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1 13:15:12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例1

随着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检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与实施[1],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日益繁重。但安全问题仍是工作中的重点[3]。由于微生物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微生物实验室要接触病原微生物和生物指示剂所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

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中,检验生产检品时的微生物感染预防问题;微生物培养物污染环境问题;微生物菌种安全保藏问题;生物指示剂保管问题;微生物废弃物处理问题等,是噬待实验室管理人员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及管理经验,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验室人员管理是基层微生物安全管理的核心

在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4]。只有保证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对生物安全设备良好操作和使用,才能保证在检验生产检品时微生物感染预防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基层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工作。

1.1强化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

定期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对新进人员也要进行相关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实验室人员掌握个人防护、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菌种保藏、生物指示剂保管与使用、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培训档案。全面提高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工作的认识水平。

2.规范的消毒与灭菌是保障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

基层实验室由于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检验工作,加之品种丰富,产生的微生物培养物也日以增多。因此必须对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进行灭菌处理,才能作为普通废物处理,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迸溅或泄漏,必须通过消毒处理,以达到对操作人员的保护,每次实验后,要按照实验室卫生消毒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2.1实验室消毒实验室空气消毒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另外每周安排进行一次臭氧杀菌;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可采用配制一定浓度的酸酚或碱酚消毒剂进行擦拭。

2.2生物安全柜消毒每次进行实验前后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面,四周及玻璃挡板内外侧等部位来消毒。

2.3仪器消毒制备菌液使用的移液枪、移液吸头、离心机等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消毒,灭菌。

2.4其他一般的实验器材采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消毒,实验人员每次使用后要消毒灭菌。实验后要及时对使用的实验台面和有关仪器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严禁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洁净气流不受干扰。

3.落实好微生物菌种保藏及生物指示剂管理制度

实验菌种是生产单位微生物检验部门的重要生产资源,故而它是细菌工作中不可缺少而又具有传染性的生物学因子。为了保证安全,对菌种必须妥善保存和保管。

生物指示剂作为产品工艺验证的实验用品,因含有耐热芽孢细菌,故其管理方法应与菌种管理一致。

4.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切实安全的处理感染性废弃物,必须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种类,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保证对实验室感染和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5]。

由于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2]规范废弃物处置,防止感染发生。

4.1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1)实验过程中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应弃置于专用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容器。

(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感染性废弃物应放在硬质、防漏且耐高温高压的,有标识的专用容器中,对于产生的损伤性废物,应弃于耐扎容器内。

4.2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内所有弃置的废弃物,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使其达到生物安全。其灭菌处理的效果要经过验证,废弃物应按规定统一存放、统一处理。

5结语

基层微生物实验室是检验部门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生产的药品提供质量的保证,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之后的物品处理中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强对菌种、生物指示剂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才能确保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障生产企业的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

微生物实验室例2

微生物实验室纯培养在生物技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实验,课题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实验难度很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中的许多工作,包括仪器使用、菌液稀释、菌株移植、接种等,都要在无菌的或不被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才能保证做到纯粹培养成功,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二、教学实施设计

1.制订实验计划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安排见表2。

表2

2.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

微生物的纯培养,选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操作,经培养后可分离得到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3.准备实验材料

本课题所用材料、仪器及药品见表3。

表3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配制系列稀释菌液

实验仪器和设备 培养皿、试管、酒精灯、试管架、移液管、胶头滴管、接种环、涂布器、恒温箱、无脂棉、玻璃棒、消毒棉球、超净工作台 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接种环、涂布器等灭菌(已灭菌备用)

实验药品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00ml、无菌水150ml 提前配制(灭菌备用)

4.实验操作

(1)指导实验操作。本课题实验可按照下面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超净工作台倒平板、接种培养箱纯化培养。

(2)接种法。一般是无菌培养基在水浴锅加热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倒平板。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每皿倒入15ml左右并且不要将皿盖完全打开,冷却后的平板要倒置。

平板划线法(图1):即用接种环将菌体沾在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细胞随画线次数的增多而减少,将微生物单个地分离,并最终形成标准的菌落。在画线操作时应注意:一是用接种环取菌种之前、每次画线之前和画线结束都要进行灼烧灭菌,灼烧后要在酒精灯附近冷却后再操作;二是画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如果采用分段画线法操作从第二次操作应总在上一次画线末端开始,首尾区不能相连;三是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稀释涂布平板法(图2):即先将菌液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梯度为(如10-1,10-2,10-3)稀释液,用无菌玻璃涂棒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在涂布操作时应注意:一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必须用无菌水配制;二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和转移菌液以及涂布过程等必须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培养操作。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空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后,观察并记录。这期间安排学生代表或实验小组长进行定期观察,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让其他学生观察到自己的实验成果。

微生物实验室例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19-01

微生物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很强的实验性,而微生物实验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微生物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的基础实验课,其实验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每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现代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学生对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动态有个系统的理解,就必须做好微生物学的研究教学工作。微生物学的教学关键还是实验研究,然而一个实验室的设备先进与否,更是作为评定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作为高等本科院校,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以及合理的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近些年我校对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对实验室的管理做出如下总结。

