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优化论文

网络优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8 09:46:10

网络优化论文

网络优化论文例1

2无线网侧对于MOS值的影响与优化

无线网侧对MOS值的影响及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口Uu的相关参数的检验,包括空口参数及无线环境两个方面的研究。

2.1空口数据传输质量相关参数

分析检查手机和NodeB之间的内环和外环功率控制过程。在不影响网络系统容量的情况下,手机和NodeB之间的语音信号采用适当的功率控制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语音数据传输误码。大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系统内环和外环功率控制过程达到系统设定要求,对MOS值的影响不大。空口无线侧通过调节防止传输抖动参数Framediscard来降低误码块。针对不同的传输设备和传输中继情况,应设定与其传输条件相符的防止传输抖动参数值,从而达到减少传输误码块提高MOS值的目的。表3是定点测试时,在防止传输抖动参数设定不同值时相应的MOS值变化,可以看出该参数选取27时,对应MOS值最高为4.041,同时MOS值低于3所占的比例最小,故此种传输条件时应将该参数设置为27以提高MOS值。因此在不同的传输条件下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来选定合适的防止传输抖动参数值,进而实现MOS值的最大化。

2.2无线环境优化

MOS值的高低与无线环境好坏有直接的关系。通过现场测试发现,实现MOS值的无线侧优化关键是优化当地的无线环境,而天馈线调整是最优方法。下面通过案例来阐述无线环境对MOS值的影响。测试车辆由南向北行驶,行驶至某小区北侧约290m处时,手机RSCP为-72.55dbm左右,Ec/Io强度较差,达到-11dB左右,此时该路段经常发生各种问题。通过实际勘测分析,发现某小区基站天线挂高45m,下倾角只有3度,该路段由于距离基站较近,存在塔下黑现象,并且根据该小区覆盖图发现某小区存在明显越区覆盖现象,无线环境较差,Ec/Io普遍小于-12db。调整某小区下倾角经复测后,各小区之间接续良好,该路段Ec/Io得到增强,有明显改善,Ec/Io值都分布在-6db到-8db之间,RSCP为-67.16dbm左右,无线环境得到了优化,网络的语音质量MOS值得到提高。

3实验结果

MOS测试可以直观反映用户感知度,与以往MOS测试选择道路作为选测点不同,此次MOS测试和提升主要是集中在12个典型的用户住宅小区内,意在通过提升住宅小区的MOS值来提高网络质量。以万宝2区为例,从维护系统观察到优化后的RSCP覆盖明显优于优化前的覆盖情况,优化后电平值RSCP均大于-100dbm。表4是万宝2区优化前后Ec/Io和MOS值的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优化前该小区的MOS均值是3.709,而优化后其MOS均值为3.964,高出优化前6.88个百分点。所选的12个居民小区优化前后MOS值分布如图1,通过计算得出其优化前MOS均值为3.8173,优化后的MOS均值为3.9322,并且优化后的MOS值均高于优化前的MOS值,说明当地网络覆盖水平提高,用户感知度提高。当取采样点相近的几个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时,当采样点落在Ec/Io大于-6db比例增高时,MOS值也有所提升。而采样点落在Ec/Io小于-12db比例增高时,MOS值有所下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实现MOS值的无线侧优化关键就是提高采样点落在Ec/Io好区间的比例,降低采样点落在Ec/Io差区间的比例,即优化当地的无线环境。通过对服务小区的基站进行天馈线优化,适当调节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可以使得无线网络覆盖更加合理,减少导频污染和覆盖盲区等问题,从而达到改善Ec/Io,提高当地无线网络覆盖,提高了MOS值,提升了用户感知度。

网络优化论文例2

复杂系统往往具有分布的区域性和网络性等特征,本文研究的对象网络化系统是指网络化的复杂系,即网络环境下的复杂系统,其特征是通过计算机络将各子系统相连构成一个网络化的复杂大系统,络环境可以是局域网或是btemet网络。随着计算网络及其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得到了极大的提,网络的规模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使得原来分散较难实现的数据输出和交换,可以在一个“贯通”的络环境中实现,其信息的传输均依赖网络进行。本研究的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是指对网络环下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

1.2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

实际系统中的优化问题无处不在,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的发展,使得分散的、具有区域特征的复杂系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化系统,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就是将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可以描述为: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复杂系统,将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进行集成优化控制,获得网络环境下复杂系统的优化解。

2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现

2.1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算法及其实现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就是将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和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用来解决网络化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使其在难以建模、系统具有网络化和区域化等情况下,获得满意的优化控制结果。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特点是引人了网络回路,在优化算法中引人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其优化控制更加依赖于网络系统和网络技术。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在于动态系统优化与参数估计集成优化方法的实现和网络信息传输,借助于动态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和网络自动化技术可实现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可以基于局域网或Intemet实现。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2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特征

对一个动态优化控制方法,除了给出优化算法,还需要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优化方法的实施。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性能包括实时性、最优性、收敛性及其鲁棒性等。

2.2.1实时性

在引人网络之前,针对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其优化控制的实施是很困难的,即使能够,其实时性也难以保证。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由于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集成优化控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跨区域复杂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时性问题。

2.2.2最优性

算法最优性是指在算法收敛的情况下,收敛解是否实际系统的最优解。对于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在最优解存在且唯一等假设条件下,若算法收敛,则收敛解满足最优性必要条件,即所得优化解是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

2.2.3收敢性

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需要实施,首先要求其优化控制算法是收敛的,收敛性就是研究算法收敛的条件,针对不同的算法其收敛性条件有所不同。对于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其优化的框架没有改变,只是引人了网络回路,利用算法映射及压缩映射原理,通过分析可以获得保证优化算法收敛的条件。

2.2.4鲁棒性

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鲁棒性问题是指在存在这样那样扰动的情况下,优化算法保持其收敛性,并收敛到最优解的能力。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在不需要实际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的安全问题必然影响到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施。因此,对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的顺利实施。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对策予以解决。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区域性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方法具有以下优越性:

l)由于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本质是采用动态大系统的DISOPE递阶优化方法,这样就使得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在不需要复杂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

2)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跨区域性的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现途径和形式。同时由于网络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传输实时性的提高,使得实时地解决区域性的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成为可能。

3结束语

本文将大系统的递阶DISOPE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分散性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现途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文中提出了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向题,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时性、最优性、收敛性和鲁棒性进行了探讨,并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实施行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SinghMG,DynamicHierarchicalCootrol[M],North-Holland,1980.

[2]RobertsPD.Optimalcontrolofmonlinearsystemswithmodelrealitydifferences[A].31stConferenceonDecisionandControlProceedings16[C].1992,p257-258

[3]BecerraUMandRobertsPD.Ahierarchicalextensionofdynamicinergratedsystemoptimizationandparameterestimstion[A],IFACSypostiononLarge-ScaleSystems[C].LondonUK1995,p213-218

[4]孔金生,万百五。非战性离散动态大系统的DISOPE关联预测递阶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12)77-83

[5]孔金生,万百五。非线性离散动态大系统的DISOPE关联平衡协调算法[Jl.系统工程,2001,19(4):14-21.

