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7 13:43:06

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例1

[关键词]企业分部;可报告分部;会计政策;报告分析

关于分部报告的作用,SFAS131《企业分部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精辟的描述,即:可以帮助财务报表用户: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绩;更好地评估其未来净现金流量的前景;对企业整体做出更有依据的判断(SFAS131,1997)。在表述中使用了“更好”、“更有依据”等词,这主要是建立在这一内在的假设前提之上,即:分散信息比合并信息在评价企业过去和预测未来方面更有意义,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已得到多位学者的证实。对于分部信息的作用,具体地说,分部资料对分析师的分析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基本的和必需的。分析师要理解一个有多个侧面的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效运转的,就必需对企业以合并报表为基础的整体信息进行分解,以了解整个企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即使没有薄弱环节,不同分部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由不同风险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的现金流量,没有分解,就不可能用合理的方式来预测整个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数、时间或风险。

1997年,为改进现行的财务报告,以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美国FASB和IASC相继修订了与分部报告有关的准则,我国证监会也在1997年首次要求跨行业上市公司在其年报中披露分行业信息。其后,财政部在的《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人《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对分部报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我国分部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规则,已非常接近国际会计准则。

在我国,分部报告对于编制者和使用者来说尚属新兴事物,这与我国企业规模较小、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企业不多有一定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与,以及入世的,这种类型的企业在我国将日益增多。信息使用者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也日益认识到分行业、分地区表述的信息的重要性。但是,报表信息使用者,甚至证券分析师对企业的分析,仍然停留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而对以财务报表形式表现的分部报表进行分析,不论是非财务人员,还是财务人员大都未掌握系统的分析。本文试图给报表分析人士提供分部报表分析的切入点,以及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法,以供报表分析者。

首先,分析企业分部财务报告,必须判断企业分部确定的合理性。当前,对于分部的确定,有两种流行的方法,即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的“风险与报酬法”和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的“管理法”。“风险与报酬法”强调企业不同的业务和不同地区(包括生产地和销售地)具有不同的风险和报酬,应将风险与报酬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和地区合并为一个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而将风险与报酬不同的业务和地区分别划分为不同的分部。以这一标准划分分部,看起来很合理,但实际运用起来确有很大的困难。首先,业务和地区所表现出的风险与报酬差异不易区分;其次,以这种方式所划分的分部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脱节。这就使分部的划分掺杂了较多的人为主观因素,表现了较大的随意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掩盖其不良经营提供了可操纵空间。纵观各国所披露的分部财务报告,就会发现,企业不良分部的划分,屡见不鲜。例如,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一家大公司,居然将其所有的经营作为单个分部,以一个非常宽泛的行业分部来报告。这种做法,就使分部信息失去了意义。目前,我国企业确定分部的方法,采用的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的“风险与报酬法”。从上市公司公布的报告看,分部的确定随意且五花八门,这明显增加了报表分析者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分析人士解决这一的有效方法是:需要通过其它渠道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行业、地理环境以及经营特点等有关情况,而这些信息仅仅依赖于管理当局的定期报告是远远不够的。

“管理法”确定的经营分部是指高级决策人员出于资源配置的目的而确定的组织单位。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基础上的分部至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能够“通过管理层的眼光”看企业,增强了信息使用者预测管理层的行动和反应能力,而这些行动和反应能力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其次,因为这些分部信息是为管理层的使用而产生的,所以为外部报告提供信息而增加的成本就相对较少。再次,实践已证明行业一词是主观的,而以现有的内部结构为基础的分部大大减少了主观性(SFAS131,1997)。分部的划分采用“管理法”,减少分部划分的主观性,降低报表分析人员的分析难度,是促进分部报告发展的较好途径。

