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5-09 17:04:59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

篇1

农田排水沟通常是指天然形成的在地表或者以排水为目的而挖掘的水道,一般不包括埋设在农田地表以下的暗管排水管道。它可以排除地表多余的水分,排除农田里面残留的化肥农药,还对生态净水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设计好的排水沟,对农田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 设计依据

农田排水沟计算公式均以《农田排水技术规范》中调控地下水位的末级固定沟间距计算公式及使用条件为依据, 见表1.

表1 末级固定沟间距计算公式

2 排水沟设计要点

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素。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建设,并充分分析周围建筑的水位和流量,计算出工程量,确定排水沟的间距和深度,这些是建设排水沟的要点。

2.1 间距和沟深

农田排水沟的间距是按机耕和排水的要求来确定的,排水沟的深度则是因排水任务的轻重而定,如主要负责排除污渍,深度在0.8~1.5m 之间较为适宜,若是负责其他任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和沟深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一般先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确定沟深,再确定间距。在勘测过程中还要结合相关地区的资料,人员的实际经验多方面的分析确定沟深和间距。在要求的地下水位一定时,沟深大则间距大,沟深小则间距也小。因此存在许多方案,宜用经济比较加以确定。

2.2 断面

农田排水沟断面的决定因素是排水的流量,断面的尺寸则需通过水利来计算最后才可确定。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一般步骤是先按要求确定排水沟的深度,再逐步进行实际检验看能不能符合除涝的要求。

2.3 水位要求

农田排水沟的设计水位有两种。一种是日常水位,又可称为排渍水位,是排水沟平时日常维持的水位。应实际需要,日常水位应该逐级降低,各级沟渠之间应该有水位上的落差,但是落差要适当,一般是在0.1m 左右。另一种水位是最高水位,又被称作为排涝水位。最高水位在设计时要注意各沟渠要低于沟渠的两侧田面,高度差在0.2m 作用最为合适。特殊情况如在抽水的时候,需要进行排涝,则可以允许沟道的水位比两侧田面高。

2.4 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分排涝流量和排演流量两种。计算设计流量时,首先确定这两种情况的设计排水模数,然后分别乘以与排水沟断面相应的汇流面积,即为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

2.5 边坡

因溢出地下水的原因,为了避免坍塌,需要使边坡较缓。而由于沟坡经常长草,沟床的耐冲能力比较强,也可以采用较为陡峭的纵向坡降。

3 排水沟设计步骤

3.1 日常水位

日常水位是排水沟需要维持的水位。具体的设计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根据远处低洼地段的高程来确定控制点的高程。第二步,初步拟定各个排水沟道的高度差。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推断得出干沟出口位置的排渍水位,一定要满足这一水位要求。在某些地段会出现不能够自排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抽排的方法,维持保最高水位又可以成为排涝水位。具体的设计步骤同样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一个中心控制点,根据这个控制点来进行排涝。第二步,初步模拟确定各个排水沟道的高度差。第三步,通过计算,得出排水沟干沟位置的最高水位,保证其高于外部河流的最高的水位。如果出现不能够自排的情况,同样应该及时采取抽排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渠道的滞流储蓄能力。排渍和排涝要求可以相互间比较核对,两者相配合才能确定渠道的断面。如果需要设计出既符合排渍要求又符合排涝要求的排水沟,那么应该同时符合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的要求。

3.3 断面

排水沟断面的设计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经验,再经过勘察比较,查阅资料等,确定出排水沟的断面尺寸。第二步,按排涝流量,通过公式计算出排水沟的过水断面。第三步,为了避免不必要发生的困难,底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设置为接近地面。比降也是重要的一点,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第四步,起引水作用的渠道比降应该较为平缓,顺着坡势引水和排水。

3.4 边坡

边坡系数主要与土质和沟深有关,设计边坡应考虑沟深和土质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渠沟积水、直流冲刷、侵蚀、溢出地下水等常见的情况。一般同级沟、渠相比,沟道的边坡系数大于渠道的边坡系数。

4 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排水沟校核滞涝要求:确定需要排水沟滞蓄的水深,计算需要排水沟滞蓄水量、排水沟滞蓄容积、滞蓄能力。校核增加抢排水量,减小要求的滞蓄量。扩大沟深或沟宽,或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沟道密度。

(2)沟道灌溉引水能力校核要求:利用排水沟引水灌溉时,往往平坡,逆坡引水。需校核输水距离及水位能否满足灌溉要求,推算水面曲线,如不满足应调整排水沟的水力参数;

四是随着国家对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农田生态建设问题凸显,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排水沟和沉淀沟的布设问题。

