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村教学环境

农村教学环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1 14:39:57

农村教学环境

农村教学环境例1

2.慈利县第一中学湖南慈利427200)

【摘要】体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是发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环境应当引起体育教育界以及学校行政部门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体育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受环境的影响更直接、更显现,而且还因为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教学的窗口,更容易展现学校教育的特色。重视体育教学环境建设,重视体育教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班级规模与理论规模相比较普遍偏大,体育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场地配置与规定标准存在差距、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教学环境整体较差等问题。并提出建议:加强政府对农村中小学体育长期器材方面的投入;体育教师应该处理好与领导、管理部门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体育课堂气氛;充分挖掘隐性环境因素;提高体育教学环境成为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

1.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当前的中国仍旧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这就决定了农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而在发展建设农村的同时,我们发现教育使重中之重,教育作为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动力,受到了国家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的国情之下,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决定了必须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体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是发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环境应当引起体育教育界以及学校行政部门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体育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受环境的影响更直接、更显现,而且还因为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教学的窗口,更容易展现学校教育的特色。重视体育教学环境建设,重视体育教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环境创造人”,体育教学同样讲究环境。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育教学环境如此之重要,但真正贯彻并切实重视的却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个令人担忧的状态,这也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长期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进行研究和调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和锻炼的效果,为顺利实施体育教学活动和过程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对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现实状况,并针对现有的状况加以分析,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相应对策,以期能真正有效改进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同时为今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资料。

2.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体育教学环境的专家学者较多,他们从不同层面、角度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如2009年卢竞荣在《大中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和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同时指出在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建设方面,学校总体处于之后状态,如生均经费偏少、场地设施不足、班级规模偏大以及教学信息渠道不畅;另人际关系、教学制度、教师素质、集体合作、学习风气、学习观念、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社会心理环境的因素;2009年赵建国在《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研究现状的分析》中表明:体育教学环境是师生进行教与学的舞台,新的体育课程理念的落实与课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评价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改革,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系统的支持;2002年金晓阳在《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其调控》中认为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认得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表面上看,体育教学环境处于教学活动的,是相对静止的,但实际上它却以特有的影响力,持续干预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且系统地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2003年姚蕾在《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中同样指出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和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两个要素,并认为体育教学环境具有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和健康功能;2008年孙卫卫在《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一文中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学环境的主体要素进行分析,论述了影响体育教学环境的物理因素、心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身体活动环境,创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环境的基本策略;2005年王玉虎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想与设计》中认为体育教学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它的设计问题,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发挥是建立在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基础之上的。

3.研究对象

以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慈利县农村4所小学中的教师20名、学生200名为调查对象。

4.研究方法

4.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慈利一中图书馆,并在因特网上通过Google、百度收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内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对最进10年之间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总结、综述,为更好的完成本次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访谈法

本文作者以谈话的方式走访了慈利县体育局有关专家,就问卷的设计方面征求专家的意见,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校领导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当前体育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影响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因素并听取相关建议,基本掌握了有关目前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4.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需要,通过咨询有关专家进行问卷设计,随机抽取慈利县4所农村小学,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回收率90%,有效回收率100%,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396份,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98.8%,有效回收率100%,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测,整理问卷。

4.4数理统计法

用Excel2009软件进行统计工作。

4.5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4.6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有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物质;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对策三个方面。

4.6.1慈利县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设备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和现状分析

在体育教学环境中,场馆与器材设备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物质资源,体育教学活动由于其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足够的器材与设备保证,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身体练习,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对场馆与器材设备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从表1可以看出,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的配备仍然较差。随机抽取的4所农村中学只有一个学校有400m跑道。在经济落后偏远的农村,某些小学仅有一个篮球场、一个学校仅有一位体育教师,器材也少之又少,除了几个篮球和足球及自制跳绳等,再无其它器材,这与湖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由表2分析可知,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现状整体较差,能够满足的比例仅占25%,不能够满足的占到了75%,难以满足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及体育教学的需要。

4.6.2慈利县农村中小学班级规模的现状分析

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教育关照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和照顾的程度。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班级规模大部分集中在30到70人之间,约占到95.71%。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化教育”确实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益,并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班级规模到底该多大合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种研究结果不同。

有关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习态度和课堂处理等变量紧密相关,如图1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习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与班级规模成反比关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指导以及可能导致的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由上可以分析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班级规模现状,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能正常的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影响体育教师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到其教学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班级规模成为了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境因子,要想改变现有体育教育现状,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从缩小班级规模开始,这也正是为什么体育课一直强调小班教学的原因。

4.6.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优劣会影响到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整个教育活动的成效。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联系,教育或教学活动是人与人时间的相互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活动。这种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两种,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生生关系,这两种关系的优劣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1)师生关系。教师、学生和教育措施共同构成教育的基本因素,教育措施的实施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的,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如表3所示,目前慈利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认为,与学生关系一般的约占9.10%,关系较好的约占74.03%,关系不好的约占1.30%,关系密切的占12.97%,认为无所谓的约占2.60%。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和学生的关系比较好或者密切,这部分约占87.00%,有大约13.00%的体育教师认为和学生的关系一般、不好或无所谓。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是:大约53.32%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是喜欢,0.63%的学生畏惧,6.80%的学生烦感,39.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效果之上的,如果体育教师不能成功把体育课上好,就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不喜欢的体育教师自然就很难和学生之间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相反,没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堂体育课就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体育教学的失败。

(2)生生关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也产生着相互作用。学生个体间的互动大多常见于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过程等过程之中。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显示他们各自的优点或缺点,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所产生积极影响作用。调查表明,约52.47%的学生认为同学的关系很好,认为同学关系一般的约占45.68%,认为同学关系不好的约占1.85%。

造成生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个性心理的差异、习惯爱好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家庭出身以及经济状况的不同。

