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5 05:40:03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1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2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3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4

“慢赶牛”是流行于安徽、河南大别山一带的五句体民歌,其中河南最具代表特色的是在豫南商城、新县一带的“慢赶牛”,这两个地方的“慢赶牛”流传甚广,我们听到的大多出自这两个地方。

一、慢赶牛的结构特征

(一)歌词句子结构

慢赶牛是五句体民歌,显而易见,是由五句话构成一节或者一首歌。比如反映劳动人民劳作的:“一领小车叫喳喳,口叫伙计莫推它,烂泥冲子路难走,黄泥巴岗子无人拉,累得两眼起金花。”《推小车》;大胆热情表白的“扒根草来顺地拖,我问乖姐你可想我,小乖姐道说那来话,汗巾子破了絮缕子多,不想你来想那个。”《慢赶牛(二)》。五句子民歌分为单五句和赶五句。单五句内容简单,结构严谨,表达思想突出易懂,而赶五句内容丰富,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表达手法委婉。

1.单五句

单五句以七言五句作为基本格式,五句话成一段,也成一首歌。第五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要有艺术魅力,是整个单五句的意境升华,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是整个单五句的灵魂之句,所以有五句山歌五句单,四句容易五句难之说。如:“鸭嘴没有鸡嘴尖,哥口没有妹口甜,何时要个甜妹妹,煮菜不用放油盐,生米当饭味也甜。”第一句是引导句。和整首歌的表达并没有内容上的关联性,只保持了形式上的一致性。从第二句开始,表述主要内容,是男子和心上人的关系,男子要怎么样呢?第三给出了答案,第四句是为了引出点睛之笔所做的铺垫。生米当饭味也甜。整首歌表达的思想在短短的五句话之内,不仅完整的表诉出来,而且提升了思想内容的一个高度。再比如“蒙层小雨又不开天,小麻雀子又可不离瓦屋檐,小燕子倒也不离屋梁来上,小蜜蜂倒也不离后花园,小乖姐时刻不离小郎面前。”(《慢赶牛(九)》这里前四句都用比喻的手法,如果只单看前四句,倾听者未必能懂得本首山歌要表达的主旨,通过前四句的铺垫,第五句给出了中心思想。所以单句子慢赶牛四句简单五句难,通过以上的分析就显而易见了。

2.赶五句

赶五句又叫排子歌,一首歌由多节组成,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多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丰富。如《露水夫妻不久长》:“郎在高山打伞来,姐在房中绣花鞋。左手接过郎的伞,右手接过郎的衣,你是何风吹来的?二姐我的妻,我从湖广专来的。去年许我的花荷包,今年许我一双鞋,不为鞋儿不得来。二哥我的郎,鞋儿做起还没上。今日我家歇一晚,明灯高挂把鞋上,明日穿起好回乡。二姐我的妻,今日你家歇不得。去年你家歇一晚,回家受了妻儿气,七日七夜守孤寂。二哥我的郎,哪有丈夫怕婆娘。一日还她三遍打,三日还她九遍棍,看她归顺不归顺。二姐我的妻,自个妻儿打不的。自个妻儿屋上瓦,人家妻儿瓦上霜,露水夫妻不久长。二哥我的郎,打死妻儿我填房。早晨还你洗脸水,黑打还你洗脚鞋,半夜还你滚茶来。二姐我的妻,自个妻儿还好些。早晨还我洗脸水,黑打还我洗脚鞋,半夜还我蛋茶来。罢了罢了黑了天,哥哥上了别人船。我家甘草他说苦,人家黄莲他说甜,好船不上上破船。不错不错真不错,自个屋的有一个。脚儿比你三分小,人才比你十分高,良心有你百倍好。”这是一首赶五句的慢赶牛,它通过两个人物的对唱,故事情节一目了然,使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二歌知错即改,坚决与其分手回到自己的家;而心狠的二姐则为了一己私情而教唆犯罪而没有得逞。虽然歌词里面并没有明确的提出中心思想,但是通过对整首歌的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传达给我们的正能量。