(3)设计中要注意排水沟网的观感效应,勾画出与现代农业气息相映衬的生态艺术设计作品。

5 结束语

总之,建设好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的一项重要产业,既保证了农田不受天灾的影响,又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一定会在未来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民带来更高的收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一定会成为全国各地区产业中的重中之重。

篇2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22-2

粮食产量持续增产的主要内因之一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和节水灌溉技术含量的增加。近年来,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国家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田间工程,形成了沟相连,路相通、林成行、田成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水沟作为田间工程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排除地表水,减少田间淹没深度和时间、减少地下水位上升高度、排除田间农药、化肥的残留渍害、建立生态净水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排水沟的规划设计,是发挥田间工程效能的重要环节。

1田间排水沟的设计要素

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素。

1.1田间排水沟的间距

田间排水沟间距和断面尺寸由排水要求和机耕要求确定。云南北部降雨量少的地区排水沟间距一般为150-400m 米。云南南部雨水丰沛的南部地区的排水沟间距为100-200m。

1.2田间排水沟的断面

除涝排水沟的断面根据排涝流量确定。排水沟的断面尺寸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兼有除涝和防渍的排水沟,一般按照排渍的要求确定沟深,再初步拟定过水断面,再校核是否满足除涝要求。

1.3田间排水沟的沟深

农沟沟深一般为1m左右。最末一级的地下水排水沟的深度,根据排水任务而定。防渍功能的沟深为0.8-1.5m。防止土壤返盐的沟深,则为地下水临界深度。

1.4沟深与间距的关系

排水沟水位与沟深间距关系一定时,排水农沟深度与农沟的间距有关。在要求的地下水位一定时,沟深大则间距大,沟深小则间距小。间距小,沟可浅些,否则要求较大的沟深。一般情况下根据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施工条件,初步确定排水农沟的深度,再确定相应的排水沟间距。由于排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需要通过试验资料和相近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析选定。

1.5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分排涝流量和排演流量两种。计算设计流量时,首先确定这两种情况的设计排水模数,然后分别乘以与排水沟断面相应的汇流面积,即为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

1.6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要求

排水沟设计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排渍水位是排水沟平时应维持的水位,也称日常水位,主要满足控制地下水的要求。为了保证农沟水位不被奎高,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逐级降低,除了水流的纵向坡降外,各级沟道汇流处尚需有适当的水位落差,一般0.1-0.2m。排涝水位也称最高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排涝时各级沟道的水位均不应高于沟道两侧的田面高程,以低于田面0.2-0.3m为宜。在抽水排涝情况下,承泄水泵排水的排水沟段,或通过小块洼地的排水沟段,允许筑堤束水,使沟内水位高于两侧田面高程。

1.7排水沟的边坡要求

由于有地下水逸出,容易坍塌,因而常采用较缓的边坡。由于排涝历时短,沟坡容易长草,沟床糙率大,因而耐冲能力强,可以选用较陡的纵向坡降。

1.8排水试验

根据农田排水试验规程SL-109-95的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时,针对某种沟深,拟定一组排水沟间距,测试排水沟间距最终排水效果。

2排水沟的设计步骤

2.1排渍水位设计

排渍水位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满足防渍或防止盐碱化要求的水位,也称日常水位。其初步设计步骤为:一是确定排渍控制点高程(取最远处低洼地高程值);二是初拟各级排水沟的比降;三是推算排干沟出口的日常水位。应满足干沟出口处的日常水位(排水承泄区的水位)。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调整比降,尽量争取自排。在水网圩区,无法自排,则采用抽排来维持日常水位。

2.2排涝水位

排涝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也称最高水位。其设计步骤为:一是确定排涝控制点;二是拟定各级排水沟比降;三是计算干沟出口处的排涝水位。应满足干沟出口处最高水位不低于外河的最高水位。若干沟出口发生壅水,则需调整排水沟比降,或筑堤束水。若无法自排,则考虑建站抽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沟道的滞蓄能力,可采取提高加密沟网、提前预降沟水位等措施。若排水沟同时具有排渍和排涝的要求,则应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水位要求。若以排涝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渍要求来校核。若以排渍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涝要求来校核。

2.3排水沟横断面设计

水沟横断面设计的步骤:一是确定排水沟横断面尺寸。一般干、支沟应作具体设计,斗沟选择有代表性斗沟作典型设计,农沟可采用地区统一的标准断面;二是按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排水沟过水断面,通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方法与渠道计算相似;三是底坡应考虑接近地面坡降,以避免深挖方。应考虑承泄区水位,尽量自排。应满足不冲不淤,比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四是结合引水的沟道比降宜缓,此时应顺坡排水,倒坡引水。结合蓄水灌溉、滞涝、通航时,也可采用平沟底。

