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教论文

网教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3 09:44:54

网教论文

网教论文例1

1.2从静态文字走向动态传播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接受方式,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希求全面交互,而“富媒体”的使用使得文化宣传从静态文字走向动态传播。如“龙虎山道教”网首页网络视频既有正一道教的斋醮仪式展示,也有龙虎山道庭的风景叙述,又有学员的介绍,同时通过宗教音乐“快乐学道人”的鸣唱,将“学道天师府”的主体凸显出自然和谐,得以更为全面和深入地展示龙虎山道教文化。

1.3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博客、QQ、微信、微博等新兴技术手段正在发挥积极作用。这些新兴技术的使用,使得江西道教文化的传播更为广泛和主动。以龙虎山天师府为例,既有专门的“龙虎山道教”网站进行全面和专业的介绍,又辟有“道教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新浪博客和“道教祖庭天师府”的新浪微博。截至2014年7月,新浪博客共有博文73篇,访问人数51123人次。主要内容有道协动态、通知公告、大道论微、正一经典、学习园地、无为杂谈、特别专栏、天师传奇8个栏目。新浪微博也拥有3402个粉丝。这些数据表明,深受青年喜爱并使用的新兴手段正在江西道教文化传播过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江西道教文化网络传播遇到的困境

互联网给了江西道教文化传播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我们看到网络给传播带来的益处,但也无法回避在网络传播江西道教文化时遭遇的困境。

2.1精品网站建设的缺失江苏句容“茅山道院文化网”网页栏目设置清晰,主题明确,涵盖道教文化的各个方面,辅以画面、音乐,从视觉、听觉满足网络时代受众的需求。江西道教文化的传播则过多地散落于网页信息当中,这在海量信息的网络时代极容易被忽略,往往达不到合力的作用。现行的较为专业的网站相对静态文字传播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建设尚缺乏新意,个性不突出。同样以“龙虎山道教”为例,网站栏目名称的设置太过于中规中矩,内容庞杂,首页的布置主题不凸显,中心不突出,可利用的有深度的道教文化资源比较分散。另一个较为专业的网站“龙虎论道”网站,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但过多执着于文字的表述,道教文化影像、图片几乎没有,使得网站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同时该网站页面打开的速度也急需提高。

2.2网络信息数量不够百度搜索江西道教文化链接数是263万条,但输入武当山道教文化则为654万条,崂山道教文化为296万条。网络信息数量的低少和江西道教在中国道教的历史地位是不相匹配的。同时,传播过程的关注度、集中度也亟待加强。龙虎山道教文化艺术节每两年一届,迄今已有12届,网络信息可查的远至2005年。对于这样既有历史传统又有地方特色的道教文化艺术节,时至今日,尚未设立专门的网站或构筑网页进行传播。以道教文化为纽带,密切海峡两岸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血缘联系,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努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为目标的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也已举行了六届,政治、文化影响深远,也一直没有专题进行追踪。可以看到,零散的网页信息不但没有从广度上拓宽江西道教文化的传播途径,相反还削平了江西道教文化的深度。

2.3网络传播形式的不足上文提到过,江西道教文化是兼具建筑、音乐、服饰、叙述、仪式多种美感的文化组成,但在网络传播过程当中,能具体表现美感的音乐、绘画、影视等方面的作品不多。同时也缺乏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作品,作品的推介力度也不足。

2.4江西道教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不够首先,对于江西道教文化的研究近年来就不多。课题组以江西道教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仅获得24篇研究论文,而其中重视江西道教文化与网络传播的,寥寥数篇。江西道教协会秘书长陈雅岚曾在“江西道教文化建设战略与思路”中提到,在借助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要利用新兴媒体向全世界传播中国道教文化[1]。在此之外,就很少有涉及江西道教文化网络传播的研究。

3江西道教文化网络传播建设策略

我们要看到,大陆佛教网络传播兴起与迅猛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上海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提出了因特网可以成为佛教因陀罗网的譬喻,赵朴初先生对佛教网络化也作出了高度评价:“千灯互照、光光交彻”[2]。由此可见,政府、企业、协会、研究机构,都应当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对江西道教文化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网络传播的特性,发展创新江西道教文化,推动江西道教文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

3.1明确江西道教文化的传播体系要对江西道教文化进行清晰的定义非一日之功,但在网络传播过程当中又不能各自为政。政府部门应当跳出行政命名因素,确立以龙虎山、阁皂山、庐山为龙头,南昌、上饶、宜春三地为支柱,抚州、赣州等地为翅翼的江西道教文化传播体系,积极引导网民进一步了解江西道教文化。同时,要重视江西道教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挖掘对外交流中文化辐射和影响。

3.2建设高品质传播网站网络传播已经是江西道教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要利用好这块阵地,提炼和挖掘江西道教文化的特色并使之转化成为数字产品。因此,要合理配置网站栏目,精心构造主题,加强数字媒体的使用。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受众,对于宗教和宗教文化的接受往往来源于影视作品,好比1982年的《少林寺》掀起了民众对少林和佛教的崇拜与向往。因此,在网络传播过程当中,可以借助视频加大传播力度。一方面推出人物访谈或者宫观、道义介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微电影构造江西道教文化新的文学艺术形象。同时,合理策划好音频与图片在网站中的使用。属于江西道教文化一支的赣南道教歌舞,是赣南客家人传统的、原始的、民间的原生态舞蹈文化,是客家先民的民间生态文化,也是赣南客家民间舞蹈文化的活化石[3]。借助音频和视频将赣南道教歌舞表达出来,形成较好的作品,将有助于江西道教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另外,注重时尚传播。网络读图年代,影像资料占据主要地位,对于年轻人而言,动漫也是促使他们接受和了解文化的一种途径。因此,江西道教文化传播可以和产业联系起来,走一条物态化、规模化、大众化、效益化的道路[4]。这样,既可以促使江西道教文化得到更深度的传播,也能从经济上加以保障。此外,以龙虎山道教文化艺术节和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为网络传播重点栏目,挂靠设立的精品网站或者单独的网页,持续跟踪,构筑既有特色又能持续发展的宣传渠道,形成品牌栏目。

网教论文例2

二、解决成人网络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全新定位网络教育教师

在我们国家向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老师一直处在很高的社会地位,是能够为人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先哲,自古就很受人尊敬,有些老师就养成了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习惯,这在现在的网络教学环境中显然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面对成人群体时,他们有着各自独立的思想,性格秉性各异,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这样的教师定位必须被颠覆。针对现在特殊的网络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交往中,人们无论年龄、职业都有着平等的交往地位,这也是网络社交最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代的网络教育就要吸收这一特点,将成人网络教育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网络学习的引导者。成人网络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围绕问题的探究展开,由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路,由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地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去,老师并不是旁观者或者是决断者,而是讨论组的一员,或者是讨论组的组长角色,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学习中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和教师各抒己见,或许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乐于学习,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究,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缓和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务管理教师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地为学生考虑。各种相关信息的上传要及时,特别是课程安排、考试计划、成绩公布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要尽早上传,让学生对学校的安排能够心中有数,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教学站教师的工作更是要做到细处,充分地与学生沟通,综合地利用聊天软件、电子邮件、电话等媒体与学生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校的安排要及时地告知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成人网络教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动机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仔细地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姑且不论促使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是什么,或是他们学习的动机是否纯洁,重要的是把握学生动机,并在教学计划进行的过程中提供对应动机的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师生关系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一些只为了文凭才来学习的成人学生,他们对于自己学习内容的选择和以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讲授的内容和工作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关系,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每天只是重复一些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传授一些应试技巧,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而且还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轻视的情绪,出现平常授课时不认真学习、到考试之前才进行突击的现象。所以,老师在课程的设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都不是专门的成人教育教师,他们是高等院校的在职教师,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除却成人网络学校的工作之外他们都还有着很多的科研工作要去做。他们的时间精力状况不同,个性和好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学生的期望高低也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也不一样。不管具体情况如何,成人网络教育的宗旨都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师团队要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技术支持的每个方面入手,全心全意地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切实为学生考虑,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地改善学生和学校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教论文例3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提出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201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整合现有网络培训资源,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到201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2013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努力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并制订了教育培训(包括网络培训)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为发展干部网络教育提供了及时的宏观指导,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对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领作用。