(二)音乐结构

“慢赶牛”以五句的单乐段结构居多,俗称“五句头”从词上看,五句基本上都是7个字为一句,在实际演唱时加入了很多衬字。从乐曲上看,多是4+7+?+4+7的结构。即4个小节组成第一句,7个小节组成第二句,第三句没有固定要求,多少不一,第四句由4小节组成,第五句是由7个小节组成。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五句歌词是以第三句为对称轴对称的。例如:“新打龙船下江河,桅杆高头挂铜锣,好锣不要重槌敲,撩姐不要话语多,只要五句真山歌。”这既能看出音节的构成方式,也能看出句子间的对称关系。

“慢赶牛”的旋律由五声徵调式构成,音域常在八度左右,5个乐句分成两个段落,前3个乐句是主题,后2个乐句是它的变化重复。因演唱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故在两段之间,有1 锣鼓句。节奏规整而鲜明,具有歌舞音乐的特点。

(三)韵律结构

“慢赶牛”有十二种辙韵,一些地方习惯早上唱梭波韵,中午唱中东韵,傍晚唱衣欺韵,其他韵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什么时候都可以唱,当唱到中东韵的“慢赶牛”时,也就是收工的信号了,男人回来了,妻子开始准备可口的午饭了,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在句子入韵时有以下几种入韵方式:

第一种除第三句以外的一、二、四、五句入韵,如:“栀子花来靠墙栽,金银花缠将上来,月月红子穿心过,红花惹动白花开,山伯惹动小英台。”(《红花惹动白花开》)

第二种是五句全入同一个韵,如“栀子花儿傍墙栽,墙矮花高现出来。有情哥哥你来采,无情哥哥你莫怪,人多花少分不来。”

第三种是换韵,在第四、五句换韵。如“姐儿门前一园竹,娘要砍来姐要蓄,娘要砍来编帘子,姐要蓄来遮太阳,情哥来了好乘凉。”也可以从第三句换韵。如“小来唱歌到如今,没有上天数星星,芝麻论升不论颗,绫罗论匹不论梭,你把大话狠那个?”使节奏感更强,更加富有音乐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二、结语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5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6

每年农历六月下旬,西和县城和周边村子里的女孩子就忙活起来了,同村邻里未成家的姑娘们都凑在一起商量怎么过乞巧节。

一般是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姐妹发起活动,同村未嫁姑娘组成一个场子(俗称“乞巧场”)。

选定乞巧场后,姑娘们结伴利用闲暇时间在居住条件较好的姑娘家练唱《乞巧歌》。“歌曲多由年长的妇女来教,老歌要一代一代往下传,新歌以流行歌曲为主。”多年致力于西和乞巧民俗搜集保护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杨克栋说。

农历六月二十六到二十九这几天,姑娘们要从集镇纸货店迎请“巧娘娘”。“巧娘娘”请来坐在桌子上,必须用丝帕遮住脸,因为还没有到正式迎巧的时间。

六月二十九晚上,姑娘们穿戴盛装,列队整齐,挑上“巧娘娘”,端上香蜡纸品盘,在老年妇女的引导下来到河边举行迎巧仪式。

在河边,主持者焚香点蜡,燃纸放炮,“巧娘娘”头儿跪迎接拜,其余姑娘则站在河边齐唱《迎巧歌》:

“每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织女,‘巧娘娘’莲花台,南天门你开开,把我‘巧娘娘’送出来,一片天两片天,我把‘巧娘娘’接下凡,‘巧娘娘’穿的缎子鞋,我打高山接你来,‘巧娘娘’穿的偏带鞋,我打河边接你来……”

然后,揭去“巧娘娘”头上的丝帕,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进院门要唱《进院歌》,进屋唱《坐巧歌》。再就是敬献茶果,唱《献茶歌》,乞巧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七月初一至初六,乞巧姑娘们要各自到场歌舞祝贺,交流歌曲舞蹈,联络同乡邻里之间的感情。到初七这一天,乞巧活动达到高潮。无论大庄小村的清泉边、水井旁都有乞巧的队伍在歌唱、舞蹈,无论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这里看热闹。

主持者焚香化纸,燃放鞭炮敬水神,姑娘们手拉手跳唱《迎水歌》:

“迎水神迎水神,我把水神迎进门,今天本是七月七,放炮插香迎水神,女儿低下把头磕,石头边子水涟涟,把水提上两罐罐,提在我家照花瓣……”

