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1 00:03:56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例1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2月

活动内容:认真学习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重点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通过集中式学、自学、体验式、研讨室学等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了解建党的初心和光辉历程。

二、颂党恩

活动时间:2021年6月18日

参加人员:肾病血液净化联盟全体员工及联合会选派联盟代表

呈现形式:

4-5分钟的mv作品。内容包含:

1.选定三首歌曲,由指定的三组人员在不同的场景下完成素材拍摄;

2.选定一首歌曲在长城红馆进行大合唱;

3.撰写三首歌曲间串词并录制;

4.专业人士结合歌曲创作年代背景,整合素材、音频完成剪辑。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选歌):经研究,暂定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春天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

第二阶段(拍摄场景):天安门、卢沟桥、鸟巢。第三阶段(排练):在活动开始前,自学歌曲,各组根据选定歌曲组织学习、排练,合唱前集体排练1-2次。

第四阶段(拍摄录制):

序号歌曲时间场景人员负责人1我和我的祖国6月?日天安门MV第一组人员艾红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馆大合唱全体人员艾红3春天的故事?鸟巢MV第二组人员艾红4空境拍摄?待定外包艾红第五阶段(剪辑):6月26日初稿,6月30日二稿。

三、长城红馆教育行

活动时间:2021年6月18日(周五)

活动地点:北京市怀柔区响水湖“长城红馆”

参加人员:肾病血液净化联盟全体员工及联合会选派联盟代表

行程安排

07:50-8:00 指定地点集合(租用大巴车 )

08:00-9:50 前往响水湖“长城红馆”(约1小时50分钟)

09:50-10:00短暂休息、等待摆渡车(10分钟)

10:00-10:05前往红馆(5分钟)

10:05-10:15换军装(5分钟)(全程穿军装)

10:15-10:45授旗、授枪(30分钟)(旗手:杜德伟)

10:45-11:00重温入党誓词(15分钟)(肖主任领誓)

11:00-11:30参观长城红馆(30分钟)

11:30-11:35前往午餐地点(5分钟)

11:35-12:35用午餐、体验“忆苦饭”(60分钟)

12:35-13:00休息调整(25分钟)

13:00-13:15体验挑梁小道(15分钟)(挑梁员:***)

13:15-13:30传递情报、过关卡(15分钟)(情报员:***)

13:30-14:00听红色故事(30分钟)

14:00-14:30会师长城之巅(爬长城)(30分钟)

14:30-15:00唱红歌大合唱过、诵经典(30分钟)

15:00-15:15授予“为人民服务”徽章(15分钟)

长城教案例2

二、课型与课时

说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如有关长城的图片、历史、传说、诗歌等。从而认识长城,积累知识。

四、教学设计

(一)感悟文本,分享“梦”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流沙河的诗歌《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会迷失方向;学习了《袁隆平的“寻梦园”》,理解了他为实现自己伟大梦想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学习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于为梦想而献身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作家刘雨田的梦想。请大家看着屏幕动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不同季节长城风景图片,徒步长城沿途风景,如大漠、戈壁、悬崖、大河、丝绸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读语速出现)

师: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生:读书当作家,走遍祖国山河。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好!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生:读了很多中外名著。

生: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师:是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但为什么又在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课件显示这个句式)

生: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没去,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师:是啊,他还要继续读书,继续行走,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体味内涵,研究“梦”

师:课文中讲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有了这两个梦,才有去实现这个梦的“长城万里行。”

生: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

生:有了这两个梦的交代,第25段“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显得自然而不突然,这也是作者在实现他的第一个梦。

师:最后,作者以“我的梦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严谨的。

师:作者刘雨田的两个“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研究最先出成果。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互相交流。

生: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础,没有知识,怎么能去旅行?

生: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能去观察风土人情,怎么能去领悟其中的文化意义?

生:行万里路也是在读生活的书,作者自己也说:“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师:是啊,大自然是一部无字的大书,要读懂它还真不容易,因此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阅读课文相关段落,然后用“他经历了……,让我们……”的句式说一句话,去共同感受作者为实现梦想而经历的艰难困苦。(课件显示这个句式)

生:他经历了漫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

生: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

生: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

生: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

生: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

师:你看,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的考验,所以大自然是无情的,可大自然又是慷慨的,这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也学不完,用不尽。”

生:因为这本书里有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

生:因为这本书里有中华民族的勤劳的智慧。

生:因为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生:因为读这本书还让作者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师:是啊,大自然确实是慷慨的,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这也说明作者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

