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5 04:01:28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1

学校是未成年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对未成年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是不行的,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便利及通讯工具的普及,密切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免会发生冲突。如何减少家校冲突,化解矛盾,成为当前学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教师应怎样做呢?回顾多年的工作经历及与同事交流,得到一些体会。

一、学会尊重

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不论与哪种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教师都不能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因为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这样做会伤了家长的自尊心;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等。学会尊重,是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上目的是一致的。教师要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要轻短期观察,重长期发展。学生的种种表现,都是发展中的现象,而不是问题,对于一些不良现象要视之为正常,注意正确引导就是了,不要轻易或不经意间当着家长的面给学生贴标签、下结论。在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始终是真心关爱其孩子的话,肯定是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所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内在要求。

三、掌握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收集家长和学生的信息。为使沟通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与家长沟通前要收集家长和学生的信息。内容包括:学生的情绪状况、每日常规方面、认知方面、个性方面等;家长的职业、学历背景、教子态度等。其次,做到礼貌待人。讲究文明礼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因此,在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第三,学会表达与倾听。与家长面谈时要尽量简单明了,不要嗦;说话时,态度要客观,不要武断;对于他人的反对意见要给予宽容,不要针锋相对;倾听时,要保持专心、尊重与体谅的态度,同时注意运用倾听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等。第四,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沟通。除了传统的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外,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定期发放时事通讯,告诉家长有关学校教育的情况及如何参与等方面的信息;好消息电话;教师对学生个人阶段性的简短评论,每学期或年终时发放;特殊情况卡,包括生日祝贺、节日祝贺或特殊问题等。此外,与家长面谈时要约定恰当的时间与地点等。

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的沟通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文化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2

1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但是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需要成人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必须和幼儿园相互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沟通的重要性被社会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肩负起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往往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导致一部分家庭的幼儿不得不随其祖辈长大。于是幼儿教师也面临着与两代家长沟通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教师和祖辈父辈两代之间的沟通言行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家园沟通有效性最大化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现场是台州市育苗幼儿园小一班。研究对象是主班黄老师,和小一班某幼儿的祖辈、父辈家长。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教龄四年;该幼儿以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出,这个幼儿的祖辈、父辈都参与幼儿教育,祖辈从小将孩子带大,现在负责接送,晚上两代家长和孩子都住在一起,两代家长经常与教师沟通。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笔者自编观察记录表,记录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并加以整理;同时对教师和两代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影响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的因素。

3幼儿教师与两代家长沟通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半个月的观察,共观察记录到教师与祖辈、父辈沟通行为9起,其中祖辈5起(详见表1),父辈4起(详见表2)。从表格中发现,祖辈主要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较少关注儿童认知发展,兴趣爱好,人格发展等方面,祖辈通常主动发起与教师的沟通,并希望与教师面谈,这可能与祖辈的沟通观念和日常沟通方式习惯有关。父辈主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沟通方式多样化,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而且一旦孩子有问题,教师会主动与父辈沟通。幼儿教师与祖辈、父辈两代家长沟通的结果大部分是有效的,有效是指信息发送者用合适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信息,而信息接收者确切理解并接收了信息,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愿。老师在与祖辈关于进餐、挑食、喝水、蚊虫叮咬的问题沟通中(见表1)和老师在与父辈关于孩子在校表现,隐私部位有异常,穿脱衣服问题沟通中(见表2),双方陈述事实,说明原委,理解信息,达成一致意愿,沟通有效。

4影响教师与两代家长的沟通因素

4.1主观因素

4.1.1教师的沟通观念

老师和家长都知道沟通很有必要,但祖辈家长更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则更愿意与父辈家长沟通,因为教师往往认为父辈才是主要的教育者。如关于孩子隐私部位异常的问题沟通上(见表2),老师没有跟孩子的祖辈说,而是选择跟孩子的父辈进行电话沟通,因为老师觉得一方面祖辈家长在这方面不是很懂,另一方面是祖辈家长不会很重视这个问题,而父辈家长沟通起来容易,又会高度重视孩子的这方面问题。

4.1.2教师的角色意识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情感态度是不一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情感大于理性,而老师作为专业的人士,又面对师幼比例这么大的情况,对孩子更多的是理性教育和照顾。如关于孩子穿脱衣服的沟通案例中(见表1),祖辈主动发起沟通,希望孩子在玩热起来的时候老师不要立马给他脱衣服,怕孩子受风吹感冒,让他安静的休息会等汗散去就好了,老师告诉祖辈应该给孩子少穿点衣服,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穿的太多容易出汗,不及时脱衣更容易感冒。祖辈坚持自己的意见,老师也没有体谅祖辈担心孩子的情感,说话态度有些不耐烦,导致双方沟通无效。

