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2 00:30:37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52-02

0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软件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软件测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成效直接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测试行业日趋规模化和规范化,用人单位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因此,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成为众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新热点[1]。然而,很多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不能满足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学生只是学会了书本上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中遇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软件时,仍然不懂活学活用。因此软件测试课程也应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1 软件测试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测试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软件测试课程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基础上,熟悉软件测试岗位的工作职责,了解软件测试的方法、原则、规范和管理,掌握软件测试工作流程、测试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软件测试教学存在的问题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是指:软件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它是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进度的制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实施,课程考核的方法和手段等等[2]。本部分将对传统教学模式包含的各部分进行讨论,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计划及进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软件测试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黑盒/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和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使用。由于该课程学习过程过于短促,加上学习内容拘泥于书本化,所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印象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多少记忆。即使是学习特别用心的学生,所学到的也仅是书面的内容,掌握的也只有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极度缺乏实践环节的经验,当进入企业后,仍然无法圆满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测试的实际工作。

1.2.2 教学方法及手段

目前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与其他课程一样,即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完全属于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再有,实验室实践环节只是设计简单案例的测试用例,与公司/企业需要测试的大型软件相差甚远,在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和测试文档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2,4]。

1.2.3 考核的方法及手段

传统的软件测试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手段仍然是采用试卷命题闭卷考核的方式。而软件测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种考核方法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能考核出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掌握的情况。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远远比一次考试的最终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正的水平,所以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也不能由最后一次的笔试结果来决定。

2 软件测试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技能的实际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的实施及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

2.1 教学计划调整

教学计划一改以往一学期学完软件测试所有内容的传统做法,分阶段完成对该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以循序渐进地过程学习该课程,印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除了书本上的基础理论之外,还包括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在学生学习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软件测试概论这门课,让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通过抛锚式教学法开设综合测试课程,让学生掌握有关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学年开设一门完全是以实训为主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环境平台下的测试方法,并根据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分析,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这将是软件测试的一种趋势。

第四学年让学生到跟我院合作的企业去实习,真正掌握软件测试的实践技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

2.2 教学方式采用“抛锚式”教学法

传统的做法是介绍软件测试的理论,以简单的案例进行说明。由于内容本身抽象,缺乏足够的实践,使得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且不会活学活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我们采用了案例抛锚和项目抛锚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采用案例抛锚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教学计划的第一阶段,即软件测试概论和综合测试阶段。选择好的案例对帮助学生理解软件测试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将案例和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把案例分成基础案例和综合案例两种[3]。例如在学习《软件测试概论》中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技术时,应尽量选择简单的基础案例,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测试的方法上而不是案例本身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测试技术的原理。在学习综合测试的时候,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较为复杂的测试问题。通过团队进行的整个测试过程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综合案例测试的工作流程、实施细节及注意事项,又可以促进学生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在综合测试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应用到各种自动化测试工具, 包括WinRunner功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TestDirector测试管理工具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真正的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采用项目抛锚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教学计划的第二阶段,即在软件测试实训过程中使用。在学生掌握了软件测试的相关测试技术之后,需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环境下的软件测试中。因此,该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以对项目的测试为主,选择的项目必须有不同的软件和硬件要求以及特定的配置环境,这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实际测试工作的流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的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测试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按照软件测试的三个主要阶段(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获取、测试有效性度量),充分将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不同环境下项目的测试,找出软件测试技术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达到软件测试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2.3 校企合作

为避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应使学生尽可能早地了解市场的行情,以掌握市场所需要的各项测试技能。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第一,请企业的专家给教师、学生进行技术讲座或市场信息的宣传,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3],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与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合作。争取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企业软件测试实习并获得就业指导。

第三,与企业合作进行外包测试。

2.4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50%。而期末考核由试卷命题闭卷考核的方式改为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软件项目的综合测试,以此更能考核学生对软件测试的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并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多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一致。

参考文献:

[1] 周元哲.“软件测试”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16-17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2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业成绩、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过程性、全面性的学生学习生活的评价,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学生是评价的重要参与者。而形成性测试实际是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测试部分,它是在测试过程、测试结果中体现形成性评价特点的测试,其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诊断学生的知识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

二、形成性测试的特点

1.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形成性测试的全过程,均需学生积极参与。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性测试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侧重,不能一概而论,以防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科学对待测试结果。

形成性测试强调诊断、激励功能,对测试结果要辩证地看待,尽量做到去分数效应化。

3.师生协商测试范围。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业素质差异较大,教师在测试时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大纲,对学生统一要求,因为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厌倦心理,所以划定测试的范围应有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教师将测试的范围按难易程度分级,与学生共同确定自身的等级,这样测试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水平相适宜,使测试的诊断效能最大化。

4.计划性的诊断、反馈功能。

任何教学测试均有诊断与反馈功能,而形成性测试的计划性更明确,师生对其计划性更明了。形成性测试有明确的目的性,其诊断功能也更精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缺失或存在缺陷。对于形成性测试所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教师应反馈给相应的学生,并督促其改正,同时学生也应该自我反思,并逆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实际上是形成性测试多重主体参与的结果。

三、形成性测试的方法

1.制订形成性测试的计划、标准。

(1)个体化测试计划。

制订计划时,尽量与学生协同制订。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加之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形式多样的形成性测试适应性不尽相同,所以完全做到个体化可能难以实现,但可以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各自特点,有侧重地制订相对科学的形成性测试计划。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修改,尽量满足师生的需要。

(2)测试标准的制订。

形成性测试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形式的,也有口语形式的,不仅有单纯知识点考查的题目,也有开放性发散性思维考查的题目。评判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学生自身,也有同桌同伴。由于各人主观性的差异,可能导致评判产生误差,所以应尽可能制订明确的、量化的标准,以便于实际操作。

(3)建立测试档案。

形成性测试的激励作用来源于学生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自身所取得的成绩,所以建立客观、详尽的测试档案势在必行。其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在基本符合教师规定格式的前提下,体现各自的特色。当然,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测试的诊断功能与学生的反思同样十分重要,必须条理清晰地写明,还最好附有复习计划,这样一份测试档案对于学生的学业提高应该十分有效。

2.形成性测试的形式(以课堂测试为例)。

(1)测试课。

常规的测试课一般包含周测、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测试等。而形成性测试在教师命题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现考查知识的目的性、计划性。更为不同的是评判过程,它不是为了选拔学生,而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了什么,缺了什么。为了发现教师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进,教师在阅卷时,不应过度关注分数,在发还试卷的同时应该附有已掌握与需掌握的知识列表。评卷后当天建议学生记入测试档案中,第二天将反思交给教师,有不懂的知识向教师请教,避免出现知识盲点。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3

中图分类号:TP311.53-4

1 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软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相应的对软件测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上对专业软件测试人才的数量需求也快速提高。

同时《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熟练掌握程序设计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软件测试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与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增强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对软件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较多,软件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也很多,而且地位重要,但是软件测试课程开设还较少,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还比较少。本人认为,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而且软件测试工作的门槛相对程序设计而言会低一些。我们能早一步研究和开发“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能显著提高高职高专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同时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具备软件测试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毕业就能成为企业合格的软件测试技术人员。

“项目导向”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项目为导向,模仿相应工作岗位,使学习过程和真实企业项目融合,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学生能掌握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任务驱动”是在项目导向的基础上,把项目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划分成一项项的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是按照企业要求的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强调的是职业性、专业性和严谨性(项目的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工作性、实际性),力求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的工作情景,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目前软件测试课程还是以“边讲边练”为主,任务驱动已经有所体现,但“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显著体现。本人有多年企业项目管理和软件质量保证经验,对于软件测试项目的实施有丰富的经验。本人考虑结合自己的企业项目经验和企业新人培养过程的经验,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研究和开发,希望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和提升。

2 研究方法与进度(含教学试验的措施)

2.1 研究思路和方法

以软件测试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分解具体的项目,项目分解为工作过程任务。确定实施教学试验的班级,设计试验方案和思路,在班级教学过程中试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在试验过程中不断修正问题,完善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首先制定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其次,选择符合学生现状和教学需要的项目,项目要求难度适中,尽量覆盖主要的工作技能需求,周期和教学课时能尽量匹配。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项目中所学习的工作技能是通用性的技能。然后,设计合适的教学进度表,把项目过程划分成具体工作任务,知识学习和任务完成同步开展,以任务驱动学习。之后,制定教学方案。最后,在选择试验的班级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

