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武术活动总结

武术活动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0 14:53:02

武术活动总结

武术活动总结例1

1、武德教育

武德是习武之人所遵从的道德,是习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武术的练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谚中就有“习武先习德”的话。从本学期之初就对学生加强武德的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习武先习德的重要性。通过专门的武德教育和平时练习中的言行举止来提高学生对武德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用其标准来佐证自己的言行。

2、武术技术

本学期是我们小学部武术班开班的第一学期,所挑选的学生都是没有一点武术基础的学生,要想让这些学生从无到有这一步是很难的,我必须从最最基本的手型步型教起。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辛苦,要对每个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对每个人都要进行纠正,每堂课下来几乎都是声嘶力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辛勤努力下学生的动作不断规范,学习的内容也不断的丰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完成了武术最基础的基本功和初级长拳套路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本学期初定的学期教学计划。

3、理论指导技术

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我还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与武术技术相匹配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方法和原理,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技术动作的练习。

本学期通过校领导的关心,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我的辛勤努力,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计划。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下学期能够得到改善和进步。

小学武术班活动总结二

我校“武术班”开展至今已逐步走向成熟化,正规化,从锻炼同学的自身素质出发,从关爱武术爱好者的身体着想,主要以加强社员的体能训练,技能训练,进行素质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新老社员进行分层教学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通过这学期的武术基本功和体能训练,社员们能够积极参加,并且对训练的内容能够积极的完成,达到很好的效果。

2、技能训练:

在训练中武术指导老师根据各组社员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教学、区别对待的方法,在训练中对达不到要求的同学进行了特别的训练,并且对其减慢了学习进度。对于掌握较好的社员重点培养,为校武术队发现并积累人才。

三、主要活动及成绩:

武术活动总结例2

1.传承武术精神,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通过一些武德故事和影片及武术人物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武德观念。武术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技能与文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技术动作来慢慢体会其中的文化和含蕴,武德教育是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武术的意义和精神,真正达到修养学生身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的目的。

2 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品质

在武术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肢的不同技法,提高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例如,我们开展蹲马步比赛,柔韧比赛等等。学生在蹲马步比赛时,即使累得腿脚哆嗦、汗如雨下,也仍然不放弃,咬牙坚持。这种练习有效的提高了肌肉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痛苦煎熬与胜利的喜悦,培养不言放弃的品质。随着年级的增长会进入到套路练习,武术套路动作多样,包含了屈伸、回环、静止、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这些锻炼方法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气养血,疏通经络,强健脏腑都十分有益。通过练习,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性等各种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使武术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主动的个性发展。

3、继承和发扬了文化遗产

武术活动总结例3

一、前言

进入21 世纪,人的素质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培养创造型的现代人,它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它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大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是身体素质教育,因为大学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打好身体的基础是第一位的。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的代表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武术既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又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武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大学健身教育(体育) 课的必修课。这块学前教育的领地也应适应教育改革及武术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健身防身, 锻炼意志, 培养品德, 娱乐休闲, 品味文化等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广泛认同。因此, 对进行武术教育, 尤其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探索与现代大学教育相适应的武术教学教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激发大学武术兴趣的教学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检索,电子期刊数据库,并查阅图书馆、其它同类项群的大学有关的研究论文,阅读武术及相关的著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情况, 对武术班学习的看法、建议等。并征求他们关于完善大学武术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3.教学实验法

分别将两个班分两组,一组就用平时简练的语言进行武术教学;而另一组把所要教学的武术动作名称形象化,整堂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在一定的时间段看哪个组教学结果较好,记忆深刻并且兴趣浓厚。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学武术教育中把武术动作形象生动化等语言法所起的作用内容的结果。

三、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兴趣是大学学习活动的推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只有好之,进而才能乐在其中,达到乐之的境界。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是教育的关键。本研究用形象化、生动化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武术教学实验,通过统计分析教学效果,希望能使学生对武术能产生充分的兴趣,从而改变学生对武术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更好的发展和推广武术。

兴趣不是天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和演化的。重要的是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促使他们的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形象化的武术教学方法就是对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但不脱离武术动作本身要求,而当前武术教学方法是按照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教学。使得武术能够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和推广,这就是本次实验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二)实验分组设计

1. 按照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组合动作练习,简称“A组”

2. 对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但不脱离武术动作本身要求的组合动作练习,简称“B组”

3. 另一个班按照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组合动作练习,简称“C组”

4. 对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但不脱离武术动作本身要求的组合动作练习,简称“D组”

(三)实验条件

采用相同的组合动作,用形象化的武术教学方法和当前武术的教学方法,结合运动训练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两种的训练存在的不同之处,比较两种训练方法的优、缺点。

(四)实验内容

1. 两种教学训练方法对照内容

A组和C组相同,B组和D组相同

(1)取砸拳,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砸拳”,B组和D组为“千金坠”;

(2)取马步向前双冲拳,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马步向前双冲拳”,B组、D组为“双龙出海”;

(3)取并步向上双推掌,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并步步向上双推掌”,B组、D组为“万佛朝宗”;

