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8 13:34:56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1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乌鸦手偶、玻璃颈瓶、小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孙老师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第24课――乌鸦喝水(生齐读课题)

2.瞧,可爱的乌鸦带着一群词语宝宝来了,还认识它们吗?

乌鸦 渐渐 办法 终于 升高 到处

叼起 看见 瓶子 石子 口渴 喝水

3.分行读。

出示第一行,谁来读?(1声音可真响亮!2“终于”“终”字后鼻音,你读得可真准啊!请你领着大家把这个词语再读一遍。)

出示第二行,谁来读?(重点指导后鼻音“升”,轻声“起”和“见”)

出示最后一行,谁来读?(“瓶子”“石子”读得真准!谁还能用第三声再来组组词?这一行中还藏着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是谁呢?(渴和喝),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知道为什么吗?你不但会发现,还很会研究,说得可真好,大家一起把掌声送给他!)

4.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些词语宝宝,好吗?(齐读)

过渡:小朋友的生词学得真棒,小乌鸦也被吸引来了。播放课件:(哇,哇,小朋友们好!)多可爱的小乌鸦,和它打个招呼吧!(想了解我的故事吗?)那就请把书打开到134页,先自由读读第一小节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自由读。

(二)交流讨论。

1.(课件出示整小节)谁来读?――指名读。(你每一个字的字音读得都很准;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棒!)

2.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呢?(3句,带着一起看看,数数)

3.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口渴”:是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2-3个)那是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还有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时候,最想干什么?(喝水)这个时候的乌鸦也非常口渴,它要去――找水喝,那它是怎样找水喝的呢?你能用文中的词语告诉老师吗?

“到处”:小朋友们可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词!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四处,每一个地方)他会到哪些地方找水呢?还到哪儿了?(指名2-3名学生说)是呀,它东找找,西找找,找了很多地方,可辛苦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导朗读。(评价:老师觉得你这只小乌鸦还不是太渴的。这只乌鸦真是太渴了!乌鸦在到处找水喝啊!)

4.他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乌鸦找到水了吗?谁来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老师?你们找到这句话了吗?(齐读)

乌鸦找呀找,终于看见了半瓶水,它的心情会怎样?(高兴、开心、激动、快乐)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终于找到水了!有水了!)

(手偶演示)是啊,终于有水喝了。咦?怎么喝不着呢?小朋友们帮它找找原因。(半瓶水,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是因为瓶子里只有――半瓶水,瓶口又――小。

想想,这个时候乌鸦又是怎样的心情呢?(难过、着急)

谁来读好下面的两句话?(指名读)

(三)朗读全节。谁能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夸张些)是呀,乌鸦怎么办呢?请大家再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

(二)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是呀,乌鸦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谁来读?(指名两生读)

1.(手偶演示)想看看乌鸦是怎样做的吗?老师带来了一些石子,看,乌鸦正在干什么?(叼石子)像这样,用嘴衔着就叫――叼。

2.(实验演示)那这个方法有用吗?让我们来试试!

乌鸦叼起一颗,放进去,再叼起一颗,放进去,(速度很慢)就这样,一颗又一颗(快一些,连续几颗)小朋友们仔细看哦,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再快一些)现在能喝到水了吗?还等什么,赶快来一口吧!(做乌鸦喝水状)啊!真舒服啊!小朋友们也和乌鸦来喝一口吧!这个方法好吗?

3.刚才,你发现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渐渐,慢慢,一点一点地)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三)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叼石子的这个好办法,乌鸦是一下子想出来的吗?(不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终于)从这个词语,你可以看出乌鸦想出这个办法怎么样啊?(很不容易,想了很长时间,很多办法)你们说得真好。谁来读好这句话?

(四)指导朗读。谁来把这小节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

(五)拓展: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小乌鸦还会想到什么办法来喝着瓶子里的水呢?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想到了很多办法,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吧!(欣赏动画儿歌《乌鸦喝水》)

四、小结全文

歌好听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聪明、爱动脑筋)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乌鸦这样多动脑,多思考,积极想办法。(板书:多动脑)

五、学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还要重点学写两个生字。(出示:看 渐)

1.齐读。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2

1.