根据班级教学实施效果,修正改进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方案设计,完成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2.2 研究的安排和阶段性成果

阶段一:资料收集与分析,理论研究,制定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教学过程中需要实施的企业项目。

阶段二:结合企业的软件测试项目工作过程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合适的教学进度表,并制定初步的教学方案。

阶段三:在选择的教学班级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研究课程,并修订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

3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3.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开发,根据软件测试工作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软件测试课程大纲,把项目实施过程和教学过程融合,建设特色的软件测试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技能,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培养职业的软件测试人才。

研究第一项:软件测试课程大纲。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调研多家企业的软件测试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企业对软件测试工作人员的招聘要求,确定软件测试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需要学习的技能。进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和学校及学生的软件测试课程大纲。

研究第二项:选择合适的企业项目,合理划分任务。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的研究开发,对于项目的选择,任务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的项目要求符合学生的特点,能适应学校的教学,项目的难度,代表性,覆盖的知识面,需要涉及的工作技能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而任务的划分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需要先易后难。

研究第三项:如何设计好的教学进度和方案,把项目过程和教学有效的结合。这个过程的研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试验,尤其是要研究新技术的学习,项目任务的理解,任务的完成程度,客观教学进度限制,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如何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工作习惯等。

研究第四项:开发课程体系。根据研究和试验,开发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

3.2 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研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符合软件测试岗位需求的教学大纲;(2)通过对项目选择和任务划分的研究,选择合适的项目,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的项目教学任务;(3)课程中每个任务都按照“工作任务――要求的技能――学习理论知识点――练习――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质量”的结构进行组织。

4 研究成果

通过本人在4个教学班级的试验和研究:基于企业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导向,深入剖析项目工作任务,针对项目工作任务的特点,划分教学任务设计,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时提高了职业工作技能。

经过试验证明,软件测试课程在基于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工作任务要求开展实践探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督促、协助、评价的作用。

采用这种课程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洪,刘晖,周明君.论软件测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6):86-87.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4

在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程序设计是重要的专业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由于课程设置和学生本身的原因,程序设计课往往变成某种计算机语言的语法学习课,学生即使学会某一门语言,也不知道怎么开发软件,缺乏软件工程知识。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简称XP)是由Kent Beck于1996年提出的,它是一种以编码为核心任务并且经历过实践考验的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是敏捷软件开发方法中最著名的一个。这种软件开发的方法开发规模小,流程相对简单,重要的是,极限编程的开发周期是以代码为中心,将其应用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更能突出计算机语言的中心地位。学生在提高自身编程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软件工程思想。

一、极限编程概述

极限编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软件工程的小型软件开发方法。传统的如RUP的开发方法注重整体架构的由上而下逐步细化,而极限编程则强调由软件最简单的基本核心由内向外逐步构建。软件在设计初期规划客户最基本的需求,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添加和调整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的开发粒度小,实现的功能最基本,代码量小,周期短。

二、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应用极限编程方法

一名优秀的程序设计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代码编写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首先,优秀的代码编写能力不仅是指能够写出执行效率高、运行强健、稳定的代码,而且代码风格优美。有的程序员写的代码思路独特,执行效率很高,但是缺乏良好的注释和书写风格,以至于别人很难理解,甚至一段时间后自己也不知道这块是怎么设计的。这对程序员之间的交流和传承及代码的重构是非常不利的。其次,良好的沟通不仅发生在程序员之间,而且发生在程序员和用户之间。极限编程的最佳实践对以上两点都有严格的要求,将其应用在程序设计教学中非常有利。

1.计划会议。

计划会议也叫计划游戏,这是对所开发的软件制定的一份计划。对于软件中远期的、非当前急需开发的功能只是提出一个概要性、轮廓性的计划。而对马上必须实现的功能则是制定详细的、细化到尽可能小的粒度,从而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这项工作是每天都要做的,计划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而且要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随着每天计划的完成,我们设计的软件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向正确的目标靠拢。这种计划会议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大多需要所有成员参与集体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极限编程强调所有程序员对整个软件的整体掌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对软件整体框架的把握。

2.小型和简单设计。

XP编程方法一贯秉承的是“持续集成、小步快走”的哲学理念。我们希望在计划会议中提出的近期计划目标是一个可以拿出来让用户体验的、可评测的小作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对于这个小作品,我们的要求是只要实现提出的基本功能,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设计,不增加计划以外的预设的东西。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程序设计的难度,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3.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是XP的一个重要实践,它要求写代码的时候必须两个程序员在同一台电脑面前进行,一位负责书写代码,一位负责代码的阅读和校验。在结对编程的过程中,两位程序员会进行大量的沟通,自己的思路必须让对方明白,同时也让对方审核。这种做法有利于知识在学生中的传播,对代码质量的提高、良好编码风格的形成、沟通能力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4.测试先行。

一般的程序设计方法都是先将功能模块写好,然后再使用一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而极限编程强调,在每写一个模块前,必须书写测试用的代码。这个测试用的代码就已经将我们要书写的模块方向定准了,在模块代码书写的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这个测试,而不是完成之后再测试。这样在中途发现设计偏离轨道可以及时纠正,保证工作高效。现代软件工程中对软件的测试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测试代码的书写、测试数据的选择等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极限编程尤其强调测试的作用,将其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测试习惯。

5.重构。

极限编程强调的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而不是最好的方法实现既定目标。只要在测试中通过,就可以被认可。但随着代码的日益完善,对以往执行效率低的代码必须进行重构。所谓重构,就是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对代码进行修正或利用新技术重现。这是提高软件性能的重要手段,但不管如何重构,其代码必须通过原先的测试程序,这体现了先前测试先行原则的重要性。重构有利于学生提高代码的书写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6.编码标准。

极限编程方法是以代码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同时要求知识共享、代码同行审核,强调交流与沟通。那么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代码可以被所有成员读懂。在现代软件企业中,不管采用的是大型的RUP方法,还是小型的XP方法,统一编码标准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极限编程对编码标准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学生在校就养成良好的代码书写习惯,以后可以快速地融入新的开发团队。

三、结语

极限编程的优秀实践很多,并不需要全部应用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但应用在教学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软件整体设计水平、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等都非常有益。实际教学中,我们在ASP、VB、Java等课程的实习阶段应用极限编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能够采用更多的XP实践,让教学过程更加逼近真实软件开发过程,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软件开发流程,提高专业素质,培养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

参考文献: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5

一、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为了更好地启用素质报告书,切实实行等级评价制,我校领导及全体教师认真进行了学习,一致认识到:实行等级制是小学教育考试和评价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创新,它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明确要求 规范操作

(一)对学科教学要求做到“三清”

一是堂堂清:即每堂课须有实效,随堂测查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堂课的要点。二是单元清: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确定每单元重点测试的若干单项,把握好单元单项测试的“度”,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随堂测查与早自习测查相结合,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学生可以要求重测,记载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时间适当,使人人过关;三是学期清:平时每一步扎扎实实做好,学期总复习时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组织复习计划与复习课交流,指导老师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不提倡考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从而使学生期末考试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对平时单项测试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时间、定方法

1.定内容:学期初,各学科教师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每月每次单项测试内容安排,一式两份,使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心中有数,每月按安排对各单项进行检测、检查。

2.定时间:对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话(习作),这些单项测试在一单元学完后进行。其他各科教学也要制定具体的检测时间,让学生养成习惯。

3.定方法:学校为确保教学质量,确保各单项测试扎扎实实进行,又不加重教师、学生的负担,采取了如下方法。一是对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话(习作),数学的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这些单项测试与单元测试结合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将单元测试卷分成三大块记分、打等级(学生看见试卷上的三个项目只出现等级,不出现分数)。若学生要求对哪个单项重测,可再测,教师延缓评价。一月中若有两次单元检测,可各单元均测,记最好的一次成绩,也可两次检测各侧重测某一、两个单项,合起来便是本月中这三个单项的成绩。二是语文的写字、口语交际、朗读,数学的操作,教师在事前要备好测查的内容、形式(口试或笔试),报教导处。评价以教师评为主,也可与学生自评、小组评、小评委评相结合,当时记载学生成绩,学生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可重测,教师延缓评价。

