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06 11:02:20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1

(2019年10月21日)

前言: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郾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农村环境提升工程摆上重要议程,不断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户厕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大量资金的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综合旅游项目、产业链项目打造等,通过整合环境资源,改革管理体制,逐步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公厕革命”,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要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及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三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专题曝光了河北易县和广东惠东县吉隆镇的垃圾围村现象。四是区委组织部开展的第二季“青年说”活动,主要课题是围绕党建引领基层建设,作为第二组,我们的中心主要是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二、基本情况

郾城区地处河南中南部、属淮河流域,隶属内陆特区漯河市,面积413.1平方公里,总人口47.4万人。2004年9月撤县设区,辖6个建制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计9个(镇、办),178个行政村、369个自然村,其中1500口人以上的自然村70多个,总户数80000多户,常住人口约36万人,日产垃圾量40余吨。

近年来,郾城区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在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建设管理、创建宜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业形态和强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初成效。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初步建成了以尧河文化为代表的新店镇尧河庙村、以孔子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代表的的龙城镇孔沈邓村、以生态林建设为代表的龙城镇塚马村等10多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三、具体做法

为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相关镇也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织,并明确由各级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织负责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同时,专门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政委、分管农业副区长任团长的“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合力团”,整合农林、水利、林业、文化、畜牧、农机、国土等部门及各镇办工作力量,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一)科学规划布局。按照“高起点、准定位、领未来、成精品”的工作要求和“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的创建目标,积极借智借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美丽乡村建设。新店镇尧河庙村毗邻尧河建立了“乡村记忆馆”,收集农耕时期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尧河庙村的特色文明村风、村庄概况、人文历史沿革、村情民情发展变迁、人物春秋等文化生活元素,展示了尧河庙村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突出了“耕读孝义,德信仁和”的尧王文化,体现了“盛夏葡萄甜四方,寒冬衣裤暖人间”的时代风貌。龙城镇孔沈邓村挖掘孔子文化内涵,规划用沙河景观带,串联石磨家园等现有设施,形成了古朴自然、绿林环绕、环境优美、街道整洁、设施齐全的新农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村、河南最美文化传承村、漯河市卫生先进村、漯河市特色文化活动基地等多项荣誉。龙城镇塚马村结合“绿满郾城”行动,以政府主导,大户承包的形式,流转土地3000亩,打造了特色“经济林”。

(二)创新管理模式。在省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统一部署下,郾城区以构建“城乡一体、统一管理、全面覆盖”的大环卫格局为目标,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为抓手,逐步加强对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2019年,在市、区财政的支持下,成功将城区及乡镇环卫转交至专业环卫公司,并在孟庙、龙城、新店、裴城、商桥五个建制镇建设了多个垃圾中转站,发放了垃圾压缩车、运输车,配备专业环卫工人进行全天候不间断保洁;初步建立了“农户定点投放、村级负责收集、乡镇定时转运、区级监督管理”的三级四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三)集中开展行动。2014年至今年,结合全市创文工作,我区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动员再动员,专题部署,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分片包村、亲自督办、真抓实干,为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郾城区通过大范围、高强度、高密度的宣传造势,使全区人民深入了解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意识,以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在电视台开辟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栏,传播先进经验,曝光不良行为,等形式大力提升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干群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模范带头,商户、群众主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积极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净化、亮化、美化活动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分别对裴城镇裴城村、新店镇尧河庙村、龙城镇孔沈邓村、商桥镇靳庄村、孟庙镇拦河刘村、李集镇相树张村、裴城镇区、孟庙镇区、李集镇区、商桥镇区进行基础设施提升,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30公里,农村公厕20座,安全饮水项目9个。区环卫服务中心也积极想市城市管理局申请,在6个镇先后规划建设30余座村级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对裴城古村落等村居加强保护,并整合聚博文化园、孔沈邓耕读园、伊人黑玫瑰庄园、花桂庄园、西湖果缘等旅游景点,开通了周末旅游免费直通车。

(五)优化政策环境。在美丽乡村创建范围内优先实施农业政策改革,突破建设过程中的土地、金融等政策瓶颈。一是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实现农村土地由农民使用向多主体使用转变、由生产使用向多功能使用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在创建范围内优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

(六)建立工作机制。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每年在全区范围内择优筛选一定数量的美丽乡村进行培育。二是对培育的美丽乡村每年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对评估优秀、良好的,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奖励;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约谈提醒;对连续两年评估不合格的,取消资格。三是区农业合力团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协调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政策落实等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督促、评估和检查。

四、存在问题

郾城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绿化种植,还是环境整治、长效管理都要投入资金。目前政府资金相对有限,难以满足“美丽乡村”众多指标的建设需要,很多贫困村、偏远村缺少集体财产,还有些村干部为了个人私利,敷衍工作,混日子。

