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1 16:55:10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1

中图分类号:

TU8 U26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2-02

1.建设工程质量验收体系、程序

1.1工程质量验收体系构成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这样几个规范构成:第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的验收要经过条例中统一的标准验收,条例中提出了事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控制要求,一个合格的建设工程应该符合施工控制和验收合格控制的范畴,通过验收实现最终的施工质量把关。一个专业的验收标准必须纵贯于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既有约束作用,又有督促作用。第二,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标准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对于施工工艺标准中的具体规定,必须能对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起到规范作用。第三,监理规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派出建立代表,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过程后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要有明确的监理规范,并依据规范执行质量控制。

1.2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依据有:(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在工程内容包括有外墙内保温及保温饰面层装修工程内容时,还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国家现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执行的标准,主要是施工的技术标准、工艺标准。

1.3施工质量验收的组织

施工质量的验收主要包括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就建筑节能来讲,建筑节能工程只是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的几个分项工程,若保温材料和工艺不同,还能划分为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根据楼层、施工段、变形缝对外墙保温分项工程,可分为多个检验批检验批的验收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性工作。

1.4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工程验收的顺序是:先验收检验批,后验收分项工程,再验收分部工程,最后验收单位工程。如: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是在所含墙体、屋面、地面和其他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验收;单位工程的验收要在包含节能分部在内的所有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

2.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控制

2.1要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变更

建筑节能工程如果需要进行设计变更,要严格根据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变更,变更要以不改变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就是严格遵循审批通过的变更方案执行,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的最终验收也难以通过。第二,变更内容必须不影响原设计图纸的节能要求,也就是说施工设计图纸要求的节能效果,不论过后怎么进行设计改动,节能效果不能降低,只能对其他方面进行改动,并且设计图纸进行内容改动时,要经过原单位的审查和统一,并且要具备完善的设计变更手续,才能进行。第三,设计变更要经过监理单位的审查同意,只有得到建设或者监理单位的认可,才能进行设计变更,并且变更的内容要对照原图纸检查,并确定有无办理审批手续。

2.2采用“四新”要经过评审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通常会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它们简称为“四新”,对于这四个方面的实现,要对具体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要对整体方案进行评估,并由技术人员联合制定。虽然现在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鼓励使用“四新”,但是“四新”不能以牺牲时间和效率成为工程试验,虽然它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节能环保,提升工程质量,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新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正确的解决问题将会降低节能效果,降低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要盲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要采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工艺,避免将不成熟的材料或工艺带入工程,让建筑成为试验品,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对施工现场检查时,要认真评估、鉴定,确保采用的施工工艺安全、高效,能真正实现节能的目的。

2.3施工人员素质需要提升

建筑节能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进行节能施工,而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很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过硬的本领,施工经验不足,难以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建筑节能施工前开展培训,对实际操作进行培训考试,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那些掌握施工技能的人员,要颁发岗位培训证书,不然难以确保施工质量,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不能结业,最后在施工现场检查时,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有无批准,证件是否齐全,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4要对施工企业资质进行控制

建筑节能工程的最终质量,除了与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过程息息相关,还与施工企业的相应资质有关系,对于监理单位来说,要检查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出示的资质文件、见证手续等,施工现场要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检验制度,具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资质管理是建筑节能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的标准,只有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才能进行建筑节能施工工作,企业除了自身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外,更重要的是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于工程材料、建筑工艺、验收标准、检验标准等都有据可依,这个标准也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约束。

3.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企业在施工作业开始前,要做好施工设计、方案确定、标准制定,要重视施工人员素质,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具备完整的施工资质,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变更,确保完工后能顺利通过验收,依据规范执行质量控制,才能有效确保建筑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2

自2015年1月1月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正由“浅绿建筑”逐渐走向“深绿建筑”,而且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和申报星级绿色建筑的评级难度大幅提高,也将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首先体现在项目前期的设计规划上,其次要求施工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建造项目,即建造过程的绿色化,最后是物业运营管理以及业主使用过程中宜居的健康、环保、生态绿色概念。在此过程中,国家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是建筑全寿命过程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维护的导向。与2006年版相比,新版<标准》总体难度提升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亮点突出,具体体现在适用范围更广、评价指标体系更完善、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等方面,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评级难度。

适用建筑范围更广。原《标准》编制时,考虑到我国建筑市场粗放式管理的现状,侧重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建材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此次修订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对提升建筑物宜居、生态、环保、节能等的要求,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在交付使用中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运营管理的要求,因此,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适用建筑范围更广。

评价指标更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核心是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旧标准中概念含糊,评价体系没有定量度量标准,不具备量化尺度,仅依靠定性来评价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使得一些低标准的“绿色建筑”充斥市场,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流于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新标准中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共分六大类,在原《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类指标的基础上,新修订《标准》特别增加了“施工管理”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体现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

划分评价阶段。原《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是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的,评价侧重建筑的实际性能和运行效果。此次修订参考了国外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的情况,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增加了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四节一环保性能评价。“设计评价”在建筑工程设计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重点在评价绿色建筑采取的绿色措施和预期效果上;而“运行评价”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重点关注绿色措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绿色建筑正常运行后的科学管理,包括“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项指标。简言之,“设计评价”针对的是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针对的是已投入运行的建筑,划分评价阶段实现了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评级方法升级。新旧《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绿色建筑等级评价方法的调整,旧标准采用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而新标准采用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与目前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相同性和一致性。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仍保留“控制项”,增设“加分项”,但取消了“一般项”和“优选项”的划分,将两者合并为“评分项”,并对所有的评分项和加分项赋以具体评价分值;(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3)对各类指标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权重做出规定,权重根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设计阶段/运行阶段”而有所不同,使评判标准更加清晰、明确,尤其体现在运行评价中,施工管理和经营管理各占10%的权重;(4)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加分项”得分之和,即为总得分。(5)绿色建筑每类指标在满足控制项的基础上,评分项不得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和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星为最高级别。

