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8 14:43:23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小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小组合作等,充分体验数学的发展和创造历程,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标如此注重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以创新思维而闻名世界的以色列来说,思维决定思路、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在教育方面,以色列从小就将好奇心植入每一个以色列孩子的心中,犹太父母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孩子们从小受到父母的鼓励,擅长提问,注重思辨,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之后问的第一句话经常是“今天你 提问题了吗?”犹太人认为孩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可放眼现在的我们中国孩子,眼神中少了灵气,思维缺少了创造。笔者身边不乏有些老师和家长认为,认真听课,按要求做事,成绩优异,就是一个好学生。而某些孩子古怪的想法、新奇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异类,扼杀在萌芽期。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孩子们不得不强迫性的学习,被动的接受,久而久之,孩子把学习当成了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大大地限制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纵观历史,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起源于一个新奇的想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他们每一个小小的发现,每一个新奇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未来祖国发展的需要。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就这一课题,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了以下的策略研究。

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营造创新思维氛围

好奇心是推动人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对一切他未知的世界都充满好奇,有着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力。为了促使学生好奇心的发展,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能引起他们主动去观察思考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形成积极活跃的探究氛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写上一组待填空的算式,只有第二个因数,让孩子们在一块小黑板写上第一个因数,只有全班学生可以看见,老师是看不见的,但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说的第一个得数,写出下面其它算式的得数。这个富有魔术色彩的情境一下子就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思维立刻活跃了起来。紧接着老师快速得写出了其它算式的得数,学生们由惊奇到兴趣盎然,说出了种种可能和猜想,激起了学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快学生们就发现老师的魔术谜底: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是原来的积乘几。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好奇心推动了学生大胆的猜测,积极主动地探索、验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探索真相的欲望,从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体验创造给学习带来的乐趣。

我们只有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重点去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的兴趣,努力营造一种创新思维的氛围,才能为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奠定基础。

二、鼓励孩子质疑问难,拓展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牛顿力学不是全部物理学,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可见质疑是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要善于发挥学生勇敢的个性,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这对于拓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孩子大胆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验证,学生们很快就想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这个验证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问难,拓展创造的过程。最后让孩子们回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活动过程,与此同时老师从旁介绍,数学得以有今天的发展,那是无数前辈数学家在一次次重复着“猜测―验证―结论”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我们也要敢于大胆的猜测,然后想办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某一条数学定理就会以你的名字命名。就在此时,孩子们的眼睛闪起了亮光。

又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孩子数出图中每一组间隔排列物体的个数。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每组间隔排列的物体的个数都相差1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闸门,有的孩子用画,有的孩子用写,有的孩子用圆圈,有的孩子用符号……

三、拓宽孩子交流空间,挖掘创新思维潜能

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又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语言的发展水平有多高,思维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拓宽孩子交流的空间,不仅有老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充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授新知时,除了引导孩子自己的推导,质疑,验证,得出结论,更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表述出来。再如,让孩子尝试写写数学日记,把课堂和生活中的数学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很好的发展小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60-01

一 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蓬勃发展,不仅在各幼儿园、学校的课堂中都开设美术课,社会上的各种美术辅导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但缺乏创造力是中国孩子在绘画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还有“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育模式,以及当前流行的“跟风”现象,过早地把孩子的思想禁锢起来,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如果机械地临摹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主要内容,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照着别人的画或实物画,就会失去绘画的创新。

二 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并寻找答案。儿童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均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加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心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心理上的“惰性”的;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三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并非“生而知之”,而是“教而知之”、“学而知之”的,甚至会如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

1.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它才会入迷,入了迷就会钻得深,学习才能有效,只有让孩子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知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幼儿在学习中才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才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首先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题材,但同时也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如选择孩子身边刚发生和最熟悉的事物,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游戏和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还能为孩子的创作提供表现的空间。

2.让绘画成为游戏,让游戏成为生活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对绘画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能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3.组织开展多形式的课余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发展儿童的个性

