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广播电视发展

广播电视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8 13:38:46

广播电视发展

广播电视发展例1

1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昔日难见的精神盛宴,今天成为寻常;向来城镇居民享有的特殊待遇,如今已是城乡共享。听广播、看电视、观电影成为改革开放来给中国百姓带来的最显著、最愉悦的实惠之一,这些也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同比增长17.72%,达2894.79亿元。其中,广告、电影票房、有线网络这三方面势头强劲: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广告收入实现19%以上的大幅增长,广告资源价值不断增加。2011年全年我国电影票房超过130亿元,增长率接近29%。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首次突破2亿户,电视入户率达49.43%,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11489万户。

公益、转型、提升、融合、创新,共同构成了2011年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主题,这一年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一年。这一年度,广播电视产业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突出进步:首先,政府管理引导作用日益突出,正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次,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取得较大的创新;同时,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得到新的突破,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方式进行着新的变革;再次,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最后,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稳步推进。但在这高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复合型人才

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数量并不少,但是人才过于单一。造成这种单一性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广电人才主要偏重于对传统的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在市场、技术不断革新的形势下,传统广电人才队伍无法满足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技术革命的人才需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未来广电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地选拔一批懂项目管理、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等知识的复合型广电人才。

2.2 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浪费

受利益诱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每当某个电视台推出的节目受到观众好评、收视率较高,就会带来其他众多电视台开发同一类型的节目来抢夺市场,这不仅造成了节目的雷同性,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也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一部分电视台资源匮乏,其既没有多余资金引入优秀的节目,也没有能力制作出优质的电视节目,就通过廉价购买一些质量差的播出带,给观众带来的效益极低。

2.3 媒体多元化带来危机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广播电视行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没有把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高效地结合起来,导致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减速。同时由于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被大量分流掉,给多年来备受中国广大观众喜爱的广播电视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危机和挑战。

3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

3.1 实施人才兴旺战略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首先要认识到人才战略是当前广播电视台寻求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手段之一,也是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最主要方面。只有吸引到更多人才,才能更好地提高节目品质和原创性,加快内容产业发展。为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需要,广播电视局首先要公开竞聘,不断发现挖掘身边的人才;同时要打破地域限制,放眼全国招聘电视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再次选派技术骨干、业务尖子,赴北京、长沙等地进修、培训、参与高层次研讨活动等,努力提高广电从业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最后确保留住人才。这其中优先招聘掌握广电科技发展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使得人才队伍向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转变。

3.2 构建高水平的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打破市场垄断,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以及充满活力的电视运行、管理体制。针对上文提出的我国广播电视业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相对浪费的问题,我国广播电视业急需通过合理地配置节目资源等,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多出节目精品。

3.3 实行跨媒体发展战略

广播电视媒体要更加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进行跨媒体发展,构建融合性的舆论引导格局。所谓跨媒体发展战略,指的是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网络等几大媒体相互渗透,相互经营,从单一媒体经营向混合媒体经营转变。因为我国的管理体制,我国的媒体几乎都是单一媒体,比如广播电视业只能经营广播电视节目报和业务刊物,而不得经营其他报纸杂志。各媒体之间界限分明,不得互相渗透。目前打破这种局面是必要的、紧迫的,只有打破媒体形式的局限,实现跨媒体经营,才能实现我国广电行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3.4 广播电视机构产权市场化运作

广播电视机构要发展,必须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广播与电视成员之间紧密结合,规范广播电视与国家行政机构的关系,以公有产权代替国有产权,这样可能使所有者能够进入企业,并形成一个企业发展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决策机构,所以才能改变过去空缺的情况。比如,上海市就是由政府委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去管理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当中的国有资产,同样无锡市的广电集团在产权上也是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所以广播电视机构产权市场化运作将带给企业更多的活力,带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

3.5 我国广播电视栏目需要品牌化运作

一档节目,若是能够得到来自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观众的喜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大媒介努力追求的结果,但在媒介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想要获得受众的高度聚焦,这对于媒介的整体综合实力而言,具备极高的要求。因此,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来制作电视节目,已成为当今世界电视发展的一个潮流趋势。作为广播电视品牌,是一个媒体区别于另一个媒体非常重要的标志,广播电视品牌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性强而稳定性弱,所以要想打造广播电视的品牌关键是需要建设有品牌性的栏目,首先对栏目的受众进行相应分析,并根据受众的定位从而决定栏目的风格,然后再确定相应的广告商;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用受众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对栏目进行更加人性化的包装;最后在栏目播出的时段上要更好地处理黄金时间段和非黄金时段的各种关系,充分利用各种各样有利的因素,尽可能地保证节目的创新性和新颖性,进一步巩固栏目的品牌定位。

3.6 实现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多元化经营也就是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手段,一种企业在多个相关和不相关的领域里能够同时经营不同的业务,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发展优势,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方面的风险,这样可以快速地实现扩张,达到规模经济的效益,在传统媒体产业并不是很发达的阶段,广播电视多元化经营已经是发展所需,其经营战略需要将核心产品和核心产业做大做强。我国的广播电视的发展相对于国外广播电视还处于一个起步的发展阶段,如果只是盲目地进入其他的领域,那么很容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营问题,所以要坚持以广播影视为核心,增加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扩大相关的产业,同时实现跨媒体和跨行业多元化经营,这样才能实现多元化经营。

