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9 10:23:14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1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辅导员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35-02

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大发展的局面,高职院校从1998年的384所发展到2006年的1520所(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占我国高校总数的69%;高职高专在校生630万人,占整个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一些大本落榜的学生和基础教育阶段成绩一直不佳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青年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极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加之这些学生中的一大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或者不被看好的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成为了心理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作为高职辅导员就要多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以疏导、缓解由于心理问题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各种障碍。

一、高职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1]

为了便于分析与解决问题,将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学初期(入学初两个月左右或第一学期)、正常学习生活期、毕业期(最后一学期)。

(一)入学初期常见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心理问题

这类问题常发生在高职学生入学初期。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其中一部分不适应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环境转换与角色转变,造成了较高的心理预期和较低的现实情况的矛盾,于是往往会处于一种理想与现实、认同与否定的冲突之中,以致精神状况不佳,不能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同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的自我意识混乱。这些不良自我内心体验,使体验的主体在遇到挫折、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绝望、挫败感等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2.学习适应心理问题

首先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并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安排内容等等带来的不适感。学生应根据高校学习的特点来调整学习方法。首先,教师授课时间少、教学信息量大。就要求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去学习。其次,学生可支配的时间与资源增加,学习灵活性、自主性增强。这就更加需要学生们有较强的意志力与克制力,牢记学习的重要性。最后,高校学习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特点,使学生面对与中学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这是我国教育的缺陷,也使学生们难以适应。

(二)正常学习生活期常见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问题

这一时期高职学生常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厌学、自卑、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最高要求就是及格,只求拿个毕业证,混个文凭成了部分学生的目标。不少高职生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所以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高职学生由于入学时分数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不热爱所学专业,对专业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出现畏难甚至厌学情绪。与此同时不能从自身正确认识问题,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复习、没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是不得不上课,上课听不懂,不懂也得听,考试抄与蒙,厌学情绪和行为严重,甚至有的学生发生逃课、长期旷课等现象。

2.人际交往心理问题[2]

在大学这个群体生活的环境中,人际交往的范围拓宽,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增多。他们渴望和其他同学融为一体,渴望得到他人的友谊,可是大学之前的学习,并没有教会这些学生们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周围人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性格爱好等都不尽相同,这使他们之间和谐相处显得比较困难。由此引发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问题。

(1)与老师、父母关系紧张

部分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不是班上的优等生,所以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促使他们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想与老师谈话又怕老师看不起。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我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国青少年与父母的感情沟通是含蓄的,不轻易表达的。这就容易出现误解和矛盾,致使不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只管向父母提出经济或其他方面的要求,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

(2)情感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职高专学生正处在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步成熟的时期,自然而然会产生对异性、对爱情的向往,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浪漫的爱情在给青年学生美好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但由于情感的冲动性和迷惑性,不少高职学生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不雅和不文明的行为在校园也随处可见。恋爱中出现波折,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造成攻击报复、轻生等恶性事件。这些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及时发现和疏导,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导向和目标,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控制与调适能力不强,由于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聊天、玩网络游戏、网恋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并不鲜见,但长期处于这种虚拟的生存方式容易带来网络依赖、逃避现实、实际交际能力降低等种种副作用,致使很多学生成绩下降,严重的会引发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适或疾病。

4.经济条件引发的心理问题[3]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的逐步改革,又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不均衡,高职院校出现了富裕学生群体与贫困学生群体。富裕学生群体与贫困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可达几倍甚至十几倍。少数家庭富裕的学生有炫富心理、高人一等的心理。富裕学生群体的生活状态成为部分学生羡慕的目标,崇拜的对象,同时也使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毕业期常见心理问题

毕业期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就业心理问题。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高职生“就业难”都会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企业原因,还包括高职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择业、就业中常见的不良心理主要有:①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以工作体面、环境好、工资高、福利待遇好作为就业的标准,致使就业处处碰壁;②盲目攀比心理。部分高职学生不顾自身条件限制,与其他同学的就业质量进行盲目攀比,致使就业不顺利;③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难以胜任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畏惧就业;④自我封闭心理。难以融入社会生活中,不肯就业,呆在家中,成为啃老族。

二、基于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辅导员工作[5]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高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精神成人、技能成才,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培养外,不良心理的纠正、疏导、干预已经成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情感与人格的必要手段。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负有管理责任、教育责任、监护责任等多重责任为一身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能够洞察学生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家,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加以疏导、纠正。

从心理学角度开展辅导员工作,一定要进行角色定位[6]。

(一)在入学初期,辅导员要以朋友与贴心人的身份做好入学新生各种不良心理的调适工作[4]

新生刚一入学,对一切都很新鲜,但也很陌生,环境不适应、学习不适应。辅导员一定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应予以明确;纪律松散,予以规范;学习方法欠缺,予以指导;有病,予以关怀;有困难,予以帮助;意志懈怠,给以鞭策;苦闷忧郁,予以开导。当学生受到挫折,自暴自弃时,辅导员不仅要善于用爱心开启受教育者心灵的窗户,撞击心灵的火花,而且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为他们解除感情上的孤独和苦闷,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感到辅导员就是自己的亲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

一般来说,多数学生在入学初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主动适应新环境的。比如新生进校后,学校要举行许多活动,同学们都想通过参与,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学生由于一味地搞活动,出现缺课不能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为了有效地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辅导员在入学初就要对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防止因小失大。