4.1.3教师沟通技巧不足

教师不注重分析祖辈、父辈家长特点,缺乏与两代家长沟通技巧,会使得家长经常有种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的感觉,这就经常会造成不愉快的沟通场面,使得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关于孩子总爱看电视的沟通中(见表2),父辈表示想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分散他的空余时间,但又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老师不懂沟通技巧,直说孩子比别的小朋友能力差,没什么擅长的,使得家长很不开心,觉得老师嫌弃他们的孩子,沟通无效。

4.2客观因素

4.2.1沟通渠道不够多

虽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有面谈,家长开放日,网络平台等等方式,但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当面交谈、电话或家庭联系本。教师与祖辈面谈常常是接送上下午时段,谈话时教师不仅要顾及幼儿,不能深入解答祖辈家长的问题,并且这个时间段家长人特别多,老师经常面临一对多的局面,幼儿教师往往很少有空闲时间单独约见祖辈家长,很难有效沟通。电话交谈本来是很好的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现实生活中老师工作量大,幼儿父母又多用这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效果。家庭联系本,是一种及时又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却未很好的发挥它的反应和回馈作用,因为大多数家长觉得麻烦,在本子上写字一两句话说不清。

4.2.2沟通环境不合适

幼儿园对于沟通地点的设置。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地点通常是比较嘈杂的走廊和班级门口,这样会分散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沟通。

5建议

5.1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幼儿教师在沟通中要做到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还要做好一个沟通主导者的角色。首先,老师可以利用集体交流的时机,如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他们将会怎样开展工作,并真诚地指出希望家长做出怎样的行动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其次,对于家长做出的支持性、合作性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5.2提升沟通技巧

笔者以为沟通技巧主要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和谈话时谈论幼儿不足的技巧。矛盾的预防的方法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利用好集体沟通和单独沟通的机会,跟家长解释清楚那些常见的误解,还要指导家长遇到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方法去解决才是恰当的。对于已经出现的矛盾?教师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感同身受的站在家长的角度多多考虑事情,面对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老师要做到耐心的向家长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教师与家长谈论幼儿的不足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要先谈论幼儿的进步后再委婉地提出幼儿的不足。如表二第一次关于孩子在校表现的沟通中,老师就先谈了孩子在校的进步,肯定家长在家园合作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然后再建设性的跟家长提出建议:如果孩子把上课走来走去的小问题给克服了,认真听讲,进步会更快,让家长觉得老师和他是来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的而不是来告状的,家长心里接受度会高一些。

5.3幼儿园加强管理

5.3.1拓宽沟通的渠道

和父辈家长沟通,要积极利用网络渠道。首先可以建立班级QQ交流群,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有效辅助和支持。再者可以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可以在博客上设置“班级活动,学生风采,安全教育,作品展示,家长专栏”等不同的栏目,不仅定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展示每月的活动照片和评选的“进步之星”,这些东西放在博客上,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加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祖辈家长沟通时要多多丰富线下活动形式。可以举办一些家教指导讲座,内容应考虑祖辈家长的需要,如就祖辈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其次,可以开展家长经验座谈会,让祖辈家长来分享他们的育儿经验,把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也注入到家园合力中来。

5.3.2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沟通环境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很大。幼儿园应尽可能地为教师和家长创设良好、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如幼儿园可以将沟通房间布置成充满音乐、茶点的环境,让家长可以放松心情,轻松地与教师对话。

5.3.3加强教师沟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为了确保家园互动的实效性,对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岗前培训中,教师要加强沟通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初步明确建立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而在职教师要积累沟通经验,形成自己的沟通技巧,结合理论去更好地沟通。

参考文献:

[1]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2).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34-02

家校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家长和教师相互了解孩子在家、校的表现,便于教师和家长达成对孩子教育以及方法的共识,育思想,研究教育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但由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效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本文就从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

教师,特别是新教师,面对各色家长,通常有不够自信或过于自信两种状况,没有给自己找准定位;或者缺乏家校沟通的经验。因此,教师在家校沟通中常常会觉得难于应付,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1.在沟通时机上重结果而轻过程,无系统性。

