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传染病科室护理

传染病科室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6 21:43:31

传染病科室护理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1

加强学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传染病防控体系, 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流行态势, 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将各种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是高校医院控制传染病的基本目标。多年来,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医院重视不断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提高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1. 1 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居住集中, 一旦发生传染病可波及到学校及社会, 我们根据不同季节尤其在冬春季节组织各院系的学生骨干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还通过各种宣传形式, 如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健康教育讲座、讲课、咨询、去学生宿舍进行消毒和宣传等形式经常性的在各院系学生中广泛地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2 加强校医院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法》及各种《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树立和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熟悉和掌握各种传染病的种类、流行特点、诊断标准、隔离期限及防治知识等。在实际工作中争强法制观念,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

1. 3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在每学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还对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的要求进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各类技术操作常规等培训。从而大大提高的全体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实际工作能力。能得心应手的应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果断地处理, 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2. 1 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 接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 必须按要求和规定的传染病上报的时间和程序作好传染病的登记、检查、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的登记、填写传染病卡片, 送交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直报, 并作好各种登记, 同时作好对传染病的流调和疫区的消毒工作。

2. 2 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的责任 由主管院长主抓传染病的管理工作, 并明确责任分工, 保健科分管落实具体实施各项传染病管理工作, 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 并定期下到各科室进行传染病管理的监督、检查、登记、上报及漏报的调查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 3 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建立并严格执行门诊和病房各种随时消毒制度, 血源管理、污水、污物处理制度, 由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的监督、检查、督导工作。定期监测、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随时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监督检查。

2. 4 隔离门诊工作制度 坚持预分诊制度并开设隔离门诊和隔离病房, 在春、秋、冬季重点对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在夏季重点对肠道传染病进行筛查和隔离治疗。设专门诊室、专门通道、专医护人员等七专,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同时也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3 加强院内的检查和督导

3. 1 医院成立传染病管理委员会, 组织机构健全, 构成一整套从院到各科室到每个岗位的传染病疫情及医院感染的检测报告网络, 并实行了首诊医生负责制, 建立了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程序。各科室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做到24 h发现传染病都能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2

由于众多传染性疾病在综合医院急诊科的首发率越来越高,因此,对急诊科传染性疾病进行消毒隔离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传染病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14~65岁,平均年龄为32.8岁,所有患者都不存在传染病史。

1.2方法 通过急诊登记本的记录与传染病报告登记的记录,对急诊就诊的患者总数以及传染病的数目与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通过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对科室进行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其中检查的方法为:确定科室内消毒隔离的重点环节进行质量的控制。最后总结并分析我院急诊科对传染性疾病采取的消毒隔离的管理工作。

2 结果

2013年6月~2014年6月这2年内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总数共计11752例,其中传染病发生的有9种类型,共计患者62例,占就诊总人数的0.53%。其中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甲肝、乙肝、细菌性痢疾、肺结核等,通过对科室内进行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检查。

3 消毒隔离管理

3.1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医护人员"标准预防"[1]的概念以及意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明确,并不仅仅是只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同样需要及时的进行隔离等。因此,急诊室的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

3.1.1普及性预防教育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每天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其被感染的危险性非常高,因此,对急诊室医护人员的普及型预防教育进行强化,使其职业安全意识得到加强,这对降低自身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院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在职教育以及岗前培训等,通过多种方式对全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安全普及性预防教育,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加强他们的意识,同时,科室还选取数名监督员对医护人员的自我预防意识进行监督提醒,一旦发现有医护人员出现违规性工作,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制止,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被感染的危险性,进而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尽可能的降低甚至是避免因为自己的防护不当而导致的自身感染情况发生。

3.1.2普及性预防措施 在医院急诊科,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单的普及性预防措施是洗手、戴手套,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佩戴防护眼镜等[2]。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很容易触及到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一些污染物,因此,医护人员在医护操作中要求其尽量佩戴手套以降低皮肤黏膜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在必要时候还应当佩戴防护镜;在医疗操作结束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洗手等。

3.1.3对个人着装进行重视 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应当穿工作衣、戴帽子以及佩戴防护合格的口罩等。每4h需要对口罩进行更换,工作结束后要做好个人的清洁工作,如洗手、沐浴等。

3.1.4树立一定的危险意识 在医疗护理工作当中,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相当高,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树立血液传播疾病危险的观念,加强自我进行防护的意识。

3.1.5对预防接种给予重视 医院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预防注射,例如甲肝、乙肝等疾病预防接种。

3.1.6对锐器伤口进行有效的处理 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当中,应当加强对锐器伤的预防,在使用以及传递锐器过程当中应当,需要佩戴一定的防护手套,避免不必要的刺伤。一旦发生被刺伤情况,需要及时挤压伤口并且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再利用碘酒、酒精进行消毒[3],对于受伤较为严重的医护人员,应当及时的联系医院的感染中心,做好一定的监测工作。

