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摄影课程总结

摄影课程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08 23:44:49

摄影课程总结

摄影课程总结例1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性服务。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摄影课程总结例2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性服务。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摄影课程总结例3

(一)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

广告学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而摄影类课程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理论仍然大于实践,即便有实践环节,也是照本宣科,很难发现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摄影作品。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把学生放入市场环境下去锤炼,以至于学生难以直接适应社会,难以理解摄影对广告行业的重要性。

(二)学生重记录轻理论

一些学生把摄影等同于拍照(记录),在学习中,热衷于记录各类场景,不重视课堂理论的学习。由于专业理论相对于摄影操作来说,要枯燥得多,因而也是学生不愿学的原因之一。如何加强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成了提高摄影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点问题。学生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站在受众的立场,把摄影作品放在传播领域或消费市场的大背景中思考和感悟,而这一观念的转变需要靠理论进行引导。

(三)教师缺乏实战的经验和能力

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所以从客观上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实际有所脱节。教师对广告行业的理解缺乏全方位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缺乏强烈的说服力。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本人没有学过广告学理论,对行业和消费者的研究也不到位,却教授着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这就进一步导致学生和行业的脱节。

二、对摄影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建议

艺术创作能力是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但摄影类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以此为教学目标,应紧密联系市场,以消费者为核心,以能创造出打动消费者的摄影作品为目标。为此,因在教学体系和学生提升两方面做文章。

(一)教学体系方面

作为教师,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才不会缺失方向性的指导。摄影类课程作为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不仅承担着广告基本理论的学习,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宏观广告意识和微观广告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消费者意识的任务。所以笔者认为这是摄影类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因此,摄影类课程应该在阐述摄影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摄影与广告的关系。首先,从课程内部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比如,摄影类课程中有关创意的内容,而创意理论从另外的课程之中会详细阐述,所以就没有必要再投入很多时间。其次,教学内容要向纵向延伸。可采用网络课程(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延伸课堂学习等等,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再有,教师本身也要对广告学专业的整体课程加强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企业、进社会进行学习和总结,要站在广告行业的前沿,为学生指明方向。

(二)学生提升方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利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所讲授的知识,找出恰当的案例,可根据案例进行针对性提问。比如,此案例是采用的何种摄影手法?摄影的突破点在哪里?摄影创意是否新颖?你觉得这样的作品能够打动消费者,为什么?科学合理的提问,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启发。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参与观念。有了恰当的案例和内容,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效果不会很理想。此时,可以借助部分软件工具,如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e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而且可以将一些好的作品向外部进行推介,及时给予肯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大大提高。第三,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给予学生学习自,把下次上课的内容先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作分析、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讲解,逐步实现课堂的翻转,达到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摄影课程总结例4

摄影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涉及的面非常广,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现在高职高专摄影教学中基本采用传统的摄影教学方法,而在传统教学方面往往是理论知识比重超过实践操作。由于实践操作时间太少,学生很难消化理论课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稳定,但在专业本科学院也往往需要非常长的课时才能够完成,如果要学习专业倾向更强的摄影内容更要长年累月的知识积累,并且容易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因此超大课时量和少实践操作的摄影教学方法是不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是这门课程的特点,那么如何运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来适应高职高专的摄影教学?在多年的高校摄影教学中本人总结了一种比较适应高职高专摄影教学的方法作为参考。

从高职高专教学特点来分析,高职高专的教学都应从实际需要入手,实践操作教学在高职高专摄影教学中运用会使教学效果更快更好,更适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时和资源配置方面根据不同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安排实践教学的方法是必要的,如广告专业的摄影实践课和室内专业的摄影实践课应有不同的操作内容。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实操课并不是说就不要理论课了,应当说是一种以实践操作为主加以巩固理论知识的方法。下面我们就这种方法在高职高专摄影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作进一步的探讨。

摄影实践教学的运用大体应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实践部分;第二部分为专业摄影实践部分。

我们首先从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实践部分来谈谈。基础理论实践部分又分为理论篇和操作篇。理论篇中有摄影的发展及其作用;从专业到普及;从理论到实践等。在操作篇中有相机基本构造了解、选择、保护的方法;镜头――焦距、视角与景深 的关系;曝光与测定的运用;色调、色温与白平衡;布光的方法等知识和内容。那么在基础理论实践部分无论是理论篇还是操作篇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都是运用实践来确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如讲摄影的发展及其作用时,先用135单反胶片机分发给同学们使用操作后,再用135单反数码相机分发给同学们使用操作,让同学们说出两种相机的优缺点,然后总结比较后再来讲摄影的发展及其作用。这样同学们很快能理解和认识摄影的发展及其作用,并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为专业摄影实践部分。在专业摄影实践部分上课内容和操作是不分开的。专业摄影实践主要包括为:吸光体、反光体、透光体拍摄训练;复合商品拍摄训练;室内、室外人像拍摄训练;风光、建筑拍摄训练;创意摄影;另类商业摄影。第二部分的专业摄影实践中内容可根据艺术类各类专业的要求另行安排实训内容,宗旨就是和各类专业主干课联系越密切越好。当然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其实践场所和所要求器材比传统的理论教学要求要高得多。如:理论篇中基础训练对相机构造的了解,就必须有多种相机样机,每种样机都应有一定的数量,以便实践。这样在资源配置上费用会提高,但摄影教学效果也会提高很多。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但要求摄影教师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而且实践操作水平也必须高,并要求通过实践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具体我们以两课时90分钟的教学过程来和大家研讨。

