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10 01:20:08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1

1.1基于WebQuest的前期预设

根据目前应用的网络项目以及之前学生的实训成果提炼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具有一定工程性的实训项目,给出学生选择实训项目组合时的指导性建议。预设应充分考虑实训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时间限制。

1.2更新完善实训指导材料及操作指南

在进行前期预设的同时,应为每一种可能的实训组合提供尽量相近的实训操作指南,包括问题情景、实验目标、拓扑、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步骤等资料,以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这些资料既要注重项目的可执行性,又要避免教条化。

1.3工程实训过程

学生根据提供的实训操作指南,自行完成整个实训过程的细节设计。此过程中,学生应通过教师的帮助适当的进行基于WebQuest的实训实时调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

1.4实训过程中的学生反馈

学生应忠实记录并反馈整个实训过程的进展状况、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学生的这部分工作将被重点列入整个工程实训的总体评级。

1.5基于Internet的实训实时调节

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将成为学生与Internet以及其他外部资源的交互接口。教师应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训计划进行相应调整以期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和时间限制。

1.6实训后的学生总结

学生应忠实、简洁、流畅地描述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分析,整理成总结报告。

1.7实训总体总结

教师根据所有学生的实训完成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等级评定考核(具体方法见第4部分)。同时对下次实训的前期预设进行相应的修改一起在同样的时间、资源限制下完成学生实训体验的最优化。

2培养“双师型”实验师资

校企联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现代企业拥有的软、硬资源,经营理念,企业环境,技术人才,管理方式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兼顾实训的知识性与实效性;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大中型企业、网络培训机构学习锻炼,可以拓宽其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系统性、前沿性与实用性;利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的相关资源,并与课程目标结合,可以实现实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通用技术与专有设备的机构结合。为了充分完成工程实训的校内校外综合培养,与企业的深度沟通与调研势在必行[4]。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或每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训培养计划。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校外教学的顺利进行,企业、学校双方应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给与保障。

3网络工程实训中指导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进行网络工程实训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应该只是完成例行教学程序,如任务交代、关键知识讲解、考勤与纪律维护、现场答疑等工作。考虑到基于WebQuest的工程实训中,实训指导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指导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将致力于筛选信息,为学生提供搜索启发,并利用新获得的实训信息调整正在进行的实训计划。

3.1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同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可以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可能会出现很多教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另外,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很快,特别是网络产品更是日新月异,这都要求教师不断自学,尽量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学生的步调一致。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与网络平台直接联系,有利于指导教师的同步自学习。

3.2问题释疑与问题发现并重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尽量回答学生问题,还应该主动观察并发现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但不仅限于:拟定的实训计划是否与学生的整体能力相适应;实训进展是否与预期基本一致;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个别的还是共性的;学生不提问题,是因为已经懂了还是根本提不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有关理论知识的,还是具体操作方面的,还是相关产品或软件引发的。指导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经自己筛选后的网络信息对学生实训是促进还是干扰,以作相应的调整。

3.3目标与要求适当个性化

即便实训计划与学生整体能力相适应,实训进展也正常,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还是需要针对细精度群体,甚至个体对实训的具体目标与要求进行适当调整[3~4]。例如:基础较差的,适当降低难度要求,提供更为详实的指导资料,避免网络信息的干扰;基础较好的,多给些引导性的建议,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宽指导教师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将权利交还给学生;有兴趣偏向又具备一定基础的,多提供些深入的、泛型的思路与资料,为其高水平的学习期望铺路。

4网络工程实训的考核机制

实训类课程的另外一个难题是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组内学生所做项目往往相同或相似,无论是实习报告,还是实习效果演示,都不太容易区分学习好坏;现场操作实习过程则过于浪费时间。经过多轮实践,仍然采用“20+40+40”的考评模式,即平时占20%,实验效果检查占40%,实验报告占40%,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原则与考核标准。网络工程实训的总体考核原则是:注重基础能力,体现创新能力;注重动手能力,体现表达能力;注重独立性,体现协作能力;注重完整性,体现独创性;保证基本面,允许灵活性。实验效果检查标准及实验报告考核标准分别如表1~2所示。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90-03

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因此,实践性教学成为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当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计算机控制、PLC、网络及通讯等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和集成应用,工业自动化技术逐步形成,并在当今工业科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和管理等岗位对掌握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技能型人才需求也在日益扩大。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开展实训教学,首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既能掌握工业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胜任自动化仪器仪表、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运行维护以及改造设计等技能型工作,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具备工业自动化工程技术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自动化控制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实践,就高职院校工业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工业自动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定位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新技术应用能力是当今社会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是技术性、应用性的教育,其课程定位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其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并具有针对性。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对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确立了自动化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式为“宽基础、活模块”,并建立了“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同时,相关教研室也对自动化类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梳理,重新定位了自动化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整合并优化了自动化类专业分散在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程,从而构建了一个层级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

素质实验层:以培训学生基础素质为主的训练实验室,包括计算机操作与工具软件使用实习,电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训和设计。

工程训练层:以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为目标,包括课程实训及设计、气动技术、电子技术、气动技术、液压技术、电子液压技术、信号检测技术及可编程技术等。

创新开发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动手和创造能力,包括综合实训、综合实验、过控仪表及PLC控制系统设计实训。

实践生产层:加强校企合作,设立生产性实训实践基地,采用“公司化运作”经营管理模式,开设零距离上岗“直通车”,为企业的技术改造、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加快专业特色化建设,建设一流的“示范性”的实验(训)基地。包括工业网络综合实训、生产过程仿真投运实训、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等综合实训内容,工业电梯控制实验(训)室、中兴通信实训基地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运营能力。

上述层级化实践教学平台以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为载体,使课程实践教学做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以体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并结合教学安排,使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一个从初级到专业逐步深化的过程,包括从基本技能延伸到专业技能,从单一技能拓展到综合技能,从实验室培养逐步过渡到生产实际培养。

二、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的构建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综合实训中心是通过整合学院原有的各个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并融合了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网络控制的理念和全局性布局而创建出的一个以自由和开放为特点的实训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可以营造出一个更接近生产现场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为相关教学实验与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整个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主要包括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实训室4部分。

(一)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是基于学院原来的PLC实训室扩建而成。原PLC实训室配备了二十套施耐德PLC变频器,采用PPI计算机通讯形式,计算机之间没有联网。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设备显得比较落后。因此,实训室的改造扩建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升级,将原有单台设备分开控制模式改为网络控制模式,以体现技术发展趋势;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融合,原有单台设备融入控制网络,其原有功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

为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达成最好的效果,扩建方案并没有考虑购买大型成套设备,而是新购20套带有以太网端口的PLC,把新购的20套以太网PLC组成一个大的工业以太网。网络结构采用两级网络控制拓扑结构,分别应用西门子工业通讯网络中的工业以太网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来进行架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上层采用的是工业以太网,可以实现上位PC机之间的通讯,以及实现整个网络控制实训中心内部网络的通讯;而底层布置的是PROFIBUS-DP现场总线,用以实现下位机PLC和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并同时承担下位机PLC主站和MM440变频器从站之间的通讯。该实训室设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因此其使用频率较高,且面向的专业较广。经过上述配置改造,使整个实训体系既体现了西门子最新的工厂控制集成自动化技术特点,又保留了原有实验设备套数,并从整体上实现了功能提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