3.2做好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急诊科传染病最重要的感染源为患者,有一些传染病唯一的感染源就是患者,例如麻疹、水痘等疾病[4]。一些患者一旦被发现出现了可疑性疾病,就会被及时的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及治疗,因此,在急诊室应当有效的做好疾病感染的消毒隔离工作,同时,急诊科还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对感染源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加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3.2.1加强与感染有关的消毒隔离等各种管理工作 医院的急诊室是一个复杂的科室,应当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器械、医疗废弃物等物质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监督工作;对采购的预防感染、消毒的药品要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保证安全;建立严格的机制对感染消毒隔离工作进行反馈,一旦发现出现问题,应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进行处理;对一些传染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质在给予一定的消毒的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高压灭菌,避免细菌感染[5];对科室污水进行定期监测,只有在完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排放。

3.2.2加强隔离防护的措施 对于一些病情复杂、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的患者单独给予安排,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染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还有利于对患者的抢救以及隔离。可以安排疾病类型相同的患者同住一室,但是绝对不能将疾病类型不同的患者安排在同一室中,需要特别的对待安排。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要求,避免患者互串病房,互换食品、餐具、书报等,患者应单独使用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对饮食的餐具等进行高温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3.3 加强领导对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急诊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只有获得了医院领导的充分认识以及支持,才能够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消毒灭菌设备的购买,才能够不断的组织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学习教育以及培训工作,获得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高度重视对急诊科传染疾病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4 健全以及落实相关的法律制度 目前,一些综合医院急诊科虽然具有消毒隔离的各种相关制度,但是,在面对一些死灰复燃以及急剧增加的传染疾病,很多制度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疾病控制的要求。因此,本院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疾病发病源消毒的要求,在急诊科原有的制度基础之上,继续完善以及补充了部分消毒隔离的制度,例如《隔离观察室消毒隔离制度》、《急诊科环境消毒隔离制度》等,给消毒隔离的实践工作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对于医院急诊科传染病的预防,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才是关键问题。对于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应当做到有重点、有规律的落实监督,措施要落实到人、制度要落实到人、措施也要落实到人。医院的感染中心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急诊科进行检查,并且要将对急诊科的检查结果纳入到医疗质量评估当中,直接与科室的效益关联。

3.5避免医院感染 急诊科应当设立隔离诊室,如果发现患者带有传染病应及时送到隔离诊室;对于疑似传染患者要进行初步的检查,急诊科护士应当每天都对就诊患者进行提问测量,病史咨询,做到初步检查的目的,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相关物质表面进行消毒,对急诊科的地面、桌面以及仪器表面等都进行2次/d的消毒,早晚一次。对患者使用过的轮椅、平车以及诊断床位等都要进行擦拭消毒,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对急诊室的空气做好消毒,医护人员要对空气的消毒给予重视,空气消毒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风换气。每天利用过氧化氢等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抢救室、治疗室等每天用紫外线消毒;在医疗护理操作当中要注意无菌条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要注意无菌观念意识;对急诊科消毒灭菌的相关制度要严格的给予执行,对使用过的物品、仪器等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等,传染病患者、死亡患者以及出院患者使用过的用品以及床单要给予严格的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垃圾要进行彻底的处理。

4 讨论

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除急性传染病外,还有一些正在潜伏期的患者和故意隐瞒病史的患者,此外急诊科还有大量来自外科系统外伤性出血,来自内科系统消化道出血和妇产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来不及做血液检查,而血液中潜在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因子就有十多种[6],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便对其进行抢救和处置,从而使他们暴露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因此,加强急诊科消毒隔离管理,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染链条,同时要有高度的防护意识并应用一定防护手段进行自我防护,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和引发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6(8):14-16.

[2]刑红霞, 张红英, 武建英, 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8):639-640.

[3]杨美兰.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医学信息, 2010, 5(4): 339-340.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3

1 各种心态的表现形式

1.1 恐惧感增加 对每一位没有到过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护士,当听到调她们到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消息时,感到非常恐惧和害怕,她们都怕到感染性疾病科工作染上传染病,总是找出一些借口要求不去感染性疾病科工作。

1.2 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刚到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其家人总是不支持、不理解的,他们认为感染性疾病科太危险,更害怕护士把病菌带回家,传给家人。

1.3 无价值感、自卑感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按科室单独核算,按科室收支节余发放奖金。感染性疾病科是一个特殊科室,季节性强,病员有限,经济收入比不上其他科室,这样就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不安心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使她们更增加了自悲心理,她们总觉得比别人差一些、低一等。

2 分析

2.1 护士自身的思想素质低 有的护士缺乏奉献精神,认为感染性疾病科又脏又危险,经济收入又低,就产生了不情愿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思想。

2.2 社会不重视与世俗偏见 由于人们对传染病的不了解和恐惧,对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也有敬而远之的态度,使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自悲感增加。

2.3 医院分配制度不平衡 医院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影响很大,因传染病人的特点,造成科室收支节余少,相比之下,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量不少的情况下,分配的奖金却相对很少,甚至没有,无形之中打击了她们的工作热情,使她们的无价值感增强。

3 对策

3.1 提高思想素质 护理人员通过定期业务学习,培养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也是一样崇高的,为了更多病人能早日恢复健康,为了更多家庭的幸福,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白衣天使的爱心与奉献,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00-01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指的是没有家属陪护的新生儿病房。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不受家属的干扰,对预防院内感染,方便医护人员集中精力治疗、护理新生儿,更好地观察病情变化都十分有利[1]。但传染病医院设立的新生儿病房,既要保证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护理,又要保证患儿免受各种传染病的感染,所以探讨传染病医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三O二医院在2011年12年成立了新生儿及NICU病房,现就我们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传染病医院新生儿病房存在的危险因素