(二)在正常的学习生活期,辅导员要以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者、专业学习的督导者、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身份纠正、疏导学生各种不良的行为与心理[6]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2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承受的压力逐步加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1.适应问题

大学生适应问题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新的大学校园环境及生活不能从心理上很好地适应,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中。据一项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的比例约占25%。从高中到大学,面对环境的巨变,一些学生会产生内心冲突,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生活上的不适应,包括对环境的不适应,独立生活的不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大部分新生都是从一个生活多年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因此会感觉到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主要是因为高中时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老师、同学的相伴,而到了大学以后没有了奋斗目标,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因而感到迷茫、困惑。

2.学习问题

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奋斗的目标暂不明确,对专业的了解不全面,以及对大学学习方式方法的不习惯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考上大学。到了大学以后,一些学生没有了学习目标,失去了学习动力。另外,中学教育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听课、做笔记,再到课后作业都是老师安排,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和复习,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大学的学习方式表现出不适应。

3.人际交往问题

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有三种问题: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第一种是认为人们之间不需要交往,孤独、孤僻;第二种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绝;第三种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现交往技能障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备将来立足社会之需,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大学生由于性格和交往能力的局限性,不敢交往和不善于交际,导致人际关系不好,心理上孤独,情绪上压抑,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可能会导致极端行为的产生。

4.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性发育基本成熟,感情处于冲动期。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对性心理和恋爱方面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因而陷入困惑之中①。大学生中常见的恋爱问题有单恋、暗恋和失恋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容易给人带来痛苦。

5.就业问题

我国实行大学生自主就业、双向选择以来,使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激励,甚至出现一些困难,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突出,在大四毕业生中表现尤为明显。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理问题就凸显出来,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

(二)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成长的道路非常顺利,很少遇到挫折。因此,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加上他们正处于心理的相对稚嫩和生理的相对成熟期,对恋爱和情感问题往往躁动不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在抽查的“90后”800名新生中,有72.3%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新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②。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也是最重要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缺少集体锻炼和生活的影响,加之祖辈、父辈的过分呵护,导致他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弱,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淡薄,等等。学校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管理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很多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便会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本来就很脆弱的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看法。

(一)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防和干预体系,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建立高校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一级预警:寝室,充分发挥室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用多种方式积极了解同寝室的同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诉班主任和辅导员。二级预警:班级,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三级预警:院(系),各学院任命专人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问题高危人员预警库。辅导员、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一旦发现重要情况就立即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报告,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四级预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量,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另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全校师生开放,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从寝室、班级、院系到学校的四级危机预防体系,可以迅速反映心理危机,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并及时干预。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课程,让学生都学到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外,还需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达给每一位同学。学校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通过讲座、班会、征文、摄影、绘画、发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另外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开2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收集本班学生近期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在班会上讨论,最后由班主任提出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

(三)开展心理问题专题教育,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开设专题教育。

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一样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区别对待,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一方面,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成几个板块,对这几个板块开展专题教育,比如本文提到的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大学生学习方法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如对大一学生应注重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辅导;对二、三年级学生,重点应该放在目标教育、德才教育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正确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大四毕业生则应该进行择业观教育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自信、坚强的品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在遇到挫折后能够用自我调节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重大,以上提出通过建立心理危机四级防预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教育三项措施,减少和预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注释:

①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②党光磊.“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人力资源,2013.11.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3

今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据称有699万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大学生毕业生的数目日益增多,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因此,正确分析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常见类型,引导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主动适应社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首先提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境,然后再从大学生自我调适和学校就业指导两个方面探讨应对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适应社会。

一、大学毕业生常见心理困境分析

就整体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大部分能以一种积极主动,平和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但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关键时刻心态失常,个别同学甚至做出极端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大量文献,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困境主要概括为:焦虑恐惧、自卑悲观、依赖从众、懈怠逃避、自负攀比等五种。

1、焦虑恐惧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一般情况下,大学生表现的焦虑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恐惧、忧虑及失眠等某些躯体症状。许多毕业生在遭遇多次挫折之后,会产生一种焦虑恐惧心理,表现为情绪紧张,意志消沉,质疑自己,丧失自信,个别同学甚至会出现绝望的心理,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这种焦虑心理经常出现在一些普通院校,冷门专业,成绩较差或性格内向的毕业生身上,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自卑悲观心理

自卑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困境。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产生自卑情绪是比较普遍的。他们对自己评价过低,消极厌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自己不能做决定,过分退缩,害怕挫折,不敢在外人面前充分展示自我、积极主动的参与竞争。这种现象常见于一些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性格内向、人及交往能力较差或者有生理缺陷的毕业生,在贫困生,女生中也较为常见。

3、依赖从众心理

当代大学生中独立子女较多,父母包办代办一切,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较差,往往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我责任感和独立决策能力,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往往期望依赖父母的社会关系或盲目跟随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被动就业,而没有自己的目标计划和兴趣爱好,甚至忽视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面。

4、懈怠逃避心理

在大学毕业生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群体,他们害怕承担社会责任,不愿意也没勇气到社会上拼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选择了逃避,被称为"不就业一族"。这些同学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想先逃避几年再说,从而出现一种"考研热","考博热"的现象,与之类似的还有"考公务员热",他们甚至把考研,考公务员作为面对毕业的唯一出路,连续几年不去工作,只是复习备考,抱着一种"毕业不就业,未来还是梦"的思想,心安理得的逃避就业。