教师没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与家长的单独沟通通常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如不能高质量完成作业、与同学发生不愉快等。没有形成与家长的过程性的系统沟通。

2.在沟通的思想认识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在沟通前充分准备(尤其是提出沟通的一方),沟通中双方互动,就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协调、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从而去影响、引导学生,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最终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要在很长时间用心灵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在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1]这是教育中一种最细腻的东西,也是二者沟通中最细腻的东西。所谓自我教育是学生为完善个性和品德而进行的思想转化和控制活动,其特点是自觉性和主动性。[2]而现实的情况是:有些教师在沟通中往往不愿听家长谈有关孩子学习以外的情况;有些家长,则不切实际地向教师提要求:求高、求好。

3.在沟通内容上存在“两重两轻”现象

教师重结论性沟通,轻描述性沟通,不能把学生的发展结果与学生的努力过程相结合;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重学习成绩的沟通,轻人文素养的沟通。结论性沟通,即在沟通中双方对学生阶段性表现当成学生的一种内在、永久性的问题来认识、讨论,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表现下结论。如老师这样对家长说:“照这样下去,孩子考某某大学恐怕是没有希望了。”家长这样对老师说:“他不擅长学英语。”“她不喜欢体育活动。”这样的结论容易给对方设置框框,起到很强的暗示作用,进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描述性沟通,即在沟通中多摆事实、讲表现,少下结论,但沟通中又难免牵涉学生各方面的评价(点评)。沟通时,教师有时对孩子作比较,这易挫伤家长的自信心,导致将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因此,在横向比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纵向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孩子,才有利于在沟通中找到恰当的突破口,为下一步教育孩子提供正确的方法。同时,沟通应不仅看到学生发展结果的好坏,更应注重学生是否通过付出努力获得了发展,更应注意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是否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等。

二、应对策略

1.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及修养素质,赢得家长的信任。首先,向书本学习。老师应该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儿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教师只有了解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心灵世界,了解每个孩子的特征,才能和他们融洽相处,引导他们成长进步。第二,向实践学习。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实践中有许多老师,其中包括学生、同事等,虚心向实践中的老师学习,就能不断地成长、进步。第三,向名师学习。每门课都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或者专家,有机会就要多听听他们的课,又或者是请他们指导,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2.帮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建立正确的期望

帮助家长才能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不能仅凭一时一事就全面否定或肯定孩子。老师要正确引导家长不能戴着放大镜去看缺点,更不要动辄就言辞激烈地批评孩子。在老师、家长、学生一起沟通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谈话的方向,提醒家长注意说话的语言、语气,不能把交流变成了“批斗会”。理性地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现状,理清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确定孩子的发展目标,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的正确期望。这就要求老师能做好充分沟通的准备。要明确此次沟通的目的以及对本次沟通成功与否的期望值。特别是要对学生的情况作全面地了解。对老师来说,可以通过前任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谈心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在交谈中,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感受到老师的真情,从而沟通家长与老师的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讲究沟通的艺术

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这就要求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静、真诚、耐心、自信地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求得他们的理解,并教会孩子应付各种有关的询问,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

4.要尽量了解家长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情况的家长,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和家长沟通要达成如下共识:在形成一种新习惯或摈弃一种旧习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在开始时具有尽可能强烈的和坚定的积极主动精神。要利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手段来帮助孩子创造成功的开端;永远不允许一次倒退发生,直到新的习惯牢牢地扎根在孩子的生活中;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上,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实践你的要求,并造成每一个情感上的鼓舞,只有在决心和渴望产生动力的时候,而不是在它们形成的时候它们才会向大脑传导一种新的方向。[3]

5.充分采取便捷的家校沟通方式

家访是家校沟通中最传统的方式之一,它能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等直观情况。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还有以下方式可以采纳。

第一,家长沙龙、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利用家长沙龙、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可以指导家长了解一些必要的儿童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知识,或进行集中的家长心理辅导,或请专家对家长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疏导,指导家长们及时地和老师一起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恰当地予以解决。

第二,电话、网络(QQ或电子信箱)等现代化手段。利用手机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随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与家长进行交流,家校共同确定问题的所在并决定有效的解决方式。另外,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页,除经常联系、交流之外,老师还可以把需要家长辅导的知识点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家长。

第三,家校联系本。教师把对学生的关注、鼓励、评价写在联络簿上,让家长了解“老师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与表现”,家长也可以在家校联系本上反馈信息,这样家长也能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

