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测试技术论文

测试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4 01:27:32

测试技术论文

测试技术论文例1

1.1 软件测试的概念

软件测试是指在软件运行之前,对软件的产品介绍和代码进行审核,从而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软件测试不仅代表软件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同时还表示软件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的程度,这两部分对于软件测试都有重要的意义。

1.2 软件测试的特点

1.2.1软件测试的动态性

软件测试是在规定输入值的情况下运行的,是一种动态的检测软件的运行状态的过程。

1.2.2软件测试的有限性

在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测试的次数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测试下去,同时,整个测试过程还要具有可管理性,即在测试时需要平衡测试需求与测试资源之间的关系。

1.2.3软件测试的预测性

进行软件测试之前,应该判断测试的结果是否妥当,常常采用预示程序来预测运行的可能结果,但预测程序也是软件测试技术的一大难点。

2 软件测试技术的过程分析

2.1软件测试的方案

在进行软件测试之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合适有效的软件测试方案,以确定软件测试的目的和过程,为软件测试的完成提供一个清晰有效的目标。

2.2 软件测试的开发设计

软件测试设计就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进行的软件质量测试工作,在测试时需要提供规范的应用说明、程序设计情况,同时,软件测试设计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测试设计的基本步骤为:首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分析样式,然后讨论测试结果,并做成有效的测试方案,最后确定每一项测试任务都完成了,从而保障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2.3 软件测试的准备

在测试方案开始前,需要先进行测试准备,列举测试方案中所需要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有测试数据集、驱动程序和实际执行测试所需的软件等,同时需要为整个测试过程寻找合适的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2.4 软件测试的实施

参照之前设计的软件测试方案,利用测试用例对软件测试的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测试,并将测试情况与实际运行情况对比起来研究,从而判断测试是否成功,并进行下一步测试工序。在测试的过程中对软件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进行有效的修改,修改之后再按照之前的测试步骤重新进行测试,观察问题是否会再次出现,从而确保软件的质量。同时,应制定合适的测试计划,定期将软件运行测试,以保障之前测试的问题不会在出现。每完成一个测试部分,比较整个运行结果与测试方案的不同之处,并针对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调整。

2.5 软件测试的报告

将软件测试阶段得到的运行结果拿来观察和处理,观察测试观点是否完整,确认方法是否有效,并依次评定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用例和软件质量等级,并进行测试报告总结。

3 软件工程中存在的测试问题

软件工程出现后,软件的运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软件测试技术也开始慢慢发展,但在软件工程中常常出现一些测试问题,导致软件的质量受到影响。下面笔者就软件工程中常见的测试问题进行阐述。

(1)目前很多软件开发公司没有比较正规的软件开发手段,没有产品说明书,因此,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需要先利用试探性测试技术。而利用试探性测试技术需要先了解软件的特性,并对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记录,全面描述软件的功能特点,然后应用常用的几种软件测试技术来找出软件的质量问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错误、非法的没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容易被作为输入数据,这样测试软件的输出结果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软件测试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

(2)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首先要对软件的逻辑流程进行了解,描述软件的详细状态,但在一些规模很大、结构复杂的软件测试中,了解软件的运行情况是很困难的,这时,就需要降低软件测试的状态以及数量。但是在测试中,必须对每种状态都进行测试,但在实际测试中往往忽略这一问题,这将会大大影响到软件测试的效果,并产生一定的后果。

4 计算机软件测试的常用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对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关系到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质量,同时,还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软件测试主要有两种手段,即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下文笔者将对此进行阐述。

4.1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即逻辑驱动测试或结构测试,该方法是对系统的内部构造进行测试,检测整个应用软件内部是否正常运行的手段,在测试中,把待测系统当作一开放的盒子,通过对系统的内部程序结构进行测试来检测它的逻辑路径,从而根据在不同区域的检测信息来测试软件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否与预期结果相同。目前,采用白盒测试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基本路径测试法、逻辑覆盖法、静态结构分析法和代码检查法等。与其他的软件测试技术相比,白盒测试技术需要充分了解到系统的内部构造,以便对系统的全部逻辑路径进行检测。在应用这种测试技术时,首先要检查系统的内部构造,并从整个应用的逻辑来

统计检测数据。另外,白盒测试技术对于软件测试人员快速发现软件运行异常情况,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黑盒测试

测试技术论文例2

模式变迁

根据测试方法,测试结构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线形分布式结构远程分布式结构在线形分布式结构体系中,所有的测试工具和测试仪器——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器、数据统计进程控制硬件和软件等——都顺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上。远程分布式结构则假设仪器和控制机之间的地理距离在同一端,有关它们的进程控制则在另一端进行。这种方式包括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这种测试体系成为可能。目前,局域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远程仪器I/O标准也接收了TCP/IP协议,数据库服务器已经可以升级为远程数据服务器。这些都使各种类型的通讯成为可能。不管在一座楼内还是地球的两端,测试工程师们现在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协调生产进程。已经有一些标准协议和产品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提供了基本构架。很多开发环境也允许开发无缝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然而,虽然像MicrosoftVisualBasic这类开发环境提供了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功能,但它们缺乏测试方面所需的一些特殊要求.惠普公司开发的可视化工程环境(简称HPVEE)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等一些图形化的编程环境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些工具,测试工程师在构筑测试解决方案时只需知道域名或IP地址。再通过Netware或其它的互联网浏览器连接远程端点,简化用于两地通讯所需的软件设计工作量。

图形化编程

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知道关键字并遵循复杂的语法规则才能产生出成百上千行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出现语法问题以及逻辑错误。相比之下,图形编程工具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初始条件运行结束后,环境会自动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结果。而用传统的编程方法实现一些特定的工作如创建图形显示方式、支持鼠标和键盘控制、选择输入输出显示特性、增加程序的保密性等,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种更加直观的方法可以降低80%以上的编程时间,更重要的是测试工程师认为图形技术更加方便有趣,从而鼓励他们在更多的场合应用这些工具。另外,此软件还支持众多厂家生产的仪器驱动器,包括遵循VXI即插即用标准的所有仪器模块。它还用直接I/O方式控制如下类型的仪器:GPIBRS-232VXI基于局域网GPIO利用HPVEE、PC和工作站还可直接控制VXI的背板总线。

对用户的透明度

远程分布式结构体系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应归功于它大大降低了用户和他访问的信息以及信息本身之间存在的臣离所引起的问题。简单地说,不管测试仪器在同一个房间.在其它建筑物内,在另一个州或在地球的另一端.软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假设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监测站需要控制位于一个卫星上的仪器。操作者必须知道卫星运动的方式以及需要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每个操作者必须知道监测链上前一位操作者所做的工作。

惠普公司通过利用VXI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它使操作者之间、操作者和卫星之间密切配合,代替了以往那种操作权转移方式。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危险环境中进行的测量过程,比如炼钢厂或其它充满高温或腐蚀性空气的环境,不适合工作人员在同一所房间内监测和控制仪器。另外一个应用是从一个大的测试单元检查测试参数.比如一架天线或飞机的翅膀.这些都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多个VXI机箱来执行所需的测试,而网络技术则允许在一个中心控制点来处理所有仪器。还有一个就是仪器共享问题。假设一个工作组中有若干个科学家.他们都需要用到位于指定地点的一个价格昂贵的仪器集。VX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他们可以在各自的实验室使用这些仪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过程:生产者将生产线上所有的测试点连接到指定服务器上,这台服务器上有一个Oracle数据库和所有结点需要的测试程序。这样,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在扫描粘贴在传送带设备单元上的条形码并传送给服务器后,由它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案并通知相应的测试设备,并决定所要测量的部件和参数。操作者只需将设备单元安装到固定的机架上,按下按钮即可,测试结果会自动返回给服务器。

远程诊断

测试工程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排除远在12000英里以外的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降低维修费用。例如,我们在服务器上设置了设备诊断、校准和自检专家库,为位于吉隆坡的测试点分配一个IP地址,这样,远在美国圣大菲的测试工程师就可以通过测试点提供的信息来运行设备的诊断和校准程序,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用软件才能进行。

在不远的将来,服务器将支持在一个测试点上运行多种传输协议。通过膝上型电脑,测试人员可以浏览各个测试点信息,并在相应测试设备上运行诊断系统。“热链接”(超级链接)技术允许访问驻留在第三方系统上的校正系统,测试点可直接下载而不需测试人员身临其境。展仪器功能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Web页,一个拥有自己的http服务器和html页的仪器,将仪器的IP地址通过“热链接”技术同Web页连接起来。用鼠标点击热点“校准”就可以访问到校准Web页,它包含仪器的标准规范和校准程序。如果需要寻求仪器生产厂家的支持,第三方的超级链接可直接连接到提供此项服务的主页上。它可以自动将我们使用的软件或硬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如果仪器在其内部有一个http服务器和Web页,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用户的操作也相应被简化。仪器的Web页应包含其基本的使用说明文档,同时为了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客户,这种在线帮助系统甚至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校准功能。当然,它还应支持硬拷贝和打印功能。在这种结构中,仪器就不需要连接到GPIB总线或VXI机架上,而只需象协调其动作的PC一样,连接到局域网上即可。