广播电视发展例2

1广播电视媒体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信息传播途径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微妙变化,广播电视媒体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探寻一条适合当今时展的新路子。广播电视媒体与信息技术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信息传播实效性更强。保证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是各大媒体工作的重点,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然而,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接收需要特殊的接收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这些设备功能单一,携带不够方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各种新技术、新平台不断出现,其能及时有效地推送信息。加上接收信息的终端是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一些携带方便的设备,打破时空限制,使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前社会的新闻热点。为弥补广播电视媒体传达率低这一不足,实现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明智之举。其二,信息传播范围更广泛。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获得更多的受众,是各大媒体追求的重点,但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广播媒体因信息接收设备容易操作,信息方式较为单一,即只是通过声音,因此,受众多是老年人。电视媒体虽然受众群体较为广泛,但一些年轻人多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观看电视,导致其受众主要集中在儿童、中年人、老年人等,对电视媒体而言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青年人值得深入探讨。相比之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平台在信息传播范围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受众几乎涵盖所有人群。一些忙于工作的青年人也可利用零碎时间浏览信息,信息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因此,为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广播电视媒体也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其三,对大众的吸引力更强。信息技术下的新媒体平台较广播电视媒体更具活力,主要是因其不仅能传播信息,而且能与受众及时互动,给广大受众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广播电视媒体只是将信息单一的传达给受众,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因此,为更好地吸引受众,也应注重将广播电视媒体和信息技术融合。

2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条件分析

从当前来看,无论是广播电视两个媒体的融合,还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都有着良好条件。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不仅基础设置完善,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内容生产上有着绝对优势,而且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尤其电视媒体为保证节目质量,提升节目播出效果,向节目的高清方向发展,实现融合发展后,可给受众提供更多新颖的节目形式。另外,我国三网融合稳步推进,给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信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新媒体平台不断出现,给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如虎鱼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的旗下官方网站,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平台,与广播电视资源共享,共同播出新制作的节目。内容有新闻、新疆歌舞、探险、考古、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影视剧、电视栏目等,目前浏览量位于新疆同类网站前三甲,同时在全国省级电视台官网中位列第十位,为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供了软件支撑。另外,我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手机成为接收信息的重要终端,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8亿大关。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通过新媒体平台可方便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同时,我国人口数量大,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能够有效挖掘潜在受众,提升媒体影响力与知名度。

3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方向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想稳步、快速发展,应做好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尤其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准备与布局,尤其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

3.1重视广电融合

广播与电视媒体有着各自的优点与薄弱点,为促进其以后更好的发展,应做好两种媒体的融合。首先,做好资源融合。广播媒体信息播出形式为“声音”,而且电视媒体信息播出方式较为宽泛,不仅能播放声音,而且能够配合图片、视频等内容。两种媒体融合时不断对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信息传播工作效率。如针对电视节目,广播媒体可通过语言描述进行播出。针对广播节目,电视媒体则可通过一定的包装,如真人扮演、图片展示、视频回放等形式,向观众展现。如在虎鱼网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播出节目等。其次,做好人才融合。人才融合是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重要方面,即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过程中,可分别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对方单位做指导,确保播出的资源内容符合各自媒体特点的同时,更容易吸引受众。最后,做好信息渠道融合。为提高广播电视媒体信息实效性,可实现信息渠道的融合,确保广播电视媒体能够广泛、及时地采集、播放相关信息。

3.2注重台网融合

台网融合是广播电视媒体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从业人员应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技术准备,稳步推动台网融合工作,不断扩大信息覆盖范围。台网融合时,首先,做好网络平台研究。广播电视媒体的很多节目与网络上播放的节目形式有所不同,为更好地实现台网融合,广播电视媒体应做好融合网络平台研究,认真分析网络平台受众群体特点,掌握其喜爱的节目形式,融合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推动融合工作,我国堪称电视节目生产大国,但大而不强,离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可考虑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研发制作的节目。其次,及时调整节目形式。结合不同网络平台节目播出形式,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优化。如针对电视节目,可将节目时间适当裁剪,更适合在网络平台播放。对于广播节目可转化为文字在微博等平台等。最后,为实现良好的融合效果,广播电视媒体应与网络平台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好交费、续费工作的同时,要求网络平台开通相关权限,以最大限度保证节目播出效果。

3.3做好新媒体融合

广播电视发展例3

广播电视正在走入千家万户……

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自1884年德国人尼普柯夫发明了可以将影像分解为单个象点的转盘以后,人类开始了电子媒体的征途。

1920年和1936年开始,世界传媒分别进入广播事业和电视事业。从此大众传播活动由1000多年的印刷媒介时代进入电子媒介时代。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节目,世界电视事业诞生。

中国广播事业紧跟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步伐,在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帮与《大陆报》馆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并于1月23日首次播音。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长河的起伏,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可谓一路坎坷,兴衰数次。

在8年的抗日战争和4年的解放战争中,为中国解放事业打了一场场无形的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调整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到1952年,全国共建立广播收音站23721个。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当时北京仅有50台黑白电视机。

“”结束后,1980年10月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广播事业重新回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并确定了新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982年5月成立中国广播电视部。

中国广播电视对中国历史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见证作用,有着深渊的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时代

如果说产业技术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是什么?

无疑是信息的革命,被人们称作第四次的革命。而广播电视媒体是这次革命的基础和最主要的载体。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建成世界上第一批电视台。随着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广播电视进入成型阶段,开始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传播媒介。

到70年代,世界上有近130个国家开办电视台,电视机总数超过2.5亿台。80年展到140个国家,彩色电视普及75%,卫星电视蓬勃发展,超过100个国家使用。

90年代以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新品种层出不穷,电缆电视、家用录像机、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文字广播、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多伴音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等等。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在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无声到有声、从台式到液晶,还是现在的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由单领域涉及多领域,每一步都凝聚着广播事业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以塑料玻璃为载体的电视机,未来电视机将发展成如纸一样轻薄,只要卷起来就可以带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媒之路。

80年代开始,推出了录播方式为直播方式,使我国广播电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80年5月开播标志性节目——至今大家熟知的《新闻联播》,已有28年的历史。