1 增强实验室管理力度,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都知道合理的管理章程可为提升教学成果,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动手及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实验室的所有程序是一个完整系统,必须从细节做起,才能达到服务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目的。

1.1 强化实验室管理,更新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有条不紊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创造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从而是实验正常进行。具体实施如下:安排特定人员管理实验室,且制定除院办公室有备用钥匙外,和实验管理人员配带1把,其他人一律不得携带,从而确保了实验室的设备安全。水灾、火灾的防控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高校微生物实验室也建有“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人员职责”等制度。便捷的常规管理不但缩减了工作量,而且还降低了工作难度,使效率在逐步提升中。我们要求学生使用试剂后及时放回原处,便于本组同学或下组同学使用。避免了学生使用后随处乱放、不能及时清理的坏习惯,使得每次实验都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不但确保实验能毫无差错地开展,而且加大了实验室管理的安全性。

1.2 加强仪器管理,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显微镜无疑是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果管理不当会大大影响实验的进程。因此,在使用前要向学生多次强调务必要安全使用,其他仪器的使用也会同样强调,效果非常明显。为了便于检修,我们将所有的实验仪器都进行了编号,并将各仪器配有使用登记本,要求使用者在使用后及时登记使用情况。然后将其挂在有相应编号的显微镜上,并将显微镜放入相应编号的储藏柜中,这样整个实验室显得特别整洁有序。学期结束前,我们对所有的显微镜实施彻底查看,将需要修理的进行统计,然后将结果提交到秘书办公室,使其能够即时得到修理,确保下学期实验时显微镜能够正常使用。

2 强化实验教学改革,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2.1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以往的生物教学实验检测过于看重实验报告上的最后结果,却疏忽了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实地动手能力。这种实验导致学生们觉得只要在最后填写的结论是对的就可以,根本不必实际操作,这种实验不仅失去的本身的意义,还大大地扼杀了学生参加实验的兴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为此我们对实验核制度做了修改,将考核内容更改为从熟记实验报告―― 具体操作―― 真实做出实验报告。通过此次实验制度的完善相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2.2 加强课堂整体连贯性

生物实验课是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课,为了使每个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在基础技能培训中,我们将实验步骤按顺序分为:基础实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微生物数量的鉴定、细胞大小鉴定和微生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培养基的制备及高压灭菌实验,该实验中制备的大量培养基可以供后续实验使用。通过整个过程,器皿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将深入学生大脑,以及是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可在原理上更进一步理解每一步骤的含义,在操作上不断领会每个细节的注意事项,这样熟练整个操作过程,养成较好的实验操作习性,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垫下结实的基础。

2.3 让学生自主实施实验

为了锻炼学生实验的基本功,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需要对《微生物学》课程实验进行优化。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能学到很多底层的操作技能,却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起来。让学生领悟课堂上所学的实验技能,去进一步制定出新的方案,将不同的实验技能做到综合运用。这不光让学生掌握了实验理念,更巩固了实验技术,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积极自主操作技能。

传统理念中,实验前期准备都是由教师们进行,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知识,实验课时他们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做下去即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学生都是自己着手准备实验,自己动手的学生不但巩固了实验课所学内容,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进步,明显高于其他同学,保证了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学生参与准备不但减轻了实验老师的准备工作量,还使学生亲身体验了准备实验的烦琐和辛苦,为他们以后做其它方面的实验和毕业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地基。

3 结语

总之,一节实验课成功的进行和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年,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强化实验室的管理与工作方法的改革,收效非常明显。学生不但对微生物学这门看似枯燥无味的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进一步调动了教师们对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只要不断强化自己,勇于创新,坚持将实验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消除学生的散漫气氛,实验教学的质量必定还逐渐得到升级,教学改革也将推向纵深。

参考文献

微生物实验室例4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43-01

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可变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结果和具体设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和可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室内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室间质量控制。

1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

是根据本实验室实际情况设计的质量控制系统,仅用于对本实验室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包括对实验人员、实验步骤、仪器、设备、培养基、试剂、环境设施的监控。室内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精确可靠的核心和依据。

实验人员及培训:

1.1实验人员。由于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复杂的实验,从事微生物学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并通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1]。除此之外,特别需要培养的是检验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2专业指导资料。现在是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更新非常快,要想把握检验技术发展的脉搏,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除了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还必须大量阅读专业参考书,及时汲取新知识,更新方法。

1.3质控物的要求。

1.3.1标准菌(毒)株的来源。标准菌(毒)株必须来自权威机构或认可部门[2],如我国的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菌种保藏中心、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NCTC)等。

