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30 14:42:25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87-03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青年,离不开有知识 、有文化 、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生于1990年至1993年,他们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对事物的看法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罗珍通过对“90后”大学生一年多的接触了解以及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1],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这一代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信、务实、进取心强,但是他们也具有很自我、集体观念淡薄、抗挫折能力弱、依赖网络等不足。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剧增使他们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压力和挑战。为适应时展和学生成才的需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期思想教育必须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自身特点以及现实需要出发,不断改进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大学时期是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来充满好奇,他们不断地思考、选择和探索,迅速走向成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迁的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也都时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90后”大学生存在如下问题。

(一)关注自身利益较多,对民生社稷关注少,政治观念淡化

价值观的塑造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有很大关系。“90后”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思想更活跃和自由,价值观也显得多元化。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90后”大学生希望在大学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社会实践或者企业实习等各种形式锻炼自己,为毕业后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做好充分准备。然而,“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当他们面对人生价值的目标与现实利益冲突时,极易倾向于现实利益。比如,一些学生要求入党和争当干部,只是想着可以给找工作增加砝码,在就业问题上“90后”大学生更关注待遇而非发展前景,甚至在择偶标准上也出现类似“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总之,这一代的多数学生都是先盘算着自己能否得利,然后才决定是否做事[2]。同时,“90后”大学生对时事关注较少,甚至一些人对很多国家政策抱着消极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社会认同感。这可能是由于“90后”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暂时被社会边缘化,意见被认同的很少,有些人因此干脆排斥国家的政策,更多关心自身。再者,由于互联网上信息泛滥,造成他们往往偏重速食的、娱乐的资讯,对需要深入思考的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通常不太感兴趣。

(二)高分低能,缺少实践,自主生活能力差,对未来缺乏规划

很多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很多的呵护,加上我国一贯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高考之前只知道好好学习,考高分,去名校,没有切实地想过自己以后到底想从事什么行业,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结果,学生入学成绩不错,考试也能够获得高分,但动手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办事能力不足。到了大学,一旦面临独立生活,部分学生表现得手足无措,他们不会理财,不懂得打点生活,不知道除了学习之外的时间该如何正确地安排。有的学生在月初就把父母给的生活费用光,到了月末只能靠吃方便面以及借钱来维持生活。有的学生觉得无事可做,就玩网络游戏、看小说,浪费青春时光。同时,刚入校的新生涉世尚浅,未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因而大部分处于盲目学习的状态,缺少自主性。

(三)自信张扬,集体观念淡薄,耐挫力差,心理脆弱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要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探讨和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机制,把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凝聚到党员队伍中来,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下文就谈谈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新思路。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学生支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党建活动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党和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能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对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打破传统模式,建立健全支部。

高校在学生组织中设立党支部,打破原来的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的传统模式,设立本科生党总支、研究生党总支,倡导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保证质量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及凝聚力。党组织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战斗堡垒,学生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先锋模范。大学生的党组织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体现了党组织的先进性,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二)严格入党程序,保持党的纯洁。

在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的同时,选配党支部委员时,要体现学生支部的特点。严格把好入党程序关,一个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定要经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程序,严禁动机不纯的人混入党内。对党组织负责人和组织委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发展党员认识,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程序办事。让大学生永远记住入党誓言,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对其他入党积极分子和同学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的宣传教育、桥梁沟通和模范带头作用,为高校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永葆党支部的先进带头作用。

二、加大发展力度,着眼工作创新

在新生入学时设立学生兼职组织员,参与和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学校党组织的最重要任务来抓,各级党组织围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从人才强国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战略高度加强和改进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党员队伍。

(一)政治素质为主,思想入党为先。

针对学生申请入党人数的增加、学校党校的培训数量难以很好地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情况,学院设立分党校,向学生讲授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思想及三个代表的基本理论知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工作,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入党动机、学习、工作情况以及社会表现的考察,如实记载考察结果,把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发展党员的“关口前移”,立足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的目标。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和党中央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坚持党组织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弘扬党的先进性。倡导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说实话、办实事,发展教育事业,体现党员的时代性,把握思想入党规律性,增强党员积极分子的创造性,使发展党员的各项工作都有新的思路。

