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施工经验总结

施工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5 17:39:40

施工经验总结

施工经验总结例1

引言

依据《黑龙江省的房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3/1019-2006》)的相关要求分为ABCD四类。依据《黑龙江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1206-2008》)的相关规定。A类是建设开发资料管理,是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工作,配备资料管理人员,负责及时收集,基本建设程序各个环节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并按类别、形成时间进行登记、立卷、保管,竣工后按规定进行移交。B类监理资料管理,是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在勘察、设计、对勘察、设计文件的形成、积累、立卷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施工阶段,对施工资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和归档进行监督、检查,由项目总监负责。C是类施工资料管理 ,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通过施工单位的自审,报送建设(监理)单位,总包单位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实行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建立逐级健全施工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D类是竣工图,是建设单位负责完成的资料。

1 组卷目录要求

施工资料按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专业、阶段等组卷。专业化程度高、施工工艺复杂。应用技术先进的子分部(分项)工程应分别单独组卷。单独组卷的子分部(分项)工程见参见《黑龙江省的房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3/1019-2006》)第49页的表格,及《黑龙江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1206-2008》)第6页的表格。

目录层次分明、清晰,资料总目录-卷内目录-分目录,尽可能做到全面到位;总目录应看到整个结构工程技术资料内容提纲,卷内目录可以看到一卷或一盒内资料内容,分目录反映一册资料的编号、资料形成日期、部位、结构等,但某些资料的目录有特殊性,例如基础分部工程资料目录要依次注明:材料报验资料(材料的合格证、资料、见证取样送检台账等)、施工记录资料(混凝土施工记录、砌筑记录等)、施工抄测资料(定位抄测记录、验孔线记录等)、隐蔽验收记录(钢筋、混凝土、砌体、防水、保温、防水等)、分部报验资料(检验批验收、分项验收等)。组卷目录分类参见《黑龙江省的房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3/1019-2006》)第46页表6.1.4。

2 资料及时、真实性要求

工程资料检查按照浇筑时间进行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等,例如对资料真实性的检查,采取对某时间点对监理单位的《监理日志》、《旁站监理记录》、《监理抽检记录》及《监理单位平行检验记录》等,与对施工单位《施工日志》、《混凝土施工记录》《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查报告》、《隐蔽验收记录》及《检验批验收》等进行时间上的检查核对。

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的编写要求

3.1 施工组织设计编写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项目施工、决策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要全面、概念要分清。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写,经公司的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安全部门等审核,施工单位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审项目监理部,经项目监理部审核后报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中,新技术应用:根据本工程情况,列表写出新技术应用项目,内容、使用部位、落实到人、计划并写出总结报告。施工组织设计规划中的总平面图除对现场围墙内各种布置要画出位置外,对施工围挡外的道路、原有建筑物位置等环境要予以标注,施工现场道路硬化情况标注,施工机械、垂直运输的机械的平面位置,办公区、生产加工区的位置、材料堆放位置、施工临时用水、临时用电走向的标注等,总施工平面图按照施工阶段分为基础、主体、装饰三个阶段分别绘制。施工进度计划也是总的阶段性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施工方法从“宏观定性”角度去写,而在方案中应进行“微观定量”编写。

3.2 施工方案的编写

施工方案强调“可行性”和“针对性”,抓住重点,难点。对专业性强的必须编写专业施工方案,例如水暖专业、电气安装、钢结构安装、桩基础、节能、基坑支护、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装饰工程、幕墙工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住宅分户验收工程施工方案等等。方案编写依据是图纸、规范、规程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结合建筑工程安全的要求,掌握必须进行专家论证方案的条件。

3.3 技术交底的编写

技术交底要全面、通俗,针对工人操作层,与方案相比,要有明显界限、层次区别,对每项专业的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交底,对操作安全、工期进行等交底。

建筑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按照专业分为:土方、钢筋、模板、抹灰、砌筑、混凝土、防水、保温、钢结构、电气、水暖、消防、脚手架工程等。每项交底记录必须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并且负责向操作工人面授交底,组织完成交底记录签字手续,并且留有影像记录。

4 施工记录要求

4.1 建筑与结构工程测量记录

《工程定位测量》是依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工程落位通知单及红线桩、施工总平面,测定建筑物定位、主控轴线及尺寸、建筑物的+-0.000决定高程,并且填写记录。《基槽(孔)验线》应附水平剖面图、垂直剖面图。《楼层平面放线》、《楼层层高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要简单叙述放线依据、顺序,垂直传递方式,并且附简图。《安装抄测记录》是现在组装、吊装工程的验收用表,要求附加简图。

4.2 隐蔽检查记录

隐蔽记录的内容专业划分,例如土建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砌体、防水、保温等,电气的暗敷设管等,水暖工程的地暖工程铺设等。

5 建筑施工工程资料的移交及归档

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的预验收工作,施工C类资和监理B类料移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提请当地的质量监督单位进行工程备案核查工作,向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归档,并且取得认可文件。

6 结束语

施工经验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基槽(坑)的检验工作,俗称地基验槽,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筑物施工阶段的重要工序,也是工程勘察工作的后一个环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规范对基坑验槽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将其列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并规定为强制性条文,可见验槽工作的重要性。

一、验槽工作的组织程序及验槽的重要性

(1)组织程序

地基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具备验槽工作条件时,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地基验槽工作。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到场、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负责人或基础设计负责人必须到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及土建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及施工员必须到场,重要项目质量监督单位及建设方项目负责人及技术人员需到场。

(2)验槽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施工地的大部分地区地基土力学性质比较良好,不少地方多采用以卵石层或圆砾层作为天然地基,这些地区的卵石层或圆砾层性质良好,分布稳定。由于众多这样的工作经验,造成了技术人员多对验槽工作不重视。另外,由于部分勘察人员、勘察单位对验槽工作不重视,派出的验槽人员与项目无关或对地质地貌、地层情况不了解或没有工作经验,有时遇到地质地貌、地层较复杂的情况,没有经验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或给出合适的后续处理程序。

二、验槽工作的主要任务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验槽工作,是必须做的工作之一。验槽工作的细致与否,是关系到整个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不能马虎。验槽工作应该是查明和排除地基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是排除地基隐患及对地基可靠性验证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相关规范和工作经验,常规验槽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核对地基基坑是否在勘察范围以内。平面尺寸和开挖面的标高是否满足设计及勘察报告的要求。

(2)检验基础地基范围内的地层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是否有勘察未查明的异常情况。

(3)查看天然地基持力层的性质、厚度变化情况;查看复合地基使用的材料、施工质量、顺序、处理范围等;查验桩基持力层层面标高及持力层的土(岩)层性质。

(4)查验基础平面范围内是否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地层,以及不同地层的承载力及变形差异情况,对以变形控制的地基,重点研究两种土层的变形特征及承载力;对以承载力控制的一般地基,重点研究承载力较低的地层的承载力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查验地基平面范围内是否存在异常土质、是否存在软弱夹层以及坑穴、古墓、古遗址、古井、旧基础、大孤石等。

(6)查验地基土是否已经受机械或其它因素扰动,是否因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泡而软化,冬季施工时,基坑地基土是否受冻等。

四、浅基础、天然地基的验槽工作重点

浅基础,一般是指埋深小于5m的基础。天然地基,是指地基土(岩)不需要处理,基础直接坐在原始地层上。以下,我们结合在甘肃省实际验槽工作中的经验将浅基础、天然地基验槽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总结。

(1)开挖后的基坑内是否存在与勘察不相符的异常情况或软弱夹层、砂土夹层,不均匀地基等。

(2)对碎石类土地基,主要查看颗粒大小,颗粒母岩的风化程度,颗粒的级配情况,及其密实度的等。

(3)对粘性土地基,湿度大且扰动后很容易形成橡皮土,验槽时主要察看是否出现橡皮土,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太低以及太高等情况,确认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宽度和深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现场查看地基处理的效果、质量等,并确认检测手段是否有效。

(4)粉土及细砂很容易扰动而液化,此外,此类土的水稳定性很差,其在我省分布较少,但局部仍有分布,基坑内遇此类地基土时,需挖除换填。

(5)对岩石地基,主要确认及查看岩石的风化程度及遇水软化等性质,我省分布有较多沉积岩,多见半成岩(砂岩、泥岩),属于软岩—极软岩,其性质比土坚硬,但是比一般的岩石软弱,而且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等特征,而且部分地区的砂岩基坑开挖后易发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

(6)深基坑验槽时,应注意观察基坑开挖后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及基坑顶是否有影响基坑安全的超载物,基坑顶部的防水、防雨及排水措施是否妥当;注意基坑内、外是否存在地下水及是否影响基础施工。

