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音乐与教育论文

音乐与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5 21:12:31

音乐与教育论文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1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化开展,目前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始与文化相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由于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持,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音乐与文化共存亡,没有文化就没有音乐,而没有音乐也就没有对文化的有效解读。音乐教育是一种对音乐与文化的有效传承手段,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将文化有效的融合进来,因此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有效的繁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进行文化渗透是必要的选择。

    一、文化与音乐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表现与历史传承,狭义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描述,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音乐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围的支撑的,因此可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音乐的发展,实际上,音乐与文化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感念,音乐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化包括各种音乐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各种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比如高山流水的创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和音乐思维及审美情趣,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我国音乐的巨大艺术魅力展示。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元素决定着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则只剩下对音乐技巧和技术的应用与描述,而失去了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会促进音乐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机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文化也会停滞不前。

    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模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沟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模式及音乐文化底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音乐教育的转换也会促进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丰富,比如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对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某种程度上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种持续与稳定的作用,经典音乐是表现艺术价值的途径,是一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的形式。因此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基本智能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使得音乐文化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也可以有效的对音乐文件进行传授,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领略音乐教育的要领,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实际上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筛选与整理实现的,这种筛选的过程主要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来决定的。比如我国音乐文化历史上,曾经采用简谱、五线谱等音乐符号来记录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五线谱和简谱逐渐成为社会音乐活动发展的需要,成为音乐教育活动中记谱法的主要教学内容。另外音乐教育还将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了重构,以更方便的形式使受教育者接受音乐形式,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受教育者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的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标准,确保音乐文化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进行传承的过程,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更多是重视对基础的训练,反应在音乐教育领域,更多是对音乐教育的技术和技巧进行培训,而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就音乐教育来看,目前许多国家都将音乐教育规定为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音乐教育虽然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但音乐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初步性进展和成功,音乐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越来越明确。

    四、结论

    在音乐的文化教育与传承过程中,音乐与文化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都必须经过文化的衬托才能体现出其艺术价值,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是目前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一种音乐只有与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相联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发现音乐作品背后的创造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以感悟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促进我国优秀音乐的发展,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2

其一,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人类学者把音乐文化看做是一个整体,他们认为:虽然任何一种特殊的音乐文化是由特殊的文化背景中的人的音乐活动决定的,但人的音乐实践存在着功能的统一性的,虽然作为成果的音乐形态千差万别,但它作为人的文化方式的产物在共性上是统一的。

在将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一部分的同时,我们将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两者的关系置于音乐文化的精神层面来研究,但必须强调的是,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活动与音乐理论研究又分别隶属音乐文化的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因为音乐教育活动必然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而学校音乐教育又一定是制度化了的音乐教育。对于隶属于音乐文化精神层面的音乐理论研究来说,它肩负着通过音乐教育使研究成果得以传播,为整个音乐文化领域,音乐学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效益和创造价值。音乐理论研究所产生的新思想,新观念,将成为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音乐理论研究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是不容忽视的。

其二、音乐文化传统制约着音乐教育的过程,不同的音乐教育反映着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呈现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风貌。

音乐文化传统是体现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的总体特征。其中:1、价值体系2、知识经验3、思维方式4、音乐符号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音乐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时刻贯穿于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制约和影响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革新。首先,价值判断体系的形成是在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默契的,与音乐文化传统相契合的价值判断体系始终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调控、制约的作用。音乐文化史一种“民族现象”,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基础之一,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音乐文化,并由这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构成了全人类所共有的世界音乐文化。由于音乐直接产生于语音音调,因此,决定了代表民族文化的音乐在不断追求音高、音色、音强、音长的新颖中,必须统一在一个风格中的音乐思维方式,正是受不同民族的音乐价值观制约的,而不同民族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方式受不同音乐价值观的支配,使音乐教育由于不同地域和语言行为的差异,呈现“多元化”特征。音乐符号(乐谱)与音乐文化的关系如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一样,音乐语言符号是音乐文化的载体,音乐符号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符号的真正内涵,应当是人的音乐审美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是音乐文化主体的历史、民族、风格、心力等因素的约定俗成。

其三、音乐文化的流变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音乐文化并非静态地固守传统,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屡有变迁的同时,其音乐教育思想观念体系也随之嬗变,这是各民族音乐文化融汇变流的必然结果。