(二)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能力欠缺,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有效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美丽乡村建设中,等上级部门安排、要上级拨款,主动作为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三)管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个别乡镇村点长效保洁机制不够健全,集中整治后的成果不能持续巩固,工作反弹现象屡有发生,乡镇以点带面的试点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农村“脏、乱、差”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逢三秋、三夏生产,村里沿街、小巷等秸秆到处堆放;村路边粪堆、草垛、沙堆、瓦砾、砖堆等也随处可见,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四)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投入不大、后劲不足。我区绝大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投资回报期长,较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一方面是政府投资总量有限,只能优先满足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类投资较大,我区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有明显差距。

五、外出考察学习总结经验

10月12日,在区委组织部齐部长的带领下,第二季“青年说”全体组员一行,先来到平顶山市宝丰县朱洼村、杨沟村、王堂村,经过实地考察、听取村干部的介绍后,总结如下:一是结合实际,在不破坏原始村貌,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保留村里原生态,例如村内污水处理,将村内原有沟坑种上莲藕、水草等植被,通过大自然最原始的方式净化水源,这种做法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很多资源。二是打造特色乡村,每个示范村都打造了一个主题,例如乡愁杨沟,村里很多破旧瓦房年久失修,房主早已搬离,村两委投入少量资金,将老旧房屋打造成记忆馆、图书室、展览馆等形式,不仅仅是美化的村容村貌,更是让整个村更富有文化底蕴;三是两委干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代表作用,以上每个村不单单是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先进党支部村,由支部书记带头,不断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提升生产生活方式,例如,村里没有保洁人员,二是发动村两委干部,以每人分包一条村级道路的模式进行保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的付出,不但提升到两委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提升了老百姓对环境卫生保护的思想意识。

下午,考察组一行来到汝州市朱寨村、东营村和塔寺社区,这三个村和社区与上午生态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完全不同。这个三个村(社区)共性是积极发展集体产业链,以党支部为中心,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发展了种植业、农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通过深入调查和听取负责人介绍,总的来说,他们的成功源自于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以党支部书记为带头人,不断提高两委干部和社区党员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觉悟,相信党,拥护党,听从党的指挥,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党支部不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成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广大老百姓得到实惠。

六、党建引领基层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议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巩固好活动成果,保证整治实现常态化,除了继续推行上述措施外,还应跳出“整治”看“整治”,在“综合”上多下功夫,建议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基础”,着力筑牢“抓当前”与“管长远”的根基。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组织领导机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覆盖,夯实组织基础。坚持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创新构建区域化、全覆盖的党建富民组织体系。

(二)强化“引领”,着力推动“小盆景”向“大风景”的转变。顺应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的普遍心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延伸党组织触角,以村为单位划分网格责任区,从抓庭院美、人居美入手,做好宣传引导、征集和应对民情民意、工程推进等工作,使党员干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者,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讲、事往一处做”的美丽乡村党群共建氛围。

(三)注入“动力”,着力做好“新血液”和“新作为”的培养。注重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作为党员发展重点对象,以“讲奉献有作为、有素质敢担当”为标准培养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2

巨各庄镇位于密云县城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镇域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5.1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2.67平方公里,下辖26个行政村,京承高速在该镇蔡家洼村与金鼎湖分别设有出口。依托区位优势,巨各庄镇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农民就地城镇化建设,“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建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小城镇,吸引了一批优质产业入驻。在巨各庄,我们看到了环境建设带来的经济发展,也看到了经济发展推动环境提升的良性循环。“干净、整洁、路畅、村美”,简单的标准成就了巨各庄的精致乡村生活;“宜居、宜业、宜游”,朴素的愿望承载了巨各庄人的美丽“乡村梦”。王东书记用简练精到的话语,为大家回放了巨各庄镇的环境建设与提升之路。

种树栽花 环境先行

“乡村就是要像乡村,有花有树,年年种花栽树”,王东书记简练精到的话语道出了巨各庄镇“环境先行”的发展理念。

王东书记告诉我们,巨各庄镇是密云县的经济重镇、工业强镇、生态大镇,过去的砖厂矿厂等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环境怎能名列全县前茅?2013年,巨各庄镇组织全镇26个村支部书记、主任及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到怀柔区、延庆县等地实地学习考察,组织专题培训,全镇上下形成了“重视环境、建设环境、提升环境”的思想意识。有了这种观念,环境怎能好不了?巨各庄的科学定位首先体现在整治环境的决心和力度上,其“环境先行”的第一步就是“绿化”,平原造林,沿京承高速造林3300亩,村庄绿化1万亩。种树选用适合本地的树种,做深层绿化。“美丽巨各庄,山水林田路”,巨各庄镇在坚持不懈种树栽花及美化环境的过程中,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小城镇。