90年代,尤其后期,中国广播电视进行了重要的转型时期,观念上、思想上、节目上都做出了很大突破。适时的应对了广大群众的需求。更务实、更纪实、更艺术、高度参与的节目陆续出台。

《东方时空》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栏目化阶段,品牌意识进入电视节目。之后各种纪实栏目相应而出。

1996年的《实话实说》节目,突破了电视单方“诉说”,观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开启了人机对话的先河,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崛起。人们开始有参与意识。结束了电视只有说教的模式。

98年末,湖南卫视发起的娱乐游戏节目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也开始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并且普通大众开始走出家门,走上荧屏上。电视节目开始向高参与性发展。

跨世纪后,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强化,法律纪实节目蜂拥而至,体现了观众务实和纪实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人们更加渴望财富和成功,对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着强烈的追求。加上国外传来的成功学、励志学等等,人们想知道富人是怎么富起来的?他们在想什么?在吃什么?用什么?如何思考问题?自央视出台了《对话》节目之后,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励志节目,如上海的《波士堂》《头脑风暴》等。甚至人才招聘也搬上了银幕,节目从发起、制作到参与和收视率都非常成功。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对艺术世界的追求,做明星也不再是垄断和高不可攀的事情。湖南卫视再创传奇,《超级女生》红遍全国。随后《超级男声》《星光大道》《我行我秀》记录了一个个从平凡走向星空的奇迹。不仅挖掘了一批默默无闻的人才,还使电视节目真正的走到了一起,登上了人机互动的高速列车,使观众的参与性发挥至极。

三、中国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80年代初期,在电视发展的大势头之际,1983年确定了广播电视组织“四级办”的方针。即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各地纷纷建立电视台。县级电视台崛起,形成了中央台、省台、地区台、县级台的结构。

但是出现相应的问题也较多,在没有相应的辅配套措施下,全国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多级批台、建台,行业外批台、建台等问题。

四、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看过美国大片《虎胆威龙4》的人都应该清晰的记得这样一组镜头:当犯罪分子侵入并控制电视媒体网络后,发了一组拼凑起来的视频,引起了美国整个国家的大恐慌。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媒体迅速的时效性,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对人们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起着如此之大的影响。

广播电视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对当代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与功效。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媒体,它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观念。

电视丰富不仅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而且降低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门槛。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广播电视发展例4

在广播电视系统内部,并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具体的工作中。我国相关法律已经明确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出现前后观念不一的情况,而且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够强烈,行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只限制在文件处理内容中,并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形成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

1.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广电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正常的工作中,一个单位不仅要形成各种档案管理,而且内容也是需要集中管理的,这是档案管理最基本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制度,与实际要求相差很远,而有的部门并没有任何制度可以遵照执行,档案管理流程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制订,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

2.提升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办法

2.1确定工作重心,加强信息化建设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与文书档案相比,具有一定的鲜活性,与现实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常被利用的内容也比较多。鉴于此,要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纳入到重要的管理内容中,坚持贯彻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统一集中管理。同时,还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收集和整理原生电子文件,加强单位内部业务技术的整合,做好档案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分封媒体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大服务力度,为档案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2.2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档案管理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要想提升其管理效率,就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努力配备相关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从根本上保证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另外,要结合文件的数量,确定专职管理和兼职管理人员。档案的种类复杂,广播电视行业的档案管理不能按照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执行,它需要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内容联合在一起,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这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行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落实有关档案管理的全部规定

广播电视相关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各个管理部门也要承担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负责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另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收集、整理资料,明确管理原则和管理体制,按照要求管理档案,明确分管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保证。

3.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创新举措

3.1体制建设的创新

从整体情况出发,要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体制,明确档案管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制订档案管理的期限表,定期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规范档案管理的要求,严肃处理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人员。另外,还要加强档案管理内部人员对职责和义务的认识,加强档案管理自身的运行规范,定期开办研讨会,增强单位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在这个大前提下,要努力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为广电档案管理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3.2服务宗旨的创新

对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增强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做出优质的节目。如果在工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借出时,需要填写借用资料的编号,确认送回时间,避免出现丢失或误用的情况。鉴于此,可以采用电子扫码技术,实现对素材的全方位管理。另外,要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提高其宣传力度,采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宣传方式,努力提升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人员素质提升的创新

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同时,要摒弃过去档案管理中的不科学观念,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要树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职能意识,使管理过程能够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应对创新的知识面,实现管理过程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新观念、新意识的应用,采用创新的思维,全面发展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学习和考核机制,并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单位领导应不断吸收年轻的工作人员,给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文化、技能的学习,认清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广播电视发展例5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负有社会教育使命。因此,它不可能像国外的广播电视一样全部推向市场,节目也不可能全部由市场来决定取舍。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我国广播电视生存、发展之本。但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来观察、考虑向题,就不能不考虑听众、观众的精神食粮的多样性。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看的节目,肯定是没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那么,如何在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电视节目既使大家喜闻乐见,又不“追风”、“媚俗”呢?

其一是政治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从它诞生开始,就是执政党打击敌人、教育鼓舞引导人民的工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传达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怎样去遵照执行,又要将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他们的呼声要求反馈出来,成为联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粱。对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广播电视在代表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就有了自身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其二是大众性和社会性。广播电视的第一属性就是大众性。广播电视是社会化的产物,它的第一责任就是把人们引向正义的、符合道德与伦理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提高人们辨别是非曲直、邪恶和正义、真与假、伪与善的辨别能力。大众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广播电视要多宣传报道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倡导“三贴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大众性和社会性这一关键。

其三是知识性和艺术性。现有多数地方台,缺乏对知识性、艺术性的整体构思,既无系统又少趣味,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因而办知识性、艺术性节目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的知识性、艺术性要求愈来愈高,粗制滥造的节目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再好的选题,再好的主持人,如果缺乏艺术的造诣和包装,也不会受欢迎。因此,一定要把提高专业人才的修养和素质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只有有了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广播电视才会生产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才会制造出好的“精神食粮”。

