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3 14:05:58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1

1.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描述。物探专业主要面向石油、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行业企业,主要职业岗位群包括利用地球物理性质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数字化处理、地震资料地质综合研究等。主要工作岗位有野外资料采集过程的地球物理师、解释员、处理员、技术工人等。

(2)课程模块化项目实施步骤。 第一,行业领域――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第二,工作岗位领域―提炼核心技能;第三,课程领域―确定核心课程模块化项目、重构课程结构、编写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教材。

(3)物探专业人才建设的切入点。物探专业的主干专业―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施工专业;主要产品―数据记录资料;主要过程―施工生产过程;主要技术―施工技术。

(4)培养方向。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单位,煤层、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单位,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单位,从事野外一线的地震资料采集工作,室内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地震资料综合地质解释工作。

(5)职业目标定位。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过程对人员技术要求不同,如图1所示。

图1

(6)就业岗位(群)。就业岗位(群)包括主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和发展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岗位包括野外资料采集技术人员、解释员和处理员;相关工作岗位包括施工监督员、大小线查修工、钻井爆炸监督、仪器操作员和测量员;发展工作岗位包括野外资料采集物理工程师、地震勘探监理、地震数据处理工程师和地震资料解释工程师。

2.课程建设的思路

笔者学校借鉴CBE、MES、KH等教学课程模式,参照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员工培训项目,探索创新核心技能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摆脱了以往的学科教研室结构体系下进行课程设置的“学科型”课程设置,建立了“职业型”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时,充分考虑到企业职业的需要,按照社会、行业中的职业要求安排教学课程内容,实现由职业定专业。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和学校教学领域覆盖的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中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形成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的模块,形成模块化核心技能项目课程,组成以教师团队为主的不同工作室,建立以班主任为首席教师制的职业技能团队或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工作室结构,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研室结构。由首席教师牵头组建团队,进行教学与教学研究活动。同时组建与技能模块相对应的项目课程,形成模块化项目课程教师工作组团队。

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框架

学校教务部和教学督导室根据市场部与培训部提供的企业岗位用工要求,结合历届毕业生在东方物探、煤层气、中联煤等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建立了“公共课程模块+基础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确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宗旨,以建立核心课程开发为主体的教材建设,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重点的体系建设。

1.公共课程模块

贯穿三个学期,教学项目内容包括:文明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和演讲、计算机软件操作、简单专业英语翻译。这些教学项目所包括的相关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些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的基础、工具,是学生必备的文化素质能力。

2.基础技能模块

在学生入学一至四学期进行基础技能课程教学,包括电工电子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获得野外地震资料并处理解释能力,是对接核心技能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关键课程。以“学、做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技能基础知识、实验实训所具备的技能基础知识组成的模块,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使学生对专业岗位的基本专业技能有初步的认识。

3.核心技能模块

安排在第五至第六学期,包括野外地震勘探施工能力、野外地震采集资料处理能力、地震资料综合地质解释能力,即根据地震地质任务进行野外施工的能力并将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按处理流程转化成地震剖面,对地震剖面按资料解释流程进行地质解释确定油气藏及井位。第五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以“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项目实训。重点针对专业岗位技能或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学校与生产单位联系,由教师带队3~4周到野外地震队生产一线各班组参观实习,熟悉各工种具体工作内容。另外利用校内实训设施―东方公司生产单位应用的软件,完成一条测线的处理流程及简单地震剖面解释,项目是生产单位的勘探项目,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完全一致,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第六学期安排专业生产性实训,顶岗生产。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注重专业技能的拓展、职业习惯的养成和企业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项目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吻合,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超过50%,强调校外顶岗实习等综合能力模块训练,达到学校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1.基础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知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根据电路焊接地震元器件;掌握简单的数学、高等数学的运算规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的操作、应用;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

(2)能力:掌握触电预防与急救、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能力,熟悉常用仪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数学的分析计算能力,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掌握电子元件的焊接能力。

2.专业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知识:熟悉地震勘探的工作流程,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采集数据的流程、地震组合的原理及方法、多次覆盖技术的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野外钻井、爆炸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熟悉仪器接收地震记录的方法,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石油地质的相关理论。

(2)能力: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震勘探的能力:能根据需要完成的地震地质任务设计施工方案,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野外施工任务,获取野外地震资料。软件应用能力包括应用解释、处理软件根据流程进行解释处理的能力。

3.综合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综合能力训练一。知识―数据处理流程、资料解释流程。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GeoEast一体化软件应用,按处理流程处理测线,按解释流程进行地震剖面解释。

(2)综合能力训练二(校外: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知识―了解野外生产全过程;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熟知生产流程及工作方法。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参与施工和管理,能处理施工中发生的一般技术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通过对工作项目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详细描述,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设置课程,按照项目课程类别要求,对工作领域中涉及的项目课程进行了划分并对实验、实训场地进行了建设。如表1所示。

表1 物探专业技能模块项目课程

工作领域(模块) 项目课程 实验实训场所

野外资料采集操作与管理 工区踏勘 浓缩仪器采集实训室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训基地

地震资料采集前的方法分析过程

选择合适采集技术、进行初步论证

编写地震资料采集施工方案

野外资料处理 野外采集记录接受 GeoEast解释处理一体化实训室

野外采集资料预处理

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地震速度分析

静、动校正叠加、叠前、叠后偏移处理

野外资料解释 分析工区地震记录特点,逐线且闭合追踪有利地质层位 地质构造解释陈列实训室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地震资料岩性解释

井位确定 确定油气藏量 多媒体实训室

确定井位

成果报告

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具体任务要求的分析,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学习项目。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对工作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我们把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能力加以整合序化,转化成学习型课程工作任务,组成核心技能教学项目,对核心技能教学项目进行课时分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学生实践过程以真实的实训基地或仿真模拟演练为主,保持与企业工作现场一致,坚持教学项目设计标准与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相一致、项目完成与成果展示相结合。