如果说绿化是巨各庄镇环境建设的基础,那么“精致乡村”的“精致”又如何体现?王东书记告诉我们,2013年以来,巨各庄镇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即:以无乱堆乱放、无私搭乱建、无漂浮物、无暴露积存垃圾和无非法小广告为主要内容的干净指数工程;以统筹推进村庄绿化、民居外立面油饰、主干街道提档升级、景观节点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美化提升工程;以完善保洁员管理机制、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制、环境建设奖惩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规范化工程。镇域环境得到了整体提升,老百姓也积极响应。

那么,老百姓为什么能够积极响应呢?拆除农户的私搭乱建没有难度吗?王东书记告诉我们,镇里给农户进行民居外立面油饰也不是无条件的,只有积极配合拆除私搭乱建、不乱堆乱放的农户才能得到集体油饰其民居的机会,2013年就有4个村因为工作被动、不予配合拆违而没有进行集体油饰。先进带后进,这些村的村民看到其他村的民居都漂亮了,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不满意了,村里有了压力,也主动积极起来,镇里的工作就好推行下去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交换”思维,让巨各庄镇的村民们认同了“环境先行”的理念,让这里的村庄亮了起来、精致了起来。

在豆各庄村、蔡家洼村以及后焦家坞村,所到之处几乎都是花园式的景观节点、典雅的徽派建筑风格、美观整洁的文化墙以及两旁开满鲜艳的玫瑰和月季花的整洁舒适乡村小路。据王东书记介绍,村里栽种的玫瑰花和月季花,都是镇里自己培植的,平均每支只有1元钱,与购买相比节省了不少成本。

此时已是酷暑时节,而村里自行购置的洒水车却能为道路两旁绽放的花儿及时补充水分,为乡间小路降温。

机制引领 创新驱动

在巨各庄镇豆各庄村的中心小花园休闲走廊前,记者看到一位在亭子里纳凉、身着黄马褂的保洁员大姐,这位大姐告诉记者,她现在不叫保洁员了,今年镇里给她们改了新名字,叫“环境建设员”,而她所负责的区域就在自家门口。透过她爽朗的应答声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记者感觉到了这位大姐对自己这份工作的满意。

王东书记告诉我们,2014年以来,巨各庄镇在继续坚持各村作为本村环境建设责任主体、各村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村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改革完善了原有村级保洁员管理机制。

首先,村级“保洁员”统一更名为“环境建设员”。巨各庄将全镇范围总共划分为127个责任网格,对应127名村级环境建设员。过去,保洁员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村内各类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的清扫捡拾。现在环境建设员的工作可远不止这些,在原有保洁员的工作基础上,还增加了以下主要职责:对村内乱堆乱放、建筑垃圾的清理、劝导和报告;对违法建设现象的发现和报告;对村内公园、文化体育器材、景观节点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定期管护和损坏报告;对村内绿化成果的日常管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对生活垃圾分类初选及就地无害化处理等。显然,环境建设员的职责相对保洁员的“保洁”工作更增加了“监管”的职责。

那为什么之前的保洁员甚至连单一的工作都不一定能做好,而现在的环境建设员却能一人多岗担负网格内的所有责任?王东书记告诉我们,村级环境建设员作为“全职化”的公益性岗位,实行每日7小时工作制,岗位补贴标准也由原来的每月8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月1300元,实现了村民在自家门口就业。此外,巨各庄镇政府还坚持“以奖代惩”原则,每月根据每名环境建设员的实际工作成效相应给予绩效奖励,年底再统一发放绩效考核奖金,部分优秀环境建设员甚至每月可以领到1700元的岗位补贴。环境建设员的责任重了,岗位补贴增加了,“高补贴”“全职化”与责任“全面化”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了解到环境建设员的职责之后,记者不禁发问,环境建设员发现问题后的报告渠道、方式是什么?谁来考核、监督他们的工作?

王东书记告诉记者,巨各庄镇改革了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化市场监管力量。巨各庄镇选聘了专业保洁公司,将全镇127个责任网格划分为5个监管区域,由该公司派出5名监管专员根据镇政府制定的管理制度,全程参与所在区域环境建设员的“录用、培训、考核、奖惩、辞退”等各环节的管理。同时,环境建设员采用竞聘上岗的办法选用。以往,巨各庄镇的保洁员是由村里推荐直接上岗。今年年初,镇里把村级保洁员升级为镇级环境建设员,并作为全职化的公益性岗位,严格按照任职条件,通过推荐、培训、面试等程序竞聘上岗,实现了公益性岗位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网格化、专业化、管理无缝隙化”的环境建设员管理机制与“镇、村、专业保洁公司、环境建设员”四方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为镇域环境提升提供了常态化保障,形成了镇域环境建设的责任“全覆盖”。自年初新举措实施以来,全镇各村在环境建设上形成了各个有干劲、村村争当样板村的良好氛围,全镇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那么,在“四方”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中,镇、村的作用与责任怎样体现?王东书记告诉我们,除了环境建设员管理制度,巨各庄镇同时还有环境建设定期督查评价机制及环境建设工作责任制为保障。