4.6.4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慈利县落后的农村经济形式和传统的思想观念,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诸多方面,都制约着慈利县农村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良好发展和形成。

4.6.5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调查得知,慈利县农村中小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的学生比例为77.06%,认为沉闷的约占22.9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体育学习,但还需要继续改善。

课堂气氛的好坏,主要和体育教师的主导因素有关。体育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选编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避免单调重复,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5.优化体育教学物质的环境

5.1运用环境心理学,绿化校园和运动区

校园绿化设计应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园林景观,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如运动角、体育标语、体育雕塑、运动服装可形成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无论是体育新闻广播,还是虫鸣鸟语、竹韵松涛都能使人引起无限的暇想;大量的无毒、无刺激气味,有香化、净化功能,富有季节变化的绿色植物造景能陶冶师生道德情操;具有不同质感的草坪、碎石、土路、蹬道可唤起师生的情感反映。在教学区周围,为满足学生课间休息的需要,应配置供活动的空地和运动设施。在运动区,运动场离教室、图书馆应有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以防运动场噪声影响同学学习。运动场四周应栽种高大乔木,下层配置耐阴花灌木,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这样,林木的绿荫能有效遮挡夏天的直射光线。在运动场西北面可设置常绿树墙,可阻挡寒风袭击。

5.2积极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充分提高其利用率

体育场馆的设施除考虑学校整体布局外,其位置、采光、通风、颜色、规格、质地都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健康卫生、安全、审美等要求。对于经济落后或经费不足的地区和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做到“一器多用”,尽量满足学生教学活动的需要。不同地域也应按其特色,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制作个性化教学器材。教学场地器材的设计应科学合理,提高其利用率,保证课堂的练习程度和生理负荷。

5.3实现良好的信息传导

各种形式的奥运知识讲座、锻炼处方、心理指导等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可根据学生情况和信息交流特点,利用课堂上不同队形的长处,灵活加以运用,以发挥信息创导的高效性。

5.4争取课表设置的最大效益回报

由于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但体育学习与文化课学习有一个争时间、争体力的问题。因此,在具体安排体育课表时,既要考虑体育自身的特点,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要尽可能降低由于体育课的时间和组织安排不当直接影响文化课程学习的程度,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得益彰。否则可能会由于一味单纯强调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学校应根据师资情况和各学科特色、性质和地位,争取课表设置上最大的效益回报。

5.5优化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

5.6处理好与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基础

校领导既是学校中最核心、最权威的成员,体育教师在对校领导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有一定反差的情况下,应积极调整好心态并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体育教师应自强,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2)应具有全局观念。不应一味单纯地向校领导要求什么,而应先考虑为学校做了什么;3)具有“以柔克刚”的意识和策略。应考虑到体育组在学校中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又不是单一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夹杂着伦理的人伦关系,因此,在把握大的原则下应讲究策略,注意避免毫无意义的正面冲突和无谓的牺牲。

尽管体育教师与文化课程教师尤其与班主任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教育学生,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四化”建设培育合格的人才,因此,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体育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问题:1)运用体育这一手段,多为班级组织一些活动,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2)注意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的辩证关系和平衡关系;3)加强与部分体育意识薄弱的文化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5.7加强体育组自身建设,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和班级体育锻炼制度,促进优良体育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体育组的建设是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关键环节,它对学校体育制度的贯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班级体育锻炼的落实都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体育组,往往会使学校体育工作富有活力和成效。在努力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克服理论课教学这一薄弱环节,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学校优良体育教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5.8积极地用爱去感化学生,营造一个优良体育教学情感环境

爱是师生相互认同、相互尊重的基础。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展示出一种健康、机智、幽默、善解人意的形象,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可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外,可组织一些活动,如游戏、小型比赛、专题讲座、家长会,努力为营造一个体育教学必需的情感氛围创造条件。

5.9提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法律素质,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执行监督机制

提高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法律法规素质,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制体”的观念,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方法,在师生和家长中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设立专门的行政组织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教学的设施条件,为贯彻执行学校体育法律法规提供根本物质保证。

5.结论

5.1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物质环境,突出问题是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达不到湖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的要求;另外,班级规模比较大,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5.2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社会心理环境,突出问题:课堂气氛整体活跃,但课堂秩序需要改善;管理部门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是制约学校形成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隐性因素。

5.3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整体较差,各方面的发展严重不平衡;许多隐蔽性环境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些隐蔽性环境因素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可开发的潜力较大。

5.4建议

5.4.1针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目前物质环境紧缺的状况,建议要加大对湖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的投入力度,尽力达到国家在场地器材方面的规定,其次,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缩小班级规模,无限向小班教学靠近,这些都需要决策者们在经济和制度上都能够有所体现。

5.4.2慈利县农村中小学在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存在的问题较多。在人际关系方面,建议体育教师应用自己的情感、组织领导方式、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去塑造亲密型的师生关系;其次,多采用能发展学生合作精神的体育项目,改善和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不断提高体育课氛围。

5.4.3慈利县隐性环境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考虑,应继续挖掘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把握各环境因素的发展,促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卢竞荣.大中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5):90-93.

[2]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05):649-651

.

[3]赵建国.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研究现状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4):69-71.

[4]郭建营.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04):87-89.

[5]周卫,李林.论体育教学环境创建与优化[J].体育科学研究,2004,8(04):79-81.

[6]陈巧弟,曾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2011,(08):169-170.

[7]金晓阳.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其调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06):90-91.