1.3.2标准菌(毒)株的选择。应根据每项试验的性质的不同和对标准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的要求,选择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菌株。无论是定性试验还是定量试验,质量控制系统要有足够的灵敏度检测出试验中出现的误差,因此质量的监测点必须设在一个敏感的位置。这个敏感点,对定性试验,应在较弱阳性的范围内;对于定量试验,则应位于解释试验结果的决定性水平附近。

1.3.3标准菌(毒)株的管理。每个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健全严格的标准菌(毒)株的管理制度[3],包括标准菌(毒)株的保管制度、请领制度、使用制度、销毁制度等,并在文件中明确职责,严防标准(毒)菌株外泄。

1.4质量控制标准。

1.4.1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准。通常以细菌能否在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或能否形成典型菌落来衡量。基础培养基要求细菌不仅能够生长,还必须发育良好并能使细菌充分表现出其典型的特征。选择培养基在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接种(如0.5McFarlang1∶10稀释接种0.001ml)。要求被抑制的菌种不生长或生长较弱,被选择生长的菌种生长良好。生化培养基,用作质量控制的菌种应包括该生化反应为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细菌。

1.4.2试剂和染色液的质量控制标准。试剂和染色液必须注明配制或购入的日期;按试剂要求的贮存条件贮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稳定性较差的试剂,必须在试验的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

1.4.3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标准。抗血清的来源必须可靠,并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在每次使用前应观察是否澄清透明,任何混浊与颜色改变,应视为杂菌污染,不应使用。

1.5仪器监控。

1.5.1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新购买的灭菌器必须进行灭菌性能检测,以后定期(每月1次)检测。大容量灭菌器还应在不同部位放置化学指示卡以全面评价灭菌性能。灭菌效果监控使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12980的培养液或菌片(含菌量为5×10 6/片)。

1.5.2培养箱、冰箱、水浴箱。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定期检定和校正温度计,水浴箱需要定期加水,冰箱需定期除霜。

1.5.3二氧化碳培养箱。须每天检查箱内的CO2含量,可用淋病奈瑟氏菌或脑膜炎奈瑟氏菌等CO2依赖细菌进行生长试验。

1.5.4厌氧罐或厌氧箱。在罐中或厌氧箱内用美蓝或刃天青作为指示剂,无氧时均无色。罐中的催化剂钯颗粒须经常置160℃1.5h重新活化。

1.5.5生物安全柜。若需更换滤网,则须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对紫外线必须每3个月检查1次消毒性能。

1.6环境设施的监控。环境设施(无菌间、超净工作台或层流洁净室)对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影响较大,应定期监测其无菌效果,以保证其符合样品检测所需的环境要求。

2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证

质量保证是实验室报告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全过程,是指为达到既定的质量水准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在质量控制项目中设计的步骤不能只限于实验室的技术操作步骤,收集合适的样本,采取正确的保存方式,在规定时间内送往实验室等都将影响检测的质量。

3微生物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

是由实验室以外的组织或机构对其已达到的质量水准进行的评价。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可以考察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检查和评估不同实验室操作的差异。

3.1盲点实验。考核组织者可不定期将标准菌株及模拟标本混合,送到受试实验室,进行未知样本的质量控制,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受控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3.2实验室室间质量考核的作用。是对实验室检测水平的中和判断,发现实验室内质控难以发现的偏差和系统误差,有利于误差的纠正和消除,既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也增强了检验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工具。

4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应参与室内全面质量控制,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质控物,对实验过程中影响检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以发现误差并及时改进,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此外,实验室还应定期参加实验室间的考核和能力验证活动,并了解本实验室在本地区或全国实验室中的技术地位,有利于实验室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一个常规实验室,应该尽可能参加范围更加广泛的室间质量控制评定活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还应增加对各参加考核的实验室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如质量控制的各种制度制定情况、执行情况,以及未知标本的盲点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使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微生物实验室例5

[中图分类号] R11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a)-072-02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主要承担着传染病监测与检测、卫生细菌学检测、医院消毒质量监测及消毒产品检测等方面的任务,技术手段涵盖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其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开展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对所接受盲样的分离鉴定工作能提高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各种样品的技术水平。因此,每年我们都要定期参加淮安市CDC的质控考核活动。现将2009年微生物实验室间的质控考核及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质控样品:淮安市CDC下发的5 ml螺口塑料试和装半固体菌种一份,编号1号。

1.1.2 培养基:本次质控所用培养基为江苏博达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及抗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自配试剂按GB/ T4789―2003配制。

1.1.3 诊断血清: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及O1群和O139霍乱弧菌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在有效期内使用。

1.1.4 质控标准菌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菌株号为50004、非O1群霍乱弧菌标准菌株,标准号为N92001。均购自江苏省博达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1]、《霍乱诊断标准》WS-2008[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菌检验》GB/T4789.4―2008[3]。