其四是服务性。广播电视的服务不是特定的专对一人一事的服务,而是一种对社会的整体服务,它们有的以广告面目出现,有的通过制作的节目形式出现,已经形成了一种提供社会服务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形式,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地为合作方提供真诚有效的服务。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让服务深入到市场和生活领域当中去,服务性节目的生命力将会更强。

二、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是广播电视发展之基

首先要有产业意识,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同仁所认识。如何经营好这份产业,就要求我们有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维。这就好比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其次要以质取胜,这样才能站稳市场;再次要有远景规划,适时开发新产品,才能永久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赢得观众、听众,提高收听收视率,就要了解观众需求,生产出广播电视精品。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要在硬件设施的完善和队伍建设的优化上逐步纳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为将来的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与人才资源。

其次要多渠道探索创收途径,为广播电视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要与市场相结合,针对市场趋向,开辟相应的消费类节目。例如视频点播、股市行情等,一方面能增加创收,同时也给观众听众提供大量的实用信息和专业知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优势,以扩大广告、提供技术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扩大创收。像湖南广播电视台在自身广播电视节目办的异常活跃、新颖的同时,它的第三产业诸如世界之窗、宾馆等也十分庞大,为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解决就业门路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再次是抓好网络建设和开发,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适时开办多项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这是广电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再进一步讲,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智力的竞争。一个名播音、一个名主持人会带动一个节目甚至一个台的收听收视率。我们一定要对现行的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近亲繁殖等诸多不利于广电生存与发展的现象,予以扼制。否则,我们就生产不出精品、经营不好这份产业。

其一是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组织合理调配、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广播电视发展例6

公益广告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道德风尚,弘扬中华文明,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广告事业不仅是广告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是我国公益广告史上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栏目。从此,广播电视公益广告走进了国人的视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逐渐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2]特别是2014年广电总局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评审、设立扶持资金,201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后,我国公益广告由小到大、从少到多,取得了飞速发展。

一、2013年广播公益广告播出数据选取分析

据统计,2013年全国广电系统制作播出的公益广告有3万多条,总长10万小时左右。笔者选取了当年江苏新闻广播、广西新闻广播、甘肃新闻综合广播、吉林新闻综合广播、湖北之声为调查对象,它们分别为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比较能够代表我国广播公益广告播出情况。笔者将上述5家广播一天的播送时段以7:00-9:00、11:00-13:00、17:00-19:00三个时段作为调查时段,分别对2013年这三个时段的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进行了30天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表2):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当年地方电台公益广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之比差距较大。从表1来看,江苏新闻广播平均每天播出公益广告条数占商业广告总条数的比例为8%,而湖北之声这一比例达到22%,基本上接近前者的3倍。此外,湖北之声每天播出公益广告总条数,超过吉林新闻广播每天播出条数的2倍多,说明地方电台公益广告播出量差距较大。二是不同时段公益广告播出不均衡。从表2可以看出,广西新闻广播在17:00-19:00时段内仅安排播出1条公益广告、甘肃新闻广播在11:00-13:00仅播出1条公益广告,而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在11:00-13:00、湖北之声在17:00-19:00播出公益广告均为0,特别是湖北之声,在11:00-13:00播出7条公益广告,而在其他时段明显较少甚至没有,这种不同时段“旱涝不均”的情况,对于“伴随性收听”特征的广播媒体来说,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三是公益广告商业化倾向明显。在笔者调查的各频率中,公益广告商业化倾向比较明显,比如江苏新闻广播播出的“关爱儿童”公益广告,虽然呼吁父母要多抽时间陪陪孩子,“让心相连”,但却植入了“中国移动和4G”的商业信息。同样,在该频率“安全出行”“环境保护”等公益广告中,也都有“中国移动和4G”的信息,企业打了公益广告的球。如果企业参与赞助公益广告,必然希望有一定市场回报,这就使一些公益广告可能会出现过多商业化的色彩。最后,公益广告内容单调、创意不够。从调查看,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与质量都无法与商业广告相媲美。公益广告题材内容单一,集中在“尊老爱幼”“安全环保”“文明法治”几个方面,并且创意不够,形式简单,说教味浓,容易把公益广告刻板化、公式化,有时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雷同的情况,较之商业广告对受众缺乏吸引力。结合以上调查分析,纵观2014年之前的公益广告,尽管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行政命令推动较多,社会参与度低;不少公益广告是由政府指令、媒体制作播发,只是作为任务完成,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参与更低。第二,公益广告创作人才匮乏,优秀作品少。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引导和激励机制,导致专业优秀人才少,好的作品就更少。第三,企业公益意识不强,缺乏资金保障。相比商业广告效应的“立竿见影”,公益广告成效不明显,企业普遍缺乏热情。其他还有整体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二、近年来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播出现状

为推动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持续发展,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创作和传播,提高内容创意和制作水平,扩大影响力,增强宣传效果,2014年开始,广电总局每年开展一次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评审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扶持优秀作品近600件,极大促进了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和社会力量对公益广告的创作热情。2016年,《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我国公益广告更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4]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公益广告制作量为4万多条,2017年超过15万条,2019年全国制作公益广告超20万条,比2013年增长超过600%;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播出总时长10万小时,2019年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播出公益广告超过140万小时,是2013年播出时长的14倍多。公益广告制作量占所有广告比例,也从2014年的4.1%增长至2018年的8.3%,翻了一番。[5]并且,不仅公益广告作品数量屡创新高,精品力作更是不断涌现,它们主题鲜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各方创作力量开始走向自觉,它们针对社会问题及时创作,摆脱了被动接受指令、固定创作主题的局限性,使公益广告活力得到激发,同时,内容风格越来越明白易懂,走向成熟。比如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中,既有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的佳作,也有关爱老人、垃圾分类等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电视作品既有实拍,又有沙画这样的创新,广播作品有演播,还有快板和相声等形式。