(二)坚持入党标准,确保党员质量。

党员质量是党的生命,高校积极发展青年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入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不断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把新党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加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入党目的。党员是否相信共产主义理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学校要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党员和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岗位的党员共同学习交流,使他们触摸到社会更多的领域。

总之,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严格党员标准,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充分认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者: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务工作)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3

高校的责任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有正确的精神价值观,可以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够承担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大学生党建工作恰恰与高校的责任不谋而合,同时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让党的发展基础更加优越。但是如今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困境,无法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高校党建委要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在机制和理念等方面进行改进,形成科学化发展的形式,让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变得更加富有时代感,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高校只有将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就能让党建工作变得更加有实效,从而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和谐发展。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1.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由于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加上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较少就会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误区,只有不断对其进行教育,才能解决学生思想发展的困惑。而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培养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动态。同时大学生党建工作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让大学生党员这个主体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和力量。现如今的高校在开创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核心主线,会让发展出现瓶颈,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研究,才能明确高校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党建工作就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为主题,能够保证高校文化发展的正确性,在处理高校各项事宜的过程中,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方向。

2.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通常而言,良好的教育环境都能够催人向上,不断进取,高校在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就能够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让党的基本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不断加强思政教育,让大学生有正确的成长方向。学生党员如果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之中发挥带头作用,就能够让更多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尤其在党的十召开之际,更要不断明确发展的目标,以党建工作促进教育环境的形成,让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更明确的保障。

3.为和谐校园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高校党建委在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此作为核心组织,可以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给予建议,保证高校的发展符合国家的基本需求。只有将党建工作和高校的发展方向相结合,能够让和谐校园的发展有坚强的组织保证,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共同促进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会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党建工作变得更加顺利。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坚持的原则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就要明确发展的方向,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

由于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面对着新的发展形势,大学生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在国际竞争之中有全新的姿态。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冲突越发明显,大学生就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只有对大学生不断进行教育,才能改变发展的形式,让学生的思潮不受外界的影响。党建工作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这样能够体现发展的实用性,不断开拓新的局面,在创新的工作中不断前行[3]。科学发展观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创新发展的机制,给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确保大学生的党建工作能够更加平稳地向前发展,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面对当今高校所进行的一些不合理事宜,要及时进行更正,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改进,让党建工作促进高校的进步而不是阻碍高校的发展。

2.坚持德育主导原则

高校党建工作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将智育成绩放在首位,他们更在意一个学生党员的文化素养,但是如今要坚持德育主导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秉承党的教育思想和党建发展的本质。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高校党建工作需要重视德育工作,时刻关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让德育工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坚持目标合理性原则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高校的发展优势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大学生不仅仅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正确接收党的基本领导,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有了合理的发展目标,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才能做得更加完善,以不变应万变的形式顺应时展的变化。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途径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需要在发展意义和原则上有所建树,更应该在党建工作执行的具体途径中有所行动,将所有的工作都付诸于行动,才能知道坚持的原则是否正确,在适当的时机下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1.与高校学生社团相结合

大学生在迈进校园的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会加入到学生社团之中,为了发挥党建工作的正面影响力,可以在学生社团之中建立党支部,以此体现出带头作用。以党组织的形式整合高校的活动资源,在活动中穿行党建教育工作,能够以全新的发展高度引领校园文化活动。这样学生在参与学生社团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在思想觉悟上有所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社团的活动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率,在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做的效果比较明显,比开展研讨会或是交流会更加有实效[4]。

2.与现代网络相结合

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网络,因此党建工作的开展可以与现代网络相结合,以此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党建委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宣言积极健康的正面能量,让大学生的思想能够有所提升。可以建立系统的红色网站,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了解国家形势发展的变化,从而获取更多的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信息。再者,为了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开设“党支部论坛”,让党员可以有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让校园网络为党建工作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让网络成为宣传党建思想的新途径。