2 检验步骤

2.1增菌培养

无菌操作下开启试管装半固体,挑取混匀后的半固体分别接种到下列增菌液,观察各增菌液生长情况。见表1。

取生长情况浑浊的SC、GN增菌液各1环,分别接种到麦康凯平板、SS平板上,取葡萄糖肉浸液肉汤、营养肉汤各1环分别接种血琼脂平板和普通平板,取碱性蛋白胨水划线接种TCBS平板、碱性琼脂平板,37℃ 24 h培养,观察各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2.2分离培养情况

SS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可见圆形、湿润、透明光滑中等大小菌落,在SS平板上呈中心褐色;普通平板上有两种菌落,一种为无色半透明圆形较小菌落,另一种为无色透明扁平光滑湿润较大菌落;血平板上也有两种菌落,一种为乳白色圆形不透明小菌落,无溶血环,一种为无色透明扁平较大菌落,有溶血环;TCBS平板上有黄色较小菌落;碱性琼脂平板上有扁平光滑湿润透明的较大菌落,无拉丝现象。

2.3 麦康凯及SS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以及普通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较小菌落

分别从麦康凯及SS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以及普通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较小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和染色镜检。结果:氧化酶-,G-无芽胞短小杆菌。

2.3.1 接种双糖铁琼脂斜面,37℃ 24 h培养。结果均为:斜面-、底层产酸产气、硫化氢+、动力+。

2.3.2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

2.3.4挑取斜面上菌苔做下列生化试验[4-5],37℃,24~48 h培养,生化结果见表2。

2.3.5血清学鉴定:沙门菌属A-F群多价O:++++;O4:++++;O12:++;O1:-;O5:-;Hb:++;H5:-;H2:-;Henx:-;Hw:-;盐水:-。

2.3.6同时用标准菌株50004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作对照,生化试验、血清学结果基本同上。

2.3.7结果报告:报检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模式为4,12:b)。

2.4 TCBS上黄色菌落、碱性琼脂平板上菌落、血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较大菌落

挑取TCBS上黄色菌落、碱性琼脂平板上菌落、血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较大菌落做氧化酶试验和镜检。结果:氧化酶+,G-弯曲菌。

2.4.1挑取典型菌落作纯培养,再进行血清学凝集试验。霍乱弧菌O1群多价:-;霍乱弧菌O139:-;盐水对照:-。

2.4.2 生化试验。

2.4.3 挑取纯培养物做下列生化试验[4-5],37℃,24~48 h培养,生化结果见表3。

2.4.4同时用标准菌珠N92001非O1群霍乱弧菌作阳性对照,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2.4.5结果报告:报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

3 结果

依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反应结果及血清学凝集试验,1号质控样中检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

将质控样品检测结果上报淮安市CDC,结果全部正确。

4 讨论

面对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因涉及范围广,危害性大,在社会上日益被重视,这对检验技术、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6]。实验室间比对以及水平测试、能力验证是体现实验室质量水平和技术能力最具有说服力的手段,实验室应尽可能参加与其检测范围相关的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如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实验室使用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不仅可评定检测结果的偏差,还可以检查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7]。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与其他类型实验室一样,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质量控制工作是维系实验室运作的生命之源,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反映了该疾控中心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并做好这项工作,是建立在一个较好的室内质控的基础上,所以做好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日常检测工作的质量[8],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是产生精确和可靠结果的基础和核心[9]。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具体地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做试验时要严格遵守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配制培养基时要严格按照国标中的配方要求制备,并做好配制记录、效能试验和无菌试验,生化反应试剂以及诊断血清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定期对培养基、生化反应试剂及诊断血清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所在检测设备均要进行定期检定或自校准。同时本次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将生物安全要求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按2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严格地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将废弃物放置特定容器,经高压处理后集中处理。只有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增强室间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检验市场将全面开放,实验室将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委托人有自主选择可信赖、有资质的实验室做样品检测,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转变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技术能力为依托,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规范各类检测行为,坚持不懈地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提供给委托人的检验结果科学、准确、公正。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标委.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33-100,239-247.

[2]卫生部政策法规司.WS-2008霍乱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0.

[3]卫生部,国标委.GB/T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10.

[4]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南昌:新华出版社,1989:306-308,341.

[5]孟昭赫.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6-128.

[6]巴德才仁.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2):2978-2979.

[7]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5.

微生物实验室例6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开展质量控制,包括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上级实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室间质控是建立在一个较好的室内质控基础上的,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质量。室内质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本的质量控制、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1 室内质量控制

1.1 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 要求参加检验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分析判断能力。应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和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实验室应统一检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1.2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配置培养基一般质量要求: (1)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记与配制日期。液体培养基应清澈。含倒管者,倒管内应液体充盈,无气泡;固体培养基应保持适当的硬度,接种前无菌落。 (2)不定期检查pH值,要求在规定的pH值±0.2内。有指示剂的培养基要保持应出现的颜色。 (3)倾注琼脂平板的体积一般为15ml,斜面不超过试管的2/3。 (4)无菌分装的培养基应在培养箱(36℃)过夜,无菌生长才能使用,高压灭菌培养基应随机抽样5%~10%作无菌试验。 (5)培养基应放在适当 温度下保存。 (6)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观察培养基是否变质。