创建一个解决方案

回过头我们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有关卫星的那个例子。惠普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叠架式仪器。它采用一个支持VXI组织TCP/INST协议的局域网/GPIB总线转换器,即HPE2050来实现以上测试过程,这种系统通过HPE2050连接到局城网上,然后用GPIB母线和仪器连成一体。再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驻留有测试仪器控制程序的测试点工作站组建一个测试广域网,实现远程分布式测试。

基于VXI的解决方案是把HPE2050转换器连接到0槽控制器上,或把内嵌式控制器配置为一个支持TCP/INST协议的服务器,这样控制器通过端口就可以和局域网连接起来。TCP/INST协议是HP实验室的研究员在标准RPC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局域网传输协议。随后,VXI组织将其接纳并作为分布式VISA的基础。采用此协议的HPVISA可通过HPE2050访问仪器或运行在服务器上并具有VXI、串口、GPIO接口的控制器,而所有这些只需知道HPE2050或控制器所属的域名或IP地址。

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组建分布式测试体系的可能性已经存在,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还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完美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上数据的传输率低且不受控制,其结果是从远地通过不同路径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数据包不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指定地点。这个瓶颈通常来自一些特殊的局域网,尤其是小公司组建的局域网。另外,在数据包横跨美国大陆时,一些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会导致70%左右的内容丢失,其结果使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缓慢。另外,工业标准变动过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分布式测试程序的正常运行。因为在一个分布式解决方案中包含计算机间的通讯进程,所以应用程序内存驻留数据在网上传输和在另一个计算机进程的内存中等待所需要的时间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传输率不仅和机器本身的速度有关,也和局域网上所运行的协议有关。例如,理论上,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但如果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实际上它只能达到1Mbps甚至更低,远远低于一些数据采集方案的要求。

在一些数传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考虑采用无钱解决方案,使远程地点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话线才能通讯,从而降低费用。它只需要以下这些设备,如一台PC、所需的仪器系统、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组建一个完整的、自包容的且价格低廉的监测站,使分布式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体系

目前的分布式系统——包括远程主机和远程进程仍然采用一种主从式结构,它极大地限制了软件对另一端的控制能力。对于测试过程和测试参数的监测,必须在智能化前端机进行的系统,这种结构由于互联网的低数传速率和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其无法得到应用。

测试技术论文例3

2.TDR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2.1土体含水量测试

2.1.1含水量测试的理论

对于岩土工程中的土体含水量测试,TDR测试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反射波形的方式来确定被测土体的介电常数的情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水的介电常数为81,而相对于土体颗粒的介电常数而言要大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判断土体的含水量来确定土体的介电常数,这样一来就使得介电常数的测试成为了获得含水量的有效工具。在这方面,使用最为广泛的土体介电常数与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为Topp,具体公式情况如下:苓=4.3x10-6Ka3-5.5x10-4Ka2+2.92x10-2Ka-5.3x10-2这其中苓代表的就是土体体积积水量,Ka就是介电常数,这样的经验公式就是在土体介电常数与土体体积含水量之间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而就近几年来使用的规范的公式主要是来自美国purdue大学研究提出,如下面公式所示,该方式主要也是以土体介电常数为基础,主要体现的就是介电常数与质量含水量以及土体干密度之间的联系。

2.1.2含水量的测试方法

但随着进一步不断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磁波在相对更高含水量的粘土或者污染土等高电导率中传播的时候,会因部分电导损失而导致电磁波的严重衰减现象,造成探头末端的反射消失,最终导致难以确认波在探头中的时间而无法计算介电常数。通常来说,测试土体含水量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利用土体介电常数测试含水量也称两步法,以及根据介电常数与电导率来测试土体含水量的一步法。土本身的介电特征与土体的电磁场的极化性质密切相关,而且极化类型的产生还与外加电场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TDR测试仪运行在频率范围内会发生电子位移极化、离子极化等等现象。所以在利用TDR测试技术是应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

2.2地下水土污染勘察

2.2.1采用TDR测试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生产与化工产品事业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而伴随而来的还有非水相流体、重金属离子等含有严重污染物的对土壤与地下水造成破坏的污染等问题,此类型的污染区域较大、离散性较高、迁移深度也比较强,因此这也成为当前急需治理的问题。对于前面提到的污染情况,一般的治理方式就是采取现场钻孔取样带回化学分析的方式,从而来确定污染的分布区域与污染程度。虽然这种方法比较准确、可靠,但花费的时间太长,取样困难,因此TDR技术准确、快速、经济等优点已被用在治理污染场地上了。

2.2.2TDR测试技术的具体应用

针对水下的水土污染测试来讲,一般主要对离子型的污染土和NAPLs污染土进行电学性质上的研究,与前面提到过的原理相同。主要也是通过测定介电常数与电导率来获得土介质的孔隙率,利用这种方式就能很好的测试离子型的污染物勘察,还能保证其准确度与快捷性。另外,针对NAPLs污染土的污染物测试得出,在一定含水量的状态下,NAPLs污染土体积的含量逐渐增加时,介电常数是有变化的,但电导率几乎是不变的;而当NAPLs污染土体积一定时,介电常数与电导率会随着体积含水量和NAPLs污染土体积的比例增大而增加。这两种方式都是验证TDR技术用于地下水污染勘察发挥的主要作用。

测试技术论文例4

0、引言

软件测试是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专业的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活动之一,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工作量通常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50%以上,而对于某些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软件系统,如航天、银行等领域的软件系统,软件测试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比例甚至达到60%~8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及时修正这些软件错误,以减少软件在后出现错误,提高软件产品质量。软件测试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和实践。如果缺少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够,测试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从而导致软件质量达不到要求,影响软件的可信性。

由于国内软件产业的现状所致,很多的软件公司属于软件外包型公司,这些公司以软件开发为主。这样,软件工程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通常从事软件开发或者程序员工作,这也影响着学校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置。因此,当前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软件开发课程的设置上,如各种语言的学习、软件开发方法的学习等。但是,软件工程不仅包括软件开发,还包括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大部分国外大型软件公司,如微软、IBM等公司,这些公司对软件测试非常重视。在这些公司内部,软件测试人员数量并不比软件开发人员少,因为一个优秀的软件产品最终是通过不断的软件测试进行验证和评价的。随着软件工程课程的不断完善,当前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重视,很多高校已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连接软件开发和软件的纽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软件测试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研究设计测试用例和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将测试驱动的理念融入软件开发、维护的研究与应用中,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尽管软件测试课程已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该课程的调查反馈发现,教师觉得该课程不好教,教学效果不好;而学生感觉该课程较空洞,没有发现其在实际软件开发中有多大的应用。这主要因为在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听教师授课,听教师讲授各种软件测试概念和方法,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这些理念,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应用。所以这种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一门双语研究性课程进行试点改革,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与学。本文将以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为例,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方法。笔者作为该课程的授课人实施了本文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促进学生进行双语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软件测试新技术,从而让学生学到软件测试课程中的一些测试理念,让他们了解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1、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教学、研究、实践。这三者在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中的关系是:以教学为本学习,以研究为重点突破,以实践为辅助训练。下面分别介绍这三方面的内容:

1)教学方面。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和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一样,根据软件测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概念、软件测试基本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由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研究,所以教学是以基本的测试理论和技术为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属于双语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采用英文PPT,中文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讨论,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研究方面,所以这里对教学不做详细讨论。

2)研究方面。

本课程采用的是研究性教学,因此研究是本课程的重点和特色。本课程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阅读文献的方式。由于本课程是双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所提供的文献材料全部是英文论文,这些材料都是从当年软件工程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的有关软件测试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及软件测试发展的方向。这一部分的实施方法将在第3节进行详细介绍。

3)实践方面。

软件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样,软件测试也是如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将测试理念贯穿到软件工程项目中。本课程软件测试实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验证性实践,熟悉已有测试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利用已有测试工具生成测试用例;二是自己开发软件测试工具,主要根据研读的论文进行工具的设计和开发;三是软件测试工具的验证和评估,主要是对自己开发的工具进行验证和评估。一方面利用已有测试工具来验证当前软件测试工具,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软件测试知识评估测试工具在故障识别方面的效率,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地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了解什么样的测试技术是好的测试技术或者方法,是有效的测试工具。这一部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不详细展开讨论。

2、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特色

本课程作为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试点课程,采用双语研究性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授课和学习。对于双语性教学,主要采用英文材料,中文授课;而对于研究性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研读相关的英文论文,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开发实现这些技术。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5个特性。

(1)自主性:让学生从给定的英文材料中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组建团队,自主与英文材料作者联系、沟通、交流和讨论。

