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9 06:41:00

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例1

1.  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 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而实验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  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  板书课题。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蜜蜂的外形是怎样的?

3.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  师生交流法布尔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可以请教同学。同时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蜂 跨 检 误 途  (2)熟字比较。如:密一蜜 辩一辨 组一阻 活一括 (3)熟字加偏旁:“石+角=确”“木+旦=查”“阝+百=陌

(4)出示文中词语,采取多种形式检查

3、    检查句子:课件出示:“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2.师范写“辩”“跨”“查”,抽生板演。

3.小组合作 ,口头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什么事情?

7、理清课文脉络:

实验过程(2—7自然段)

实验目的(第1自然段)

实验结论(第8自然段)

三、了解目的,初识人物。

1、自主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了解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学生交流。抓住“听说,想”体会法布尔的探究精神。

3、重点聚焦“无论。。。。。。总是。。。。。。”,说说这组关联词语说明的问题。引导句式练习。

4、指导感情朗读句子,重点强调关联词语的朗读重音。

四、课堂小结:

事实果真如人所说的那样吗?法布尔的实验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同学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如愿解开谜底的。

板书设计       14、蜜蜂

辩   跨    查

实验过程(第2—7自然段)

蜜蜂教学设计例2

就目前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基于语文学习要素的整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老师在整体把握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更能实现知识之间横向纵向的勾连,更有益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下面就谈谈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点感受。

一、从语文要素方面单元整体考虑整合内容

我们三年级组老师一起对三下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教学的研究。就是基于语文学习的要素进行的整合。本单元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习作《做了一项小实验》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能借助一段话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留心观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花钟》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蜜蜂》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在《蜜蜂》后安排学生提炼实验过程。“习作”让学生写一写最近做的一项小实验,细心观察,才能言之有物。《小虾》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并刻画细致生动。在“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蜜蜂》+习作整合做法

下面说说我执教的第二篇课文《蜜蜂》+习作。课文的目标是: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蜜蜂教学设计例3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69-002

一节科学实验课,为了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其实验过程越简洁越好,还是越复杂越好?从新课改理念讲,我们更应多角度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然而在小学三年级,孩子们刚刚接触科学课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认为:能够让孩子明了过程,并知道结果,而且容易操作的实验就是一个成功的实验。

下面就云南杨洁老师曾在全国录像课和现场观摩课两次执教的《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来简单的谈谈优化问题设计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一、第一次执教

[器材准备]

水、油、蜂蜜各1大杯,6个小杯子。

[活动片断]

师:我们刚才的实验是把油和蜂蜜分别倒入水中,那如果我要把油和蜂蜜都倒入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现在有三种液体,那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倒呢?想好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做这个实验。(贴板书)

生:先把蜂蜜倒下去,再把水倒下去,最后把油倒进去。

师:我们听了以后知道他们想先倒(蜂蜜),然后倒(水),最后倒(油),他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师贴板书:蜜水油)

生2:先倒油,再倒水,最后倒蜂蜜。

生3:我觉得应该先倒水,再倒蜂蜜,最后倒油。

师:我听到你说:我觉得应该先倒水,那为什么你觉得应该先倒水?

生3:因为刚才的实验是水先准备好的,将蜂蜜倒进去,蜂蜜会沉入水的底下,就先倒蜂蜜,最后油浮在水的上面,所以最后倒油。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请坐(贴板书)。还有吗?

生4:先倒水,然后倒油,最后倒蜂蜜。(贴板书)

生5:我觉得可以先倒油,然后再倒蜂蜜,再倒水。(贴板书)

生6:我觉得先倒蜂蜜,再倒油,再倒水。(贴板书)

师:还有吗?还有其他的倾倒顺序?(学生沉默)好,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就想到了黑板上的这些顺序,用这些顺序来倒这些液体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