图1 PLC与变频控制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二)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在功能上也属于面向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专项实训室,而且近几年控制软件组态技术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配合组态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学院在近年也购置了四十台计算机,并购买安装了业内主流的组态王和MCGS组态软件。但是,按上述计算机加组态软件的教学模式,学生仅能较浅地掌握组态软件的应用,由于缺乏硬件连接的实践,真正意义上的组态控制系统硬件设备的连接与设置没有教学实践的条件,因此,等毕业生到实际生产企业后真正接触到组态时上手仍然存在困难。有鉴于此,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在构建时就定位为采用主流技术标准和较先进控制设备的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其特色就是要融合现场总线技术和组态控制技术。

基于实训室的定位,其整体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如何将当前主流的现场总线技术、设备与原有组态软件相融合的问题。控制网络采用二级拓扑结构,结构示意图详见图2,其中控制网络的上层采用工业以太网,其目的是实现上位PC机之间的通讯,以及整个网络控制实训中心内部网络的通讯;底层则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用以承担下位机PLC和上位机之间,下位机PLC主站和ET200S远程I/O,以及人机界面TP/OP从站之间的通讯任务。由于下位PLCS7-200中配置了以太网通讯模块CP243-1,上层管理网络可以对底层现场设备进行直接通讯,体现了工业现场应用的多样性,可以让学生实践到较先进的控制技术,还可以为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基于以太网的PROFINET系统的研究提供平台。

图2 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三)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近年来,过程控制设备主要体现在现场设备的智能化和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两个方面,而当今工业自动控制发展的趋势是管理和过程控制的一体化。控制技术实训的培训重点是面向流程工业的过程控制技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重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让在校学生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锻炼,我们在工业以太网及现场总线的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装置扩展,构建了实训系统。

整个实训系统的控制结构是由上位机监控系统和下位机PLC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控制网络为两层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上层采用工业以太网来实现上位机PC之间以及上位机和下位机PLC之间的通讯;底层下位机PLC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则通过布置现场总线来实现。底层从站包括有控制液位、压力和温度流量等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网络组态、硬件组态以及PLC控制程序的编写采用SIMATICS STEP7软件,上位机与PLC的动态连结则由组态软件SIMATIC WINCC来实现。采用两台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其主机界面应用了西门子的WINCC组态软件,用以显示工业生产、控制及报警等的图形化界面以及对SIMATIC PLC系统的诊断,方便硬件维护。

图3 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经过上述扩展,实训中心可新增变频器应用技术、过程控制和自动检测技术三门课的实验项目20多个,包括变频器的开、闭环调速,变频器的制动,变频器的多机联网控制,小区恒压供水工程的仿真等,教学效用提升明显。

(四)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的系统构建

面向制造业中自动生产线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实训的主要目标。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的构建是在学院原有的两套一体化生产线控制实训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来实现的。原有实训装置在技术上比较先进,控制器是西门子S7-200的PLC,但由于没有联网,难以体现出机电一体化的特征。因此,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升级改造方案的重点就确定为实现原有一体化生产线控制实训装置与控制网络的联接。

为控制改造成本,教研室提出了在原有PLC模块上增加通讯模块来实现设备联网的方案,其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现场设备通过工控机扩展卡SMP16-COM291和S7-200通讯模块EM277进行PROFIBUS-DP总线通讯,上层网络则由SMP16-COM201卡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实现连接。通过上述方案的改造,既实现了先进的工业网络联网技术在原有设备上的使用,还为日后的功能扩展改造预留了充分的空间。

图4 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网络结构图

高职工业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围绕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实现实践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同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实训中心的实践中,通过对实践教学平台的层级化设置,明确了各实训室的功能配置定位,并据此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机电类专业工业现场的要求,让学生经历实现由基础理论实验到专业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其特色包括:

充分把握当前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并依托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技术,建立了一个自由、开放式的实训模式,构建了一个接近生产现场的实验环境,既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又为相关教学实验与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运用STEP7编程软件和WINCC组态软件进行网络组态和监控组态,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人机监控操作界面方便地修改操作参数,观察控制效果;并可在人机监控界面选用不同的程序进行多个实训项目,而不必需要进行硬件接线的更改。

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将学院的部分老设备融入新的系统中去,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约改造系统产生的费用,而且通过重新布局,还可以开发出原有设备的新功能。

【参考文献】

[1] 胡耀军,刘金云.模糊控制在工业以太网中的实现[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1(3)

[2] 郁聪.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 王华,郭梅.从传统工厂到数字化、智能化工厂[J].电子世界,2013(20)

[4] 吴一鸣.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

[5] 李爱华.PLC,变频器与通信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8)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3

(School of Civil & Hydraulic Engineering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摘要: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型水电工程的主要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和它的工程造价联系起来,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电工程造价估算模型。在模型的实现上,利用MATLAB语言对模型进行了训练、仿真和测试,并用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较准确地估算工程造价。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ized hydropower project are analyzed, a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is connected with its engineering cost,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of hydropower project cost estim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In the model, MATLAB language is trained, simulated and tes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model,and engineering examples are validated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better generalization abilities able to accurately estimate of the project cost.

关键词: 工程造价估算 BP神经网络 水电工程 模糊数学

Key words: cost estimation;BP neural network;hydropower project;fuzzy 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84-01

1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结合[1][2]选取样本

本文在参考文献3的基础上搜集国内大型水电站资料,根据文献1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选出符合要求的三十个样本作为建立本文BP神经网络模型所要用的训练样本。

1.1 工程特征的选取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分析以及对专家的咨询,可以判断影响水电工程总工程造价的因索有:所在地、坝型、坝顶高程、坝长、地震基本烈度、地基状况、电站装机容量、水库总库容、引水道断面、年发电量、淹没耕地、移民、工程量。

1.2 水电工程造价估算模型工程特征的量化结果把非数值型工程特征所在地(1-华北2-东北3-华东4-中南5-西南6-西北)、坝型(1-混凝土双曲拱2-土质心墙堆石坝3-重力拱坝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5-土石坝)量化,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得到所有样本的工程特征量化结果。

2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造价估算模型的建立

2.1 BP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层。建立一个BP神经网络模型,就是要确定其的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层。根据G.Cybenyo等人的证明,具有一个隐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只要隐层的节点足够多,就能以任意精度逼近有界区域上的任意连续函数。本文建立一个带有一个隐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来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

2.2 确定参数输入层节点数由输入样本数据的特征数量决定,本文为十三个工程特征(如表1所示);隐层节点数至今还没有成熟的确定方法,本文隐层节点数选6个;输出层节点数由样本的目标数据决定,本文输出层节点数只有一个为工程造价。

2.3 确定节点转换函数BP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激活函数通常取可微的单调递增函数,MATLAB6.5工具箱提供了3种传递函数Log-sigmoid.Lan-sigmoid和线性函数。本文为隐层所有节点选择Lan-sigmoid作为转换函数,而输出层采用线性函数。

2.4 BP网络的训练与测试[4]训练的次数越多,其精度越高,则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的拟合就越好。但如果训练精度过高的话,就会出现训练过度,此时虽然对输入数据拟合得很好,但是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不好。本文选择训练目标为0.001。样本数据一部分用来训练网络,另一部分用来测试网络的训练效果。因为本文所研究的造价估算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误差应满足该阶段的精度要求(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电工程造价估算模型的实现

对于上面确定的BP网络,利用表1中的前29组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网络才有可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网络训练代码如下:

net.trainParam.epochs=20000;

net.trainParam.goal=0.001;

[net,tr]=train(net,P,T);

可见经过16000次训练后达到要求,如图1所示。

网络训练结束后,利用Sim函数可以对训练后的网络进行仿真和测试。网络仿真和测试的代码如下:

Temp=sim(net,Pes test);

my_error=T test-Temp;

Perf=mse(my error)。

利用模型得到的工程造价与实际值非常接近,远小于士20%的误差。

4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估价模型极大地提高了速度,做到了让投资单位对于整个项目总投资心中有数。运用此模型进行工程造价的估算,估测精度在87%左右。鉴于我们将要估价的工程是可研阶段,工程细部信息不完整,特征较模糊,因此这样的评估精度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用BP神经网络估算水电工程造价是有效可行的。但是由于输入样本数据对模型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用BP神经网络估算水电工程造价还可以在深入规范样本数据和训练过程的基础上提高其准确度。

参考文献:

[1]赵欣.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土建工程造价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14-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Training Teaching Based on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LI Xue-feng,YANG Jian-qiang

(School of Mat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nagfan 44105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the contect architectur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network training are discussed under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 el. The experience is communicated and summarized in whole teaching tache of project programming,task setting,teacher inspecting, stu? dent communicating, group competiting and cooperating,based on project leading and task driving network training teahing.