在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扩展幼儿视野,带孩子走向大自然,让孩子在观察、体验中进行绘画,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同时也为幼儿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4.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要善待幼儿的过失,让孩子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比如,在课堂上,要多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萌芽,多问问他的想法,只要孩子说出他的意义,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表扬,渐渐地,孩子们才能敢于大胆想象绘画,在绘画中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5.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不能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方法会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去评判儿童画,要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儿童独特视角和思维角度去评判。是不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轻易否定孩子,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另外,给孩子适当的范例引导是必要的,但创造的余地应留给孩子。

综上所述,儿童艺术更具创造性和表现性,注重个人感受。保护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能使孩子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3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一言堂,以“填鸭式”为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与活力。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孩子们的创新欲望扼杀在萌芽之中。殊不知,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对他的课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以学生为主,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势利导,为他们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叩开孩子们情感的闸门,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使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充满活力的自主性活动中产生创新欲望。

二、挖掘创新因素,发展求异思维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每篇具有创新性的“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如果教师能积极挖掘、合理利用这些创新因素,就会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开拓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精心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例如,我在教《称象》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孩子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孩子说,称石头太麻烦,可以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由此可见,要让孩子们摆脱思维定势,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关键还在于老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这样精心地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灵活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就能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为孩子们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使孩子们充分发挥个性创造力。

三、提倡大胆质疑,呵护创新萌芽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这就是孩子们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也要给予珍惜与爱护。怎样做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孩子们的疑问,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生疑、质疑,让他们始终保持较强的问题意识,不断地提出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该有正确的应对发问的策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发表的意见,特别是那些跟教科书、跟教师预设不一致的意见,教师都应冷静地对待和思考,谨慎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好延迟作出判断,而不要条件反射式地给予否定。否则,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孩子们的创新萌芽。

教师还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即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在独立思考中掌握方法,自主获得知识。一是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学生质疑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视情况而定。二是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或从文章写作特点发问等。

最后,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初读前,可用“直入式”。开课后,直接要求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问。细读时,运用“诱导式”。如教学《将相和》,在学生了解了蔺相如两次为赵国立功,封为上大夫后,问孩子们“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廉颇问什么不服气?”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精读后,可用“询问式”。如“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老师哪些地方没讲清楚,请你告诉我”。以此让学生回顾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反馈,进行学习的再创新,促使孩子们“创新萌芽”快速成长,同时促进他们个性品质的发展。

四、讲求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学中“授人与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并由“习得方法”到“形成能力”。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

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更能体现其创造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孩子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在讨论、争论、辩论等活动中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是空中楼阁。因而,课外活动就成为创新能力形成的最好平台之一。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4

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的发展决定着自身的未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条例在呼吁幼儿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美和感受美,更能让幼儿在美术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难看出,所有的幼儿都是在没有任何的逻辑中开始创造的。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使得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阐述

想象、观察、以及思维这些都是创造的基础。但是在幼儿的思维中,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激发这些基础的动力。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体现在一句话,也可能体现在一幅作品中。面对幼儿滑稽的、夸张的、稚嫩的作品以及表现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对孩子创造性的表现给予鼓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面对儿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以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便不会受到拘束。鼓励可以使孩子增添信心,同时也能给予孩子肯定,这一现象在幼儿身上同样可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将美术融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能自己去发现,能自己去探索,其所得到的任何体验都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证明,当幼儿之间的思维方式得到碰撞的时候,其思维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能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二、传统教育局限及美术的作用

1.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创造性,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教给孩子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开始就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孩子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情感思维,从而导致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

2.美术教学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成为了关键人物。这样便局限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孩子的思考机会。美术教师应该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并相信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者,不能局限孩子的思考,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幼儿的观察能力往往需要教育者去发掘与培养。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想象并进行独立思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而不是以错误的教育局限孩子,因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三、美术教学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保护孩子的想象空间