教师板书。

倾倒顺序 预测现象 看到的现象

蜜水油

油水蜜

水蜜油

水油蜜

油蜜水

蜜油水

分析: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的话“我们刚才的实验是把油和蜂蜜分别倒入水中,那如果我要把油和蜂蜜都倒入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其实她的意思就是要将两种液体同时倒进水里,但是在下面的引导中,意思发生了转移――“现在有三种液体,那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倒呢?”实验中有三种液体,但是在整个实验中,水只是作为一种溶剂,而蜂蜜和油在实验中是溶质,所以教师的语言――“现在有三种液体,那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倒呢?”这样的提问就很容易让学生得出了6种倾倒顺序,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是将实验复杂化了,另外也没有意义,因为这样做没有体验本次实验的目标,而只是一个累赘的发散,从孩子的年龄段来讲,可能还会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混乱。

所以,我认为教师的引导性语言一定要有准确性(对于实验的目标有导向),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提示,让学生的实验变得更容易操作。

二、第二次执教

[器材准备]

油、蜂蜜各1大杯,3个小杯子(内有水)。

[活动片断]

师:……刚才的实验我们一次只倒一种液体,那如果现在我想把油和蜂蜜都倒进水里,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想一想我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倒?想好的同学举手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先倒蜂蜜,再倒油。

师:你为什么想这么倒呀?

生1:因为蜂蜜比油重。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贴板书)他们想先倒蜂蜜,然后再倒油,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学生举手)只可以这样倒吗?

生2:可以先倒油,再倒蜂蜜。

师:为什么想这么倒?

生2:我觉得不安上面的顺序,应该是可以的。

师:哦,很有创新精神!不按上面的顺序倒照样可以……你再说说。

生3:可以同时倒进去。

师:哦,这个想法太棒了!我既不想先倒油,也不想先倒蜂蜜,我想把他们同时倒进去,这个想法太了不起了!(贴板书)

好,我们黑板上举出了这三种做实验倒液体的顺序,那么想一下,按照这些的顺序来做,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板书。

分析:

蜜蜂教学设计例4

一、设计符合素质教学要求的整体化学习目标为导学前提

《荔枝蜜》一课,教者设计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1)生字词,(2)文学常识,(3)词语的搭配,(4)记叙的线索,(5)写作手法,(6)文章的主题。2.学法目标:(1)记忆生字词的方法,(2)掌握记叙线索的方法,(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方法。3.能力目标:(1)培养快速记忆生字词及辨析词义的能力,(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能力。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样设计的学习目标(亦即教者的导学目标)体现了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为基础,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教学设计立足于素质教育,以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为依据,首先考虑知识点目标,围绕知识点目标研究学习方法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和德育渗透目标。“知法能德”四大学习目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化结构,这样就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法能德”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前提条件。整体化教学目标的确立,科学地规范了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改变了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的单线教学,代之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特色的立体式教学。

《荔枝蜜》一课,教者依据导悟式教学模式、整体化学习目标原则,恰当地确立了该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无疑对导学的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导学与悟学相结合的特点

本课教学是在第一课时达标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达标训练阶段。经过第一课时的达标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对知识点目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的任务是以整体目标为导向,以启发为媒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学习目标,并能够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达标训练,使学生主体的原认知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本课教学分为四大环节:展示目标,创设情境,达成目标,总结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联,上下贯通,结构完整。

1.展示目标(指知识点目标,其它目标在训练中围绕知识点目标出现和达成)。幻灯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借助幻灯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请学生复述一遍学习目标以加深对学习目标的印记。

2.创设情境。配乐范读课文激情入境,教者扬己之长,采取了以语言情感创设情境的方式。美妙的音乐伴随着充满感情和富于表演力的朗读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将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引导到了渴求新知的境地,有效地完成了学习心理铺垫。由于读前教者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了思考题,使读与思有机结合,这样就使学习心理铺垫与新旧知识同荒铺垫融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达成学习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达成目标。本段教学的特点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启发为媒介,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导学与悟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导学的过程是:导读—导思—导悟—导行。学生悟学的过程是:读书—思考—领悟—操作。