5、自负攀比心理

还有一部分同学情况与上面刚好相反,他们对自己估价过高,认为自己成绩好,能力高,政治条件优秀,专业热门需求量高,求职门路广,处处高人一等,非常傲气,因此好高骛远,自命不凡。有的则是在择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名誉、地位、待遇,一心只想进入大城市、好单位;或是盲目与同学攀比,不顾自身的实际条件,也不管应聘职位是否适合自己,只想找到一份超过别人的好工作,舍弃了自我价值和职业价值。

二、就业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困境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

1、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的影响。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过度呵护,对孩子包办代办,或者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知识灌输,造成大学生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孤独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的影响。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最后,就业指导的滞后。学校在就业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做的工作明显滞后。

2、学生认知方面的偏差

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择业行为,影响他们能否顺利就业。目前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一些就业认知上的偏差。第一,自我认知不准确。部分大学生还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和观察外界事物,容易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从而产生就业心理困境。第二、对周围环境认识不准确。对环境估计不足会出现坐等心理,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心理困境的应对策略

樊三立和冯彩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在择业中过多地把原因归结于外因,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这样的求职心态障碍和认知障碍往往导致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 也往往导致结果不很理想。"因此,在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时,首先应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建立对自己、对社会正确的认知;其次,高校和就业指导中心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调整高校和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就业指导。

另外,当大学毕业生出现用一般方法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进行疏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就业心理咨询师要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始工作:首先,应想帮助其疏导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耐心引导学生放松心情,学会自我调适,冷静面对当前的困境;其次,就其心理问题进行辨别和诊断,弄清问题的类型和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第三,帮助其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合适的就业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案,以达到使其顺利就业的最终目标。

总之,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困境不仅要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完善其工作机制,从早期着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素质,更要大学生自己学会调适自身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开朗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只有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才能使大学毕业生顺利踏入社会,成功就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构建美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孙隆智.浅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4

笔者所带的为美术和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对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规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了如下问题: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2、生活上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3、对未来没有规划。4、有部分同学来上学不是自己的意愿或者学生本人已经觉得上不上学没有任何意义,从而导致他们无视一切规章制度,甚至对处分都不以为然。这些问题是高职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常见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的是心理问题,即缺乏自主性、自律性和自理性,。

二、高职艺术生心理现状分析

(一)以失败者自居

在笔者的班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因为这些学生的专业能力普遍较好,有些同学的专业课在高考时甚至通过了一些著名艺术院校的分数线,最终仅仅因为文化课没有考好而与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这些学生很容易出现自我定位偏差,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出现。特别是当高职生在学习生活择业中遭受挫折并感到无能为力时,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

(二)家庭问题

笔者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很多家庭经济环境较好的学生对压力的承受力较弱,缺乏毅力,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注重自我。在我国,艺术的学习需要较高昂的花费,所以艺术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以上的心理特点在他们身上尤为突出,而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还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较大,如很多家长只在经济上满足孩子,缺少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或者只是一味地溺爱自己的孩子,使得他们心理断奶期延后,主要表现在对家庭的过度依赖,不愿意为别人或集体去付出,生活上花钱没有节制,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

(三)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心理失衡

我国高中与大学阶段过度过于直接,对于大学新生角色转变的调试教育还不是很重视,或者说是还缺少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高中阶段,学生的精神是紧绷的,到了大学突然松弛下来,这就让一些大学生无所适从。对于高职艺术生来说,在大学以前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无人监督的状态下,其更是缺少自律性。

(四)艺术专业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

外界看待艺术生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有个性。这里的个性往往有贬义和褒义之分,褒义是指他们有自己的专业,有着特殊的技能;贬义就是指他们在个性方面往往比较散漫。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在高中时就要自己张罗自己的专业课学习,所以相对其他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独立性些,也更有主见。在笔者看来,艺术生在性格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直爽,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心理,这也是他们具有独特性的一面。

(五)网络、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不再仅仅来源于书本、学校,更多来自于网络、媒体。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重、辨别能力差的特点,使得他们的审美观出现很大的问题,模仿明星成了潮流,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笔者在处理学生旷课问题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其中几个学生的旷课理由竟然是认为自己学校的课太多,他们听说其他学校一个星期就十节课左右,后经过证实发现,他们有这样的认识仅仅是听信了外校同学的一面之词,而没有做进一步探究。由此可见,他们非常缺乏对各种渠道信息过滤的能力。

三、解决高职艺术生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尽可能用共情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

共情就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即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让对方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方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共情的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我们要先学会接纳学生,特别是熟悉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征,这样有助于找到学生问题的共性,增加工作效率。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一看、想一想,切忌急于“盖棺定论”,努力发扬学生思想行为中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最终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二)利用团体心理学,努力建构优良班集体,把集体力量发挥到最大

班集体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转化很多消极问题。面对刚刚经历高考失利阴影的新生,我们尤其要重视用集体的力量为他们“疗伤”,具体方法可以是通过增强他们的班级归属感,使他们能够正视自己,为自己找到合理定位,克服自卑、自负等不健康心理,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团体辅导中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被借鉴运用于班级管理中,特别是拓展训练中一些项目可以有效的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5