(二)全国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和进展

我国已进入新的网络时代,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2911亿户,其中3G手机用户4.016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全员全覆盖培训,同时促进干部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满足广大干部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成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为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干部教育工作都在加快走信息化道路。目前,部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形成了“一网”(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一校”(中共中央党校)、“五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目前共有13所重点高校)相结合,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而且“一校五院”也都开通了网络培训平台,如中央党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国家行政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人民公仆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网上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网络学习平台。各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级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培训机构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相继举办了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或称在线学院),开展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这一全新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很快得到了广大干部的认同,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认可和欢迎,已成为广大干部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渠道,成为与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基地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重要的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拓宽了新的渠道,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培养学习型干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干部网络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组织模式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各级干部网络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成立,绝大多数省份和不少地市都开展了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干部网络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和显著成绩。从组织模式看,中央和各地干部网络教育都由组织部门主办,具体承办机构呈现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组织部门直接举办。比如北京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北京市党员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等。中央组织部2012年开通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目前学习对象主要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司局长、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组织部和干校领导。党校承办。如宁夏区委党校承办的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东莞市委党校承办的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全国有20多个省份和副省级市在组织部门的领导下,依托当地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干部在线学院。比如云南干部在线学习学院、青岛干部网络学院等。国家部委自办。如国土资源部干部培训网、水利部教育培训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党校等。

(二)网络培训平台建设

建设功能强大的在线学习平台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基础,平台要能够支持学员在线学习、考试、交流、查询以及学习档案管理、后台监控等,为学员和管理者提供学习、交流、培训、管理及服务的工具和平台。同时要依靠有力的技术力量,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升级、完善平台功能,满足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学员需求更加多样、培训要求更趋精细的需要。目前,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开发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建平台,由培训工作承办机构自主开发建设、维护和升级平台。二是本地共建平台,在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下,培训工作承办机构与本地电信等企业合作建设平台,分工负责培训和平台维护。三是引进专业公司平台,购买杭州精英在线、中央党校“中国求索网”等专业公司平台,并按年支付后期维护、升级等服务费用,大多数地方采用此种模式。

(三)培训课程资源

通过网络把一流专家学者的课程送到各级干部,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基层干部的手中,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的重要优势之一。按照致力于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致力于提高干部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提升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的原则,目前全国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都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各地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大多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式,比如“当前热点”、“执政能力”、“科学发展”、“专题学习”、“岗位技能”、“人文修养”等等,并按照培训要求规定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网络课程的形式除少量纯视频课程外,主要是三分屏课件。三分屏课件在电脑屏幕上同时呈现教师的视频、讲课的PowerPoint(也可以是其他电子文档)、课程纲要三个部分,由于采用教师视频讲授同步配合PowerPoint文稿的形式,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接近现场授课,比较受欢迎。

(四)教学组织形式

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方式主要是学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登录培训教学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学习、网上答疑、讨论交流等学习环节,并提交学习心得或论文,通过结业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从教学管理角度来看,各地干部网络教育普遍实行了以下管理制度。一是实名注册制度,采取实名注册的方式,不允许使用化名。二是分类选课制度,培训平台对各级各类干部分别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学员必须完成本类别全部必修课程,并结合岗位需求和个人需要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三是学时/学分制度,不同课程设定不同学分,不同层级的学员每年必须完成规定的总/学时学分。四是在线考核制度,结业考核大多采用网上考试方式。五是电子学籍制度,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干部培训学籍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干部培训学分银行实施学习成绩管理,完善干部培训成果记录和跟踪管理。(五)学习支持服务干部网络教育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活动,保证学员顺利学习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基于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培训机构配备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辅导答疑、学员论坛等学习活动,并开展适当的面授辅导如专家讲座、考察参观、班组活动。一些地方还要求参学干部所在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与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形成三级管理协作机制,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和技术保障。

三、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开展干部网络教育既是干部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教育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干部工学矛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及广覆盖、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干部网络教育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培训对象全员化

我国实行干部分级管理体制,传统的干部集中培训(即组织调训)基本上也是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实施的。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突破了体制的束缚,大大拓展了培训的范围和对象。如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培训对象以厅级以上干部为主,并辐射到县处级干部。一些省市的干部网络教育已经实现了全省各级党政干部的全覆盖、全员化,如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已扩大到全省乡镇干部和有宽带网络条件的居委会、村委会干部。未来干部网络教育不仅很快覆盖各级党政干部和公务员,而且将辐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干部等。

(二)培训内容专业化

目前,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内容仍然以政治、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通用知识为主,但有些地方已尝试针对不同行业的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如西安市干部在线教育网今年开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社会管理与舆情应对、基层干部业务综合能力、机关工作者行政能力等专题培训班,山西省干部在线学院开设了农业、城乡建设、金融、安全生产四类县乡干部岗位培训班。随着网络培训的常态化和干部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未来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内容必然会从以通识化为主向以专业化为主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问题导向为中心转变,从以网络虚拟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向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并举转变,从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向以提升能力为重点转变。

(三)培训师资多元化

与培训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干部网络教育的师资结构也将从以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特别是在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适合干部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的课程开发建设中,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等参与到培训师资队伍当中,形成开放的师资资源库,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培训技术全媒体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微课程的发展与普及,干部网络教育必然会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向着“电脑+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的全媒体多终端学习模式发展,手段更加多样化。与网络学习相比,手机等移动学习不受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宽带环境的限制,广大干部可以充分利用碎片空闲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更加便捷。目前,中央党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已经开通了手机版客户端,中组部全国干部网络学院也开通了移动学习客户端。

网教论文例4

2、网络课程和课件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提高网络课程和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保证资源的针对性,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必须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就需要网络课程在制作过程中要有趣味性、幽默感,使学习者看到推介的学习内容就会产生一定的“诱惑”性、吸引力。通过情景的创设和体验,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者从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加工者,从学习资源的被动接受转变到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中来,发挥优秀学习者学习、创建网络资源的积极作用。

3、要开发适应学习者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来推介课程学习知识。为学习者提供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想学习,都能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的活动方式。比如学习者如果在手机或PC上安装了开放大学的客户终瑞,就能随时参加到课程学习的队伍中来,也可以收到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课程的小提示、小文本、小视频等推介内容,学习者可随时阅读、随时观看、随时交互讨论。现代信息技术为开放教育学习创造了更便捷的手段和方式,为服务模式的转变提供可实现的条件和手段,关键在于进行切实的实践探索。要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为策略,开发出具有动态性和交互性的数字教材,在数量、质量、完整性,导向性、与考核目标一致的新型教学资源。

二、创建教学管理、教与学、教育评价等多功能网络平台

国家开放大学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的、高标准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来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建设国内功能完善的网络综合平台,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优质、自成系统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

1、网络平台要能满足远程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需要。多功能的网络平台

要能把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习者成绩查询、形成性考核作业、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记录、完成毕业论文等功能充分体现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一个全新的综合网络平台。特别是能自动记录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作业完成过程、参与网上讨论过程等一系列学习行为的平台,并把这些内容作为考核学习者是否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考核,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杜绝人为考核学习者学习行为过程的繁琐性、随意性。

2、要把课程的实习、实验,做成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常规模拟实习、实验,使其成为毕业集中实习、实验前的模拟实验前奏,加强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把会计专业的会计实验、法学专业的旁听庭审、法庭、水利水电的课程实验、数控专业的金工实习等做成虚拟的模拟实验,增强学习者分析问题能力。

3、在网络平台中要设置学习咨询、作业提醒、考试服务、终身登陆等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学习者一旦在网络平台注册学习,就会有终身的登陆帐户和密码,当参加专业注册学习时,给他们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各课程学习服务,咨询服务等,当他们不参加专业学习时,可以给他们提供除本层次专业课程学习的服务外,多提供一些其它信息服务,如生活服务、软件下载服务等。当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学习时,可立即转为更高层次的专业课程学习。就样就能有效的实现学习者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学习状态。