过去只要指标满足一定项数即能评上星级的绿色建筑,今后需要采用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判定,申报星级绿色建筑评级难度将明显提高。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尤其是三星级建筑的难度大大提高。新旧《标准》中关于绿色建筑等级的评定分见表1、表2。

条文动态更新。新《标准》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份,仅存有具体的标准标号,意味着标准配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

条文侧重量化评价。新《标准》对于条文的阐述上,对旧标准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进行了数量上的明确,详细解析了条文的内容和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从定性分析逐渐向定量分析、综合评价转变,不仅可操作性更强,也反映出绿色建筑根据工程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思想。

以新旧《标准》中“节能与能源利用——建筑与围护结构——外窗、玻璃幕窗”条文为例,旧《标准》5.2.7条规定公共建筑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而在新《标准》5.2.2条中则详细规定了“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4分,达到10%得6分;2、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得4分,达到35%得6分;3、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墙分别按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这些具体清晰的定量分析,更加切合绿色建筑的实际,也更利于操作实践。

增设加分项鼓励创新。绿色建筑全寿命内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产品选用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性能提高和创新,为了鼓励性能提高和创新,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本次新修订《标准》增设了“加分项”,并且在标准中单独设立一章《提高与创新》对“加分项”条文进行阐述。加分项内容,有的属于性能提高,如采用高性能的空调设备、建筑材料、节水装置等,鼓励采用高性能的技术、设备或材料;有的属于创新,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碳排放分析计算、技术集成应用等,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在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时应计入加分项的附加得分:附加得分为各加分项得分之和,最多不能超过10分。以BIM技术为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2分,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1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应用得2分。

新版《标准》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

绿色建筑时代全面来临,施工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跟进。未来,我国绿色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根据2013年底住建部下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该方案还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4年8月,北京市住建委出台的《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14年起,凡纳入北京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应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并提出“对非政府全额投资的,并实施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符合我市绿色建筑相关规定的,可享受财政资金奖励”。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是对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将对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竞争秩序,对带动整个建筑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并无必然矛盾,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强制要求,更是企业通过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有利途径,和未来建筑行业的机遇所在。

明确了施工企业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绿色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都偏重于绿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环节,而对绿色建筑的物化过程——施工,并未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致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施工在绿色建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做好施工过程管理,不仅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四节一环保”的理念,而且能更好地保障绿色建筑设计性能的实现。

此次新修订《标准》特别在原有六大类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管理”环节的评价指标,并设置独立章节进行论述,充分体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明确了施工企业在绿色建筑中承担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3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as the key to maximize earnings mean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ecome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This paper in understanding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st concept and importanc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building,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administration common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improving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工程建设投资额度最大,工程建设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我们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许多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目标没有实现。而建筑项目造价管理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手段,只有作好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建造的最终目标。目前,在建筑业领域,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比比皆是,给国家的宏观管理、行业的中观管理、企业的微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非常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现阶段,如何控制工程的投资,搞好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管理科学的不断拓展而逐渐进步和展开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技术原理和法律、经济等管理手段,按照一定的价值规律与建筑项目工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来确定建筑项目工程的造价,并且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对工程的造价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以达到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企业投资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建设项目工程的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招标投标阶段等。本文笔者结合了相关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目前建筑项目工程在造价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证。

1.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实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安费、设备费及其他与工程有关的费用,实质上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第二种定义是指发包工程的承包价格,主要是指施工的承包价格。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所谓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和竣工决算。

一个企业或者队伍在接一个建筑项目工程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是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造价是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长期存在着“三超”的现象:即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决算超过预算等,这种现象严重的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管理。所以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是要合理确定并且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之内,还在于合理的使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以达到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稳步发展,工程的造价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尽快走入规范化、法治化、系统化的轨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政出多门,由于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普遍存在多层次、多部门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造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例如: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必须取得建设、财政、计划等各个部门规定的相关资质或证书,必须遵守各部门制定的执业制度,各部门的各项制度衔接不到位甚至相互矛盾,让中介机构无所适从,影响正常开展工作。

2.2招标投标把关不严

对于招标投标工作把握不严格,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的“无标底”,意思是说投标以及招标的工程人为压低造价,最终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失真。招标投标的建筑工程成本的价格难以界定,操作困难,致使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很难有效监控低于成本价竟标现象发生,使得部分业主为了减少建筑投资,利用建筑市场中“僧多粥少”现象,人为压低造价,出现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日后的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2.3人为浪费现象严重

建筑工程的设计标准很难控制,浪费的现象严重。一些设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没有责任心,人为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或者应中标施工单位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人为变更设计方案,提高标准,配合施工部门赚取超额的“利润”,严重影响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造成了巨大浪费。还有部分新型材料在价格上失去准确性,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的虚增。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日新月异,尤其是装饰材料,因为信息不通畅,其价格的异差极大。许多承包商就利用这一点虚报价格,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失去控制,损失极大。

2.4 “三超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业主单位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的通过,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段,尽可能的压低概算的造价,预留投资的缺口。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等一系列方式,提高建设的规模和标准,出现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决算的时候又超过预算的“三超”现象,最终导致投资控制难度大。