1.1 科室的周围环境

新生儿病房地处传染病医院,兄弟科室、辅诊科室、后勤班组均收治、接触乙肝、丙肝、梅毒、艾滋、麻疹等患者,消毒隔离不严,容易导致患儿感染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1.2 收容患儿的病种多、病情复杂

收治患儿中,感染性疾病患儿所占的比例较大,建科来在收治的220例患儿中,梅毒母亲患儿7例,其中确诊梅毒的患儿2例;乙肝母亲患儿85例,其中HBsAg阳性患儿4例;丙肝母亲患儿4例,其中抗HCV阳性患儿2例。

1.3 护理人员资质年轻、缺乏工作经验

科室为新开科室,护理人员普遍年轻,缺乏工作经验,而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具有难度高、技术要求精、风险系数大、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导致了科室的人员状况和实际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1.4 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多

在收治的220例患儿中,

1.5 PICC的应用

静脉高营养液的脂肪乳剂可使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受抑制,使细菌与真菌容易在脂肪乳剂中生长,导致细菌定植[2]。

1.6 机械通气增加感染的几率

由于操作不遵守无菌操作,呼吸机管道及附件,水陷阱凝聚液的污染,患儿自身口腔繁殖菌下行均会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预防气道感染,能有效的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存活率。

1.7 设备、设施因素

新生儿暖箱、辐射台、监护仪、呼吸机等相关设备长期使用需要定期检测维护,使用前是否进行培训或按操作规程操作等导致的不安全因素,都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4];抢救器械是否处于功能完好状态,势必严重影响抢救工作。

1.8 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成熟

科室从2011年12年成立,2012年1月正式接诊患儿,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但毕竟使用时间有限,管理机制需要在实践的长河中接受考验。

1.9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欠缺,加上新生儿科没有家属的监督,护理人员难免思想上会松懈,没有严格的慎独精神,容易出现差错事故,而现代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刚出生的患儿极其疼爱,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达到不且实际的程度,医务人员言语不慎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 对策

2.1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科室工作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戴好帽子、口罩,穿着专用工作服和拖鞋方能进入新生儿科;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本室;允许进入本室的外来人员服从指挥,衣帽整齐,洗手后方可进入;新生儿护理工作应有很强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手消毒制度。

2.2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对科室护士进行NICU专业相关的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改进护理人员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使其发挥最大潜力、提高工作质量[5]。

2.3 尽量减少操作,避免医源性失血和感染

协调好医护合作,能够集中和合并的抽血、输液等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医源性失血和预防感染,对早产儿要警惕感染的存在,抗生素的使用宜适当放宽[2]。

2.4 严格无菌技术,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固定PICC导管日常维护的护士,进行PICC导管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无菌技术操作和观念的培训;加强对PICC导管使用的环节质量控制,预防感染的发生;换膜时进行穿刺局部的细菌培养,及时发现感染征兆。

2.5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5.1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手段,气道管理及预防感染是极其重要环节[3],是取得抢救成功的关键。

2.5.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核心,密切观察呼吸机各项参数及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进行有效的气道冲洗、翻身、拍背、吸痰对维持呼吸道畅通,确保机械通气效果。

2.5.3气道冲洗及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彻底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附件,及时清除冷凝液,定时更换或添加气道湿化水,尽可能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儿存活率。

2.6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

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专人负责制度;定期检测维护;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加强仪器的保管与存放:要求科室所有人员自觉做到仪器使用后、清洁消毒后及时放回原位,方便下次使用;抢救器械处于功能完好状态;急救器械不可擅自外借,不能随便移动位置[7],从而保证抢救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7 学习法律相关知识,不断强化法律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传授规避法律责任的技巧,保护护理人员和减少医疗纠纷。

3 讨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原发病的危重程度、NICU监护技术(静脉高营养液的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等)的应用以及患儿病房密度过大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是发生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直接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因此,预防院内感染是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管理的重点,而传染病医院的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管理更应该加强消毒隔离,在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上,保证患儿免受各种传染病的感染,使患儿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肖霞.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3):313-314

[2] 苏绍玉,李凡,胡艳玲.高危新生儿院内血行感染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6-57

[3] 植玄娇.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103-104

[4] 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133-134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5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548-01

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疫情已成为突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暴发流行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等。基层医院需做好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管理和预防控制工作,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传播,防止医院感染。

1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如《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发热病人就诊流程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等[1]。制度的制定应结合医院当时的实际情况,确保可行性。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按计划组织学习和培训,加强职业安全和防护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保证制度落实到位。

2加强感染科的科室建设

呼吸道传染病诊疗工作由感染科主要负责,对基层医院医疗环境等进行考查,实地整改,使传染病区的布局流程尽量满足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求,有明确的分区和专用的通道,并保证良好的通风和正确的空气流向。同时培养感染科人才,感染科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掌握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诊疗、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等多方面知识。