如四年级(1)班语文教师在6月25日写字课时进行写字单项测试。教师综合当月所写的不同间架结构的字,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字,让每位学生写,并告诉他们是进行写字单项测试,引起学生重视,从而更认真地写。有的学生一遍写不好写两遍,两遍写不好写三遍。这个单项测试,既复习了6月份所学的字,又测到了学生的最佳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如一年级(2)班数学教师在6月26日早自习时,进行操作单项测试。内容是按要求摆学具。10分钟时间,这些刚人学的学生基本上能按教师要求做,每做一题,教师巡视,评出一组每个学生成绩,共测了八道题,记载了每位学生成绩。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齐凌志等同学课间又进行了重测。这10分钟,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引导他们养成了摆放学具的良好习惯,还检测了操作单项,一举多得。

(三)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要做到“三激励”

一是正确性激励:正确指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要真实。过严了,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成就,不能调动学生继续努力的积极性;过松了,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其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二是公平性激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是否公平须在对比中做鉴定。学生在得到学习成绩评定之后,会比较、审视评定的公平性。如果认为是公平的,学生就会愉快地开始下一步学习;如果认为是不公平的,那么学生则可能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三是强化性激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要真实准确,这是强化学生正确学习行为的手段。

三、强化管理注重实效

实行等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只有强化管理,才能确保实效。我们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班子分工,明确职责

学校行政领导分别下年组,具体指导、检查实施等级评价情况和使用素质报告册的情况。

(二)激励在先,榜样引路

对于等级评价工作做得细致的、有突出成绩的,我们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交流,从而以点带面。

(三)严格把关,确保落实

学校领导班子对各学科教师实施等级评价、填写素质报告册的情况逐一检查、考核,确保无漏项、无差错。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6

1、市区全年节水量:

目标:500万立方米。实际达到:万立方米;

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目标:78%。实际达到:%;

3、新增计划单位:

目标:500家。实际完成:家;

4、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

目标:92%。实际达到:%;

5、完成水平衡测试:

目标:30家。实际完成:家;

6、完成(或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目标:1项。实际完成:项;

7、省部级以上刊物

目标6篇。实际完成:篇;

8、上报信息被《某水利信息》采用

目标15条。实际采用16条。

9纱厂供水全年实现产值、净利润

产值目标万元,预计实现万元;净利润目标万,由于已实现利润全部投入新项目,目前暂无法统计。

二、2005年主要工作情况回顾

(一)强化组织建设,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两不误、双推进”

今年,我办在局党委和局督导组的领导下,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领导重视、部署周密、措施得力,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双重身份、双重责任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评议、认真整改,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教育和提高的目的。

本次活动中,我们共制定了四套教育方案,与上级保持了同步,集中学习60余小时(14次),讨论2次,组织观看电教片8部,其中举办集中教育辅导讲座3次,先进报告会1次,主题报告会4次,撰写心得笔记53篇,读书笔记30万字,制作学习园地版面一块,印制宣传条幅一条,印发简报31期,党建信息9条。

分析评议阶段,我们共组织200多人次的党内外群众谈心和征求意见活动,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各一次,发放征求意见函50份,班子成员和党员分别写出了4000字和3000字以上的党性分析材料。

做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提高领导班子整体决策水平,是保证我办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效果,进而推动全办的尚学之风,党支部为中心组的学习活动制订了具体措施。主任、书记能领导组织好中心组成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做学习人。在学习中,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今年,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党政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工作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我们充分利用文明市民学校这个阵地,对职工进行了以做“四有”公民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进行了“三理”、“三和”教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给文明建设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把红旗渠精神、某水利精神与我办“团结、奉献、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热爱节水、奉献社会”的行业宗旨、“向我学习”的群众性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今年,我们改选了工会委员会,加大了工会的工作力度,按照《工会法》和两办通知要求,依法开展工作,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维护了职工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方便了职工生活,办公室工会组织再次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工会组织。

(二)加强节水宣传,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今年8月份,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用水节水现状,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前所未有的隆重的宣传活动。1、在《某日报》社会特刊头版刊登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介绍了我市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问题,我市节水工作的成绩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水、爱护水、保护好水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2、在全市中小学校、厂矿企业中评选一批“某市节水小天使”和“节水科技之星”,教育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节水意识,鼓励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发明创造,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3、深入开展广场社区宣传,先后走进安钢、纱厂、电厂等居民区开展版面展示、文艺汇演,组织了某市夕阳红自行车队环城宣传等其他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4、节水型设备器具展示。在市政广场组织进行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型器具设备的展示,参展洁具1000余套。5、为提高宣传效果,我们与新闻单位合作,拍摄了家庭节水专题片,对电厂、安彩集团等先进节水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系列跟踪报道。2005年我市节水和节水宣传工作得到了某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广泛专注,某电视台播出9条、某日报刊登7篇、今日安报刊登2篇。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共鸣,极大地提升了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改革计划用水管理模式,提高计划管理效率

城市计划用水管理是城市节水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我们始终把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年初,办公室自我加压,提出了“3533”全年工作奋斗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水单位用水情况考核,它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为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完善和改革计划用水管理模式,提升节水管理等级,我们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首先对科室工作职责做了重大调整,理顺了工作程序,简化了工作环节,同时把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提拔充实到计划管理第一线,发挥他们敢打敢拼的小老虎精神。元月份完成了年度用水计划的回收和微机输入工作,对没有反馈计划的单位逐一进行催交,计划返还率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直接取得计划单位使用水量数据的渠道,加上受管辖范围、单位数量和交通工具的影响,考核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形式开展工作,逐一走访用水单位,广泛宣传国家节水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我们还主动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外地市计划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一是加强各计划单位上交水费缴费凭证的督促力度,另一方面主动到用水单位去进行收缴。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计划用水单位水费缴费发票复印件上缴率由原来的30%上升到85%,保证了考核工作的正常进行,水量统计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四)克服困难,做好计划用水单位的发展工作

根据《某市水利局关于加强特种行业、宾馆服务业计划用水管理的通知》、《某市水利局关于加强计划用水管理的通知》精神,我们积极开展新计划用水单位的发展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特种行业、宾馆服务业的计划用水管理。这些行业近些年发展迅速、用水量大,由于没有纳入计划用水管理,无节制用水导致的浪费现象相当普遍。为进一步强化节水管理力度,规范用水行为,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覆盖范围。我们通过沿路排查,对符合管理条件的,采取分片通知,个别督促的办法纳入计划管理。但是在发展计划单位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部分单位不是积极配合,而是采取拖延时间、避而不见,甚至无理取闹的手段逃避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都要严格按照《条例》有关精神依法执行,将其纳入计划管理。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我们共新增计划单位700家。

(五)调查了解用水单位用水现状,强化超计划用水管理和征收

在计划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部分单位不明原因的超计划用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与超计划用水单位联系,组织人员到现场查找超计划用水原因,帮助单位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对于确实属于生产或其它非浪费原因造成的,都要经过慎重研究,按照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由于近年来很多企业经营滑坡、事业单位经费专管,加之部分单位对交纳加价水费的认识不足,使得征收工作举步危艰。为彻底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从建立健全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管理制度、征收台帐,严格的奖惩措施入手,加大了对超计划用水的加价水费的征收力度,对拒不交纳的单位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理。全年我们受理增容64家,现场调查42家,计划调整12家,对93家超计划用水单位按规定征收了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累计征收加价水费万元。

(六)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

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是城市计划节约用水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参照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定量考核标准对我市的几个重点企业和重点小区进行了考察,从而确定了某玻壳、红旗渠集团2个企业,电业新村、安钢六区2个生活小区为节水型小区的重点创建对象,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目标导则的标准努力完善节水设施,力争成为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树立典范,为我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七)加强水政监察,规范执法行为

首先是对具有执法权利的执法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针对执法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研究和探讨,先后制订了《责令限期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决定书》、《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下发了《关于交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的通知》和《关于限期报送供水资料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文书。今年春节过后,我们重点进行了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的监察管理,严厉查处、制止了违法用水现象。

