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我的小手教案

我的小手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4 22:33:34

我的小手教案

我的小手教案例1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导学案的内容设置既有知识的预设,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应用,又有知识的拓展。使用“导学案”既保证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又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把数学导学案的“抓手”作用发挥到最大呢?

一、优化导学案设计,让导学案成为课堂引领的“抓手”

学案设计必须具有试探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试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考试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可以真正处置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方针的要求。有条理和梯度,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可,看书不看详细也不可,光看书不思虑不可,思虑不深不透也不可。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指导性导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商场购物的情景:方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了一条围巾36元钱,又看中了一双皮鞋59元,开好发票后要到收银台付款,她的钱包里有500元钱。想一想,方阿姨会怎样付款?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努力“放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

“学案导学”中“导”的目的是为学生完成“学案”服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对“学案”的实施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教师教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总体来说,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新知识、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导学案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做个“小设计师”,用圆规设计一副你喜欢的美丽图案。第二天学生呈现出来的图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习,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让导学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抓手”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道题:

1.判断单位“1”的量。(必做题)

虽说这样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适应不同学生的真正有效的课堂。

总之,轻负高效是教育的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就能成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如果我们能在实践中及时反思,有效规避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我的小手教案例2

主动学习主要来自于学习数学的情感,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使自主学习形成能力。通过研究学案发现,学生的数学情感是建立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增强,体现着“知之深,爱之切”。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用处与美,体验到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等的愉快和欢乐,从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欲望。给学生学习数学以有力的鼓舞,使他们坚持不懈地、愉快地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数学下册,小数的读法与写法第一课时出现的数位顺序表,要让学生知道:a.除了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构成以外还有什么知识发现?b.举例:最大的小数是0.9,是否对?说明道理。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大大地启发了学生思维,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让他们做一做,论一论。

二、用学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学案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多是在学案引领下的讨论,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思维能力,已使学生开始从事较为明确的独立思考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案的内容选择有思维空间的内容素材,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其中从事独立思考和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活动。例如,在小数加减法一课中,小数性质的应用在例题中,每次计算的结果末位都有零,而没有删去,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出为什么不能删。当学生在做练一练3题时,教师要在全班统计一下计算结果,发现有的得19.00,有的得19,比较谁的对,例题末尾的零为什么不能舍?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使用学案的四个环节

1.课前自主学习:没有预习的课不上,没预习好的不上。

2.课内互动学习,分三层次:检查与建构、延伸与拓展、训练与反馈。

3.课外作业:(1)节清:课本上的做一做,学案上的练一练两个内容;(2)日清:学案上每一课的自我检查的内容。(3)周清:课本上的练习题及学案上的检测题等内容。

4.课后反思(教师反思得失,学生反思收获与问题):这是学案上没有的,我建议在学案上每一课时都要加上这一内容。学生写得失,教师必评,要求学生把失误的地方加以纠正,以备复习用,防止再犯,收获的地方教师给予奖励。

四、学生使用学案的基本要求及步骤

1.在拿到学案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读法如下:(1)通读教材;(2)细读教材;(3)精读教材。也就是在三个层次的读书过程中做到通、细、精。

2.读完教材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案上的内容,尝试着完成自主探究部分,思索其他有关学习内容,并记下自主探究过程中的收获、疑惑和困难,在展示课上交流、讨论。

3.在展示课上提出问题和疑惑,与同学合作交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4.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适当做些有关方法、规律等的笔记,在学案的相关位置写好反思,以便今后复习时加以强化。

5.一章或一单元后,将自己的学案进行归类,按顺序整理并装订成复习资料,贴上封面,在封面上做好本章的学习方法、知识脉络、要点归纳。

五、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及步骤

1.认真指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会读书、乐读书、善思考。

2.在用学案教学时,教师要进行基于问题情景的教学,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估计一些预案,以便因材施教。

3.在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和错误,应在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中寻找学生解答问题中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4.教师使用学案进行教学时,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出发点,教师要努力做到六个放手:问题放手让学生提出;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重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5.使用学案教学教师必须做到“四精”“四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六、使用学案的反思与求索

1.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保障了高效的学习课堂。

我的小手教案例3

“细”就是细致,它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实验前仪器的准备要细,不管是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还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都要细致,不可有遗漏、大意的现象发生,否则将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获得。例如,在教学《灯泡亮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亲自看到灯泡亮了,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我在准备实验仪器时,亲自检查灯泡是否能用,电池是否有电,电池盒、开关连接、包皮细电线是否通电等,把各组的器材逐一检查,对于不导电的材料加以维修或替换。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小组的小灯泡正常发光。其次,在制订实验方案时也要细致,才能保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此外,学生动手实验也要细,要严格按照最优的实验方案去做。例如,在做《做个电磁铁》的实验时,所用的包皮细电线一定要沿同一方向缠绕在铁钉上,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操作实验要“导”