1.3 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标本的合格与否是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所以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运送和处理至关主要。

1.3.1 标本的采集 (1)注意选择采样的时间,一般选择疾病的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采集,食物中毒的标本应及时采集可疑食物等; (2)注意采集方法,根据待测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真菌、L-型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检验均须用不同的方法采样; (3)盛装标本的容器,除大便、肛拭子、咽拭子和痰等标本外,其他标本均应无菌操作采集,并以无菌容器盛装; (4)标本量,所采集的标本应具有合理的布点; (5)注意安全,标本采集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1.3.2 标本保存和运送 一般样本应就地采集并及时送检,若现场离实验室远,则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妥为保存,往往采用适当的保存液和保存条件(如保温、冷藏、厌氧或接种人培养基),以避免标本腐败变质;标本运送应有专人负责,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样本应密封,并保证由两人以最快的交通工具运送,还应确保安全。

1.4 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1)恒温培养箱要求36±1℃,恒温水浴箱可调至56℃±1℃ 或44℃±1℃、霉菌培养箱25℃±1℃、电冰箱4℃±2℃,低温冰箱-20℃±5℃,所用仪器应恒温准确,要每天观察和记录温度的变化。 (2)高压蒸气消毒器的质量控制主要有生物学方法及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热的耐受性,把纸片放入高压蒸气消毒器内,灭菌后取出置于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化学方法是化学指示卡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气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卡放人物品中央,经过灭菌后取出指示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 室间质量控制

由部级省级市级检验指控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发给未知样品,考核实验室真实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总结分析检测结果,促进提高检验人员理论和检验技术水平。

总之,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尤其室内质量控制要做好,主要在于坚持,持之以恒。实验室制订了自己的实验室操作手册后,就要在日常工作中执行,不要松懈,才能充分发挥出质量控制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微生物实验室例7

2 对设施环境和仪器设备功能监测 在微生物检验中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设施环境包括无菌间、生物安全柜、培养箱、冰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1 对于培养箱、冰箱之类设备,应每日连续监测温度,确保温度能满足检测方法所规定范围。

2.2 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 化学指示物监测法有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两种方法,生物监测法的指示菌为耐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物理监测法采用温度、压力数据记录器监测,直观可靠。

2.3 无菌间、生物安全柜监测包括活菌计数、紫外线强度、正或负压测定、风速测定、保养和维护,每隔一季度校准性能一次。

3 对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 选取检测方法时应首选国标(GB),必须是经过确认的现行有效的版本,实验室应证实其人员、环境设施及仪器设备能够正确的运用和适应这些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已知的标准物质进行定期监控。

4 对实验耗材的质量控制

4.1 培养基 目前多数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市售成品干粉培养基。在平时配置中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做好配置记录:培养基名称、数量、配方、PH值、配置日期、有效期、灭菌方法、分装情况、标签贴置、配置者姓名等。必须检查其透明度和颜色,液体培养基应清晰,固体培养基应无干裂。培养基经35℃24h培养应无菌生长。

4.2 试剂、染色液 配置好后应标明名称、浓度、PH值、配置日期、失效日期、配置者姓名,同时要做全面检定和性能实验。用已知标准阳性和阴性菌进行测试,符合规定要求的方可使用。

4.3 抗血清 在每次购进时应记录其名称、包装及数量、批号、失效期、生产厂家、厂址、联系电话、邮编、收到日期及收到者姓名,同时检查其透明度、色泽是否与标准相符,在使用期间应每3个月测其敏感度和特异性。

5 对量值溯源的质量控制

5.1 对所有直接出具检测数据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均应到有资质的计量测试机构校准。

5.2 对于非直接出具检测数据的测量仪器由实验室内部进行相应的比对,以此达到内部量值传递的效果。

5.3 实验室应有满足实验使用的质控菌株。

6 对抽样和样本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例8

中图分类号:TU2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46-01

1 建立健全微生物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将模式和理念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全面的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达到管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中没有有效、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无法全方位的确保最终的检测结果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和质量。

1.1 建立适宜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软件和硬件兼顾的基础之上。因此,就要求我们应该切实、合理的按照硬件方面的试验项目、设备设施;软件方面的人员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全面规划、科学选取、严格制定,以确保规范、机动、妥善和有针对性。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覆盖

如果想要达到这一体系的全覆盖,就需要我们在实验室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到管理的系统当中来。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流程和人员的管理成为了全覆盖是核心部分。岗位、部门和工作步骤都是重中之重。

2 明确岗位职责 引导全员参与互助

质量管理的工作不能有“死角”,因此我们必须将所有领域和过程都纳入到系统当中来,对于岗位、部门的分工管理也就尤为重要了。将岗位职责进行清楚的描述和分工,动员全体进行参与并相互监督、审核和互助,才能够让管理系统进入良性的、正向的运行状态之中。