教师的导读—导思—导悟—导行,构成了导学的全部内容,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这个导学过程由一条主线贯穿着,这就是以整体学习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训练为目的启发引导。本课教者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了20个启发式问题,构成了知能训练,学法指导,德育渗透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立体式导学体系。这20个启发式问题是: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3.“我”当初对小蜜蜂的态度怎样?为什么?4.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对小蜜蜂的态度?5.作者泼洒笔墨写荔枝林、鲜荔枝是不是多余之笔?为什么?6.“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不大喜欢的小蜜蜂”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7.读文并划出文中直接写小蜜蜂的句子,想这些句子的特点和作用?8.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作者是怎样赞美小蜜蜂的?9.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好?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搭配得好?说出理由?10.文中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11.作者所赞美的仅仅是蜜蜂蚂?12.作者是怎样由蜜蜂联想到农民的?13.概括说出蜜蜂和农民有什么共同之处?14.结尾一段以“我梦见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作结有什么作用?15.回顾全文,想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你是怎样找出本文线索的?16.说说本文主题、材料、线索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材料取舍上有什么特点?17.作者是怎样成功地表现了主题?这种表现主题的手法有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18.“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你是怎样理解的?与“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无异同?举例说明;19.谈谈《花蜜与蜂刺》一文的主题、材料、表现手法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20.讨论《荔枝蜜》和《花蜜与蜂刺》两篇文章的异同,谈谈你的体会。

这20个启发式问题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这些启发式问题都是由知识目标、学法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转化来的,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启发点从不同角度出发都分别设立在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学法指导点和德育渗透点上。这些启发式问题体现了知识目标的整体结构,即体现了具体篇章的整体结构。以这样的启发式问题为导向、媒介进行导学,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学法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都在训练的系统中。由于启发的综合性决定了训练的综合性、启发的层次性决定了训练的层次性、启发点的发散性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样设计的启发式问题使知识、学法、能力及德育多项目标的训练相互交融;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多层次学习水平训练相互交融,使导学与悟学融为一体。

其二,这些启发式问题具有知识训练与学习方法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每个问题不仅问知而且问法,知法结合。如第15句,不仅问出了线索也问出了找出线索的方法。第18问,不仅问出了写作手法的特点,也问出了理解写作手法的方法,使导知与导法融为一体。

其三,这些启发式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所谓科学性是指启发式问题本身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规律。所谓艺术性是指问题的提法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使学习主体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学习,从而带来教与学的轻松愉快,高质量和高效率。如第9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好?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搭配得好?说出理由?”这一问,字词句段、语法修辞、写作技巧、作品思想都在问中,这就得到了综合训练。投石激浪,一箭数雕,这就是启发的艺术。教者启发的艺术性更高在第10问:“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这一句,画龙点睛,点出了作品的主题。第11问:“作者所赞美的仅仅是蜜蜂吗?”这一句,由文章的表面进一步挖掘到了文章的深处,升华了主题。至此,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便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由爱蜜蜂、赞美蜜蜂升华到爱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从而收到了教者“缘文载道”与学生“循文悟道”相结合的导学效果。

在达成目标阶段,导学与悟学相结合还体现在导读与导思的结合,导读与导悟的结合,导读与导行的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读书,读书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领悟的前提。所谓学思悟行的“学”即读书,“行”即操作。学生的读书—思考—领悟—操作的悟学过程,其前提是读书,其关键也是读书。因此,教者导学的前提是导读,导学的关键也是导读。本课导学的特点是导思、导悟、导行都是以导读为前提的。教者精心设计了七个层次的导读。一读——听读(配乐范读全文),想文章主题、线索、材料。二读——速读(读段),想“我”最初对蜜蜂的态度,划出体现“我”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句子。三读——默读(读段),想“我”为何对蜜蜂动了情,划出“我”对蜜蜂感情变化的句子。四读——轻声读(读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词语,想这些句子、词语写什么?好在哪里?五读——配乐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赞美蜜蜂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读——齐读(配乐)激情入化,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七读——听读(配乐)《花蜜与蜂刺》,想主题与材料的关系,与《荔枝蜜》一课比较写作手法有何异同。

这七读中,前面四读入理,第五、六两读入情,第七读是知识迁移。

这七读的设计与启发紧密联系,情理交融,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由于读前给思考题(启发),使读与思结合;多层次导读,使思与悟结合;边读边想边划以及回答问题,口头作文或写作等(不单指本课而言),使悟与行结合。这样,导读与导思、导悟、导行自然地融为一体,合理地完成了教师导学、学生悟学的有机结合。