“导”就是指导。实验教学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学生在小组内制定好实验方案后,与全班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当学生按照最终方案动手实验时,教师需要参与到小组中相机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纠正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总结实验结论时,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反复思考,得出实验结论。例如,在教学《凸透镜的成像》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制订实验方案,然后小组间交流方案,最后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通过比较、补充,选择最佳实验方案,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不到蜡烛的倒像时,我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查看凸透镜、蜡烛的火焰和纸屏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还有火焰、镜面和纸屏的中心高度是否大致相同。当学生操作不规范时给予适当指导。此时,学生若还是看不到蜡烛的倒像,我就引导学生换个凸度较大的凸透镜。最终学生顺利在纸屏上发现蜡烛清晰的倒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总结成像规律,实验得以顺利完成。

我的小手教案例4

对我校八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分为A实验班、B对照班,提前两天将《排球正面垫球》的学案发给实验班,内容涵盖:垫球的手形、身体站位、击球部位、击球时机、图解、垫球的小视频网址。提醒实验班的学生提前预习学案。经过一课时的学练,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正面双手垫球测试,球落地为失败,结束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实验班优秀为20%,合格以上为95%,不合格5%;对照班优秀为5%,合格以上为50%,不合格为50%。经上课的观察及课后的讨论得知,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前已熟悉垫球的基本姿势及击球部位,课上学习后,只需着重练习找准击球时机,相对任务较少,而对照班的学生则在课上要学习手型、姿势、击球点、垫球时机等一系列连贯的知识。由此可见,让学生预先通过学案,了解上课的内容,了解正面双手垫球的连贯动作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出有特色的导学案,使其真正能够起到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教学效果。体育学案导学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往往是以教为主的。上课时教师宣布本课任务后,学生才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此之前学生一直被蒙在鼓里,因此教学目标一时很难达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任凭教师调来调去,教学何谈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案导学在编制过程中就已经把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在自学时的目标。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没有说明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学习目标则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习目标的出现更多是为了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学案导学十分重视学生学的目标,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达到教的目标,并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统一。如果说教案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话,那么学案导学就可以使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同步完成。比如上文提到的排球墊球,一般会安排四个课时完成教学内容,那么编写学案时用小单元的形式来完整备课的话,学生能对怎么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有利于总的学习目标的达成,而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只是对象不同,但总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学会学习。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一切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长,每一次发展都跟教师每一课时的教学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每一课时的学习,累积起来才会显现出发展和进步,因此如何提高每一课时的课堂效率,关系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快慢。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的学案以每周或者双周的形式发给学生为好,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双休日对体育学案进行预习,适当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学生提前知道下周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在学习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手段,在课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真正做到高效学习,最大限度地达成学生学习目标。

三、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关系

任何教学都是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来共同完成的,因此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必须是教与学和谐的发展才能营造的。由于学案是提前发给学生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案知道教师在每一课时中的教学意图和教学过程,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课前的相互沟通经过学案的发放达成,并且在以小组形式的学习中,学生知道怎么样分组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通过提前与小组学习伙伴的沟通,针对教师在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先行找到解决办法。那么课中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沟通、默契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案导学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关系。

我的小手教案例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2-81-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basi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have been reform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idea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learning ability, oper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bility.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reform

0 引言

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它已经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要求掌握的技能眼高手低、对要求掌握的知识背多思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切实的物质基础[1]。我们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精选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0学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2]。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最优化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把教学方法当作一个多种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科学地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二,在教学功能上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替代“教给学生知识”,不仅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方法;第三,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改变课堂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外以教材与参考材料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研讨,探索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与课外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

2.1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常常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3]。我们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每个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理解。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分四个步骤。步骤一展示案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屏幕上,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步骤二案例讨论,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质疑,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此时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步骤三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步骤四是总结,分两个方面总结:一是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二是教师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评价分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分析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整个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操作演示,以使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4]。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电子教案、习题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很多学校正在使用的世界大学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的自学与复习,不断积累知识。