六、桩基础的验槽

桩础的验槽,应根据不同的桩型而有所侧重。对端承载桩,应以控制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位置,对摩擦桩,应以控制桩长为主。对于深度较大且桩距小的桩,应要求间隔成孔浇筑,避免距离过近而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临桩穿孔现象。针对常见的几种的桩型,其验槽重点分述如下:

(1)机械成孔钻孔桩:应在施工中进行。干作业成孔时,应根据钻出的岩心判断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持力层;泥浆护壁成孔时,对正循环,可从井口的反浆,获取新带上的岩屑,对反循环,可从钻杆内抽出的浆渣判断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性质。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勘察报告,核实成孔深度。

(2)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场地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桩,挖至设计要求并具备灌注施工条件时进行桩基础的验槽工作,对端承桩,验槽时的重点是查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摩擦桩,重点是检验桩周土的性质,桩长。

(3)沉管桩、预制打人桩:一般在试桩完成后,开始施工时进行桩基础验槽,对端承桩,主要以贯人度控制并核实桩端进入的地层;对摩擦桩,主要控制桩的长度,贯入度控制为辅。

八、基坑内局部不良地基土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基坑内常有局部不良地基土需要进行处理或拿出处理方案,处理时,应根据不良地基土的分布、厚度和其周围岩土的性质区别对待。

(1)当相对软弱土的分布范围、厚度较大时,一般不建议用灰土或素混凝土进行换填处理,尤其是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时(如砂土、粉质粘土等地基),因灰土或素混凝土的力学性质与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差异太大,极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且易在局部处理后的硬软交界附近出现应力集中,从而破坏基础。可根据原土的性质选用与其性质接近的砂石、碎石垫层或素填土垫层进行处理,其长期效果较好。对我省大部分地区分布的中密以上卵石层,较坚硬的基岩层中的软弱夹层,近年来多采用素混凝土垫层进行处理,效果尚可,但要谨慎使用,防止处理不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2)对小范围分布的软弱土,可用相同性质的垫层进行处理,也可用灰土、素混凝土回填后,再在其上施工30—50厘米的褥垫层。

(3)对橡皮土、浮土、水稳定性很差的细砂、粉砂等,均应全部清除并进行处理。

(4)对于旧基础等则应全部清除,若不能全部清除的,应按土、岩组合地基进行设计及处理。

(5)目前工程基本上均采用机械开挖,根据规范要求及实际经验,对硬塑~坚硬状松散粘性土和粗粒土,应预留30cm左右用人工清底,对含水量较高(可塑以下)的粘性土和粉土,应预留50cm采用人工清底、机械配合,严禁基底土被扰动。

结论

建筑单位工程的地基验槽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为了使建(构)筑物各部分间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使建(构)筑物有一个比较均匀的下沉,即不允许建(构)筑物各部分间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必须对地基进行严格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验槽及地基的局部处理 - 岩土工程界 - 2003, 6(10)

[2].浅析对建筑地基验槽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1(34)

[3].浅谈地基验槽工作的重点与问题 - 资源环境与工程 - 2007, 21(3)

施工经验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 F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冶金建设(简称冶建)行业就是为冶金行业服务的建安行业。通常冶金行业包括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工序,现在就烧结和炼铁工艺工程中涉及到的工业管道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经验简要的汇总。

首先,烧结和炼铁中常见的几种管道的分类:

第二、现在就实际中遇到的几类管道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施工中一些标准和规范不再一一写出,仅仅总结10几年的施工管理经验。

一、循环水管路

烧结和炼铁循环水管路的介质为循环水,包括:烧结和高炉风机冷却水、炼铁高炉本体循环水、冲渣水。它们共同特点介质为水,压力为低压。管路为普通碳钢管,焊管的形式采用无缝管、直缝焊管(埋地少用)和螺旋焊管,钢管本身采用高频直缝焊接和螺旋双面焊接(单面焊接已经淘汰)。

1、烧结、高炉的冷却水作为最重要的设备冷却用水,对水质、水温、洁净度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采用室外埋地、室内架空的安装方式。

1.1埋地部分施工

1.1.1首先,应注意埋地的深度的管路的坡度。埋深应注意不使管路在冬季冻结和过路处要经得住车辆的碾压,尤其现在的车辆的载重能力很大,在施工时尽可能埋得深一些。管路的坡度以不出现沿着水流方向的反坡为最低原则。因为工程实践中地下土质结构和构造情况十分复杂,如果管路很长要保持0.2%的坡度是很难得。过路的部分一定要加装套管,套管管径比水管管径大300㎜为宜,管路安装时套管可以和管道一起吊装安放,但是应采取措施使得管路保持在套管中部,实际可以用木方和稻草捆垫在管道的下部。而且还应注意套管内部不得有焊口;如果套管过长,比如有20米长,这时套管和管道上就只能有一道对接焊口,而且要在管道和套管的焊口处加装型钢等抗弯裂的措施,防止管道因为外力拉裂焊缝。

1.1.2其次,注意的要点是防腐。防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路的使用年限。施工时要几点:

①、彻底除锈。一般施工班组会认为这个环节不太重要而产生轻视的思想,认为将来埋地后谁也看不见,这种思想要不得。为了防止加强监管后仍然有除锈不彻底的现象,就应该采取技术措施去弥补,现在市面有售一种“带锈除锈剂”的新产品。这种产品可以将残存的锈迹(Fe3o2)经过涂抹后变质,可以防止钢铁表面再生锈,而且不影响后续施工步骤的实施。

②、防腐层的厚度。现在常用的是玻璃丝布和沥青漆缠绕,施工时的要点就是涂匀、缠紧、保证厚度。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总体质量的关键。

③、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一般管道安装前要经过运输过程,在装车卸车的过程应特别注意产品的保护。吊装到管道沟前注意管道底部破损的修补,要尽可能一次到位,避免在沟内拉扯。在管头要挖工作坑,方便进行焊接及防腐。实际施工时常常出现由于标高的问题管交叉,以及官道拐弯处由于场地限制无法挖工作坑,这时候的焊接完的防腐工作应该尤为注意,一定要在焊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能够使焊后能够进行防腐。还有就是要考虑在焊接时避免焊口的高温会是沥青漆挥发冒烟,否则会严重影响焊工的作业环境。

④、由于埋地管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一般不考虑管路膨胀的问题,或者利用管路拐弯而消除膨胀的影响。但是直管路太长或内部水温较高时得考虑膨胀量。工程中常用的计算膨胀量的钢材的线膨胀系数α=0.0012mm/m℃。其他不再赘述。

1.2、架空部分管道

1.2.1、架空部分的施工首先要考虑管道支架的牢固性和布置的合理性。因为管道内部充满水,管路运行时的重量较大,因此管道支架一定要牢固。坡度也要以不反坡为最低标准。

1.2.2、一般情况下架空管道必须考虑到管路的膨胀问题,必须安装补偿器进行补偿。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管路运行前后的温差和安装施工到使用前会经过较长时间,外界温度会变化比较大。尤其在接入设备一定要避免管道的膨胀产生的外力直接作用到设备上。

1.2.3、还要注意的就是管路由于水流在分支和拐弯处会产生振动。安装在管路的流量和温度仪表件要注意减震。而且震动也一定要避免传入风机机体上,可以采用柔性连接措施。

2、高炉本体水管道。此类管道按照水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软水和普通(硬水)。1000m³上的高炉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尤其是在炉腹、炉腰的高温段。1000m³以下的高炉一般采用铺循环水,此类管路的水流在冷却处和大气接触而降温,以下以注意的要点只针对这类管道。

这类管道的布置形式和第一类管道的布置基本相同,施工方法也基本一致。不同点就是循环直管在接入冷却壁是采用柔性连接,这既可以补偿冷却壁和炉皮相对运动产生的变形,又可以补偿管路和炉皮相对运动产生的变形。

3、冲渣水管路。由于工艺原因,此中管路有以下特点:

①、热膨胀因素。管道内的水温最高可以到90-100℃,因此当停产检修尤其是在北方冬季检修时,管路的变形量可以达到12mm/100m,因此在施工中必须考虑热膨胀的因素。

②、震动。每次启动和停止水泵时管路存在很大的震动。

③、更换方便。在使用中由于水中水渣的冲刷管壁的原因,管路使用的年限不会太长,一般3-5年就要更换,因此常常布置成较低的架空管路。

施工中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的设置形式尤为重要。固定支架要能承受较大的外力,不能发生变形和位移。两个补偿器之间要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焊接要牢固。支架和管托的焊接、管托和管道的焊接也要牢固。滑动支架和管托之间要保证能自由滑动,管托和管道要焊接牢固,而且要在沿着管路方向支架上管托的两边设置挡块。

二、蒸汽、煤气管路、压缩空气、氮气、氧气

1、蒸汽管路。蒸汽管路压力一般在0.5Mpa,温度230℃左右,外面要采取保温措施。施工的要点应该注意:

①、关于补偿器。 蒸汽管路设计中会设计补偿器,以及合理的支架形式。但是在施工中往往忽视补偿器的预拉伸,而且根据安装时的季节和投用时的季节温度差别,预拉伸的量也会不同。例如冬季的低温和夏季的高温之间温差可以达到50℃,对管道热膨胀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特别注意的是在管路试压时采用波纹补偿器时,补偿器的一点要采取约束措施,以免把补偿器拉展而失效。

②、坡度。蒸汽管道实际的布置是水平的,以不出现反坡为原则。这是因为蒸汽管道一般是跟随煤气管道布置,而且管路较长就无法保证管路一直按照一个坡度布置,因此要在合适的位置安装疏水器。

③、单向阀。高炉用蒸汽主要的作用是吹扫,和煤气封口。因此他的一端和煤气环境相连,因此在分汽包出口一定要安装止回阀,防止煤气倒灌或者和其他管路传统。当然分汽包进气管的止回阀是必须安装的。

2、煤气管道。煤气管道的管径是几种常见管道中最大的,管线也比较长。实际施工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①、煤气管道管底的标高。在施工图上一定明确了管底标高,但实际施工应该特别注意过路管道的标高。因为在实际中出现过几次自卸汽车在没有落下车厢的情况下,撞上煤气管道,结果造成大的安全事故,仅仅停产的损失就难以估量。

②、冷凝水排除器。冷凝水排除器也叫煤气水封,根据不同的煤气压力有不同的水封高度的规格。在实际施工中的位置布置很重要。实际图纸标示的可能和一些人员的通道考的很近,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把位置做适当的调整。防止在炉顶压力波动较大时会从水封溢出煤气造成事故。另外一定要注意水封的补水要及时,保证设计的水封高度。煤气管道内的水经过水封拍出来,这种水中间含有少量的煤气和其他挥发性的物质,在拍出来以后会挥发,这时要注意远离有人员的场所。

③、补偿器的安装和使用。首先,补偿器在安装时一定要进行预拉伸。其次,补偿器以及煤气管道上的所有的阀门的两端要用铜线或铜排跨接。第三,煤气管道试压前补偿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约束措施。例如用型钢做成门型架焊接。

3、压缩空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一般作为气动阀门的动力气源。因此要求对气体的洁净度有较高要求,然而图纸中并不明确管道内部的处理要求,如果只用无缝管道焊接完就吹扫使用的话,会给以后的投产使用留下很多的隐患,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在安装前一定要经过酸洗。

4、氮气管道。氮气主要是吹扫和二次均压。因此在使用时常常和蒸汽一起使用。氮气管道和氧气管道一样需要酸洗后才能使用。因此在安装时必须防止和煤气系统的串通。

5、氧气管道。氧气管道主要在炼铁的中使用,一种是热风炉的富氧,一种是炉前烧铁口用的管道,因为氧气和氮气属于特种管道,因此安装的要求较高。在安装中应注意的要点是:

①、脱脂。管道内的脱脂剂一定要早挥发完了以后才能封口。

②、焊接。施工图纸可能要求要充氮气保护进行焊接,但在实际中由于工期和实际情况的限制很难做到。碳钢管和不锈钢管焊接多可以采用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的焊接形式。因此在焊口的位置管道内部容易生产氧化铁皮。

三、液压油、稀油()、干油()管路

1、液压管路

1.1、液压油管路的特点是压力大(炉顶压力最高12MPa)、每次换向冲击力特别大、液压管路的震动。因此要求焊接的质量要高,管道的支架要牢固。

1.2、液压管路在安装前要进行集中槽式酸洗,应注意的几点:

①、酸洗前的材质检查和冷弯实验。材质必须符合GB/T8163-2008的标准,常说的流体管,要和结构管GB/T8162-2008的标准分开。冷弯实验都要每捆取样。

②、酸洗时的防止过酸洗的试剂乌洛托品一定要按比例添加,实际应用中,由于外界气温的影响,反应不够活跃时可以在外部加温促使反应加速。

③、酸洗好的管路一定要吹干管内水分,再采取塑料布封口,然后集中地刷漆防腐。

1.3、安装时的管道不可避免的的要截断,施工中多采用无齿锯断开,断开后的管口要除净毛刺,安装时一般采用套管法施工既可以保证质量,有可以加快施工进度。除了和设备接口的连接采用氩弧焊外,其他部位全部采用电弧焊。但是要注意套管的形式和加工的精度一定要符合使用。套管形式如右图:

1.4、现场安装完一定要进行在线酸洗,一般采用三合一或四合一的酸洗钝化液,酸洗完后直接连接液压阀台,用设备自带油泵把油管充满,省略去了滤油的环节。

1.5、试车时一定要把管路中的空气放掉,油缸工作才能正常。可以采用在油缸处用软管把进油和回油管短接,液压阀台开启5-10秒,这样就可以排空管中空气。油缸上端的空气只有在试车时分几次从油缸的排气孔中排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省事实力,减少油品的浪费。

1.6、液压油管路的使用在冬季时要注意保温,尤其在高寒、高海拔的地区必须采取保温或加热的措施,防止温度降低使液压油的粘滞力增大影响使用。

2、稀油

2.1稀油管路一般为高炉和烧结风机的稀油。特别注意的是回油总管的材质一般采用不锈钢,因为回油管路中的油不为满流,油管使用3—5年后回油总管的内壁上部会生锈,而且部位隐秘不易察觉,往往造成大的事故。

2.2设置的高位油箱施工应注意,一是油箱的溢油管路的坡度要比标准中大1—2倍,水平管路的设置要尽可能的短一些。防止溢油量大了以后回油管回油能力不足,而引起油通过高位油箱的呼吸阀外溢。二是高位油箱的标高必须按设计施工。在实际中一般会由于检修行车的原因影响到油箱和管路的布置,在油箱和风机中心距离增大时一般按照2%的坡度增加油箱标高。

2.3、管路上的仪表接口必须在滤油前安装完毕,可以在管路尤其供油总横管上多开2—3个孔以后备用。

3、干油管路

施工经验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宁波象山港大桥起自宁波绕城公路东段、止于戴港。象山港大桥全长6.761km,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本文以宁波象山港大桥的建设基础为案例,分析和论述大桥箱梁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情况。同时,以宁波象山港大桥右幅箱梁为基础对质量预控方式等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

1 工程概况

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是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宁波绕城公路东段云龙互通,接宁波绕城东段,向南经鄞州区在于山岩岭以桥梁方式跨越象山港湾,止于戴港,暂接省道38线,远期接规划建设的浙江沿海高速公路象山到台州段,全长46.929km。本文以宁波象山港大桥P10-P11右幅箱梁结构的施工为重点对箱梁结构施工技术等进行了分析。P10-P11右幅箱梁是象山港大桥46米引桥与60米跨引桥,为备案右幅末跨箱梁。在实际施工工作中,由于原设计施工缺乏足够的张拉操作空间。因此,经设计单位进行变革后,改为设置后浇段。根据严格的施工控制改箱梁结构施工达到了设计强度与张拉要求,这为我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经验。本文以P10-P11右幅箱梁的施工技术分析与论述对施工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 象山港大桥箱梁结构施工技术经验的总结与分析

2.1 象山港大桥箱梁结构施工准备工作的技术经验总结

为了保障象山港大桥箱梁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对基础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强化管理。在下部结构施工结束并检验合格后,保障箱梁施工条件。同时,对施工所需便道、用电以及混凝土拌合站等进行了再次确认。为了保障雨季施工中钢筋存放与加工不受影响,还在工程场地中设置了移动和固定钢筋棚。通过基础准备工作为保障象山港大桥箱梁施工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在做好上述基础的同时,施工企业还加强了资源配置的论证。首先,对现浇箱梁组织机构进行再次的论证,确保施工组织机构能够保障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同时,根据工程施工需求进行了施工班组的配备。根据该段施工情况以及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的现状,投入5个施工班组进行施工。作为箱梁施工的重要资源,支架与模板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P10-P11施工进度要求,该段施工投入了3跨支架、3跨底板、2套腹板和一般、1套芯模用于该段的箱梁施工。

通过施工准备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箱梁结构施工奠定了基础,为保障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

2.2 象山港大桥右幅箱梁P10-P11段施工问题与解决措施的技术经验总结

在P10-P11右幅箱梁的施工中,由于相邻标段已完成临跨箱梁的架设安装,因此该跨段按原设计图纸施工张拉操作空间不足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为了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程建设施工前经设计单位的变更将该跨箱梁改为设置后现浇。以这样的设计方式保障工程的顺林进行。为了避免张拉过程中出现起拱下挠等问题的发生,工程施工指挥部同设计单位制定了预防性设计方案。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了预防与治理方案。