世纪之交的今天,现代化不但在发达国家已经付诸实践,发展中国家亦加快了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也朝着现代化扬起了风帆,然而对于音乐文化现代化的本意,音乐文化现代化模式,如何实现音乐文化的现代化等相关问题,成为当今音乐学术界讨论正酣的问题。显然,音乐文化现代化的讨论对于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制约着音乐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二、作为音乐文化形式的音乐教育将反作用于音乐文化整体而呈现自身的价值意义

其一、音乐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保存音乐文化与维持音乐文化之生存提供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也许有人认为,保存音乐可有多种方式而不仅仅由教育承担传承与发展的使命。理由是音乐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民间民俗活动中,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劳动人民通过音乐自娱自乐,音乐文化无时不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同样使音乐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有意识、有目的的音乐教育活动传授的是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经验、技能,它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系统知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保存和维持又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音乐文化来实现的。比如,在我国音乐文化史上,曾采用公尺谱、减字谱、简谱、五线谱等几种音乐符号作为记录音乐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简谱和五线谱比较适应社会音乐文化活动发展的需要,因而成为音乐教育中学习记谱法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其余则逐渐不用了。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所选择和整理的音乐文化要素亦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最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精粹。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31-01

一、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一)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音乐是一种艺术载体,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内涵的展现。各个国家非常重视自己本国的民族音乐,并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风俗习惯和音乐形式差异很大,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有助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新时期我国音乐创新的需要。我国音乐近些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音乐急需创新。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创新的前提,而音乐的创新是传承的继承。民族音乐是一切音乐的起源,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升音乐的发展水平,现存的优秀音乐形态都是充分借鉴民族音乐的特点发展而来。吸收民间音乐,对音乐再创造是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开辟我国音乐发展的新纪元。

(三)是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要。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音乐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音乐技能。民族音乐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历史和政治的反映。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提高音乐教育的前提。高校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用民族音乐范例加强音乐教育,利于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民族音乐作品十分经典,一般作为音乐教育的典型案例,因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

(二)高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综合体,音乐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想要传承音乐文化,各高校就要肩负起使命和责任,开创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这种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必须要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一种使命去完成,做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优化音乐教育理念。首先,我国教育部门要制定规范、合理的民族音乐教育的相关制度,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进而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工作。其次,高校要用科学的民族音乐理念指导教学,音乐教师要对学生施加正面引导,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当前音乐教学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教学中找到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点,寻找到适合我国的民族音乐传承的方法。

(二)加大高校音乐教材改革力度。首先,要选用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教材修改,结合当地的民族音乐特色进行编写,将地方音乐与大众音乐有机结合。学生要加强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提升对外来音乐的认知,将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开创新的音乐教育形式。

(三)开展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高校在音乐教学中要多组织各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自我提高。有些高校经常举办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社会采风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加大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收集,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掌握和认同,有利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教师通过组织和开展活动,逐渐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学生也在实践中获得大幅度提升。

四、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民族音乐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一些民族音乐的典型案例通过音频、视频的格式展现给学生,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其次,音乐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传统音乐审美和现代音乐审美,在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如何调整音乐教学,开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教师的重要责任。

五、结语

民族音乐有着自身的特点,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各有特色。高校要以传承民族音乐为出发点,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4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从两者之间的差异来讲,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目的上侧重点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还包括不同的模式教育以及不同教育上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四方面可以说是其主要的差异点,从两者之间的共性来讲,虽然两者之间在教育实施的目的上侧重点所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重思想以及政治方面的教育,而音乐教育重音乐理论方面的教育,但是两者教育目的无论是从出发点还是最后的归宿点是一致的,除此之外两者之间的价值取向虽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最后体现了两者间的共性。

(二)两者间融合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共性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一定的融合,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音乐教育来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加之国家对于艺术与政治内容相结合的要求,使得音乐这门艺术要从形式以及内容上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性。也就是说政治思想教育要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在音乐教育中要大力的情调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想,在音乐的教育中加入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思想教育。