如我们讲基础训练中照相机的类型时,在二个课时的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照相机的各种类型及选择和保护方法;要求掌握摄影发展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各种类型,选择和保护的方法;了解各种类型相机拍摄的特点。我们把重点和难点放在135型相机和120型相机、135型相机中反光式和直视式的特点、数码135型单反相机上。实践教学的方法就必须更加具体,时间和内容安排也必须合理。第一课时简单就相机的类型导入10分钟,然后提出问题,你们会使用哪些类型相机?直接进入摄影室操作传统相机135型单反和直视式相机20分钟时间由学生自己操作。这中间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大部分同学没有操作这种照相机,他们在不会使用的过程中就迫切的想知道。教师在不断示范讲解实践操作中,总结学生的几个重点问题,针对问题讲解示范20分钟,同时再要求学生操作20分钟;最后20分钟做理论引导。如135型单反相机的特点,135型单反相机产生“噪音”的原因等。在90分钟的课中,用了30分钟做理论方面的导入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求教师了解各种相机的特点而且必须有熟练操作各种相机的功夫,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开始了了解,在实操中有很多经验是理论表达不出的,如装片听音和找手感的方法等。

摄影课程总结例5

关键词:

《建筑摄影》;课程教改;茶文化;思考

《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目前的《建筑摄影》摄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传统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上就是需要提炼茶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其充实到《建筑摄影》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1传统的《建筑摄影》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1传统《建筑摄影》教学中出现的困境

尽管各个学校的摄影专业对《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摄影》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建筑摄影》的知识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述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在测试中也以专业知识的测试为主,与其他课程的测试方式并没有大的区别,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在功利作用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1.2目前《建筑摄影》课程教改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建筑摄影》课程改革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相符合,缺乏教学的时效性。很多改革措施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并不能跟上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建筑摄影》改革必须重视时效性,完成相关课程目标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1.3今后《建筑摄影》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也在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现在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并没有通过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的思考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广泛的种植。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饮茶的习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领略这个过程中的美好意境,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茶文化。这种茶文化是中国人们对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贡献,反映中国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而茶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上的一些元素,是摄影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十分必要。在引入之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进行思考:

2.1茶文化的元素解构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于我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为了很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去需要对茶文化的元素进行解构。根据《建筑摄影》目前注重知识传输的情况,需要将茶文化中的隐性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层面,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能力。但是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很难理解某个地区性文化,因此为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状况,在《建筑摄影》教学中要注意提取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2茶文化的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途径

要想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宜于对整个教学情况做出过多的改变,以免为教师的备课过程增加大的负担,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教学中去。第二,茶文化进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要考虑到逻辑性,使整个的融合过程显得十分自然,不唐突,这易于被学生接受,给茶文化的传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茶文化的引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内容,与教学板块需要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是茶文化在融入到《建筑摄影》之中需要具备的要求,在坚持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摄影技巧。

2.3茶文化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评价

由于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整个程序并不十分完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引入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表现情况应该是评价的重点,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的隐性信息。

3茶文化功能分析

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也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1增加涵养功能

学生的涵养是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是一个无形的帮助,在学校的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进行涵养的教育,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涵养。茶文化作为文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提高涵养的功能,通过饮茶、品茶等各种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将茶文化引入课堂十分必要。

3.2修养心

目前学生中的个性意识十分强烈,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别人认可,竞争意识比较强烈。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比较严重,内心极其浮躁,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建筑摄影》课程对于学生的心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程中的融合出现了可能性。

3.3培育耐心功能

目前,学生在《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耐心,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出现为难情绪,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茶文化具有培育学生耐心的功能,需要积极引入茶文化。

4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途径的探索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引入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

4.1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前各个学校并没有教学先例,所以,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组织摄影专业的教师组建教研组,对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茶文化如何在《建筑摄影》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涵养、心性和耐力。对教师的看法进行总结以促进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其功能。最后,按照总结出来的模式进行试点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观摩教学,通过观摩不断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2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培训

要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该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茶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安排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由茶文化专业人员和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教师。对该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茶文化的知识、茶文化与《建筑摄影》的联系、茶文化与摄影专业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内容的培训可以采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最终使教师对茶文化和将其融入到课堂之中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3应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与传统的《建筑摄影》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不同,将茶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茶文化对于摄影专业学生软实力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摄影知识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发挥茶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便于将茶文化知识与建筑摄影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4.4建立以学生为指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建筑摄影》课程评价都是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的,这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感受,不利于日后的改进。所以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形式的看法,真正为教改深入提供借鉴和指导。

总结

摄影专业学生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将二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提高,使学生成为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李怡洁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影视摄影教研室

参考文献

摄影课程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8-0077-02

《摄影》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创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美学知识和摄影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照相机独立创作摄影。《摄影》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摄影理论及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摄影创作能力。因此,摄影是提高师范生科学素养、美学素养的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高校摄影课教学现状

从我国目前师范院校摄影教学现状来看,受多年来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倚重于知识传承,过分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忽视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方法和价值观的引领;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发挥。造成学生拿起相机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拍摄,被动学习,自己创作的成分很少;或有些学生拿起相机漫无目的的乱拍,拍摄的主体不明确、构图不当、用光不准确等。

笔者从事摄影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深切地感受到,随着数字化环境建设速度加快,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摄影课程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虽然很多,但是适合摄影课程的并不多,作者通过在实践中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反思和分析,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带着项目去学习、去拍摄,目的明确。因此,摄影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最好采用项目教学法。

