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公众健康导向下城市公园体系建立思考

公众健康导向下城市公园体系建立思考

时间:2022-11-22 11:36:30 关键词:公众健康 城市公园 体系建立

摘要:受布法罗市市民集体委托,奥姆斯特德基于3处公园的面积、功能以及城市道路形态,最终以公园路连接3处公园,规划出了全美最初的公园系统———布法罗公园系统。

公众健康导向下城市公园体系建立思考

2019年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因其感染性极强、基因突变速度极快的特性侵扰着人类。经过长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越发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基于此,针对公众健康导向下的城市公园体系该如何建设的问题,通过回顾美国城市公园系统形成的经过做出了些许思考。

1美国城市公园系统的形成

1.1历史背景

19世纪,美国开始了二次工业革命,建立了以轻纺制造业为首的东北工业园和重工业园,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美国,一个人口异质化程度极高的新兴小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速生的美国基础设施极不完善,众多街区污水四溢、河流鱼草不生、街道污秽不堪、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十分严重,伤寒、白喉等瘟疫弥漫在市民身边。美国城市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产品,功利主义在整个国家中占据主导,出于对土地的充分利用,网格状的道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了美国城市最显著的特征。城市当中的景观单调乏味、缺乏审美,人们急需广阔的活动空间来开阔野、抚慰心理。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时,率先研究起公共健康与社区环境的关系,将健康医疗、社区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放在一起进行考虑[1]。奥姆斯特德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提倡人与自然健康交流以及利用阳光和植物有效净化空气中的病菌。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影响下,全美出现了一场城市公园的建设运动,各大中城市都开始建设大规模自然形式的城市公园[2]。这一时期城市公园运动步入高潮,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城市公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2美国早期城市公园

美国早期城市公园代表主要是纽约中央公园与布鲁克林希望公园。1858年3月,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联合提议的纽约市中央公园“绿箭”设计在投标中取得了第一名,与此同时,奥姆斯特德也被委任为中央公园的总设计师,并启动了中央公园的各项筹建活动。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提出的“绿箭”方案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公共花园那样过分追求细致与精巧,考虑到城市居民渴望自然,着重保留了大片绿地,以期带给城市居民乡间田野的感受。设计同时将交通、地形、水体等要素考虑其中,为纽约市民提供了一处绝佳的游憩场所。闲暇之际,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忘却工作带来的疲惫,将生活中的烦恼抛于脑后,尽情地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图1)。奥姆斯特德十分看重公园的社会意义,他指出,纽约中央公园有利于居民健康生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增强全社会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3]。布鲁克林希望公园历时2年于1868年建成,而由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合作设计的这片场地终被打造成了一处植被丰富、环境宜人的公共休闲场所。希望公园以其特有的园道而闻名于世,路宽80m左右,道路中间供车马出入,两旁植有花木供步行和骑行,整个园路由园内一直通向城市中心。

1.3美国城市公园系统

受布法罗市市民集体委托,奥姆斯特德基于3处公园的面积、功能以及城市道路形态,最终以公园路连接3处公园,规划出了全美最初的公园系统———布法罗公园系统(图2)。进行了若干个重要主题公园的修建工作后,奥姆斯特德就开始着手设计连续性绿地空间,即波士顿“绿宝石项链”公园系统,全长绵延约16km(图3)。从那以后,大多数的美国城市纷纷开始学习建设公园系统,美国的城市公园系统呈现出了由环境保护型向防灾型,再向引导型直至区域型的转变。

2美国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与公众健康

为使城市公园实现由“单一化”到城市公园“系统化”的转变,奥姆斯特德最先提出“公园路”,以期美国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更加体系化,从而解决美国的城市顽疾。之后,出于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以及城市之中环境问题的担忧,早期美国政府以统筹各类城市公园,实现了城市公园体系的形成与建立;为解决由于城市扩张而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消亡,明尼阿波利斯市将流经市区的密西西比河两侧全部绿化处理;为使芝加哥市民的生命不再受到火灾的威胁,在灾后重建中,以开放空间将原来连成片的木质建筑群分隔,在城市当中设置公园、公园道;为保护水资源不被因城市发展带来的填海等行径而继续污染,波士顿颁布了公园法,确立了公园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波士顿城市公园体系;为应对城市快速发展而带来的郊区城市化问题,波士顿区域将防灾避险、景观营建、环境保护、地价等要素统筹规划[4]。