3.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措施

(1)把好设计关的造价控制。设计工作是建筑项目的初始阶段,对工程的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控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对设计部门设计图纸的监督和审查,充分发挥图纸作为审查中心的智能作用。其次,要规范设计概算的方法。确定设计概算需要套用建筑工程标准定额并经相关造价管理单位全面审核,这样可以避免扩大设计规模的超额费用。最后,制定“限额的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控制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最佳方法。所以,要尽快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建筑的具体规模以及类型,制定出合理的限额设计标准。

(2)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①建立建筑项目工程控制,实行按照岗位分工控制的方式。②认真做好项目在决策之前的准备工作,收集好资料,确保资料准确,例如: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水管和电路情况、地质特征、主要的材料以及设备的价格、人力资源情况等。③做好优化方案。在完成市场调研之后,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多个方案的筛选,经过比较,选择最经济合理,造价最低的设计方案。

(3)控制招标程序。建筑工程的招标和投标主要包括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以及施工等两个方面,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和施工单位,可以对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进行控制。在招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招标工作要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在招标之前,要严格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避免出现无证施工或者跨级施工的现象。②严格规范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该对招标过程中有关招标的文件进行整理和收集,并对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做好保存工作,并对招标文件中关于费用的条款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有利于以后的造价控制。③合理低价者中标。在众多的投标单位中要选择合理价低者。既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又不能盲目追求低价而忽略工程的可行性,更不能出现“关系户”。

(4)把握工程的重点,在施工中控制造价。首先,科学建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比重。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预算人员要及时了解材料市场价格波动, 掌握最新、最准确的价格信息,对材料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建立项目概算预算制度。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来自施工单位的一些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代用、额外费用等外加费用,要及时掌握,如果总造价超过了设计时的总预算,要立即上报相关单位申请批准。最后,要加强项目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管理。对款项的支付条件、方式和会计核算程序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5)在结算中控制造价。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是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在结算过程中,要根据预算、合同、竣工资料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地审核工程款项。首先,严格审核工程量。审核人员要根据施工图纸、承包合同、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资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严格控制高估冒算。其次,把好材料价格关。对材料的报价进行仔细核查,避免出现乱报价格现象;最后,在建设单位审查结束之后,一定要送到相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二次审核,以便确定合理的造价,并做好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总结经验。

(6)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强化学习意识、坚持学习制度;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各造价管理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倡导调查研究、改革创新之风。造价管理人员要坚持学习制度,主动开展业务学习,切实通过学习来拓宽思路,增强自身能力;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重点强化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技术以及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定,客观、公正地做好计价解释和争议调解工作;组织专题讲座,适时组织专题交流。深入调查了解本地区执行工程量清单产生的各类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关工作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讨论、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指导我国的造价管理工作;主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掌握工程实际情况,收集、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造价疑难,听取建设各方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造价管理和服务。鼓励业务人员充分使用现有网络平台的各类功能,加强交流,经常组织业务交流和专题研讨,学习先进地区造价管理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本地造价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突破;要积极指导协会工作,帮助和支持协会开展专题调研和行业自律指导工作。建筑造价及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深入施工现场,做好对工程造价基础资料的收集调研工作,为编制新定额收集第一手数据。同时做好造价管理的学习和工作交流,形成善于调查、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做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全面提高我国造价管理工作水平。

4.结语

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工程造价管理不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全方面进行控制,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竣工,每个部分都要进行严密的审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贺晋军.浅谈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大众标准化,2011(S1).

[2] 李俊武,卢晓娜.关于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2011.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4

目前,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公布,它更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涵盖了未来五年我国所有重要的结构性主题。在众多目标和改革中,两大主题清晰浮现: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这恰好与我区当前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相契合。在此背景下,应继续完善“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强化监督管理,当然具体到地方标准设计,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首先在标准的制定方面,应紧跟政策形势,把握标准制定的主导思想,继续加快地方标准、标准设计的编制速度。

依据我区目前的状况,应加强与其它兄弟省市特别是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相似的省市的技术交流,克服自身的困难,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兼顾绿色、环保、低碳等理念继续推进完善我区的节能建筑,同时要围绕“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农宅建筑”三大主题开展我区的编制设计工作。

第一主题,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是两个概念。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也有人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区推行绿色建筑首先应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切入点,加快完善绿色评价标准体系,健全评价机制,推行绿色评价标识制度。具体到我区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住建部对节能门窗的标识认证工作,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工作是应我区目前发展绿色建筑的新起点,在我区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屋顶节能设计相对成熟,且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达到65%的前提条件下,节能门窗的设计是完善我区建筑护结构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

第二主题,可再生能源建筑。太阳能、浅层地能等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热点。我区属于太阳能比较丰富且气候寒冷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我区太阳能热水技术已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下一步,太阳能采暖将是我区标准设计编制的又一课题。此外,光伏电,简单的说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产业,也应列为我区标准设计的新任务。这两项标准设计的编制与实施,将极大的促进我区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发展。

第三主题,节能农宅建筑。为加快农村住房建设,我区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提出“塞上农民新居”工程这项重大决策,它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关注民生、亲民惠民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的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工程,标办应从农宅护结构、农村能源利用等方面编制、制定标准,完善节能农宅工程项目,保障“塞上农民新居”工程的高效实施。

其次在标准的实施方面,应加强地方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

因为宣传与培训是确保工程建设标准得到贯彻实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标准正确理解、全面贯彻、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好标准的宣传与培训,才能使社会周知、使用者理解、工程建设中贯彻,最终实现标准的作用。如果只制定标准,不去实施执行,那么一切标准化的工作就等于零。所以标办应正视工作中这一薄弱环节,强化标准实施方面的工作,通过宣贯会、培训班、组织知识考核等系列活动,确保我区广大工程建设者懂标准、用标准,让这些标准融入到工程建设中,真正体现出标准的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提高标办本身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标准化工作。