Key words: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network training; project leading; task driving

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211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重视。我院在2007年开始进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的高年级学生设置了一个学期的专业实训,用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针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制定了实训方案,并提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方式,该文是对几年来网络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案、实施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总结,同时也对进步提升实训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思考。

1网络实训内容体系的制定

根据学院211人才培养方案,网络实训为时一个学期,这对于我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在兄弟院校也是没有先例的。如何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体系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网络行业的需求,我们确定了网络实训的目的是为了从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服务的部署与管理、网络工程的实施与管理上,培训具有较高的网络理论知识,较强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工程实际操作的复合型网络人才。并最终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由路由与交换实训、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与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三部分组成。

路由与交换实训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部署与实施的能力,其中主要是基本的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与管理,VLAN的设置与管理、生成树协议的配置与管理、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管理、NAT的配置与管理、路由协议RIP与OSPF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的配置与管理等等,通过实训切实地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具备熟练设计、部署与实现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主要针对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网络服务的规划、部署实现与管理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在Windows Server环境下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其中主要有DHCP服务、DNS服务、WINS服务、WWW与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流媒体服务、PKI与CA服务、TLS/SSL服务、VPN服务、活动目录的创建与管理、组策略的应用等。通过这部分的实训,让学生能熟练的在Windows Server下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

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主要针对智能楼宇建筑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实训,通过以真实的企业网络需求为背景,进行企业网络工程的应用分析、规划、设计、实现与测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网络工程的从需求分析、分析设计、预算与投标、工程实施与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工程的设计、文档的建设、工程预算、工程实施、工程的检测与管理的能力。

2网络实训方式

一个学期的实训,在如此长时间里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根据网络工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方式。此方式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实施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网络实训教学。

3“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

3.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一个具体的项目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完成项目要求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目标去实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引导学生探索并进行相应的评价[3][4]。

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专业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网络与服务设计能力、部署实现与管理能力。更重要的 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且网络产品种类较多,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自主完成相应学习内容,从而在学习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处理项目的具体思路、自我提高的思想、合作学习的精神。

3.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设计

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中,实训指导书的设计与编写是做好实训工作的第一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之上的,所以我们的实训指导书由三部分组成: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实训任务、拓展任务。

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部分的内容是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在进行实训任务之前,务必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训任务与拓展任务部分则是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设计的。此时,项目与任务的设计是成功运用该方法的关键,它将决定教学是流于形式,还是真实有效的;决定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还被动的。因此在项目与任务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背景的真实性。

对于每一个实训项目,必须给一个真实的项目产生的背景。项目背景的真实性,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的成就感。

2)任务目的的明确性

项目中的任务的设计要求每一个任务的目的必须明确地进行说明。任务的顺序最好是我们解决相应问题一般流程的顺序。可以针对相应知识点的要求,特别设计一些相应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观察相应的结果,加深对网络工作机制的理解。

例如,在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的实训,用二个路由器连接的三个网络,在配置好接口的IP地址后,在每个网段的PC上设置好IP地址和默认网关后,让PC间互ping,让学生观察PC间的连通性,并加以思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其思考学习路由的工作机制。并进步提出如果要让三个网段都能互通,要如何配置?如此,步步为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3)项目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项目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能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即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

例如,在NAT的实训中,设计了一个小型企业网设计的项目中,项目任务设计为:1)画出拓扑结构;2)规划VLAN;3)规划IP地址;4) VLAN间的互连;5) NAT与Internet的连接;6)企业内的PC访问Internet上服务器的数据包传输过程的观察。

这个项目就包括了以前已学过的知识,如VLAN,VLAN互连等,也隐含了新的知识,如NAT的使用,NAT数据包的变化过程等。学生完成这个项目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的综合应用

总之,在设计项目时,要仔细推敲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能力。

3.3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促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督促与检查,也是保证实训按时按量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同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但有的同学却感觉到困难。这要示教师在任务的设计要兼顾到大多数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4学生阶段报告与经验交流

实训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实训阶段报告,从这一周中抽出一些知识点作为报告内容,让学生上台来讲解,交流心得体会。在交流过程中,特别要求学生注重交流在实训过程中的出错的一些案例,是如何产生及解决的,通过总结交流经验教训,让学生整体进步提高。

3.5单兵训练、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

单兵训练,是指实训中的一般任务都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独立完成。让每位学生都要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的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做路由交换的实训中,单兵训练时,我们一般让学生使用模拟器来进行,这样操作会更加简便。

现实社会中,一个网络工程任务往往任务大、时间紧,所以团队合作的训练是必须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训中分阶段地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这些综合性项目都要完成多台设备的配置与网络调试,并且要求必须在实际设备上来完成。综合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以完成时间的长短作为小组成绩的依据。每次小组比赛后,教师进行总结评分,并将此评分做为最终实训成绩计算的一部分。

这种综合项目要求小组同学必须进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才可以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热情,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3.6“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网络实训效果

通过二年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4总结

在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被充分地重视,实训力度加大。经过实践说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辅助以配套的实训指导书、教师监督激励、报告交流、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等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训中长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热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奇.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9).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5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期工作

1.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对网络人才有较大需求的主要用人单位是政府机关、企业。政府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已有2000余个地级以上政府机关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已经实现上网的县级以下政府机关数量超过1万个,全国等待建设的政府网站不少于15万个,未来三年从业人员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企业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企业网站约130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130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还不足全部企业的5%,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未来5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2.进行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科学地制定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组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信息。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家访谈会,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分析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素质总体要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初步规划、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能组建较基础的中小企业网络系统;能进行局域网设计、安装、调试、经营及管理维护;能进行网页设计,网站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情况分析:开展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形成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针对课改工作进入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并为下一步课改物色实践专家。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学生、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调研分析,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从调研的企业中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企业工作过程,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设计学习情境: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境,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论证。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完成8门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工作页的编写。

3.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为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 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内容为:一体化教室(工作站)教学区:改变原有实训室布局,使实训室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小组讨论需要;设置小型宣传层架,用于展示学习小组学习文化及成果,设置信息检索区域,配置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设施设备,配套相关工具书。一体化教室(工作站)实训区: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配备相关实训设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行6S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4.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等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5.教学组织与实施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6

引言

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灭菌保鲜技术。采用辐射加工技术手段,运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等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在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过程中,产生理化效应和生物效应达到杀虫、杀菌的目。因为是冷杀菌手段,所以有效的提高了食品卫生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和延长货架期。本文采用无防腐剂的香肠作为对象,排除了化学防腐剂对保鲜效果影响,同时为了食品加工行业发展提供方向,不添加化学防腐效果成分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辐照的方法有效提升货架期,有效提高企业效益,延伸销售链;对于不同种类的香肠制品,从肉质到成分,都会有所差别,通过大量辐照试验获得辐照工艺的方法,不仅耗时长,而且检验指标及检验方法也过于繁琐,因此结合采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在有限次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香肠品质影响的规律模型为科学辐照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方法与理化指标的检测