其次,在分析分部报表时,还必须判定企业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是否恰当。对于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标准,国际上已达成共识,即:(1)其报告的收入,包括对外部客户的销售和分部间销售或转移,占所有报告经营分部内部和外部总收入的10%以上。(2)其报告的盈利或亏损的绝对额占下列两者绝对值较大的10%以上:所有盈利经营分部报告的总盈利;所有亏损经营分部报告的总亏损。(3)其资产占所有经营分部的总资产的10%以上。某一分部按上述标准递次检验,符合条件之一即可作为可报告分部。为防止企业披露较少的分部,一般要求可报告分部的合并外部总收入应不低于企业合并总收入的75%,否则应增加可报告分部。尽管可报告分部的判定标准比较完善,但在确定可报告分部时,仍有不少企业因不愿披露经营亏损分部或资源占用较多而业绩不良的分部,避开上述判定标准,不作为可报告分部,而将其合并为“所有其他”类别中披露,这种做法,就会掩盖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令报表分析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1997年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首次披露分行业信息,确定行业分部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某行业的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则应按该行业类别披露有关数据。省去了盈利或亏损及资产两个判定标准,这会对分部信息披露产生重大遗漏,因为当一个分部的收入较少,而盈利较高或亏损较大时,或者新投入一个分部,占有大量的资产,而尚未形成较多的收入时,这些分部因为判定标准的不完善,就不能披露在信息使用者面前,而这些分部恰恰对信息使用者判别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方面是非常重要的。2001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可报告分部判定标准作了进一步修订,基本上与国际惯例相同。但对于第二个判定标准:“分部营业利润占所有盈利分部的营业利润会计的10%或以上;或者分部营业亏损占所有亏损分部的营业亏损合计的10%或以上,”与国际惯例不同。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列示的判定标准不够准确,当一个企业盈利分部或亏损分部较少时,按照这一标准,很容易将并不重要的分部列为可报告分部,而一些相对重要的分部却无法单独披露。

可报告分部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报表使用者对企业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分析者在分析时,应检查企业选择可报告分部的标准是否适当,以及在确定可报告分部时对这些标准的遵从程度。

第三,关注报告分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分部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且是否合理。关于分部报告的信息采用什么样的政策作为确认和计量的基础,目前国际上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分部信息的编制,应遵循与企业集团或母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和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IAS14,1997)。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分部信息主要是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企业,当分部信息与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采用一样的会计政策时,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更有依据的判断。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选择分部报告信息的会计政策时决定:对各个分部所报告的信息应采用与主要经营决策者为向分部分配资源和评估分部业绩所用的信息同样的计量基础,这就是计量分部信息的管理法(SFAS131,1997)。FASB认为按照合并层次使用的公认会计原则来编制分部信息是困难的,因为一些公认会计原则并没有打算在分部层次上运用,此外,也不存在向分部分配共同成本、共同使用资产、共同承担的负债以及针对分部间转移定价的公认会计原则。因此,他们认为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分部盈利性信息通常是不可行的。

按“风险与报酬法”确定的分部,与企业的管理报告单位一般不一致,所以对报告分部采用的会计政策只能是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按“管理法”确定的分部,由于其企业管理报告单位基本一致,所以报告分部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可以是企业内部报告所采用的政策,也可选用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报告分部信息采取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分部报告目的的不同理解和选择。分部报告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绩,以及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这实际上表现了分部信息的两个重要的质量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当企业报告分部信息选择对外报告所采用的合并报表或母公司会计政策时,分部信息的可靠性就高一些,对企业过去业绩的评价和理解也就更准确一些。当企业选择对内报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时,分部信息的相关性就高一些,也更能帮助分析人士把握企业的未来。就分部信息本身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其中一些信息可能不具有与其他财务信息同等程度的可靠性,对于用户而言,显然愿意牺牲一定程度的可靠性而换取更为相关的信息。所以,从决策有用现出发,企业报告分部信息的会计政策与对内报告所采用的政策相一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当前财务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提倡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而不能过分强调相关性而忽略了信息的可靠性。缺乏可靠性的信息,也同样不具有相关性。从这一点出发,企业分部报告信息选择与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已成为当前国际的主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重申分部报表在母公司报表或合并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当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报表一并提供时,分部报表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编制。

分部报告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到分部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在确定的会计政策下,报表使用者需要详细分析分部收入、费用、盈利或亏损、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有关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是否正确。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分配的事项,要判断企业选用的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如果分部报表中的项目确认、计量不准确,对分部报告的深度分析就失去意义。

第四,分部报告的和利用。在分部、可报告分部确定合理,分部报表项目确认、计量恰当的基础上,就可以采用一定的分析,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也适合于分部报告的分析。从分部报告的目的出发,结合企业管理部门的设定目标、管理战略,分析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可报告分部业绩进行更好地分析,并加以利用。

(1)通过可报告分部确定公司内部与外部销售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该分部销售业务对外部客户的依赖程度。一个分部的销售可能全部为内销,表现为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流转,可能部分内销部分外销,也可能全部为外销。在确定可报告分部时,没有将内销收入剔除,主要考虑到内销对整个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如果一个分部的销售主要来自于外销,那么,该分部对外部客户的依赖程度就很高,随时存在着来自客户的风险。因此,对于外销业务较多的分部,要慎重地分析相应客户的情况,以确定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在美国要求分部报告应提供其依赖主要客户程度的信息,如果与某个外部客户交易的收入达到企业收入的邓叽以上,则企业应披露该事实。

