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7 22:47:01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1

本文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2日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在省示范建设过程中重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办学活力,实现行业企业与专业建设的互相促进,在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课程开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社会服务、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总体来说成绩是显著的。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金融保险专业于2011年末重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高管、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加入,校企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完成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定专业发展规划研究专业调整与建设、研讨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协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与就业、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就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委员们对课程的开设门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构造、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重组对金融保险专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搭建了平台,也有助于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二)创办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

1、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成立。2011年11月4日,学院领导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共同为“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揭牌,当两位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顿时引起台下一片掌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学院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添写了浓重的一笔,更为学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2、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为明确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合作双方起草并通过了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章程由总则、组织机构、工作内容与形式、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费来源与财务管理、附则六部分内容构成。

3、企业参与课程考核与评价。为了让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聘请了紫金保险公司淮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及销售部、客服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高管作为金融保险专业兼职教师,参与财产保险、保险基础等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转移到了紫金保险公司实地进行,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地学习表现提供了考核评价意见。同时,紫金保险公司还接纳了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班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几位高管还兼任了顶岗实习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及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提出了考核评价意见。由于紫金保险公司兼职教师在考核评价上更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使金融保险专业借助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这个平台丰富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趋全面系统。

4、青年教师到紫金保险挂职锻炼。在校企合作交流过程中,金融保险专业有数名青年教师在紫金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实践实习。在实习挂职期间,通过轮岗学习,分别实习了前台业务、销售业务和理赔业务等,提高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

5、开设员工培训班。金融保险专业与紫金公司共同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开展对紫金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讲授风险与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知识,进行保险营销技能培训,培训后紫金保险员工参加的保险营销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

(三)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2012年11月27日,学院领导、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及淮安分行领导共同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揭牌。“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的成立,是双方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新途径,是为促进青年员工立功建业、帮助青年学生增加实践机会的益事,也是工商银行和我院金融保险专业深化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以来,淮安市工行工作人员多次走进校园为师生宣传金融知识、释疑解惑,免费办理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也多次赴工商银行城南支行体验金融产品,熟悉岗位流程,提高职业能力;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近两年来,金融保险专业改扩建了原有的模拟银行、证券实训室、保险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了“仿真、集成、开放”的金融实训中心。以金融行业一线操作、客服及营销类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本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宗旨,金融实训中心设有银行仿真实训室、银行综合技能实训室、保险仿真实训室、保险综合技能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等八个实训室,同时在建设规划中的还有理财实训室和货币博览馆。金融实训中心配套了银行柜台综合业务、银行信贷业务、保险综合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规划业务等实训教学软件,充分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业务流程操作、岗位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学做结合”。金融实训中心同时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培训,集成多种功能,是服务社会的基地,是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的摇篮。

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功能。通过成立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密切了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同时,金融保险专业与中国人寿淮安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向中国人寿公司输送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暑期工学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人寿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校企合作内容非常支持,他们说这样的暑期实践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拥有15家校外实训基地。

(五)工学结合,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就是说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课堂与职场环境一体化。在金融保险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解,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金融实训中心的建设,重组教学环境、重设课堂氛围、重设教学评价等,重构课堂教学,全方位改造原有教学情境和场所,将课程教学设置在学做合一的实习实训场所,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训练的仿真,教学的一体。以实训室为教学场地,开放课堂,以专题培训的方式请学生走出教室,将操作性很强,如银行柜台业务、产品营销业务、客户服务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现场查勘业务等,转移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地上课,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切实做到工学交替。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吻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与邀请金融保险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明确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明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课证融通,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务骨干携手共同开发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实务、金融产品营销、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证券投资实务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校企共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校企双向使用的项目化教学(培训)教材,教材内容选取金融企业真实业务,反映“理实一体、学做结合”的培养理念。

三、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广泛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根据建设行业特点,金融保险专业创新了“课证融通、工学交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金融保险专业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校企合作发展,工学交替,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开展了分段式教学、仿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开放见成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主要素质,从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课、优质课、达标课等。

(三)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按照“能工巧匠进课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为加强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遵循“校内建企、企内建校”的思想,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资源和紫金保险学院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了多模式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学习性实训基地。如与紫金保险合作建成保险仿真实训室、与工商银行合作建成银行仿真实训室;在紫金保险、海通证券设立驻企工作站等。

主要参考文献: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2

1.要做好财险营销工作,公司各级领导,首先要把营销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参与、支持到策划、后援都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取得公司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要树立起培训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的思想,只有培训提高了,业务技能和人员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营销业务的发展。

2.要加大培训力度。各级公司虽然有了一些培训,但无论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法都显得很不规范,一些营销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的脱节,能直接用于指导工作的地方很少,要是不重视最基础的营销业务员培训,将会直接影响到基层营销工作的整体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培训就是投资,投资就有回报,这是走好业务发展的第一步。