1.1 样品辐照

本项目采用不含任何防腐效果的特制香肠为对象,在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辐照中心进行。采用静态堆码式60Co-γ放射源,跟踪剂量计为Ag2Cr2O7经中国剂量科学研究院丙氨酸剂量计(NDAS)传递比对校准,分别采用不同剂量(2-6)kGy,进行静态辐照。完成辐照2天内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在(22.0±1)℃下保存30天后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1.2 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测定方法

1.2.1 菌落总数,参照国家标准GB/T4789.2-2008采取实验方法测定菌落总数。

1.2.2 水分含量,参照国家标准GB/T6965.15可用蒸馏法或直接干燥法。本项目采用直接烘干法。

1.2.3 氯化钠含量,参照国家标准GB/T9695.8进行测定,采用水浸出后用硝酸盐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

1.2.4 蛋白质,参照国家标准GB/T9695.11进行测定。

1.2.5 菌落总数,参照GB4789.2-2010进行测定。

1.3 检测结果与数据处理

采用以上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由于实验过程产生个别认为误差,利用matlab软件plot函数对每组数据进行拟合,将误差较大的个别数据进行剔除,最终得到50组数据,部分数据如表1。

表1 60Co-γ射线辐照保鲜无防腐剂香肠检测结果

2 神经网络算法

2.1 BP神经网络

通常BP神经网络具有3层结构,分别为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通常来说隐含层采用Sigmoid函数,输出层采用Pureline函数,因为符号函数标准输入、输出现代为[0,1],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转化层将辐照工艺参数进行转化限定区间,避开网络输出的饱和区。五层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

2.2 性能指标

性能指数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量化标准,BP神经网络一般采用网络军方误差作为性能指标:

式中:Ed为网络的均方误差;n为学习集体样本总数,tp为第P组训练的期望输出值,ap为第P组的实际输出值。影响神经网络泛化能力主要依赖于网络结构和训练样本的特性,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训练策略和优化网络结构来提高其泛化能力。本文选取贝叶斯正则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修正,网络性能指数变为:

式中:w为网络的权值向量,EW=m-1■?棕■■为网络所有权值的均方误差,其中m为网络权值的总数,Wj为网络权值,a和b为正则化系数,其大小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2.3 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训练步骤

(1)确定网络结构,初始化超参数α=0和β=1,根据先验分布对网络参数赋初值。

(2)用BP算法训练网络使总误差F(W)最小。

(3)利用高斯牛顿逼近法计算出有效参数个数。

(4)计算超参数α和β的新的估计值。

(5)重复执行(2)、(3)、(4)直到达到所需精度。

贝叶斯方法正则化神经网络是个迭代过程,每个迭代过程总误差函数随着超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最小点也在变化,网络的参数也在不断修正,最终达到总误差函数在迭代过程中没用较大改变。目前在网络结构的选择方面还没有理想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用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佳的网络结构,因此可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进行网络训练,然后比较这些网络模型的显著度,选择显著度较大的网络作为模型。

3 神经网络建模及预测

通过上述实验获得的50组数据中,45组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另选择其他5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预测。网络输入剂量、剂量率,输出为水分、氯化钠含量,通过应用均方差函数比较目标值和预测值的差异,计算目标值与预测值间的误差,观察网络模型对训练情况,网络拟合图性能进行评价。

网络训练结果显示,经过1500步训练后,网络误差平方和均值为5×10-3,达到了设定的最小训练目标值。网络训练完毕后,得到数学模型后,利用剩余5组数据进行预测验证,网络训练效果如图2-5所示。

4 结束语

采用辐照的方法进行无防腐剂香肠保质期的时间跟辐照剂量相关,采用4kGy的剂量进行辐照可使香c的保质期达到1个月以上,且香肠的颜色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辐照方法有效的提高了香肠的卫生质量,延长保质期。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香肠辐照工艺与理化、微生物指标的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确定辐照工艺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2015-2020年中国肉制品市场现状及战略咨询报告[R].北京: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

[2]郭淑珍.辐照保藏五花肉的品质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

[3]贾巧唤,任石苟.我国辐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食品工程,2008(4):12-14.

[4]陈秀兰,曹宏.鹅肉制品的辐照保质研究[J].核科学报,2005(4):371-374.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99―04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日益成为一种成熟和正规的教育形式,它在学历教育领域的成功发展必然也将导致其在企业培训领域的普及应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要“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实际上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一种政策导向,即:把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把远程教育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但从企业实践来看,开展继续教育不是制定培训规划并实施规划这样一个简单流程,实际上总有大量的培训规划未能付诸实施。那么,远程教育,尤其是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形式的网络教育,在解决企业培训的突出问题时是否真的发挥作用了呢?它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发展策略又当如何呢?借助于面向广播电视行业的一项调查研究,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虽然只有50年发展历程,但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文化领域一个最重要的行业。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发展与媒体技术的变革息息相关。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揭开了产业升级改造的序幕――从传统模拟电视向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卫星直播电视、移动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多种电视媒体发展。对于这样一个不断变革求新的行业,培训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由于它与新媒体技术的紧密相关性,其使用新技术变革管理与培训的可能性也更显著。因此,以广播电视行业为案例,借以分析整个企业培训领域的发展现状,具有典型意义。

一 企业培训中的需求与矛盾

这项调查涉及两省六地市(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8家广播电视台(集团)。这些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实力既有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如湖南省广播电视集团),也有处于全国一般水平的(如许昌市电视台),总体来看,能够代表全国广播电视机构的中等偏上情况。调查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访谈面向单位的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员工。问卷主要面向电视台主要业务部门的员工,共发放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38份。

在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调查方面,得到以下结果。

在培训认知方面,受调查员工对参加培训持积极态度,期望值较高(如表1所示)。46.7%的员工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个人素质和指导工作非常有帮助,52%的员工认为作用比较大,可以选择性学习,只有1.3%的员工认为培训对个人帮助不大。但受各种条件(如经费、工作时间等)的限制,企业组织的培训至多只覆盖到员工总数的60%,其中很多培训只允许骨干员工参加。另外有40%的员工表示很少或从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如表2所示)。

在经费投入方面,员工期望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经费用于培训。但企业的实际投入是与企业的经济实力相关的。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如省级电视台)每年都会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员工培训。例如,湖南省广播电视集团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派遣骨干员工到国外进修。经济实力较弱的企业(如市级电视台)在培训的投入力度上相差较大,有的市级电视台可以每年投入10万元,有的则几乎没有任何投入。总体来看,不管是实力雄厚的企业,还是实力薄弱的企业,它们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均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

从员工个人来看,个人在培训方面的支出也是大相径庭(如表3所示)。少数员工平均每年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支出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访谈结果证实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但多数员工是在300元以下,甚至有30%的员工表示个人没有培训支出。

在培训内容方面,员工期望培训可以满足个别化需求,以拓展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培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则习惯于自上而下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或者尽可能组织能够覆盖较多员工的培训(如专家讲座),而这样的培训显然不适宜员工自主选择。因此,受调查员工普遍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对个人帮助不大。于是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员工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但不愿意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企业想尽办法投入了有限的经费,但无法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培训时间方面,员工期望每年或每几年参加一次较长时间的系统化培训,如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或者半年左右的中期进修(如表4所示,经访谈证实)。员工产生这样的需求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速,知识、技能、理念等更新较快,员工需要通过系统化学习来适应岗位需要;另外,有的员工专业背景与当前岗位不符,也需要通过系统化学习来弥补这种不足。但现实状况是:面向员工的培训多数是为期1-2天的专家讲座或者为期一周的短期培训(如表5所示,经访谈证实)。专家讲座包括两类:一是由企业聘请同行专家开展的讲座;二是由行业主管部门聘请专家学者(来自高校、政府部门等)开展的讲座。由于讲座时间短,内容少,员工对培训效果评价不一。