其一,巨各庄镇党委、政府在做好日常环境监管的基础上,坚持每季度组织各包片领导、包村组长和各村负责人共同参与全镇环境建设拉练检查,并把检查考核结果通过镇机关大屏幕滚动播放,通过镇有线广播“村村响”平台通报等形式向全镇公开,通过专题座谈会、上门主动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形式引导各类社会力量来监督评价,形成倒逼机制,增强了各村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二,巨各庄镇政府与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各村书记、主任签订专项责任制,明确将各村开展环境建设的成效情况,与年底对各村的绩效考评、年内对各村的镇级财政资金及项目支持等重大事项挂钩;镇纪委对此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或效果不明显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有责任、有监管、有落实,全环节保障了镇域内环境水平的提升与守护。而与责任相比,奖励似乎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巨各庄镇“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激励办法显然印证了这一点。王东书记告诉我们,巨各庄镇设定的“环境优秀奖”、“突出进步奖”及“优秀典型奖”,有效促进了“抓两头、带中间”的镇域环境建设工作思路落实。

三个奖项的设置也体现了镇党委、政府的良苦用心。其中,环境优秀奖,为基础性的绩效奖,以各村在全镇年度环境建设考评中的具体排名情况为依据,分等次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几乎覆盖全镇各村,保护了各村“共同建设”的积极性。而突出进步奖是用于奖励那些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村。该奖项规定,考核排名较上年度进步5个名次的,奖励3万元;进步10个名次的,奖励10万元,调动了后进村“比学赶超”的积极性。优秀典型奖则用于奖励长期以来工作积极、成效显著并取得良好社会影响的村,维护了先进村“引领示范”的积极性。

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巨各庄人参与环境共建的积极性,他们在建设环境、守护环境的过程中得到了实惠,收获了快乐,更看到了美好未来的美丽蓝图。

依托产业 追逐梦想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3

3、石坑崆峰禁止游客进入后,我乡旅游发展遇到较大瓶颈,缺乏吸引力强的新的、条件成熟的景点。旅游也仅是传统的“赏乡村景、吃乡村饭、住乡村屋”的单一观光体验模式,如何向多元化的乡村度假与农业休闲转变,带动本乡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4、我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村民对美丽乡村的性质、目标、范围、组织关系认识模糊,参与意识不强,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等情况,如何准确找到群众在参与美丽乡村“观望”的症结,在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又维护群众权益与利益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赴浙江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市财政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涉农企业代表,先后考察了湖州德清县莫干山特色小镇、安吉县横山坞村、高家堂村,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金华义乌市青岩刘村,舟山市新建社区等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情况。通过现场参观、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考察浙江的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浙江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2003年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浙江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示范村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目标;整治村达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全省大部分村庄得到了基本整治,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2010年,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不断扩大整治范围,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绝大多数村庄得到有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升级版,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从内涵上推进“四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和“两园”(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整个浙江农村面貌逐步发生了质的变化。

截至2017年底,浙江积极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现已培育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2个,打造特色风景线300多条、特色精品村2500多个、美丽庭院43万多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600多个。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浙江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

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浙江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在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为内涵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桐庐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邀请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美院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整个规划建设中,既体现了个性设计,又保证了总体协调。每个村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二)完善环境整治。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剩菜剩饭、农作物秸杆等)和不可堆肥垃圾(塑料、玻璃、泡沫等)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便于倒查监督),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