(4)取上步仆步拍地,A组和C组的教学中该动作的名称称为“上步仆步拍地”,B组、D为“蜗牛耕地”。

(五)实验两种教学训练方法结果测试

1.测试内容

1.千斤坠(砸拳)—-2.双龙出海——3.万佛朝宗----4.蜗牛耕地

2.测试方法

1.对受试者演练组合动作进行有根据的评分评价方法根据上述评价内容进行打分。

2.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对于各组希望再次学习的进行人数统计。

3.评价内容及标准

技术要求:动作准确30分、优秀26-30分、良好21-25分、不及格20分一下、总分为100分

四、结果与讨论

(一)测试结果

1.技术测试结果

(1)A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40%;良好的占本组的40%;不及格的占本组的20%。

(2)B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80%;良好的占本组的20%;无不及格现象。

(3)C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40%;良好的占本组的50%;不及格的占本组的10%。

(4)D组总分优秀的占本组的60%;良好的占本组的30%;不及格的占本组的10%。

(二)讨论分析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对照组一共是20人,达到优秀的占总人数的40%,达到良好的占总人数的45%,不及格的占总人数的15%;而实验组同样是20人,达到优秀的却占总人数的70%,达到良好的占总人数的25%,不及格的仅一名,总人数的5%。在训练计划、次数、时间和强度等都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运用正规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教学,在示范时强调动作的正确性,在紧接下来的训练时不断地进行语言刺激,不断地用形象的武术动作名称进行强调。

在本次实验中可以看出,学生上课的气氛不活跃,学后印象不深刻,并且对所学动作的名称不是很清晰;而实验组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生很富有热情,学习很积极,对练习武术很有兴趣;动作名称很熟练,一边做动作一边就能说出动作的名称;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而且动作熟练和连贯性较好。

武术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在武术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模仿,不用语言与学生交流,学生不能明白动作的规格要领在何处,这样不仅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学生,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也就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语言的形象性也能使学生学得巧、学得快、学得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促使学生在兴奋之中完成动作,减少武术学习的痛苦成分。

五、结论

武术活动总结例4

组织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武术协会作为民间社会团体,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地组织管理体系,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障。淄博市武术协会自始至终将组织建设当做协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将武术协会这一民间组织建设成了一支具较高思想觉悟、较强组织纪律性、紧密团结协作的坚强团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 精心搭建市武协领导班子 淄博市武术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是经过认真研究,精挑细选后才组建的。目前的淄博市武术协会拥有名誉主席1名,主席1名,执行副主席1名,常务副主席1名,秘书长1名,执行委员会委员5名,副主席37名,副秘书长19名,委员74名。这些成员来自全市的各行各业,既有原市五大班子领导,也有来自市直各部门的领导干部、知名大企业的老总、各区县武术协会、武术馆校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德高望众的武术名家。选择这批班子成员的基本原则是:既要看班子成员的威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为协会服务的实力。又特别注重人品、素质和对武术事业的奉献精神,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真正干事创业,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团队。 为抓好各项具体工作,淄博市武术协会还成立了组织、竞赛、活动、经费筹集、新闻宣传、对外交流六个专门的委员会,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根据不同的特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协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2 狠抓基层武协组织建设

在抓好自身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淄博市武术协会还充分利用协会以及班子成员的影响力,积极督促、协助各区县建立健全武术协会组织,加大力度,狠抓基层民间武术协会、俱乐部组织建设,夯实武术活动基础,例如:为保证区县武协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市武协多次出面帮助推荐、争取、遴选区县武协主席。为督促沂源县尽快成立武术协会,市武协主席焦仁方带着多位副主席数次到沂源县,直接找到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协调、沟通,争取支持,大大加快了协会组建的步伐。为帮助梓潼山武术院塔山武校建设,市武协的主席们也利用各自的关系和影响力,找到博山区教育,建设部门争取政策,帮助学校克服了许多困难,使之逐步成为了淄博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武术院校。

目前,在淄博市五区三县中,已经有7个区县成立了武术协会。这些协会的高效运转,极大拉近了武术协会与基层站点、院校、会馆及各个门派的距离,成为市武协与基层组织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组织机构的作用,市武协明确了各种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区县武术协会负责境内武术活动的组织、管理、引导与协调;各个专业协会负责各门派武功的传播与传承;专业武术院校负责竞技武术的发展与提高。

健全的组织机构,为淄博市的武术俱乐部、民间武术组织和武术团体等找到了“家”的感觉,极大地推动了武术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截至2009年,全市拥有正规的武术院校5所,在校生一千七百余人,各类武术研究会15个,武术健身站点57个,常年参加武术锻炼的人数达一万余人,其中达到武术初段位的千余名,中段位一百四十余名。 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市武术执会明确提出:习武必须先修德,各个武术门派要互相尊重,广泛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防止孤芳自赏,严禁相互攻击。为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协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淄博市武术协会在制度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制定了《淄博市武术协会章程》、《淄博市武术协会财务管理制度》、《淄博市武术协会段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协会健康发展。