根据设计变更后的施工要求,与2011年11月3日完成本跨箱梁的浇筑,浇筑过程中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严格的控制,浇筑过程未出现异常。2011年11月9日对该跨箱梁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抗压强度为46.3Mpa、达到设计强度92%,抗压弹性符合张拉要求。

11月10日下午按照设计文件开始进行该跨箱梁结构的张拉施工。当日完成N3\N3'及N4\ N4’张拉作业。

张拉开始前对该跨箱梁顶面标高进行了测量,其后每张拉一束对桥面标高进行一次复测(测量数据附后),完成N3\N3'及N4\N4'张拉后,对梁端进行观测,每张拉一束都对梁体、支架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灌装进行复测,同时张拉后进行观测。在观测结果中发现支架存在压缩变形,水泥管桩存在小树枝下沉等问题。为了保障梁体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暂停张拉作业,并及时进行上报。项目部、监理办、指挥部以及上级公司会同设计院进行了现场情况分析,最终决定启用施工前所指定的治理方案。针对腹板束和底板束对箱梁跨中起拱两端下挠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以补强治理方式进行了施工补强。首先对张拉端范围内10米的支架进行加密,采用建筑钢管在门架间隙增设竖向支撑,同时在各道门架间增加剪刀撑及水平撑数量,提高支架整体性强度和稳定性。其次,先对未张拉的有顶板T1/T2/3/T4及T’/T2’/T3’/T4’,以减少跨中起拱梁端集中荷载。加固完成后,项目部对箱梁顶板预应力束进行张拉,并安排测量员对张拉过程中的梁端、跨中、支架、管桩进行观测,顶板张拉完成后梁端上挠6mm,跨中下3mm,管桩与支架未出现变化。顶板张拉完成后,根据设计计算,后续张拉将有480吨荷载作用在梁端正1平方米范围,根据这一意见,项目部采用底梁(双拼I32字钢)、立柱(双拼I25a字钢)、盖梁(双拼I32字钢)、斜撑(I18字钢)等型钢组成受力框架。立柱的布置主要根据预应力束分布得知(如下图所示),故在形式上按100×325×100cm布置。在张拉过程中更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框架系统的立柱上增设水平撑和斜撑(I18)。通过框架加固保障箱梁结构受力、实现施工建设预定目标。从上述施工过程可以看出,本文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在施工前所制定的施工质量问题预防与治理方案对工程施工中箱梁补强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的关键。

3 关于箱梁结构施工技术经验总结的分析

从上文可以看出,象山港大桥箱梁结构施工中由于相邻标段的施工中未考虑相互影响,造成了P10-P11箱梁张拉施工的困难,而后采用现浇结构进行施工而引发了诸多的问题。从本段工程的施工中可以看出,现代桥梁箱梁结构的施工中,应从施工整体的考虑出发,科学规划整体进度与施工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本文所述问题的发生。另外,在P10-P11标段施工中也可以看出,箱梁结构施工还需要施工企业积累相应的施工经验,并在施工前会同设计单位等制定箱梁质量通病预防与治理方案。在张拉工作前对箱梁结构预应力情况进行分析与论证,预防本文起拱下挠等问题的发生,以此保障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标段施工出现的问题与相邻标段施工沟通有着极大的关联。现代公路桥梁箱梁结构施工中应通过指挥部的统一协调加强各标段施工中的沟通,避免本文张拉条件不足等类似问题的发生。同时,施工单位还要注重设计变更后箱梁施工常见问题与质量通病的学习与分析。以施工企业经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减少问题治理造成的成本增加、减少施工问题对进度的影响。通过综合协调、严格控制等方式保障公路箱梁结构施工质量,为实现设计使用寿命、保障使用安全奠定基础。

施工经验总结例5

一、实施概况:

我市是平原地区,方圆60公里左右,据中心发射站海拔高度差+-20米。2007年9月,为了覆盖未开通光缆的村庄,公司开始组织招标,共有7个厂家投标,最后中标了3个厂家:两个做机顶盒、一个做前端。系统共传输39套节目,占用4个频点,每套节目码率为3.2M,采用QPSK调制。全向发射天线安装在170米处,为了减少损耗和工程造价,采用室外型宽带发射机,数字功率40w,预计覆盖55公里半径。中频输入采用光缆传输上发射塔,光接收机输出信号接发射机中频输入,输入频率为670-870M。

2007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安装施工,大约1个星期左右,前端、发射设备基本建设完毕,从此以后,这套系统就进入了漫长、艰苦的调试、维护工作,一直到2008年4月初,整套系统才稳定下来,迎来的是第一个夏季。期间,能够持续正常稳定工作的时间没有超过20天,故障频发,用户发展一直不能正常进行,更为重要的是,从市公司到分公司、人,一直到用户,对数字微波彻底失去信心,为以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在此期间,为了覆盖偏远地区,在西南方建设了一个分站,同样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到08年4月初才开始稳定。

二、分析:

1、前端设备参数设定不合理、CA运行不稳定造成故障:前端运行期间,出现轻微马赛克,根据分析,应该是由于码流溢出造成,将调制器编码由3/4改为7/8,提高了有效码率,故障消失。但考虑影响纠错能力,改回3/4,同时把每套节目的码流友3.5M改为3.2M,正常运行。机顶盒厂商供应机顶盒有两种版本,为此运行了两套CA,其中低版本的机顶盒CA运行与加扰机之间配合不好,造成了节目解密不正常或者没有加密。

2、发射机故障频繁:发射机曾经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电源烧毁、前置放大模块故障、混频器器模块故障、监控单元故障,造成了发射终端、信号质量下降、信号功率不足等现象。根据多次开机观察,发现发射机结构很不合理,为了散热,其内部电路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并用风扇强制送风,不可避免的吸入灰尘和凝露。对比其他厂商,室外机型都没有大功率的型号,不得不提出疑问:该厂商的大功率室外机是非常不成熟的产品。

3、天线安装位置不合理:提供设备厂商经验不足,天线安装时没有考虑到发射塔体对信号的影响,在多次调整位置后才找大一个合理的地方固定发射天线。

第一位置:发射天线在发射塔中心钢管(直径40cm左右)的东侧,据塔体距离1.8m左右,安装后测试信号,西方信号强度比其他方向低很多。

第二位置:发射天线在发射塔中心钢管的北侧,据塔体距离2m左右,安装后测试信号,南方方信号强度比其他方向低。期间曾将出现在发射中心以北的大片区域出现某一频点信号强度极低的情况,联系发射机生产厂,分析可能是塔体反射造成,轻微调整位置后问题解决。

第三位置:发射天线在发射塔中心钢管的西侧,据中心距离2.5m左右,东侧正好是其他地区范围,避开了衰减扇区。

同样情况在朝城站再次出现:由于分站采用与主站不同的极化方式-垂直极化,所以天线安装位置与塔体相距3米,但仍出现了个别角度出现某频点强度低的问题,后重新定做了天线安装架,将距塔体距离增加到了4.5米,问题才得以解决。另外,在天线安装时,天线的水平垂直问题也是影响信号的重要方面。

4、接收天线的高度和安装:

在我市一开始微波发展计划中,并未觉得接收天线的高度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公司制作了3米高的支架,专门用于安装接收电线,想法是将直接安装在用户的房顶。但实践证明,平原地区种植的树木成为了微波接收的杀手。

按照公式计算,距发射天线50公里处接收天线高度仅需6米左右,此公式只是考虑了地球表面曲率的问题,并未将树木等遮挡物计算在内。在我市,一般村内和路边种植的杨树高度都在15米以上,而用户房顶加支架的高度只有7米左右,村内大部分用户都无法达到视距接收的条件。这并不是设备发射功率不够的问题,经测试,在距主站60公里的地方,天线高度13米(前方开阔),能够很正常的接收。

2007年开始发展用户初期,正是冬季,安装人员将接收天线安装后能够正常接收,但进入春季后,树木开始生长,这个问题变得突然严重起来,大批用户无法正常收看,总公司技术人员带着唯一的一台频谱仪奔波在全市8个县区,但也束手无策。另外一个问题是安装人员责任心不强,经常出现接头不牢、公制英制混用、不做防水处理、接收方向不对等情况。

5、个别地区出现干扰现象,干扰源主要是其他地区的微波信号、各地的开路电视信号及雷达站信号。

一开始采用1998M的下变频器,中频输出为502-702,受到开路电视信号影响严重,后更换为2230M下变频。另外,其他地区的微波和雷达也造成了信号质量下降。

三、总结:

1、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厂商,最好参考其他已经建设数字微波的地区的经验,这能够少走弯路。