活动从晨曦中持续到正午。午后,邻近的山寺热闹又起,乞巧队伍到那里奉敬神灵,祈祷五谷丰登,百事顺意。

下午,姑娘们凑份子“搭平伙”,吃一顿丰盛的晚宴。这顿宴会既叫“散伙饭”又称“连心饭”。宴会上,欢笑伴着泪水,因为来年不知又有哪位姑娘出嫁别村,不能参加这姑娘们最自由浪漫的乞巧活动。

宴罢茶毕,姑娘们有的准备照花瓣活动,有的预备送巧仪式,也有的继续唱歌跳舞。照花瓣仪式更惹人,姑娘们早已将自己生的豆芽儿端到乞巧场里来了,供桌上摆满盛在小瓷罐里用红绳束起来的金黄金黄的豆芽,用无色瓷盆盛上早晨迎来的水,掐一苗豆芽丢在水面上,借烛光灯影看映在盆底的倒影。一个人照,其余人唱《照花瓣歌》:

“豆芽儿细,豆芽儿弯,‘巧娘娘’给我开心眼,巧了给个笔砚,不巧了给个鞋垫儿,不求财,不求面,只求牛郎见一面。”

照花瓣结束,已是星光满天的时辰,准备送“巧娘娘”返回天庭的时刻到了。姑娘们泪流满面,唱着跳着,主持者又开始设香案进行送神送巧仪礼。

鞭炮初响,将“巧娘娘”连同莲花台一并挑上,唱着酸楚的《送巧歌》来到河边送“巧娘娘”过天河渡鹊桥上天与牛郎相会。

“‘巧娘娘’莲花台,今年去了明年来,有心把你留一下,害怕上天时间大,野乔(喜鹊)哥哥你出来,把我‘巧娘娘’送过河,南天门快开开,让我‘巧娘娘’走进来……”

鞭炮齐鸣,巧娘娘的身体在火中燃为灰烬,姑娘们的歌声哭声慢慢消逝,乞巧活动画上句号。

中国民俗的活化石

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早见于东汉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乞巧节”又称“巧娘娘节”,是指农历七月七日,独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未婚的年轻女性为尊崇令人敬仰的“巧娘娘”(织女),同时希望自己能像这位仙女一样心灵手巧,聪颖智慧,于是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日祈求织女赐予聪慧和灵巧。

“乞巧节是一种集崇拜信仰、诗歌、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在西和当地从事乞巧文化搜集研究多年的杨克栋说,甘肃乃至全国各地都有这个习俗,而以陇南西和县的乞巧节最有特色。

“国内其他地方的乞巧节多是七月初七当天举行,唯独西和县从农历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初七,整整七天八夜。西和县的乞巧风俗,可以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它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民间节日民俗活动之一。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说。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7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 发展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 影响 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 艺术 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目前 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 理学 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 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 理论 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 方法 :1.1导入: 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习二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 规律 。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 (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 学习 ,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 音乐 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 艺术 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 :乐段 : 1 2 3 4 5 6 7

速度 : 中- 中 -稍快-- 快- 中- 中- 中

力度 : mf- mf -f- f- mf – mf- mf

情绪: 悲伤- 稍紧张- 紧张- 更紧张- 愤恨悲痛- 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 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 第四段由于情绪 发展 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 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 社会 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 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 自然 ,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 影响 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 的叫卖场景, 一时间,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 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 教育 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 文献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8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 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 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习二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 (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 : 1

2

3

4

5

6

7

速度 : 中-

-稍快--

快-

中-

中-

力度 : mf-

mf

-f-

f-

mf – mf-

mf

情绪: 悲伤- 稍紧张- 紧张- 更紧张- 愤恨悲痛- 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 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 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 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 的叫卖场景, 一时间,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 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9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明白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感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感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感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我的梦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资料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贞,期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

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资料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述环境,中间四句描述织女,最终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诗歌更具浓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无论谁,其实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能够看出,这两句诗不仅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能够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能够看出,“迢迢”,遥远的样貌。牛郎织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到达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

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

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那里写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说忠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厮守呢?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但只要他们忠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够了,同学们怎样认为呢?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二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到达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日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来源《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头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述,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述,这样生动细腻的描述,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动作描述。

