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2 23:47:43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1

2009年6月份,我在参加一次送医下乡的活动中,在一个农户屋前晒场上,见到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正在跳绳,我用相机拍下了几个镜头。没想到照片上小女孩凌空跳跃的姿势,几个懂摄影的朋友看了都说好,乡土本色,清新自然。照片后来还获了奖。这偶然的一次拍照,使我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以后的摄影过程中,泾县的山川河流、古镇老街、祠堂庙宇,人文风貌给了我很多摄影的题材,也渐渐感受到摄影的魅力。镜头下的美丽风光,人们的喜悦状态,让人耳目一新。“废墟也能发现美”,摄影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而且给我工作带来了启迪。作为医院的第一管理者,我看到了员工行为方式美好的一面,善于发现医护人员的长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每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激励和发挥人的长处,员工个个都是人才。摄影中的变换角度,就是在管理中换位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所以,摄影也开拓了我的管理思维,将医院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员工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退休后仍然赢得了员工们的一致好评。

另一方面,摄影过程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和爱好是我开始学摄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退休后摄影,使生活更加充实,轻松愉快。 陈仁旭,男,2003年生,父亲务农,母亲因患精神病离家出左,至今三年杳无音信。

Q:是什么让你把摄影与公益、慈善助学结合起来,已经做了多长时间?

我先是医生,后任院长,但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名医生。医者仁心,长期从医经验和职业敏感,使我关怀弱势群体,注意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特别关注因病致贫的家庭。在下乡巡回医疗过程中,每看到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家庭,对心灵都是一次震撼。我在县医院院长岗位上,在政策范围内对他们减免医药费用。在泾县医院内部,有职工自发组织的“天使的翅膀”,由医护人员自愿捐款,来帮助一些特殊病人和特困家庭。

2014年下半年退休后,在乡村单独或和摄友一道创作过程中,接触到不少特困家庭,由于贫困,造成不少学龄儿童辍学在家,儿童天真无邪的眼光和求知的欲望,让人心疼。很多照片我是流着眼泪拍摄的。这样,我就找到了泾县爱心家园(经县民政部门批准的社会慈善团体)负责人李勇,“爱心家园”宗旨就是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学,圆孩子的上学梦。同样的想法,同拥哪勘辏让我们很快达成共识。我立即加入该组织,捐资助学,成为该组织一员。之后,我拿着相机,同李勇他们一道深入这些家庭进行实地考察,经常走访,实际帮助。我用相机真实记录了贫困家庭的实际状况,用图片引起大家对这群特殊的群体进行关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这些孩子完成他们的学业。 盛杜菲,女,2003年出生,父亲自幼残疾,母亲智障,全家仅靠每月450元低保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 卫文超,男,2007年生,父亲患脊髓癌9年(现已去世),母亲因脑干出血瘫痪,正在住院治疗,经济来源全靠亲戚救济。 朱如萍,女,2007年出生,父亲忠厚老实,母亲体弱多病,哥哥先天性聋哑,家庭收入少,经济条件差而贫困。 沈钊遥男,2003年出生,父母离异,父亲2015年因脑肿瘤医治无效去世。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患有鼻咽癌,基本伤失劳动能力,这对已经债台高筑的家庭又是雪上加霜。

Q:这条摄影公益慈善之路是否好走,曾经遇到过哪些突出的难题?

在影友群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题材。当我看到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我觉得一个摄影者有责任帮助他们。走进贫困家庭,所拍摄的对象淳朴、善良,常常使我感动,拍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受教育的过程。镜头不会说谎,村民们非常感谢我把镜头对着他们,对我拍摄的题材给予支持。相机举起就是责任,我是带着感情拍摄,聚焦人的本质和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同时,我经常带着日用品和食品去看望村民,和很多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不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今,我对爱心家园捐助的30几个家庭的故事,如数家珍。双休日,我与乡村贫困家庭的人员谈心交流,拍摄照片,在媒体发表,旨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样,我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好在妻子和家人都能理解,但我内心深处还是感到愧疚。

Q:你所在的公益组织目前是什么规模,公益慈善事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什么方式,你起到了什么作用,你的拍摄作品起到什么作用?

我所在的公益组织是泾县爱心家园助学服务社,目前有会员1368人,每人每月自愿捐款10元钱,用来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学业,直至走上社会。爱心家园助学服务社于2012年12月22日成立,并在县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通过四年来的发展,爱心家园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十个人到现在的一千几百人,公益队伍不断壮大。口口相传,网络宣传、爱心家园的成员一直逐步上升,其成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有成功的生意人、有医护人员、有教职员工、有退休老人、有市县政府的退休老干部、有下岗工人,还有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的孩子。爱心家园自成立以来,现已捐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42人,曾多次受到省、市、县团委和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表彰。

我是“爱心家园”组织中的一员,我的作用重点是用纪实的方法记录贫困家庭的状况,传递爱的信息,帮助并资助他们,跟踪这些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尽自己所能,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扶贫助学,奉献爱心的活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加入,我心飞翔。” 何贵林,男,2007年出生,母亲双目失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活。 何叶盛,男,2002年生,父亲体弱,母亲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不能从事生产劳动,还有一姐姐在上大学。

我的摄影作品客观真实,力争以摄影的镜头,体现人道主义的关怀,使观看过照片的人群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对老人、残疾病人和小孩充满同情,在心灵中产生共鸣。

Q:你参与扶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现状如何,你最希望得到社会上什么样的帮助?

在我参与帮扶的孩子中,家庭基本上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的失去了父亲或母亲,他们渴望读书,但无力改变现状,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重新进入学校。有了帮助,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梦想。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深知今天的学习来之不易,他们勤俭节约,非常懂事,个个勤奋好学,在所在班级,大部分都是尖子生。有的已经考上大学。

我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加入公益组织,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失学儿童捐款,帮助他们上学圆梦。同时,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公益组织在政策上的支持,规范公益组织,加强舆论导向,宣传和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希望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关心、支持、参与社会公益组织,为社会公益组织不断输血,帮助贫困学子圆上学梦,园大学梦。 李杰,男,2003年生,父亲因车祸颅脑损伤而残疾,母亲外出打工,生活全靠奶奶照顾。 何琴,女,2005年生;何俊,女,2003年生;父亲因肝癌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姐妹俩随75岁的奶奶依靠低保生活。 徐威龙,男,2006年生,父H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双目失明,母亲离婚后远走他乡,靠高龄的爷爷、奶奶种田维持生活。

Q: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一如既往地关注弱势群体,用镜头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我曾经是宣城市第二、三届人大代表,针对贫困乡村提出过不少扶贫建议。整体社会并不缺少爱心人士,但对于扶贫来说,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却依然是个问题。前几年,县直某些行政单位与贫困乡村搞了结对帮扶,逢年过节之时,责任人需以送一袋米、一桶油,送奶粉或送几百元的方式表示爱心,受赠方习以为常,收之泰然,赠予方完成任务,打道回府。授之以鱼,不少情况下,只是资助人的一厢情愿,感动于自己的感动之中,其结果是失望于自己的期望之外。所以,对贫困家庭人员,应该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教会他们脱贫方法,对号入座,勤劳致富,实施有计划有措施的帮扶,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2

摄影是一门艺术,可以反映人们真实的情感意识、思想理念和生活状态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及摄影器材也是日新月异。相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人们对摄影技术也越来越重视,不断地学习新的拍摄方法和使用新的器材。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垃圾图片出现,缺少创新、缺少美感、缺少个性和甚至让人感觉是互相抄袭。摄影的意义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方式,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摄影审美素质的培养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国许多院校都开设摄影课程,传统的摄影教学,常过于重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摄影理论而忽略对艺术创作的培养,让学生不能够把情感融入到拍摄活动当中,使得摄影作品平淡无奇。

一、摄影教学中审美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摄影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在摄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通过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认识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树立高尚且科学的审美理想,有利于其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另一方面,在摄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丑陋和美好。我们知道摄影作品能够记录历史、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抓拍出生活中闪光的地方,并能够体现人性的关怀。通过教师对摄影作品的讲解,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和人性,进而提高感悟丑陋与美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