生齐:艰苦的努力。

师:好,请同学们再动情的朗读,体会作者为实现梦想而克服困难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敞开心扉,放飞“梦”

师: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多梦的黄金时代,也许你的梦想是做一个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或是做一个热情奔放的文学家,或是做一个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的告诉所有同学,要求用“我的梦想是……我希望……”的句式说出。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惩恶扬善,打击犯罪的警察,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所有人能安居乐业。

长城教案例3

1、前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建设重点,“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为了适应“十二五”规划中城市群、轨道交通的发展,急需大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新开设专业,借助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学院的大力支持,目前专业正在初步建设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立足长春,面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辐射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运行、调试、管理与维护;轨道供电设备的检修;机电控制设备的运用、检测与维护等关键岗位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急需设计和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除此之外,德国的BAG(Berufleche Arbeitsaufgabern)法也比较实用。BAG法也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对现代职业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现在国内各大院校大多采用或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配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为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实际,设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2)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3)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4)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5)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3、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

(1)专业调研。通过对行业、企业以及学校等采用调研,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调研的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参观企业或相关院校等。

(2)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请与培养目标相符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反映职业能力成长的发展阶段以及每阶段从事过的代表性的、对职业能力成长发挥关键作用的任务实例,提炼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即在实际工作任务的集合中找出典型工作任务集合。

(3)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后,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工学结合教学环节设计等,构建能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规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小组共同研讨来完成。

(4)梳理工作过程知识,编制课程标准。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梳理工作过程知识,明确学习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载体,进行课程设计,编制课程标准。

(5)保障要求。①教学团队。要实现做中学,要求具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聘用的兼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等环节;②教学条件。教学场所在原有基础上要发生一定变化,应具备工学结合特色;③机制与制度。

(6)撰写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师资配备等内容。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经过专家的审阅、论证并经过若干次修改后再定稿。定稿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运行,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优化。

4、应用前景

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对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专业的建设人才1300人。参照香港地铁每公里轨道配备人数是60人的预测(开通后,按铁路劳资部门的劳动定额计算,每公里需配置16名职工),2015年全国地铁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0万,根据相关调查,到2015年之前仅北京市的地铁就要新增5万名员工,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考虑到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求,未来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将十分巨大。

当前,长春地铁已经开工建设。按照长春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城市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战略,提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先导区之一的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发展,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吉林省及周边省份轨道交通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人才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学生工作后的职业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后对于同类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或其他专业在思维理念、设计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皓宇,刘玉文,李庆生,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研究 2003.5[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82-183

[2]王艳艳,轨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194

长城教案例4

城市规划是一个包含众多学科知识的特殊工科专业。在规划过程中既要体现规划者思维的严谨性,又要体现其高度的创造力。通常在教学中,已经将规划中涉及的各种学科知识分离成各门课程来进行讲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其规划作品常存在两种问题。一种是作品过于严谨呆板,过分强调规划中涉及的法律、规范、各种学科知识中的细节问题,欠缺个人想法,缺乏创造力。另一种则是理想化地体现个人创造力而缺乏对法律、规范、各种学科知识中的细节问题的思考,使得规划作品缺乏学科严谨性。而这两种问题都是学生没能够很好地将所学各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性地教会学生在理解各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的引导方法很多,如案例解说、增设规划实践环节、展开课堂讨论等,其中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可以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转换规划者在规划时的思考角度。在规划中常见的思考角度有四种,分别为管理者角度、投资者角度、使用者角度和工程技术角度。

一、管理者角度的思考

所谓管理者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以城市整体规划为例,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划方案必须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且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这样就意味着规划者要高瞻远瞩,能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而这种思想高度要与管理者思考角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这就意味着城市总体规划受到城市管理者思考角度的影响。对于城市的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其自身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完成的,里面已经包含了管理者希望的一些城市建设要求。对于各种专项规划而言,同样不能摆脱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要求,这样各专项规划之间才有统一性和协调性,避免各种系统工程之间相互制约,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以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为例,规划期内自来水每年增加的供应量必须与规划期内每年城市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等产业用水的增长量保持一致,否则增加的自来水供应量多了会出现浪费,少了则导致城市用水紧张。而规划期内每年城市生活用水的增长量与每年城市人口增长量相关,每年产业用水增长量则与每年城市各产业增长情况相关,城市人口增长情况和城市产业发展情况都会直接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