在培训形式方面,员工期望参加脱产面授学习,包括聘请专家到当地面授,或者被派出到外地面授,其中又以当地面授作为首选。这样的需求显然与现实不符。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在满负荷工作,在一些员工规模不大,经济实力较弱的单位,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如一人承担新闻的采访、撰写和编辑)。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很难抽出一段完整时间去参加脱产学习,即使员工愿意暂时放弃工作,单位也不会放行。

总之,员工对培训的普遍需求是:期望可以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内容更加适合个人需要,培训方式是较长时间的脱产学习。但是目前的培训现状不能保障员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在培训需求与培训现状之间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包括:

• 培训投入与培训机会的矛盾。企业投入的培训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员工对高质量培训的需求,而员工的收入水平也不能保障员工自费参加培训,因此,培训经费成为企业面对的最大难题。

• 培训规划与需求分化的矛盾。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难以满足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客观上造成了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流于形式。

• 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员工期望较长时间的脱产面授学习,但这与紧张的工作时间形成矛盾。

二 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培训所面临的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来解决。与传统的面授教育比较,网络教育具有以下优势:教学信息交互性强,学习资源真正丰富,不受时空限制,以学生为中心[1]。根据这些特征,学员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可以实现基于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这就为解决培训规划与需求分化的矛盾,以及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奠定了基础。另外,研究发现,网络教育平均到每个学员身上的费用较低[2]。因此,企业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即使不增加经费投入,也可以扩大培训覆盖面,为员工创造更多培训机会;如果企业致力于实现全员培训,那么也必然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投入水平。总之,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突破培训困境的一个基本途径。

然而,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我们考察了受调查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近三年组织的培训项目,结果发现,没有一项是通过网络教育形式开展的,它们全部采用面授教育形式,包括专家到当地面授,以及员工到外地面授,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对员工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员工最期望的培训形式是面授学习,而不是网络学习(如表6所示)。这揭示了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一种应用现状:企业不善于组织网络培训,员工也不习惯于接受网络培训。

这个结果值得深思。众所周知,网络教育在学历教育领域的发展已经为社会所普遍认可,那么它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应当初见端倪。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设施和服务正在向数字化模式过渡,而其培训模式却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说明,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不会自然形成。

为了弄清楚制约网络教育应用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选择网上学习的员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是否选择网上学习与所在单位的经济实力相关性不大,因为各单位选择网上学习的员工数量相当,平均占该单位受调查人数的15%;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大,21-30岁的员工占48%,21-40岁的员工占83%;与工作岗位类别的相关性较大,从事工程技术、采编业务、经营管理的员工占了84%,这些岗位与其他岗位相比,更需要员工经常使用网络。这说明,员工越容易接触网络,越经常使用网络,就越易于接受网络教育的理念和形式。

其次,通过对员工访谈,我们发现,有的员工虽然支持网络学习,但更愿意选择面授学习,他们认为脱产面授学习显得更正规,也更乐于接受。有的员工明确表示不支持网络学习。他们认为网络学习就是观看讲课录像,缺少互动与答疑,不能保障学习质量;同时,他们也不希望利用个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因为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业余学习会造成额外压力,因此没有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他们认为单位许可的脱产面授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形式。这说明:第一,多数员工对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并不了解,有的员工甚至从来不接触网络。第二,多数员工习惯性认同有组织学习,并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而不习惯于业余自主学习。第三,员工在繁忙工作中普遍形成一种认识,即脱产学习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学习方式,既完成学习又不增加压力;如果业余学习的结果不足以补偿它所造成的压力,那么就不值得参加。但是从企业角度考虑,经常性或全员性的脱产学习是根本不现实的。

再次,根据对企业领导的访谈,我们发现,企业领导对实施网络教育表示高度认可和支持。领导者看重的是网络形式所能达到的员工覆盖面和不受时间限制的灵活性。不过他们也有担心:一是目前培训市场上鲜有基于网络形式的培训项目,二是企业自身缺乏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因此,他们建议专业的培训机构能够承担起这些职责。

综上所述,在企业培训中,制约网络教育应用和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 培训市场缺乏基于网络的培训项目;

• 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 员工缺乏接触和应用网络的环境;

• 员工缺乏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 员工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 员工缺乏业余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这些原因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网络课程资源、网络培训项目;主观因素包括:网络学习理念、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动力。实际上,这些因素恰好是实施网络教育所需的基础条件。也就是说,网络教育在企业中的发展瓶颈是由于这些基础条件缺失了。这个结论可以通过与网络学历教育的对比来进一步证明。网络学历教育的发展一开始便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网络教育学院的推动,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例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网络教育学院自主设置网络教育专业(项目),网络教育学院提供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资源),校外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基础设施(设施),网络学习者接受了网络教育理念(理念),适应了网络学习方式(习惯),还要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对学历、学位、专业能力的诉求(动力)。

因此,网络教育的发展瓶颈,不是由于网络教育本身不适应企业培训的需要,而是由于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还没有建立起来,网络学习的理念和形式还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和员工的视野。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现状,使网络教育的理论优势转变成现实优势,首要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这些基础条件。

三 促进网络培训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设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要牵涉到参与企业培训的各个主体,包括: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即提供培训课程和服务的机构,如学校、培训公司等)。如果从学习型行业建设的角度分析,参与主体还应包括行业主管部门。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来共同建设。

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行业的监管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战略引导和政策保障。例如,可以参照教育部建设数字化学习港的理念[3],引导建设面向本行业的数字化学习港,作为行业继续教育的资源中心和培训中心,把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面向行业内各企业和部门共享。在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初期,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责建设基础硬件和软件,后期运营费用(资源建设、服务提供、维护管理等)则可以由数字化学习港的使用者(企业)共同分担。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必要的政策或法规,鼓励各企业、各部门通过数字化学习港开展培训,并努力保障数字化学习港的公益性质,做到共建、共享、共赢。

企业作为培训的投资者、组织者和间接受益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例如,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环境,逐步增加对培训的经费投入,基于数字化学习港制定灵活的培训规划,建立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机制,建立应用所学开展工作创新的机制,等等。

员工作为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应当主动适应网络教育的理念和形式。例如,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化生存的理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学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摆脱对有组织学习的依赖,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开展工作创新,等等。

培训机构作为培训课程和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例如,树立与行业共同发展的信念,开发基于网络学习的培训项目,面向企业定制培训课程资源和服务,等等。

以上提出了在企业培训中建设网络教育基础条件的原则性建议,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上,还应当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8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需求调查显示,网络工程师已经成为当前最紧缺的人才之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被誉为新黄金职业,薪水起点高,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而节节攀升。

但同时,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却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欢迎,普遍需要在企业工作1~2年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企业招聘员工时纷纷将“必须具备实践经验”作为基本条件,从而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计算机人才,我系决定开展计算机网络设计实训教学,目前已开始进行的实训对象为计算机系04级学生。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个批次100名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实训工作。

本次实训以城市学院北郊新校区计算机网络工程为实训模拟项目,以校园网的网络设计和实际应用为中心,以规范化招投标流程和正规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为模拟场景指导,项目经理由有实际经验的任课教师担当,学生每5人分为一个项目小组,并推举一名项目组长,按各自的兴趣选取不同的项目方向,使用角色模拟的方式开展整个实训项目。本次实训的目的是:

(1) 理论和实践结合,理论教学穿插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和遵循规范化的工程设计流程,掌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学习和理解规范化设计的意义,树立网络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化思想。

(3) 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亲身体验企业网络工程师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责任感。

(4) 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积累真实的项目经验,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规范、技术、流程、团队协作、沟通等,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师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5) 通过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概念,理解工程设计的意义,学习网络设计的一般方法。

(6) 通过实践项目的工作,掌握实际客户需求调查、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信息流量和信息点分布详细设计、设备选型、综合布线、项目预算与工程报价方法。

(7) 熟悉网络工程从招投标文件准备、标书格式书写、技术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工程实施方案、投标演示报告、标书评估等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熟悉根据规范化模版要求编写和提交文档;

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招投标策略及流程,设计团队管理,掌握基本的工程软件设计工具;了解常用的信息查询工具与资料收集方法。

在实训中严格按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学生作为模拟企业的员工,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1) 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和实习时间,接受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按时提交阶段工作成果,必要时由项目组长组织加班。不能按时完成的要提交解释报告。

(2) 小组每阶段提交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组长直接对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成员每阶段提交个人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执行情况,成员对所在项目组组长负责。

(3) 学员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项目组长向指导教师请示,由指导教师处理和解答。

(4) 认真记录理论教学内容,并记录每天所经历的问题及处理过程。每天完成个人总结。

(5) 学员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纪律,不得随意外出和缺勤。要接受指导教师、辅导老师、实习管理老师、网管老师的管理。

2实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1) 实习方式

学员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推举一名项目组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网络设计工作流程,综合运用课程教学中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计方法等知识,分阶段完成设计任务。

根据文档模板撰写网络设计文档,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全套招标文件、全套投标文件(包括概要设计、草图、设备清单、信息点统计表、技术方案详细设计与技术方案图纸、设备报价清单、投标技术方案、投标评审会演示PPT文档等文档),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2) 实习内容

本次实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形成文档阶段、评估和总结阶段。

l 准备阶段(需要1天):为学员讲授网络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实训项目的基本情况,学员分组,开始熟悉项目。

l 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撰写设计计划,明确人员任务划分情况,准备工程数据等。

l 总体设计阶段(需要3天):学员灵活运用课程中所学习的各种网络设计方法,为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总体设计。

l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5天):分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l 形成文档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整理设计文档,形成技术方案和正式招投标文件。

l 评估和总结阶段(需要2天):学员总结和讨论,指导老师参与,举行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进行实训总结,使得学员切实获得网络设计工作的经验。

(3) 实训任务

见下表。

3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措施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使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实训文本资料数据库主要包括:

(1) 实训计划

(2) 招投标概念

(3) 招标文件范本

(4) 投标文件范本(工程实例方案)

(5) 技术方案数据库

(6) 设备产品数据库

(7) 工程预算范本

(8)PPT演示文档数据库

(9) 日报-周报范本

在技术应用上采取的技术结构是:

(1) 使用Web数据库、中间件和网站设计工具等构造三层架构的网络应用系统。

(2) 使用先进的搜索引擎和信息获取技术取得大量实训与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3) 使用人工智能海量信息分析及提取技术进行个性化搜索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4) 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提供人工智能实训与毕业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

4教学效果及学生培养的相关收获

已参加实训的二个班级100多名同学共组成18个团队小组,分别模拟了18个公司,参与了城市学院校园局域网方案、校园无线局域网、校园网通信平台、行政楼网络集成、图书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数字校园智能监控网络、内网安全解决方案、学院数据中心、大学视讯系统等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所有团队均按预定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报告,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几方面受益:

(1) 学生可以在学院内完成高水平的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

(2) 学生可了解和亲手实践国际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产品知识。

(3) 学生可在建成的辅助教学系统平台上完成全部系统设计,为考取国际认可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就业。

5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电信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对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38-02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看重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越来越注重招聘熟练掌握网络营销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网络营销技能的作用。但是,该课程教学存在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脱节、实训环节的教学设计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合理、教学资源不丰富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佳,迫切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营销教学内容与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实际情况脱节

目前,网络营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不协调,不少学校的实训教学采用模拟实训软件完成,与企业目前开展的网络营销活动不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营销理论和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对广西30多家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调研,对营销部门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校企合作的领域、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企业要求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练搜索企业所需的网络信息、能建立网络营销平台、能运用各种网络推广工具进行网络推广、能运用网络进行客户管理等,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还要熟练掌握搜索引擎的技巧、熟练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企业营销方面的问题等。比照企业调研的情况与网络营销的教学内容,我们发现网络营销教学内容和企业目前开展的网络营销活动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技能训练上只限于在模拟实验室进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如何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方面,目前网络营销理论教学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学生参与度较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以模拟实训为主,学生缺乏在校外实训平台开展的项目实训,没有面临真实的市场挑战,没有经历真实的企业项目,不利于提高职业技能。如何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通过项目的驱动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这是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核心。

另一方面,开展项目活动一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如何评价项目团队成绩和团队成员个人成绩也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要想达到企业目标,如果缺乏企业指导人员对项目实训效果的评价,也会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这是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难点。

(三)网络营销课程考核方式过分注重理论考核,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的测定和检查方式。目前,一般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一般注重理论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作业、考勤、技能训练。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重视理论学习,对技能训练不重视,学生对平时开展的实训项目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技能训练效果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如果根据企业项目开展的要求来进行训练,比如开展网络市场调研、撰写网络推广方案、实施网络推广方案、评估网络推广效果等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又能达到训练技能的效果。因此,增加技能训练考核更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

(四)网络营销课程教材建设滞后,缺乏有针对性的辅助教学资源

与高速发展的网络营销活动相比,网络营销课程教材建设滞后。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公开出版的教材虽然理论体系较为完善,但实践环节和企业实际脱节,有的教材虽然项目教学设计与企业实际有一定的结合度,但理论知识不成体系,教材建设滞后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此外,缺乏有针对性的辅助教学网站,不利于学生开展技能训练。

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对网络营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1.通过企业调研和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分析企业所需的网络营销人才需具备能力。

通过开展企业调研和聘请企业专家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工作领域、各领域的工作任务、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专业教师根据开展企业调研和专业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总结出开展网络营销的职业能力:网络市场调研、网络平台建设、企业网络推广、网络贸易、网络营销策划五大能力。

2.专业教师根据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网络营销课程以企业网络推广为主线,根据企业工作任务把课程内容划分为“网络市场调研”、“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促销与推广”、“网络贸易实务”、“网络营销策划”5个模块。

“网络市场调研”模块要求学生能利用互联网开展市场调研,如利用搜索引擎、行业网站、综合网站、调查网站等,搜集企业有关的宏观环境信息、消费者需求信息、竞争者信息等。

“网络平台建设”模块要求学生能根据企业需求建立企业网络平台,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企业自建网站、委托第三方建立网站、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企业商铺等。

“网络促销与推广”模块要求学生能运用常用的企业网络推广和促销的方法开展企业推广活动,如利用搜索引擎、E-mail、微博、论坛、博客、即时通信、网站交换链接等网络推广方法开展企业网络推广活动,利用网络广告、事件营销、病毒营销、网络公关活动等网络促销方法开展网络促销活动

“网络贸易实务”模块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网络营销策略和网络贸易方法,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客户服务策略、企业形象和产品电子化展示方法、企业供求信息方法等。