[6]ViktorBNetworkingandintegrationoffaclitiesautomationsystems[M]CRCPreasLLC,2001

网络优化论文例3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 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照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

四、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同时这些信息提取与筛选超文本方式,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重难点迎刃而解。

网络优化论文例4

1相关研究综述

ErnstandKim(2001)提出了“全球生产网络(globalproductionnetwork)”这一概念,在文中它们提到全球生产网络不但带来产品的转移同时伴随着知识扩散。全球生产网络带来的是中间品贸易,而加工贸易正是中间品贸易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基本上处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低端,有低附加值、无自我品牌、缺乏自我创新等特点。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是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网络内部的自我提升和外部产业、政策环境的引导促进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网络中的自我提升,学者们普遍认为需要依靠生产网络所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溢出作用。JayBarney(1996)在文章中提到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工贸易中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及技术外溢来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由于加工贸易的投资方需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占领产品的国际市场,这使得投资方会主动提供一部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刘志彪、刘晓昶(2001)认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产品生产链会不断向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延伸,我国企业应抓住机遇、总结经验和积累知识,从而达到产业优化与升级的目的。PerterJ(2004)在文章中论述到加工贸易方式可以将东道国与投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由此,通过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渗透和溢出,东道国企业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促进本国的产业升级。Grossman和Helpman(2005)认为,同加工贸易密切相关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既与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技术水平有关,也和制度环境有关。刘德学等(2006)提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高层级主体特别是领导厂商之所以能够占据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价值链环节,是因为他们控制着相关的“稀有资产”,这些稀有资产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加工企业要想取得网络主体地位及其所从事价值链环节的提升,就必须逐步获得或创造这种“稀有资产”,而这一过程可借助于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与扩散机制得以实现。

在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外部影响因素时,学者们分析因素的焦点基本上集中于劳动力禀赋、技术、外资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上。如庞大同(2001)在文章中提出,要促进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应从优化配套环境,制定发展战略,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出口加工区等几方面入手。潘悦(2002)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指出中国加工贸易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中国的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之从前已有了显著提升。BoyLüthje(2004)在以IT产业为例论述全球生产网络和中国的产业升级时认为,除企业内部工资和工作标准等因素外,经济、产业的状况和外商投资政策也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

综合已有的研究观点,本文认为外部环境的作用只是辅的,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根本在于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的转变和提升。要达到这一目标,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以及东道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将是关键;政策环境也将从外部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2加工贸易出口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升级取决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部因素包括服务联系成本、环境因素等。然而内部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是否对于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有显性影响,需要实证的检验。

针对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本文选取了加工贸易增值率作为衡量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指标。依照全球生产网络的特征,所处网络层级越高,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因此增值率可以综合反映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状况。

加工贸易增殖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

在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衡量上,本文选择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亿元)作为衡量标准。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由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亿元)来代替。

外部环境方面,邮政电信业产值(亿元)将作为服务联系成本的衡量指标。

数据选取自1992-2007年,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实证分析所用计量软件为SPSS10.0和EVIEWS5.0。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1992年至200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研发)同邮政电信业产值(邮电)三个变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直接用于分析,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共线性问题,这里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做变量转换来解决共线性问题。

通过SPSS软件的因子工具,确定各个变量权重可得:

表1主成份分析法各变量权重

由上表中可看出回归变量的T值分别为-3.341和5.292,在1%的显著水平下T检验通过。调整后R2=0.659,方程拟合度较好。回归方程为:

增殖率=-0.731+0.131LN(0.911*FDI+0.980*研发+0.981*邮电)(2)

根据以上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电信业产值与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结构比的变化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对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效应均为正。由此可见,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同自主创新、研发与知识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知识与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有密切的联系。

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投入和加工贸易出口增殖率(Y)之间可能存在的时间上的滞后关系,利用计量软件对两个变量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3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由相伴概率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FDI不是增殖率(Y)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不拒绝“增值率(Y)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因此,从2阶滞后的情况来看,FDI的增加是加工贸易增殖率上涨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

3加工贸易出口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出口的产业升级源于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的提升。这种提升要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首先在企业层面上,要鼓励企业加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学习积累和自主创新,提高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其次外部环境方面,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加工贸易的发展,为企业的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可以借助于以下策略与渠道加以改进和提高。

3.1加强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多种渠道,包括市场竞争、技术示范、人员流动、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等。可以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市场,打破垄断和改变原有的市场结构,提高企业效率;制订相关政策来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信息的传递;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利用机制,鼓励有外资企业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内资企业,由此会把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文化带给内资企业;加强内外资企业的合作开发和生产,通过生产链上下游的联系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传递到内资企业。

3.2提高国内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

国内企业的学习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同样影响着技术溢出的效果。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为:(1)制订相应的促进政策,鼓励内资企业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开展合作项目,联合培训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鼓励内资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各种重大科技活动,承担部分研究工作,加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沟通。(2)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优势,鼓励国内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及员工的培训合作,提升内资企业的技术支持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吸收技术外溢的目的。

3.3鼓励技术自主创新和开发

加大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员工培训,推动加工贸易的更快升级。同时要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在制定加工贸易政策时,可以采用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区别对待的方法,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刘晓昶.垂直专业化: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和生产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2]庞大同.深圳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1).

[3]潘悦.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6).

网络优化论文例5

开放目录是基于志愿编辑人员来审核挑选网站,并依照网站的性质及内容来分门别类,通过网民协同工作来构建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导引库。最早的开放目录网站是1998年6月创建,后被网景收购并将系统命名为ODP,它的成功使得“ODP”成为开放目录的代名词,现在一般习惯称其为Dmoz,以区分其它的开放目录项目;另一个有名的开放目录是2001年创建的Musicmoz。Dmoz是综合性的,而Musicmoz是专题性的,专门针对互联网上的音乐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走垂直化发展道路。在国内,2000年9月网易公司推出了开放式目录管理系统,后来该公益平台受商业化影响,最终于2006年关闭。

开放目录与图书情报领域开展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相似,均是基于人工标引,注重质量,且提供基于学科或主题体系的浏览和检索服务。总体而言,学科信息门户是依托图书情报单位进行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由于构建者和管理者的目的不同,受益对象不同,其可持续发展及壮大都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项目终结、领导与政策变化、工作人员变更、人力资源不足和推广程度低等。随着web2.0技术的应用和web2.0思想的传播,学科信息门户这种以建设单位自我为中心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表现出局限性,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而开放目录最根本的特点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网聚人力”。开放目录的这种思想应用了分布式的网络技术特点,充分发掘网络人力资源,通过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网民共建、网络共享的开放目录系统来实现其持续发展。开放目录契合了Web2.0时代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的信息服务理念及信息服务模式。本文根据构建“学术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的实践,研究开放目录的特点,分析传统开放目录的局限性,研究适合于当前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目录优化策略。