二、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世界各国都对项目教学法开展了积极的探索。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有: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强调项目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在各学段、各学科中普遍开展项目教学。作为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目的的地方师范院校,应该指导和引领当地的基础教育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身体力行,积极开展项目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摄影课程开课面广,开展项目教学,能对师范生起到更广泛的示范作用。开展摄影课程项目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对师范院校提高摄影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摄影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摄影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程教学生动、活泼、高效,使摄影课程成为学生最欢迎的一门课。

三、摄影课程项目教学策略

第一,建立项目小组。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兴趣、能力、性别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实验中,将学生分组,每组5~6名学生,每组选出一名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各小组学习讨论和落实项目的安排与实施。

第二,选定设计项目。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景,提出以下几个项目供学生拍摄,和学生一起探讨,确定出每个项目的拍摄目标、拍摄技巧和拍摄计划。

项目一,熟悉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操作。要求学生熟悉数码照相机的组成结构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熟悉各种拍摄模式的特点,学会测光、曝光、景深的控制,白平衡、感光度的调整,前景和背景的选择,曝光补偿和各种构图方法的应用等。在摄影实践中,教师可随时给学生演练照片的拍摄技巧,学生也可随时检查自己作品的好坏。

项目二,校园风光摄影。经过全面观察,确定好拍摄的主体,尽量多提炼线条,选择拍摄的角度和背景,并重视人物在风景照片中的作用。风光摄影的用光依靠的是自然光的造型,一般理想的光线是逆光和侧逆光。

项目三,日出和日落摄影。日出、日落摄影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当红日露出刚刚呈圆形时,正是拍摄的好时机,拍摄晚霞的最佳时间是日落前10分钟和日落后30分钟内。日出、日落时的光线变化快,变化大,曝光一般采用加减1档的梯级曝光法。取景一般以水平方向三分法分割画面,把太阳安排在画面的左上侧。最好使用带有长焦距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三脚架和遮光罩等。

项目四,花卉摄影。拍摄时,需要在摄影镜头前加上遮光罩,以免杂乱光线照射在镜头上。使用手动对焦,并将光圈开大,虚化周围的景物。花卉摄影最理想最常用的光位是侧光和逆光,雨后天晴的光线是拍摄花卉的好时机。花卉摄影最常用的构图非常饱满,可以让一朵花充满画面,也可以拍摄一片花卉。花卉摄影并不仅仅只是拍摄花朵,也包括叶子的摄影,加入蝴蝶、虫鸟之类的小动物,可使画面更加生动。

项目五,人像摄影。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有纪实性、专访性和服务性三种。人物摄影的拍摄手法有摆拍、抓拍、偷拍等。人像摄影的构图通常采用直幅构图法。直幅构图可以让被摄者的身体更大比例被摄入画面中,更加突显,而且比较自然。让被摄者的视线方向及动作方向多留一点空间,尽量美化人物。

项目六,体育运动摄影。体育摄影是典型的动体摄影,需要被摄对象在运动中进行拍摄,所以它比静态对象的拍摄难度大得多。体育摄影的相机体积要小、配备长短不同焦距的镜头、镜头的口径要大。体育摄影的对焦有预先对焦法和自动对焦法,要有预见性和提前量。拍摄时应注意拍摄位置、拍摄点和快门速度的选择。

项目七,夜景摄影。夜景摄影的曝光方法有一次曝光法、多次曝光和频频闪光法。拍摄的题材有静态夜景摄影、动态夜景摄影、雨天夜景摄影、烟花摄影、冰灯摄影等。夜景摄影的最佳时间,是太阳落山之后,天空尚未完全黑透的时候,相机必须要稳定,慎用高感光度,尽可能使用广角。

第三,项目活动探究。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拍摄技巧,制订拍摄的计划,提前到拍摄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拍摄对象。然后通过查阅收集信息和资料,分析拍摄项目的特色,并提出可行的拍摄方案。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与全班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咨询其他拍摄专家。

第四,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学生到现场拍摄照片,利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制作,以弥补拍摄中的一些缺陷,再利用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Premiere,EDIUS)将静态的图像制作成图文并茂、声画相配合的视频节目。

第五,各小组成果汇报与师生评价。先由学习小组进行评析,每个项目小组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视频节目,介绍其拍摄思路、拍摄技巧、拍摄过程以及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汇报后,其他各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结合照片实例,从取景、构图、用光、聚焦、曝光、思想内涵、构思、拍摄技巧等技术和艺术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拍摄作品。教师要指出拍摄作品的亮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分析照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评析使学生总结自己拍摄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摄影课程总结例7

一、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摄影课程开始阶段对摄影充满好奇,并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可随着课程的深入展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退,摄影创作水平也不见提高。作为一名摄影专业教师,时刻想着如何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幻化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拍摄水平。 笔者为了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学期在课堂上大量引入摄影比赛,把摄影比赛课题化,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参加不同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保持对摄影课堂的新鲜感。同时通过比赛加强了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荣誉。

二、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成立参赛小组

笔者将团队做法引入到摄影课堂中,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不同参赛小组,并保证每个参赛小组实力相当,层次多元化。同时,每组选出参赛组长,组长起着组织和管理组员的任务。

(二)确立比赛主题

对于摄影教学而言,参赛主题的选定非常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笔者根据教学上的需求,将比赛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校外比赛,二是校内比赛。