以上各种规划都表明,规划中要经常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实际上为了避免规划者出现短视的情况,国家的一些法律、规章制度,以及行业规划中都作了一些明确的硬性规定,如,城市各种建筑用地的容积率规定,城市道路宽度的规定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产生这些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条例的缘由。最典型的如城市建设法课程的学习。

二、投资者角度的思考

城市规划中涉及的工程项目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非营利性质的工程,如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等等。有的是营利性质的工程,如商品房住宅小区、商业楼盘等。非营利性工程的规划往往由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出资,投资者通常希望通过规划使工程项目在达到预期目标或实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投资尽可能少。而盈利性工程的投资者则多追求投资收益率最大化,因此针对不同的投资者,规划中也要以不同的规划思路来选择适合的规划方案。因为现实中规划方案最终能否实现也往往由投资者来决定。

希望学生学会以投资者角度思考,进行规划的代表性课程是工程概预算。当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只要提及以投资者角度思考规划方案,就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时避免盲目性。除了工程概预算课程外之外,很多规划类课程的教材都会不断强调从经济上评价工程项目规划方案,其实这也是以投资者角度来思考规划的。

三、使用者角度的思考

规划方案最终要通过各种具体的工程项目来实现,于是便有了使用者。使用者使用方案时会发现规划中的各种细节问题,所以评价规划优劣的又一种思考角度便是使用者角度。一个优秀的规划方案往往更注意各种细节,并考虑到使用者的利益。例如,我国城市中常见的“看海”在欧美的大城市中却很少见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城市排水规划方案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以前的规划者很少考虑使用过程中排水系统常遇到的堵塞和降雨峰值问题。又例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公交站点的设置,不恰当的站点设置不仅会使公交搭乘者感觉不方便或者不安全,还会引起路段交通堵塞等问题。所以当从使用者角度看待规划方案时,会使规划作品更注重细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规划方案的质量,并有助于规划者整理思路,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各种工程项目。

虽然这种规划角度并没有在某一门规划课程中单独体现出来,但是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合理性和规划者的创造性往往来源于此,可以说是对规划较高层次的要求。

四、工程技术角度的思考

首先,实现一个工程项目除了规划阶段还包括后期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实际上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是以规划为指导的,而规划中的详细规划阶段也包含了初步设计的内容。可见规划并不能脱离其他工程环节独立完成,工程建设中的一些规范除了在设计和施工中要遵守之外,规划中同样要遵守。例如城市管网布置中各种管道线路之间的间距规定了最小值,建筑场地的选择要求,等等。其次规划中的方案要具有可实施性,不能摆脱现有的工程技术水平而存在,如在火山口上规划一个别墅或者在很难铺设燃气管网的地区大范围规划燃气管网设施,这样都是不现实的,所以在规划中从工程技术角度思考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工程技术角度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的详细规划阶段和各种工程项目规划的详细规划阶段,所以在教学中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划的严谨性。

总之,要使学生规划严谨且富有创造性,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一个规划方案从几个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分析,就能极大地提高规划的质量,使其成为一个较好的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高立胜,毛世英.换位思考: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J].哲学研究,1994(1).

长城教案例5

教学目标分类表

记忆:区位条件

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应用: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分析:分析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评价: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创造:提出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总结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分析方法

二、教学过程分层

依据分层教学目标原理,选择事实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为例,由浅至深按梯度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珠三角的区域位置和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找出珠三角的区域位置和区位条件。

探究二: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材料一、1990~2005年珠三角地区工业总产值(亿元)与城市化率(%)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利用香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机会,以优越的区位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发展“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订做、补偿贸易)的产业。当时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这一时期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发展迅速,当时工业产值1亿元以上县达17个。

材料三、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地区拥有全省85%的高等院校和90%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32%,总产值2664亿元,占全省93%,占全国1/3,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产业比重上升,共占52.9%,三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比重下降到17.3%。至2000年,珠江三角洲GDP占全省比重上升到69.6%。

问题设置:阅读材料一、二、三,梳理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镇发展、区位因素具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视角了解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微观上分析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镇发展、区位因素的异同。

探究三: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材料四、1984年10月,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珠江冰箱厂在顺德成立,当时靠镇政府9万元试制经费起家,由于乡镇企业的灵活体制和创业者的锐意进取,产销量快速上升,十几年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现代股份制企业和令国际同行瞩目的家电巨头。从9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迅速,海尔、小天鹅等电器集团迅速发展,行业竞争加剧,家电市场日趋饱和,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制造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不强,加上行政管理混乱,各地乡镇企业的亏损面不断上升,产值下降。