2.4边坡设计

边坡系数主要与土质和沟深有关,一般同级沟、渠相比,沟道的边坡系数大于渠道的边坡系数。应考虑地下水渗出、坡面径流冲刷、沟内积水时,波浪的侵蚀等因素。

3设计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篇3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是近年来粮食产量增加的一大关键原因。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经多年的努力后,建设出了许多高标准农田,在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使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在这其中,排水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排除地表多余的水分,排除农田里面残留的化肥农药,还对生态净水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设计好的排水沟,对农田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排水沟的设计要点

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点。

1、间距和沟深

农田排水沟的间距是按机耕和排水的要求来确定的。比如云南北部,常年降雨量较少,排水沟间距一般是150~400m,而南部降雨量较大,那么间距一般为100~200m。农田排水沟的深度则是因排水任务的轻重而定,如主要负责排除污渍,深度在0.8~1.5m 之间较为适宜,若是负责其他任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和沟深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一般先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确定沟深,再确定间距。在勘测过程中还要结合相关地区的资料,人员的实际经验多方面的分析确定沟深和间距。

2、田间排水沟的断面

除涝排水沟的断面根据排涝流量确定。排水沟的断面尺寸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兼有除涝和防渍的排水沟,一般按照排渍的要求确定沟深,再初步拟定过水断面,再校核是否满足除涝要求。

3、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要求

排水沟设计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排渍水位是排水沟平时应维持的水位,也称日常水位,主要满足控制地下水的要求。为了保证农沟水位不被奎高,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逐级降低,除了水流的纵向坡降外,各级沟道汇流处尚需有适当的水位落差,一般为0.1-0.2m。排涝水位也称最高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排涝时各级沟道的水位均不应高于沟道两侧的田面高程,以低于田面0.2~0.3m为宜。在抽水排涝情况下,承泄水泵排水的排水沟段,或通过小块洼地的排水沟段,允许筑堤束水,使沟内水位高于两侧田面高程。

4、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分排涝流量和排演流量两种。计算设计流量时,首先确定这两种情况的设计排水模数,然后分别乘以与排水沟断面相应的汇流面积,即为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

5、排水沟的边坡要求

由于有地下水逸出,容易坍塌,因而常采用较缓的边坡。由于排涝历时短,沟坡容易长草,沟床糙率大,因而耐冲能力强,可以选用较陡的纵向坡降。

6、设计过程中的要点

首先,在平原地区,必须要先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通过计算得出排水沟的水量容积和蓄水能力。增加沟深,加宽沟宽,从而增加沟道的密度。其次,要严格遵循渠道灌溉引水的要求,明确使用排水沟中的平坡引水和逆坡引水,使水位符合灌溉的要求。再次,要仔细检查排水沟的沟深和沟宽是否满足防渍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该及时改进。最后,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同样明显,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环境影响,增强视觉感,凸显出现代农田的美好生机与活力。

排水沟的设计步骤

1、日常水位

日常水位是排水沟需要维持的水位。具体的设计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根据远处低洼地段的高程来确定控制点的高程。第二步,初步拟定各个排水沟道的高度差。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推断得出干沟出口位置的排渍水位,一定要满足这一水位要求。在某些地段会出现不能够自排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抽排的方法,维持保证排渍水位。

2、排涝水位

排涝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也称最高水位。其设计步骤为:一是确定排涝控制点;二是拟定各级排水沟比降;三是计算干沟出口处的排涝水位。应满足干沟出口处最高水位不低于外河的最高水位。若干沟出口发生壅水,则需调整排水沟比降,或筑堤束水。若无法自排,则考虑建站抽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沟道的滞蓄能力,可采取提高加密沟网、提前预降沟水位等措施。若排水沟同时具有排渍和排涝的要求,则应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水位要求。若以排涝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渍要求来校核。若以排渍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涝要求来校核。

3、断面

排水沟断面的设计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经验,再经过勘察比较,查阅资料等,确定出排水沟的断面尺寸。第二步,按排涝流量,通过公式计算出排水沟的过水断面。第三步,为了避免不必要发生的困难,底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设置为接近地面。比降也是重要的一点,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第四步,起引水作用的渠道比降应该较为平缓,顺着坡势引水和排水。