(2)协作性:学生必须要组建团队,团队成员数量由2~4人构成,团队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

(3)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与论文作者沟通和交流,真正把握论文作者的真正意图,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论文作者进行讨论。

(4)实践性:要能够实现论文材料中的软件测试方法,在工具开发过程中,鼓励学生采取测试驱动的开发方法,并利用所掌握的软件测试技术去测试自己的工具。

(5)研究性:在研读论文过程中,要对论文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特别是对作者的思想以及未来工作、论文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3、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实施

笔者主要针对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过程的实施进行讨论。在本课程中,研究主要是采用学生阅读文献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研究性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从当年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软件测试相关的研究技术论文放入文献库中。这样的文献库主要用于学生对当前软件测试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本科学生来说,独立地去研读这些最新技术还有一些难度,而且时间上也紧张。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团队方式一起研究,这样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该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进展。

有了文献库以及学生分组后,就进入自由选题阶段,即各个小组从文献库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论文。在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论文后,进行论文的研读。在论文研读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每周至少讨论一次,讨论各小组的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项目小组要及时记录这些讨论记录,每周发送给任课教师。另外,在研读论文过程中,每个小组要用英文与论文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果作者没有回复,可以选择与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并将交流过程中的对话记录下来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

在论文研读后,需专门安排几节课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主要用于检查各小组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专题讨论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对论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需要提出对论文的见解和观点,挖掘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对论文中的未来工作部分提出见解;三是本小组研读论文的体会分享。在专题报告中,我们还邀请了学院的一些其他教师参与进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一方面,教师对各个论文本身进行点评;另一方面,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另外,在专题报告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就是大家要多提问,多讨论。

专题讨论后,各小组要对原文中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实现。其中,在软件测试技术实现过程中,鼓励采用测试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另外,需使用已有的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进行测试。在完成开发软件测试工具后,需要选择一些例子进行软件测试技术的验证。最后,各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总结报告,主要是关于技术实现进行总结,包括这几方面内容:对论文原文的理解或技术改进,采用的测试技术和工具,技术改进效果的验证和评估。

4、实施效果

该课程已在2012-2013年秋学期的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班按照本文教学方式进行实践。该班学生40人,我们从2012年IC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FSE(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SSTA(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CST(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Sottware Testing,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IC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等国际顶级会议上选取了44篇软件测试相关的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然后让学生自由组队,每组2~4人一起研读论文。最后组队15组,选择了15篇论文进行学习和讨论。在研读论文过程中,建议学生自己与论文作者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论文中不能理解的内容;在研读完论文后,我们组织了专题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论文主要内容;二是学生对论文的看法以及学生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分享研读过程中的体会。另外,我们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报告(其中一组采用英文进行报告)。专题报告过程中我们还邀请软件工程系相关教师一起进行点评。

测试技术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开展RFID技术和设备的测试工作,为了从容地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政府和相关企业也应开展对RFID产业化中的测试理论、典型应用和共性技术的理论研究。

对RFID测试理论部分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的尚不多见,研究成果不多。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学术界对RFID测试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对RFID测试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外RFID测试中心的建立

金青松在RFID产品与系统测试研究[1]一文中对国外RFID测试中心进行了描述,由于巨大利益的驱使.Sun、IBM、UPS、Microsoft等IT和物流行业巨头已经重金投入对RFID的测试和解决方案的开发。

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目前正在进行多项RFID测试。UPS公司把RFID旧货运标签放在可重复使用的集装箱中,这些集装箱用来装运小型或形状不规则的货物,结果发现在不规则形状的包裹上使用RFID旧标签可以提高读取速率。RFID标签被放置在车辆上以测试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标签的工作情况如何以及在不同的车辆速度和阅读距离下.RFID获取信息的准确度如何。

IBM也在美国马里兰州兴建了RFID测试中心,并宜布这个测试中心可作为沃尔玛等各家厂商将RFID导入例行操作之前的测试场地。Sun则在整合了硬件、软件和服务后推出了多层的Sun EPC网络架构,并在全球各地部署了多个RFID测试中心。

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RFID技术应用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挑战,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RFID测试中心,其中有中科院自动化所的RFID研究中心、上海复旦的Auto-ID中国实验室,国家RFID检测中心以及相关行业公司的演示中心等。

(1)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测试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与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建立了国内首个部级RFID测试实验室,目的是在较为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下测试RFID关键技术的多项可靠性指标,最终总结出可靠性测试的评测体系,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基本数据并引导研发方向。目前实验室已经以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为出发点,首先建立了一个面向物流应用的测试环境,包括物流领域中智能仓库、商品配送、运输管理等多个模拟环境。

(2)Auto-ID中国实验室

上海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Auto-ID中国实验室建立了一个开放的RFID演示平台,可结合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基础研究,为建立EPC国际标准和中国RFID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整个演示系统包括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业务场景所需的两个场所(制造商分销中心或发货仓、零售商分销中心或受货仓),每个场所具有一个通道和至少两个侧门,不同的样品将贴上RFID标签通过这个通道。通过评估RFID标签和侧门的工作性能和样品材料之间的干扰,为标准制订和产品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3)国家RFID检测中心

国家RFID检测中心是国家为RFID产业的健康发展和RFID应用的有序推进而建立的权威性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这也是完善我国RFID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RFID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监督保障作用。中心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条件,如跟踪相关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的技术人员;拥有固定的满足产品检验要求的实验室环境和设施;满足相关产品检验、符合标准要求的部分检测仪器设备。

2、RFID测试技术研究

沈剑 RFID在测试中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的硕士论文中[2]阐述了RFID测试可分为技术测试和应用测试并对技术测试和应用测试进行了分类。RFID技术测试主要测试RFID产品的性能、参数指标、可靠性等,包括硬件(各种RFID天线、RFID读写器、RFID标签、RFID打印机等等)和软件(RFID中间件、集成平台、信息系统等等)测试。RFID应用测试主要是指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应用所进行的测试,具体是指在接近实际应用环境的场景下,对RFID实施方案进行测试。

RFID应用测试一般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RFID应用中不同材质对电磁信号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2.RFID应用流程与解决方案的测试验证;

3.RFID设备部署方案的测试验证;

4.RFID系统架构的测试验证;

5.参数可控、可模拟现场物理应用的测试平台;

6.RFID与无线网络技术的跨网组网测试。

3、国家863项目RFID测试理论研究

本文以国家863项目《面向典型应用的RFID测试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项目编号:2006AA04A105)的RFID测试理论研究为基础,在综合国内外RFID测试中心和测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开展了RFID测试理论研究。本研究的重点放在交通行业和物流行业的RFID应用测试上,将RFID应用技术演示平台和测试技术研究集中在交通和物流行业。

交通,物流行业RFID解决方案测试

通过研究仓储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业务流程中RFID应用的特点,按照关键作业点将仓储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进行场景划分,对每一个场景提出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在场景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级别的测试。达到测试交通行业RFID 应用解决方案的目的。

交通、物流行业中RFID相关设备性能测试

由于交通行业的业务特点具有跨区域的流动性,RFID相关设备的性能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变化,选择具有适应性强的设备和标签具有实际的意义。为此开展了环境耐受性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气候下设备的使用性能来测试设备的适用性。

通过分析仓储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比较使用RFID技术前后业务流程的变化,建立起演示系统,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测试系统的开发。[3][4]

4、结束语

我国RFID测试理论研究尤其是结合具体应用环境的测试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深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国家863项目《面向典型应用的RFID测试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项目编号:2006AA04A105)的RFID测试理论研究为RFID测试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必将推动RFID测试理论研究向前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863项目《面向典型应用的RFID测试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项目编号:2006AA04A105)

参考文献:

[1] 金青松RFID产品与系统测试研究【J】解决方案 2006,(3)P1-2 .

[2] 沈剑 RFID测试中的计算机仿真研究【D】2007(12)P6

[3] 唐辉等《面向典型应用的RFID测试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R】2007:P 6-21.