4.总结评价。本阶段导学的目的是巩固达标水平,深化认知,进一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本课教者利用书后练习内容,匠心独具地设计了一组练习。通过引导学生听读《花蜜与蜂刺》(读前给思考题),幻灯片出示《花蜜与蜂刺》请同学思考,讨论回答《花蜜与蜂刺》一文的主题、写作手法、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比较《荔枝蜜》和《花蜜与蜂刺》两课的异同。这样的训练不仅检测了学生本课的达标水平,也强化了本课的训练重点。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向新的学习目标迁移。

蜜蜂教学设计例5

一、甜蜜的梦想(我班取名“采蜜园”的由来)

我校(洪山区珞狮路小学)是一座尚美的大花园,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有一个快乐的集体——二(4)班,这个集体有个受学生追捧的名字——“采蜜园”。之所以我班取名“采蜜园”,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1.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评价准则强调务实,“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诚实做人,勤劳做事,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让孩子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正直善良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区域背景。近年来,区教育局提出了“三生”德育的教育理念,即“生命教育”“生态德育”和“生活德育”,其意图就是让德育回归于生活,回归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在现实的感性活动中去实践、体验和感悟。

我校正在实施的“尚美教育”,强调五美并重,力图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引领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从而成为一个勤奋好学、文明健美、乐于奉献的人。这就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从严要求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衡量自己。

3.学生背景。我校85%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而我班几乎都是流动花朵,笔者接手这个班后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于弱势群体的家庭,他们生存的环境较差,生活的质量较低,部分学生比较懒散和自私,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缺乏引导。

愿景:根据以上背景,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勤”的理想,经过科任老师及小干部们的讨论,一个美好的班级愿景,一个甜蜜的梦想便自然而然产生了,那就是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学习的赛道上你追我赶;在活动的舞台上尽显风彩;在服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在多彩的课外博览群书;在美丽的校园幸福成长。让我们的班级成为绚丽芬芳的“采蜜园”。

二、甜蜜的旅途(开展“采蜜园”特色精彩活动)

笔者和学生带着这个甜蜜的梦想一路同行走上了甜蜜的旅途……

1.营造教室蜜蜂文化。我们有效利用教室这个学生接触最直接的空间,师生齐动手共同营造教室蜜蜂文化氛围,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无声的导师。通过营造以下几个板块的“采蜜园”来凝聚班级精神:

(1)“采蜜园一”,这块园里有我们的“班级概况介绍”、“班主任寄语”、“我们的班级宣言”、“我们的班级口号”。这是我们的班级核心精神,那就是打造勤劳进取,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

(2)“采蜜园二”,这块园地里主要有老师、学生、家长共同收集的咏蜂诗句,咏蜂儿歌,咏蜂歌曲,还有学生自己画的咏蜂图画,以及与家长一起写的咏蜂小诗,这边墙壁上还有“采蜜园班级公约”、“采蜜园公告栏”、“采蜜园爱心榜”“、采蜜园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表”。以上内容主要是引领学生去发现、追寻“小蜜蜂”的精神。

(3)“采蜜园三”,主要从“学做勤奋的小蜜蜂”、“学做博采众长的小蜜蜂”、“学做团结协作的小蜜蜂”、“学做乐于奉献的小蜜蜂”等几个方面,记录呈现我班学生在采蜜园中成长收获的点点滴滴……引领学生学做勤奋、团结、奉献的小蜜蜂。

此外,在教室后边墙上还开辟了一个“采蜜角”(也就是图书角),并附上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口号,墙壁中间是“我们的黑板报”,板报的内容精彩纷呈,其中有我们搜集的赞美蜜蜂的诗句。下方张贴的是学生动手画的赞美蜜蜂的图画。在这块黑板报的上方张贴有“用勤劳坚持,换春华秋实”的格言。师生齐动手,共同创造这样的环境,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级浓浓的特色文化(即蜜蜂文化),因为这种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2.开展“采蜜园”特色活动。活动是推动学生体验特色文化的主要途径。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定期开展特色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悟到班级文化的内涵,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们在“采蜜园”中主要采用两条途径来开展活动,一是结合学校“尚美教育”的主题内容来开展评比活动;二是在“采蜜园”中设置蜜蜂岗位来开展评比活动。