《章程》中规定,武协每月召开一次执委会,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副秘书长以上人员的例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年会。各种例会,既是前段工作情况的总结会,也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工作任务的研究部署会,更是各个门派、组织之间的交流会。会议地点的选择也多种多样,有时选在市武协某个团体会员所在地、有时选在青山绿水间、也可能选择到千里之外的其他省份去开,让大家在相互学习、交流,考察中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协会成员凡是三次无故缺席会议的,就自动退会。并且想要再申请入会,必须得到“武协执委会”三分之二的票数才能通过。

二、友爱互助 真情动人

协会,是一种民间组织,内部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其中的人员都是业余参与,不存在任何经济上或者政治上的利益瓜葛,所以,也没有什么强制管理手段。这种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手段和方式上的特殊性,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得出的经验是:要想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就必须用真情去感动人,用行动去帮助人,用人格去凝聚人。让所有的武术协会会员,能真切地感受到,武术协会就是自己的家,协会的会员尤其是协会的领导,就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使他们在协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关怀,感受到友

爱,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温暖。从而,使协会成为一个向心力强、工作效率高,充满活力的坚强战斗集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谁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其他人就会主动地尽自己所能地去关心、帮助他。例如:协会会员的家中,如果有大喜之事,协会领导就会组织大家,利用各种形式为他庆贺;如果家庭中遭遇丧悲之不幸,协会就会组织大家去看望、安慰。为了给协会的会员提供一些便利,市武术协会还组建了一支锣鼓队,当会员所在的单位、部门、团体等举办庆典活动时,我们就会派锣鼓队到场助威、捧场。对会员关心爱护、支持帮助,是协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协会会员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协会就会把他的事情放在心上,在不违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帮助他协调关系、出谋划策,助其渡过难关。

在多年的协会日常工作中,这样的实例很多。

例如:在1997年,我们协会一个会员经营房地产公司,由于事业刚刚起步,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了极大困难,举步维艰,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协会领导主动上门,帮助他分析原因、研究措施,并积极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缓解资金压力,扩大房产销路,在各方努力下,终于帮助他走出了困境,迈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现在,该房地产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房地产公司。公司发展了,有了实力,该公司董事长也积极支持协会的工作,多年来,从资金到车辆等,只要协会有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全力提供帮助。

再如:我们协会中,有一个经营水暖器材公司的会员,产品销路出现了问题,产品积压,经营陷入闲境。协会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发动大家,利用各种关系寻找销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产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为后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该公司已经初具规模。

也正是因为这样,淄博市武术协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几年申请加入淄博市武术协会的人士络绎不绝,武协队伍迅速壮大。

三、通过活动 促进发展

我们常说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协会在于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保持协会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武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原动力。近年来,淄博市武术协会自办、承办、协办了大量的武术活动和比赛,对推动淄博武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每年一届的“演武大会”――淄博的“武术节”

中国人有句老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练武之人大都争强好胜,具有很强的荣誉感。而且,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拳种繁杂,每个门派,每种拳术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对别的门派和掌种往往有一种鄙视和排斥。这大大制约了中国武术的交流与提高,也影响了整个武术界的形象。

针对武术界这种好胜心理。淄博市武术协会经过认真调研,决定每年集中三天时间在市体育馆组织“演武大会”,为全市武术英才提供一个展示技能、交流技艺、释放激情、弘扬正气的舞台,全市各门各派均可免费报名参赛,群众可免费观看。比赛在项目设置上突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评奖时注重鼓励参与和交融,以促进武术运动的普及和提高。由于组织得法,宣传得力,全市武林人士踊跃参加,报名人数常常数以千计,每天比赛经常是从清早一直比到夜晚十点以后。参赛选手斗志昂扬,看台上观众群情激奋。通过这一平台,各武术门派在十分友好的氛围中交流了技艺,增进了友情。全市的武术爱好者也都以能参加演武大会为骄傲,比赛中获得的奖项又为各武术院校、武术站点的招生纳徒做了最好的宣传,有效地促进了武术运动的普及。因此,每年一度的演武大会,成了淄博的“武术节”。

2 主动承办“全国大赛”――展示风采的舞台

在以活动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淄博市武协近年来先后承办了许多大型的武术活动,例如:曾先后成功地承办过“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以及山东省的多个武术比赛等等。可以说。承办全国及山东省的武术大赛是淄博市武术协会能力和事业心的集中体现,更是淄博武协对于推动淄博乃至全国武术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决心展现。

2009年11月1日至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淄博市武术协会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淄博举行。这是近几年来协会承办的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名武林高手参加比赛,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体育局多位领导现场观赛。

这次比赛对于淄博市武协来说,又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作为一个市级的民间武术协会,承办这样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比赛难度可想而知。淄博市武协充分发挥敢打硬仗的精神,紧急动员,精心组织,没向政府要一分钱,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筹资金上百万元,圆圆满满地完成了承办任务。

在功力大赛结束后,国家武术中心高小军主任亲自授予淄博市武术协会“组织贡献奖”,称赞“淄博市的武术工作做得太好了”!并表示要向全国推广淄博市武术协会的经验。高主任对我们的赞扬,既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3 创编“武术操”―普及武术,从娃娃抓起