三、我国公益广告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公益广告是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形式,也是规范道德行为、弘扬正风正气的重要载体。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当媒体格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广告也需要紧扣时代脉搏,顺势而上、不断创新,开辟新的传播格局。繁荣发展我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力:(1)管理创新。公益广告的管理创新是文化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首先国家应该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各级媒体创作播出;其次要促进广播电视机构落实相关法规政策,实施量化考核,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保证公益广告播出时间;再次要鼓励创新创优,完善公益广告创作激励机制;最后要通过减免税收、基金补贴、优惠贷款等机制,激发社会力量踊跃参与,促使广告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投入力度。(2)人才创新。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由于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在目的内容和传播效益等方面不同,其创作与传播有其自身特点与规律,因此,必须重视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创作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一是要重视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的理论研究与发展,二是要重视公益广告创作队伍的思想提升、知识储备以及专业能力的加强,最后就是要多组织创作评比,通过荣誉奖励,激发更多广告和媒体从业者积极投身公益广告事业。(3)内容创新。2016年,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公益广告能用简洁凝练的方式反映时代特征,好的公益广告,能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凝心聚力,所以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创作必须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助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就需要作品充分结合新时代重大宣传主题、重要社会活动、重大历史时间,发挥专业力量,通俗易懂地传递积极有影响的内容。(4)形式创新。信息时代,新媒体、自媒体急剧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在衰减,公益广告要想实现“全民传播、人人参与”,就必须善于“借力”新媒体,加快探索公益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传播形态和内容建设,充分挖掘社交媒体的优势,通过图文、微视频、H5等形式与传统媒体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结合,借鉴国际新兴传播方式,研究关注受众信息需求,做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与目标受众行为的对接。

四、结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节。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是对中国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继承和创新,凝结着新时代全体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价值。它高速及时、针对性强、动员力大,在公益事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信息传播的接受度越来越强,所以公益广告的整体发展必须坚持合理规划,守正创新,促进全社会积极参与,有力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石正茂.公益广告:在机遇期面临挑战[J].中国广告,2014(07):92-96.

[2]王云,舒扬.《广而告之》在中国公益广告史上的意义[J].新闻大学,2000(03):103-106.

[3]巢桂芳.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0(02):58-59.

广播电视发展例7

近年来,广播电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我国的广电体系都在探究先进的技术来保证播出的质量,加强对节目质量的研究。尽管我国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广播电视正受到新型技术与方法的冲击。随着3D电视、跨平台、跨网络等业务的进步,安全播出技术也在面临转型的机会和更大的挑战。

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

1、安全播出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1.1统一一体化的监控方式

某些电视台经常出现停播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合理的监控体系的运行,导致工作任务无法及时发现故障,没有应用有关的应急方式。近年来,广播行业开始重视电视台对于监控体系的设计。一些电视台、卫星地球站、有线前端结合自身业务要求,积极尝试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系统,取得了许多有益的设计经验和成功经验。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 视音频码流和传输信道多层指标监测技术、面向业务流程的多点监控和自动报警技术、故障智能综合定位技术、视音频异态自动录播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了对信源、播出、传输等各个环节中,应用IT基础设施(服务器、路由器等)、广播电视信号处理设备、传输基础设施、监测系统等多类型系统和设备状态信息的综合采集和实时监控,实现了多种监控系统的集成和运行信息的一体化展现,各类报警和数据一目了然,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的控制操作明确快捷,降低了值班人员的监控和应急处置压力。

1.2应急恢复技术

应急恢复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劣化或中断情况下,切换备份或垫片第一时间恢复节目信号的操作。应急恢复手段从最早的依赖于值班员手动切换,近年来已逐渐发展为以系统智能判别和自动切换为主、值班员手动切换为辅的模式。应急恢复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密切相关,监测监控技术是应急恢复的基础,而应急恢复是在监测监控技术基础上,通过对需要应急切换场景分析、对比、判断,启动相关自动恢复操作指令并控制相关系统设备动作恢复播出,或将应急恢复建议信息提示给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执行应急恢复操作。目前,自动化、智能化应急恢复技术已经成为电台电视台播出切换、有线网信源倒换、卫星地球站代播等的主流,应急恢复速度达到秒级。

2、安全防护技术

随着广播电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来相对封闭的播出、传输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多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甚至是与互联网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许多单位在部署制播网络、集成播控平台、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平台时,也在不断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加固措施。按照总局行业信息安全规范技术文件的要求,针对恶意攻击、安全漏洞、遭受损害后的技术措施,在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相关信息系统中采取相应等级的密码技术、安全测评技术、应急响应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等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保障基础网络安全、边界安全、终端安全和数据安全。

3、指挥调度技术

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技术是在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技术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体系的特点和需求发展而来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能够将安全播出信息采集、汇总、分析、

集中到综合指挥调度席,为指挥调度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同时,也能将指挥调度信息指令快速下达各相关单位,实现快速准确的调度指挥。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主要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为支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和执行信息汇聚功能,以实现安全播出相关单位之间数据信息、视音频信号的共享和应急联动。

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展望

广播电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安全播出,新型技术的发展也能够为安全播出提供坚实的基础。随着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安全播出技术也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运用安全播出技术的关键在于提升监督与管理的水平,其发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ICT与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创建的播出传输体系

现阶段,广播电视已经开始进入数字化与网络化的阶段,而且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有线、无线与卫星传输网络之间的连接与智能化全面覆盖,为用户提供跨网络与跨终端的服务。其中主要运用的技术是ICT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结合,不仅了智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台与监督与管理机构在创建技术方面系统时,应该全面考虑到ICT与信息安全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创建播出传输系统,为新一代的智能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播出提供保证。