农村教学环境例2

The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the athletics teaching of the villag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Yu Yan xiu,Zhu You hui

【Abstract】Athletics teaching environment is realization the athletics teaching activity essential of variety objective condition of comprehensive, is an essential to have that develop school athletics' work of a part, at school athletics reform to Zong deep development of today, the athletics teaching environment should cause athletics educational circles and school administrative dept. of value, this not only is because of the athletics teaching be in an environment for open to carry on, than any other course of the teaching be subjected to environment of influence more direct, present more, and return because of athletics teach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e the window way of school teaching, more easy display school education of special features.The value athletics teach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value athletics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can keep on development, will is new century school athletics reform of an importance correspond point.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article usage,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logic analysis method etc. research method, carry on research to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s of the Ci benefit county village, result enunciation: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s of the Ci benefit county village teaching face class scale and theories scale to compare more widespread be partial to big, in the athletics teaching proce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cial interaction got full of value, place allocation and provision standard existence margin, device severity shortage, athletics teaching the environment be whole more bad etc. bine put forward a suggestion:Strengthen a government athletics to the villag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long-term the devotion of the device;Athletics teacher should processing good with leadership, management section and the student's of relation, exaltation athletics classroom atmosphere;Full scoop out recessiveness environment a factor;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the exaltation athletics become the exaltation athletics teaching of the villag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quality of importance path.

【Key words】Ci benefit county;Village;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s;Teaching environment

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当前的中国仍旧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这就决定了农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而在发展建设农村的同时,我们发现教育使重中之重,教育作为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动力,受到了国家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的国情之下,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按照十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决定了必须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体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是发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 体育教学环境应当引起体育教育界以及学校行政部门的重视, 这不仅是因为体育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受环境的影响更直接、更显现, 而且还因为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教学的窗口, 更容易展现学校教育的特色。重视体育教学环境建设, 重视体育教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将是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环境创造人”,体育教学同样讲究环境。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育教学环境如此之重要,但真正贯彻并切实重视的却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个令人担忧的状态,这也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长期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进行研究和调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和锻炼的效果,为顺利实施体育教学活动和过程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对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现实状况,并针对现有的状况加以分析,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相应对策,以期能真正有效改进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同时为今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资料。

2. 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体育教学环境的专家学者较多,他们从不同层面、角度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如2009年卢竞荣在《大中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和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同时指出在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建设方面,学校总体处于之后状态,如生均经费偏少、场地设施不足、班级规模偏大以及教学信息渠道不畅;另人际关系、教学制度、教师素质、集体合作、学习风气、学习观念、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社会心理环境的因素;2009年赵建国在《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研究现状的分析》中表明:体育教学环境是师生进行教与学的舞台,新的体育课程理念的落实与课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评价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改革,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系统的支持;2002年金晓阳在《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其调控》中认为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认得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表面上看, 体育教学环境处于教学活动的,是相对静止的, 但实际上它却以特有的影响力, 持续干预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 且系统地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2003年姚蕾在《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中同样指出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和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两个要素,并认为体育教学环境具有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和健康功能;2008年孙卫卫在《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一文中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学环境的主体要素进行分析,论述了影响体育教学环境的物理因素、心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身体活动环境,创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环境的基本策略;2005年王玉虎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想与设计》中认为体育教学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它的设计问题,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发挥是建立在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基础之上的。

3. 研究对象

以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慈利县农村4所小学中的教师20名、学生200名为调查对象。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慈利一中图书馆,并在因特网上通过Google、百度收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内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对最进10年之间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总结、综述,为更好的完成本次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访谈法

本文作者以谈话的方式走访了慈利县体育局有关专家,就问卷的设计方面征求专家的意见,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校领导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当前体育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影响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因素并听取相关建议,基本掌握了有关目前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4.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需要,通过咨询有关专家进行问卷设计,随机抽取慈利县4所农村小学,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回收率90%,有效回收率100%,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396份,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98.8%,有效回收率100%,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测,整理问卷。

4.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2009软件进行统计工作。

4.5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4.6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有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物质;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对策三个方面。

4.6.1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设备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和现状分析

在体育教学环境中,场馆与器材设备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物质资源,体育教学活动由于其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足够的器材与设备保证,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身体练习,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对场馆与器材设备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从表1可以看出,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的配备仍然较差。随机抽取的4所农村中学只有一个学校有400m 跑道。在经济落后偏远的农村,某些小学仅有一个篮球场、一个学校仅有一位体育教师,器材也少之又少,除了几个篮球和足球及自制跳绳等,再无其它器材,这与湖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由表2分析可知,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现状整体较差,能够满足的比例仅占25%,不能够满足的占到了75%,难以满足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及体育教学的需要。

4.6.2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班级规模的现状分析

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教育关照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和照顾的程度。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班级规模大部分集中在30 到70 人之间,约占到95.71%。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化教育”确实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益,并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班级规模到底该多大合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种研究结果不同。

有关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习态度和课堂处理等变量紧密相关,如图1 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习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与班级规模成反比关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指导以及可能导致的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由上可以分析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班级规模现状,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能正常的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影响体育教师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到其教学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班级规模成为了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境因子,要想改变现有体育教育现状,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从缩小班级规模开始,这也正是为什么体育课一直强调小班教学的原因。

4.6.3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优劣会影响到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整个教育活动的成效。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联系,教育或教学活动是人与人时间的相互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活动。这种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两种,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生生关系,这两种关系的优劣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1)师生关系。教师、学生和教育措施共同构成教育的基本因素,教育措施的实施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的,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如表3所示,目前慈利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认为,与学生关系一般的约占9.10% ,关系较好的约占74.03%,关系不好的约占1.30%,关系密切的占12.97%,认为无所谓的约占2.60%。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和学生的关系比较好或者密切,这部分约占87.00%,有大约13.00%的体育教师认为和学生的关系一般、不好或无所谓。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是:大约53.32%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是喜欢,0.63%的学生畏惧,6.80%的学生烦感,39.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效果之上的,如果体育教师不能成功把体育课上好,就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不喜欢的体育教师自然就很难和学生之间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相反,没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堂体育课就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体育教学的失败。

