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8 12:13:09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1

一、实习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实习掌握摄影测量的原理、影像处理方法、成图方法,掌握遥感的信息获取、图像处理、分类判读及制图的方法和作业程序。从而更系统地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通过实习使我们更熟练地掌握摄影测量及遥感的原理,信息获取的途径,数字处理系统和应用处理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从事生产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基础。

二、实习内容

1) 遥感影像图制作;

2) 相片控制测量;

3) 航空摄影测量相对立体观察与两侧;

4) 航片调绘、遥感图像属性调查;

5) 相片及卫片的判读及调绘

6) 调绘片的内页整饰

7) 撰写实习报告,提交成果。

三、实习设备与资料

1) 摄影测量与遥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2) 通过电脑查找有关这门学科的实践应用及其它相关知识等。

3) 电脑上相关的摄影测量的图片信息资料及判读方法。

4) 现有的实习报告模板及大学城空间里的相关教学资料。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

时间:20__年6月19日——20__年6月26日。

地点:学校图书馆、教室、寝室及搜集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学科的资料等相关地方。

五、实习过程

5.1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情景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摄影影像和其他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取所研究物体,主要是地球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并对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与应用表达的科学和技术。随着

摄影测量发展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及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段遥感影像与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摄影测量与遥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由于它的科学性、技术性、应用性、服务性以及所涉及的广泛科学技术领域,其应用已深入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5.2单张像片测量原理

单张像片测图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的透视变换,而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则是立体测图的基本原理。广义来说,前一情况的基本原理也是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20世纪30年代以后,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都是应用各种结构复杂的光学机械的精密仪器来实现的。50年代,开始应用数学解析的方式来实现。图1就是用光学投影方法实现摄影几何反转的示意图。图中假设两张相邻的航摄像片覆盖了同一地面AMDC,它们在左片P1上的构像为ɑ1m1d1c1,右片P2上的构像为ɑ2m2d2c2,两摄站点S1和S2间的距离为基线B。如将这两张像片装回与摄影镜箱相同的投影器内,后面用聚光器照明,就会投射出同摄影时相似的投影光束。再把这两个投影光束安置在与摄影时相同的空间方位,并使两投影中心间的距离为b(b为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的摄影基线),此时所有的同名投影光线都应成对相交,从而得出一个地面的立体模型A'M 'D 'C '。这时, 用一个空间的浮游测标(可作三维运动)去量测它,就可画得地形图。

5.3航空摄影测量的内外业技术要求

航测外业工作包括:①像片控制点联测。像片控制点一般是航摄前在地面上布设的标志点,也可选用像片上的明显地物点(如道路交叉点等),用普通测量方法测定其平面坐标和高程。②像片调绘。是图像判读、调查和绘注等工作的总称。在像片上通过判读,用规定的地形图符号绘注地物、地貌等要素;测绘没有影像的和新增的重要地物;注记通过调查所得的地名等。通过像片调绘所得到的像片称为调绘片。调绘工作可分为室内的、野外的和两者相结合的3种方法。③综合法测图。主要是在单张像片或像片图上用平板仪测绘等高线。

航测内业工作包括:①测图控制点的加密。以前对于平坦地区一般采用辐射三角测量法,对于丘陵地和山地则采用立体测图仪建立单航线模拟的空中三角网,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工作。20世纪60年代以来,模拟法空中三角测量逐渐地被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代替。②用各种光学机械仪器测制地形原图

5.4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像方)同像片间的相关位置。利用它可以恢复摄影时的摄影光线束。内方位元素系指摄影机主距 f和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在像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值(_0,у0)。这些数值通过对航摄机鉴定得出,故内方位元素总是已知的。确定摄影光线束在摄影时的空间位置的数据,叫做像片或摄影的外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有6个数值,包括摄影中心S(图2)在某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3个坐标值_s、Ys、Zs和用来确定摄影光线束在空间方位的3个角定向元素,如嗘、ω、k角。这些外方位元素都是针对着某一个模型坐标系O-_YZ而定义的。模型坐标系的_坐标轴近似地位于摄影的基线方向,Z坐标轴近似地与地面点的高程方向相符。在模型坐标系内所建立的立体模型必须在其后经绝对定向的过程才能取得立体模型的正确方位。

六、航影像片调绘

像片调绘是利用像片进行判读、调查、描绘和注记等工作的总称。即用摄影测量方法测绘地形图的作业过程,是用判读知识蒋像片进行实地调查和补测,并对地形图上需要表示的地物、地貌和地理名称等要素经制图综合后,用规定的符号和注记标绘在像片上以供进一步测绘地形图只用。经调绘的像片称调绘片。简称调绘片。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在实地调绘典型样片,其余的参照典型样片和有关资料通过像片判读在室内进行。