在开发课程体系时首先确定职业工作,再整合典型实际工作任务和适应于教学的工作任务,最后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在开发课程化系时,以下是物探专业技能模块项目课程教学课(表2)。

表2 项目课程教学方案

项目课程名称 地震资料采集前的方法分析过程 总学时 66 项目名称 施工区域的观测系统定位 学时 18

教学

目标 1.能够设计施工区域的观测系统,对现场有应变能力。

2.对施工现场复杂的地形,能够正确改变观测系统。

3.遵守HSE管理规定,有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

内容 1.HSE安全知识

2.懂得排列的布控、检波器的使用、组合炸药的原理。

3.反射波的原理。

4.记录的分析。

工作

任务 1.确定采用的观测系统。

2.根据激发点和接受地段的相对位置,确定道间距、排列长度、偏移距、最大炮检距。

3.根据工区的实际地形确定观测系统的图形摆放图示法。

4.对工区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波的处理方案

教学

方法 项目教学法、讲授、实践操作、项目团队协作学习、多媒体演练

活动设计 应知 应会 拓展知识

1.根据工区的复杂地形能够合理设计观测系统。

2.利用多媒体演示整个设计过程。

3.制定施工计划并实施。

4.对地震记录能够判断。 1.地震勘探原理

2.石油地质基础

3.采集接收原理

4.仪器操作原理 1.采集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2.资料采集操作流程。

3.鉴别地震记录、能够简单处理。 电法资料采集方法

四、实施的成效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2

(二)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责,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三)加强科技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及组织实施职责,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职责,推进全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强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增强全民抗震设防意识及能力。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市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区有关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负责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征集、论证、立项和管理工作;负责科技经费预决算及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拟订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负责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推进全区科技人才创业工作。

(四)加强农村和农业科技工作;组织实施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农村科技示范园、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下乡工作。

(五)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好区内科技成果的征集、登记、评审、奖励工作;组织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区内技术市场、科技和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全区科技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六)负责全区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开展科技宣传培训、科技信息、科技统计、科技保密和学术交流、论证工作,普及科学知识,活跃学术思想,推广先进技术。

(七)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市有关地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区地震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八)做好地震宏观监测预报、地震行政执法、抗震设防及地震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九)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科学技术局(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设2个行政科室:

(一)综合科

负责机关行政事务,督促检查机关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机关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机要、档案、保密、、计划生育等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负责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培训等工作;负责机关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及工、青、妇工作;负责机关退休干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区级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等科技经费的预、决算;制定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与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全区各项科技经费;负责组织专家对区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工作;负责组织迎接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及市科技局综合目标考核;开展区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

负责研究编制实施全区中、长期科学事业发展规划及重点科技领域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规划;负责编制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编制并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负责各级各类计划项目收集整理,安排前期考察,提出立项意见,经局务会议通过后上报(区级计划需经专家组评审);承担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前期论证评估、申报评审、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中的事务性工作;负责全区科技成果的征集、奖励工作;组织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的申报工作;组织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调指导区内技术市场、科技和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协调指导全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新办科研机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技术中介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初审工作,归口管理民营科技企业,指导全区科技第三产业的发展;负责全区农村科技工作,重点开展农村科技示范村、示范园、示范户的培育与管理工作;

(二)科普办公室(挂区地震管理办公室牌子)

负责组织、安排、管理全区科技培训工作,开展科技宣传工作,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负责管理基层学(协)会、研究会,指导企事业单位科协工作;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工作,促进民间科技、学术交流,友好交往,推进科技和经济协作;负责开展全民科技普及教育活动,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负责表彰科技工作者,举荐人才,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地震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规定;编制实施本地区地震工作发展规划和计划;负责协助上级地震主管部门建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及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依法保护和归口管理本地区的地方地震监测台网,实现资源共享;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检查应急准备工作,参与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现场协调、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害评估工作;开展震情灾情速报工作;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和培训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负责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抗震设防知识,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负责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的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四、西安市雁塔区科学技术协会主要职责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3

1994年,13所五年制高职共开设45个专业,绝大多数是工业类专业,并且都是各校的特长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采矿技术、矿山机电、矿山测量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力机车、铁道供电专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电子设备、航管雷达、发动机维修专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公路与桥梁专业等。1997年新增的8所五年制高职所开设的专业依然承袭了这一特点,如湖北省轻工业学校的啤酒酿造专业,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的皮革制品设计与制造专业,成都水利发电学校的水电站机电运行专业等。

经过几年的发展,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有了很大变化。据2000年不完全统计,各地五年制高职专业在类别上更趋多元化,除工业类外,还增加了艺术类、植物生产类、环境生态类、医药护理类和复合型专业,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苏绣设计与制作、雕塑设计与制作专业,盐城卫生学校开设的药剂专业,重庆万洲农业学校开设的植物保护、特种作物栽培专业,苏州农校开设的现代园艺、现代农艺专业等;复合型专业如盐城卫校开设的社区医学、影像诊断学专业,淮阴电子工业学校开设的电子元器件工艺及设备专业,常州化工学校开设的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重庆民政学校开设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等。

有的学校还开发了一批面向社会的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运用、机电技术专业,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自动化专业,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管理工程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电子工程专业等。

二、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公共课改革方面,根据《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及《关于编写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指导意见》,六门公共课教材的第一册已全部如期出版,2000级新生已开始使用新教材,这一套教材从形式编排到课程内容体系均有较大突破,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反映这套教材给了学生充裕的选择空间,内容也比较新,提高了学习兴趣。

专门课的课程改革,已落实了10个大类高职专业课教学开发的任务,制定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建筑结构》、《土建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塑料模设计及制造》、《冷冲模设计及制造》等10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各校还通过教学录像、CAI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展示了互动式教学、生产现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向教学方法推进了一步。