(2)生生关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也产生着相互作用。学生个体间的互动大多常见于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过程等过程之中。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显示他们各自的优点或缺点,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所产生积极影响作用。调查表明,约52.47%的学生认为同学的关系很好,认为同学关系一般的约占45.68%,认为同学关系不好的约占1.85%。

造成生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个性心理的差异、习惯爱好的不同、的差异、家庭出身以及经济状况的不同。

4.6.4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慈利县落后的农村经济形式和传统的思想观念,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诸多方面,都制约着慈利县农村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良好发展和形成。

4.6.5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调查得知,慈利县农村中小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的学生比例为77.06%,认为沉闷的约占22.9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体育学习,但还需要继续改善。

课堂气氛的好坏,主要和体育教师的主导因素有关。体育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选编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避免单调重复,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5. 优化体育教学物质的环境

5.1 运用环境心理学,绿化校园和运动区

校园绿化设计应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园林景观, 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 如运动角、体育标语、体育雕塑、运动服装可形成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无论是体育新闻广播, 还是虫鸣鸟语、竹韵松涛都能使人引起无限的暇想; 大量的无毒、无刺激气味, 有香化、净化功能, 富有季节变化的绿色植物造景能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具有不同质感的草坪、碎石、土路、蹬道可唤起师生的情感反映。在教学区周围, 为满足学生课间休息的需要, 应配置供活动的空地和运动设施。在运动区, 运动场离教室、图书馆应有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 以防运动场噪声影响同学学习。运动场四周应栽种高大乔木, 下层配置耐阴花灌木, 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 这样, 林木的绿荫能有效遮挡夏天的直射光线。在运动场西北面可设置常绿树墙, 可阻挡寒风袭击。

5.2 积极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充分提高其利用率

体育场馆的设施除考虑学校整体布局外, 其位置、采光、通风、颜色、规格、质地都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健康卫生、安全、审美等要求。对于经济落后或经费不足的地区和学校, 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采用“土法上马”、就地取材, 做到“一器多用”,尽量满足学生教学活动的需要。不同地域也应按其特色, 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制作个性化教学器材。教学场地器材的设计应科学合理,提高其利用率,保证课堂的练习程度和生理负荷。

5.3 实现良好的信息传导

各种形式的奥运知识讲座、锻炼处方、心理指导等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可根据学生情况和信息交流特点, 利用课堂上不同队形的长处, 灵活加以运用, 以发挥信息创导的高效性。

5.4 争取课表设置的最大效益回报

由于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 但体育学习与文化课学习有一个争时间、争体力的问题。因此, 在具体安排体育课表时, 既要考虑体育自身的特点, 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要尽可能降低由于体育课的时间和组织安排不当直接影响文化课程学习的程度, 这样, 才能使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得益彰。否则可能会由于一味单纯强调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 学校应根据师资情况和各学科特色、性质和地位, 争取课表设置上最大的效益回报。

5.5 优化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

5.6 处理好与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基础

校领导既是学校中最核心、最权威的成员, 体育教师在对校领导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有一定反差的情况下, 应积极调整好心态并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体育教师应自强,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2) 应具有全局观念。不应一味单纯地向校领导要求什么,而应先考虑为学校做了什么;3) 具有“以柔克刚”的意识和策略。应考虑到体育组在学校中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又不是单一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夹杂着伦理的人伦关系,因此,在把握大的原则下应讲究策略, 注意避免毫无意义的正面冲突和无谓的牺牲。

尽管体育教师与文化课程教师尤其与班主任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教育学生, 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四化”建设培育合格的人才, 因此, 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体育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问题: 1) 运用体育这一手段, 多为班级组织一些活动, 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2) 注意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的辩证关系和平衡关系;3) 加强与部分体育意识薄弱的文化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5.7 加强体育组自身建设,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和班级体育锻炼制度,促进优良体育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体育组的建设是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关键环节,它对学校体育制度的贯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班级体育锻炼的落实都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体育组,往往会使学校体育工作富有活力和成效。在努力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克服理论课教学这一薄弱环节, 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学校优良体育教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5.8 积极地用爱去感化学生,营造一个优良体育教学情感环境

爱是师生相互认同、相互尊重的基础。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展示出一种健康、机智、幽默、善解人意的形象,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可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外,可组织一些活动, 如游戏、小型比赛、专题讲座、家长会,努力为营造一个体育教学必需的情感氛围创造条件。

5.9 提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法律素质,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执行监督机制

提高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法律法规素质, 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制体”的观念,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方法,在师生和家长中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设立专门的行政组织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教学的设施条件,为贯彻执行学校体育法律法规提供根本物质保证。

5. 结论

5.1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物质环境,突出问题是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达不到湖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的要求;另外,班级规模比较大,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5.2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社会心理环境,突出问题:课堂气氛整体活跃,但课堂秩序需要改善;管理部门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是制约学校形成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隐性因素。

5.3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整体较差,各方面的发展严重不平衡;许多隐蔽性环境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些隐蔽性环境因素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可开发的潜力较大。

5.4 建议

5.4.1 针对慈利县农村中小学目前物质环境紧缺的状况,建议要加大对湖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的投入力度,尽力达到国家在场地器材方面的规定,其次,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缩小班级规模,无限向小班教学靠近,这些都需要决策者们在经济和制度上都能够有所体现。

5.4.2 慈利县农村中小学在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存在的问题较多。在人际关系方面,建议体育教师应用自己的情感、组织领导方式、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去塑造亲密型的师生关系;其次,多采用能发展学生合作精神的体育项目,改善和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不断提高体育课氛围。

5.4.3 慈利县隐性环境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考虑,应继续挖掘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把握各环境因素的发展,促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卢竞荣.大中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5):90-93.

[2]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05):649-651.

[3] 赵建国.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研究现状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4):69-71.