七、像片及卫片判读时注意的技术问题

在作业过程中进行航空像片判读时,一般都应该要遵循下列原则:先整体后局部;从一只到未知;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容易、更精确的判读像片及像片上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同时判读航空像片时一般也经常采用比较常用的方法进行判读,如: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等。像这样通过各种方法各种信息的全面综合分析,才能更好的防止信息的判别错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其它损失。然而尤其是判别过程中我们更得注重判读过程及步骤,在判读过程中我们分为四个判读阶段:准备工作;室内判读;野外校核和成图总结。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分为一些小的步骤:资料的收集;像片得清晰度;像片得重叠度;像片得平整度;航线的弯曲度;像片得压平度,这些虽然是些小的细节,但是一旦忽略很多就会导致很大的判别误差,影响我们最终的判别结果。还有室内的判读,这一阶段是需要在了解和掌握地区地理概况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判读任务的需要及相关学科的特点,制定出统一的分类系统,并选择已知或典型地区总结和建立判读标识。判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已知资料,以及放大镜、立体镜等辅助工具,对重要的地物和有疑问的地方加以特别标记,以便在野外校核时进行重点检查。第三是野外校核,主要是根据室内拟定的路线进行,把室内判读的结果与实地对照,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现象和有怀疑的地方,应详细加以观察和验证,以修改和补充室内的不足,最后是成图与总结,判读结果结果野外反复的检验后,可将其转绘到准备好的底图上,以制成专题图件,并根据任务的要求,编写实训总结报告。

八、实习心得

通过一周的室内实习任务,最大的感触就是从新认识了摄影测量和遥感这门比较抽象的学课,以前在课堂上总觉得这是一门非常难懂也非常难学的课程,可是就在这周的室内收集资料实习的过程中我的想法突然改变了,其实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学科并没有所想的那么难懂和难学,只要我们愿意去学、去发现这门学科的奥秘我们还是非常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开始接触是觉得它是我们所有学科中最抽象的,可是当我们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这次室内搜集资料的实习结合起来对比和深入研究后,才真正的发现这是一门多么有内涵和适应新时代的必要科目,很多情况下,对于大面积的测图我们都少不了对它的应用,同时在将来摄影测量和遥感也很有可能会取代我们所有传统的测图方法,真正的把它完全的应用到我们的所有调查土地资料中,以见证它的最有效的作用。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2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性服务。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139―04

一 现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摄影教育作为一种学习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其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我国,摄影教育主要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专业摄影教育;二是跳出专业的、纯艺术的限制,旨在培养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层面的大众摄影教育。在大中专院校及高等院校,大众摄影教育的主要实现途径是开设摄影技术公共选修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高等学校陆续开办了摄影专业或设置了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公共摄影选修课,高校摄影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并保持着进一步发展的强劲势头,这对于普及摄影艺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受公选课课程性质和学时的限制而引起的教学内容“广”与“专”的矛盾及实验教学的缺失;教学中往往将拍摄技术和拍摄技巧的讲授与训练作为课程的重点,而忽视了摄影公选课应有的美育和素质教育功能。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革命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数码时代的挑战,摄影艺术类选修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

二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于2007年9月开始担任所在高校本科生艺术素养类公共选修课《摄影技术》的教学工作,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着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方案设计(计划)、教学实验(行动)、过程记录(观察)、阶段总结(反思)[2]。

在基于《摄影技术》公选课的行动研究中,我们共进行了三轮实践。行动研究的总目标为:探求信息化环境下适宜时代特色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

1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7年9月―2008年1月)

(1) 计划

根据高校《摄影技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

(2) 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30学时,实验6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两大块内容。(一)摄影技术(14学时):照相机与镜头的构造、功能及使用,各种胶卷的性能及选用,曝光与测光,摄影滤光镜,暗房技术与技巧。(二)摄影艺术(16学时):摄影艺术学概论,摄影构图,摄影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体育摄影、广告摄影等。实验教学包括:黑白摄影(2学时),彩色摄影(2学时),黑白暗房制作实验(2学时)。

教学模式见图1。

评价及考核方式。总结性评价,即以学生期末课程论文和作品为主要考核依据,具体考核方式为:考勤10%+期末课程论文50%+期末作品40%。

(3) 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个别访谈。

(4) 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2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8年3月―2008年7月)

(1) 计划

根据第一轮的研究结果与学生的意见反馈,修改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并结合我校天空教室网络平台的使用,探讨多媒体教室环境与网络平台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模式与相应的评价方式。

(2) 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 28学时,实验8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一)基础篇(4学时):摄影概论,胶卷照相机,数码相机。(二)技巧篇(6学时):摄影构图,摄影用光,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三)数码摄影篇(10学时):数码相机参数设置,数码相机使用技巧(色温控制,ISO概念以及调节等),数码相机设备使用(滤色镜、数码伴侣、闪光灯、其他输入及输出设备等),数码曝光与测光。(四)应用篇(8学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新闻摄影等。实验教学包括:光学相机的使用与拍摄(2学时),数码相机的使用与拍摄(4学时),黑白暗房制作(2学时)。

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情境、任务或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将天空教室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提供资源及交流的平台。具体模式见图3。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考核方式为:平时15%+期末课程论文40%+期末作品45%。其中,对学生平时学习行为的考核包括其课堂行为表现与课外参与网路课程的行为表现。

(3) 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表现。

(4) 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3第三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8年9月―2009年1月)

(1) 计划

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探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平台教学相结合进行公选课教学的应用形式、应用策略及评价方式。

(2) 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 26学时,实验10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一)基础篇(6学时):摄影概论,光学相机使用,数码相机使用,数码相机选购、保养以及使用技巧,数码相机设备的使用。(二)艺术美化篇(8学时):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数码曝光与测光。(三)专题摄影篇(8学时):风光摄影,静物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体育摄影,广告摄影。(四)照片后期制作篇(4学时):传统暗房技术与技巧,利用专业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实验教学包括:光学相机的使用与拍摄(2学时),数码相机的使用与拍摄(4学时),黑白暗房制作(2学时),数码照片后期处理(2学时)。