最后在标准的监管方面,应尽快组建德才兼备的监督队伍,进一步开展我区标准的监管工作

工程人员学习了标准,是否实施;或实施了标准,但实施是否到位,同样对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对标准实施的监管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办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出台,也为我区的标准监管提供了执法平台和有利依据。我办应抓住时机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素质、法律素质的强化培训,保证执法人员重视、理解、熟悉工程建设标准,有利的促进我区的标准执行工作,同时尽快择优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的监督执法队伍,更好的开展我区标准的监管工作。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5

二、切实掌握建筑标准制定的原则以确保建筑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确保建筑标准在建筑经济效益提升发挥其作用,首先就必须科学的制定建筑标准。具体来说,在建筑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应的原则,尤其是应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这一原则,方能确保所制定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由于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环境下,建筑标准在形式上的区别较大,因而建筑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制定建筑标准时,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实际确保所制定的标准与我国国情相符,方能在促进建筑经济效益实现的同时将其提高。

三、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建筑标准应用成效提升之根本

为了更好的应用建筑标准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就必须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因而在完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尽可能地预防和避免出现建筑质量时候检查的尴尬局面,否则就会难以确保建筑质量,进而降低建筑的经济效益,因而必须从建筑物的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和维修的全程贯彻和完善建筑质量标准体系,以确保建筑物有效的进行质量的监督;其次,应将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作为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加强建筑质量的工作必须在整个生产全程进行,实现全面地管控建筑工程质量,并从科学性、全面性、预防性和推进性等多方面开展,方能促进建筑业稳健的发展。再次是始终将促进建筑经济效益提升作为建筑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并始终坚持建筑标准化,以实现其对提升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做好修订建筑标准的工作,并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从而在促进建筑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建筑使用价值的提升;最后,将完善的建筑质量标准体系应用于整个建筑工程之中,最大化的确保建筑经济效益,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优化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

节能环保是未来我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建筑的节能性。因而必须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优化,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一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大节能工艺技术和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在建筑节能过程中,建筑节能高效与否不仅与节能工艺有关,更与材料的节能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因而在加强新的节能工艺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环保节能材料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力度。加上建筑节能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而必须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型,尽可能地采取保温隔热材料,选用节水的设备作为建筑的卫生洁具,以及防水性强的材料和现金的取暖设备等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实现建筑节能的最大化。从而将节省能源转化为建筑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对建筑节能的分析和研究,由于建筑节能是未来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而作为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在注重多种学科联系的同时还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致力于环保隔热、高效节能工艺与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尤其应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化的确保建筑节能功效,进一步发挥和挖掘建筑的节能潜力,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五、致力于建筑成本的控制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且正在变得日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从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获得一杯羹,作为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控制步进是发现自身不足和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必须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程实行全方位和动态的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就应确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在确保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成本管控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将建筑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来。

六、致力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点多面广、展现比较长,施工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新一代的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必须严格管理,努力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竞争优势。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6

我国是人口多、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亿~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能耗)是建筑、制造、交通三大能耗之首,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1/3,实行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已刻不容缓。

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问题始终贯穿于建筑发展进程之中。我国的建筑节能经历20多年的发展,走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较为完善的道路,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经覆盖到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覆盖到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我国的第一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1986年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之后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几十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地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也颁布了一系列的地方规范和条例。

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我们应时刻保持节能意识,坚守住每一个环节的节能工作,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建建筑的节能监管工作

建筑节能管理,要从源头上遏制建筑能源过度消耗,要对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做好监管工作。

规划主管部门应在规划许可审批阶段,承担起指导、审查和监管职能。规划审查时,需要针对建筑设计方案是否满足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于那些不满足强制性标准的,要加强指导,督促改进;对予不满足强制性标准的,不应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在设计阶段,重点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对于不符规定的,不应忽视,应指导督促建设单位改正;建设主管部门要把好发证关,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经审查不满足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在建阶段,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当然,设计人员要保持职业操守,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不应为了降低成本而曲意理解规范要求,抱着侥幸的心理进行设计。施工单位不应迎合建设单位的违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对于违规操作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注册执业人员必须严厉处罚。

竣工验收时,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重点查验建筑物是否满足节能强制性标准;对不满足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二、加强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工作

建筑节能涉及建筑物的方方面面,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设备的能效、新能源的利用、用水用地等等。

1.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是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所以,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外墙、屋顶和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外墙应采用低热转移值的外墙材料,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新型建筑模网、外墙保温材料等。

外窗散热量占建筑护结构总散热量的50%以上,它是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控制窗墙比并且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提高建筑护结构节能指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设计人员和建设单位不应单纯追求立面效果,过多地使用玻璃材料,应在保证采光通风前提下,控制窗墙比,减少外窗传递的热量;另一方面,应使用新型玻璃材料和推广应用新型节能门窗,比如双层中空玻璃和新型太阳能遮阳系统的应用

屋顶应当采用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符合标准的、高效的保温隔热屋面,层数不高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安装屋顶太阳能热水系统。

2.建筑节能最直接的办法是采用节能设备。比如无机房的电梯比有机房的电梯要省电,公共照明使用节能灯更省电,能效比高的空调或采暖设备更省电,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水调控室温起到节能的效果等等,我们不应单纯考虑节省建设成本而使用能耗大的产品,应综合权衡经济效益和节能两者厉害关系,尽量采用那些节能设备。根据国外经验,地源热泵运行费用较低,增加的初投资可在3~7年收回,在整个服务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的平均费用将低于传统的空调系统。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7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初期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要点