3重视不同患者的管理

3.1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管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及时监测、早期发现、有效控制,依据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结合医院具体实施。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后,首先请感染科或呼吸科专科医师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时应立即报告医务部、感染办公室,组织院内专家组尽快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卡,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同时将该病例收入隔离病房,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3.2流感样病例的管理:加强流感病例的监测是预防控制流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病例的监测,了解和掌握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对流感疫情预测和预警。如有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之一者,缺乏其他实验室依据的病例为流感样病例,并在重点科室行常规监测,每日上报流感样病例数。

3.3发热患者的管理:发热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要加强发热患者预检、分诊流程的优化管理。发热门诊的路线应标识清楚,门诊大厅入口处、急诊分诊台、医院挂号处等均标识明确,要求体温≥37.5℃并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门诊挂号处、专科分诊台、急诊分诊台应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未经发热门诊排查的发热患者,专科急诊医师应做好防护和隔离工作,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请感染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治;在呼吸到传播疾病流行时。各科室应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科内应就地隔离再进行治疗和护理。

4隔离的要求

感染病区收治可疑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独立设区,医务人员、患者及污染物运送通道应分开,进出病房治疗护理时应穿脱隔离衣,患者必须佩戴外科口罩;门诊高度可疑患者应直接进入隔离观察室。留观隔离期间,观察室的门窗保持关闭,诊疗仪器专人专用,不得随意进出留观室。为留观者及家属均提供外科口罩,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5医务人员的防护

正确的防护措施对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依据标准预防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及可能的感染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部分呼吸道传播疾病还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医务人员应重视呼吸道防护和黏膜保护,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采取分级防护措施,即基本防护、加强防护、严密防护。如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或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戴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及戴帽连体防护服。在隔离观察病房内外、医师诊疗室、护士治疗室等处配置速干手消毒剂。同时加强手卫生知识宣教,张贴洗手标识,推广正确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手卫生习惯。医院内应储备一定的抗病毒药物,分批为感染科的医务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6消毒的管理

正确使用国家批准的、有相关资质的、合格的消毒剂。我院广泛使用的含氯的高效消毒剂,多数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对其敏感,能够被杀灭。对患者使用过的各种仪器设备、器械、物品应严格消毒,每例患者使用物品如监护仪、氧气湿化瓶等禁止交叉使用,每日监测消毒液的浓度,确保消毒效果,各类管道定期行细菌培养。呼吸道患者出院转出后,该患者所在的房间及可能污染的区域应进行终末消毒后方可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洪敏.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护措施[J]. 职业与健康, 2009,(24)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6

Protection Role of Lung Infection of Six Sigma Management in Neurosurgery Elderly Inpatients/ZHENG Xiao-yan,XIAO Bi-mei,CHEN Quan-l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7):090-093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es the role of Six Sigma management to prevent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and the patients and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40 cases of senile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traditional group,implemented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40 cases of senile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improve group,implemented Six Sigma management methods,28 cases of neurosurgery medical personnel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the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model for staff satisfaction,lung infe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In terms of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the improvement group of patients operation implementation,provided by the clinical nursing staff sterile consciousness,communication and nursing service attitude of nurses and patients and so on various index score,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Six Sigma; Neurosurgery; Lung infection; Protective effect;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7.024

神经外科收治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且常在原发病基础上会合并其他并发症,大多数患者会同时存在呼吸功能障碍,行手术后一般会为其提高呼吸机维持治疗,但是辅助呼吸措施是有创治疗,护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则对于疾病预后存在不良影响,延长患者病程,加重其主观痛苦,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利[1-2]。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通过系统化的护理管理,取得明显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

1月-2015年1月4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传统组,对其实施传统管理模式;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4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改进组并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另选取本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28名。传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6~72岁,平均(61.57±6.03)岁,其中疾病类型包括颅脑损伤

