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上册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4 21:20:44

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上册教案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四、课堂小结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这篇说明文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写作上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样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实际体验或一些常识中了解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行性。

看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的人还看:

1.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语文上册教案例2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看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的人还看:

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蓝色的树叶

2.二年级上册语文《风娃娃》教案

3.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语文上册教案例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文学小常识(判断)

1. 孔子名丘,字仲尼。( )

2.孔子著有《论语》一书。( )

3.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2.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孔子拜师,他是拜谁为师?(老子)能做孔子老师的人,一定也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华夏族,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4.子(第三声)是古代对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男子的尊称。师:在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读顺了再往下读。

检测生字词

①出示 曲阜 洛阳(及地图)让学生说发现。(感叹句子的遥远)

②出示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不远万里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点名读,齐读)

③出示第三组词语: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请学生读)找近义词,说区别。

三.再读课文,概述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课文大意。谁来补充完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文章都成这么短短的一段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用横线划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生齐读)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距离遥远。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上千里,几个月,终于)出示图片(曲阜到洛阳)谁能读出距离的遥远。(个别读,齐读)。

2.重点分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白天黑夜一直在赶路)不是一天,他风餐露宿,日夜兼行的时间是漫长的好几个月,感受孔子不畏艰难的品行。带着对孔子的敬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2.现在,假如你碰到了在拜师途中的孔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①(这么累,不如放弃吧)

②路途太远了,还是回曲阜去吧。

③孔子你真厉害,这么辛苦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来。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啊,孔子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还去拜师,所以孔子能为别人所不能为,所以他成为了万世师表,后世楷模。

3.再读课文,找找孔子的哪些品行让你印象深刻,用波浪线画出来。

①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②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③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感受孔子的谦虚有礼)(并教写“止”“境”)两个生字。学生写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五.总结课文

总结孔子不畏艰难,谦虚有礼,虚心好学的品行,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老子。

附课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的人还看:

1.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精选5篇

4.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语文上册教案例4

R( ) Q( ) F( ) D( )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t! c1o h4o q0 l0n j& ch6ng sh0

lu^ tuo zh(n b8i w6i qi2ng m@ f5ng

f5ng j!ng y#u m7i sh) y8 k& hu2ng

三、组词。(12分)

蜂( ) 辨( ) 枝( ) 尘( )

峰( ) 辩( ) 技( ) 尖( )

四、填上适当的词。(8分)

( )的麦田 ( )的枝叶

明亮的( ) 高兴地( )

五、选词填空。(8分)

再 在

1.我每天早晨先刷牙( )洗脸。

2.他( )教室里写作业。

保护 爱护

3.我们要( )学习用具。

4.小壁虎尾巴断了能( )自己。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高挂在天上(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业( )

3.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一起学画画( )

七、造句。(10分)

1.永远-

2.怎么-

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6分)

一( )歌 一( )桥

一( )虎 一( )话

一( )牛 一( )画

九、默写课文《静夜思》,标点也写上。(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写字。(6分)

十一、看图写话。(13分)

提示: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参考答案】

一、 g n b l r q f d

二、体操 好奇 邻居 诚实 骆驼 准备

围墙 蜜蜂 风景优美 树叶枯黄

三、参考:

蜜蜂 分辨 树枝 灰尘

山峰 辨论 技术 山尖

四、略

五、1.再 2.在 3.爱护 4.保护

六、略

七、略

八、首 座 只 句 头 幅

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语文上册教案例5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揣摩文中描写丁香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重难点

1.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11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在写“缀、雅、拙、糊、襟、恍”这6个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左窄右宽;“案、薄、蕾、怨”这4个上下结构的字中,要注意“薄”字笔画较多;强调半包围结构“幽”字的笔顺。

2.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四幅丁香图,唯美有深意。学生通过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借景抒情

的手法,深切地感受到丁香花的美,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

3.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丁香花的美,体会了作者的感受。此时,老师挖掘读写结合点,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搜集宗璞的相关介绍和作品。

(2)搜集有关文学作品中赋予花草树木某种品格的材料等。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的例子。

课件出示: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列举学过的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如落花生、白杨等),为本课的学习预埋伏笔;通过看丁香花,为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2.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课件出示: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二、初探“丁香”,整体感知

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提示: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不易读懂。(1)学生初读课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2)提取含有“丁香结”的相关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关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前3个自然段“赏花”,后3个自然段“悟花”。

【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巧妙地用问题导向,让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言简意赅,单刀直入。学生通过找写“丁香结”的句子,由句子到段落,水到渠成地理清课文脉络。

三、研读课文(第1~3自然段),感悟丁香花的特点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①城里街旁的丁香花②城外校园的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棵白丁香④雨中丁香

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

①颜色②形貌③气味④姿态(视觉、嗅觉)

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可结合课本练习“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进行讲解。

4.赏析描写优美的语句。

课件出示: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紫的丁香花都好看。

学生对比读,了解表达上的不同;把描写丁香的词语做上记号,谈谈表达效果,并试着读出这种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课文,了解作者描写的角度,在读中懂得能从所读到的内容想开去,想象画面,读懂画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整个过程老师带领学生准确解读,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写丁香花的部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一、回顾前文,感受丁香花的特点

1.丁香花有什么特点?