1.校外比赛。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摄影比赛征稿,通过校外摄影比赛引入摄影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证明自己,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同时能获取相关荣誉,为以后就业做好铺垫。同时激烈的竞争性和作品的丰富性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笔者尝试把校外比赛引入课堂的第一学期,有幸带领学生获得了荣誉,如图所示,笔者指导孔德昌同学的作品《回眸瞬间》在“全国技工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阳光校园”比赛中入选国家决赛,并荣获全国优秀奖。

2.校内比赛。校内比赛主要是以组为单位,校内比赛主题的选定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主题的筛选。选题原则倾向于选择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场景和元素,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的观察提高审美,获得灵感。比如“校园青春梦想”、“毕业那年”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在拍摄之前,笔者会根据拍摄主题予以说明和讲解,并为学生做示范,叮嘱学生拍摄技巧,主题表现等,尤其是对光影的捕捉和构图的选择。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表现有教师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小组计入期末成绩考核。以比赛带动教学的新模式,既能让学生掌握拍摄技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比赛主题展开拍摄

通过教师对历届获奖作品(校外比赛)的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参赛主题的理解,围绕参赛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拍摄。教师在拍摄过程中应全程参与,并亲自示范,鼓励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追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把参赛课题化引入教学的新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最大地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效果进步的重要体现。

(四)开展参赛作品的最终评价

摄影课程总结例8

一、手机摄影的技术革新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推出新款便携式胶卷相机,广告语是:"您只管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搞定!"这其实宣告了一个大众摄影时代的来临。

时间转眼翻篇到2000年,日本夏普公司推出了一款能拍照的手机,2001年芬兰诺基亚公司紧跟着推出NoKia7650也具备拍摄功能,并自称名列当年"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生产商"。而到了2010年,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在会上把手中的iphone4比作徕卡相机・・・・・・短短的十余年,手机摄影从问世迅速的扩张成大众摄影的绝对主流。

数码摄影问世之日,人们更多的是感叹其对传统胶片摄影的颠覆,而没有料到手机摄影的兴起犹如黄雀在后,转眼席卷了图片横流的多媒体时代。

虽然严谨的摄影艺术家们强调手机拍照是一种快餐式的消费,与他们的艺术创作无关。

但在2012年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国际手机艺术节,以其强大的宣传力度,使与会的作品瞬间传遍全球,向大众展示了一部分艺术家新潮的思考和实践,揭示了手机摄影表现的种种可能性。

就像在"百年徕卡"影片中所描述的"我们没有发明什么相机,我们只是发现了摄影"。而现在手机作为便携摄影工具,随着其技术的进步,所呈现的也许就是摄影艺术更完整的本来面目!

二、传统高校摄影教学课程的优缺点

高校传统的摄影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但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它又亟待更新与调整,我们可以把其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一:摄影课程作为培养审美素质和认识审美规律的基础课程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帮助巨大!

就目前的培养体系而言,广大从事摄影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学生,缺乏的是长期审美能力的熏陶和磨练。大学三到四年的学习无法快速的完成从艺术的基本认知到设计实践的过度,而摄影既是一门技术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审美素质的训练课程,而且它还紧密的衔接日常生活,培养对摄影的兴趣有助于课余学生通过学习达成对审美素养的提高。

优点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对发掘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有作用!

传统的摄影课堂,在前期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这是日后学生想深入该领域探索不可或缺的!同时,不同于枯燥的纯理论课程,摄影有其自身富于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课余生活中衔接和延续课堂的内容,做到寓教于乐。

优点三:经过多年磨砺,其体系已较为完善成熟。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多年来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果,具备了较为完善全面的教学结构,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摄影人才,新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尊重和延续其优势才能在合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

但是,传统的教学体系发展到今天,已经明显的暴露出若干不适应发展需求的问题,简单归结为:

缺点一:缺乏普适性。

单反相机及其他专业化摄影器材价格昂贵且操作相对复杂,不利于便携,也就是不利于深入生活。

缺点二:学校硬件配备普遍落后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摄影专业课程的不在少数,但其包括相机在内的硬件器材的配套普遍的存在不足和落后的情况。缺乏专业化的设施和影棚,使摄影教学一定程度上沦为纸上谈兵的理论课!

缺点三:与新媒体没有做到无缝衔接

通过新媒体呈现出来的读图时代的特点是要求富于效率的共享与互动,传统的专业化器材在这个环节上也慢了半拍,对于这个苛求效率的时代,我们必须做出变更!

三、手机摄影练习的优缺点

手机作为摄影的新工具,它也有鲜明的优缺点,可做简单总结:

优点一:手机为代表的便携设备具有普适性

相对专业单反相机来说更便宜,已经明显压缩了前些年"卡片机"的市场空间,而成为大众拍照的首选。

优点二:与新媒体方便链接

更好的随时与网络连接,通过各种新型媒体快速传播,大大加强了学习交流的效率和实时互动的乐趣!

优点三:启发更多角度的创作思维、重新定义大众摄影

手机拍摄的普及化才使得大众摄影这个概念名符其实,同时它像多棱镜一样全方位的反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创作思维的训练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而手机摄影的短处也显而易见,分别是:

缺点一:性能逊于一般单反相机

对焦能力,感光性能以及各类特殊环境下的画面掌控效果,目前的手机摄影技术和专业相机还有不小的差距。

缺点二:拍摄脱离创作概念和自觉,变成流水账日记

信息的过分传播阻碍了思考的能力,同时消减了严肃创作的热情,泥沙俱下的信息流中,耐心的坚持创作变得困难!