大学生一直是学校,社会永恒的话题。他们的素质,他们的能力,他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能给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做出多大贡献一直备受关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位普通工作者――辅导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培养、教育高职学生?我把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首位。现把平时工作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分享。

一、高职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衣食住行不再是大多学生的问题了,更多的是情感、网络等方面给大学生造成的的困惑与烦恼。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下列的一些问题。

按内容分:人际关系问题(寝室关系、交友、亲子关系、恋爱情感等),学业问题(厌学、学习压力等),自我发展(职业选择、性格改善等),性问题(同性恋、性越轨等),需要心理治疗的问题(厌食症、抑郁症等),痴迷网络。

按内在根源分:适应能力差,自卑感,生活无意义感。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

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但需要诚恳,而且更注重彼此之间的品质和情趣,或者说,更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导致了他们与同学之间兴趣、爱好有所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发生冲突。而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孤僻而导致学习成绩差、不自信、不愿意和其他人交往。从而导致厌学、厌世等等心理疾病。由于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和学生的关系良好,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里就会容易的发现一些心理问题方面的表现。综合起来有以下方面一些表现:

人际关系问题:

(1) 宿舍人际关系紧张――除了自己,别人都斤斤计较。。。

(2) 社交障碍――走到不熟悉的老师办公室门前,停留了几分钟,最终还是没敢进去。。。

(3) 异性关系――不爱他又不得不跟他在一起,很是痛苦。。。

(4) 不适应彼此的生活习惯――我有马加爵心理。。。

特点:性格孤僻,不合群,脾气暴躁。

学业问题:

(1) 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因为没有考好,来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 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要求退学,重新参加高考。。。

(3) 不知道自习时间如何安排?

特点:打不起精神,没有学习的动力,自暴自弃。

自我发展问题:

(1)家里没有关系找不到好的工作。。。

(2)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

(3)专业学得不好,没有单位看得起我。。。

特点:忧郁,怨言多余行动,看不惯优秀的同学。

恋爱问题

(1) 不敢说爱---暗恋

(2) 失恋以后---我居然被他甩了。。。

(3) 我怕说了,她讨厌我。。。

特点:失眠,没有心思学习,发呆。

抑郁的核心症状:

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

特点:昼重夜轻。

三、高职学生心理疾病高危人群与常见的基本线索

心理学上把健康的人归纳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良好,一个和谐的人,身心统一的人。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却是:离奇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面对如此多的心理问题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有针对性的去关注、关心这些学生?现将高职学生高危人群归纳如下:

(1) 工作难找;

(2) 感情困扰(失恋);

(3) 学业困难;

(4) 人际交往困难(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每个班关注比较“个别”的几个;

(5) 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差;

(6) 突遇重大打击。

常见的基本线索:

(1)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2)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3) 最近周围有人自杀,尤其是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有其它缺失,如父母离婚;

(4) 流露出绝望、无助,对内外感到气愤;

(5)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表明,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形成原因。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尤其要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认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新生入学,就可进行心理健康测验,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对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矫正和治疗。

(2) 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针对许多大学生对人缺少信任的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以消除错误观念;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保健知识。

(3)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在定期向学生宣讲心理卫生知识的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也应将团体咨询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团体咨询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如怎样面对学习压力,如何调试自己的不良情绪等),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个别咨询辅导则着重学生个人,发展自我,促进其人格发展。

如此复杂多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它?如何去给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是我们每一个辅导员不容置疑的责任。首先,找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第一任务,要找出这些同学,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听其言,观其行”。再进行归类(找出什么类型的学生是应该及时辅导,什么类型的学生是长期辅导的过程。)最后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必须让学生信任你,把你当成哥们、朋友而不是长辈、老师。还应该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在经过自己认真辅导之后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再与同事,朋友探讨有关方面的问题。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辅导。经过反复的工作还是无济于事,就可以请专业方面的老师、专家帮忙。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问题,需要心理学专家和各位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潜心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与学生交流的技巧。最终达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惑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蔡哲.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

[3]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6

一、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包括很多种,促发因素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现将最常见的几种类型总结如下:

(一)环境角色的变化引发适应障碍

此类问题在大一新生中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的焦虑心理。大学生从高中走向大学校园,全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模式,使得一部分学生不能从高中的习惯中转变过来。一方面高中的优等生优势消失。另外,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不能以一颗正常的心态去处理事情,导致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甚至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焦虑抑郁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网络交际盛行,很多学生已经几乎丧失了沟通能力,形成孤僻、内向、不善言谈、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误区,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学习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情绪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人才济济,使得学习成绩突出变得困难,另外大学不光靠学习成绩,很多文体方面的特长会使得部分学生弥补成绩上的不足,相反那些只知道学习的学生就会败下阵来,导致出现心理问题。

(四)求职择业压力导致迷茫焦虑

求职与择业,是高年级大学生的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如何很好的把握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给学生带来困扰和忧虑。以前天之骄子的优越变成现在的知识民工,这种落差导致非常浅的额失落感。

(五)恋爱及性困惑产生情绪困扰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困扰,以及由婚前、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二、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上述提到的各类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不可以忽视与置之不理,因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身心都健康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够实现全面的发展。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的方面进行思考。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成熟的阶段。在大学教育中,必须注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他们应用心理学技巧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这是一门必修课程,在课上应该把理论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机结合,联系实际情况,针对客观的案例进行研究。