建立专兼职讲师队伍,使培训工作专业化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保险公司进入财产保险市场,市场竞争将日趋残酷。争人才就是争市场,所以能尽快培养一批适合人保财产保险营销事业的中高级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就是培训,而专业化的培训讲师在人保财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些公司的晨会运作和业务培训不是营销经理兼职,就是业务主管凑合。从具体的业务岗位讲,因为有业务工作的重压和干扰,基本上没有精力去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的教案准备中去,培训工作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从质和量上都不到位,而聘请寿险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讲师又往往会造成实务操作上的不相吻合和企业文化的不衔接,一般学员听了以后更加茫然,造成最基本的常识相互混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所以我们强烈呼吁,把那些文化水平高、专业理论功底深厚、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流畅、仪表气质俱佳、有一线实际工作经验、有激情、热爱营销事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专业讲师队伍中来。快速建立起人保财险的专业营销讲师队伍,只有如此,才能使在企业文化、实务操作、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的培训更加专业化,从而使基层各级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快速得到提高。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3

(一)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金融保险专业于2011年末重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高管、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加入,校企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完成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定专业发展规划研究专业调整与建设、研讨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协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与就业、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就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委员们对课程的开设门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构造、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重组对金融保险专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搭建了平台,也有助于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二)创办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

1、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成立。

2011年11月4日,学院领导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共同为“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揭牌,当两位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顿时引起台下一片掌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学院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添写了浓重的一笔,更为学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2、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

为明确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合作双方起草并通过了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章程由总则、组织机构、工作内容与形式、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费来源与财务管理、附则六部分内容构成。

3、企业参与课程考核与评价。

为了让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聘请了紫金保险公司淮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及销售部、客服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高管作为金融保险专业兼职教师,参与财产保险、保险基础等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转移到了紫金保险公司实地进行,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地学习表现提供了考核评价意见。同时,紫金保险公司还接纳了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班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几位高管还兼任了顶岗实习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及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提出了考核评价意见。由于紫金保险公司兼职教师在考核评价上更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使金融保险专业借助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这个平台丰富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趋全面系统。

4、青年教师到紫金保险挂职锻炼。

在校企合作交流过程中,金融保险专业有数名青年教师在紫金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实践实习。在实习挂职期间,通过轮岗学习,分别实习了前台业务、销售业务和理赔业务等,提高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5、开设员工培训班。金融保险专业与紫金公司共同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开展对紫金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讲授风险与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知识,进行保险营销技能培训,培训后紫金保险员工参加的保险营销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

(三)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建

“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2012年11月27日,学院领导、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及淮安分行领导共同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揭牌。“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的成立,是双方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新途径,是为促进青年员工立功建业、帮助青年学生增加实践机会的益事,也是工商银行和我院金融保险专业深化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以来,淮安市工行工作人员多次走进校园为师生宣传金融知识、释疑解惑,免费办理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也多次赴工商银行城南支行体验金融产品,熟悉岗位流程,提高职业能力;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近两年来,金融保险专业改扩建了原有的模拟银行、证券实训室、保险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了“仿真、集成、开放”的金融实训中心。以金融行业一线操作、客服及营销类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本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宗旨,金融实训中心设有银行仿真实训室、银行综合技能实训室、保险仿真实训室、保险综合技能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等八个实训室,同时在建设规划中的还有理财实训室和货币博览馆。金融实训中心配套了银行柜台综合业务、银行信贷业务、保险综合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规划业务等实训教学软件,充分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业务流程操作、岗位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学做结合”。金融实训中心同时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培训,集成多种功能,是服务社会的基地,是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的摇篮。

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功能。

通过成立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密切了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同时,金融保险专业与中国人寿淮安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向中国人寿公司输送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暑期工学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人寿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校企合作内容非常支持,他们说这样的暑期实践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拥有15家校外实训基地。

(五)工学结合,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就是说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课堂与职场环境一体化。在金融保险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解,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金融实训中心的建设,重组教学环境、重设课堂氛围、重设教学评价等,重构课堂教学,全方位改造原有教学情境和场所,将课程教学设置在学做合一的实习实训场所,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训练的仿真,教学的一体。以实训室为教学场地,开放课堂,以专题培训的方式请学生走出教室,将操作性很强,如银行柜台业务、产品营销业务、客户服务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现场查勘业务等,转移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地上课,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切实做到工学交替。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吻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与邀请金融保险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明确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明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课证融通,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务骨干携手共同开发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实务、金融产品营销、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证券投资实务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校企共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校企双向使用的项目化教学(培训)教材,教材内容选取金融企业真实业务,反映“理实一体、学做结合”的培养理念。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广泛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

根据建设行业特点,金融保险专业创新了“课证融通、工学交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金融保险专业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校企合作发展,工学交替,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开展了分段式教学、仿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开放见成效。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主要素质,从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课、优质课、达标课等。

(三)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按照“能工巧匠进课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4

近年来,沂水县积极探索失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针对失业人员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转换能力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在保证失业人员合理流动,促进资源的重新合理配置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1.关键有效的三个探索

一是制度探索。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遭遇失业风险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有两大功能:即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又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根据失业保险制度的这一目标,为发挥其抑制失业和促进就业的能动作用,该县制订了失业人员与职业介绍衔接的再就业推荐制度,规定只要失业人员不挑不捡,24小时内推荐安置就业,推荐就业试用期内不停止失业金的领取。真正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减震作用。