(三)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充分利用现存文物古迹。如荻浦村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历史文物资源品牌,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部级历史文化名村。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仿佛回到几十年前的农村。除了利山村整村拆旧建新外,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尽可能保留了几十年前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四)加强产业培育。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德清县现有农家乐、洋家乐等民宿350多家,其中以莫干山镇发展 “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达到72家,床位750余张,其中创造了一张床税收达10万余元的奇迹,成为德清县旅游的品牌,推动了区域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发展。横山坞村抓住与塘浦工业园区相连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当地区位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文化休闲”为主调的中国美丽乡村展示馆、高式熊艺术馆、横山坞雕塑园、山水灵峰·田园熊出没乐园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布局,引进的灵峰精品酒店、闲逸谷休闲度假区、雷露营房车宿营地等九大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新建社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通过精心设计,深度挖掘自然美,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的新实践,通过“文化+”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渔村,实现休闲、旅游、文化、采风等元素联片发展。这两个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五)打造农村电商。被李克强总理称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义乌市青岩刘村,依托“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货源优势,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抢抓机遇,充分盘活利用闲置的房产、店铺等资产,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形成大众创新、全民创富的格局。吸引千余家电商企业在这里聚集,并形成服务商、网商、线下网货中心等多渠道共生共赢的新农村生态。据介绍,目前全村共有网店4000多家,年销售额60亿元,日均出票12万单,从业人员3万多人。青岩刘村党建实行组织共建、先锋共创、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网络共治的“五共”工作法,以党建带动群建,营造更加浓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三、启示与思考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创新实施“三乡工程”,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打造了一批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的示范样板,取得了较好成效。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市仍有较多的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分类管理等滞后,“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护利用,村湾建设容易造成“千村一面”,农村乡愁特色不鲜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投资农业的各类要素动力不足,农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就近就业比例较低,美丽乡村建设后继乏力。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要注重搞好科学规划。要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搬迁进入社区安置的村庄和长期保留的历史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 

(二)要注重坚持示范带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4

美丽东辽,要先从“硬件”开始。2016年,东辽县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造了东交大街和东辽大街人行道,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建设人民大路和东文大街,向东延伸东盛大街路段。为确保居民过上暖冬,兴源供热公司新上90吨和65吨两个锅炉设备,为及时供热和保障安全,东辽县对换热站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进行考察。同时,政府新上供热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对县城内弃管小区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改造管网20公里。已完成2015年至2020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连泉山森林公园二期和社保局西侧文化广场正在进行绿化。已经启动了县城天然管网建设。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城市品质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5

一、环境状况

同心村是鄱阳县珠湖乡的贫困村,环境问题一直令人堪忧。垃圾随处倒的生活恶习依然未改。虽然每天都有人清扫垃圾,但是垃圾清扫回收之后统一堆放到村后面的山坡上。山坡下就是内湖,水源清澈,一望无际。本该美丽的湖畔,岸边却有村民在此放牛,牛粪到处可见,遇到大风天气,垃圾满天飞,臭味熏天,让人咂舌。

二、房屋美化情况

同心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自然村,以前的房屋都是木头建造的,高低错落有致,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维护起来也方便。现如今,都是水泥楼房,参差不齐,外强更是“百花齐放”。私搭乱建、铁皮房屋等情况也无人治理。

三、道路硬化情况

村里的水泥路还是前几年自筹修建,平时村民都会保养。时间一长,道路破损严重。我和几位村民及村干部聊天才得知,其实村委会早就想修就是没钱修缮。

四、配套设施情况

村里的的万年台有篮球场和一些健身器材,但这些都是前些年上面给拨付的,早些年一些村民会主动的打打篮球,健健身,时间一长,配套设备出现损坏,无人修复。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它们的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1、村内建立垃圾站和垃圾池。村内垃圾采取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方式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建筑垃圾、农作物垃圾存放到垃圾池。制定收集垃圾点路线图,每天两次到村清运垃圾,收集转运产生的费用由村民负担。村委会也可以定期制作宣传栏,引导村民爱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让村民时时刻刻知道,建设美丽家园,从我做起。也为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建设美丽乡村,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6

【正文】

一、11月份重点工作

(一)?责任单位: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1.调度秋收秋种进度,开展小麦、油菜“三情”监测和技术服务;做好耕地轮作项目“冬闲田扩种油菜”工作;统计全市粮食产量和面积,准备粮食考核相关佐证材料。

2.做好市标准茶园和清洁化加工茶厂建设工作和保障性蔬菜基地能级提升工程项目实施,确保11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3.组织参加第22届全国肥料信息暨产品交易会,开展全市土壤样品采集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过录表审核工作。

4.做好南繁水稻育种工作,完成晚稻区试预试相关工作;完成宣城农业科研示范基地相关工作。

(二)责任单位: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1.做好巡察相关准备工作;按程序做好相关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受理有关违法线索并组织开展相关执法工作。

2.继续对各县市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开展督查;配合做好本系统内畜牧、渔业等相关领域的行业管理工作;指导相关县市区做好长江流域禁渔禁捕执法工作。

(三)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局

1.召开市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调度会;开展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专项督查;组织第二批种猪补贴申报审核;加速各县兴建生猪养殖场项目实施,全力推进生猪产能恢复。

2.督促郎溪、旌德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验收,宣州、广德、宁国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项目实施;组织全市养殖粪污有氧发酵处理技术培训班。

3.组织参加2020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组织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调研,现场采集部分规模养殖场血清样本,监测秋季集中强制免疫效果。

4.开展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和2019年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现场核查销号;持续推进蛋禽质量整治百日行动,完成2020年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第三次抽样送样任务。