2开放目录的特点

目前,没有一家搜索引擎承诺不会因为商业目的而改变搜索结果和网站收录规则,相对于这些充斥着竞价排名、商业广告的搜索引擎,公平原则与公益性是开放目录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吸引大量志愿者参与的重要原因。如Domz“是一个本着建立一个无偏见的、为大众服务的、阐述各种不同观点的以及全面描述人类智慧为宗旨的,并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编辑共同维护的社区所组成”。为此,Domz对商业网站的收录非常谨慎,对一些网站不负责任地提交或登录系统、歧视或干预竞争者的行为进行了限制并给出相应的处罚条例。这些管理规范保证了Domz的正常运转,维护了其信誉,激发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在体现公益性方面,Domz除为大众提供全球视野的导航服务外,还将其元数据开放利用,打包供人下载。

2.2数据利用的开放性

开放目录的公平编辑原则与公益性以及由众智完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决定了其数据必然是开放利用的。任何人只要注意站点政策和接受许可协议,就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开放目录的数据。开放目录网站提供专门的数据开放利用页面,这是开放目录与搜索引擎及学科信息门户的不同之处。开放目录数据利用的开放性提升了开放目录的社会效益,增强了志愿者的凝聚力。

2.3信息资源的自组织性

开放目录的信息资源自组织性体现在信息资源建设的众智(WisdomofCrowds)特性和目录体系自成长性上。web2.0体现了开发、参与、分享和协作精神,在web2.0概念提出之前,开放目录已经在实践web2.0的精神,利用众智构建了庞大的信息资源目录,所有网站的发现、添加、维护都由网民来完成。开放目录的网站构建者仅仅提供一个平台,网民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公益精神,基于开放目录平台志愿来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开放目录信息资源组织的核心——目录体系,是当前网络分类工具中唯一向用户开放的分类系统。目录体系中的类目由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目录编辑员(网民)来进行维护,为了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反映网络信息资源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目录等级的目录编辑员可删减和扩展类目。在网站的长期运行中,基于众多目录编辑员的“添砖加瓦”,目录体系逐步形成和得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庞大的、动态变化的自成长性的目录体系。

3开放目录的优化

开放目录上述的这些特点,使其在互联网中独树一帜,发展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互联网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目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参与的web2.0环境下,将开放目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这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服务领域的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根据构建和运行“学术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网站的实践,分析出开放目录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3.1信息资源开发由众智向群智优化

群智(Collectiveintelligence)是指组织或群体通过协作获得更高程度的资料整合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组织或群体的成员之间,如果单纯依赖个体的独立判断、思考和决策,产生群体性的智慧,这种情况下的群体性智慧称之为“众智”。众智与群智不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个体之间的交流、分享和协作,群智有,众智则没有。开放目录信息资源的开发由众智向群智发展是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开放目录系统一方面要革新注册和审核机制,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使其有足够的用户群体,夯实产生“群智”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有效的用户交流平台,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分享和协作,形成群智,来推动信息资源协同开发和高效组织。

在用户注册和审核机制方面,Domz和Musicmoz目录编辑员的申请和审核机制极其严格,这保证了目录的质量,但极大地限制了广大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它们的数据更多的是被搜索引擎利用,网民能直接利用的极少。在web2.0环境下,其吸引新的目录编辑员的能力大不如前,参与的用户数量不仅无法促进群智的产生,反而成为开放目录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此,开放目录需要改变目录编辑员的注册机制和管理机制,可将用户分为匿名用户、注册用户和目录编辑用户。匿名用户不用注册直接匿名参与交流和提交信息资源,这能吸引大量不想注册的用户;注册用户只需要提供简单信息就可以注册,除了具备匿名用户的功能外,还能获得系统额外提供的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功能,同时系统可以记录注册用户的贡献度,让用户体现荣誉感,增强用户的黏性;当注册用户达到一定的贡献度就具备申请目录编辑员的资格,目录编辑员除了拥有注册用户的权限外,还有管理目录的权限。这种开放的注册机制和目录编辑员申请模式,使得开放目录既能通过庞大的注册用户量培养潜在的目录编辑员,又能保证目录编辑员的水平,最终实现由群智来推动信息资源开发。

在提供有效的用户交流平台方面,开放目录需为目录编辑员、普通用户和专职人员之间提供合适的、有效的渠道进行交流,以形成简洁、高效的网络社区,同时能使交流产生的群智得到有效的沉淀。对于这些方面,开放目录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服务来实现。如在作者设计的系统中,每一条信息的展示页面上都有添加者的“QQ临时会话”(不需要加为好友就可以与添加者交流)链接和“纠错、补充、评论、留言”区域;设立QQ群实现群体的即时沟通交流;利用谷歌站点发起近期协同攻坚创议;构建类似wiki的质量控制文件开放编辑区域。应用这些免费的交流平台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是成熟的平台本身拥有大量的用户群,能减轻用户交流的障碍;其次,减轻开放目录系统开放和维护的成本,使开放目录更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从作者运行开放目录网站的实践来看,这些功能基本能够满流的需要,而且提高了信息资源开发的协同度和信息资源描述的质量。

3.2信息资源组织向深层次优化

传统的开放目录仅依靠目录体系进行信息组织,同分类搜索引擎类目组织类似,均是在遵循基本的逻辑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划分,按照从总到分的方式逐级展开。这种信息组织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信息资源只分给一个类目,然后通过类目的多重列类、重复反映方式揭示类目。其技术实现是通过符号链接(包括快捷链接、返回、多重列类)实现主题目录之间的嵌套以达到信息在不同主题下的列类浏览。这种传统的信息组织模式是事后的目录组织而不是基于信息描述过程中的多重分类,它也是目前搜索引擎分类目录的主流。在开放目录创建之初,网络信息资源以HT-ML网站为主,类型相对单一,这种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适合当时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信息组织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信息资源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复杂,同一网站的主题内容和资源类型趋于多样化,利用这种事后的目录组织来揭示信息资源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因此,在依靠目录体系进行信息组织实现目录浏览的同时,还需要深入到信息资源描述(元数据创建)层面,对单个信息资源从主题、类型、用途等方面进行多重分类。作者在实践中发现,25%的网站被分到多个主题类目中,信息提交者也很乐意在描述信息资源的同时再进行媒体类型的分类;尤为重要的是,基于这些丰富描述的元数据所进行的信息资源组织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检索功能,还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浏览(如某学科开放期刊专题)和开放利用(如元数据定制)。

此外,主题图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组织技术,在网络信息组织领域逐渐引起重视。主题图吸收了索引、叙词表、分类法等思想,并有所发展。其应用方法有:构建领域本体、知识关联量化、标引信息资源、构建XTM文件、主题图合并和主题图可视化。开放目录可尝试应用主题图元素,提供基于主题的导航和语义检索功能,使信息资源组织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

