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典古诗文

经典古诗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8 14:08:16

经典古诗文

经典古诗文例1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让学生多背熟背,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背诵古诗文有那么大的好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2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或午读的黄金时间学生积累了不少。 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经典古诗文例2

经典古诗文金句欣赏一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5.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7.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8.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9.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3.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4.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6.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8.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1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0.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2.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2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24.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2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26.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27.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

28.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29.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0.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2.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3.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3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35.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6.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3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8.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9.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40.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41.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

4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4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44.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5.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4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4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8.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5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经典古诗文金句欣赏二

51.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52.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53.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5.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56.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5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58.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59.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60.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6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白居易·琵琶行)

6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63.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64.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6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66.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67.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68.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69.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7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7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7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7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4.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75.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76.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7.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78.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79.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8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8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8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8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5.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86.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宋·黄昇·鹧鸪天)

87.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88.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宋·徐元杰·湖上)

8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9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9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9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9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9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9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9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8.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经典古诗文例3

诵读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古诗文诵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文当中的内涵,提高学生文化储备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优秀文化与古诗文内在情感。所以我们必须予以经典古诗文诵读高度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问题

(一)朗诵背诗混淆了概念

因部分教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一些教师并没有明确诵读与背诗之间的区别。教师误以为朗诵就是背诵古诗,只要熟记、硬背古诗内容即可[1]。要求学生将所有的古诗文全部背诵下来,并没有带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诵读古诗的内容理解。然而事实上,诵读设计的初衷并非如此。虽然诵读缺失要求学生需要熟记古诗文内容,可是熟记却并不是其最终的根本目的。如果学生仅仅能够做到背诵古诗,但是却不了解古诗涵义,那么古诗诵读就是去了原有的涵义。这不仅是在浪费教学时间,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2]。

(二)课堂诵读时间不足

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教学一堂课的时间都是 40 分钟,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单独设置诵读课程,语文教师也没有将正常课程的时间划分结构,为诵读教学提供时间与空间学习。即便存在诵读教学需要,教师也只不过是让学生拿出课本读一两遍。教师安排诵读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后与课前诵读,要求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做到古诗文内容的熟练记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所以学生并不能在诵读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古诗文的人文学习价值。

(三)诵读太过主观化

教学主观化是现在诵读教学最大的弊病与常见的问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一般为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教师通过语言的方式,控制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阅读速度。虽然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必需带有感情,不过教师却没有告诉什么是感情,用哪种感情诵读。教师只是盲目的按照教师的诵读方法诵读课本,教师的速度快慢以及词句停顿衔接等,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只是单纯的将自己对古诗文内容的情感和理解传达给学生。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古诗文深层的意境和涵义。

二、优化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办法

(一)充分结合诵读与教学内容

虽然诵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诵读教学也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诵读与语文教学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诵读教学中,教师不妨越过领读的部分,要求学生自行阅读,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讲解古诗文的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在学生了解了基础知识以后,组织学生完成古诗文的诵读,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印象。如在学习了《静夜思》这首古诗以后,学生在诵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李白会思念家乡,难道在看看月亮的时候看到

什么了吗?之后教师开始讲解李白为何会思念家乡,结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教学,使学生领悟古诗文涵义,提高古诗文理解水平。

(二)开展多样化诵读活动

为吸引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不妨开展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诵读学习。如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内容表演,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决定表演内容。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表演效果。学生在课后一定会仔细剖析古诗文人物、情节与内容。在表演的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古诗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诵读时间

保障诵读教学价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止诵读形式化[3]。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发挥诵读学习价值。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诵读时间,在诵读的过程中,建立深刻的印象。学校不妨修改课程表结构,每周单独列出 1-2 课时作为诵读学习时间。此外学校也可以在大课间实践播放古诗文名家朗读,增强学生学习记忆,感受古诗文文化熏陶。

结语:

古诗文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诗文意义,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诵读的过程汇总使学生继承与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古诗文诵读,加强古诗文诵读环节。创新诵读模式,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经典古诗文例4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转变。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这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省级教科研立项课题,则是在审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现状的基础上,对诵读经典的内涵、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必要性、可行性,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价值及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等问题作的初步探究.,现将其中的一些所得与各位读者交流探讨。

诵读时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直面经典;激发兴趣以读为主;方法灵活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最后,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我们研究采用课堂诵读教学五步法:读诗文、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1读诗文

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古诗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始终要以学生的“读诗”为本。