2.1 明确职责权利

实验室检测的工作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应该各司其责。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基层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人员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出现交叉、兼顾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以此保证工作的顺利、畅通的进行。

2.2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

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仅仅依靠实验室是不可能全面完成的,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有机配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抽样室的协同合作。但是纵观目前抽样室的配合工作,我们发现在衔接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以至于对于整个检测工作都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缺乏流畅的条理、效率低下,因此,这是检测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的问题。

2.3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以期达到让工作的目标以及员工的个人需求都能够很好的发展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涉及技术或质量工作的责任人进行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管理层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认知和执行达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自觉、主动的带动全体员工参与,激发大家在实施质量管理方面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

3 形成持续改进的模式

在微生物检测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改进的思想方式,尤其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当中,更应该注重这一思想的保持和使用。将体系中不适合实际工作的部分进行改进,使之更具有匹配性、充分性和有用性,并不断的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验和更新,以获得更新、更好、更完善的体系。坚持使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进取、改进、创新,让质量管理体系一直处于持续的完善过程之中。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内审和监督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体系改进的一个的重要途径。

3.1 内部审核

上面我们提到的内审工作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于检测环节中的种种步骤进行审核项目,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采取跟踪、追查的方式,以确保目标的落实。这一工作可以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会促进整个实验室工作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对各个环节进行内审,完成体系的相关要求,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3.2 质量监督

负责这一工作的人员被称为质量监督员。这一工作的性质要求对应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熟练的检测技术,并在思想意识上需要很强的管理责任感。之所以需要这样人员,是因为在实验室工作中,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执行需要有相应的人员进行监督,同时这一机制还应是发展的、实效的、经常性的,也就更需要决策层择取高素质的人员担任,这样才能够保证质量体系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的完成,在另一方面,负责这一工作的人员需要进行督导的评价,这就要求相关的人不能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应该自始至终的完成监督工作,全面、规范的检查工作执行情况、设备维护状况。

4 结语

言而总之,当前社会和人民的需求要求微生物检测工作必须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因此也给实验室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质量管理工作上,我们必须重视实验室内部相关系统的建立、改进和完善。在岗位、人员上进行清楚、明了的分工,并促进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中来,相互监督、相互协助,确保体系长期的、有效的、良性的运行,并最终全面的实现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各项数据的正确、质量的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例9

由速发展的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的提高,一方面使人们赖以生存的水体受严重到了的污染,与之相反的另一方面,人们对生活引用水的要求却越不越高。这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出现强调水质的标准、控制和监测,也就有必要确立一个质量保证程序,以便使分析数据的有效性所依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的常规程序,它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状况,发现分析中的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也就是避免和减少在任何一个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人为的、设备上、材料供应上、采样步骤和分析方法上所以生的错误,实行有次序的实际工作。

做为水中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它存在一些比较特别的问题,因为诸如在分析标准,已知加入量、参比样品等,通常都不具备或不知道,因此个人判断常常显得更为必要。一个有效的质量保证程序必须能控制从采样到报告数据过程中所有足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采样技术、实验设备与器材、工作人员、材料供应的品质、培养基、分析测试步骤等等。

一、实验室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环境控制

1、实验室要求有良好的通风而且能够避免灰尘、通堂风和温度和变化,最终好能要用集中式空调,这样一来即能减少杂菌污染,又能保证培养箱的稳定操作和减轻培养基、分析天平的受潮问题。

2、设计实验室,以要工作时使往来通行和访客的影响能减少到最小程序为原则,并要具专门的区域供配制培养基和无菌操作用。

3、用光滑的最后一道漆覆盖墙壁,使之易于清洗和消毒,地面要求使指定的材料,做到放渗水、光滑、易于清洁;工作台高宽适当、台面要做到防止透水、抗腐蚀、光滑无逢。

4、保持高度标准的清洁空气。可采用rodac平皿、细菌密度平皿(airdensitg plate)或拭抹法(swab method)来监测空气和台桌面。

(二)主要实验设备控制

1、温度计或七其它温度计量一起每半年校对一次,以保证培养箱、冰箱、冷冻箱和干燥箱都能连续准确的反映操作温度。

2、天平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定。

3、使用ph计,至少要配制两种标准缓冲液(ph4.0,ph7.0或ph10)来校准ph计。

4、分析用水最好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反对使用渗透水。

5、电热灭菌箱应定期(三个月)采用孢子试条(sporestrlps)或孢子悬浮液来测试其性能,确保操作准确显在160℃~180℃之间,己灭菌的器皿应有标志区分。

6、高压灭菌器也应定期采用孢子试跳或孢予悬浮液检验其灭菌效果,每次使用要记录好温度、气压和灭菌时间。

7、膜滤装置在使用前应将部件组合起来,并检查有无渗漏,必要时覆以硅酮,以增强过滤排放的效果。使用应彻底清洗。

8、紫外灯应每月定期擦试,每三个月一次使用紫外光度计测量紫外灯,以保持能使用紫外灯放出的紫外光在其最初放出的70%以上。

9、培养箱应每天两次检查其使用温度,培养箱应置于室温为16℃-27℃范围的房间最佳。

10、正确使用显微镜,不用时应与套子罩住。

11、经常保持冰箱清洁,定期清洗。

12、所使用的玻璃器具要求完整无损,清洗后要进行检查,如果洗后表面有过多水珠附着,必须重洗。对于一种新的洗涤剂,使用前应先检验其是否会留下对生物有抑制性的残留物。必要时采用溴麝香草酚兰(bromthtmol boue)或其它指示剂抽样进行ph反应试验。