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用观察和引导学生的讨论,是学生的引导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助学习,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4 自学辅导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我校只有40学时,这使课堂教学内容受到限制。为了扩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自学辅导法,针对每章内容布置多个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并交给教师进行批改,不定期举行几个学术交流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5 竞赛式教学法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好办法[5]。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烈,我们采用的竞赛式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比赛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及评分标准等,并将比赛规则课前通告各小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讨论,上课时直接进入比赛环节;第二种是组织学生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第三种形式是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分个人比赛与团体比赛,如自主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课程表,制作成绩统计表、制作企业宣传册等等。比赛的成绩需通过专家和网上投票相结合而定,比赛的结果在海报和学生设计的网站上公布。

实践证明,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学是一种深化和检验。同时,比赛加强了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3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6]。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探索性、创造性的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我们主要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传统黑板教学为辅相,对于重要的内容用黑板书写的形式加以突出。备课、上课与课程辅导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备课时,以教材为蓝本,以案例为主线,以网络资源为补充。课后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我们近5年的课程考核结果中,85%的学生熟练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8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了76.49%。

根据我院督导室提供的5年测评数据,在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三评活动中,2015年的40个班近2400余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数均在95分以上,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

现在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对实习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对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单位满意率为95%、96%、96%、98%。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因此,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为期5年的摸索,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灵活地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改革的高度与深度还需加强,例如将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制作手机APP在线学习系统,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

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4-8

[2] 胡瑞鹏.会计学专业ACCA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

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3.

[3] 龚静,曾建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3:88-90

[4] 叶惠文,杜炫杰,李丽萍.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

础”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3:154-158

[5] 李小杰.引入KSAOs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教

我的小手教案例6

0 引言

 

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它已经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要求掌握的技能眼高手低、对要求掌握的知识背多思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切实的物质基础[1]。我们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精选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0学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2]。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最优化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把教学方法当作一个多种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科学地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二,在教学功能上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替代“教给学生知识”,不仅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方法;第三,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改变课堂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外以教材与参考材料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研讨,探索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与课外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

 

2.1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常常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3]。我们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每个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理解。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分四个步骤。步骤一展示案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屏幕上,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步骤二案例讨论,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质疑,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此时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步骤三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步骤四是总结,分两个方面总结:一是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二是教师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评价分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分析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整个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操作演示,以使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4]。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电子教案、习题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很多学校正在使用的世界大学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的自学与复习,不断积累知识。

 

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用观察和引导学生的讨论,是学生的引导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助学习,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4 自学辅导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我校只有40学时,这使课堂教学内容受到限制。为了扩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自学辅导法,针对每章内容布置多个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并交给教师进行批改,不定期举行几个学术交流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5 竞赛式教学法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好办法[5]。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烈,我们采用的竞赛式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比赛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及评分标准等,并将比赛规则课前通告各小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讨论,上课时直接进入比赛环节;第二种是组织学生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第三种形式是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分个人比赛与团体比赛,如自主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课程表,制作成绩统计表、制作企业宣传册等等。比赛的成绩需通过专家和网上投票相结合而定,比赛的结果在海报和学生设计的网站上公布。

 

实践证明,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学是一种深化和检验。同时,比赛加强了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3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6]。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探索性、创造性的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我们主要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传统黑板教学为辅相,对于重要的内容用黑板书写的形式加以突出。备课、上课与课程辅导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备课时,以教材为蓝本,以案例为主线,以网络资源为补充。课后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我们近5年的课程考核结果中,85%的学生熟练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8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了76.49%。

 

根据我院督导室提供的5年测评数据,在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三评活动中,2015年的40个班近2400余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数均在95分以上,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

 

现在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对实习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对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单位满意率为95%、96%、96%、98%。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5 结束语

 

我的小手教案例7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没有课前高度的自主学习就难以保证课中充分的交流互动,课前的充分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要使导学案能真正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何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和有关的教辅资料;上网查找资料;请教家长或同学。

二、课中指导学生高效利用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难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自己构建,充分给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发言、展示的机会。为了让导学案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在使用导W案教学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可以采用这样的程序:小组讨论交流导学案;全班汇报展示导学案;知识点拨、归纳。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时,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很充分地完成了导学案,所以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讨论交流展示导学案的第1题。利用课件,强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讨论交流展示导学案的第2题。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畅谈收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也好,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

三、课后指导学生修订完善导学案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当大脑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记忆之后,它就相信它是正确的,并且记住了。从学习的效果来讲,学生做错的题目,正是他们不懂,需要弥补的。所以,课堂上学生学习使用过的导学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完善,并指导学生归类存放,定期查阅。

我的小手教案例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和严谨性,容易导致学生单纯地听讲、模仿、记忆、练习。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实现从单一枯燥的计算、做题,变为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已是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交流问题、认识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学调查