4、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体系要与多所高校合作,要尽可能地占有全国最丰富的高校和专业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学习者可以在众多的合作学校资源中按需选择,并且有专业的辅导老师进行指导。

5、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要能覆盖全国的学习中心,建立规范的校外教学站点,加强招生、教学过程和考试的管理、监控和服务,提高对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促进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共享和综合利用,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习者提供从报名、录取、注册、选课、学习、作业到考试等在线学习全过程的咨询和回答,学习者可以获取各种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对学习者所咨询的问题可以进行最快的归纳和整理,快速地反映出学习者的主要需求,及时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活动中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及时接受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相对于传统的咨询电话服务,服务要更具针对性、及时性。

6、平台要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可以学习,也会得到更专业、更周到的教育支持服务。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实现面向学习者的教学服务、管理服务、校园文化传播、教材发放、信息咨询等一体化服务,保证与学习者之间信息流、物流直接沟通。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将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师辅导通过网络直接传送给远程学习者,使学习者在网上自主获取信息和资源,方便、快捷地与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信息交互,及时接受指导和帮助,为学习者及时提供动态资源、作业批改、测试评价,并了解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指导、监控。在网络平台中设置学习咨询、作业提醒、考试服务、终身登陆等公共服务体系。

7、开放大学的教育评价主体主要是学习者,我们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监控,一方面把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行为作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纳入终结性考核中,成为学习者获得学分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服务改进,对远程教育服务的结果质量、交互质量和环境质量进行感知进而评价整体服务质量。因此,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应以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作为评价基础,网络综合平台应能自动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并能自动作为学习者学习考核的一部分,成为学习者学习任务完成的部分指标。

三、配置合理、高效的基层教师

开发课件或指导学员学习合理高效的基层教师管理队伍建设是发挥好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少量的教师要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大多数诸如招生、管理、面授教学等任务在基层。因此,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教论文例5

Internet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1.学会学习

与课堂教学环境下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曾只应用于具有良好学习技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但是随着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而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结果,网络教学经常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并难以推广和扩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一些网络课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掌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些学生厌倦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课程能使学生感到有些挑战性,并因此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基本的写作和通讯技巧也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需具备的,尤其是在小组交互学习中。如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有障碍,他们就不会习惯用电子邮件,参与讨论等。而且,网络学习能提供大量写作、通讯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积累了大量网络学习经验的学生学习技巧有明显提高。

要在网络学习中成功的学生必须善于学会学习。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变化太快,大多数学科领域有大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经常变化,网络教学的性质也经常变化。学生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2.网上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

人们参与网上讨论和会议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经常参加,另一些人只是阅读别人的信息而很少参与讨论。参与程度是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1)个人的拘谨或开放程度。(2)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3)对所使用网络软件的适应程度。(4)与系统连接的方便程度。(5)他们的多媒体写作与网上交流能力。(6)参与的动机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参与网上讨论。

文化背景也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网络课程班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实际上,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世界参与性。然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社会风格,与其他的文化会有冲突,更不用提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了。学生和教师必须对这些差异很敏感,与他人交往时也要考虑这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程早期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

总之,异步交互方式(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对交往能力的要求比需要即时响应的会议要求低。由于需要时间阅读、起草,异步方式允许学习者一定时间后再答复,这会使拘谨、有限的通讯技巧、不熟悉使用软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异步方式还允许对信息加以思考,这样会使得讨论深思熟虑。

3.参与能力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习模式。尽管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与网络学习有关,但很少是专门为网络学习提出的,只有参与理论是个例外。

参与理论(Kearsley&Shneiderman,1998)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意义任务,以便学习。也就说,他们必须进行设计、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参与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协作性、基于问题、真实性。协作性意味着学生、教师、课程专家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平台、会议进行交互。基于问题意味着学生活动包括完成作业或项目,而不是参加考试、测验。真实性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材料和活动是现实的,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根据参与理论,一个网络班级应该以大家互相认识来开始,通常是要求学生在讨论平台上张贴自己的背景介绍。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讨论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目标。另一个作业可能是要求学会成对地或成组地参与讨论一个基本问题,也可能是要求小组中的成员分析一个案例或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接下来的作业可能是一个大的设计或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剩下时间里研究,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上来。

参与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基于学习理论。它支持倡导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义。参与理论支持诸如情境学习的观点,另外,它还支持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观点。

4.网上礼仪

在网上与他人交往需要一些特别的通讯方式--可被称作网络礼仪,以下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常用"通用规则":

(1)尽量发短消息。人们不喜欢阅读长的电子邮件或讨论板上的信息。如果有很多内容要讲,把它分成几个短消息。

(2)不要用大写字母,尤其在短消息中。大写字母在网络相当于大声喧哗,就象在通常的讨论中大声喧哗一样被视为不礼貌。

只有当你想强调某点的时候再用大写。

(3)当你回电子邮件或会议通知时最好是开头第一句就给出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这样表达信息不仅醒目,而且简明扼要。

(4)当你提到一个网址时,要给出它的URL地址,以便别人可以用到。最好是用可执行方式给出URL地址。

(5)在网上讨论时切忌使用偏激的或粗俗的话语。

正象有些人在个人交往中很得心应手一样,许多人成为网上交往的专家。当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解这些礼仪,还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是透明的,他们能全心专注于交流。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总有些人对网络交互感到不舒服,如何使这些人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5.计算机文化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掌握计算机文化与操作使用以便在学习中有效学习。实际上,这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大学生和成人)来说比对于儿童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因为后者是在技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似乎很容易接受计算机文化。

高中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巧,如字处理、图象编辑、表格处理、连接Internet、使用E_Mail、网上浏览。在大学阶段,学生要求掌握某些专门软件的应用,如数学软件、统计软件等。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一个阶段,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显然,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成功。应当考虑网络教学中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教计算机技巧。许多中学、大学、组织在课程培训中花大量时间来教计算机文化。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学来获得计算机知识的,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对网络文化的理解、适应程度在进行网络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会学习的技巧、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活动、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

二、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素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象一个教练、指导者而不是呈现者、表演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提高了,需要教师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程度降低了。信息可来源于数据库或协作学习,指导者不必要成为知识专家。另外,网络课程给教师协作提供了许多机会,小组教学正成为网络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通用形式。

1.交互和参与

网络教学中指导者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参与活动。这也意味着与学科专家、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进行学习活动。网络课程应当是一些与社会、自然相关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和项目。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在线讨论平台上,这样每个人都可看到、评论各方面的回答、反应。邮件列表的使用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满足累积的讨论。

尽管提供了网络交互和参与的手段,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这种鼓励对于网络学习的新手或有大量作业的学习者尤其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参与成为课程的必需和评分的组成要素。每份作业可通过学生总体参与的程度评分。学生间的交互性可通过同学间的评价、小组作业来提高。在一个不评分的课程或自愿参加的课程中,交互性和参与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如果学习内容有趣和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强烈的动机就能参加。因此,使用有意义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关键的。

另一个对学生交互性和参与性有影响的因素是指导者的参与程度。如果指导者经常在讨论平台消息或通过E_Mail给学生评论,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好的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指导者必须大量参与以使学生也增加参与度。应当指出的是,尽管交互和参与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参与是指参加、在场,不包含任何的反馈。例如,许多学生可能参加一个实时会议,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交互能力。交互是指学生与指导者、与其它学生的对话活动。对话意味着系统对学生的输入或选择有反应,如回答问题和查询结果等。很显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参与,又要有交互。

2.反馈

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反馈。在网络课程中,教师的f反馈通常是以Email的形式进行的,通过Email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对作业给出评论。指导者通常是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评分,然后让学生下载该文件来看评论。理想的情况是,指导者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小组反馈可能会采用在讨论平台上或会议上信息的形式,给出对某一专题或活动的许多人的答案的总结或分析。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作为指导者评价的替代或补充。来自同学的评价由于是来自同一层次而不是专家经常会很有帮助。然而,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业时通常需要细致的指导。因为学生常认为评价应是负面的,很有必要提醒学生在评论时要多一些建设性的评价。