测试技术论文例6

作者简介:赵晓君(1979-),女,河南南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讲师;黄艳(1976-),女,河南信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01-02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实现也越来越复杂,导致软件中存在的缺陷数量大大增加,这些缺陷将会带来各种损失,甚至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已成为所有使用软件和开发软件的人们关注的焦点。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用来验证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功能的唯一有效方法,是保证和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满足软件测试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已经有许多大学在软件工程专业添加软件测试课程或者添加软件测试专业方向。

软件测试专业包含多门专业课程,有“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缺陷管理”等,其中,“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重点为初学测试的同学讲解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理论、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等,在多门专业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软件测试理论”教学现状

“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重点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因此整个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初学软件测试的学生,首先要向其讲授相关测试理论,使其建立系统的测试理念。

但是学测试的学生大都是理科生,喜欢操作性强的课程,“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太强,需要背诵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2.测试方法和技术案例实际应用价值不足,学生很迷茫

测试方法和技术是“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仅靠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案例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测试技术的内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产生迷茫: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在具体的项目测试中,应该怎样应用这些知识?没有实际的项目案例做支撑,学生会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的同时,根据需要学习软件测试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所谓项目驱动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1]这里的项目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所包含的涵义也不同。在“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中,项目即指一个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测试工作。通常,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

在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项目经验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以项目实施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把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融入项目操作的每个步骤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做组织和指导工作,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于探索知识的情景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入化的目的。

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通过一个具体项目的实践,感受到了真实项目管理的思想和团队协作的必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拥有真实项目的实践经验使得学生在择业时拥有很大竞争优势。

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中,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加入一个完整的项目测试实践环节,通过项目实践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先做,遇到问题,再学,解决问题,再做,获得经验”的学习过程,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测试实践,同时也学到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既解决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理论性太强的问题,又解决了测试方法和技术案例实际应用价值不足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理解软件测试理论与原则;掌握主流测试技术和方法,熟悉测试用例的编制、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熟悉软件测试过程中各类技术文档的编制规范,并能灵活运用测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项目软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如下手工测试流程: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撰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环境配置和测试数据准备工作、执行各种测试,撰写缺陷报告、跟踪并修复缺陷、进行测试评测,最后提交测试总结报告,达到软件企业对测试专业人才的要求。

2.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理论、软件测试基本技术、软件测试过程和软件测试工具。[2]

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包括软件测试、软件缺陷和测试用例的基本概念,测试的目的、测试模型、测试分类和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基本技术包括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其中白盒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动态测试又包括程序插桩、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黑盒测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法、判定表法、场景法等。这些基本技术都是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时使用的。

软件测试过程是指执行测试的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工具有多种: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测试管理工具等。

四、项目驱动法的应用方案

1.项目的设计

实施项目驱动法,首先需要设计项目。项目的设计与选取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项目的选取与其他课程又有所不同,学生要进行的操作是对现有的或者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的测试工作,因此在设计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项目是现有的软件或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软件中有部分明显错误,有部分隐藏错误;明显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测试积极性,隐藏错误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测试。

第二,项目具有典型性,代表大部分软件的共性。通过该项目的测试,学生可以掌握大多数软件的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法。

第三,项目中有多种情景元素,符合使用多种测试技术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项目测试的同时,学习使用多种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第四,项目大小和难易适中。每个项目组的人数控制在3~5个人,设计的项目能使学生通过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以上原则,本课程目前选择的项目是《企业薪酬管理系统》。

2.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企业薪酬管理系统完整的测试流程实践的同时,讲解测试需求编写、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配置、测试执行、缺陷跟踪和管理、测试报告撰写等内容。课程授课方式主要是分阶段讲解测试过程和测试要求,每一个阶段开始,老师先讲原理,选择部分内容做例子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比照例子跟着做;阶段内容完成时,学生提交完成的文档,老师选择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评,然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内容,如此类推直至测试结束。

企业薪酬管理系统测试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本课程课时为60学时,根据图1系统测试流程图安排,基于项目驱动法的“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测试流程进行,测试流程为:先获取项目测试需求,撰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提交缺陷报告并跟踪修复缺陷,最后提交测试总结报告。课程结束,要求学生提交项目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包括多个文档,整个流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有撰写规范的文档提交,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报告、缺陷报告和测试总结报告等等。

测试报告既体现了教师项目教学的结果,也体现了学生对测试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通过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安排,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对象和教学特点,把真实项目引入“软件测试理论”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从项目的需求评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报告、测试评测到测试总结一个完整的测试流程,交给学生组建测试团队,按照流程进行任务分配和管理,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测试工作。通过一个完整项目测试流程的完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测试的各种测试技术和基本流程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项目测试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测试技术论文例7

评价中心技术,也称情景模拟法,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测试被试者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进而测量被试者的管理能力和潜能的测评方法。评价中心具有效度高、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客观公正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测评。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首先使用评价中心技术,目前评价中心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军队及其他组织中。

一、评价中心主要技术

评价中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评价中心包括心理测验、面试技术、情景模拟等。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狭义的评价中心,即情景模拟技术主要包括公文筐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等。

1、公文筐处理。它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测评技术。测试中,将涉及财务、人事管理、市场营销、公司制度、客户关系等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公文放入公文筐中,被试者以管理者身份,模拟公司真实环境,按照规定的条件,对各种公文进行处理形成公文处理报告,对被试者的计划、组织、分析、决策等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无领导小组讨论。被试者被编成若干工作小组,讨论专业设计的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合力完成指定的任务。通过对被试者在讨论中展现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力等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挖掘组织需要的人才。

3、角色扮演法。模拟现实人际关系情境,被试者扮演指定的角色处理专业设计的棘手的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冲突,根据被试者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评价被试者是否符合组织中工作岗位需求,主要用于测试被试者的人际关系技巧、控制情绪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

4、管理游戏。它是以完成指定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标准化模拟活动,分配每名小组成员指定的任务,共同完成任务,根据被试者的表现来评价被试者的实际管理能力。

二、 评价中心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人力资源测评的重要工具,评价中心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在招聘中的应用。招聘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评价中心作为一种综合性高效度的测试工具,在招聘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评价中心通过模拟企业现实工作环境,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利用不同的技术测试被试者的不同能力。公文筐处理测试被试者的计划、分析、判断宏观能力,安排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观察被试者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能力。角色扮演考察被试者自控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管理游戏测试被试者实际管理能力。通过测试被试者的行为、能力、技能,筛选出优秀的人才。

2、在录用和晋升中的应用。应用评价中心测试被试者的各方面能力后,根据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将不同的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尽可能发挥员工最大作用。当企业出现职位空缺,需要对候选人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现在岗位表现结合应用评价中心对候选人的测试预测在新岗位的表现,尽可能人岗匹配。

3、在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员工要求越来越高,评价中心采用不同技术测试被试者的各种特质数据,例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员工综合分析报告,了解被试者的特长及劣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开发,因材施教,根据培训前后员工表现评估培训效果。

4、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依托评价中心可以分析员工各方面能力,从而针对性的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人岗匹配,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特长,选择模板,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在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职业生涯遵循科学的职业规划发展。

三、 评价中心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1、评价中心的特点。评价中心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综合性。评价中心采用多种技术从不同角度测试被试者的多项指标。(2)测评形式和内容灵活性。评价中心有多种测评技术从不同角度测试被试者,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小组讨论形式,公文筐处理以办公模拟形式。(3)相对标准化。评价中心各种方法有标准的评分规则和测评指标,多个评分员对被试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形成科学的分析报告。(4)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高。评价中心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按照客观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综合分析被试者各方面能力,因此评价中心具有高效度的特点。

评价中心在应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1)主观性比较强,评价中心依靠评价人员的主要判断,结果是主观性较强。(2)标准化程度低,情景模拟制定标准化程度低。(3)实施成本高,评价中心耗时长,设计模拟场景难,成本高。(4)对评价者要求高,评为担任重要角色,自身要求较高素质和能力。

实施评价中心的几个关键注意问题:(1)首先做好工作分析,科学分析工作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工作岗位需要哪些能力,在运用评价中心技术对被试者进行测评是否适合工作岗位。(2)根据工作分析结果得到需要测试的指标后,选用合适的评价中心技术针对性的测试关键指标,尽可能选用多种评价中心技术测评,得到科学的分析结果。(3)选用合格的测评师,对测评师要求很高,能够严格控制测评的时间进度和成本,对测评师进行专业培训。

2、评价中心的发展前景。(1)趋向电子化。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少耗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评价中心技术开发,企业开发计算机情景模拟测试,情境更加逼真、测试更加复杂,目前以开始传播应用。(2)趋向非正式化。评价中心倾向使用耗时少的评价技术,评价中心不断开发新技术,评价中心技术越来越非正式化,与传统评分员商讨得出结果不同,现在测试结果由电脑整合倾向非正式化。(3)重视心理测试。评价中心将行为测试与心理测试结合起来全方位评价被试者,得到更科学的测试结果。

评价中心技术的客观、多样、科学性赋予其高效度的特性,因而能广泛与用于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组织在很多方面使用评价中心,包括组织的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随着评价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评价中心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参考文献:

测试技术论文例8

一、测谎技术的涵义

测谎技术,即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学名CPS(Computerized Polygraph System)多道心理测试技术,是专门技术人员按照一定规则,借助一定仪器测量被测试人在回答规定问题过程中各项生理参量(如血压、脉搏、呼吸等)的变化,通过设备定量分析确定被测试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进而判断其在回答某一涉案问题时是否说谎的鉴别活动。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内在人格是可测的,所谓人格是学者们用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概念。测谎的科学依据就在于心理刺激与生理反应的伴生关系。经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说谎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引发一系列诸如心跳加速、血压不稳、呼吸急促、语调紧张等异常生理反应。它们只受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制约,而不受大脑皮层意识控制。