[4] 郭建营.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04):87-89.

[5] 周卫,李林.论体育教学环境创建与优化[J].体育科学研究,2004,8(04):79-81.

[6] 陈巧弟,曾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2011,(08):169-170.

[7] 金晓阳.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其调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06):90-91.

农村教学环境例3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世界需要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 我校系农村乡镇学校,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开展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从农村中小学生上网的实际和认识特点、心理需求出发,确定研究和实践的方向,采用调查研究、行为研究等研究方法,达到了“掌握上网技能,遵守网络道德,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如期目标,为农村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校现象分析

我们从一些表象,透显出了我校德育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效果。

1.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逐步加强。全校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文明上网优良率逐年上升,2011年上学期仅45.5%,而2011年下学期上升至91.6%。学生基本遵守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爱国、守法、无害”的网络道德规范。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这两年中,我校无一人因沉溺网络而逃课、辍学,无一人因沉溺网络、约会网友而私自出逃。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们一改过去仅从书本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变成了书本、社会生活、互联网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变得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越来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适应时展的需要。

3.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接触的知识更加前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不知不觉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突出。2010年,我校教育水平综合评价与以前相比,在全县排名由第5名提高至第3名。

4.师生关系明显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以前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经常遭到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训斥,逆反心理强烈,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老师视其为“问题学生”,师生矛盾重重。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和实践,学生配合老师网上查询资料的要求,不敢面谈的话,不敢坦露的心声,都能通过网络交流,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

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路子不断扩宽。在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1年上半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大力整治我镇境内的经营性网吧,为学生文明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用网络环境开展德育工作,是适应时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近年来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中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二、措施与策略

我们组织全校1000名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的上网情况调查,掌握了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而实施统计分析策略,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做好学生上网的教育工作。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网络对中小学生更是充满了诱惑。在我校,信息技术课、网页制作兴趣小组、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利用网络的正面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防止了学生忽视正常学习、沉溺于网吧、陷入网络陷阱的负面影响。

2.以共青团为载体,积极建设班级网站、校园网站()德育专题。在校园网上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共青团为阵地分别建设共青团主页,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站点里“德育动态”、“德育论坛”、“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心理课堂” 等专栏既让学生丰富知识、净化心灵,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3.在网络中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学校网站开通了心理咨询栏目,有专任心理辅导老师陈玉镯负责,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在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容易沟通。

4.召开网络德育教育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利用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发出“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倡议,开展“告别陋习,文明上网”的签名活动,展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营造出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的育人环境。

事实证明,只要立足于农村中小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际,从农村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出发,构建起“正面引导,先入为主,疏导与矫治并重”的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新模式,就能实现“掌握上网技能,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农村教学环境例4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去创建学习氛围,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去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环境去学习。下面浅谈一下我是如何营造学习氛围的。

一、校内环境

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用英汉双语;体育的器材名称用双语;教室里的课表、班规和其它布置用双语;校园内的各种建筑物的名称和各种树木的名称用双语等等。

二、校外环境

农村到处分布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这也是城里孩子没发比拟的,利用双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农田里的各种各样农作物的名称,让他们带着颜色去说,金黄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等等。自家小院的各种蔬菜、家里养的各种家禽和小动物、野外的各种花草树木都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好环境。尤其是春游的时候英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样的契机,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时光,有意识去用英语去渲染,利用英语和学生对话说一说身边的花草树木,游鱼飞鸟,山川河流,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语言环境

学好一门语言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营造。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用英语去教学,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这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去引导、去营造环境、去创造机会。一是多采用直观手段,如利用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在英语单词和课文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人物名字做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二是教师丰富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而且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鼓励、询问、期待和疑问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课堂外的英语环境营造。一是在家里的适当地方贴上英语卡片,刷牙,收拾家务的时候就可以学习一举两得。二是同学们每天放学和上学见面都打招呼,各科上下课的问候语,和老师问好都用英语。三是在学校建立英语角,课余的时候同样可以去对话,互帮互助,教师适当的进行引导。四是定期举行英语歌词比赛和英语朗读比赛。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不但让学生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小学英语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情感环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学习者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英语活动课正是通过不同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较为直观的情景,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更浓的兴趣。

(一)组织多种形式英语活动课

英语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猜谜、传令、游戏活动、英语歌曲演唱、表演小品、小竞赛等。这样的活动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

(二)学生是有感情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我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如在教学习用品时,我拿者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旁边的一支铅笔说:“This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单词pen和pencil的读音,学生耳朵听着单词的读音,眼里看着实物,很快掌握这两个单词。

(三)恰当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课堂上,学生只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我注重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1.鼓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回答错误的同学我不说:“No,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并示意坐下。对作业中的错误,我也不单单是用“×”来批改,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画条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

农村教学环境例5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世界需要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 我校系农村乡镇学校,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开展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从农村中小学生上网的实际和认识特点、心理需求出发,确定研究和实践的方向,采用调查研究、行为研究等研究方法,达到了“掌握上网技能,遵守网络道德,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如期目标,为农村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校现象分析

        我们从一些表象,透显出了我校德育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效果。

        1.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逐步加强。全校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文明上网优良率逐年上升,2011年上学期仅45.5%,而2011年下学期上升至91.6%。学生基本遵守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爱国、守法、无害”的网络道德规范。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这两年中,我校无一人因沉溺网络而逃课、辍学,无一人因沉溺网络、约会网友而私自出逃。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们一改过去仅从书本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变成了书本、社会生活、互联网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变得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越来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适应时展的需要。

        3.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接触的知识更加前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不知不觉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突出。2010年,我校教育水平综合评价与以前相比,在全县排名由第5名提高至第3名。