缺点三:后期处理缺乏弹性和宽度

手机拍摄的爱好者对于后期处理往往缺乏认知和耐心,各种流行的APP足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严肃的创作者只有在PS那样专业的修图软件中才能寻求到自己想要的完美。

四、深化课程改革:手机摄影要与传统摄影教学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手C摄影必须做到与传统的器材、方法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其优势。我们试分析其关键点:

结合点一:手机可补充摄影教学器材的缺乏

就教学实践而已,很多高等院校的影棚和配备的专业器材往往不足以应付教学任务。而手机拍摄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器材不足造成的尴尬,为创作多积累实验性素材和练手!

结合点二:更好的融入生活启发兴趣

快速便捷的捕捉机会和记录灵感,真正做到心眼手相合,让摄影创作回归生活本源!

结合点三:使传统课堂练习便于传播与交流互动

有的教师在采风课上通过微信群实时互动分享评论相片,或开公众号讲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果非常好!

结合点四:学习把手机和传统专业器材相结合

有经验的摄影师已经把一些具备较高摄影性能的手机运用到他专业的摄影活动中去。手机技术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摄影人应该随时关注其变化,并将之合理的运用到专业摄影创作中去!

五、结论

手机摄影要在技术上赶超单反相机等专业器材尚有待时日,但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其发展,合理运用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将它有机的结合到传统的摄影课堂教学中去,这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摄影课程总结例9

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高校对摄影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它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广泛存在于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有些学校开设了与摄影相关的公共选修课,还有的将摄影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

摄影课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摄影行业的发展,但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却影响了摄影发展的进度。笔者就目前已有的摄影课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摄影课,所采用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都大同小异,没有专业和学情的针对性,没有体现摄影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特点。要想发挥摄影课的作用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课程存在的环境,开发满足学校性质、适应专业需求、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次研究是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为例,对高职教育体系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针对目前该校本专业的特征,研究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的特色

近年来,高职一直在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工作,可以说各院校的改革百花齐放,各不相同,研究学校高职专业下的课程改革,要明确学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这样才能与学校高职教育的整体思路吻合。

高职教育建设与改革的重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新办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双证融合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重视岗位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在教学中弱化专业研究,突出强化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这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点。所以对摄影课进行课程改革的核心点是要以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

二、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的作用

设计类专业中的摄影课不同于摄影专业中的摄影课,所以要明确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开发适合本专业需求的摄影课。

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身边许多包装、海报、型录等设计作品,都是通过摄影的手段记录下图像,然后进行再设计。摄影课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从学科性质上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集营销、摄影、设计、印刷、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所以,摄影目前已经成为支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摄影课是一门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课程,对于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执行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感受能力等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开设摄影课有助于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对摄影感兴趣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摄影学习的机会。

三、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存在的问题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高职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全新的专业开发,并对其中的拓展课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效果显著,而作为基础课的摄影课一直沿用本科的上课模式,没有凸显学校高职教学的特色。摄影课在整个专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就目前的授课内容和形式来说,难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求,存在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

目前学校所有设计类专业中摄影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专业和学情的针对性,不管哪个专业下的摄影课,教学目标一般都设定为以一定的摄影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指导,去介绍摄影的发展、原理、器材、冲洗等,重点讲授摄影用光、曝光、构图等。但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准确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应该是为培养平面设计师服务的。

(二)实训项目设计不系统

项目的设计不系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时间有限,多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的上课时间短,一般为2―3周,30―50学时不等,从时间上看,有限的时间里无法进行系统的摄影学习。其次是实训内容设计不系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学目标的偏离,导致实训项目的设计忽视了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最终作用和意义。

(三)考核单一

传统的考核单一,基本上是学生做、教师评,学生最终成绩由任课教师定。高职教育是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要以实训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企业深度结合,应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而考核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不应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要发挥学生自主考核的主观能动性,借鉴企业考核员工的制度,使课程考核行业化,考核应由学生、教师、企业教师三者共同完成。

四、摄影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抛开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做课程,这样导致高职学生毕业后没有任何优势,相比本科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相比中专技校的学生来说,没有更早地进入社会,积累经验。所以必须进行开发校本特色的课程改革,才能促进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

在对摄影课程进行改革前,首先要了解学校本专业的特点,分析专业课程开发思路。本专业的课程开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市场为依据进行的课程开发(见表1):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确定8门职业基础课程,如表1中的艺术造型训练、设计造型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训练、设计策划与管理、摄影基础、丝网印刷技能、印刷实务、计算机辅助设计。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人员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确定7门职业岗位课程,如表1中的设计策划与管理、设计草图表现、图形(像)处理与制作、文字信息处理与制作、图文信息处理与制作、输出技能实训、印刷装订与制作。

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程序,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6门职业拓展课程,如表1中的标志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VI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与制作、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海报设计与制作。

通过目前行业反馈的信息,上述以就业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模式,适合本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而本专业下的课程也应该以行业为指导进行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才能将这一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摄影课是本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只有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下是根据近年来对学校本专业摄影课的授课经验归纳的摄影课需要改革的内容:

(一)以行业为指导、就业为导向确定适合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求的教学目标

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以能够顺利从事助理级平面设计师工作为目标的,所以本专业中所开设的课程都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本专业中的摄影课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摄影师助理,而是为培养具备摄影技能和修图技巧的平面设计师(助理级)做准备。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才能使课程效果最大化,更大程度地发挥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

高职课堂教学的任务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做人;二是学习做事。做人是要做一个具备岗位工作基本素质的人;做事是要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为了满足高职课堂的两点任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和岗位能力对接。