16例、脑出血24例;改进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57~69岁,平均(60.92±5.64)岁,上述疾病类型分别为18例与22例。科室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2~44岁,平均(32.75±7.1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有对象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传统组实行科室一般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制定标准操作模式,做好风险预防措施。改进组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包括:(1)首先科室应成立管理小组,由神经外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余成员包括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及住院医师,小组应将改革重点放在科室护理流程上,制定护理计划时间轴,将患者入科治疗定为起点、出院为终点。(2)小组成员应针对本科室过往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切入点包括护理人员能力、人员配备、排班、科室相关治疗设备、病室环境及护理操作等方面,并搜集原始资料,对科室收治患者进行出现肺部感染几率进行调查,总结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大多数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均为老年人,此类患者病情一般较重且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肺功能较差且机体免疫力较弱,呼吸功能较弱等,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几率较高。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养、咳痰不畅、容易导致痰液积压、容易引起感染,且长期卧床姿势会致使患者血液循环不好,上述全是导致肺部感染相关因素[3-7]。(3)大多数神经外科患者均可能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进食困难、大多数患者会留置鼻胃管,此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误吸状态。神经外科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口鼻腔分泌物较多,部分有创治疗护理工作实施不到位,也可能导致出现肺部感染。患者需要进行呼吸辅助措施,且部分药物等的使用也会造成患者出现感染。且大部分患者会合并其他心肺功能基本,患者有过往长期吸烟史[8]。(4)改进阶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①科室应制定严格无菌操作及洗手消毒工作流程,加强科室医务人员对于手消毒意识、提高对科室感染相关环节的掌握及警惕性,科室应加强对呼吸机运用的护理管理,制定标准呼吸机管道与创口护理标准,并要求科室护士全部掌握。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有关导管护理知识,如鼻胃管、氧气管、导尿管等,加强对相关器具消毒工作,预防出现肺部感染情况。②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每日进行病室内环境消毒工作,为长期卧床休养患者定时进行翻身拍背工作,及时为其改变,进行痰液引流。遵医嘱为其实施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避免细菌滋生引发肺部感染,对于有痰液黏稠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辅助吸痰工作。对于鼻饲进食患者,护理人员为其提供饮食护理时注意坚持无菌原则。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饮食,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及时指导家属为患者补充高热量及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9]。③做好疾病治疗基础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正确有效进行咳嗽咳痰、为吸氧患者同时做好气道湿化护理,坚持吸痰正确顺序及无菌原则,同时遵医嘱每日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措施,保证其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情况,降低口腔并发症产生[10-11]。护士长应制定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制度,定期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抽查,每月进行工作总结,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其感染出现对疾病预后的影响。④科室应对新进护士进行系统化培训,小组成员间多沟通,进行工作经验及时交流,提高护理人员自身能力,针对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出现的护理细节进行全面优化,将科室相关常用护理操作技能的标准流程打印成册并发放,要求科室全体护士掌握,并定期抽查,从根本上杜绝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⑤控制阶段,护士长对本科室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制定感染预防措施[12-1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科室护理服务不同管理模式的评分和科室工作人员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并总结不同护理管理模式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 在护理服务质量方面,改进组患者对临床提供的操作实施、护理人员无菌意识、护患沟通及护理服务态度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科室工作人员对两种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比较 对神经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科室工作人员对护理模式管理满意度为71.43%(20/28),明显低于实施六西格玛护理管理模式的92.86%(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4.765,P

2.3 传统组与改进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 对神经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实行传统护理管理模式9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2.5%,而实施六西格玛护理管理模式患者仅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5%,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9.418,P

3 讨论

六西格玛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质量管控方法,意指利用相关统计学工具,经过五个阶段内容实施,包括对疾病定义、测量、分析原因及可能导致后果、改进护理模式、控制临床护理质量情况等。通过制定相关措施有计划性的改进科室服务质量情况,对于科室现存护理漏洞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出相应措施应对及预防,此种方法从国外引进,现在运用在国内医院里主要作为质量管理的手段,可帮助医护人员改变自身服务理念,加强团队之间的互相协作,对于护理流程中的细节进行强化管理,以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15-16]。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针对神经外科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措施,通过对科室现存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相关护理管理策略,后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较高且科室护理人员满意度较高,临床出现肺部感染几率较低[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指标评分明显低于改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患者而言,长期卧床休养、各种有创侵入性操作、导管、机体免疫力等原因均会导致此类患者并发肺炎,科室应制定相关改进管理措施,提高患者对临床服务质量评分和科室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满意度,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超,胡荣,冯阳,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出血性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细菌学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6):496-500.

[2]李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江苏医药,2015,41(4):492-493.

[3]陈丽欢,黄丽娟,陈丽坚,等.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4):560-562.

[4]王定坤,金心,吴晔,等.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12-1214.

[5]张亚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54.

[6]詹秋菊.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13.

[7]杨铭霞.老年脑出血50例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96.

[8]李林.神经外科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策略[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64-166.

[9]王宏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28-129.

[10]董荣乔,王亚东,丁俊琴,等.呼吸道管理在预防肝衰竭病人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2):1453-1454.

[11]许秀梅,秦云霞.机械振动排痰在ICU肺部感染患者排痰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29-30.

[12]李妍,曾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38-440.

[13]吴美华.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912-2913.

[14]黄惠根.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M].北京: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15]林超,何洪泉,侯立军,等.颅脑创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9):820-822.

[16]周游,金胜昔,陈勇,等.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易感病原菌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5):409-411.

[17]梁小松,宁依群,陈思桦,等.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7):1577-1578.

[18]陆茸,贡换龙,马莹,等.神经外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5(3):412-413.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7

现阶段,我国各大肿瘤专科医院出现了注重患者疾病治疗而忽视传染病监控的现象,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等特点,一旦让传染病在医院传播开来,后果十分严重[1-2]。我院作为国内专业肿瘤医院,针对这一现象,果断采取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科在预防传染病监控功能,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的40例采用感染科监控,具体措施如下。

1.2.1 政策管理 ①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并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合理规范的政策制度,召开会议让各科室进行学习并提出意见,修改后公布要求各科室认真执行[3]。②领导要对于制度的贯彻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采用奖惩办法,对于执行认真的科室进行物质奖励,并要求其他科室进行学习,对于执行不认真的科室,要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整改意见,要求其尽快改正。③开展大量活动宣传教育,来达到让医护人员充分了解进行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包括组织专题会议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学习,发放宣传手册供医护人员学习,组织有奖知识问答了解预防传染病措施等。④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交流能力,建立监控系统,医院派专人进行负责,对于各科室的预防工作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首先向感染科进行报告,由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传染病传播[4]。