        4.师生关系明显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以前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经常遭到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训斥,逆反心理强烈,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老师视其为“问题学生”,师生矛盾重重。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和实践,学生配合老师网上查询资料的要求,不敢面谈的话,不敢坦露的心声,都能通过网络交流,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

        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路子不断扩宽。在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1年上半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大力整治我镇境内的经营性网吧,为学生文明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用网络环境开展德育工作,是适应时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近年来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中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二、措施与策略

        我们组织全校1000名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的上网情况调查,掌握了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而实施统计分析策略,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做好学生上网的教育工作。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网络对中小学生更是充满了诱惑。在我校,信息技术课、网页制作兴趣小组、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利用网络的正面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防止了学生忽视正常学习、沉溺于网吧、陷入网络陷阱的负面影响。

        2.以共青团为载体,积

极建设班级网站、校园网站(wcntzx.com)德育专题。在校园网上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共青团为阵地分别建设共青团主页,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站点里“德育动态”、“德育论坛”、“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心理课堂” 等专栏既让学生丰富知识、净化心灵,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3.在网络中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学校网站开通了心理咨询栏目,有专任心理辅导老师陈玉镯负责,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在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容易沟通。

        4.召开网络德育教育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利用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发出“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倡议,开展“告别陋习,文明上网”的签名活动,展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营造出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的育人环境。

        事实证明,只要立足于农村中小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际,从农村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出发,构建起“正面引导,先入为主,疏导与矫治并重”的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新模式,就能实现“掌握上网技能,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农村教学环境例6

我们音乐老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投身音乐教学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创设出良好舒适、宽松和谐、符合学生心里需求的音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和音乐创造潜能,让学生们觉得音乐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找回师生失落的主体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应是美的化身;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师更应该是爱的使者。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愉悦表情的传递,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瞬间拉近师生的距离,促使学生自信心倍增,大胆地表现自我。例如,在学习《亲爱的回声》这首歌时,老师没有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让学生简单地模仿歌曲录音进行强弱的处理,而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自主地来体会歌曲的意境。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教师一味“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老师互动起来。让学生能从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二、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描述教学过程中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合乎实际教学情境,提供一个体验音乐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无限的想象力驰骋开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体验中陶情淑性。

如:在学唱歌曲《嘀哩嘀哩》时,教师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播放了一组春天在河边,在稻田,在学校等的优美画面,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之情。在演唱歌曲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歌曲的艺术处理过程之中。

第一句“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里?”问题:这是一个问句,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不知道春天在那里,我用这个问句;另一种是我知道春天在那里,但我却想卖个关子,问一下,然后再告诉你。你们选择那一种?(学生一般都选择第二种)怎样来唱出这种语气?(学生回答自信的,自豪的等)第二句“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问题:春天在哪?(学生回答)这一句该突出哪几个字?(学生回答:山林里)怎样唱出强弱?第三四两“这里……小黄鹂”问题:山林里有什么?(学生回答:红花、绿草)太美了,还有什么?(学生回答:会唱歌的小黄鹂)这两句,你们觉得应该突出哪一句?怎样唱?第五六两句“嘀哩……”

问题:小黄鹂鸟不仅会唱歌,而且唱得特好听,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它们都在举行对歌。你们听哪一队离我们较远,哪一队较近?(老师用强弱范唱这两句)(学生模仿黄鹂鸟对歌)最后两句“春天……小黄鹂”问题: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没有?请大声唱出来。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的歌声虽然还是显得那么稚嫩,但他们心中的那份感情确是最真挚的。

三、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

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为营造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气氛,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虽然农村小学在教学的客观条件上比较落后,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把教室布置的整洁,舒畅,采上一束野花放在教室里,利用教室的一角布置成“音乐天地”“我爱的do、re、mi”等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课堂上,没有好的音响设备播放歌(乐)曲,教师就要让自己的演唱更动听,更有感染力。融合学生的心理,重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悟音乐。在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中,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加强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乐趣,为终身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欣赏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春》时,如果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听这首乐曲的话,学生肯定听不懂而没有兴趣。于是,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教师:春天里都有什么声音?你们模仿一下。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接触大自然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事了,一时间,风声、雨声、鸟的叫声、流水的声音、昆虫的声音,学生模仿的是惟妙惟肖,而且稍一引导,还十分的动听。

教师:春天,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唢呐,这个乐器你们熟悉吗?(播放《百鸟朝凤》),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唢呐这个乐器,农村孩子还是相当熟悉的,通过对大家感兴趣的乐器入手,学生有兴趣,参与面就广,思维也就很活跃了。

农村教学环境例7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外流人员增多,农村小学生源逐年减少,特别是农村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就更少,我任教的学校,班级人数最少的有4人,最多的有20人。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学校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基本途径,农村小学的这种特殊情况为小班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并且适应了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小班化教学是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不同于小班教学,也与大班教学有所区别,而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将发生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会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这种建构他人是无法代替的,教师只是扮演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备课时应能够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本班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教师的引导要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咏柳》一诗中,指导学习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片断:

柳树从远处看去像什么呢?柳枝倒垂下来又像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

生1:从远处看柳树就像是站着的一位仙女,仙女的头发很长,而且是绿色的,非常漂亮。

生2:像披头散发的疯女人。

生3:也像是妈妈细长的头发在随风飘扬,非常的美丽迷人。

教师主动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与阅读文本相互作用来建构文本的意义,获得对文本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知识积累和思想基础。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个性与文本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领悟,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敢于超越文本,创造出有价值的新颖作品或提出创新见解。如学完《小鹿的减法》后,师问:“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鹿是一只怎样的小鹿,獐子又是一只怎样的獐子呢?”让学生口头回答,各抒己见。