1.1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工程建设项目中包含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判。主要考虑项目规模、选址、环境、地理等条件,以此为基础综合评价建筑工程项目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工作需要在可研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建筑工程市场现状与造价波动风险因素,综合项目整体经济性特征为建筑工程立项提供考察分析依据,从而更为合理的确定项目建设区域、体量结构及相关施工技术形式。决策阶段是建筑工程整个造价控制的开端,也是各项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参照。

1.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得重点部分,是整个工程建设目标细化的环节,设计的内容涵盖了材料、设备、人力、技术等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要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施工企业对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当前建筑工程领域通行的造价控制模式,通过对整体工程量、物资材料、人力设备等要素成本投入的设计限额设置实现整体工程成本的控制,以此达成工程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2)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能有效实现造价控制规范的统一,按照一致的模式开展设计工作,避免不同部分设计间的对接与误差问题,有效限制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偏差的形成。(3)优化设计。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最终方案的形成是设计人员不断优化完善的结果,基于造价管理的设计优化,主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完善优化设计细节,达成基本经济指标,同时提升经济收益。(4)变更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变更与施工环节联系较为紧密,在出现设计变更的条件下,需要考虑变更对于整体造价的影响,从动态化的角度实现限额变更。

1.3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与概预算编制工作紧密相关,同时也涉及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将按照招投标文件开展工程建设工作。因此,这一环节的造价成本控制对于其有着决定性作用。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要点在于招标文件分析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应能够根据建筑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准确把握工程建设要求,以此为前提编制满足标准的施工方案,同时全面优化成本投入,从而提出更具竞争力的报价。招投标造价控制应真实合理,避免投标故意压低报价,而后通过工程变更进行填补的做法,保证招投标合同文件的实际约束效力,避免后续纠纷带来的经济损失。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初期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2.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1)项目的规模。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规模确定过程中,首先应立足建筑项目的用途与客观价值,项目规模应与其实际用途相匹配,综合协调建筑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全面控制可能带来的环境与生态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决策中的造价控制综合了建筑选址、建筑体量、结构形式、工艺技术等成本投入要素,需要管理人员在平衡投入与收益的基本要求下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

(2)项目的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进行造价控制的开始环节,估算结果是否与可承受成本相匹配决定了项目立项的可能性。在进行投资估算是主要考虑区域经济条件、成本组成特征、波动变化幅度等要素,联系实际详细分析,避免盲目制定投资规划,造成成本投入的浪费。投资估算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以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1)限额设计控制与管理。担任项目工程造价的人员,在这两个阶段要对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等做合理、科学的分析,对比不同材料和工艺之间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在充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理想的限额指标。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工艺达标、材料合格,同时节约了投资成本,为建筑企业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设计控制与管理。造价管理标准化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造价控制标准的一致性,在设计工作中对于施工特征和成本构成一致的工程建设内容执行相同的成本计算标准,按照规范限定相应的设计细节。其次,在设计流程方面也应执行标准化,按照严格的设计、审查、核算评定造价指标,保证成本投入控制的严密性。

(3)设计优化控制与管理。设计优化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工作应对满足工程招标标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多角度比选,从不同设计方案中遴选较为理想的成本控制方案,或综合多个设计方案中对于成本的有效控制环节整合形成新的设计方案。设计优化应从细部着眼,通过局部设计的完善或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降低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投入,以此获得理想的造价管理效果。

(4)设计变更控制与管理。在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下,需要指派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变更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深层,对于存在的资金变动、材料物资消耗、人员设备使用等情况带来的成本变化进行有效的平衡调整,综合考虑设计变更带来的连锁性的成本增加,对变更后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决定设计方案的变更与否。

2.3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项目招投标工作中,有专门的核准制度,建筑企业(单位)都要严格遵守核准制度完成招标工作,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保证建筑项目的合法、合理、正规运行。对于招投标工作中工程总量清单、标底编制等内容都要确保数据的准确、合理、可靠,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在招投标整个过程中的资格预审、合同价格直到最终的合同签订,整个流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规范进行。此外,在建筑工程前期阶段还必须要对建筑材料及设备的价格进行再次的确认,并且对于工程索赔,或者在项目建设途中遇到特殊情况变更施工方案或者材料商家等等,都要做好提前的管理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初期阶段造价管理对于整体工程成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行业工作者们应提高对于这一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造价控制的关键要素环节,科学合理的采取造价管理措施,获得理想的成本控制效果,尽可能提升经济效益,为建筑工程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8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72-3791(2012)02(a)-0155-02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技术原理和法律、经济等管理手段,按照一定的价值规律与建筑项目工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来确定建筑项目工程的造价,并且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对工程的造价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以达到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企业投资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建设项目工程的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招标投标阶段等。本文笔者结合了相关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目前建筑项目工程在造价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证。

1 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或者队伍在接一个建筑项目工程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是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造价是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长期存在着“三超”的现象;即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决算超过预算等,这种现象严重的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管理。所以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是要合理确定并且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之内,还在于合理的使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以达到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稳步发展,工程的造价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尽快走入规范化、法治化、系统化的轨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政出多门

由于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普遍存在多层次、多部门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造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例如: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必须取得建设、财政、计划等各个部门规定的相关资质或证书,必须遵守各部门制定的执业制度,各部门的各项制度衔接不到位甚至相互矛盾,让中介机构无所适从,影响正常开展工作。