长城教案例6

1.教材部分内容滞后 

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园林专业的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主要有五个版本,包括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北京林业大学杨赉丽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华南农业大学王绍增主编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李敏主编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刘颂主编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材。每部教材内容上虽有所侧重,但由于教材编写及出版周期,教材中部分内容均存在信息滞后的情况。 

2.行业中相关法规条文内容滞后 

城市绿地的分类是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城市用地分类标准》(GB50137-2011)于2012年1月1号正式实施,其中对城乡用地分类做了新调整,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绿地分类也有较大的变动。但多数教材仅对2002年出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进行简单阐述,且缺少相关的实例分析,不利于学生理解。 

3.教学案例陈旧 

城市绿地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案例对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各个版本教材中列举的案例仍存在相对陈旧的问题。如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章节中的案例选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莫斯科捷尔任斯基公园、上海长风公园等,这些案例虽然经典,但如果只列举这些相对建设较早的公园案例,就很难使学生掌握国内外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城市绿地规划由于实践性较强,在讲授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的基础上,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系统性、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实践教学学时的限制,学生课上很难独立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项目,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环节始终比较薄弱。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拓展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部分内容滞后的问题,增加法规条文、规划内容与指标、前沿动态与发展三个专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扩充,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城市绿地分类的学习,在向学生讲解现在执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础上,介绍《城市用地分类标准》(GB50137-2011)的绿地分类,并向学生介绍不同分类方法的应用情况。在学习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指标时,通过讨论式学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等文件,可以有效避免照本宣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一些规划案例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 

2.改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教学中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总结的课堂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2)讨论式教学。针对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理念或方法,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分析思考,并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讨论,这样使整个教学活动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转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案例式教学。将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资料和优秀案例引入课堂,将其中较为前沿的规划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学效果直观形象、清晰易懂,达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增长见识,拓宽学生眼界的目的。 

长城教案例7

经济观察网记者获悉,这份试行方案一旦获批,湖北省将是中国首个就“就读地高考”问题出台相关教改方案的省份。方案中有关此部分的内容虽简短,却意味着此前广受2亿多流动人口关注的“就读地高考”改革破冰。湖北方案的改革内容“(四)实现异地自由报考,推进高考公平”中称:“户口在外省、但在湖北省内高中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高中三年学籍注册在湖北,均可在湖北省内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将从2009年秋季入学、2012年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开始实行。此后的户口在外省、但在湖北省内高中就读的往届高中毕业生,持湖北省的高中毕业证,也可在湖北报名参加高考。”

“湖北方案”的出台令很多人“意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表示,推进“就读地高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就像烫手山芋。“不推进,不符合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推进的话,本地户籍人口必然反对。”他说。

就在一个月前的7月15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会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袁振国针对所谓异地高考改革问题时表示,尽管各个省份情况不同,但原则上将坚持“有条件的准入、无条件的高考”的方向。

在袁振国看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父母在这个城市工作、纳税等。而一旦符合条件并已经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这些随迁子女就有权利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

本网记者获悉,这份意见稿7月5日就已由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在内部公布,早于教育部新闻会袁振国做出改革的表示。“说明各省已经开始就十二五教改方案进行各自的尝试。”一位教育界人士说。

更早前的3月1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外界透露,教育部正在对随迁子女高考问题进行调研并将出台方案。但对于时间表,袁贵仁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他表示时间不会很长,“我们正在加强调研、研究这个问题,很快会有一个方案”。

袁贵仁表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最突出的是如何协调重点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在教育界人士看来,这些一线城市的改革阻力尤为强大。“这或许是改革首先出现在湖北这样的人口流出省份的重要原因。”一位教育界人士说。

另外,袁贵仁曾强调,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不等同于“异地高考”。传统意义上的“异地高考”是指“高考移民”,即学生为了更多地争取入学机会,从高考录取分数线高、招生比例少的省份到高考录取分数线低、招生比例高的省份参加高考。

2亿流动人口的权益“7月,这个讨厌的7月!”放暑假了,张涵嘴里嘟喃着,北京大街上的霓虹灯发出刺眼的光芒,照亮了这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也照亮了张涵那稚嫩而又憔悴的脸。她沿着墙根往家的方向挪去那个被叫做暂住的家的地方。

“张涵,下学期你就不要来报名了,你没北京户口,不能在北京高考。”那个喜欢她的老师,在学期的最后一天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听到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张涵哇的一声哭了。

