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节约资源的方式

节约资源的方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9 11:23:25

节约资源的方式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1

泰安市是山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矿产、土地等资源都是相对丰富的,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浪费严重和开发不足现象。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相比,泰安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着巨大潜力。因此,泰安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以推进“五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一、推进机制创新,建立资源节约和服务高效的机制

(一)推进机制创新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政府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使用、新能源开发等应给予指导、扶持。一方面,出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奖励措施,以形成必要的激励;另一方面,对浪费及不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用税收、准入等经济和制度杠杆进行调控,促成工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自身还应当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完善监督机制,做到科学合理决策,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同时运用各种市场调节手段,如财税、金融、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建立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树立废弃物也是资源的观念,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思路,不断探索企业和区域循环再利用新的流程模式,实现资源的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完善社会、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两级回收利用渠道,努力实现统一分类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合理销毁处置,提高再生利用水平,降低最终处置数量。重点推进废钢铁、有色金属、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信息网络体系、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支持和培育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企业。

泰安市已经成立了泰安拆车有限公司,负责整个泰安市的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工作,每年回收拆解废旧车辆约2000余辆,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可达90%以上。2006年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处,同时配套建设填埋场一处,项目建成后,泰安将实现生活垃圾60%焚烧发电。可见,形成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泰安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格局尚未根本改变。1991-2003年的泰安GDP增长中,外延式增长贡献率为70.9%,内涵式增长贡献率仅为29.1%。这种增长方式不仅为土地、环境难以承载,而且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约束。因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关键环节。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制约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应抓紧制定有利于加强绿色消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回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根据实际制订本市节约用电、集中供热等管理办法,及规范家用电器、待机能耗等标准,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2.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应对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及生产再生资源类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低息贴息贷款或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以使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税,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进一步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及废弃物收费标准等,利用经济手段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企业、工业园区和社会等三个层次上推进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坚持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并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选择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合理利用的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型企业示范;选择开发区和新建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在工业园区重点推进产业链生态化,以园区、企业、产品的绿色环保为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和污染,建设环保型、生态型工业园区;选择新建社区进行绿色社区示范。通过示范区的运作,探索工业园区、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努力建立以企业为“点”,以行业为“线”,以城市和区域为“面”的全方位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实现泰安市建设经济强市和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环境模范城市的目标,并做好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型城市工作。

二、发挥示范效应,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与消费体系

(一)树立节约型消费理念,提高民众资源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必须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使科学消费观深入各家庭之中,树立勤俭节约、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让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加强节约资源知识的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协助执法部门对各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模式给予严厉打击。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2

1.2增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环境及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虽然我国资源总量储备属于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处于世界下游水平。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加剧了资源的消耗,资源需求的上升与资源储量矛盾不断加剧。而且,多年来的资源型经济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以百年时间分段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时间。但是这些问题在我国20年间集中发生,造成了问题治理的难度。因此,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活动中必须认识到节约型社会建设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的意义,通过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满足新时期下国家资源、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提高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促进节约型社会基本国策的有效执行。

1.3明确节约型社会及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针对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及循环经济模式应用需求,在节约型社会构建中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综合利用、社会消费引导、节约型生活方式推广、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先进技术运用,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及循环利用目的,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及问题,在节约型社会构建及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中应明确工作重点。以能源节约技术推广应用、节约用水技术推广语宣传、资源节约理念树立、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重点,科学制定节约型发展方向与内容。通过对各行业企业的宣传、政策引导、技术推广等工作的开展,使企业乐于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工业园区建设中,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中心合理配置园区企业功能,满足能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需求。

1.4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根本。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满足资源循环式利用需求。针对生产领域资源使用量大、资源消耗高的特点,加快生产领域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开展。通过节约初级资源、多种途径回收利用废旧资源、单一资源多用途利用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循环的利用。同时针对生产领域中排放物的特点加以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例如:蔗糖生产后,甘蔗渣、甜菜渣造纸技术的应用、火电厂灰渣制砖技术应用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化循环式组合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全面清洁生产目的,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2、以国策引导与法规规范,促进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3

一、进一步提高对资源节约的认识,增强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必然要求。”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指出了我国当前存在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严重问题,提出要“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机制”和“五个统筹”的一切,号召全党全国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分析我们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