2、广播电视的数据智能分析方式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数据应用的专业很广,包括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中心等专业技术,与其联系的监测信息、事故报表等,会涉及到很多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逐渐具备大数据的特征。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与共享资源,并且有利于挖掘应用价值叫哦高的信息,充分掌握安全播出的运行状态,有利于尽早使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也是大数据背景下管理安全播出技术的关键步骤,安全播出技术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智能分析技术。

3、应急指挥调控技术

应急指挥调控技术有利于保证及时的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控技术提高了当前应用的技术水平,增强了其智能化的功能。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将重点实现台内安全播出技术系统与台外安全播出技术系统的监测、管理、地理信息等数据的共享。同时,将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技术、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技术,在信息综合运用、系统统一联动、智能决策等方面进一步扩展。多媒体预警信息、多类型指挥调度手段协同、多级指挥调度信息交互、多级视频会商、监测数据和安全播出数据集成应用将成为未来应急指挥调度技术系统的重要标志。

4、统一的监督与管理平台技术

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广播电视监督管理机构应该重视创建统一的监督管理系统。重视对技术的管理、新媒体的管理、内容的管理、安全播出以及信息的处理等。统一的监督与管理平台技术,能够促进跨平台的数据资源共享,综合信息的智能研究,全面的智能化管理等安全播出技术的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很复杂,而且任务繁重而艰巨。拓展的业务都会设计到安全播出技术,并为其提供保障。安全播出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管理、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以及创新技术。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业务的扩大,安全播出技术也会持续的创新与进步,为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系统的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黎明,闫涛,刘隆文.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安全播出体系浅析与实践[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03)

广播电视发展例8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可以使广播电视传播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查寻的效率,克服了以前只能根据节目预告查寻节目内容信息,或者通过节目时间表了解节目内容信息的缺陷,增强受众接收节目的针对性,提高接收信息的效率。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可以促进电视节目内容异步接收、共时线上,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既保证了大众化用户需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满足其它个性化用户的需要,促进广播电视传播的良性循环。

1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优势

1.1是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广播电视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广播电视传播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借助于网络传播这一平台。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广播电视传播的功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二者融合后,广播电视传播可以借助网络传媒等诸多功能和优势(如文字、图片、图表、动画等功能),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力奠定基础。另外,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可以使广播电视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传统广播电视传播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如发射主体的技术条件影响,用户的接收条件影响,覆盖区域的转播条件影响等,使得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区域较小,覆盖范围受到限制。一般情况下,能够把节目传送到更广大的区域,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广播电视公司才可以做到。如果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任何广播电视节目均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会获得很大的提升。

1.2可以有效提升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增强受众接收节目的针对性

另外,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可以使广播电视传播的容量进一步扩大,传统广播电视信息流量非常有限,一个频道一天的信息容量只能局限在有限的时间段内,信息容量只有24个小时。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可以使广播电视播出的信息容量大大增加,传统广播电视线性播出流程被打破,所有信息都可以呈现在网上,信息容量大大增加。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后,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技术编码压缩后,受众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收听、收看、复制,还可以随时点播、随时更新以及长期保存,极大的克服了稍纵即逝的不足。由于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在网络传媒中,受众既是接受信息者,也是传播信息者,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流互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可借助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提升自身的信息反馈功能,根据用户的反馈,改进节目、栏目,赢得更多受众。

2广播媒体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模式

2.1取长补短,用数字化技术追求模拟音质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可以取长补短,用数字化技术弥补音频广播制作领域不足。虽然,近些年,音频制作的方方面面已经渗透了数字化技术,音频广播节目的全过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靠模拟音频来完成最佳音质,数字化采样、量化很容易造成音质损失,要想减少损失,必须利用降低量化步长、提高量化比特数等办法来完成。通过模数/数模转换后,数字音频越接近模拟音质就越好,当前,AMEK9098和SSL9000J系列,属于公认的世界上音质最好的调音台,这两个调音台的控制系统,就是模拟信号流加数字化,国家标准GY/T156建议,为保证添加音效特技后效果,录音棚原版录音和高清制作应该采用24bit量化,32bit内部处理精度,这样,在整个制作环节中,音频质量才能不受到任何的损失。然而,使用16bit音频的非线性产品非常多,所以,对音频的质量来说,音频技术在网络数字化时代并不是弃模变数,是取长补短,是两者有机地结合,用数字化技术追求模拟音质,弥补传统音频设备的弱点。

2.2开展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共同发展网络高清业务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通道利用数字传输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信号质量,还可以节省投入资金,极大地降低使用费用,促进大众消费。开展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还可以使接受终端多样。不仅可以拓展笔记本、手机、掌上电脑等小屏幕便携式移动终端,还可以拓展火车、轮船、飞机接受终端,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电视节目。和传统电视相比,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电视与手机的结合,可以有效细分受众群,使广播电视传播获得较高的回报。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下,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有利于共同发展网络高清业务。在交互性方面,网络电视领先,而在高清晰传输方面,数字电视占优,经历了长时间发展,电视高清传输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宽带网络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沟通更加便捷。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在技术方面虽然存在差距,但是,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的共同发展方向就是“网络化”和“高清化”,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交互。“网络高清”主要融合高清显示技术进行高速网络传输,向用户提供高清晰数字视频等多种服务,高清电视内容可以通过宽带互联网以P2P模式广播,还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利用地面数字电视网、有线电视网播出,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和途径,广播电视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都离不开数字化,都需要以数字化为基础,因此,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媒体融合并不意味着取代,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互惠、共存共赢。

3结语

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正式上线,给中国广播电视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是广播电视业发展的趋势,只有实现二者的一体化融合,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才能更强,开创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蔡伟 单位:长春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发展例9