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切的理论如果不付诸于实践,那么再好的理论也都是空谈,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进行党建工作时,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党员的能力素养。例如通过到红色基地参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在实践过后会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之中。再者,可以成立青年党建志愿者协会,让学生党员深入到社区之中,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感召力感染身边的同学。这样不仅仅接受了教育,并能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供发展的平台,是党建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伴随着高等教学的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也是当今的发展趋势,但是毕竟是青年大学生,没有很深的社会阅历,因此会表现出极强的思想个性,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干扰,在这样的形式下,就要加大对党建工作的管理,坚持与时俱进,让基层党建组织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只有将资源全部进行整合,才能以创新发展的姿态让党建工作变得更加有实效。有了强大力量作为支撑的高校党建工作,能够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加有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邹积英.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1(4).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4

目前,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7-24岁之间,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在本阶段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引发剧烈的身心变化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仅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还会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各种压力和挑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和普遍化等特征,具体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问题、适应问题和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方力量应该积极吸取有益经验,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经历准备阶段、稳定阶段和毕业准备三个重要阶段,其心理发展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有所区别。因而,在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及其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第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只要把握了这些重要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众多文献和调查报告可见,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比较多,许多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理论方面已渐成体系,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调查报告和活动实践研究逐渐深入,效果逐渐凸显;障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依然是研究的主流和工作的焦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载体、平台和资源设施逐步完善,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条件和能力;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建康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认可度和接受程度逐渐增强。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在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本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客观需求。

首先,从各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其显著的特点是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投入等方面。

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存在许多偏见,持有心理健康教育万能化,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倾向;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侧重于诊断、治疗功能,很少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辅导功能和优势。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分依赖于心理理论知识和技巧,活动实践性弱化;人员素质低下,专业化不高,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内容不够全面。

最后,注重心理测试,有滥用心理测验倾向,科学分析较少;侧重障碍性心理问题工作,忽视发展性辅导;注重心理问题的调查,缺少效果和潜能开发的研究;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单薄,缺乏应有的支持系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

(一)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有明确的工作目的和模式,用发展的观点开展相应的工作。其定位应立足于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工作重点应侧重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兼顾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诊断和疏导,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无论如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许多是属于发展性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展疏导工作,不能单纯依赖简单的心里诊断和心理治疗解决。对于根源性、病理性的心理疾病,应采取专门的技术方法进行治疗,有的还需要医学技术的辅助。在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还需要考虑生理教育和伦理教育,教授学生有关生理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观念。

一直以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倡导价值中立的原则。正如美国学者科米尔(Cormier)所说:“由于对自己观点的坚信或相信自己的价值观优于求助者,咨询者可能会把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求助者。”然而,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发展,在没有完整树立价值观念之前,在教育工作中应该给予适当的干预,干预的价值观念内容就是教育教学中倡导的主流观念,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三观),也包括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小三观)。这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的引导,不断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二)整合资源,凸显联动优势

1、调动积极力量,共筑支持系统

学校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由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方工作的片面认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力量都谢幕退出阵地。为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针对性,必须调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力量,共筑支持系统,互相配合,共同发挥能量,深入推进工作的开展。

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宏观环境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社会力量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心理支持,促使其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此外,还可从社会环境中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和学校、家庭资源形成互补,有利于工作开展。

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家庭成员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应该动员家庭的力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学校,继续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向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学校应当与学生家庭建立家校联系渠道,及时向学生家庭反馈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该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场所及有关设施、完善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人员和经费的准备、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有关制度的建设,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功能,社会的外部条件,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各自发挥优势功能,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2、构建防控机制,提高工作预警效能

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应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层级防控机制,提高工作预警效能。

防控机制的层级包括校、院系和班级三级。一级防控层级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平台。二级防控层级是院(系)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负责协助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时监控和报告问题,落实家校联系工作,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三级防控层级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负责配合学校和院系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有心理困惑的同学提供帮助。