(2)每一个可报告分部的非公司间销售和利润对整个公司销售和利润的贡献大小,以确定每一分部的相对重要性。企业最终的利润来自于外销,而非公司间销售。公司间销售在集团内表现为末实现的内部销售,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会予以消除。外销收入和利润越多的分部,对整个集团的收入和利润的贡献也就越大,这一分部也就越重要。通过这种对比,对管理层来说,可以到公司战略计划的调整,使资源由外销收入少、获利能力小的分部向外销收入高、获利能力强的分部转移,以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什么业务、什么经营部门、什么地区,使信息使用者在对这些业务、部门和地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做出有依据的评价,以决定资源是否投向他处。

(3)确认和比较不同报告分部的增长率水平、销售水平、利润水平以及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的原因。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来计算各分部的增长率水平,销售水平和盈利水平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可以解释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的原因。因为整体是由分部构成的,分部的增长率就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增长率水平。通过这一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判断哪些分部较快,哪些分部发展较慢,哪些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哪些行业属于夕阳行业,哪一分部的管理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哪一分部的管理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这可能会导致管理层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管理人员的变动。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促协会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主要是由哪些分部的增长率变动引起的,而这些分部的前景和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在这一分析过程最为关注的。

(4)计算每一可报告分部的经营收益率和资产经营报酬率,以确定每一分部的相对获利能力和整个公司获利水平的关系。应报告分部的经营成果构成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主要部分,计算每一应报告分部的经营收益率和资产经营报酬率,主要是判断每一报告分部经营成果对企业整体业绩水平变动的影响程度,借以判断可报告分部的重要性。报表使用者在阅读企业的母公司报表及合并报表时,面对公司的整体收益,必须通过分部收益的分解,才能得到较好的评价结果,离开分部信息,合并收益往往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借此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主要是由哪些分部引起的。对那些盈利水平较高或亏损较大的分部,信息使用者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它们往往是促成企业将来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5)计算每一可报告分部的总资产变动趋势,借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层的有关资源配置决策以及每一报告分部和总公司对资本的要求。采用趋势分析法可计算出每一报告分部的总资产变动趋势,一般而言,总资产不断增加的分部,应是那些有发展前景、销售收入和获利能力较高的分部。而对于发展前景不被看好的分部,甚至经营亏损分部,即使当前不被关停并转,管理层也不会较多地追加投资,通常会减少对这些分部的投资。体现了管理层资源配置的有序性,以及经营战略的不断优化组合。对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分部,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计算出每一可报告分部对资本的需求,通过全面预算,也就可以计算出整个公司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这一分析,有利于公司战略计划的安排,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则有利于了解公司管理层资源配置的情况,以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情况。

(6)比较每一个报告分部的资产相对分布百分比,以评价公司资产的变动特点。分部资产的分布百分比对整个公司而言,是指每一报告分部的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占有资产比重较大的分部,一般是管理层较为重视的分部,代表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趋势分析,可以从资产分布百分比的变化看出企业资产的流向。

分析报告例2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 产生与发展 作用 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之是社会的各方面对于资本信息的掌握要求的加剧,使得人们对于财务报告的分析看的越来越重,因此本文就重点阐述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以及作用。

1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

1.1 财务报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我们对于财务报告分析的研究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财务报告分析的发源地是美国,最初是由美国的银行对于借款人信用和贷款偿还能力的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公司制的形成,不断有投资者、债权人对公司的规模等进行分析,进而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20世纪中后期财务报告分析的规则以及相关内容等基本上有了统一,使得财务报告分析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司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也变的多样性。

1.2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 财务报告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规范的体现,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出了要依据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资料以外还要依据企业的日常会计资料、财务情况说明书、统计资料等。因此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主要有: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过去以及现在。财务报告分析是对企业的过去财务以及现在财务的分析,通过报表可以及时的得出企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及时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测。财务报告就是将企业的各项分析内容和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此确定企业的财务发展情况;财务报告分析还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进而得知企业的财务赢利、经营效率等,同时还可以推测出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成长能力。

2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及分析目的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主要有:

2.1 经营者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企业的经营者主要是受到委托者对企业的法人财产进行经营管理进行的分析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为了行驶自己的职责他们必须要及时的关注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债务偿还能力以及企业的赢利情况。可以说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财务的报告分析要从综合的全面的进行分析,以此能够保证自己准确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企业的经营者可以说是对企业的业务以及财务状况了解最多的分析主体,它对于企业的情况掌握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说财务报告分析对于经营者具有重要的作用,他能够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全面的把握企业的发展,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措施。