3.3信息资源描述由单一模板向多模板优化

在Dmoz设计之初,网络信息资源以网站为主,其在信息资源的描述方面,元数据的元素比较简单,且只用单一的元数据模板,添加者选择对应的目录后,只需要填写信息资源的标题、链接和简介。网络发展到今天,网络资源的类型变得多样化,而普通网民并不具备对众多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描述的知识和耐心。比如,当标引一个开放获取的期刊时,若还是按对待网站的模式进行标引,就不能很好地揭示资源。Dmoz这种单一模板的信息资源描述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开放目录若能提供多个模板,一方面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通过特定元素规范信息资源的描述,引导用户进行深度标引,减轻用户标引的难度。其整个过程如同“傻瓜式”的填空,使用户有更多精力用于新的信息资源发现。另一方面,深度标引后的信息资源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信息组织,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多模板的开放目录相对于单一的元数据模板来说,更能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丰富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增强用户的参与性。在Dmoz之后的Musicmoz是多模板的开放目录的范例,其对信息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模板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信息资源的不同类型提供了不同的元数据模板,目前提供了包括Article、Concert、Release、URL、Video等12种类型的元数据模板。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所要填写的元数据元素有所不同,如URL类型只需要描述链接地址、网站标题和网站简介3个元素,而对于Video的描述有16个元素。这些元数据模板能恰当地反映信息资源的情况,为元数据的开放利用和开放目录网站的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因而Musicmoz在信息资源揭示和信息服务方面都大大超过Dmoz。

3.4元数据开放利用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优化

在元数据开放利用方面,Dmoz和Musicmoz均以数据包的形式提供下载。其中Dmoz数据包为RDF(XML格式)元数据,目前利用Dmoz数据的搜索引擎和网站共有189个。Musicmoz除提供总目录体系的XML文档数据包外,还提供信息资源元数据的XML文档数据包。总体来看,两者的元数据开放利用形式对主网站的访问压力小,数据提供后可以不管,而且用户可以基于元数据做个性化的应用。但是这些简单的元数据开放利用只是提供“原材料”,要利用这些数据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做到,而且这些“原材料”因为是打包下载,不能实现特定数据的定制,所以只是最简单的元数据共享,要具体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开发,这势必造成元数据开放利用门槛高。更重要的问题是当某一个记录的元数据发生变化,维护更新也成问题。当前,有能力利用这些开放元数据的几乎都是大的网站与搜索引擎,是一种精英模式的利用。对于普通网民,即使是那些开放目录的贡献者,若想应用到自己的博客或个人网站中,那也是有相当的难度;即使是懂技术的网民去利用,也要费一番周折去解析XML文档、设计数据显示形式等,大多因利用费时费力而选择放弃,从而导致开放目录应用范围窄,影响小。

网络优化论文例6

进入新时代后,计算机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获取信息和储存数据的方式更加快捷和便利。所需要搜集的数据日渐增多,由此一来,使得数据和信息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各式各样的信息,难以进行统一;真假信息混为一体,且信息安全无法保证。而如何有效的利用这大量数据背后隐藏的重要信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迎面而解。

1.2数据挖掘的发展过程

此过程分为5个阶段,第一,业务理解,业务理解指的是站在业务的角度去理解项目的最终目标和需求,它是将项目的目标和需求转化为一个问题的定义,再制定一个初步计划来主义实现这些目标。第二,数据理解,指的是全面调查数据挖掘所需要的数据,并收集再熟悉,鉴别数据的质量问题,产生对数据的洞察力,形成对数据中隐藏内容的假象。第三,数据准备,数据准备阶段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选择、数据转换等。第四,建立模型。在此阶段,对于不同的建模技术进行选择和应用,并且认真校对他们的参数直到达到最优值为止。最后就是实施,由相关人员进行实施操作。数据挖掘融合了多个学科,包含数据库系统、统计学、机器学习、可视化、算法等等。

2数据挖掘的功能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的过程。就针对功能这方面,可以完成以下五种功能:

2.1分类

将收集到的数据,根据它们的属性进行分类定义,并建立组别。

2.2推算估计

根据估计对象的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并利用已有的数据来推算它的未来值。

2.3预测

根据对象的特点,推算估计它的过去观察值,来预测它的未来值。

2.4关联分析

把所有的相关对象根据某种特点分为与之相关的类,再将它们放一起。

2.5聚类分析

将不同成分组成的总体分割成若干个其性质相同的群。

3网络优化的概述

3.1网络优化定义

网络优化指的是利用各种硬软件技术来达到网络性能最优平衡点的目的。而硬件方面是指对系统进行合理分析后,其中在性能和价格方面给出最优解。另外,软件方面指的是为取得最高性能负载对其进行参数的设置。网络优化也等同于SEO。

3.2网络优化的目标

其目标分为两部分,其一,针对网络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号不好、语音质量差、网络拥堵、数据业务方面性能差等,网络优化都能很好的解决,使之网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其二,为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来使网络资源得到合理的调配和运用,从而发挥设备的最大潜能,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移动通信网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当前的性能运行状态未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所以需要网络优化来对其进行不间断调整以便适应各种变化。由此可见,网络优化并非一项短期的工程,而是需要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才能解决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

3.3网络优化的意义

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不再扩大规模及投资的前提下,可使网络的投资效益显著提高,以及网络运行的质量、服务质量、网络的容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都是网络优化存在的意义。

4数据挖掘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4.1数据挖掘在站点选择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首先会对不同技术体系的链路进行预算工作,计算出不同地区各个站点的覆盖半径,从而得出所要设置的站点个数。其次,由工程师通过专业的分析选择有利的站点,因为站点位置的选择决定着网络的质量。如果没有数据挖掘技术,那么在选择站点个数及位置的时候,仅仅取决于人为因素。但是如果我们将数据挖掘应用到站点选择当中,这样得出多种更加有效的方案,大大的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网络优化论文例7

1.1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质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1.1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电缆的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维护工作的进行。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中,对于网络电缆的铺设及维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有线电缆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也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有线电缆的铺设及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排线工作,不利于网络可靠性的维护。以此,在以后的网线铺设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纠错余地,尽可能的选择双线布局,以便及时更改路线。

1.1.2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网络终端设备,也即用户客户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高效的获取原始、准确的信息,因此该设备的可靠性受到用户很大的关注,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用户在选择终端设备时,应选择那些大型企业生产的正版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应装载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以维护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2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化的、不分地域的环境空间,因此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大,且管理起来极为不宜;同时计算机网络是一各规模庞大的完整系统,某一环节的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因此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靠人工操作,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

2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2.1计算机网络的纠错性设计

该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某一传输或者运行环节出错时,可以选择其他的条件或路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如双网络中心的应用、多连接途径的应用。双网络中心是指,在用户进行网络中心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网络中心,一旦其中一个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还有备用网络中心保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多连接途径是指计算机用户在接收网络信号时,可以通过多路由发射接收,亦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双重使用为网络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外在计算机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维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2.2计算机网络体系设计

在保障计算机硬件可备用的前提下,需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多层化的网络设计,使网络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网络高端设备的性能。

网络优化论文例8

1.1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质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1.1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电缆的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维护工作的进行。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中,对于网络电缆的铺设及维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有线电缆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也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有线电缆的铺设及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排线工作,不利于网络可靠性的维护。以此,在以后的网线铺设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纠错余地,尽可能的选择双线布局,以便及时更改路线。

1.1.2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网络终端设备,也即用户客户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高效的获取原始、准确的信息,因此该设备的可靠性受到用户很大的关注,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用户在选择终端设备时,应选择那些大型企业生产的正版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应装载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以维护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2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化的、不分地域的环境空间,因此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大,且管理起来极为不宜;同时计算机网络是一各规模庞大的完整系统,某一环节的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因此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靠人工操作,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