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依据教学任务与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概述性内容、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核心内容与重难点(如光圈、快门的使用,黑白暗室操作等)两大部分,并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模块的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天空教室网络平台及其他网络辅助交流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及指导帮助。教师综合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结合教学中需解决的核心内容与重难点,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具体模式见图4。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见表1。

过程性评价 课堂行为表现与实验教学环节 积极发言,能清晰、准确地阐明观点;能准确、熟练地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实践中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起到积极作用,能与组内其他同学友好合作。 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资源利用与共享 能利用提供的资源有效完成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能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并与他人共享。 10%

讨论与交流 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出较新颖、有创意的观点;能在讨论交流中充当“主持人”或“学习榜样”的角色。 10%

总结性评价 论文撰写 素材丰富,语言流畅,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且能较为充分地表达独特、富有新意的观点。 20%

数码作品 选题典型、主题突出;曝光准确、布光合理;构图和谐、能很好地表达主题;整体具有创意与表现力。 40%

(3) 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表现。

(4) 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三 结论与反思

经过三轮实践,我们初步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适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摄影公选课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大大改观了公选课教学中学生只求修得学分、而自身知识技能等没有得到提升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该课程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综观研究过程,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分析,主要有如下体会;

1 对于公选课而言,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资源,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如专题摄影中的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2)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3)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任务等激发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4)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大其在学生整体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比例。

2 作为艺术类公选课,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摄影技术》还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功能,此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贯穿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图片拍摄技法与主题思想的分析、小组拍摄实践中协作精神的培养等。

3 专题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符合公选课的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

4 天空教室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扩充了教学容量,发挥了提供资源和互动交流的优势,解决了公选课面广量大、学时少、辅导力度弱等问题。

5 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6 关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注重对学生深层次学习行为(如思维的创造性等)的评价与培养。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4

                                           

时间飞逝,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在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可以说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不仅仅是在工作上迈出的小步,更是我进入海关总署工作的一大步。

2013年本人主要在办公厅新闻办担任图片新闻和日常政务新闻摄像工作。一个月来,本人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中央的重要精神和政策方针,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海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及时完成新闻办和部门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牢记***的宗旨,自觉学习***的精神,积极学习新时期下的政治理论,用科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作为一名海关总署的新闻人,本人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它们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爱***、爱国、爱新闻。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与海关总署、中央各项工作决策保持一致,根据海关的安排,围绕新闻办各项工作重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拍摄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发展氛围。一个月来,在工作上,本人从一名电视台摄影记者到拍摄海关时政新闻过渡,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关新闻人员。自从到了新岗位后勤奋努力,尽职尽责,严格律己,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团结同志,与同事相处融洽,遇问题多请示,多沟通,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二、强化新闻理论和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本人虽然毕业于新闻院校,经过四年的新闻知识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理论还并不能与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长期一线工作中,本人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实践中验证新闻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新闻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2012年,本人完成了高级摄影师的资格认证,在图片拍摄技巧、光线运用和器材使用等理论领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同时,密切关注新闻业务的理论前沿,认真学习中央媒体,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与新闻同行交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新闻拍摄和写作技巧。今年是本人到新闻办的第一年,这一年充满了挑战和机遇。通过一个月的历练,摄影技术和文字有了一个飞跃,在业务和思想水平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人不仅对器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操作力,对署领导政务摄影也开始有点进入专业的门道,尤其是新闻摄影、署领导活动摄影,在部门王震老师的指导下,对选取角度、构图等有了一些想法。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5

                                           

时间飞逝,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在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可以说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不仅仅是在工作上迈出的小步,更是我进入海关总署工作的一大步。

2013年本人主要在办公厅新闻办担任图片新闻和日常政务新闻摄像工作。一个月来,本人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中央的重要精神和政策方针,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海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及时完成新闻办和部门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牢记***的宗旨,自觉学习***的精神,积极学习新时期下的政治理论,用科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作为一名海关总署的新闻人,本人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它们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爱***、爱国、爱新闻。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与海关总署、中央各项工作决策保持一致,根据海关的安排,围绕新闻办各项工作重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拍摄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发展氛围。一个月来,在工作上,本人从一名电视台摄影记者到拍摄海关时政新闻过渡,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关新闻人员。自从到了新岗位后勤奋努力,尽职尽责,严格律己,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团结同志,与同事相处融洽,遇问题多请示,多沟通,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二、强化新闻理论和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本人虽然毕业于新闻院校,经过四年的新闻知识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理论还并不能与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长期一线工作中,本人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实践中验证新闻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新闻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2012年,本人完成了高级摄影师的资格认证,在图片拍摄技巧、光线运用和器材使用等理论领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同时,密切关注新闻业务的理论前沿,认真学习中央媒体,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与新闻同行交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新闻拍摄和写作技巧。今年是本人到新闻办的第一年,这一年充满了挑战和机遇。通过一个月的历练,摄影技术和文字有了一个飞跃,在业务和思想水平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人不仅对器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操作力,对署领导政务摄影也开始有点进入专业的门道,尤其是新闻摄影、署领导活动摄影,在部门王震老师的指导下,对选取角度、构图等有了一些想法。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J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3-0149-03