(1)结合学校尚美教育的主题内容来开展评比活动。我校“尚美教育”强调五美并重,这五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环境美,这五美内容都有具体的评价指标。我们利用周三班队会时间评出每周五美小蜜蜂,并发放相应的“尚美蜜蜂”标志,并把这些标志写上学生的名字,张贴在“尚美花儿开”园地相应的花瓣上,一月结束,再看看谁在采蜜园里采到的蜜最多即获取蜜蜂标志的多少,开展“蜜蜂之星”颁奖典礼。

(2)接下来稍做重点的介绍一下我们在采蜜园中是如何设置蜜蜂岗位来开展活动的?我们在采蜜园中设置了两个蜜蜂岗,美其名曰“家庭窝”和“学校窝”,每个窝又设有六个“蜂室”(每个窝设有六个“蜂室”,我们是受蜜蜂“蜂巢”的启发,蜜蜂的“蜂室”是由最科学最完美的六条边六个角构成的),如“学校窝”设有“安全卫生室”、“学习习惯室”、“行为习惯室”、“热爱劳动室”、“参加活动室”、“兴趣爱好室”,每个蜂室的内容都有6点具体的评价指标(PPT),比如“学校窝”中的“兴趣爱好室”这一块有这样几项评价指标:①你是否会跳扇子操、会玩空竹。②你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如毛线编织、绘画、捏橡皮泥、折纸、贴画、钢琴、舞蹈……③你是否能教会其他同学。④你是否坚持练习,能与同学团结协作。⑤你能否在同学老师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艺。⑥你能否正确处理与学习的关系。“安全卫生室”、“学习习惯室”、“行为习惯室”、“热爱劳动室”、“参加劳动室”也都有六项具体的评价指标。“家庭窝”也设有6个蜂室,取名为“尊老爱幼室”、“小岗位室”、“课外学习室”、“健身健体室”、“勤俭节约室”、“兴趣爱好室”,如“小岗位室”这一块有以下6点评价指标:①能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袜子洗红领巾……②每周打扫一次自己的小房间,每天整理书桌椅。③睡前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④睡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⑤每天早上自己整理房间,叠好被子。⑥每周帮父母做两次以上家务劳动。其它五个室也都有六点具体的评价指标。最终学生在两个“窝”中的点滴表现我们落脚在一张反馈表上,取名“让小蜜蜂飞舞在多彩世界”家庭和学校反馈一览表,这学期我们按四个月来计算,每月按四周计算,每月人手发放一张,“家庭窝”采取“自评”“家长评”两种评价方式,“学校窝”一览表采取“自评”“互评”两种评价形式,要求学生按表下面两点要求去完成表格的填写:①做的比较好的画上花朵图案,表明采到了这朵花的蜜,做的不够好的不做标记。②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期综合评。

比如我班夏欣怡同学9月份在学校和在家庭点滴表现的两张反馈表,统计结果显示9月份她共获得512朵花朵,表明她采到了512朵花蜜,而且是9月份采到的蜜最多的同学,她当之无愧被评为“9月蜜蜂之星”,我们利用周三班队会时间开展“蜜蜂之星”颁奖典礼,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学习“蜜蜂之星”事迹活动,并将她的事迹报道在“采蜜园”公告栏里。到了学期末把评比结果汇总,进行综合评比,授予“桂冠蜂王”称号。

需要说明的是:①以上两套评价方式可灵活穿插使用。②上面提到的12个蜂室中的评价指标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并根据校情、学情的变化逐步调整。

三、甜蜜的收获

蜜蜂教学设计例6

二、研究时间:XX年3----7月

三、指导教师:孙晓丽

四、课题的提出:

同学们对蜜蜂能自己从很远的地方找回家的特点感到好奇,许多同学讲述了蜜蜂蛰人后会死的特点,引起了大家探究的欲望,同学们一致决定要对蜜蜂的活动展开调查。

五、研究目的:

通过开展一系列调查活动,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了解蜜蜂对人类的贡献。

六、研究组织形式:

1、制定计划

课题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计划,确定要研究的项目,如蜜蜂的身体,蜜蜂的习性,蜜蜂的产品等。

2、搜集资料

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到社会上搞调查,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3、整理资料

小组同学将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粘贴,一起探讨报告搜集资料的过程及自己的体会。

4、学生创造

根据调查和研究,我们对蜜蜂有了更多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体悟,写关于蜜蜂的文章。