4、边坡设计

边坡系数主要与土质和沟深有关,一般同级沟、渠相比,沟道的边坡系数大于渠道的边坡系数。应考虑地下水渗出、坡面径流冲刷、沟内积水时,波浪的侵蚀等因素。

三、设计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一是根据防渍、通航养殖要求校核排水沟的水深和底宽。如果不能满足防渍、通航养殖要求,则应拓宽加深断面。如果排渍要求的沟深比排涝要求的沟深大得多,则可以采用复式断面,这样能满足排渍要求,又不致使断面扩大很多;二是平原、水网圩区,排水沟校核滞涝要求:确定需要排水沟滞蓄的水深,计算需要排水沟滞蓄水量、排水沟滞蓄容积、滞蓄能力。校核增加抢排水量,减小要求的滞蓄量。扩大沟深或沟宽,或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沟道密度;三是沟道灌溉引水能力校核要求:利用排水沟引水灌溉时,往往平坡,逆坡引水。需校核输水距离及水位能否满足灌溉要求,推算水面曲线,如不满足应调整排水沟的水力参数;四是随着国家对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农田生态建设问题凸显,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排水沟和沉淀沟的布设问题;五是设计中要注意排水沟网的观感效应,勾画出与现代农业气息相映衬的生态艺术设计作品。

总结

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也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的一项重要产业。随着国家队这些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现代化农业正不断的呈现,建设高标准农田正成为我国的一大重要工程。既保证了农田不受天灾的影响,又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一定会在未来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民带来更高的收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一定会成为全国各地区产业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赵家良,尹晓蕾,王兵。 淮北农田排灌与非工程节水技术探讨[J]. 地下水. 2006(01)

[2] 邢攸三,匡朗初,李少朋,刘炳忠。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水利. 2007(03)

[3] 高勤。 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沟渠施工的关键技术探讨[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篇4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24-01

一、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内容

1.施工前的建材检查和质量管理制度确定

质量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是在工程开展前对备用建材设备的检查核对和质量管理制度中要点的掌握。检查内容囊括建设中所需的所有设备物品,包括建筑混泥土吨数、设备供电使用情况、构配件数量等,避免工程进行中所需材料的缺漏。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深度优化,组织各单位人员对图纸进行审议,二次确定图纸设计的可行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量化质量测评方法,科学设定质量管理程序等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施工过程中,定时获取工程建设项目数据信息,进行计划步骤比对,防止工程进行步骤出错。在施工的进行中优化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着力进行施工现场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在质量管理中细化监督项目,及时收集建立统计施工数据,根据数据对工程计划进行变更,保障计划与实施情况的统一协调性。

3.工程结束后的质量评定与验收

工程后期的质量审核主要包括审核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工程建设资料和相关承包企业提供的工程技术实施范本,如有遗漏应该责令补齐。在验收工作中严格依据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原材料的质量开始审核,依次检查单元项目、分布工程等,严格依照初检、复检、专项检查的步骤,保证质量监控落实到水利工程的每个分项目,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限制,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受土地分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规模一般偏向于小型化。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基本依靠地方财政的支出。在这种限制下,一是资金不足导致工程规模和质量大打折扣。二是部分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劣质建材和翻新水泵等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完全没有发挥效果,利农利民的水利工程成了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

2.缺乏专业质管人员,施工人员水平偏低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率是凭借质量管理工作的参与人员实现的,由于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观影响因素,即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意识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在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对质量管理工作认识的欠缺,质量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不明确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明显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影响,施工人员的操作是否科学,技术素质是否合格都对工程质量构成直接影响。在工程的承包建设中,一些企业存在将项目工程分包的现象,而分包建设公司在计划建设的实施中容易出现偏差,质量管理工作难以统一进行。这些都是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监管制度,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完善监管制度,明细工作内容,制作监管计划。在工程招标中择优使用,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落实监管人员的工作内容,对单元项目的质量管理应分摊责任承担,将质量监管工作合理分配给监管人员,谁负责监管的出现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以“问责制”的方式严格要求监管人员树立责任心杜绝监管工作中的放水现象。在施工前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抓住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任务、提前培训上岗人员,重申工作制度、工作要求等。

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建材设备质量

在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在建材质量控制方面,注重从原材料的选购、运输、接受和储存方面入手。在采购方面,建材的选择应该尽量以质优价低为首要条件,货物价格可以货比三家择低购买。在材料的运输问题上,一些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在运输上需要选择最短路线,运输过程中注重对设施设备的保养,如公路运输水电机组时应该注意使用帆布遮挡,避免日光暴晒加快线路老化等。在设施设备入厂前,项目经理需要核对设备说明书、保修承诺和相关技术参数文件。在建材设备贮存中妥善保管,如对水泥电子器械等应该放置干燥的地方防止发潮等。