反馈的及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常急于知道他们的作业是否正确。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即使反馈只是简单通知学生作业已被接受,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实际上,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普遍的抱怨就是他们的作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应当给作业的反馈留出适当的回旋余地,确保他们达到要求。及时反馈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同学之间的评价。

3.工作量

使一门网络课程有高度交互性、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意味着指导者要有很大的工作量。课程的交互程度和参与程度越高,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越多。组织和指导网络课程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指导者每周对每名学生花费20分钟进行评价、反馈,这就是每周10个小时的工作量,远远大于大多数传统课堂。要知道这只包括与学生的交互,不包括准备课程材料、学习使用软件、解决问题的时间。

一种减少工作量的方法是更多地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然而指导者仍需要进行不时的参与。另一个策略是进行小组反馈而不是个人反馈,创建一个FAQ(经常问的问题)人工智能化的解答数据库是处理各种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好方法。

使用助教是另一个解决方法。总起来说,一个大于30个人的网络班级不是一个指导者就能成功指导的。在网络教学中用助教,需要他们有上网经验,他们还有必要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技巧训练。同样,他们的工作也需要有指导或课程管理者的监督。考虑以上因素,尽管用助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但不是处理大量课程的唯一方法。

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最容易方法是使用多项选择或简答题的测验。实际上,大多数网络测试工具提供自动评分,并在测试完成后,立即给学生生成信息。尽管反馈的及时性达到了,这类测试的成绩和反馈有时不会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尽管简单测试在某些情况下有效,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意味着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失败。

尽管网络教学的工作量很大,由于教学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它还是具有比传统课堂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的驱动力之一。因此,网络教学的方便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4.调适与帮助

调适包括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网络会议、确保不会有学生一直占主导、使讨论集中于一个话题、总结和分析讨论重点。帮助意味着给学生提供能帮助他们完成作业的信息,在课程进行中提出建议和观点。

这些调适与帮助行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在课程进行初期,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这门课的期望和目标,学生的背景,以往的网络学习经验。当给每个作业评分时,应考虑每个学生所起的作用和背景。在网络会议系统和讨论平台中,教师应尽力使学生多参加和互相学习。在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如何使学生协同工作,从小组交互中获益。

网上班级中采取这些原则,可大大改变教师作用的性质和工作量。这要求教师更多地注意班级中的交互方式,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每个学生的进度以便促进他们的学习。较少采用呈现信息的方式而较多重视帮助学生发现信息。

5.有效教学

有许多因素决定网络教学是否有效。最明显的一个是经验,包括熟悉网络教学的性质和技术,掌握课程中应用的系统和软件。例如,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管理讨论平台,他们还必须善于使用课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软件工具。由于课程传送工具和网络经常变化,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软件。

有效的网络教师需要理解和学习以下技巧:交互、参与、反馈、帮助和调适。这些技巧通常是随着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经验增长而培养起来的。因此,网络教学实践本身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教师有效性的研究表明:好教师对教学、对本学科领域有很大的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感兴趣。许多喜欢课堂呈现和与学生个人接触的优秀教师往往对网络教学环境不适应,还有一些好教师对网络教学不感兴趣或缺乏必要技巧。

6.教师协作

正像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交互机会一样,他们也会给教师协作带来了可能。尽管通常教师喜欢合作,但在传统课堂环境很难实现。然而网络教学使协作变得容易,协作方式的一个通常的模式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客座教师。例如,可在实时会议室或讨论平台中邀请某个专家参加。他可以对学生的回答与评论作出反应,许多人愿意免费参加这种活动因为它占用的时间很少,只是在计算机前工作也没有太多的不便。如果时间长的话,可能需要付给一定的报酬。

准备课程时,主要的教师可找出可能的客座教师并通过Email联系,看他们是否有兴趣,如果同意的话,可列出时间表,并请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专家和学生都会觉得这些经验很有趣和有帮助。这不仅使专家能够给学生介绍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建立起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联系。

教师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当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多位教师联合设计与开设一门课程时。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可能同时参加该课程获学分,对每位教师也都算工作量的一部分,这种小组教学比前一种更难组织,因为必须取得两个不同学院系所的行政同意。然而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它使得多所院校的学习资源在一门课程中共享,学生可通过与其它学院的学术交流获益。

最后,还有一些通过Email、会议、讨论平台的非正式协作。教师经常与作家或研究人员就他们的工作相互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者常急切地与使用者沟通,并讨论与软件有关的问题和观点。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离开协作是很难成功的。

7.学生评价

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担心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实际上在网络教学中的评价往往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评价更有效。

可把所有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提供丰富的数据以供分析。当进行成绩评价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以往成绩。如果学习活动包括讨论平台,会议、电子邮件等多种书写形式的作业,可把它们集中放到学生的文件夹中。作业和考试的结果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

最近关于网络学生评价最常提的一个观点是作弊问题,你如何知道答案是来自这个学生而不是别人替代的?总的来说,在全学期的课程中,这不是个大问题,因为教师已了解学生的特点,应该能察觉个人行为的差异。在有大型考试的情况下,可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考试。最后,可用视频会议系统来确认学生。实际上,随着桌上视频会议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将不难解决。

总之,网络教学中的教师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现今所有教育机构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培养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师。一个方法是教师必须作为网络学习者来接受培训,以便正确地理解网络教学。因此,急需网络培训教师的课程。网络教学的特点是受所用的网络和软件影响的,而这些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网络教学的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GregKearsley,"OnlineEducation:LearningandTeachinginCyberspace".Wadworth.2000.

网教论文例6

二、基于网络传播视角的信仰教育路径

网络传播理论为信仰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和纬度,结合网络传播过程的五要素,积极合理干预网络传播对提升信仰教育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针对网络传播的全球性特点,信仰教育要做好网络传播“把关人”角色。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把关人”理论,“把关人”又译作“守门人”。在网络传播中需要有“把关人”存在,他们筛选出符合传播群体规范或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网络传播的全球性表现在网络传播突破了区域限制,可以自由地与全球网民交换信息,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传播的信息是真实的,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促进了全球不同观念,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网络传播的信息对网民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都有极大的影响,加强了信仰传播的复杂性,因此,信仰教育需要培养网络“把关人”,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净化。针对网络传播的交互性特点,信仰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议程设置”功能。1958年诺顿•朗提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他提出议题被报道的频率与强度会影响人们对某些议题的关注程度,利用网络传播的互动技术,受众与报道对象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是一个较有力的补充。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传播兼容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优势,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改变以往的单纯接受模式。网民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只关注自己关心的信息,甚至可以进行预订。因此,信仰教育要充分利用“议程设置”功能,打造校园网络传播平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作为议程进行长效的传播,强化关注程度,增强传播的频率和强度。针对网络传播的超文本链接方式特点,信仰教育要制作网络传播的“综合形态文本”。网络传播的信息形态是一些文字、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的综合化超文本,可以对这些信息形态进行加工处理,转发、编辑等再生信息,延伸了人的听觉和视觉,有利于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因此,信仰传播要多利用多形态的传播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动画视频等具有一定娱乐性的传播文本,使网民愿意接受这些信息,实现预期的信仰传播效果。针对网络传播的虚拟性特点,信仰教育要为网络传播创设“实践惯习场域”。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实践”“惯习”“场域”三个概念,他认为“实践”是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协调的一种途径,是在某些内驱力的作用下自发产生的。因此,信仰教育要激发受众的内在动力,让信仰主动自觉的产生和形成;“惯习”是一套持续的、可转换的性情倾向系统,具有持久性等特点,惯习一旦在人体内扎根,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信仰教育可以针对持久性的特点,培育受众的信仰惯习;“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是一串串的关系,一个高度自主化的场域,不仅能把自己的逻辑和规则强加于场域中的成员身上,而且还可以渗透到其他场域,影响其内部结构。信仰的形成除了需要信仰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信仰情感的体验,而情感的体验就需要有实践场域,因为“讯息、榜样、力量是信仰传播产生理想效果的必要因素”、,通过网络传播,受众接受了一系列有关信仰的知识和讯息,看到了行动的榜样,为信仰传播培育了心灵“土壤”,但并不自动意味着信仰传播产生了正面的效果。信仰的形成最终需要依靠信仰实践锻炼来产生信仰的认同和升华,信仰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针对网络传播的群体化特点,信仰教育要培育“网络共同体”。“共同体”一词最早源于德国学者腾尼斯,原义指共同的生活,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组织或团队。而“网络共同体”由瑞尼古德在1993年提出的,他针对在网络上出现的社会集合体而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指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一群人在网络上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络交流空间广泛,全球的网民都可以在各个群、BBS论坛、虚拟社区中找到兴趣和爱好相同的网友,这些网络交往互动较多较活跃。因此,信仰教育需要培育“网络共同体”,共同体可以强化每个成员的信仰,共同体可以为成员提供信仰上的精神归属和感情支持。