孩子生活在一个以自我想象为中心的世界,孩子在美术教学中会表现出孩子自身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幼儿处在一个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初期,教育者应当保护幼儿自身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自身的想象空间中释放自身的创造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孩子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能使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却不是成人可以想象到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中,树叶可能是蓝色的、小猫小狗可能是三条腿的、鱼儿可能是带翅膀的。这些都可能是属于孩子的思维世界,对于这种想象思维,教育者应当去保护孩子自身的想象世界,那么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2.引导并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这种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教育性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更好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思考。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发展的起点,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教育者在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时,需要更多的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是,一味地去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孩子的审美判断就会偏离。教育者除了要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以外,还需要去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那样创造性潜能会被无限激发以外,孩子自身的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现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奈斯比特曾经指出:这个时代需要创造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对于现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至关重要。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着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今天,美术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教育者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会发现孩子眼中不一样的天空。通过让幼儿去大胆发挥和无尽想象,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冯远宇 单位: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

参考文献:

[1]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70-72.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5

一、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能力,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幼儿时期关于创新能力的拓展,对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最珍贵的东西从人才转变为信息,又从信息转变成为创造的能力。谁能夺取先机在未知的领域做出成就,开辟出他人不曾发觉的商机或机遇,谁就是时代的引领者。一个孩子将来能在事业上生活上发展到何种境界,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

二、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

1.抓住游戏对儿童创新能力的启发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而游戏中通过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景,使游戏本身富有浓厚的创造氛围。象征性的主题游戏需要选择主题、创编情节、角色协调,各种现实物的替代符号的创想和灵活运用以及人际矛盾的协调等,这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激励他们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具有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要求儿童拥有与他人进行言语沟通,自我控制,理解他人和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营造宽松愉悦的游戏、学习氛围

研究表明,宽松的氛围可以释放孩子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宽松良好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有自信心,爱冒险,善于尝试新事物,喜欢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现自己。孩子喜欢动手,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家长或老师,如能在合适的时间,适当地干预、指点、示范,就能促进孩子的创造行为。

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自由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此时父母应尽量袖手旁观,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要急于宣布结论或提供答案。只有在孩子缺乏信心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时,父母才可伸手帮一把,提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如:“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为什么不这样试试看呢?”以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重新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这类活动一般每次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为宜。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新激情

幼儿阶段在人成长的一系列阶段中,扮演着“好奇宝宝”的角色,从3岁至6、7岁,儿童记忆力会有显著的提高,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阶段,儿童的无意想象经常出现,而有意想象日益丰富。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表象的丰富,幼儿的想象活动发展出创造性成分,而随着各种知识的不断丰富,脑中储备的大量表象以及思维发展的抽象概括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创造能力便得到明显的发展。

作为家长或老师,应不时启发孩子勤发现,多思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及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自身的思维模式,创造模式。比如,父母给孩子买了一个电动玩具小汽车,可以适当询问孩子“这跟你原来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之处?”“这跟平时我们家里的小轿车有什么不同?”“怎么样才能让玩具小汽车往前跑,往后倒,往左转弯?”再比如,孩子喜欢吃红烧鱼,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询问他“鱼还有什么不同的做法?”“红烧鱼和清蒸鱼在味道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红烧鱼的味道是甜的,酸的还是辣的?”

通过这种适当的引导,可以引导孩子多问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4.课堂学习引导

幼儿进行学习的环境基本是幼儿园的课堂和家中。在幼儿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珍惜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例如,美术的发散训练,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绘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可以是天空、太阳、云彩、溪流、大树、家和爸爸妈妈,通过绘画的线条及涂鸦了解孩子们的性格及内心感受。比如,一个幼儿大部分涂鸦的色彩都是红色和黄色,则能反映出他热情的性格;但如果是绿色和蓝色为主调,性格则偏沉静。

再例如,音乐创造性的培养,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小鼓,培养幼儿的结构感及音乐感,也可以弹着钢琴让孩子们自由的哼歌吟诵,对思维的发散具有极大的效果。

