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所管理制度

会所管理制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1 06:07:47

会所管理制度

会所管理制度例1

第一条"会所"顾名思义即为"聚会的场所",它是以康乐为主要内容,它是为顾客(社区居民)提供运动、健身、保健、休闲、娱乐、聚会的社会场所。小区会所的经营宗旨在于使业主享受到亲和力和亲切感,让业主有做主人的感觉,成功会所应该是业主私家客厅的延伸。

第二条社区会所经营的目的在于丰富小区住户的日常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住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体现小区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生活气息,成为业主们娱乐休闲、交流的中心,成为他们业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公司下属各小区会所都是其小区业主之私家会所,旨在为全体业主提供一个健身、娱乐、休闲和交流的高尚场所,为小区酿造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二章会员消费

第三条小区会所实行以会员制为主的管理模式,会所内的所有设施只提供给本小区之为业主、住户及嘉宾使用。

第四条凡小区会所的业主、住户,可凭业主卡自动入会,成为会所的会员,优惠享受会所内各类娱乐设施(正常价格的六折优惠)。

第五条经业主或相关人员推荐之嘉宾,可享受正常价格的八折优惠,也可按规定缴纳相应的入会费,而后享受会员的待遇(正常价格的六折优惠)。

第六条前来会所消费娱乐的会员,请向总台出示住户卡(本小区住户)或贵宾会员卡,以验明身份,并把住户卡或贵宾卡暂留总台,等消费完毕后回总台结完账时,再交还本人(若已办理了其他消费卡如月卡、次卡等,则可凭消费卡消费)。

第七条会员在会所娱乐消费时,应遵守本会所之各娱乐点之管理制度,接受会所管理人员的指导。第八条到本会所消费的会员,年龄不小于十二岁,不大于六十五岁,超越这个年龄段的须在适龄的家属陪同下,方可娱乐消费。

第九条会员前来会所消费,应穿着得体,男的不得赤膊,女的不得穿过于的衣服。

第十条会员在消费期间请勿:吸烟、大声喧嚷、打闹、追逐、随地吐痰,以免影响他人健身娱乐。第十一条会员在会所娱乐,应爱护会所内的设施,一旦损坏公共财物,须按规定价格赔偿。

第三章人员素质与员工培训

第十二条会所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1、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会所管理人员必须正直、诚实,具有完善而高尚的人格,坚持原则,勤奋、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对工作充满信心。2、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能有效利用和控制会所人、财、物等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为顾客创造最佳最优质的服务,为地所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3、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会所服务,涉及到文化、心理、运动、审美等方面,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修养,才能从会所的内外装修、装饰、设施到全体服务人员身上反映出服务意识,营造出理想的会所氛围,给客人提供视觉、听觉上的良好享受。同时,会所管理人员在与顾客交往中彬彬有礼、谈吐高雅、思维敏捷,以自己广博的见识来吸引,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会所管理人员应了解会所各项目的活动规则、要求、原理,并在进行中保持良好运转。s4、具有经营意识会所管理人员应有经济头脑,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较强的公关意识,建立良好的客际关系,知法懂法。

第十三条会所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1、敬业勤奋,精力充沛、热情周到为客人提供服务;2、会所工作时间长,工作较为枯燥乏味,因此会所服务人员应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3、热情周到为客人提价服务;会所服务人员应具备开朗的性格(性格外向),热爱自己的工作,提高对专业的兴趣。4、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有利于准确的理解和快速掌握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原理、使用、维护、保养知识及各项目的活动规则,也有利于与顾客的交流。5、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在意外情况出现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局面,善于用各种形式解决问题。

第十四条员工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1、道德培训包括:员工的职业荣誉感、职业态度、敬业精神、道德规范、团结协作精神、行为规范。2、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服务技能等。第四章工作纪律

第十五条考勤:正常上班时间为14:00-22:00,周末和节假日为10:00-23:00。不准迟到早退或擅离岗位,若有特殊情况确需请假,须提前向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同意并安排人员顶岗后可离开。

第十六条值班:若碰到特殊情况需早晨提前上班(顾客预定打网球),或晚上拖后延时,部长应及时安排人员值班(以轮流方式安排)。

第十七条保洁:员工上班后的首要工作为清洁卫生(时间30分钟),服务员在营业时间应确保本清洁责任区内的地面、台面、玻璃门窗、设施设备等无尘光洁、摆入整齐、空气清新。在一天的营业时间里及时整理、及时清洁。

第十八条到岗:清洁完毕,各岗位服务员必须在本服务岗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精神饱满、训练有素地等待营业的开始。

第十九条在岗:在规定上班的时间内,各岗服务员必须坚守岗位,为顾客提供周到服务。不得擅自离岗或串岗,除有特殊情况,在部长的旨意下,可到别的岗位协作服务。

会所管理制度例2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几种组织形式

(一)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由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个人独立开设并承担无限责任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开业资本要求低,容易设立,内部管理层次少,执业人员不多,执业比较灵活,能较好地满足小型企业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其缺点是受独资者资本规模的限制,其信用程度较低;无力承办大型审计业务,缺乏发展后劲,抗风险能力较差。

(二)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作为合伙人而组成的合伙组织。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它的优点是:利用合伙人相互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促使事务所强化专业管理,保证审计质量,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提高事务所的信用保证程度,承揽更多、更大的业务。它的缺点是:普通执业人员成长为合伙人的道路比较漫长,因而其发展壮大的速度往往比较缓慢,建立一个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同时,由于无限连带责任,任何一个合伙人执业中的过失或欺诈行为都可能给整个事务所带来灭顶之灾。

(三)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

由执业注册会计师通过认购本事务所的股份,并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它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公司制形式迅速聚集一批注册会计师,建立规模型大事务所,提高行业竞争力,有利于承揽和承办大型业务,减轻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其缺点是:降低了风险责任对职业行为的约束,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不利于事务所加强质量控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

(四)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LLP)

由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其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它最大的特征是在事务所履行赔偿责任中,无过错的注册会计师只承担有限责任,有过错的注册会计师则要承担无限责任。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目前的选择与困惑

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事务所两种形式。

有限责任制的特点在于“有限责任”。事务所对其债务就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注册会计师以其认购股份承担有限责任,正是有限责任,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故比较受执业会计师的青睐。而在我国有限责任制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在1998年脱钩改制的过程中,由于有限责任制能使原事务所更多的人获得事务所产权,有利于脱钩工作在人事方面顺利过渡,较易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执行,所以大多数事务所选择了有限责任制。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数为5350家,其中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仅800家左右,而80%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有限责任制而远离合伙制。