(八)深入贯彻《条例》精神,全面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

近几来,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产、生活对水需求量大幅增长,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加之我市大部分企业(单位)供水管网老化,水的跑、冒、滴、漏现象相当严重,不仅给他们增加了资金方面的负担,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为进一步加强节水管理,挖掘内部节水潜力,探索水资源持续、有效、合理利用的新路子,根据《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水平衡测试工作。3月24日下发了安水(2005)19号文《某市水利局关于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的通知》,3月28日《某日报》公布了首批65家测试单位名单。

今年的水平衡测试工作是我市继1990年之后第一次大范围、高标准的测试工作,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严重不足。为此,我们主动走出去,带领技术人员到郑州学习水平衡测试经验,聘请了退休老工程师翟广明作为技术顾问,购置了必要测试仪器设备,为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工作初期,由于许多单位对水平衡测试不甚了解,个别单位甚至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这项工作,并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印了水平衡测试小册子,介绍水平衡测试的方法步骤和测试方案、验收标准和水平衡测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不同形式的宣传工作,让测试单位了解水平衡测试的基本内容、现实意义、社会效益和对单位效益的影响,许多单位了解情况后接受了水平衡测试,主动配合了我们的工作。

对于一些采取拒绝态度,不按期测试和拒不进行测试的单位,我们我们运用法律手段,分别下达《责令限期改正决定书》、《行政处罚听政权利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限期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先后下达等各类法律文书70余份。使水平衡测试工作得以按预定的计划和安排正常展开。

通过几个月的水平衡测试,我们发现部分单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水浪费和漏水现象。为帮助他们解决现存问题,我们从用水器具、用水计量设施、水道管材、用水分布及养护等各个方面帮助用水单位分析、查找原因,并对用水单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整改建议。通过测试,我们不仅准确、有效的掌握了测试单位的用水现状,也帮助用水单位挖掘了自身的节水潜力,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各用水单位的一致好评。

(九)强化节水科研,完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区地温空调对地下水资源影响评估报告

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大唐某发电厂委托,我们根据河南省水利厅颁布的《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节水评估编制基本要求》,结合建设项目规模和取水水源类型,按照项目合同中商定的工作内容,对他们提出的项目利用当地地下水为能源的条件进行了评估工作。2005年3月4日有关专家对中棉所地温空调项目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专家认为《评估报告》对中棉所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及地温空调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及节水措施,《评估报告》所采用的资料详实内容全面,论证方法正确,符合相关要求。该报告是我省第一部关于地温空调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的评估报告,并得到省水利厅认可。

2005年,我们大力开展节水科研工作,全年组织完成市级科技立项一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6篇。

(十)走多元化经营之路,依托优质服务,增收节支,创造效益

源波供水公司接管纱厂供水之后近一年来一直是负债经营。年初,局要求源波公司一季度实现扭亏,全年实现盈利。根据局指示精神,办公室提出了一季度扭亏,二季度盈利,全年实现产值120万元,利润30万元的奋斗目标。我们首先从优质服务入手,通过对员工文明服务的思想意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今年我们上半年重点对11、12、15、16四个水泵供水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水泵的供水效率,稳定了供水压力,使每月2万多元的电费消耗降至1万多元,提高了供水效益。同时,逐步对供水区域的管网进行了堵漏和维护,通过排查偷水管道和装表工作,勘查出偷水管道四处,堵漏维护800多处,并成功将纱厂厂区和生活区供水管网分离。今年8月份起,投入资金近20万元,投入劳动力1000余个,重点对纱厂生活区1-16、22、26-28号楼等20幢楼的300余个共用厕所和居民家庭“一户一表、水表出户”的管网改造,共计完成安装、调换计量设施650余户,改造供水管网3500余米,使得供水漏失率降低20个百分点,每月降低供水成本两千余元,增加供水收入两千余元。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绕纱厂生活区供水根本问题。由此,每月供水量从12万立方米降为9万立方米,漏失率由91%降至目前的70%,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10月29日整个纱厂生活区计量设施的更换改造工作顺利实施。该工程预计投资40万元,投入劳力4000余个,调换计量设施5000余块。这项工作实施完毕后,供水漏失率将在现有基础上下降30多个百分点,公司每月增加售水量1万余立方米,增加供水收入2万余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精神,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促进节约用水,我们在充分考虑某市城市供水现状及纱厂生活区的实际情况后,决定对纱厂生活区水价进行调整。为积极稳妥开展此项工作,避免引起矛盾纠纷,保障纱厂居民区稳定,我们与殷都区政府、纱厂路街道办事处一道,对纱厂居民挨家挨户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耐心解释有关水价调整的相关事项和水价调整的意义,取得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使水价调整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为进一步拓宽经营渠道,发挥公司技术优势,提高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局领导指导帮助下,先后完成了市区多项管网维修和安装项目,5月份加油站安全运作,使公司从单一化经营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极大地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公司供水收入由2004年的平均每月不足二万元,增加至现今平均每月4万余元,最高时有6万余元,2005年供水收入50余万元,日常管网维修1万余元,售油约48万元,对外维修、安装自备井水表约10万元以及安装“三遥”项目15万元,2005年总产值约为124万元,圆满完成了2005年产值120万元的全年工作目标。

(十一)建立县(市)区供水节水管理体系,加强县(市)区计划用水管理

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赴县(市)区节水管理现状调查摸底工作,根据调查情况,建议成立专门节水机构,设计编印计划单位用水统计报表3套,基本理顺了实现了县(市)区节水管理体系,对县(市)区节水管理给予具体指导。

(十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狠抓综合治理、爱国卫生、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和工作

按照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制订了年度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参加了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宣传和社区“三级四方”共建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我市部级卫生城市创建分配路段的保洁工作。今年11月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年度检查验收,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工会互检和辖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检查中均获得了好的名次,还先后组织职工参加河南省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在职工开展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会、青年、妇女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十三)加强办公室基础建设,完成了办公楼购置

节水办自成立至今,办公场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为了方便工作先后迁址数次。今年局领导对于彻底解决办公楼房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帮助协调资金,顺利地实现了房屋产权过户和土地认证。目前办公楼装修已近尾声,有望近期迁入新址办公。

(十四)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抽调人员参加全市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用水情况调查和便民中心服务工作,完成了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分配路段的保洁工作和我市地下水源井遥控监测安装工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的计划用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市水资源的实际和建立节水型社会标准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较大的节水潜力,在这方面需做出更大努力。《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执法空间,我们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计划用水管理上做更多的工作。

(二)办公室技术力量不足,特别体现在水平衡测试过程中,下一步,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科技创新推动节水工作。

(三)“三同时”的实施和建筑工地临时用水执法管理力度不够,对工作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节水器具研发推广工作重视不够,明年工作重点要着中向这方面转移。

(五)办公室资金不足,特别是专项经费不到位,影响了一些工作的开展。

四、2006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2006年我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大力弘扬某水利精神和我办“团结、奉献、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继续坚持“三抓一促进”的工作思路,以贯彻落实《节水条例》、做好节水服务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着手巩固和提高现有成果,扎扎实实搞好全年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负责,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召开06年度全市节水工作会议,做好计划用水单位节水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2、编制2006全市《年度用水计划》和年度节水公告;市区全年节水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6%;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95%;

3、完成水平衡测试家。落实节水工程“三同时”工作。重点做好建设工地基建临时用水管理;

4、继续做好纱厂区域供水管理,确保纱厂安全供水。全年实现产值万元,净利润15万元;

5、加大节水科研工作力度,做好节水器具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完成(或立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2篇;全年印发《节水简报》24期,上报信息被《某水利信息》等上级部门采用10条;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664-02

Abstract: In order to reverse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College of Software Testing Talents Training, through explains the intension of software testing,proposes the teaching was in the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necessary and feasible, as long as the change of thoughts, simulation test case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can cultivatecomprehensive talent of software testing by enterprise love.