淄博市武协认识到中国武术发展的希望在青少年,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武术,喜欢武术、参与武术是弘扬中华武术的关键所在。为此,武协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武术专家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从中国武术套路中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武术动作,创编了一套武术操,聘请音乐专家配了乐,印制了宣传挂图和宣传册。同时。武协又与市教育部门及时沟通,积极推荐,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市中小学里全面推广。由于武术操动作大方。简便易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对促进武术运动的普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组织专项活动――增强协会的活力

武术活动的多样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武术协会提高组织活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淄博市武术协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善活动方式,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使协会在各种活动的村托下,显得既紧张有序,又丰富多彩。仅有特色、影响大、意义深远的活动就开展了许多,比如“冯志强淄博收徒仪式”、“淄博市老拳师座谈会”、“淄博市武术院校发展研讨会”、“武术段位考评会”等活动。同时,市武协还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各区县以及民间武术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武术活动,有效地扩大了武术在淄博的影响。

四、注重研究 扩大宣传

淄博武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挖掘整理历史财富,推动武术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推陈出新,不断提高协会会员的武术理论水平,并采取多种措施,将武术协会的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宜传,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我们不断总结、探索的一个大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编撰了《淄博市武术志》。为挖掘整理淄博

武术的历史财富,市武协花费大量资金,组织雄厚的力量编撰了《淄博市武术志》。全书共计四十余万字,详细介绍了淄博市武术发展的历史、拳种、成绩和现状,并将那些为淄博武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习武者”载入史册,填补了淄博武术史志的空白,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在全国地市一级尚属首家。前中国武协主席李杰先生亲笔为武术志题名。 二是“九官八卦斩穴拳”的挖掘整理。起源于淄博市博山区的“九宫八卦斩穴拳”有着近二百年的历史,是淄博的独有拳种,集实战性、健身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被中国武协列为了“珍贵稀有拳种”。为挖掘整理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市武协拿出专门资金,积极配合博山区武协开展了《九官八卦斩穴拳》一书的编纂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后,目前已经完成,并正式出版发行。与此同时,市武协还积极配台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走遍中同》栏目拍摄了介绍“九官八卦斩穴拳”的电视专题片,并于2008年7月,通过四种语言向全球播出。淄博市已将“九宫八卦斩穴拳”向有关部门申报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多种措施井举,推动“洪式太极拳”的研究与传播。一代太极大师洪钩生先生,从师于太极宗师陈发科。在原陈式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倾毕生之心血,按实战要求,精心创编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后人也称为:洪传陈式太极拳、洪式太极拳等),法精妙,朴实无华,深得武术界人士所推崇。为了把这门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技法挖掘、整理好,让其更好地造福社会,我们市武术协会积极支持其传人编纂出版了《洪式太极拳》一书,并制作、出版发行了DVD教学光盘,为该拳法的传播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该拳法在我市广大机关干部和群众中,推广普及势头强劲,习练者众多。

四是崇尚理论研究,促进多出成果。为了提高武术协会会员的理论水平,淄博市武术协会利用各种机会,鼓励会员在习武的同时,加强对武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理论研究蔚然成风。多年的鼓励、引导,终有所获。我市武协会员近年来在《精武》、《中华武术》、香港《武术家》、《武魂》等著名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武术理论研究文章,由此引起了武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五是利用媒体、通讯,扩大社会影响。活动靠组织,工作靠宣传。在于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淄博市武协也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努力通过媒体的力量将协会的影响力最大化。协会成立了专门的宣传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负责人和成品有不少来自全市的各新闻媒体,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武术协会工作和活动的推广及宣传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全国第六届“金话筒”获奖者霍小语被聘为淄博市武术协会的代言人。由此,武术协会的各项活动,都得以在各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达到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章,报道全方位、宣传多元化的火热程度。协会的一些活动,时常成为我市新闻媒体的报道热点,市民关注的焦点,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兴奋点! 除了利用传统形式积极宣传武协各项活动和所取得的成绩以外,在宣传手段上市武协也力求创新。比如在第六届武术功力大赛上,市武协宣传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推出了手机短信宣传这一形式。比赛期间。共计发送手机宣传短信105万条,对于发掘淄博市民间武术“绝技”人才。营造全市关注武术功力大赛的氛围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真正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五、摆正位置 当好配角

淄博市武术协会作为市体育总会所属的一个单项运动协会,加强与体育主管部门的配合,是促进自己发展的关键因索。为此,淄博市武协将“帮忙不添乱”、“参与不越权”作为工作的准则,协会工作始终与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的工作任务,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不摘“我行我素”。更不能背道而驰。武协自觉置于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无条件服从体育局、体育总会的领导,协会的组成和会员的吸纳都必须得到体育总会的批准。

为了加强与体育主管部门的沟通,武协聘请了市体育局一名副局长为常务副主席,市武术院院长为秘书长、市体育馆馆长为副主席,从组织架构上就保证了协会同体育主管部门之间协调与配合的畅通无阻。

武术活动总结例5

建立中深孔爆破和综掘机基地,其目的就是打造技术试验平台,为职工学习和提高安全操作技术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可以使职工能够学中干,干中学,边学习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身临其境,学以致用实现理论教学为理论实践相结合,可以强化和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效率,强化职工的培训效果。