二、探析建立在政治思想教育下的音乐教育

(一)发挥音乐的政治思想育人功能

建立在政治思想上的音乐教育能够发挥音乐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对于音乐这门艺术来讲,应该是具有较强的育人作用。也就是说也教授音乐的同时还要起到与人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育实施中,很多的音乐教授者往往只是重视对于音乐基本内容以及技巧的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通常认为对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程的主要工作,音乐教育只管做好音乐部分的讲解就可以,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是不相关的。可以说种教育思想或者说这种教育现象对于音乐教育的发挥是非常不利的,音乐的较好教育应该是建立在思想政治的基础上,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教育往往教育的思想内涵不够充分,音乐就变成了制造音乐的工作,造就出来的人才往往也只是音乐理论足够,但人文精神匮乏。而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运用在音乐教育中,从音乐本身与人文精神两方面来综合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向政治思想教育借力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想要良好的发展下去必须要向政治思想教育借力,政治思想教育除了能够对音乐教育赋予充分的人文精神之外,还能够对音乐教育在方式方法上给与一定的有力帮助,使得音乐教育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政治思想教育具有很强的教育色彩,在政治思想的教育中其本身就存在内容较多的教育方式以及坚实的教育理论,而对于音乐教育来讲,这些正是其发展所需要的,通过对政治思想教育的方式以及其坚实理论基础的借鉴,可以大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借鉴政治思想教育“晓之以情”的进行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音乐的教育意义,还提高了音乐本身的教育价值。

(三)发挥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对于音乐教育的有效良好的开展,以及体现政治思想教育的价值除了要向思想政治教育借力之外,还要充分的将两者进行融合,发挥出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传统教学中,往往是将音乐与思想教育分开来进行的,但是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共性,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来讲个,更应该将两者融合起来一起发展,将其综合的教育力量做到最优化,也就是不仅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教育的政治性,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音乐性,对于这种目标的实现就需要相关的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相关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的进行思想以及教育信息的有效沟通,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政治思想色彩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校园文化以及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对受教育者进行综合的教育。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5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为为宴飨娱乐、祭奠礼仪来培养学习歌舞技艺、礼仪传统等音乐及相关知识的人才,乐人之间音乐技艺的传授,以及培养“士”必备素养“乐”的教育。而近代的洋务派、维新派、新兴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新式音乐课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已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且维新派知识分子还有意识地利用它向青少年进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教育。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为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号召妇女自立自强、倡导学习新文化,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教育等。

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转变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宫廷音乐机构教授歌舞技艺、礼仪传统等音乐及相关知识,而民间主要是音乐技艺的传授教导。而学堂乐歌以集体唱歌为主要教学形式,随着新式教学内容的逐渐发展,学堂乐歌不止只有唱歌,而是渐渐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乐歌教学模式。首先,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基本练习、乐理知识等。其次,有一套唱歌教学的程式,把唱歌教学概括为三个要素:音调教练、拍子教练、趣味教练。再次,有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口授教法、简谱教法、五线谱教法、男女异授等教学方法。

3.教材的编写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多以口传心授为主,虽有一些琴谱、乐谱,但多只标记指法、奏法、音位,而不标记节奏。还有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却很少运用到正规、系统的音乐学习中。学堂乐歌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口传心授,增添了较为适合集体歌唱课的记谱方式如简谱、五线谱。而关于音乐课教材和音乐教育理论著述,沈心工在其教学生涯中,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和《心工唱歌集》。其中的《重编学校唱歌集》依据当时小学六年制来编订,做到从选材、用语切合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曾志忞出版发表了一些经典的音乐著述,如《乐典教科书》《音乐教育论》等。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6

二、唐朝宫廷音乐文化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唐代宫廷音乐文化发展空前繁荣,其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走出误区,相互尊重