就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承担的责任十分有限,由于注册会计师违规操作的成本很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于利益驱动,事务所和会计师降低审计质量,违规操作的可能性较大。远到“琼民源”、“红光实业”、“长城公司”,近到“郑百文”、“银广厦”等,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便可见一斑。“长城公司”验资案中,两名主要责任会计师虽被处以刑事责任,但由于年龄偏大,最终还是取保监外候审;“银广厦”事件爆发后,财政部只是吊销了因“银广厦”事件而臭名远扬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营业执照,而受到吊销执业资格的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在此之后改换门庭,依然能够继续他们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工作,个人利益并未受到太大损失。而对“银广厦”案的受害者来说,有限责任制的中天勤能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事务所的资产早已所剩无几。而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的股东们的最大损失额就是出资额,可以锁定风险,为了保住客户而选择在执业中过分迎合客户的要求,从而牺牲社会公众的利益。

相对有限责任制来说,合伙制会计事务所中,合伙人要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一旦某个合伙人有违规行为,都可能牵涉事务所,对其他合伙人造成威胁,因此会首先在事务所内部遭到强烈的排斥,从而形成一种内部约束机制;同时,因为合伙制的无限连带责任,因审计报告失实而受损的投资者可以要求民事赔偿,构成了监督事务所的外部威慑力量。事务所的内外双重压力促使注册会计师谨慎执业,违规操作的可能性相对减少。因此,合伙制应该是监管当局和社会公众的最佳选择倾向,也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未来发展模式。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合伙制组织形式在我国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规模小,发展慢。合伙人是事务所的重要资源,从一名注册会计师到成长为一名合伙人,需要漫长的过程和较高的成本,加之无限责任的威慑,很多出资者会望而却步。从而形成目前我国这种形式的事务所只占少数的局面。它不足以提高整个行业的职业信誉。

第二,责任赔偿难以落实。由于事务所门槛低,规模小,资本少,合伙人收入低,即使社会公众能够得到民事赔偿,但真正能够全部兑现不敢保证,社会公众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

而有限责任合伙制,正是既融入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点,又摈弃了它们的不足。因而,它已成为当今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形式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也正是中注协在200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事务所组织形式创新试点的原因所在。由于有限责任合伙制在我国目前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职业界和学术界也正在讨论蕴酿中,很快会在新修订的《注册会计师法》和《合伙企业法》中得到体现。笔者受专家学者们的启悟,藉机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会所管理制度例3

二*六月二十六日

社区活动工作人员纪律

一、遵纪守法,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履行职责,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旷工离岗,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三、遵守《员工请假制度》和《员工宿舍管理规定》,以及《员工食堂管理规定》。

四、上班穿工作服,戴工作牌,仪表整洁,精神饱满。

五、执行“公司文明礼貌用语规范”,文明服务,礼貌待人。

六、不做有损公司形象的事,不收取业主或住户的钱物。

七、服从领导,团结同事,互相帮助。

八、爱护公司物品,损坏、遗失工具照价赔偿。

娱乐活动室管理规定

一、娱乐活动室是供业主(住户)业余开展各种文体康乐活动的场所,不准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

二、按规定应买票进入活动室,凭票领取、使用活动器具。

三、每周一、三、五下午免费为本小区(大厦)老年人开放,不对外营业。

四、凡在活动室活动者,须遵守活动规则;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在室内争吵打闹,不高声喧哗,不在室内吸烟。

五、活动完毕及时归还活动用品,遗失或损坏照价赔偿。

卡拉OK管理规定

一、凡需租用卡拉OK室者,先在服务台办理手续,凭票入室。

二、进场和离场时需清点唱片入器材,如有遗失或损坏,照价赔偿。

三、不准放录像和不健康的节目,禁止从事一切违法活动。晚上活动时间不超过11:30。

四、注意室内卫生,不随地吐痰、丢杂物,不准酗酒、吵闹、斗殴。

五、设务才器材由工作人员操作使用,顾客不得擅自或强行使用。

桌球室管理规定

一、凡参加桌球活动者,须登记交押金(或证件)订台,由工作人员安排时间场次后方可进行活动,收费按台/小时计算。

二、保持室内清洁,不随地吐痰、丢杂物、不在室内吸烟,饮料不放在球桌上。

三、爱护室内设施和活动器具,不准将球和杆乱丢,不准在球台上和墙面上乱画,不准坐在或站在球台(包括小孩),损坏设施和器具照价赔偿。

四、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活动结束后迅速离场。

乒乓球室管理规定

一、凡需参加乒乓球球活动者,须在服务台登陆记交押金,每个台按小时计价,经工作人员安排好时间场次后,方可进行活动。

二、室内不得有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杂物等行为。

三、爱护室内设施和体育器具,不提将衣物挂在球网上,球台上不准坐人,损坏设施或器个照价赔偿。

四、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活动强束后迅速离场。

网球场管理规定

一、凡参加活动者需先定场购票入场,按小时计价,每小时一个场地为一票,每个场最多入场四人。

二、定场购票时应写明日期、时间和场次,因特殊原因需改场时,必须在所定场次四小时前,带票前来更改;因天气情况需改场时,限在当天更改,隔日票作废,凡售出的票,只能按上述规定改场,不能退票。

三、保持球场内清洁,爱护场地和设施,入场者禁止穿皮鞋和钉鞋,禁止将自行车、摩托车放入场内,不准在场内吸烟,遗放垃圾,不准进行其他活动。

四、讲文明礼貌,不在场内追逐打闹,参加活动者必须服从当班工作人员管理,不强行延长活动时间,到点后迅速离场。

游泳场管理规定

为了给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活动场所,特制订如下管理规定:

一、凡进行入本游泳场游泳者,必须讲文明礼貌,穿着非游泳衣、游泳裤者谢绝入池。

二、凡进场者必须经过体验合格,持市、区级以上卫生防疫站发的健康证,否则谢绝入场。

三、凡有皮肤病、传染病、癫痫病的人及酗酒者,一律禁止下池游泳。

四、凭票入场,一人一票(包括小孩),本村住户可凭有效《住户手册》到售票处购买优惠票、每月每户最多可购60张。

五、不准爬越栏杆或强行冲入,按时进场和出场。

六、下池游泳前先更衣淋浴,再经消毒池洗脚方可入池,严禁在池内跳水、潜水、骑“膊马”、玩球和打水,影响他人游泳。

七、下池前应看清池边水深标识,凡身高在1.4米以下或不会游泳者,不得进入大池游泳,游泳不熟练者不得过分区线入深水区游泳。

八、注意公共卫生,不在池内吐痰、大、小便和丢杂物,爱护公共设施,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阀。

九、更衣室内衣物保管箱自带锁头,贵重物品存放在贵重物品保管处。

十、入场者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遵守游泳场一切规章制度。

儿童游乐场管理规定

一、儿童游乐场专供儿童使用,谢绝成人在设施上活动。

二、小孩活动时,家长或保姆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不要从滑坡往上爬,摇秋千时幅度不要过大。