网教论文例7

项目1网络营销概述:内容包括网络营销基本概念、网络营销基础理论(如六度空间理论、长尾理论等)。实训内容是寻找优秀的网络营销案例。

项目2网络市场调研:通过该项目让学生学握网络信息采集、处理的技能,具体包括搜索引擎的运用、二手资料的收集、网上调查问卷。实训内容:XX企业A产品的市场分析。

项目3网络营销推广与营销方法:内容包括论坛营销、博客营销、软文(新闻)营销、即时通信工具营销、微信微博营销、SNS营销、问答平台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等。该项目的实训引入合作企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网络推广方法为企业做推广,实际推广效果将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例如,学到论坛营销的时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合作企业策划并实施论坛营销,课后老师还要跟进推广效果,做好记录。

项目4搜索引擎营销虽然搜索引擎营销也是网络推广的方法之一,但因其知识点较多、难,故独立作为一个学习项目。本学习项目包括搜索引擎优化、直通车推广、百度推广。实训内容是根据所学知识优化自己的博客,尝试操作淘宝直通车和百度推广(教师给定账号)。

项目5网络广告策划该项目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包括:网络广告内涵、主要形式、定价机制,网络广告的资源策划、创意方法;网络广告设计思路、制作流程、常用工具,网络广告效果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既包括广告设计理论的学习,又包括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学习。实训的设计包括认识广告、欣赏经典、为XX企业设计网络广告。

项目6企业网络营销整合方案在该项目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为一个企业策划基于全网的网络营销方案。实训中,给定背景企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策划营销方案、撰写营销方案、答辩。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将企业分为传统企业、具备独立网站的电子商务企业、运用第三方平台开展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三类进行指导,不同的企业其需要的营销方法不同。

2.教学方法改革

(1)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后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训情况,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坚持做网络推广,以达到推广效果。

(2)仿真模拟教学法。运用中教畅想电子商务沙盘软件以及系部自建Ecmall电子商务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开通网店,实施自己的策划方案,进行网络交易,等等。通过这些模拟平台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角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于真实的互联网环境来说,仿真模拟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好把握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3)运用博客辅助教学。授课教师开设有网络营销专业教学博客,通过博客平台实现教学资料、课件及习题等与学生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更好地实现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要求学生开设网络营销或电子商务专业博客,撰写专业文章,发表评论及进行搜索引擎优化、友情链接及博客推广等具体网络营销实践活动,学期末老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博客日志数量、博客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排名效果、访问量及外部链接数量等指标给学生评定相应的博客实训成绩。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设网店,参与微信微博等网络营销活动,训练商业意识和商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威客网站的任务项目,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网教论文例8

二、网络恶搞与德育经典的侵蚀危机

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中,恶搞文化正愈演愈烈。所谓“恶搞文化”,又叫“KUSO”文化,非权威说法是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台湾BBS上的一种特殊文化。据考证,KUSO是日本话,做动词用时,是指不够善良的恶搞,即往死里整的意思。“KUSO的早期形式只限于文字,而随着接受它的人日益增多,KUSO之风迅速蔓延开来,比如我们几乎天天都可收到的搞笑短信就是一种恶搞文化的外延派生品”。中国最早的网络恶搞对象是艺术精英们的所谓“大片”,恶搞者不满于这些大片中所蕴涵的“大”:耗资大、演员名气大、场面大、题材大、主题深刻等。于是,胡戈创作了一部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其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对白经过重新改编,只有20分钟长,中间穿插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和搞笑另类的广告。在网络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下载率甚至远远高于电影《无极》本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片,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掀起了恶搞文化的第一个高潮。眼下,网络恶搞文化方兴未艾。从“丹丹体”到“咆哮体”,从芙蓉姐姐到犀利哥、凤姐,通过文字、话语、图像以及视频等方式完成的恶搞文本,借助于新媒介空间得以迅速流行和传播,并且日益普遍化、日常化和大众化,“它们强烈地冲击、颠覆着固有的社会认知、道德意识和文化趣味”。

恶搞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喜剧精神,它反映了人内心对于游戏精神的追求,对于“好玩”的追求,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恶搞者,恶搞作品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但是,如果过度追求恶搞,则会变得恶搞泛滥。有的恶搞者甚至连国民教育的经典也不放过,中国的四大名著和主旋律影片,诸如《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毫无例外地都中了“恶搞”的枪。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富含道德教育意义。它通过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向读者们讲述着是非善恶的观念,本身就是一本生动有趣的道德教育教材。然而,《西游记》在网络上已经不止一次地遭到恶搞。一本改编的漫画《西游记》曾经在小学生中流行,内容相当另类:孙悟空穿的“虎皮裙”竟是迷你裙的前身;他偷吃的仙丹变成了壮阳药“伟哥”;玉皇大帝居然是爱使用望远镜的偷窥狂。这个漫画《西游记》完全颠覆了传统,虽然主人公没有变,但剧情和人物完全变了样。这种恶搞完全扭曲了学生对《西游记》的认知,自然也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界人士的担忧。

三、读图时代与德育介质的文字边缘化危机

在网络时代,“读图”成为流行时尚,这里的图不仅仅是指图片,也包括视频和流媒体,因为视频就是快速播放的图片。现在走在大街上,不论男女老少,手捧一个iPad看视频的人大有人在,我们正在步入一个“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性,带来的后果之一是重图轻文的阅读取向。有研究者指出,读图时代的读图隐忧是“图像对文字的‘霸权’,因此造成了对文字的挤压”。在读图时代,公众更沉醉于读图带来的,却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混入文字著作中的太多插图,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和逻辑搅乱,将文章的内在脉络打断,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文字引向图像本身,最终破坏的是读者对文字进行沉思默想的感悟方式。文字阅读是一种“静观”,它允许读者不断地体验作品的形而上意义,允许读者反复停下来沉思,因而读者与对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阅读的同时就保留了反思的可能性;看图像阅读则不同,观者完全沉浸于图像情境,看流媒体更是容不得片刻停留,它消弭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换来的是片刻的、当下的,刻不容缓的读图过程拒绝了反思的可能性。有研究者对读图时代深表忧虑,认为读图是对“知”的一个障碍,它使人们丧失了对形而上学的兴趣,丧失了对理性的、对文化艺术以及对文字的兴趣,“它对一切复杂的、需要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的认知产生本能的排斥”。因此,“逻格斯与‘道’被弃置,附着在认知上的审美被剥离,‘真’与‘美’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余下的‘趣’便成为庸俗不堪的感官刺激”。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中国的汉字与汉字文化,的确讲究文以载道,讲究文与道的融通。然而,文之不存,道将焉附?反观道德教育,翻开现在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大量的图片充斥其中,占据了本就有限的大部分篇幅;德育课堂上,许多教师为了讲授的方便,也把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嵌入自己的教学课件中;网络德育的网站,为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当然更是大量使用色彩绚丽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可以说,在网络时代,道德教育也面临着一种文学式的介质危机,即图像战胜了文字,成为其主导性的阅读介质。

网教论文例9

我国开展干部网络教育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国家部委,如财政部、国资委等委托部署的培训部门或任教部门来完成培训工作。另一个是中组部系统,更多的是委托给地方组织部。目前,几乎所有的省、副省级市都已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开通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绝大多数是由当地组织部主办,地方党校或者广播电视大学承办,部分地区由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维护服务。培训对象基本覆盖全体干部,包括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干部等,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