2.2 招标投标把关不严

对于招标投标工作把握不严格,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的“无标底”,意思是说投标以及招标的工程人为压低造价,最终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失真。招标投标的建筑工程成本的价格难以界定,操作困难,致使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很难有效监控低于成本价竞标现象发生,使得部分业主为了减少建筑投资,利用建筑市场中“僧多粥少”现象,人为压低造价,出现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日后的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2.3 人为浪费现象严重

建筑工程的设计标准很难控制,浪费的现象严重。一些设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没有责任心,人为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或者应中标施工单位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人为变更设计方案,提高标准,配合施工部门赚取超额的“利润”,严重影响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造成了巨大浪费。还有部分新型材料在价格上失去准确性,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的虚增。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日新月异,尤其是装饰材料,因为信息不通畅,其价格的异差极大。许多承包商就利用这一点虚报价格,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失去控制,损失极大。

2.4 “三超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业主单位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的通过,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段,尽可能的压低概算的造价,预留投资的缺口。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等一系列方式,提高建设的规模和标准,出现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决算的时候又超过预算的“三超”现象,最终导致投资控制难度大。

3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措施

(1)把好设计关的造价控制。

设计工作是建筑项目的初始阶段,对工程的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控制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设计部门设计图纸的监督和审查,充分发挥图纸作为审查中心的智能作用。

其次,要规范设计概算的方法。确定设计概算需要套用建筑工程标准定额并经相关造价管理单位全面审核,这样可以避免扩大设计规模的超额费用。

最后,制定“限额的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控制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最佳方法。所以,要尽快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建筑的具体规模以及类型,制定出合理的限额设计标准。

(2)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

①建立建筑项目工程控制,实行按照岗位分工控制的方式。

②认真做好项目在决策之前的准备工作,收集好资料,确保资料准确,例如: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水管和电路情况、地质特征、主要的材料以及设备的价格、人力资源情况等。

③做好优化方案。在完成市场调研之后,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多个方案的筛选,经过比较,选择最经济合理,造价最低的设计方案。

(3)控制招标程序。

建筑工程的招标和投标主要包括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以及施工等两个方面,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和施工单位,可以对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进行控制。在招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招标工作要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在招标之前,要严格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避免出现无证施工或者跨级施工的现象。

②严格规范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该对招标过程中有关招标的文件进行整理和收集,并对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做好保存工作,并对招标文件中关于费用的条款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有利于以后的造价控制。

③合理低价者中标。在众多的投标单位中要选择合理价低者。既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又不能盲目追求低价而忽略工程的可行性,更不能出现“关系户”。

(4)把握工程的重点,在施工中控制造价。

首先,科学建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比重。在建

筑工程造价中材料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预算人员要及时了解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掌握最新、最准确的价格信息,对材料进行有效控制。

其次,建立项目概算预算制度。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来自施工单位的一些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代用、额外费用等外加费用,要及时掌握,如果总造价超过了设计时的总预算,要立即上报相关单位申请批准。

最后,要加强项目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管理。对款项的支付条件、方式和会计核算程序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5)在结算中控制造价。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是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在结算过程中,要根据预算、合同、竣工资料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地审核工程款项。

首先,严格审核工程量。审核人员要根据施工图纸、承包合同、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资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严格控制高估冒算。

其次,把好材料价格关。对材料的报价进行仔细核查,避免出现乱报价格现象;

最后,在建设单位审查结束之后,一定要送到相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二次审核,以便确定合理的造价,并做好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总结经验。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工程造价管理不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全方面进行控制,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竣工,每个部分都要进行严密的审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邓卫宁.关于控制工程造价的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2)

[2]贺晋军.浅谈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大众标准化,2011(S1)

[3]惠军.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4]高静茹.论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现状及造价控制[J].江西建材,2011(02)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9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筑业就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施工质量,满足人们在房屋建筑方面的相关需求,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也应当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加以保障。

一、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重要性

城镇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工程项目建设在迅速增加,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在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生活的品质,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工程质量不但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建设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验收,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之中的关键,一旦工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会为整个工程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随着工程数量的增加,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为企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重建或者是修复工作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验收,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去控制工程的质量,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问题

1、设计要求的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经过相关检测后发现达不到相应设计标准,可是在经过原设计单位核算过后仍然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以及使用需求时,该检验批可以予以验收。大多数条件下,虽然规范中对于安全以及使用功能给出了最低标准限度,但是设计环节上在此类标准中往往还有可供考量的余地。不满足设计要求与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但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质量时,很多时候都会去考虑到吃设计留有的余量。并且这种情况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延续下去。但是国家相关部门不应当放任这种情况继续进行和发展下去,而是要严把吃余量的关口。并且对于“两者并不矛盾”的说法也应当予以重新探讨。严格意义上来讲,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矛盾。但是国家在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上对于这种矛盾却没有指明,而且虽然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要求,但是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作为国家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凭据,最终的工程验收不仅要遵循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合约上的要求。

2、永久性缺陷工程的验收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指出:“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以及分部工程,虽然外形以及尺寸上发生变化,但是仍然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性能时,可以按照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这点意见和标准也是存在较大问题的,许多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都能够通过加固处理来达到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使用功能上无疑将大打折扣,令使用者的权益遭到损害。这条标准的设定实质上是为不符合标准的建筑工程找到了一条合法的通路,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消极影响。所以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质量标准进行严格限定,严格要求国家规范标准就是一个最低要求的限度,所有质量在限度以上的建筑工程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而在限度以下的则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并且针对于那些质量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工程,不允许再通过其他方法来予以处理。