对于民族音乐,我们曾经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对古典音乐说是庙堂的、士大夫的一概不要!对民间音乐说是落后的、农民的一概不要!对说唱音乐,说这根本不属于‘音乐’!对戏曲音乐,若说是小市民的一概不要!若说京剧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概不要!由于‘一概不要’,导致我们对民族遗产产生了质疑态度,埋怨我们的祖先‘不争气’,没有产生莫扎特、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从而导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传承,这直接造成我们音乐教育的名存实亡。”毫无疑问,这种认识误区要不得,否则会导致我们忽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唐玄宗的亲力亲为对当下音乐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唐玄宗在位期间,力倡胡乐和法曲。他将“胡风”与宫廷音乐有机融合,创造出了诸如《扬州》《伊州》《甘州》之类的音乐。可见,我们要重新审视我国民族音乐的本质,尊重民族音乐的精神与精髓。民族音乐之所在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要尊重民族音乐,尊重各民族的智慧与思想。唐代宫廷音乐的海纳百川告诉我们,对待民族音乐要秉持“有容乃大、去伪存真”的态度。同时,在现代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引入各种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欣赏,除了我国的民族音乐,还有西洋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等,让学生接触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音乐,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采用中立、客观的态度看待音乐,掌握其精髓,用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育以载道,与时俱进

从本质上而言,唐朝宫廷音乐文化的特色就是“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当时的宫廷乐人不仅充分理解、挖掘和深化本民族音乐,还不断吸收、发展、变通外来音乐。这对当代音乐教育不无启示。我们认真想一下,所谓的音乐教育,难道就是一种技术性传授吗?唐代宫廷音乐的创作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毋庸置疑,技术并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若是抱有“技术至上”的思想,会导致音乐教育过程中只见物不见人,只见知识不见情感,导致受教育者无法真正领悟音乐的文化意义和个中内涵。其实,音乐技术的作用与功能不可能无限增长,音乐是人类文化和人类情感的浓缩和反馈。音乐教育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推进。所以在现代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光要为学生讲授简谱乐理知识,还要带领学生用心体会音乐中隐含的韵味,联系音乐创作者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感受他们要传达给现代人的思想与情感,除了要掌握其音高、音色、音调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挖掘音乐中的文化价值,并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类比,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多接受不同的音乐类型。同时,唐朝宫廷音乐文化讲究兼容并蓄,这就说明宫廷乐人一直在追求将多元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有机糅合在一起,追求共享、开发、挖掘多样音乐文化,并投入丰富情感。由此可见,在唐代,宫廷乐人已经意识到音乐是出自厚实的草根之中。要想使当代音乐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也应该深入基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获取音乐灵感和素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多欣赏上流社会创作的音乐,还要带领学生挖掘草根阶层创作的音乐,这些音乐一般能反映人间的喜怒哀乐,更“接地气”,兼容并蓄方能获得长足发展。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7

2以“人”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转向

我们熟悉的当代著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就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思维”、注重人文学科的音乐实践者,当地起与当代社会文化思想转型同步的音乐家的称号,是莫兰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中典型的文化个案。2007年,在中国教育部召开的新课程出台六年后修改课标的全体会议上,有教授发言说教育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人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培养人的首要问题是屏定“人”,这应该是音乐教育需要思考的一个巨大的问题[1]。

3音乐教育转型研究方法

音乐教育的转型需要众多学科的参与,包括人文社科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与音乐教育自身的知识相结合,最终形成新的音乐教育理论。许多资料都显示,上个世纪的音乐教育课程在传统教学上一直影响着音乐的发展方向,可是当代社会文化思想的转变,提出了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教育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当代社会自己的音乐教育新教学方式,为培养全素质多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贡献[2]。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8

二、教学改革

1.器乐选修课程中,教学方法中的创新,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因此,在此课程中,教师还要将相关知识有意识进行整合。例如对一首音乐作品要进行全面了解,我们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在结构,还有必要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条件等等这样的学习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将音乐作品进行完整而准确的演绎。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有声有色的讲解。

2.在教学中,欣赏内容的渗入给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带来无限的力量。因此,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还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感受。教师选用音频、文字、视频等资料,形象生动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更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

器乐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最直观而有效地途径就是组织排练演出,而这一环节也是此课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必经的重点。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可培养良好的排练演奏习惯,学会在演奏中相互配合、彼此照应的良好作风。最重要的是舞台实践无疑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一个完整的总结,学生在在这一实践中不仅得到心智的训练,审美的提高。还会在表现音乐作品的同时,对自己的演奏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增强自信。从而更坚定的学习。由此,我们也看到器乐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是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四、教学误区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9