2、一定要采用室内发射机,可以极大的降低故障率,维护维修也方便,相比室外机,虽然多花了馈管的钱,多损失了功率,但还是值得的。

3、搞好频率规划,确定发射机的本振、下变频器本振要全面考虑,不仅仅是干扰问题,也不能排除将信号送到农村光缆网络内的可能。

4、不推荐采用单户接收,村庄、小区内采用集中接收方式,能够保证信号质量,保证有充足的余量应对天气变化。在有条件开通光缆后,可以直接将信号输入由天线变为光接收机。

5、调制方式采用QPSK,相比QAM16,门限低、抗干扰能力强不仅仅是书面上的,在实际接收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经验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测量作为一门测绘科学,对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计算理论和测量方法都非常的严密。本文通过对测量施工的实施,总结了测量技术相关方面的工作内容和经验,以此为后续侧测量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一、测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一)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工程测量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是研究地球空间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的一种技术和方法,其服务对象为机器设备、建筑工程等。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整体规划设计的实施非常重要,这对于整体建设的完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够配合城市规划对其建筑布局进行综合的部署。而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中,要使工程初期具有合理的设计规划,就要依据相关的测量技术对工程的整体结构和布局进行规划,通过人工测图与摄影测量工作的有效实现,同时配合地貌、测绘地形对建筑整体规划的蓝图进行描绘,从而能够综合控制建筑的设计、管理及发展。

(二)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实施意义更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施工测量工作通过对控制点的利用对地面的地形特征进行测定,依据一定比例尺将其缩绘到图纸上,施工测量则依据建筑物的设计尺寸,对建筑物各部分特征点与控制点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高程、角度、距离等放样数据的计算,在控制点运用的基础上,定出建筑物的特征点、线,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进行施工。从某种程度上讲,建筑施工的具体实施中,施工测量工作的意义非常重要,对施工质量监控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使测量的准确实施,从而避免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与此同时,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内容的控制也会非常精准,使生产设备的调配更为有效,能够实现对施工成本、物资、人员的合理控制。

(三)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

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阶段包括的内容主要是在成本核算的条件下,对施工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掌握,并在其中对紧急项目、关键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之后则进行现场核实,依据项目的实际进度和成本,对项目的盈亏情况进行确认,从而促使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有效制定和实施。经营管理阶段,对施工相关情况进行核算、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测量数据,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工程的有效经营非常有利。我国建筑工程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至工程投入使用后开始进行实施的,通过对专业测量企业的聘请,来促使测量工作的有效实施。测量工作主要为倾斜、挠曲、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内容观测。确保对这些内容的有效测量,对项目经营的成本分析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二、工程测量的方法

(一)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模拟法、解析法是网的优化设计方法。其中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极小值、极大值的解求。一般来说,对于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其是通过网的质量指标进行考虑的。建网费用、可靠性、精度即网的质量指标,对于变形监测网而言,其还包括网的可区分性、灵敏度。另外,考虑网的平差模型,依据待定、固定参数的不同,可将网优化设计分为零类优化设计、一类优化设计、二类优化设计、三类优化设计,而网的基准设计、观测方案的设计都有所涉及。在具体的工程测量中,变形监测、控制网的施工和安装都是必须进行优化设计的。通过电磁波、GPS定位技术的测距,传统的测角网与网的几何图形概念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对于特别的精密控制,一般会考虑对解析法优化设计程序进行专门的编写,除此以外,模拟法可对其他网进行优化设计。模拟法优化的功能及步骤主要包括:依据地图、设计资科在图上选点布网,对网点近似坐标进行获取。根据仪器对观测值精度进行确定,同时对模拟观测值进行设置,包括计算网的各种质量指标。其精度主要为相邻点位精度和点位精度、边长和方位角精度等。对坐标未知数的协方差阵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同时包括点位误差椭圆、特征值的计算等。对计算出的各质量指标与设计要求的指标进行对照,若满足设计要求则测量有效。对观测值的精度、观测方案进行改变,并对上述设计进行重新计算,当较好结果获得为止。

(二)变形观测数据处理

1.处理方法

依据变形观测数据,对变形过程曲线进行绘制,是最为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由过程曲线可作趋势分析。如果考虑影响因子和变形观测数据,对其进行逐步回归计算、多元回归分析,就能够获得显著性因子与变形之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对其进行物理解释,还能够用于变形预报;多元回归分析时,多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致性要求较高。

2.变形的几何分析

对于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传统的方法将其分为变形的物理解释、几何分析。变形的物理解释对变形与引起变形的因素关系进行确定,一般对确定函数法以及统计分析法进行使用来促使运算的实施。统计分析法主要为多元回归分析、动态响应分析(时间序列频域法)、关联度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等。几何分析对时间特性、变形空间进行描述,包括模拟统计检验、模型参数估计、模型初步鉴别三个重要步骤。

3.预报与变形分析的系统理论

以现代系统论作为重要指导,对变形分析与预报进行研究,是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变形体而言,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多层次高维的灰箱结构,同时又是开放性、非线性、随机性的综合系统,而随机性除了外界干扰的不确定性外,同时在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上有着重要的体现。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其它重要的特性,包括动态性、自组织性、突变性以及自相似性等特征。

结束语

对于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测量技术在应用及方式上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1.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测量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方面将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其应用范围的扩大,数据、图形、影像处理能力的增强将会促使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2.处理变形观测数据的过程中,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进行与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等科学技术的结合,对工程建设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进行处理,具有较好的工程维护作用。3.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会进一步促使测量工作的有效实施,如测量机器人、电子全站仪、GPS接收机等,都会在大区域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4.结合GIS与GPS技术,在施工管理、设计、勘测一体化方面进行应用,将取得重大作用的发挥。5.对于复杂结构建筑、几何重构、设备三维测量、质量控制等内容而言,都将会成为工程测量发展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1]丁荣花,朱继伟.民用建筑房屋竣工测量技术实践与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8).

[2]张世康,刘福辉,严秀夫.深度探讨建筑工程竣工测量的方式方法[J].科技资讯,2009(21).

[3]王秋仙.建筑测量技能训练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施工经验总结例7

1.前言

随着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改革不断深入,把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逐渐推向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实现了增强施工企业活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目标,同时提升施工企业逐渐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失去行业保护的情况下,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改革、强化项目经理部管理体制,其重点和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

2.董箐项目发展概况

董箐水电站工程项目部是2005年8月水电九局中标贵州北盘江董箐水电站右岸2#导流洞进口段工程而组建。五年来,始终坚持"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管理理念,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科学管理,注重安全文明施工,顾全大局,服从协调与安排,发扬九局水电施工的优良传统,在董箐工程最艰难的时刻,董箐项目部"想工程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用九局人的实力谱写了董箐电站建设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其所承担各标段的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等均满足要求并很好地完成,在董箐电站树立了九局的良好形象并赢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董箐水电站工程项目部承担的工程合同由1个到12个,合同金额由5044万元增加至4亿元。

董箐水电站项目部之所以在如此激烈时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主要是从全过程成本控制、注重科技创新、完善索赔体系的建立健全及创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方面进行工作开展。

3.成本控制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3.1掌握准确信息,做好成本控制前期工作

工程投标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工程要中标,首先要掌握准确的工程信息,了解项目业主的机构职责、队伍状况、资质信誉等基本情况;掌握工程项目的性质,弄清工程投资渠道和融资情况;掌握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明确这些工程信息后,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参加该工程招投标。一旦决定参加工程的招投标,施工企业招投标中心就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准确计算工程量,了解当地的所有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设备、水、电、安装、机械费、管理费、税金等所有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得利润,创优良工程还是合格工程、工程的奖惩等综合因素,做出合理报价、编出标书,做好投标工作。

3.2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首先,测算所需用工,确定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其次,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重点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等。第三,测算使用机械及费用。投标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第四,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占总成本的15 %~20 %左右,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3.3 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做好项目过程成本控制

加强现场管理与控制及原始资料收集,为项目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我们主要做法是:

3.3.1设备管理方面

首先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施工时段的设备进出场时间、设备型号与规格、数量;其次对设备工作台时进行控制与管理;再次对设备的工作能力与效益进行监督管理;最后是加强对设备用油及日常保养维护的管理。

3.3.2施工原材料管理

为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控制并降低施工成本,其水泥、粉煤灰及砂石骨料等的计量全部采取过磅记量,使其计量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3.3.3现场施工材料的控制、监督与核算

首先加强现场材料领用与实际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核算;其次对现场材料使用提出针对性的、相应的、指导性的控制指标,以便在过程中直观地控制、监督与检查现场领用材料的使用情况,核算领用材料与实际使用相应材料是否接近吻合,找出差距,为后继工作的管理提供宝贵经验。