三、讲文明礼貌,互敬互让,不在场内争执、吵闹。

四、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不玩泥沙,不随地大小便。

五、爱护场内设施。

门球场管理规定

一、门球场属非营业性专项活动场所,场内不准进行其他体育活动。

二、凡参加活动者需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按规定、有组织的进行活动。

三、入场人员应爱护场内设施,注意卫生,不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

四、自觉维持场内秩序,不争用场地,争吵。影响四周业主(住户)休息。

五、自行车不准带入场内,不参加活动者不得入场。

六、服从管理人员管理,不强行使用场地。

七、开放时间为:早7:00—8:30,下午4:00—5:30。

游泳场电器管理规定

一、灯具:

1.游泳场内大灯和门灯由售票员按时开、关。

2.更衣室、走廊的灯具由守门员负责开关。

二、音响:

1.售票员负责音响录音带、CD盘及话筒的管理和操作。

2.要适控制音响的音量大小,不要影响附近住户的正常生活。

3.在每场开场前播放两次游泳场管理规定内容的录音带,入场后重播一次管理规定和十五分钟的音乐。

游泳场衣物保管规定

一、游泳场设衣物保管,保管对象为当场购票入场者的衣物(只含衣、裤、鞋、手袋等随身物品),保管时间为当日开场时间,清场20分钟后不再负有保管责任。

二、保管柜自带锁头,清场后游客必须将锁头取下带走,以便下一场游客使用。

会所管理制度例4

2中央级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

近年来,中央级农业科研院所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财政经费拨款大幅增加,资产总量明显增长;与此同时,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合同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需求日益迫切。今后一段时期,要将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新实施的财务规则、会计准则等部门规章为依据,以原有的制度为基础,以规范财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符合管理部门要求为目的,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适应财政管理各项改革措施,贯彻落实各项财务管理法规,增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意识,提升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必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形成体系完整、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具体而言,中央级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按重要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级。

2.1遵循性制度

即国家有关财务和会计管理法律制度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大致包括三大类:一是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二是部门规章,如《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三是主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及财政部、农业部乃至主管院部关于财务管理等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或规定。这些法律制度和规范性文件都是上级管理部门所制定,是各科研院所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施行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依据,因而构成中央级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第一级。

2.2统领性制度

即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规范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制度:一是以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依据修订的本院所《财务管理制度》;二是以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而修订的本院所《会计核算制度》;三是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而修订的本院所《资产管理办法》。这些制度都是必须要有而且已经建立的制度,需要根据新要求进行修订和完善。

2.3补充性制度

即针对第二级制度而制定的专项性规定和管理办法,大致可分为八类(项)。第一类是财务岗位责任制度,就是要明确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岗位职责权限、规范业务工作程序,实现财务管理责任、权利、义务的统一[3],重点明确院领导、财务机构负责人、会计、出纳等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岗位责任;第二类是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票据及有关财务印章等管理制度,明确现金开支范围、库存现金(或备用金)限额及各项现金收入入账时间,明确制定银行存款开户、使用以及销户、核对银行账务等规定,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明确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办法,从而防范资金随意使用、流向不明等现象的发生[4];第三类是资产管理细化制度,明确实物资产管理规定,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材料等实物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损毁和流失;第四类是往来款项管理制度,明确在职职工借支款项的审批程序及归还时间,明确往来款项的定期清理和核对的管理规定;第五类是收入支出管理制度,明确收入范围和入账时间,明确各项支出的审批人员、权限、程序和要求[5],以及支出手续和开支标准,明确专项项目的完工验收及检查办法等;第六类是财务会计分析制度,规定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情况等,明确财务分析报告的内部管理流程等;第七类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各类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归档、保管、借用、备份及共享制度,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的编制办法、复制登记制度及销毁管理办法等[6];第八类是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7]、会计信息系统使用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审批流程等。

2.4辅制度

即对第三级制度进一步细化而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细则、标准或工作流程等,如咨询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补助等财务支出标准,师生报账、公务卡使用、内部审计等工作流程,办公设备配置、合同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规定,以及培训要求等。

3需要重点修订完善的制度

对照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中央级科研院所财政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建议在近期重点加快制定或修订以下四项制度。

3.1修订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

这是最重要的中央级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统领性作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经于2012年4月1日正式实施,《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制度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增加了决算管理的内容,规范了收支管理,要求对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使用,完善了基金管理,强化了资产管理,调整了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和分类问题,严格了对外投资规定,强调了财务风险防控和财务监督。这些规定对中央级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工作都有很大影响。农业科研院所要按照这些新规定,及时修订财务管理制度。

3.2细化预算管理规定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都是由国库统一拨付的,各单位部门的预算计划直接决定了单位本年度可支出的基本财政资金,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结果将直接关系国库集中支付的落实,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由过去的财政资金拨付转变为按照预算计划、按进度、按项目来合理支配资金的使用和支出。预算执行,要依据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8]。强化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必须将财务预算做到准确、全面、客观、及时,财务管理的工作核心由过去的资金管理转变为全面预算管理。中央级农业科研院所必须适应这些变化,细化预算管理规定。

3.3制定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农业科研院所的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进行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收入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合法且及时、足额、有效地取得各项收入。其次,要注重将各项收入进行有效的分类,如财政补助收入、各项经营收入等,并严格查处各类“小金库”,将所有的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从而达到保障单位权益的目标。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支出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努力将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并按照相关的审批制度对资金的划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程序简单化等问题,有效防范风险。另一方面,要将支出进行合理划分,特别是对各项收入性支出,要有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达到既调动职工积极性,又维护农业科研院所正常工作秩序的目标。

会所管理制度例5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59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资产为纽带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集团公司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代企业集团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巩固和发展。然而,面对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在集团公司内部,怎样进行有效管理仍然是一个决定集团公司生死攸关的问题。由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及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实现制度创新,一些集团公司很快解体了,一些集团公司虽然没有解体,但集团总部的控制力也显得十分无力。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及时建立健全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创新和严格执行的集团公司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并不断实现制度创新,对于保证集团公司的稳定发展和逐步壮大是十分必要的。

1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概念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是集团公司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财经制度,并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和财会管理的要求制定的,调整集团公司内部财会关系的财会管理体制和书面文件规范。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在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几乎都与财会活动和价值范畴相联系的特征所决定的。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是指集团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在学习市场经济知识,自觉转变和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尊重经济规律要求,以国家财经法规和统一的财会制度为依据,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实际和管理要求,对集团公司现行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合理、规范合法、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的财会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过程。能否适时地进行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事关集团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2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是促进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联合企业都统一按照国家的指令生产产品,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由下级按规定申报,由上级统一调配。盈利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因此,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成果分配的管理上,同一所有制的所有企业执行着相同的制度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计量和确认的标准都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制度进行统一规范。财务会计对所管理和核算的对象,一般只需翻开上级的“本本”就能操作,财会人员在工作中一般用不着进行职业判断。因此,管理和核算中的价值只是一种形式,这种价值形式并不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在这样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制度没有创新的条件,企业没有经营的理念,企业管理没有科学性可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规范,体现价值规律要求的价值形态越来越被各个企业和集团公司的各级管理者们所重视,使他们或先或后,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对市场变化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看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们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一方面,通过企业的科技攻关和对新产品开发的不断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多品种、多规格的合格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种竞争优势的态势。另一方面,以改组、改制、改造为手段,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组织;以重组、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资本的迅速扩张,把企业不断地做强做大。