德育课方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一书,已经出版。

三、实践基地建设趋向多功能,并逐渐向企业拓展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4

1994年,13所五年制高职共开设45个专业,绝大多数是工业类专业,并且都是各校的特长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采矿技术、矿山机电、矿山测量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力机车、铁道供电专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电子设备、航管雷达、发动机维修专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公路与桥梁专业等。1997年新增的8所五年制高职所开设的专业依然承袭了这一特点,如湖北省轻工业学校的啤酒酿造专业,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的皮革制品设计与制造专业,成都水利发电学校的水电站机电运行专业等。

经过几年的发展,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有了很大变化。据2000年不完全统计,各地五年制高职专业在类别上更趋多元化,除工业类外,还增加了艺术类、植物生产类、环境生态类、医药护理类和复合型专业,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苏绣设计与制作、雕塑设计与制作专业,盐城卫生学校开设的药剂专业,重庆万洲农业学校开设的植物保护、特种作物栽培专业,苏州农校开设的现代园艺、现代农艺专业等;复合型专业如盐城卫校开设的社区医学、影像诊断学专业,淮阴电子工业学校开设的电子元器件工艺及设备专业,常州化工学校开设的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重庆民政学校开设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等。

有的学校还开发了一批面向社会的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运用、机电技术专业,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自动化专业,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管理工程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电子工程专业等。

二、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公共课改革方面,根据《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及《关于编写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指导意见》,六门公共课教材的第一册已全部如期出版,2000级新生已开始使用新教材,这一套教材从形式编排到课程内容体系均有较大突破,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反映这套教材给了学生充裕的选择空间,内容也比较新,提高了学习兴趣。

专门课的课程改革,已落实了10个大类高职专业课教学开发的任务,制定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建筑结构》、《土建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塑料模设计及制造》、《冷冲模设计及制造》等10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各校还通过教学录像、CAI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展示了互动式教学、生产现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向教学方法推进了一步。

德育课方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一书,已经出版。

三、实践基地建设趋向多功能,并逐渐向企业拓展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5

一、专业设置多元、灵活

1994年,13所五年制高职共开设45个专业,绝大多数是工业类专业,并且都是各校的特长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采矿技术、矿山机电、矿山测量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力机车、铁道供电专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电子设备、航管雷达、发动机维修专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公路与桥梁专业等。1997年新增的8所五年制高职所开设的专业依然承袭了这一特点,如湖北省轻工业学校的啤酒酿造专业,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的皮革制品设计与制造专业,成都水利发电学校的水电站机电运行专业等。

经过几年的发展,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有了很大变化。据20__年不完全统计,各地五年制高职专业在类别上更趋多元化,除工业类外,还增加了艺术类、植物生产类、环境生态类、医药护理类和复合型专业,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苏绣设计与制作、雕塑设计与制作专业,盐城卫生学校开设的药剂专业,重庆万洲农业学校开设的植物保护、特种作物栽培专业,苏州农校开设的现代园艺、现代农艺专业等;复合型专业如盐城卫校开设的社区医学、影像诊断学专业,淮阴电子工业学校开设的电子元器件工艺及设备专业,常州化工学校开设的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重庆民政学校开设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等。

有的学校还开发了一批面向社会的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运用、机电技术专业,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自动化专业,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管理工程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电子工程专业等。

二、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公共课改革方面,根据《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及《关于编写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指导意见》,六门公共课教材的第一册已全部如期出版,20__级新生已开始使用新教材,这一套教材从形式编排到课程内容体系均有较大突破,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反映这套教材给了学生充裕的选择空间,内容也比较新,提高了学习兴趣。

专门课的课程改革,已落实了10个大类高职专业课教学开发的任务,制定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建筑结构》、《土建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塑料模设计及制造》、《冷冲模设计及制造》等10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各校还通过教学录像、CAI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展示了互动式教学、生产现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向教学方法推进了一步。

德育课方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一书,已经出版。

三、实践基地建设趋向多功能,并逐渐向企业拓展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6

1.1 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筑物抗震加固不仅是为了预防地震灾害,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建筑物抗震加固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与进步。

1.2 量大、面广、单体多

建筑物抗震加固不仅涉及面广,工程量大,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房屋结构现状各异,普遍存在建造标准低,使用年限较长,部分材料老化,结构整体性较差,结构体系复杂。

1.3 加固形式多种多样

建筑物受自然条件、建设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建筑物存在不同结构、不同年代,建筑物加固改造就不可能采取同一种方法与形式。

2抗震加固存在的问题

2.1 民众对地震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

地震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安全抗震虽然很重要,但民众对地震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也很重要。如果民众没有较强的地震意识,就会影响地震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安全抗震工作。目前,民众对地震知识、抗震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缺乏地震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对抗震加固重要性的认识。

2.2 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需要健全与完善

随着人们对抗震加固的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但这些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存在差异,在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依据不同,导致质量监管的要求无法统一,这些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需要健全与完善。

2.3 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加固措施

由于使用功能要求、施工难度、现场情况或资金紧张等原因,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加固措施,缺乏科学、严谨的思想,抗震加固的效果就会减弱,严重影响了加固工程质量。

2.4 用于抗震减灾资金投入不足

笔者认为,资金投入是抗震减灾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抗震减灾工作就很难落实。根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除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的费用纳入建设计划有保障外,其他抗震加固、防灾规划编制和实施资金无保障。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有关抗震减灾的保险机制尚不健全,在抗震减灾领域中的作用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2.5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笔者认为,目前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抗震加固的质量。施工队伍人员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员为农村青年,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不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相应的上岗资格,不熟悉施工工作的程序和各种规范、安全措施。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底为止,我国拥有4015万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相比1998年底的3327万,增加了将近700万。但我国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0%,技术人员占6%;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我国施工企业约为25%~30%,发达国家为70%~80%;人均技术装备我国约6000元人民币,发达国家为6000美元。