“泣涕"“脉脉"一一神态描述。

运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能够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仅在资料,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很多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教学是教师以阅读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阅读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理解文章中心的内涵和外延,体会语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要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明确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和应用过程,在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爱阅读、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体系,其内涵是以问题情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旨,师生双方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多向、多层次探索和思考。伴随着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深化、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人文素养不断提高。这一阅读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探,揭示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情感。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主阅读、交流评价。不仅重视问题答案的获取,更关注学生阅读中的自主感悟过程,使自学、自悟、自得成为学生阅读乃至其他知识学习的常态化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的问题教学法从教学目的到组织形式较之传统教学都有所不同,其一般步骤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解决和归纳问题等。

1.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是阅读的主线,教师在上课伊始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构建为智力操作任务,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直观、新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产生联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说当时情况很危急?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想对睡在冰冷山间的王二小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能够明晰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重点与学生的疑点相吻合,强化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有了问题做导向,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更强,阅读效果更佳。

2.分析和讨论问题。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育还很不完善,分析和讨论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水平,注重图文结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课件和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反复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关键句子领悟文章内涵的方法,在强化对字词与整体理解的同时,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对于《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学生分析和讨论如何理解“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而是带到别的地方去行不行,并抓住“顺从”、“含着微笑”等关键词语理解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问题导向打破了教师精细讲解的既有灌输模式,激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碰撞,降低了阅读的梯度和难度,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得到加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例11

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著名的长鼓、铜鼓舞和民间流传的歌谣等等。这些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文山州内瑶族先人是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南北朝时期称“莫徭”。因灾荒、战乱先后向南迁徙。唐朝年间,从湖南经贵州迁入州境内,元、明、清时期迁入较多。现居麻栗坡坝子至曼文一带的瑶族入境较早,盘、邓、蒋姓家藏古籍载,瑶族人境定居已30余代,至今已700多年,当为元朝年间。民国《麻栗坡地志资料》记载:“瑶族是明末清初的土著。”富宁牙牌盘廷光家藏《本命书》记载:盘氏祖籍湖南,辗转江西、贵州、昆明、麻栗坡,到越南后又迁入富宁木央,最后到牙牌落业至今,已繁衍14代。富宁县山瑶支系,于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先后从广西平果、田东、德保及越南迁入富宁龙门、龙绍等地定居,至今已200余年。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经历过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因入境早晚和自然条件的差别,各地瑶族社会经济形态也不尽相同。猛硐、洞波等条件较好的地区,农林业生产水平较高,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阶级分化已较明显;其他边远散居地区,仍处封建领主向地主经济转化的阶段。民国以前,境内多实行“寨老”和保甲制度,瑶寨的大事都由寨老或甲长主持实施。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保甲制度被废除,多数“寨老”制度自行消失,为民主改革中的村长、互助组长、合作社长所取代。

瑶族以种水稻、旱稻为主,兼以玉米、小米、高粱、豆类、薯类、瓜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八角、草果、砂仁、棉花、蓝靛等,其中茶叶、八角是主要的商品经济收入来源。水果有菠萝、香蕉、甘蔗、桃李等。瑶族地区和全国一样,都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生产,实行“工分制”的按劳分配。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瑶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在改革中提高,正在融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蓬勃兴起,瑶族群众的收入日益增加,生活不断改善。

文化习俗

史料称瑶族有书名“《瑶簿》(瑶书《过山榜:》《阴阳牒》《祖先簿》《体命书》之合称)皆圆印篆文,其意不解,珍为秘藏”。1983年国家民委曾创造拼音瑶文,以广东乳源县瑶族语音为基础,使用26个拉丁字母,由30个声母、102个韵母和8个声调组成,其中有6个主要元音、20个辅音。1984~1987年,广南县民委在革郎、者六村先后举办瑶文班,学员共157人(女37人),推广新瑶文。

州内瑶族民间珍藏的古籍,已发现的大体可分为历史、度戒、丧葬、教育、本命书、阴阳牒、历书、科技、中医草药、故事、创世歌、婚姻歌、祭祀歌、鸳鸯歌、信歌、新民歌16类,150卷1000多万字。这些瑶族古籍,风格独特,绚丽多彩,具有历史性、资料性和艺术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民歌:瑶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歌的产生也存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要内容有历史歌、鸳鸯歌、婚姻歌、开山歌、乐神歌、教儿歌、甲子歌、节令歌、猜谜歌、丧葬歌等。过去多唱古歌、情歌、忧愁歌和诉苦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现在多唱情歌和颂歌及新生活民歌。