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作为现代高层次的摄影艺术教育,必须根据摄影艺术教育的特点,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完善、充分、系统有中国特色的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这将对解决当今我国摄影艺术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导我国高等摄影艺术教育正确,健康顺利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将对我国高等摄影艺术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立有中国特色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首先要学习国外摄影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学习国外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摄影美学思想,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外摄影艺术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管理方法。深化对有中国特色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教育理论体系。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教育理论体系应包括下面一些具体内容:

1.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理论首先要探索影视文化的时展特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文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摄影文化。正确处理民族化、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2.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理论要深入研究摄影艺术教育发展规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当今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的发展的需要。摄影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敏锐的艺术感悟力。摄影教育理论要明确研究摄影艺术独特的创作规律。

3.摄影艺术教育理论应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研究考察摄影艺术的规律和特性,研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摄影艺术语言和摄影造型技巧手段,以及摄影艺术形式美的构成。

4.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理论要重视对中国摄影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深入开展摄影艺术批评研究活动。建立中国摄影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完善摄影作品的评价体系是摄影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摄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摄影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尤其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变化,必将带来摄影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的变化。摄影艺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这应是摄影教育理论的重大研究课题。

6.中国摄影教艺术育理论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追求人格的完美,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使学生走向社会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总之,当前中国高等摄影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的指导,需要有独到的高水平的理论见解,能解决指导当前中国摄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将高等摄影艺术教育至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认真总结摄影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特点,重视加强摄影理论队伍的建设。倡导理论研究与技术学科并重的学风,适时调整中国高等摄影教育的理念,与社会携手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理论体系。认真总结新时期摄影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努力改变当前摄影教育理论落后于教学实践的现状。

二、科学的设置摄影艺术教学课程,加强教学管理,编写高水平的摄影教材

作为高等摄影艺术教育,必须要有一个非常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和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科学、系统,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顺利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摄影教学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用摄影艺术语言反映社会,反映生活,记录社会典型瞬间。培养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走向社会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摄影教学的重点:摄影造型能力的培养及视觉语汇的积累。使学生通过摄影的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实践,完成对摄影本体语言的认知。使学生建立个人摄影理论知识框架,丰富理论结构。完善学生进行摄影创作实践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学生摄影创作的个性特点,具备独立的摄影创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作为四年本科高等摄影艺术教育,一、二年级首先要侧重摄影基础知识及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摄影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的摄影造型能力和专业兴趣。具体课程应包括:相机及感光材料、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摄影色彩构成、数字摄影。图片的后期处理以及有关摄影美学、中外摄影史、艺术概论,意象性想象构成等相关辅课程,为将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进入三、四年级后,完成从基本技能向摄影艺术的观察、思维与表现的强化过渡。并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择进入艺术摄影(是指产生社会审美需求的艺术照片为目的的一种摄影门类)、新闻纪实摄影(准确地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真实性为特征的一种摄影门类)、商业广告摄影(是一门以传达广告信息为目的,服务于商业行为的图解性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等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实践、深入社会、开拓视野,提高艺术理论修养。从摄影艺术规律向拓展摄影表现风格,培养学生艺术个性的升华性过渡。进入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根据四年的专业学习,进行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完成本科阶段最后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

以上是作为四年本科高等摄影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程设置上,中外摄影史、摄影美学、当代艺术理论等课程应占相当比重。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同一学科领域跨系选课,艺术方向包括电影、艺术造型、舞蹈、音乐、戏剧、艺术收藏、设计、编辑、包括构造理论、美学媒体理论、展示设计,摄录像影像技术,经济学,哲学,外语,大学语文等课,学生都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学生可以对学校所开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影赛影展,要大胆向有关摄影专业报刊杂志投稿。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进行教学研讨及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当今影视发展创作的最新动态。

在摄影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摄影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手段,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当今数字影像技术将成为主流摄影技术,但学生必须修完作为学习数码摄影先决条件的传统摄影课程才能上数码摄影课。将数字摄影与传统技术结合起来形 成有机的联系。

要重视加强教学的管理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好教学设备的建设,管理和有效利用。摄影实验室是大学摄影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设施和手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器材和科学实验设备,并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实验室教学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教学的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的校风,教学制度,卫生状况,师生关系,班级风气等。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资源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实施的根据之一。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为师生编选的材料,一部好的教材应该具有成熟性和相对稳定性。反映中国摄影教育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摄影教育层次教学的需求。能组织出具有不同特点的教材,是摄影教育成熟的标志。大学摄影教材应适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材吃透,要认真备课写出课时计划,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材料,提供了便利,但教师也面临一个如何使用和处理教材的问题。教材是“死”的,教师的课必须讲“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凭着教师的技能艺术和智慧,把教材上的知识变成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摄影专门人才

作为高等摄影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有理想、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视觉传播时展需要的摄影专门人才。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专业学生要做到具备以下素质: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对教育质量的终极思考。学生要不断运用新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段去表达自己的观念。学在生最初学习掌握摄影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就应该把镜头对准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场面。实现理论、实践、创作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

2.在高等摄影教育中,培养学生并使其具有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从而将崇高的专业灵魂萌芽深深植入学生头脑中。强调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摄影艺术教育的宗旨,不是训练会使用照相机的人,而应当是培养会用照相机思考的人。

3.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识活动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世界机械式的被动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自主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定向的思考选择能力更重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当今世界摄影艺术的格局,了解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艺术等各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自身所处的时空环境,激发和诱导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发展因素。

4.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现代化不断向纵深推进,数字时代摄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字技术带来了数字影像和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并由此带来了数字化影像技术、传播技术与视觉文化、数字影像传播与伦理问题等等相关联的新课题。新时代的摄影人必须能够正确看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影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影像创作与影像传播。