第四,亲子活动。亲子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家长多方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家长间的友好关系,对于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4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助互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沟通家长,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下面笔者就新时期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沟通的内容

要把学生各方面表现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沟通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增进彼此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一)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

(二)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难点和困惑、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及措施。

(三)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学校建设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四)向家长宣传各级各类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发展思路和改革方向等。

(五)围绕教育热点问题,接受家长及社会的咨询,争取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二、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交流原则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要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努力营造和谐、坦诚、友好的交流环境,让家长轻松、愉快、积极地面对学校和教师。

(二)互相配合原则

教师要树立协作意识,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一味要求家长配合。要把家长当做亲密合作的伙伴,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与家长亲切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三)主动性原则

教师是家校沟通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实施者。各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发挥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的主导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听取家长意见,提出学生教育的建议。

(四)差异性原则

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判断家长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方法策略。

三、沟通的形式

(一)个别沟通

1.电话联系

常用的沟通形式,长处是及时方便,简单的问题(如迟到、缺课)一说就明,效率较高,但沟通有很大局限性,不易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效果一般。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的优点是信息持久、有形、可以核实。这种沟通虽然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但比较耗时,而且缺乏及时反馈。教师无法直接听到家长的意见,无法确保所发出的信息能被接收到;即使被接收到,也无法保证家长对信息的理解正好是教师的本意。

3.约请谈话

请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到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告之情况,共商对策,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往往是问题发生后不得不做的补救措施。

4.适时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进行家访,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融洽感情,在教育学生问题上达成共识,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

(二)集体沟通

1.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等的使用

家长平时最关心的正是学生的表现、作业、成绩等基本信息,由表及里,得知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可以寻求提高措施。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短信是家校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在使用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的过程中,会给家长发送一些当天作业布置,生活、安全提醒类的信息;教师也会将班级取得的突出成绩,有针对性地发送给家长,与家长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

2.组织好“开放日”活动

原则上每学期安排1天或2天的时间作为“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参观学生作业、试卷、书画展等,参与主题班队会、家庭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参加听课、评教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工作,争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组织好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

4.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家长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又能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责任感、业务水平,因而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避免因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差异产生矛盾。

(三)网络沟通

家长都很想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但苦于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方便和快捷,如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老师可以在QQ群、微信群的空间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表现。老师可以在论坛上、QQ群等上听到一些家长的真实声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情况。

四、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以后的各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困难、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给以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教师要了解家长的个性与喜欢

要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教师需要“知己知彼”,在平时的观察和交往中做个有心人。例如,了解家长的个性,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是开朗豁达的还是担忧焦虑的。对于外向型的家长,教师可以以包容的心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与之充分交流;对于内向型家长,教师适当放慢讲话的节奏,注意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引导并鼓励家长表达看法;对于开朗豁达的家长,教师可以较为直接、坦诚地与之探讨孩子的问题;对于容易焦虑担忧的家长,则要考虑孩子的问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注意用委婉的方式和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

3.教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

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作业、试卷、作品、活动时教师拍摄的照片或做的文字记录及孩子的成长档案等,以帮助家长更直观、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家长情绪,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总之,教师在沟通前做好“功课”,一方面可为谈话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认同,从而为和谐的家园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4.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时机

通常来讲,人都爱面子,家长也不例外,家长既需要在孩子面前有面子,更需要在其他孩子的家长面前有面子。所以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既要注意时机,更要考虑地点,做到保护好学生及家长的隐私,以尽量让家长感到轻松、安全为原则。

(二)沟通的技巧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要面带微笑,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家长,这样会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一方面,我们能从家长的谈话中得到学生的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联盟,才能共同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重任。

2.真诚是沟通的基础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我们都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家长的朋友,千万不要板起面孔教育家长怎么样,否则很难解决问题。只要老师以真诚为基础,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分寸是沟通的关键

老师千万不可把家长与学生等同看待。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口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4.倾听是沟通的良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聆听。聆听也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既要主动告知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更要能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提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你的认真聆听中,家长可以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聆听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

5.时序是沟通的策略

“哪壶先开提哪壶”,教师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再谈学生校内的表现。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叙述。