认识“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

1

个偏旁;会写“只、石”等

5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

必备品格

3.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不怕困难。

【教学难点】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办法;遇事认真思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乌、鸦”等11

个生字,会写“只、石”等5

个生字。(重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有关乌鸦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图片,这是一只什么鸟(乌鸦)

它长得美吗?声音好听吗?(不美、声音也不好听。)

2.导入: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却十分聪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课题:13乌鸦喝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乌鸦

乌云

鸦片

乌鸦

到处

处处

找到

寻找

办法

办事

旁边

村旁

许多

也许

办法

法院

放开

解放

进去

进场

高处

高兴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办

进”,后鼻音“旁

放”,翘舌音“处

找”等。)

②学习反文旁

1

个偏旁。

学习新偏旁“攵”(反文旁),本课的生字“放”中含有这个偏旁。

注意与偏旁“夊”区别开来:“夊”的横折变成横与撇两笔,字形变得瘦削挺拔。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乌”字可以与

“鸟”字对比记忆,并结合“乌”是黑色的意思,和乌鸦外形特点相联系。“鸦、进、旁”

可根据形声字特点借助偏旁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字:鸦、进、旁

找反义词:进——出

熟字相加的方法:“许”是“讠+午”;“法”是“氵+去”。

形近字比较:乌-鸟

我-找

办-为

处-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把学习生字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

(2)学习多音字:喝(hē

hè)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这里的加点字“喝”读“hē”,意思是“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还有一个读音是“hè”,意思是“大声喊叫”,组词分别如下:

hē(喝水)(喝茶)

hè(喝彩)(喝问)

②读一读:

我喝(hē)水润了润嗓子,继续为运动员加油喝(hè)彩。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渐渐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办法

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增减。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不同读音意思不同,使用也不同。真正弄清和掌握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培养学生积累和鉴别能力。】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只”“口”的大小要适中,不要太大或太小;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撇

与点要对称,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石”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

略扁。

“多”要摆好两个“夕”的位置,上下要对齐,千万不要横向平行摆放。两个点

画写在竖中线上,要上下对齐。

“出”笔顺: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

竖要立在竖中线上。

“见”竖撇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

得舒展。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我感受到了这只乌鸦在瓶子里面水不多的情况下,居然想出了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了)。乌鸦真聪明啊!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3)

(4-16)

(17-22)

(23)

(24-2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发现水瓶——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从中明白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只聪明的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3乌鸦喝水)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品读释疑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对自然段的认识,会标自然段,会数自然段。】

2.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

“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说明了什么?

预设:

生1:“到处”说明乌鸦飞了好多地方找水喝。

生2:“到处”也说明

水不容易找到。

(2)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

(3)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此时的乌鸦什么心情?

(乌鸦到处找水的焦急心情。)(板书:找不到水

着急)

(4)指导朗读:要读出乌鸦焦急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酝酿感情,进行朗读,使感情朗读变得那么生动、自然。】

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乌鸦找到了水,为什么喝不着呢?

(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到水。)

(2)“怎么办呢?”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乌鸦的什么心情?(非常着急、郁闷)(板书:发现水

惊喜

喝不到水

着急)

(3)

指导朗读:语速要快些,要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看到小石子,就想出了办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乌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过渡: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

4.品读第3自然段。

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

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一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

(2)

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仿写:“一颗一颗”类似的词语有: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4)朗读指导:两个“一颗”中间的停顿略重一些,表明乌鸦很有耐心。“渐渐升高”要一字一顿地读,读出水一点一点升高的过程,后半句要读出喜悦的心情。(板书:喝到水

高兴)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问题的关键,层层深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在指导朗读,学生很容易读到位。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

预设:

“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

“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

“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

听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了解乌鸦的反哺精神,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3.资料链接

链接阅读《乌鸦》《乌鸦反哺》

【设计意图:总结拓展阶段,发散学生思维,拓展阅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

五、阅读方法解密

巧分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如本课的“喝”和“渴”两个字字形相似,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字右半部分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偏旁不同,读音也不一样。该怎样区分呢?形近字的偏旁多跟这个字的字义有关,我们可以这样想:口渴要找水喝,所以“kě”就要使用“氵”旁;喝水要用嘴巴,也就是“口”,所以“hē”就要使用“口”旁。

六、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由喝不着水到喝着水的过程,说明任何困难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教育我们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七、学会写法