勿庸质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公司内部的管理要体现及时、准确、高效的要求,必须在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上实现不断创新,才能使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自觉、及时和准确地作出适度的反应,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是加强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

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是指集团公司对财务政策、标准和资金的管理。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是指集团公司各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确认、计量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处理原则和规范。集团公司应当在国家财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等法规出台时,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学习和加强研究,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修订完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实现最先执行;同时,通过及时调整和完善集团公司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为适应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所进行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新规范固化于信息系统,这既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财会管理信息的质量,加速集团公司财会信息处理的速度,又有利于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相关财会信息的比较分析和及时提供考核所需的财务会计指标,也有利于相关各方正确理解和使用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的财会信息,使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地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还可以为集团公司不断强化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更新控制手段;为内部为各单位创造相对公平的经营环境,调动各单位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显然,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集团公司在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上,随着国家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内部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和强化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地创新。

(3)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是保证企业有序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的需要。

国家每次对财会法规和制度改革的力度和涉及面有大有小,当国家财会法规和制度改革力度大且涉及面较广时,集团公司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主要财会制度修订实施后,一方面,要安排专人负责主要财会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掌握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当存在的问题较大、较急的情况下,应当及时研究,采取统一的措施,补充部署,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对执行主制度的配套办法的修订完善作出全面部署,安排人员,深入研究,及时修订完善执行主制度所需的配套办法。只有这样,方能使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任务得到全面落实,促进集团公司在新制度基础上的有序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工作,保证集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集团公司应当及时进行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及时实现内部各项财务会计政策、标准与国家最新的政策和标准相对接,使企业全体员工在国家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得到国家经济改革所带来实惠,只有这样,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工作,提高集团公司运营效率才有持续的内部动力作支撑。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每一次创新,无论制度修订者预先安排如何周密,主制度实施后的补充规定和配套办法如何周到,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求集团公司经常注意调整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使财会管理制度起到促进先进,鞭策落后,奖勤罚懒,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协作的作用。

3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

(1)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市场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中各种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虽然市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经济管理实践认识它,利用它。目前,人们认识并利用的市场经济规律就很多,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宏观调控规律、微观管控规律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体现经济规律的要求,以最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为此,集团公司在制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时,就应当使所制定的制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作为制定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

(2)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应当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现代集团公司都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组织群体,要使这个群体协调健康地发展,就应当处理和协调好集团公司内部的各种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不但要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而且也要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要实现生产作业过程的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要体现生产经营决策过程的公开化和民主化;要贯彻管理标准、政策、方法的统一规范;要体现员工招聘、工资分配、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的透明度,等等。显然,要处理好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这些关系,在财会管理制度方面实现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要符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的要求。

由于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任何一个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不能不受内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影响,并形成与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大致协调的,具有地缘特色和企业特色的生产经营氛围。关键是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者要准确把握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的特点,并善于利用对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利的内外部条件,注意规避对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利的内外部条件,适时推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发展。毫无疑问,集团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而变化的。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要适应生产经营实际的变化,就应当实现不断创新。

4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时机、组织和基础

(1)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如前所述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是、而且只能是国家财务会计法规,而不能脱离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闭门造车。那种脱离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闭门造车,设计出来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再完美无缺,也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从一出台之日就存在先天缺陷,必然是行不通的。因此,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是、而且只能是国家财务会计法规。

(2)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时机。

如果是一个新设立的集团公司,那么,集团公司酝酿设立之时就是该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最佳时机。在集团公司酝酿设立的过程中,在设立公司组织构架的同时,也必须包含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设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财会管理方面保证公司设立后的有效运作,保障新公司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以便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本增值。

如果是一个已运行多年的集团公司,那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之时就是该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最佳时机。如前所述,集团公司要保证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就必须紧跟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集团公司只有紧跟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持续地修订和完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

(3)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组织。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工作,

会所管理制度例6

二、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影响因素

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属于国家社会经济的范畴,其发展和构建当然受到中国现有经济发展的制约。中国现有的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模式及经济发展的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模式。

1.经济制度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该经济体制的确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航运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其逐步完善的途径要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目标协调。这样,会计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在实现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同时能够兼顾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全局利益。特别的,对于航运行业中的各个企业,在确定行业和本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和制度体系时,需要照顾到该制度或模式能否符合我国国民经济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要求,能否满足为宏观管理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统计数据和信息。

2.经济模式

我国的国民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前进,已经逐渐发展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方式。当然,我国制造业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我国航运企业的支撑。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大型航运企业仍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政府也倾向于通过分析航运企业的会计报告来分析该行业的盈利状况。但由于航运企业目前也存在大量船舶挂靠的状况,会计报告所涉及的相关企业负责人和财务所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出入,因此,也无法保证航运企业的会计报告准确性,也保障不了航运企业法人和股东的权益。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以及我国目前确立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对航运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和制度体系的建设途径有着具体的要求。我国的航运行业会计管理制度和制度体系的建设路经应当是首先满足服务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主体经济实体(国有企业)的要求及符合全体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会计管理制度需要对行业企业的船舶产权和债权进行确定,通过会计管理制度规定的会计信息为行业、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3.经济水平的制约

我国经济水平虽然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但与全球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体现在会计管理水平上也十分明显,如会计管理创新能力的不足。我国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现阶段我国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途径应当立足自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来定制。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确定一种有助于航运企业行业发展和企业微观效益相互协调统一的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三、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

依据我国目前在经济运行体系中的管理制度,以及航运企业自身的财务发展需求,可从会计管理制度本身、信息系统以及监督制度等方面考虑建设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途径。