6.鼓励是沟通的目的

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棍子将学生“打死”。老师和家长沟通应该以鼓励为主,给家长以教育好孩子的信心。所以,老师要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想方设法找出学生的几个哪怕是一两个闪光点加以赞赏,给孩子点儿掌声,增强家长的信心,就会形成教育的合力,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5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1)有助于及时发现幼儿存在问题。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由于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其表现也不同,幼儿教师和家长往往只能看到幼儿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误解,加强沟通有助于幼儿教师和家长更清楚地认识幼儿,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2)有利于增强幼儿自信。幼儿刚刚离开家,忽然间没有了家长做依靠,会显得很无助,此时幼儿教师的关注就十分重要,幼儿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抱抱,都会让他们感到安心。而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会让幼儿觉得老师是关注自己的,自己在班级里是不一样的,这样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助于幼儿成长。(3)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能力。由于年龄小,很多幼儿是没有或欠缺独立能力的。有些事情做不好怎么办?担心、焦虑时刻困扰着这些小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就可以知道孩子的生活习惯,怎么照顾他,引导他。而幼儿也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鼓励,从而增加独立生活的信心,自觉培养独立能力。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

(1)关注话题不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关注点有些不同。幼儿教师喜欢从孩子是否调皮、是否听话以及生活中的成长等角度去与家长沟通,可对于有些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是他们关心的话题,于是就造成了,老师的反馈是孩子很乖,家长的询问是成绩怎么样的尴尬局面。(2)沟通非对称性。幼儿年龄小,自主意识不强,幼儿教师本应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班级孩子较多,幼儿教师精力有限,很难兼顾到所有孩子,从而对表现优异的孩子,或者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或者是家长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孩子投以更多的关注。[1]这种非对称性对待就会造成一些被动,家长无法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得幼儿教师和家长间的沟通难以实现。(3)沟通途径不畅。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一般有几种途径,一是面对面交流,二是网络微信交流,三是幼儿传话。在这几种沟通途径中,最为有效的是面对面交流,可一般这种交流受时间限制较大,仅限于送孩子和接孩子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又是幼儿教师最忙的时候,于是面对面交流就会变成简单的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楚深层次的情况。在网络微信交流过程中,时间是灵活的,可是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时会斟酌发信息时间、斟酌发信息的用词,而且受书面语所限,家长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教师在使用微信的时候也会受限于书面用语,而且由于是非面对面交流,无法深层次地谈论孩子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幼儿传话的途径更是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根本难以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其次,幼儿传话仅限于简单的事情交代,无法传递复杂的情况。三是,幼儿由于对教师有本能的畏惧,即便想说的话也可能不敢说。总之,幼儿传话无法完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任务。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1)相互尊重。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首先就要双方相互尊重、主动沟通。教师尊重家长,不论家长工作性质是什么样的,也不论幼儿家里是否有钱,都要一视同仁,要有教师是为幼儿服务的,是为幼儿负责的意识。[2]家长也要尊重老师,幼儿教师不仅仅是看孩子,更肩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家长和幼儿教师都要树立相互尊重的意识,把培养孩子作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2)因人沟通。各个家庭环境不同,家长对幼儿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家长对幼儿的培养抱有什么样的目标和方向很重要,要根据不同的家长因人而异进行沟通,重要的是能深入地交流对孩子身心成长方面的看法。[3](3)注意表达技巧。在表达上,幼儿教师也要注意技巧,在家长主动询问孩子的表现的时候尽量回避“都挺好的”“放心吧”之类的话,一是这样的话让家长觉得教师在敷衍,二是这样的回答仅仅肤浅地表达幼儿的表面状态,三是这样的回答也让家长无法深入询问,从而导致沟通失败。应该明确告诉家长幼儿的具体表现,哪里表现突出,值得表扬,哪里表现一般,应该加强。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不要让家长感觉在告状,从而导致孩子回家被训斥。

四、结语

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幼儿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发现幼儿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教师和家长都要积极主动,并相互尊重。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理解家长的意图,因人而异地进行深入沟通谈话。在表达技巧上要注意不要肤浅地谈论幼儿表现,而是要和家长深入交换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沟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盼.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J].科技创新导报,2012.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42-01

一、尊重家长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尊重家长是做好沟通的前提,不能一见面就对家长指责学生的错误,把学生家长当学生来教育。这样会使沟通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应该把家长放在对等的位置和家长沟通,而不要拿对自己的学生说话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和家长交流。否则,很容易造成家长对老师的抵触和不认同,就不能很好的和家长进行沟通。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要明白,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把学生家长当做出气筒。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家长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一个互动的局面,才能增进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全面的了解。这种“互补性沟通”会更好的帮助出现问题的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小”问题。

二、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教师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面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很苦恼,也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从教师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将会增加家长对你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