1、在五矿赵家分区南、北回风石门、轨道大巷、新景矿芦南420水平轨道巷、皮带巷等岩石大巷作为中深孔爆破试验基地。

2、一矿阳坡堰五采东副巷、二矿北茹13采右回风巷、平定兴裕矿皮带巷作为综掘机配合皮带煤溜的机械化实验基地。

二、季度进行技术比武

为了有效提高职工的岗位操作能力和安全生产层次。2014年每一个季度举办一次技术大比武。为此,要精心准备春季第一次大比武活动。整个比武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要求各单位的党政领导亲自抓,工团组织和其它职能部门具体抓,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练兵比武活动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动员广大岗位职工积极踊跃地投入到练兵比武活动中来。第二阶段为岗位培训、理论考核和业务提高阶段。要求各系统、各单位、车间工会、班组四级组织,层层举办培训班,要学用结合,苦练内功,打好基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加大知识投放力度,购买专业理论书籍,备齐相关的比武器材,并建立名册、比武项目、理论试卷及实践照片等。第三阶段为实际操作,总结评比阶段。要求各系统、各单位由下至上层层进行实际操作,评选出技术状元和岗位能手,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业务水平,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评选出矿队级技术状元和岗位能手,参加公司集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总比武。比武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理论知识占40%,实际操作占60%。

为切实加强对技术工种岗位练兵竞赛活动的领导,公司将矿成立技术大比武竞赛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分别兼任组长副组长。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公司技术管理部门。为了使比武活动有序展开,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将制订统一出台的全公司《技术工种岗位练兵竞赛活动方案》《技术状元、岗位能手考评条件及办法》

各单位基层练兵活动结合全公司中心工作,把练兵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的重要手段,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与生产创水平、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与强化基础工作、科技强企和管理水平相结合;与抓队伍建设和员工培训工作相结合,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品牌队伍

2014年新景矿芦南420水平轨道巷、皮带巷;五矿赵家分区南、北回风石门、轨道大巷运输距离短,提升条件好。一矿阳坡堰五采东副巷、二矿北茹13采右回风巷、平定兴裕矿皮带巷在出煤系统形成后,综掘机配合皮带煤溜的机械化设施将陆续到位。通过“学、练、比”活动来带动全公司掘进队组争先创优、争创水平,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公司要重点在深中孔爆破技术上和综掘掘进机械化上进行抓队伍建设、靠上装备、靠机械化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要重点培养两支中深孔爆破月进200m岩平巷王牌队伍和综掘机施工煤巷月进400m的王牌队伍。

一是建立制度,实现培训规范化

培训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安全、质量意识,突出安全、质量法规,抓好安全、质量管理和安全、质量技能的培训教育。

实行培训与工资挂钩制。在工资总额中切出10%与职工培训工作挂钩考核,其中5%与“一日一题”学习情况、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效果相结合,奖优罚劣。由各项目部技术组、安监部门班前动态抽考,凡有1人回答不正确的,本月该班组5%培训结构工资扣除50%,2人回答不正确的,本月该班组5%培训结构工资全部扣除,月度覆盖所有班组;工程技术部将定期抽查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情况,凡有一项未落实的,本月该单位5%培训结构工资全部扣除。另5%培训结构工资与外出送培相结合,凡有1名职工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本单位5%培训结构工资全部扣除,以此促进职工互相督促学习、共同提高素质。

其次,完善培训管理制度。随着中深孔爆破技术及综掘机械化设备的运行,应该严格对照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对原有培训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和修订,对不合时宜的予以废止,对与集团公司要求有差距的及时修改,对不够详尽的补充完善,力争建立既符合集团公司规定,又贴近公司培训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

二是讲究科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提倡传帮带。公司需要组织开展结对子、师带徒活动。对集团公司各矿历年的集团公司技术比武状元、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等技术骨干进行摸底,聘请他们把现场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无私地传给我们徒弟们。并且组织人员对我们的独特操作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大面积推广应用,让师傅们把绝技绝活传给徒弟,不断提高青工队伍业务技能。

二是实行激励机制。组织技术比赛,用技术比武结果,调动职工自我提升热情。通过师带徒活动在一定的基础上,公司组织技术比武活动,对基层技术比武获奖选手采取激励政策,如获公司技术比武第一名奖励2000元,在集团公司以上比武中取得名次的,公司再予以对等奖励。同时,由工程技术部门牵头组织季度比武,获公司各项目部技术比武第一、二、三名,每月奖励300元至500元;获集团公司年技术比武第一、二、三名,每月奖励100至300元,一年一考核,从而营造钻研技术、成才光荣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技术比武,让职工在对抗赛中检验本领、提升素质。

四、推选优秀人员参加集体公司技术比武

技术比武主要考评条件和办法内容如下:

(一)考评条件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精业,能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2、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刻苦钻研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本工种的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成绩显著、贡献突出

3、关心爱护企业,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在提高生产效益、效率、安全、质量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4、身体健康,坚持正常工作,并具有传授技艺的能力。

