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区治理的重心

社区治理的重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6 09:50: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治理的重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区治理的重心

篇1

1.中职经济与政治教材的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在课改步伐的推动下,教材内容在不断更新。目前中职德育课程中的经济与政治知识教学主要使用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也有部分学校使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等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无论哪种教材,隔一段时间就会修订一次,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主要内容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教材中更换最频繁的就是使用的案例和数据。

2.中职经济与政治新教材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取舍

国家规划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最新的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并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供全国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选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都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新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取舍,做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

2.1“舍远取近”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是面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所选案例需兼顾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课堂教学中舍弃一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案例,选取或更换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近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

例如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中第4课有一个名为“关于‘水’的思考”的案例,以“北京水价”为例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江苏学生会感觉距离有点远,可以更换为江苏当地的商品举例讲解。然而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中第3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以“江苏省华西村”的例子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就让江苏的学生觉得距离很近,甚至有学生去华西村参观过,介绍得比教材详细丰富得多。第3课最后还有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小张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被车撞伤后获得了保险理赔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本校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理赔的案例,如我校学生校运会受伤理赔的例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

2.2“舍旧取新”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2009年6月出版了第一版,经过两年的使用,一些教师对该书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2011年又修订了第二版,但现在距离第二版出版发行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为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教材中部分案例做到“舍旧取新”,才能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整本教材中案例时间标注为2008年的有近10个,标注为2009年和2010年的也各有5个左右。第3课中关于华西村的案例所用的全村销售收入450亿元是2007年的数据,其他统计数据截止日期多在2010年之前。第11课的案例“中国载人航天——自主创新的典范”中有“2011年底,中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表述,而实际上“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第7课关于我国伟大成就的图片中有一张“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场景,然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已成功送入太空。还有第8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中提到“近年新的法律出台”是以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和2008年施行的《就业促进法》为例的。这些案例在上课过程中虽然依然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学生强调教材的编写时间,并且补充新的数据,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这也是经济与政治知识教学的一大特色。

2.3“舍生取熟”使课堂教学贴近职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容中每一章节都会有很多枝枝节节的内容,教师不可能在上课过程中全部展开讲解。对于通俗易懂学生又较为熟悉的案例,学生可以自己阅读。对于较为陌生的案例,教师可以适当取舍,尽量找寻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的案例进行更换。

比如第一单元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关于“企业中的劳动者”部分内容共使用了王洪军、孔祥瑞、李斌三个模范人物的例子,学生都比较陌生,可以选择一两个详细介绍或者更换一个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模范人物加以说明,做到更加贴近职业。

2.4“舍表取里”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经济政治与社会》新教材为了精简文字,有许多案例只有一句话或一张图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许多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篇2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76-03

0 引言

社区归属感是西方社区研究中的重要概念,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城市社区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开始普遍关注社区这一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至60年代,新的研究理念、研究手段使城市规划学、社会心理学等各学科走向了交叉、汇聚,从而使社区和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呈现出了新的亮点。

归属感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提出来的,用来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和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它不易感知却客观存在着并影响人的行为表现[1],归属感是人情感的基本需求。社区归属感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社区归属感最明确的定义,源于地区归属感。地区归属感被认为是人们与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的一种有感情的联系。Hummon将其扩大到包括人的知觉和情感,认为地区归属感不仅包括对地区环境的主观看法,还包括对环境的情绪反应[2]。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可发现,目前国内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多是出自社会学家之手,社会学领域内没有对社区归属感、社区认同感等做明晰的概念界定和区别,常常将社区感与社区归属感以及社区认同感混淆在一起,较为凌乱,同时还可以看出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不乏互相矛盾之处,同时在研究社区归属感时所用的方法也较为简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访谈法,对城市社区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结构进行探索和验证,在此基础上编制社区归属感量表,以期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初测中,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在宁夏银川市抽取部分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发放社区归属感初测问卷280份,共回收265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问卷回收率为94.6%,回收有效率为88.9%。正式施测中,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3份,有效问卷451份,回收率96.6%,回收有效率90.2%。被试年龄在18-67之间,其中男性209人,女性242人。

1.2 研究过程

1.2.1 项目形成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析取出部分问卷项目,并编制访谈提纲,对不同社区居民进行走访,根据访谈内容整理出部分项目。访谈形式以面询为主,每次访谈控制在30分钟左右。

1.2.2 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对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保留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条目,编制出包含22个项目的社区归属感初始问卷。初始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试资料,包括被试性别、年龄、及所在社区等3个条目;第二部分为诊断项目,将22个项目随机排序,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其中1=完全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