在摄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正确的、直观的感受美的存在。丰富的美感体验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基础,如今摄影几乎成为大众用审美的眼光观看世界的眼镜,摄影教学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感体验,通过摄影的学习有助于使学生感受大干世界的美,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灵感应和审美能力。

二、摄影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

首先,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摄影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导向,可以借助一些中外优秀的摄影作品,通过重点介绍其拍摄者的一些观点、做法、原则及作品的诞生过程,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理解;通过优秀作品欣赏,陶冶其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认识美和理解美的能力,形成合理的审美观念。在摄影教学中,不能单一讲解解拍摄技巧,而要注重把理论学习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教会学生灵活使用摄影器材,运用所学摄影技术把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方寸之间,慢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比如在课程中可以组织一些拍摄活动或有关摄影的观摩展示,让学生去体验和观察,进而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事物。

其次,耐心捕捉生活中的美。摄影可以说是一门瞬间美的艺术。事实上,“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如果学生们平时善于观察和善于归纳总结,给自然界中的事物甚至很微小的事物赋予其崭新的意义。当我们开始学会获取或体验不同形态的美感时,也就慢慢学会去认知哲学意义上的美的规律了。一些美学家可以由一片枫叶的长宽中发现黄金比率;一些摄影师也能以地上的野花甚至是苔藓为主题,拍摄出像梦幻仙境般美妙的作品。当学生处于自然界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会慢慢变得对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更加敏感,不由自主地使自己融人大自然,进行拍摄实践。学会融人不同的环境,逐渐会激发其的审美之情,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3

摄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革命,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摄影艺术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摄影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据近年全国高校大学生素质调查发现,现在不少大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经济头脑好,但对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也没有很大的兴趣,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摄影教学有着趣味性极强的愉悦式的教学过程,它可以使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它以形象展示,以情动人,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语言中比较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消除一般教学中的枯燥与乏味。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改变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科学缺乏兴趣的局面,在没有压力和强迫感的情况下,增强学生自觉学习人文科学和审美知识的内在动力。

其次,综合性强。“以人为本”的摄影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懂得人生,用反映先进文化的摄影艺术美的瞬间去显示学生张扬个性的绚丽色彩和精神世界,而且在客观上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地培养、加强人文与审美方面的素养。因为人文素质的高低、文化底蕴的厚薄、美学素养的差异都将制约着学生摄影作品的水平,这不仅仅是靠精通技法和造型元素就能解决的。唯有提高各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重视文学、哲学、美学方面的修养,了解历史和社会现状及时代特征,了解社会文化、审美习惯、传统道德,才能够用照相机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唯有深入了解社会文化艺术,具备深厚的生活积累、文化功底、文化积淀、人文素养才能拍摄出寓意深刻的艺术佳作。

二、摄影教学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由于近年来信息、数字、传播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摄影不仅是艺术创作和记录历史的依托,更是商业价值的创造者、人们工作学习的帮手、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培养创新能力是摄影教学优越于其他学科教育的功能。这是因为其它学科教育多属于认识、记忆、抽象地接受前人经验模式的教育,而摄影教学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不可变的模式,它更加强调学生个体的创新思维,是一种生动的、灵活的、室内室外摄影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又间接地促进了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拍摄中训练出一种对生活多侧面、深层次的洞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探索摄影中的意境、构图及审美方面的奥秘,从而激发出推陈出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和创造潜能,并时时处处处在有创新思维伴随的过程中。摄影教学中的后期计算机运用方面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借助于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开展数码影像的二次创作实践。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大胆尝试,尽可能将一些看似普通的数码影像素材,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创造出不同风格、不同色调、不同语境和表达不同含义的新作品,由此促进创新能力和意识大大提升。

三、摄影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留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它具有的价值,尤其是审美的价值。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提炼的、可以感动人的美好的事物。虽然我们所处的现实并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实在的、活生生的,在各种矛盾中、在现实的冲突与撞击中,才更会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真实朴素的美。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举办一些摄影的观摹展示,或是拍摄活动,如以“校园”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摄影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学习、文体活动,去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发掘有价值的事物。

四、摄影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在摄影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摄影实践采风活动能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通过走进大自然的群体活动,学生能放松心情,增进友爱,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使拍摄技术得到提高。课外组织的摄影讲座、论坛、博客等,客观上鼓励大学生多以摄影作品为媒介进行沟通交流。在摄影教学中,也可以渗透思想品质教育。通过介绍中外优秀摄影家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为勇担社会责任、追求敬业奉献的人。如在战争年代,许多战地摄影记者怀着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一幅幅纪实照片,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歌颂为正义而战的英雄精神。这些生动事例让大学生从中解读到可贵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励自己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努力开发蕴藏在自身的创造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从小被呵护太多,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另外,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而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欣赏好的作品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从风光摄影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会引起由衷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通过摄影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摄影实践中,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加深了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既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又培养了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步得到消除和矫正,也更好地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摄影艺术教学有助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把摄影艺术教学纳入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是时代的呼唤,它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拓展,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目前的摄影艺术教学还存在很多主客观的发展制约因素,为了能真正发挥摄影艺术教学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当更多地吸引摄影方面的教育人才,完善教学设备,充实教学内容,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摄影日益普及的状况下,在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不应成为摄影的门外汉,而应把摄影作为工具,创造性地投入到各项工作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4

关键词: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流程,技术要求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research foundation, the author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 and the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of production proces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cluding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hardware composition, directional reflective material and digital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is, we give the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devices use principle strategy, including image acquisition card selection, the selec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CCD selection principle.

Key words: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TN7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个领域中的生产和工程都已对大尺寸测量提出了期望和明确要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尺寸精密测量中,工业数字摄影测量是建立在专业像机摄影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上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其研究的重点是物体的几何尺寸及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姿态等,数字成像器件模型及标定和高精度亚象素定位技术是数字摄影测量中的核心技术[1]。

2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研究基础

VirtuoZo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研制开发了工作站、微机两大类,其主要功能为从输人的数字地面模型制作带等高线的正射影象图与三维立体模型与交叉式全自动地物量测,可用于摄影测量、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更新、测图与地图修测等[2]。

摄影测量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模拟、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模拟摄影测量仪器完全依赖于精密的光学机械仪器,如用两根金属导杆代替投影光线,将两个同名像点的投影光线交会得到它们的空间点位,到解析摄影测量时代,计算机引入到摄影测量领域,构建数字导杆代替模拟测图仪的金属导杆,控制像片的实时运动,交会计算空间点位坐标,当今计算机化的数字摄影测量时代,数字影像取代原始像片,与一般计算机系统类似,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一台计算机及相应的立体眼镜、手轮、脚盘和踏板等辅助设备,应用各种功能的摄影测量软件完成摄影测量的各项工作。现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己在各个测绘单位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如何把摄影测量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是摄影测量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3]。

摄影测量从解析法到现在的数字化测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摄影测量包括计算机辅助测图和自动化测图两个方面,计算机辅助测图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与数字计算机接口,进行各种作业,比如在仪器上进行相对定向时,由观测者观测六个控制点,并自动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即时算出相对定向元素的数值,手动操作安置在相应投影器上以加速作业过程,此外,如绝对定向,模型误差的改正,坐标变换等工作均由计算机完成,虽然如此,计算机辅助测图依然需要用人眼立体观测像片,寻找同名像点,实现影像相关,而计算机是起到数据记录与处理的辅助控制作用,实现了摄影测量的半自动化[4]。

3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理论基础

摄影测量系统是从摄像机获取的图像信息出发,计算空间物体的三维坐标。图像上每一点的亮度反映了空间物体表面某点反射光的强度,而该点在图像上的位置则与空间物体表面相应点的几何位置有关,这些位置的相互关系,由摄像机成像几何模型所决定,该几何模型的参数称为摄像机参数,这些参数必须由实验和计算来确定,实验与计算的过程称为摄像机标定[5]。