5、成果展示

将小组研究成果展示,让全班同学参观,评价,达到关爱蜜蜂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蜜蜂精神,勇攀科技高峰的欲望。

七、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蜜蜂

活动目的:通过查阅资料,采集蜂标本,了解蜜蜂的身体结构及种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查阅资料,对蜜蜂的身体结构形成正确的认识。

2、采集蜂标本,观察蜂的身体结构。

3、调查了解蜜蜂的分类,拓宽视野。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材料,装订成册。

活动二:拜访蜜蜂的家园

活动目的:通过走访养蜂人,或上网查询,了解蜂的养殖、蜂的分工。

活动过程:

1、走访养蜂人,了解蜂的分工,蜂的养殖中的有关知识。

2、上网查阅或去图书馆查阅。

3、交流、总结。

4、装订材料成册。

活动三:参观蜜蜂的餐桌

活动目的:通过了解蜜蜂食性的好恶,激发学生爱蜜蜂爱花源爱环保的情感。

活动过程:

1、查阅资料,了解蜜蜂常采其花粉的植物种类。

2、各小组利用图片或文字介绍蜜源植物。

3、交流收集的材料。

4、小组总结,查阅收获及心得。

活动四:欣赏蜜蜂的成果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蜜蜂的劳动成果,体会"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活动过程:

1、去商场、药店,走访,了解蜂产品的种类及对人类的作用。

2、收集蜂产品的说明书,标识贴。

3、整理收集的材料,粘贴,装订。

4、小组交流、总结

活动五:蜜蜂的好朋友

活动目的:通过总结回顾自己的调查经历,欣赏研究成果,认识到蜜蜂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懂得我们应该保护蜜蜂。保护环境的道理。

活动过程:

1、各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欣赏探究成果。

2、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及感想、体会。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4、研究分工:

①一班学生负责调查蜜蜂食性的好恶。

②二班学生负责了解蜜蜂活动的规律。

③科技课代表负责制定计划。

④科技课负责阶段性总结。

⑤微机课代表负责利用网络查询无法解答的问题。

⑥三班学生负责了解蜜蜂酿蜜的过程。

八、研究内容:

1.蜜蜂喜欢采集什么样的花粉,不喜欢采集什么花粉?

2.蜜蜂为什么会蛰人?蛰人后为什么会死去?

3.蜜蜂的活动有什么规律?

4.蜜蜂是怎样酿蜜的?

5.蜂蜜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九、采取措施:

蜜蜂教学设计例7

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一阵“嗡……嗡……”声打破了教室的安静。我抬头一看,原来教室不知什么时候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蜜蜂。“嗡……嗡……”的叫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几位调皮的男同学趁老师转身写黑板的空闲,居然玩起了“蜜蜂阻击战”,他们用书本作“武器”,对着小蜜蜂虎视耽耽,随时准备袭击。小蜜蜂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危机四伏,还在糊涂地飞着,结果三番五次撞入几位同学设计的“战斗阵地”。由于老师正在上课,这几位同学“战斗”起来还是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的,因此,小蜜蜂每次都能脱离险境。

眼看小蜜蜂将又一次落如同学们的埋伏圈,其中的一位同学高高地把书本扬起,眼睛紧紧地盯着小蜜蜂,看他的样子,这次势必一次击中。我还真为小蜜蜂捏了一把汗,心想,这下可完了。幸好,这时老师及时转过身来。这几位同学不得不鸣鼓收兵,小蜜蜂也趁机向窗外飞去。这场“非正义的战斗”以失败告终。

我真想对同学们说:“小蜜蜂是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我们学习必须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我们要爱护小蜜蜂,学习小蜜蜂的精神,让我们都做一个辛勤的小蜜蜂吧!”