小学生在学习上容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难于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独立感知文本时作必要的批注,根据自己的见解对课文的人物语言、精彩句段、思想内容等自主进行批注,对学生的阅读不作要求,不设标准,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有感而发,所写既所想,既满足个性需求,又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虽然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想法不能替代学生的想法,但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作用,还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感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设置开放性问题检验学生阅读情况,切忌答案的唯一性,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个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前,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情来确定学习目标,防止无目的自由活动。在小组合作交流阶段,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对小组讨论的过程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头脑风暴激发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先小组内进行自由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地交流。这样做能很好地实现全体学生都参与合作交流,相互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教师及时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特别是对性格内向,平时少发言的学生的表扬,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学习方式理论,通过阅读、声音、图片、示范的传统方式学习,学习效果在30%以下。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再对照学习目标进行复习巩固和自测,以检验对学习目标的掌握。

四、全面关注,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育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根本宗旨,同时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的变化,教师都能全面关注,一一掌握,并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辅导。每一堂课,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中,全体学生皆能参与学习互动,每个学生的思想成果都能得到认可和展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丰富情感态度;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分层次布置作业,使作业的难度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全面兼顾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的评改,可以采取一对一地面批,当面指出其亮点和错误,现场订正错误,学生往往印象深刻,很难再犯,知识也掌握得更加扎实。对于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特别倡导面批这种方法,他认为:“当面批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也可以跟学生同念文稿,遇到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把写好的作业,写好的字,搜集的资料、画好的画等自由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露一手”展区成为小班教室最亮丽的风景,每个学生的才华都能得到展示。同时不定时开展各种小班主题活动,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展示。

根据农村小学具体情况进行语文小班化教学,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自由全面的发展。激活每个学生的成长潜能,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显著提高,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章林.小班化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语文天地,2011.

农村教学环境例8

1.前言

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并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课堂肢体语言与课堂口头语言三部分。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态度、课堂活动和教学策略。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一个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系统。

2.我国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现状

2.1教师的课堂环境的利用意识不强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认知水平不高,教学研究意识与水平比城市地区的英语教师比起来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教学经验造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农村教师不太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互相交流得很少,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因此在师生之间很难架起一道交流融洽、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桥梁。很多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很重视在课堂上给讲授学生语言知识,而很少关注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合作。

2.2教师不能合理利用英语教学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中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开发课程资源的突破口[1]。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广大农村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不强,英美文化的知识不系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关注讲授语言知识,缺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训练,因此农村学生无法完整地掌握英语多方面的知识。另外,农村中学的校领导对于英语学科的发展不够重视,很少有农村中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英语教学宏观校园文化不能发挥其本该具有的作用。农村学生缺少课外英语阅读材料,英语学习工具很落后,很少有学生拥有英语电子词典;缺少校园英语活动,学生缺少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

2.3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滞后

目前我国城地区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村也开始引进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农村中学没能合理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农村教师还没能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他们熟悉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缺乏认识。例如国家启动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英语教学带来了网络教学资源,但是很多农村中学对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利用这一英语网络资源。有些农村中学已经建立了语音教室,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太多、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的技术不高等多方面的原因,英语教师很少利用语音教室,使现代化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

3.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3.1提高农村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

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素质,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一生的追求。农村教师不能落后于社会科技发展,要掌握好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多种渠道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农村英语教师还要有教学研究意识,积极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还应该加强英语教学反思,养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农村中学校长要重视英语教师的教学报告,促进英语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思考,加深其对英语教学的认识。

3.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使中学生产生新奇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娱乐中学到英语知识。由于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活动教学,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交际活动。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增加学生在课堂中运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猜测、预测、图表、传话、交流、小品、接龙和辩论等,既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2]。

3.3优化英语课堂心理环境

首先,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切实优化英语课堂的心理环境。英语课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通过自己的口头与肢体语言构建英语课堂心理环境的过程,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够确保英语教师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英语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和谐关系所带来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的积极情感,师生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态度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4.结语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重要任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正在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城乡之间英语教育的差异,优化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环境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物理和人文环境都无法跟城市中学相比,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与城市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关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优化,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

农村教学环境例9

学校后勤工作看似不重要,可实际上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积极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但有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为教学环节提供非常有力的保障,从而使学校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加有效地运转开来。本文对小学后勤管理模式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对农村地区的小学后勤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环境的优化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思路。

一、创新农村小学后勤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后勤工作对整个学校的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学校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能否正常运行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勤工作质量的。正因为如此,如何创新小学后勤管理模式,优化教学环境已经成为了学校发展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特别是地区的农村小学,他们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素质,不能满足我国新时期对农村小学后勤工作的要求,这对小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农村后勤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大对农村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并创新农村小学后勤管理模式,优化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新农村小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方法分析

对于地区的农村小学后勤管工作理来说,其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要不断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地区的农村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们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想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后勤工作,就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整体上来看,想要创新地区农村小学后勤管理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后勤管理。

地区的后勤管理工作较为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后勤的管理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在创新地区后勤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扩大管理范围,做到校内校外都要管。由于地区农村小学的后勤管理队伍相对薄弱,因此一定要让后勤队伍得到完善,使后勤管理人员树立起大局意识,使其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只有这样,地区的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才会更加有效,才能为小学发展作出贡献。

(二)强化对后勤财务的管理。

想要进一步创新农村小学的后勤管理模式,需要对财务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财务工作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能否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质量,而强化后勤财务的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财务经费,对学校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地区来说,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使该地区农村地区的小学经费较为有限。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更要对财务进行必要的管理。首先一定要规范财务制度。自觉接受上级的监督管理,采用区级收支的双线对待方式。在每一年的年末对各项开支进行必要的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对收支进行预定规划,从而达到收支的平衡。另外,下一年时一定要及时将收入归入金库中,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逐层审批拨回,从而有效控制财政支出。

不仅如此,地区农村小学还要确保开支的合理,首先要将资金用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然后根据剩余资金来规划资金使用方法,从而有效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如可以考虑将学校食堂的采配工作分离出来,交付给第三方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三)重视学校的保险工作。