通过现场指导、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进行施测,对回收的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部分不符合测量学指标的项目,形成正式问卷。将回收的正式问卷分为两部分:225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建构社区归属感的理论模型;剩下的226份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LISREL8.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模型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始问卷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始问卷的22个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以问卷得分的27%为临界分数,将样本分成高低两组,再以独立样本t-test检验两组在每个项目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社区归属感初始问卷中22个项目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度。

对初始问卷的22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取样适中性KMO值为0.93,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次研究中问卷的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删除共同度小于0.4、具有交叉载荷以及单独成一维度的项目,最终形成社区归属感正式问卷,包括9个项目,对这些项目重新排序,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社区归属感由两个维度组成,根据项目意义,两个维度可分别命名为人群归属和地域归属。人群归属主要涉及个体对社区内其他居民的情感。地域归属主要反映了居民对所住地域的依恋情感。

2.2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篇3

关键词 心理支持;社区;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81

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对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除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社会因素、遗传因素起作用外,心理因素也很重要。长期社会压力大,生活情绪紧张,脾气暴躁并且暴饮、暴食、缺乏运动都容易引发糖尿病以及加速糖尿病的发展[2]。针对这种情况,社区糖尿病的护理中不仅要提供药物治疗,也要应用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配合治疗,稳定糖尿病病情的发展,提高疗效[3]。本文对40例某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某社区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1~84岁,平均(48±3.4)岁。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血糖监测及血糖水平值记录、用药时间与剂量指导、每餐饮食结构指导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健康指导、心理疏通、宣传糖尿病知识等,具体如下:(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入院后,由医师与护士共同接待,医师以通俗语言、和蔼态度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水平、病区环境、诊疗过程等,尽可能消除患者陌生、紧张感,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类型做出正确评估,并要掌握患者兴趣爱好、对治疗的认知及需求等,为与其进行深入沟通及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2)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心理类型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孤独抑郁型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与理解,让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患者精神与心理的关心与支持。另外,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多介绍治疗成功病例,以增加其治疗信心。针对恐惧焦虑型患者,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乐于接受的健康宣教方式,如一对一讲解、让患者阅读宣传手册、组织患者观看影像学资料等,并选择合适时机,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缓解其焦虑、恐惧等心理。(3)宣传糖尿病知识。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观察专题片、有奖竞答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4)健康指导包括自我监测血糖、按医嘱用药、长期规律运动、饮食控制、低血糖与高血糖的自我管理、情绪控制、足部护理、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患病期间管理、根据病情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等,强化患者的健康行为意识。

1.3观察指标(1)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健康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情绪、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血糖稳定情况,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治疗疗效。(2)干预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4],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SAS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均采用四级评分法,将20个条目得分相加得粗分,再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SDS量表的评分方法和标准类似于SAS量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疗效比较(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都是其影响因素。在社区糖尿病的护理中,许多糖尿病患者本身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大,情绪上易怒、暴躁,患病后更由于对自身的疾病不够了解或是患病后过度消极,导致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过于焦虑、忧虑、抑郁、紧张、不敢接受现实、自闭等,甚至有的患者产生惧怕抵触心理,不配合治疗[5]。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支持在社区糖尿病护理中显得格外重要。心理支持主要包括社区责任医师、护士团队建立并且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细心治疗并护理患者;护士对患者本身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意识到各种因素对糖尿病病情的影响;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调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宣传糖尿病知识,普及糖尿病常识[6]。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情绪、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血糖稳定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心理支持对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作用,原因主要有:(1)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护理的保证,它不仅可以增强患者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赖,也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7]。(2)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对糖尿病的影响,有助于病情的好转[8]。(3)心理疏通。大多数患者会因为生病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情绪也不稳定,出现忧郁、苦闷的现象,心理疏通可以帮助患者排解压力以及不愉快的心情,使患者恢复自信和良好的生活态度[9]。(4)宣传糖尿病知识。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并不了解,宣传糖尿病知识可以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对于疾病的发展以及转归有初步的了解,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重拾恢复健康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鲍海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46-47.

[2]高艳红,张利岩.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58-1260.

[3]林俊楠,周佩如,黄洁微,等.联络护士对外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及效果[J].广东医学,2009,30(2):313-314.

[4]赵鸿艺.心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5C):1402-1403.

[5]张翔.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和早期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133-134.

[6]陈丽斌,朱敏.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28-29.

[7]樊英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62-63.

[8]苏美娥,苏景明.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3):241-242.