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水利工程建设的直接操作者是工程施工人员,因此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队应该注重施工人员水平的培养,建立起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先锋队伍,拉动整体施工的质量。在一些关键性技术项目的建设中应该派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员工进行建设。技术人员的选拔中严格要求,对没有相关经验或技术证书的人员不予录用。在施工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步骤,做到整体化一,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4.优化工程建设程序,制定分期目标

在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工程建设进度掌握的不明确,水利工程在半途施工中出现盲目赶工期的现象。在水利工程的计划实施中,我们应该注重分期目标的制定,将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建设过程细化成多个分期目标,每一阶段的分期目标再按照计划实行,保证工程按时交接,避免了长期工程中工程进度评估难以掌握而导致的赶工期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的立足根本。而在与农业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其质量的优劣影响到地区农业发展的健康性和安全性。高质量的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实现这一保障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2、项目效益

2-1功能和经济效益

(3)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原有耕地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好改善,一季稻可改双季稻,还可种植冬作,预计原有耕地每公顷可增产值0。225万元,每年可增产值41.93万元。

2-2社会效益

(1)可以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使土地权利人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

(4)通过整理,水利工程网络覆盖186.35公顷,从而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原有耕地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2-3生态效益

(1)整理前零乱破碎无序的地块改变为整形合一的标准化田块,提高了机械化作业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水平

(2)建立农田防护林网,改变以前少林或五无防护林的状况,提高了林木覆盖率,有效地增强防风固沙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3)改变了零乱的坑塘和无序的灌溉沟渠,建成了排灌分开、统一有序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排洪能力。

(4)改变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农村道路状况,建成了便利机械化耕作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络,提高了道路的网络水平。

3、资金来源

全部资金307.2万元由国家拨款

4、项目的目的、意义

4-1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使农田基本达到同一层面平整,建立高标准、高效率农田。

4-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道路与沟渠体系,使原来形状、大小不一的田块变为标准化田块,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土地集约规模利用效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改良土壤水、肥条件,提高农田质量,调整农业和农作物结构,实施集约规模经营和管理,提高耕地的产出率。

4-4通过路边、沟边等农田防护林带的种植,提高区内林木覆盖率,增强防风固沙作用,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通过对沟、田、水、林、路的综合整理,实施248.96公顷土地整理的施工,使原来形状、大小不一的田块成为“田成方、溪成网、树成行、路相通”的标准化生态农业园区。

3、新建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沟渠总长35760米、过水涵1070座、控制闸1座,确保农田旱涝保收;

4、完成11750株农田防护林的栽种工作,按3米1株的标准栽种,达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5、积极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和分配使用的工作,达到整理一片利用一片的目的。

四、项目的实施步骤、资金分配、时间安排

1、项目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气候、资金情况,先着手投资少,见效快的工程,并尽量避开雨委,充分利用闲期,减少农作物的损害。

(1)测绘项目区地形图:年月日—年月日;

(2)编制项目详细规划设计施工图件和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3)核实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并制定调整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4)项目工程招投标:年月日-年月日;

(5)完成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年月日-年月日;

(6)项目开工施工放样:年月日-年月日;

(7)填土造田、土地平整:年月日-年月日;,完成格田、梯田的土方量,符合耕作要求。

(8)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他工程:年月日-年月日;,修筑各类道路及桥涵、灌溉渠道和排水沟、建生态防护林、配套电力工程、蓄水与提灌站工程。

(9)竣工验收:2012年4月

2、资金分配

(1)该项目国家总投资万元,其中:

(2)工程施工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3)设备购置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4)前期工作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5)竣工验收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6)业主管理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7)不可预见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3、项目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人水和谐、循环经济、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分区施策、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水土流失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积极推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农业基础。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面积0.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四田”面积0.4万亩,修复水毁工程30处,新修渠道10公里,新增蓄水能力40万立方米,解决20000人的饮水安全。

(二)工作重点:一是抓好口粮田和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二是抓好水生态环境治理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三是集中抓好水利、防洪保安等重点工程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四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五是抓好水毁水利工程恢复建设;六是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

三、实施步骤和基本要求

(一)实施步骤: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日前,为前期规划、组织发动、落实任务阶段。各镇确定1—2个经济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点,切实做好规划、发动等各项工作,确保顺利开工建设。

第二阶段:2011年11月21日至2012年3月20日。为具体组织实施阶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全面展开,重点工程形象进度要达到85%以上。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1日至2012年4月20日。为检查验收阶段。各镇要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回头望,及时查缺补漏,确保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同时将自查报告和工作总结上报县政府办公室,县上将统一组织验收。