二是管理探索。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领取失业保险金资格的审查还不够规范”的问题,该县推出了失业人员都要享受失业救济保障的措施,完善失业人员进入救济的程序,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严格审核失业人员申领失业金程序,对处在劳动年龄,非自愿性失业,失业前有一定时期的连续工作并交纳失业保险费,及时申请失业登记的失业者,给予特殊的通知提示,以免错过失业金申领登记日期,失去享受救济的权利。但对已经隐性就业的坚决查清,停发失业救济,防止有些人一边拥有就业收入,一边领取失业保险金。根据失业职工参加就业培训难以管理的特点,探索推出了《培训协议书》,规定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期间与失业职工签订《培训协议书》,明确培训内容、目标、时间、考核等一系列责任义务,对一定时间内学习考核不合格的,免费转入下一期学习。对学习期间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属培训机构责任的,由培训机构承担,属失业人员责任的,又失业人员承担。签订《培训协议》的特点是让培训效果说话,失业职工到课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合格率98%以上,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达100%。

三是培训探索。建立失业保险与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在失业金领取期间,参加创业培训并创办项目的,可以一次性将未领完的救济金一次性领取,作为项目启动资金。灵活运用失业救济金申领期间做好各类培训工作,探索了办理失业金领取手续时填写《培训意向书》的做法,让失业职工自己选取培训意愿,参加创业培训还是技能培训。在专业选择上,照顾失业人员的特殊情况,设置了可供选择的驾驶、微机、烹饪、美发、电工、电气焊等专业,每期报名人数都十分火爆,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报名率达99.9%。

2.促进培训让事实说话

一是让失业人员说实话。首先让大龄失业人员说实话。大龄失业人员主要原因是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随着现阶段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很多大龄失业人员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事实已不想再参加再就业技能培训,但为了能领取失业金,填写《培训意向书》只是在办理失业手续时的应付,对这类人员要引导参加;其次让低龄失业人员说实话。低龄失业人员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有的想跳槽,有的纯粹为了婚后育婴,有的想通过失业期间学驾驶,获得培训补偿,这部分人也不是想通过学习重新获得再就业机会。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产阶层的出现与扩大,保险客户逐渐从低端向高端方向发展,产生了更全面、更合理的规划资产的深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保险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保险市场发展的变化。

一、员工培训的内容及重要性

公司员工培训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促使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观念、心理等方面得到提高,保证员工具备承担其工作职责的能力,以按照预期的标准完成现在或将来的工作任务的能力。

(一)公司员工培训的内容

公司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五项,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缺一不可,这五项彼此相互作用,都是公司培训的重点。所有公司培训的目的,都是保持和改善员工的绩效,从而保持或改善公司的绩效。

(二)公司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对公司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就公司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对员工而言,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2.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改变工作态度和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员工培训可以让员工在各种培训课程中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改变工作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对保险公司而言,给人更好的服务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

3.有利于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公司文化

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文化体系。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层认同公司文化,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敬业精神。

二、FD保险有限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公司员工的人力资源结构

目前FD保险有限公司的员工分两类,一类是负责公司正常运作、提供人服务的内勤员工;另一类是做各家保险公司业务的外勤员工。现有内勤员工21人,外勤员工850人,两类员工共有871人。

FD保险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FD保险有限公司的员工结构主要表现:内勤员工以女性占大多数,在28岁以下的占54.55%,年龄相对较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9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有一定的保险行业从业经验;外勤员工在28岁以上的占88%,年龄相对较大,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在35.18%,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外勤员工的保险行业从业经验相对较丰富。

(二)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

在培训周期方面,有不定期的内勤员工的培训和固定每周六的外勤培训。

在培训内容方面,内勤员工的培训课程主要是:《公司目标》、《经营目标》、《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外勤员工的培训课程主要有:《各保险公司业务政策》、《车辆险基础知识》、《企业财产险基础知识》、《货运险》、《业务激励方案》、《内部积分奖励》、《普益理财宝典》。

在培训讲师方面,一般情况下,公司的领导层会作为内勤员工的培训讲师,负责培训相关经营目标、工作绩效、服务态度。公司设有一名专职讲师,负责每周六的外勤员工的培训。

(三)公司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内勤员工培训中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内勤员工培训周期不固定。对于内勤员工的培训没有固定的一个时间进行培训,只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才会组织内勤员工进行培训,每次培训的随机性较大,每次培训的时间间隔时长时短。

第二,内勤员工培训的内容单一。现有的内勤员工的培训只是和公司的经营目标及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内容不完善,只是单独就某些问题进行解决,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培训课程方案。每次培训内容跨度大,课程内容单一。

第三,内勤员工培训工作缺少培训组织者。现有的内勤员工培训由公司的领导层负责,培训的方式类似传统的工作会议,内勤员工培训结束后没有反馈结果,培训流程过于简单,缺少专人负责员工培训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反馈的负责人。目前培训部门的工作是按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或指示办事,安排职业培训的具体工作。

2.外勤员工培训中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外勤员工的培训时间安排的较单一。现有外勤员工的培训时间只有每周六的上午安排培训,但每周六上午安排的培训,外勤员工参加的相对较少,大部分外勤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去拜访客户等事情。