(二)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类别众多,来源多样。课程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多个类别。不仅包含世界经济形势、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实用性知识,还有军事、历史人文甚至养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拓展性内容,满足各级各类干部的多样化需求。大部分网络课程自带文字资料和考试题目。在各地的干部网络学习平台,一般都包含1000门甚至更多的课程,且定时更新。网络课程一般通过采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部级干部培训机构的课程,或如精英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网络资源中心等公司的视频资源。在授课师资上,有部长、司局长等官员、专家、学者,还有公司高管、国外专家等,课程资源质量优异。部分地区的课程除购买外,也有根据地区特色自建网络课件或是公开课,更具实践意义和地方特色。

(三)培训方式

目前,各地多采用两种方式开展基层干部网络教育:干部网络自助学习形式和专题培训形式。大部分地区的网络教育方式为干部在线自主学习,平台提供课件超市、个人空间、学习社区、直播课堂、电子书库等多个栏目,打造图书馆式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各级各类干部的学习需求。对于报名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学习疑问,按单位组织有专门的在线学习联络员或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干部解决在线学习的报名相关问题和相关技术问题。此外,部分地区如安徽,大连、成都等还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短期专题学习班,配有班主任或助学教师等在线引导和督促学员网上学习交流,解决学习问题。

(四)考核方式

考评方式大都采用学分(时)制,参加在线学习的干部需在一定时间(一年或是2-3个月)内达到规定的学时(或学分)要求。达到学分要求需要学习一定数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大部分必修课需要考试或提交学习小结。部分地区如安徽、重庆等地还将学分考核结果和干部年度考核相结合,建有反映干部学习培训情况的专门档案和干部教育培训情况通报制度,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将被相应扣分,并将此作为干部任职考察和提拔的依据。从上述干部网络教育的现状来看,各地在干部网络教育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已基本建有干部网络学习平台,学员规模基本覆盖全面,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基本形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规模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自2006年国家政策出台以来,网络教育已引起干部培训机构的重视,但是各地开展大规模干部网络培训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不仅实践经验有限,理论研究也甚为匮乏。对中国知网上关于干部网络教育的文献调查发现,不仅文献数量极少,且研究主题较为狭窄,集中在探讨网络教学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推进作用和调研等基础研究,以及系统平台构建等应用研究方面,对干部网络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方面关注极少。从教学管理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学习对干部的吸引力不足

网络学习自身缺乏来自教师的教学监控和其他学员的学习参照,在校培训作为繁忙工作的调剂,抓住机会会友叙旧、联络感情,使得干部对网络学习存在消极心理。成人学习有“必须我想学才能学”,且“只学我需要学的东西”等特点。干部教育以组织委派形式占多数,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在线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一些干部没有认识到网络学习的自我充电和自我提高的价值,把网络学习作为制度任务来完成。网上讨论区少有针对学习问题展开,多是“网站找不到、登录不进去、视频打不开、学时不记录、询问考试答案、询问考核标准”的帖子或留言。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存在部分学员为了达到学时、完成学分而采取应付敷衍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干部教育对象是一个以党政干部为主体的特殊群体。干部之间年龄差距较大,网络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运用网络媒介素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何芬(2013年)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干部网龄较长,拥有多样化的网络沟通和交流平台,如MSN、QQ、微博、微信等,但是能够有效利用平台展现自我,主动参与并影响网络媒介传播的人很少。可见,在网络信息交流方面,干部能主动融入网络,熟练使用网络,重视网络互动的为数不多,更多的人只是网络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

(二)干部网络教育定位不准确

一直以来,干部网络教育被认作是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主阵地的有益补充,这样的观念使得干部网络教育从发展起初就困难重重。一方面,干部教育因覆盖面广,一直延伸到了基层一线和边远地区,培训对象层次多,涵盖了各级干部、公务员,有的地区还涵盖了所有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人才,学习需求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鲜明特征,因此组织管理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干部教育跟高校教育相比,多是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没有招生权和推荐权。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干部网络教育的组织调训者、教学管理者、资源建设/提供者、平台技术支撑者、考核管理认证者,以及实施整个系统的运行管理者,都为不同的部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内部干部培训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较为困难,使得现有的干部网络教育多为独立于干部培训组织调训(集中培训、专题培训、涉外培训、高端培训)之外的一种补充。狭缝中发展的干部网络教育多是网络培训平台、手机学习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自主学习,学分考核也独立于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之外,脱离了“训用结合”的干部培训核心。在干部网络教育的初期,因其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培训对象全覆盖的独特优势,在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过程中迅速发展,网络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较大的规模效益,但随着干部网络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思想认识的偏差必将成为实践发展的瓶颈。

(三)教学过程缺乏精细化管理

在网络教学管理方面,当前多数地区采用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干部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实效性都无法得到保障。首先,资源管理方面,课程资源数量极大,具有普适性却缺乏针对性,且多理论少实践,课程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不高。另外,课程表现形式多是视频讲授式,学员处于“被动灌输”状态较长,不符合成人“喜欢在做中学”的学习特点。其次,在线学习缺少教学互动。现有的课件多数是三分屏形式,没有办法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和培训管理者是无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来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收获体会的。这就导致了现有的干部在线学习仍属于一种个体形式的自我学习,既有的学习论坛、学员博客、分组学习系统等发挥作用较小,在研讨交流、学习氛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赵剑红、阙立峻(2009)调研发现,干部培训形式要求同样呈现多样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干部更倾向于实践考察、案例教学、交流式教学和专题调研。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开展教学辅导,解决网络教学中情感缺失、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等困难,已成为未来在线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地区为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置了网络专题培训班,并安排有专门的班主任或助学教师。但管理人员不足,一旦放开学习规模,仅靠现有的力量,无法为学员提供周到的技术支持和教学服务,特别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另外,培训效果评估一直是干部培训的一个难题。《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出台后,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将干部网络培训纳入干部绩效考核,给干部网络培训带来了更好的机制保障,但目前还缺乏完善的干部网络学习成果考核评估体系,缺少对干部网络学习成果的硬性制度规定。相对宽松的考核办法,容易滋生学习惰性,出现代替学习,使用网络远程教育挂机学习软件等现象,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在考核机制方面,还没有将干部网络教育纳入当地组织部和公务员局直接管理,仅仅作为党校或行政学院干部培训主体班次第二学习课堂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在制度上没有办法对参训干部构成硬约束。

三、成都市的实践探索

成都市对干部网络教育一直颇为重视。顶层设计是干部网络教育的有效性保证,合作机制是大规模进行干部网络教育的基础,而精细化管理则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服务。这样,建立起推动干部网络学习的内外部动力。

(一)顶层设计

提高干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干部培训工作的整体性和实效性来考虑。从2008年开始,成都市建立了干部培训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干部培训管理的整体性网络化,实现了调训、师资库、教学基地、培训的电子档案、培训结果分析全部数字化。特别是培训结果分析,是对每个干部的培训情况进行质的和量的分析,统计分析出每个干部的知识储备情况,使得培训结果可视化,逐步形成对干部的推荐权。实现干部培训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三方面的“训用结合”:与组织需求相结合,与干部开展工作需求相结合,与干部任用相结合。其中,前两个需求是培训过程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第一个结合,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市干部在线学习城”,每年更新300多门课程资源,并提供国研网数据库、中经要报等数据库资源,满足大规模干部根据自主需求选学。针对第二个结合,根据组织需求开设了提供有针对性、按需供给的专题网络培训。专题方向和必修课由组织部根据市情和工作重点来定,选修课则由干部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目前已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新型城镇化、综治维稳等类型的专题网络培训班68个,培训领导干部共19993人次。针对第三个结合,首先,建立干部培训管理的电子档案和培训结果分析,使干部培训任用结合起来。其次,将网络培训与其它干部培训同等对待。在制度上,2009年市委组织部将网络培训和党校系统在校培训、异地培训等一并归入了《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调训,纳入党建目标管理,未完成网络培训任务的单位,年底将作扣分处理。