2.雨中的丁香花又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出示: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画面。

(2)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二、朗读课文,感悟丁香结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可围绕“丁香结”的意象展开梳理:

(1)

课件出示:

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

课件出示: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纱》

结合“阅读链接”,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闺怨、愁思的诗境中。思考:文章引用诗句的作用?

课件出示: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3)朗读,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丁香一般开在暮春时节,诗人面对美丽易谢的丁香,

便易伤春,说丁香是愁思,而丁香花的花苞便成了诗人眼中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以“丁香结”喻愁思固结不解是一种惯常用法,而本文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结合实际,感悟人生

结合自身经历,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学习要结合生活实际。这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自身经历,自然能读懂作者,读懂作品,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回顾写法,学表达

体会并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柱子”。此时学生领略了作者写作的精髓,心中的情感喷薄欲出,抓住身边的事物引起“我对人生的思考”这个读写结合点,表达训练就水到渠成了。

语文上册教案例6

听力部分34%一、圈出你听到的字母或音节:16%(1)b p (2) ui iu (3)er ei (4) ci chi(5)yun yuan (6)chōnɡ zhōnɡ (7)jǔ jǚ (8) lián lán二、圈出你听到的词语:12%(1)机场 广场 (2)什么 怎么 (3)写字 鞋子(4)傍晚 夜晚 (5)荷叶 荷花 (6)风景 美景三、在你听到的句子后面打“√”:6%(1)国庆节的晚上真是美极啊! ( )国庆节的晚上真美啊!( )(2)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燕子。 ( )风姑娘送一片叶子给燕子。( )(3)天黑了,小海星怎么傍晚不回家? ( )天黑了,小海星为什么不回家?( )基础能力 61%一、拼拼音,找找词,写序号:8%(1)傍晚 (2)放声 (3)办法 (4)本领(5)姑娘 (6)送信 (7)怎么 (8)铅笔bàn fǎ zěn me běn lǐng qiān bǐ( ) ( ) ( ) ( )fànɡ shēnɡ ɡū niɑnɡ sònɡ xìn bànɡ wǎn( ) ( ) ( ) ( )二、读下面的字,按要求填空:7%1、过:共( )笔,第1笔是( )。2、阳:共( )笔 ,“ ”在第( )笔。3、姑:共( )笔,部首是( ),我还会写“女字旁”的字( )。三、一字开花,写序号:8%(1)乡 (2)大 (3)心 (4)不(5)里 (6)回 (7)平 (8)公四、找出下列带点字的反义词,将序号填在( )里:5%(1)短 (2)哭 (3)前 (4)少 (5)黑1、明明认识了很多字。 ( )2、动物园里的猴子尾巴很长。 ( )3、爷爷养了一只大白鹅。 ( )4、我家的后面有一条小河。 ( )5、弟弟开心地对我笑。 ( )五、找到好朋友,连一连: 8%圆圆的 河水 一杯 小河清清的 荷叶 一面 绿茶扁扁的 小草 一条 大伞绿绿的 尾巴 一把 花鼓六、排列句子,并加上标点(写序号):12%1、①尾巴 ②的 ③松鼠 ④好像 ⑤ 伞 ⑥一把2、①白鹅 ②游来游去 ③两只 ④在池(chí)水里3、①荷叶 ②把 ③当作 ④凉帽 ⑤小朋友4、①在白纸上 ②我 ③用 ④彩笔 ⑤画画七、根据课文内容,对的打“√”,错的打“×”:5%1、猫妈妈一心一意钓到了大鱼。( )2、重阳节,古人登高赏风景。( )3、一个夏天的夜晚,小山羊让小熊住在了家里。( )4、公鸡的尾巴好像一把扇子。( )5、三名歌唱家想教蝉本领。( )八、请按要求归类:8%国 钓 用 识先外后里的字 先外后里再封(fēnɡ )口的字表示动作的字 翘(qiào)舌音的字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认真写字,卷面整洁:5%一、圈出你听到的字母或音节:16%(1)b (2) iu (3) ei (4) ci(5)yuan (6)chōnɡ (7)jǔ (8) lán二、圈出你听到的词语:12%(1)机场 (2) 怎么 (3) 鞋子(4)傍晚 (5)荷叶 (6) 美景三、在你听到的句子后面打“√”:6%(1)国庆节的晚上真美啊!( √ )(2)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燕子。 ( √ )(3)天黑了,小海星为什么不回家?( √ )基础能力 61%一、拼拼音,找找词,写序号:8%(3)(7)(4)(8)(2)(5)(6)(1)二、读下面的字,按要求填空:7%6 一 6 1 8 女三、一字开花,写序号:8%(3)(4)(7)(8) (1)(2)(5)(6)四、找出下列带点字的反义词,将序号填在( )里:5%(4)(1)(5)(3)(2)五、找到好朋友,连一连: 8%圆圆的 河水 一杯 小河清清的 荷叶 一面 绿茶扁扁的 小草 一条 大伞绿绿的 尾巴 一把 花鼓六、排列句子,并加上标点(写序号):12%1、 321465。 2、 3142。 3、52134。 4、 21345/23415。七、根据课文内容,对的打“√”,错的打“×”:5%√ × √ × √八、请按要求归类:8%用 国 钓 识