除音乐美术这些基础的素质教育环节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买一些提高孩子创造能力的教具,如七巧板、沙画、算盘等,教会孩子们使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操作过程及最终成品了解孩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5.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激情。例如带领孩子们参观当地的科技馆,了解科技作品,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或是参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增加爱心的同时,接触社会百态,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结语

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具有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和前瞻性。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可以超越一切。创造想象的性质是科学思想发展的前奏,儿童的创造想象蕴含着理想性,潜在着指向未来的方向性。

孩童时期的异想天开在成人世界看来过于虚幻,但却代表着未来科学幻想的先声,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成为世界教育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6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78-02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幼儿整体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包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而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做到:一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束缚幼儿手脚的陈旧做法;二要遵循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孩子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开发创新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绪对认知创新活动具有扩展强化的功能。传统的课堂,老师唯我独尊,孩子循规蹈矩,这样的课堂哪有创新。创新教育的课堂,要求幼儿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善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幼儿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的主人,要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反之,紧张的氛围,死板的教学,会抑制幼儿的积极性,阻碍幼儿的创新思维。

记得我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时,便出现了类似情形。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电线上原来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这时电线上一共有多少只鸟?”随后一声令下:“快做,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一只只小手很快举起来,答案都是“电线上共有5只小鸟”。可我的目的是要孩子说出不同答案,以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没想到答案竟是这样简单唯一。这时,我只好改口说:“大家慢慢想,有没有不同答案?”沉思半晌后,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说:“老师,电线上有2只鸟,可以吗?”我连忙高兴地说:“可以,能说说为什么吗?”那孩子说:“原来的鸟被吓飞了。”这下可热闹了,孩子得到了启发,有的说“原来的3只被赶走了”,有的说:“还有一只胆大的没飞,共有3只。”……新奇的答案一个接一个,思路被打开了。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拓展孩子的创新思路,开发每一个孩子的创新潜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孩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与鼓励孩子质疑问难,这不仅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

如在“认识年月日”教学中,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今年你们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我4岁,已经过了4个生日。”“我3岁,已经过了3个生日。”……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说。“可老师今年已经33岁了,却只过了9个生日。”“咦,老师您过的生日为什么比我们还少?”一个孩子抢先问。我故意笑着不回答,让孩子自己想,可他们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课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起了孩子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运用成功效应,让孩子不断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探索、去活动,它是孩子创新的内驱力。试想,如果孩子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去思考,去创新呢?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兴趣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孩子获取数学知识后,要根据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善于灵活设计练习,让孩子巩固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能使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真正产生自主参与的内驱力,激起参与热情。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我对大家说:“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学校打算给小朋友买礼物,每个学生10元,1个铅笔盒5元,1支铅笔1元,1包果冻4元,1包糖果3元,可以怎样买呢?”大家抢着说:“可以买两个铅笔盒”,“买10支铅笔”,“1个铅笔盒、1支铅笔、1包果冻”……孩子说法不一,这时,我不急着做决定,而是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方法。这样在巩固了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大大激起了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7

案例一:

《曹冲称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在进行这个故事的教学时,都夸奖曹冲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教师往往都忘了给孩子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你是曹冲,你会想什么好办法称象呢?

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后,发现我们的孩子也有许多自己的好办法,一个孩子说:“把石头都搬到船上去,这个办法太慢了,也太重。如果请很多人站到船上去,这不是又方便又省力吗?”

有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大象赶到大卡车上,只要卡车开到高速公路的收费口,就会显示卡车和大象一共多少重,然后减掉卡车原来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时代不同了,技术发展了,“地磅”这一称重传感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对庞大物品的称重难题。幼儿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也是和他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

案例二:

《狐狸请客》故事大意:狐狸请鹤吃饭,却把汤放在浅盆子中,鹤的长嘴巴吃不到浅盘子里的食物。第二天鹤请狐狸吃饭,鹤把食物放进细长的瓶子中,狐狸也吃不到瓶中的美味食物。