(三)对制成的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每次配制好的培养基应记录有配制人,配制日期,培养基名称和配制批次、数量、灭菌温度和所使用时间、ph值以及培养基中是否配有不稳定成分等。并进行无菌检验及阳性的阴性对照培养检查。

二、结果评价系统的质量控制

(一)无菌性检查

1、每做一次试验,就必须用灭菌水为水样,检查培养基、滤膜、稀释水、冲洗用水、玻璃器皿和器具的无菌性,如果有杂菌侵染,则用该材料做试验所得的数据应该否定。

2、每次试验至少要对一个水样做重复分析,原则上要对10%的水样做出重复分析。

3、对多人操作的实验室,应进行对至少一个阳性水样的平行分析,以便比较操作。

(二)试验结果的确信

对例行的分析,取一定的阳性水样做完成试验,核实菌落数。如果有两位以上化验员,应对阳性水样进行平等实验,以便比较操作。

(三)操作方法的精密度的度量

1、从某一特种型式的一批水样中,选出最先15个阳性水样,做双样分析。

2、计算每个数据的对数,如果在任何一双样结果中有任一者为零,则都加1然后算对数值。

3、计算每个一双对数的差城(用r表示),并且计算出这些差城的平均值(r)。

微生物实验室例10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基层医院业务的拓展,加至二级医院评审需要,许多基层医院都成立了微生物实验室。但是,由于一些实验室条件简陋,技术人员缺乏,在标本的采集、接种培养、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做法。

本文通过对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走访和调查,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从标本的采集到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中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提出解决的方案。使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能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检测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

管理问题:微生物实验室作为二级医院评审必备条件,一些医院虽然成立了微生物实验室,但只是形同虚设。由于微生物检验成本高收益少。所以,领导不重视,前期投资少,技术力量缺乏;实验室制度不健全,没有可操作的SOP文件,没有标准菌株,不做室内质控,很难保证菌种鉴定、药敏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室工作人员理论知识缺乏,观念落后,对新知识掌握不够。

技术问题:①标本采集:由于没有SOP文件,缺乏统一采集标准,大夫取标本随意性强,大量送检标本不合格。如伤口分泌物,大夫用采样棒随意蘸取脓液送检,这样的标本阳性率很低;痰液标本不是咳自肺部,而是口咽部分泌物,大多连口都不漱,直接留取口水送检,分离不出致病菌;血培养只抽1次,草草了事;尿标本留取时,不告诉病人采集标本应做的准备,致使采集标本污染严重。对实验前质量控制不重视,标本培养阳性率低,临床大夫有抱怨。②标本的培养:由于实验室条件简陋,没有CO2培养箱,一些苛养菌生长不良,使血液、脑脊液等标本培养的阳性率减低。有些医院为了节约材料,制作的培养基厚度不够,细菌生长不良,甚至用一个平板接种两个标本,严重违反操作规程。③微生物室药敏试验,基层医院多以K-B法为主,各实验室在菌悬液浓度的配制、药敏纸片的选取、黏贴纸片间距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有很多细菌室没有CLSI手册,就更谈不上按标准执行;有些医院不论阴性菌、阳性菌、球菌或杆菌,选用同类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

解决方法

管理和设备:领导要重视微生物实验室的前期投资,加强微生物技术人员培养,鼓励业务骨干参加专业学习及学术交流,了解掌握新知识、新理念。通过举办讲座、学习班等形式,使大夫充分认识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职能科室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改变以往盲目应用抗菌药物的错误做法。

人员配置:要选用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员担任细菌室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不能兼职,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别人的经验,要不断的更新理念,开拓思维,要有创新精神。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工作制度:微生物实验室要编写行之有效的SOP文件,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工作制度,编写详实的标本采集手册,下发临床各科室;对临床送检标本,要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要坚决退回,并做好登记,积极和临床科室沟通。微生物室验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CLSI标准,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操作,做好日常仪器维护,做好试剂、培养基、染色液、标准菌株的室内质量控制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卫生部和卫生厅的室间质评。