摄像机模型是光学成像几何关系的简化,最简单的模型为线性模型(或者称为针孔模型)在满足针孔模型假设的前提下,像点、光心和物点满足共线方程,即三点共线。对于单摄像机的情况,如果光心的像点已知,就可以确定像点和光心组成的唯一射线,而物点必然在此射线上。但是物点在此射线上的具置无法确定。也就是说在没有其他附加信息的条件下,仅用单个摄像机是无法确定目标的三维位置的。

在使用两台或多台摄像机的条件下,利用各个摄像机的光心和像点组成的射线都应该通过空间物点,即各射线应在物点相交的原理就可以对空间物点进行交会定位,简称线线交会。这就是近景摄影测量学的原理。

理论上说这些射线应该相交于同一点,但是由于实际摄影系统总存在各种误差,特别是镜头畸变误差、目标图像提取误差、摄影系统参数求解舍入误差等,使得物点、光心和像点很难严格满足共线条件。因此这些射线通常不是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相交于一点,而是近似相交于一点。

对多数摄影测量系统来说,成像系统的物距远大于焦距。在确定由光心和像点组成的射线过程产生的微小误差,会对空间交会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特别对于遥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描述。因此精确地确定由像点和光心组成的射线是摄影测量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两个关键因素:第一,精确地确定摄影系统的系统参数,如光心、光轴和焦距;第二,精确地提取目标的对应像点的位置。

4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生产流程分析与研究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5

摄影作为新时期艺术体系中最独特的分支,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艺术表现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针对生活实际事物及事件刻画、描述的真实性、全面性以及瞬时性。摄影艺术创作主体将那部分蕴含于生活实际中、能够发人深省或有所感悟的事件加以刻画,以照片的形式为人欣赏。在现阶段,摄影及摄影技术能够为社会大众所广泛应用,对于创作主体、创作对象、创作时间以及创作形式并没有明显的限制。结合群众文化来看,摄影艺术带动周边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围绕与群众文化的服务深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广泛的群众文化使得摄影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与后盾。具体而言,摄影对于群众文化的影响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历史在摄影下的真实还原分析

摄影作为针对社会历史进行刻画与描述的一种途径,较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刻画方式更加的详细与真实。历史事件在摄影影像与文字记录相结合的作用之下能够得到极为真实的还原与再现。并且借助摄影装置设备所制作的影像资源有着直观、简捷以及易保存等多个方面的优势,较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形式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摄影技术支持下的社会历史刻画留给了欣赏受众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在长时间的保存与备份之下,摄影影像本身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特性,其所展现出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加的深刻。

二、民间文化在摄影下的传播分析

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借助于影像技术,将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当中有关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发展变迁完整且真实的记录下来。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摄影影像在对民间文化进行完整刻画的同时还融入了一定的思考性元素。摄影作品欣赏受众在浏览这些新闻图像的过程当中能够对富足民间文化的构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摄影影响包罗万象,大至国家发展主旋律,小至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民间文化借助精神内涵的深化得到了有效传播。

三、大众审美角度在摄影下的开放分析

照片作为现阶段摄影的最集中载体,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摄影艺术作品欣赏受众如何欣赏照片,如何想象照片以及如何评价照片的权利均取决了自身审美价值的差异性。这种自由的欣赏行为使得照片在面对社会大众的过程当中显得通俗化与群众化。摄影艺术审美并没有针对审美的定位与审美角度作出统一化的规范性说明,一方面促进了大众审美角度的开放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摄影的普及性。

四、群众生活在摄影下的艺术化发展分析

摄影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大分支,其以生活实际为来源,赋予生活实际更高一层次的内涵精神。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尽管摄影存在一定的艺术性特征,但其仍然是生活实际的最真实反应。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摄影技术及摄影载体的作用下,一个时期社会大众最普遍也是最自然的生活形态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此种生活形态更是将群众生活下的心理及文化表征刻画极致,进而将摄影艺术自身的艺术化特征引入群众生活当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摄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能够借由对实际生活的真实性刻画与反应直抵社会大众内心深处,在现代社会中有着独特的净化心理的重要作用。在摄影及摄影艺术背景下,整个群众文化必将向着健康且和谐的方向发展。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完善使得各类先进且专业的摄影工具在社会大众范围内得到了普遍性发展,这最终也将推动群众文化走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王家成.中国摄影文化与世界摄影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C].第七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4:13-16.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6

随着产品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产品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增减改变。传统的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为主,形式单一,格式化严重,吸引力逐渐减弱。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阅历得到丰富、需求层次得到升华,传统的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旅游市场细分、体验时代的到来,需要设计、开发具有参与性、综合性、差别化的新型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特种旅游产品,摄影旅游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发展。

1 摄影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1 摄影旅游的概念

关于摄影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吴必虎(2001)认为,摄影旅游是指旅游者前往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厚的地区旅行,并拍摄自己作品的旅游方式[1]。摄影与旅游,相伴而生,相得益彰。摄影与旅游之间的密切联系来源于两者的依托对象是同一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2]。在讨论摄影旅游的概念时,必须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突出特色,同时应该区分“摄影旅游”与“旅游摄影”的区别,即“摄影”与“旅游”在旅游目的的确定和旅游过程中孰轻孰重的关系。www.133229.cOM摄影旅游是一种以摄影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没有摄影的目的即没有旅游过程的实现,摄影的地点与对象也不仅限于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厚的地区;而旅游摄影的目的是旅游,并且是唯一的目的,摄影是伴随旅游而产生的。旅游,可以说是因地域与文化上的距离感而引发的一种对美的诉求;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是人们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影像讨论[3]。而旅游过程中拍摄到的图片就成为旅游体验交流的最佳共通语言。

1.2 摄影旅游的特点

摄影旅游属于特色旅游产品或专项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参与性强,符合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每位摄影旅游者都可以在旅游过程中亲身体验采点、选择角度、调整设备、收获照片等的喜悦;第二,富有文化内涵,这也是摄影旅游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基础。通过镜头,可以观察社会变迁,体会历史沉淀,体验民俗风情;第三,专业性明显。旅游者需具备一定的摄影素养,才能充分体验摄影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和服务人员只有了解摄影,才能科学发展摄影旅游;第四,综合性突出。摄影旅游易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专业教学和与其他旅游方式结合。此外,摄影旅游还具备无淡旺季之分,安全性高,成本较低,辅助科学考察等特点。

1.3 摄影旅游的分类

根据旅游组织方式不同,摄影旅游可分为散客摄影旅游、团体摄影旅游和活动性摄影旅游;根据摄影主题不同,则可细分为热带风光摄影旅游、野生动植物摄影旅游、同乡会—祭祖摄影旅游、红色摄影旅游、山水摄影旅游、文化摄影旅游等等。

散客摄影旅游,或称自助摄影旅游,是由摄影旅游者自行安排行程,零星现付各项费用的旅游形式。其优点是灵活自由,选择性强,便于独立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但是价格相对昂贵,安全性不如团体摄影旅游高。散客摄影旅游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依靠旅行社,也不意味着只能是单个摄影旅游者,现在多是家庭或朋友结伴出游,商量决定旅游日程、线路等,然后再寻求旅行社关于机票、旅馆等的帮助。我国规定散客旅游的人数为9人以下,摄影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亦应遵从此规定。

团体摄影旅游,或称集体摄影旅游,一种形式是完全依托旅游经营部门,摄影旅游者按其相关服务项目作出出游抉择;另一种形式是由旅游类网站、摄影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团体或旅游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的摄影旅游,其行程可集体商讨,或事先规定好,然后报名参加。优点是日程、线路、住宿、参观节目均按计划进行,收费比单独出游低,安全性高,行程针对性强,便于摄影技术与经验的交流。缺点是自由度较低,灵活性较弱。

活动性摄影旅游主要是指在摄影旅游地开展摄影节、摄影赛事的旅游。由主办方在摄影旅游地安排摄影节、摄影比赛相关准备,摄影旅游者以散客、集体报名参加或摄影爱好者组织的方式参加的一种旅游。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有约400个各类摄影比赛,平均每天1.09 个,更有业内人士估计每年粉墨登场的各类影展影赛在千次以上。目前,活动性摄影旅游正在以蒸蒸日上的趋势快速发展。