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到自己倍受重视和尊重,进而乐于和教师分享看法、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教师应以诚恳的语言和家长交谈,不嬉笑怒骂、不冷嘲热讽,教师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需要您的协助”或是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您认为怎样”“您觉得如何?”“您的想法是?”“您的意见是?”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要有针对性、要专业、要科学实用。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有建设性、要科学实用。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成绩、个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听不懂,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一定要对症下药,切实可行,让家长信服。如果我们的建议不科学不合理,在家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教师工作的艺术十分重要。

三、真诚对待是与家长沟通的催化剂

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和素质修养都不尽相同。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我的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这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家长理解学校,理解老师。最好的事实是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爱,用学生对你的肯定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学生架起你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自然会被软化,给你多一些理解,家长会认同我们的教育措施,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少一些阻力。由于学生家长与教师的接触不多,与教师沟通交流时,不容易做到畅所欲言。我们应该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如果我们真诚以待,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7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就是要积极寻找相互沟通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这里的沟通,是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找到家园共育的切入点呢?

1 寻求策略性、艺术性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

1.1 做好准备工作

要及早告知家长谈话的时间、地点与内容,征得家长的同意。在谈话前,教师要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实际上,这项准备工作在孩子入园后就已开始。

1.2 营造宽松的气氛

有些家长,对谈话会感到拘束、不自在,所以,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比如:先倒一杯茶,说一些孩子和班上有趣的事。在交谈时也要自然一些,显得亲切,像开始时可先问一句:“孩子近来在家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家长好回答,从而能自然地进入交谈。

1.3 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教师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有时讲话注意一些艺术,既有利于给家长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1.4 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

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孩子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

1.5 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孩子

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孩子,也不要随意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长道短。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2 教师的耐心辅导、科学的育儿方式,可以增进家园关系

2.1 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当家长说完后,教师可进行不同方式的辅导。如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一紧张就会出现“口吃”。教师可对家长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丰富孩子的词汇,丰富的词汇是孩子流利表达的基础。二是不要强其所难,以免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三是不要要求太高,要根据孩子的言语发展规律和特点学说话。

2.2 注意方式方法、教育家长不能一味的对孩子溺爱,甚至放纵。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3 掌握基本原则,在多姿多彩的方法中体现共识

3.1 利用室内活动时间进行记录

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进行信息记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3.2 认真观察幼儿、有的放矢的促成家园沟通的共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心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对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

4 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升华情感

4.1 家长委员会

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4.2 家长辩论会

以往的家长会多以老师说教为主,家长兴趣不大。我们可以改变老的形式把家长会改为家教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4.3 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8

G41

A

2095-1183(2017)03-00-02

在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由于与家长沟通不畅,因此常常发出“不仅孩子难教,家长也难缠”的抱怨。对此我们该怎么办?毋庸讳言,现在的教师大都学历高,有识见,讲技巧,甚至不缺情怀,但独独有一样他们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教育其实就是个服务行业,不需要太多“高大上”的技巧,因此把身段放下一些,把姿态放低一点,更有利于传道解惑和家校沟通,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为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时时注意几个原则。

一、当众表扬,强化学习动机

刺激-反应理论(S-R)认为,学习是某种刺激(S:stimulus)与某种反应(R:response)的结合。按照这种理论,学习就是某种习惯的获得,而其必要的条件是动机的强化[1]。因此,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某种强化(如得到好成绩、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学习动机就会减弱。

学生如此,家长也一样。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与家长谈话尤其是有旁人在场时,要尽量多表扬,让家长感觉到愉快和被尊重,从而相信老师的教育、支持老师的教育,并进而把这种情绪传导给孩子,使孩子产生想学愿学并享受学习的积极情绪。反之,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只有反效果。

二、同感同理,成就良好沟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J・W・Whibaut)和凯利(H・kelley)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2]。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应该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也是“彼此相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双方的主体地位。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发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是成就良好沟通的基础。

有位班主任曾经与一位家长水火不容,原因是他经常当众批评其孩子,甚至对这位家长本人也经常不留情面地给予批评。这样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完全处在不平等位置,沟通效果可想而知。后来换了一位班主任,新班主任与这位家长沟通时特别注意平等互动,且对其孩子很有耐心,家长甚至亲眼目睹其蹲下来为自己的孩子系鞋带。这让他非常感动,因此对这位新班主任相当信任,且积极配合。在这种良好的沟通互动中,孩子不断进步。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可见,在与家长沟通时,只有尽量做到同感同理,才能成就良好的沟通。