总之,依托于防控机制的三个层级,广泛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内外,延伸到学生公寓,深入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心里,形成大家都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局面。

3、掌握基本常识,发挥自我心理援助潜能

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基础的心理问题解决技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发挥自我心理援助潜能。如果遇到自己难以确定,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不能讳疾忌医,要学会正确面对,积极寻求帮助,学会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家庭、高校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各方都应该持有发展的观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参与进来,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规范科学化、规范化和成熟化。

参考文献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5

资助工作的开展,必须是切实的与学生实际情况息息相关,因而虽然各高校能在宏观上对学生统筹安排,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还是由各校基层直属机构来把握学生的实际状况。

各基层直属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校党委、学生工作处的统一安排,在助困育人的实践中,要坚持把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的资助和服务,建立积极有效的资助育人机制,解决广大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帮助他们潜心学业,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优秀青年。

一、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组织严密,规范执行

基层直属机构的领导需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工作,始终把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放在院系各项工作突出的位置来抓好落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这是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前提保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国家和学校等相关文件规定,在校资助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下,结合各院系实际,制定适合本院系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并以书面形式存档,以备日后作为相关程序的开展依据,使资助工作迈上制度化的轨道。

二是在基层直属机构中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协助统筹整体资助工作,院系各年级、各班级在院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分别成立了班级评审小组,全面具体地负责组织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调查、评审、公示、报批、发放、监管等相关工作,为做好学院的资助工作奠定了组织保障,在资助工作后期由负责人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便于日后使用。

三是各院系对相关资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一系列方式对辅导员、班级评审小组开展的资助工作进行有效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使资助工作规范化。

二、严格程序,动态管理,积极落实资助政策

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和统一安排,确定各院系本学年获得各类资助资金的学生名额数,并将名额按实际需求分配到各年级,由各年级辅导员确定班级名额分配数量并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资助工作的核心就是去帮助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因而各院系认真组织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需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资助工作的真正内涵,并要求每名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学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由学生当地的民政部门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各院系需派专人对困难学生进行家庭回访以核实真实性。各年级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助理、学生代表任小组成员,对资助申请进行审核、认定,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结果,提交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对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做好资助经费的统筹和分配。同时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认定学生进行公示,并设立和公布投诉咨询电话,公示满五个工作日,将认定结果及相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校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中心。

当然,即使被认定为困难的学生中间也不可能是家庭困难程度相当,因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认定的过程中需划分出学生困难等级,以便资助金额的分配有理可循。在认定完成之后,还需对认定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做到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的显著变化,及时调整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档次。

针对资助工作的宏观安排,各基层直属机构需切实的将资助政策落实到实际之中,如安排学生勤工助学,发放国家奖助学金,设置专业奖学金,积极落实学生医保工作等。再有资助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院系也可自主对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如以学校的名义利用回访的机会给贫困生送去慰问品,对过年因家庭困难不能回家的学生送去适当的慰问金等等。

三、秉承“助困育人”的理念,开展感恩教育、成才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奖助学金

心怀感恩,爱心之树便不会失去成长的沃土。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秉承“资困育人”的工作理念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成才教育、诚信教育等,教育、引导贫困学生学会感恩,把感恩的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把感恩的心投之于社会实践之中,这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各类资助资金发放的同时,学院应及时召开评审相关会议,制定学生合理使用奖助学金与立志成才承诺书,要求各年级辅导员正确引导广大学生合理利用奖、助学金,对奖、助学金妥善安排,不挥霍不浪费,合理用于学习与生活,并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一个立志成才的人。

此外各院系应当有计划地开展受资助学生的公益劳动,通过公益劳动培养贫困学生自强自立、感恩奉献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感恩不仅要存在于思想里,更重要地是落实在行动上。