中图分类号:TN949.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92-01

网络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都把它简单的误认为是在网上看电视。其实网络电视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的一种媒体服务。它一改以往单纯对于文字、图片的传播,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网络电视也使电视节目生产、传输和接收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收视载体将不再局限于电视,电脑、手机、户外大屏幕、公共交通工具也都将是它的覆盖对象。现在的网络电视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在计算机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如优酷、土豆视频等可以在线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第二是以传统电视加配网络数字机顶盒的形式来实现的,国内有很多知名的电器生产商如创维、海尔等也推出了自己专门的网络电视平台。

1、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

1.1 网络电视的优势

1.1.1 自主选择收视时间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旦错过就无法再接收,但是网络电视就具有节目播出时间自主选择的优点,方便很多观众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自由收看喜爱的任何节目。

1.1.2 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与传统电视单一化的接收相比,观众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网络上与更多的网友进行互动,探讨的问题更宽松、多元。网络电视抓住广大网民的需求,设计独特的版面、栏目、专题,不仅满足受众观看的需要,更要对受众进行个性化服务,它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大大增强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1.1.3 传播信息便捷迅速

网络的特性要求网络电视必须要突破地域的局限,站在全球化的高度,面向世界各地的受众,不断加强内容建设、技术规划、传播覆盖,积极打造多语种、多平台的综合视频门户网站,抢占视频资源的制高点,抢占新兴媒体的制高点。

1.1.4 海量的资源信息库

网络电视上有海量的电视节目资源,有各种各样的节目类型供用户选择。由于网络的电视的节目是通过硬盘来存储的,不仅可以保障其数量还可以实现稳定的输出。特别是网络电视可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选择在线收看任何国家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

1.2 网络电视未来发展

网络在中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当前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途径。随着网络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未来网络电视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视群体,网络电视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如此,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有线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和商品化销售,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它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网络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前进历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中国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政府部门还没有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电视让其健康的发展。从国外网络电视的成功经验来看,电视节目的多元化也是十分重要。今后网络电视还要依靠自身的互动性加之技术上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观众。

2、广播电视发展前景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广播电视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周期。网络电视的出现无疑是对广播电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时间让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调整过程中,广播电视的发展一定会迎来自己新的春天。

(1)数字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发展向前进了一大步,由于数字化信号具备抗干扰能力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满足了大多数观众对于视听的要求。

(2)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必然的趋势。集团化可以更加合理的整合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中国目前看来,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势头并不明显,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各地的广播电视会在竞争当中联合起来,形成一个集团化的航母,相互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去应对其他对手的竞争,以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结论和建议

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新兴的网络电视各自有着他们的优势和局限性,网络电视具有便捷、可控、随意选择观看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电视的发展在现实中也会遇到瓶颈。在我国网络覆盖面过少,尽管网络电视有各种优点,但是网络电视的覆盖需要成本,往往只是在一些大城市覆盖。另外网络电视的收视群体大多数还停留于80后90后,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网络电视显然没有传统的广播电视更容易操作,在这种的情况下,唯有联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未来,网络电视的出现会逐渐改变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广播电视的运营商也应该把握机遇,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改善传统广播电视欠缺的自由性、互动性和及时性。广播电视要多打造一批精品电视节目比如国家地理杂志,比如一些著名的历史纪录片,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数字电视的推广、升级。让传统电视也可以点播,回播、甚至实现与网络电视的互通。改变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和收看方式,不断发挥网络方面的功能,这样对于年轻人来说,它的吸引力会越来越高。综上所述,网络电视和传统广播电视都面临自身发展的挑战,但机遇也摆在了面前,广大的电视媒体人在当下要重新审视媒体格局,发挥各自所长,让传统媒体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不断创新,使其未来的道路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发展例10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08-02

广播电视是重要的传播媒体,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媒体传播手段之一。广播电视是以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作为技术支持的,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对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把握其发展历程,可以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1.1 初始期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平稳发展,“”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陷入停顿状态,结束后,广播电台才被恢复,并迅速成长起来[ 1 ]。

我第一家电视台是北京电视台,当时的广播电视技术不先进,只能播放黑白电视节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各省创立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引进先进的广播电视技术,迎来了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2 发展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会,进入繁荣时代。在这一时期,我国引进了先进的广播电视技术,建立了卫星地面收转站,使广播电视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1.3 竞争期

所谓的竞争期,是指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广播电视实行产业化管理。广播电视的广告开始增多,为产业的经营带来很好收益。90年代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更加先进,应用了网络技术和卫星技术,创设了有线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使广播电视普及到千家万户[ 2 ]。

1.4 整合期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处于整合期,在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地方电视台都在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国家为了统一管理,将宽带、有线和无线电视网络进行融合,以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和资源。

2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演变

2.1 无线电波

我国的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最开始应用的技术便是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的广播技术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输为载体,将电视广播信号发射出去。因此,在应用无线电波技术时,首先应该建设一个无线电波的发射台,发射相应的电视广播信息,其次听众需要具备接收无线电波的设备,通过固定的频段收听信息。

无线电波的分类有几种,按照发射的频率和范围,可以分为短波、中波和调频广播。中波广播只能允许声音的传播,分为120个频道,这些频道的范围在526kHz~1606kHz之间[ 3 ]。中波广播的优点是传输的距离较长,缺点是声音质量很差,一般的中波广播都服务于边远地区的听众。

目前,我国主要是用短波广播的技术传输信号。短波广播的优点是声音质量较好,但是传输的距离比较短,辐射的范围比较小。调频广播的优点也是声音较为清晰,而且外界的干扰只能给声音造成很小影响。此外,调频广播的频道数很多,覆盖的范围比较广。当今,调频广播由于其优点众多,成本低廉,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能传播到较远地区。