(四)责任单位: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

1.督导有关县市区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电鱼专项执法暨第二轮同步联合执法行动及“渔政亮剑”行动;督查指导有关县市区生产辅助船、农民自备船拆解工作;继续开展违规渔具清理整治工作;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2.积极做好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开展2019年度捕捞渔船燃油补贴发放工作;做好南漪湖湖长制牵头联系单位有关工作;做好南漪湖湖区渔业生产秩序维护及安全生产工作。

3.继续督促各地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继续上报全市渔业生产、稻渔综合种养进展情况等各类报表。

(五)责任单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1.组织参加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14届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18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专展。

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市级验收工作;开展第三批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创建验收工作;认真落实巡察整改任务。

3.开展市级第三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配合开展第三次省级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工作;做好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资质评审准备工作。

(六)责任单位:市农村生态能源发展中心

1.筹备2020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工作,组织有关企业和经营主体参展;组织环保信访件验收销号,审核有关县市区上报环保销号材料,完成市级核查验收工作。

2.继续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农产品样本采集,上报市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组织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农地膜回收利用情况督查。

3.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督导检查,为市级验收做好准备;做好秸秆综合利用主体2020年秸秆产业化利用协议签订准备工作。

(七)责任科室:办公室

1.做好2020省秸博会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2.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各项工作。

3.做好各项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八)责任科室:人事科教科

1.对2020年考录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对参公单位公开遴选职位人选进行资格复审;对事业单位公开选聘人选开展网上报名初审。

2.做好2019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反馈问题及建议整改情况综合报告,提交党组会研究;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总结;组织开展第三季度机关和参公单位平时考核工作。

3.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和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绩效考评细则,适时组织对县市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九)责任科室:农业法规科

1.继续抓好农机渔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普法;做好承办第二季行政法治沙龙相关准备工作。

2.做好2020年度权责清单等三项清单调整公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完善工作;继续做好“双随机一公开”、诚信体系建设、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为年度安全生产、法治宣传、依法行政等考核做好准备。

?

(十)责任科室:市委农办秘书科

1.完成第二批“十镇百村”示范创评;配合组织部举办集体经济现场观摩会;指导县市区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相关工作,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

2.指导承担2020年社会化服务项目任务的县市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做好国家合作社申报相关工作;做好2020年市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申报工作;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展优秀家庭农场、合作社宣传活动;准备上海农展相关工作。

(十一)责任科室:乡村产业发展科

1.组织参加“乡味江淮”第三届特色农家菜评选活动;组织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重庆)。

2.开展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组织申报2020年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第二批);继续调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筹备上海农展事宜。

(十二)责任科室: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1.迎接2019年省级中心村省级验收。

2.组织县市区申请三年行动评估验收。

3.组织开展三年行动市级初验。

(十三)责任科室:项目管理科

1.联合市财政局开展2019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市级考核工作;迎接省农业农村厅对我市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专项建设项目抽核。

2.开展现代种业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协助做好宁国长江经济带面源污染项目变更工作;继续做好农田建设、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调度。

(十四)责任科室:市场信息科

1.继续开展信息报送及宣传工作。

2.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工作;填报省农业统计系统;对局网站、政务公开、局微信公众号、微博开展日常维护。

(十五)责任科室:机关党委办公室

1.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督促指导支部创建市直示范党支部;做好新一轮效能考评明察暗访问题整改工作;拟定《关于加强对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等三家单位巡察整改指导督促的整改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继续学习贯彻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上报有关学习贯彻情况。

(十六)责任科室:农机管理科

1.准确掌握、及时报送“三秋”农机化作业进度,推进机械化抢收抢种;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情况抽查,对各县补贴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督查完善。

3.对各县变型拖拉机“清零”进度跟踪督促,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10月份工作动态

市核查组赴市经开区开展环保信访件销号。10月9日,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核查验收组对宣城市经开区201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HCDH044)办理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验收。(畜牧兽医局)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建设模范机关”活动推进会。10月9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建设模范机关”活动推进会。(机关党委办公室)

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2020年全市农业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10月10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召开2020年全市农业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会议。(法规科)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巡察整改工作汇报会。10月10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巡察整改工作汇报会。(机关党委办公室)

市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凌跃进到绩溪县调研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及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10月10日,市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凌跃进带队到绩溪县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调研。(农村经营管理科)

市委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活动。10月12日下午,市委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借鉴党建工作创新举措、经验做法、亮点特色等。(机关党委办公室)

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考察。10月12—13日,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题培训。(畜牧兽医局)

孙家平带队到泾县、宣州区督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10月13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孙家平带队到泾县、宣州区督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渔业管理服务中心)

我市召开“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10月13日上午,宣城市暨宣州区“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在宣州区孙埠镇锦园家庭农场召开。(农机管理科)