3加强抗震加固的工作思路

3.1 加强抗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笔者认为,除了依靠地震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安全抗震外,还需要普及地震知识、抗震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公众的抗震减灾意识,提高在地震中的应对和生存技能,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多种渠道,开展抗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抗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知识、抗震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3.2 严格抗震加固的程序

抗震加固设计文件应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根据相关技术规定、抗震鉴定报告、检测报告对抗震加固施工图提出审查意见,审查合格的,出具审查合格书,并将经审查机构盖章的全套施工图交还建设单位。

3.3 科学选择加固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各类结构的加固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科学选择加固方法,对提高建筑工程加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各建筑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环境等因素,优化决策,采取最优方案,使加固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经济合理。

3.4 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让施工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首先要教育员工懂得什么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证书的作用、法律依据和意义是什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证明,经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合格后,由国家相关部门授予;其次让员工明白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保珍.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议[J].山西建筑,2004,30(6):21~22.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7

第三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资质证书。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工作,应当由地震安全性评价持证单位承担。

第四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是指从业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人员、技术、设备等条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丙级资质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作为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设一级、二级,分为地震、地震地质和工程地震三个专业。

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的管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一级执业资格证书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二级执业资格证书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一级执业资格证书6人以上,其中地震、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必须各有2人以上;

(二)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专用软件系统,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测试、分析能力;

(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

(四)具有独立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编写评价报告的能力;

(五)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

(六)具有健全的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第十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一级、二级执业资格证书各3人以上,其中地震、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必须各有2人以上;

(二)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专用软件系统,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测试、分析能力;

(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四)具有独立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编写评价报告的能力;

(五)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

(六)有健全的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二级以上执业资格证书4人以上,其中地震、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必须各有1人以上;

(二)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专用软件系统;

(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人;

(四)具有独立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编写工作报告的能力;

(五)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

(六)有健全的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首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只能申请乙级、丙级资质证书。

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乙级、丙级资质证书满2年的单位,可以按照资质条件申请上一级资质证书。

第十三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持证单位的从业范围是: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参数复核及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等有关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乙级资质证书持证单位的从业范围是:全国范围内除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以外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动参数复核及1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地震小区划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丙级资质证书持证单位的从业范围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的地震动参数复核工作。

第十四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一级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从事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工作五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二)熟悉本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并能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

(三)具有承担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编写评价报告;

(四)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并能结合实际工作熟练运用。

第十五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二级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从事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工作三年以上,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熟悉本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能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三)具有参加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编写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

(四)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第十六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应当参加发证机关组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向资质管理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单位所有制性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法人代表与技术负责人的有关证明材料;

(四)主要技术人员情况;

(五)主要设备;

(六)单位资历。

申请甲、乙级资质证书,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审核。审核部门应当对申请单位的资质条件和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并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供核实意见。

国务院部委的直属机构申请甲级、乙级资质证书,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供申请资料。

第十八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向资质管理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二)工作资历和主要业绩;

(三)所在单位的审核意见;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考试合格证书。

第十九条资质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资料后,应当委托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对资质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的申请进行业务审查。

第二十条资质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颁发证书,并通知申请人;需要补充有关资料的,应当要求申请人限期补交,逾期不交的,视为放弃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申请人自收到批准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资质管理部门领取证书。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审批结果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包括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式样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二十三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4年。持证单位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提出延展申请,经审查后重新确认资质等级,核发证书。逾期不办理的,到期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应当在30日内到资质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机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应当向资质审批部门申报。

第二十五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实行定期审查制度,每2年审查一次。审查时间由资质审批部门决定,提前30日告知持证单位。

审查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根据审查结论,对资质单位分别予以确认、限期整改、降级或终止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审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持证单位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机构、人员状况;

(二)固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持执业资格证书状况;

(三)仪器设备、分析测试手段和数据质量;

(四)抽查已完成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

(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持证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资质管理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根据违法情节,处以警告、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暂扣或吊销资质等级证书:

(一)弄虚作假领取资质证书的;

(二)转借资质证书的;

(三)机构、人员发生变化与资质等级不符又不及时申报的;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8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建立科学、高效、及时、实用的地震监测系统,逐步提高地震测监预报水平。

(二)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动参数复核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相关工作。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相关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防震减灾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监督事业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三)负责全市监测预报工作,提出地震趋势和短临预报意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地震观测环境和市内典型地震遗址、遗迹。

(四)管理全市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审批、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以地震动参数(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法监督检查全市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承担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的职能;负责震情和灾情速报,参与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

(六)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按照有关规定审核防震减灾宣传报道。

(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组建和培训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系统;会同有关部门防范地震次生灾害。

(八)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地震局设3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督促检查机关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机关会议的组织和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文电、机要、档案、、保密、接待、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后勤服务、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负责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参与地震应急有关工作。

(二)监测预报科

负责全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拟订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提出全市地震趋势预测意见,确定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意见;制定、落实年度地震短临跟踪工作实施方案;负责震情短临跟踪工作;负责震情分析研究、震情会商、宏微观前兆异常落实、地震现场考察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趋势预测工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各项专题调研;负责防震减灾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负责防震减灾知识社会咨询,平息地震谣传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地震台网数字化建设和技术改造工作;负责地方地震台站、群测点的业务技术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市属地震台站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防震减灾科技成果的申报管理工作;负责地震监测资料的管理工作;指导地震学会工作。

(三)震灾防御科

负责拟订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地震应急工作;拟订本级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建立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系统;承担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研究工作;负责组织县(区)地震工作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和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备案管理工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资格审查认证和任务登记;参与重要工程抗震设计的会审,组织对已建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指导和监督重要工程以及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负责地震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建立市级地震应急数据库;负责地震应急与地震现场工作的组织实施、灾情速报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并参与制定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负责管理地震小区划成果的应用,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审查工作;负责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和工程爆破备案工作;组织实施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承担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组建、推广工作;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报道的审核工作。