2.2 有线传播

有线传播是我国重要的广播电视传播技术。在有线传播的最初阶段,其以传输模拟的广播电视信号为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传播逐渐趋于成熟。有线电视系统最早应用共用天线系统,之后便不断地进行系统升级,至今有线传播可以从十几套电视节目增加到三四十套电视节目。有限电视的系统网络最早使用的是同轴电缆网,之后经过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为光纤电缆混合网。

当前我国有线传播的光纤电缆混合网经历了光纤干线与分支线等几个阶段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光纤电缆到家到户。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停步,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正向着有线电视宽带综合服务网络的方向发展,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

2.3 卫星传播

应用卫星传播的技术,主要是在卫星上装载一个转发器和天线系统。来自地面的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到转发器以后,转发器分散地将信号转发至各个地点,从而实现电视广播信号范围的大面积覆盖[ 4 ]。

2.4 数字广播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视广播传播技术也不例外。数字广播技术是我国电视广播传播的一种新技术,以数字编制信号和存储信号作为基础。数字广播与其他的技术不同,它需要建设一个地面发射站,接收相应的数字信号,再进行数据传输。

我国现在的数字广播技术包括传输音频信号、传输视频信号、传输文字和图片信号等等,使数据的类型最大化,丰富了传输的内容和内容的质量。同时,数字广播的技术还有其他的一些优势,如信号量较大,声音质量好,传输距离远等。

3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互联网技术不断发 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网络技术作为支持。

网络传播是信息传输的一种新方式。网络传播具有便捷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传媒需要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其他网络技术提供信息支持,它以流媒体为主要的形式,丰富了音频和视频内容,是当今社会的第四代媒体。网络传播必然会给我国的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提供新的经验,推动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同时,各地方电台应该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开设网络广播和电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促进广播电视业的稳定发展。

4 结论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广播电视技术越先进,说明我国的物质生活越丰富。为了使广播电视技术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相关部门应当把握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吸取各个阶段的发展经验,判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高利珍.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广播电视研究――基于近1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研究关键词的分析[J].中国广播,2014,6:21-25.

广播电视发展例11

作者简介:蔡伟(1969-),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长春广播电视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技术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现状

21世纪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广播电视的产业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广播电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广播电视积极进行改革,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另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广播电视进行了体制的改革,实现了产业化与市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就是要求广播电视能够正常播出,组要三个过程的支持,一是发放信号应该准确无误,而是传播过程中信号保持稳定,三是接受信号流畅无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广播电视正常播出的基本要求。要达到电视安全播出的最终目的,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主要方面如下:

(1)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要保证设备的完善与工作人员的安全,在安全的条件下录制节目;

(2)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不违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目的;

(3)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甚至会有非法分子蓄意篡改节目内容,因此需要一定的保护措施;

(4)为保证用户能够接收到稳定,准确的信号,也需要相应的保护措施。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计数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高新技术的引进等方面仍存在相关的问题,先进技术在现阶段还不能很好地融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过程中。以下是目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不均衡

大多数地区已经建立省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指挥中心,但是由于广播电视是分地区管理的,两极分化的现象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同的地区在技术水平、资金运转、设备支持等方面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中心的联系,实现了广播电视的统一指挥,但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至今未能建立起省级的控制中心。

2.2在设备投资方面未能设计各个方面的发展

目前,国内广播电视在投入资金的过程中常常侧重于硬件设施的投入,在硬件方面过多的投入,必将会影响到软件方面的投入,这将会一直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过多的讲究设施的发展而忽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各个过程的发展。先进的设备确实有利于广播电视的发展,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质量监控技术、技术管理、系统升级等软件也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份子,二者如同左右手,二者缺其一都会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很多单位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于公文流转的形式,不能很好地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发展。

2.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系统不完善

目前许多单位广播电视虽然已经建立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系统,但是见了的系统仍不完善,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缺少保证系统安全的技术。不完善的系统会影响到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度,例如监控系统、指挥系统、备份系统等技术都是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技术,应该积极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以促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系统能够的弯身,更好地实现保障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主要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因为资金的缺乏,单位会选择单方面的发展不能统筹全局,便会出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大多会选择设备技术方面的发展,这就会导致安全播出被忽视。二是各个单位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技术,因此许多经验都得不到分享,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阻碍。总之,目前我国电视广播安全播出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展望

3.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措施

3.1.1建立完善的系统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实现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系统,实现对不同设备区别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维护,注意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平衡,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合适的管理系统,另外,监控系统对于技术发展也是很重啊哟的的。完善的系统才能够最大的发挥相应的作用,才能促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

3.1.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有赖于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对工作人员进行监控,激励大家努力工作。另外,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讲座、交流学习等方式,通过培训让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努力工作,为广播电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观念。

3.1.3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节目质量的强化,认识到广播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是实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基础,只有节目质量安全,才能进行之后的工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评价不能从单一方面出发,除了技术层面的评价,还应该从作品的价值方面进行评价,其社会价值才是最为重要的,这就需要制作人在制作作品时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建立完善的系统与节目的质量是促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展望

目前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播电视应该积极开展无线技术的方面的研究,以实现无线网络的发展,实现有线、无线两盒发展,共同覆盖用户区域。这一技术的实现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广播电视尚未开始研发的技术,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是这些投入是值得的,这将会成为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另外,智能分析技术也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广播电视春播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如何在在这些信号中识别不安全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阻止,防止其进一步传播,是广播电视安全传播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安全播出体系浅析与实践[M],河南:河南出版社,2013,107(126):2446-2447.

[2]吴书仙,庄臣.陕西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的技术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7(126):2446-2447.

[3]关颖萍,李红梅.高可靠性在播出系统设计中的体现[J].广西科技大学期刊,2013,181(125):1304-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