二、测谎结论的地位

关于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1999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中指出,“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鉴定结论不同,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可以使用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不能将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使用。”

测谎结论并不绝对可靠,其准确程度与测试人资质、被测试人个人情况、测试时间地点等都有莫大关系,因此测谎结论不得直接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只能以辅助证据的形式出现,帮助审查证据的可靠性。

三、对案件主观方面的辅助判断

当前犯罪形势严峻,国内制造、贩卖手段不断翻新,边境走私、运输状况日益猖獗,对此若不采取新的方法提高办案效率,就很难有效遏制愈演愈烈的犯罪态势,对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及文化发展造成威胁,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将测谎技术运用于查明犯罪主观要件的问题上其前景广阔。

案件中经常出现行为人否认明知行为对象是的情况,利用测谎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认定行为人主观心理情况,为甄别嫌疑人供述的可靠程度、确定或排除嫌疑人提供参考,通过测谎获得的相关线索很可能成为案件的突破口,据此为办案人员查获更多证据,以便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作出贡献。[4]

以上,在案件主观方面认定过程中使用测谎技术,具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利用此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那些实践中棘手的主观明知认定难问题,对实际工作的展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该项技术的具体规则制度建设正在完善,司法部研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已于2000年上半年正式出台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四、具体测试方法

(一)紧张峰测试法(The Peak of Tension)

测试人在某一范围内设定一系列问题,将想要获知的、有关案件某个情节的关键问题混入其中,若被测试人确实知道,那么当被问及此目标问题时,便会出现一个心理压力高峰。

(二)犯罪情景测试法(Guilty Knowledge Technique)

使用前提是有关犯罪事实或情节已被测试人掌握,且除了犯罪人也知道外一般人无法了解。在此基础上测试被测试人是否知道此事,进而确定嫌犯或排除无辜。

(三)准绳问题测试法(Control Question Test)

准绳问题,即测试人已知的,涉及被测试人切身且与测试想要获知的内容无关的问题。基本假设认为,面对不同问题,知道的人会产生感情上的刺激,诱绪波动。清白的人对准绳问题的关注更多,相反犯罪人则对与案情相关的目标问题反应更大。两相对比,从而判断其是否有可能为作案人。

五、结语

我国目前将测谎技术主要应用于辅助侦查环节,作为一种获取案件信息的手段,它只是做到尽力还原行为人主观心理,并不具有100%的准确率,因此仅靠测谎结论并不足以将犯罪嫌疑人确认为犯罪人。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案件主观方面的认定有所裨益,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2).

[2] 刘立霞.从许霆案和刘涌案看人格与人身危险性[J].河北法学,2009,(2).

[3] 王真瑱.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法制与经济,2009,(7).

[4] 温新,张占伟,王宁.浅析测谎技术在犯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测试技术论文例9

新起点 

 

祖静,1932年9月生,祖籍河北省抚宁县,教授,中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会士,荣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美国IEEE高级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兵器工业劳动模范、山西省科技功臣等称号。 

1955年祖静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或许从踏入学院的那一刻,祖静的命运就与后来他一生从事的事业紧紧相联,然而人生的路途却并非平坦,从1958年开始,由于错划右派,祖静开始了长达21年的“流放”生涯,在这21年里,他几乎把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购买科技书籍和杂志上面,做了30多项重要的技术革新。 

1979年10月,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47岁的祖静重新回到大学教师的岗位,来到太原机械学院任教。他铆足了劲儿,想为“憋”了21年的能量找一个能发挥的方向。那时,我国的兵器技术还处于画(设计)、加(加工),打(打炮)的落后状态,新兵器研制周期长,成本高,性能难以提高,关键之一是缺少先进的动态测试技术,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80年,他把目光瞄向了动态测试这个方向,下决心要为我国在测试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也为学院在国防科技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和当时院系领导的支持下,我国第一个兵器测试技术专业诞生了,祖静花了3年时间跑兵器工业部主管部门和进口业务部门,为这个专业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进口仪器设备。 

刚开始,这个专业只是进行教学和一些简单的科研准备工作,并没有“实战”演练过,难免有人对这个专业“评头品足”。1984年初,原兵器部研制的一种涉及到兵器部4个局的产品在初样试验时达不到技术要求,部里指定太原机械学院通过测试查找问题所在,学院里大多数专家认为他们当时并不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能力,但祖静和同事们力排众议,大胆承担重任,通过靶场实测,找到了症结所在,圆满完成了这个测试任务。这次胜利,鼓舞了教研室全体人员,也让怀疑的声音戛然而止。通过这一次测试服务,学院第一次有了科技服务的收入,祖静他们用这笔收入在教研室搞起了改革试点,也为系里办起了系级计算中心。同年底,祖静走上了学院院长的工作岗位。 

从1982年开始,祖静一直梦想把测试仪器直接放到被测体(如飞行的弹丸)内或被测环境(如发射过程火药燃烧着的炮膛)中,在被测体运动的过程中直接测取其动态参数。担任院长后他紧紧依赖他的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生来实现这个梦想,白天忙院里的行政工作,晚上和节假日一头钻进实验室和大家一起打拼,往往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从来没有节假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几年的耕耘,终于结出硕果。1989年,由他负责研制的在火炮膛内直接测取发射时的膛压的”电子测压蛋项目通过部级鉴定,这是一种新一代膛压测试仪器,它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存储技术,直接放到被测体内,不需引线,钻孔,自动测量,精度高,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测试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1991年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成为山西省高校得到的第一个国家发明奖1995年他负责的“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装置”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同年,他负责的“石油井下电子测压器及油井模拟实验装置”项目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祖静和他的课题组还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各项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兵器,航天、航空、舰船,石油、汽车等各个领域。 

 

学科领域的奠基人 

 

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祖静和他的同伴及学生们总结出存储测试系统的组成原理,各种被测对象的运动规律,特殊的测试要求及测试系统必需具备的采样策略,研究存储测试系统的状态设计方法,为减小体积。功耗及高的性能指标先后研制了4代6种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SoC单片系统,1990年在第一届全国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上祖静提出“存储测试技术”这个名词并加以论述,以后又陆续在国家一级学会的学报上展开论述了“存储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1995年祖静的学生、课题组主要成员张文栋以“存储测试技术的设计理论”为题发表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以后张文栋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同名专著。当一批批学生成长为行业专家的时候,当我国存储测试技术逐步步入先进行列的时候,祖静教授无疑已经成为我国存储测试技术的奠基人。 

把测试系统植入被测体内或被测环境中,在被测对象实际运动的过程中实时实况地测取其动态参数,是国防科技发展的一种特殊需要。例如飞行或撞击硬目标过程中的导弹或弹丸,发射过程中的火炮膛内。爆炸过程的爆轰场和冲击波场,行驶过程中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发动机及传动部件,也包括某些民用工业过程,如几千米深的石油井下射孔压裂的过程,车辆碰撞的过程等等,都需要把测试系统放置到被测体内或被测环境中在其运动的过程中直接测取其动态参数,测试装置在被测环境中必然受到与被测体相同的恶劣环境力的作用,将强烈地影响到测试装置的性能,还会混杂许多非常强烈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恶劣环境力还经常损坏测试系统,所以,业界对武器动态测试常常评价为“测不到,测不准,不可靠”。而常规关于动态测试的研究都是把仪器置身于被测环境之外,研究剧烈变化的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对测试仪器的考核评估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没有考虑环境力对仪器性能的影响,更没有考虑测试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性和可靠性。为了研究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获取科学,把恶劣环境下的动态测试变成“测得着,测得准,使用方便,靠得住”,在大量高难动态测试实践的基础上,祖静提出“新概念动态测试”的概念,研究把测试仪器直接放在恶劣的被测环境中所必须面对的各种问题。“新概念动态测试”研究适用于各种严酷要求的采样策略、技术、装置和体系结构;研究测试装置的微体积,微功耗、微噪声和高可靠性高存活性问题研究环境力对测试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在模拟的恶劣环境下进行校准和校正的方法和技术,动态参量的溯源性校准理论和技术以及环境因子校准技术,使动态测试具有高的可信的精确研究测试装置的存活性、可靠性及可靠回收技术针对国防和工业界的需求研制了系列化的植入式动态测试仪器,并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研制了一批专门的试验校准设备,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概念动态测试实验室。 

从2002年起祖静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发表有关新概念动态测试的论文,2006~2008年连续3年在美国国家标准局主办的计量科学研讨会年会上主持“动态参量校准”分会场并发表自己的论文。“新概念动态测试”是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获取科学,已经在大量国防科技及民用科技领域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国防现代化的尖兵。“新概念动态测试”在科技界广泛的争论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校准技术体系,逐渐地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50多年,祖静一贯强调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现实生产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主要的矛盾,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主要的矛盾,他广泛参考国内外的类似案例,但并不为别人的案例所束缚,而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创新之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地用已经掌握和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创造新的理论,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 