四、强化责任意识,做好资助总结工作

在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领导小组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到人的意识。资助工作涉及的面广,涉及的人多,因而每个环节必须紧扣,首先各辅导员必须把好第一关,对于学生的申请材料按照学校要求严格把关,比如《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必须盖民政部门或政府公章等;其次辅导员与资助负责人之间要沟通到位,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再次资助负责人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时将材料上报校资助中心,及时做好整理归档等善后工作。只有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在复杂的资助工作中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明确了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工作人员才能一丝不苟的完成各自的工作,并配合资助负责人协调好学院整体的资助工作,也正是有了这种责任心,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各院系才能确保学校下达的资助名额全部落实到贫困家庭学生头上,奖金全部发放到位。

始终把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资助体系,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贯穿于资助工作的中轴线。在这个工作流程中,出现一些失误的时候,各院系应当及时更正错误信息,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学校安排的资助任务,使学生安心学习。

参考文献:

[1]程丽英.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9).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6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15-02

1.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意义

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对人类个体的尊重与关怀,具体的说就是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和需求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关怀。对于人文关怀来说,其表现的意义不仅是一种思想态度、是一种价值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与文明的基本需求。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地位,把学生充当一切伦理的主体和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健康、自由、民主的教学。

心理疏导一词是来源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疏导则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造诣,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能够利用语言或者其他沟通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影响,给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使学生能够避免消极、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心理疏导也可以解决大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2.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影响

2.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扩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一项能够改善人思想的教学课程,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点在于人性的发展上。马克思也曾经表明,人的综合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是有着必要的关系的,两者是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人能够发展的基础在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是离不开人的发展的,只有人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才能够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在此,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机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与价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必须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对教学机制与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人性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此则会起到扩宽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作用。

2.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发利用,当今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必须走开放路线、多元化路线,以往单纯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时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国家核心的价值观导向,也要适当的对的教学模式进行转换,逐渐向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进发,不断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要政治性、思想性,也要在情感方面做到对学生心理上的呵护,让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培养专业技术强、心理素质高、道德观念强的复合型人才。

2.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多少不仅仅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理念是否到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所以在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敢于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认清自己的教学地位,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与心理需求,对教学手法进行创新,适当的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得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保持良好的积极态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感召力,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符合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素质人才,适应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应该对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艺术院校 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作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艺术院校,担负着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应根据社会的整体要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渠道,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对于艺术院校来讲,思政治教育除了必须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要贯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以外,还体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既具有其他专业学生的共性,又表现出其自身的个性和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只有弄清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性特征多样化。艺术院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除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还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两三年后重返校园的,有从艺术中专考入大学的。年龄的差距和社会经历的不同,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相去甚远的认识,因而个性特征呈现出多样性。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努力塑造自身的个性风格。艺术院校学生比较感性,思维敏捷活跃、情感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他们的个性特征具有多样性,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专业素质普遍较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艺术院校学生大多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对本专业大都具有极高热情,甚至把专业成绩的高低视为成才的唯一标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之中,从而导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相对薄弱。再者艺术院校学生在高考时,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另外,他们的个性也使得他们更喜欢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而讨厌数、理、化和文、史、哲。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公共基础课上,艺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出现严重不平衡,已成为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3、竞争意识强烈。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艺术院校学生更加追求个性,这是艺术有别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显著特点。在相对狭窄但又新人辈出的艺术界,艺术院校学生比其他院校学生更能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也更加理解竞争对自身未来带来的重要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说,艺术院校学生更清醒地知道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自己艺术专业的学习更加自觉和勤奋。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乃至于教师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体竞争意识趋于突出的同时,原本在艺术院校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加淡化。4、个体道德约束趋于弱化。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往往停留于感情层面,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西方思潮迅速涌入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防线脆弱、道德伦理观念薄弱等问题。尤其是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生活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不可控性,大量不良信息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突与迷茫,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学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体现出艺术专业自身不同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作为在校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普遍具有的时代性特点,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又必须遵循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再一方面,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受到所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笔者以为,要切实做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树立全校学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又要注重艺术专业的个体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双赢。其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管理者来说,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构建综合性、开放式的工作模式,将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综上所述,搞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落实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新的方法,把工作做到受教育者的脑海里去、心坎上去、兴奋点上去。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8