Key words: Software testing; test tool; test management; enterprise demand

自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需要,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开始形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行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们目前评价软件测试,它即需要工具和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它既要保证软件能够健壮运行,又要保证软件的功能完全符合客户的需求,一个好的测试队伍,是软件开发必不可少的依靠,尤其是复杂的软件项目,开发和测试要亲如手足,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目前高校的软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约有1/5的人在5年之内从事过或最终从事软件测试相关的职业,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也反应出社会上对软件测试职业的缺口很大,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实际发展,这种“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宗旨已经盛行了很多年,当然,在许多专业领域,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培养体系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在计算机软件教学领域,因为这个学科的发展速度几乎超乎人类的想象,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计算机企业中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方向,这样才不至于在学生走出校园时无所适从。软件测试职业的职位待遇稳步提升,而且其职业寿命要远远长于软件开发,从学生的职业规划角度来看,在高校进行软件测试中高级人才的培养是一条可行之路。

1 高校开设软件测试课程的必要性

事实上,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开设软件测试课程,并不单单是为了迎合企业的需求,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课程的延伸,是软件开发课程的补充,是软件管理课程的实践。

软件测试课程的基础学科涉及数学、计算机导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如果没有这些学科的支撑,软件测试无法深入学习。

软件测试课程的开设,对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讲,是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的,目前很多大型的软件企业并不担心开发人员的招聘,而对熟练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高级测试人员求贤若渴,这一方向的职业缺口确实非常之大,究其原因就是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软件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软件开发从技术到管理的全套课程,而软件测试的相关课程几乎为零,这样的学生走出去,很难迅速掌握测试的理念,也无力制定宏观测试计划,不得不从测试行业最低端的测试员开始做起,这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讲这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加入软件测试内容已经迫在眉睫。

在任何一个行业,从业人员对行业的成熟度区分,是企业招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经常在招聘信息中看到“有工作经验”这样的条款,在软件测试行业也是如此,一般给出5种分级:1级我们称之为用户级测试人员,这一级别的测试人员直接扮演客户的角色来使用软件,看是否能发现问题;2级是软件测试操作员,这类人群受过一定程度软件测试的专门训练,可以执行上级下达的具体测试任务;3级是软件测试技术员,这一职位人群有很多软件测试的经验,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某些软件测试专门技术,能够设计测试用例;4级是软件测试系统工程师,他们具有相当广泛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软件开发,熟练掌握所有软件测试技术,并具有项目管理经验;5级是软件测试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负责管理整个软件测试项目,具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和技术。

高校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其目标要向3级人才靠近,并且这些人才有向4级或5级成长的持续发展能力。

2 软件测试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两个问题

2.1扭转重开发,轻测试的偏见思想

很多人轻视软件测试,认为软件测试无需具备很高的技能,是没有前途的工作,缺乏创造性,很多高校也存在重开发,轻测试的思想,学生在这种观点的熏陶下,也对测试工作存在偏见,其中对软件测试工作有三个认识误区尤为突出:首先,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完成之后才进行的,只是软件编码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地位可有可无。其次,软件测试不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工作乏味枯燥,不具创造性,最后,软件投入使用后一旦出现BUG,测试人员要负主要责任。

事实上,首先,一个好的软件测试团队,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就已经开始测试了,开发人员理解的客户需求是否正确,要由测试人员监控和保证,测试工作和开发工作是并行的,尤其在软件项目开始的时候,监控和防范一个微小的问题或隐患,是为了防止软件成型后出现无法挽回的缺陷。其次,软件测试是一项综合技能能强的工作,运用测试工具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效管理的能力,书写文案的能力等等,做好软件测试工作绝对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一旦具备了综合测试的素质,将是受用终身的资本。最后,软件测试规范实施后,软件仍然可能出现BUG,这是开发和测试人员应该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测试人员只能保证BUG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影响系统的健壮运行。

2.2强调管理与技术并重

软件测试的规范实施需要测试技术和管理方法两方面的支撑,如果不具备专业的测试技术,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功能测试,如果不具备宏观管理计划的能力,只能处于被指挥状态进行片面测试的实施,现在软件测试真正缺少的是技术和管理兼备的人才,高校的学生素质非常适合软件测试高端人才的培养。高校的培养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只能低头做测试任务,而是要能指挥测试工作,这绝对不是件简单的工作,需要全面的技能和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带领出出色的测试队伍。

教学中,增加实训环节,给学生安排丰富的实例和习题,最好采用实际软件项目的测试案例,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企业中一样的工作环境,并安排和企业中一样的测试岗位,让学生体会沟通和管理的必要,在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把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融汇于教学中。

3 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软件测试专业要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训练等综合素质。重视管理、人文、经济等知识的学习。

3.1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设计的目标

高校软件测试培养目标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的设计测试计划方案的、具有管理能力,能平衡整个测试项目各方面因素的软件人才,这些人才要具备软件开发的整体认识,能制定和执行测试,能利用测试工具完成一定测试任务。

本专业课程的重点包括:软件缺陷生命周期管理;软件测试基本概念的内涵;主流测试工具的应用;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的方法;注课程以实训为主,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等。 具体课程要涵盖: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数据库应用技术及一门软件开发语言;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掌握主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科学管理测试队伍。

3.2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设计的原则

课程的设计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依托,主要原则包括:

1)开展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具有针对性、研究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等。项目的选择要知识涵盖全面,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制定专业课程计划、课程大纲和教学方案等,课程计划提倡电子化、网络化和课堂教学并用,建设校企合作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开设以项目为载体的教育大纲,用以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3)建立测试工程内容的课程结构模式,把真正的测试项目开展到课堂上来,或者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进入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充分安排工程实践,引进软件测试的工程师资格认证,同时逐步建立科学的工程教育检验和质量评估体系。

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需要涵盖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与系统测试。注重设计和管理的执行过程。为学生创造可自由而主动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出发点,在软件测试中融会贯通大学里学习的软件相关课程,在项目驱使下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分组讨论学习方式,结合实际项目,把学生组织为若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教师的专能,提供系统学习和阶段性培训机制。

4 总结

软件测试课程在高校的教学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我们根据行业的发展随时调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行业

中高级人才为目标,以项目实训教学为依托,边进行边思考,逐步发展,逐步稳定,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灵活的策略来微调教学过程的细节,测试无处不在,高校进行软件测试的教学改革也是一种测试,只要我们采用严谨的工程控制策略,科学管理,总结规律,必然能取得高校进行软件测试课程探索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Ron Patton.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77-03

项目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若干个具有一定操作性的项目或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个项目或工作任务,并在完成项目或任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实践证明,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后,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等得到了较好培养。

人员招聘实务是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笔者从项目教学法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一、人员招聘实务课程性质与定位

人员招聘实务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围绕招聘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于了解招聘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关于招聘的面试、笔试、测评等方法以及如何做好招聘的评估的技术与技巧。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招聘活动策划准备、组织实施、录用人员后的总结评估能力。该课程45个课时,前接管理学、心理学、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人才测评技术课程,后续学习有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顶岗实习等课程。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人员招聘实务课程定位于企、事业、行政机关各类单位的招聘工作岗位,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工作的技能人才。课程老师积极采用多种手段,向企业招聘行家请教,吸收最新信息和资料,结合自己的科研和企业实践,以社会招聘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任务组建成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围绕以完成项目任务所需为主导,“用则学,不用则弃”来进行构建,为三年制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能从事招聘岗位工作及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并奠定“必需、够用、实用”的员工招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以完成招聘工作流程中的一系列任务学习项目即需求分析、招聘计划的制订、招募、各种测评方法的甄选、录用以及招聘评估工作,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获取理论知识,并发展其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掌握招聘工作的影响因素、招聘工作的阶段与流程,依据招聘工作流程,确定招聘需求;了解招聘渠道、招聘队伍的组建,熟悉招聘计划的内容;掌握招募信息的流程、招募广告的设计技巧和信息媒体的选择技巧;熟悉简历和申请表的初步筛选,掌握笔试、面试、心理测试、评价中心法以及背景调查的甄选方法;了解入职前的体检内容,掌握录用决策、入职面谈、入职手续办理和入职培训内容;掌握招聘的成本效用评估、录用人员评估、招聘过程的评估以及招聘总结的撰写知识。