这一情节来自纪实报告《一个外来生的真实生活》。根据北京市人大代表朱丽俐的调研,截至2007年底,随父母在北京上学的外地子女有40.4万人,占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三分之一,每年因户籍问题不能参加北京高考的学生达到近1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流动人口2亿多,这一数据在10年内大增80%。目前全国约有1167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比上年增长12.7%。还有大量的孩子因为户籍制度和中、高考制度限制,而沦为“留守儿童”。

对此,袁贵仁表示,随着农民工进城,其子女或成为随迁子女或成留守儿童,这两类儿童都必须关注。“对于随迁子女来说,当前要解决的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之后怎么参加高考这个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他说。

长城教案例8

重庆是一座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积淀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立体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绝不只是看看广场,逛逛商场,烫烫鸭肠。重庆独特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风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背景和人文景观说明它完全是有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前景的。因此,如何把握重庆发展都市旅游无可代替的优势,把都市旅游特色发挥到极致,将都市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重庆旅游乃至重庆的象征,是重庆发展旅游业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和主要问题。

一、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依托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以丰富多彩的都市和都市生活为载体,整合都市的相关资源和产业,把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各种产业融为一体,作为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展现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形成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这就是都市旅游[1]。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以及水陆空交通枢纽,创新、建设、发展和繁荣山城都市旅游,对于促进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 [5]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和发展大农村的综合能力,缓解城乡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与矛盾,不断提高城乡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其快速赶上和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意义。

二、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重庆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当代交相辉映,商贸与文化互为融合。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是在直辖以后发展起来的,目前,都市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只是片区性地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旅游产品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线路的互补性不强。重庆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尽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地区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看,它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小,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不明显。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重庆蕴藏着发展都市旅游巨大的潜力

重庆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市区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部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它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背景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才树立起“山城”重庆的城市形象,重庆是2007年中国最美城市第六位。城市规模是发展都市旅游最基本的条件,重庆在城市规模和功能方面也已有了自己的优势,发展都市旅游的规模和功能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档次:它既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又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特大城市;工商业发达,购物点非常集中,商业街区具有国际氛围。

(二)都市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建设宣传缺乏自身特色

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旅游者,为此,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壮大发展,才能带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到北京和上海的旅游者不仅仅是中转集散,并且还以那里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冲着故宫、长城等文物古迹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游览;是冲着商业大都会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购物。目前,到重庆的旅游者大都是冲着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而来的过境旅游者,“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不醒目、不突出,旅游集散地仍是重庆的主要功能,旅游产品还没有升级为都市旅游品牌。

(三)旅游时空问题及城市旅游设施规划与供给的不足

重庆的都市旅游近几年明显地表现出时空的局限性问题,这点已经有学者提出来了,笔者也深有感触。时间问题表现在人们出游多集中在白天,空间问题则表现在出游的地方多集中在城中心,甚至是个别中心,如解放碑、观音桥步行街。时空上的高度集中造成了热点地段的旅游供给严重紧张,人均占用空间和使用设施设备量缩小,从而使游客的体验质量大大降低,也影响了城市的容量,影响到重庆都市旅游的形象,也使得“重庆三宝”之一的夜景旅游资源和城市其他区域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南滨路是市民和游客欣赏夜景的好去处,但是这个休闲带的旅游设施供给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重庆人都引以为豪的城市中心解放碑,密集的高楼大厦与身旁矮小的破烂旧式建筑完全不协调,与“购物天堂”的美誉也不协调。另外,各个城区的过渡连接区域,尤其是山坡上杂草丛生,树木无人管理,甚至在山坡墙面上有从山上流下的难看水流,严重影响重庆的都市形象。

(四)重庆都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重庆发展都市旅游以来,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已经有了显着改进,但是综合素质仍然不高,旅游从业人员与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从业人员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饭店、宾馆、交通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其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高。旅游者在景区景点入口的滞留、游览过程中对景区主题不清楚,大多停留在观光层次。旅行社及导游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各旅行社的价格竞争中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出游质量,而导游服务质量也同样是旅游者评价都市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重庆都市旅游市场定位思路需更新

市场定位的正确与否,决定都市旅游发展的成败。都市旅游作为一个产品最终要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

检验。而无视市场之手,盲目开发产品,最终将遭到市场的报应,这已经为许多地区失败的经验教训。新的休假制度的出台和人们需求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重庆都市旅游的市场定位也应相应的有所变化和调整。

三、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提供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水平,加强都市旅游开发意识。将都市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全民参与的态势。