首先,搞好资源节约工作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迫切要求。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防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工业强市,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节约矿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支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利润79.6亿元,实现利税171亿元,分别增长45.1%和28.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达到0.8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5.98%,节约能源87.7万吨标准煤,重点考核的23项单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到70%;推广散装水泥500万吨;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5.06%;万元产值取水量15.07立方米,同比降低37.83%,实现节约价值10.2亿元。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99%。环保产品形成五大门类。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我市涌现出了济钢、炼油、山水等一大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企业,在推进我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资源、能源消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能耗比先进水平高40%;我国每创造一美元GDP的能耗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能耗偏高是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突破**工业,发展省会经济,对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搞好资源节约工作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形势严峻。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做为传统老工业城市,我市工业生产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造成三废排放量巨大,**年全市年产生固体废物716万吨,排放废气近1000亿标准立方米,废水5000万吨,一些危害性较大的工业废渣缺乏有效利用,大量的废气废水利用率亟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压力巨大。从我们的发展规划看,冶金、化工、电力等产业的发展也将相应的增加工业三废的产生量,预计2010年固体废物产生量可达到900万吨以上。要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实现本世纪前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解决因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利用率低等因素造成的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生态破坏加剧的状况。

第三、搞好资源节约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我们政治研究制定**市2010年怀疑发展纲要,实施“65111”工程,即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00家,其中过10企业100家,过百元企业达到10家;年实现利税过亿元企业100家;创建100个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创建100个省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工业布局集中建设“一带三区”,即:东部产业带、西部工业区、黄河以北工业区和二环路以内工业区。2010年全市工业用地面积达到170平方公里以上。重点实施钢铁、汽车、石化化纤、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链。创造条件培育机械装备、食品医药两大产业群。到2010年,四大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6%以上。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大局看,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必须要有坚实的资源保障基础,而目前资源的瓶颈约束却越来越明显。去年,我国石油进口已经达到1.23亿吨,国内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从我市当前情况看,煤电油运水的形势不容乐观,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耗煤炭1230多万吨,而我市煤炭产量为444万吨,仅为用量的三分之一;石油、铁矿石等基本依靠外购;生产电力74.5亿千瓦时,仅为全市用电量的56%。土地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长远发展情况看,我市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73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我市的煤矿按照现在的开采规模,30年后多数矿井将因资源枯竭而报废。如果不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以现在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实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将需要煤炭2500万吨以上,石油800万吨,电力300多亿千瓦时,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

分析我市的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形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宣传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宣传资源节约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进先进经验,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破解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二、广泛发动,全面落实,切实提高宣传效果

今年我市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国家、省市节能宣传周的部署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动员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学校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节约矿产资源等“五节”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性节约创建活动,创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学校,形成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宣传先进企业、个人在节约资源方面的典型经验,曝光和处罚严重浪费资源的行为,形成强大的节能宣传声势,使节能宣传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真正取得提高节能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的效果,达到提高用能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全民自觉节约资源的意识。

一是搞好工业企业的节能宣传,推动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能源占全市的70%以上,是能源、资源的消费的主体,也是节约资源的工作重点。广大企业要发挥自己在修辞学方面的优势,通过张贴资源节约条幅、印发企业资源知识的宣传单、在职工中开展“我为节约资源献计献策”活动和资源节约知识竞赛,对员工进行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的培训,开展创建节约型车间、班组活动等,提高广大企业职工的节约意识和节水意识。

二是要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广泛宣传,推行政府带头节能。**是省会城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比较多,他们在电力、水资源消耗方面占有较大比重。搞好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节能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消耗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机关节能,带动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机关事业单位的资源节约宣传应当通过机关宣传栏、座谈会、形势报告会、节约手册等方式,宣传我国及我市面临的能源形势和环境状况,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做到随手关灯关水,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7—28度,减少空调、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用设备的待机时间,鼓励大家开展无纸化办公,减少使用一次性文具,纸张正反面使用等。

三是向广大学生开展节约资源宣传,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和社会的节约。要在中小学、大专院校开展“以人为本,节约资源”的主题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观念,自觉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影响父母等家庭成员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爱惜粮食。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4