(二)基本要求:一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要从人水和谐角度出发,遵照自然规律,科学规划,优先安排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工程,并予以重点扶持。坚持统一规划、整村推进、综合开发,各镇的重点工程原则要集中连片;二是基本农田建设要做到六个结合,即:与新农村和移民搬迁建设相结合,与经济长廊建设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人蓄饮水、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新修、恢复、加固提高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庭院经济相结合;三是坚持农民投资投劳为主,国家以奖代补为辅,对重点工程重点倾斜;四是要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关,特别是对重点工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各镇要深刻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全县水利建设新高潮。

篇7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精神,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创造新鲜经验,探索长效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和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示范区建设,力争在2~3年初见成效,使示范区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成为各地学习参照的样板,全国宣传推广的典型,带动“十一五”期间整个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示范区建设主要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一)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二)规范加强基本农田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和档案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

(三)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四)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集中投入机制。

三、设立条件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各设立4~5个;北京、上海、天津、海南、、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设立1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设立2~3个。

示范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具有代表性。选定的示范区能分别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形地貌的基本农田特色。

(二)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粮、棉、油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示范区耕地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比例较高,交通便利。

(三)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示范区所在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较高。

(四)具有一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基础。曾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或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项目投资计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较为扎实。基本农田管理基本做到制度化、日常化;基础数据及图表册等资料档案比较完整,保护责任书签订率在80%以上;初步建立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设要求

(一)基本农田标准化

五年内,示范区基本农田经过土地整理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农田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土地集中连片。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无零星分散建构筑物、无废弃地、无闲散地。

2.田块平整、规则。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要求。

3.水利设施配套。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排灌水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坡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旱地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4.田间道路通达。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适应耕作和田间管理要求;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适应机械化耕作需要。

5.防护林网配套。主干路、沟、渠两旁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区的防护林建设要满足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要求。

(二)基础工作规范化

1.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具有统一标定的区、片、块位置和编号,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图表册等有关资料要整理归档,永久保存并做到逐级备案。

2.数据资料及时更新。规范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基本农田变更统计制度,落实动态监测措施,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要及时反映到基本农田登记表并落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做到图表册与现状一致。

3.保护标志统一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要经济适用、整洁持久,主要设置在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标志内容要明确保护范围、面积、要求及责任单位等。

(三)保护责任社会化

1.完善责任体系。完善县(市、区)、乡(镇)、村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管制度,形成执法监察网络;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

2.明确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范围、期限、责任人应当明确,并与实际一致;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应注有保护面积和责任人。

3.探索长效机制。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出发,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和鼓励机制;探索建立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机制。

(四)监督管理信息化

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可靠,信息采集、处理、上报、反馈及时有效;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和利用变化情况,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申报程序

(一)推荐示范区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工作方案规定的示范区设立条件,并考虑本地区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提出拟设立示范区的县(市、区)名单,在征得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将拟设立的示范区名单附基本情况说明报部。

(二)编报示范区建设方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示范区报部审核同意后,由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应包括:示范区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实施步骤、资金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三)核准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经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示范区建设方案严格把关,核准同意后报部。

(四)正式确定示范区。部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审核,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分批批复;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修改完善意见,重新上报后再审核批复。示范区建设方案批复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抓紧组织实施。部将适时统一公布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名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正式确定后,在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开展有关工作。部将成立有关司局及事业单位参加的示范区工作协调机构,共同做好示范区建设方案核准、整理项目安排和检查指导等有关工作。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区工作负总责,做好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示范区所在地区应成立以政府领导挂帅,由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国土资源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篇8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号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精神,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创造新鲜经验,探索长效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和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示范区建设,力争在2~3年初见成效,使示范区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成为各地学习参照的样板,全国宣传推广的典型,带动“*”期间整个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示范区建设主要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一)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二)规范加强基本农田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和档案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

(三)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四)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集中投入机制。

三、设立条件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各设立4~5个;北京、上海、天津、海南、、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设立1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设立2~3个。

示范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具有代表性。选定的示范区能分别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形地貌的基本农田特色。

(二)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粮、棉、油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示范区耕地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比例较高,交通便利。

(三)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示范区所在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较高。

(四)具有一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基础。曾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或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项目投资计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较为扎实。基本农田管理基本做到制度化、日常化;基础数据及图表册等资料档案比较完整,保护责任书签订率在80%以上;初步建立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设要求

(一)基本农田标准化

五年内,示范区基本农田经过土地整理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农田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土地集中连片。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无零星分散建构筑物、无废弃地、无闲散地。

2.田块平整、规则。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要求。

3.水利设施配套。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排灌水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坡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旱地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4.田间道路通达。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适应耕作和田间管理要求;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适应机械化耕作需要。