2.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旅游是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的,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人才来支撑。都市旅游涉及的行业众多,而这些行业往往需要旅游专业人才,发展都市旅游必须抓紧培养人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持续培训。要严格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3.建立和完善都市旅游的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都市旅游形象[8]。加强对重点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协调利用各方的旅游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管理,为都市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和良好的运行环境,把都市旅游培养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认真思考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问题,加强自身特色

定位本身就意味着“牺牲”,因为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要素是非常多的,具体就重庆而言,就体现在“重山重水的山城风貌”、“高峡平湖的三峡风光”、“几度迁徙的移民文化”、“朝天汇流的码头文化”、“抗战时期的陪都文化”、“英勇不屈的红岩精神”、“直辖重庆的新兴成就”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重庆独有的旅游资源,但要在短短的一句形象口号中体现出来,不可能。我们可以建构起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结构。如果要为重庆都市旅游提出三条形象口号并不太难,譬如“风云际会的二战远东名城、雄伟豪壮的山水园林城市、热力四射的西部经济中心”,但如果要提出一条形象口号,“西部风采,热力重庆”更为合适。如果把三峡这一重庆最为重要的旅游要素包括进来,则可用“神奇西部、热力重庆、风光三峡”这一形象口号[7]。

(三)解决重庆的时空局限的问题,从整体上规划城市风光建设

要解决时间问题,可以充分重视夜景旅游资源的开发。重庆夜景是重庆的一大名片,也是重庆一大“宝”,既然白天的旅游供给不足,就应当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来分散游客的流量[4]。在城市建设上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更应注意整体效果,达到完整统一。对一些影响整体风格的建筑和设施加以重点规划和建设。(四)提高重庆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质量

首先是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重庆人性格豪爽、耿直,但由于沿袭码头文化和山地意识,重庆人相对来说言语较为粗野,不够文明,与直辖大都市的名气还不太相符[6]。其次是都市文化形象,由于特殊的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它的文化发展还较为落后。比如重庆市区的路标、站牌,甚至是搞宣传拉出的一些横幅,会出现拼音错误,更严重的是还有错别字,这大大影响了重庆人的文化水准。再次是要充分挖掘独特的文化现象的内涵。如火锅,不但要做得好吃,还要做得美,让人们感觉吃火锅是种文化体验,这点重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如“棒棒军”,这是重庆特殊的文化

现象,他们的出现曾经为重庆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但是重庆既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还是现代都市,“棒棒”穿梭在城市街头,甚至经常出现在解放碑等中心商业区,如王府井百货、美美百货、“纽约百货”大厦的门口,对重庆的城市形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重庆某报曾提出一个建议,要给“棒棒”找个“家”,给他们一个被统一管理的地方,让他们有自己的稳定的人力形式的职业,如“棒棒服务站”或“人力服务公司”之类。对此观点笔者也很赞同。

(五)实施精品发展战略

近年来,重庆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但却明显地表现出“遍地开花”的情形,使得重庆的旅游产品小、散、弱、差的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因而着力打造旅游精品[2]势在必行。我认为思路是:以城市景观为龙头,以山城夜景为重点,以生态自然资源为支撑,以文化积淀为基调,把整个城市都作为旅游产品来考虑、规划、开发和经营,着力塑造“山水都市旅游”形象、“休闲都市旅游”形象、“绿色都市旅游”形象、“文化都市旅游”形象,形成都市旅游产品配套体系,塑造融山城、江城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把重庆都市旅游做成对海内外游客的有强大吸引力的世界级品牌。

sp; (六)加强针对性宣传与促销,市场定位要准确

作为西部城市,重庆都市旅游业的发展需更大力度促销。必须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加促销投入,同时要注意促销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多参加各级旅游博览会,利用声像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促销,增加促销的科技含量和效用,要在全国各主要客源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宣传重庆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在市场运作上,根据市场结构有关理论,积极恢复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稳步恢复出境旅游,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确定重庆都市圈旅游市场运作及调整的重点是[3]:把握好本地及周边都市旅游市场、城镇居民近郊短程旅游市场和国内及海外商务观光旅游市场等三大市场。

四、结语

都市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地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重庆都市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它对重庆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长期以来,重庆在中国或世界旅游市场上一直就被认为是三峡旅游的过境性旅游目的地,而重庆自身旅游吸引力并未展现出来。从以上关于在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重庆都市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重庆都市旅游存在的重要机遇和巨大潜力,从政策加以鼓励,加强规划、提供保障,积极提升产品文化质量内涵和精品战略,并加强市场营销的运作,必能将重庆都市旅游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国际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怡然,姚昆遗,陈建勤.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精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院出版社,2007:1-3.