近年来,“90后”逐步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信息爆炸、市场经济建立与完善、个性偶像等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家庭结构多为“6+1”型(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从小见多识广、富于创新、个性鲜明,但也伴生了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差、功利心强的特点,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针对时代青年思想特点,把握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

1.善于利用网络平台,但有迷恋网络现象。

互联网给当今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乐趣和便利,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伴随网络服务一起成长的“90后”大学生们,善于利用网络的透明、快捷和交互、平等,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显著提高。同时网络信息带给“90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符合他们追求个性、强调效率、注重时尚的心理特点,且丰富的网络信息有益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智发展超前。但不可否认网络是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也冲击和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从高中阶段的封闭管理走进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上网成为现代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大学生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上人人网。还有的上课也使用手机上网看小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寻求和成就感,进而导致不能冷静客观对待现实,从迷茫走向心理异变。更有甚者出现逃课进网吧,迷恋网络游戏,最终导致学业荒废。至于那些过度使用网络与人沟通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陷入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困境,同学关系淡薄,最终导致自我封闭,以致悲剧时有发生。因此,正面引导并及时有效解决网络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渴望成材,但虚心学习的毅力不足。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90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此他们都有较清醒的认识,渴望在大学里获得知识和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以实现自我价值,带给自身富足的生活。“少年得志”、追求成功是这个时代大学生的普遍理想抱负,成功、财富和名望在他们心中占据了制高点。应该承认,追求成功无可厚非,但光有理想目标而缺乏坚持虚心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是难以达到成功的。究其原因,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其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小学阶段,他们过分依赖老师和家长,“陪读、陪考”现象较为普遍,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不够强,难以适应大学校园自主学习模式,相当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如同脱缰的野马,放松自己,尽情玩乐,补偿中小学失去的娱乐损失。即使信心十足制定了学习计划,也大都被各种诱惑所打断或者没有毅力去完成。

3.自信张扬,但心理脆弱。

“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开放性特点,他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眼界开阔,不满足于因循守旧,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纯粹说理性的说教,喜欢自主展示思想,希望经过亲身实践来接受前人的结论。再加上家庭教育的民主自由,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了自信的资本。因而他们对自己及未来充满自信,这种自信、张扬、思想独立的个性特征相当明显。

在呵护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90后”,充满着无限的优越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学习,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使之缺少生活磨练和挫折洗礼,耐挫能力差,且独生子女的任性和依赖表现明显。进入大学后,面对同样的个性群体时有些同学表现得手足无措,不能客观地分析现实条件和自我状况,表现出失望、焦虑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则易于形成心理疾病,甚者做出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不理智行为。这充分体现出这个时代青年学生的心理脆弱特征。

4.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但价值观模糊,功利心强。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经济巨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就业压力、竞争激烈等社会现象,使得“90后”大学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能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具有生存危机和生存竞争意识,希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极为关心时事,而认识模糊,政治观念淡化,政治觉悟不高,当自身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就倾向于现实利益。如一些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争当学生干部只是为了找工作增加竞争法码。在看待就业问题上,关注比较多的是待遇问题。甚者在择偶标准上也毫不避讳对金钱的向往,类似“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在大学校园里也是占了很大的比例。总之,这个时代的多数学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总会盘算对自己是否有利,利益有多大。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面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坚持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回归现实。

鉴于网络本身的优势及“90后”学生思想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隐蔽性,直接而真实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抑郁和苦闷,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网络交流中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实上这是个有效的教育阵地,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网站多是由教育者自建与管理,难以满足学生的真正心理需要。教育者应适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给予那些网络技术好、思想觉悟高的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组织制作、管理和建设网络交流平台。教育者作为参与者主要观察、参与讨论并及时了解信息。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网站上展开讨论,教育者加以积极的言论引导,逐步让大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事实证明,正确的网络观应该是现实战胜虚拟的网络观,只有当学生认识到真正的人生是现实中的人生,才能重新以现实生活的准则来约束自己,从根本上解决对网络的病态依赖。教育者可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组织协调、活动策划等方面加以指导,让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参加运动竞技和“第二课堂”等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表演竞赛,如演讲、辩论和模拟面试等,储蓄自己所必备的知识。