3.3.4拌和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加强运行管理降低成本

将投标文件中的地面储料仓调整为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地弄,地弄中设置皮带机通向配料仓。拌和系统地点及方式的改变,虽然一次性基础建设费用有所增加,但节约了装载机的各项费用,减少了装载机送料的不确定性环节,加快了混凝土的拌制速度,同时,拌和系统距浇筑仓面更近,减少了混凝土的运距,降低了混凝土运输成本,混凝土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最终显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拌和系统运行管理创新:采取目标责任考核方式加强运行管理。每月按照经营考核制度,将拌和系统运行人员工资及奖金直接与当月的混凝土半成品产量、材料配件消耗等情况挂钩,由物资、财务、经营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考核,及时兑现,极大提高拌和系统运行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工程成本,真正达到高效低耗的目标,同时使拌和系统生产与混凝土半成品质量满足工程施工需求,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目前,拌和系统一直保持高产量、低消耗稳定运行,工程进度有保障,运行人员工作有目标,收入有所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成本可控,工程总成本控制得到保证。而且原材料及产量实现了双控制。

在施工成本控制中,还应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才成本,人才流失就会形成人才坏账,防止人才流失是人才成本控制的关键一环。二是专业设备成本,一些大型专业化设备,用途单一、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将这种设备成本分摊到此项目中,形成的成本才是真实的成本。三是社会成本,在目前情况下,社会成本也应考虑在项目成本之中。总之,只有抓住了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科技创新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掌控时展的需要。

董箐水电站工程项目部作为中国水电九局公司在为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具代表项目管理之一,注重科技创新,满足日新月异的国际发展趋势,在以下四个方面引领国内工程技术的发展走向:

⑴砂泥岩地区特大地下洞室快速施工技术(在施工条件严重不具备的前提下,用14个完成砂泥岩地区15m宽×17m高城门洞型过流断面的特大地下洞室施工);

⑵砂泥岩地区高陡倾角顺向坡快速施工(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砂泥岩地区209m高差的陡倾角顺向坡施工,完成土石方开挖210万m3);

⑶地面厂房高温季节高强度快速施工技术(用12个月时间完成88万kw装机电站的主机间封顶,14个月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比合同工期提前5个月完成,连续2个月实现3.4万m3砼浇筑强度,平均月浇筑强度达1.6万m3,创造国内同规模水电施工纪录等,为后继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⑷溢洪道溢流面无裂缝快速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菁水电站溢洪道溢流面无裂缝快速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从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骨料预冷、水泥裹砂机理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出机口温度不高于28.6℃;通过大容量混凝土搅拌车运输,结合低温溜管入仓、整体立模加固、喷雾机喷洒10℃低温水使之形成"局域低温小气候",实现入仓温度不高于29.9℃;采取连续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结合预埋冷却水管、双层覆盖保温保湿和洒水养护等措施入手展开研究。通过上述技术研究,有效削减水化热峰值和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最终实现董菁水电站溢洪道溢流面高标号混凝土在持续高温、干燥、作业面交叉干扰极大的环境下无裂缝快速施工,同时比合同工期提前32天完成,获得多家权威机构认可。

5创新管理

董箐水电站工程项目部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管理创新为核心,勇于开拓创新,借鉴其它工程或其它领域成熟的管理经验与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简单明晰,在管理方式上强调严格的执行力,在运行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推陈出新:

5.1 设备物资"零库存"管理

董箐水电站工程项目部在向施工作业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时,力求做到科学合理、迅速准确的现场调度和组织协调,在管理上进行全面监控,降低施工成本;在通用设备管理上,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即采取租赁形式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减少了养设备、管设备、承担设备进出场费用等多头绪问题,实现零星使用、通用设备租用的"零库存"管理。

5.2 人才管理及培养

关注和关心那些愿意为项目部干事、能为项目部干事、并且能干成事的职工。为了使新分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早日独立承担工作任务,推行了"一帮一"的传、帮、带工作制度,对师徒及部门进行季度考核,并对进步较快的师徒及部门兑现奖励,在项目部营造"要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同时项目部按照科技带头人管理办法,按月对技术干部进行奖励和考核,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年来,已有15名年轻的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部有关部门担任负责人,独当一面;向工程局其他项目部输送技术和管理骨干人员达36人,有17人进入工程局其他项目部领导班子管理层(其中8人担任项目经理)。

5.3 薪酬改革管理

为了更充分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项目部实行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让部门选择到更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员工,让职工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以激发大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重新上岗职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组成,绩效工资是以本人本月的实际工作业绩与项目部实际效益为基础,结合考核得分情况进行核算计发。实践证明:由于生产计划性强、任务明确,服务到位,形象进度明显加快,管理更精细,员工精神面貌、工作积极性、责任心都有较大改观,使职工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

6 建立健全的索赔体制

加强索赔管理工作是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董箐水电站工程项目部组织成立了以项目部领导为主,由经营、技术、质检、生产、测量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通过部门落实到个人。为了强化和提高索赔意识,工作小组成员深入现场,找出与合同文件中不一致的地方,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及相关索赔收集大量资料,并制定详细的索赔计划,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创新出一套适合国内项目管理的体制。

7结语

五年来,董箐水电站工程项目部始终坚持"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管理理念,顾全大局、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并总结出适合董箐抢救性工程施工的管理制度,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成果。

管理方面:

2006年度荣获九局"安全先进集体"及贵州省建设厅、建设工会"安全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度荣获董箐建设公司、水电九局及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2007年度荣获九局党委2006DD2007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好领导班子"称号;2008年荣获贵州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中共贵州省国资委委员会和中共水电集团公司委员会"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荣获"董箐电站工程建设特别奖",水电九局"四好领导班子"、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贵州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董箐电站建设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贵州省国资委廉洁从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董箐建设公司基建安全先进单位和2008-2009年度先进单位,贵州省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 等荣誉称号。五年来,项目部共取得各项荣誉3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荣誉15项),项目部有30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荣誉。

科技创新方面:

施工经验总结例8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作为一种新的、舒适的、技术经济效果好的钢筋混凝土体系,具有自重轻、刚度大、保温、隔声、防渗漏、抗震性能好、综合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等特性,能够实现降低楼层高度、实现大空间、满足灵活分隔、降低楼层噪音、提高抗震性能、防止混凝土楼板出现贯通裂缝等优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和大荷载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项目,具有广阔地发展运用前景。由于目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设计施工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人员缺少经验,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空心楼板的选型:

为了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材料供应与施工条件,选用轻质实心的筒体、椭圆体、块体或者空心的筒芯、箱体作为混凝土楼板的内膜,内膜尺寸设计制作时应控制空心块的宽厚比,以利混凝土浇筑,对空心块采用倒角、切角措施避免应力集中,有利于结构受力,按一定规则将内膜放置于楼盖区格板内形成空腔时,应保证板顶厚度、板底厚度、暗梁肋宽,避免内膜移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形成结构缺陷,从而影响空心楼盖整体或局部受力和力的传递,确保空心楼盖满足空间受力结构体系的要求。

目前,空心内膜自身刚度大、强度小,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易造成破裂且不易更换,导致混凝土进入空腔,形成实心体,增加混凝土浇筑量和楼盖自重,设计时应考虑适当的自重增加系数。

实心轻质内膜自身刚度小、柔软、不易固定,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易偏位,导致空心块侵入暗梁,造成暗梁截面变小、削弱,设计时应控制内膜平面尺寸,保证内膜与暗梁箍筋外皮间距30~50mm,以确保暗梁的受力强度。

在空心楼板内膜选型时,对于单向受力楼板应选择圆形轻质实心内膜,对于跨度大于6米的单向楼板,结合预应力技术,采用现浇预应力空心楼盖结构会取得较好使用效果。对于双向受力的楼板,应选用轻质实心矩形切角的内膜。

三、空心楼板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原因分析、处理方案:

北京市某工程空心楼板选用聚苯填充体(PCM)俗称泡沫块,PCM箱体容重为11kg/m3,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泡沫块受扰动后,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条件下,分别出现了向上、向下、水平移位现象,并导致三种减弱空心楼板受力的问题:(1)水平偏位挤压暗梁箍筋,减弱暗梁抗剪承载力;(2)上浮造成板顶厚度不足,减弱板顶混凝土受压承载力;(3)被混凝土压住下沉造成板底厚度不足甚至露底,减小板底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减弱混凝土对力的传递和结构耐久性。

针对第一种问题,泡沫块水平偏位挤压暗梁箍筋,主要原因是泡沫块水平尺寸偏大和平面定位绑扎不牢固造成的,通过采取减小泡沫块平面尺寸、增加平面定位铁丝绑扎固定点后,此种问题得以避免。

针对第二种问题,泡沫块上浮造成板顶厚度不足,考虑到后期装修铺地板砖能够补充板顶厚度不足的影响,采取剔除厚度不足60mm的部分,用掺加微膨胀剂的高一级强度的细石混凝土浇筑补强,保证了板顶的受力要求。