篇4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干预;慢性病;社区患者

为了对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结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病的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社区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特点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为社区医疗能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使患者的病情能够保持长时间稳定,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74例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区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社区医疗管理办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经过管理后的依从性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这两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74例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区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有17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7岁,年龄最小者52岁,平均年龄63.2岁;B组患者中有16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4岁,年龄最小者53岁,平均年龄64.6岁。抽样患者的病症主要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将抽样中的74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医疗管理办法进行管理;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经过管理后的依从性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依从性评价标准:良好: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明显减轻,能够完全执行医嘱;差: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心理状态,完全不能够执行医嘱;一般:介于良好和差之间的患者为一般[1]。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在管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后的依从性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理治疗的范围很广,从广义上讲可以体现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健康的影响,从而使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而从狭义上讲主要是体现在临床医生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的治疗[2]。

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的主要作用是,对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进行积极健康的影响,使社区慢性病患者对临床医嘱的执行能力显著增强,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与医师合作、配合,对疾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对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各项具体措施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加稳定的控制,防止病情出现复发,使合并症的发生情况减少,使医疗费用和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降低[3]。另外,可以使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得到改善,使心理应激逐渐减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增强[4]。

总而言之,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结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病的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的提高,为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凤池,李晓波,杜玉凤.医学心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3-134.

[2] 洪炜.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9,114-115.

篇5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约为50%[1]。psd不仅使脑卒中患者康复时间延长,而且降低了生存质量,增加了病死率。本研究从调查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社会支持入手,探讨其心理状态及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经我院治疗后出院返回社区及辖区的68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psd患者(psd组)和脑卒中后不伴有抑郁患者(对照组),每组34例。psd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9)岁。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总分≥18分[3]。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明显失语、严重的躯体性疾病。

1.2  方法 

采用肖水源[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组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Www.133229.cOm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采用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人员发放问卷,研究小组成员由我院护士6人,社区护士4人共10人组成,认真讲解填写方法,问卷填写由患者家属完成,问卷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社会支持系统评分比较,见表1。表1  2组社会支持系统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3.1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较高,危害性大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它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很高,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还直接影响其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5]。

3.2  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psd的发生除与脑卒中患者的脑损害程度、病前性格、经济状况相关外,还与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6]。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够间接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7]。本研究调查显示,psd组的社会支持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psd患者的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某些缺损。因此,对ps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重视他们的社会属性和心理状况,注意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心理感受的影响,尽最大可能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3.3  社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由于我国医疗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患者在经历急性期住院后,带着伤残回家康复。对于返回社区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甚少。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抑郁情绪更易产生。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完善了护理服务的延续性,让出院回家的患者更加有安全感,这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psd患者的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3.4  社区心理护理 

深入社区,正确评估患者全面情况、病情、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患者提供恰当的社会支持。医护人员是患者十分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因此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情感;动员家庭成员关心、支持、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康复成功的病友,并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模式;鼓励患者主动接受家人、朋友的帮助;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手段改变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最终解除疾患,恢复身心健康,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孟聪.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河北医药,2009,31:2181.

2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国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 杨期东主编.神经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120.

4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42.

篇6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life quality in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life quality on secong trimester of pregnancy by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3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included 150 cases were intervened by normal and speci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hich included 150 cases were intervened by normal nursing.We analyzed their anxiety,depression and life quality.Results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life quality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various in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The speci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anxiety,depression and life quality,is worthy to be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Commnuity nursing intervention;Anxiety;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Pregnancy

作者单位:430000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中期妊娠孕妇心理变化虽较孕早期负性情绪轻[1],但也表现为焦虑及抑郁,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是缓解其心理因素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中期妊娠孕妇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关注其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在社区进行健康查体的孕中期妇女,共300例,临床资料完整。孕周14~27周,年龄为22~36岁,平均(28.5±6.1)岁。其中初产妇268例,经产妇32例。

1.2 分组 本组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共150例,实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共15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流产次数、体重等基础因素的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特定护理措施 特定护理干预时间为连续4周。具体措施:①健康教育:进行一对一的护理,1次/d,0.5~1 h/次。指导孕妇进行个人卫生及性生活等的调节,让孕妇以舒畅的心情观看孕育的资料片,以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针对孕妇焦虑、恐惧、矛盾的负性心理,对其进行耐心解释,针对孕妇对分娩的紧张,护理人员耐心地与其进行交流。鼓励孕妇与家属积极沟通,纠正孕妇与家属的不良关系,使她们获得来自家属的支持。②音乐疗法的应用:应用聆听法,根据孕妇的心情选择乐曲,并参考吴玉斌等[2]介绍的方法,其心情分为疲乏、不安、厌世、忧郁、急躁、充满希望等。即:疲乏时选择大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管弦乐组曲《大海》、组曲《水上音乐》;不安时选择《幻想曲和赋曲》、交响诗《死亡舞蹈》、舞剧组曲《火鸟》第一乐章;厌世时选择清唱剧《弥赛亚》、《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忧郁时选择《第 40交响曲》、《忧郁圆舞曲》、《蓝色狂想曲》第二部分;急躁时选择自已最喜欢听的音乐;充满希望时选择《蓝色多瑙河》、《卡门》。③松弛疗法的应用:A:头部放松法:指导孕妇闭目压紧舌头,紧闭嘴唇,将注意力集中到头部使两面颊感到紧张,然后将牙关松开,再逐次将头部各肌肉都松弛下来;B:四肢放松法:孕妇两手握拳或手腕弯曲,绷紧肱二头肌耸肩,之后伸展双腿,脚趾朝上或将腿轻抬,同时勾起脚尖内翻,然后逐渐松开,放到舒适的位置,保持松软状态。C:胸腹放松法:深吸一口气,保持1 min,同时收紧腹部肌肉,缓缓把气吐出来。