2.坚持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结合,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当学生发现你的教育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总理在中南大学视察时,对全国教育系统也明确要求要坚持启发性教育,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只有通过启发、引导人们内心潜在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消极的、被动的地位,把教育客体看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教育的作用不断转化为个体的能力,随着个体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个体自我教育的作用则日趋增大,直至个体完全独立。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身心基本发育成熟,已形成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与对世界的基本观点,他们渴望摆脱约束,自我发展。所以,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心理耐挫能力。

每年大学生轻生的事件屡见报端,引人叹息之余,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有待加强。

平常人们所说的“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等永远只是一种祝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既然遭受挫折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道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导学生要正确应对挫折。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在顺境中成长,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考验,从小到大有父母和老师的遮风挡雨,一旦遇到挫折,就表现出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这样的大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4.坚持“思政”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教育相结合。

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正确的行动方向。针对这代大学生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功利心强的特征,必须坚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学生头脑,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的同时,思政工作者应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革传统课堂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和锻炼,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现象,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争当志愿者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如在南通江海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中,参与者们自觉地把个人发展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坚持“思政”课堂教育与体验教育的双管齐下,就能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莉媛.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95-96.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32-001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使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国内国外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新常态”使中国政治经济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呈现出新常态,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新常态”使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但是当前少数发达国家在信息和资源上利用自身占有的绝对优势造成垄断局面,一些其他的国家往往被排斥在这种进步的文化之外,如何使得全球各个国家民族都能够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繁荣,是我们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当前,我们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情况,应该如何实现以前的高校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大众普通教育模式,如何建立起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如何解决好当前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局面等等,都是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在高校内的影响日益严重,很多高校内出现了不良的思潮。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是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三)大学生思想实际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在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他们成才的愿望非常强烈,具有浓厚的竞争意识,并且非常注重个性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相对缺乏,奉献精神也相对欠缺,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利益,并且缺乏社会磨砺的经验,思想相对单纯。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一)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理念

首先必须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当前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处于转变时期,思想观念形成就是在这一时期定型的,因此必须把德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来抓,不断提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要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从内心深处去关怀尊重帮助他们,不断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三是要贯彻全程抓思想工作的意识。应当在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业各个环节都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关照,这样才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中。

(二)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一方面要抓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注重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抓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营造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抓历史教育和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还应当突出抓好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符合我国实际的良好道德习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体现时代的进步和要求。

(三)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他们的思想,不能够把矛盾回避过去,要坚持以理服人,不能避重就轻。二是要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使得他们真正理解我们所说的道理,在心底接受这些道理。三是要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应当结合时代的实际特点,用大学生喜爱参加的各种活动形式,来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领会道理,这样比只是口头上的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10

1、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网络具有信息高度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和可选择性,这可以促进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和实现自主教育。网络资源共享性可以使思想教育工作者从网上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网络化可以大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和政府机关、家庭、学校相连,摒弃了传统思想教育的课堂局限性,使家庭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促进思想教育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同时,网络化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密切关注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3)网络化使思想教育的素材更为丰富生动。网络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网络中的图形、动画和声音形象、有趣而直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更能吸引人。

2、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负面影响

(1)价值观念偏移。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交汇在一起良莠不齐,如果这些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大量接受的都是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和侵害,就会因为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2)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化。由于世界各国道德、法律规定不同,在一些国家里、同性恋、是合法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是非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的各种诱惑就会难以抵御;网络的匿名性还给网络犯罪提供了掩护,人们难以知道犯罪者的身份、姓名、地址等,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制裁;对网络犯罪的舆论导向上也存在问题,往往使人们觉得网络“黑客”是难得的天才,而不是凶恶的罪犯。这些便得大学生道德水平下滑及法律意识淡。