省厅“三秋”农机安全生产督察组来我市调研指导。10月14日,省厅农机安全生产第三督察组来我市调研指导“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农机管理科)

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市级验收。10月13—16日,市农业农村局组成验收组,对2019年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020年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进行验收,并对2013年以来已建省级中心村和农村改厕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情况开展督查。(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支部开展“走进美丽乡村”党建活动。10月13—16日,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支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赴各县市区美丽乡村中心村和示范村开展“走进美丽乡村”党建活动。(机关党委办公室)

我市组团参加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10月16—18日,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0·合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市组团参加。(乡村产业科)

市农业农村局在宁国召开全市加拿大一枝黄花秋季防除现场会。10月20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在宁国市竹峰街道竹峰行政村召开全市加拿大一枝黄花秋季防除现场会。(农村生态能源发展中心)

省技术指导组来宣城市检查指导种质资源普查工作。10月15—20日,省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第五技术指导组,对宣城市7个县市区的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调研。10月20—21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其红到宁国市、广德市、泾县调研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生猪稳产保供、长江禁捕等重点工作。(办公室)

孙家平带队赴旌德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10月21—22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孙家平率第七工作组赴旌德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市场信息科)

市第三招商组召开三季度招商引资工作会议。10月21日上午,市第三招商组副组长、市政协副主席周明鸣主持召开第三招商组工作会议。(乡村产业发展科)

市直党建第五片组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题活动。10月22日,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牵头组织赴宁国市盘樟村开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市直党建第五片组活动。(机关党委办公室)

宣城市举办全市2020年乡村振兴培训班、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服务培训班。10月22—23日,我市在宁国市举办全市2020年乡村振兴培训班、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服务培训班。(农村经营管理科)

市农业农村局到宣州区检查秋种和轮作项目工作。10月23日,市农业农村局到宣州区检查指导秋种和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冬闲田扩种油菜”项目工作。(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宣城市分公司签署“惠农合作”战略合作协议。10月24日,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宣城市分公司签署“惠农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农村经营管理科)

宣城市“服务三农”志愿服务队开展庆农民丰收志愿服务活动。10月24日上午,宣城市“服务三农”志愿服务队在市农民丰收节庆典活动现场,开展庆农民丰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办公室)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度会。10月26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度会。(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7

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光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付大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指导确定选题和调查思路,多次面对面指导调查,力求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8

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光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付大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指导确定选题和调查思路,多次面对面指导调查,力求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9

我局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一是局专门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报道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宣传副局长任副组长的领导班子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精心组织,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整治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治理工作,提前策划宣传方案,把宣传报道作为全台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要求全台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宣传报道,并按周报、月报制度按时报送整治宣传工作情况。二是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结合部门实际,通过编前会等形式及时就做好阶段性整治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安排部署,相对固定了记者加强与相关责任部门的联系,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并落实了设备和交通工具,确保了整治宣传的有效开展。

二、精心组织,着力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台在宣传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题,突出提升环境、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增添环卫设备建设等重点工作,集中宣传报道了城市环境改造、乡镇容貌整治、五十百千示范工程、“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治“无乱”和集中治理“三乱”等活动。宣传报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新闻宣传

《新闻》、《新闻零距离》、《新闻连播》开辟了“整治城乡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实践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抓创建”、“除陋习树新风”等专栏,采用动态消息、人物专访、播发评论、深度报道和典型宣传等方式对整治活动各阶段工作进行了详细宣传报道。推出重点报道:督查城乡环境整治,强化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塑造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市到我市考察创国卫经验,县创新模式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县群众踊跃参与环境治理,裙房卡口拆建顺利市民居住节节升级,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外地代表团考察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节前暗访城乡环境综合整理,春节期间城管执法不松懈,县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治理集中行动,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观音湖放水工作有关问题,我市督查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优美乡镇村庄建设情况,视察观音湖排污治污整治工程进展情况,八家施工单位参与观音湖内涝整治,区县环境综合治理动态、成效等工作。

具体包括: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群众得实惠,我市年度造林绿化工作获全省一等奖,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表彰大会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召开,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城管执法局清除“牛皮癣”还城市美丽容颜,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环保能力强,我市成功创建省级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南转盘:楼房换上“新外套”;及时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和有特色、有推广价值的乡镇、村庄和庭园的典型宣传等。同时,电视《新闻零距离》和广电报《一周》专版,强化舆论监督,开设曝光台,刊播了“移开石墩又种菜护城河堤两面受敌,村民修路集资款未交清修路老板堵路,今冬商务区垃圾满天飞,遗留车棚是去还是留,噪音污染市民健康的新型杀手,污水乱排放农田成荒地场,黑户菜场整顿难环境爱护靠大家,作坊违规炼油整改!破坏、污染饮用水源最高可处罚10万元”等舆论监督性新闻,对与整治工作不和谐的事件进行了披露和鞭挞。同时,全台还积极向中、省台选送典型宣传报道,进一步强化了外宣效果。