听完故事,有孩子说:“狐狸太笨了,只要把瓶子里的食物倒出来,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了”。有孩子说:“下次告诉鹤,你到狐狸家去吃饭要带好自己的餐具,到时候把汤放进瓶子就可以吃到了。”还有孩子说,拿个吸管,就能吃到瓶子里的食物了……

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打破思维定式能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而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都愿意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

二、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

以小班幼儿故事《小心水坑》为蓝本,以“?”这个符号为主要线索。故事大意是:小熊、小白兔、小刺猬、小鸭、小蚂蚁、小象这六个动物分别是如何过小水坑的。教师给小朋友们制作动物头饰,幼儿戴上头饰后就成了那个小动物。当“小熊”出现在小水坑前时,就出现小问号——“?”,老师就会问小熊:“想一想,小熊你会怎么样过水坑?”以此类推。

幼儿主要是直觉形象思维,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熟悉的场景,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入故事的角色中,亲自参与故事的发展,解决故事中发生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当加入音乐作为故事的背景,渲染故事,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在启发引导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一:

教学中班故事《这真是幸福的一天》时,教师给孩子出示两个人物:小猪和狼,让孩子猜一下:小猪遇上狼,这将是谁幸福的一天?为什么?有孩子说:“狼是凶猛的动物,狼可以吃掉小猪了,所以应该是狼的幸福一天。”有孩子说:“小猪被狼吃掉,太可怜了,我们帮小猪想想办法,怎样打败大灰狼。”于是根据教育设置情境,在吃小猪前先让狼为小猪洗澡,让小猪洗得舒舒服服,然后把小猪喂得饱饱的,把老狼折腾得累死掉,小猪顺利地逃出狼窝等。

案例二:

教学大班故事《超级擂台赛》时,教师投石问路:“孩子们,最近羊村里可不太平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孩子们说:“灰太狼来了。”教师说:“是啊,是狼来了,而且不是一只,是一群狼。这下可怎么办呢?小羊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他们会请谁来做保镖呢?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去挑选保镖呢?会比哪些项目呢?”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95-02

现今幼儿园都非常重视科学发现室的开设,很多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都相当豪华,游戏亦丰富多彩。可笔者觉得,放开不等于放任,不能说“孩子想怎么探索就任由他去”,教师应参与其间适当引导。我们都知道,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动态变化是探索过程的一个特点,很多的生成性问题都是随机出现的。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生成性问题促使孩子在科学游戏中“喜出望外”,让孩子感觉“别有洞天”,这对提高孩子的探索兴趣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使科学游戏更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国文学家矛盾说过:“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才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考可能是天真的、浅显的,对此,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幼儿的思考。科学发现室是培养幼儿思考探究的绝佳场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思考呢?

一、在科学发现室为幼儿营造创新氛围

科学发现室应该“是孩子们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操作、思考寻求真理的地方”。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的需求提供游戏材料,保证让所有孩子参与进来,都能思考。在科学游戏中,尤其到了大班,创设良好思维环境是教师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教师应尽可能地拓展更广阔的游戏空间,让孩子在其中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究。

1.允许孩子在科学发现室出错。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他们在探求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的体现,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取向。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是孩子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能很好地发挥这一效应。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虽然是孩子创新的基础,但孩子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情感因素。真正能够对孩子的认知和创造产生和形成激励功能作用的,是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孩子自身拥有的快乐、愉悦的积极情绪。当孩子们拥有了这种情绪,处在这种状态中,他们才能展开和活跃自己的思维能量,创新思维才会被诱发出来,一些独到的见解才会产生。在科学发现室,教师应允许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错误,让孩子在错误中感悟,在错误中成长。如当孩子玩不倒翁时,有的可能会很好奇,甚至有的孩子会拆开不倒翁想弄清楚其中缘由,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能在错误中学得知识。

2.让孩子在科学发现室敢于质疑。儿童的天性之一是好奇,他们面对周围的世界、面对生活,会有许多的新奇感,提出很多五花八门的奇异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处于萌芽中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保护和培养。例如,在进行区角活动时,每个孩子应该都有自主游戏、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启发孩子,使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新奇点子能“发扬光大”。教师应彻底改变以培养“乖孩子”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思维活跃、大胆创新、敢说敢做,让孩子积极说出疑问,提出问题。