三、家庭访问,实现环境互动

以布郎芬布伦娜(Bronfenbrenner)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理论派认为,个人的成长来自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互动过程不仅发生在同一层环境系统,也在多层环境系统中交互形成,每个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系统互动,且复杂地影响着个人发展。[3]家庭与学校虽然属于个人成长的不同系统,但如果把它们看作没有交集的独体,那是不可能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事实上,这两者也必定是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孩子心理发展。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功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每个家庭因为种种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并进而影响到子女的成长。对此,教师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详情,了解孩子,进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学生小坤,人聪明,可是爱搞恶作剧,让老师们头疼。家访后得知,小坤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人知书识礼,但孩子备受溺爱,极不懂事。为此,我先对小坤的长处进行了一番表扬,然后把小坤的课堂表现照片给家长看。家长们都相当惊讶,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竟是这样的。此时我才说,上课时不去影响别人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家长表示合理,于是我们一起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从此,小坤的课堂表现彻底改变。

可见,只有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有效互动,孩子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这也告诉我们,家校之间的诚意沟通不但必要,而且极其重要。

四、认真倾听,尊重人际需要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4]因此,在社交生活中,一个跟你交谈的人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事情和问题感兴趣得多。这时,你应仔细倾听,因为这是他所迫切需要的。可见,认真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

显然,一个教师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养,都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一个家长无论学历高低,也都可能有比教师高明的地方,而且作为家长和教师教育的旁观者,他可能更容易发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权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有一年,我担任一个六年级班的班主任,有一次开家长会向家长们征询意见。结果,家长中的一位中学名校校长建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他们学校参观,感受那里的学习氛围与文化底蕴,得到其他家长的热烈响应。于是,在那一天,我们早早地来到那所名校,看到那古朴的校舍,浓厚的文化氛围;看到那些正在攻读的高三学子拿着书本步履匆匆,奔向灯火通明的教室……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无疑,这种教育的效果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比拟的。那一年,这班孩子考出了出色的成绩,很多都进了这所名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年,孩子都不一样,家长同样如此,为了更好地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只有诚心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现科学而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

[1]王振宏,郝文武,栗洪武.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6.

[2]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2.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59-01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辨证发展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在农村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一、分析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现状

1、农村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家庭教育

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学生的问题非常突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孩子的最大弊端就是溺爱孩子,在衣食住行得到了照顾,但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学生进入高中,由于住校,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2、农村学校在家长沟通中存在不足

家长会常常在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上常常把学生成绩公布于众,使得成绩不好的家长不愿开家长会;学生犯错了,教师才家访,家访被学生误看成老师的“告状”,导致学生怨恨老师;部分教师讲话欠艺术性,不利于家校合作。

3、农村高中生与家庭隔离

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导致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环境中不可替代的因素。高中时期是学生逆反心理易发期,需要及时与家庭有效沟通。寄宿制封闭式管理使学生只能在周末有限的时间与家长沟通,直接阻碍了子女与家长的交流,造成长期的家庭教育困难。

二、架设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桥梁的途径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人格上师生完全平等,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更要尊重“学困生”的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更要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其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指责、侮辱家长,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会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果。正如常言:“敬人者,人恒敬之”。

2、把握合适的时机沟通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是成功沟通的开始,沟通要及时,就事论事。学校每年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改革等情况,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提出建议,使学校和家庭走入同一轨道,有利学生成长。建立学生家长电话通讯录,随时联系家长,方便教师与家长沟通,把学生的近况与家长交流,有利于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3、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老师要多肯定孩子的优点。例如:“ 这孩子挺聪明的”等,家长听后,自然听得进老师诉说孩子的缺点,以及需要家长配合教育。打电话,要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因为电话中看不到对方的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语言如何,老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称赞肯定时,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语气要婉转。电话是个很好的沟通媒介,会让老师的工作更轻松。

4、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1)、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和次数,家长会通常是期中考试后召开的,一年两次。农村学校,应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多数家长是农民,家长会的时间要灵活安排,选取“农闲”时间,让家长有时间和精力,积极、主动参加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①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对于在校表现的汇报,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汇报学生的优点为主,客观评价学生,不要只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单一、片面的总结发言。对进步较大的学生应当场表扬,鼓励其家长讲述教育心得,让其他家长得到启发和帮助。②与个别表现不好的学生家长进行个别谈话学生家长都急于了解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退步的原因、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谈话中,应该理解家长的心理,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方式、讲述什么内容来应对家长的提问。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家长提出不同的建议,帮助、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家访