语文上册教案例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暑假里,小明在“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仔细观察下图,那么他应该去 ( )

2.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已经能直立行走 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④过着群居生活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3.班上有两位同学针对原始人使用火的情况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但不会管理火

B.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C.原始人用火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

D.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距今约6000多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是

( )

A.山顶洞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元谋人

5.一个河姆渡原始人猎获了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他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

A B C D

6.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班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讨论正确的是 ( )

A.右图人物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开辟市集,号称轩辕氏

B.传说都是不可靠的,完全是古人的想象,没有任何依据

C.这些传说说明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文明曙光

D.相传黄帝在阪泉之野打败炎帝,炎黄走向联合,他们被称为“人类始祖”

7.民主就是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的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8.在原始社会,人们获取食物后必须公平分配,根本原因是

( )

A.大家相互团结,相亲相爱 B.原始人生产能力极其低下

C.人人都能吃饱,不在乎分得多与少 D.当时人们道德水准高,没有必要计较什么

9.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分封制取代了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10.将夏桀、商纣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C.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11.学完西周的相关历史,请你猜一猜,周武王姬发的王位由谁来继承

( )

A.长子姬诵 B.大功臣姜尚 C.长女大姬 D.四弟姬旦

12.在西周,受封的诸侯对周王负有的义务有

( )

①交纳贡品 ②交纳赋税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终于成为霸主。与之相关的成语是( )

A.卧薪尝胆 B.一鸣惊人 C.退避三舍 D.朝秦暮楚

14.商鞅变法法令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

( )

①奖励生产 ②奖励军功 ③推行县制 ④承认土地私有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伴随铁器、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哪一阶级出现了

( )

A.奴隶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平民阶级 D.地主阶级

16.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④甲骨文和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7.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它用于祭祀商纣王 ②它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③它是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 ④它是商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④

18.我们经常提醒要“加强修养,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最早倡导这一意识的思想家是 ( )

A.墨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

19.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消除__________水患,灌溉大片农田,使 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 )

A. 岷江 成都 B. 珠江 华东 C. 淮河 江苏 D. 黄河 中原

20.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曾侯乙编钟的材料是铁、铜、铅的合金 B.编钟是一种装饰品,制作精美

C.编钟是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器 D.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县

二、材料分析题。(60分)

21.阅读材料(18分)

材料一:春秋形势图 材料二:战国形势图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2分)他能够首先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仔细观察材料二,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8分)

A B C D

(3)图中A国在外交上利用什么手段对抗其它六国的联合?(2分)

(4)出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形势,是因为西周的哪一制度?并写出该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

22.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保护土地私有,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回答问题:

(1)仔细阅读材料一,“卫鞅”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4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二中的变法从哪一年开始实施?变法体现了哪家学派的思想?(4分)

②概括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4分)

③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的一位平民想要成为贵族,最合法的方式是什么?(2分)

④由于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触犯了旧贵族利益,这位政治家惨遭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为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说说对我们有哪些启示?(2分)

23.阅读材料(24分)

材料一:“当仁不让于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材料三:子路性子急。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冉有性子慢。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

材料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柔弱胜刚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五:开学初,同学们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自习课吵吵闹闹,上课插嘴,抄袭作业。为此,班干部开了一个会,寻找解决的方法。

学习委员:我认为应该好好教育他们,告诉他们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是不光彩的。

纪律委员:我认为要好好教训那些不守纪律的同学,每违反一次纪律罚抄班规5遍!