第二,外勤员工的培训内容固定。每周六的外勤员工的培训课程都是固定的,培训内容上不吸引外勤员工,而且培训课程更新慢,内容长期固定不变,导致外勤员工不积极参加培训。

第三,外勤员工的培训对象没有针对性。每周六的培训没有设定培训对象,例如:《车辆险基础知识》的培训对象是刚刚从事车险的新保险人,而对于老保险人就不愿意来参加培训。

三、FD保险有限公司员工培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内勤员工培训问题的解决措施

1.固定内勤员工培训的周期

第一,每月最后一个周六的下午设为全体内勤员工的培训日。

第二,每半个月各部门经理组织一次,部门内勤员工培训。具体时间安排由各部门经理控制。

2.丰富内勤员工的培训内容

第一,更新培训课程。例如,《公司文化》、《公司阶段经营目标和达标情况》、《内部积分奖励讲解》等公司类培训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等管理类培训。

第二,根据培训内容,灵活地改变培训方式。在传统的说教式培训方式中,可以创新培训方式,例如,把培训课程内容变成模拟场景、采用角色虚拟法、游戏法等培训方式,提高内勤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设置内勤员工培训管理员

第一,培训管理员负责每次内勤员工培训的培训反馈。整理培训情况,针对每个员工在培训的表现给出培训反馈意见。从而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第二,培训管理员负责培训的培训需求分析和准备工作。更好地为内勤员工培训提供有利条件。

(二)外勤员工培训问题的解决措施

1.有选择性的安排外勤员工的培训时间表

在外勤员工地培训时间表的设定上,应该提供多个时间段进行培训,方便外勤员工,主体保险公司一般在上午进行早会,所以要避开上午时间,尽可能选择下午时段,根据公司现阶段培训需求分析情况,培训时间设定为每周二下午1-4点、每周四下午1-4点、每周六上午9-11点,三个时间段,可以供外勤员工进行选择。

2.调整外勤员工培训课程

外勤员工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各保险公司的业务政策》、《内部积分奖励讲解》,除此之外,应该增加一些《职业道德准则》、《社交礼仪》、《沟通技巧》、《电话礼仪》、《销售技巧》、《承保实务》、《理赔》、《服务项目》、《出单手续和流程》等培训课程。

3.建立外勤员工培训记录制度

给每个外勤员工配一个培训记录卡,通过培训记录卡可以反映外勤员工参加培训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地进行外勤员工培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四、FD保险有限公司员工培训实施质量保证措施

(一)制定培训战略目标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培训战略目标,通过增员和提高保费规模,来扩大保险中介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培训课程的设置,提高人的专业技能和销售技能,从而认同公司,对公司有归属感。

(二)提高培训需求分析水平

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培训之前需要对培训需求评估,明确培训目的。首先要对整个公司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公司要达成的目标;其次是对工作任务的分析,明确员工应该掌握何种技能,需要提高何种技能;最后是对培训对象的分析,对不同的员工应由区别地加以培训。

(三)提高培训组织的服务水平

在实施培训效果评价的过程中,组织者要及时与讲师、员工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并与讲师协调改进。组织者应对整个培训的所需物品和资料进行合理安排。组织者定期开培训课程评估会,发现组织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服务水平。

(四)重视培训后的反馈阶段

培训结束后,及时检查培训效果,对讲师的水平和培训的组织者让员工打分评价。同时,通过培训现场反馈情况、会后交流分析等形式,加深对培训课程的学习,跟踪员工培训的反馈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如今在保险公司中,人力资源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扮演着更加核心的角色,而员工培训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显的尤为重要,对公司内勤员工和外勤员工的培训,成为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凌文轶,方俐洛.组织培训[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社,2002.

3.石金涛,康玉宁.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6

新中国成立以前基本上是外资垄断中国保险市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之后的几十年,整个保险业经历从萎缩到复苏,直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将进入全球竞争时代。

激烈的竞争伴随着员工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更高追求和渴望,培训有益于员工潜能的激发,在企业发展中也变得尤为重要。

1.1现代社会职业的竞争性和流动性的增强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才能赢得一份满意的职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1.2保险培训是员工对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员工在选择一家企业时,不仅仅考虑眼前的薪金报酬,还非常看重这家企业的员工培训制度和机会。

1.3员工的潜能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来发掘,员工的隐性知识迅速转化成企业共享的知识,而培训是这一转化过程的有力手段。

因此,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其成败也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2.专业保险培训机构培训评估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保险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保险培训机构培训评估体系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广泛研讨的重大课题。当前很多企业,存在只重视培训,忽视培训效果评估的现象,导致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因此在培训机制建立并实施之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保险培训评估,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培训机制,提升员工的整体能力,促建企业的长期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从培训前期评估和培训后期评估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2.1培训前期评估。培训者必须对培训的目的和内容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规划一般需要在每项培训前3个月开始进行,并成立一个培训项目小组,协调培训中的各项工作安排,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确保培训如期圆满地进行。

通常情况下,培训者创建一个培训班需要三个过程:

2.1.1培训班前期的需求调查,确定举办一个培训班的必要性;

2.1.2培训班的前期准备,比如说培训内容的确定,具体包括:培训参加人员、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及场地等的确定;

2.1.3培训班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培训方式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都须统筹计划运作。