(二)能力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思路,对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几年来走访顶岗实习学生时的调研,确定掌握员工招聘知识和具备招聘技能是从事招聘工作应具备的条件。人员招聘实务培养的岗位核心能力就是掌握招聘工作流程,围绕招聘工作流程开展招聘活动准备、实施、总结评估应具备的能力。具体为招聘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能力,招聘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使用测评方法识人、选人的能力,招聘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评估总结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具有尊重关心应聘对象,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主动、工作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具有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

四、人员招聘实务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一)以项目形式设计的课程整体框架。人员招聘实务课程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员工招聘工作流程为主线,重构了课程的教学体系,重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融入各个项目的制作之中,实现了教中学、教中做、教做学合一,较好地解决了学以致用问题。共设计十个项目,即员工招聘工作的基本认知、员工招聘工作的基础准备、员工招聘计划制订、员工招募、员工初步简历筛选、笔试与测试、员工面试、评价中心测试、员工录用、员工招聘工作的评估,涵盖员工招聘一系列工作内容。

(二)以任务驱动为基本形式设计具体内容。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这一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根据人员招聘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依据企业招聘专员实际工作的典型任务,确定学习情境,再设计项目任务,将基础知识、招聘实践操作技能融入项目任务中,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系统化课程内容开发,将设计的十个项目以任务驱动的基本形式进行分解,每个项目分解成2-5个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以十个项目为导向,以分解出的教学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项目一:员工招聘工作的基本认知。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人员招聘的基本认知、招聘专员的任职要求。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掌握招聘的基本概念、招聘的原因与前提,招聘的阶段与基本工作流程,理解招聘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掌握招聘工作者应具备的任职要求。

项目二:员工招聘的基础准备。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内容,掌握人力资源供需预测方法;熟悉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掌握工作分析的方法以及工作分析的成果――工作说明书,掌握所需岗位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

项目三:员工招聘计划的制订。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招聘需求的确定、招聘计划的制订。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招聘需求的影响因素,熟知部门用人计划申请表、公司人员增补申请表的基本内容,掌握招聘需求提出的具体步骤;掌握招聘时间、地点、招聘渠道的选择;掌握招聘成本预算的编制和招聘计划的内容。

项目四:招募工作。具体包括五个学习任务:招聘工作所需表格资料的准备、招聘信息的、招聘广告的设计、招募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校园招聘准备。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企业招聘工作开展中用到的各种表格资料,掌握招募信息的流程;掌握招募广告的设计技巧和信息媒体的选择技巧;掌握应聘人员信息库建设的内容;熟悉校园招聘会的整体流程、招聘前的准备;掌握校园招聘会宣讲工作的具体操作实施。

项目五:简历与申请表的筛选。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简历筛选、申请表的筛选。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简历的含义、基本内容;掌握简历筛选的方法;了解申请表的含义、特点;熟悉申请表的收集与整理步骤;掌握“计分法”筛选申请表。

项目六:笔试和个性测评。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笔试、个性测评。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笔试的概念;掌握笔试的内容、试题的编制原则、题型和编制技巧;了解个性测试的内容和范围;掌握个性测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笔试与心理测试的优劣。

项目七:面试。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面试的基本操作流程、结构化面试。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面试的含义、重要性、面试种类,熟悉面试的整个工作流程;掌握常规面试的程序、场地布置和面试的方法;了解结构化面试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结构化面试的设计步骤、组织实施程序和实施的注意事项。

项目八:评价中心。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实施。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评价中心的含义和特点,掌握评价中心的基本内容;掌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要领;掌握公文筐测试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施测要领。

项目九:员工录用。具体包括四个学习任务:背景调查、录用决策、入职体检、办理入职手续。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背景调查的必要性,掌握背景调查的内容;掌握背景调查的主要环节和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入职体检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录用决策的原则和录用决策的步E。

项目十:招聘评估。具体包括四个学习任务:成本效用评估、录用人员评估、招聘过程评估、撰写招聘总结。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人员招聘与录用评估的重要性;理解人员招聘与录用的信度与效度;掌握人员招聘与录用评估的内容和常用方法;掌握人员招聘与录用评估的基本指标和具体实施过程;掌握招聘总结的内容和撰写。

五、人员招聘实务实训项目设计

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社会招聘岗位的需要,将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依据课程的招聘准备、实施、招聘结束后评估三阶段的九个项目内容,设计了大致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和一系列的实训任务,并在实训项目设计中突显实用性和可实施性,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了如表1所示的训练项目。

通过上述招聘实训,学生了解了招聘流程,增强了招聘工作的实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六、人员招聘实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设计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将班级分为6-8个项目小组,每组4-6位同学,要求每个项目小组模拟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或者某校企合作企业,针对某一职位开展招聘工作,具体完成招聘的准备工作、招聘计划的制订、招聘广告的设计与、简历筛选、面试的组织与实施、评价中心组织与实施、员工录用、招聘评估等项目,所有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互动、启发、引导、注重学生的体验,凸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根据课程的特点,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方案设计、情境模拟、现场参观、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方法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七、人员招聘实务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评价设计

人员招聘实务课程考核应侧重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将技能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要达标,综合考核要全面;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贯穿学习的始终;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生自评、企业参评的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将技能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从知识、方法、能力、技能、学习态度、与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为课堂评价和平时项目训练评价两部分,其中课堂评价主要通过每一次课的考勤和课堂提问的师生互动考评,培养学生的自律、胆量和沟通能力;平时实训项目以学习小组来完成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方案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式考核,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终结性评价包括知识考核和综合性实操考核(以小组形式参与的从招聘的准备、实施、结束的全过程招聘活动的综合实操考核),考核注重基本知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在课程结束时期末考核方式进行;其中过程评价占70%(考勤占5%、互动考评占15%、平时项目训练占50%),终结性评价占30%(综合性实操占10%、理论考核占20%)。

总之,项目化教学基于“企业工作情境化”的一种改革性教学方式,学生经历了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展示任务成果、检测与评价任务成果等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性技能操作,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习人员招聘实务课程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岗位技能,将会有效地提高人员招聘实务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陶双双.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3]潘劲松.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等数学》课程整体设计研究――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类专业为例[J].职业时空,2016(1)

[4]厉荣.高职员工招聘录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构建[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5)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9

二、期望目标

力争2016年中考成绩更进一步:实现优秀生有突破(A+人数:语文25,数学28,英语30,物理16,化学18,政史20,总分25)、中等生有提高(B+、B等人数占50%)、薄弱生有进步(B等以下人数20%以下)。

三、领导小组

成立中考领导小组:

组长:李刚校长

副组长:朱伟兵 朱懋平

组员:九年级全体教师及各科组长。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中考科目,力争加强领导、指导,确保中考科目协调均衡发展。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成效——适时反思——稳步提高。

具体有如下:

①制定中考备考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②对中考各项备考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和考核。

③组织中考备考工作培训和考纲学习。

④组织月考、模拟考以及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

⑤抓常规教学管理。对备、讲、辅、批、考常规环节定期检查,一月一小结。 ⑥抓集体备课的落实。

⑦抓备考视导督查。对学科教学加强视导,务求实效,增强教学针对性。 ⑧抓思想教育,保稳定良好的迎考心态;

⑨抓学校部门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

四、教学计划

(一)授课计划

新授课完成时间:2015年9月——2016年3月

中考总复习时间;2016年4月——2016年6月中考前

(二)复习计划

采用三轮复习法:夯实基础——专题训练——综合检测。

l.第一轮复习(2016.3下旬-2016.4):夯实基础,教学时间约6周。

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复习,要求以课本为本,分单元、章节,依据课程标准、考纲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单元章节、考点过关训练,夯实基础,扎实培养基本技能。

复习方法: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连前指的是上次不过关的知识),层层夯实,步步为营。

2.第二轮复习(2016.5月):专题训练,教学时间约4周。

复习内容:巩固基础,依靠《考试大纲》、教辅资料中的《中考总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突出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检查堵漏知识盲点。加强训练,强化优秀学生薄弱科目的训练。

复习方法:可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即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3.第三轮复习(2016.6——中考前): 综合检测,提高,教学时间约3周。 复习内容:注重综合、模拟、适应性、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还注意对学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点拨,指导学生回归课本。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查漏补缺,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三)检测安排

1.检测安排:2016年3月前,每月均安排阶段考。 2016年3月起至中考前,精心组织模拟考(分别在每一轮总复习后)并积极参加模拟。

2.精心做好每次检测工作,要求:

①深入研究考纲,广泛收集中考资料,精心编制月考试题。

②考前周密安排,严格监考,形成良好考风,促进学风。

③每次考试后及时有效地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并对下阶段复习提出新的改进意见。

五、工作措施

(一)工作思路

明确目标,优化过程,科学有序,勇创佳绩。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九年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中考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强化过程管理,真抓实干。

2.强化考纲学习研讨,加强中考信息搜集整理。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学科新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深入研究考纲和近三年中考试题,准确把握中考改革趋势,认真分析和研究中考趋势,题型的变化,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研讨新形势下中考复习策略,制定好各学科毕业班教研计划,提出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方案。同时多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兄弟学校联系,搜集整理有效信息,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中考备考。

3.加强学科研讨。要发挥教务处、教科室、科组及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并在各备课组进行专项研讨,重点研讨中考试题、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制订周密的教学与复习计划,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避免滥发资料,上课满堂灌的现象;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跟踪听评课,学科组会诊,在整改中提高,使课堂教学更适应考试改革要求,使中考的核心工作“提高学科的教育质量”真正落实到实处。

4.抓学风班风建设。抓班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一起加强学生思想的教育工作。年级组分层次召开学生学习加温鼓劲会,学生家长会,通过各方力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和改变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班主任具体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稳定学生的思想,确保学生有稳定、良好的复习迎考心态;二是优秀生的培养;三是抓竞争机制的形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心理疏导,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保持平衡的心态;六抓家校配合,做到家校齐抓共管。

2.第三次年级组教师大会,分析研究教与学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措施要求。

3.了解师生教与学的情况。

4.各科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2015年12月:

1.对优秀生开设提高讲座开始启动。

2016年1月:

l.期末复习动员。

2.期末考试及学期结束工作。

3.年级教学的再次专题研讨。

4.各科期考质量分析。

2016年3月:

l.各学科制定总复习计划。

2.年级组教师会,统一进度和计划。

3.年级组学生再动员,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4、组织九年级教师考纲学习及中考备考工作培训。

2016年4月:

l.认真组织好本校模拟考试及质量分析。

2.各学科开设复习指导讲座。

3、召开优秀生工作会议,提要求,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九年级师生誓师大会,鼓动师生士气。

2016年5月:

l.调整复习计划,实施第二轮复习。

2.增强与各兄弟学校毕业班工作交流活动。

3.全面复习及相关研究。

4.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测试及理化生实验操作测试及英语口语测试。

5、做好填报中考志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

6.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稳定学生情绪。

2016年6月:

l.全面复习,强化训练,练考点、讲重点、破难点,提高优秀率。

2.考前答题、考试技能指导,以适应考试环境。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10

[中图分类号] TH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08-03

0引言

2010年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该计划突出了工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 [2] [3] [4]兰州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的水力机械专业,始建于1954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65年该专业整建制(包括水泵、水轮机实验室)迁至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原有水轮机、水泵、液压3个专业化方向,现在已发展为流体机械、流体传动、流体测控、水利水电和新能源5个方向。2007-2012年分别获评教育部“部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项教学质量工程,与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获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98-2014年连续4轮获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该专业从起始阶段起就是典型的产品设计专业,涉及耗能占全国各行各业25%的泵产品与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22%的水轮机产品,虽然专业面向归口行业较单一,专业对应行业产品却广泛应用到全国各行各业,具有“小专业、大市场、专业地位特殊”的特点。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既有一定理论又有很强应用性的课。卓越工程师培养采用 “3+1”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完成累计3年时间的学习任务,在企业完成累计1年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其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融入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需适时地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课程教学环节存在难点

结合“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卓越班的培养目标及要求[5] [6],目前该课程教学环节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的知识框架及课时数如图1所示。基础部分各章内容相互独立,而应用部分是以水泵与水轮机为被测对象,涵盖了基础部分各章知识点,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教学难点在于在保持理论框架完整的基础上,为了突出工程应用的要求,如何将基础部分与应用部分有机结合。

(2)该课程突出泵与水轮机这一专业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其教学难点是如何将以解决实际测试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企业教学过程中。

(3)该课程涉及水泵的性能实验、汽蚀性能实验、串联性能实验、并联性能实验、振动与噪声测量和水轮机能量实验,这些实验项目虽属单独设课的“流体机械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但也是本课程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易发生脱离实践教理论、学理论的现象。

二、把握课程教学的核心,突出工程应用要求[7] [8] [9] [10] [11]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理论学时数为32课时,在课堂中追求大而全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贯彻以解决实际测试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围绕泵与水轮机的能量性能实验和空蚀性能实验,提出该课程核心教学内容是压力、流量、转速、转矩及功率5大参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压力测量教学重点是弹性式压力计和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技巧。流量测量教学重点是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其流量方程式描述的物理意义、3种流量计结构区别及其前后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关于转速、转矩及功率测量一章,教学重点是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相位差式转速转矩传感器、电阻应变式转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讲清楚各类仪表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基础部分与应用部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身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中积累的测试经验,通过一些测试实例,强化学生对各章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为后续的实验教学与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例如以实测水泵扬程为例,让学生学会根据水泵实验台精度要求和被测泵扬程,选择泵进出口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及精度;应用流体静力学基础理论,解决测点液体压力、压力计读数和测点至压力计中心的垂直高度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以实测水泵输入功率为例,对电测法测量水泵输入功率,让学生掌握其实质是测三相异步电动机输入功率,现场观摩功率表接线方法,掌握功率表常数与电动机输入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电动机特性曲线计算泵输入功率;对扭矩法测量水泵输入功率,它是在水泵与电动机之间安装转速转矩传感器来测量泵输入功率,并配有一台扭矩仪显示泵的转速、扭矩和功率。通过测试现场教学,使学生学会转速转矩传感器“清零”方法,加深理解转速、扭矩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水泵配套电动机功率及转速选择转速转矩传感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工程测试实例,解决了基础部分与应用部分有机结合的问题。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完备的流体机械测试理论体系,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又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应用实例,更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而这一特色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三、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涉及较多的其他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侧重课本内容讲授,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快速全面地把自身储备的知识与新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茫然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将使整个课程的教与学过程变得非常艰难,以至于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因此提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测试技术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象。对每一节课,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的教学重点、思考题与计算题。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以身边的生活实例和工程案例设疑式地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思考题与计算题中所涉及的测试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展开积极讨论,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式教学法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必会有所提高。

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应用理论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12] [13] [14]随着该课程理论教学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实验教学的内容、学时和时间安排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其主要改革措施有:(1)单独开设24学时的“流体机械专业实验”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设置,实验教学不再附属于理论课教学,克服了实验课教学学时偏少、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挤占学时的现象。(2)在已开设的水泵性能实验、水泵汽蚀性能实验、水泵振动测量、噪声测量、水轮能量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发的自循环多功能离心泵教学实验台,增开泵的串联性能实验和并联性能实验。(3)增加实验学时数。调整后实验学时数见表2。(4)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联合制订实验计划及每组学生数,一般每组学生数不超过6人,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便于上级部门监督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及进程。(5)为了强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效果,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承担一定工作量的实验教学任务。

表2 流体机械专业实验项目及学时数

“流体机械专业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属多参数测量的综合性实验,涵盖了“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所有章节知识点,因此实验教学采用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前预习、实验现场讲解和实际测试工作等教学环节,使每个学生在切实感受到每个测试环节的同时,对测试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掌握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各参数测量原理及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项目测试完毕后,在实验课内要求学生应用EXCEL软件计算数据、绘图、数据拟合并得出经验公式。这种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不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问题。通过上述严格训练,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又学会了EXCEL软件的使用,更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组织测试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与实验仪器仪表、企业实验台精密结合,其教学更应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科研和工程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其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结合本校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特色,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方面介绍了该课程改革的一些措施,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其专业课程在企业和学校学习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仍需进一步研究与优化。

[ 注 释 ]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47-55.

[3] 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等教育管理,2013(6):24-30.

[4] 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2012(1):16-18.

[5] 康灿,杨敏官.测试技术课程改革与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47-49.

[6] 张欣悦.测试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6-127.