通过对同类院校同专业和行业企业的调研,总结与本专业摄影课相关的岗位包括:摄影师助理、初级修图师、平面设计师(助理级)。参考国家摄影师初级资格证书和平面设计师(助理级)资格证书的内容,分析行业中岗位的工作任务,对三个岗位能力进行归纳,结果如表2显示分别为助理级平面设计师对应的能力、初级摄影师对应的能力、初级修图师对应的能力。通过对三个岗位能力的分析归纳,将摄影课的课程目标初定为: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操作能力(相机操作、灯光控制等)、创新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审美能力、图像摄取能力、图像筛选能力、后期处理图片能力、发散思考能力、执行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辅助摄影师拍摄能力等。

检验初定的摄影课的课程目标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满足后期专业课学习的需求,要通过后期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拓展课的学习才能得到验证。

通过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摄影课的学习可以完成《图形(像)信息处理与制作》《图文组织处理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与制作》《海报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中相关能力的培养。例如摄影课可以解决《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图像摄取、筛选与处理、执行能力、发散思考的能力、辅助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后期处理图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表3)。

所以我们初步确定的以行业为指导、就业为导向的摄影课的课程能力目标,定位合理,能够满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需求,能为后续课程做好服务工作。

(二)设计系统化的实训项目,以工作室为依托,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驱动实训项目的实施

为了发挥摄影课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必须做好学时的分配,通过多方面调研比较,学习周设计为4周,总学时为60学时,确保完成系统化实训的时间。

项目化教学现在已经不是新鲜的名称,很多学校的课程都采用项目化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盲目的项目教学会使教学程式化,所以课程设计也要因材施教,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本专业学生的情况,设计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实训项目。

针对近年来教学的积累和行业调研走访的分析,笔者设计了四个实训项目,项目设计的内容是以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作为主线进行开发的,符合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顺序:先了解设计中的照片;再去认识拍摄照片的器材,进行模仿拍摄;然后明确摄影作品在设计作品中的处理,全面了解和认识摄影作品在设计中的获取和使用。通过有序的实训,将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揉碎分解,融入到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学生能够掌握设计作品中摄影作品的获取、筛选和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表4是摄影课设计的四个实训项目,其中上课地点的变更是我们课程实施中的亮点,根据项目的教学需求调整上课地点,营造项目实施的氛围。以学校现有图文工作室、影像工作室为支撑,利用我们现有的校企合作单位,将企业中的项目引入课题中,以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参考对课程进行设计。

项目一的实训目的是认识照片在设计中的作用,实训地点选择在图文工作室。图文工作室承担的工作是图片的设计、处理、输出、打印,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图像筛选能力、后期处理图片能力、审美能力等训练。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能够明确设计、打印、印刷、制作对摄影作品的要求。

项目二的实训是走进相机开始了解拍摄的过程,实训地点是在影像工作室。影像工作室有影棚、灯光器材、摄影器材等设备,学生通过模仿优秀摄影作品,进行拍摄练习,熟悉摄影器材。

项目三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单位来完成实训,教师要联系足够的企业,协助教学,企业在哪里进行拍摄,哪里就是项目实施的地点。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学生分组对实际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拍摄,做好摄影师助理的工作。

项目四是将实训过程中拍摄的作品进行筛选,并进行后期设计。通过该项目掌握后期设计对摄影作品的要求,掌握摄影作品删选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结合课程性质和行业工作的特点,课程设计采用项目单的形式执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项目开始前,给学生发放项目单,根据项目单教师引导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项目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起到了指导的作用。项目单的内容包括:项目目的、项目内容、项目要求、项目步骤、项目向导和项目体会。

(三)结合行业考核的特点,以任务单的形式进行项目过程的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项目考核形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考核模式,将考核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测评,教师只需归纳出实训项目中的每个任务点,设计项目任务单,发放给学生。任务单对项目执行起到督促的作用,检查学生能完成每个环节实训的,任务执行的程度包括四个等级:完成、基本完成、部分完成、不能完成,学生根据自己对相应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勾选,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训考核。教师和企业一线的老师参与考核,对每个项目考核的结果进行不同等级的随机抽查,对学生自我考核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解决实训中遗留的问题。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训过程中反复灌输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转第页)

(接第页)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导,教师发放实训项目单学生执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解答问题根据任务单自我考核教师和企业教师分析考核结果总结归纳。

结语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和改革有其独特的地方,此次专业摄影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与学习,突出摄影课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改革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课程标准行业化。课程标准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以行业作为指导,及时更新并融入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变的课程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内容要以职业技能技术培养和文化育人为主线,双管齐下。所以,摄影课的课程标准要和所在专业的行业结合,找到专业和摄影课的结合点。

其次是课程设计职业化。课堂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所以课程设计需要以相关岗位工作的过程作为参考。这种职业化的课程设计是将岗位工作任务融入课堂,需要学生做到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实际项目案例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行业工作的能力,从而稳步地过渡到就业。但是要做好课堂职业化,需要学校加大与校企的合作,及时更新从企业中引入的设计项目,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同时,这样的课程设计也对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是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职业化的课程设计。

最后是课程考核专业化。课程要改革,课程的考核必定要相应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参考行业考核任务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考核任务单,使课程考核更加专业化。

摄影课改革的思路清晰,特征明显,改革是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满足相应专业发展的需求。此次改革的方法可以普及到开设摄影课的相关其他专业中,一定会使相应专业的发展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凡.数码相机在非专业摄影教学中的众多优势[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

[2]张晓凯.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3(8).