对于第三种问题,泡沫块被混凝土压住下沉造成板底厚度不足甚至露底,减小了板底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减弱混凝土对力的传递和结构耐久性,并导致后期装修时,吊顶吊杆无法固定,工程各方进行了认真分析。

1、主要原因:

a、设计方面:楼板厚度280mm,泡沫块按方形设计,尺寸1000x1000x150mm偏大,未采取控制空心率、矩形加倒角的设计方案,造成泡沫块底部高度65mm,相对于实际工程振动棒影响半径350mm的情况,楼板设计空心率偏大,泡沫块厚度和平面尺寸偏大,不利于混凝土浇筑。

b、混凝土的原因:未采取减小粒径骨料、加大砂率和水泥用量以增加塌落度,以及增加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的措施,按照普通商品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流动性不足。

c、施工的原因:混凝土浇筑时,未严格采取先浇暗梁、后浇板顶的方案,而是平行浇筑,造成局部空心块上部先浇筑混凝土受压下沉,造成泡沫块下部空间减小,砼不能完全充满空心块底部;未根据空心楼板混凝土浇筑需要即时振捣的特点,在每个浇筑点配置3根振捣棒,及时振捣,使局部混凝土因气温高快速失水固结,影响混凝土向泡沫块底部流动。

2、修补措施:对于楼板拆模后,对板底泡沫块外露和通过敲击确认厚度不足的部位,将板底厚度不足70mm的部分剔凿,并保证板底钢筋上部空隙高度(保护层)不少于20mm,然后,在板顶开孔,灌浆孔应设在中间,排气孔应设在周边,板底支模,用高强微膨胀灌浆料灌实,灌浆时在板底用小锤敲击震动,保证密实。若框架梁围护范围内板块底部形成空腔、厚度不足的部位连续超过2块,应间隔处理,避免同时剔凿,减弱楼板刚度。

3、经过上述原因分析,设计和混凝土搅拌站分别调整了空心楼板的内膜设计方案和混凝土配合比,现场施工方面

主要采取了在内膜上下放置2Φ18长度300mm的短钢筋(或方形钢管),每个浇筑点配置4根振捣棒,保证随浇筑随振捣。浇筑现场配置水管,随时浇水,保持模板湿润光滑。管理人员要到位交底,随时处理问题,保证顺利浇筑。

四、结语:

1、空心楼盖是一个特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它在具有较多使用优势(如防水、保温)的同时,因为内膜在具有流动性的混凝土冲击下产生的浮力和移动变形能力,也需要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更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态管理能力。

2、空心楼盖施工过程中,内膜在空心楼板上下排钢筋中间的悬空位置能否被绝对固定,是整个空心楼盖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其次应保证混凝土的高流动性。

3、空心楼盖的内膜材料应选用轻质实心体,避免采用的空心体破裂,形成实心楼板,而达不到设计预期目的;内膜形状选择应与楼盖厚度相对应,楼盖厚度小于400mm时可选圆形、矩形,较大时可选方形。

施工经验总结例9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总书记和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做了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7月,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袁贵仁部长指出,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要统筹规划,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确保质量,精心实施,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国培计划”开局良好。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之强,培训覆盖范围之广,培训模式机制之新,培训效果影响之好,可谓前所未有。“国培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培训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2010年,“国培计划”共计培训115万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统计,参训学员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一大批“种子”教师必将在今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形成了一大批部级优质培训资源。“计划”的实施,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经过严格的遴选评审,教育部已公布500人的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一批“国培计划”生成加工的优秀课程资源将纳入“国培计划”资源库。第三,探索和创新了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机制,推动了全员培训的开展。“国培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考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创新探索。国培的“种子”播撒大江南北,国培的模式机制融入各地教师培训工作,国培的资源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下,各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启动本省培训计划,推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据初步统计,2011年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近10亿元,比2010年增加3.3个亿。其中,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新疆、广西、湖北、贵州、陕西等省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1 000万元。其中,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八省市经费增加超过2 000万元。

二是做到了雪中送炭。首先,突出农村教师。2010年,“国培计划”重心下移,以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为重点,共计培训县及县以下农村教师100万名,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中西部项目”覆盖23个省份的8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县以下农村教师超过70%。其次,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广大农村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接受更多高水平培训提供了机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

三是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国培计划”注重调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有效整合了全国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优质资源,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批教师培训重点基地,加强了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推动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计有165所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参与专家数千人,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如韦钰院士、史宁中教授、温儒敏教授等纷纷担任“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0年,各地各院校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创新,狠抓质量,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各地各校普遍重视了调查研究,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参训教师的需求,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如,重庆市建立健全了“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片区重教研”的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以成长规律为着眼点,规划“三类”培训项目,探寻“苗子―弟子―影子―种子―路子”的培训路径。安徽省遵循“面向农村、倾斜皖北、突出骨干、促进均衡”原则,整体规划项目,分类分层分项设计实施方案。

第二,公开遴选,竞争择优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关键。“国培计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招标或者邀标机制,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面向全国,遴选符合条件的高校、具有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确保培训质量。示范性项目从申报的68所院校和机构中遴选出3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中标率为56%。中西部项目各省按照两部招标指南和有关标准,规范招标、邀标程序,遴选培训院校和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由两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答辩评审,最终确定15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河南、新疆等省(区)承担培训的省域外院校和机构超过50%,充分体现了国培“国”字号的要求。

第三,创新模式,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各地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置换脱产研修是国培计划的一项重大模式创新,将农村教师与师范生实习支教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成果。如,河南、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省(自治区)认真落实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安排被置换出来的教师在院校进行集中研修,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跟岗研修工作。安徽、重庆等省(直辖市)细化“影子教师”跟班研修要求,提出了“带课、带研、带学、带资”研修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广西采取“先扶后放,从模仿到创新”的四段式置换培训模式,建立被置换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提高。湖南采取“两次置换”模式,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第一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第二次置换,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远程培训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的重要手段创新,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各承担机构普遍注重采取混合学习的方式,将培训者集中培训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将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让更多一线教师受益。短期集中培训承办院校进一步突出需求调研、互动参与、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方式,并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专家下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支持,强化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加强管理,强化考评是实施“国培计划”的保障。各省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管理和考核。中西部项目省份均成立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项目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并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项目承办院校主管领导亲自负责,充分调配和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国培计划”服务。四川、河南、吉林、山西、陕西、重庆、湖南、贵州等省(直辖市)建立了本省(直辖市)国培计划网页,加强项目管理,交流培训经验。宁夏建立了“三挂钩”考核机制,即培训考核与年终考核挂钩,学员参训与绩效工资挂钩,学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与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培养挂钩。安徽将项目绩效评估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开展对项目院校和机构考评的同时将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纳入对市县教育局年度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新疆、山西、重庆、海南、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中央、地方”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省级财政解决了实习支教、参训教师交通、表彰奖励、课题研究等必要的费用,为“国培计划”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之,各地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明天研讨时还可以继续交流。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二、明确任务,大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开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完善培训体系,做好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在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一要统筹规划,做好全员培训。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同时,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建立健全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创新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培训的生命,培训质量和效果关键要看是否紧密结合教师的需求,是否将培训落到实处。要积极大胆创新,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力求“大规模、广覆盖、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要注重培训需求调研,丰富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注重教师参与,要在培训课程、时间、途径、机构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广大教师对更多培训需求、更多培训选择、更高培训质量的需求和愿望。

三要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直接关系着我们向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水平。要按照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原则,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并组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的专项研修。要大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建设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和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

四要完善制度,促进持续发展。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完善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强化质量监管,加强教师培训评估与考核,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促进教师培训持续发展,确保培训质量。要将教师培训情况与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五要落实经费,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的要求,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教师培训经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三、务求实效,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是“国培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整体部署,2011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为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提早做全面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子项目,科学研制项目方案,充分整合和调动省域内外资源,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做好“国培计划”。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满足教师对大规模高质量多样化培训需求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开放性,充分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教育资源用于教师培训。要完善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规范流程,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面向全国择优遴选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和主体作用。

要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方法。衡量和检验有效教师培训的唯一标准,就是参训教师的满意度。好的培训要能够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总结有益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要加强前期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精心设计,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课程,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努力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开展培训。要不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教师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施工经验总结例10

一、工程施工总体概述

某建筑工程主楼层高21层,局部22层,裙楼3层,建筑总面积约有2.7万平方米,建筑最大高度为89.6米,基础采用了桩筏基础,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桩基设计

桩基工程采用了钻孔灌注桩为基础。主楼设计钻孔灌注桩径为Ф800,总桩数为128根,桩长为50米;裙房和抗浮桩采用Ф600,总桩数为80根,桩长20米。钢筋笼按设计规范要求制作,制作和安放过程均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桩基混凝土工程合计约3800立方米。