学一法:用“……但是……”说话。

“但是”表示语意的转折。但是前面的句子说的是事物或实践的情况,但是后面所接的内容正好与前面的内容相反。如本文“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但是”前面写有水,后面写喝不到水。结果与情况相反。

举一例:我今天生病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

练一练:用“但是”写一句话。

(

)

示例:他今天起得很早。但是,因为堵车,他还是迟到了。

八、课堂小结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

九、主题延伸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好主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可以把瓶子歪倒,水就会往外流;还可以想办法找一根吸管……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2)

(3-7)

(8-11)

(12)

(13)

(14)

(15)

(16)

(17-19)

板书设计

(课件20)

找不到水——着急

乌鸦喝水

发现水——惊喜

仔细观察

喝不着水——着急

认真思考

喝到水——高兴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3

在批改试卷时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B,也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D。后来我在总结试卷时让不同答案的两个学生说说想法:其中选B的学生认为图中的那条小弧线表示乌鸦在沉思,接着就是乌鸦往瓶子里放石子,随着石子的不断增加,水位在不断上升,时间也在不断地增加,从乌鸦开始喝水时水位开始下降,一直下降到瓶子中只剩下石子时乌鸦才善罢甘休。接着选择D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和B的看法不同主要在于乌鸦从开始喝水到停下来时的水位要比没喝之前要高,因为开始的水位时乌鸦是喝不到水的,所以它才要往里放入石子,而B图表示乌鸦喝过以后水位已经很低了,照这样想乌鸦开始时就没必要往里放石头了。经过这样一番解释,选B的同学认识到了自己在判断时的失误,从而赞同了D的答案。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说说A和C错在哪里。有了刚才的经验,生1:A图里乌鸦发现喝不到水后,图里不该出现向下的折线,与题目意思不符;生2补充:乌鸦还沉思了一会呢,图里没表现出来。生3继续补充:图A里那条长长的折线表示乌鸦加了很多小石子,可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不禁感慨:是啊,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生4:从图C中不能看出乌鸦沉思了一会,所以C也不对。

是啊,在小故事“乌鸦喝水”的情境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边读题目,边研究每一条小折线的意义,经过了一番研究与讨论,孩子们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说一道好的习题就是一把钥匙,能帮孩子们打开数学的一扇大门,引领孩子们自己去探究数学的奥秘,真正体现出了数学好玩。

例2:104路和106路公共汽车早上7时同时从起始站发车,104路车每15分钟发一辆车,106路车每10分钟发一辆车。列表找出这两路车第二次、第三次同时发车的时间。

这是由书上的一道练习题改编而来的,原题是这样的:“1路和2路公共汽车早上7时同时从起始站发车,1路车每6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每8分钟发一辆车。列表找出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对比这两个题目好像区别不大,只是把1路和2路换成了104路和106路,原来只是求第2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现在改成求第2次和第3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可是这一小小的改编对于学生来讲却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经常坐的是104路或106路,他们对104和106很熟悉,而且发车时间也与实际相符,学生做题目时自然感到很亲切,在找到了第2次同时发车是7:30之后,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并很快找到第3次同时发车是8:00。在“解决这个问题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做做看。”这个问题时,我以为绝大多数学生应该会用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学生通过列表发现了规律,直接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道原本很普通的习题,经过小小的改编,变成了孩子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孩子们在做数学,也是在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这样的命题就符合新课标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背景下解决数学问题。

一道好的试题不但可以考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老师的教学情况。虽然这题对学生来讲有点小难,但是作为老师不能因为害怕学生难而错过让学生去探究的机会,不能等到考试过后再来亡羊补牢。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4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霸占课堂,讲得太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解决问题就会浅尝辄止,更谈不上创新.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犯错”,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错一回,再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教完平方根这节内容后,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的平方根是____,___的平方根是±3. 学生很快得出■的平方根是±4,极个别同学写出4,两派立刻争论起来,只有数学课代表将手一直举着,我知道这个孩子是真正理解了本题,因此我在黑板上写下此题,孩子上来后,直接在■上画个圈,写上4,说:“ ■是它的表象,4才是它的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句话说完,教室里鸦雀无声,大部分同学进入思考状态,继而明白,紧跟鼓掌.