5、本人生产工作任务完成好,安全无事故。

武术活动总结例6

一、关于举办这次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今年是"十五"开局第一年,也是基础性的一年,在宁波市"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十五"期间宁波将以现代化建设总揽全局,全面实施"新世纪工程",大部分地区要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特别是在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市场主体等方面将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呈现在大家面前,全市经济在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这一切将给我们青年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青年人尤其要首当其冲,站在经济建设的最前列。

近几年,我们在全市企业青工中全面开展了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大批全国级、省级、市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相继涌现,广大青年职工的敬业创业热情大大加强。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培养大批适应时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提高青年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引导广大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加强职业文明修养,锻炼岗位技能,实践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岗位质量的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活动。在新的世纪要使这项传统性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团市委常委会经研究,决定举行青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前几年我们也曾经举办过类似活动,但与以往几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比赛项目更多,参与面更广,活动时间更长,将延续半年。因此说这次比武活动是全市青年职工为实现"十五"计划作贡献的总动员。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我们希望通过比武活动,以比促学,以比促能,进一步激发青年职工的创造、创新热情和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通过比武,在全市掀起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新一轮高潮,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组织在青年职工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引导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创业,提高技能,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努力成为新世纪具备完整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人才。

二、关于这次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的总体安排。

本次青工技术比武活动以"练过硬本领,创一流业绩"为主题,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竞赛为载体,与青工"五小"科技、青工创新创效等活动相衔接,通过各行业、各层次的比武,使"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青工技术比武的时间安排。总体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历时半年,每个月将进行一至二个项目,各个项目在时间上形成相互循环,连环贯穿的态势。九月份,在完成最后一个比武项目之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二)青工技术比武的内容安排及活动方式。比武内容共分七个项目,范围涉及计算机操作、点焊、医疗(护理)、宾馆服务(前厅服务、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吧调酒服务)、电工、细纱工、商贸类(样品陈列、礼品包装、皮革识别、服装搭配),七个分项目分别由电信分公司、电子集团、卫生局、旅游局、轻工局、纺织局、财办等团委承办。本次比武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市委,负责全市比赛的整体协调,团市委联合劳动局及各承办单位分别联合发文部署,并共同组成分项目竞赛活动领导机构,负责比赛项目的具体实施。

(三)青工技术比武的形式及奖励办法。此次比武各项目的初轮预赛由各县(市)、区、市直属系统自行实施,择优推荐选手参加宁波市比赛,各场比赛按选手得分高低排定名次,对相同分数的,则以完成比武内容时间短者为先,原则上各项目分别决出前十名授予"宁波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由市号手活动指导委员会颁发荣誉证书,并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相关项目比赛成绩符合劳动部门等级考核的,由市劳动局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

三、关于这次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的工作要求。

(一)要精心准备,及时做好各分项目的组织及选手的推荐上报工作。各分项目的承办单位要加紧组织,积极争取所在单位党政领导的重视,尽快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落实好有关工作。各系统、各单位团组织要积极发动,深入挖掘,结合各个比武项目,组织做好参赛选手的筛选和推荐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市属各系统,推荐的参赛选手尽可能都通过比武产生。

(二)要明确目的,进一步规范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已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各级团组织要借这次技术比武东风,根据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有关要求,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活动记录,根据本单位情况,联合劳动、科技、人事等部门制定青年岗位能手评价标准及考核奖励办法,使岗位能手目标化、具体化,形成可供青年遵循的具体参照和行为导向。未曾开展该项活动的企事业单位,要在这次比武活动举办期间,适时推出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实施方案。

武术活动总结例7

1.2武术参与者对锻炼场所的满意度情况在接受问卷调查的763名武术习练者中,仅有134人认为锻炼场地能够满足人们需要,持满意态度。认为场地设施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为36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1.2%。数据显示超过半数民众对场地锻炼情况持不满意态度。

1.3对武术习练者的组织与指导情况焦作地区武术参与者多是在辅导站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29位武术练习者是在辅导站、俱乐部进行锻炼,占到总人数的16.9,排第二位,这说明辅导站在这一区域武术项目服务中有着重要作用。与家人一起参与武术活动的人数有104人,占比为13.6%,排在第三位。相关协会组织活动进行武术活动的参与者人数排在最后,说明相比较其它因素而言焦作地区太极拳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待改进。

1.4武术参与者锻炼时间的选择情况焦作地区城镇体育锻炼时间能够显示出参与体育锻炼主要时间段和参与体育锻炼时间长短。调查显示焦作地区体育锻炼的时间大都集中于早晨和晚上,下午也有不少参与者。其中早上锻炼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2%,练习人数占到早晨锻炼人数的53.9%,由此可以看出焦作地区习练群体参与程度较高。工作间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21人,占总数的76.9%,其中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占比达到了76.9%。主要原因是焦作市政府对各单位提出要求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借此推广和习练太极拳。晚上锻炼时间相对充足,有181人进行太极拳的练习。调查结果显示,有142人早、晚都进行太极拳的练习,但参与时间相对较短。