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以健全,做到在质量管理和验收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验收方面做出清晰具体的规定,明确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重视。各个管理单位和部门也应该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验收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规范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

2、从技术措施上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于建设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数据整理,通过对两者能为企业带来的综合利益进行权衡,从中选出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合理的利用,使工程造价降低。在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应当适当地采用新设备、新技术等,不要只依赖于旧的技术和设备,在创新中寻找利益和效率。主要是在新的技术和新的施工方法能大幅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从而缩短工期。

3、强化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

工程施工过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关键和直接的,必须充分重视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原材料、设备、配件等相关要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加强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当工程的分部工程完成之后,不能急于进行下一步的建设,而是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合格之后,才能继续。

4、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

在建筑项目中,对于现场的签证,要明确签字责任人与签证的权限,分级把关,限额签证,从而避免发生工程管理人员只签证不算账的问题。签字在现场务必要做到客观、准确和及时。工程项目本身就存在着特殊性,施工时总是有一些隐蔽工程存在交叉作业,等工序结束之后其客观的数据资料就很难甚至无法核实,因此在建筑项目中要及时的签证和记录,务必要杜绝建筑项目后签证与竣工验收时再集中的办理签证手续的现象。对签证的范围要明确,对所有项目是否在合同之内一定要清楚的分好,也要注意哪些工作的内容被包含在综合的评价之内。

5、建筑工程质量的把控和最终验收

建筑工程建设中各单位、各部门、员工的工作质量水平和完善程度,都直接和简介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要在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考核,是积极主动的,而不能消极被动,等到出现质量问题在进行处理,就会造成损失,所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要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以预防为主,把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必要时返工检查。监理工程师要随时随地的为工程负责,必须坚持科学,公正,守法飞职业道德,尊重数据事实,要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诚信监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主体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这些责任主体要在验收工作中各司其职,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章程,参照国家相应标准,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严格为验收把关。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积极配合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验收工作。工程样品的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反映,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的保证。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稳步向前,许多新颖的设计,创新的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因为是新事物,没有相应的材料可参考,这些都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不可预料的隐患,在设计,勘探,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10

1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 以下简称生态城)指标体系中的规定,生态城内 100%的建筑均为绿色建筑。 为了规范对生态城绿色建筑的评价,规范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单位的行为,中新双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借鉴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系统( GREEN MARK)等国际先进经验,充分考虑生态城的实际, 总结了中新双方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出《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 评价标准》 以及《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并于 2009年 10 月 1 日正式实施。

1.1基本内容

《评价标准》由评价标准(总则、相关术语、具体条文、基本规定)、评价细则(具体阐述标准中涉及到的条文以及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要求指导)、评分表(评价施工过程、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效率)三个部分组成。本标准符合科学性的规律,从公共以及住宅建筑两类建筑入手,编制对应的评价指标,辅以不同的权重体系。其中,评价各级指标的项目都包括优选以及强制选项两种;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里建设的永久性建筑,此标准特别规定必须都是绿色建筑,且要符合所有强制选项要求,符合优选项目的则可以加分。从定性以及定量两方面划分措施项目,进行定性评价的措施项目,必须满足多个条款要求才能得分,判定为通过,否则不通过;进行定量评价的措施项目,则要根据计算公式来计算此项目的累计得分,可见,定量措施可以显示出各个项目之间细微的差异,从而保证评价过程更为科学,评价结果更为公平公正。

1.2《评价标准》的特点

(1)先进性和系统性。一级指标共六个,涉及到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其内容也包括了周期中的各方各面,六个指标彼此关联,系统性很强。同时,以环境指标为标准进行总体规划工作,以保证规划指标与环境指标相互对接、保持一致;此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并超出其规定的水平来制定的,还明确要求所有永久性的建筑都应为绿色建筑,旨在让中新天津生态城达到国际水准,成为典范。

(2)实用性和引导性。本标准是在具体分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实际情况,包括其所在区位的条件,开发、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等基础上制定的。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规划设计、竣工验收以及运用后三个阶段)设定出评价的节点,分别具体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始终没有脱离建设生态城的实际情况,以引导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管理运营等各个单位为宗旨,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创新,并对创新进行加分鼓励。

(3)可操性与公正性。评定等级时,主要通过评分标准打分,同时采取定量措施来计算各个项目的累计分数,以体现各个建设方案的不同之处,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同时,评分体系由相关条文、细则以及评分表组成,评分体系较为完整;评价指标项目分强制以及优选两种,在强制项目评定出是否符合入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优选项目来评定获奖的等级,以保证评分过程清晰明了;此标准中的规定具体明确,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无论是规划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的单位,都可以以此为依据完成自查工作。

1.3指标体系内涵

《评价标准》中的指标体系特征内涵丰富,其中对目前评价绿色建筑的几个主要指标体系做了具体的对比和详尽的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在评价的一级指标中都对“室内的环境”、“室外的环境以及场地的环境”、“资源与材料”、“利用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有所涉及。只是在管理运营以及涉及的创新度、操作性、成本考虑、耐久度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在《评价标准》中,对室外以及场地的环境做出了明文规定:利用好地下的空间、致力于改善环境和,同时要注意绿化建设,注意室外场地的通风以及交通组织,还要控制污染、灾害等。

在材料和资源方面,《评价标准》中把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和施工现场 500 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 70%以上作为强制项内容。优选项中主要对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发现,该标准指标体系在参照国内外框架体系时,还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需要设计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和标准。而在欧美标准中则强调材料对生命周期的影响。运营阶段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对绿色建筑实现程度检验。除美国 LEED 评价体系外其他各国都依据本国特色设立了运营管理指标。这种设计是对早期设计和施工的检验,是前期评价工作的延伸检验。