2 故事:瑶族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有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先秦《山海经》中就有“盘古开天地”的瑶族故事。唐宋以来瑶族成书的故事发现36个,口头流传故事数百个。将故事进行分类,大概有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传说故事、忠贞爱情与反对包办婚姻的故事、孝敬分母的故事、反对侵略的英雄故事等。

3.舞蹈:按照舞蹈反映的不同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是反映瑶族宗教文化的祭祀性舞蹈,按大、中、小斋坛等级仪程,师道公身穿师道服,各持锣鼓、铜鼓、铜铃、长刀等,随着锣鼓节奏斋舞。

二是反映瑶族青年男女婚礼性舞蹈,由男方接亲的堂婆、姻姑、媒公、礼公、主人,对女方的正堂、二府、三府、相请,按婚礼仪式,宾主相对,边歌边舞,一唱一和,通宵达旦。

三是反映瑶族青少年男女日常娱乐性的健身舞蹈。

4 服饰:瑶族妇女心灵手巧,会纺纱、织布、色染,基本能解决家人的穿、戴所需。有的从小就学绣、挑、织、染技艺,能用红、黄、蓝、绿、青、白丝线刺绣五彩斑斓的服装、头饰和彩带,图案取材于生活,内容广泛,栩栩如生。瑶族银匠能打制银顶盘、银簪、银钗、银项圈、银耳环、银扣、银牌、银链、银龙、银凤、戒指等精美饰品。瑶族铁匠能打制精巧的瑶刀、斧、锄、火枪等。一般男人都会制犁、耙,编背篓、挑箩、晒席、篾箱等。

5 婚姻:瑶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与他族通婚,氏族5代以外即可结婚。婚姻有的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恋爱结合的。由父母包办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许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经死亡,便由兄嫂、叔伯做主。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对歌。

(1)蓝靛瑶一般是在日常生活、节日、对唱鸳鸯歌等交往中寻找伴侣,情投意合后互赠银饰等定情物,经父母同意后,请媒公和主人到女方家说媒“送红书”、传槟榔,商定彩银、彩礼、婚期等。结婚时新郎不去女方家接亲,而是新郎的父亲或兄长为主人,还有媒公、礼公、堂婆、姻姑及歌手,共6男4女,穿上盛装,带上礼金,选好女方寨子一家做“房东”,接亲队伍先到房东家,举行“拦路歌”仪式后,进房东家吃饭,房东主人引接亲宾客到女方家门前,对唱“门前见客奉贺歌”“门前答堂婆歌”、而后开门请接亲宾客进家,按男上筵女下筵就坐,摆好婚筵酒席,唱“开筵迎客歌”宾主男女按议程对唱“问称歌”“怀丹歌”“谢银歌”“礼坛歌”“挂红歌”“送带歌”“谢货歌”“良利歌”“谢食歌”“辞别歌”等,直到次日出发前唱“封筵歌”。发亲时,接亲人先走,新娘由媒人陪同向祖宗、父母跪拜哭别。途中要吃“晌午饭”,到男家要举行“进门”“合婚”“认亲”等仪式。次日下午散筵后,陪郎陪新郎新娘回门,在娘家住一夜即返回。

(2)大板瑶和角瑶婚姻多由父母请介绍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后,再由男方父母和介绍人去三次,第一次去订婚,第二次去开女方的生辰八字,第三次去定彩礼和结婚日期。每次去时要带上鸡、酒和一些米。结婚前一天介绍人将彩礼送到女方家。结婚时新郎不去迎亲,迎亲队伍人数为奇数,回来时加新娘为偶数。新娘父母和请来主持婚礼仪式者为新娘陪伴送亲。到男家寨边时休息,吹唢呐通知男家,男家介绍人带领吹鼓手到休息处迎亲,当晚只许送亲人进新郎家,新娘则在门外住一夜。次日寅时新娘才进新郎家拜堂。拜堂前举行合婚仪式,陪郎从洞房中牵出新郎,由介绍人斟两杯合婚酒,用剑在酒杯上划3道合婚令,念3次合婚咒语后,将两杯混合后又分成两杯,介绍人左右手各执一杯酒交叉倒进新郎新娘口中。然后介绍人吟诵祝词,合婚仪式结束。拜堂时,双方父母就座正堂受拜。介绍人指挥新郎新娘一一跪拜,并朗诵拜词:“一拜风吹落地,二拜父母养生,三拜三男四女,四拜三朋四友,五拜五方大君,六拜六路同行,七拜七子团圆,八拜八路同生,九拜九龙同春,十拜人丁兴旺,十一拜五谷满仓,十二拜金玉满堂。”拜毕,吹唢呐、打锣鼓、放鞭炮,新郎新娘抢进洞房,拜堂仪式结束。晚上新郎新娘吃“爹妈鸡”,表示双方父母结为亲家,成全儿女姻缘。