2.2 培训后期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对培训结果进行衡量,是整个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需要提出的是,培训后期评估作为培训总结的一个方面往往会被忽略其重要性。这里也是笔者阐述的重点。

通常情况下,培训后期评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角色进行:

2.2.1从保险公司主办方进行评估。主办方评估又主要采取以下2种方式:

(1)培训结束以后对培训者的现场打分评价,对于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培训班,打分者对于授课老师印象已经模糊甚至可能混淆。个人建议可以在授课前将老师的资料发放到每位参训人员手中,该堂课程结束及时对授课老师打分评价,及时反馈给授课老师,达到以评促进的效果。

(2)从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对象的考试进行评估。个人认为这个方式有利有弊。应试教育在中国已持续多年,国家也是看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所以在倡导素质教育。培训学员不是奔着学东西来参加培训而是抱着通过考试的心态在学习,学员上课不听讲,只看复习资料应付考试,这样根本达不到培训效果。对于保险技能型的培训,个人认为,训后通关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个只是针对讲师或者说销售一线的人员来说。训后通关属于实战模拟,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攻克或者解答。学员的培训总结也有助于主办方对此次培训效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是否达到培训目的。

2.2.2从保险公司协办方进行评估。主要从培训教学服务,客房服务以及餐饮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培训教学服务包括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客房服务包括服务态度及质量,客房环境卫生;餐饮服务包括菜式、品种搭配是否合理,饭菜口味满意度,餐饮卫生情况等。这对提高协办方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7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风险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类型主要包括四种。首先是员工培训组织风险,是指培训之后企业员工的流失,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构成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导致员工流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不够,企业给员工的薪酬不能正确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竞争企业到企业内部挖人,员工在企业内部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的员工流失;另一方面是受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经过企业的一段培训之后,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也逐渐膨胀,产生了想换工作的需求。

其次,员工培训观念的风险。观念风险是由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者或者职员对企业培训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例如,很多企业领导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不够了解,只知道进行员工培训,重形式而轻内容;甚至很多企业领导认为员工培训只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开支,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对企业职员来说,大多数人会认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只是摆架子,没有从内心正确对待培训,而且很多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枯燥无味,使员工失去接受培训的兴趣,影响了培训效果。

再次,企业员工培训的收益风险,这种风险是指企业员工培训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弥补培训的资金投入。这种收益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一般很难准确计算。为此,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员工培训部门的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根据以往的企业培训经验,确定是否应该进行员工培训、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时间等等,保证经过员工培训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所带来的企业收益能够超过企业员工培训的支出成本。

最后,企业员工培训技术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风险评估以及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正确地得出结论,而给企业造成的风险。为此,在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时,应该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技术,提高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规避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策略

1.明确企业员工培训理念。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员工培训观念,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正确定位,保证用正确的员工培训理念指导实际工作,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最终确立正确的员工培训理念;其次,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员工培训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员工对培训的理解,充分认识到培训对其自身发展的重大作用,保证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工作;最后,企业的相关培训部门一定要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以正确的培训理念为指导,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切忌盲目从众,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员工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2.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企业的激励制度是保证员工培训成功实施的配套措施,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培训激励制度主要包括业绩考核标准、岗位任职资格、按照个人业绩进行分配以及晋升的规定。通过严格执行激励制度,保证每个员工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得到晋升的机会,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经过培训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企业工作中。

3.制定风险责任机制。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培训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建立有效的风险责任机制,尽量避免由于培训人员、管理人员或者评价人员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风险。企业可以将培训责任明确化,增强企业员工由于责任问题而失去工作的机会成本,通过这种责任制度的确立,有效地制约员工行为。

4.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员工培训效果,规避员工培训风险,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通常情况下,要做到以下三点内容:首先,员工培训部门应该对员工培训的质量承担具体责任;其次,领导者应该增强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并设置专门的部门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最后,培训部门应该具有较高的培训能力,可以有效地开展各项员工培训工作。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培训实施方案,员工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造成企业的员工培训风险较大。为此,各个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员工培训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正确的员工培训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员工培训风险,不断为企业培训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8

在招聘专场报告会上,经理与我们分享了她人生的三次成功选择。2个月时间之内独立完成了*个保险培训项目。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积累更多的能量,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走的更远、更辉煌。太平人寿虽然在保险行业与三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是这三大巨头的好几倍。在这样一个创业成长型的公司当中,你想不成长都困难。

二、态度比能力重要

在保险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是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空杯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学,从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授课中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以后工作过程中效法的标杆。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我们阳光二期培训班的班训。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个阳光二期员工以后的工作格言。当一份工作加上我们的心,那么这份工作就变成了事业。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9

德国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二元制”模式,让德国保险业的发展后劲十足。据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保险业七成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参加过为期3年的职业培训,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全德保险教育组织(以下简称BWV)就是“二战”后为保险业建立的一个职业教育组织,德国保险学院(简称DVA)在1995加入BWV,并成为BWV的一部分,这使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在业界的协调合作得以加强。BWV业务范畴主要包括:保险专业技术培训和销售人员培训,并致力于以私人客户为主要目标群的保险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资格考试由BWV考试委员会举办,在全德21个地方设有考点。应试成功者会获取相应的文凭和一张证明卡。BWV采取区域化和网络化教育。BWV的网络由全德各大城市的42个独立会员组成。由于拥有广泛的网络,BWV能够对当地的培训需求迅速反应,并确保保险员工能在本地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另外,BWV非常重视与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德国的一些保险组织和保险机构,如全德保险联合会、德国保险学院、德国精算协会、全德保险业雇主协会、德国各地商会、汉堡大学、汉堡联邦军事大学和汉堡应用科学大学等。