四、人员编制

市地震局机关事业编制16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

机关党的机构按规定设置。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五、其他事项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9

戴震班,钳工专业教师,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公认的排头兵。喜欢钻研、为人热忱,平时就有许多想法的他慢慢积累下不少的创意和点子。那是2011年8月,面对9月中旬就要拿出作品雏形上报到台州市的紧迫任务,大多数老师犯了难,留给戴震班的时间同样不多,而且还要以指导老师的身份为同样备战这项竞赛的学生团队把关,但戴震班却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创新创业研究,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制胜关键当属灵感与创意。指导学生之余,戴震班开始在脑海里的知识储备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但多少都觉得有些牵强,备赛突遇瓶颈。说来也巧,那个周末戴震班正好要去拜访他的小舅,还没进门就听到小舅在数落他的小表弟:“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关门要小心点,弄伤手怎么办?怎么就不长长

记性?!”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小舅的一番话让迷茫中的戴震班茅塞顿开,何不设计一扇纯机械式的安全门?说干就干,戴震班抽空进行了专门的市场调研,发现这的确还是一个市场空白。凭借着扎实深厚的钳工知识,戴震班一遍遍修改设计图纸,从对门的整体研究简化到在门锁上进行技术改进,使安全门更加简洁,也更稳定。

仅仅一个礼拜的时间,戴震班的“纯机械式的安全门”就获得了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班子的一致认可,并最终获得浙江省第四届中职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他给这个作品起了一个名字,叫“儿童安全门”。

巧妙引导,组建团队勇夺魁

虽然完成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戴震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在他眼里,最难的并非自己参赛的过程和接下来所要面对的现场答辩,带领学生参赛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多次带领学生参赛,戴震班坦言:因为比赛规模的扩大和选手实力的增强,压力一届比一届大!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学生数超过5000人的部级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要从那么多学生中遴选出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生需要经过半年的观察期,主要留意他们在晚自习期间能否自觉看书、认真思考,因为创新创业研究要求学生心灵手巧。”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对“种子选手”的选拔可谓高标准、严要求。按教务科科长吴腾飞的话说:“关键还得看他们能否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批评、顶得住压力。”

“很多人认为钳工只是一个生产者,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钳工其实也是设计者,好的灵感与思路需要通过钳工的精妙设计才能成为产品。”为了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戴震班经常将自己制作完成的作品带进教室,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来研究这些新奇的玩意。他只回答学生的提问而从不刻意引导学生,但没想到这样做的效果出人意料得好!“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更能主动钻研,这时候他们就会主动要求加入创新创业团队,不需要过分刻意地动员。”一支学生参赛团队便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10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的建设新成就,增强发展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年的光辉历程,*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解放后,我们党继续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改变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风风雨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接受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拥护和信赖。历史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是富于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党,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勇于在困难和挫折中奋进的党,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不息的党!

*年发生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在我们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积极行动,用强大的信心和勇气,战胜了冰雪灾害,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年,我们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更伟大的胜利!

我院从合并转企以来,一年一个台阶,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年来,职工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全院迅速实现向企业转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为总体目标,取得一系列新成绩。改革向纵深推进,与三峡开发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设计咨询公司,子公司改革改制稳步推进;在流域规划、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市场开拓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主业在西南市场取得显著成绩,新兴专业快速发展,国际市场成果丰硕,2007年实现总产值55个亿,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中名列前矛,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全院“两个文明”一起抓,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注重依法管理、依法办事,2007年被评为“江岸区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全院近两年来有百人次受到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单位表彰。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支持,离不开院党委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院广大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

我院现有1500余名共产党员,其中在职党员900余人,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奋勇拼搏,艰苦奋斗,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今天受表彰的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8名优秀共产党员、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是我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集中体现了我院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我们要以先进为榜样,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扬“奉献、团队、创新”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同时,希望受表彰的党组织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在我院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二、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长江委的有力指挥下,长江设计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举全院之力,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团队、奉献、创新”的长江设计院精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保障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为夺取抗震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反应迅速,组织有力急驰援

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大量水利工程设施不同程度受损,且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多处堰塞湖,严重威胁着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全力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刻不容缓。面对危急情势,长江设计院迅速反应,紧急行动。

5月12日下午4点,震后两个小时不到,出差返汉的钮新强副主任直奔会议室,主持召开院紧急会议。会议通报了院涉震地区工程及人员安全情况,并就抗震救灾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12日晚,我院连夜选派徐麟祥大师、杨启贵总工等6位专家奔赴一线,参加水利抗震救灾技术指导工作。13日,6位专家分抵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灾区。其后,按照水利部、长江委统一部署,我院又派出多批专家到抗震救灾一线,协助、开展水库、水电站等震损水利工程和堰塞湖的查排险工作。

只要前线有需要,长江设计院人力、物力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5月23日,院14名专家技术骨干紧急奔赴灾区,参与震损水库应急除险方案编制工作。5月29日,院物测公司调派精兵强将和多种先进仪器设备投入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一线。6月7日,接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决定,我院又需紧急调配4台重探钻机和30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到现场参加抢险工作,当时正值学生高考和“端午”小长假,但院岩土公司重庆分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准备好了设备器材、组建了抢险队,当晚人员携同设备便开赴前线,迅速投入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抢险决战。

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期间,院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并反复强调,参与抗震救灾是当前全院的首要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积极应对、主动工作,全力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救灾,技术一流创奇迹

在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长江设计院累计派出水工、施工、导流、金结、岩土、地质、测量、物探、钻探等专业的专家及工作人员95人,参加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德阳、绵阳、阿坝、遂宁、广元、成都六路工作组和水文专业组、水电专业组、震损水库应急方案编制组以及唐家山勘探队开展工作。我院专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科学救灾,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艰巨的抗震救灾任务。