2.2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企业的出资者以及市场上潜在的出资者,可见企业的投资者对于财务报告分析具有积极地作用,他们十分的看重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因为企业的财务情况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等的关注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考量企业的赢利情况,因为企业的赢利是保证企业能够给予投资者红利的基础。总之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使得投资者能够评价管理者的也能,同时财务报告也是为企业制定薪酬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中投资者侧重于对于企业赢利性和成长性的分析。

2.3 企业的债权人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债权人的利益是由企业支付的,但是在企业的经营中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追求更大的投资收益,他们对于企业的利益不能实情的告诉债权人,因为存在着这些利害关系使得债权人更加注重对于财务报告的分析。

2.4 其他有关方面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企业的财务报告关系着许多部门的利益,其中包括企业的供应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员工,他们对于报告的分析可以明确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以此获得自身利益的可能,无论如何财务的报告分析最终是为了获得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为企业提供财务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分析适应各种企业有关的信息需求者。

3 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3.1 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3.2 财务报告分析的作用 通过财务报告分析首先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其次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最后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分析报告例3

一、分部报告的简要介绍

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它衍生于企业财务报告,作为补充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充实,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予以披露。分部报告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产生的,最初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期间,欧美企业出现了大批混合合并,这种大规模的合并行为促使企业开始走向多元化经营,并推动了跨国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伴随这一巨大发展而来的是经营活动的复杂化,企业合并报表和年度财务报告已经难以全面、具体的反映企业内部各分部的重要情况,这极易导致信息使用者忽视企业在不同地区和行业收益状况、盈利增长水平及风险情况的区别,进而针对企业真实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这一背景下,分部报告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分部报告相关准则与内容已经历数次变动。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来说,国际上关于分部报告的最新内容是2006年11月30日由IASB的IFRS 8《经营分部》,我国关于分部报告的最新内容则是2006年由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CAS 35)。

如前所述,分部报告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分部报告能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各个业务活动的性质,分析分部经营活动的财务影响以及该分部所处的经济环境。信息使用者范围涵盖广,主要有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就具体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分部报告的作用各有不同。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利用分部报告能够帮助投资者对企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及效率是否达到最大化做出判断,从而评估投资风险,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于债权人来说,分部报告能够反映企业不同业务的收益情况,展现分部资产负债的构成,据此债权人可以分析企业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衡量借贷风险,决定是否出借资金。站在政府机构的角度来看,对企业业务分部信息的分析能够帮助政府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评价当前产业政策利弊,进而修正政策。借助地区分部信息,政府部门则能够了解企业在境内外的具体经营状况,评判其经营压力,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税负政策调整,以给予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发展。另外,分部信息的披露也有利于市场竞争,促进资本市场行为规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二、分部报告的分析应用

分部报告意义重大,其作用在于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更好地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对整个企业做出更合理的判断。本文以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光)2007-2011年年报为例,说明应如何分析与应用分部报告。

(一)汇源光风险和报酬的主要影响因素。CAS 35指出: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企业应当以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为基础确定报告分部。2007-2011年汇源光分部报告只有业务分部报告,说明公司主要风险和报酬主要是受企业内可区分、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影响,与地域经营相关性不大。在2009-2011年年报“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中也作出说明“本公司以内部组织结构、管理要求、内部报告制度为依据确定经营分部”、“本公司以经营分部为基础确定分部报告”、“本公司的报告分部都是提供不同产品和劳务的业务单元”,支持了这一结论。

企业各业务分部占用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可以反映管理层对各分部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远期战略部署,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公司风险和收益的主要分布和来源。由表1可以看出,在2007-2011年这五年发展期间,汇源光的业务活动逐渐向光缆电缆和通信设备方面聚拢,进出口贸易业务逐渐淡出。尽管年度中间光缆电缆业务有一定波动,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光缆电缆业务始终是汇源光的主体业务,在此期间,汇源光调整了各分部投资,加大了通信设备工程分部投资力度,五年间对该分部投资增长了近30%。就近几年数据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汇源光仍将主打光缆电缆和通信设备业务,并继续调增通信设备分部投资,最终达到两个分部的相对平衡,这意味着以上两个分部是公司主要风险和收益的来源。

表中,汇源光2007、2008年分部报告含四个分部以及其他项目,四个分部分别是光缆电缆分部、进出口贸易分部、通信设备工程分部、光器件分部,由于四川光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自2008年7月1日起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光器件分部数据可比性不强,表中未给予列示,其他项目在此不予列示。