5.防护林网配套。主干路、沟、渠两旁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区的防护林建设要满足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要求。

(二)基础工作规范化

1.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具有统一标定的区、片、块位置和编号,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图表册等有关资料要整理归档,永久保存并做到逐级备案。

2.数据资料及时更新。规范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基本农田变更统计制度,落实动态监测措施,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要及时反映到基本农田登记表并落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做到图表册与现状一致。

3.保护标志统一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要经济适用、整洁持久,主要设置在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标志内容要明确保护范围、面积、要求及责任单位等。

(三)保护责任社会化

1.完善责任体系。完善县(市、区)、乡(镇)、村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管制度,形成执法监察网络;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

2.明确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范围、期限、责任人应当明确,并与实际一致;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应注有保护面积和责任人。

3.探索长效机制。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出发,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和鼓励机制;探索建立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机制。

(四)监督管理信息化

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可靠,信息采集、处理、上报、反馈及时有效;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和利用变化情况,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申报程序

(一)推荐示范区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工作方案规定的示范区设立条件,并考虑本地区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提出拟设立示范区的县(市、区)名单,在征得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将拟设立的示范区名单附基本情况说明报部。

(二)编报示范区建设方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示范区报部审核同意后,由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应包括:示范区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实施步骤、资金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三)核准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经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示范区建设方案严格把关,核准同意后报部。

(四)正式确定示范区。部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审核,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分批批复;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修改完善意见,重新上报后再审核批复。示范区建设方案批复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抓紧组织实施。部将适时统一公布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名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正式确定后,在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开展有关工作。部将成立有关司局及事业单位参加的示范区工作协调机构,共同做好示范区建设方案核准、整理项目安排和检查指导等有关工作。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区工作负总责,做好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示范区所在地区应成立以政府领导挂帅,由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国土资源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篇9

1、田形未变不丈量原则。这次清理工作,对承包地田块面积一律以经营权登记核定面积为准,二轮承包使用的计亩标准一律不变,田形未变不作重新丈量,对于因调出、占用(修房、修路登)造成原田块分割的一律采用倒扣方式减出(即丈量占用调出面积),分割的总面积应与原田块面积一致。

2、先调整后登记原则。后,因征地、农户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需调整农户承包地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二十七条规定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规定》二十四条规定,需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报镇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这次土地承包地清理,如有需要大面积调整承包地,应在清理核实、登记前,及时调整其承包地。

3、原宅基地暂不登记原则。对于灾后重新占地建房的,原宅基地按市政府相关规定,一律实行还耕,但在这次登记、清理、核实中,原则上不列入该户承包地面积进行登记,待还耕后,实行三年内谁的宅基地谁耕种,待三年土地熟化后,统一收归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新增人口承包地调整变动。对对集体经济组织已按程序将复耕后的原宅基地面积承包给农户的,应进行登记。

4、田块编号不变原则。土地清理过程中,对年全市颁证过程中使用的土地田块编号一律不变,对于分解田块承包,以经营权证上的编号加序号。(如20-1号)

二、组织领导

组长:邓强

副组长:曾维华

成员:严代兴刘福泉范红英张天兵李荣华

龙期连曾维泉王开洪方帮全张光勇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镇农经站,由范红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福泉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2011年10月8日-2011年10月27日结束。

为了使农户承包地清理核实工作顺利推进,清理核实工作分成四个阶段完成。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10月8日-2011年10月11日)

成立玉泉镇农户承包地清理核实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清理核实工作动员大会,讲清清理核实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摸底调查阶段(2011年10月12日-2011年10月17日)

各行政村组织人员对全村农户承包地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清理工作作好准备。

(三)清理登记阶段(2011年10月18日-2011年10月25日)

各行政村按照清理工作原则,以户为单位,逐户清理、核实、登记农户承包地情况。

(四)总结上报阶段(2011年10月26日-27日)

各行政村整理清理核实登记表,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7日下午15:30前上报玉泉镇农户承包地清理核实领导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此项工作业务量大,涉及面广,要求各行政村要高度重视,要及时成立农户承包地清理核实领导小组,村书记亲自抓,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头,全力抓好清理工作。

篇10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草,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主线,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现状分析

(一)小山头村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小山头村总占地面积1100亩(包括荒山、道路、田坎),现在我村现有粮田176亩;果树地372亩;养殖用地20亩;居民区占地160余亩;企业占地60亩;荒山荒沟300余亩。现有居民户296户,总人口872人。

2、产业发展情况:全村共有大小企业3个,主要产品有节能环保砖、不锈钢制品及印刷品。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集体收入25万元。