3城市公园体系与公众健康的关系

3.1城市公园体系对公众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生理层面的意义。城市公园体系以绿地为依托,配合多种类型公园,为居民日常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充足的环境,有助于居民增强体质;口袋公园的设立以及城市之中公园可达性的提高,方便居民能够就近前往公园进行体育运动;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净化空气、吸收污染物、阻隔噪音等净化功能,有效改善了城市卫生状况,在后疫情下有助于削弱细菌与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心理层面的意义。公园作为城市当中绿色的主要载体,对城市居民缓解紧张心境、减轻压抑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人类自原始社会时期就一直处在大自然中,人类由此具有了与生俱来的亲生物性,走进公园则是当下人类亲近自然唯一的途径。同时,公园可以为人们提供户外学习场所,其自然的风貌与巧夺天工的技艺并存,有助于游客培养良好的兴趣、丰富知识、凝神聚气、平和心境。

3.2公众身心健康推动城市公园体系更加完善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为满足社会公共健康需求逐步加强。一是为配合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加强城市中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后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公园体系建设,要注意各层级绿地的完整性及利用率;三是为倡导多元运动及全民健身,要跟进城市公园系统的迭代生长;四是为应对今后重大灾害事故发生,要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中防灾避险功能。

4疫情背景下城市公园体系建立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各大中城市均采用居家隔离的措施,城市绿地系统只能被闲置,后疫情背景下,疫情的反复性无疑会给城市中绿地资源使用者带来风险。面对现存疫情状况,如何进一步发挥城市公园体系的功能作用,使城市公园体系良性健康发展,服务于公众,是当今值得深化思考的课题。

4.1注重城市公园体系的生态性建设

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五位一体”中生态文明建设。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就是人与自然走到了对立面的结果。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野味产业”规模十分庞大,由此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特大风险。公园体系既为人类宜居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各生物群落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环境。城市公园便于营造大面积绿地和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在为游人打造游赏空间的同时,还要结合地形、水体、植物,为各种生物营造栖息的处所,形成小范围的生态系统。城市公园体系的形成,大大降低了野生动物与人类混居的概率,同时也降低了携带病毒的动物与人类密切接触的风险。

4.2加强城市公园体系的建立与平衡

美国城市公园体系按照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功能种类来规划城市中公共绿地,建立了多层次的层级体系,各层次内部结构完整,各层次间有机转换。城市公园体系布局要遵循各层级的完整性原则以及各层级间的连通性原则。按照分层设置的基本原则,各城市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打造适宜的城市公园体系[5]。针对在城市发展初期建设的公园碎片化程度高、不具有系统性这一现状,应将分布在城市中公园作为节点,通过沿路、沿河绿化将城市绿地联系到一起。按照服务半径标准定点分布城市公共绿地,并配置专类公园,突出公共绿地的文化属性。对于建成时间早、共享空间少、人口密度高的老旧城区,应结合城市更新理论,有效增加绿色空间。
4.3重视城市公园体系的更新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现代都市病越来越突出,居住环境变差、交通拥堵、城市噪音大、碳排放超标、冬季雾霾等无一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环境卫生差可以通过环境治理来进行改善,但居民自身需要主动求变,对不良生活习惯说不。当下城市建设侧重于建立支持多元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公园体系,目的是为了帮助居民降低对机动车交通方式的依赖、改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将城市慢行系统融入街旁公共活动空间,增加街旁绿地的观赏性与功能性,逐渐提升居民对使用非机动车出行的兴趣,最终可以实现利用城市慢行系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公共活动空间与城市慢行系统的融入,提升了街旁绿地的使用率,增加了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为后疫情时代多元健康生活提供了条件。

4.4注重城市公园体系的完备与合理

公园体系中既要包含我们日常所见的综合公园、小游园,也应有防灾避险类型的公园。防灾避险型绿地是指在人类遇到自然灾害时可提供避险的土地类型,疫情时期可为方舱医院的修建提供场地,发生特大灾害时可作为主要救助地点,平时可供居民随意进出运动。其余类型的公园也应具备防灾避险的属性,比如在规划时就考虑与医院配套建设,方便日后医院可用地面积不足时及时划入使用范围;在综合公园中规划防灾避险区域,设定逃生路线,标明逃生场地方向,设置消防专用通道,搭建临时救助站。

5结语

城市公园体系的构建,与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满足了后疫情背景下公众健康生活的需求。建立健全的城市公园体系,强调其生态性、系统性、创新性、完整性,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完备、有益于社会长远稳定的发展。

作者:牛杰 孟瑾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