“网络营销策划”模块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网络营销策划的内容,会撰写网络营销策划书。实践环节的设计也遵循“网络信息收集—网站内容建设—网络推广与促销—网络贸易信息展示—网络营销策划书撰写”的思路进行,突出培养实践技能,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的网络推广项目,做到技能和企业需求的零对接。

3.开展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开展网络营销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可以让项目小组通过初步市场调研,自行选择一家本地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也可以利用前修课程网上零售所建立的个人网上商店,经过小组成员的论证,选择一家网店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也可以由学校和教师联系需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企业或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并邀请企业有关人员对项目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以提高学生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项目驱动和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采用校企合作项目驱动教学方式,把一个企业开展的网络营销活动作为一个总任务,总任务再分为“网络市场调研”、“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促销与推广”、“网络贸易实务”、“网络营销策划”5个子项目(任务),每个子项目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项目,开展实践环节的教学。在开展项目活动前,教师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含项目背景、预期目标、实施条件)、与项目有关的理论知识、项目具体任务要求、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等,让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步掌握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技能。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结构和网络流程,并组织学生讨论并汇报分析结果,使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理论知识和熟悉操作技能。

(三)采用过程性课程考核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活动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网络营销技能,网络营销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理论和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平时课堂表现等。对平时成绩的评定,不仅有老师的评分,也有学生参与评分、企业参与评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了以往理论教学时学生上课打瞌睡、实训教学环节参与性差的状况。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项目,提高了网络营销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编写校企合作校本教材及实训指导书,建立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库

在教材建设方面,教师与本地企业指导教师合作,编写校企合作校本教材及实训指导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内容,将网络营销理论和网络营销技能紧密结合,并根据网络营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校本教材,供学生使用。在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了开放的课程资源库。专业教师根据校企合作实践,编写了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案、课程整体设计等教学指导文件;制作了课程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实训指导书等资源,课程辅助教学资源以“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网站”的形式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王冬云,韦晓霞,苏红霞.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讨[J].电子商务,2012(6)

[2]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10

据杭院网络大学运营中心总经理奚利强介绍,目前,工行网络大学已覆盖包括1.7万家境内机构、330余家境外机构在内的全行所有分支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见图表1),43万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网络或计算机应用随时随地登录网络大学进行学习。这为工商银行境内外员工同步化、一体化培训创造了条件。2014年,网络大学访问量2768万人次,学习时长1473万小时,人均学习时长34.26小时,网络课程1580门,维护论坛发帖106万条。

 

网络大学运营管理之道

 

结构完整的网络大学包含三个部分,—是学习平台,二是学习内容,三是运营管理。奚利强介绍,工商银行网络大学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由杭院负责,这也是杭院网络大学运营中心的首要任务。在工银大学的运维过程中,杭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成立网络学习服务支持中心

 

e-Learning最怕培训学习没人管,遇到问题没处问、没人帮助解决,学员容易遭受网络学习挫折。为了不断提高网络学习的粘度,增加网络学习的归属感,杭院成立了网络学习服务支持中心,承担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向全行公布统一的支持电话、邮箱和论坛,回答和解决全行员工在网络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如登录页面跳转出错、境外分行部分学员不能登录、部分学员学习时间丢失以及由于IE设置、FLASH版本、播放器版本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课件打不开等等。

 

二、对论坛中学员的各种帖子指定专人及时回复和解答。采用轮流值班的方式延长服务时间,使员工在网络学习过程遇到问题有人问、有人关心、有人帮助。

 

三、协助各分行管理员进行培训推广管理工作。为分行教育管理员、科技管理员提供培训推广建议、平台系统操作辅导、学习报表生成等一系列支持服务。

 

充分发挥学习论坛作用

 

网络大学平台上建有学习论坛,员工参与度很高,每天发帖几千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大学的人气。杭院安排了专门人员,进行学习论坛维护和管理,随时关注论坛上的每个帖子,及时回复,并时刻监控论坛言论,发现不良信息及时报告和处理。同时,充分利用论坛交互性强的特点,注意发挥参与发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论坛的互动交流作用。

 

多维度激发学习动力

 

定期向业务部门和分行反馈学习情况,督促学员按时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在网络大学首页按照分行、课程和个人三个维度公布学习排行榜,激发网络大学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老师进行在线答疑,回答学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课程和项目结业测试,了解学员学习情况;通过在线问卷进行项目评估,并听取学员意见建议等。

 

网络培训项目研发和管理创新

 

为了确保网络培训的质量,抓好网络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杭院建立了一套符合工商银行实际的网络大学培训项目研发和实施流程(见图表2),并运用创新管理办法,实现新技术、新产品在网络培训项目中的创新性应用。

 

服务国际化研发“适销对路”的培训项目

 

网络大学于2013年投产了英文版,将网络培训触角延伸到境外,已成为境外机构加强培训和宣贯,加快业务和文化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如“工行企业文化”英文版课件和“全球雇员走进工行”网络培训,在帮助外籍雇员了解工行、走进工行和认同工行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14年,网络大学为境外机构举办网络培训6期,培训学员1100多人次,有效服务工行的国际化战略。

 

建培训专区助力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

 

网络大学已为个人金融、内控合规、私人银行、电子银行等部室建立了22个业务培训专区,涵盖业务、产品、管理、系统等多个范畴,具备专业信息、专业课程学习、论坛互动交流等功能,成为专业部门培训信息、培训组织管理、业务学习交流的主要抓手。如个人金融业务专区以业务交流互动为重点,开通了学习论坛版块,分别设置“市场营销、投资理财、产品推广、客户服务、业务咨询”五个子栏目,挑选总、分行业务专家作为版主,及时信息、采集业务需求、答复问题,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论坛月发帖量超过8000,日均点击浏览量近万人次,助力培训项目实施效果的提升。

 

虚拟班主任管理

 

借鉴现场培训管理方法,杭院采用虚拟班主任方式对网络培训项目进行管理。根据学员规模,安排相应的网络班主任老师全程负责班级管理。班主任会实时跟踪学员学习进度,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老师进行网上答疑,同时安排在线作业和学习测试,在线征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建议。培训项目结束后,还会进行项目分析和总结,同时定期给总、分行教育和专业部门提供学员的学习数据报表。

 

虚拟课堂全员共享

 

网络工程实训总结例11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17-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工程作为主要的技术领域,显然也日益崭露头角,备受各行各业的关注,因此,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为增加,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深受用人单位赏识。然而,目前的网络工程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境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毕业生面对无数招聘却不能找到心仪的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无法从成堆简历中选取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急需能在短期内进入工作角色的人才,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欠缺职业技能,无法立即适应岗位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面临着共同困惑。面对用人单位对人才“快速顶岗”的迫切要求,高校必须积极探索适时的人才培养途径,努力实现递进式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

2 构建三层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促进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教学模式革新,有效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缩短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是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课题以网络工程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依托,从“理论基础一实践应用一综合创新”三层次的教学培养规划入手,创设递进式的能力提升通道,开展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效结合了行业指导,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2.1 科学完备的理论基础构成