1.会计管理制度或制度体系

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或制度体系是本行业或企业根据国家有关会计从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根据航运企业行业经营的特点、财务会计实践要求和财务会计从业素质进行编写设计的、用于在会计实践中指导航运企业的工作制度或制度体系。在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机构的设置。航运企业的财务会计机构是这个行业中企业管理和实践其根据国家规范和行业特点所确立的会计实践的工作机构。在一个航运企业中,会计机构是否齐全、财务会计各个职能岗位之间的运行是否顺畅,将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及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企业设立一个符合本行业特点的、工作实践高效的机构对于企业来说是无论如何都非常必要的。一个高效、符合企业领导要求和会计机构对于会计部门能否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是体现会计管理水平的最重要一环。高效、准确地企业会计部门最重要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务目标和会计部门实践方向是高度统一的,不能出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方向相反的情况。一定要防范局部目标、利益和企业的整体财务要求出现差异而出现局部和整体之间目标相反的情况。同时,企业内各个业务局部、各部门之间必须要规划一致,实现财务总体高效。最后,航运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内部各个工作环节需要做到责权清晰,配合一致。其次是航运企业的财务部门内审内控制度能够做到细致、明确无歧意。企业财务部门、会计组织的内审内控制度是航运企业内部各有关职能部门、各有关履职人员之间,在从事经营业务、会计实践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航运企业自身为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根据财务会计统计信息需求部门和领导的要求高效工作。立足这样一种考虑,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需要确保会计工作中各种数据的采集、加工、输入输出准确及时,同时保障企业财务敏感信息的安全性。从这个目标出发,航运企业必须要在会计管理制度中确定内审内控程序和各项制度安排得详细规定。内审内控制度的程序和制度安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职务职权的内部隔离和相互制约、企业各项跨级事务处理的授权、企业定期业绩汇总和制约、企业的内审和内控等。这些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在整体上达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得航运会计管理制度能够成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推动力。最后,航运企业需要保证的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航运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是懂得航运知识和财务知识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于这些财务会计人员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对于其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断地保证财务会计人员能够提高各个方面的业务能力,包括财务会计能力和行业专业知识水平。另外,会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航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非常重要的组成。这些经验也是保障会计从业人员在航运企业中会计的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职业道德和航运知识的水平的提高和完善是保证航运企业会计工作质量这个目标的两个轮子。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行业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在实践、会计业务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道德标准。但另一方面,在航运企业中,财务会计从业人员还需要掌握相当的航运知识,虽然对会计专业人员所要求的航运知识和一般专业航运知识有所区别。航运企业中会计人员所需要的航运知识是在长期航运企业会计实践过程中一步一步实践、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既符合会计的专业要求,也符合航运的行业特点。由于航运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要通过会计人员自觉履行来体现,所以航运企业在设置其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对会计从业人员加以提倡和激励其对航运专业知识的学习。

2.航运业会计信息系统

航运企业会计工作的功能主要是为航运业或企业的会计信息需求人员,比如企业的领导层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与企业经营决策或行业政策制定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并能够确保其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航运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航运企业会计政策、航运企业财务指标体系、财务会计质量指标、财务会计信息程序等。航运企业的会计政策是会计从业人员在航运企业具体经营过程中,在会计实践时所需要符合德具体国家或行业的法规、政策、标准或者航运业这个行业所采取的具体会计实践。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一个企业的会计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一贯性和明晰性。在航运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本航运企业的情况将指标确定,以便于航运企业及其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实践。

会所管理制度例7

关键词: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通过相关权威部门对我国多所企业运行状态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影响着我国多所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的是,做好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可以促进这个企业的发展,促使企业把自身的规模做大、质量做高以及形象做好。但是目前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对我国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考验,由此可见,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根据财政税收制度巧妙地将遇到的考验转化为机遇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今天,本文就来浅谈一下什么是财务税收制度改革以及实行这个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带来什么影响。

一、什么是财政税收制度

所谓的财政税收制度则是指我国根据相应合法合理的法律原则来建立健全的一种经济制度,也就是指国家与广大群众(收税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财政税收制度是我国的总体财政经济制度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制度的含义不仅仅只指某一样,而是丰富多样的。正因如此,财政税收制度还具备时效性的特点,也就是与时俱进,财政税收制度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适当地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不断地进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众所周知,财政税收制度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考验

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多个企业也在稳定发展中,并且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市场中,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链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的企业要想做到在众多企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不被竞争大的市场淘汰,企业相关负责人首先就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然而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给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考验:

(一)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会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

财政税收制度为我国权威部门颁发的经济制度,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并且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财政税收制度又是与时俱进、变化莫测的。所以我国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了迎合国家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会不断出现一些企业问题,比如企业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速度,企业就会花费多余的资金来进行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企业的另外的一些问题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就是加深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负担,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这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考验。

(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会使企业发展面临重大的考验

财政税收制度是我国权威部门颁发的经济制度,我国的众多企业会跟随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由此可见,如果财政税收制度稍微出现任何的问题,不管问题的大小轻重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考验。所以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选择合理合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再进行落实。

(三)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影响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

众所周知,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具有时效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目前我国多所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仍然停滞不前,不能跟随时代的进步而得到提高。正因为财政税收制度是国家权威部门颁布的并且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政府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更加严格,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又达不到政府的相关要求,这就造成了一大考验。这样的社会背景要求企业负责人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支出以及消耗企业的时间。

三、企业在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对财务管理的措施

尽管我们都知道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考验,然而国家在进行改革财政税收制度时应该结合多个方面并且考虑多个利弊因素来实施,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在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对财务管理的一些措施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然而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太强导致企业发展很容易面临特别大的风险。所以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应该根据相应的原则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来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加以落实,启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来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应该明白企业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是企业的主体,财务管理人员是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应该要做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企业应该开展一系列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学习进而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开展的专业技术培训课堂和思想课堂中,企业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身心特点制定一些奖惩制度,从而能提高工作人员对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自身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有效改善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趋发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我们的企业想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且占取有利地位的话,就必须要重视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明确财政税收制度的内涵以及明白财政税收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作用,从而寻找一些有效改革财政税收制度并加以落实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最终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把企业的规模做大、质量做高、形象做好。

参考文献:

[1]周雅杰.分析财税制度变革对企业财政管理的影响[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11):65-65.

[2]陈霞.浅议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师,2012,(23):25-26.

会所管理制度例8

以往的会计制度没有把进行会计工作的主体明确的指出来,错误的认为会计工作的主体只是简单的资金预算项目。这就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对经济管理的紧张意识,从而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会计工作标准没有规范起来。然而,新会计制度把会计工作的主体明确的指了出来,即会计工作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经济所发展的业务为主体,以此来反映和记录事业单位各项经济项目的收益情况。这样明确的指出会计工作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日后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水平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事业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着新的要求。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与之相对应的会计专业素质。尽管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此有多了解,却仍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这就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没有专业系统学习的情况下,对新会计制度的管理体系认识不够。在很多时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仍然按照以往的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问题的发生率。

(二)新会计制度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新会计制度所制定的工作标准中,打破了原有行业与财务管理的界限,并对事业单位的执行地区进行了全面覆盖。这就意味着新会计制度把各个行业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统一,使全国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可比化。新会计制度改善了旧会计制度中把行业和经济因素区分开来的传统方式,解决了不同事业单位和不同构造的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口径不一的问题。然而大部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并不认同。

(三)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决定其能否发挥其行业作用的重要保证。然而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却忽略了预算管理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所设立的预算机构,因重视度不够而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利用起来。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管理重视度不够,就切断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预算编制的联系。而预算编制管理制度也因没有管理对象而缺乏针对性。传统的预算管理多采用基数增长的方式来进行,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此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这就说明了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流失。预算管理制度不合理这一问题仍在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以及真实度得不到保证。这都是财务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的原因。

三、加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和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果。近几年,事业单位内部的组建形式在不断变化,对于薪资待遇也形成了不同分配制度。这种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关注,在增加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学习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及会计专业技能。使自身的专业技能满足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一系列新的技术需求,利用所具备的专业素养来对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把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起来。掌握了财务管理的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就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二)增加新会计制度的认识