1.4 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 焦虑评价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焦虑症状越重。抑郁评价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重。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其方法是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算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积分之和,得到8个维度的粗得分,再将得分转换为0~100的终得分,得分高说明生活质量好。评定时间为干预前及干预后。

1.5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应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共134例完成干预,并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共130例完成干预,并进行问卷调查。由表1可见,二组在干预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别。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评分。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评分的比较

由表2可见,二组在干预前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别。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x±s)

分组例数干预前干预后P值

观察组13441.6±5.336.5±6.4

对照组13041.1±4.640.5±5.4>0.05

P值>0.05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评分的比较(x±s)

分组例数干预前干预后P值

观察组13439.1±5.936.1±6.9

对照组13040.5±5.039.8±5.9>0.05

P值>0.05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明显增高,也较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明显增高。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x±s)

指标观察组(134例)对照组(130例)

干预前干预后P值干预前干预后P值

总体健康(GH)81.6±7.486.8±6.2*#0.05

生理功能(PF)79.4±6.883.2±4.4*#0.05

生理职能(RP)77.8±7.386.7±6.5*#0.05

躯体疼痛(BP)83.3±5.289.5±4.6*#0.05

活力(VT)77.5±6.584.6±6.2*#0.05

社会功能(SF)78.2±7.484.3±6.3*#0.05

情感职能(RE)75.4±5.583.1±5.3*#0.05

精神健康(MH)74.3±4.679.5±8.8*#0.05

注:*与干预前比较P

3 讨论

孕中期的孕妇从生理和心理上已适应了妊娠时的一些变化,食欲和睡眠常恢复正常,但感知觉、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可能下降,此期孕妇要求家人、尤其丈夫能够了解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初次怀孕的女性常有更多的紧张、不安和强烈的依赖感,包括身体的变化、新的生活内容、新的职责,新的角色及生活问题等,此期主要负性情绪有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等[3]。焦虑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与不安,预感将要发生的某些危险或不利的、不愉快的心境和体验。抑郁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症状,其核心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言语动作减少。长期的焦虑和抑郁,可严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并对分娩造成影响。生活质量的评价既包括躯体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和社会适应因素,SF-36量表被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活质量测定中,效果理想[4]。

本实验结果显示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孕中期孕妇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并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提示临床中对孕中期孕妇要积极开展特定的护理干预,以缓解其心理变化。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让孕妇充分了解妊娠,减少对妊娠的神秘感,减少了对疾病及分娩的恐惧心理。同时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孕妇心里压力减轻,焦虑、恐惧等也明显减轻。护理人员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回答产妇的疑问,对消除孕妇的负性情绪有重要价值。音乐疗法可以转移孕妇的注意力,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孕妇心境平和,有效缓解焦虑状态[5]。选择不同乐曲,协助其在心理干预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并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神经、肌肉,使孕妇产生愉快的情绪。

综上所述,对中期妊娠孕妇进行特定的、规范的护理干预,对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临床中可以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马华.孕妇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7): 205-206.

[2] 吴玉斌.护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14.

篇7

0 引言

电力系统电压等级有220/380V(0.4kV),3kV、6kV、10kV、20kV、35kV、66kV、110kV、220kV、330kV、500kV。随着电机制造工艺的提高,10kV电动机已批量生产,所以3kV、6kV已较少使用,20kV、66kV也很少使用。供电系统以10kV、35kV为主。输配电系统以110kV以上为主。发电厂发电机有6kV与10kV两种,现在以10kV为主,用户均为220/380V低电压系统。由于用户使用的低压电力系统的架线已经铺设,因此能利用此线路去实现自动抄表系统就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智能小区的普及化发展要求所建智能小区面向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设计。无论从技术方面或者经济方面考虑,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实现小区智能化的最佳方式。在智能小区的设计方案中,小区内采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采用适合我国电网实际情况的电力线组成小区网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开放性、兼容性、拓展性以及适宜的性能价格比。AMRS(AutoMeterReadingSystem),即自动抄表系统,是能够替代人自动实时抄表的系统,广泛应用于电表、水表和煤气表等等的抄表中。人们普遍认为自动抄表具有人工抄表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中利用低压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的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lineCarrier)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进入千家万户的低压电力网是天然的最大通信物理网络。现采用intellon公司的SSCP300载波芯片开发了一套基于低压电力载波的智能小区自动抄录电表系统,经现场调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 智能小区硬件的设计