特别是在险情最重、危害最大、处置最难的唐家山堰塞湖的除险中,我院专家和技术人员承担了重大的责任和风险,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在部、委领导率领下,我院总工杨启贵受命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技术负责人,和徐麟祥大师、蒋乃明老专家以及多名设计院技术人员等一道,冒险查勘,摸清情况,反复会商,日夜奋战,及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设计施工方案,为消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起到了关键作用。

前方专家克难攻坚,为水利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撑;后方技术人员也积极行动,竭尽全力支持一线。在唐家山堰塞湖的除险中,院规划处抽调技术骨干,根据前方指示精神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不分昼夜开展溃坝影响分析计算工作,多次报送相关成果,为前线指挥部制定抢险方案和应急预案,取得排险避险双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成功排除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发来贺电,称赞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成功处理,“消除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一个特大威胁,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避免了大的损失,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在参加抗震救灾工作过程中,我院建立了前后方联动、后方无条件满足前方的工作机制。我院先后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抗震救灾专家预备队和后方专业支持小组,同时院领导、专家多次参加委、院技术讨论会,及时对前方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咨询,为一线抗震救灾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以来,我院前方后方配合默契,有效联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保证了相关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的的工作得到了水利部、长江委、灾区政府和人民的肯定。实践证明,我们是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敢打必胜的队伍。

(三)勇于奉献,殚精竭虑无所惧

这次抗震救灾,我院很多专家和人员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一线,被选派的同志接到通知也都是二话不说整理行装就出发,其实他们有的家里有亲人需要照料,有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以巨大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毅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震后的灾区,道路损毁堵塞、艰险难行,且余震频频、山体滑坡、泥石流随时可能发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困难重重、危险重重。但我院专家和工作人员总是无所畏惧,奋战在前,攀山崖、踏泥泞、睡帐篷、啃干粮,以过硬的作风、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求实负责的精神,或徒步数小时勘查震损水利工程,或几天几夜投身深山了解堰塞湖情况,或一马当先到最危险却重要的部位明晰险情。他们坚守在危机四伏的灾区大地,扎实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向地方政府提供了水利抗震救灾技术保障,为指挥部确定处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年逾古稀的徐麟祥大师,首批进川,始终坚守灾区一线,献计出策;救灾先锋杨启贵总工,作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技术负责人,10余天常驻坝顶,顶烈日、沐尘土、睡石块,亲历和见证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科学除险之路;施工处室主任陈敦科,是唯一随部队官兵徒步负重8小时奔赴唐家山堰塞湖的地方专家,自始至终奋战在抢险最艰险最需要的地方;巾帼不让须眉的宁磊同志,我院派处的唯一一位女性专家,奔赴前线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影响分析计算工作,为排险避险决策提供了大量依据……长江设计院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殚精竭虑、捷报频传。

30多个日夜的连续奋战,六路工作组圆满完成了300多座震损水库、10余处堰塞湖的现场勘查任务;水电专业组实地查勘水电站13座,收集了40余座电站的相关技术资料,编写考察报告9份;应急除险方案编制组经过10余天的努力,圆满完成23座水库的应急除险方案编制工作。

(四)以人为本,爱心团队显担当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院迅速与各涉震地区项目部、设代处联系,确认人员安全情况。监理公司三名员工在灾区,多日失去联系,处境非常危险。院领导高度重视,日夜心系员工安危,指示监理公司和院相关部门全力开展救援工作。院和监理公司并分别组织了紧张的前、后方救援工作,通过不懈努力,震后105个小时,救援小组终于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将其接回。

前方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安危也时刻牵动着全院员工的心。为了保证专家技术骨干在前方的安全,院即时建立了有效沟通机制,保持与前方每位人员的每日热线联系,并将前方各组情况、后方相关动态,以抗震救灾院内手机快报的形式每天发送至前后方各有关人员。后方坚持每天给所有一线专家及工作人员发送问候短信,表达院领导及后方员工对他们的牵挂和关心。院里面还组织人员看望和慰问一线人员家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以解除前方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在开展好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面对全院生产经营人手少、任务重的严峻形势,院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团队的精神,多承担,多奉献,保证了全院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有序进行。

地震发生后,长江设计院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为灾区献爱心,纷纷慷慨解囊,主动踊跃捐款。目前,长江设计院单位、个人、特殊党费、特殊团费等赈灾捐款累计超过300万元。捐款活动中有很多感人的事例,许多外业、出差职工无法及时赶上,就打电话请同事代捐;有的同志当天没带足钱,第二天马上要求补捐;有的同志通过单位捐款后,又以个人名义向其他渠道捐款;还有许多老同志纷纷拿出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捐往灾区,其中,我院85岁高龄的退休职工、老水利专家李贻祖,情牵灾区,慷慨捐款1万元,表达他与灾区人民之间患难与共、和衷共济的深情厚谊。

(五)坚强领导,弘扬精神拓新局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个风雨春秋。每当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和处于历史的重要关头,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力挽狂澜,从而扭转乾坤。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院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抗震救灾前方设计一组和二组成立的临时党支部,在一线工作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院广大共产党员在最直接最现实的战斗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院全体员工无条件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发扬“团队、奉献、创新”的企业精神,担负了光荣使命,完成了艰巨任务。大家的认同和身体力行证明我们的企业精神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检验和升华,我们的技术力量经受住了考验和挑战,我们处置突发性事件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进一步增强。

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还形成了万众一心、不畏艰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胜利的抗震救灾精神。下一步,要结合这次抗震救灾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和弘扬抗震救灾中英雄事迹、先进典型及其精神,在全院掀起一场向先进学习、向模范学习的热潮。