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契合点分析

乐山市教育资源丰富,有多家大中专院校,省属高校有5家,其中拥有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是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每年为乐山市和四川西南部地区培养大量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课程设置上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还大力开展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音乐学院开设了多种艺术实践艺术团,有管弦乐队、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曲艺队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在课堂之外发掘自身潜力,锻炼艺术表现力、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高校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拥有优秀的教育团队,音乐厅、琴房、乐器、舞蹈房等教学设施丰富全面,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方面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方面,高校中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短缺,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社区音乐文化生活中,没有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指导。如果能将两方面的力量很好的结合,将会对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区音乐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互促进作用。

1.高校的优势与需求

首先,在学习设备方面高校优势大。高校在教学设备设施配备上与其他音乐团体相比有绝对的优势,高校音乐院系都建有供教育教学所使用的音乐表演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各高校还拥有礼堂、大操场、练功房等。各类乐器配备也很全面,西洋管弦乐器、民乐乐器、各类打击乐器等配备充足。在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都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设备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高校有两个假期,在假期期间社区可以加大对高校教学设备的利用力度,开展各类文艺汇演、大型节日演出等。其次,高校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音乐专业中拥有不同音乐专业方向的人才,从音乐理论到声乐、器乐表演人才,不管是音乐院系的教师还是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都可以协助社区进行高水平的音乐教学活动,成为音乐活动的专业指导教师,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音乐学习与排练。最后,社区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求。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不能仅凭几次演出就完成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怎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锻炼空间,这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社区可以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提供所需环境,社区中学员年龄结构丰富,音乐学习门类多样,学生从教学、排练、赏析、组织大型活动、策划大型活动等多个方面来锻炼能力,为将来从业打下坚实基础。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社区开展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发掘研究工作,乐山地区有众多少数民族,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瑰宝,很多民族由于缺少文字,音乐舞蹈艺术方面大多数是口耳相传,亟待音乐工作者去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通过对少数民族社区音乐的调查了解,有步骤的开展科研工作,完成音乐文化科研项目,对保护中国传统音乐做出贡献。

2.社区的需求

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居民自发的一种行为,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对音乐的喜爱不同于传统学校内的音乐教学,是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良好方式。社区音乐活动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扶植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音乐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社区音乐活动需要具体的实施者,也就是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指导者,需要不断提升音乐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促进社区音乐活动广泛健康的成长。社区文化生活中需要欣赏到高雅的艺术,大中院校的专业音乐团体可以将各类音乐会带到社区,满足社区人们不断提高的艺术追求。社区音乐活动需要演出的平台,多年的训练学习,需要展示的机会,在专业的音乐表演厅,可以让社区音乐学员有极大的艺术成就感。

三、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中的利用

乐山市的教育资源丰富,乐山师范学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音乐教育专业实力雄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到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分析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需求,了解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为我们找到了社区与高校音乐事业共建的契合点。在对高校音乐资源的利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利用。

1.人力资源的利用

在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最为稀缺的就是教师资源,以往的社区音乐文化生活往往是一种自发的形式,很多社区音乐社团是由于社区居民为音乐爱好者,自发地来进行音乐文化活动。参与的人员也以退休人员和无业人员居多,要想扩大音乐活动的覆盖面,提高中、青年居民的参与比例,音乐活动的门类要更广泛、组织者指导者要更专业。在中国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开展的扎实而富于成效,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城市有专门的社区音乐指导员,定期为社区指导各类活动,安排社区音乐指导员在社区教授相关课程,联系专业音乐团体进入社区演出,帮助社区排演节目,完成各类晚会演出编导工作。二级城市社区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来指导社区音乐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城市中找相关的教育资源,最为有利的当属高校音乐教育资源。高校音乐教师可以被聘请为社区音乐课程客座教授,定期的来为社区居民上课,提供音乐学习指导和各类音乐方面的咨询工作。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社区居民制定学习音乐知识的方向、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培养社区中的音乐骨干,推动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深入社区担任音乐课程的教师,针对社区内已有的社团活动,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计划,将学校中所学知识实际应用。从授课开始,在逐步进行排练、节目策划编排,最后到组织编导演出。这些实践工作在校内教育体系中是不可能完全实践的,对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达到了学习实践双赢。