(3)思维方式转变。网络环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往往会导致学生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生活方式改变。尤其是处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长期沉湎于网络里,陶醉于虚拟世界中,更容易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导致交往能力下降,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另外,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互联网综合症”,对其学业、生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思想教育的应对策略

1.利用校园网建立校内思想教育网络

首先,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不仅要使学生接受教育,而且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次,要开发超文本结构的思想教育电子教材。这种电子教材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效应,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第三,形成校园网络对大众宣传媒体的整合作用。即将高校宣传教育媒体如校报、广播、闭路电视等传媒通过数字化系统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

2.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网络法制教育

一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能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自觉地遵守有关信息网络法律和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素质直接关系到其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才能了解网络环境,并从网络上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把其用于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自觉模范地维护网络信息法律法规,并坚决抵制各种反动、迷信、黄色信息垃圾的传播,也才能真正成为网络时代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4、开展有意义的网络应用及信息交流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活动,如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组织网络信息咨询、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既可激发大学生学习现代化高科技知识的爱好和兴趣,又可通过活动,知道他们在从事什么样的网上信息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

5、加强管理,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法规

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要进行清理,要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

1.传统方法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使其提高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认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共同的目的,但各有所长。传统思想政治

教育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软件、硬件等条件的限制。一场生动活泼的形势报告会的气氛、效果,计算机网络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能忽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络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思想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不能用网络完全代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创新功能和先进技术,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2.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能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教育性的基础上,必须增加服务性、娱乐性的内容,将网上教育与服务、娱乐结合起来。通过快捷有效的服务,拉近与学生正面教育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认同。如开设大学生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勤工助学等服务性板块,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健康轻松的娱乐,吸引学生对正面教育的兴趣,如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游戏等,使学生在服务、娱乐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办学形式出现多元化,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出现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情况,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实际的广泛性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拔高,要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道德水平开展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提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先进性的工作,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先进性,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全体学生而言必须体现广泛性,而对学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必须体现先进性。这些人在学生中是骨干,起带头作用,对他们的教育要有先进性,用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他们,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结合才能有明确的方向。

大学学生工作思路例11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A

高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指导者,其次是咨询员,然后是服务和管理者。高职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

1明确工作定位

辅导员是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有些涉及学生缴费,教务,甚至课堂、宿舍安全保卫管理等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这些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时常成为困扰辅导员进步的最大阻力。辅导员的工作杂而多,甚至超出其职责范围。为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应该明确和细分。必须明确高职治辅导员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其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是协助就业指导的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

2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2.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生处的指导,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握好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及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从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出发来寻找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完善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

学生的日常管理、校园的秩序的稳定有赖于学生干部的参与,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辅导员在教育学生以参与学院和系的建设为荣。干部培养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围绕专业特色来开展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完善学生团总支、学生会、班团组织的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发挥骨干作用。

建立由学生党总支指导学院团委的架构,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学生管理。明确党员在学生中所起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总支学生开展工作,呈“网状”发展,一个党员应该是网里的一个结点,下面的团总支、学生会是网线,班级和团支部在网中。这样构筑整个学生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我院各级党团组织优势,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参与各种健康积极的公益活动,使他们从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风、院风建设。通过辅导员们和学生党员干部、团总支和学生会干部,共同策划组织文艺活动,使活动能够秩序井然,节目高质,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圆满成功。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学生和辅导员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和实现自我,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情感。

2.3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

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计划性、长期性等特点必需循序渐进,规范就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总结工作的经验,把就业指导所涉及的工作形成一种有规律性、有步骤的工作日程表。全面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就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就业前夕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也可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讲座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定位等。通过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如建立完善的联系网络,就业单位信息库等资料。

2.4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

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面对新生,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提倡一站式教育,讲授关于入学须知、考试规定、日常事务、宿舍管理、学分制、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校园路标》、《高职事务办理指南》之类的小册子,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程序。有利于学生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为今后的管理铺平道路。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生手册》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出现的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细则,规范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帮助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