每当被问及取得一项科研成果的感受时,祖静教授总是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他常说,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首先要能团结人。而对于年轻人,他总是爱护有加,在课题组管理上,成果出来了,需要排名次,年轻同志、干得最多的排在前面,对有能力独立工作而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他帮助其确立科研方向,工作上压担子,鼓励他们超越老师,在条件成熟时鼓励他们“分巢”出去,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由祖静教授带出来的弟子张文栋,陈安世、马铁华、郑宾、张志杰、陈鸿、李霆等人都已经成为新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学科方向上做出了新的重大的贡献,有的已经成为部级的科学家,祖静看到弟子们一个一个超越自己,感到无比欣慰,他自己常常自豪地说:“学生一定要超越老师,这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1995年,祖静教授离开了学院院长岗位,继续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从事他所钟爱的学术和科研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他先后荣获光华科技一等奖和山西省科技功臣称号。 

 

因材施教的好导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祖静教授一直以一种传道者的精神培养人才。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带头人,祖静教授对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组织课题组提出并建立完整的存储测试技术理论:进一步提出和发展了“新概念动态测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概念动态测试实验室,开发出系列化的各种植入被测体或被测环境的动态测试仪器系列,以及各种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下的试验校准设备,满足了国防及民用科技日益增长的动态测试要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ISTP、SCI收录7篇。 

多年来,在学科建设中祖静教授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发展学科,培养青年人。对青年教师,祖静教授因材施教、因事选材,针对不同人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的所擅长的教学,科研领域,做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从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都尽心尽力。现在,学科上已形成的各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其学术带头人都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者,每个方向都已形成稳定的人员梯队,每个骨干都有自己固定的研究领域和优势项目,每位成员都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科研思想,在学科梯队中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在祖静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弟子们也迅速地成长为新的领军人物。祖静教授的第一个弟子张文栋教授已经成长为部级的中年科学家,现任中北大学校长,张文栋教授领导的科研群体已经成为部级先进科研群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祖静教授强调以课题组成员组成一个导师团队来指导研究生,课题组(动态测试与智能仪器研究室)集体对研究生负责,明确每一个研究生的导师和副导师,有一个教授管理研究生的日常事务和考勤,以及负责对研究生的助学金和奖惩管理。 

对于博士生,他强调实践和创新。对于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他让他们在自己已有的方向上完善和创新:对于还没有明确方向的博士生,帮他们确定一个方向,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并努力通过学习和科研实践去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创新点,带他到一个能够自己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他的博士生都有自己的创新和自己发展的领域。 

测试技术论文例10

一、引进西方心理测验的困惑

在大陆、香港和台湾,主要的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几乎都是从西方引进、修订的。这种情形在大陆尤甚。我们的人格评定、智力测验、心理卫生评估等方面的量表几乎全是国外引进修订的。“量表热”从20世纪80年代直到今日,并未“冷却”多少;研究者修订国外量表的热情高涨;培训班曾经遍及全国;像《韦氏智力测验》这样一些需要保密的重要测验工具甚至出现了盗版。杨中芳等人曾对社会心理学方面使用量表的情况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大陆几家心理学杂志的编辑部都曾提及、呈交的社会心理学论文中,几乎全都是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资料,其中大多数是使用西方引进的量表;并对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1976-1986年间发表的30篇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报告作过统计,发现其中29篇使用问卷测验作为工具。平均每个研究使用了2.62个量表;所使用的量表中,25%未经任何修订直接翻译于西方量表;42%经过修订;4%是根据西方理论编制的量表;三者共计71%。[1](pp.212-214)

这种大量地引进、修订国外量表,过分地依赖于国外量表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批评与反省。概括有关研究,以下几点是值得深思的:

1.西方心理测验的文化背景难以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其量表的编制,是对西方人的心理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当西方人编制量表时,对变量的选择、解释,是基于西方人的特点。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格等心理特质上有很大不同,所以,西方的心理测验很难完全适合于中国人。譬如人格测验,如果完全是基于对中国人的研究,可以断定,所选择的人格变量肯定不会是卡特尔的16种因素(16PF),也不会是高夫的23种因素(CPI)。

2.中国人不适合于做西方人编制的心理测验:杨国枢提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在做心理测验时,有着不可忽视的与西方人不同的反应心向或方式。其一,社会赞许心向;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按照社会的期望作答;其二,默认心向: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答“是”或“赞成”的倾向比答“否”或“不赞成”的倾向要强;其三,“中庸”心向:中国人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往往倾向于选择折衷的、中间的答案;其四,避免反应:能不回答则尽量不回答。所以,西方的量表用于中国人时,肯定存在不少问题。[2]中国被试在做测验时,所面临的是一种矛盾困境。此外,中国人习惯于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而不习惯于对陌生人、外界、公众披露、评价自己;不真实回答的倾向较大。中国人有较强的“社会取向”,从众性很强,在问卷中倾向于选择多数人可能回答的答案而不是真正自己的答案。所有这些,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测验结果,难以真正解释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3.中国被试在接受心理测验时的“外国线索”效应。杨国枢和彭迈克发现,香港中英文双语训练的学生,在做英文问卷时,比做中文问卷更能与中国文化认同。他们称此为“民族自我肯定心向”。[3]但在后来的研究中,又发现中国被试有时显示“民族自我肯定心向”,有时又出现相反的“民族自我妥协心向”,即指在用英文回答问卷时,有时也有向西方价值观靠拢的现象。[4]在另一个研究中,Bond发现被试在做同一份问卷时,会视题目所牵涉两个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标准回答。表明被试对原量表所属国家的文化愈了解,回答时造成的偏差愈大。也就是说,中国被试对量表的“外国线索”颇为敏感,并会因此而改变其反应。[5]所以,一味照搬外国量表,其弊病很多。

4.中国被试接受外国量表的测验,其结果不乏莫名其妙之“谜”。例如,不少研究业已发现,中国人在测谎题上的得分特别高,有时比西方样本高一倍之多。难道说中国人要比西方人更会说谎?两大著名人格测验MMPI和EPQ用于中国人样本,都出现这种奇怪结果。路君约使用MMPI测量台湾样本,发现中国人的测谎分比西方人高很多;而MMPI全国协作组在大陆的测验结果也出现相同现象。[6](pp.449-457)陈永昌使用EPQ问卷测验香港成人样本,发现测谎分数很高。[7]龚耀先在全国取样的结果也出现同样情况。一开始研究者认为,或许中国人社会赞许倾向高,有可能为了获得社会赞许而说谎。但后来的研究发现,测谎题与其它人格及临床指标的相关也非常高,所以研究者认为,很可能对中国人来说测谎题并不能测到真正的测谎程度,而是另一项人格的或临床的指标。[8]有意思的是,林邦杰以及林一真与杜淑芬在对台湾的小学生测验时,竟然发现测谎题得分愈高者,自我概念愈好,焦虑程度愈低,老师的评价愈高。[9]在对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中,也曾出现同样的现象。Bond的研究就发现,中国人自我概念得分总是比西方人要低。[10]White  &  Chan也发现:中国人自我概念的总分低于美国人,即使在中国人文化价值上较受重视的一些特点上,仍然还是没有西方人高。[11]难道中国人的自我真的如此低吗?这只能说用西方人编制出的自我量表难以测出真正的中国人的自我,因为中国人的自我本身就与西方人迥异。

以上从四个方面对移植外国量表进行了反省并提出批评。既然外国的量表是为其本国人所编制,其变量是研究其本国人的结果,而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量表从内容上说是不能适合于中国人的;我们对这些量表仅作一些语言形式上的修订,用以评估中国人,所得到的结果充其量不过是与西方人作了一个比较而已,很难说可以透彻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既然外国的量表从回答的形式上来说也不适合于中国人,使用它所得到的结果,必然大有问题,且有诸多奇怪而难以解释的现象出现。引进外国的量表会有如此多的麻烦与困扰,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二、系统歪曲假设诸说:对问卷测验的批评

不独移植西方量表在中国遭到非议,就连问卷测验技术本身,在西方也遭到批评。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经有个著名的假设:“人是科学家”。因此他说:你要想知道人的心理吗?你可以直接去问他。凯利的论断道出了西方普遍流行的问卷测验的主要思路。无疑,问卷测验在欧美是心理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问卷测验技术具有多种优势:(1)可以不受局限地用以评估人的各方面的心理现象与特质;(2)节约时间、人力、经费,可以在集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人的资料;(3)可以通过建立常模来进行比较,获取客观化、标准化的推论;等等。