生活委员:我觉得不用教育也不要惩罚,人总会长大的,长大了,自然就不会吵吵闹闹的了。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他思想的核心?(2分)

(2)概括材料二的政治主张(2分)

(3)仔细分析材料三,材料三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主张?(2分)

(4)阅读材料四,材料四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2分)概括他的主要思想。(2分)

(5)材料三中“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分别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家思想?并写出代表人物。(10分)

学习委员 纪律委员 生活委员

代表哪一家思想 儒家 法家

代表人物 孟子

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B C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C D C D D A D

二、材料分析题

21.9分

(1)齐桓公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2)

A秦、B楚、C齐、D燕

(3)连横

(4)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

22.10分

(1)商鞅;秦国

(2)公元前356年;法家

推行县制;承认土地私有

奋勇杀敌,获取军功

成功;因为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有创新精神;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不怕牺牲,勇于斗争;做人要诚实守信。(答到一点即可)

23.11分

(1)孔子;“仁”

(2)为政以德

(3)因材施教

(4)老子;事物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学习委员 纪律委员 生活委员

代表哪一家思想 儒家 法家 道家

代表人物 孟子 韩非子 老子、庄子

主要思想 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法治,中央集权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看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目”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答案

语文上册教案例8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

、领悟诗中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语歌的语言;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2、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三、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

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及介绍

(二)文本学习:

1、初读课文:

(1)、朗读感知,以读悟美——读美,齐读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下面先请大家聆听优美的配乐朗诵,仔细体会音乐的美。

①.以怎样的感情来读

②.注意划分节奏和重音

(2)、请大家轻声跟着配乐朗读,注意要点:

①把握美好、

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

②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品读课文

(1)、本诗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请仔细体味它的妙处(小组讨论)

闻一多先生曾经就诗歌的创作说过“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我们大家刚才通过朗读诗歌,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我们来细细品味课文,文章中有没有想想呢?

(2)、诗中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街灯

明星

街市

物品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生活

(3)、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浅浅的”、“不甚宽广”、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中七夕才能相会一次了;“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地自在、舒适、幸福;“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问题探究

(1)、诗中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

背景:此诗写于1921年间,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天上的生活:自由、美好、幸福

人间的生活:黑暗、悲惨、

残酷

(2)、郭沫若为什么要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做这样的改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通过天上人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痛恨。

(三)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

1.仿照例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续写。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

2、关在笼中的鹦鹉,…………

3、月光照在大地上,

…………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像一个精致的小喇叭。像一个被困的小精灵。像铺了一层白霜。像一个丢了灵魂的肉体。

(四)本课小结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五、作业

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

六、反思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语文上册教案例9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语文上册教案例10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pó

pó(

)做的gāo

bǐng(

)十分好吃。

2.全家都jìn(

)在lán

huā(

)的香气里。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新鲜:①没有变质;②没有枯萎;③(空气)经常流通,不污浊;

④少见的;罕见的。

1.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2.

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3.

市场上有许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4.

当时的电视机对于农村人来说十分新鲜。(

三、用关联词将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我对什么花。我不懂得欣赏。

2.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

3.这里的桂花再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句中的“浸”字说明(

A.桂花香味浓郁。

B.气候潮湿,有被浸泡的感觉。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句中的“又”字说明(

A.“我”不止一次想起故乡。

B.“我”第二次想到故乡。

二、读句子,写出人物的心情。

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2.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婆婆

糕饼

2.浸

兰花

二、1.②

2.③

3.①

4.④

三、1.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2.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3.即使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1.A

2.A

二、1.担忧来台风

语文上册教案例11

第一课时

一、判断下列加点字读音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改正。

lín

窠里(

凛冽(

闲逸(

二、读拼音,写词语。

míng

hóng

yùn

xīn

kuàng

shén

xián

pěng

zhe

jiàng

lín

三、读句子,找出错字并改正。

1.天空漂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荧火虫翩翩飞舞。

3.夕阳西沉,夜暮降临。

第二课时

一、根据要求默写课文内容。

1.描写春天黎明天空的句子:

2.描写夏天飘雨夜晚的句子:

3.描写秋天大雁飞翔的句子:

4.描写冬天早晨的句子:

二、读一读,选一选。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1.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3.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三、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

lǐn

二、黎明

红晕

心旷神怡

闲逸

捧着

夜幕降临

三、1.漂——飘

2.荧——萤

3.暮——幕

第二课时

一、1.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3.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4.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升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二、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