如果下次小蜜蜂来到我们的教室,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善待小蜜蜂,善待一切生命。

蜜蜂教学设计例8

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一阵“嗡……嗡……”声打破了教室的安静。我抬头一看,原来教室不知什么时候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蜜蜂。“嗡……嗡……”的叫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几位调皮的男同学趁老师转身写黑板的空闲,居然玩起了“蜜蜂阻击战”,他们用书本作“武器”,对着小蜜蜂虎视耽耽,随时准备袭击。小蜜蜂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危机四伏,还在糊涂地飞着,结果三番五次撞入几位同学设计的“战斗阵地”。由于老师正在上课,这几位同学“战斗”起来还是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的,因此,小蜜蜂每次都能脱离险境。

眼看小蜜蜂将又一次落如同学们的埋伏圈,其中的一位同学高高地把书本扬起,眼睛紧紧地盯着小蜜蜂,看他的样子,这次势必一次击中。我还真为小蜜蜂捏了一把汗,心想,这下可完了。幸好,这时老师及时转过身来。这几位同学不得不鸣鼓收兵,小蜜蜂也趁机向窗外飞去。这场“非正义的战斗”以失败告终。

我真想对同学们说:“小蜜蜂是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我们学习必须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我们要爱护小蜜蜂,学习小蜜蜂的精神,让我们都做一个辛勤的小蜜蜂吧!”

如果下次小蜜蜂来到我们的教室,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善待小蜜蜂,善待一切生命。

蜜蜂教学设计例9

⑴ 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蜜蜂)出示图片。

⑵ 蜜蜂“飞到西来飞到东”干什么?(采花粉酿蜜),蜜甜不甜?(做尝甜味的表情)

⑶ 蜜蜂采花粉酿的蜜很甜,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掌握一项新的本领,高兴不高兴?甜不甜?

⑷ 让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来到盛开着知识鲜花的语文园地中,尽情地采集知识的花粉,酿出知识的甜蜜吧。

2、在黑板上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七及几丛绿草鲜花图片(绿草丛中暂隐藏“我的发现”等栏目标题),师生共诵自编儿歌:“来到语文园地,这里花香四溢,我们是快乐的小蜜蜂,知识的花粉酿甜蜜。”图片演示小蜜蜂采蜜动作。

(设计意图:由小蜜蜂采蜜类比语文园地学习,既充满儿童情趣,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我的发现”

1、演示小蜜蜂飞到第一个草丛,翻转绿草丛,呈现“我的发现”之花,口号:“我的发现,只要细心!”

(设计意图:情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

2、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3、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4、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平等合作,学生更轻松主动,合作探究更积极。)

激励:奖“园地之花”。

5、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6、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们已经把“我的发现”之花酿成甜蜜了!

(设计意图:“园地之花”的激励,甜的表情动作,符合“园地”中“小蜜蜂”角色的情感体验,也体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日积月累”

小蜜蜂飞到第二个草丛,翻开绿草,呈现“日积月累”之花,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1、“我会接”──词语接龙

⑴ 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设计意图:师生共读,在和谐的氛围中,既培养了语感,又领悟了接龙的规则,提高了学习效率。〕

⑵ 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利于知识积累。)

⑶ 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甜不甜?”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⑴ 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⑵ 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⑶ 拓展训练。

① 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 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设计意图:以身边的环境、实物为语言载体,给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师生平等对话,充满亲和力的互动,学生学习更轻松、更有趣、更主动。同时结合动作演示,由提供“把”字句训练转换为“被”字句到由只以动作演示,由学生自主说出“把”字句、“被”字句及二者的转换,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展了课本的知识容量,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励:“园地之花”。这朵园地之花又酿成甜蜜了,真甜!

(设计意图:不时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触激大脑皮层的兴奋点,符合儿童认知心理,保持学习主体良好的注意状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3、“读读背背”──《小花鹿》:

⑴ 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庭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设计意图:由文中的图画转为头饰表演,由静态到动态,拉近了小鹿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更乐于与小花鹿亲近,表达情感。〕

⑵ 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⑶ 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⑷ 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设计意图:朗诵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带有个性化色彩。自由读到指名读,只要表现出对小花鹿的喜爱,只要有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都予以肯定。)

⑸ 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⑹ 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设计意图:由表演读到小动物来到学生中间,学生可以自由地表现与小动物们的情感交流,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蜜蜂教学设计例10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跟随节奏做动作。

2.乐意参与活动并大胆表现小熊的可爱形象。

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活动并大胆表现小熊的可爱形象。

难点:能初步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舞蹈音乐、熊大熊二玩偶、地垫、幼儿盘腿坐地围成半圆。

活动过程:

一、激趣。

出示熊二玩偶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老师请谁来我们班做客呀?(熊二)你们知道熊二最喜欢吃什么吗?(蜂蜜)那你们知道熊二是怎样吃蜂蜜的吗?