2 发展摄影旅游的意义

2.1 吸引海内外摄影人的视线,为发展摄影旅游的旅游地带来丰富的客源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摄影爱好者的数量迅速增长。摄影旅游地通过设计、开发摄影旅游项目,吸引着摄影人的视线。摄影爱好者本身就是一定数量的旅游者,基数有限但其年出游次数相当可观。摄影旅游者通常结伴出游或携带家属,无形之中丰富了客源。摄影节、摄影赛事的开展,会带来一批数量可观的客源,除了众多摄影参赛者,还有主办方工作人员、媒体朋友等。此外,旅游者的亲身诉说,激发周围亲朋好友的出游欲望,产生一定的潜在客源。

2.2 摄影旅游具有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功能,有助于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塑造形象的功能。摄影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对照照片进行欣赏与回味,能够巩固摄影旅游地在心中的形象与地位;摄影旅游者向亲朋好友的介绍、摄影作品通过媒体向大众展示的过程,都是对摄影旅游地形象的初步塑造。

推广形象的功能。1996年,海外旅游者通过亲友介绍、广播电视、报刊这三种媒介了解中国旅游情况的比重是55.7%(如表1所示),“口碑+媒体报道”的传播方式与旅游者媒介的选择是一致的[4]。摄影旅游者通过向亲朋好友口头叙述旅游见闻、展示摄影作品,向周围的人群宣传了摄影旅游地形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刊登、转载旅游地照片,在更大范围推广了摄影旅游地形象。

照片是一种无语言、国度障碍的传播媒介,具有从抽象到具体的宣传效果,有利于扩大地方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当照片塑造与宣传的某种形象符合心目中的旅游要求与期望时,潜在旅游者就会变为真正的旅游者。

通过摄影节、摄影赛事提高举办地知名度的案例很多,如法国小城蓬皮尼昂,就因举办了国际摄影节而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平遥和丽水被旅游者所熟悉更要归功于摄影节和摄影赛事的举办。

2.3 发现旅游资源,为旅游资源的评价与科学规划提供基础

摄影旅游可帮助人们发现更多、更美、更珍奇的旅游资源,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最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在1870年和1877年,美国西部著名摄影家杰克逊曾八次随政府的地理勘探队进行勘探摄影,政府议员根据其在偏僻的黄石地区拍下的大量风光照片,于1972年决定在那里开辟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无独有偶,国内也有许多旅游地是通过摄影作品而被挖掘出来的。武陵源的“一举成名天下”,吉林雾凇岛“夜看雾,晨看挂,正午赏落花”的名声和黑龙江双峰林场“中国雪乡、雪景之源”的声誉,都是由摄影人所成就。这些地方,之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摄影人的发现与宣传促使其被开发为旅游资源,吸引了源源不断前来观光探险的游客。

摄影作品还能够为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提供直观的资料图片,为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最直观的决策依据。众所周知,旅游规划的最终成果多是以图像来解说,当前的数码相机均是以jpeg格式输出,适用于autocad、photoshop和arcgis等图像操作软件,克服了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的不足,便于旅游规划工作的开展。

2.4 促进摄影旅游地经济发展

摄影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特种旅游产品,拥有特定的接受人群。随着摄影装备行业的深开发,展览与赛事在短期内的巨大推动作用,摄影旅游将拥有更大的潜在市场,必定能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成长,从而有利于摄影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发展摄影旅游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现有的各种旅游资源都可以为摄影旅游服务,这也是摄影旅游的最大特点之一。各种旅游资源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均可以通过镜头展现出来,摄影旅游的开发,等于是利用现有资源的另一种新颖方式,除了基础服务设施的投资,其他不需专门投资开发摄影旅游资源。

2.5 促进摄影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摄影旅游有助于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上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摄影大师安塞·亚当斯,还是一位积极的环保工作者,他以建立国家公园和遗址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环境,他所拍的美国山水、荒野景色,后来都成了美国国家公园和美国人心中的道德寓言。

其次,摄影旅游是反应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直观性媒介。全世界各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摄影活动不计其数,相关摄影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摄影爱好者发现和感知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物濒危等现状,他们利用较高的摄影水平,将一幅幅生态环境恶化的照片展现在人们面前,比其他方式更能激发人们内心的触动,在社会范围内起到环境保护的宣传功能。

2.6 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赋予艺术气息

摄影旅游的开展,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机会,具体的、实践性强的摄影旅游项目如摄影赛事,又能提供作品创作、技术交流的平台。而摄影作品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产物,摄影作品的传播与推广,能够供社会大众赏析,增强鉴赏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3发展摄影旅游的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摄影旅游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关于摄影旅游的理论研究较少,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没有大范围引入,发展摄影旅游缺乏理论支撑与指导。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未正式把摄影旅游引入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之中,尚未开发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宣传工作做得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摄影旅游者多以散客形式自发组织,缺乏官方指导,国外游客缺少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不便于开发国际市场。

3.2 设施与服务不足

我国发展摄影旅游的设施与服务是十分欠缺的。目前,绝大多数的旅游景区都没有关于摄影采风的景点介绍,宣传资料上也毫无相关说明,更没有摄影作品的展示。摄影旅游者多是从摄影网站、摄影人之间的交流获得信息,这种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速度慢、服务效率低。同时,我国的旅游城市多数缺乏专业的摄影展览馆、摄影研究室,就连作为中国摄影之乡的丽水,在1999年举办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览都只能放在中山街。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至今除了提供摄影旅游线路之外,没有研究、开发出新形式的摄影旅游项目,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产品优势。

3.3 未能真正融入地方经济

与摄影旅游相关的项目在设计、开发、管理、包装、宣传、投入上,缺乏长足的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例如摄影装备器材的销售、照片的处理与冲印、吸引赞助投资的摄影节与摄影基地的建设等,除了国内的平遥、丽水取得一些开拓性成绩之外,大多具有丰富摄影旅游资源的省市基本很少涉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摄影旅游若不能密切融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去,是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的。

3.4 缺乏专业人才

旅游摄影同样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各个环节都需要配备摄影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旅游线路的设计需要与摄影地点、角度、光线与时间点等的选择有机结合,摄影旅游规划人员必须具备摄影相关背景知识,才能进行科学规划;管理部门也需要相关人才才能科学分析,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旅游企业的服务人员迫切需要加强摄影技术知识的学习,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摄影旅游地应该配备专门人员销售摄影耗材,提供咨询服务。

4 开发摄影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深对摄影旅游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树立发展摄影旅游的观念。政府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建立几个摄影旅游发展试点,以试点的成功经验引起各地对摄影旅游的重视;其次要科学制定摄影旅游发展规划,把摄影旅游切实作为地方旅游规划的一部分,落实到实处;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到旅游地,各司其职,打造一条完整的摄影旅游服务系统,尤其是可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发展摄影旅游的地方,需政府牵头,多方筹措专项资金,为摄影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景区方面,设计专门介绍采风景点的指路牌、摄影旅游地图等;出售、出租摄影相关耗材,方便摄影旅游者,解除其后顾之忧;摄影旅游地需修建摄影研究中心、摄影培训中心和摄影展览馆,一方面起到宣传作用,提高美誉度,另一方面,便于活动性摄影旅游项目的开展。同时规划、设计固定的场所,提供给摄影爱好者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

4.3 突出摄影旅游的特点,提高经济效益

摄影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新鲜感强,开发空间大。因此要抓住时机,适应不同时期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多种主题、形式的旅游项目,“新上加新”,提高摄影旅游的附加值;同时它又是一种特种旅游产品,特色鲜明,针对性强。要专门研究其资源与市场的特点,各地方应根据当地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与开发,探索出独特的发展模式,提高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4.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旅游人才的竞争,应针对市场需求,加强摄影旅游人才培养。高校应补充摄影旅游相关课程,深入开展旅游知识教育,为摄影旅游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旅游管理部门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培养摄影旅游专项负责人员,提高决策与管理水平;旅游企业应加大旅游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摄影旅游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03.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7