[3]王晓娜,王彦霞,赵宇,等.建设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

[4]崔聪.数字时代高校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3).

[5]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业与教育,2005.

[9]刘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5).

[10]官宏云,王立霞.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11]万剑,李兴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

[12]陶红林,王作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13]刘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22).

[14]林路.关于高等摄影教育的几点思考――全国高校摄影教育论文集[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夏峰,姜林.中国摄影教育任重而道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

摄影课程总结例10

当然,对上课,我们可不仅仅只有抱怨,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讲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授课的老师风采各异,师生的互动“好戏”不断……从我们上过的成百上千堂课中找出精彩的素材,拍出一部课堂主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还不是小菜一碟?

拍摄角度一:人物特写

导演柠檬姐姐: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拍以课堂为主题的片子,由我担任导演,摄影师当然就是年轻有活力的贝壳姐姐啦。

摄影师贝壳姐姐:请问导演,我具体应该拍些什么内容呢?

导演柠檬姐姐: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在课堂上,大家都有不同的表现。就拿认真听课来说吧,贝壳,快打开你的摄像机,看看你都能拍到些什么。

摄影师贝壳姐姐:嗯……这听课也各有各的听法啊,比如这位同学是“单手托腮式”,那位同学是“双手撑桌身体前倾式”,还有一位是“边写边记式”……

导演柠檬姐姐:瞧,即使什么特别的事也没发生,仅仅是听课,你就已经拍到这么多有趣的镜头啦。

摄影师贝壳姐姐:呀,老师提问了。瞧这位同学立刻低下了头,恨不得藏到桌子下面去;那位同学一脸的无动于衷,也有可能正在走神儿,没听见老师提问呢;把手举得高高的那位一定是自信满满,老师不点他都不行啊……

导演柠檬姐姐:随着讲课的进行,根据授课效果的不同,同学们的表现更是大相径庭,可供你拍摄的素材当然更丰富啦!

制片人周.com总结课堂拍摄主题一:在上一节特别沉闷的课时,同学们都有哪些举动?

课堂拍摄主题二:遇到发卷子或是点评卷子的时候,考得好的同学和考得不好的同学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课堂拍摄主题三自习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做些什么甲

课堂拍摄主题四:当老师宣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时候,同学们的情绪都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参见“单元训练范文超市”之《有趣的一堂课》)

拍摄角度二:公开课

导演柠檬姐姐:摄影师,要是让你拍一节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课,你会拍什么课?

摄影师贝壳姐姐:让我想想看……我会拍公开课!我觉得公开课的课堂最能体现这八个字。导演柠檬姐姐:不错不错,思维很活跃呀。的确,存公开课的课章上,为了给听课的老师展示班级的风采,全班同学一定是团结一心的;因为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在,平时上课开小差的同学一定也特别严肃认真;为了展示最佳的教学效果,老师也会用一些非常活泼生动的方式来授课。

摄影师贝壳姐姐:我还会把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以及上完之后同学们的表现都拍下来。公开课这么重要,上课之前大家一定会做各种准备,心情多半也忐忑不安。上完课之后,如果特别成功,大家一定会很兴奋;如果出了意外,大家可能会有些沮丧……这些可都是公开课独有的素材哦。

导演柠檬姐姐:上公开课的时候,在不影响听课的情况下,大家还可以观察一下听课的老师们都在做什么。根据他们的表现,你也可以判断出公开课的效果。

制片人周.com总结

课堂拍摄主题五:听课老师最多的一堂公开课。这堂课一共有多少老师来听课?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是超常发挥,还是发挥失常呢?

课堂拍摄主题六:课前准备最充分的一堂公开课。大家都做了哪些准备?你又做了些什么?这些准备最后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课堂拍摄主题七:授课方式最特别的一堂公开课。在那么多的公开课中,哪一节课让你觉得最特别?特别的地方在哪里?你喜欢这种特别吗?

(参见“单元训练范文超市”之《一堂公开课)

拍摄角度三:趣味课堂

摄影师贝壳姐姐:导演,我特别想拍出课堂活泼热烈的气氛,请问我该到哪儿找素材呢?

导演柠檬姐姐:那你先告诉我,在你还是学生的时候,有没有特别喜欢上的课呢?

摄影师贝壳姐姐:当然有啦!比如一些有趣的主题班会课,我们全班会去野餐、玩雪什么的。还有一些动手实践的课程,有一次,全班同学都从家里带红薯来刻红薯杯子,结果材料都被吃光了……

导演柠檬姐姐:这些都是学校里的课堂,在学校之外呢?

摄影师贝壳姐姐:我记得在夏令营的时候,捌门上过观察小动物的课,大家一起找昆虫,特别好玩。

导演柠檬姐姐:你都说了这么多,还需要我来“指点迷津”吗?

摄影师贝壳姐姐:我明白了。即使大部分的课堂都比较严肃,但总会有一些很有趣的课。同时,上课的地点也不仅仅在学校,少年宫、兴趣班、夏令营……这些地方上的课往往更有趣,提供的素材也更丰富、更生动!

制片人周.com总结课堂拍摄主题八:一堂特别有意思的创意教学课,比如老师给大家放动画片、同学们表演“课本剧”等等。

课堂拍摄主题九:各种特色班会课。班会课往往有不同的主题,你一定也上过让人意犹未尽的趣味班会课吧?