2.教学资源的利用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有优质的音乐厅、琴房、排练厅、多媒体演示厅等,这些设备设施在社区中是不多见的。高校还拥有大量的音响器材、演奏乐器,如能将上述设备设施向社区开放,会对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有极大帮助。高校中音乐专业不定期会有师生汇演,这是师生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方式。声乐方面的独唱音乐会、合唱音乐会;器乐方面的交响音乐会、管弦乐音乐会、钢琴独奏会、民乐音乐会等。音乐专业的专业音乐演出可以走出校门,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演出,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欣赏到高雅音乐,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将人们引入音乐的殿堂,陶冶情操。这些难得的音乐盛会仅仅停留在校园内就太可惜了,走入大众中带来与众不同的反响。高校除了自身的教学资源外,还会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或知名音乐家来校进行学术活动,这些工作除了可以满足本校师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外,也可以帮助社区音乐骨干开拓眼界。开展各类高水平的音乐学术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对社区音乐建设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3.音乐场馆的利用

社区音乐活动与高校音乐院系密切合作,共同构建高质量的校、社区合作模式。在利用高校的音乐场馆和其他大型公共设施时,我们可以充分考察高校的教学安排,利用音乐场馆的闲暇时间,来为社区音乐艺术活动所用。其中可以高效率利用的时段是高校的假期,高校假期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重合,比较适合于进行大型文艺表演,这一时期将经过精心排练的各类音乐节目进行表演效果会非常好。高校的音乐厅,可以进行各类音乐会的表演,舞蹈表演,大合唱表演,室内音乐厅演出效果好,会对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以极大促动。各类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可以为社区音乐活动提供便利,篮球馆、羽毛球馆等小型体育馆,可以进行小型的各类社区音乐活动比赛,体育场馆的看台可以容纳部分观众,气氛热烈融洽;大型的运动场,可以进行各类大型社区音乐活动的展演比赛,比如社区广场舞比赛、社区秧歌队表演、锣鼓表演等。让社区的居民来到高校,感受一下大学教育的优越教育设施,高校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对人们的心灵也起到荡涤的作用。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10

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契合点分析

乐山市教育资源丰富,有多家大中专院校,省属高校有5家,其中拥有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是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每年为乐山市和四川西南部地区培养大量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课程设置上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还大力开展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音乐学院开设了多种艺术实践艺术团,有管弦乐队、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曲艺队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在课堂之外发掘自身潜力,锻炼艺术表现力、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高校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拥有优秀的教育团队,音乐厅、琴房、乐器、舞蹈房等教学设施丰富全面,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方面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方面,高校中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短缺,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社区音乐文化生活中,没有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指导。如果能将两方面的力量很好的结合,将会对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区音乐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互促进作用。

1.高校的优势与需求首先,在学习设备方面高校优势大。高校在教学设备设施配备上与其他音乐团体相比有绝对的优势,高校音乐院系都建有供教育教学所使用的音乐表演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各高校还拥有礼堂、大操场、练功房等。各类乐器配备也很全面,西洋管弦乐器、民乐乐器、各类打击乐器等配备充足。在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都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设备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高校有两个假期,在假期期间社区可以加大对高校教学设备的利用力度,开展各类文艺汇演、大型节日演出等。其次,高校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音乐专业中拥有不同音乐专业方向的人才,从音乐理论到声乐、器乐表演人才,不管是音乐院系的教师还是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都可以协助社区进行高水平的音乐教学活动,成为音乐活动的专业指导教师,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音乐学习与排练。最后,社区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求。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不能仅凭几次演出就完成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怎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锻炼空间,这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社区可以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提供所需环境,社区中学员年龄结构丰富,音乐学习门类多样,学生从教学、排练、赏析、组织大型活动、策划大型活动等多个方面来锻炼能力,为将来从业打下坚实基础。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社区开展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发掘研究工作,乐山地区有众多少数民族,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瑰宝,很多民族由于缺少文字,音乐舞蹈艺术方面大多数是口耳相传,亟待音乐工作者去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通过对少数民族社区音乐的调查了解,有步骤的开展科研工作,完成音乐文化科研项目,对保护中国传统音乐做出贡献。

2.社区的需求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居民自发的一种行为,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对音乐的喜爱不同于传统学校内的音乐教学,是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良好方式。社区音乐活动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扶植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音乐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社区音乐活动需要具体的实施者,也就是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指导者,需要不断提升音乐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促进社区音乐活动广泛健康的成长。社区文化生活中需要欣赏到高雅的艺术,大中院校的专业音乐团体可以将各类音乐会带到社区,满足社区人们不断提高的艺术追求。社区音乐活动需要演出的平台,多年的训练学习,需要展示的机会,在专业的音乐表演厅,可以让社区音乐学员有极大的艺术成就感。