(1)要求学生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遗字,不添字。然后变换各种不同朗读方式,如:齐读、独读、轮读、对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体会到读古诗的乐趣。(2)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朗读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借助一切有利条件扩大学生的古诗朗读视野。(3)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便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大量诵读,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出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在诵读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丰富联想,将诗歌艺术的魅力内化。

当然,在读古诗的过程中,一定还要要注意紧抓最基础的字音和断读及语气,从而拓展至所有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当中。

2知诗人

关于作者的了解,其实在小学古诗的学习当中,尤为众多的当属唐代的几位有名诗人了,他们不外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了,二人又合Q为唐代诗人中的“大李杜”,以及后来的李商隐和杜牧,二人合称为“小李杜”。除此之外,还有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孟浩然,他与王维并称为唐代诗人当中的“王孟”。对于以上几位“知名诗人”,在小学各年级的古诗教学当中都可以对学生做出一致的讲解,以便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古诗的作者产生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更多古诗学习打下良好铺垫。同时,我们也可以由一位作者,联系到他在小学阶段出现的大部分诗歌,以便在教学中达到共性的学习。

3解诗题

所谓“解诗题”,就是理解诗歌题目中蕴含的表面意思和深一层意义,为进一步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打下基础。这一方面可以从作者写这首古诗的具体时代背景做起。如在进行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解诗题”的:春天里,一片大好美景,作者到外面去游玩,但却遇到了不如人意的地方,题中的“值”是“逢、遇到”的意思。诗题的意思是:作者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欣赏。那么后来会怎样呢?我们读了古诗就知道了。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诗意的学习当中去了。

4明诗意

要读懂一首古诗,就要求我们对这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话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初读诗歌时,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朗读古诗词,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词合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情境。这时的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老师师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如痴如醉。在读中去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读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在读中去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进而由然的生发出对整首诗歌诗意的理解。

5悟诗情

在古诗文教学当中思想感情分析对于理解诗歌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

(1)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一定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2)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孟浩然的《春晓》诗,诗眼就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隐居山野,不了世事的感情。

经典古诗文例5

古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经典古诗文熏染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它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三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对诵读古诗词的诠释都说明了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而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古诗文诵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我们十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一直努力和致力于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对古诗文诵读有效性教学进行一些浅略探讨。

一、精选诗文内容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小学阶段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诵读有价值的内容成为实验开展的首要问题,“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些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指导着我们对内容的选择。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欣赏水平有限,所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得精挑细选诵读内容。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有益处有意义的原则,结合课文中的古诗学习,适当拓展延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因此可以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列出篇目。教学中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古诗文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二、注重课内外结合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生首先学会教材中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再迁移到课外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中。

(一)学法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

(二)课堂引诗文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长相思》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读《望月怀远》《泊船瓜洲》等诗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思乡之情;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送别诗句。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三)活动诵诗文

坚持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每天固定诵读的时间,并做到持之以恒。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加强老师及优等生的范读,让每位学生能读出诗味儿。

首先确保诵读时间:如早上十五分钟、午读十分钟、课前三分钟和校本课程时间进行诵读训练。

早读十五分钟:将选定好的古诗文篇目设计好诵读计划,确保每天早晨十五分钟的有效利用。或是朗读新内容,或是复习旧知识,班长做好组织者,上好早读十五分钟。

课前三分钟:可让诵读三分钟成为课堂一支永恒的序曲。如一打预备铃,可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学生一面诵读,一面等全班同学归座,这不仅加深了经典诗文的复习巩固,也调整了学生的课前状态。

充分利用每周两节的校本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内容全面复习,以及在班级内举行小型的经典背诵比赛。

将时间分散安排,遵循学生注意力发展的规律,避免长时间由于单调重复而产生疲劳,较好地体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

三、加强诵读训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因此经典古诗文要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比一遍读得好,最后熟读成诵,其义自见。

四、引导巧背多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种形式背诵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竞赛法,激励学生快速记忆。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全班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经典诵读正如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它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门,让童心乘着“经典美文诵读”的翅膀振翅飞扬。

参考文献

经典古诗文例6

二、经典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1、古诗文的教学现状

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喜欢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有太多枯燥的背诵积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确定的古诗文教学目标多集中于古汉语知识。曾经见过这样的言论,对语文现状是一针见血:为了应付考试, 许多老师把古诗课上成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讲解课,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很多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韵味和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毫无情趣的字、词、句的翻译。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得从改变古诗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从欣赏的角度把古诗文教得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趣味化,充满魅力。才能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古诗文教学方法对策