(二)汇源光对外部客户的依赖度。要了解各分部收入对外部客户的依赖程度,需要将各报告分部的外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收入对企业集团贡献大小进行比较。如果企业集团销售业务中外部销售占主导地位,公司管理层就应该在主要外部客户相关因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应该关注诸如外部客户忠诚度、需求量及外部客户数量拓展等方面;如果企业集团销售业务中内部销售占主导地位,管理层就应该多关注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周转。由表2可知,汇源光的销售收入基本上依赖于外部销售。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对汇源光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确认是否投资时应该更多的关注该企业的外部客户资源。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为了确保实现公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管理层应该致力于现有客户留存和外部新客户拓展两方面,考虑加强供货、配货及时性以及增加与客户的沟通,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生产流程,实现价格、品质竞争优势,保证下游客户资源。

(三)汇源光各分部的获利能力。通过计算企业各分部资产回报率和销售利润率,可以确定各分部的相对获利能力。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到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哪些业务项目,以及各分部对集团资源的利用程度,同时也可以看出各分部对企业集团的重要性。表3是汇源光2009年各分部获利能力指标的基本情况,可知汇源光三个主要分部中只有光缆电缆分部和通信工程分部是盈利的,而进出口贸易分部处于亏损状态。对管理层来说,应该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在未来经营期间加大对光缆电缆及通信工程分部的资源投入,缩减对进出口贸易分部的投入,或者提高进出口贸易分部的资源利用效率。事实上,从表1汇源光2010年及2011年年报有关数据中可以看到,汇源光在2009年后停止了对进出口贸易分部的资源投入,增加了通信工程分部的资产总额,对光缆电缆分部的资源投入则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浮动范围。汇源光的这些资源配置表现支持了前述观点。而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或债权人来说,可以通过分析企业在营利分部和亏损分部间资源分配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

(四)汇源光资源配置的相对效率。通过计算比较年度间各分部的资本支出和折旧、耗减及摊销比例,可以分析企业资本的投向情况及各分部的支出状况和需求。在这里,本文选取了比较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即2008年和2009年的相关数据。由表4可知,与2008年相比,2009年各分部的资本性支出都有显著的变化,各分部的折旧、耗减及摊销则出现了波动性,可见汇源光对各分部的经营战略进行了调整。在2009年,汇源光大幅削减了对光缆、电缆分部的投资,小额向下调整了对通信设备工程分部的投资,转而将资本投入到进出口贸易分部,比照表中折旧、耗减及摊销数据来看,汇源光的资源配置有效性值得考量。显然汇源光对于进出口贸易分部的投资决策并不明智,这一决策使得资源分配至非盈利项目,从而拉低了对于主要业务的投入,不利于企业收益的保持和增长。

以上对分部报告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应用,事实上,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也应该考虑诸如行业特征、发展趋势、产品生命周期、区域经济条件、客户财务状况等因素可能对各分部产生的不同影响。注重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应用,可以有效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公司对各个独立分部的依赖程度,用分部信息来判断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各分部的风险,这对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分析报告例4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分析报告例5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

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

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分析报告例6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分析报告例7

(一)标题

质量分析报告的标题有以下三种写法:

(1)单一性标题。即只写文种名称,如“质量分析报告”。

(2)两要素标题。由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印刷品质量分析报告”。

(3)三要素标题。由年度、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20xx年电视机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或由企业名称、被分析对象和文种组成,如“重庆江陵摩托车集团AS 100型摩托车质量分析报告”。

(二)主送单位

质量分析报告一般是写给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企业领导层的,所以,要有主送单位。主送单位即质量分析报告的呈送单位。

(三)正文

质量分析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组成。

1前言

前言简要说明产品质量分析的缘由、目的、依据;或概述产品质量检查分析情况,如检查的范围、时间、地点、参加检查的有关人员、以说明报告的严肃性和可靠性。

2主体

主体部分是质量分析报告的核心。由于企业单位的性质、生产产品或承担的工程项目的不同,其写法有一定的区别,大体上可以分为检查的基本情况、剖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三部分。

(1)检查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检查的结果。检查的内容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章“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规定的内容进行。如果是检查工程质量,检查的内容应按照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章“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的有关规定进行。

(2)剖析原因。主要针对检查过程中的成绩或问题,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揭示其原因。分析过程中,要抓住主要问题或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如产品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等。具体可以写明:企业组织机构、生产和质量;主要管理人员以及生产、施工、建设、检验条件的变动及审批情况;当年各次GMP自查报告及接受监督检查报告;每次检查的整改落实情况;全年生产品种、批号、数量或承担的施工、建设项目;全年生产偏差调查及结果.全年退货情况及处理情况;全年施工、建设工程项目投诉情况;全年不合格产品情况及处理情况,特别是不合格产品被质量公报通告后的整改情况;产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的内容等。

(3)提出评价及建议。针对产品或工程项目质量优劣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结语

如果质量分析报告有主送单位,与此相适应的,正文之后就应该有结语。一般是“特此报告”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指示”。