1.2.2 监测管理 ①工艺监测:传染病患者所使用的医药用品必须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的才能使用,由于传染病护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避免感染问题的发生。患者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要通过专业化无害方法进行处理,病房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地滋生[5]。②化学监测:护理人员要定期对于病房的空气,患者所使用的用品和所产生的垃圾进行标本收集,交给专业人员进行化学检验,对于数据认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报告。③生物监测:对于高压灭菌物品等采用生物方式进行监测。

1.2.3 分类管理 ①根据我院传染病类型进行分类,分为A类、B类、C类、D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采取不同防治和隔离措施,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也有利于传染病的救治工作地展开。②对于患者的病情传染性程度同样进行分类,分为特别严重、严重、一般严重、轻微,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要及时向卫生部门进行报告,同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护理救治。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传染病传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染病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可以相互传播的一种疾病。同时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等特点,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肿瘤专科医院却没有认识到进行传染病专门防治的重要性,对于传染病预防还存在盲区,出现了只注重疾病治疗而忽视传染病传播监控工作的局面。一旦让传染病在医院传播开来,后果十分严重。我院作为国内专业肿瘤医院,针对这一现象,果断采用了利用医院感染科对预防传染病监控的方法,效果显著,取得了以下作用:①管理作用:由于以前职责分工不明确,对于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现在有专门的感染科部门进行负责,并将预防传染病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来抓,管理工作明显变得积极主动,预防工作井然有序,同时使预防传染病的连续性也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②指导作用:感染科可以根据预防制度积极制定措施,对于各科室存在的预防问题提出批评整改建议,同时对于各科室提出的预防上的难题进行分析,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对于各科室预防工作定期进行检查[6]。③监督作用:感染科在检查的过程中,实行奖惩制度,对于优秀预防的科室进行物质奖励,极大调动各科室进行预防工作的积极性。④促进作用:设立专门科室进行管理解决了以前权责不明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预防工作地开展。我院同时采用了政策管理、检测管理、分类管理的管理方式来配合感染科进行预防传染病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了已经成功治愈的感染病患者的一致好评,也为其他肿瘤专科医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工作展开。

参考文献

[1] 徐建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40-341.

[2] 索继江,邢玉斌,田晓丽,等.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6):532-533.

[3]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385-1388.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8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1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优质医院评审要求,体现公益性质,推进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较好的完成了的各项工作,现将我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量统计

上半年共完成门诊10000余人次;其中肠道门诊近300人次,上半年出院患者500余人次。

二、护理安全

1、全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重大护理不良事件,有1起非计划拔管事件,无不良后果。

1、在护理部领导与大科指导下,完成了感染性疾病的护理常规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感染科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并定期督查护理人员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

2、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做好查对工作。

2、加强了设备、仪器、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做好使用登记。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科室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熟悉抢救程序、抢救药品,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3、对科室的高危药品规范管理,要求做到定点、专区放置,并且标识规范、醒目。

4、严格坚持护理质控检查。

做到定期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通过每月的护士会议对护理部、大科及科内质控检查存在的共性问题、原则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以达到科定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5、严格遵守《传染病的防治法》,及时、准确地协助填写各类传染病人信息登记本,防止漏填、漏报,严格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6、每月4—5次检查护理文书的书写,并及时反馈到个人,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进一步深化专科护理记录的内涵。

三、护理服务

1、增加了便民措施,向病人发放爱心联系卡。

2、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能较好的执行护理行为规范,对病人使用文明用语,及时与患者沟通,开展健康教育,无护理投诉事件。

3、每月在不同的科召开公休会,并对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征求病人的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每月满意度均在95%以上,表扬票达上百次,同时多次解决病人疑难问题。

四、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根据计划进行三基理论及操作的考核;每周早会组织10年内年轻护士的素质教育培训,鼓励年轻护士主动学习,搜集专业知识资料,组织业务学习,达到全员共同提高;每月进行个案护理查房,让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开展护理操作现场演练熟练的培训,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掌握科室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正确使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五、院内感染加强与院感科沟通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与学习,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消毒隔离及垃圾分类等工作,保证各诊室地面清洁整齐;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每班登记,定期检测反馈到个人。上半年未发生重大的院内感染事件。

六、健康教育根据感染性疾病病种

制定了健康教育处方,及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及时提供宣教手册,指导病人及家属,避免疾病传播。

七、其它腹泻门诊如期开诊

接受了各级领导的定期督查,均取得了很好反馈成绩。20____年已经过去,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将护理工作做到更好。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2今年以来,医院感染治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治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给室等重点部分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题目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职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治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

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同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二、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职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纵性不强。

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职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进步:对有关法规法律把握不够。

3、重点部分的院内感染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公道,流程不符合要求。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治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

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职员院感治理、个人防护、无菌操纵技术等知识的培训,进步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分的治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纵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以保证医疗安全。

5、加强对消毒药械的治理,感控科确实履行对购进产品的审核职责。

医院购进的消毒药械必须是取得卫生部批件的产品。

6、全员培训《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治理;

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320____年是感染科建科的第一年。一年来,在院党委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关怀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这一主题,狠抓护理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有效的促进我科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护理质量稳步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现将做全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感染科现有床位____个,护理人员____人,平均年龄____岁,从事护理工作二年以上的____人,全年调换人员____人次。