美国:学习项目丰富

美国的保险职业教育是世界一流的,高校教育、资格考试或认证体系、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以及各种继续教育计划,种类齐全、互为补充。美国学院为寿险销售人员提供专业教育,是美国国内一所金融服务行业职业教育学校的领先者,它提供的学习项目有:高冲击力的销售培训(LUTCF)、注册雇员福利顾问(REBC)、风险管理助理(ARM)、国际理财规划师(CFP) 证书、注册健康险核保师(RHU)、特许高级生活顾问资格考试课程(CASL)。美国保险协会也是美国提供保险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主要包括美国特许财产与责任险承保师协会(CPCU)、美国寿险管理协会(LOMA)、财险精算师协会(CAS)、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美国健康险协会(HIAA)、国际理赔协会(ICS)以及保险数据管理协会(IDMA)等。以美国寿险管理学会(Life Office Management Associate,简称LOMA)为例,成立于1924 年,是一家民间的非盈利性的学术研究机构,该机构的宗旨是在国际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推广寿险行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LOMA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举行考试,每年应考人数超过10万人。LOMA提供的资格考试,包括:寿险管理学会会员(FLMI)资格、初级客户服务师(ACS)资格、高级客户服务师(PCS)资格、保险管理师(AIAA)资格、寿险财会师(AIAF)资格、保险法规督导师(AIRC)资格、年金保险管理师(AAPA)资格、再保险管理师(ARA)资格。众所周知的北美精算师协会(Society of Actuaries,简称SOA),是一个以服务于公众和学会会员为目标建立的教育、研究和专业性组织,它提供的精算师资格认证分为两个层次,准精算师(ASA)资格和精算师(FSA)资格。

英国:无固定模式

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并不断完善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英国的保险职业教育不设固定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公司投入为主,在公司里进行,保险学会提供保险职业资格认证。CII是英国皇家特许保险学会(the Chartered Insurance Institute)的简称,该学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全球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处于先导地位的专业组织,它所举办的资格考试在国际保险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有一个具备FCII资格的人,否则不能注册。该资格考试被公认为是国际保险业内最高水平的资格考试。CII系列资格考试主要包括四类:一是IFC保险基础证书资格考试;二是CIP保险实务证书资格考试;三是ACII准会员资格考试;四是FCII会员资格证书。为了保持精算师达到较高的职业标准,英国还开展精算师职业持续发展计划(CPD),对从业精算师进行职业再教育。

澳大利亚 :协会学会多方推动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并强调职业教育与政府的终身计划(CIP)保持一致。澳大利亚保险行业组织主要包括: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国家保险经纪人组织、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养老金协会、精算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它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4大类。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10