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决策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到附近银行调查本地区有关存储方面的信息,了解存款的意义,什么叫本金、利息,存款有哪几种方式,利率分别是多少等,记录的方式可以是银行的存款单据或工作人员的录音、记录的文本、资料等。调查以后,课堂上我再因势利导,实现信息的多方交换、碰撞,从而深化学生对利息的全面理解。

二、数学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把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自玩、亲自做中学习、反思、内化。例如《左右》教学片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站,举右手。师: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学生可能会判断错误)师:老师的右手在这边,而你的右手在那边,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感而发:老师的右手和我们的右手是相反的,老师转过去,或者我们转过去,举的手就一样了。我们面对面站的,因为方向相反,所以举的右手刚好相反。师:我们上下楼梯要靠自己的哪边走?生:右边。师:是靠谁的右边?(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们看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意见不统一)(课件出示主题图右边的一半)师: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没关系,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举起你的右手来,假设你就是图中的同学,想想他们是靠右边走的吗?生:是!(再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左边的一半)师:同学们举起右手来,转过身去,想想这些同学也是靠右边走的吗?生:是的,他们也是靠右边走的。(老师再次用课件完整地把整幅图呈现出来)师:那么现在你认为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有位学生说:他们都是右手靠着楼梯的,他们是面对面的,虽然方向不一样,但都是靠右走的。全班同学都不由自主地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着眼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不是机械的套路,而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它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空间和平台;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合作精神、崇尚真理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时,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解答单个生活问题的能力、比较两个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心智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诸方面的影响,缺乏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对生活中的问题不能主动与数学对接,更不能主动选择较好的实施方案。因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交流的空间,让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他们最后准确地找到了最佳方案。教学片断如下:

师:(课件出示)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A: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景园一日游,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看到两种优惠方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A方案对小孩比较优惠,B方案对大人比较优惠。

师:现在有两个旅游团来旅游,第一个旅游团4个大人,1个小孩,第二个旅游团2大人,4小孩。他们该怎样买票省钱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能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A:160×4+40=680(元) B:4+1=5(人),100×5=500(元),因为680元>500元,所以第一个旅游团应选择B方案买票省钱。

生2:A:160×2+40×4=480(元) B:2+4=6(人),100×6=600(元),因为480元>600元,所以第二个旅游团应选择A 方案买票省钱。

师:如果改为1个大人4个小孩,我们又应选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选A方案。

生2:小孩多时,选择A方案优惠;大人多时,选择B方案优惠。

师:大家不仅通过计算、比较、选择,为旅游团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还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真了不起!不过,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同样是来旅游的人,为什么选择的方案却不同呢?

生1:因为两旅游团中大人和小孩人数不同。

生2:因为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师:如果去6个大人和3个孩子,他们又该怎样买票省钱呢?请动笔算一算吧。

生1:A:160×6+40×3=1080(元) B:6+3=9(人),100×9=900(元),因为1080元>900元,所以第二个旅游团应选择B 方案买票省钱。

生2:我有一种方法。我是大人买团体票,小孩买小孩每位40元的票,即100×6+40×3=720(元)。我这样算比刚才的A、B两种方案都省钱。

师:他的方法非常好。刚才我们只考虑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案,而没有考虑两种方案同时使用,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对我们更适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运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最佳的方法来解决。

对于A、B两种方案交叉使用的情形,教学参考中不作要求。课前我打算不讲,主要是担心学生掌握的方法多,不好消化,但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却又把这个问题给挖了出来。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问题在课堂上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既关注了优秀生的发展,又拓展了其他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除了以上方式,还有数学制作及实验、数学竞赛实践活动、实际测量实践活动等,本文中不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

我的小手教案例9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学案的提出正符合这一要求。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学生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本人担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最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还很小,虽然不能放手进行导学案教学尝试,但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选择了在课堂中灵活渗透导学案中的一些好方法,尝试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自学。比如认识图形章节和统计章节,我都放手让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先预习和自学,再把问题和自学情况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解决。几次下来,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

由于学生年龄很小,甚至有些想法都表达不清楚。如果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可以省去课堂中很多麻烦,让课堂变得顺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训练,自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有时在某些程度上成了家长直接把知识传授给了孩子,教师省了事,可时间一长,我发现学生学的知识参差不齐,教师也无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应该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的方法,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我的小手教案例10

一、“导学案”的产生,给老师照亮了前行的路,提高了业务水平,促进了身心健康。

“导学案”要求在制定之前,老师要加强研究三维目标、教材、课程资源、学生及教法学法。既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启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导学案的科学性、思想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还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根据教学要求、学习水平ABC,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导案要想编写好,既要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以学定教。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或一无所知,即使导学案的编写非常完美,也容易因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这无疑对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导学案的编写要费一番功夫,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精心编写的导学案,课堂氛围宽松活跃了,效果显现了,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高兴。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难道不是一幸事吗?不用天天含着金嗓子喉片难道不是一乐事吗?