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物质资源耗竭型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质量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尚存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当务之急,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 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节约型社会的定义应当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物质资源,并通过循环再生方式实现物尽其用,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经济不断发展、资源得到节约使用、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二、 节约型社会的特征 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结合我国国情,节约社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节约光荣的社会风尚。在节约型社会,节约成为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意愿,倡导节约成为全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人崇尚简朴节约,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风尚,经济社会进入持续稳定而不乏活力的发展状态。2. 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国民经济体系。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是节约型社会的基石。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包括资源节约型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在这样的国民经济体系下,企业要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单位产出对自然资源的耗费或浪费,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生产出物质消耗低。附加值高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以及功能替代型和可循环利用产品。3. 具有资源节约理念的社会组织体系。节约型社会的组织机构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家庭等。这些节约型组织机构作为社会主体,相互有机衔接,有序运行,形成节约型社会组织体系。4. 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运作的经济运行体系。节约型社会必须实行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即必须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废弃物,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5. 具有供给均衡、使用合理的资源保障体系。全社会主要资源供给合理,总量适度,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保持基本平衡,能够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单位产出的资源耗费水平呈现下降趋势。6.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技术保障体系。节约型社会通过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研发先进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使资源节约潜力向节约能力和节约效益转化,促进资源节约利用。7. 以绿色消费与绿色生活方式为主流的消费体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科学消费观念,提倡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以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产品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实现人与生态和谐、与环境友好。8. 以资源节约为重要目标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促进资源节约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成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政府设置资源节约专门机构、充分保证政府资源节约、职能的有效行使和促进全社会资源节约目标的实现三、 节约型社会的实现途径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我国长远发展大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利用行政法制、市场机制、宣传舆论等各种途径,动员全国上下,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取得实质效果。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以下工作:1. 提高全民族的资源节约意识。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不断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5

一、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的提出

我国经济自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尤其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维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同时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举足轻重的经济体。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们的生活越发富足,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然而,我们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资源束缚、环境污染、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投资于出口拉动,没有摆脱西方国家工业化初期那种依靠资源高投入,环境高污染,效率不高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提出“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005年6月23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问题。会议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建设节约型企业

胡锦涛在2004年3月2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所谓节约型社会,就是指在社会生产、建设、物流、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术界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节约型社会是一种社会运转和社会发展的模式等。

中央领导的讲话以及国内学术界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通过遏制两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减少资源消耗来建设节约型社会。

2.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核心,通过节约减少资源消耗,建设节约型社会。

3.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有效地使用资源,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均应该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建立节约型社会。

4.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法律政策体系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5.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6.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利用资源来建设节约型社会。

7.通过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来建设节约型社会。

8.通过改变观念,建立节约意识,从来改变消费观念来建设节约型社会。

以上节约型社会主要途径与实施方法来看,都是比较宏观的。节约的落实必然要企业来承担。事实上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成份。彼得•德鲁克认为,“不管工业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形态,企业都是社会的核心,组织是社会细胞,企业组织是社会的核心机构。”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就是结构节约型企业。理由有如下几点:

首先,从资源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不仅是资源勘探、挖掘、运输、贸易的主体,而且企业是资源的使用、开发、转化、回收再利用的主体,正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的资源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因此企业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主体,是资源利用的主体。因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都离不开企业。

其次,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也就是通过城镇化、工业化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企业组织、企业社区发展成为社会最活跃的组织,整个社会将以企业组织为核心来构建,我国的经济开发区是最典型的企业社区,我们的企业化就是用企业组织去替代无数的以自然农户为单位的家庭组织,变成大生产为主的企业组织。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最本质的工作就是要建设节约型企业组织。

最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必须变成可以推进的具体的能够操作的方案、制度、措施,因此,需要从实践角度去理解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涵。而节约型构建就是以企业建设集约型增长方式为核心,通过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与艺术水平,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来获得更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构建。

因此,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核心是节约型企业的建设,全社会应围绕企业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构建这一核心理念,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乃至全社会展开新一轮以企业自主创新为标志的综合效率提高的生产力提升活动。因此,本研究认为节约型社会是有效管理社会,是技术力量雄厚的社会,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社会,是经济环境人类协调发展的社会,是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社会。

本研究认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核心是节约型企业建设,这是从发生论、过程论来分析问题。节约资源与综合利用资源都是企业行为,只有企业自觉地建设节约型企业,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其自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具有长效机制。同时,只提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不能解决资源利用过程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单纯认为节约型社会建设就是一个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资源、环境、效益结合的问题。而节约型企业建设就能将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解决。将其继承与节约型企业建设中,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达到环境、社会、经济目标的协调一致。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所以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核心是节约型企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6