前文中提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中,提出了新会计制度带来的一些影响,这都是对其认识程度不够的原因。所以,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增加对新会计制度的切实认识,这样才能实现对目标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对这一问题的影响范围重视起来,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其次,领导者应把理解透彻的会计制度融入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行为准则及规范,并将其内容到各个部门当中。使之成为事业单位保证规范化目标实现的基石。

(三)改善预算管理形式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机制的重视程度并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要想改善这种财务管理的风险情况,事业单位就要建立起健全的预算机构管理制度,并针对预算编制的方式进行创新。规范了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机构的管理制度,可以为新会计制度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使事业单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需求。

(四)新财务管理制度的应用

会所管理制度例9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已和改革开放初期传统企业的特点大有不同。各种跨国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代企业复杂多样的经济模式对我国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与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企业会计制度的调整和改善时有发生,这也是对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积极回应。我国应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先进的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让企业在健康、阳光的经济环境中发展。

2会计管理体制的设计分析

2.1会计管理体制的涵义

什么是会计管理体制?首先,会计管理体制是一种经济制度,它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范围内对会计管理活动的一系列组织规定,是界定会计管理组织形式、区分会计管理责任、开设会计管理机构、规范会计人员经济行为的准则。国际上存在的比较鲜明的两种会计管理体制分别是集中管理型会计管理体制和自我管理型会计管理体制。日法两国作为集中管理型国家,其政府会积极采取法律或者行政手段参与对会计活动的管理,而它们的会计组织在会计活动的管理中只扮演协助政府职能的作用,并不能在会计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相反,在英美两国,它们的会计管理体制属于自我管理型的,其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管理活动有绝对主导权,而政府除了对会计管理活动有基本的立法要求,除此之外的干预少之又少。纵观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体制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根据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管理体制,再结合我国经济国情,设计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管理体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2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

2.2.1会计管理法律条文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我国已经对现有的企业会计活动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其中有《会计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经济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经济活动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范和指导。然而,由于相关执行人员法律观念不强,有很多会计造假、经济贿赂等违法乱纪的会计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对我国企业的经济环境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很多会计工作人员也因为其违法乱纪行为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2.2会计管理法律法规制定不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中,很多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如监管局、工商局等会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限制,如出台相关法令条文对会计处理的某个环节进行监督,然而随着法令条文的颁布或者是出台,我们发现各部门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或者是规范程度有所差别。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会计工作人员和会计监管人员相互对峙的情况,也就是说,对相关法律条文解读的不统一性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2.2.3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发现,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经济活动经历的环节越来越多,越容易出现贪污、造假、腐败的现象。这些违法现象的发生大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缺陷导致的。有的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或者是有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其没有被有效执行。

2.2.4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企业内部会计基础工作执行不当和其基础管理工作的薄弱也是导致企业会计管理失效的一个原因。会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应,其结果应该是真实公允的。然而,由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监督薄弱,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加上外部监管的缺陷,最终容易出现大的经济活动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而破坏了我国的经济秩序。

2.3我国会计管理体制设计分析

2.3.1会计管理体制应区分会计的层次结构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特点,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中,一般会计的设置基本符合要求。一般会计就是我们传统的财务会计,他们的工作是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处理企业会计账目、定期出具企业财务报表、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等。我国的责任会计也在改革开发后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职能主要是规范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职责问题,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企业目标管理、企业人员绩效考核等,他们的存在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应。而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会计岗位在我国还未能得到普及,其职能主要是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资料来进行企业价值的预测评估,从而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进行计划和决策,这种职能的产生对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决策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现代企业应对会计岗位设置清晰的层次结构,特别是要加强责任会计、管理会计的建设,让这三种层次的会计人员规范自身的职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平稳进行。

2.3.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化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业务内容复杂多样,如何在复杂多样的经济环境和业务内容中做到每个环节的高效完成需要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根据现行相关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基本的企业内控制度需要做到职责分离、实行审批监督环节等等。现代企业还尤其需要规范生产材料的采购环节、产品的销售环节,因为这两个环节是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重要环节,并且这两个环节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者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所以,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得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得到有序、平稳的进行,能够使得每个环节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相互制约,从而避免出现工作错误或者工作人员舞弊的现象。除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外,还需要企业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有效内部控制。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容易暴露出财务收支不合理、财务审批制度混乱或者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而其结果往往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所以,企业应规范财务收支人员的职责,并且要严格设定财务审批人员的审批权限,使得财务工作人员之间职责分离、相互制约。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财务人员,无论级别多大,都得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来引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健运行。

2.3.3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和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每天都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并且以年为单位,向管理部门提供各种财务报表,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活动有充分的了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也应当充分利用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来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工作。对于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我们可以查看财务流程,而财务流程势必会通过证、账、簿、表来进行完整的记录,如何及时、迅速地查看真实完整的财务流程,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很好的普及,然而其管理工作还需要企业制定严格的制度来规范。所以,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从而强化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信息收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促进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财务分析工作的进行需要企业设置相关岗位,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督,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会计制度的涵义

(1)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实行的基础。建立企业会计制度是对国家会计法律的遵循和完善,换句话说,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国家会计法律法规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2)企业会计制度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一项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很对企业或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或因为其存在理解误差,而在财务工作中故意寻找企业会计管理的缺口,最终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设计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3.2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地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经济环境需要有不同的企业会计制度来指导。现代企业类型繁多,管理内容也千差万别,所以,企业应根据本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制定符合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具体会计制度,来促进企业自身的管理。对现代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十分重要,所以企业会计制度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一重要因素。

4结束语

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良好的指导;只有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会计制度作为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会计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锋,孙宏亮,曹晓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模式[J].农场经济管理,2016(5).

[2]董惠良.企业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3]李凤鸣.内部控制设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4]董惠良.企业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5]孔祥来.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细则模式[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4.

会所管理制度例10

一、中小企业所得税核算弊端

(一)各种界限不清。(1)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虽然设有会计管理制度,但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会计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会计执行的随意性较大。(2)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分工职责不明确。大中企业机构设置比较科学、规范,人员的分工职责明确,普遍实行总会计师下的财务会计处,确立了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式的管理组织形式,会计组织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幅度窄。由于受规模、财力、人力的限制,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中的岗位设置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会计人员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基本不设会计机构。部分单位虽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开支问题,仍不按规定设岗。如只设一个会计人员,该会计人员既当会计又当出纳,既管钱又管物,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本应严格实行回避制度。部分中小企业岗位人员安排却恰好违背了这一点,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2)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特别是小型企业诸如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在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帐的方式记账等等,部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较低,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技术无法实施或实施时大打折扣。(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大型企业内部监控机构、人员配备比较齐全,诸如设置了内审部门,设有财务总监,执行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但中小型企业则不尽然,中小型企业内控机构不健全,认为没有必要。另外,中小企业人员精简,一个人兼任几种工作,分工不明确,导致其自我监控能力差,这与中小型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有直接关系。(4)外部监控随意。由于国家监督的重点放在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外部监控比中小型企业的监督力度大,对中小型企业的外部监督就显得比较软性化,没有法规、条例支持。所以,对中小型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观多于客观,随意多于规范。监管力量主要来自于注册会计师和地方政府及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但监管力度不大,大部分监督部门只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各行其是。