多难兴邦,忧患砺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的党在长期的领导过程中不断地成熟、发展、壮大,我们也在与困难做斗争的征途中,不断学习、锻炼、提高。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继续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弘扬我院企业精神,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团结和带领全院员工,以实际行动继续支援灾区重建家园,同时开创我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先进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全党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2005年1月中央颁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今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为今后5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立了指导性文件。《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又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从而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

今天在座的基本都是党员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在反廉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年我院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的主题,在这里我讲点具体要求。

(一)讲党性,树政治坚定新形象

党性是党员之魂。丧失了党性,也就丧失了先进性。一个党员干部,丧失了党性,就会理想信念动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就会宗旨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就会迷失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党性原则;就会思想空虚,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甚至腐化堕落;就会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等等。

讲党性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义务,更是一种压力、一种动力。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就是要时刻用党性原则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作风,自觉联系群众,遵守党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1、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素质。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前提。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这是当前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我院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认真、深入、反复学习十七大报告、《》等内容,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领会中央政策精神,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头审时度势,增强忧患意识;带头更新知识,超前思考谋划;带头推进改革,促进员工观念更新,特别要有一种胸怀一种勇气,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本单位本部门改革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如何实践“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宗旨,如何紧密联系我们客观现实,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何在全球一体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全院健康和谐发展,等等,并不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2、牢记党的宗旨,真诚为民服务。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讲党性,就是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为民。

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长江设计院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根本利益。在当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我们要注重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我院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要切实为基层服务,要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要时刻关心前方一线职工的冷暖安危。在改革发展中,关心人才,稳定人才队伍,在加快企业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员工发展,使人才价值得到彰显,使人才作用得到发挥;要注重保障离退休职工和富余职工的生活,关心困难单位和职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真正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职工共享。要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真心为群众服务,使广大职工凝聚在一起,使全院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3、遵守党的纪律,端正领导作风。讲党性,就要遵守党的纪律。我国今年大事多、难事多,即将迎来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在这关键时期,更要求我们坚持党的纪律。广大党员干部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上级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上级的决策部署阳奉阴为,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

在我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工作上要公道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要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实事求是,决不拿原则作交易、拿原则送人情、拿原则换赏识。

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不许个别领导打招呼、说了算。更不许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按程序互相“帮忙”,变相“集体研究”互相解决领导干部个人问题。

(二)重品行,树道德健康新形象

对党员干部来讲,道德修养是人品的“名片”、人格的“品牌”。“德”是核心竞争力,“品”端方能“行”正。重品行是基础,没有好的品行就无以谈党性。

1、政治上忠诚守信。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组织忠诚、对群众忠恳对事业忠心。对组织忠诚,就是要忠诚于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群众忠恳,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权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以优良的作风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取信于民;对事业忠心,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自己的职守,为人做事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2、道德上情操高尚。“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领导干部的人生情趣、生活欲望,不仅是闲情逸致,更是一种文化品格;不仅是怡情养性,更是一种道德建树;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一种政治风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要时刻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要多一次换位思考,多一份包容,真正做一个明辨是非、严于律己、品德高尚的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生活上情趣健康。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也影响着党的形象。各级党员干部要多培养健康、积极、有益的爱好,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克己慎行,清廉洁白,不要一有空就坐在麻将桌前或歌舞厅里“放松身心”,在各种“特殊嗜好”中丧志。良好的品行来自于知识的积累,领导干部应该把闲暇时间更多地用在勤奋学习、补充知识上,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加强修养、提升品位,提高工作能力。要经常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交流,开阔心胸,塑造“阳光”和健康形象。重品行,重在行,我院各级党员干部要继续“以艰苦奋斗为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嗜好,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一个单位、带好一支队伍。

(三)作表率,树勤政廉政新形象

作表率,就是指在群众面前,党员作表率;在党员面前,领导干部要作表率。在下级面前,上级要做表率,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要作表率。这样才能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我院正处于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影响着改革的成败、发展的好坏。各级党员干部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自觉用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践行廉政和勤政,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1、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表率。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以及我院改制工作的推进,我们会不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院各级领导干部要不畏艰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要勤学善思,注意向其他企业学习,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在要学习中探索我院发展之路。要紧跟时代步伐,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新情况,要以思想的再解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只有这样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机制,我院才有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长远,着眼全局,顺势而谋,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带领干部职工探索企业生存之路,解决本单位发展瓶颈问题,抓住有利时机,开拓新的能源市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表率。党员干部要讲党性、讲原则,很大程度上就是讲求真务实,团结协作。一个求真务实、团结和谐的班子,是最大的软环境。这样的班子可以保证有人想事,有人干事,能干成事。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每位领导干部要去私欲,立公心,要善于听取各种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不团结因素。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班子团结了,心齐了,整体合力就产生了。

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把团结共事、通力合作当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在团结中合作,在沟通中理解,在信任中支持。工作中要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心事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倾听群众声音,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创造令人信服的业绩。

3、做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表率。我院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贺国强在今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认真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重申并提出以下要求:(1)不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2)不准相互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3)不准在企业资产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4)不准擅自抵押、担保、委托理财。(5)不准利用企业上市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过程中的内幕信息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6)不准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提供虚假财务报告。(7)不准违规自定薪酬、兼职取酬、滥发补贴和奖金。

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自觉遵守“七不准”的要求,用权而不滥权,谋利而不贪财。公道正派做事,正确对待亲情、友情、恩情,划清公私界线,守住廉洁底线,严格在纪律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院规章制度的规定。从而带动本单位员工队伍树正气,走正路,成正果。

地震专业技术中职工作例1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56-03

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198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下地矿类的二级学科,它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部分)、应用地球化学(部分)、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等专业[1]。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又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081402)调整为工学门类下地质类的二级学科,它涵盖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勘查技术与工程(080104)和能源与资源工程(080110S)(部分)。修订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涵盖的行业和学科领域更广泛。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除传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外,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城市建设、能源与资源等各类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基础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地热勘探开发、边坡支护、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地下空间开发、地源(或水源)热泵的利用、钻孔法采矿等工程领域,服务领域已从单纯为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服务,扩大到为整个地球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国家战略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众多领域服务[2]。