[2] 陈佳强,马山水.大都市发展之现代版[M].北京:经济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2004:245-252.

[3] 陈新业,熊伟.重庆都市旅游市场规范运作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校学报,2004 (2):83-86.

[4] 毛勇.重庆都市旅游亟需进行时空拓展[J].江苏商论,2005(4):83-84.

[5] 杨娇.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优劣势及对策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2):150-152.

长城教案例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速度趋于稳定,社会对城乡规划人才的要求也有了一些变化,从规划、设计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向研究、设计咨询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转变。城市经济学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原来是城乡规划专业的选修课,以城市为系统研究其经济运行中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揭示城市经济活动和发展规律,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引导与控制,对城乡经济发展有宏观调控作用。城乡规划其本质是一种市场辅助行为,旨在协调城市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近些年,城市建设也在逐步转型,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如对城市发展趋势、用地布局、政策制定等具体问题从经济角度分析,并应用经济学的观点提出对策、建议,因此该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低,对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不理解学习经济学理论也是专业知识学习的一部分,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等情况。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城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各个方面的经济问题,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6部分,即城市宏观经济体系(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劳动力市场(贫穷、收入分配及就业的理论)、城市的房屋市场(居住结构理论)、城市运输市场(交通堵塞、污染调节的理论),以及运输对城市结构的意义、公共服务的提供(供求函数、公共财政及政府干预理论)。课程内容多且相对专业程度较高,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解并掌握其基础理论与知识难度较大。在较少的课时中讲解大量的经济学理论与相关概念,容易变成“填鸭式”教学,使课堂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难的理论知识也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要求授课老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将晦涩的经济理论简明扼要地教授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经济知识比较吃力,对城市经济学这门课程也不大感兴趣,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城市经济学是应用型学科,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运用城市经济学的知识来解决城市问题,把抽象的理论和现实中活生生的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城市经济学相关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城市经济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从实际案例入手,研究案例、分析案例,找出一般规律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把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结合起来,在案例研究中把经济学运用到解决城市实际问题中,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城市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从而愿意接受课程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城市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哈佛大学,是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开始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选择案例,学生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尝试运用经济学和其他专业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虽然在我国推广得比较晚,但其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因此案例教学法常被应用于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在城市经济学教学中适当采用案例教W法,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经济学和专业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等活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的原理和概念,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应用城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在城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城市经济学的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主要分为四个环节:首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该案例应与章节内容结合紧密,能包含知识点,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并且难度适中,便于学生对真实、直观的案例进行研究。例如,在介绍城市发展战略时,可以结合近期的武钢搬迁到宜昌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武钢为什么会迁出武汉,对武汉和宜昌会产生什么影响,使学生理解梯度理论并了解该理论在城市发展中有普遍性原理。其次,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分析和研究案例,运用章节知识点剖析案例,形成个人观点。第三,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相互交流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点评,通过这四个环节,完成一次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城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条件

虽然案例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很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经济学和城乡规划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能够使案例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再次,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研究案例,才能在课堂上及时点评与引导学生的观点,对学生没有关注的部分及时提出问题,指出错误之处,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其次,在进行课堂讨论前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既需要充足的时间也需要完善的图书资料。案例应提前一周下发给学生,并逐步完善图书馆的相关资料藏书量和电子资料,便于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保证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第三,课堂讨论可采用多种形式。为避免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发言的情况,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集中讨论各小组的意见让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通过讨论、辩驳揭露对方的矛盾,使之逐步达到普遍性的认识。

四、在城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弊端

案例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难度适中与教学内容结合较紧密的案例较少,自编案例又费时费力,同时也受到教师自身学识的限制,编写的案例难与课程很好地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也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增加了工作量,最好能采用团队教学的模式。其次,案例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依赖学生课前认真准备,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但在实践中,能积极准备并参与讨论的学生较少,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给学生分组的形式,让主观能动性强的学生带领组员共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城教案例10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具体的案例,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综合性和实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课堂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故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快慢程度,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而知识又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每类知识可以拆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认知层次。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例展开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类表

记忆:区位条件

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应用: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分析:分析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评价: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创造:提出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总结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分析方法

二、教学过程分层

依据分层教学目标原理,选择事实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为例,由浅至深按梯度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珠三角的区域位置和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找出珠三角的区域位置和区位条件。