在智能小区中,小区管理中心和家庭内部网络的通信原理,与家庭内部主模块和从模块的通信方式相似,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着重讨论家庭内部网络。

家庭内部硬件电路框图如图1。家庭内部网络是由家庭主模块和各个分系统从模块通过电力线连接而成,主控制模块对各个从智能模块构成主从站的关系,主模块定时对各个从模块进行查询,收集各个智能模块的信息,传给家庭网关,并把家庭网关发来的控制信息传给相应的从智能模块执行。主模块与从模块之间采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并利用扩频技术通信。主智能模块主要由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芯片及其电路、单片机、存储器和与RS232通信接口组成。各个从模块主要由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芯片SSCP300及其电路、单片机、存储器、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它们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并根据功能的不同,其电路结构也有所不同。

图1家庭内部硬件电路

2 抄表系统的硬件设计

图2中集中器和采集器电路两者基本上相同,载波电路部分是完全相同的,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单片机与载波芯片的连接电路。②载波芯片与信号放大芯片(SSCP111)的连接电路。③电源/信号耦合电路。电路的电源分两路,一路为+5V,用于对数字电路部分供电,另一路为+18V,用于对载波模拟电路部分供电。

2.1SSCP300电路设计

根据计算出的参数可以设计SSCP300电路,包括电源/信号耦合电路、自动增益前级放大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组成。

微处理器采用ATMEL公司的AT89S51芯片,AT89S51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CMOS微处理器,它与MSC-51系列微处理器兼容,内部有4K字节的FLASHROM,128字节的RAM,2个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内置看门狗定时器,全双工串行口。

图2抄表系统整体设计

图3为单片机与载波芯片的接线图,单片机采用Atmel89C51。载波芯片SSCP300是SPI(串行接口)接口,而89C51没有SPI硬件接口,故SSCP300的SDI(串行数据输入)、SDO(串行数据输出)、SCLK(串行时钟)以及复位和片选信号脚都接至P1口,由P1口软件模拟SPI接口与SSCP300通信。P2口接至一个8位的拨码开关,用于为系统中不同的集中器和采集器地址编号。需要注意的是SSCP300的7号管脚为中断信号脚,当有载波数据到达时,跳变为低电平,通知单片机转去执行接收数据服务。在试验中发现,如果将SSCP300的中断信号管脚接至单片机的中断脚,则单片机无法正常工作,究其原因发现SSCP300传送或接收一个字节开始时都会产生一个中断信号,故单片机与SSCP300之间通信时会发生数据丢失。因此在单片机发出命令后等待载波信号返回时轮询P1•2脚,即SSCP300的中断信号脚的方式,不断的检测P1•2脚是否为低电平,如为低则程序转去接收载波数据。

SSCP300与微处理器AT89C51的接口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SSCP300与微处理器AT89C51的接口电路

2.2SSCP111与载波芯片SSCP300的接口电路

图4是SSCP300的应用框图,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处理器,主要负责与P300之间的通信,也要运行其他的应用程序,微处理器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芯片。第二部分是P300,它提供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服务,并能够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或者是将模拟信号解调成数字信号。最后一部分为模拟信号处理部分,这些功能包括:将P300输出的模拟信号放大,并进行信号滤波,然后由SSCP111进行功率放大后耦合到电力线之上;或者是对输入信号滤波,输入到P300。

图4SSCP300的应用

2.3电源/信号耦合电路

电力线既是提供电能的渠道,也是载波信号的输出和输入通路,因此耦合电路的任务既要为智能模块电路提供电源,又要将输出的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上,将输入的信号耦合到电路中。如图5,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了两种耦合电路,一种进行电源耦合,负责为电路板提供电源,另一种进行信号耦合,负责信号传输。

电源耦合电路,市电能量被电源变压器吸收后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得到所需的+12V和+5V直流电源。其中,整流电路采用整流桥芯片PB206,滤波电路采用C型滤波。主要器件有工频变压器(220V/12V、10W)、二极管整流桥、滤波电容、三端稳压电源7812和7805组成。信号耦合电路,采用变压器耦合。将耦合变压器和高耐压值电容串联,组成高通滤波器,阻止50Hz低频市电信号通过,并让高频的扩频信号顺利通过。该电路在变压器二次侧的信号输入通道接一个起限幅作用的双向稳压管。