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未发一言,让学生去争论,去思考. 因为这个知识点是教学的难点,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印象不深刻,部分学生有可能根本就不听,但是通过错误——争论——纠错,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明白为何出错,才能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分析错误,寻找教学的切入点

教授分式方程时,如何告诉学生增根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通过类比发现新课内容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似,去分母就是要找准最简公分母. 学生跃跃欲试,我“适时”抛出一题(产生增根),要求解出方程的根并写出验证所求的值是否为方程的根的过程,学生爽快地答应. 两分钟后,有同学停笔表示写好,有同学皱眉托腮后重新计算,而后一脸茫然. 通过巡视,我收了三名同学的作业(两位验证过程中有“左边 = 2 ÷ 0 = 0”,一位未能解完整),放在展示台. 要求全体同学共同分析,判断对错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解题不完整的同学立刻指出那两人的问题及自己的困惑:0不能作分母,所以检验过程的书写是错误的,但自己不知道怎么写. 那么明明解出了方程的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大增. 这时我要求学生将求出的解倒过来一步一步进行验证,学生惊奇地发现,所求解是所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不能代入原方程,问题就在“去分母”这一步,此时增根产生的原因与概念水到渠成.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通过师生讨论分析,追本求源,巧妙地回到教学起点,把抽象的概念与错误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正确表象,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自我否定”,学生的错误就迎刃而解了.

三、比较错误,发现教学的拓展点

在教授函数及其图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同学们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终于喝到水啦,喝足了水,乌鸦便地飞走了.如果设从乌鸦看到瓶的那刻起向后的时间为x,瓶中水位的高度为y. 则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像是( ).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得到的答案是B,原因是他们抓住了几个关键词:看到水未喝(水位保持不变)——放石子(水位上升)——喝水(水位下降)——喝不到(水位不变). 教学时由于未出现我预期的结果(选出B,D两种),但我又不想给学生一点启示,气氛突然僵住. 学生看我没反应,立刻又回头看题,一分钟后,学生作出选择D,询问选择的理由,学生的原因是通过对比:乌鸦喝过水后的水位一定要比原先的水位要高. 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将问题进一步拓展: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5

一、现状分析:

《新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在传统的语言活动中,老师一本书几幅图片也能上一节课,这种教育活动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了。

二、案例呈现:

(一)活动目标

1.猜读故事,感悟情节,提高前阅读水平。

2.尝试创编故事,用连贯的语言在集体面前讲述乌鸦喝水的经过。

3.知道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才能解决。

(二)活动重点

猜读故事、创编故事。

(三)活动准备

乌鸦喝水wb课件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乌鸦,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只小鸟,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那这只乌鸦到底是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乌鸦喝水》。

什么?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畅所欲言中真情表述,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此基础上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活动二:猜读《乌鸦喝水》故事,感悟情节。

1.猜读第一段。

有一只爱叫的乌鸦,叫着叫着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都飞过了哪些地方找水喝?

它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小乌鸦看到有水的瓶子,心情是怎样的?(高兴)

乌鸦发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瓶子,可以用一个什么好听的词来表示?(又窄又小)它能喝到水吗?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心情又会怎样?(着急)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乌鸦的神态、动作。

如果你看见喜欢吃的东西又吃不着,心情会怎样?猜猜看,这次乌鸦会怎么办?(幼儿猜想。)

小乌鸦想的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乌鸦围着瓶子转来转去,然后,看到了小石头,想到了办法,它叼来了好多小石头放进瓶子里。乌鸦喝到水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喝水声)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乌鸦怎样喝到水的?(演示水位上升)乌鸦喝到了水,心情怎么样?

2.猜读第二段。(方法同上)

活动三:续编《乌鸦喝水》,经验迁移。

1.如果你是小乌鸦,能像小乌鸦那样爱动脑筋,想出其它不一样的好办法吗?

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教师快速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

3.幼儿续编故事。

你最喜欢哪个办法,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活动四:完整欣赏故事,拓展延伸。

1.完整欣赏故事。

2. 拓展: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三、思想碰撞:

在以上案例中,着重体现了新课改中让幼儿多说、多想、多动手的活动教学理念,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巧妙运用,教师只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组织、引导、点拨作用,便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一)巧用交互白板,优化活动过程