(二)发展优势

五马办事处小山头村位于长治市城区东南端,东靠磨盘垴、跎岗岭,西临北董村,南与东山旅游路、月季观光园相连,北面与南山头村接壤,距长治市区5公里,外环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小山头村东面傍山,西临外环路,村庄东高西低,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果树和旱地耕作,依托东山发展旅游产业,小山头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目标与实施步骤

(一)发展目标

2018-2020年发展规划

1 1、继续加大增加农民收入力度,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良种苹果、桃、杏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个体服务业,发展多种经济;积极鼓励农民向畜牧养殖特色农业转变,争取创办成1-2个特色养殖示范基地。

2、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进行产业调整,在确保本村农业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要引导村民积极投资第三产业,根据区委区政府东山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塔岭山桃花节的文化影响力,建设独具特色东山旅游文化区。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这部分村民收入。

3、村务管理建立新机制,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制度化、正常化。村民对村级管理满意率达95%。

4、争取至2020年全村实现“布局优化,村庄美化,卫生洁化”,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新小山头村。

(二)实施步骤

按照总体要求,将规划划分成3个实施步骤:

1、第一步骤,通过城中村改造的推进逐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2、第二步骤,引导村民转变传统经济发展观念。

3、第三步骤,建设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新小山头村。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强力推进村建设,争取早日奔小康

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以典型示范引领,逐步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并解决村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完善人居环境,建设优美新农村

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推广垃圾集中处理,治理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发展后续产业。打造“和谐、秀美、文明”的新小山头村。

(三)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民主治村

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凡涉及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事项及村内重大事项,均实行民主决策,把村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标准,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把评选结果作为村干部使用的标准,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鼓励村民参政议政,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五、保证措施

首先,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勇于奉献的思想意识,加快发展、勇于进取的职责意识,创业拼搏、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

篇11

我国人口多、土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分布不平衡,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使农业生产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变,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水库大坝的灌溉工程、消除洪涝灾害的各种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建设工程,这些过程不但能够保障农业的高产、高效,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但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未来的发展,农村的经济腾飞,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长足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也有了大幅度的进展,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能够更好的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有了很大的保障。总起来说,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意义非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伟大的中华儿女和自然界的许多灾害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艰苦的斗争,尤其是水灾和旱灾,如大禹治水,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所以,只有通过抗洪救灾,疏通水道,发展水利工程,才能总结治理洪涝灾害的成功经验,也才能更好的造福人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从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的耕地面积就开始减少,但是,水利建筑工程却有很大发展,灌溉面积也出现成倍增加。由于一些先进的灌溉技术的应用,粮食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彻底解决了我国粮食缺乏问题。使广大的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并奔向小康。所以,现代农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这也是我国的设计要求。

第二,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更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三农”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我们国家的富强。所以,只有很好的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为工业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打好基础,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际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我国的很多农副产品大都来自于灌溉良田,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直接影响着灌溉耕地的变化,从而对农副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受到灌溉农业用水量的限制,因此,只有合理利用灌溉水源,才能增大灌溉面积,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这无疑给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灌溉水源,实行低消耗高能效的灌溉技术和水利工程设施,是我们水利工程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使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协调一致,才能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人民更加和谐幸福,社会更加稳定发展。

现代农业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密切相连,为了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制定以下几点措施:

(1)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所以,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根据本乡镇或自然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同时,各政府主管部门要抓住重点、统筹安排,按步骤、有计划的合理配置水资源,要讲求实效,加强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施工,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和管理规划更加合理、科学、有效。

(2)积极招引资金,打开投资之门,推动农村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第一,要力争国家政策性资金的使用,从而使农村综合工程开发资金和大型灌溉工程配套设施的后续建造等资金的应用,逐步实现改造盐碱地,改造中低产田变为优质良田,灌溉区域建筑物的维护和建设,分步对灌区设施实行改造,使灌溉地区的主体工程和田间灌溉设施有序统一,灌溉能力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专项资助基金,按计划、分步骤的对一些旱地、洼地、沙荒等进行全面治理,同时要对农田里面的水利工程和水渠进行系统的节水施工改造,进一步提高田间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使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向着现代农业的高水平发展。另方面,要扩大招引资金的渠道,尤其是一些乡村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改造和建设,在政府资金补助的同时,积极引领农民力所能及的投资并义务出劳动力,最大限度的推动农村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3)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推行新技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化资源,建立起合理的、准确的网络化系统。充分利用各灌溉区域水资源,尤其利用好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技术,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大力兴修水利,才能提高灌溉质量,为现代农业的增产增收奠定基础,也提高了防止洪涝灾害能力。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有足够的技术资源和资金,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为实现人民达到小康水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