2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2.1计算机网络的纠错性优化设计

该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某一传输或者运行环节出错时,可以选择其他的条件或路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如双网络中心的应用、多连接途径的应用。双网络中心是指,在用户进行网络中心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网络中心,一旦其中一个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还有备用网络中心保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多连接途径是指计算机用户在接收网络信号时,可以通过多路由发射接收,亦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双重使用为网络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外在计算机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维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2.2计算机网络体系优化设计

在保障计算机硬件可备用的前提下,需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多层化的网络设计,使网络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网络高端设备的性能。

网络优化论文例9

如果在病房实施无线网络,医生便能随时利用移动终端(如支持802.11b/n无线协议的笔记本,支持WI-FI的平板电脑等),在每次查房时,在病人床旁实现病历的实时录入以及修改,从而省去纸张记录然后再由计算机录入这个过程,不但节约了时间和减少了纸张消耗,也极大地提高了病历的准确性.有研究者认为,无线网络不但能够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的效率,而且对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也有实际意义.但是无线网络也存在问题:无线AP(AccessPoint,无线访问节点)作为无线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无线终端与服务器连接有重要影响.它的作用是连接无线终端和主干网络以实现终端同服务器的连接.虽然近些年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可用性、安全性不断提高,但是因为2.4GHz无线网络信号自身的特性导致其容易受外界物体影响.通常有3种情况会导致无线网络信号受到干扰:一是当无线终端远离AP点达到一定距离使得无线信号衰减到移动终端无法识别的程度.二是无线信号在室内环境传播时,建筑物的结构以及使用的材质对信号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当无线信号穿过某些材质的墙体等物体时,无线信号会有明显的衰减,所以会出现移动终端进入房间后与服务器失去联系的现象.三是AP是否桥接.当AP不桥接时,每一个AP与相临的AP要处于不同的信道,如果为相同信道且两个AP覆盖范围叠加时,无线终端从一个AP影响范围内移动到叠加区域时,会出现信号不稳的现象,而进入不同信道的AP范围时,移动终端会有短暂的重新连接过程.

蒋华龙等人的研究表明,这种干扰对于无线网络的使用者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哪种情况,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与服务器失去连接的过程无论多么短暂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我们对所有的AP都采用桥接方式,以保证同一楼层的每个AP都在同一个信道下.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只考虑前2个影响因素.在组建无线网络设置AP时,根据经验和现场测试选定的AP位置不一定是当前环境下的最佳安放位置,而且整个过程需要多次安装测试,不但干扰病人的治疗和休息,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对现场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找出当前医疗环境下效率最高的AP配置方案,既保证无线信息最大限度地覆盖工作区,也保证所需费用最小且无线信息受到干扰最小为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数据分析及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拥有病床1200张.医院于2004开始实施医院信息系统(HIS)并于当年下半年将所有医疗流程电子化.目前,每个病区都配置了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效率以及安全性,医院考虑在病区实施无线网络系统并使信息终端移动化.图1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房大楼某层病区的平面图.楼体外墙为混凝土材质,各个房间的间隔墙为厚陶粒空心砖.病房前走廊宽约2.1m,长约55m,病房长约7.2m,宽约3.6m.该层拥有病房18间,可接收病人54名,建筑面积为1383m2.根据姚晔以及华为公司的相关研究和报告,我们总结出了各种常见建筑材质对2.4GHz无线信号衰减的影响,具体情况见表1.根据中国H3C公司的无线信号研究报告,无线信号衰减公式为PathLoss(dB)=46+10*n*Ln(D).其中,D为传播路径(m),n为衰减因子.根据环境不同,n的取值范围为2.0~3.5,通常在全封闭的环境下n取3.0.近几年来,地理信息软件经常被应用于流行病学地域性研究中,人们利用该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特性来寻找疾病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可能的关联.但地理信息软件不应仅仅局限在针对地域性流行病学这种大范围的研究中,还可以应用到更小范围的其他学科中.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将医院病区平面构造电子化,并将各种影响无线信号传送的因素一并考虑,比如不同材质的墙体、网络布线分布、房间分布等因素,要比传统的纸质图纸更加直观方便,不但可以按研究者的需要显示各个层面,而且可以利用软件本身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即利用此软件来确定AP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以及信号在不同位置的衰减程度.

对准备实施无线网络的现场进行调查发现,医院的病房、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的墙体为陶粒墙,可近似看作混凝土墙,对于无线信号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表1中混凝土墙对无线信号的影响,将陶粒墙对无线信号的衰减数值设定为10.由于无线信号在一个放置有多个物体的封闭空间内传递,所以将无线信号的衰减因子设定为3.0.根据研究,在放置很多物体的空间内,无线信号的有效距离为半径30m的圆形辐射区.

AP位置的确立

理论上认为,在室内无线AP的影响范围可达100m,但是因为室内空间摆放的物体以及建筑结构等因素,无线AP的有效范围为30m左右.假设单个无线AP的信号影响范围是半径30m的圆形空间.我们首先从整个楼层的最边缘房间向走廊上的网线位置延伸30m,将这条虚拟线与网线交点设定为一个假设AP放置点.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检测了从楼头房间与网线直线间隔30m的位置,发现如果在中心位置设置一个AP,其半径30m的影响范围包括整个楼层,见图2.为了更准确地检验此方案的可行性,我们计算了几个房间内的无线信号强度.假设采用的无线AP天线输出功率为20dB.

首先观察到在中心区域的医生示教室、护士站、护士办公室以及治疗室的信号强度比较好.根据无线信号衰减公式我们得到,医生示教室中心点无线信号强度为-66dB,护士站的信号强度为-44.06dB,治疗室为-61.35dB,但是在远离AP点的位置,如东北角的医生办公室的信号强度为-66.97dB,从AP发出的信号要穿过两面墙才能达到医生办公室.而无线信号要达到在西楼头位置的南边病房,需要穿过至少3面墙,而每面墙都会使无线信号降低10dB,所以当无线信号达到该房间时,其信号强度降为-98.94dB,在这种信号强度下,无线网络的速度无法维持在54MB/s,必然要降低速度以保证连接.因此,此方案仅能保证在楼层的核心位置有很强的无线信号,而周边区域则无法保证.理论上单个AP足以覆盖整个楼层,但在实际条件下,无线网络无法很好地完成数据传输工作,需要增加更多的AP.

如果要增加信号强度,一方面是缩短AP到各个房间的直线距离,另一方面是减少无线信号穿越的墙数.根据测算,当距离为9m时,在病房区域单个AP仅负责6个房间,无线信号最多仅需要穿过两面墙,见图3.此时,病房1内的无线信号强度为-66.97dB,病房2内的无线信号强度为-56.97dB,病房3的信号强度为-66.97dB,此时的信号强度可以保证54MB/s的无线传输速度.图4表示当假设无线AP有效距离为9m时,每个无线AP所能覆盖的范围.此时我们共使用了6个无线AP,其中5个AP设置到病区、护士站及治疗室.