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多,技巧性也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活动内容、重点、活动目标,选准突破口,发挥交互电子白板的最佳优势,注重实效,优化教学过程。巧妙利用交互白板的拉幕、拖拉、放大镜、输入、聚光灯、音频库、照相机、旋转、复制等功能,操作简便,幼儿主动参与,交互丰富。从案例中:幼儿从直观、生动的图象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幼儿正确的思维创造了条件。教师利用白板的输入功能快速记录幼儿的猜想,幼儿获得了更直接的感知,表象清晰,印象深刻。此外,由于互动电子白板可以不断出现新的场景,增加了幼儿的新鲜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不同角度不断思考、解决新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巧用交互白板,培养自主能力

当今的幼儿需要具备的是独立、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应用,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媒体的有效运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积极应答的学习环境,电子笔的多项功能替代鼠标,让教师和幼儿可以在白板上进行任意操作,把抽象性的问题变成形象性问题生动、形象、清晰地表示出来,更好得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开启智慧的大门。

(三)妙用交互白板,强化师幼互动

一般的课件只能起到一个观看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师幼的互动性,交互电子白板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不光是因为它有一个大的屏幕,更重要的是它的可操作性,孩子们喜欢亲自动手体验,电子白板恰恰能满足他们的这一喜好,拖动、拷贝、旋转、镜像,通过这些程序可以改变画面或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画面。同时配合教师的有效示范,在范例中随意改动物体间的大小和位置,让幼儿通过讨论来分析构图的优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师幼间的互动交流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和谐、氛围融洽,这样的学习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6

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程度的枯燥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动力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一、重视新课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师可利用趣味性的语言等,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授《乌鸦喝水》一课前,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种鸟?喜欢哪种鸟,其特点是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喜欢啄木鸟,是因为它有一个长长的嘴,可以啄出害虫,为树木治病;有的学生喜欢百灵鸟,是因为它的叫声特别好听;有的喜欢鹦鹉,是因为它们会模仿人类说话,等等。我问:“有没有喜欢乌鸦的?乌鸦有什么特点?”其实,很少会有人喜欢乌鸦,但大都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俗语。我顺势引入新课:“乌鸦是一种又黑又丑的鸟,但实际上,乌鸦也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如乌鸦反哺的故事就是孝敬老人这一传统美德的体现。而在《乌鸦喝水》这节寓言课的教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聪明、智慧的乌鸦形象。”

这样,在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顺势引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带着好奇心继续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个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并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引导学生逐步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如:小乌鸦非常口渴,千辛万苦地终于找到半瓶水后的他,心情如何呢?学生阅读课文会知道:小乌鸦心花怒放、欣喜若狂。这时,问题又来了――水只有半瓶,小乌鸦没有手,嘴伸到瓶子里又够不到水,怎么办呢?提问:如果你是小乌鸦,你有什么好办法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最后看一看小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这样,置身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究问题;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会让他们在文章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探究,不断拓宽视野,锻炼动手能力,最后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能够坚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兴趣的激发和热情的保持。因此,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合理、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情境之中,激发兴趣与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我事先准备一些小道具:未装满水的小瓶子和一些玻璃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乌鸦,如何用已有的经验化解这个未知的困难;引导其体验投入“一颗一颗”的“小石块”和放入水中后水位“渐渐升高”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得到困难的克服需要智慧、意志和耐心等认识,从而深化本节语文课程教学的意义。

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其进行反思

知识来源于生活,终将为生活服务。当代教育所要培养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高端人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与反思,最终从寓言故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或者得到一些生活感悟。《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讲完了,但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结束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将教学延伸至学生的实际生活领域,培养学生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抽象的概括凝练成寓意,是寓言故事的一大特点,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引导其从文章中获取一定的生活经验与感悟。例如:学习了《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应让学生感受到小乌鸦不辞辛劳地寻找水源的形象,体会小乌鸦求之而不得、受挫而不馁的情感变化,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实际生活中不怕辛苦、不轻易放弃。

总而言之,应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在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并从中获取人生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7

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以下的状况:

1.1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

1.2 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1.3 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2 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如何真正贯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对改变阅读教学现状至关重要,对此我认为应该找准切入点,根据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和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真正了解课文“写什么”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的关键。

比如设计《乌鸦喝水》一课的教案时,我采用如下设计思路:课前先准备一个瓶子和水,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并将其拓展到生活的领域,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乌鸦飞到森林里,口渴了,森林里只有一口井,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智慧火花因此迸发。第一课时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想像乌鸦喝水的过程,思考乌鸦喝水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并且也较好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践,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师生达到了真正的互动。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创设情境不再单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2.2 利用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儿童对外界的注意就要进行提问,引起儿童新旧知识的冲撞。此时,老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等化为一个个孩子容易理解的问题,孩子思考了,回答了这些问题,目标也就达到了。