(四)附件

分析报告例8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①综合性分析报告;②专项分析报告,③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合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地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囊括五部分。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三)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具体可借助一些财务分析软件,比如对应收、应付、销售情况等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等分析。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做财务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比较含糊和笼统,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资料数据库。可以借助财务分析软件来取得相关的分析数据,因为在财务分析软件下这些分析数据是很容易得到的。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

3.关注经营运行。做分析报告前最好和老板有一次沟通,了解他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不然没有他想要的信息,再多的表格和数据指标都没用。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分析实际业务,找出变量及原因,并用适当的词汇提出建议。也要多和其他部门沟通,从员工中得到一些信息,通过数字加以证实,明白每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并加深对企业相关业务的理解。

一项分析方案如果事前各部门讨论充分,并征得一致同意,运转起来问题不会很大。难在经常有临时或暂时性决策导致你的分析也是临时或暂时的——难免偏东偏西。今日看似有高度的分析,或许就是导致来日灾难的源头。所以,实际是分析预算当前执行阶段的合理性,即目前行动是否有实际性着陆点。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多思考、多研究。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材料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做到每一个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建立财务分析报告指引

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果建立分析工作指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销售回款、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指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维方式要正确

(一)成本分析、费用分析及损益分析是给内部管理部门看的,所以分析方法和思路最好向管理会计靠近,而不是在传统的财务会计范围内寻找答案

管理会计注重标准的设定、差异的分析、责任的划分。比如分析费用,要有费用的标准,比如差旅费的月度开支标准,实际是超支还是节省,原因是什么,责任在哪里,如果要改进管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比如损益分析,除了损益表上的最后的净利润数字外,分区域的损益情况如何,每个客户的贡献有多大,与预算相比完成情况如何,产品价格走势是什么样,这些有助于总结管理和经营情况,并进而指导决策层改善经营的信息,是作为向管理者服务的财务分析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做成本费用分析时,我喜欢采用“鱼骨图”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不是说不能用指标分析,只是在用指标分析原因时,要善于从管理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财务损益分析也就是财务经营成果分析、利润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与公司去年同期比较,完成公司全年预算数。预算完成分析;销售增长分析;企业收入构成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现销收入和赊销收入;主营业务构成;地区收入构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详细分析经营情况。

2.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与公司去年同期比较及完成公司全年预算情况,分析其变动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分析各主要产品盈利能力。预算完成分析;利润增长分析;利润构成分析(各项利润构成;主营业务利润构成;地区利润构成);各项利润分析(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会计调整因素影响。

3.主营业务成本分析。与公司去年同期比较及完成公司全年预算数,进行分析说明其增减因素及影响程度,找出产生问题关键所在。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各主要产品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以及它们对全部产品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的影响;主要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分析。

4.期间费用分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析,找出增加及节余的主客观影响因素。人力资源费、科研经费、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是否突破预算,如何控制,抓住重点和异常问题重点分析。但在对损益分析尤其是成本分析前,成本的划分、成本责任的落实尤其重要。

(三)举例说明财务分析

本月电费减少了10%,可以做的深度分析是:为什么减少了,因为天气变凉了,空调使用得少了。那这个因素影响了多少?影响了6%,那就是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对,还有就是长春市减低每千瓦时的电费了,怎么会降低电费呢?那降低了多少?每度降了0.2元,影响了7%。那另外的1%是什么因素?由于本月推出的新产品制造过程中耗电量较高,使得电费上升了1%。可以做的高度分析是:

1.上月管理层要求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有了正面反映。空调电费下降明显,约降低20万元,但距离制定的电费下降目标还有差距,如继续加强宣传和控制,下月应能再降低10万元。这样全年能节约20×4+10×3=110(万元)。

2.虽然本月推出的新产品制造过程中耗电量较高,但通过量本利分析,其对可控费用后利润(PAC)有着正面的影响。同时市场部门的反馈也表明该新产品有竞争力,建议继续加强新产品宣传和机器设备的保养工作。

真正的财务分析,不能单就数字之间进行简单对比,而应当揭示数字背后相关业务间的必然联系,要找出原因,提出措施和建议。

注意事项

积累素材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分析报告例9

       1.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 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总称。 

               2.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人 包括作者,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国著作权法保 护对象包括以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形成创作的作品。

             3.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法 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 人民事活动。

            4.监护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 法律制度。

            5.监护的职责是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 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分其财产,被监护人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 向其交付财产并汇报账目。

            6.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有密切关系。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作为义务要 求人们必须依法做出一定行为。