3.让科学发现室成为孩子静思的地方。笔者从科学游戏室中观察发现,每次孩子们进入科学发现室总是闹哄哄的,极少有孩子能安静地玩,安静地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安静下来。笔者往往在进入科学发现室之前就向幼儿提出要求:进入科学室后3分钟内各自要找到自己玩的玩具,然后安静地玩。如果超过时间没选择到玩具的孩子先站到角落旁,想好了再跟教师说自己想玩的玩具名,由教师安排。科学发现室应该营造静谧的氛围,让孩子的思维在“静悟”状态中驰骋,因此,我们要把视角定位到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孩子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格品质,培养具有专心致志、才思敏捷、心静如水的人生素养上面来。

二、在科学发现室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当孩子们在科学探索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或者干预,或者听之任之,任由孩子自己解决,都是不恰当的,事实上,由于幼儿年龄所限,很多知识性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的。

1.先行感悟,用真实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行感悟,在孩子游戏之前也亲身游戏一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行感、思、悟。这样,在游戏中幼儿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能做到一语破的、一点就明、一触即通、深入浅出,引导得恰到好处。

2.学会倾听,用独特的体验诱发孩子真情对话。倾听是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游戏探索的把握,对孩子心思的领悟。倾听孩子的提问、想法,游戏中的对话才有基础、有意义,游戏才有导向、有价值。教师要边倾听边思考,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与选择,该肯定的要激励、表扬,该“借题发挥”的要及时链接,该加工的要及时搭建平台,该转移视线的要适时引导,尽量让孩子独立感受、体验、理解、操作,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三、科学发现室应重视科学游戏中的有效互动

很多教师认为游戏中孩子是主体,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不应干预;认为生生互动就可以了,而很少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孩子互动,不代表教师干预孩子的游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孩子是游戏主体的基础上的,能促进孩子探索水平的提高。其实,在互动中教师只要牢记“重视孩子观察探究的再认识再发现”“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行了。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作为从事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的一线幼儿教师,我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幼儿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可能性。

理论和实践依据:

1.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有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另外,据心理学研究测试,四至四岁半是发散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对发展幼儿能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2.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不是别的,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3.幼儿语言教育现状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一、实施过程

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4.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始终坚持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二、讨论与建议

1.上述的语言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幼儿的思维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路不清。扩散思维是多向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随便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脚下出发,有所进步。

3.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素质,要思维活跃,语言敏感性强。

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出了艰辛和幸福。艰辛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能和孩子一起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我深感高兴的是,实践证明:在语言教育中确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10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识,行为是他控的,情感也稚嫩脆弱,因此需要成人的关爱和保护。幼儿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是要创设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使幼儿有话想说。

心理学家罗杰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例如在故事《小猫迷路了》这个活动中,所选择的内容很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在和幼儿一起阅读读本时,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了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小猫怎么会迷路的?”“小猫迷路了会怎么做?”“如果你迷路了,你会怎么办呢?”幼儿大胆的思索、想象、讲述:“如果我迷路了,我会去找警察叔叔,警察叔叔会帮助我的!如果在商场里迷路了,我会去找保安或找营业员,我不会去找陌生人,因为有可能他们是骗子,专门骗小孩的;我会打110;我会打爸爸妈妈的手机……”“恩,小朋友们说的可真棒”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的回答也会越来越热烈,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老师的鼓励,消除了孩子的自卑感,激起了他的兴趣。