二、感知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熊二吃蜂蜜的样子。

教师:宝贝们,如果你是熊二你会怎样从蜂蜜罐里拿出来蜂蜜又要怎样吃蜂蜜呢?(幼儿扮熊二吃蜂蜜)老师也想学熊二吃蜂蜜,宝贝们看老师学得像吗?(教师示范动作:扩指手心向下碰地再向上抬起,折腕,同时曲臂添手心,做吃蜂蜜状。)

三、音乐表现。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熊大熊二吃蜂蜜的故事。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舞蹈动作。

动作分解:

前奏: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状,左手扶膝盖;伸懒腰,表现睡醒的熊二;上身直立双手扶膝盖。

第一段音乐:(表现熊二睡醒肚子饿,去找到蜂蜜,找到蜂蜜的开心)上身前腆,身还原;上身含胸,身还原;上身前腆,身还原,右手指点,左手扶膝盖,点点指指出右手经上弧线;双手扩指,交替拍膝盖左右各三次;左右倾身,耸肩两次。

第二段音乐:(表现熊二找来熊大一起分享蜂蜜的快乐)跪地爬成圆圈,盘腿坐,旁按手;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折腕,上身前倾同时曲臂做添手心状,表现熊大熊二开心吃蜂蜜;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左手重复右手动作,双手同时重复做;身前倾,双手交叉碎拍地,表现熊大熊二吃得好尽兴;双手扶膝盖,左右倾身耸肩两次并做打嗝状。

3.教师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熊二醒来的时候是怎么做?(伸懒腰)

熊二醒来感觉肚子怎么了?(肚子饿极了)

熊二怎么吃蜂蜜的?

熊二开心时是怎么做的?

……

4.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

5.初步跟随音乐做动作。

蜜蜂教学设计例11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跟随节奏做动作。

2.乐意参与活动并大胆表现小熊的可爱形象。

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活动并大胆表现小熊的可爱形象。

难点:能初步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舞蹈音乐、熊大熊二玩偶、地垫、幼儿盘腿坐地围成半圆。

活动过程:

一、激趣。

出示熊二玩偶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老师请谁来我们班做客呀?(熊二)你们知道熊二最喜欢吃什么吗?(蜂蜜)那你们知道熊二是怎样吃蜂蜜的吗?

二、感知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熊二吃蜂蜜的样子。

教师:宝贝们,如果你是熊二你会怎样从蜂蜜罐里拿出来蜂蜜又要怎样吃蜂蜜呢?(幼儿扮熊二吃蜂蜜)老师也想学熊二吃蜂蜜,宝贝们看老师学得像吗?(教师示范动作:扩指手心向下碰地再向上抬起,折腕,同时曲臂添手心,做吃蜂蜜状。)

三、音乐表现。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熊大熊二吃蜂蜜的故事。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舞蹈动作。

动作分解:

前奏: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状,左手扶膝盖;伸懒腰,表现睡醒的熊二;上身直立双手扶膝盖。

第一段音乐:(表现熊二睡醒肚子饿,去找到蜂蜜,找到蜂蜜的开心)上身前腆,身还原;上身含胸,身还原;上身前腆,身还原,右手指点,左手扶膝盖,点点指指出右手经上弧线;双手扩指,交替拍膝盖左右各三次;左右倾身,耸肩两次。

第二段音乐:(表现熊二找来熊大一起分享蜂蜜的快乐)跪地爬成圆圈,盘腿坐,旁按手;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折腕,上身前倾同时曲臂做添手心状,表现熊大熊二开心吃蜂蜜;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左手重复右手动作,双手同时重复做;身前倾,双手交叉碎拍地,表现熊大熊二吃得好尽兴;双手扶膝盖,左右倾身耸肩两次并做打嗝状。

3.教师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熊二醒来的时候是怎么做?(伸懒腰)

熊二醒来感觉肚子怎么了?(肚子饿极了)

熊二怎么吃蜂蜜的?

熊二开心时是怎么做的?

……

4.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

5.初步跟随音乐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