6.节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上元节,二月初二祭龙节,三月初三清明节,五月初五端阳节,六月初六祭神农节,七月十四中元节(目莲节),八月尝新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十六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届时杀猪、鸡祭献盘古王,男女老少欢聚一堂,青年男女设歌台对唱,跳长鼓舞、铜鼓舞、打花棍、放鞭炮等,表示对祖先的崇拜和缅怀,祈求村寨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盘王节原不定期,有三五年、12年或结愿后还盘皇愿才举行。1984年全国瑶族代表在广西南宁共同商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为统一的盘王节,并于当年在南宁举行首次盘王节。1985年云南省首次盘王节在富宁举行。

瑶族的宗教信仰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瑶族世代信仰祖先和道教多神,崇奉共同始祖盘古圣皇、伏羲兄妹、三五代祖宗、玉皇、太上老君、三清、三元、雷王、社王、神农等,宗教仪式由道公、师公按大小斋坛议程进行。主要宗教信仰活动有度戒和受戒、做斋祭祀、开亡超度、祭献=代、五代祖先等。

(一)祭祖:节日重祭,并献刀。正月十五、七月十五是祭祖节日,杀鸡献酒,制作纸衣、纸钱,写上高曾祖父的4代老妣名字,献毕烧给祖先。正月十五日更隆重,各户请道师来请诸神降临保平安,把家神(祖公婆名字)、皇母娘娘、财神、土地神、禾苗神、灶王神、药王神、寿星神、三清大仙、社神、盘古……一一请来献祭。其次三月三或清明节,以酒肉花糯饭上坟祭祖。

(二)祭神。瑶族信奉多神:盘古、神农、社皇、城隍、玉皇、瘟王、灶王、花王、境王、山神、谷娘、雷公、地母、三清、三元、民官、牛官、四师、五雷、真武、威德等几十种神。瑶寨均立土地神,20户以上的建有神庙,置于村边树下设香炉并写: “上世立极先生盘古大皇”“本山境主罗依岑史大皇”“上界昊天玉皇大帝”“本村爱民李社大皇”。

(三)还愿:年年举行。祭祀“四大神”(即盘王、玉皇、境王、社神),年初许愿,祈祷四大神保佑吉祥;年底还愿,在社主家举行,称为“三竹青楼玉皇青宵‘筵会堂”’。“青楼”是用竹子制成一座四方楼台模型,宽一尺,高3.5尺,顶上用妇女头帕装饰,早晚由青年男子向“三青楼”唱歌,表示向“盘王”祝愿快乐。还愿结束,将“青楼”焚烧以献“盘王”。还愿一般两天两夜,结束后三五天内全寨人共同禁忌:寨内不准舂米磨面,不做针线活,不晾晒衣服和杂物,如无法避免者可到村外去办,否则“神”会怪罪。

(四)扫寨:一年一次,二月初举行,各户捐资集物,杀猪、鸡,每户一人到场参加祭祀活动,一说驱邪赶鬼,人丁健康;二说求龙王放水,风调雨顺,好按季节种庄稼。是日由道公率领度戒的数十人,由一人端一碗饭,其余的人各白手执大刀、棍棒、铁链、粪箕、纸钱在寨中游行,边行边舞、边呼吼,由端饭人将饭撒于村头村尾,谓之驱鬼除邪,各户同时开展大扫除活动,以此消祸得福。

(五)祭龙:三月择吉日祭龙。是日各户捐资捐物,杀猪、鸡敬献“四皇”,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户均一男人参加,敬献后分享,妇女不能参加,否则四皇会怪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的群众对神的信仰逐渐淡漠。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因此,瑶族将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定为“盘王节”。

参考资料:

[1]县志办文山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