突出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区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同志们: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险工作是中央、省、市各级的重点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到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去年,这两项工作都纳入了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今年又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实事内容。20*年,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镇、办事处、机关各责任单位及管理处、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区工作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就20*年全区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对20*年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讲几点意见。一、2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一)劳动就业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关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全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4073个,新增城镇就业45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2人,失地劳动力就业894人;培训各类人员3382人,其中失地劳动力1292人,下岗失业人员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株洲日报》和株洲电视台对我区创新的就业培训工作做了多次报道。我区南方阀门董事长黄靖被推荐评为“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仲利预制构件公司的刘美丽被评为“全省再就业优秀个人”。南方阀门公司和湘银物业公司被认定为“株洲市再就业基地”。嵩山办事处、泰山办事处、区商贸粮食局、高新区工商分局等10个单位被评为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责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管委会、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新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政策。为确保全面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将上级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区24个促进就业工作成员单位,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建立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20*年,24个成员单位都能履行好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尤其是两镇两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区商贸粮食局多次提供商贸企业的用工信息,指导商贸企业招用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523人;区工商分局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减免办证、工商管理等费用21.4万元;地税四分局全年减免地税71.4万元,国税四分局减免税费1000多万元,卫生局为贫困职工减免12万余元的费用,等等。加快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自主研发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网”,开设了政策咨询、求职、招聘、网上办公等栏目,在全市率先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网络化服务,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滚动式的用工需求信息库和求职人员档案库,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信息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人员、场地、设施、台账等全面到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建好培训基地。在铁道职院、冶金职院、化工职院和株洲技术学院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了6个再就业基地。重点指导培训基地、社办学校、相关企业和基层服务机构举办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二是组织开展好委托培训工作。先后与株洲技术学院、天元职业技术学校、中南电脑学校、开畅服饰公司、长江宝饰公司、南方阀门公司、天鹰驾校等20余家单位签订培训失业人员的协议,指导其办好各类培训。三是拓展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就近培训意愿和白天时间紧的特点,在隆兴管理处开办了1期失地劳动力园林绿化专业的夜校培训班,帮助失地劳动力利用晚上时间全方位学习了园林绿化知识与技能,受到失地劳动力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四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通过自办和联办的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结合新区就业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办电子电器、计算机、园林绿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绣花技术、汽车驾驶、管道安装、电动缝纫、宝石加工等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22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1755人。大力开展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工作。主动到区内用人单位联系,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搜集空岗信息,筹办现场招聘会,以“会”促进就业。组织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援助4*0人员活动。全年举办现场招聘会11次,全省联动招聘会天元区分会3场,向新一佳超市、大中华海鲜城等20余家单位推荐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2775人次,有459名“4*0”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在社区从事保洁、保绿、治安巡防等公益性的工作。组织引导劳务输出。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主动与浙江、广东等地联系,收集外出务工信息,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8月,向香港黄河家俱集团(东莞)公司输送了73名农村劳动力,既让投资者了解了株洲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又达到了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二)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新区的不断发展,原园艺场职工的社会保障、失地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直接关系和影响新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一年来,我们以湘政办发[2003]44号文件为契机,紧紧抓住园艺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个工作重点,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上级财政资金的争取等关键问题,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使原园艺场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和缓和,为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的充分肯定。目前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5299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539人,累计收缴农垦系统养老保险个人保费29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892万元,争取了中央、省财政转移资金594万元。健全机构,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区委王群书记、市政府翟笃培副市长、管委会杨平主任等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协调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丁乾峰、副区长邓尚文等同志为领导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劳动、农业、民政、、财政、社保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区社保中心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增加5个事业编制,各街道办事处增加2个专门编制,管理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保证了工作经费。按照市、区领导指示,全面开展调查摸底,起草了《株洲市园艺场参加全省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宣传提纲》。建立了市园艺场农工参保对象基本数据库,设计了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测算等十几种资料表格,规范了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全过程的工作。宣传发动,切实做好政治思想和稳定工作。印发44号文件和《宣传提纲》,开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栏,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定点接待群众政策咨询,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分级、分批举办了20多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知识培训班,使基层干部对文件政策吃得透、讲得清、说得准。启动初期,为了及时向区领导汇报每日工作进展情况,编辑《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快报》共16期供领导参阅,及时掌握信息,把握动态,处置突发事件。在工作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多次群众集体到市、区政府上访事件,但在市区领导多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政策宣传劝解工作后,事态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保证了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按计划、稳步的开展。分级负责,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详细制定工作程序,明确了区社保中心、街道办事处、管理处、生产队各级的责任,并由区政府与两个街道办事处签订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现在,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达到了区委、政府对园艺场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赢得了广大园艺场职工的理解和欢迎,真正体现了区委、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总体要求,维护了新区的大稳定和大环境,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二、今年工作的几点意见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区委、政府和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各基层单位、责任单位的辛苦工作分不开,在此,特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感谢。认真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失地劳动力“等、靠、要”和“要舒服地赚钱”这些陈旧的就业观念越来越成为阻碍就业工作的绊脚石,帮助失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业致富,我们还需下大功夫,认真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把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我们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业务信息和准确运用新的政策能力还有待加强;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新险种启动后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等。20*年,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二次创业”阶段,工委、区委要求我们的工作“突出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对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将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新一年的10件实事考核。要促进新区的快速发展,要构筑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继续贯彻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20*年的两大重头戏;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制订出台《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把新区推到了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的前沿;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进程,项目建设的深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环境的优化,都为我们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新的一年,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将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1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推荐就业现场应聘会8场,推荐就业2000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年各种保险扩面4000人,征缴基金2300万元。(一)创新思路,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创新培训思路,以培训促进就业。一是全面开展夜校培训班。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征地较多的管理处全面开办夜校培训班,让失地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前实现由农民向技能工人的转变。二是开办SYB创业培训。创造条件开办2期SYB创业培训班,帮助60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自主创业。三是组织开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指导农村乡镇劳保站创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启动失地劳动力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区就业政策,制定失地劳动力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程序,落实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支持失地劳动力申办小额贴息贷款,促进失地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购买岗位援助就业。开发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新建园区和城区的环卫、城管、保安等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出资统一购买,统一安排“4*0”人员上岗就业。组织就业现场应聘会,以“会”促进就业。利用劳动人事流动服务站,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以新区企业扩产、新办企业投产、第三产业开发为契机,举办各类推荐就业的现场应聘会,直接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继续完善职业介绍所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真情做好职介工作,以职介促进就业。(二)规范管理,完善和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严格落实省市政策。按照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征缴扩面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农垦系统养老保险调整待遇工作,让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惠,看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工作成果,完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资料和各种手续,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整体运作程序规范、机制正常。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区政府、劳动人事局、基层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新区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总结经验,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们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对如何完善农垦职工的参保、停保、续保手续,如何建立参保职工、退休人员、职工个人帐户数据库,如何规范个人帐户管理和基金管理等方面,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全面理顺新区社会保险关系。探索建立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新方式,及时掌握基层动态,主动开展工作。同志们,让我们积极投身新区“二次创业”的热潮,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保险业新人培训心得例11

(一)劳动就业开创了新局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期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就业的相关要求,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战略,多方提供就业和技能培训的针对,举办“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建立市场就业招聘机制,全方位就业信息,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2%以内。