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想要创新地区农村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就要做好全面细致的保险工作。学校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牵系着家长、学校老师、领导甚至整个国家的心,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学生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后勤安全工作的重点在于防患于未然,只有时刻保持防微杜渐的防范心理,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心,才能从根源上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校方负责人需要对校园的各种场所,包括食堂、宿舍、教室及建筑等,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平时严格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方案,将责任明确归于相关负责人,使学校自身的安全保障措施严密可靠。此外,校方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宣传措施,加强学生参加平安险的意识。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防灾避险的实际能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方面相关保险都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学校购买校方责任保险也十分必要。学校除了做好自身的安全工作之外,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学校有责任教给学生和家长全面科学的知识。如果一名学生生病花费一万余元,若他购买了平安险,那么保险公司可以理赔五千元,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该学生家庭的负担。

后勤工作对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进一步强化后勤管理工作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也是优化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财务的管理才能是提升后勤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地区的农村小学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自身所有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教学环境例10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为改善家庭生计纷纷涌入城市务工,形成一股强大的民工潮。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也为城市建设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也衍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①2008年2月,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0-17周岁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②并且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继续推行,这一数据还将会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的社会性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力量的通力合作去解决。

目前虽然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较多,但从教学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文章仍然较少。所谓“教学坏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③

“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等。④本文主要从广义的教学环境即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实表现

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业成绩、心理、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学业成绩表现

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更为糟糕,且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出现辍学现象。具体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认为学不学一个样,觉得读书无用,以后只要能挣钱就行。

(二)心理问题表现

“2009年,武汉市启动了建国以来首次精神疾病流行病调查,近日调查统计已经完成,对3000名6岁-14岁儿童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相关负责人、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钟宝亮介绍,初步调查结果显示,14%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⑤通过观察发现,班级内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性格内向孤僻、害怕与人交流、不爱说话、怯懦被动消极等一系列表现。尤其孩子到了五六年级,正处于青春期,内心世界更为丰富敏感,也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

(三)道德问题表现

班级内的学生更容易表现为言辞和人身上的攻击,如男女生之间骂粗口、互不尊重等等。我就曾听到班内一个男生和一位父母外出打工的小女生有了矛盾,那位男生竟然骂道:“有娘生没娘养的,……”我当时听到之后确实被“震撼”了。而此类现象也不是少数,男生之间则更会倾向以武力解决问题。

(四)行为问题表现

留守儿童更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男生打耳洞、染头发、穿乞丐裤,带手机入课堂……他们普遍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管束,而父母则单纯认为他们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便弥补了平时对孩子缺失的爱。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和引诱。

二、教学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

教学环境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家庭教学环境、学校教学环境、社区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教学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

(一)家庭教学环境

1.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是出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首要原因和主要原因。聊城莘县辖14镇8乡,1168个自然村,1153个村民委员会,24万户,95.8万人口。农村人口86万人,占总人口的89.77%。农村劳动力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4.2%。城镇人口10.4万人,占总人口的10.7%,是山东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许多家庭为改善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纷纷外出务工,由于父母本身在城市很难立足,生活困难,难以照顾孩子,所以造成很多孩子留守在家。

2.父母关爱方式

农村教学环境例11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教育的契机”,一位生物学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创造的双手,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带给学生一个微缩的自然世界。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观察、触摸活的生物体,与面对模型、标本、图形,甚至于观看多媒体课件、录像相比,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丰富、鲜明而深刻得多。将教材的内容与本地的教学资源相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而又熟知的材料来组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每一项都与生物密切相关。由于学校的资金与设备有限,我们可以关注日常生活的环境资源,例如:在《观察种子》的一节内容教学中,讲种子结构时预先让学生从家中带少量种子(大豆、玉米),交给老师浸泡后,上课时分发给每位学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种子进行观察,先察看颜色、形状,然后解剖观察构造。在观察中指导学生把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的不同,相同的部分是什么?这些都由学生回答,最后点出胚是种子主要部分,是产生下一代植物的幼体,从子叶和胚乳不同的地方,引出什么是单子叶植物,什么是双子叶植物的概念,突出本质特征,然后加以概括。通过这样的实物观察、思考和老师提问启发,学生注意力较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同样,每个家庭买回的鸡、鸭、鱼等,就是最好的解剖形态学方面的课程资源;每天上学、放学,道路两旁观察到的一年四季的生物都是最鲜活的生物标本,可以根据其形态进行分类识别;在校园里往往种有许多的花草树木,这就是一个自然花园,可以观察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通过我们的一日三餐联想衣食的来源,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环境教学资源。

(二)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为生物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教学资源。

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结合的,迅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人类所从事的生产劳动也为我们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教学资源。

1.当地的农业生产就是丰富的生物环境教学资源。当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繁殖控制技术、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等等,都是生动的生物课程资源。

2了解当地工业生产中所运用的生物科学,从网络信息中了解生物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丰富生物课程资源。从当地的酿酒业了解酵母菌,认识发酵与食品生产;从加酶洗衣粉的生产,认识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调查了解哪些药品和疫苗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的,认识生物工程技术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应用。

3.社会的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认识环境保护中的生物学知识,丰富生物课程资源。了解当地的生产环境,识别生物性污染,利用所学的生物净化原理和方法,讨论如何治理整顿环境污染的计划及作出决策;从生物学角度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巧妙利用农村环境资源的优势,提高实验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发挥实验的作用。农村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十分有利,它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大部分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体验,自家养鸡、养猪,田里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利用课余时间下河捕捉鱼、虾,学生接触动植物的机会比较多,有意无意地观察到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惯和各种行为,脑海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这些农村孩子把宝贵的经验带到学校,充实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实验课起着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体验,感性认识多,实验课的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