5.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摄影教育,应当成为现代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今数字影像技术将成为主流摄影技术;摄影对拍摄者的技术要求将越来越低,人的人文艺术素养在摄影中的作用将越发明显。不懂自学和自学能力欠佳的学生,不能够独立思考和把握个人的自主能力的学生。在现代竞争机制的社会里不可能有施展个人才华的有为前途。

6.大学摄影教育很重要一个方面是为社会经济服务,为社会提供未来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摄影教育除了在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方面外,应注重传授实用性知识,还应注重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更新自我提高自我。摄影专业学生要有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力。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并对商品市场要有充分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溶入社会,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教育更像培养一个学生去学习如何在各种环境下生存的本领。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摄影教师队伍

在高等摄影教育中教师是教学资源中的第一要素。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应占主导地位,中国摄影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如何将对整体教学的质量,以及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业摄影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摄影教育要健康顺利的发展,必须以高素质的专业摄影教师作为保证。

作为二十一世纪高等摄影专业优秀教师应当是这样一些人:

1.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摄影专业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具有渊博的知识面,具有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娴熟的技能技巧,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融会贯通,要把教材吃透,把技法教活,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教学手段要多元化,给学生提供选择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法。摄影专业教师一定要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2.教学能力要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的主观条件。它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一个优秀的摄影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摄影教师。教学能力是一名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他(她)除应具有的摄影专业理论素养、技能技巧外。还应包括组织教学、管理与判断,语言表达、机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潜能、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7

《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目前的《建筑摄影》摄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传统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上就是需要提炼茶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其充实到《建筑摄影》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1传统的《建筑摄影》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1传统《建筑摄影》教学中出现的困境

尽管各个学校的摄影专业对《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摄影》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建筑摄影》的知识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述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在测试中也以专业知识的测试为主,与其他课程的测试方式并没有大的区别,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在功利作用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1.2目前《建筑摄影》课程教改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建筑摄影》课程改革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相符合,缺乏教学的时效性。很多改革措施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并不能跟上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建筑摄影》改革必须重视时效性,完成相关课程目标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1.3今后《建筑摄影》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也在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现在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并没有通过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的思考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广泛的种植。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饮茶的习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领略这个过程中的美好意境,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茶文化。这种茶文化是中国人们对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贡献,反映中国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而茶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上的一些元素,是摄影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十分必要。在引入之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进行思考:

2.1茶文化的元素解构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于我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为了很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去需要对茶文化的元素进行解构。根据《建筑摄影》目前注重知识传输的情况,需要将茶文化中的隐性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层面,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能力。但是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很难理解某个地区性文化,因此为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状况,在《建筑摄影》教学中要注意提取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2茶文化的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途径

要想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宜于对整个教学情况做出过多的改变,以免为教师的备课过程增加大的负担,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教学中去。第二,茶文化进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要考虑到逻辑性,使整个的融合过程显得十分自然,不唐突,这易于被学生接受,给茶文化的传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茶文化的引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内容,与教学板块需要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是茶文化在融入到《建筑摄影》之中需要具备的要求,在坚持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摄影技巧。

2.3茶文化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评价

由于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整个程序并不十分完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引入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表现情况应该是评价的重点,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的隐性信息。

3茶文化功能分析

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也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1增加涵养功能

学生的涵养是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是一个无形的帮助,在学校的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进行涵养的教育,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涵养。茶文化作为文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提高涵养的功能,通过饮茶、品茶等各种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将茶文化引入课堂十分必要。

3.2修养心

目前学生中的个性意识十分强烈,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别人认可,竞争意识比较强烈。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比较严重,内心极其浮躁,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建筑摄影》课程对于学生的心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程中的融合出现了可能性。3.3培育耐心功能目前,学生在《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耐心,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出现为难情绪,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茶文化具有培育学生耐心的功能,需要积极引入茶文化。

4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途径的探索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引入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

4.1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前各个学校并没有教学先例,所以,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组织摄影专业的教师组建教研组,对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茶文化如何在《建筑摄影》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涵养、心性和耐力。对教师的看法进行总结以促进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其功能。最后,按照总结出来的模式进行试点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观摩教学,通过观摩不断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2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培训

要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该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茶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安排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由茶文化专业人员和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教师。对该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茶文化的知识、茶文化与《建筑摄影》的联系、茶文化与摄影专业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内容的培训可以采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最终使教师对茶文化和将其融入到课堂之中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3应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与传统的《建筑摄影》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不同,将茶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茶文化对于摄影专业学生软实力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摄影知识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发挥茶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便于将茶文化知识与建筑摄影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4.4建立以学生为指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建筑摄影》课程评价都是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的,这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感受,不利于日后的改进。所以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形式的看法,真正为教改深入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摄影专业学生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将二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提高,使学生成为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雪微.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4):174-176+183.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8

在实训过程中,有苦有甜。甜的是又认识了很多朋友,经过进一步探讨,聊天,从中了解了很多有关摄影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也对今后玩摄影这一专业有了很大的帮助。苦的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徒步中,面对的并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曲折的山区甚至山脚、山腰、山顶。我们在15天的实践学习中,曾获得的心得总是少不了一个字“累”。不过累中总是有一份甘甜存在。

