱吸收装置,在该装置内电镀酸雾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由此便可去除电镀酸雾。除了酸雾外,电镀废气还包括烃类物质,对于该类电镀废气,则可利用活性炭将其吸收。

3.3固体废物防治对策技术

首先将电镀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根据《国家危险物名录》进行分类,并对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企业(单位)必须对电镀过程产生的全部固体废物进行百分之百处理,不能直接外排。

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必须将其交予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单位进行处理。对于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一般固体废物,如:废弃的包装材料等,相关部门可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按照当地规定进行统一处理。

4.结束语

电镀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各种表面处理产品,因此各行业对电镀行业的依赖性较大,但其污染严重,因此电镀行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遭遇挑战。电镀项目的污染等级属于重度污染,企业(单位)必须重视电镀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全面了解电镀项目的污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源头、过程、末端等各阶段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减少电镀项目对环境的危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