余下1个AP放置到医生示教室内并且稍微向东,因为东边的医生办公室的面积要大于西边的办公室的面积,两条走廊中间区域没有设置AP,因为在中间区域没有任何障碍物,两条走廊之间的距离为9m,远远小于30m的无线信号室内有效传输距离.在这个距离上,从护士工作站上方AP发出的信号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传送到医生办公室前走廊.此时,在东、西楼头的病房内的无线信号也可以达到-66.97dB,而且主要医务人员工作区都被多个无线AP覆盖,在主要活动区域都能保证有无线信号覆盖.此时,移动终端无论移动到哪里,都不会出现数据传输失败或与服务器失去联系的情况。

网络优化论文例10

一、优化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原则

第一,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是优化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首要原则,它决定着网络文化优化的内容和性质。这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网络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以更好的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网络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全球化信息共享,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渗透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多元思想,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暴力色情思想、思想、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在网络中迅速蔓延,使网络既成为一个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面对复杂的国内国外环境,面对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战略、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形势,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优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第二,科学性原则。网络文化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环境,使我们可以扩展到虚拟的空间环境中,因此我们的网络文化的优化必须遵循文化的特点和网络环境的特点,这样才能增强网络文化的渗透力,由于网络文化优化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客体是大学生,由于大学生自主性的不断增强,使得诸客体的界限趋于淡化,从而使大学生也成为网络文化优化的重要力量,我们可以加强教育,促使大学生转变观念,引导大学生文明健康上网、与教师一道抵制不法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共同建设、维护、优化网络文化,另外网络文化的价值优化要与社会大文化相联系、相协调。

第三,整体性原则。由于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优化涉及的要素相当复杂,因此,其优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遵循整体优化性原则,使网络优化的各要素的合力最大化。由于网络文化存在的环境包括信息网络环境、娱乐网络环境、人际交互网络环境和商业网络环境,良性网络环境和恶性网络环境,这些环境相互交叉、密切联系,对教育活动产生综合的影响。如果不注意协调这些环境要素,使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矛盾、相互对立我们的优化作用就会消解,因此,优化网络文化就必须坚持整体性优化原则,使各要素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对大学生产生统一的力量,以增强优化的实效性。

二、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优化方法

第一,目标设定法。根据网络文化价值取向优化的目标和需要而创设相应的网络文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围绕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其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目前比较常见的方式有设立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网络论坛、网络会议室,网络论坛是在网络中开辟一种可以供很多人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而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网络论坛,它可以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对论坛的参与者的思想、行为、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尝试,网络会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网络的全新通讯方式,它不仅有传统视频和电话会议的交流功能。设立网络会议室,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快捷性等功能,为人们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平等沟通的环境,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由平面向立体转化,从灌输到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第二,环境净化法。它是对网络文化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保留其中的合理因素,摈弃不利因素,减少负面影响的环境优化方法。网络时代的信息复杂多变,良莠不齐,有积极信息,又有消极信息,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优化需要包括政府、教师、大学生在内的相关各方积极协调配合,共同净化网络环境。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紧制定与网络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制止和惩罚影响网络发展的违法行为和消极现象,净化网络环境。其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运用技术力量对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事物进行过滤,把网络中的丑恶、虚假、消极的东西限制在很小范围,积极营造进取拼搏、健康向上的环境,此外,大学生也是网络环境净化的重要力量,他们应该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道德自律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使负面信息失去市场,从而使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优化。

第四,隐性优化法。它指的是我们根据网络的特性、教育的目标,按照预定的优化内容和方案,通过创设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注入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方法,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正面的优化方式,而是一种间接的容易减少甚或消除大学生对传统政治说教的反感和抵触,使大学生在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而增强优化的实效性,要优化网络文化的价值取向就要正确的运用隐性优化法,创造一种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环境。

三、优化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具体路径

第一,健全网络文化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信息的监控。网络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其中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也存在大量的包括色情、欺诈等信息在内的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的存在影响文化的可信度、网络传播的声誉,也给社会及其文化的正常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因此,要强化网络“把关人”对于信息选择和舆论引导的作用,以优化网络价值取向,强化网络把关人可以通过推行网络实名制、运用自动过滤系统等网络技术、对上网人员的信息进行数据备份,最近我们采用的绿坝技术就是很好的尝试,从宏观上可以通过法制、行政手段以营造一个既宽松又严格的网络文化环境,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网络信息分析反馈机制,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有效监控。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网上信息调研队伍,开展网络信息调研,对各网站的论坛、留言板的信息进行广泛收集,仔细整体分析,并及时反馈,使相关部门及时掌握网络动态,并通过网络等各渠道及时引导网络舆论,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加强权威意见的渗透作用。在网络空间中,虽然网络群体对个人意见的压力作用的程度和强度相对减弱,但“沉默的螺旋”的从众心理并没有从网络消失。同时,在交互开放的网络中,由于个人掌握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人们主动选择信息的行为仍会服从一种权威法则,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网民不易很快分辨、感到无所适从时,更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解释疑惑,每个论坛都有一些文字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的网民,他们的发言往往影响甚至左右网民的看法,并由此引导、控制着整个论坛的舆论导向。因此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就应培养高素质的网民成为“意见领袖”,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意见领袖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评论方式,全方位开展网上评论工作,以有效引导网络文化的方向。许多网络媒体上都开设了“专家论坛”、“网上实时交流”等栏目,聘请一些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对各类社会问题发表系统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整合众多群体意见加以梳理、引导,形成针砭时弊、积极向上、弃恶扬善、是非分明的社会主流声音。专家学者们的权威性文章、权威性观点和看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网民,以正确的观点、求实的态度、严谨的说理,对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疑惑,使网民心悦诚服,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此要在网络传播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大局为重,把广大网民的共同利益作为网络传播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虚拟空间中,邀请具有知名度和权威性的学者或政府官员引导舆论,往往能够收到强化正确的主导声音,净化网络文化的效果。

第三,牢固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引导网络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在网络优化过程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实现网络产业化、市场化和健康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引导网络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网络文化应该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努力实现网络的产业化、市场化与健康人文关怀的统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黑客攻击网络事件达上千起,造成损失达数亿元,网络化的生存方式使网民的个人意识进一步增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更加凸显。面对这种现实,网络优化的目标既不能对个人价值观的思潮推波助澜,只讲满足人的需要,不讲引导人的需求,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网络文化的社会效益第一,使网络文化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一方面,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承认个人价值的正当地位,在网络建设中注意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要针对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强调社会效益在网络文化的特殊意义,适当加强网络内容的控制,特别加强对越境信息流的监管。

第四,加强网络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上行为。网络中出现的社会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外很早就开始成立一些研究组织并举行各种研讨会,研究规定网络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我国现在网民已经超过2亿多成为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青年学生居多,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网络中产生的问题,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网络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可以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一、不做黑客,由于网络诞生以来,已有多起黑客爆发,给国家、企业造成数亿元损失,为了防止黑客的破坏行为,我国已成立专门的网络警察。二不看、不传有害信息。有害信息包括黄色信息、反动信息、暴力信息、邪教和封建迷信等,消除或减弱这些有害信息的影响,仅靠有关部门屏蔽是不够的,必须教育广大学生、网民洁身自好、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从自己做起。第三不散布信息垃圾,当前一些网民有意制造和传播信息垃圾,甚至被塞入网民的信箱,影响人们对网络的正常使用,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造成对网民的损害。第四不侵犯别人的权利。网络上侵权事件频频发生,既有跨国侵权,又有国内侵权,侵权行为包括。第五不损毁别人信誉或不负责。网络用户特别是大学生应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负责,做到不恶意散布谎言,不在网上购物中实施欺诈行为。