讨 论

医院应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向临床医护人员反复宣传、培训,强化他们对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标本的合格与否,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正确选择采样时间。规范采集方法,首先嘱患者注意留取标本前的事项,按无菌手续采集各种标本及所需的量,以无菌容器盛装,并应根据待测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真菌、L-型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检验,均须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采样。制订对标本的核对、确认、保存、送检制度。采集后的标本,应核对、确认无误后,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达实验室的标本应采用适当的保存液和保存条件妥为保存(如保温、冷藏等),以免标本腐败变质。采集后的标本应专人送至实验室,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特别是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实验室总体布局安排要充分考虑减少潜在的对标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工作区域是检测工作的基础,该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对进出、使用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做好记录。定期对无菌区域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等的监测),对废弃物品应当制定专门的程序,加以文件化并要有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设备要进行有效控制,定期对实验用仪器、设备进行正确维护、校准和质控。以保证对检验标本的无菌操作,以及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具和器皿正确实施灭菌。无菌工具和器皿应放在专门的区域存放,明确标识,以与非无菌物品区别开来。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对接受过一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上岗人员要进行定期考核,以测试他们的检验能力及操作熟练程度。每个检验人员都要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掌握微生物检验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为了减低细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菌的出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重视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才能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医院感染控制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微生物实验室例11

1.1 人员和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1]

1.1.1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正确,必须加强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加强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保证人员基本业务能力。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学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学科,如食品检验,公共卫生等。以提高专业技术和能力。

1.1.2 注重业务学习与培训,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的出现。特别是新的标准的出台,要求检验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和使用。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或到业务水平高,设备先进的高级实验室进修学习,或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等,使检验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新的标准和理论。

1.1.3 严格微生物检验人员准入制度,中心需要对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只有保证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才能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培养检验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是准入的基本条件。

1.2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2.1 仔细阅读检验申请单,重视微生物检验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如采样容器的消毒,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与保存等。

1.2.2 严格检验标本的使用制度,合格的样品对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2]。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真实性,代表性、保证无菌采样;采样所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记录采样时的环境状况。采集的样品必须按规定以正确的方式和时限送到实验室。在实验室内的样品应有唯一性标识,样品的处理和保存符合规定,以满足样品的复核。

1.2.3 及时处理或接种标本,检验人员应按标准操作指导书将合格的标本及时处理,一般为样品的涂片、染色、接种、分离、纯化、生化鉴定、抗血清反应及结果报告。

1.3 标准菌株的对照实验 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中,质量控制系统必须有标准菌株做对照实验以保证检验的正确。在工作中标准菌株做阳性对照实验,也用有关的标准菌株做阴性实验。对于标准菌株的使用和管理,应在质量手册作具体规定。

1.4 新的标准或方法的的验证实验[3] 在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标准或方法出现,在工作中应采用一定的样品对新的标准进行预实验,来达到熟练使用标准的能力,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

1.5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所用的培养基、试剂、染色液、抗血清的的质量控制。

1.5.1 培养基的采购,验收、配置、使用等是培养基质量控制重要环节[4]。选择有质量保证和服务能力的生产企业。微生物检验所用的培养基为商品化干粉培养基或专用固化培养管,配制的培养基一般质量要求为;培养基应有标识与配制日期,新配制的液体培养基外观透明、无浑浊、无沉淀。颜色符合要求。固体培养基应有适当的硬度,表面光滑平整,在接种前应无菌。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有指示剂的培养基应有其特有的颜色。对每一批培养基按生产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技术验证,并且在有效期间使用。

1.5.2 试剂、染色液 根据试剂、染色液的稳定性及灵敏性的要求,配置好的试剂、染色液,必须用标准菌株定期地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一些与细菌酶反应有关的,需要较高质量的试剂,在每次使用时检测其稳定性及灵敏性,对于较为稳定的试剂,每周检查核对一次。并记录结果。

1.5.3 抗血清 要求抗血清的质量可靠,按质量手则的要求记录其名称、包装、数量及批号、生产企业等。在使用时观察是否澄清,定期用标准菌株进行监控。按规定储存和在有效期内使用。

1.6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所用设备仪器的质量控制

1.6.1 高压灭菌器 检验人员应掌握高压灭菌器使用方法,对于大容积的高压灭菌器,在不同的部位放化学指示卡,以观察灭菌的效果。并做记录。

1.6.2 培养箱、水浴箱、冰箱 隔水式培养箱应定期加水。二氧化碳培养箱应保持二氧化碳的浓度,而生化培养箱保持相宜的湿度和温度。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应对所需的温度进行调节和记录。水浴箱定期换水,冰箱则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的维修或更换。

1.6.3 超净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的监测 上述设备过滤网更换应有专业人员更换,紫外灯的辐射强度监测控制结果应符合规定。

1.7 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

1.7.1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建立和推进,疾控中心建立了高标准的微生物实验室。国家也加大了对各种重大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如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等。大量高危险的生物样品进入实验室。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配置有关的生物安全设备或设施,达到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污染,确保标本,人员,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2 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是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其他部门实施,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发放盲样,对实验室间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考核,验证实验室的技术和能力。通过分析结果,识别实验室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证实实验室对标准方法,程序,过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贻汉,蔡妙森,王琳,等.卫生微生物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15(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