2焦作地区武术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选择

2.1确保武术参与群体运动权力享有最大化武术项目服务的提出是建立在公共体育服务基础之上,突出公民对服务权利的享有。民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并不是以体育消费为主要路径,而是,以公益性的服务为基础的自愿参与。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体育有偿参与服务应当是在赞助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的方式进行,其前提条件是不影响正常体育活动的参与。作为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主体,所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其根本目的是为民众的体育锻炼服务。公园是民众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不同群体在公园内自发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锻炼群体,主要有广场舞、太极拳、唱歌、慢跑、体育舞蹈等项目。

2.2尊重不同武术项目文化群体焦作地区武术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尤其是太极拳的发展较为丰富,常见的有和式、孙式等。其它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较为多见,诸如鞭、毽球、老年舞蹈等。如何在有限的场地设施中满足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之上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想和指导性文件亟待出台,从而提升民众对武术项目公共服务的关注程度

2.3增强政府和相关部门武术公共服务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实现武术项目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发展经济和特色文化的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与全民健身锻炼等体育文化全面提升民众武术项目服务建设的体育意识。

2.4突出区域规划的必要性和建设需求的均衡性主要指导思想是以方便群众和提高场地利用率为场地设施建设的目标,如何实现十五分钟活动练习圈是焦作市提出的主要任务。然而老城区的设施缺少管理和修缮,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班较多但是缺乏管理,长期“驻扎”影响民众体育锻炼。新城区建设突出项目的多元化供给,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同时政府予以指导,实现供给均衡性。

2.5强化武术专项人才管理系统的建设焦作地区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方面人才较为丰富,但是缺少相应的科学化管理。人才具体信息和流动去向并不清晰,这就为人才流动性强、实效性弱提供了温床。如何结合焦作地区高校体育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武术项目服务人才管理体系是实现,志愿者服务和满足学生社会实践需要的双向选择。

3结论与建议

武术活动总结例8

一、建章立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区武术协会成立之初,严格按照武术协会章程要求,建立健全武术协会内部机构(设办公室,财务部,社会培训部,竞赛、教练、裁判部,段位考评小组)在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会的监督下,制订协会工作计划和各部门职能工作内容,各司其职,形成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的工作格局。

区武术协会办公室在第一季度认真汇总编制了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在协调各职能岗位认真抓好落实执行的同时,注重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全方位的加强了与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社会培训部建立了“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为会员的训练及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年共举办了各类武术培训13期,为区武术事业的传承创新、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段位考评小组认真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使我区武术爱好者的武术竞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裁判部认真组织了“20__年区‘武林杯’首届武术比赛”,并协助市体育局担任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中的武术散手、少儿武术套路比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财务部严肃财务管理纪律,做到钱帐分管、帐目清楚、对帐落实、审核到位、监督落实。

协会常务理事会坚持每一季度一次工作会议,理事每半年一次研讨会,促进了协会民主议事、重大议题集体研究的管理体制的落实,使武术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运行有序、各司其职、团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武术协会的各项活动的良性运转。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区武术协会一成立就面临三大制约发展的难题:一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武术队伍素质不高。三是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抓好基础工作,武术协会将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针对上述情况,武术协会班子集中精力,求真务实地抓好以下几个基础问题的建设。

〈一〉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师资的能力及素质是推进、提高我区武术运动开展的关键,为了提高师资能力与素质,我们采用内联外引,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自培提高来组建区武术协会自有的教练员、裁判员、办事员队伍。

一年来,武术协会先后举办了两期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聘请省师范大学__*教授、市师专__*教授及市少体校陆荣光高级武术教练员担任辅导授课工作,同时选送了四名已获得中国武术四段的会员到福州省体育学院参加太极拳培训,借此契机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区文体局的支持下,自行培训了三名三级裁判员,积极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的教练员参与武术协会活动,聘请十运会太极拳冠军__担任区武术协会技术总顾问来帮助提高武术协会教练员的教练队伍。

在抓现有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同时,武术协会重视中国武术段位制推行落实工作。一年中举办了春、秋两季的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培训、考评、审批工作,计有83位会员参与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其中有16人获得了中级武术段位,67人获得了中国武术初级段位。已获得段位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居全市之首,为师资后备人才培养、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后备力量,达到适应我区武术协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协会发展壮大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思路,以改革为动力,拓宽办会领域,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建设。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武术协会”就是“武人之家”,武术协会班子勇于突破着常规观念,把谈文习武融为一体,认识到武术协会不仅是习武人之家,更是弘扬中华传统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他需要创新,需要人才。为此,武术协会在抓队伍壮大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地抓好以下三件事,来吸引广大武术爱好者加入协会并参与活动。

1、以言论为导向,发挥言论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武术全民健身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多渠道的宣传手段,让社会各界了解武术协会的工作性质、特色和内容,吸引人们喜爱并参与武术协会的活动,把武术健身活动与弘扬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2、把普及武术教学推向社会。首先打破武术健身作用的神秘感,先后在区政府大院、闽东技校、工业学校、十中