分析: 1.黄花学画三年,参加全国幼儿园绘画比赛,获奖金 5000 元,符合知识产权法,黄花的 画属于艺术作品,所以属于著作权范畴,黄花的奖金 5000 元属于依法享有财产权。 2.黄花 6 岁,属于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黄花的父母是她的 监护人,可以对黄花的财产及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但是黄花的父母没有处分其 财产的权利,在黄花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应像黄花交付这 5000 元奖金。 3.奖金是对黄花作品的一种肯定,是奖励作者本人的,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老师 作为一个教育者,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义务,所以幼儿园及张老师均无权要奖金。

分析结论: 奖金应归黄花所有,幼儿园、张老师及黄花父母均不应当得到奖金。

法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拓展:案例分析报告及其范本

(1)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

案例分析报告作为案例分析结果的书面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一方面它是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必须反映案例分析的逻辑关系和分析结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学术体的正式书面文书,它又具有一定的规范格式要求和语言文字要求。这种格式的要求反映了案例分析的特点和逻辑分析线索;因此,案例分析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标题、摘要、关键词、案例概述、案例分析,其案例分析包括:背景理解、问题诊断与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按照案例分析论文体的要求,其基本格式如下:

①标题

一般案例分析报告的标题可以沿用案例正文的标题,采取中性的写法,以案例正文中的组织名称作为主标题,以案例分析的主题内容为副标题,使读者能够从标题中看出案例发生在哪里,主要研究的内容。

②摘要。作为案例分析报告,要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基本分析框架、分析结论及案例分析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概括性的阐述。

③关键词。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与惯例,摘要后面需要提供3-5个关键词。 ④案例概述。案例正文的编写请对你选择的案例进行简要的概述(大约300-500字)。

⑤案例分析。这是案例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按照案例分析的逻辑线索,案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背景理解、问题诊断与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在案例分析中,各部分的内容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案例分析部分要与案例正文部分相互呼应,首先在背景理解部分对案例正文的基本内容、组织背景和特点、案例的事件及人物关系等信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在问题诊断部分,针对案例正文内容中所包含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分析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对策与建议部分,根据问题的诊断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最后得出结论。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着相互铺垫、递进的关系,并相互包含了因果因素。整个案例分析部分需要对你的理解、问题诊断、对策与建议做出支持性解释、理论支持及经验借鉴等理由说明。

(2)案例分析报告书写的准备与计划

案例分析包括的书写准备与计划工作可以与案例正文编写的准备和计划同步进行。与案例正文编写不同的是,案例分析报告是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讨论交流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案例分析报告的资料和素材多数来自案例分析讨论的原始记录、原始资料查证、理论和经验参考等。在案例分析报告撰写计划中,应该按照案例分析学习的基本步骤和过程,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同时在每个阶段要对该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并安排下一步工作。

(3)案例分析报告的起草与修改

分析报告例10

一、供求总体情况

表1 供求总体人数

上期结转 本期新增 合 计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注:上期结转:上期登记但仍在有效期内的供求数据

本期新增:本季度新登记的供求数据

合计=上期结转+本期新增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 业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 计

三、行业需求情况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 业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金融业、保险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行业 合 计

注:“农、林、牧、渔业”数等于表2“第一产业”数。

“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合计受数等于表2中“第二产业”数。

其他各栏除“其他行业”外合计等于表2中“第三产业”数。

为保持表2和表3间数据平衡,“其他行业”如出现数据,各按照表中各栏(除其他行业外)的实际需求人数所占权数分配到各栏,按上述对等原则再汇总计算产业合计数。

·英文报告格式 ·会议报告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 ·工作报告的格式

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企业 其中:(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联营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事业 机关 其他 合 计

五、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职业类别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求人倍率 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

有关人员

商业和

服务业人员

农林牧渔

水利生产人员

生产运输

设备操作工

其 他 无 要 求 合 计

注:关于出现“无要求”时求人倍率的计算,表中求职“无要求”一栏如出现数据,可按照表中前七栏的实际需求人数分配到各栏(小数点四舍五入),再以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实际)+加权计入数],得出求人倍率。但表中不需体现加权分配后的人数,仍只填写实际求职数。

表6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职业 职业代码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表7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职 业 职业代码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六、求职人员构成情况

表8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新成长失业青年 就业转失业人员 其他失业人员 在业人员 下岗职工 离退休人员 在学人员 其他人员 合 计

注:新成长失业青年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从未就业,目前正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包括初高中、职业高中、技校及大中专毕业生中未能升学、参军、被国家统一分配或单位录用以及其他初次失业的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在登记的失业人员中,从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人员.