(三)制度缺失。(1)内部制度的缺失。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2)外部监督困难。在国家监督中,各级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型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一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人制度。

二、中小企业所得税核算建议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1)借用中间机构筹划。积极探索引入税务师事务所参与汇缴,充分发挥注册税务师在活动中的作用,特别是加强对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税前弥补亏损额较大企业的年度汇缴申报等事项的涉税鉴定,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质量。(2)针对企业规模的纳税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应当认清自己所处的地位,通过企业规模的区分,能够使企业自身归到小型微利企业行列中去,从而能够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

(二)年度内分期预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1)要合理配备征管力量。县级综合业务部门必须配备2名以上的所得税管理专门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管理户数多、税源较大的单位更应增加业务管理力量。基层税务分局要将会计、懂税收的业务能手充实到所得税工作岗位上,对企业所得税实行集中化管理,使税收管理员能集中精力抓好企业所得税管理。另外,要抓紧建立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加强对人才库人员培训和使用,培养一批会会计核算、懂企业管理、熟悉微机操作、精通税收业务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人才,为所得税管理提供智力支持。(2)要切实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人员素质。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培训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规定、会计核算知识、税法政策规定、税务稽查技巧等方面。在培训方法上也要大胆创新,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采取视频培训与网络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专题培训与平时自学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3)取消对中小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进行提前确认。从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出发,结合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方―税务部门的需要,可以不对中小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进行提前确认。因为所得税以全年作为纳税期限,预缴的所得税并不代表该项义务所导致的负债必然发生,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盈利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很可能导致在年度间预缴了一定的所得税,似汇算清缴时没有所得税义务的发生,或者在年度内根据税务部门核定的方法计算没有所得税义务的发生,汇算清缴时却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了避免频繁调整账务,中小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年度间可以考虑先不对所得税费用进行确认,只需对预缴所得税业务进行处理。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风险防范。(1)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企业应当时刻把握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及规定的变化,准确理解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的政策实质。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对违法事物坚决不做,处于法律边缘的应慎重操作。(2)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中小企业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时,首先方案必须合理合法,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整体税负、实施的相关管理成本,包括机会成本、货币时间价值及风险收益等进行综合考虑,要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测算,保持与企业整体利益一致性。(3)专业操作与沟通。纳税筹划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其他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其专业性相当强,而企业所得税是最复杂的一种税种,更是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专家来操作。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时须与主管税务机关取得联系,咨询有关税法执行办法。以减少纳税筹划错误认识及减缓征纳矛盾降低纳税筹划风险。

(四)制定合理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监督职能。(1)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准则与制度,加强对内部会计的监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2)会计人员的管理。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这是实施财务创新工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要注意在个人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小企业财务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企业财务管理者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同时注意鼓励的及时性、有效性。

三、结束语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财务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所得税核算的正常与否密切关系到企业财务是否能正常运转。我国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通过会计完成,而会计处理实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分离,所得税会计处理是企业会计中较为复杂的业务之一。但是,中小企业有许多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特点,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具有特殊之处,所以在探究企业所得税核算的问题上就是去探讨如何做到使企业会计更好的核算企业所得税。

本文主要针对会计本身及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探讨,发现弊端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从业会计人员不专业或素质不高,这样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企业所得税核算带来很大隐患;二是中小企业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合理,导致会计人员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思路混乱,无法做到所得税计算最小化。

从以上两个问题出发,对中小企业所得税核算建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聘任要求;二是制定合理制度,加强内部会计制度监督职能。

中小企业的所得税是整个税收收入或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一方面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政策,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合理的减少企业所得税上缴,提高企业利润,达到一举两得的最佳效果。

会所管理制度例11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023-03

根据寇肯的策略选择理论,企业劳动关系的运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也称为企业劳动关系的三级制度架构,包括战略层面的劳动关系、功能层面集体谈判的过程及其结果、工作场所层面的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场所层面的员工参与管理会给战略层面以及功能层面的劳动关系活动带来深刻影响,就像更高层次的变化会影响工作场所的政策、实践和劳动关系的产出一样。因此,作为整个劳动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有必要对工作场所的员工参与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当前,对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的研究多偏重于规范研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我国各种不同类型企业员工的员工参与管理状况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研,期望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当前企业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地对策建议。

一、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的现状

(一)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

工作场所员工的参与管理可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类型。通常,间接参与管理被称为“员工参与”,而直接参与管理被称为“员工介入”。员工间接参与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集体主义,即员工通过代表以集体的形式与管理方交涉,形式也多以集体的参与行为为主,例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董事与监事制度等。员工间接参与由于其集体主义的性质,多采取代表参与的形式,因此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是一种间接参与,员工将参与的权利赋予少数的员工代表,由代表表达自己的意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企业员工间接参与管理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包括: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民主评议监督等。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的规定,可以看出为什么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称为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称为员工参与管理的基本形式。员工直接参与管理则更多地强调个人主义,雇主更多地愿意激发员工个体的参与意识,希望依靠员工对于生产流程、技术创新方面的信息优势,使雇员对组织产生责任感和做出贡献,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绩效,因此多采用诸如“员工持股计划”、“合理化建议”、“工作再设计”、“质量小组”、“民主对话”等强调个体的自下而上进行的参与方式,并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拉近与员工个人的距离,以提高组织绩效。员工直接参与管理是一种直接的参与,参与主体是一个个独立的员工个人,雇主不希望通过“第三方”实现与员工的沟通,而鼓励员工个人就事务层面的问题直接向管理方提出建议,进行协商。

(二)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的现状

笔者对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员工的员工参与管理状况进行了调研,回收员工问卷1973份,问卷大致反映了当前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现状。

1.不同类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覆盖情况。在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在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等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的情况分析如下:

首先,职代会的覆盖率很高。根据问卷整理得出的结论,我国不同类型企业职代会的建会比率都比较高。国有企业的建会比率最高,达到了95.81%;外商投资企业次之,是84.44%;建会比率最低的民营企业也达到了82.20%。其次,厂务公开的覆盖率也比较高。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比率普遍比职代会的建会比率低,但也达到了较高的覆盖率。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比率最高,达到了89.36%;民营企业次之,是79.25%;比率最低的外商投资企业也达到了74.44%。再次,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覆盖率相对较低。相比职代会和厂务公开两种民主参与形式而言,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比率普遍更低。国有企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比率最高,达到了76.11%;民营企业次之,是71.90%;比率最低的外商投资企业是54.97%。