(二)专栏宣传

电视栏目节目《最美》,充分展示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举措和城乡建设发展中创造的美景,提出美化环境的诉求和建议,以正确的导向引导提升市民对整治工作的认识理解。共计播出了3期关于环境综合治理的节目。其中:《腊梅飘香》通过对城南居民苏大爷家在房前屋后栽花养草的报道,体现出了居民的生活情趣及对生活的态度,同时呼吁大家以小家为中心美化居住环境;《美丽的竹林村》对县柳树镇竹林村建起两座生活污水处理池和村上田园式的风貌整治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折射出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以及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变。《宝梵镇:城乡环境整治有新招》,记者深入县,详细报道了该村人人参与村里的卫生督察,各家各户室内外环境卫生通过村民打分,每周评选出卫生好的4户农户,并给予奖励。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全村形成了不甘落后、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村容村貌得到了长效保持。

《广电报》用了2个专版,刊载了深度报道《探寻“低碳族”》,报道了眼下时兴的一些“低碳生活”方式,聚焦了低碳黑榜的个案,并链接了低碳生活的30条生活准则,来倡导绿色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广电报》在“新闻焦点”专版推出了2条相关报道。宣传报道了我市开展的“积极争做志愿者城乡环境共清洁”活动;对市民分类投放垃圾进行了明察暗访,并对市民的建议进行了梳理和刊登。

电视农村节目《红土地》以“城市环境改善、乡村容貌整治和农村庭院建设”为宣传内容,特别推出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并进促和谐》系列报道5期。同时,以《河水润泽旱山村》、《群山葱茏民欢欣》、《生态跃起川中》、《环境整治乡村美》等为题,报道了各区县环境治理进村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等整治工作专题节目40多期,着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电台直播栏目《百姓热线》,适时推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深入宣传整治活动的目标意义、举措经验等,积极为群众讲解整治相关知识和要求;对听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向环保、卫生、交通等相关部门反映,促使问题在短期内得到了解决,并在节目中反馈了解决处理的结果,较好地发挥了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健康生活》、《87.8美丽新生活》等栏目增强策划,通过人物访谈、互动话题等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坚决革除陋习。

(三)专题片宣传

按照市上统一要求,及时摄制完成了《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纪实》、《环境立市促跨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纪实)、《一座城市的美丽嬗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纪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曝光专题片》、《农贸市场变奏曲-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纪实》、《生态》等多部整治专题片,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水平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界的赞赏。

(四)现场直录播宣传

在做好新闻和栏目宣传工作的同时,市广播电视台还以直录播的形式,对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关注。电视集中人力、物力,对一些重大活动进行了直录播。电台大胆创新,自己设计采购组装了车载移动广播,出色完成了《全省市场整治流动现场会》、《全省现代农业推广会》、《全省林业工作会》、《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等重大活动的车载广播直播。我台还选派了多名优秀节目主持人,参与整治工作现场会,向参会人员详细解说我市整治举措、特色和成效,受到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网络宣传

年新开通的广电网,发挥网络媒体优势,通过在线直播和点播等形式完整推出了广播、电视、广电报刊播的与整治相关的新闻和专题内容,扩大了宣传影响力。

(六)公益广告宣传

为增强公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意识,我台还精心制作了整治公益广告和标语在频道频率、广电报、广电网刊播,进一步烘托了整治氛围。

(七)信息报送及时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10

下姜村是杭州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的一个缩影。清澈见底的凤林溪穿村而过,两岸白房黑瓦的民居参差错落。走在整洁的村道上,一步一景,处处都能够感受到得益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2017年,下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45元,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例11

党的第一次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大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明确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我们团队为响应浙江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学习青年”的号召,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择浙江安吉探寻15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实践成果。

安吉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15年来大量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湖州样板”、“浙江样板”。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安吉把握“生态立县”这个基本战略地位,把生态县创建的重点、难点放在农村,真正实现了生态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国美丽乡村”这个载体,真正把安吉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了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建设的优势,证实了我们是可以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美丽中国”的,亮出了什么是、为什么、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招。

我们将通过实地采访搜集宝贵的资料,前往“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考察学习。通过观看介绍余村发展的纪录片和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了解余村二十余年来从挖矿产水泥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历程,感受余村切切实实发生的变化。本次调研目的在于探寻余村如何将“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建设 “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如何坚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如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景象。了解余村当地村官和村民对于“两山”理念的发展现状和实践的看法,总结经验,对“两山理念”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一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