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一要坚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二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三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并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加速信息化进程;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构建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规划,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重要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单位住宅面积密度,改进建筑结构,增加可使用空间。城市规划要考虑水资源开采与补给的平衡以及供水与排水系统对节水的有效性;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住宅小区配套雨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推行分质供水,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因地制宜实施垃圾资源化利用。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7

中图分类号:F25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208-01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国战略全局出发,适时做出的科学决策。它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却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浪费大、污染严重等问题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为此,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构建节约型社会。

首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其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再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最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根本出路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型

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型来发展的经济模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较高,特别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情况依然普遍。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矛盾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提高资源生产率,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淘汰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污染较大的低端产业,大力推进“资源―产品―废物―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节约降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资源开发环节提高资源的开发程度,避免资源的浪费。

其次,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取向和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改进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消费生活体系,避免过量的浪费。要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人们对能源、资源紧缺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大张旗鼓地宣传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良好的生活风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办事是社会的发展

进步的客观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体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公民,应该秉承光荣传统,增强时代责任感,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观与正确价值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俭朴风尚珍惜资源,从大家做起从点滴做起 ,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摒弃畸形的高消费,用实际行动为祖国、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但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而且让公民怀着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奉献精神,让大家时时刻刻心中想念着“居安思危,戒奢倡俭”,在享受丰富的物资生活之时,更应该承担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在我们身边水、电、纸张、粮食等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居民的高额电费是忘记关饮水机、热水器或忘记拔充电器造成的;有电脑迷们为了自己的QQ成为一个太阳,24小时开机挂QQ既浪费电力,又损耗机器;在食堂里一桶桶学生倒掉的剩菜、剩饭;一双双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堆在一起;在居民楼道里,电灯泡24小时开着,诸如此类的浪费现象实在是举不胜数。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建设节约型社会,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使广大公民逐步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合理的消费观与正确的价值观,以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8

关键词:资源 节约型社会 建设途径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张彬、张良强(2006)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机制等手段,尽可能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赫修(2006)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王丽、左其亭、高军省(2007)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对资源进行科学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换取较高的经济利益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合现有文献,本文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政治、经济等全面整合的手段,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一)人类可使用资源的有限性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资源结构中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利用的不可再生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世界各个国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拥有量不平衡,平均的人均占有量不平衡,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对资源的需求也不平衡,但不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都需要靠资源,但资源有限。特别是现在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长。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

从我国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国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从目前资源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将迅速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因此,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我国利用资源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受经济利益的推动,利用资源呈现掠夺性;二是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消耗呈现膨胀性;三是科技发展水平不同,资源利用呈现不平衡性;四是经济发展方式与水平不同,利用资源常常呈现紧缺性、浪费性、对环境的破坏性等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性矛盾更显突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步伐。

(三)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石油进口,石油进口量、矿产需求逐年大幅增长,同期国际油价、进口铁矿石价格屡创新高。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成本上升,利润降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遭受重大考验。如果我国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国际资源将无法继续承受我国粗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市场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巳初步建立,这是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样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能源的生产和需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地说,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发电、售电环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我国要加快实行电价定价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把资源短缺的信息传递给能源消费者,促使能源消费者采取节能措施。在我国石油流通体制,也需要由市场来决定国内石油的定价。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格局的最大弊端还在于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如何改进经济增长效率,改变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情况看,继续沿用旧模式使其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这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出路。

(三)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培育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节约资源的良好环境。有了节约资源的意识,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和工作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节约资源。我国自古就有“节用”的思想,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早在2000年前,著名思想家苟子在他的著作《天论》中就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两千年过去了,苟子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资源之“本”不强,不可以“用侈”,节约是必然选择。选择节约,不仅是选择了科学的生活方式,还是追寻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建立有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节约型机制是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节约型机制是一个大系统,它通过节约型管理系统具体运作。此外,还应实行节约奖励政策,在核定能源、水等重要资源消耗的基数的基础上,可以将一定的拨款额度作为节约奖金发放,还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节约的资金返还给实现节约的单位,由其自主使用,各类企业节约的资金也可按一定的比例抵扣地方税收,以示奖励。

(五)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

要尽快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合理的环境保护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针对进口多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多为一般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产品,单位价值的进口与单位价值的出口消耗能源不同,所形成的国际间能源需求转移的实际情况,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出口加以控制。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在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力争用信息技术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这是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根本出路,要尽快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发展节时、节地、节水、节能型的农业制度与农业技术。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管理世界,2005.7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9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近两年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又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