(1)从教师入手,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注重人文情感教育

我们教材选用的诗文篇章都是名篇佳作,这些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文言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自己首先要先进入角色,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加强学科联系,整合学科资源

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积极引导,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给经典古诗配上节奏,或朗诵或吟唱。在美术课上画出古诗的意境,或涂鸦或描摹。即使显得稚嫩,却从兴趣入手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启发孩子利用网络,广泛猎取资料。在自主研究中,学生的视野自然会逐渐开阔,古诗文学习内容也就丰厚了。

三、经典古诗文诵读内容及实施途径的探索

在古诗背诵的拓展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尝试确定规范化、序列化、层次化、多元化、趣味化的管理思路。按照不同年级规定不同的诵读内容,比如在蒙学的拓展上,可以分阶段实施,低年级吟诵《三字经》,中年级熟背《弟子规》,高年级在熟背的基础上理解运用《增广贤文》等,每个年级除了会背诵部分经典诗篇,还可以古诗接龙的方式把这些诗文串联在一起,相信在多种形式的背诵中,字里行间蕴涵的做人智慧,将会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内心,为孩子的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充满情趣的朗朗诵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志教育”在学生心中将会播下种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为人准则”、“诚实守信、顾全大局”的“处事原则”将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将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营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板块,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班级黑板报等形式使学生随处可欣赏到诗文佳作佳句;各班建立图书角、每年为班内更换图书或学生将家中看过的图书拿到班级供大家阅读,举办“跳蚤市场”,举行好书拍卖和换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2、经典诵读进课堂,进家庭。

根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诵读教材,把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组织学生课前两分钟的读,经典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通过少先队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队会课;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开展家庭诵读比比看活动,孩子和家长共同受益,共同成长,活学活用古诗文,搭建平台,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使古诗文诵读活动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班级古诗接龙友谊赛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每周固定时间确定为活动时间,联谊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促进年级、班级、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诵读活动得以深入实施之目的。

经典古诗文例7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

(下转页)

(上接页)

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经典古诗文例8

面对《中华经典诵读本》这么一本厚厚的读物,学生们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每周背出一首古诗就行了。这样一来,学生的信心一下就来了。然后我又使出了激将法,问学生:“现在还有谁对付不了一首小小的古诗?”结果当天就有许多学生背出了这首古诗,在两天内,学生都完成了背诵任务。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说他们真了不起,全班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规定时间就胜利完成了任务。学生当然个个都很开心,很多学生还纷纷要求增加背诵量。慢慢地我由每周一首到每周背两首再到每周背三首等。当然,我还根据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水平,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五言到七言,由描写景色到揭示人生真理,由绝句到律诗到词。我还注意归类学习,举一反三,如学了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我就推荐学生诵读他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在感悟了他的以上两首清新婉约风格的词作以后,我又带领学生领略了他的豪放派代表作《破阵子》。因为训练有坡度,再加上触类旁通、以点带面,而学生又普遍都有迎接新挑战的好胜习惯,所以学生诵读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随着量的积累也逐渐有了质的飞跃。

二、多种方法,激发背诵兴趣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减少、扫除记忆的障碍,我总是利用晨读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解诗词的意思;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介绍诗人的生平,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联的一些资料等。古诗是一件件艺术作品,它们的表现形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述方法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帮助学生拉近与经典的距离。

另外,古诗词都是具有音乐美的,在古代拿来谱曲即可开口唱出来,学生在随着音乐演唱时,多了一种趣味,多了一种激动,也可以记忆得更深刻,更经久不忘。现代,我们已经在唱岳飞的《满江红》、坡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一剪梅》(月满西楼)、《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等等。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谱曲子把一些比较长的作品唱出来记忆,自娱自乐的同时也能轻松地记下来了。如此一来,学生就不把背诵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三、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背诵

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有了成功就能产生催化作用。由于我对经典诵读非常重视,经常督促、抽查,不断鼓励、表扬背诵情况好的同学,因此全班逐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诵读氛围。后来的早读课上,只要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群学生拿着《中华经典诵读本》涌过来,并马上在我的左右两边各排起了一条长龙,原来他们是要到我这里来接受检测呢!这是我的一个新的激励举措:学生每背完一首,我就在他的书相关的篇目旁写上一个鲜艳醒目的“背”字,并郑重其事地记上年、月、日。几次下来,我发现学生们又纷纷在比谁书上的“背”字多了。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的影响下,学生的背诵热情大为高涨。此时,背诵也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乐事了。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新的激励和刺激,如:定期进行“古诗擂台赛”“挑战极限”等活动,评选出古诗之星和优胜小组,并颁发奖状或一些小小的学习用品作为鼓励。