差不多是专门为我们而进的。――旺加

日喀则“画疯子”

“中学时一有感冒头疼,我妈就恩准我画画,这比吃药管用。但这之前,妈妈最关心的却是画画和我未来生计的关系。”和多吉一样,倍受质疑的旺加也有过晚上点蜡烛偷偷画画的经历。最初学校也很为他们痴画而恼火,为了不影响别的学生,旺加和多吉很早就如愿地被安排为同桌。当然,这期间他们也创下了令老师停课并让全班观摩却仍浑然入画的劣迹。回忆自己的绘画动机多吉并不自豪,和班上的同学相比他年龄和身体偏小,绘画不失为一种吸引他人关注的特长。从地道站连环画画进日喀则美术班,从街头写生到文艺复兴三大师素描的临摹,从仰慕中国现当代著名绘画作品到日喀则电影院的首个双人画展,这两个时常混迹集市、车站和街头,细画农牧民素描的少年,是日喀则小镇质感依然分明的1980年代里,一道绝对的风景。画名渐长带来的不仅仅是写生时被围观,成为日喀则中学仅有的两名艺考生培养对象后,在旺加和多吉的父母心中,画画也终于从一种安全的“住家手艺”,升级到了可以考上大学的资本。

铁定要考美术院校的他们在临近毕业时却并不幸运,1983年全区无美术专业招生指标。正当他们决定一边当中学美术代课老师一边复读时,一个在校长陪同下闯进日喀则中学画室的人,为他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当年,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驻记者站正计划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 招收培养几名藏族新闻电影工作者,负责招生的记者站资深新闻电影制片人次登老师,在当时全区教育质量排名前列的日喀则中学和亚东中学调研后,最终锁定了他俩。

“第一次见次登老师时他只是看了看我们的画稿和作文。6月第二次见面时是在日喀则政府招待所。”旺加甚至记得当时的谈话内容。“次登老师问我们对摄影感不感兴趣,想不想当电影摄影师。”那会儿在日喀则照相机还是很稀罕的东西,有关电影摄影的事我们更说不上。是次登老师讲出了摄影和绘画的关系后我们动心了。由于都搞不清具体的招收名额,我们当时还合计出了一个最后的同时也是愚蠢的要求:要招就招我们俩,不然都不去。

事后20多年的共同经历证明,提出这个“愚蠢的要求”绝对值得。

“幸运”助理

由学生直接过渡到摄影学徒的旺加和多吉,在记者站有一个好听的名份叫摄影助理,但这并非坦途。助理通常得从扛沉重的电影摄影脚架和拎设备包等力气活的三助做起,利索了,有晋级的机会了才是二助,二助的工作基本是在确定机位后支起脚架,负责摄影现场的茶水等后勤供给,能够接触到摄影机,并装胶片和偶尔协助测光调距,则是大助后的事情。在等级森严的电影圈里面,一个熬不出头的摄影助理,要不另投他行,要不终生助人。

由于当时记者站缺人手,助理分不了那么细,同时记者站的摄影器材都是搁机房而不是入库封存。更由于有记者站几位严厉慈爱得像自己老爸一样前辈的口传心授,旺加和多吉不但避过一般摄影助理需要七年左右的漫长三级跳,还得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设备。瞄一眼乳基层就能分辨出电影胶片的感光度等绝活,就是在那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练就的。

“我们那会儿是半军事化管理,每天都要训练臂力和负重,摄影背心的每个包里放什么东西都有规定,外出拍片如果少带个片轴、暗纸袋或黑胶布就是出大事。”

多吉比旺加更明白这话的分量。有一次到纳木措拍片,忘了给电池充电的多吉让老师开不了机。最后老师不得不向212吉普车的车用电瓶借电,但前提是多吉得一路抱着20来公斤的电瓶跟拍。一跟就是两天,还得担心电瓶里的腐蚀性液体泄漏。但自那以后,多吉记死了师傅的那句话:任何时候都要回头看,别忘东西。多吉说:“以师代徒的方式入行是我们的幸运,技术活和做事做人的东西都没误过,这是让我们终生受益的最大财富。”

1985年冬,结束助理生涯的旺加和多吉,以开阔眼界为名义分赴甘肃、黑龙江、广东、北京等地驻站实习,开始为新闻电影制片厂常设宣传片“祖国新貌”拍摄各自独立的小主题。旺加戏称这一时期两人开始“脱皮”。一张皮是完全凌驾于被摄对象之上的“解说词”,另一张皮是后期加工并附着上去的“画面音乐”。远真实性而亲“高大全”的意义,重戏剧性场景而轻自然效果,不注重同期声变化,被摄者无权发言等等,“这些长期限制中国新闻纪录片的八股准则在我们实习那几年已经有所松动”。多吉在哈尔滨将摄影机对准了一个普通的车工和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小孩,而旺加则在甘南的草原跟随上了一位活佛办学的踪迹。

处女作中大量运用的长镜头和同期声等手法,在1988年两人首度合拍的“扎什伦布”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相比3分钟左右的小主题片,片长20分钟的“扎什伦布寺”是他们第一部大片。这部反映家乡的纪录片在日喀则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也带给了他们平生第一场首映式,地点仍在8年前曾经举办过画展的日喀则电影院。然而,首映式座谈会上的一句话却让踌躇满志的他们回答不出来:片子很好看,但什么才叫纪录片?带着被一问泄底的尴尬,两人198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一切从如何看电影开始学起。

消失的摄影机

两年后,旺加和多吉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高原的各个角落。在波密县桃花盛开的山沟里用23天的时间等待一场漫天的飞雪,在吉隆沟人迹罕至的深谷中徒步3天探寻传说中的大瀑布,在藏北的荒芜中向一群栖息的仙鹤潜行跟进,在茫茫的冰川间倾听记录淙淙的流水,无数的日落日出中,两个精灵般的电影人,时而用短镜头表现秋天丰收和欢快与热烈,时而用长镜头、静止镜头表现秋末冬至的荒疏与冷寂,他们抛弃了传统纪录片惯用的解说词和背景音乐,将自己的心身和镜头完全沉浸进了自然的美妙与和谐。这其中的《雪域秋曲》因镜头语言运用清晰到位,曾入选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构图教材。

1990年代初是中国纪录片异常多元和迅猛的黄金时期,随着电视的普及,大量优秀的纪录片人以及作品相继涌现。中国纪录片业整个都被一种勃勃雄心主导,一心想要创作出能打入国际纪录片电影市场的大制作。新影厂划归中央电视台后,旺加和多吉供职的海外中心更是当时全国最好的纪录片专业生产机构,他们正是在那一阶段获得了更多的拍摄机会。1994年,经由大型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策划人――著名小说家扎西达娃推荐,两人有幸和国内一批顶尖的纪录片导演进行合作。这期间,多吉和段锦川合作拍摄了曾荣获1997年法国真实电影大奖的《八廓南街16号》,而旺加则与谭湘江合拍了《最初的土地》及《俊巴渔村》。

“刚毕业时的三部曲我们还倾向于自然美感的体悟再现,追求的是风格化和有冲击力的镜头,但1994年时则转向了对现实和人的记录观照。”拍摄《八廓南街16号》的严谨与理性至今仍让多吉记忆深刻,为了消除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感,他们用一周的时间和16号大院中的人熟络关系,然后再让人们习惯摄影机。最后,他们的真实身份和摄影机一起,都浑然一体般地消融进了居委会的场景中,但属于这个大院日常情节中的大量细节及气氛,却又被无所不在的他们真实捕获,并最终还原成想要的影像。纪录片大师怀斯曼曾说:最高级的摄影师是不要让人看到摄影机的存在,不是高高在上的记录者,而是要融入其中。多吉和旺加都认为:在“我们”的拍摄过程,他们逐渐找到了这种转型的感觉。