失业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

七、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1.性质

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性别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求人倍率 男 女 无要求 - - - - - - - - - 合 计

注:关于出现“无要求”时求人倍率的计算,表中需求“无要求”一栏如出现数据,按照表中男、女的实际求职人数比例所占权数分配到各栏(小数点四舍五入),再以{需求人数(实际)+加权计入数}/求职人数,得出求人倍率。但表中不需体现加权分配后的男女需求人数,仍只填写实际需求人数。以下“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中需求“无要求”栏处理方法同此表。

2.年龄

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年龄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求人倍率 16-24岁 25-34岁 35-44岁 45岁以上 无要求 合 计

注:16-24岁组人数指的是满16岁而未满25岁的人数,例如1975年1月1日出生的人口,在2000年1月1日前均应计入16-24岁组。

出现跨年度分组的需求时,手工统计可按照采取平分到所跨越的分组中,余数按照“就低不就高”逐一加到分组中,也可采用“性别”中“无要求”的处理办法。按照需求所跨年龄组各组实际求职人数比例分别加权后(小数点四舍五入),再以“[需求人数(实际)+加权计入数]/求职人数”,得出求人倍率。但表中不需体现加权分配后的需求人数,仍只填写实际人数。

3.文化程度

表11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文化程度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初中及以下

普 高 职业高中 技 校 中 专 小 计 大 专 大 学 硕士以上 无要求 合 计

注:高中含普高、职业高中、技校和中专。

4.技术等级或职称

表12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技术等级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求人倍率 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技能)

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技能)

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技能)

职业资格二级

(技 师)

分析报告例11

一、供求总体情况

表1 供求总体人数

  上期结转 本期新增 合 计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注:上期结转:上期登记但仍在有效期内的供求数据

本期新增:本季度新登记的供求数据

合计=上期结转+本期新增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 业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 计    

三、行业需求情况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 业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金融业、保险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行业     合 计     注:“农、林、牧、渔业”数等于表2“第一产业”数。

“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合计受数等于表2中“第二产业”数。

其他各栏除“其他行业”外合计等于表2中“第三产业”数。

为保持表2和表3间数据平衡,“其他行业”如出现数据,各按照表中各栏(除其他行业外)的实际需求人数所占权数分配到各栏,按上述对等原则再汇总计算产业合计数。

·英文报告格式 ·会议报告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 ·工作报告的格式

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企业     其中:(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联营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事业     机关     其他     合 计    

五、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职业类别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求人倍率 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 有关人员

          商业和 服务业人员

          农林牧渔 水利生产人员

          生产运输 设备操作工

          其 他           无 要 求           合 计           注:关于出现“无要求”时求人倍率的计算,表中求职“无要求”一栏如出现数据,可按照表中前七栏的实际需求人数分配到各栏(小数点四舍五入),再以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实际)+加权计入数],得出求人倍率。但表中不需体现加权分配后的人数,仍只填写实际求职数。

表6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职业 职业代码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表7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职 业 职业代码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六、求职人员构成情况

表8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新成长失业青年     就业转失业人员     其他失业人员     在业人员     下岗职工     离退休人员     在学人员     其他人员     合 计     注:新成长失业青年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从未就业,目前正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包括初高中、职业高中、技校及大中专毕业生中未能升学、参军、被国家统一分配或单位录用以及其他初次失业的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在登记的失业人员中,从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人员.

失业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

七、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1.性质

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性别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求人倍率 男           女           无要求     - - - - - - - - - 合 计           注:关于出现“无要求”时求人倍率的计算,表中需求“无要求”一栏如出现数据,按照表中男、女的实际求职人数比例所占权数分配到各栏(小数点四舍五入),再以{需求人数(实际)+加权计入数}/求职人数,得出求人倍率。但表中不需体现加权分配后的男女需求人数,仍只填写实际需求人数。以下“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中需求“无要求”栏处理方法同此表。

2.年龄

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年龄 劳 动 力 供 求 人 数 比 较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 所占比重 求人倍率 16-24岁           25-34岁           35-44岁           45岁以上           无要求           合 计          

注:16-24岁组人数指的是满16岁而未满25岁的人数,例如1975年1月1日出生的人口,在2000年1月1日前均应计入16-24岁组。

出现跨年度分组的需求时,手工统计可按照采取平分到所跨越的分组中,余数按照“就低不就高”逐一加到分组中,也可采用“性别”中“无要求”的处理办法。按照需求所跨年龄组各组实际求职人数比例分别加权后(小数点四舍五入),再以“[需求人数(实际)+加权计入数]/求职人数”,得出求人倍率。但表中不需体现加权分配后的需求人数,仍只填写实际人数。

3.文化程度

表11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产 业 需求人数 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 计    0 注:高中含普高、职业高中、技校和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