目前我国有53所高校开办有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3],但是,由于本专业涵盖的行业和学科领域广泛、各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不同,因此每个学校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都存在一定差异。(1)一些办学较早的学校在专业方向上仍然保留了老专业的特点,如以应用地球物理为主要方向的代表性学校有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安大学、大庆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为主要方向的代表性学校有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2)以某一个老专业为主要方向,在课程设置中添加了某些其他方向的课程,以适应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新要求,如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为主要方向,添加部分岩土工程方向课程的代表性学校有:合肥工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西北大学、贵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为主要方向,添加部分勘察工程方向课程的代表性学校有: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3)还有的学校是开设新的方向,如岩土工程方向,代表性学校有: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等。

从上述来看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方向不同,学校各具特色,同时也显示出了同一专业各个学校专业定位、培养方向、目标、要求不统一,课程设置、学时比例不相同,都是同一个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但是所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却不大相同,专业知识内容差别较大。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太广,涵盖了以前的四个专业,而这四个专业的基础知识相差十分悬殊。

我校早在1985年就开始招收工程勘查专业“工程地震方向”中专班学生,随着国家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适应国家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要求,2002年经国家批准开设了大专层次的“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2006年勘查技术与工程成为我院首批本科专业之一。2008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开始招收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专业是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中“震害防御”体系服务的,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调查表明,全国每年需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专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为此国家实行了注册地震安全性工程师职业考试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高校,我校开设以工程勘察为基础、以工程地震为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可谓应“震”而生。该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所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简单地讲就是培养什么人,即对所培养人才规格进行界定和规范的过程。所谓规格,是对一定的产品质量所作的要求或制定的标准[4]。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一致,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现有资源和优势,体现特色,主动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学校总体要求与专业建设思路相结合,从自身的优势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科学定位,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体现防灾减灾特色,制定了防灾科技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和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拥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勘查技术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学生在校系统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将其应用于工程建设各领域。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大学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水平[5]。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6]。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级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职业的直接适应性,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时能够接触与职业、行业相关的实用型、应用型课程。对理论基础的要求是“广、浅、新、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指导性原则意见,以及我校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目标定位,构建了体现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做到整体优化,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方案规范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中各教学环节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制的要求,科学处理德智体美诸方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明确每门课程或每个培养环节的教育目标和作用,注意它们之间的主次和层次、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确定合理的时间比例,形成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3)按学科大类培养人才,重视基础教学。从学科专业自身发展出发,综合考虑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课程内容和体系的统筹与协调,相近学科和专业之间搭建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夯实学科基础,做到可持续发展。(4)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培养目标,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有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处理好先修课和后续课的顺序关系,注意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效率,控制总学时数,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5)面向工作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相对减少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在实践中真枪实干,获得实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提高工程素养。(6)体现“突出特色”的培养思路。不同的大学之间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办学条件、资源配置、办学传统以及其他相关条件,形成一所学校的、一个学科或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差异性的课程体系。通过特色课程与特色专业的构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适应性人才。要办好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须依托行业优势,突出防灾减灾的专业特色,培育与其他高校相比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依据上述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明确了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任务,以及各科课程间的界定和联系。课程体系设置在横向上,打破学科分割,将全部课程按模块分类,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模块等。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是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的课程[7]。占总学分比例36.48%,公共基础课程分两类,一类是大学生基本素质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语文、体育课程等,主要让学生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保证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素质。另一类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为学好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基础课与专业课联系的纽带[8],是为在专业课程中创新思维打下坚实基础。占总学分比例的18.89%。与同专业兄弟院校相比,依托我院力学学科的优势,加强了该专业力学基础课程群,依据循序渐进原则系统开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本专业今后从事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储备。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为使本专业的办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无缝对接,本专业从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勘察”向“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转变。开设这类课程遵循面向工作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则,让学生掌握本行业目前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占总学分比例17.74%。专业课程分两类,一类是专业必修课程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与环境物探、工程动力地质学、强震观测、工程地震学等,其中强震观测、工程地震学为本专业特色课程,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4.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占总学分比例18.78%。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人文社会实践、自然科学基础实践、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实践和专业生产综合实践四大模块,实践形式分为课内分散和集中实践。所有实践都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1)人文社会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人文报告及讲座、社会调查与实践等。(2)自然科学基础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实验。(3)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实践模块。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结构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工程测量实习(1周)、专业认识实习(2周)、普通地质野外实习(4周)等。(4)专业生产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勘察综合实习(1.5周)、工程与环境地震探综合实习(1.5周)、工程地震学综合实习(1周)、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周)、岩土工程课程设计(1周)、毕业实习(4周)等。

5.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为了丰富学生的专业外延知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从事相关专业提供知识储备,以了解相关专业的角度出发,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程供学生任意选择,该模块要求学生选修10学分,占总学分5.43%。

6.素质拓展模块。素质拓展内容包括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健康教育、社会调查与实践、人文报告及讲座、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和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通过鼓励积极参与各项实践与活动培养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要求学生完成5学分。

四、结语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侧重,体现同一专业具有不同的特色。本文结合学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现有资源和优势,结合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新构建,使学生在知识、素质、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对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培养更多、更好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勇,隋旺华,等.教育部工科地质类专业目录设置的剖析与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4,(4):10-12.

[2]王贵和,夏柏如,等.我校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及专业发展方向[J].中国地质教育,2005,(2):38-41.

[3]夏庆霖.关于深化我国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4,(4):21-23.

[4]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60.

[5]张亚丽,陈秋生,王根顺.试论我国近代大学课程思想的演变及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