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更大压力。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占较高比例,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渐削弱,但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总结、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党中央提出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能源增长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在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成功经验和总结国内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和地区开展了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探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累了经验。

当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一是节约优先的方针未能很好落实,节约优先没有很好体现到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三是尚未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支持和鼓励节约降耗的财税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难以形成促进节约的有效激励;四是缺乏技术支撑,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五是全民节约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对头、消费心理扭曲、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大障碍。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此,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树立节约型的思想观念。

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在需求结构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要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转变;在生产要素投入上,要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素质增强、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要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

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并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加速信息化进程;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的比重。开发区建设要充分考虑节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加强重点行业能源、水、原材料消耗的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加强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构建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土地、水、能源等重要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积极保护耕地,提高单位住宅面积密度,改进建筑结构,增加可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配置居住区绿化用地,土地使用功能适当混合。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建筑废物综合利用;新建建筑实行装修一次到位,禁止二次装修。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有条件的要发展分布式供热;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开采与补给的平衡以及供水与排水系统对节水的有效性;住宅小区建设要配套雨水、生活废水收集与处理回用设施,加快再生水利用,推行分质供水。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因地制宜实施垃圾资源化利用。

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产出效率;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从源头上消除餐桌污染;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和附加值;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鼓励购买低油耗、低排量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禁止过度包装,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产品。

三、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资源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意义,明确将“节约资源”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并列为基本国策,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把节约资源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把节约能源和资源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和深化税收、财政、投资、金融等改革的重要内容。

加快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监督。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健全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节约石油以及包装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抓紧修订《节约能源法》。建立执法责任制,保证现有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要加快国家标准制度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类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开发准入条件;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工业耗能设备、机动车、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强制性、超前性的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的设计规范,提高建筑的节能标准。完善重点用水行业取水的定额标准。建立和完善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新建建筑的准入制度,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制度等。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积极调整水、热、电、天然气等的价格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财税和收费政策。加快研究制定鼓励使用节能节水减免税产品的优惠政策和鼓励发展节能车型与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完善资源性产品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公共财政要加大对政府资源节约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恢复、破坏修复责任制度。对一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10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将资源节约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总部也提出了军队资源节约工作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要求。审计部门作为监督的主要力量,必须在资源节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军队开展资源节约审计的实践背景

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把节约资源能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不仅是对国家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军队加大资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避免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指示。

军队审计部门在完成传统审计任务的情况下,如何拓展审计职能,提升审计水平,是军队审计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把关注点放到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上,把资源节约工作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去,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军营,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筹划资源节约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工作的指标要求和相关制度规定、评价标准为依据,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抓好资源节约审计和其他审计的结合。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军队开展资源节约审计还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涉及的范围、触动的人员十分广泛,政策性很强,难点也较多且不易把握。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资源节约审计还缺乏明确的立法授权、资源节约审计受制于现行审计体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审计模式缺乏实践检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尚有差距、审计基础建设还不健全等都成了当前资源节约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克服诸多矛盾和困难,尤其要对制约这项工作开展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清楚,以便排除阻力、创造条件,为顺利推行资源节约审计奠定基础。

二、军队开展资源节约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这一基本国策的落实。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进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即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量多利用、少排放。资源节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全社会都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也应积极响应号召,多利用,少排放,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轻整个社会的环境压力。资源节约审计通过审计监督活动可以促进各单位各部门重视资源节约工作,采取各项措施实施减量化的目标,进而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有利于促进广大官兵资源节约观念的形成。开展资源节约审计,通过行政问责制的引入强化军政主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广大官兵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宣传推广资源节约的基本知识,提高官兵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合理消费,在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压缩行政性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成为军营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消费方式。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官兵的自觉行为,形成促进资源节约的良好氛围。资源节约审计凭借其自身独特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可以通过提出审计建议、公告审计结果、宣传典型案例等一系列手段,大力宣传资源节约观念思想、推广资源节约做法,强化广大官兵的资源节约观念,促进节约型军营建设的广泛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三是有利于促进后勤保障效率和军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军队作为武装集团,虽然并不从事物质生产,但仍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用最小的成本来达到既定的目标。如何将军队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绝不是仅仅靠拍脑袋就可以决策的,资源配置的决策首先要建立在成本意识上,其次是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合理分配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军队各项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审计通过对重点能耗部门和经济决策部门的审计,对部队各项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流程进行审视,提出改进的方案和建议,促进这些部门进行科学决策,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和军费的使用效益。