还记得第一天我们从学校兴奋而又期待的坐上去往安阳林州实训大巴车,一路歌唱,对大山生活以及风景颇有期待,实习报告《摄影写生实训报告》。在路上我们不停地狂谈着林州的神奇之处,也聆听着老师曾经的经历、经验。听起来都是那么的美。

当车接近林州山景时,我们彻底惊讶了,或许我们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山美景,或许我们见过的只是不堪雄伟的山景。我们不敢再妄谈,而是一声声中吐露出惊讶的赞美之语。有的伙伴儿却已经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沉入拍摄大山美景之中。一次次的逼近,一步步的深入,我们终归在惊讶的话语中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卸下了自己携带大山生活所需的包袱,走进山中农家小院,对小院住处多了好多的疑问以及顾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华丽弹簧,而是简陋又简洁的山中素雅间。

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天堂,并不是玩耍的地方,对我们现在的身份来讲,这次实训就是地狱之中的折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有准备的前提之下体会度过近半月的林中写生,其实我们将会在这些天中,爱上这个地狱之窟,第一次接受这样素雅的大自然生活,其实颇有一般享受在其中。第一天待定生活结束,紧接着就是正规步入第二天的徒步爬山中,紧张而又活跃的我们在老师的带动下,不停地拍照、玩乐,很快乐,但又很累。当我们回到住处,彻底泄气了,浑身的疼痛不得不让我们啰嗦再啰嗦。没有人能够聆听自己的废话,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感受,开饭时当我们摇摇晃晃拿着自己的饭碗时,我们才体会到社会的难之又难,承认生活需要付出,才能得之回报。有一名言叫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得彩虹?我现在想改一下:不真正进入社会,怎能了解社会呢?

实训在近半月的生活中,落下尾声。我们一个个依依不舍的眼神最终还是远离了大山,十五天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十五天,而是我们从未经历的短途艰辛实践生活。俗话说:越让我们做难以启齿的事我们记得越深刻。或许就是这样,但这并不难以启齿而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转折财富。我们从中不仅得到了锻炼,学习了我们从未学到过的一样东西---毅力、坚持。

摄影剪辑实训心得体会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摄影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摄影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摄影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摄影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摄影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摄影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摄影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摄影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

完成摄影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摄影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9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逝去,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在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在摄影社社员的共同努力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不仅有社员们的参与,许多非社员却和我们一样热爱摄影的同学们也参与其中,与我们一起感受了摄影的魅力,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与成就,共同提高了摄影技术。

本学期共开展了两次重要社团活动:

活动1.校第技能节"留住校园最美瞬间"主题摄影比赛

此次比赛,引导了学生聚焦校园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捕捉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训等的精彩瞬间和其他劳动者工作的瞬间,展示了中职学生和劳动者的职业礼仪,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

活动2.校社团文化月摄影大赛

为更好的迎接G20国际峰会,社团开展了此次摄影大赛。参与本次社团文化月,展示本社团的风采。经过策划启动、全校宣传、稿件征集、作品评选这四个环节,摄影大赛终于在上周落下帷幕。

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了摄影大赛中,这是摄影社最希望看到的。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会在以后多开展摄影大赛并举办摄影展,给热爱摄影的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本学期的两次摄影大赛中,我们收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社员还经常在群相册中上传日常优秀的作品,社员们共同欣赏,互相学习与交流,提高摄影技术。在学校开展的许多活动中,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日后,欢迎各类社团邀请摄影社记录活动剪影,我们会积极为大家提供好的照片。

最后,再一次感谢社团部对摄影大赛的支持与帮助。希望在下个学期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有更多优秀的新社员为社团注入新的血液。虽然我们仍有不足,但我相信日后在新任社长的带领下,社员们会共同努力让摄影社变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16.6  摄影社

摄影协会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xx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学期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摄影协会团结广大会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同学的认同。回顾总结上学期的工作经验,我们摄影协会在本年度开展活动的宗旨是凭借全体会员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热情、集合全体会员的智慧,致力于摄影活动和摄影艺术创新,并同时为充实会员业余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作贡献。协会以提高个人的摄影技术和艺术修养和普及摄影艺术为中心,以照片交流、摄影比赛、摄影讲座等方式为途径,开展活动。

一、协会积极组织活动

1,纳新活动

开学之初,我们积极吸纳新生的加入。我们的老干部和我们的会长冒着烈日,认真的让学弟学妹们了解咱协会、诚恳地接纳新成员的加入。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队伍才渐渐强大。

2,志愿活动

俗话说:"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因此我们怀着一颗奉献的心,与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清扫校园志愿者活动".参加活动的成员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对母校的爱全都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了。参加活动的成员都是好样的,咱协会为你们骄傲。

同时参加此次活动,我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学校会更加美好。

3,趣味知识竞赛

为丰富成员的课外生活 ,我们与乒乓球协会、沸点动漫协会联手举办了一次趣味知识竞赛。此次活动内容与摄影、乒乓球、动漫等知识相关。极大的丰富了成员的视野。

二、特色之处

1.我协会有一个团结、负责、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所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相互之间协作默契 .