2.基坑支护设计

该工程基坑支护采用了土钉墙+深搅止水桩+预应力锚杆+锚喷锚杆+旋喷桩+梁式冠梁复合支护体系。工程中有一层地下室,且建筑结构周边为沉降敏感区,对基坑的位移和变形要求较高,因此应做好基坑支护的施工工作。

二、桩基的选择与应用

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的情况,可以考虑不同的桩基础方案:

1.当建筑中地基上部偏软弱,下部深处埋藏着坚实地层,适用桩基。如果软弱土层很厚,桩端部分不能达到良好地层是,应考虑桩基的沉降;如果较好土层将载荷传递到下卧软弱土层,应考虑桩基沉降的增加。

2.地基部分不能有不均匀沉降或者过大沉降的高层建筑或其他重要建筑物。如重型工业厂房、仓库和粮仓等;对烟囱、输电塔等高结构建筑物,应该采用桩基防止倾斜,并使其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平力和上拔力;对于地基软弱或者一些特殊性土壤上搭建的永久性建筑,应采用桩基作为地震区结构抗震措施;对大型或者精密的设备基础,应控制基础沉降和沉降的速率,减少基础振动对结构的影响。

总之,建筑工程中桩基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地基变形和承载力的基本要求,并对地基仔细勘探,慎重选择施工方案,精心设计与施工,是桩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三、桩基础常见施工技术

在工程的施工中,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最为常用的施工技术,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选择。

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指采用不同的钻孔方法,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井孔,当达到设计标高以后,再将钢筋骨架或钢筋笼吊入井孔中,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特点是施工噪声和震动相对较小;能够制造比预制桩直径大很多的桩;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各种地基的施工等等。

(1)埋设护筒

护筒的埋设是为了起到定位导向、保护孔口、维护泥浆面和防止塌方的作用。在护筒埋设时应稳定、准确,并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小于50毫米。护筒通常是采用4~8毫米的钢板制作,其内径需大于钻头直径100毫米,在上部适宜开设1~2各溢浆孔洞。护筒埋设的深度要求,一般在粘性土中不得小于1米,在砂土中不能少于1.5米,在高度上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2)冲击成孔

在冲击前,护筒内需加入足够的水和粘土,然后边冲击边加粘土造浆,以保证粘土造浆护壁的可能性。为防止在冲击成孔时,出现桩位偏移和斜孔,应采取以下措施:冲击钻应对准护筒的中心,控制偏差在±20毫米以内,然后开始小冲程密击,锤高度在0.4~0.6米,并及时添加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能够密实挤压;当孔深达到护壁下方3~4米后,可加快速度与冲程;在造孔时还需将孔内的残渣及时排出孔外,以避免残渣太多,出现埋桩的现象。

(3)吊装钢筋笼

在钢筋笼的起吊和安装的过程中,为避免变形的出现,需设置支撑物。在安放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桩孔缓慢放入,并避免与孔壁出现碰撞。在下笼时如果遇到阻碍应停止,等原因查明处理后方能继续进行,并严禁强行下放和高起猛落。当钢筋笼全部入孔以后,检查其居中位置,同时采用钢丝绳和插杆进行固定,以防钢筋笼出现上浮或下沉。当混凝土灌注结束以后,才能对钢丝绳和插杆进行拆除。

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施工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占用施工场地小,施工质量可靠和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单根桩而言,人工挖孔的效率和速度不如钻孔,但人工挖孔可以在几个甚至十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展作业,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1)开孔

开挖时,应由上往下分层进行,每一层土方开挖区的厚度约为1米,形状呈上小下大的圆台体形状,在上底和下底的口径应分别大于设计桩径20厘米和40厘米。在开挖时,侧壁应做到光滑平整,并保持底面的水平。

(2)钢筋笼施工

直径在1.4米以内的挖孔钻,钢筋笼的制作与钻孔灌注桩的方式大致相同。对于长度和直径较大的钢筋笼,通常在主筋内侧加设一道加强箍,并在箍内设置加强支撑,与主筋焊接牢固形成骨架。为方便吊运,钢筋笼普遍采用分节制作,主筋接头使用对焊,主筋和箍筋的间隔则使用点焊固定。

(3)灌注桩身混凝土

施工经验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1.1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对于地铁轨道交通来说,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各行业安全事故中,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位居第二,紧排在交通和矿产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地铁施工是高风险行业。

1.2在地铁建设施工阶段,采用明挖、暗挖、盾构等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进行基坑或区间隧道开挖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或隆起;施工期间现场施工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会对地铁施工产生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1.3施工建设的周边环境复杂地铁施工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错综复杂。而工程多建于热闹繁华的市区,建筑物繁多,交通拥挤,环境复杂,而且城市地层中各种管线交错密集分布也相当复杂这些周边环境不可避免要影响着地铁施工的安全。

1.4施工工地安全环境文化缺乏。地铁施工工地是多项作业交叉进行的复杂环境。工作环境恶劣苦累脏险;生活环境差,工人都是住工棚;卫生条件低饮食差;而且缺少企业文化和娱乐设施。这会对作业者产生烦躁的心理影响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2地铁施工的特点

2.1施工环境复杂。由于城市地铁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快捷的交通便利,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增加城市经济活力,所以地铁线路设计往往要考虑通过交通枢纽区、繁华商业区、人口密集区等能充分发挥地铁使用功效的地区。一方面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出行,活跃了城市经济,但另一方面也为地铁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由于地上地下更为复杂的环境,施工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行人车辆安全,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施工范围内各类管线的安全以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带来的施工风险。

2.2施工工艺复杂。地铁施工目前在我国已达到一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能力,但施工工艺仍然比较复杂,特别是地下车站的施工。目前,在暗挖地铁施工中使用的超前大管棚、“眼睛法”、“洞柱法”以及明挖车站施工基坑支护的连续墙、钻孔桩、旋喷装、SMW桩、预应力锚索等施工工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比较复杂的。另外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几种工艺综合使用的情况也比较多,这就更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

2.3施工质量要求高。目前我国地铁设计的使用年限一般都在100年,同时属人防工程的一类,鉴于地铁在地下工程中是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特殊地位,其整体的安全性完全依赖于高质量的保障,因此质量标准要求也高。

2.4环境保护要求高。城市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已经作为行政法规写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这就要求我们施工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施工废水的达标排放,施工扬尘污染、施工噪声控制、夜间施工灯光扰民等等这些容易破坏环境的因素。

2.5安全管理目标高。“安全无小事”。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出不得半点安全事故,哪怕再小,都有可能造成极大极坏的影响;大点的事故就更不用说,经济损失、考核评比、评优评先等不予考虑,企业形象、信誉、效益无形的损失是怎么都弥补不了的。这几年,国家在提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负伤率、死亡率、职业病发病率、杜绝重大事故等各项指标要求不断提高,更是对安全工作的考验。

3抓主要环节,抓控制重点

鉴于地铁施工的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城市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只有抓好重要环节,抓住控制重点,才能达到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减少事故风险,实现安全目标。

3.1地铁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项目根据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应从安全风险辨识到施工生产过程管控牢牢把握人、物、程序、过程四个环节的安全管控工作。

3.1.1把住人员关

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保障主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是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重要途径。新进场作业人员做到先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签订劳务合同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有合法的操作资格证,方可作业;安全员必须持有政府相关部门安全员证方可从事安全员工作。

施工人员进场除安全生产知识理论考试外,还应坚持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其考核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工程部技术部门及监理参与,必须做到技能与理论相符,操作与证书相应,方允许上岗作业。

3.1.2控制“物”

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生产系统根据所辖施工任务范围进行风险识别,并编制风险源辨识表,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中落实风险源辨识相关工作,根据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预告,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特别是与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的设备、设施、临电及环境等必须处于正常状态或符合有关标准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除按照规定进行报验、验收外,必须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检查,确保处于安全状态。

在大型设备安装管控工作中,各种设备安装人员均经安全培训、考核、交底等培训程序后上岗作业,安装过程中,安全员与生产副经理现场进行管控,确保设备安装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且大型设备均需当地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各种机电设备使用中应规范大型设备使用及养护记录,形成标准的使用程序及养护手册,每天由操作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运行条件实施记录,检修过程逐条记录在案,保证设备使用、维修无事故。

3.1.3遵守程序

遵守安全施工有关程序是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方案要按规定审批论证;施工前要进行详细交底;重要工序开工前要经自复检合格后方可作业。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同时,应严格执行各种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从施工准备条件验收到动土令审批,从工班自检到安全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验收,层层管控,处处把关,实现程序常态化,制度习惯化。

3.1.4严格过程控制

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设备、设施、环境和地层都处于动态之中,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不安全因素并给予消除是必要措施。生产的主要系统,如配电系统、提升系统、运输车、油库、开挖等分别由机电、物资和土木人员进行日检,专职安全员每天进行综合巡检;每周应进行综合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同时根据安全生产情况随时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3.2地铁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控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