图5电源/信号耦合电路原理

3结语

篇8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最终结局,其发病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介导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进行性降低,其中炎症细胞因子在心室重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是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炎性细胞因子,这些已经被越来越多人重视了。这些炎性因子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介导左心室重构,激活心肌细胞膜上及胞内诱导型NOS,使NO水平显著升高,心肌收缩力下降。血浆脑钠肽(BNP)近年来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其浓度的增高与心力衰竭的分级有一定关系,是诊断心衰的敏感指标,也可监测心力衰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1]。本研究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观察其对LVEF的改善及对血清CRP浓度、血浆BNP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郑州黄河中心医院收治患者,并且都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分型标准,心功能分级遵循1994年美国心脏学会关于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心功能II~Ⅳ级。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0~75岁(63.1±6.2岁);病程为2.0年~5.9年(3.1±1.8年);心功能Ⅱ级者10例,Ⅲ级者20例,Ⅳ级者8例。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2~76岁(63.5±6.8岁);病程2.1~5.8年(3.2±2.7年);心功能Ⅱ级者11例,Ⅲ级者21例,Ⅳ级者6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制剂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ACEI及洋地黄类等药物,同时给予曲美他嗪20mg/次(商品名:万爽力,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次(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天1次,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的1个疗程均为14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判定心功能改善。显效:心力衰竭24h内能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或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力衰竭48h内能达到部分缓解的标准,或心功能改善≥1级,一般患者心功能处于II~III级;无效: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不到一级或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LVEF、血清CRP及血浆BNP浓度。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疗效判定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血清CRP、血浆BNP浓度差异P

3 讨 论

参附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乌头类生物碱、红参和附片,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效,能兴奋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血液搏出量,有于强心甙极为类似的强心作用,尚有兴奋α受体作用,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和释放,恢复血管功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脑流量的作用;并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降低血黏度及周围血管阻力,从而改善心功能;人参皂苷能阻滞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具有抗凝血、抗氧化、钙拮抗保护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参附注射液能消除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膜过氧化程度,有心肌保护功能,减少缺血缺氧对心肌的损伤,促进细胞修复,有利于改善和纠正心衰的病理生理异常[2]。可通过进一步调节神经-细胞因子,降低炎性标志物CRP浓度,阻断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降低NO浓度,改善内皮功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改善受损心肌超微结构和能量代谢,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对心肌起保护作用[3];通过抑制胸腺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能力[4];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功效[5]。

本组病例观察显示,使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3d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14d后LVEF、血清CRP、血浆BNP浓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参附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是有效药物,并且参附注射液价格低廉,安全性能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殷丽萍,张家留,王连生.参麦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793-795.

[2] 潘亮,潘蓉,王亮,等.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J].药学杂志,2005,21(2):115-117.

篇9

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是基层的医疗结构,但是其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区人民的基本健康。近年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优质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还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以下是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0张床位,共有9个护士和1个护士长,年龄22岁~47岁,平均年龄为32.5岁,中专学历的有7人,大专学历的有3人。其中护士有7人,护师有2人,主管护师有1人。

1.2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制定相关的优质护理服务的计划,并根据这些计划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其次要将原来的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将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适当调整,例如可以使用临床分工的方法,每个护理人员每天要管理6~7个患者,全程负责患者的优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治疗和用药等。此外,要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每组2人,这两人的经验和能力必须不相同,一人较高,一人较低,这样可以形成互补及学习,在操作之前2个护理人员要严格查对,确保患者的安全治疗。在夜班方面,至少有2名护理人员值夜班,通过24h全天服务,为患者提供最优质到位的服务。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体现为白天帮助责任护理传送药品及设备,协助责任护理进行基本工作,使得责任护理不用经常离开病房和患者,增加了责任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的满意度。最后,培训教育是优质护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并结合老年患者相对较多的特点,可以制定合理的常见疾病的常规护理方法。另外要强化护理人员急救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由于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级别的培训。在短期内主要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长期内主要强化专科技能,并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1]。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使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优质护理在实施前患者对于服务的满意度为92%,而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9%,可见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另一方面,优质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在实施前患者对于服务的满意度为92%,而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优质护理,明显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通过责任护理包患者的方法,护理人员对于自己管理的患者有了更好的接触,也能更好的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更好的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此外,通过夜班护理人员的协助,责任护士避免了频繁离开病房和患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社会的发展带来护理模式的改革是必然事件,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很大的意义[3]。只有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才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84-03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ZHOU Zixian1 CHEN Yixing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Weiya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Qindu District in Xianyang City,Xianyang 712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aohua Hospital of Xianyang,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Methods The diabetes 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 was established to synthetically manage 21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Zhengyang community, and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lifestyle change, skills grasp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of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es;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国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使得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至今还没有有效治愈手段,需要患者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否则极易引起各类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近年的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是糖尿病控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3],在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正阳社区在我糖尿病管理中心建档的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糖尿病患者2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其中Ⅰ型23例,Ⅱ型187例;男123例,女8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2岁,平均(52.4±11.4)岁。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处于稳定期,且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配合各项活动,并能够积极参与。