但是,问卷技术仍有不少局限与缺点。对问卷技术比较尖锐的批评,当属Shweder和D'Andrade。他们提出“系统歪曲假设”,认为在人格自陈问卷测验中,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是基于记忆的,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各种行为类别的语义的相关,并非真实行为本身。也就是说,所测到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真实行为,认为人格问卷测到的特质只能作为人与人相互知觉评判的标准,而知觉评判的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很可能这种知觉评判只是一个观念的东西,不是实际的东西。他们研究了人格问卷评价、观念联想评价与现场实际观察结果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发现人格问卷评价与观念联想评价之间普遍有.65-.90的高相关,二者与现场实际观察数据间的一致性均低。结果证实了他们的假设。[12]此说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自然也引起异议。我们虽然不认为所有的人格问卷测到的全是一种基于记忆的语义,而不是真实的行为本身;但是还是觉得Shweder和D'Andrade的批评不无道理:基于记忆的语义评价毕竟不是真实行为本身。很可能有时或有的人格问卷基于记忆的语义评价与真实行为本身是一致的,而有时或有的人格问卷基于记忆的语义评价与真实行为本身是不一致的。这至少提醒我们在使用问卷技术时必须小心谨慎。另一种批评是“好恶度倾向”说。在关于人物感知的研究中,Lamiell等发现被试在评定人是否具有某些形容词所含的性格特性时,往往就形容词所含的特性的“社会赞许”程度来评定,而不是按主试的要求,就所评价的人本身是否具有这些特性来评定。[13]显然,这是又一种令人头痛的现象。杨中芳(1996)认为,这是一种被试最不需要花心思费功夫,即可及时反应出来的回答准则;是被试常用的可以取代伤脑筋的“照实回答”的“挡箭牌”。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它关于人格问卷的因素分析的研究中,亦发现同样的倾向,往往因素分析抽出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好恶度”的人格维度。在人格评估中,被试使用这样一种策略,即以一种最不需要花心思费功夫,即可及时反应出来的回答来搪塞,而并不是按主试的要求、按真实情况回答,如此“好恶度倾向”多么伤脑筋?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的确发现问卷技术还有其它不少局限。例如,笔者在80年代开展心理咨询时曾碰到这样一个例子:心理咨询中心第一天第一个来咨询的一位工人,在看到我们给他做的人格问卷时,大为惊讶道:“你这样问我就叫个性测验?这不等于是我告诉了你吗?”甩手而去。此事令我反省了多年。的确,问卷技术所获得的心理资料,完全是建构在被试“告诉”的基础上。如果被试不愿、不能、不好、不便、不好意思“告诉”,那可怎么办?可见:

1.问卷测验前提条件是被试能够真实地回答。在以下情境中它束手无策:无法真实、客观地回答问题的非“科学家”的病人,如精神病人等等;不想真实客观地回答问题的人:如“装好”倾向、“装病”倾向、随机作答等等。在一些著名的问卷测验中,如EPQ,其L量表无法区分说谎与老于世故;而CPI辨别作伪的变量有时居然将真实回答者也错判,形成“冤案”;笔者曾比较正常场合与应聘场合中使用人格问卷的情况,发现前者废卷率约6%,后者则高达13%左右。

2.普遍适合于西方文化,是否普遍适合于中国文化,这是个问题。如前所述,中国人倾向于选择折衷的、中间的、不明确的答案:中国人不习惯于对陌生人、对公众、对外界随便坦露自己的心理。又有,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极深,全息、整体、神机妙算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医中,舌头、脉搏的变化能探测到全身的变化。中国人往往不太相信问卷直接发问得出的结果。中国人崇尚洞察秋毫、断于未萌之中、决于不言之时、甚至是神秘主义的神机妙算。所以算命、八卦预测等等,颇有市场。

3.无法评估敏感性的、被试不愿回答的问题。等等。

直接从国外引进或移植测验量表遭到种种批评。而问卷技术在中国文化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不能不深思的。

三、投射技术的盛衰

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ego)会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像那些不能宽恕自己内心敌意的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就常常以迫害妄想的方式将自己的敌意转嫁于别人。可见这种投射作用是一种防御机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投射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欲望、以及其它心理活动,可以通过此人的其它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产品间接地表现、反映、亦即投射出来。荣格在他的自由联想测验中发展了这一概念,他认为词的联想中可以激活、投射出情结。H.A.Murray发展了著名的投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TAT)”,其投射概念亦是从弗洛伊德的概念衍化而来,但不仅仅是一种防御机制。Murray认为人们在认知和解释模糊性刺激时的知觉整合受到需要、兴趣以及总的心理组织(psychological  organization)的影响。L.K.Frank则是最早提出“投射方法”的人。他认为投射方法可以用以研究人格,这种方法就是使用一些刺激情境,使被试作出反应。使用这些刺激情境是要获得被试本身独特的人格组织投射在刺激情境的信息。

以罗夏墨迹测验为代表的投射技术在20世纪40-60年代盛极一时,达到鼎盛时期。罗夏墨迹测验几乎成了临床心理学的同义语,成了临床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到了精神病学家不懂罗夏墨迹测验,就不像精神病学家的地步。当时投射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罗夏墨迹测验,被列为临床心理学训练中的重要课程,并有必须具备某种资历方可使用罗夏墨迹测验的不成文规定。心理学者亦以善用罗夏墨迹测验为傲,如此蔚为风气。罗夏基金会曾调查了1970年以前的有关罗夏墨迹测验文献,就有4000篇,专著29本。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行为主义的兴起,使投射技术的风势大减。另外还有一个使投射技术风势大减的原因,这就是整个临床心理学及精神医学界对疾病诊断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重视诊断的模式转向重视治疗的模式。原来将诊断当作治疗的基本依据,十分重视诊断;但后来发现各种疾病的过程并不稳定,症状也常发生变化,且彼此的分别又并不很明显,所以费神诊断却又难以把握正确性,倒不如在有大致印象后,就进行治疗。所以,对诊断的重视降低,也大大地影响到对投射技术的重视。但是必须看到,虽然不如以前那么重视,投射技术的应用仍然占有较高比例。例如,美国心理年鉴第9版(1985)收集了1978-1985以内的有关罗夏墨迹测验的文献79篇,在50个文献最多的测验中,罗夏墨迹测验仍名列第10。其它的投射技术也仍在应用与发展之中。Mahmood在英国关于“使用投射技术的频率、用的是何种投射技术、投射技术的复兴与未来”的调查表明,虽然多数人认为投射技术在近10-25年衰退了,但认为这项技术加以现代化,仍然会大有前途。所以说,投射技术70年代后处于“隐退”期,但仍有复兴的希望。[14]

投射技术的种类繁多,最有名的有: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由瑞士的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  Rorschach,1884-1922)最早编制。使用10张墨迹图,5张墨白图片,3张彩色图片,2张黑白加上红色。图片呈现给被试,问被试看到了什么?其记分解释程序十分复杂。经历了从罗夏、beck、Klopfer、Piotrowski、Rapaport-Schafer、到Exner综合记分系统的演变。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由Murray与Morgan于1935编制。共有30张图片,外加空白图片1张。要求被试根据图片讲故事。班达完形测验(Bender  Gestalt  Test)。测验包括9个图形,分别印在卡片上,主试分别呈现,要求被试在一张白纸上将它们描绘下来。其评分也特别复杂,有多种评分系统。语句完成测验(Sentence  Completion  Test)。最早由Payne与Tendler发端,到后来有多种变式。如Sacks的Sacks  Sentence  Completion  Test(SSCT),有60题,分家庭、性、人际关系、自我概念4类。主试按异常程度记分,评价被试的适应状况。Rotter的Incomplete  Sentence  Blank,共40题,主试分7个等级计分。绘人测验(Draw  A  Person)。要求被试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个人。按照人物画的大小、在纸中的位置、线条的精细轻重、各部分的比例、缺失程度等评分,评估被试的智力与人格。房—树—人测验(House-Tree-Person.H-T-P)。是另一形式的绘人测验。其构思是,认为房屋作为人居住的地方,可以引起对于家庭及亲人的联想;树的图画则可反映被试无意识;人则反映被试的自我形象以及与人相处的情形。画树测验(Draw  A  Tree)。要求被试画树。最不愉快概念测验(The  Most  Unpleasant  Concept  Test)。要求被试画出其所能想到的最不愉快的事情。职业统觉测验(The  Vocational  Apperception  Test,VAT)。使用18个图版,评价与职业相关的个性结构。等等。

四、心理学三大测验技术之比较

投射技术是与问卷测验、情境测验技术齐名的三大技术之一。但关于投射技术的特征与性质的问题,曾经争论不休。仅仅将投射技术看作“主观的”评估,而将其它技术看作“客观的”评估,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是过于简单了。其一,其它的客观测验中,有时也包含投射技术。比奈很早就在智力测验中使用了墨迹测题,虽然后来因为不便于团体测验而取消。著名的韦氏智力测验中的领悟力测验、词汇测验就被认为属于投射性质。其二,罗夏测验等投射测验也遵循测量学的原则,致力于建立客观化的评分标准,并有大量的信度、效度的研究报告。我认为,投射技术区别于其它几种评估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两点:

1.间接性。问卷技术直接通过被试对问卷的反应评估其态度、个性等,情境测验也是直接通过对被试的客观观察评估其态度、行为、个性等。问卷测验中,被试的态度、个性等是直接与问卷内容有关的;在情境测验中,被试的态度、行为、个性也是直接可观察到的。投射技术却并非如此,它是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绘画、故事、手工拼贴、笔迹、甚至梦、笑话、短文等),间接地评估其中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

2.推论性。投射技术评估的知觉、情绪、个性等,是隐含的、间接显现的,是分析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实证所作的推论。推论应当是有风险的。它或者可以经受实证的检验,或者可能是一种主观臆测。

因此,投射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区别于问卷技术、情境测验技术的评估技术,它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绘画、故事、手工拼贴、笔迹、甚至梦、笑话、短文等),根据临床经验、实证进行推论,间接地评估其中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被试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

投射技术与问卷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

1.可弥补问卷测验的局限,不依赖于被试是否真实回答,因为它是通过被试的活动产品的分析,揭示其中投射出来的心理反应。

2.不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在跨文化研究中被广泛采用。

3.可以洞察被试的潜意识,了解其并非主动、有意表达的内心深处的变化。

但其局限在于:像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绘人测验,通过被试对图画的反应或图画中的表现,揭示被试的心理活动,其所能揭示的心理活动是有限的。如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所能评估到的人格特质,是很有限的;而绘人测验,对14岁以上的人的智力,便难以评估,对人格特质,更难以评估。

情境测验技术则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评估技术。诸如无人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公文包测验等,这些技术实际上已成为近些年来流行的评价中心技术的核心成份。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起源于二次大战期间。当时德、英、美先后采用了模拟测验来选拔军事人员和特工人员。1956年,美国长途电话电报公司首次应用模拟测验大规模进行管理发展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工作,其公司有100,000多人接受这种评价。随后,此种技术得到推广。美国现已有大量的企业组织使用了这种技术,像著名的通用电器公司、西尔斯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福特公司、柯达公司等等,都先后应用了这一技术。如今各国都已普及。情境测验由于在人员选拔中的效度较高而颇受关注,但是它并不是没有任何局限,例如:

(1)所设计的特定情境只能评价到特定的心理特质。也就是说,情境测验所能测到的心理特质是有限的。比如说,无人领导小组讨论能评估到被试作为领导的心理特质,却很难评估到被试作为学者的心理特质。组织心理学的一种理论认为,不同的工作情境对领导特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根据这种理论,很难从一种特定的情境评估到普遍的一般的领导特质。而要想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是非常困难的。

测试技术论文例11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及用于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

所谓心理测试技术,是指具有心理测试资格或者技术的专门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规则,运用多道心理测试仪设备记录测慌对象在回答其所设置的问题的过程中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并通过分析多道心理测试仪设备所记录的图谱,对被测对象在回答问题时是否说谎作出判断的活动。其间,利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多道心理测试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测慌仪”,英文名叫“ploygraph”,又名“多项记录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它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了解受询问对象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真正的嫌疑人此时大都会否认涉案而说谎,所以俗称“测慌”,“测慌”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将心理测试技术引入刑事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审讯中,依据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在经历了某个特殊事件后,都会毫无例外地在心理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作案人在作案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里会无法克制地反复重现作案时的各种情景,琢磨自己可能留下的痕迹。每当别人提及发案现场的一些细节时,作案人心理上的这种烙印就会因受到震撼而通过呼吸、脉搏和皮肤等各种生物反映暴露出来,这种细微的反应被测试仪记录下来,汇集形成或知情或参与或无辜的结论。

二、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的价值判断及取向

正如美国司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言:“那些有眼能看,有耳能听的人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保守一个秘密。即使他的嘴保持沉默,他的指尖却在喋喋不休,背叛从每一个毛孔缓缓流出。”

心理测试技术的判断准确率虽然没有达到100%,但是它的作用是明显的,足以威慑一部分人。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心理

测试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

一是认定和排除犯罪嫌疑,指明侦查方向。在侦查工作前期,侦查人员根据初查的情况,掌握了一定的犯罪事实,发现了一个或者若干个嫌疑对象,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认定真正的犯罪分子。我们通常只能进行正面审查,以排除或者肯定犯罪嫌疑。但作案者和无辜者都会极力辩解,否认犯罪,其辩解可能一时间难以查证,让侦查人员陷入“扑簌迷离,难辨雄雌”的境界。这时,如果使用心理测试技术,就能迅速排除无辜嫌疑人,筛选出重点嫌疑对象,然后围绕重点对象开展侦讯工作,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高破案效率。比如说有个单位有一笔巨款被贪污了,相关的帐册、手续都被销毁了,而几个经手、管理的人员都有作案的可能,这时候运用心理测试就能很快打开缺口,确定侦破方向。

二是审查判断证据,加固现有证据体系的可信度,有助于深挖犯罪。特别是在侦查受贿案件时,我们经常能遇到嫌疑人的口供与证人证言在受贿的数额、情节等方面表述不一致,存在分歧和矛盾,或者是对同一事实的陈述截然相反,证人说送了,嫌疑人则根本否认,而受贿过程往往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既找不到第三者证明,又取不到其他旁证,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心理测试技术,如果测试结果表明嫌疑人在说谎,就可以印证支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增强侦查人员审讯突破的信心。 对于有证据显示涉嫌多笔受贿事实的嫌疑人,借助心理测试还可以为深挖犯罪提供审讯方向。心理测试技术不失为是审查判断证据的一个新的途径。

三是有效利用心理测试,深挖窝案串案。在查处涉及多人次多事件的举报信时,对已经被立案侦查的嫌疑人进行涉及其他人员犯罪情况的心理测试,可以据此帮助侦查人员判断是否存在窝案串案,有利于对窝案串案的查办。

心理测试技术在辅助侦查、判断案情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测试结论尚不能直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法定证据并不包括心理测试结论。最高人民检察院1999年9月10日在《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可以使用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不能将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使用。原因主要在于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该技术本身还存在不完善性以及它的结论的准确率并不尽善尽美,将它纳入我国刑事诉讼证据体系的时机尚未成熟。即使在世界上已经广泛运用心理测试技术的五十多个国家中也只有罗马尼亚一个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认测试结果可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美国有35个州允许测试结果作为法庭的辅助证据,但要严格符合美国证据法的要求,必须在庭审中进行质证或由举证者提供旁证,否则法官不予采信。可见,心理测试的结论不可能做到100%的准确,只要有1%“误判”的可能,就会导致司法不公的存在,将心理测试结果作为证据引入司法程序还需要一段路程。从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本身来说,它所能测出的仅仅是被测对象是不是在说谎,并不能测出真实的事实,真实的犯罪事实仍然需要侦查人员艰苦细致的获取其他证据来证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心理测试技术在价值取向上只能定位于侦破案件的辅助手段和审查判断案情的有效工具。

三、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的要求

既然心理测试技术有着如此有效的功能,是不是在实践中对每一个案件对每一个相关人员都能运用?尽管我国对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对此相关问题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从国外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情况来分析,心理测试技术不能代替侦查和讯问,它的运用在测试主体、测试客体以及测试程序等方面应该有严格的规定,否则就有被滥用的可能。

(一)测试主体要求

(二)测试客体要求

对于测试客体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是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比如嫌疑人、举报人、相关证人等;二是必须排除测试客体不是不适合人员,比如精神智力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相关资料显示,下列人员属于不适合人员:生理精神有缺陷或者智商低下的;患有严重疾病和受伤的;饮酒的;过度饥饿的;测前服用过诸如麻醉、镇定等药物的;受刺激惊吓过度紧张的;受过特殊训练或者有特异功能的等等。

(三)测试程序要求

程序的严格性、公正性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测试技术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测前准备阶段。主要要完成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履行必要的手续。测试技术必须在征得被测试人员的书面同意

、签署相关文件后才能进行;第二,进行测前交流。这是整个测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受测试者在测试过程中能否出现应有的反应,取决于他在测试前是否处于测慌所需要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是需要通过测前的交流来引导和调控的。测前交流首先要询问被测试人员是否已经同意进行测试并履行相关的手续,然后告知被测试人员测试人的姓名、测试的目的、测试的实质,特别要强调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以及测试仪器的“一贯准确性”,从而对其产生威慑作用,以消除其侥幸心理,同时还要通过交谈了解被测试者的个性、诚信度、生活习性、语言特点、心理动态和社会经历,以便最后拟订完善的测试方案;第三,拟订测试问题。根据了解到的案件的客观情况以及被测试人员的个人情况,测试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与调查事件无关的中性问题,与调查事件有关的问题,与调查事件没有直接关系但被测人员肯定要说谎的问题。

二是测试阶段。为了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测试必须在封闭安静的场合进行,除了测试人员和被测试人员以外,其他人员特别是侦讯人员不得在场,对于未成年的被测人员应当允许其近亲属在场以稳定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