低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积极的反馈,对不敢提问的学生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提问。

到了中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教师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为什么有些问题不好,有些问题却提得很好,可以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提出来的,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8

【关键词】

激趣导入 图文结合 抓重点词 学生演示 多动脑

做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难免要接受一些公开教学的任务,上公开课也不乏有那么好多次。每次讲完课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收益,也会有一点感慨,甚至会有一些遗憾。

这学期,我又接受了一节公开课的任务,这次我讲的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这一课主要准备采用的是看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所以,课下我准备了课件,有三幅课文中的插图:第一幅图主要画的是乌鸦看到了一个瓶子有水,但瓶口高、水少、它喝不到,正在想办法。正好对应的是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上画的是乌鸦正在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叼进瓶子里,这幅对应的是课文第三段的内容;第三幅图画的是乌鸦喝到了水,对应课文第三段结尾的一句话。还有课文故事音频、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

课堂上,我按自己备课的思路进行,环环紧扣,条理清晰,学生兴趣浓厚。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也自信这节课是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课。下课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学生带着兴奋的表情大声喊:“很好!”“真棒!”“我爱听!”“我太喜欢了!”……我听了当然更高兴。愉快地回到教研室,和同事谈及这堂课,简直有点手舞足蹈了。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做得好

刚走进教室,我问学生“你们爱听故事吗?”学生兴趣盎然,我随即播放课件中的录音,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当他们听完了《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后,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趁次机会,我便宣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在整堂课中,学生一直显得很兴奋,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见,引入新课对上好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

二、看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方法做得很适时

对于三幅课文中的插图,我并没有一下子展示给学生,而是在恰当的时间,合理的时候出示一幅插图。比如,学习第二段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读懂这段后出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学生在课文中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并准确地读了出来,我也立即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后更加明白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子高,瓶子里的水只有一半,瓶口又小。再比如教学第三段中的一个“叼”字时,由于年龄小,学生很难理解,但当我出示第二幅插图后,学生一下子能说出“咬”“衔着”等意思。适时出示教学插图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重点词语有很大帮助。与其一字一句地说教,不如让学生通过看图自己去理解。

三、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突破了难点

教学课文第一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我问孩子们“到处”是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他们说了各自的意见,我又让他们练习用“到处”说话,孩子们马上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放学了,妈妈不在家,我到处去找她”,还有的说“我的铅笔不见了,我在房间里到处去找”。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使孩子们体会到乌鸦急于喝水而又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再比如,“渐渐升高”“一个一个”“叼”等词,通过演示实验、看图等方法,使学生对这些词语都能准确地掌握并能运用于实际中。

四、演示实验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在讲完重点段(第三段)后,为了能使学生体会乌鸦想喝水而不怕辛苦这一道理时,我叫了两名学生上来做实验:他们在我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瓶口小,并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个一个地用手装石子时,用了好长时间才使水位升高。用手都这么费事,而乌鸦却用一张嘴一个一个地衔来石子叼进瓶子里,可见是多么不容易啊!事先,我设计这个实验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没想到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9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魁力所在”。因此,教学时要与生活链接,从社会热点、市场经济、坏境保护等生活现象中获取材料创设教学情境,使教材变成学生熟悉的或贴近生活实际的“一块块砖”、“一片片瓦”,去构建“情趣”与“智慧”的殿堂,让孩子们在的课堂中,洋溢激情,展示智慧,放飞个性。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 课件出示圆形蛋糕),请同学们想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仿佛闻到它的香味,感到新鲜有趣,情不自禁地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比、画操作,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把蛋糕的上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两个抽象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就这样悄悄地由一个生活问题“植于”学生的记忆里,多么有情趣和价值。

接着我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让我耳目一新。

生1:有些植物的叶子是轴对称图形。

生2 :有些英语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如:a c d e h m……

生3 :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阿拉伯数字中也有轴对称图形,如0 l 3 8……