(二)建立合作机制

由于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的特殊性,网络教育工作涉及到组织部门、各级党校部门和地方干部教育机构等多个部门,要依靠多方共同合作才能使干部网络教育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市级层面,建立有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和成都市干部学习平台。依据市委、市政府对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建立了部级干部学院与地方党委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责的网络培训管理模式:部级干部学院提供优质课件、专家和技术保障;市委组织部负责调训学员;地方干部培训机构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学员管理、提供培训服务等工作;硬件平台、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委托市云计算机中心;平台维护、升级更新以及技术问题委托公司进行。这样,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干部网络培训的共管机制,既充分运用了部级干部院校的一流培训资源,又有效发挥了市委组织部作为培训主管部门的主体作用。区(市)县层面,由干部培训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学习系统则建立了10个各自独立的干部在线学习城子平台,课程资源由成都市干部学习平台提供,其他专题设置和考核则由区(市)县学习城各自管理,形成了成都市与区(市)县各自管理、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这样不仅解决了区(市)县网络培训资源不足的缺陷,又解决了大规模培训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也调动了区(市)县参与网络培训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3年全年共有9557名干部参与了成都市干部在线学习城的自主选学,学次数达158598人次。锦江区开展的“社会公共管理服务”网络培训班,在学习“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发展”网络课程后,积极展开研讨,课件中“每一个城区都是景区、每一个街巷都是景点”“、步行街文态提升应走商业、旅游、文化‘三维一体’发展路子”等观点,对其草拟的《关于对春熙路步行街实施文态提升的对策》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通过学习后,参训学员提出建议达80余条。

(三)注重精细化教学管理

首先,从基层干部培训需求入手。一是围绕推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落实,着重从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入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集中培训。2012年,根据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远景目标,策划实施了时间跨度达5年之久的“提升领导干部现代化国际化素质”专题网络培训,分年度具体组织实施,每年有两期培训班,已集中培训干部10000多人次。二是围绕成都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开展需求调研,进行形势研究判断,着力在打造精品专题培训上下功夫。2013年,围绕成都建设首位城市对干部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先后组织开设了“创新社会管理”“、新型城镇化”等8个培训专题。其次,从提升针对性实效性入手,建立了一套“训前专题调研、训中跟踪监督、训后反馈调整”的工作流程。如针对受训机会相对较少、又急需提升能力和开拓眼界的大学生村官、村(社区)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等群体,采取分类培训。除从部级干部学院中精选培训资源外,还注重选取各村(社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采取分类小班培训的组织方式,视频直播与专家面授、在线答疑、分组讨论、异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培训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灵活生动,有效提升了学员主动学习、自愿培训的积极性。为推动网络课程与实体培训相衔接,还积极探索推进“反刍式”教学,将网络课程穿插在实体培训中,学员自学网络课程后,在课堂上开展专题讨论,由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帮助干部加深认识。最后,实施网络培训制度化和项目化管理。针对传统网络培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干部参训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一方面更加注重规范管理、跟踪问效,另一方面分别建立适合纯网络培训和混合式培训的干部网络培训工作流程,对负责在线学习引导的辅导教师实行“项目制”“、首位问责制”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培训服务的质量。

四、需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以上是成都市在干部网络培训中一些较有成效的做法,但干部网络培训还有较多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究。

(一)创新干部教育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网络教育将成为未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网络培训的不断发展会对党校、行政学院等传统培训机构的师资、课程、经费等方面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培训能够替代传统培训。二者关系的焦点主要在于培训资源的再分配,网络教育在补充党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因此,如何整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的难点是,网络教育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教师如何适应网络培训方式,有效搜集丰富学习材料、有效组织网络教学、使用网络工具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鼓励学员深入地探索相关问题、在线批改作业和点评、整理学员提供的材料形成生成性知识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对网络学习平台的操作比较熟悉才能得心应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混合式培训,需要教学形式的创新。一方面,网络教育应借鉴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变人机交互为师生、生生交互,为学员营造集体学习氛围,提高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原有的理想模式,如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化利用优质资源、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等优势。加强对教学过程监控,避免网络迷航、学习者被动接受视频教学,在学习上出现放任自流等负面效果。

(二)建立干部网络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是提高网络教育水平和认可度的保证。但干部网络培训开始较晚,相关理论的建设和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培训的主体、测评方式、评价指标的设计等涉及衡量培训质量的一系列基础问题都还没有深入研究,难以提供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不管是教学评估,还是干部培训效果、培训机构绩效、学员满意度等方面,都没有一整套公认的。目前对网络教育的质量评估主要集中在学员满意度方面,对整个培训项目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普遍还处在探索和调研阶段。对干部网络教育的质量评估,首先是需要明确评价主体,包括对培训机构、教学过程、学员培训效果的全部培训项目的评估。再有是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培训机构,包括参训人员完成率、培训效果、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对教学质量包括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式、培训效果等;对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受训干部是否掌握政治理论要点、受训后素质和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应有一系列详尽和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最后,应重视评估的激励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保证对学员有必要的激励和约束,通过“网考”等技术手段,对学时学分、学习成绩等提出具体的量化要求;通过“模拟讨论室”、网络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衔接办班等新形式,强化集体感,增强约束力,从而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网教论文例10

摘要:网络教育具有时空分离、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等特点,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的不断发展,学员用户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这种“大数据”隐含了学员知识水平、兴趣、关注点、学习进度等信息。大数据在网络教育中有十分明显且重要的角色体现,网络教育如何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来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是笔者想要探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将通过对大数据和网络教育的仔细剖析、网络教育中大数据角色呈现的挖掘、未来网络教育中大数据的发展这四部分进行初步探索,从而更好地提高大数据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育;大数据;角色呈现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网络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数据涌现,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悄然兴起。2011年5月麦肯锡公司首次提出“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当今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新型能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或深刻的洞见。在中国,《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行动计划》表示大数据有三层内涵:一是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和类型多样的数据集;二是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三是运用数据分析形成价值。

综上所述,大数据不简单是对数据量大小的定量描述,而是一种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分析的能力。大数据有四个重要的特点,简称4“V”:第一,Volume数据量大。大数据本身就表示有大量的数据集;第二,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文本、声音、视频、地理信息等,大数据类型各式各样。第三,Velocity处理速度快,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第四,Value价值大。通过对数据的合理利用和正确分析,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并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通过对大数据特点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大数据的定义以及接下来与网络教育的结合。

二、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

所谓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网络教育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层面的网络教育指的是仅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而广义层面的网络教育指的是学习者通过网络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在没有教师有计划地连续指导的情景下的学习行为活动。

在网络教育中,互联网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实现知识从教育者向学习者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手段。在这个平台上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同时也进行着信息的产生、传递、共享和创新。显而易见网络教育中有大量的用户群体(学生和老师)参与;网络教育平台中教学教务系统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两大系统;同时网络教育后台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的记录、跟踪、分析和监控;老师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强度。在这一系列的网络教育活动过程中,大数据一直参与其中并且对网络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三、大数据角色呈现

从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是当前大数据在相关应用领域中的主要角色呈现方式。在网络教育中,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在于大数据在其中的特定角色呈现,具体表现为促进了个性化学习、改善了相关教学并最终变革网络教育。

1.大数据促进自主化学习。大数据时代,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内容选取、在线学习、学习效果测评都表现出来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内容选取,并且用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完成学习过程。大数据对当前网络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它催生了更加有效的自主化学习模式,实现了迎合学生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学习。

2.大数据变革教学方式。在网络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的主导者逐渐演变成辅导者的角色,教学方式也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与当前的教育形式是紧跟时展模式的。教师通过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和学习兴趣来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上课形式和教学呈现方式来调整教学手段;根据线上资料查阅的习惯选用更适合学生的资料呈现方式;根据在线测评方式实时调整考试内容……教师从各个方面以更加贴合网络教育的形式变革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教育中,教师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教师自身也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3.大数据改变当前学习。大数据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大数据改变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改进。