二、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1、强化学习。

针对感染科护理人员实际,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技巧及护理服务的人本精神的塑造。结合业务实际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2、悉心指导新任护理人员工作。

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对新任护理人员采取跟班、指导与交流等形式,帮助新任护理人员尽快熟悉护理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护理工作任务。

3、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强化护理安全意识。针对新建科实际,逐级收集护理危险因素,就现存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出安全措施。制定出制度、流程改进措施,有效的防范了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2)强化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对每起护理缺陷及投诉,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个人责任其深刻认识,限期整改。

三、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强化护理人员遵章守规。规范了医嘱查对流程,药物查对流程,制定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及应急流程,有效的保证了全科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确保了护理安全。重申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并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认真落实感染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杜绝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________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420____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及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网络,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考核标准

根据20____年7月6日卫生部48号令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0____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健全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及三级感染监控网,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二级甲等医院复评为契机,重新梳理及完善委员会、各科室、各岗位及相关职能科室部门的制度及职责,细化各科室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并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考核者发现的质量缺陷问题,由考核者当场与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质量缺陷进追踪,并督促科室及时整改。

二、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及考核

为提升我院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院感质量和专业水平,更为提升自身院感知识,于3月19~21日与供应室护士长参加绵阳市20____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岗位培训班学习。

针对流行性传染病,4月份下发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卫计委公布的《H7N9禽流感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案》,组织各科室积极学习和考核,平均分在95分以上。8月份分两批次对全院在职职工进行了院感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核,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6.8分,每人培训7学时。

3月、7月对全院的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为:病房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医疗废物、废弃物包装管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防护。

根据我院出现职业暴露后存在的相应问题及院感控制方面的问题,及时下科室进行职业暴露及院感防控等方面知识培训,现各科室已对职业暴露均能及时上报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发现的院感病人能及时上报。

三、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1、根据年初制定的监测计划,加强了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测。

对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生物、化学监测,并有严格的记录;对不合格的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2、对供应室灭菌物品进行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指导其对规范了外来植入物的管理,并有严格的记录。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开展前瞻性监测1-11月份共调查206例病人,调查发现一例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2、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每月第二周对上月出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8-11月份共调查351例病例,骨科漏报1例带状疱疹病例。

五、医疗卫生用品

6月份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进行专项检查,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开启、配制方法规范,使用比较规范,了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规范、贮存方法规范,都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处置规范。到药械科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六、加强院内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管理标准,院感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溃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转运等达到了规范化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根据卫生部20____年4月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感染。于20____年6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对手卫生知识缺乏、重视不够。许多医务人员缺乏对洗手及消毒重要性、指征、方法的认识,未掌握正确的洗手消毒方法,为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及工作时常忽略手卫生等。

八、多重耐药菌防控

今年4月我院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微生物监测,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由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因此,除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外,着重强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手卫生培训等。并对全院29例多重耐药菌病例都进行了现场指导、督查,使每个科室都能逐渐熟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九、规范传染病门诊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控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制度》,每季度对查阅门诊记录,发现漏报乙肝病例共5例,每月查住院病例,发现内1科漏报1例。在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及时重新设置了腹泻、发热门诊,添置了防护设施和消毒设备、消毒药品,完善了各项制度。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另外也利用各种宣传日宣传各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麻疹、艾滋病等。

十、主要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太差、手卫生知识缺乏。

2、医务人员对院感诊断意识不强,时有漏报。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5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很,因此建议传染科护士除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熟练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外,还要注意手足皮肤的自护。

1.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自护

据报道有二十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传染,其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HIV,经证实被带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受伤者感染机会为6%~30%,只要有0.01ml的含I-IBV的血进入体内就可感染乙肝,被带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感染机会为3%~10%.由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该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丙肝目前尚无疫苗,医护人员中发病率远超普通人群。因此作为传染科护士从思想上应加强自护意识,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护措施,减少感染机会。

①进行静脉采血前,一定要严格检查注射器和试管是否完好,有无破裂,以防带病毒的血液污染自己的手、足、衣服。采血后不要将针罩再罩回针头,避免针头误伤自己的手指。采血完毕后尽快将用过的注射器放进耐刺的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如果手部皮肤有破损,则一定要戴手套操作或避免操作。

②在治疗室配制药液前先在拇指和食指上缠上胶布,同时穿上能盖住足背的隔离鞋,防止掰安瓿时划破手指或碎玻璃、针头掉下来刺破足背皮肤。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9

【正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通知》(赣卫监督字〔2021〕15号)的要求,我大队派出了执法人员员于2021年4-6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室、口腔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化验室)、重症监护室以及医疗废物暂存间等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为确保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健全了制度,明确监督重点、监督要求,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所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均制定了各项措施,各单位疫情报告基本规范,有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也基本齐全,未发现迟、漏、瞒报的现象。

(三)对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室、口腔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感染性疾病科、检验室等重点科室的监督检查,