生4 :我发现一个更有趣现象,我们班上有些同学的姓名也是轴对称图形,如:田、林、王、艾、黄……

生5 :我发现一个超有趣现象,所有的动物都是轴对称图形,如:猪、狗、猫、鸡、鸭鹅……

课堂就这样变化着、发展着、生成着,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生动的数字,多么美丽的数学! 一群被激活思维的孩子们,用他们活跃得无法掩藏的思维给了我们惊喜,课堂气氛一浪高于一浪,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亲切、自然、和谐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如打开闸门的江水,欢快的向前奔腾,那种“按住牛头吃草的现象”便真正成为历史。

二、“哈! 真搞逗!”——与需求链接

小学生有个最显著的年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会想方设法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与此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紧扣学生的年龄、心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特点,与孩子的需求链接,孩子需要鼓励,我们就多表扬他,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们就在课堂上引入童话,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性化的选择出发创设情境,拓宽数学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对单一情境进行无缝链接形成“情境串”,使学生身临其境,完全投人。

例:我创设了一个《乌鸦喝水》的情境进行《圆柱体积》的教学:

导人新课情境:当年,乌鸦把一块块石头放人瓶中,使水面升高便喝到了水。可是有一天它忽然听到瓶中的石头在争吵,( 师边讲述边勾勒简笔画,争吵声由学生角色扮演)

胖圆柱说:乌鸦喝着水,数我功劳最大,是我用又大又圆的底面奋力地把水往上托,水面才升到了瓶口。

瘦圆柱说:错了,错了,主要是我用高大的身躯努力地把水往上推,乌鸦才喝着水,我功劳最大!

长方体说:唉,你们俩兄弟都别争了,要数功劳还是我大,因我用六个面排水,而你们只用了三个面排水。

探索新知情境:师:“哦,原来是胖圆柱、瘦圆柱和长方体在争论功劳的大小,同学们,瓶中的水升到瓶口到底靠什么? 圆柱的体积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请拿出学具切一切、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

这个童话是学生喜欢而熟悉的故事,简短的角色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学生跟随故事走进数学,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发出感叹:“哈! 真搞逗!”巩固练习情境:第二天晚上,乌鸦又听到俩个圆柱在争论功劳,请帮忙算算: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10

质疑一: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自以为很成功,但有一位学生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示意他,他站起来说:“老师,小蝌蚪之所以找妈妈这么辛苦,都怪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没想到此话一出,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有的说:“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对小蝌蚪说完整的。”“为什么?”我和学生顿感惊讶。“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妈妈。”这种突发的疑问,这样大胆的想象,让我们全班同学都为小蝌蚪找妈妈的一路艰辛鼓掌。

质疑二:为什么用“借”不用“骗”?

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就有学生质问:“箭明明是用计‘骗’来的,为什么偏用‘借’字?”学生能提问质疑,这就表明他们已经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这小小的一个“借”字,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既是“借”就得“还”,同时暗示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之战时还要“还”给曹操——射向曹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例1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普遍活泼好动,学习能力不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主动的加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而互动学习恰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互动学习,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穿插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和学生做游戏,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合作学习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互动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通过互动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互相整合信息与资源,增进她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她们的友谊。互动学习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可以将一项繁重的任务分担给几个人完成,这样就能够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业负担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分担一部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压力,而且还提高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一般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合作,她们的整体思想都比较自我化,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很不利,这样长久下去,会让学生无法与她人和谐的相处,对以后学生走向更远的社会来说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纠正这一不好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多多的互动交流,擅于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加强集体荣誉感。

(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永远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和学生做朋友。例如,在教授《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扮演狮子大王,以狮子大王的语气激发“小动物”通过读文感悟交流,这样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面前真正做到畅所欲言。通过互动教学的模式,恰好可以很好的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友谊。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一)创设“表演”情境

创设情境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设表演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高质高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和乌鸦有关的物品,就拿一个乌鸦造型的帽子来说把,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四至五人,每位组员挑选一个“乌鸦喝水”中出现的角色,其中一名组员头戴“乌鸦帽”,饰演乌鸦,全组共同合作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表演出来。当然,不一定要照搬书本中的内容,还可以酌情的添加或改变故事情节,这就需要组员的充分想象了。通过这种表演情境,将学生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的了解“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与“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两个难点,还能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学会倾听

互动的课堂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说到师生互动,就涉及到了教师要善于倾听的问题。教师要做好一个倾听者,细心、内心的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这里,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让学生能够“放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说来。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和自己进行探讨,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