2.会员为协会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成员积极参加协会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

(一)为了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提高会员的摄影技能,协会一直都在加强自身的建设。如建立协会章程,做好会员基本概况登记,并不时的更新和制作通讯录等。当然,我们也利用自己的qq群和网站,加强各会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也促使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摄影协会。

(二)协会的点滴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10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后总结出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事情怎么做就应该怎么学,怎么学就应该怎么教,“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和落脚点就是做。所谓“做”,就是强调“注重实践”,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即要求学习者以实践的目的去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学。摄影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出“教学做合一”和“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这对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内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穷其一生实践探索的教育思想,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生活教育观,更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1]。“教学做一体”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本质即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做”是“教”和“学”的载体[2]。“教学做合一”主要强调的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只有通过做,才能把教与学联结起来。教师通过“做”来教学生,学生通过“做”来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存在显著区别:“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中,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教员先在教室完成理论教学,然后到实验室或实习室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开的,是不连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脱节的;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员在教室或实验室指导学员在“做”的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同时进行的,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致的。从本质上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教学通过“做”来完成,即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实践教学中包含着理论教学的内容,而后者的两个方面则是独立的、分离的。很显然,“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效果还是学员的学习效率,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做合一”的特点

1.实践性“教学做合一”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做”是教学的中心,理解“做”的含义是正确理解“教学做合一”的前提。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的错误做法。“教学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来谈。“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把教学过程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学习的课程中,通过“教学做”的科学的方法,促进学员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把学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岗位能力三者紧密结合起来。2.可操作性“教学做合一”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以学员的岗位任职要求为依据,以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和岗位任职能力的视角来设定相应的学习模块。做到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能力训练为目标。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际技能训练,都要具备可作性,使学员能针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真正提高学员的岗位技能。3.主体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要去“做”,在“做”上下功夫。他提出做上教的是先生,做上学的是学生,大家都是在做上相教相学[3]。“教学做合一”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使学员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员为主体,围绕教学内容设置要完成的任务,让学员自己亲自去做,从而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员的学习效率。4.连环性“教学做合一”既是生活法又是教育法,体现了生活和教育二者的相连和彼此沟通。“教学做合一”的连环性还体现在教学做三者是一个互相沟通的等边三角形,三者的连环主要体现在“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4]。通过做的沟通,三者没有绝对界限,而是插上电流就可以循环流动的等边三角形。最终通过“教学做合一”,将教学与实践统一起来。“教学做合一”的这种良性循环,以“做”为中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了课堂的效率。5.指向性“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岗位指向性。“教学做”要求人才培养要以部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注重学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特定的能力训练,使学员毕业后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比如摄影学课程就应以航空侦察专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选择相应的航空侦察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航空摄影与地面摄影的主要区别就是拍摄距离不同,所以相机的镜头焦距不同,学员通过学习地面摄影知识来掌握航空摄影的成像原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中做、做中学”的训练,不断强化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以提升学员的岗位技能素质。学员的岗位能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相应的就提高了。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摄影学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要在教学中开展“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就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员与学员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内容体系和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体系。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做”中学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主旨,每门课程逻辑结构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摄影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员在懂得摄影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摄影技巧。而摄影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理论用于指导摄影实践,通过不断的拍摄实践才能掌握摄影技巧。所以,在摄影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学员“静听”的教学模式,要在“做”中学。使学员在学完理论之后,拿起相机去拍摄,用理论指导摄影实践。比如摄影曝光这一节内容中,首先讲授什么是摄影曝光,从摄影曝光的概念引出影响曝光的因素,而在实际摄影中如何控制摄影时的曝光量呢?这就需要通过调整相机的曝光模式来控制了。不同的拍摄环境、不同的拍摄对象需要调整不同的曝光模式来控制曝光量。这个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升华,让学员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拍摄完成后,学员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拍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总结拍摄经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加练习,掌握摄影曝光的技巧,达到教学目标。

(二)以学员为主体,在“做”中教

学员是教学的对象,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员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从而提高学员的岗位技能。“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的方法,而是强调以学员为主体,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教员在“做”中教,学员在“做”中学。比如在景深这一节内容时,教员先通过图片对比介绍景深的概念,再根据光学成像原理推导出计算景深的公式,引导学员利用公式分析影响景深的因素。理论知识学习完后,让学员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验证一下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是怎样影响景深的,和理论推导出的结论是否是一致的。在学员动手拍摄之前,教员指导学员如何正确调节相机的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调节不同的参数拍摄不同的照片。最后,针对学员们拍摄的照片,教员和学员一起来分析拍摄的照片好坏,在一起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摄影中加以改正。这种以学员为主体,在“做”中教的模式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员学完理论之后马上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以实践为手段,在“做”中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即要求学习者以实践的目的去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学[5]。“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摄影是一项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的技能。要想使学员真正掌握摄影本领,一定要保证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手脑并用,把所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摄影学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可以“教学做合一”,每堂课教员除了带相机之外,还要带一些拍摄物品,让学员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就动手实践,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学员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员需要在不断的拍摄练习中思考和总结拍摄技巧。实际的拍摄环境和光线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多拍多练,在“做”中悟出拍摄方法,针对不同的景物环境,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如何取景构图,使用多大的焦距、光圈系数和感光度,是否需要进行曝光补偿等等,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就要通过不同的摄影实践,在“做”中悟,才能提高摄影技能。

(四)以提高技能为目标,在“做”中评

摄影个人实习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122-03

引言

摄影是教育技术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影视艺术创造的基础,是社会与人之间信息传播最直接的纽带。它是一种利用摄影造型手段来展现有关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它常用于宣传海报、大型图片展示、新闻传播、纪事性资料收藏、艺术鉴赏等,具有广泛进入传播通道的功能。学习并掌握好摄影的拍摄思路与技法,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的宗旨。该课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2学分,实践环节36学时1学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数码相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图片经过图像处理技术加工处理后,再经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高质量的图片,使得摄影课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摄影》课程的教学已经步入正轨,特别是《摄影》实践教学已初显成效,使该课真正成为《网页制作》、《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电视节目制作》、《3D动画》等众多课程的学科基础课,为这些课在教学实践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笔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学者共享。