与网络工程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基础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工程与设计,这些课一般会在二、三年级开设。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方向)中较为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组网原理、网络信息传输机制以及层次化传输协议,并且内容日益丰富,逐步扩展至无线网络与无线传感网络等当前的主流技术。同时,作为网络技术的有效组成部分,信息安全技术也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构成包含其中,为学生学习全面性的网络工程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这些理论基础的铺垫之上,我们重点开设网络工程与设计课程。该课程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一般而言,网络工程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合理选择各种网络设备和软件产品,通过集成设计、应用开发、安装调试等工作,建成具有良好性价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过程,同时涉及网络工程项目中招投标的工程规范和商务规范,训练学生如何出色地完成投标书的撰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网络工程项目的技术原理和一般流程,它包括一系列任务: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试和网络维护等。网络工程方法依赖于一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控制了每一种技术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针对各种较复杂的环节能有较清晰的应对思路和分析能力,能够利用本课程介绍的解决经验去应用现实问题、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我们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取了一定的改进:①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打通。实验室授课打破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在理论讲授后让学生马上动手实验验证和分析,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②以探究式学习理念将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互补。课程实验的课时总是有限的,我们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实验扩展到课外去,包括让学生把日常网络应用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自主设计调研选题并把结果带到课堂讨论和分享,将遇到的问题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实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科层次网络工程课程教学的主要难点包括:技术原理复杂细节繁琐、技术变革知识更新太快、专业基础课理论和实际应用易脱节等。知识核心体系上以协议原理为主并兼顾组网应用,在学生技术素质的培养上以应用能力为主并兼顾开发能力,课程不仅仅提供了组网和操作的技能,也锻炼了协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多角度的知识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2 集中有效的实践应用环节

在具备相应理论基础知识构成之后,我们设置了较为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训练阶梯之一,为学生学有所用提供了很好的尝试机会。

(1)在大三短学期,利用为期一周的短期训练时间,引入项目教学方式,开展基于真实网络设备的组网及网络系统集成实践,让学生对综合性项目实施过程有个初步体验。该实践环节的组织管理完全参照企业员工实施工程项目的规范进行,对于时间、角色、任务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进展要求。

①在课程开始之前3周,视频教程和参考资料,布置实训前自学任务等,自此学生开始进行项目准备和前期自主学习。②短学期实训开始的第1天,集中进行实践内容的辅导,介绍网络公司岗位分类和知识技能要求、进行系统集成软件和网络设备操作培训、宣布分组名单并安排每组的具体进度要求。③实训活动以6人为一小组,学生按序完成各实训子项目和整体设计、联调,这期间还需完成相应实施方案的设计文档及修改完善,直至老师认可通过后予以实施。④由教师以业主身份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对学生实训过程打分,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行业认证考核,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考核评估和项目总结。

以上的教学实践,相比原来的单一小型项目,学生能真正接触到客户需求和现场设备,学到网络组网和系统集成的实用技能,有了初步的实战训练经验。

(2)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企业化运作的训练机制,在大四第1学期开展为期1个月的深度毕业实践活动。经过几年探索,我们的毕业实践(网络工程模块)受到学生的青睐。我们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管理考核等各环节出发,制定出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着眼于专业课程学习、考研考证、毕业设计、就业等环节的有效对接,调整集中训练式实习的时间,兼顾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时间上的冲突与学习精力的分散。这样既对后期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预热,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实践活动:

(1)注重岗位能力课程,根据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让学生进入角色,完成相应岗位的各项具体任务;

(2)开设通用职业能力课程,包含职业规划与就业辅导、通用工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系统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等,通过系列训练,学生不仅对简历撰写、面试技巧、PPT制作、报告撰写、时间管理等基本职场素养有了提高,还在探询能力、技巧呈现、职场礼仪、项目管理方法、高效会议组织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深入学习职业技术认证课程,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证辅导后考取相关行业的认证证书,为今后就业增加砝码;

(4)突出行业综合实训:每个团队都必须要完成一大一小两个行业实训案例的实践任务,成员们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按照自身担任的具体角色履行岗位职责。在实训任务完成后,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各个环节的表现给予考核,如合作、演讲、组织等环节都将列入考核范围。

由于是现实项目的需求,学生也学到了相应的项目经验,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实训中学生要学会面对和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以问题为中心,要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培养了兴趣和主动性;在问题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还可在问题情境中互换角色,锻炼换位思考。学生的任务是解决问题,不断思考分析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学会自我规划与管理,成为会学习的人。参加本项目的学生普遍始终保持这份激情和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强烈。

2.3 特色鲜明的综合创新训练

为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IT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提升大学生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技能水平,我们以综合创新的精英人才培养为导向,开展系列特色训练活动:暑期训练营、网络大赛、基于行业应用的毕业设计等,充分融入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关键要素,为行业企业输送了竞争力强的优质人才。

(1)宁波市大学生网络技术精英人才训练营活动由宁波大学发起,面向宁波市各高校成功举办了两届。从组织流程拟定、实训内容设计、拓展形式安排到实施细节落实,均经过多次商讨酝酿。实训过程包含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3个主要环节,特别注重团队建设,从团队组建、队名选取、队歌编写、logo制作、口号确定等方面均体现出各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如“e讯”“维易”等队名充分展现了所在团队锐意进取,紧贴潮流的深刻寓意。

为期10天的完整封闭训练期间还融入体能训练、拓展活动等素质提升方式,让参训人员接受全方位的训练。每个参训团队通过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工程测试、竣工验收等环节,如期完成了预期的网络工程建设任务,对网络工程技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专业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该训练营活动是宁波区域高校在校学生进行网络技术综合实训的活动,也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探索。学员们答辩环节精彩的临场表现得到了行业企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2)宁波市大学生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大赛也已成功举办两届,面向本科层次学生,在国内尚属首创。该赛事以企业网络的设计构建、应用集成和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根据大赛评委会提出的设计需求,在封闭环境和限定时间下以团队为单位独立完成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和文档编制等工作,并应评委会要求进行展示和答辩。

该赛事分为预赛和决赛。预赛阶段:统一命题,统一时间,在学生所在高校封闭进行。预赛以实践操作为主,命题内容包括企业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与配置(不考核系统安全部分),竞赛时间为4个小时。决赛阶段: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半决赛得分排名前50%的队伍进入总决赛。其中,半决赛为封闭进行的实践操作环节,命题内容包括企业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与配置、网络系统的安全与防护、技术文档和答辩PPT的制作4个部分,竞赛时间为5个小时。总决赛为答辩环节,由文档评审、方案答辩、理论考核3部分组成。

该赛事充分展现了宁波市各高校近年来倡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成效。该赛事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推进宁波市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健全教育培训服务体系,促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激发大学生对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热情,提升其项目化工程应用的综合能力;也是近年来宁波大学积极倡导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为宁波市各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给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和锻炼平台。

在训练营与大赛赛事的基础上,不少师生将训练内容进一步充实、深化,提炼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这些选题以具体行业应用为基础,贴近网络工程项目实际,在新颖性及实用性方面均体现了相当的价值,非常适宜学生作为即将从事相应工作岗位的职前综合训练。

以上特色鲜明的综合创新训练活动强化了本科层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素养培养,在确保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将专业模块的相关技术型课程、短学期实训、校企合作训练营及赛事训练、行业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与专业职业技能,缩短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距离,努力补齐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短板”。

3 实践效果分析

我们以三层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教学实践探索,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网络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建设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课程获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优秀网络课程项目等,为引入更多教学资源提供了支持;

(2)网络系统集成实践、毕业实训(网络工程模块)已面向本院所有专业学生开放,进一步扩大了涉及面及受益群体,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训练营及大赛活动逐渐形成品牌,已成为行业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多方群体互帮互助培养精英人才的很好例证。为推进宁波市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系、健全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在以上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求职需求和兴趣方向,通过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训练精细化,为即将从事网络工程相关岗位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岗前知识与技能的双重储备。

参考文献:

[1]赵丹丹,李锡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244-247

[2]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134-139

[3]徐明,曹介南,姚丹霖,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115-118

[4]张远,杨,网络工程专业芩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5]吴怡,蔡坚勇,洪亲,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3):87-89,92

[6]蔡皖东,张胜兵,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93-95

[7]刘长勇,汪彩章,“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54(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