二是要提供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有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要确立“敢说先于正确”的观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如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造成心理压力。比如在续编故事《猫和虎》时,许多孩子在通过想象与讨论得出了很多很多的想法,结果有个孩子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孩子是不一样的,他始终觉得老虎会把小猫吃掉,引起其他孩子的嘲笑,孩子很气愤,两只小拳头握的紧紧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鼓励:“哦,那你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也请大家听一听,好吗?”让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地讲述、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另外,教师的负反馈会给幼儿以挫折感、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幼儿乐说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为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二、 培养观察能力,促使说的有序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重视通过看图讲述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内容选择时多选用一些有情节,有利于发展孩子思维的图片,如,《青蛙飞行员》、《我想飞》、《猫医生过河》、《晚上》等等。其次,活动过程中以设问来开展。可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如“是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有谁?”、“在做什么?”“是什么表情?”等,孩子描述画面的人物、景物、动态,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分解。接着,通过判断性问题,如“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天气?”“什么不一样?”、“什么一样?”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在说什么”、“在想什么?”等,对画面外内容的分析判断进行推想。与此同时,还可结合“为什么?”、“是什么原因?”、“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教学方法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看演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使孩子能按想法或图片内容进行表演,进一步理解图片内涵,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做到了言之有序。

三、鼓励求异思维,敢于设疑解惑

经验和知识是形成创造性能力的必要条件,但要将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创造性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利用,尤其是求异思维的运用。任何发现与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要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没有求异,就无所谓标新。要求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三点:

1.设开放性提问。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句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还要允许幼儿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这样,老师的问话就需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只是用词的不同,但幼儿的答案没有统一规定,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新思维如:故事《萝卜兔》,萝卜兔造的小桥断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想各种不同的办法,从而引发幼儿的思维呈辐射状,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索。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例1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18-001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发掘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幼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一、教师的创造意识不强,教育理念陈旧;二、幼儿的创造潜能未被挖掘,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的能动性欠佳。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们常常固守一两种约定俗成的答案。比如:老师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绿色、黄色)有孩子却回答说黑色、蓝色、彩色;老师问:坦克在哪里行走?(陆地)。有孩子却回答说水面上等等一系列类似问题时,老师们都不假思索地予以否定,这显然会阻碍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发挥。裴斯泰洛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的思想和意识不能受习惯思维定势的影响,应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创造教育观念和创造意识,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决定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高效率、高质量的知识经济时代,仅有孺子牛精神还不够,必须与新观点、新方法相结合,才能高产出。所以,要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更新教师的创造教育新观念,提高教师本身的创造能力,在测试中孩子的班级差异也证明了这一点的重 要性,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增强实施创造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具备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发展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石

随着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周围环境,对许多事物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偶尔爬到脚边的一只昆虫,随风飘来的一片树叶,还有在耳边呼呼作响的风;为什么空调一开就凉快了?为什么电话里能听到远方的声音?为什么电视里会出现图像?……一切都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吸引着幼儿的心灵,活跃着幼儿的思维。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试着以幼儿的思维方式了解孩子想象中的世界,留住童心,顺着孩子们幼小天真的心灵,去寻访千姿百态的知识世界,并进一步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思维来源于问题,历史上不少有很大成就的人,往往在幼年时就对事物有了特殊的兴趣爱好和观察习惯。如爱迪生孵小鸡,牛顿和瓦特运用联想和类比的方法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找到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因为他们幼时萌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促使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所以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爱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欲。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纲要》中提出,教育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要着力营造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土壤,任何形式的创造都是在情感自由、探索自由和活动自由的条件下实现的。我们必须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生活、游戏、学习的环境,鼓励孩子别出心裁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使孩子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

首先,在幼儿园环境中,我们应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及各种活动工具、材料,供孩子们选择,使孩子们不受限制地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游戏,不断开创科技活动的新天地。也只有在这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里,才能促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去想、去做、去创造。其次,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的生活环境,使孩子拥有较多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孩子都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家长却不能因此而对孩子大加斥责,甚至因此而给孩子做出种种限制,剥夺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比如,有的孩子为了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是什么,而把新买的玩具给拆坏了,对此,一味的惩罚只能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在耐心地给孩子讲明道理的同时,应该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予以肯定和鼓励。

总体来讲,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合理发展。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同志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纯真的天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分析、研究、探索,才能诱导天使的灵感,开发潜能,发展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