无限视域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趋于成熟。首先是选题方向变得宏大,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体现国家主体和文化开放意识的内容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其次是纪录片的制作模式,也随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进入到大投入大制作和快速生产阶段,对团队整体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作为专业娴熟经验丰富,同时又具备专业电影摄影制作和电视摄影编导背景,及多类型纪录片全程参与能力的职业摄影师,旺加和多吉迎来了更大的舞台,他们相继参与到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的香港和澳门回归、改革开放20年回顾、三峡工程、科教兴国、大上海,以及走进非洲、极地跨越、郑和下西洋等大片的摄制之中。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份也逐渐从单一的摄影转向编导及制片。

单纯意义上的摄影师是没有的,尤其是纪录片这行。没有敏锐的现场捕捉和应变能力,你就无法预判下一步该把镜头对准谁,没有对场景和情绪的调动和组织能力,你就是一个机械的盲动者,没有对灯光、音乐、录音、采访、剪辑等相关工种的了解,你的工作就会陷入太多的无知和无序。除了这些,旺加和多吉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职业操守。把工作做得扎实永远是第一位的,那种以为扛着个摄像机就可以天马行空搞记录的人,成不了气候。

多吉在拍摄《解密1972》时就曾遇到“如何应变”的难题。“我在美国采访基辛格时,他处在一种时刻都能进入小睡的状态,往往一个问题得在耐心等他醒来后再提一次。但这并不妨碍他回答问题时的清晰与睿智,事实上他比绝大多数年轻的人更加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为画面如何表现而犯难。好在当时的现场有一幅中国意像的仙鹤祥云图,正好构成基辛格的背景。于是,在人与图的缓缓切换间,我们的镜头恰好纪录出了那种――‘西方的智慧在东方的宁静中翩飞’的最佳画面。”

旺加认为:多年以来由“走进非洲、跨越极地、郑和下西洋、文明之路”等构成的拍摄之旅,也是打开自己视域的重要经历。对于创造者来说,这种意义无可替代。

梦想

旺加和多吉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记录视觉艺术的天堂――。给了他们最初的艺术灵感,而独特的藏文化视野,又令他们在不断面对新环境新题材时有一个全新的切入和应和点。当走出去再走进来时,他们又渴望着能以全新的视角反观自己熟悉的。

扎西旺加

1966年生于日喀则,1983进入新影厂学习电影摄影,198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自1986年开始拍摄以来,迄今已参与拍摄并编导各类型电影及电视纪录片30余部。其中,电影纪录片以《雪域春曲》、《雪域秋曲》、《拉萨韵律》、《三十年》,以及《香港回归》、《世纪大典》、《布达拉宫》等为代表,电视纪录片以《丹增和他的儿子们》、《最初的土地》、《科教兴国》、《大三峡》、《改革开放二十年》、《走进非洲》、《郑和下西洋》、《青藏铁路》、《森林之歌》、《文明之路》、《天上》等为代表。2008年,扎西旺加亲历北京奥运圣火在雅典点燃并传递,并荣誉担纲北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电影摄影师。 主要获奖作品

《拉萨早晨》/1992年第一届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

《拉萨韵律》/1993年中国电影政府奖、优秀纪录片奖/1994年“腾龙奖”/1995年第三届金桥奖之优秀摄影奖

《世纪大典》/1999年第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五十年》/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之年度电视社教节目奖系列片二等奖

《布达拉宫》/2004年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大奖

《科教兴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半个世纪的回响》等/均获“五个一”工程等各种奖项

次仁多吉

曾参与拍摄、编导各类型电影及电视纪录片近40部。其中:电影故事片有《世界屋脊的太阳》;电影纪录片代表作品有《我们走过的日子》、《拉萨早晨》、《雪域秋曲》、《拉萨韵律》、《维修布达拉宫》、《迎接新世纪》等;电视纪录片代表作有《的故事》、《八廓南街16号》、《天边》、《澳门岁月》、《改革开放二十年》、《极地跨越》(2002/编导・摄影)、《走进非洲》、《1405郑和下西洋》(2004/编导・摄影)、《解密1972》等。2008年6月刚于CCTV-10播出的《文明之旅》,是多吉担任制片和摄影的最新作品。

主要获奖作品

《我们走过的日子》/1990/摄影/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世界屋脊的太阳》/1991/摄影/1991年中国政府优秀影评奖

《拉萨早晨》/1992/摄影/第一届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

《雪域秋曲》/1991/摄影/入选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摄影构图教材

《拉萨韵律》/1991/摄影/1994年腾龙奖纪录片一等奖/1995年第三届金桥奖之优秀摄影奖

《维修布达拉宫》/1991/摄影/1995年第三届金桥奖

《的故事》/1993/编导/ 国务院新闻办外宣作品一等奖

《八廓南街16号》/1996/摄影/第11届法国国际真实电影大奖(迄今为止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影坛上获得的最高奖项,现被美国现代艺术馆永久收藏)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8

缺钱一事不至于困扰我。在这方面,当时我虽然两袖清风,却受到许多人照顾,生活颇为悠闲自在。然而,好日子仅到此为止,在前方等待我的是一条遥遥延伸、漫长严苛而贫苦的道路。

那段时间我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度过的呢。当时我刚满二十五岁,与现在的妻子开始共同生活。现在想起来,那时我美其名为转型成自由摄影家,却接不到任何摄影工作,我也不曾为了家计而兼职或打工。总而言之,一名失业年轻男子与一个离家出走的妙龄女子,就这样窝在湘南海岸町一栋两房相连的小公寓,终日无所事事,生活中只有感叹无聊这件事是肯定的。那时候应该没有接受亲人援助,然而每月房租是怎么交出来的?水电费、伙食费呢?如此久远的事早已不复记忆。但依稀记得常吃炒面、炒饭、咖喱饭、乌贼和鲭鱼。所以,没有依赖双亲援助只是我个人的解释,实际上,妻子一定常常回到邻镇娘家求助才是。虽说年少轻狂,但我实在太天真,现在回想起来真有满怀感慨。

虽然那时我完全无事可做,但名义上还是摄影师,如果只因为没有接到工作委托就一张照片都不拍,实在说不过去。先前的摄影助理时代,总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侥幸心态,而缺乏那种不创作不行的真切感。老师也问:“你来到我的工作室,为什么都不拍照呢?你不多拍点照片让我看怎么可以呢?”我始终只有挨骂的份。

但是,我已经离开老师身边,虽然有名无实,但基本上是自立门户了,不能再如此浑噩度日。更何况,当时最顶尖的摄影杂志《KAMERA每日》封面上,立木义浩、筱山纪信、浅井慎平、横须贺功光等红极一时的新锐摄影家,每期都像抢夺版面似的大肆竞争,我也多少受到刺激,略感羡慕,从而开始产生危机意识。如果我无法下定决心振作起来,终将一事无成。或许是突然回神,我总算发现这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心想:“好!开始拍照吧!”然而,“要拍什么?”接下来竟又立即遭遇难题。我思考许久仍无头绪,二十五岁的已婚之人还像个摄影学校的新生般想不出好主意。都到这个年纪了,也累积了三年的摄影助手经验,即使再怎么愚钝,至少该有两三个想尝试的主题才是。但不论我如何绞尽脑汁,还是无法果决地跨出第一步,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刊登在《KAMERA每日》上。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我把自己所有的以及尽可能向朋友借来的摄影杂志全堆在桌上,堆得像座小山一样,然后开始逐页细看。我在内心深处点燃了战火,仔细端详摄影家拍摄的各式照片,这段调整心情严肃以对的时间,真是颇为刺激震撼。形形的照片看在眼里,跟以往漫不经心浏览时相比,多了两三种以上的不同感受。我自然变得像鉴定般品评它们,时间在兴奋与热情中度过。反复观摩后,总算有些什么慢慢从我体内涌现,另一方面,也有种“仔细看过后也不怎么特殊嘛”、“这些照片也不是多有意思嘛”等不知该称为自负或自信的昂扬情绪冲上心头。于是,好吧!我下了决心。以《KAMERA每日》为目标进行拍摄,绝对要让他们采用我的作品,这是我第一次对摄影产生欲望与决心。