课堂拍摄主题十:各种兴趣班、训练营的特色课程。跟教官学打军体拳,听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文物知识,全班一起到风景如回的郊外写生……你会玩,就一定会写!

(参见“单元训练范文超市”之《乐在陶泥中》)

拍摄角度四:突发事件

导演柠檬姐姐:有一类电视新闻叫“突发新闻”,也就是对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一发生这种事情,摄影师和记者就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争取完整地记录事件的过程,并以最快的速度把新闻播报给观众。

摄影师贝壳姐姐:是啊,每次碰到这种情况,摄影师最辛苦了。虽说辛苦,也很有成就感。导演柠檬姐姐:其实,在课堂上也有不少突况,比如某位老师忽然生病了,不能来上课,得上自习或找别的老师代课。比如教室里忽然飞来了一只小鸟。比如老师突然宣布当堂考试……这样的“突然袭击”往往会带来很多新鲜的素材。

摄影师贝壳姐姐:是呀,我可以拍摄代课老师不熟悉班里的情况时遭遇的小尴尬,可以拍摄小鸟进教室时男生女生的不同反应,可以拍摄老师宣布考试时同学们的一片哀号……种种“突发事件”一定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制片人周.com总结

摄影课程总结例11

摄影在近年的信息时代条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摄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促进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网络的深入发展,摄影在促进信息传播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想加快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就必须要做好摄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影像行业不断的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门已经针对摄影教育教学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把摄影教育教学作为了当前素质教学课程之一。这一政策能够很好的缓解当前学生们的就业压力,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素养,为社会摄影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摄影教学状况

相比于国外的发达国家,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摄影教育教学事业起步较晚,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的摄影教学情况可以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摄影教育的主要内容依旧是专业教育,纵观我国摄影教育的历史。摄影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围绕专业教育进行的,摄影教育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我国的摄影教育在美育方面的教育教学相对缺乏,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上相对缺乏,我国的摄影教育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对让学生智力开发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我国的摄影教育教学课程过于老化,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鲜元素。目前大多的摄影教学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摄影技术基础课程,艺术摄影课程和相关摄影概论。这一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不利于学生就业。

另一方面,和摄影有关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摄影相关的技术似乎已经不在成为难题,但是摄影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似乎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在摄影的教育上,老师依旧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摄影教学的观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我国目前的摄影教学教育上,摄影教育理念的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被重视起来,导致摄影教育教学理念滞后。

第三,我国目前的摄影老师水平整体不高,师资力量短缺。我国的很多开展了摄影专业的高校中,据统计,老师的数量和学生的数量不成比例,再加上很多院校扩大招生,不断的增加和摄影相关的专业,这些更增加了摄影老师的压力。同时许多院校的摄影老师不是摄影专业出身,造成了摄影专业老师水平整体实力不高。

最后,我国摄影教育方面的硬件设备和场地也是制约摄影教育效果的一大因素。设备数量严重不足,往往一个班只有2部单反相机作为实践教学用机,每个班按30人计算,轮到每个学生手上的时间不到两分钟,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场地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摄影棚,或者摄影棚的空高、尺度、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信息条件下,我国加强摄影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摄影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传统的摄影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对学生相关摄影器材的使用和暗房教学比较侧重。今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生们对于摄影技术的掌握已经不再困难,所以摄影老师应当充分了解到这一点,及时的更新摄影教学课程体系,适当的减少传统的摄影教学技术内容,增加数码教学课程,增加和艺术相关的课程,在摄影理论课程上实现交叉教学。由于数码摄影的普及,和传统相机有关的知识应当适当的缩减,转移教学的重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到数码知识和图像处理上来。

(二)创新摄影教材,壮大师资队伍

摄影教材作为摄影教学的基础,必须要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有效的开展摄影教材创新和改革工作,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成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规模和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在摄影界出现了很多新鲜的元素,摄影教材编辑者应当汲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元素,为传统的摄影教材注入新鲜的血液。用这些新鲜的元素代替陈旧落后的教材内容,让各院校的摄影教材更加的有深度有内涵,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在创新教材上,我们不能忘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在改变原来的声像,课件的同时,我们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观点,注重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面对着师资力量短缺这一现象,各院校应当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要知道,老师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着学生受教育的条件,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就业。我国目前的摄影专业老师的水平完全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下摄影教学的需求,老师的专业性不强。所以目前各院校应当针对上面的情况不断的壮大师资力量,完善摄影老师的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老师的课程培训学习,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引导老师把摄影行业和其它行业结合起来,帮助老师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摄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职业岗位能力训练

由于我国的摄影行业发展较晚,摄影老师对于商业摄影了解较少,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不能满足市场上商业摄影的需求,学生们就业后适应能力较差,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要把摄影教学同商业摄影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发展空间,为学生们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逐步的提高自己的摄影社会适应能力,存进就业。

(四)加大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充足的教学设备和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只有加大软件和硬件建设的投入,学生的摄影技能才不会只是纸上谈兵,才会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这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要想搞好摄影教育,我们必须要实现摄影教育教学的转型,由传统的摄影教学模式转变成“信息化”摄影教学模式,加大对摄影教育教学的研究力度、教育力度,为社会提高更多的高素质摄影人才。

【参考文献】

[1]段泽民.信息时代下摄影教育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唐东平.中国摄影教育应对策略探讨[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4)

[3]何敏敏.浅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媒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4]袁丁月,娄世民.摄影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关系[J].大众文艺,2011(22)

[5]黄匡宇.论新闻摄影教育改革与大摄影观念的确立[J].声屏世界,19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