1、劳动就业再就业。2011年实现就业再就业3146人,2014年实现再就业4251人,同比增长35.13%。截止目前累计开发就业岗位36777个。

2、就业培训。以农民工为重点,集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截止目前累计培训1543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27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8436人,新成长劳动力2115人,创业培训95人,扶持带动就业9178人。

3、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依托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劳动力基本状况,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为各类人群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提高了创业成功率,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194万元,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785人。

(二)社会保障实现了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截止目前,全市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有参保职工297864人,征收保险费共计29295.21万元。全市完成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采集、比对并制卡313050人。社保基金滚存结余达7.36亿元。其中:

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截止2014年参保604家,参保职工68655人,征收养老保险费18531万元。比2011年65070增加3585人。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截止目前,参保393家,参保职工8979人,基金征缴2704万元,比2011年8499人增加480人。

3、医疗保险。“十二五”期间,医疗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扩大,截止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754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5万元。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中南医院、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18家三甲医院开通了异地住院就医即时网络在线结算报销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2014年目前征收医疗保险费6958.5万元,2011年征收6137万元,同期增收11.81%。

4、失业保险。“十二五”期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010人,征收失业保险费510.95万元。2011年参加失业保险31015人,征收保费385万元,同比增收24.65%。

5、工伤保险。目前参保职工31100人,征收工伤保险费364.52万元,比2011年工伤保险29276人增加1824人,征收工伤保险费231万元,同期增收36.63%。

6、生育保险。目前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5580人,征收生育保险费226.24万元;比2011年参加生育保险13160人增加2320人.征收生育保险费76万元,同期增收66.41%。

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从2012年3月份开始,全市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截止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339616人,保费入库3137.966万元,适龄人员参保缴费率和6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率均达100%。

(一)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各类下岗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难就业,就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市内不少企业缺工。如我市一些纺织缝纫、制表、化工等企业常年缺少普工,而部分劳动者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岗位工作,招工难就业难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部分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招收“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仍持有偏见。部分企业员工劳动报酬偏低,保障政策不到位,劳动保护措施不力,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二)劳务品牌不响

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劳务品牌,传统优势技术(广济三把刀:剃刀、蔑刀、泥刀)以及缝纫、铸造、石化、压力容器制造行业有技术人才基础,但是缺少宣传,致使劳动力输出缺乏竞争优势。技能培训受场地、师资及资金等影响,专业设置不多,培训层次不高,一些本地企业的就业环境不优,劳动力流动性太大,稳定性不够。

(三)社会保险扩覆工作难度较大

按照《社会

保险法》规定,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团体单位都必须参加五项保险。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通过市政府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一些财政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因政策和财政财力有限,五项保险未得到全面参保。近年来,我们每年数次向市政府写了“请求解决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申请的报告,但因地方财力有限,这一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四)保险基金透支风险越来越显现

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保障参保单位职工的基本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 保险消费的扩大,保险基金透支风险越来越显现突出,主要是政策导向与客观现实存在错位。近年来,各级政府为进一步体现党中央的各项政策的惠民力度,在制订各项具体政策时,总是将政策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强调保障水平在某一标准,但在客观现实中,如果按照相关政策标准执行的话,是有差距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达到上级要求的保障水平而调整现实政策,基金就会出现透支。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制定武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1、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应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者在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的愿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善就业条件,优化创业环境,努力降低失业率,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机制,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规范化的就业援助机制。健全和规范城乡统一、运行有序、管理科学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争使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都能得到一次免费的职业培训;继续深入开展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全面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培训体系,确保“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3000人,五年共培训15000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新增城镇就业要达到4.5万人以上,引领大学生创业不少于1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左右,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亿5千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

2、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大限度覆盖全市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努力实现保障形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到“十三五”期末,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5%、98.5%、97.8%、96%以上。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15至2020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23694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02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500人,基本医疗保险费10349万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68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3521万元)、工伤保险费350万元、生育保险费200万元,大病医疗保险费32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要达8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达70%以上;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政策待遇落实率达100%。城乡居民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参保率和发放率均达100%,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基本思路及具体举措

1、突出重点,全力打造“三大”培训主体。一是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全面提升培训工作质效。广泛开展就业前培训。秉着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原则,积极与企业、学校、镇处等机构联合开展联合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或订单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开展缝纫、营销、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在职岗位提升培训。对已经就业的员工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员工技术能力、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二是扎实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扩大带动就业效应。建立和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培训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企业的人员组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和扶持。三是深入开展高管培训,充分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继续聘请全国著名培训公司聚成公司导师团,为我市明星企业老总和高管开展“管理实效落地项目”培训,应用深圳聚成集团张涵中导师独创的《百炼成钢》课程体系,从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团队建设三个方面展开学习培训,使武穴的明星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我市的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2、注重质效,全面落实“三大”培训举措。一是紧扣“服务”做文章,大力彰显人本特色。在就业培训学员前期准备和创业经营期间,积极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创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全方位帮助自主创业人员创业发展。针对创业项目,积极开展相关创业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业人员的创业潜力。在提高创业人员创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帮助他们优化生产、经营和销售等环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