2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2.1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

不同于传统建筑单一、独立以及相互割裂的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体系复合性叫强,多个维度彼此关联。具体分成3个层次:首先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其次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最后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各方面构建出技术的综合体系。绿色建筑进行技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整个城市以及单体建筑,兼顾到建筑各阶段技术集成及其内部专业技术系统的不同。

2.2走集成优化路线

同时,在技术的组织方面,绿色建筑也存在方式上的变革。传统建筑的技术组织封闭且相互割裂,没有完整的体系,组织模式也没有模块化,而绿色建筑则可以实现这些目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项技术的作用,使其达成最佳状态。“技术集成度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优势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是分别对各部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反而容易降低,同时,在满足功能需求时,如果不做好技术的优选,不分主次地对各项技术做简单的叠加,也会使系统发生冲突,增加了成本。因此,绿色建筑的技术设计应当注重整合思想,同时注意优化集成技术的工作,以发挥出技术的最大效用。

2.3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即在不大的区域中,将水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以及煤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加以利用,形成电、冷、热三联供的装置,再配以其他相关装置所组成的集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对能量的需求,使能源在用户端可以进行“梯级利用”,不浪费可用的能源。同时,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具备环保性能,适应就地生产、供给能源的方式,能源的成本较低,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也能给用户提供比较宽泛的选择。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不仅在应对高峰期以及突发灾害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传输能源的过程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以采暖供能为例,在我国的北方,冬季建筑物采暖的耗能达1.3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达1.9亿t,SO2约300多万t,烟尘30多万t,如果采用建筑物小规模联供技术, 相对于目前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技术相比,污染物排放较少,有助于改善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例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迎来一个又一个机遇期。同时各建筑项目的规模也较之前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对工程安全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这一庞大复杂的作业过程中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因此,做好土建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提高结构安全性对于土建工程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土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指的是避免外界因素对建筑的损伤程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土木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土木建筑结构的相关设计标准以及施工流程的选择层面上;其二是建筑物的维修与保养层面。衡量一座建筑物设计结构好坏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与实际需求相吻合。随着时展的潮流不断涌进,传统的土木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其所需,因此对设计标准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要与时俱进,大胆革新。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改进设计标准时安全性能仍是一项核心内容,不容忽视。

2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的设计方法

2.1 构件承载能力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设计

在进行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重视:(1)对结构所受到的荷载情况进行准确衡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要明确负荷载力中的分项吸水与建筑施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所谓荷载分项主要指的是对工程建筑结构中构件所受到的荷载力大小进行计算,继而与实际构件所能承受的重量进行比较,若小于该承受值则在设计时应想方设法增加荷载力。建筑材料强度系数是衡量工程建筑结构中构件承受力的最为有效的标准。在工程量中所使用的数值大都表现在土建工程结构构件的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安全系数,倘若满足该条件则在安全范围内,若不相符合则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使其满足相关要求。

2.2 土建工程结构的整体牢固性设计

土建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构件需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是不可或缺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工程结构中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某种对建筑物造成一定损害的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土建工程结构中出现可能性非常低的因素所致的。我们都知道在土建工程结构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借助各部分结构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当遇到地震、爆炸等对建筑物产生极大危害的现象发生时,结构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就会发挥出来,它可避免建筑物的损害,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据调查,还存在很多地区地震对建筑物以及人身财产的危害程度非常严重,这种现象与当地房屋建筑整体结构缺乏稳定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也充分说明房屋整体结构稳定性在抵抗外界干扰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提高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控制措施

3.1 选取行之有效的设计标准要求

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设计标准理念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之所需,不管是在技术设计层面上亦或是标准制度上都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进行设计标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很多地区已逐渐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与引导省市地方性编制进一步规范相关标准要求,尤其是对于土建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能上更应加大政策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标准要求。目前虽然各地区对于土建工程方面都已制定了相关要求,但存在不足的是其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对于一些岩土性工程方面情况更为严重。针对工程技术性标准的要求愈发严格,相关部门也充分意识到现有的制度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工程安全性设置标准较低;二是政府对其过多的干涉。因此相关部门应对现有的标准制度进行不断创新与改进,在改进时要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进行切实可行的调整,不断增强技术性标准实质,积极鼓励与支持地方性标准的编制与企业标准的编制。以使其更好的适应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材料,然而很多施工人员往往对此并不重视,在选择混凝土时其质量不能进行严格把关,往往只注重混凝土的强度指标而对其他影响因素则不加重视,使得有些厂家有机可趁,在对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对水泥强度的要求与标准要求不匹配或者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明显降低。还存在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为了赶工程进度,任意缩短工期,这种行为都是极其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要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做好后期的保养工作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做好工程的耐久性审查工作,严禁将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施工建设中,以免对人员或者建筑造成一定的损伤。

3.3 改革与创新现有的安全检测措施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保证建筑安全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因素在于对安全性检测资料的研究与分析。在房屋建筑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比如房屋出现渗漏现象、裂缝或是变形等情况,当出现问题时作为施工人员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对突发事件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后继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像检测设施准确不齐全等,对安全性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相关部门在施工开始初期就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在施工中可能要使用到的设备以及材料等准备齐全,如遇特殊情况发生时应做好全面的分析与诊断,确定问题出处后继而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案加以处理,将损失降至最低。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突发事件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后继而开展合理有效的施工,在施工中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土建工程施工单位要对现有的制定标准进行调整与改进,以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行业,促进土建工程行业持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