[7] 李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改革[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2):107-108.

[8] 胡晓花.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传热学课程改革[J].德州学院学报,2013(4):8-11.

[9] 张志刚,石晓辉,富丽娟.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47-148.

[10] 陈光胜,李郝林.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04(16):40-41.

[11] 王本亮,唐维新,唐楚峰,肖飚.《动力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农机,2013(11):241-242.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例11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3—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设立的重大改革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T程师的培养计划中,软件测试技术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各种软件测试技术,了解不同测试阶段的测试目标、测试方法和相关测试文档,掌握经典测试工具的使用。为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新要求并融合软件测试在工业界的最新发展,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测试卓越工程师,课程亟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即更新已有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改进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历、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分别从课堂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项目建设等方面,论述卓越计划驱动下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和体会。

1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开设背景

当今软件行业面临复杂性、开放性、演化性等诸多挑战,而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统计数据表明,软件测试所需开销占软件开发总开销的40%,对于一些关键性软件,其占据比例甚至会提升到80%。近些年来,软件测试日益得到工业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工业界,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工作日益重视,因此设置了软件测试部门并招聘大量软件测试工程师,由于软件测试工作本身的高复杂性,使得目前测试人员的地位和待遇逐步提高;在教育界,国内外大学和社会培训机构陆续开设了软件测试技术相关课程,与软件测试相关的专业书籍也日渐增多,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还增添了软件评测师中级资格;在学术界,软件测试是目前软件工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每年均有大量的高质量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经成功融入到企业的软件测试实践中。

基于上述背景,学院从2007年开始为全日制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了软件测试技术这门课程。该课程属于必修课,共48学时,其中理论3时,上机时。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编程语言、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截止到目前,学院先后有4名教师担任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约900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通过与相关任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该课程在卓越计划的新要求下仍存在如下问题:

(1)与软件工程专业的传统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相比,软件测试技术的教学内容并不成熟。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国内院校中普遍开设较晚,早期一般作为软件工程课程的一部分进行讲解。通过分析市面上已经出版的一些经典教材,我们发现这些教材关注的知识点较为分散,授课老师普遍反映通过这些教材难以把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与企业目前的需求相比,这些知识点较为陈旧,甚至有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而繁杂且概念抽象,测试标准和规范类的教学内容偏多。由于听课学生欠缺软件测试经验,他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存在听课时似懂非懂、考试时死记硬背、考完后全部忘记的现象。

(3)教师偏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实际案例。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目前的课程开设缺乏合理的实验项目设计,因此,老师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训验证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

2 教学改革思路

按照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卓越计划驱动下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按企业测试部门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培养软件测试人才,同时,培养学生在完成软件测试任务时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课程的重要地位和特点,我们在教学改革时提出如下教学理念:

(1)教学内容要立足现代。立足现代是指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即在原有的基本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分析该领域在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将一些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测试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去。

(2)注重学生测试技能的培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即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在软件测试过程中,能够借助已有工具或自己开发工具来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软件测试工作中。

3 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以上述教学理念为指导,分别从课堂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和创新实验项目建设上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1)教材选择上,力求教材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同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在中国互动出版网、京东网、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输入关键词“软件测试”或“软件质量保障”,通过筛选,我们最终在一百多本教材中确定了两本英文教材和一本中文教材。两本英文教材分别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Ammann教授等编写的《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Testing》和普渡大学Mathur教授编写的《Foundations of SoftwareTesting》。中文教材是同济大学朱少民教授编写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前两本教材对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给出清晰的讲解,后一本教材则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测试实践。

(2)以“基本概念一测试方法一测试流程一测试工具”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卓越计划,我们对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定,没定后的教学内容见表1。其中,基本概念模块是教学的核心,构成后续模块学习的基础,而软件测试技术(包括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模块、测试流程模块和测试工具模块则三者相互依赖。具体来讲,不同测试技术有不同的测试工具支撑,测试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借助不同的测试技术。例如,测试阶段以白盒测试技术为主,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阶段则以黑盒测试技术为主。通过这条主线,可以将软件测试中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并相互贯通。

(3)结合科研和企业实践,我们将软件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很多具有较强使用价值的软件测试技术,具体包括:黑盒测试技术模块教学在正交实验法基础上引入组合测试(combinatorial testing)方法;在白盒测试技术模块教学中,不仅讲解了传统控制流覆盖准则(包括语句覆盖准则、判定覆盖准则、条件覆盖准则等),还深入介绍了数据流覆盖准则(包括all-defs覆盖准则、a11-uses覆盖准则和all-du-paths覆盖准则等);在高级技术教学中,讲解了一种用于评估测试用例集测试充分性的变异测试(mutation testing)技术,并介绍了相关开源工具;在回归测试中,介绍了一系列测试用例维护技术,包括测试用例选择、测试用例集缩减和测试用例优先排序等。通过引入这些契合企业需求且可操作性强的新兴技术,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有效满足了教学内容要立足现代的教学理念。

(4)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推动下,新的测试技术和理念不断被推出,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构成培养软件测试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在日常授课时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一些新的测试方法,要着重讲解方法的动机和核心思想;对方法的实现细节,则通过读书报告或创新实验项目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查找相关文献予以完成。例如在讲解组合测试方法时,我们仅讲解了两种经典算法AETG和IPO的核心思想,对于具体的实现细节,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去实现这两种算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意识和高效的自学方法,最终有助于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软件测试卓越工程师。

4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卓越计划对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基本理论的理解,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是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实验项目设计上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使用商用测试工具,另一种是使用基于开源软件的测试工具。对这两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我们认为,如果采用商用测试工具,则存在投入高、适用面窄等问题;而采用开源软件,一方面投入较低,另一方面因开源软件可以获取源代码,将提高实验设计的灵活性。

在完成上述可行性分析后,我们基于Java编程语言,充分利用了一些经典开源软件,设计出如下三个难度适宜的实验项目。

1)单元测试工具JUnit的使用。

项目要求:掌握Eclipse、JUnit和Ant工具的使用。

项目内容:首先编码实现三角形类型判断程序,该程序的输入是三条边的大小,输出是三角形的类型(需要考虑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其他种类三角形、不能构成三角形等情况);然后基于JUnit编写测试用例,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需要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等测试技术;最后编写Ant脚本驱动测试用例并生成测试报告。

2)代码覆盖工具EclEmma的使用。

项目要求:掌握Eclipse、JUnit、Ant和EclEmma工具的使用。

项目内容:首先在Eclipse开发工具内安装EclEmma工具并完成配置工作,然后在项目1的基础上,通过使用EclEmma工具分析出测试用例集的条件覆盖情况。若出现测试用例尚未覆盖的条件,则通过修改被测程序或添加测试用例来确保所有条件均被充分覆盖到。

3)单元测试工具EasyMock的使用。

项目要求:掌握Eclipse、JUnit、EclEmma和EasyMock工具的使用。

项目内容:首先完成一个简单自动取款机(ATM)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包括存款、取款、账户余额查询等功能;随后借助EasyMock工具来模拟ATM系统常用功能从而完成ATM系统的测试;最后借助EclEmma工具对测试用例的代码覆盖率进行分析。

上述二个实验项目在实际设定时,可以根据被测程序特征和学生自身技能特点,采用其他开源软件予以替代。例如,若测试cH编程语言实现的程序,可以考虑采用CPPUnit工具或gTest工具等。代码覆盖工具可以考虑gcov工具或Clover工具等。Mock工具可以考虑JMock等。

通过这三个实验项目的依次完成,逐渐增强了学生对软件测试知识的感性认识,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从而培养了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Java编程语言的理解。

5 创新实验项目建设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加强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于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阶段后,我们对他们增加了创新实践阶段。创新实践中的实验项目可以来自企业的实践需求,也可以来自教师平时的科研工作。例如,我们曾经组织2010级的若干拔尖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读相关论文,开发出一个错误定位(fault localization)工具。该工具以Tarantula方法为基础,通过搜集通过测试用例和未通过测试用例的语句覆盖信息,借助启发式公式将包含缺陷可能性高的语句用红色进行特别标记,实践表明该工具可以有效辅助程序员的软件调试工作。目前我们以该工具为基础,组织学生考虑更多的错误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