1.2 方法

1.2.1 社区管理方法

1.2.1.1 组建糖尿病管理中心 建立以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帮助社区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持续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为目标的糖尿病管理中心,设立管理中心的组织机构。由我院慢性病管理中心主任主持工作,护理部及社区办负责糖尿病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筹备及协调工作, 2名糖尿病专科医师和3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社区糖尿病中心的日常工作。

1.2.1.2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分别入户了解患者情况,建

表1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糖尿病相关知识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37(17.6) 118(56.2) 67.088 0.000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113(53.8) 169(80.5) 33.845 0.000

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67(31.9) 133(63.3) 41.580 0.000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88(41.9) 146(69.5) 32.462 0.000

如何合理饮食 62(29.5) 154(73.3) 80.675 0.000

运动控制血糖 59(28.1) 142(67.6) 65.730 0.000

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患者的一般情况、“三史”、生活习惯、发病时间、联系方式、接受治疗情况、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保健指导和追踪访视记录等,将患者的资料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管理。为患者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实施会员管理制度并发放会员卡,服务站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情况及问题,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与健康宣教计划提供依据。

1.2.2 干预方式

1.2.2.1 设立健康咨询热线 管理中心有2 名专职的糖尿病专科医生,可以向管理中心会员、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提供咨询,设立健康咨询专线,以便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题咨询,做到医生与患者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

1.2.2.2 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 聘请糖尿病专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每月1次,30min左右,讲解要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进行小讲座及会员联谊会,请患者现身说法,交流防病治病的经验。

1.2.2.3 定期回访 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每周进行电话回访,开始研究3个月内每2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超过3个月后1个月回访1次,每次至少1h,访视目的主要是为强化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患者在疾病控制、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1.2.2.4 资料宣传 定期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的小册子、图片等,利用社区的卫生宣传栏、橱窗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每周六下午各社区服务站在社区活动中心播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光盘;利用特定宣传日,如 “世界糖尿病日”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

1.3 评价指标

(1)生化指标: 观察建档时和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糖尿病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相关行为的变化。

(2)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在会员建档时及干预6个月后通过会谈法测评患者对DM 知识了解程度。

(3)生活方式改变及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技能考核的方式调查患者生活方式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患者相关行为的改变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技能合格率比较

干预前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技能合格率比较[n(%)]

评价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生活方式改变 34(16.2) 137(65.2) 104.647 0.000

技能合格 51(24.3) 161(76.7) 115.249 0.000

2.3 干预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干预后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计学意义(P

表3 干预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时间 FBG(mmol/L) P2hBG(mmol/L) HbAlC(%)

干预前 10.13±3.24 13.67±3.65 9.87±1.58

干预后 7.10±1.35 9.58±3.86 7.06±1.70

t 11.537 12.215 17.186

P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损失,而且给患者自身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因此,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要到医院进行正确的治疗外,更多的是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然而有效的专业指导至关重要,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心作为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延续,在糖尿病控制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对正阳社区2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为其提供了系统学习糖尿病知识和机会,在半年内连续不断地为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研究过程中,患者随时可以得到专业人员的全方位指导,并有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监督和管理。表1及表2 可以看出,经过护理干预后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方式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表1显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80.5%的患者掌握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73.3%的患者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表2显示通过糖尿病健康中心的健康宣教65.2%的患者改变了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并有76.7%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患者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另外,通过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心建立档案、知识宣教、专家讲座、电话随访、家庭回访、资料宣传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维持其稳定状态。这说明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DM 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范围并长期维持、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蒋红玉[5]的研究结果一致。

虽然通过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并不很高,生活方式改变率及技能掌握率也并不是很高,虽然患者的生化指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长期效果并不能保证,因此,应延长研究时间观察远期效果[6-9]。

[参考文献]

[1] 林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70-173.

[2] 王三清.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评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0(6):26-27.

[3] 纪文英,黄泽泓,陈慎仁,等.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696-698.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824.

[5] 蒋红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447-448.

[6] 陈春华, 黄燕萍,吕俞莲,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49-150.

[7] 毛林浩,王飞玲.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3):64-65.