探究二: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材料一、1990~2005年珠三角地区工业总产值(亿元)与城市化率(%)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利用香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机会,以优越的区位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发展“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订做、补偿贸易)的产业。当时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这一时期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发展迅速,当时工业产值1亿元以上县达17个。

材料三、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地区拥有全省85%的高等院校和90%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32%,总产值2664亿元,占全省93%,占全国1/3,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产业比重上升,共占52.9%,三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比重下降到17.3%。至2000年,珠江三角洲GDP占全省比重上升到69.6%。

问题设置:阅读材料一、二、三,梳理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镇发展、区位因素具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视角了解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微观上分析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镇发展、区位因素的异同。

探究三: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材料四、1984年10月,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珠江冰箱厂在顺德成立,当时靠镇政府9万元试制经费起家,由于乡镇企业的灵活体制和创业者的锐意进取,产销量快速上升,十几年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现代股份制企业和令国际同行瞩目的家电巨头。从9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迅速,海尔、小天鹅等电器集团迅速发展,行业竞争加剧,家电市场日趋饱和,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制造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不强,加上行政管理混乱,各地乡镇企业的亏损面不断上升,产值下降。

问题设置: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呈现直观案例,便于学生了解珠三角工业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应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深层次上利于学生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

依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分层教学目标原理,教师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多个小的学习目标,通过案例将多个教学单元组成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单元环环相扣,由浅至深,逐步深入。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不H传授学生“知识”,更能够传授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希望教师能够更多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实践、改进,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长城教案例11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步伐的推进,出现了很多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材,比如现在广泛使用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与以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不同的是,湘教版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了许多以往教材中没有的活动内容。教学内容的改变会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影响,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被改变了。新教材中“活动”这一部分内容编排得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三册为例,本册教材中,共有“活动”一百多处,分为思考、实践、探究三种,活动内容包括动手操作、材料分析、实地考察、制作模型等,旨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活动”并不仅仅是思考题和习题的取代者,而是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内容。在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恰当地利用活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运用问题探究进行“活动”教学

问题探究就是教师提出探究主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掌握地理知识。问题探究的具体实施方法有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运用探究法进行活动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创设和教学目标相照应的教学情境;确定探究课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

例如,在讲授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如下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画出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图,以此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得到城市化水平的结果后,再了解市化水平的标志和城市的人口比例,然后教师让学生用坐标图表示1930年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比例变化图,最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区别?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变化图的绘制,教师可以继续提出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分别是在哪些年份?在1970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分别如何?两者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和学生经过探讨和研究,总结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然后提供材料,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在某些发达国家有“逆城市化”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郊区人口和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呈现出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自主解决上述问题,能够对城市化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接下来给学生展示印度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图,提出问题:印度和巴西的城市化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学生研究图片后得出:虽然两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印度的城市化水平远不及巴西,并且两个国家都存在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相符的状况,教师提出了“滞后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

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到如下结论:目前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中期,起步晚,速度快,但是城市化水平不高;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起步早,速度慢。教师可以继续提出新的问题: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联系?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共同探讨,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及发达国家,但是,有些发达国家虽然经济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却较低,因此,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并没有正比关系,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事实证明,运用探究法进行活动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案例比较进行“活动”教学

地理案例中包含了地理知识和规律,通过研究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培养自己能力的同时获得知识,下面以“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为例,分析如何运用案例比较的方法进行活动教学。

第一步:展现案例。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英国人口增长速度图、英国城市带等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将他们引导到城市化进程的教学中。

案例: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开始较早的国家之一,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诸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发展迅猛,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城镇人口比例也由25%提高到了46%。英国的郊区自20世纪开始出现城市化现象,部分伦敦周边的城镇被合并为伦敦的一部分,利物浦、曼彻斯特的城市规模都在逐渐扩大,城市界限不再明显,成为一条城市带。20世纪后期,伦敦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其他城市同样出现了这种现象,中心城市开始出现犯罪现象增加、失业率提高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英国开始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将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上述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得到缓解。

第二步:探讨案例。

师生互动是案例探讨的关键,教师要创设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将所学地理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得到地理知识和案例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到地理规律。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大胆地假设和思考,并和其他学生共同交流。学生阅读完案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什么?伦敦的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城市带的形成?为什么20世纪后期伦敦人口开始减少?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能够让学生理解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存在何种规律和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问题做出假设,运用地理知识寻找论据以证明自己的假设,最后总结观点。

第三步:研究比较。

在学习完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上海人口增长图、中国城市化进程图等资料,并提出问题: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存在什么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水平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案例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城市化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