2.不同类型企业冲突管理的情况。一直以来,大家认识到,人事政策的周期性形式或者组织雇主与雇员代表就劳动合同进行谈判,既不能解决也不能预料到在工作场所将要发生的所有问题。此外,在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或者在不同员工团体内部发生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书面政策所及的范围。因此,我们需要冲突管理和确保对员工工作场所权利进行程序调整的方式。传统上,在非工会化组织中,抱怨的解决一般通过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直接的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在较为复杂的非工会化组织中,越来越多的正式处理抱怨的技巧被应用以解决不满,例如“讲出来计划”和意见调查员的设立。的确,越来越多的非工会化工厂采用苦情申诉程序,其中有一些是从工会化企业模式中发展而来的。

根据问卷整理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目前不同类型企业冲突管理机制还有待加强。在“如果您对企业管理有意见,一般会如何做”的问题中,国有企业职工选择“忍气吞声”的比率是21.7%;私营企业职工选择“忍气吞声”的比率是14.2%,虽然看上去比率较低,但是其实他们是选择了“用脚投票”;外商投资企业职工选择“忍气吞声”的比率高达32.9%。

二、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在工作场所中采用的大量实践,从一些制造企业到跨国企业中高度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反映了微观工作场所层面中国目前劳动关系的关键特征,即管理层享有绝对权力来决定公司内部的劳动实践。

(一)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匮乏

员工参与管理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员工直接参与管理和员工间接参与管理。员工参与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生产力。因此,参与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非常匮乏,主要集中于使用间接参与管理方式,比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等,员工直接参与管理的方式,比如分享决策权、工作规则和组织设计、质量圈和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民主对话等形式用得很少。刘元文(2004)指出,中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如同社会主义制度处在初级阶段一样,也处于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中国企业的民主管理基本上还是在“参与”层次上运作的,虽然在部分领域和个别内容上有一些“民主共决”的内容,但因为范围和深度受到许多限制而不能改变“参与”的总特征,从而主要表现为“审议决策、提出建议”。中国员工参与管理的层次亟待提升,方式亟待创新。

(二)企业对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还存在着认为“管理只是管理者的事情”的传统认识。同时,作者对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了调研,回收企业问卷186份。在对企业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中,以“员工介入”中的工作规则和组织设计为例,调研显示,企业认为弹性工时安排重要的只占比26.4%;企业认为工作轮换安排重要的只占比27%;企业认为任务弹性制工作安排重要的只占比19.2%。企业对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我国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

(三)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的“企业主导”

如前所述,我国工作场所的员工参与主要是员工间接参与管理,员工间接参与管理是员工通过代表以集体的形式与管理方交涉,例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董事与监事制度等。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职工董事与监事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企业工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员工民主参与的组织职责基本上由工会担任。从工会组织员工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平台对企业重大决策行使审议决议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行使审议通过权、对涉及职工福利的问题行使审议决定权,到工会主席担任职工董事和工会副主席担任职工监事,工会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又由于我国企业工会普遍存在着对企业行政的依附性,由于工会实际代表能力的缺乏,以及持有发展主义观的地方政府缺乏管理的意愿,企业管理层或者老板完全决定着劳动实践,工作场所的劳动关系呈现“企业主导”的现状,员工参与管理权力的落实困难重重。

三、提高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程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员工参与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造条件,以提高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

(一)推进员工参与管理的立法

工作场所的员工参与管理是一个国家劳动关系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普遍被认为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我国对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的立法还比较滞后,因此带来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普遍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所以应加快推进员工参与管理的相关立法工作。如前所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因此首先应加快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立法。我国现行的有关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立法主要有1986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8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及1991年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规定,这些立法基本上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由于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限制,其适用对象、职权范围、组织制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民主管理的需要,需要加快进行新的立法。同时,针对非公企业的员工参与管理形式直到现在还没有法规上的明确说法,这极其不利于非公企业产业民主和推进工会组织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推进非公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立法也迫在眉睫。

(二)丰富和拓展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

我国工作场所的员工参与管理还处于较低层次,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亟待发展和完善。针对员工参与管理方式的匮乏,首先要继续发挥传统员工参与管理方式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员工参与形式主要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合理化建议等。其中,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还应该继续发挥这些传统员工参与形式的作用,尤其是继续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原因是:一是职代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二是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职代会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组织体系和机构,并得到广泛推行。三是职代会不仅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已成为我们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有效形式。将这套现成的制度加以改造运用于非国有企业,要比完全创造一种新的职工代表机构省事的多。四是职代会作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种职工民主管理形式,已经深入人心,它在广大职工中仍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同时,要针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要积极开拓新型的员工参与方式。针对当前我国员工参与形式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间接参与的现状,今后应积极开拓新型的员工直接参与的形式。员工直接参与更多地强调个人主义,雇主通过激发员工个体的参与意识,使其对组织产生责任感和做出贡献,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绩效,例如员工持股计划,分享决策权、合理化建议、工作再设计、质量小组、民主对话等。比如通过管理者与下级分享决策权,当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由于管理者常常无法了解员工所做的一切,所以选择最了解工作的人来参与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更完善的决策;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让员工拥有所在公司的一定数额的股份,使员工一方面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在心理上体验做主人翁的感受。积极开拓新型的员工参与形式,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效率,必将为中层的集体协商和高层的战略决策提高基础性支撑。

(三)加大员工参与管理的培训

很多员工在入职之前并不了解参与管理,在入职后前两三年也不会主动参与到与企业管理的活动中去,更多是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担心所提及的意见对自己有负面影响。所以对于企业所组织的为了解员工的活动并不会如实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在生产和技术岗位上的员工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他们不了解有关员工参与管理的信息,往往对于这些比较排斥。所以将员工参与管理的培训也应当适当普及到生产和技术岗位中,减少来自员工由于不了解而带来的抵触。根据调研,参加过参与管理培训的员工相比于没有参加过参与管理培训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参与管理的感受、动力和对企业所实行的管理活动的理解都要高。所以,不是员工没有意愿和动力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去,而是他们不了解如何使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去。所以要想调动更多员工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活动中去,最好能对员工进行简单的有关员工参与管理的培训。

四、结论

根据对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员工的员工参与管理状况的广泛调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企业在工作场所中采用的大量实践,反映了微观层面中国目前劳动关系的关键特征,即管理层享有绝对权力来决定公司内部的劳动实践。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工作场所层次的员工参与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匮乏,主要集中于使用间接参与管理方式,员工直接参与管理的方式用得很少;二是企业对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还存在着认为“管理只是管理者的事情”的传统认识,这是我国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三是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的“企业主导”,员工参与管理权力的落实困难重重。为提高工作场所员工参与管理程度,应积极推进员工参与管理的立法、拓展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加大员工参与管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美]托马斯・寇肯.朱飞,王侃译.美国产业关系的转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 刘元文.相容与相悖――当代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 玛丽・E.加拉格尔.郁建兴,肖扬东译.全球化与中国劳工政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4] 刘元文.职工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 潘泰萍.新世纪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转型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