篇11

一、“村改居”的内涵

“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具体指的是:撤销以往的农村组织,更改为城市居民社区委员会,借助管理城市居民的方法,对“村改居”展开管理。从利益分配角度而言,“村改居”属于对社会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指的是:重新划定进程农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形式。从政策上而言,“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属于城市人;但从实际利益角度而言,他们与真正的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待遇有所不同。而“村改居”要切实保障“村改居”人员的基本权益,提高“村改居”人员的社会地位,使其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高品质、高水平的生活,最终实现“村改居“追求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标。

二、新型社区基本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在城市化过程中,“村改居”社区在形式上已基本完成了由农民转变为居民,农村转变为社区,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经济的“四个转变”。虽然“村改居”在形式将村委会的牌子换成居委会,在角色上宣布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在居住形式上由散落居住的平房庭院变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城市高层小区,但在社区形态又表现出诸多乡村社区的特性,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村改居”社区的数量及其集聚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庞大,并将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与治理状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和社区管理的水平。通过对“村转居”社区调研发现,其“亦村亦城”的特点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社区治理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社区居民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发现目前“村改居”进程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从而为探寻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社区治理对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新型社区治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村改居”这种新型的管理组织,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其成员由失去土地后的农民组成。“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在实际运作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村改居”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此时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组织机构行政化。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对居民委员会的定位实际上有偏差,居委会在内部设置和职能上,基本上仍按上下对口模式,被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之内,并没有体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而居委会无论履行何种功能,都具有“金字塔式”行政化等级结构的组织特征,使居委会俨然貌似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有的政府部门,打着“某某工作进社区”的旗号,把工作延伸或直接推向社区,社区居委会便成了一根针,万事都要从这个根针的“针眼”穿过,于是居委会常常忙于上级督办的任务,致使居民自治管理的空间不断减少。

第二,人员安排的行政化。在实际工作中,现在社区居委会主要人员存在着“民选”和“街聘”的双重身份现象。一方面,“街聘”的方式明显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文化素质文化,使年龄结构年轻化,增强了居委会工作的活力,但也由于应聘人员年纪轻、社会经验不足以及就业求职心态的影响,存在对社区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等问题,因而得不到社区成员的认同。另一方面,由于采取形式,居民对下派和招聘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替代原有居民认同度高的工作人员,有被强加的感觉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致使“街聘” 在选举中落选;此外,“街聘”的社区工作人员享受的待遇和保障与其他非聘人员之间的反差较大,也导致这些居委会干部的思想波动和工作上的攀比。

第三,组织职能的行政化。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机关部门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下属单位,把社区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上面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集中在社区居委会头上。长此以往,居委会也从根本上忽略了原本的自治组织属性,把自己看成是政府组织的一员,把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工作内容向下延伸,于是便造成了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目前社区居委会所有工作几乎年年都有评比和考核,考核部门涉及党委、政府的几十个有关职能部门。这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业绩主要取决于政府及各部门的认同,而不是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认可,这样就偏离了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然属性和本质要求,与居委会制度安排的初衷已相去甚远。

第四,工作方式的行政化。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社区问题、服务居民群众,但其工作方式行政化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暇顾及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既不能很好地服务居民,也不能很好地与居民沟通,在工作中也得不到居民的支持。社区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不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在工作方式存在着机关化倾向,习惯于8小时坐班制,积极主动服务的少,在无形中拉大了社区同居民群众的距离。时间一长,这样的社区居委会也就得不到广大居民的认可。

2.居住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居民参与自治的意识和热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市改造建设,居民的流动性加大,人们渐渐离开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新的居住模式从客观上限制了社区居民之间能广泛而频繁的交往,形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同时,社区居民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很大差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很难象原来村落平房式的居住环境那样维持较长时间的联系,社区内邻里间的情感淡漠,影响了居民之间的交往,进而影响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热情。尽管“村改居”后,设置了社会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但村民并未完全摆脱有事找村干部的心理依赖。此外,很多“村改居”的居民都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却未将意识付诸于行动。

3.社区自治组织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大多是失地的农民,该群体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特征,对规章制度缺乏正确的了解,参与自治组织管理活动的意识不强。大部分居民都不了解社区的主要功能,尤其是外来人口,导致社区事务缺乏关注度。自发性的群体组织大多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居民组成,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其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单位制”的体制环境影响了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的后续影响制约着我国居民社区参与,由于各种利益和资源都集中在政府及其附属的单位中,个人的利益绝大部分都是依靠单位来实现,在利益和情感的依赖上基本没有“社区”的概念,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导致普遍的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居民的利益关系逐渐由单位转入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人对单位的依赖。但居民的单位情结不会立即消逝,这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三、“村改居”社区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

“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从当前“村改居”社区管理状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规划。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社区管理改革工作。

(一)淡化社区的政治色彩,强化社会的服务功能

从街道社区当前的管理模式来看,基本遵循了至上而下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原则,即:社区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按照街道办事处安排的任务行事,这不利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应该按照“政社分开”原则,重新定位政府与街道、社区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环境。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在于:通过行使管理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同时重新构建社区与基层政府之的关系。政府应转变自身对社区的指导方式,从政策、财务等方面支持社区工作,而不应该过度地干涉社区事务。作为社区服务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更重要的是强化自身的服务管理职能,切实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二)健全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制度,完善居民自治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