二、“导学案”是学生的罗盘针,导航仪。

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就像森林中迷路的小鹿到处乱撞,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无依无靠,而自从有了“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目的更为明确,兴趣更为浓厚。学生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学习,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质量大大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课堂更和谐更高效,充满激情和快乐。

“导学案”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双边教与学的互动。以前仅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感觉就像是放电影,学生更感兴趣的是有趣的图片、视频,好听的音乐,很少去探讨它们背后所体现的内容,这无意地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导学案”的使用,把整节课的知识网络一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确目标,有章可循。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自学,合作交流时,小组内部依据设计好的题目进行探讨、质疑,课堂上,再也没有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展示时,也不再是一潭死水,毫无涟漪,冷冷清清。小组间争相展示自己的成果,甚至出现唇枪舌战的局面。印象最深的是在学习《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这一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展示给大家,四个班的效果都不错,每个小组都认真挑选内部最优秀的作品在班上展示,同学们不仅说出了自己在学业、事业、家庭、自我成长等方面的理想,而且非常庄重而严肃的说出自己打算如何去实现这些理想,我相信这一堂课,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本框的知识,也更明确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习思品的热情。

我的小手教案例11

问题导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问题为载体。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是不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多少痕迹的。因此,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将课堂内容转化成问题,并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导学”展开双边活动。问题导学的重点是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逐渐深入的学习、自由学习、协作学习,查询信息资料以获取新的知识,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说你听”的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由被动的知识获取者成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构建问题导学的课堂结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

传统教学由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现在我们通过创建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问题导学的每个阶段的实施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学习,因此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实施问题导学的有效载体。组建学习小组,要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学习小组通常由六名学生组成,小组的成员要考虑性别、学习成绩、智力状况、个性特点、家庭状况等因素。首先确定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团结和帮助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承担小组学习任务。因此组长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素质: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有较高威信,且心理素质好、人际关系和谐。再确定副组长和四名小组成员。六名学生应分层AA、BB、CC,分别处于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资源优势。小组分工明确、感情融洽、气氛和谐、互帮互助、运作积极紧凑。全班划分的小组尽量做到实力相当、强弱均等。而且要对组长和成员进行培训,明确各自的责任。

二、“三案”的实施

问题导学的核心是问题,问题就是以“三案”即“预习案、探究学案、练习案”来体现。因此编制“三案”时一定注重问题的设置,突出各环节对学生“导”的作用。

1.预习案是学生在课前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改变学生盲目预习的状况。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提示通过教材获得问题答案,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同时思考发现问题。

(二)加强宏观调控

1.是什么?

(1)宏观调控的含义: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重要性

3.怎么样?我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简单明了,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然后再配有预习自测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小组共同研究、思考发现还有哪些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疑惑之处记下留在课堂上来解决。

2.探究学案

学生带着问题“学”,围绕问题“辩”。探究学案将教材的知识点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之中。因此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特征等。问题要有针对性,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延伸,强化与生活的有关联象,具有较强的思考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把生活纳入课堂,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对疑难问题要有提示解决思路的方法、技巧等指导性意见。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小组合作探究。例如讲《财政及其作用》,我设置了如下几个情境:

国家西部大开发四大工程的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的“四万亿”

资金怎么来的?———财政收入

怎么花?———财政支出及作用

两个情境涵盖财政收入、支出及财政的作用主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小组讨论探究完之后一定有展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可以相互启发、借鉴,展示一般由小组B、C层学生进行,可以板演也可以口头表达,A层学生负责点评质疑。教师认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错误,为点评做准备。教师随时点评,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与方法。教师的点评要精准而少,一针见血。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申、深化、提升,同时要善于追问、引导、补充、总结。然后当堂检测,设置3—5个问题运用当堂知识进行当堂检测,要求问题设置做到精选精练,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老师对中下层学生进行巡视辅导,当堂批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成就感。

3.练习案

练习案课后运用,课后抓住练案设置的问题“练”。让学生独立进行针对性强的练习巩固,题目设置应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即问题的设置既引领了学生复习巩固、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又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抓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做题格式规范,书写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