(二)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加强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的心理学科建设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来检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加强心理教育老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当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时,学校的老师可以担当心理疏导的工作,还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进行开导。

(三)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心理监测及教育体系

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监测与防控,学校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建立追踪档案。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工作中以后,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健康委员会,并建立班级心理档案,对于班内学生的情况及时掌控,一旦发现有问题学生,该委员会成员要进行积极开导,并及时上报辅导员老师,同时,还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结合的心理监测及教育体系,家长要和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经常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等,构建家庭与老师的有效“保护网”。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7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根据专业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抽取676名大学生,其中非常满意组、比较满意组、比较不满意组和非常不满意组各组都为169人。各组男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市乡村比例都相同。

2.研究工具

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6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同意。分值越高,适应能力越高。

3.数据的统计与整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低专业满意度学生心理适应分值(M值)低于高专业满意度学生;在学习适应(P=0.000

由表2可见,在学习适应维度方面,不同专业满意度学生之间的多重比较都具有显著差异。

由表3可见,在择业适应维度方面,不同专业满意度学生之间的多重比较都具有显著差异。

由表4可见,在情绪适应维度方面,不同专业满意度学生之间的多重比较都具有显著差异。

由表5可见,在满意度适应维度方面,不同专业满意度学生之间的多重比较都具有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显示:低专业满意度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不如高专业满意度学生;随着专业满意度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也在提高。这表明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心理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学校应关注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问题,应关注专业满意度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产生的影响。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调节这种影响,协助大学生度过心理适应期。

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择业适应和满意度几个维度方面,高专业满意度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明显高于低专业满意度学生;而且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满意度学生两两之间差异都显著。这表明专业满意度与情绪适应、择业适应、学习适应和满意度之间关系很密切。因此,学校应关注低专业满意度学生的情绪适应、择业适应、学习适应和满意度问题。学校应加强对低专业满意度学生进行心理调试工作,以减少专业满意度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一,学校应关注低专业满意度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形式了解低专业满意度学生对专业不满意的原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适应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向低专业满意度学生传授一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适应能力。

第三,学校应关注那些有严重专业学习心理困扰的学生,应给予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第四,学校应关注低专业满意度学生的情绪适应问题。情绪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伴随,积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负性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反作用。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了情绪智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一些情绪调试技巧,学会愉快学习和愉快生活。

第五,学校应重视低专业满意度学生的择业适应问题。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向低专业满意度学生进行专业性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协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观念。同时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向低专业满意度学生宣传本专业的就业动态和职业特点,向学生宣传一些择业就业技巧,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第六,学校应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有资料表明自我意识能力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促使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自我调控,心理也会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2\]贾爱武.试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陈伟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初步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201-209.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8

普陀区十五届人大履新伊始,就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期间,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将话题集中到医改等关键词上,提出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审议意见及“缓解就医候诊时间过长的建议”等多份书面意见。

区人大常委会认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民生改善、百姓福祉,群众期盼,代表关注,应将其列入重点监督内容。2012年,常委会围绕代表关注度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伍建设开展监督,注重纵横比较,力求用数据说明问题,针对部分岗位同工不同酬、非编比重较大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区政府积极吸纳常委会的意见建议,采取改进措施。截至2012年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非编专业技术人员被纳入政府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做到同工同酬;全区增加360余个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符合条件的30名非沪籍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入编。为进一步推动本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常委会选择了群众呼声较高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开展重点监督。

多措并举,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围绕监督工作举办代表学习会,是普陀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改进监督方式、拓展履职学习内容的新探索,旨在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深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今年上半年已举办了两场。其中以“上海医改进展和展望”为主题的代表学习会,吸引了来自全区各行业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代表们表示,学习会主题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更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参加学习会既能了解市、区有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和重点难点,又能掌握履行代表职务所需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在学习会之前,常委会还组织代表走访多家区属医院,实地查看场地设施配置、医务人员配备、门急诊总量等情况。分层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负责人和社区居民座谈会,组织代表全程参加,协助代表在观点碰撞、意见交锋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召开三次专题会议,邀请分管区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为代表搭建交流平台,就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坦诚交流、出谋划策。代表们提出的加强人才引进、注重规划设计、均衡资源配置等意见建议都被吸纳入常委会专项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9

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

当问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处事乐观、热情诚恳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平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与自身素质的严厉要求。

人际交往:人际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教育与企业的需要脱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问题。

情感问题: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是友情、爱情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情感困扰主要集中在恋爱困扰。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部分同学通过爱情排解心理压力,有的女同学或者男同学过于腼腆,和异性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师(9%)、学长、学姐(6%)、心理咨询员(5%),而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不找任何人。

调查结果从积极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讳疾忌医,极力掩饰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为什么选择向朋友倾诉而向父母倾诉的人少呢?大学生认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语言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沟,自己的一些事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认同。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了,能够独立生活、独立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果碰到一点点问题就向父母倾诉,父母不了解情况,往往干着急,也难以解决问题。

87%的大学生会开导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调查结果显示:当周围朋友存在心理问题时,87%的大学生会开导他、8%的大学生认为事不关己,无所谓、对外宣传他有问题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远躲多远。表现了大学生热心、乐于助人的一面。