(1)大数据改变学习内容。大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学习的内容多式多样,学习选择性增强。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自身需要来进行学习内容选取,同时大数据通过对当前学习内容的监控进行概率预测,则能更好地优化学习内容,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2)大数据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在线视频课程学习,同时也包括与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讨论,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自我学习效果监测等。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网友交互。交互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做合适的选择,比如QQ、维信、讨论组、论坛等。

(3)大数据改变学习效果。通过不同以往的学习过程,学习本身效果会发生变化。学习效果的评估也不单纯是老师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评分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既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互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呈现。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测评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分析来评定学习效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帮助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学生。

4.大数据变革网络教育。综上所述,大数据促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改变了学习内容,变革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自我提高和进步。同时,在网络教育的背后,大数据支撑整个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行和发展;通过对学习和教学本身以及对整个平台的变革,大数据在各个层面进行角色呈现,并且对网络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未来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参与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也会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步。在未来的网络教育中,大数据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而如何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更好的数据角色呈现也变得十分重要。

1.更深入的数据挖掘。在未来网络教育中,数据挖掘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容挖掘。当前网络教育只是在学生个数、知识信息数据流动、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而数据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呈现是需要再做挖掘和分析的。例如当前师生交互的方式对网络教育的学习效果有多大的影响,学生个数背后学生层次、学习水平的分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都是我们需要再进一步挖掘的内容。

2.更有价值的数据呈现。未来数据呈现的内容和数据呈现的方式要突破传统。有一些数据与当前内容无关或者起不到任何作用就不必再做呈现,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意义有价值有考量空间的数据内容。另外数据的具体呈现方式也需要多样化。随着技术的更新,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图表形式各式各样,视频动画内容形象丰富。所以数据呈现方式不再仅仅是文字式、图表式的数据描述。未来数据呈现以能发挥数据最大价值为基准,数据呈现形式不限,采用最合适的呈现方式(例如数字与动画相结合)简洁、清晰地进行数据呈现,从而能够更快速地抓住重点进行数据利用。

3.更大效果的数据利用。在未来网络教育中,数据利用需要发挥更大的效果,对学习本身能够产生更有意义且更深厚的数据影响力。让学生在网络教育中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变化,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层面的数据利用,包括对学生当下的学习态度、个人观点和未来发展都有一定的信息传递,从而有更大效果的学习产出。

4.更深远的数据影响力。网络教育中的数据量庞大,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数据集中选取利用数据,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影响力。当前很多数据它的时效性有限并不能对未来网络教育有何积极意义,这时就需要我们摒弃这类数据。而有一些数据在当下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但对未来网络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辐射影响力,我们需要很好地使用这类数据。所以,在对网络教育进行数据挖掘中也要考虑到数据影响力甄别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考量数据本身同时做到最大程度的数据挖掘,越是有深远影响力的数据越需要我们重视和理性分析,只有充分发挥数据的影响力才能对未来网络教育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角色还有很多层面需要挖掘,同时未来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还有更多层次的内容。但是通过对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分析,能够了解当前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教育的影响,同时对未来网络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让网络教育适应社会和用户的发展趋势,及时的调节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网络教育自身的发展。

网教论文例11

二、网络协作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协作教学促进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完善:一是主动建构知识的心理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认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主动利用学习资源,完成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二是新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非常重要,建构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改造和重组旧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发展新的知识和信息。三是心理干预、对话实现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真实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学习者进入知识建构角色,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有效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构主义理论中,不管是何种观点,虽然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其相似之处都是强调原有的知识支撑和相互协作作用。

(二)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库尔特•勒温(KurtLewis)认为,支配人行为的心理因素来源于自身的需求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动力的实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心理倾向的总和,即为完成目标所产生的心理动力。勒温实验提示我们,在合作性群体中,个体不仅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相互激励和包容,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快捷畅通,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该理论证明:其一,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具有不同智力、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学习者可以“互补”。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间通过相互启发与分享知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其二,协作学习的方式使个体间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增进了友谊,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群体动力理论指出,协作教学的理论核心即相互合作,即所有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相互协作为每个成员提供了动力,小组成员也甘愿为小组成功完成目标而努力,并且协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和信任感。

三、网络协作教学法设计

通过网络平台、协作学习机制及知识体系建构,学生利用到了最需要的学习资源,在开放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真实的学习情境、轻松的交流氛围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也必然呈现出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它也必然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进行重构和创新。就网络协作学习支持平台来说,国外研究起步早,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协作学习教学支撑平台。例如,WebCT的特点是互动渠道的通畅。Moodle是一个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平台,它可以帮助教师、专家创建在线学习社团,使学习效率更高。网上协作教学平台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内容完善,功能全面,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参与简便,师生信息共享,部分平台支持协作小组讨论等。尽管学者们赞同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中的有效形式,是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国内协作学习的创新发展和利用相对于国外还有差距。我国目前处于协作学习的初级阶段,广为人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WebCL)。目前国内这样的教学系统对协作学习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多数平台只是加入了一些交流工具来实现协作功能,如电子白板、聊天室、BBS、E-mail等工具,缺乏协作的系统性和完善的知识管理,对学习者的社会性关系网络不够重视,导致协作效果并不好。近几年还出现了用Wiki来实现协作学习平台,但协作学习作用仍很有限。在职业教育中,网络协作教学法还在尝试阶段,尤其是要开发一个完整的网络学习系统更是难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一些网络互动系统作为教学平台,常用的主要有博客、微博、QQ、微信、MSN等,这些网络教学平台都在改变着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让知识的传递更加便捷。在这些互动系统中,微博在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中优势明显:一是距离适中。微博既没有传统博客、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的延迟性,也没有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紧迫感,保证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适中的距离。二是随时随地。微博设置了传统教学流程中不能实现的师生交流互动,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外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PC和手提式电脑畅所欲言、共享资源、释疑解惑。三是互助协作。微博的内容是公开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互相转发、评论和交流,从而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四是永久保存。微博的内容、评论、收藏的微博、收发的私信都会按时间先后永久保存,科学分类,通过标签功能随时查找。由此可见,微博这一网络教学平台在众多的教学平台中优势显著,下文我们将以它为例,论述一下网络协作教学法的设计过程。

(一)利用微博平成网络协作教学构成要素组合

1.学习群体。以班级为单位,或者将班级依据学习风格、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原则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网络学习中。

2.交流氛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实现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加讨论,互相帮助,答疑解惑,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指导监督。教师作为指导者、督促者,同时也作为一个交流成员,网络教学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协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具备更高水平的媒介素养、专业知识深度、拓展知识广度、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4.中心话题。无话可说,再好的平台也只是摆设,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习相关的微主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利用微博平成网络协作教学法的设计流程

基于以上四个构成要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学习群体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后,根据实际情况创建一个微博学习群,利用这个平台,信息、交流、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最后对学习内容做一个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前期分析。网络协作教学法最主要的是网络平台,前期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法,了解学生对微博平台的认识及所在学习环境中的硬件条件,包括手机、电脑及周围的网络条件等,学生群体中微博的使用情况等。

2.创建网络平台。通过前期的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微博平台的功能介绍,明确学习目标,下一步是创建微博网络平台。这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风格以及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了解程度来创建。如学生有多少使用微博,熟练程度如何。如果学生未曾使用过微博,对其一知半解,要适当地进行帮助:如何注册成为微博用户、如何设置和保护个人资料、如何转发、如何评论、如何关注感兴趣的人,如何发私信等。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3.创建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环境轻松,无人监管,学生态度容易松懈。划分小组,组建微博社区,可以让学生之间在组内活动,相互评价。这时,教师要经常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权威人士或是机构,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互动过程。学习平台建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便开始根据相应的角色进行互动,为了使微博在协作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互动过程中,设计教学内容等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注重能力培养。将教师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2)注重教学拓展。网络协作教学可以应用到很多课程的教学中,要结合所讲课程特点,精心设计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教学微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3)注重引导交流。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目的就是利用网络平台的及时性,且微博的宣传口号就是“随时随地发生新鲜事”,所以教师要按时间段去学习社区查看最新情况,解答学习疑问,指导学习方法。这样师生、生生随时随地地交流学习内容,分享学习资源,解决疑问,提高信息素养,增强自信心,最终每个人完成自身知识意义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