四、重视教师的范读

在引导学生背诵经典的同时,我除了讲述作者、作品的相关信息资料之外,总是和他们“同甘共苦”:有些作品我已经会背,就先滔滔不绝、抑扬顿挫地背给学生听,如《爱莲说》《陋室铭》《满江红》等,他们听得一愣一愣的,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就是跃跃欲试,想背熟练了也能与我一争高下;有的作品比较晦涩,我也是初次接触,如《箜篌引》等,我就和学生约好一起背诵,并且进行比赛,虽然这样的作品比较拗口难背,但是学生的劲反而更足了,因为有老师和他们“有难同当”呢!结果,有许多学生先于我背熟,我当然是他们的最大支持者,对他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辞……我想:我们学生对背诵古诗文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是来自于我的高度重视和率先垂范吧。

五、进行启发熏陶,提升精神,塑造人格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文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修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一生中受用不尽,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

经典古诗文例9

一、传承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经典诗文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魂、民族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所以我在诵读课中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诚”为先的交往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范,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如诵读《三字经》的内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上进,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论文联盟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泊瓜洲船》、《忆江南》等古诗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心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是我们诵经活动的最终目标。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

经典古诗文例10

一.囫囵吞枣背诵法。《论语》中有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重视例子的启发作用,他希望教师举一例后学生就能够“反三”,如果举一例后学生不能反三,就暂时停下来,等待时机成熟再教育。孔子的这一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的,像《诗经》这样的古诗,学生是做不到举一反三的,因为它的语言风格与意境是小学生很难理解的,让小孩子囫囵吞枣地背诵就行了。小孩子天生有高超的记忆力,要抓住这一天性,增大他们的背诵量,就像牛吃草,先吞下去,到时候再慢慢反刍。死记硬背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著名教育家黎锦熙先生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二.有所感悟背诵法。有些诗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点拨中有所感悟,但仅仅是“有所”感悟,即感悟的不是很多,不是很明白,是少而浅的比较模糊的一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理解,这种理解有时候可能还和诗词的本意完全不一样,只要学生能够在学习这构建起自己的一点理解就行了,不要让学生一味地去探究诗词的内涵意境,让他们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记诵下来就行了。

三.激发兴趣背诵法。有些诗词,浅显易懂,真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时,不妨先看图说“画”,再学文,即让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描述一番所画的景与情,建立起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诗歌形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能为理解诗歌的本来意义提供比较的材料,使学生在对比理解中把诗歌的意境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要想吸引学生,我们必须对手中的内容进行处理,整合、增删……如烹饪一样,色香味俱全时,学生才可能垂涎欲滴、眼前一亮,从而实现真正的主体能动,主观参与。

四.理解背诵法。读是诗歌教学的根本大法。”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诵。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在“听”诗中感知诗歌基调和节奏,初步欣赏诗歌之美。所谓把握基调,就是朗读时表现出诗歌的基本感情倾向,采用合理的抒情方式;诗歌的节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等,利用声音的变化,就能形成朗读的节奏。对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去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只要做好示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朗读示范,能增强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的模仿读,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生反复诵读,就会把诗歌的情与境慢慢地意会出来,传递出来。

经典古诗文例11

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二、活动目标:

1、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审美情趣。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校园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诚实守信等良好品格,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每班参加人数不少于十人。

四、比赛时间:2013年5月24日下午12:30

五、比赛地点:学校三楼多媒体教室

六、比赛要求及形式:

1、所选古诗文内容脱稿朗诵,三至六年级限时2-3分钟。一、二年级可以适当缩短。

2、所选内容(经典古文、诗、词)长短不限,古今不限,必须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3、参赛形式以朗诵为主,鼓励形式创新,各班级可在朗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音乐、舞蹈、道具、服装等均为综合评分内容。

(但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道具、配乐等自备。)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各班级在2013年5月23日上午前上报作品题目,用于主持人预报节目及解说。

6、比赛顺序先高年级,后低年级;

七、评奖办法:

1、评分采用十分制:

⑴、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1分)

⑵、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1分)

⑶、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2分)

⑷、朗诵熟练,声音洪亮。(1分)

⑸、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诗歌节奏。(2分)

⑹、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⑺、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1分)

2、奖项设置:

各年级设团体奖一名,发奖状。

八、评委:学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