85%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

在问及多长时间去一次心理咨询室时,1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一个学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选择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大学生达85%。3、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发挥作用不大,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不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

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人员信任度低、咨询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前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并不多。

95%的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对待心理问题。

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时,95%的大学生表示要认真对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68%的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依次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68%)、解答一些思想问题(56%)、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50%)、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30%)、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39%)。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不同的年级、性别需要辅导的内容不同,当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渴求专业心理辅导员能对自己提供一些帮助。

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应该加强的工作是深入学生中多沟通。

调查中:5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深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 2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12%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仅有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讲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深入同学中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苗头及时给予沟通与辅导。

(三)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10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万,比2009年增加90万人。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往后的几年还将继续增加。据统计,2009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68%,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一)焦虑心理。

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这些数字无一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更为直接的是引起即将毕业面临就业择业大学生神经的紧张。多数大学生都会担心十二载寒窗苦读加之四年的刻苦学习是否能在毕业之际找到一份发挥自己特长、专业对口的岗位,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确,会否有更好的工作与自己失之交臂等等。特别对于临近毕业还无着落、不能明晰自己是否要考研究生,或者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而言,这种焦虑心理更为严重。这样的心理如枷锁一样,沉重地将学子栲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致使学子心情沉重、烦躁不安、意志消沉、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自卑或自负心理。

此两种心理均是不能正确的对自我进行认知界定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细较二者之别――自卑为过低地评价自己的价值,缺乏自信心,导致行为过于拘谨,不能充分展示自我。而自负心理则是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知之明,自我心理定位过高,好高骛远。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落差,一旦未能如愿,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落、烦躁等心理现象。

(三)茫然心理。

由于受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同,对环境认知不够准确,大学应届毕业生中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经历多年的寒窗苦读,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事实上,这种心理在大学生择业时是十分普遍的。他们不知道究竟什么职位适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能力从事哪些工作,导致关键时刻抓不住机会,错失良机。

(四)嫉妒心理和攀比心理。

这是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常见的一种心理。众多的工作岗位中,绝大多数是一些平凡而普通的岗位,而那些高薪、稳定的工作是少数人才可竞聘成功的。然而,有些毕业生抱着“你能我也能”的心理,寻求岗位相当的职位不得,看到别人工作理想时痛苦又不甘心。这就不免出现一些小人之举,违反竞争道德的不良行为。大学生就业一般是初次就业,在此过程中能否得到承认的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互相攀比,整个求职路俨然变成一场纯粹的攀比闹剧。

(五)依赖心理。

不乏有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压力和竞聘受挫时,曲解“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言。择业时不主动出击,迎难而上,而是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以期达到人情就业,例如依赖学校、教师或者是亲朋好友的关系就业,缺乏独立竞争意识。更有等待用人单位主动邀请,以致错失良机者。

(六)从众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寻找热门职业,缺乏理性思考,忽视对社会需求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忽视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特点的分析。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缺乏对就业信息主动搜集和动态分析的判断,导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及价值观等没有明确的认识,最终导致自己就业意识非常模糊,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企业、事业单位等一些狭窄的范围里,不顾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盲目从众。

(七)冷漠与怯懦。

一部分大学生因择业时受到几次挫败而失去信心甚而看扁自己,对于以后的用人单位不积极。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或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而异常的小心谨慎,恰恰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出来。

二、就业择业不稳定心理产生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制度的变革,人们不断构建自己新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价值导向多元化、就业制度和就业结构的不完善是导致多种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客观因素。社会处于变革之中,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也同样存在多元化导向,更加注重功利性。因此她们在择业时可能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就业地区和社会地位。

就业结构不平衡性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影响体现在学科和区域上。大学生入学时选择的“热门”专业世殊时异,毕业时可能已成为就业亮红牌的专业甚而成为“冷门”,由此造成学科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成为就业路上的阻碍。而毕业后,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之下,毕业生还是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工作,这也造成了毕业生待业,给其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

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高校的扩招使毕业生逐年递增,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造成大学生毕业就业难,这是异常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户籍问题、供需信息不畅、就业公平性不够等等,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就业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妨碍了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心态失衡,由此产生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

(二)高校教育因素。

专业及学科设置不合理,造成毕业生与市场供需脱节。部分高校在面临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而致使岗位供给数量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期望这一情况时,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和就业新形势、新情况来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师资结构、水平和学校的资源配置跟不上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很多毕业生到了市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产生诸多不稳定心理因素。

择业指导的不充分。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细致,就业指导雷同,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就业信息和组织招聘活动,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客观上给就业生求职时带来不便,导致部分毕业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无法准确自我定位、茫然失措。

心理辅导滞后。自2005年1月,由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一些高校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步取得共识,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针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专门研究和辅导仍然相对欠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体系。心理辅导往往以思想教育代替心理辅导,专门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研究和跟进辅导不够深入,明显滞后于学生择业心理的发展变化。

(三)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由于文化层次、智力水平较高,所以他们都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和较高的个人抱负,希望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事业上作出一番成就,但是很多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的原因就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各个方面与社会要求能力的不相适应,他们自身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因素,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缺少社会工作经验,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就业准备过于简单,择业材料准备不充分,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产生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四)家庭因素。在我国,父母的期望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心理。父母的职业选择观、其对于子女专业的关注乃至父母的社会地位、教育方法对大学生本人产生的一些影响都是其产生矛盾心理的因素。