三、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中的利用

乐山市的教育资源丰富,乐山师范学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音乐教育专业实力雄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到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分析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需求,了解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为我们找到了社区与高校音乐事业共建的契合点。在对高校音乐资源的利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利用。

1.人力资源的利用在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最为稀缺的就是教师资源,以往的社区音乐文化生活往往是一种自发的形式,很多社区音乐社团是由于社区居民为音乐爱好者,自发地来进行音乐文化活动。参与的人员也以退休人员和无业人员居多,要想扩大音乐活动的覆盖面,提高中、青年居民的参与比例,音乐活动的门类要更广泛、组织者指导者要更专业。在中国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开展的扎实而富于成效,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城市有专门的社区音乐指导员,定期为社区指导各类活动,安排社区音乐指导员在社区教授相关课程,联系专业音乐团体进入社区演出,帮助社区排演节目,完成各类晚会演出编导工作。二级城市社区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来指导社区音乐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城市中找相关的教育资源,最为有利的当属高校音乐教育资源。高校音乐教师可以被聘请为社区音乐课程客座教授,定期的来为社区居民上课,提供音乐学习指导和各类音乐方面的咨询工作。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社区居民制定学习音乐知识的方向、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培养社区中的音乐骨干,推动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深入社区担任音乐课程的教师,针对社区内已有的社团活动,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计划,将学校中所学知识实际应用。从授课开始,在逐步进行排练、节目策划编排,最后到组织编导演出。这些实践工作在校内教育体系中是不可能完全实践的,对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达到了学习实践双赢。

音乐与教育论文例11

音乐教育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强调其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将此作为培养一个人修养的标准。欧洲是最早将音乐教育融入教育体系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音乐可以培养人的善和美。在诸多的西方学者、名人中,他们都十分精通音乐,并且能熟练演奏各种乐器,这与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全民整体素质不无相关。因此,音乐教育不仅能传播知识,让人们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音乐教育给人们带来审美思想,陶冶情操,诱发人的精神价值的升华和培养健全的人格、丰富个性等方面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提高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继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乃至优秀的成员。音乐教育的范畴:一是学校音乐教育,通过各级学校的音乐教学;二是社会音乐教育,大都承担培养社会公民艺术修养、丰富社会文化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

(二)音乐教育的特征

音乐教育的特征是全民性和终身性。只是不同的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反映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上有所不同。以下以美国音乐教育的特点为例:

1.《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指出培养完整的人,让音乐在公民的个性、推理、想象以及与人沟通交流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独特的培养作用。他们认为,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教育不仅在培养人的修养与审美方面,而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注入了激情,缺乏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此外,音乐教育具有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对社会的经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全民性。

2.音乐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并且始终贯穿于人的生命之中,即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终身性。我国在新世纪进行了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其中《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理念,加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提高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和音乐文化素养。课程的内容表现为三点:(1)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其特点表现为培养人的价值观念、想象力、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其特征仍是音乐教育的全民性和终身性。

二、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对人的情感因素和人格成长的影响

良好的人格品行是知、情、意、行诸多方面的协调统一,人格的发展不仅包括情感,而且贯穿于情感体验和情感行为之中。人的个性形成与情感历程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同时情感也为个性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音乐可以引导人追求美好的理想,可以塑造完美的人格与品质。音乐可以培养人积极向上的心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表现在诸多个体之中,而个体的人格、品行综合表现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素质。柏拉图曾说:“音乐不但可以使灵魂高尚,并且可以使行为优美”,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音乐教育对国民素质和人格成长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音乐教育注重于对人的思维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于对个性化和团队合作的培养,注重于对人的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民族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素交织沉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近年来,中国的教育较注重文化知识、应试教育,音乐只是某些家庭作为孩子的爱好培养,大多数中小学忽视音乐教育的本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一些家庭的目标偏向物质利益,重视名誉与地位,对人格素质要求较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变化,然而一些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素养却在下滑。正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国庆在中法论坛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正处在底线上,正处在一个断层期和转型期,显得富而不贵、不雅。功利主义四处蔓延,精神倾滑、人文弱化的现象,媚俗文化流行,这些不良的行为主导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风气,使人们的整体素质低下,民族精神、民族素质提高迫在眉睫。