节约资源的方式例11

[中图分类号] F27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85-04

[基金项目] 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对策研究”(批准号:20062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 昕,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山东 青岛 266510)

郭 霞,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迟爱敏,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山东 泰安 271019)

泰安市是山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矿产、土地等资源都是相对丰富的,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浪费严重和开发不足现象。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相比,泰安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着巨大潜力。因此,泰安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以推进“五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一、推进机制创新,建立资源节约和服务高效的机制

(一)推进机制创新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政府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使用、新能源开发等应给予指导、扶持。一方面,出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奖励措施,以形成必要的激励;另一方面,对浪费及不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用税收、准入等经济和制度杠杆进行调控,促成工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自身还应当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完善监督机制,做到科学合理决策,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同时运用各种市场调节手段,如财税、金融、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建立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树立废弃物也是资源的观念,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思路,不断探索企业和区域循环再利用新的流程模式,实现资源的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完善社会、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两级回收利用渠道,努力实现统一分类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合理销毁处置,提高再生利用水平,降低最终处置数量。重点推进废钢铁、有色金属、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信息网络体系、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支持和培育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企业。

泰安市已经成立了泰安拆车有限公司,负责整个泰安市的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工作,每年回收拆解废旧车辆约2000余辆,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可达90%以上。2006年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处,同时配套建设填埋场一处,项目建成后,泰安将实现生活垃圾60%焚烧发电。可见,形成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泰安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格局尚未根本改变。1991-2003年的泰安GDP增长中,外延式增长贡献率为70.9%,内涵式增长贡献率仅为29.1%。这种增长方式不仅为土地、环境难以承载,而且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约束。因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关键环节。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制约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应抓紧制定有利于加强绿色消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回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根据实际制订本市节约用电、集中供热等管理办法,及规范家用电器、待机能耗等标准,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2.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应对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及生产再生资源类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低息贴息贷款或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以使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税,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进一步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及废弃物收费标准等,利用经济手段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企业、工业园区和社会等三个层次上推进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坚持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并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选择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合理利用的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型企业示范;选择开发区和新建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在工业园区重点推进产业链生态化,以园区、企业、产品的绿色环保为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和污染,建设环保型、生态型工业园区;选择新建社区进行绿色社区示范。通过示范区的运作,探索工业园区、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努力建立以企业为“点”,以行业为“线”,以城市和区域为“面”的全方位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实现泰安市建设经济强市和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环境模范城市的目标,并做好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型城市工作。

二、发挥示范效应,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与消费体系

(一)树立节约型消费理念,提高民众资源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必须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使科学消费观深入各家庭之中,树立勤俭节约、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让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加强节约资源知识的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协助执法部门对各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模式给予严厉打击。

(二)制定资源节约标准,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节约资源的标准,调节和规范人们的生活消费行为,限制和革除不合理消费,倡导节约型消费,这是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关键。包括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激励政策、规范执法主体、加大惩戒力度等,这些都将成为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重要保障。

(三)重视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园林绿地、垃圾处理、市政公用产业、节水利用等,政府应利用市场机制,放开其投资领域,运用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外商或者个人等投资主体参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利用地下空间来解决。把城市交通、商业街等一切可以转入地下的设施尽可能建于地下,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交通的能耗量。建立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水,如充分利用雨水、开发污水再生利用等,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调节和缓解城市供水难题,建设节水型城市。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节约资源,实现低代价、高增长的有效方式。泰安市是以旅游业和资源性产业为主的城市,目前资源型、粗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煤炭、冶金、电力、酿造、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资源消耗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在60%以上,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资源消耗存在粗放、浪费现象;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业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得本市的资源短缺现象有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1.建立生态农业系统,保护和合理使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搞好农作物秸秆和农林牧副渔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起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认证,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目前泰山区已经建成了全国首家中、上、高秸秆发酵沼气集中供气站,使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以上,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能源和有机肥,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优势产业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把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做大做强,增强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品种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二)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水耗、无污染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重点发展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能源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研发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纺织、酿造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节能降耗水平。围绕拉长产业链,大力开发节能环保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可回收、易再生,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劣势企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新能源产业,降低煤炭的使用比例,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三)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与资源节约相关的第三产业。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加速发展新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振兴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行业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较大的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低资源消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与资源节约相关的第三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支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挥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业。要大力延伸城市服务体系,建立开放、流动、有序的城乡服务业互动发展机制,促进城乡服务业协调发展。