三、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调适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困难和冲突,因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求职就业,心理调适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客观的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的排除困扰,更好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颗稳定和积极的心态。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任务,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群体本身都要重视择业心理健康的培养,共同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一)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就业市场信息的滞后等问题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于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开展,为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并继续大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成长完善。

(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认识职业,自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高等学校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不光要讲一些道理,还要用事实来说明此道理。比如:对在基层有所作为的校友进行追踪调查,大力宣传他们有所作为的先进事迹,同时邀请他们返校为毕业生作报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理想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自主创业观。

(三)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虽说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朝着市场化多元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但与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积极转变观念,到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就业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代大学生自身应树立起敢于竞争、立足发展、勇于创新、乐于创业及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及临时就业、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等。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要正视问题,放松心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就业竞争如何激烈,大学生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找准兴趣点,将日常学习与就业目标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保证在就业时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甚而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应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引发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就谈不上和谐校园的建设,其不和谐因素势必迅速向社会蔓延,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和谐与不稳定。同时,社会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校园建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局面。研究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而且对国家的稳定发展,社会的和谐构建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家庭、社会也责无旁贷,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例11

王xx学习态度认真,上课不开小差,宿舍内务好,从未被宿管老师扣分,作业认真完成,不懂就问。身为数学课代表,总能以身作则,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参加学校的民乐团。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对班级中大小事物都很关心。助人为乐,在班级中人缘很好,做事有条不紊,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成绩优异,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年级前十的好成绩,她性格开朗,大方,善良。

袁xx学习态度认真,严禁,一丝不苟。为人朴实,可爱,在生活中能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对人善良,从不撒谎,乐于助人。认真书写作业,不会对能及时问老师和同学。学习成绩不错,很努力,上课积极发言,偶尔会开个小差。在家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每次都会向老师问好。与同学能友好相处。

孙xx写字很好看,尊敬老师有礼貌,爱干净,经常帮助老师做事,经常帮大家做值日,很孝顺父母。学习态度不是很好,经常不交作业,为人自傲,望加强体育锻炼,多团结同学,改正不良习惯。

张xx生活整理得较好。待人接物很热情,平时对人也很好,会主动帮助生病的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遇见老师主动打招呼。班上的事主动做。会主动在班上做值日。学习态度较差,上课时常趴着。作业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书写非常潦草。平时太容易生气,说话有时控制不住。希望他改正缺点,做得更好!

刘xx有与众不同的爱好,他喜欢作诗,是我们班的“小诗人”,活泼开朗,积极乐观,有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他卫生习惯良好,桌边没有垃圾。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知识面宽阔,他积极争取并积极完成老师所交给的任务。希望以后的坐姿更加端正一些,多听取一些老师,同学的建议。

刘xx上课认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很少走神。他生活习惯十分好,个人的卫生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很少将东西乱放。他为人十分谦逊,从不因为自己的学习好而骄傲自满。他很有礼貌,遇见老师都会叫“老师好”,也从不歧视他人。他做事情很认真,力争每件事情做好,不因为它是件小事而敷衍了事。他很关心同学,当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总是会尽力去帮助,并不图回报。他很听老师的话,老师说过的,他总会记得并做到,他很爱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很好。希望以后多发言。做作业有时有些小马虎,希望以后多注意。

xx上课能认真听讲,尊敬师长,在回答问题方面还要更积极。内务干净整洁,熄灯之后不乱说话,但在整理方面速度应提升。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温柔善良,大方得体。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思想健康,态度端正。作业干净整洁,如果字体漂亮些会更好。上课听讲状态良好,但有时会犯困,努力改掉就更好了。尊敬父母,敬爱师长,团结同学,有礼貌。能够认真的对待值日,积极帮助同学,不怕苦,不怕累,是我们的好榜样。语文方面还应提高,作文水平良好,如果在用词,用句方面用点心,就完美了。建议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成绩。上课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大方。

xx作为卫生委员,很负责任,别人做值日到多晚,她也会呆到多晚。上课喜欢说话,这一点很需要改过来。见到老师总会叫句老师好!晚上在宿舍内,她很少说话。每一次作业,她总能按时完成。在班级中,她总是很热心去帮别人干活。她很受大家的欢迎,和大家相处得很好。学习太落后,要努力抓紧赶上去。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太少了,要多积极回答问题。她书本摆放很整齐,抽屉总是很清爽。在体育课上不要偷懒,应当大胆地去尝试老师布置的每一个任务。

xx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听讲认真,作业按时完成。与同学相处友好,活泼,开朗,热情。尊敬父母。上进心强。一诺千金,从不说谎或者是一些违心的话,很诚实,每次见老师都问好。做事经常脑子一热,自己想干什就干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特别执着,成绩不算是非常好,需要提高。

xx学习态度认真,课下主动学习,待人友好,热情大方。上课注意力集中,听讲状态很好。待人有礼貌,尊敬、孝顺父母。宿舍生活时间很规范,不太关心班集体,希望以后热心一些。