参考文献:

[1]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海鹰、藤谦.网络传播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晓云.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网络优化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4-0010-05

一、网络生态的优化是时代呼唤

站在全球的时代战略格局,值得关注这样的重要事实,即: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互联网业及其网络生态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虽然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目前主要应用仍然以娱乐为主,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深入分析国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其关注重点已经转移到网络文化的社会、网络文化下价值观传播的模式、网络文化的享用内容及方式、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力及方式等上面。大纽尔・卡斯特研究网络社会的崛起,揭示网络文化的特质。路易斯(Louis)把网络空间比作一种新经济,一种新的反主流文化,超越了政治樊篱。戴维(David)开展网络文化的综合研究,探索线上发生的社会、文化与经济互动,揭示和考察关于这种互动的话语,探及网络的文化结构。

有关中国网民数据变动研究、中美两国流量排名比较、中美网民上网目的性差异比较等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据CNNIC第21次互联网发展报告,在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排序中,网络音乐收听率居中国网络应用之首,比例达到86.6%,即时通信以81.4%位列第二,网络影视以76.9%排列第三。在网民对互联网的评价调查中,94.2%认为互联网丰富了娱乐生活。但这种娱乐性应用,属于网络文化的浅表层次。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个庞大群体的文化品位、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难以成为社会共识;如果不注重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就不能完全达到;如果不能发挥和引导好他们的主体创造性,就会失去一支非常宝贵的网络文化和道德建设力量。

BDA比较美国前十名网站发现,其以社区为主,其中包括潮热的myspace和facebook。从中可看出,美国网络用户呈现出参与性、自主性强的文化特征,他们喜欢自己上传东西,比如wiki和youtube等,其主流模式接近于后web2.0时代。调查中美俄日韩等六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大陆流量排名第一的网站是搜索网站,这表明中国网民比较盲目,上网缺乏目的性,被动浏览、娱乐的比例偏高。

加强中国网络文化创造与享用的目的性引导,构建生态网络,已经是目前中国网络社会及其文化研究和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十”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为此,积极关注网络文化背景下德育生态构建的研究,从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格健康发展等多重视角看,都是一个时代性重要课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而且若要使网络社会臻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持续保持下来,就必须共建共享优质网络社会并建设优质网络文化,并藉由优化网民的生命样态。

二、生态网络具有优化生命样态的功能

分析发现,当代人的交流与表达主要有四种模式:没有交互性的自言自语即自传播,一对一的口碑交流与传播,多人讨论的具有多向交互性的群体传播和一人对多人的大众传播。分析互联网的各种互动应用会发现,长盛不衰、影响力强大的互动产品一般都集纳了多种交流模式。如即时通信产品,其最根本的特性是一对一的口碑式交流,但它研发了QQ群,衍生了群聊功能,形成多人讨论,又通过迷你网页、弹出新闻窗口的方式达到大众传播的效果,还有QQ的签名档,本质上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自传播。网络论坛也是集多种传播形式于一身的互动产品。多人的共同讨论是论坛的基本状态,实现了论坛的群体传播,但网络论坛也研发了站内短信,提供论坛好友站内一对一交流的通道。此外,论坛版主对热帖的推荐、置顶和排行,可看作是一种间接的大众传播模式。成功的互动产品不仅在于交流模式的聚合,还在于对web1.0与web2.0核心价值的叠加。Web1.0的核心是信息、新闻等内容产品,用门户网站的模式解决了人们“一站式”消费的需求;web2.0的核心是用户,诸多互动工具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人与人互动”。即时通信与论坛以及微博的巨大效应正在于叠加了内容与用户,既有内容的聚合,更有用户的聚合。即时通信偏重于用户的聚合,以用户为核心嫁接内容产品;论坛偏重于内容的聚合,以内容吸引用户、影响用户、黏住用户;微博则不偏不倚,既有以内容为核心的聚合,也有以用户为关注点的聚合。

在内容上,从新闻的集散地、观点的集散地到民声的集散地。从信息结构看,论坛呈现树状结构,以公共事件为中心,参与者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如果说早期的论坛以提供、各类新闻、信息,关注天下大事、发表宏观高论为主而形成新闻的集散地、观点集散地,那么近些年论坛的议题越来越趋向民生,越来越贴近网民身边的小事、琐事,而成为民声的集散地。诸多在论坛热议并引发舆论监督的事件如“杭州飙车案”“‘被落榜’高考女生”等都是发生在网民身边的“小事”。换言之,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陈述、申诉、表达社会不公的主渠道。根据新闻传播价值规律,新闻的地域性、接近性越强,新闻价值越凸显。当网络论坛成为社会公共领域的“第二法庭”时,其背负的社会责任和产生的影响力自然会扩大。

在用户上,论坛参与者从草根到精英到党政高层领导。这一变化明显反映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每年推出的“十大嘉宾”名单上。2003年的“十大嘉宾”中尚有民间保钓人士,但到了2007年,“十大嘉宾”中有七人是社会精英人物,再到2008年,“十大嘉宾”中的七人都是党政领导,包括多位中央领导……此外,强国论坛还组织了各种系列访谈,有“党委新闻发言人系列访谈”“大检察官系列访谈”“全国公安厅局长系列访谈”等。党政高官频频亮相网络论坛,既彰显出高层对网络论坛、网络民意的重视,也无形中增强了网络论坛的魅力,放大了网络论坛的社会价值。

在交互程度上,从早期单向度的话语通道、表达渠道到多向度的话题讨论、舆情收集和问政平台。每一个舆情、每一次网络问政都是对论坛话语的一次总结和再报告,随着论坛品牌的张扬和累积,论坛的影响力最终抵达社会公众层面。社会民意反馈制度化,达到了以“意见”影响社会进程的效果。

创立生态化社区论坛协力社区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物理场所。城市居民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居民也越来越依赖社区,主动地参与社区生活。但是由于空间环境的制约,线下的社区活动常常因难以组织而流于形式。互联网尤其是网络论坛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美国社会学者威尔曼把现代人的组织方式称作“网络化的个人主义”,即脱离传统家庭、单位或社区的“小盒子”束缚,建立起以个人为中心的多元社会网络。北京两个最大的社区天通苑和回龙观,都建有社区网站和社区论坛。居民在论坛上提问、讨论、协商,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强化了邻里关系。尽管社区论坛上的话题在外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社区居民看来却是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网络论坛的自我沟通能力、协调水平和自发建立的自主协商机制,能够简单而高效地处理可能引发激变的社区问题。对于社区管理者而言,网络论坛的特殊价值正好契合了社区治理的需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社区传播渠道不仅覆盖范围过于局限,而且功能也明显不足,逐步嵌入居民日常生活的网络论坛则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线上线下生活融为一体,弥补了传统渠道之不足,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区生活。