(三)音乐教育对和谐社会发展的影响

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时期精神面貌的体现,和谐社会不会自己产生和形成,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沉淀和积累,并加以引导教育的结果。音乐教育是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元素,荀子曾说:“乐使人血气平和”,充分体现了音乐的教育价值,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功利、物质的心欲膨胀,竞争导致人的精神压力增大,人心浮躁,情绪因素越来越突显,导致社会伦理秩序失控,许多人缺失信仰,精神世界苍白无助,而音乐教育是调整这种状态、改变这种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精神平衡,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通过和谐的心理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情感和意识达到理性的沟通,从而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21世纪两个最大产业的发展,一是信息产业(高科技领域),二是艺术产业。目前,信息产业已被广泛认识并充分地运用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但艺术产业在许多国家还没有被认识。欧美发达国家艺术产业开发已被世界所公认,同时各国对音乐教育非常重视,中小学三分之一的课时被艺术类所占据,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以及成为有较高素质的国民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虽然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真正用于国家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手段和方式较少,加之目前国家的经济条件和大多数人趋利的心理,用于全民族的社会音乐教育资金匮乏,全民无偿的艺术培训、活动地点少之又少,丰富的文化资源长期未受到重视,利用率低,利用层次低。对大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的调查,被调查对象的500多人中,喜爱钢琴占27.7%,喜爱吉他占31.8%,二胡占10.1%,小提琴占12.2%,访问的学生中全部受过不同程度的音乐教育,但调查表明56%的学生没有接受全面的音乐教育,70%的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接触音乐而不是必要的学校音乐教育,大学活动虽然比较丰富,但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校园音乐缺乏高雅、清新之气,与学校氛围不符,与社会发展不协调,超过50%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音乐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没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征,7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音乐活动设施和硬件设备较差。新世纪普及音乐教育,挖掘民族音乐,学习西方音乐,多元素交叉是艺术产业发展的直接要求。其不仅能保持国民精神上的产品丰富,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改善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时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提供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人们的精神和道德上的高尚是基础。美学家朱光潜曾说:“美育是德育的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因此,提高整体国民素质,音乐教育非常重要,其不仅实现了美育的诸多效用,而且表现在人的形体、心态、精神、行为等诸多方面。这些美集中在个人身上,使之成长为优秀的公民,集中在一个民族的身上,表现出良好的整体国民素质。

三、音乐教育对国民素质提高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的特征是全民性和终身性,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全民音乐素质的启蒙和发展阶段,我国90%以上的学校,在中学和高中开设音乐课只是象征性的每周一节课,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从这时开始断层,正如对大学生调研所了解的,7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此外,社会音乐教育普及程度缺乏,除了一些社区举行的秧歌、健身操和个别自发组成的广场舞外,社会几乎没有举办过各类的音乐教育知识普及活动,社会的活动中心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参与很少。可见人们对于音乐教育对国民素质提高的认识不清楚,或没有从更深的程度去理解、思考这类问题,导致社会整体对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提高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健全。我们经常提到发达国家国民素质高,他们体现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据了解,国外80%的公民都会一种乐器,高出我国国民近15倍,如此大的差距,不仅反映了国外公民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在现阶段存在物质至上、精神空虚断层的现象,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但要改变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程。

(二)政府要从根本上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能提高国民素质,改变中国风貌,向全世界展现新中国新特色,政府必须从宏观层面上重视。

1.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投入

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音乐教育设备的投入,同时必须开展素质教育,剔除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增加中小学、高中乃至大中专院校音乐教育的活动方式,选择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活动内容。普及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形成多元素音乐文化交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同时在音乐教育中汲取更多养分,为使他们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大社会音乐教育的投入

社会音乐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教育是人生中受教育很短的时期,更多的时间是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影响,因此对一个公民而言,终身的音乐教育是属于社会的。国家和社会必须重视社会音乐教育,将其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补充,使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技能、音乐知识的传播,提高全社会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进而塑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发挥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