邓xx学习态度认真,上课听讲状态良好,内务整洁,尊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活泼大方。语文作文比较不错,但英语还需加强。作业书写认真,字体漂亮。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尊敬父母,经常给父母送去温暖问候。书籍摆放整洁。作业完成速度快,质量高。体育成绩优秀,尤其是跑步方面,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方面良好,但音乐方面还要努力。

xx是一个活泼的男孩,他学习态度认真,作业从不落下,只是书写还有再提高。他宿舍生活规范,待人礼貌,从不说脏话,但他太矫情,对人有时大方,有时小气。上课有时走神,不太关心班级,希望以后热心一些。

xxxx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书写很工整,很整齐。她待人很有礼貌,见到老师会问好,她对父母很尊敬,在宿舍里能按时睡觉,不说话。体育课上能大胆尝试每一个动作。建议下课尽量不要大声喧哗。

王xx对待学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情,希望他改正这种错误的学习态度,一心一意的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在宿舍表现十分优秀,为人处世值得表扬,社交能力很强,他十分开朗,是老师眼中的开心果,品行端正,文明有礼。作业书写这是他的一大难关,希望做到字如其人。上课爱开小差,不踏实,有时候积极回答,有时候沉默寡言,他十分尊敬父母,从不大声说话,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红萃生。

xx樂於助人,對事物有新的看法,從不老套。很有帶動力,擅長電腦及手機,熱愛勞動,積極活躍,充滿活力,有一顆孩子愛鬧的心,愛笑,一直處於快樂,會玩,在所有方面創新,建議調整脾氣的波動。

xx人缘很好,积极帮班里作力所能及的事。学习成绩很好,古诗掌握得多。书写也不错,作业经常满分,作业经常超额完成。宿舍里她内务很好,干净整洁。她待人很有礼貌。每天问候父母,问问家中的情况。上课时认真听讲。会预习,复习,关心同学。从不乱花钱。建议加强体育,把马虎粗心的毛病改掉。

xx学习态度端正,能够主动学习并按时完成作业,生活条理较好,教室桌椅整齐,但不勤换洗校服,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有改进,待人接物方面还要加强,品行方面好,不骂人,不打架,常向老师问好。作业字体端正,作业按时保质量完成。上课状态良好,不睡觉,但回答问题不够主动。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对班级班务不够热心,建议心胸宽一点,脾气小一点。上课发言主动一点,积极一点。

黄xx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按时起床休息,内务整洁。她与班里同学相处融洽,人缘很好。她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乐于帮助同学。她热心班级事务,经常帮同学出黑板报,画画技术很好。她作业书写认真,时常得到老师表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效率高。建议体育需要加强,上课注意力需更加集中,少犯困。

杨xx学习需要努力,上课不要开小差,宿舍习惯需要加强,作业有时可以认真完成,需要努力,与同学相处融洽。作品很有诗情画意,见到老师就问好,书写认真。很爱帮助同学,上课状态较认真,尊敬师长,建议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分神,做事要有条理,积极回答问题,总结上课学的内容,不懂的必须主动问。

罗xx是一个很优秀的少年,见到老师及同学及时问好,他人缘、品行都可称得上是“红萃生”。在生活方面他很爱好、很讲究。他上课很爱发言。他见到父母很爱笑,但是在背地里说母亲“坏话儿”,他说他的母亲还不够了解他,希望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是一个智、德、文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是改掉一些小毛病就OK了。

李xx学习态度端正努力,不懂的题目会及时向老师问清楚。每次的作业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并且字迹清晰、漂亮。内务整洁,床铺整齐干净。每日的衣着也很整洁。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上课认真听讲但有时也会开小差。乐于助人的她总是认真地给我讲题。在宿舍身为宿舍长的她总是协助老师帮同学们做事情。她也孝敬父母,会按时给父母打个电话,送去温暖。对师长尊敬,见到师长会问好。希望以后加强对体育的锻炼,提高体育成绩。

姜xx学习态度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个人内务优秀,做值日很负责,体育上表现优秀,与同学相处融洽,幽默。请把书写进一步提高,做人要稳重,希望你成熟点多看点书,不要太显幼稚。

祁xx,这个从青海来的小姑娘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她学习态度认真,上课从不开小差。并且不耻下问,不会的题目会及时问,并加强记忆。写得一手好字,每天的作业按时完成,字迹工整。课下的她是个安静的女孩,人缘很好,热心班务,常常帮忙做值日。尊师敬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宿舍,她的床铺也总是很整齐,受到过老师多次表扬。在外求学的她从未忘记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但希望如此努力的她可以再认真仔细一点,不要再因马虎扣分了。愿她的成绩会越来越好。

朱xx孝敬父母,经常给家人打电话,让家长放心。他很好的协调学习和锻炼的关系。他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鼎力相助。他关心集体,非常了解集体情况。热爱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虚心请教。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不爱攀比,不与他人比生活,只与他人比学习。谨慎谦虚,经常向他人请教,不耻下问。尊敬师长,见面问好,礼貌对待。与同学关系甚好。遇事沉着冷静,不慌不乱。成绩优秀,排名一直靠前。

xx是语文课代表,学习成绩优异,态度认真。按时到教室,带领全班同学早读。待人热心,是同学们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助手。看见老师主动问好,懂礼貌。作业书写认真规范,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上课认真记笔记,听讲认真,按时完成课上作业。尊敬父母,不让父母操心,主动联系父母。主动为班级作贡献,帮助班级完成黑板报。遵守学校纪律,课堂纪律。做值日认真负责。物品摆放整齐。个人卫生规范,衣戴整洁,发型标准。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建议体育课上积极参加老师安排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