泰安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对旅游业的发展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要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旅游模式,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住宿、土特产品、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以旅游文化为核心的产业文化;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应用必要的经济、技术、法律手段,努力减缓自然资源的损耗速度,创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旅游活动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合为一个整体,并以旅游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资源节约。

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科技支撑体系

当前,要加强以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创新建设,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回收再生利用作为企业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健全内部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管理、项目招标、对外合作、绩效奖励等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重点开发应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配套链接、能量梯次利用、废弃物零排放、有毒原料替代、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要把节能、环保作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重要评估内容,限制、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项目,鼓励支持低耗环保型项目建设。

目前,泰安市已经确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十大类重点推广技术,并且确立了相应的试点单位。市里将筹集专项资金支持这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奖励事项。当前要围绕节约和替代技术、节能利用技术、节水开发利用技术、节材推广技术、节地推广技术、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循环生产示范技术、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评价技术等十大技术及当前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开发力度,搞好重大项目建设。

要围绕这十大类重点技术及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开发力度,搞好重大项目建设。第一,要把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中之重,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制度。第二,通过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余热再利用、秸秆发电(汽化)等高效节能装备工业的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使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给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2006年9月泰安市开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高校和企业科技成果、技术难题、技术供求信息等,为企业搭建了一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桥梁,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让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第四,加大技术推广及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十大类重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对相关企业在研究经费、税收、信贷及补贴政策上给予优惠,对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第五,建立强制性节约资源的技术政策,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方法。第六,选择重点行业和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制定有效的资源节约实施办法和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

(一)推行节能政府采购制度。目前我国政府机构的能耗开支高于城镇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大约10倍左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行节能政府采购。政府、学校等公共财政预算部门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在公共场所、道路、灯光工程等推广采用节能产品和应用节能技术。逐步提高采购可循环使用产品、再生产品、绿色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系统,及时回收报废的办公用品等。

(二)加大财政支出政策力度,支持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对具有一定预期效益的清洁生产项目、技术等采取由财政资金专项拨款或贴息、无息贷款等形式予以资助;加大财政对政府节约能源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对在节能方面表现突出的机构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加大支持循环经济政策与技术研究的科研费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能源技术推广项目、污染防治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还应当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防止挪用和浪费。

(三)调整、完善价格政策,运用价格机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目前可以重点推进矿产资源价格、天然气价格以及水价、电价、热价等价格改革,调整价格结构,完善价格体系,建立能够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的价格形成机制。

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大力推进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在农村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力度。

建立合理的用电价格体系,对用电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扩大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执行范围,拉大差价,加快实行尖峰电价和季节电价;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促进节约用电和合理用电。

推进供热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热价形成机制,实行差别热价和煤热联动政策。建立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机制。

扩大市场化方式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可运用差别价费政策,加强地价宏观调控。利用收费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新增用地;改革土地供应方式,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体系,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低能耗、低污染、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把信贷资金优先投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行业和企业。通过差别利率来体现扶优限劣,以低利率贷款政策支持低能耗、低污染企业、先进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以高利率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开发适合节约型产业发展的信贷业务品种;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节约型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受益面。

(五)征收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建立能源资源开采和生态补偿机制。据报道,山西省政府于近日通过并公布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从4月1日起,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原煤开采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基金将主要用于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相关社会问题。如果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基金政策还可以向其他能源和资源推广,对资源型城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都会提供良好的借鉴。泰安市也属于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也都较为丰富,也存在资源开采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可能枯竭等问题,因此,也可以借鉴山西省的经验,设立专项的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来解决上述问题。

六、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

(一)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将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对地方和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政绩考核体系

把万元 GDP能耗、万元 GDP电耗、万元GDP取水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增加值取水量等5项指标逐级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成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在考核发展指标的同时考核资源节约指标,加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继续完善资源节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财务、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经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对铺张行为要在审批环节上坚决予以制止。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用法律约束限制资源浪费行为。对领导干部实行重大决策负责制度,建立重大决策档案制,使决策者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对决策中存在的严重失误、失职行为,必须追究其领导责任。

参考文献:

[1]官灵芳.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制度缺陷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2]杜建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的思考[J].求索,2006,(4).

[3]周世祥,蓝娟.关于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思考[J].消费经济,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