几天后,我拿起身边惟一一部母亲买给我的照相机MINOLTA SR7前往邻市横须贺。首先,我只能遵照三年间跟在老师身旁默默学会的抓拍掌镜技巧,并尽力追随我所尊敬的前辈摄影家T先生作品中鲜明强烈的印象。T先生以驻扎日本的美军基地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即使我再怎么天资驽钝,也留下强烈而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我要从揣摩、学习他的技法着手。

一九五六年,正值越战如火如荼之际,当时横须贺街道上,汐入、沟板通、日之出町及市区内挤满了美国海军,想跟他们做生意的日本男女群聚于此,好不热闹。我在那样的路上连日溜达,起初还有点畏缩,之后就愈来愈大胆,开始拍摄基地城市的照片,渐渐地,身体也抓到街拍的要领了。拍摄过程中,会故意为难或呵斥我,多少造成困扰的,百分之百都是日本人,大部分美军则笑眯眯的不拘小节。他们刚从战地前线回来,在他们眼里,我或许就像拿着照相机的东方猴子。

在长达五个月的摄影期间,我深深体会到街头拍摄的困难与乐趣。过程中,胆怯、委屈与窃喜轮番上阵。横须贺的街道,为好不容易来到摄影世界入口的我带来拍摄的生理、焦急烦虑,以及对未来的一线希望。

我下定决心所拍摄的横须贺照片,来年如愿以偿地刊登在我的目标——《KAMERA每日》杂志上。长久以来无所事事仅持空想的我,二十六岁的时候,引擎总算热了起来,也站上了起跑线。接着,我获得执掌该杂志编辑大权的Y先生赏识,依序出版热海、新宿、浅草等漫步拍摄的照片,开始让世人看到我的作品。之后我积极将镜头朝向由自己特质与兴趣自然选择的方向,加上Y先生的支持,我夜以继日漫步于各处街道的摄影生涯成形。另外,混迹人群中摄影的经验越来越多,我也逐渐摸索出自己在摄影世界里的定位,同时,就像“锵”一声般,我明确挖到隐藏在体内的创造矿脉。

我对摄影本来没有多大兴趣,也从未想过要成为摄影家。我想应是二十岁左右的某些因缘际会,自然地把我带往摄影这个方向。当我在生活中四处寻找自己的可能性时,摄影这个未知世界,原来一直都敞开大门等着我。我从小就喜欢一个人在街上玩耍,在偶然的机缘下拿起相机,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了摄影家。

像我这样驽钝的失业摄影家,花费好一番工夫才跳脱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也由于长期蛰伏,一旦点燃火焰便势头强劲,就那样一头钻进摄影世界里,虽然一路上崎岖艰辛,但四十五年来,我至今仍不断在世界各地街道上溜达。

我在漫步途中邂逅了许多理解我的恩人,而我所拥有的幸运,都归结于这一点上。

《迈向另一个国度》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9

1.1 视觉敏感、形象思维发达

生理上的听觉障碍和长期的生活习惯使得听障学生主要靠视觉来感知外界事物。他们的视觉非常敏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的具体形象感受力强,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这些特质特别适合学习摄影这种二维平面艺术。因此摄影教师应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把摄影知识转换成最直接的不需要进行逻辑思考的内容讲给听障学生。同时发挥听障学生视觉优势,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感受,鼓励学生讲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引出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讲色彩的情绪,可以把学生带到秋天的户外,有些学生看到的是麦穗金黄、果香四溢、秋高气爽,而有些则看到落叶纷纷、秋风瑟瑟、萧条凄凉。摄影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顺势引出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1.2 思想专注,不受外界打扰

相对与正常学生而言,听障学生有着明显的听力缺陷,但正是因为这个缺陷使得听障学生不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专注地聆听和观察。因而听障学生对于摄影理论的思考更加专注,也会比一般的学生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过程中,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但是,由于过度的专注,他们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和反应迟钝的现象。因而在摄影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利用听障学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把摄影的主要理论和技术的讲解尽量地压缩在这段时间内。同时还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听障学生进行刺激,尽量延长其注意的时间。比如实行多媒体教学,进行户外拍摄和主题拍摄,实施教学互动,让学生自己相互讨论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1.3 善于思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虽然听障学生在生理上异于常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缺陷,但是他们作为一个有着不同常人的生活经历的特殊群体,摒弃了声音的干扰,更善于思考。他们拥有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以及认识生活、体验生命的洞察力。他们对艺术的形式、摄影美的实质有着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听障学生对新鲜的东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此有着高涨的认知热情与创作冲动。可以说,尽管听障学生在生理上有些缺陷,但在艺术创作的灵感上、人性光辉的捕捉上,却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是摄影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肯定并积极挖掘的,要引起摄影教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努力引导。

2 因势利导,帮助听障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2.1 积极表扬,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生理缺陷的影响,听障学生在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各项技能和素质的发展上,都难以达到同龄正常人所具备的程度。再加上社会对听障人士的偏见,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这种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听障学生学习摄影的热情。因此如何帮助听障学生重拾自信也成为摄影教学的一个重心。摄影教师要多讲解有积极意义的关于聋人题材的摄影作品,穿插听障人士成功的案例,特别强调他们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缺陷。

摄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积极肯定为主,表扬听障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鼓励听障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摄影比赛,对每个参加摄影比赛的听障学生进行指导,大力赞赏获奖的同学,增强他们学摄影的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

2.2 加强交流,克服孤僻心理

由于生理上和沟通上的障碍,听障学生很难同正常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甚至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就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但是,摄影作品的拍摄是一个不断沟通、不断学习的过程,这种性格特别不利于他们进行专业的学习。因此,摄影教师要积极地融入到听障学生中,与他们一起拍摄,一起活动,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和他们住在一起,朝夕相伴。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愉快、喜悦的心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孤单,逐步地走出心理阴影。

摄影老师除了在心理上关心听障学生外,还可以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听障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比如在班级内部举摄影作品研讨会,鼓励他们对摄影作品进行交流;还可引导听障学生与正常人之间进行交流,比如让他们去拍摄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定期的与正常的摄影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探讨等,相同的专业使得他们会有很多相通的话题,相互之间的良性的交往也有助于改善听障学生孤僻的性格。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10

关键词:高校;摄影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

引言: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因此,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既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还是一项美学的引导和教育,有利于丰富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且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 摄影在现代教育中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很多高校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不断地在专业和课程上进行改进,增进素质教育的建设。因此,当代高校普遍开设艺术类专业及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开阔大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艺术类的课程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情感结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摄影专业及课程的设立,顺应了时展的需要,很好的实现了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摄影技能的学习,去了解及掌握艺术摄影的深层意境,要求摄影人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判断能力和高度的构成画预见能力,以及娴熟的技术技巧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文化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摄影的创作过程需要掌握普通意义的创作规律,通过摄影语言表达的内容透过画面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我们可以说摄影不仅仅是简单的按动快门记录瞬间的机器,而是一种更能让群众接受的立体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创作是一个融入摄影者无限潜力和审美高度的过程,将事物通过冰冷的机器转化为富有感情的生命体,理性的深刻显现着形象。在现代教育中,摄影不单单是技术和艺术的学习,而是专业知识和技巧良好的运用和操作,通过图片的形式表达出人们心领神会的主题思想,摄影图片的展示,可以展现出摄影者的技术能力,还能表现出摄影者的创新思维,以及审美和表达能力,把摄影艺术通过图片的形式深刻完整的表达和展现。因此,摄影技术对于摄影者技术应用能力、艺术审美、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要求增高,大学生通过摄影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此,摄影的学习和实践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二、摄影学习对大学生的要求