一是均建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疫情控制、生物安全、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制度及应急预案。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未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均使用高压灭菌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按要求建立了预检、分诊制度;县人民医院规范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及发热门诊;从事传染病诊治的医护人员、就诊病人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疫情时,为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诊疗或按规定转诊并记录;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运送车辆及工具以及医疗废物、污水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二是组织了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设施设备并使用规范;做到了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较好;三是三个二级生物实验室都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感染应急预案,建立实验档案,实验室布局合理,有相对独立区域,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设施设备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标识和消毒设施,生物安全柜有定期进行检测。进入实验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具齐全,实验室靠近出口处设洗手池或快速手消毒剂(二级实验室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实验人员符合资质要求。实验室菌毒种及样本在同一建筑物消毒灭菌处理,按规定对空气、物表等消毒处理。

(四)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2家二级医疗机构、14家乡镇卫生院和疾控、妇保院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运送、暂存处理。大部分乡卫生室能按规定收集处理医疗废物。但少数单位存在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登记记录不全以及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不规范的现象。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污水都有统一收集并经严格消毒。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暂存时间有超过2天的现象;

(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缺乏对医疗污水的PH值、余氯含量的监测

(三)个别单位门诊日志登记项目登记不全。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达到自觉依法防治传染病的目的。

(二)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控制等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10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科在院内感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加强管理,定期培训考核

1.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组织的作用 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医院护理部和感染科的具体指导下,儿科门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管理工作。同时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职责明确化。层层监控,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信息通畅,反馈及时。

1.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加强院内感染的教育,增强消毒意识,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定期进行考核;组织卫生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2 建立完善的预分检制度,预防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

儿科门诊设单独挂号室、隔离室,先行预诊挂号,并做好分诊工作。如遇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儿,如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先行隔离,在专用的检查室检诊,防止交叉感染;建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的患儿要做好记录,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要填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信息卡,每日及时向医院感染病管理科汇报,并做好隔离措施,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传播。

3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1999年引入我国,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标准预防的内容是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均需隔离,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从而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

4.1 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护理用品 在配置药物、肌内注射、静脉穿刺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

4.2 规范手卫生 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直接接触,若无消毒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我们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旁,时刻提醒护士规范洗手,并定期对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洗手效果,防止院内感染。

5 控制环境污染,重视环境清洁

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儿科门诊人员流动大,不仅有护士医生、患儿及家长,还有实习学生、进修医生,而且一个患儿来就诊,陪伴的家属往往是3~4人,甚至更。这些因素使儿科门诊的空气中微生物量较其他科室增多明显,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1 空气消毒 输液观察室、治疗室、诊疗室要定时开窗通气,使用循环风悬挂式紫外线灯消毒,照射时间为每日1次,每次1h,每周用无水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

5.2 门诊诊室物品表面的消毒 门、窗、检查床、桌子、凳子、候诊椅、浴室、厕所、水池等每日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擦拭,每月彻底擦拭1次,检查床床罩定期更换,污染后立即更换。抹布做到一床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块抹布到处抹的现象,平时有污物染随时擦拭。

5.3 地面的处理 采用地巾擦地,做到一室一拖把,各诊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厕所等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避免混淆。有污物时应先用健之素消毒剂浸泡30min,用后集中消毒处理,晾干备用。

5.4 诊室诊疗用物的消毒 体温计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擦干甩好备用;采用一次性压舌板等。

6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

医疗废物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

7 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都与护理工作有关,而且儿科门诊工作繁忙,每天接待门诊输液患儿大约300~500人,极易造成护士生理和心理疲劳,抵抗力下降。因此,我们除了加强院内知识感染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预防锐器伤等知识学习外,同时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消除护士的心身疲惫,培养良好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身体。

总之,控制儿科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是重要手段;实行儿科单独挂号先行预分检制度,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则是关键。

【参考文献】

传染病科室护理例11

1.1新生儿洗澡间及游泳池的交叉感染新生儿洗澡间及游泳池是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集中的场所,沐浴操作流程及沐浴用物、游泳池用水等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交叉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

1.2医护人员手的污染医护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传播重要媒介,如果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按规范洗手或手消毒,则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医护人员的手而传播给新生儿以及产妇。

1.3空气污染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不敢开窗通风,加之产妇恶露、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尤其在夜间。同时,母婴同室病房人员流动量大,加之空调机的使用,门窗紧闭易造成空气污染。

1.4母婴同室探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母婴同室探视比例高,而且探视者大多有未洗手就触摸新生儿的习惯。

1.5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认识不足医护人员对产妇、陪护、探视人员院感知识宣教不到位。2管理对策

2.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母婴同室病房成立以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及监测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督促各种措施的实施与落实,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院感科和护理部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2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自觉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熟悉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已有关,树立杜绝医院感染的高度责任感。

2.3保证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母婴同室病房应设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以便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用空气净化机,空气净1h,同时对刚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进行保暖,及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2.4每日重点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的使用,义务人员的手每个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并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2.5切实实行母乳喂养,增强婴儿抵抗力认真做好新生儿早吸吮。

2.6工作人员进母婴同室病房时需穿清洁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护理新生儿前要洗净手,护理每个新生儿前后,均需用消毒液擦手。

2.7新生儿的一切用具,均需单独使用,单独清洗,分别进行消毒,消毒液湿式扫床和消毒试婴儿床: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对有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1]。

2.8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单独隔离物品用后一律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设专人护理,母婴出院后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双重消毒

2.9加强健康教育针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不安全隐患的发生[2-3]。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新生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新生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医护人员要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新生儿的伤害。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