一、教学目标再定位

摄影首先是一种技术,一种机械学、光学、化学、电子学和数字技术合成出来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通过摄影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素养是本课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摄影课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相机的使用、曝光的控制、暗房冲卷、洗片上,多数学生只能拍出图像清楚的照片,而对摄影的构图、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如何进行摄影作品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而随着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相机的操作越来越简单,教学的重心就应放在摄影的艺术创作上。因此,要让学生多拍、多看、多想、多总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目前该课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

(2)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理论及构图技巧;

(3)掌握摄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拍摄技巧;

(4)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摄影艺术鉴赏能力,懂得什么是美,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观。

二、更新教材调整教学重心

针对新的目标定位,对摄影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几次更换教材、调整教学的重心。将过去的暗房冲卷、洗片、胶片摄影创作等调整为选学内容。

2000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教材主要侧重摄影的基础理论及摄影暗房技术。2004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码相机技术及使用。2008年使用杨恩璞著,《摄影基础――新编实用摄影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上册是摄影基础,下册是摄影实践。杨恩璞所著教材在徐国兴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构图、摄影布光、摄影图片的后期制作技术以及摄影专题片的创作。2010年至今,又将《摄影》课程教学分为摄影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和摄影实践教学部分。参考书有:颜志刚编著《摄影技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刘滁民编著《摄影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宗寿等编《大学生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刘书亮著《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数码相机的运用,依据教材的更换,教学内容也有了很大调整,过去的胶片摄影、暗房洗片所占课时比重较大,现如今把教学重点调整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以及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艺术人像摄影、艺术创意摄影以及数字图片的加工处理上,胶片摄影和暗房洗片则作为选修内容。该课程的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如表1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完善数字设计加强实验室建设

《摄影》课程虽说是学科基础课,但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实验完成的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前的摄影教学只有几台用胶片记录影像的传统机械相机和一个摄影暗房实验室。现如今,根据以上实验项目的设置以及数字技术的普及,实验设备必须更新、配套及完善。对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和暗房冲洗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在实验室建设上,以摄影摄像灯光实验室为主,分别建有一个热光源的摄影棚和一个冷光源的摄影棚,同时为图片的后期加工处理建有一个平面设计动画机房。在设备配置上,以佳能数码相机为主,分别配备了佳能SX20IS相机4台、佳能350D相机3台、佳能450D相机4台、佳能50D相机l台。为数字图片的输出配备了爱普生7880C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2台、HP2020彩色激光打印机2台、色彩管理校色仪2台,并配有计算机。灯光实验室配备背景幕、调光台,同时配备了各种测光表、闪光灯、滤色镜等,完全能满足以上所列实验项目的要求。

通过对摄影实验室的改造升级,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使该实验室能进行摄影光学实验、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摄影创作实验、数字图片的后期处理等三大类实验,能完成相机的使用、摄影光学、摄影布光、曝光控制、光圈与景深控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图片修整、图片打印输出以及摄影暗房洗片等一系列实验项目。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应具备综合能力的需要,以应用创新为本,加强学生在校内外的创新意识,提高在当今社会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新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也为《摄影》精品课建设更加完善,所以,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校外摄影课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目前该课程在赤峰市叮咚数码影像工作室、赤峰市海马影像制作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同时校内还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社团。学生利用寒暑假、周六周日以及业余时间分期分批到摄影社团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或实训。主要见习婚礼摄影、户外采风、室内人像摄影、参与照片的数字处理、翻拍老照片以及制作电子相册等。

学生通过见习,零距离接触社会,增长了摄影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社会经验。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为学生设计开发出更切实际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

六、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手段

2004年以前教育技术学专科阶段,摄影课教学评价主要依据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没有评价。2004年以后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对学生的摄影实践教学有了评价。2004至2008年,当时的评价只是考试卷面成绩占70%,实践教学占20%,平时作业、出勤占10%,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据学生完成的8个实验给出成绩,平时作业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摄影作品。2008年以后到2010年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评价比例加大,提高到30%,考试卷面成绩占60%,学生出勤占10%。2010年以后至今,为进一步加大摄影的实践教学力度,将摄影课实践教学部分单独开课为36学时,1学分。

独立开课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相机的使用实践、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实践、滤色镜的使用实践、室内灯光摄影实践、室外胶片摄影实践、室内人像摄影实践、室外风光摄影实践、数字照片加工处理实践、暗房冲卷洗片实践、专题图片(夜景、雪景、花卉、新闻、广告)摄影实践等。通过以上实践教学并要求学生完成8个实验报告。评价手段主要有:实践教学依据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占10%;学生提交的实践作品占50%,如人像摄影作品、风光摄影作品、图片加工处理的摄影作品和暗房洗片作品等;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后所提交的实验报告成绩占40%。

七、改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摄影》课程实践部分虽然独立开课,单独进行评价,但在教学时一定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积极参加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以便巩固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作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课的讲授上要以学生的自学学习为主,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多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作品的作用。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进行创作、反思,教师更多时间去评价学生所提交的摄影作品,分享协作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