家访最好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要围绕确定的目的进行,请科任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爱心,讲话要注意方法,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

(3)、电话和短信沟通

在外务工的家长,要定期与他们进行电话和短信沟通,告知家长学生近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等,特别是发现学生进步和退步的苗头,要及时告知家长,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10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沟通技巧;家园合力

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主要途

径,通过沟通,我们能够对彼此的思想以及爱好等进行了解,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家长是幼儿教师教育重要的伙伴,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对达到有效的育人合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就是工作成功的基石。

一、巧妙运用语言,发挥表扬的价值

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谈论的内容无非就是关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所以,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这样才能与家长顺利进行沟通。并且在开展沟通活动前,必须对幼儿家长的年龄、职业状况、教育理念乃至家长的近况等做详细调查了解,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对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家长,教师应尽量采取浅显直白的话语和家长沟通,不要用一些深奥晦涩的词语,以免引起家长反感;而对一些性格急躁的家长反映幼儿情况时,应控制好说话的语气、语调,不要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以免在一开始就引起家长焦虑,不利于沟通。

二、丰富沟通方式,达到多效沟通

1.开展家长会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为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应定期组织,积极召开。由于很多幼儿长期在外务工,一般很难有时间来开家长会,因此,可以安排在年初或年底,争取大部分外出工作的家长都能参加。

2.建立班级博客

为了能够让家长及时直观地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幼儿园的表现,班主任可建立班级博客。在博客上,教师经常贴出和更新班级日志,学生的制作、作业、作文、活动照片等,让忙碌的家长,也能有时间、有机会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与进步,分享教育的喜悦。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25-01

与人交流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更是一门需要用心的学问。家长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儿童的合作伙伴,在培育幼儿的过程中承担着“主育”角色,争取“家长参与”已是各幼儿园加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素质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塑造一个新时代家长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种默契,一种最有效的育人合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非常重要。

1 理解沟通定义,合理有效进行

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完美的沟通,如果其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良好的沟通与意见一致混为一谈。因为人们常常把良好的沟通错误地解释为双方达成协议,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2 发挥语言魅力,巧妙运用表扬

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未实现的理想的继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最优秀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通过孩子的出色表现来增加父母的荣耀。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也就有了俗话中的“癞痢头的儿子自家的好”。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

在与家长交谈中,教师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巧妙地使用语言,讲究说话的艺术会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会感到教师是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孩子的,都期盼孩子健康的成长,家长就会愿意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会对教师不服气,不信任。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侍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小雨的妈妈得知小雨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而教师先不渲染小雨“错误”,而是谈一些其它的话题,让小雨妈减少了心理顾虑,然后再与其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保持沟通平等,争取家长支持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这也就说明尊重家长,理解家长,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应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这样家长乐意与老师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比如有一次我在跟薇薇的爸爸谈话时,我就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爸爸是一家石材厂的老总,十分健谈,我们首先是聊孩子的情况,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的事业,他把他的发家史以及他是如何管理他的员工等事情一股脑儿地说出来了,尽管我对于石材的事情一无所知,但我还是非常耐心地听他讲述着每一件事,并时不时地点头、微笑。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又抱着一种很负责的态度,跟我探讨如何更加合理地管理小一班,我听了后受益匪浅。其实,有许多家长素质都是很高的,他们见多识广,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而耐心地倾听也会让家长觉得你很尊重他,自然而然他以后也会尊重你。

4 丰富沟通方式,达到多效沟通

除了接送时交流、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等常用的交流形式外,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例如:

对于由祖辈接送的幼儿,便条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它的内容自然真诚而有意义,虽然只有教师的寥寥数语,却可以把孩子的情况传达给家长。如XX小朋友今天很能干,能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而且吃饭吃得很好等都可以成为便条的内容。这样的好处在于有些祖辈相对年龄较大,有的不识字,有时表达不清楚,这样可以避免交流内容的不正确性和不及时。

组织家长开放活动,如运动会、亲子游戏、生日会等。在活动中,一方面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另一方面也促进家园之间的配合、协作,彼此学习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家长,我们还可以通过信箱、班级QQ群、校信通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好处是不受时间约束,可以在下班时间交流,交流的时间空间比较大。

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交流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重任。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家园合作,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