繁荣论坛,构建生态网络文化。不可否认,网络论坛在为用户创造内容、分享网民智慧上发挥独特作用之余,也为各种不健康思潮、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信息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论坛中也裹挟着一些低俗、庸俗和媚俗的内容以及重复表达、没有价值的垃圾信息,高水平的原创能力不足,优秀文化产品相对匮乏;有些网络论坛格调不高、品味低下,损毁着整个互联网的网络文化。网络论坛是用户使用较普遍的互动工具之一,论坛的开放性、分享性和多重传播的效果可以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大有作为。可以调动论坛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挖掘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并在论坛平台上向全球展示;可以打造个性化、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并通过论坛向全球用户传播,可以让国际人士直接到论坛与网民对话来传播国家形象,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文化碎片”的“多节点扩散”。每一个论坛用户都是网络文化的建设者、管理者和传播者,通过网络论坛形成文化建设共识、通过口碑传播扩大覆盖范围,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生态网络优化生命样态的可能空间

生态网络社会资源极其丰富,蕴含着丰富的体验性,为生态网络优化生命样态提供了巨大可能。

当前,我国正着力建立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亟需生态化网络社会资源的建设与优质资源的富集,其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目前,国务院和教育部已经批准建立了国家开放大学,并在该战略平台中植入国家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六网融通模式”,重构传统学科课程,建设海量微课程,重点打造大数据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把大学办在社会中。由此逐步建立开放性、标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巨型学习平台,共享开放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但是社会共享机制的建立,其起点就是要首先建立起各级各类教育体系间、院校间和社会各行业间的共建共享机制。

从上述意义上讲,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已成为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乃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而紧要的课题。客观上中国加入WTO后,也曾经允诺我国的教育实现向全世界的“有限”开放。其中,实现对国际远程教育的开放,必然带来国际远程教育资源的涌入。及早建立起优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积累一定的国内资源共享经验,可以为共享国外的优质资源提供很好的借鉴。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管理链中,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即使是国内重中之重的大学,光靠一家之力,也不能保证每个专业、每个学科课程都是优质的,何况一流大学与一流网络教育资源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无疑,普通高校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有利于普遍提高质量和效益。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而言,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更为实现规范办学铺垫了必要的基础。此外,资源建设和使用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问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往往投资较大,如果一所学校独立建设、独家使用,相对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办大教育”的穷国来说,资源建设和使用的重复与浪费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必须自觉发挥国家开放大学及其系统的作用,稳步推进国家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同时使大学支持联盟、城市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和社会支持联盟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进而为网络社会优化生命样态提供无限多样的可能性时空。

四、生态网络优化生命样态的实践探索

我国在网络社会优质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上,前期对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已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年报年检的统计数据表明,67所网络学院开发的教育资源计有:电子图书273981册、录像带420001盘、光盘724032张、网上视频点播课件近490万学时。其中许多教育资源在学校和社会上都获得了好评,并且得到了至少是本校网络学院教学的应用,维持了网络教育的正常开展。

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我国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仍很严重。各单位的资源开发立项少有查新,既没有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应资源建设和使用的情况,也没有经过必要的论证、教学设计和人员培训便匆匆上马,加上制作时不遵循也不了解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更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包括国家投入巨资立项建设的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现象。如果立项时能经过必要的调研、查新、论证,制作时能进行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并遵循相应的国家和部颁标准,加上能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机制,这些现象完全可以避免。

随着我国远程开放教育迅速发展,政府和各院校越来越重视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目前,我国远程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大概有四种形式:

一是国家支持建设的大型教育数据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建设工程项目。其中有些资源库类似于美国的ERIC和OhioLINK项目,如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前者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多个源数据库及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期刊“世纪光盘”工程项目等多个知识仓库。后者于1998年由国家立项,联合全国35家加盟图书馆开展多种类型资源数字化的工作,旨在建设大型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高速网络提供服务。此外还有国家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包括300多门基础性、示范性网络课程、案例库、试题库和课程平台。

二是国家建设的远程教育系统――国家开放大学及其系统。作为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通过云教室、学分银行和学位转换立交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是克服应试教育积弊的战略载体,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一所人人、时时、处处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大学梦的国家高等教育大平台。

三是同类型或同地区院校在项目或政府的推动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在共同参加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的推动下,联合研究、开发远程教育的若干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结合的远程教育支持系统,提出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优化解决方案及技术规范;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实现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共管。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推动下,华南师范大学已与同处广州石牌地区的另外5所高校开展资源共享的探索多年,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四是院校主动提供资源并主动争取与其它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教育部推介和经考察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必要的技术和教学改建后,正努力进行有偿使用其他院校优秀网络资源的探索。

另一支网络文化的力量不可低估。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学的校园网,基本上属于门户网站,都可以直接面对社会,向全世界开放。这些校园网对于学校内部来说,往往成为一种参与并促进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的“创新催化剂”。校园网的管理信息和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支持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校园网还可以成为一种有效整合、自主协作的“探究助推器”。教师、学生和家长登录校园网,不仅沟通育人信息,还在网上学习;不仅让教师、学生更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源,更可以轻松实现集体备课,解决各种育人难题。校园网逐渐成为一种推动并提升幸福成长、弘扬个性的“成长加速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主成长的“加速平台”和学生快乐成长、张扬个性的“提速跑道”。校园网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时代文化建设价值,起到社会文化净化的积极作用。

最后,再作一点理论反思。传播学创始人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深刻揭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这可以视为社会责任论在西方产生的背景,该理论针对新闻界一度低俗、黄色新闻肆虐的局面,强调大众传媒在享受新闻自由的同时,必须承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取得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社会责任理念是对滥用新闻自由的反驳,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的新闻价值理念,一种基于社会责任的新闻价值观,从而为新闻界重新树立了标准:低俗不是新闻。当年《纽约时报》为对抗黄色新闻泛滥成灾,提出“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不污染早餐桌布”,形成一种新的新闻价值观,成为美国社会主流新闻价值的标准。社会责任论及其实践不但适用于大众传媒,对新兴的网络媒体同样适用,因为互联网也存在着新闻传播自由与社会责任的问题。

深入网络社会及其空间之中,可以发现信息已经呈现出无限泛滥的存在形态。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社会信息潮,当代人学会知道何时可以忽略信息,忽略哪些信息,似乎比获得信息更加重要。这就需要构建生态网络,共建共享美丽网络文化。国务院新闻办有专家曾指出,互联网本身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如果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与社会进步不相容,就违背了互联网本质,就抹杀了互联网的先进性。哲学研究已经发现,在因特网上输入的信息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信息便不再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反而开始制造压力和混乱,它扰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妨碍了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形成了对人类的身心在广度、深度以及强度方面空前的干扰。这符合《周易》中否极泰来的辩证思想。

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全社会,逐渐从“读”网页,臻于“写”网页的境界;从静态网络社会,跃迁至动态网络社会;从单方面提供网络信息,臻于共建共享网络文化,群集陶养生命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