首先,大学生在学习摄影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有关摄影技术的光和影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相机的基本性能和构件,以便熟练操作摄影的基本技能。一部相机性能再好,如果在使用之前没有良好的了解和掌握相机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很难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尤其是现阶段高科技数码产品的快速更新,只有掌握相机的基本性能和原理,才能在使用时得心应手,以更贴切、更真实、更生动的表现形式传达给受众摄影者的思想和内涵。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多阅读有关摄影专业的书籍,对快速更新的数码电子产品有适当的了解,这样在学习和拍摄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大学生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生活细节,深入生活,学会提炼素材。摄影的目的是通过相机将生活中具有深刻意义的典型瞬间记录下来,展现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美感,因此,在学习摄影时,学生要积极的深入到生活中去,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变化和状态,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利用创造性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从平凡中发现具有深度的美感,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这样才能从普通的图片反映出生活的艺术瞬间,展现艺术魅力。

另外,大学生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摄影是通过光硬展示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创造方式,摄影作品所展现的是一种源于真实生活,而又高于真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她更为集中、典型和理想化。这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体验,实践于生活之中,通过对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技术应用,抓住瞬间,充分利用影调、光线等手段,借助图片的展示生动的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摄影技术和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抓住瞬间感动的能力,展现最好的作品。

三、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摄影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摄影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她通过视觉愉悦性的教学方式,使得摄影学习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摄影教育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了解摄影教育对于人文素质高低的影响,同时也应该知道人文素质的高低也制约着摄影水平的发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摄影技术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利用艺术的美感通过摄影图片将信息真实生动的传达给受众。如果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低下,很难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发展有很好的把握,因此,只有不断的促进大学生对于文学、历史、美术、音乐等各个学科方面的学习,才能在对生活有所积累的基础上通过相机准确的记录时代的发展特征,拍出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

2、摄影教学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近几年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已经不单单是事件和事物简单的影像记录,它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摄影已经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同时也是了解社会并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教学中,由于摄影教育没有前瞻的经验的引导,而导致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不断摸索变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具有僵硬固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一种灵活的、室内室外摄影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可以间接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探索摄影意境、构图及审美方面的深刻意义,激发学生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大胆尝试,尽可能将一些看似普通的数码影像素材,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创造出不同风格、不同色调、不同语境和表达不同含义的新作品,由此促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提升。

3、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普遍较为忽视,由此造成当代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现象。在传统教育中,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更多的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试,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国家教育的需要。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她的普及和推广,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创造性艺术表现。因此,摄影为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以开放思维实施教学,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拍摄组图、系列报道、命题创作等,锻炼学生对主题及摄影全过程的把握能力,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对象主要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个摄影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载体,从情感上打动学生,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她的审美价值。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举办一些摄影图片展览、观摩活动,让学生通过抬眼看、动脑想、用手拍等多方面多角度感受、表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

5、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高校摄影教学中,可以渗透思想品质的宣传和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高校摄影教学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摄影采风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摄影的技术水平。在摄影教学中,通过课外组织摄影讲座、论坛等,介绍中外优秀摄影家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勇担社会责任、爱岗敬业的人。这些生动事例可以让大学生从中解读到可贵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激励自己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努力开发蕴藏在自身的创造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今,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因此,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良好途径。可以通过欣赏好的作品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摄影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加强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 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结束语:

摄影艺术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把摄影教学纳入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是在实践观念上的扩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之一。因此,基于摄影技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只有在摄影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建立,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更有利的促进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国平;大学摄影基础教程[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例11

引言: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因此,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既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还是一项美学的引导和教育,有利于丰富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且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 摄影在现代教育中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很多高校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不断地在专业和课程上进行改进,增进素质教育的建设。因此,当代高校普遍开设艺术类专业及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开阔大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艺术类的课程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情感结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摄影专业及课程的设立,顺应了时展的需要,很好的实现了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摄影技能的学习,去了解及掌握艺术摄影的深层意境,要求摄影人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判断能力和高度的构成画预见能力,以及娴熟的技术技巧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文化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摄影的创作过程需要掌握普通意义的创作规律,通过摄影语言表达的内容透过画面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我们可以说摄影不仅仅是简单的按动快门记录瞬间的机器,而是一种更能让群众接受的立体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创作是一个融入摄影者无限潜力和审美高度的过程,将事物通过冰冷的机器转化为富有感情的生命体,理性的深刻显现着形象。在现代教育中,摄影不单单是技术和艺术的学习,而是专业知识和技巧良好的运用和操作,通过图片的形式表达出人们心领神会的主题思想,摄影图片的展示,可以展现出摄影者的技术能力,还能表现出摄影者的创新思维,以及审美和表达能力,把摄影艺术通过图片的形式深刻完整的表达和展现。因此,摄影技术对于摄影者技术应用能力、艺术审美、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要求增高,大学生通过摄影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此,摄影的学习和实践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二、摄影学习对大学生的要求

首先,大学生在学习摄影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有关摄影技术的光和影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相机的基本性能和构件,以便熟练操作摄影的基本技能。一部相机性能再好,如果在使用之前没有良好的了解和掌握相机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很难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尤其是现阶段高科技数码产品的快速更新,只有掌握相机的基本性能和原理,才能在使用时得心应手,以更贴切、更真实、更生动的表现形式传达给受众摄影者的思想和内涵。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多阅读有关摄影专业的书籍,对快速更新的数码电子产品有适当的了解,这样在学习和拍摄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大学生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生活细节,深入生活,学会提炼素材。摄影的目的是通过相机将生活中具有深刻意义的典型瞬间记录下来,展现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美感,因此,在学习摄影时,学生要积极的深入到生活中去,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变化和状态,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利用创造性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从平凡中发现具有深度的美感,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这样才能从普通的图片反映出生活的艺术瞬间,展现艺术魅力。

另外,大学生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摄影是通过光硬展示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创造方式,摄影作品所展现的是一种源于真实生活,而又高于真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她更为集中、典型和理想化。这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体验,实践于生活之中,通过对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技术应用,抓住瞬间,充分利用影调、光线等手段,借助图片的展示生动的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摄影技术和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抓住瞬间感动的能力,展现最好的作品。

三、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摄影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摄影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她通过视觉愉悦性的教学方式,使得摄影学习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摄影教育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了解摄影教育对于人文素质高低的影响,同时也应该知道人文素质的高低也制约着摄影水平的发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摄影技术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利用艺术的美感通过摄影图片将信息真实生动的传达给受众。如果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低下,很难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发展有很好的把握,因此,只有不断的促进大学生对于文学、历史、美术、音乐等各个学科方面的学习,才能在对生活有所积累的基础上通过相机准确的记录时代的发展特征,拍出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

2、摄影教学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近几年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已经不单单是事件和事物简单的影像记录,它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摄影已经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同时也是了解社会并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教学中,由于摄影教育没有前瞻的经验的引导,而导致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不断摸索变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具有僵硬固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一种灵活的、室内室外摄影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可以间接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探索摄影意境、构图及审美方面的深刻意义,激发学生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大胆尝试,尽可能将一些看似普通的数码影像素材,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创造出不同风格、不同色调、不同语境和表达不同含义的新作品,由此促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提升。

3、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普遍较为忽视,由此造成当代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现象。在传统教育中,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更多的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试,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国家教育的需要。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她的普及和推广,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创造性艺术表现。因此,摄影为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以开放思维实施教学,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拍摄组图、系列报道、命题创作等,锻炼学生对主题及摄影全过程的把握能力,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对象主要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个摄影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载体,从情感上打动学生,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她的审美价值。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举办一些摄影图片展览、观摩活动,让学生通过抬眼看、动脑想、用手拍等多方面多角度感受、表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

5、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高校摄影教学中,可以渗透思想品质的宣传和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高校摄影教学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摄影采风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摄影的技术水平。在摄影教学中,通过课外组织摄影讲座、论坛等,介绍中外优秀摄影家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勇担社会责任、爱岗敬业的人。这些生动事例可以让大学生从中解读到可贵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激励自己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努力开发蕴藏在自身的创造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今,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因此,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良好途径。可以通过欣赏好的作品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摄影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加强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 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结束语:

摄影艺术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把摄影教学纳入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是在实践观念上的扩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之一。因此,基于摄影技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只有在摄影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建立,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更有利的促进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国平;大学摄影基础教程[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