、市电力局等开办武术套路、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武术健身的效果。其次是发挥优势互补,加大与其他协会的交流互动,例:与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元宵武影”晚会,与武警内卫中队联办“庆八.一建军节”晚会,与区老体协联手参与市第二届运动会太极拳表演等活动来推广中华武术先进文化的内涵。第三是指派武术教练深入到南际、西山、北山、先锋广场进行普及性教学,扩大武术健身的影响力,同时注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在区机关幼儿园、城南小学开设少儿武术教育工作,利用会员俱乐部开设暑期少儿武术培训班,为学校提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健身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在抓队伍发展的同时,重视抓好队伍建设。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挖掘、培养、选拔人才作为武术基础工作,选派作风正、业务强的同志担任武术教练,克服武术流派之间的分歧,举办“传统武术研讨会”来促进武术各流派的交流,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继承发扬的目的,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文明习武道德观融入日常武术训练之中,在日常训练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定骨干。组建区武术协会散打队、天虹散打队、区武术协会太极拳队、城南小学少儿武术队等,来适应相关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了成效。例:区武术协会散打队代表蕉城区政府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三金二银的好成绩,区武术太极拳队在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集体太极拳表演均获得观众的热烈赞扬。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努力改善办会条件

资金是制约区武术协会发展的关键,武术协会刚起步之时,资金严重缺乏,几乎处于白手起家,武术协会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迎难而上,充分发动会员想方设法融入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武术协会刚成立之时,为了给会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武术锻炼场所,同时也为协会今后发展提供一个立足点,武术协会决定创办“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武术协会发动全体会员添砖加瓦来兴办俱乐部,武术协会领导亲自带头,全体会员的积极响应,共捐款3000多元,会长、秘书长提供了近200平方的训练地毯,30平方米的训练镜子及沙袋、散手设备。常务理事李秀禄、会员杨健搬来了全套健身器材。副会长__*同志亲自制订《“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管理规定及训练条例》,副秘书长彭成全全身心投入指挥安装布置。众人添材火焰高,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在三月份即完成了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一年来,区武术协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靠全体会员,特别是武术协会中层管理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多渠道筹集资金,成功的举办了“元宵晚会”、“首届武林杯比赛”、“重阳节登山”等活动。二是及时向区文体局、区民政局社团办等部门汇报工作,取得创业难的理解、工作难的关怀、资金难的帮助。三是注重武术协会自身造血功能的作用,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开办各类培训班,筹措解决部分资金缺口。四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会,把每一分钱均有价值的用在了刀刃上,来保证武术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和谐办会,增强活力

区武术协会自创建以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开展会员联宜会促进会员之间和谐相处,友谊交流,增强感情,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的作用,通过训练、交流、切磋武艺,增进团结和友谊、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消除自古以来武无第二、门派之间不交流的旧习俗,达到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挖掘、探索与创新相结合的和谐相处的新武德。二是开展了“元宵晚会”、与市电信公司联办“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晚会、与市武警内卫部队联办庆祝“八一”节联欢会、参与区政协“八一”慰问武警消防大队联欢会、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等,让会员领悟团体活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会员之间交流提供了聚集的机会。三是关心会员生活,组织探望生病的会员,提供武术协会的亲情力。四是热情听取顾问及广大会员的各类意见,努力改进武术协会工作作风,与会员共甘苦,办好协会的每一件事。和谐的会风,使会员感到家的温情,激活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20__年武术协会的工作总体思路

20__年武术协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锐意进取、勤政办会、讲求贡献、精通业务、服务会员”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一〉发展目标

1、面向农村建立蕉城区武术协会下属分会三个。

2、新增武术协会会员30,会员总人数应达到200人。

3、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落实,新增中级武术段位人员10名。

4、组建学校、企事业武术活动网点3个。

5、举办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单项交流竞赛活动三场次。

6、筹措活动资金3万元。

〈二〉工作内容

1、依照《章程》要求,推行民主管理,征集决策,发挥武术协会领导班子主观能动性。

2、按照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的原则,提倡求真务实、雷利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武术协会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3、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举办一期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充实壮大师资力量。

4、以会员俱乐部为立足点,开展各类训练培训、交流活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专业队伍。

6、加强交流,增强活力,走出区门,与兄弟县市开展各类武术交流活动。

7、深入调研、注重传承、挖掘整理民间宝贵的武术资料,出版《区武术名人志》。

武术活动总结例9

一、“大武术”作为高职院校必修课的意义及作用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夯实“学校武术”是全面实现武术大发展的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武术应成为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重大。

(二)促进大学生能力与品质发展

武术是一项提升大学生全面运动素质的运动。武术中包含着回环、平衡、屈伸、跳跃、扑腾等动作,可以使人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武术套路对人体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平衡、柔韧、协调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强身健体,还健脑健心。实践证明,武术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武术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通经络,调节内在平衡,调理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强健身心。

武术考验、磨炼着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武术需有一定的力量、柔韧基本功,练力量、拉韧带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练习套路,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吃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过程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教育始终把武德作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诸如尊师爱友,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

武术中的一招一式讲究气、意、韵、形、神、阳刚与阴柔、动静、虚实、开合等,形成武术的鲜明审美特性。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外在舒张,内在收敛,追求人、自然及社会的和谐,集构造美、静态美、动态美、韵律美、神韵美、性格美、本色美于一身。正是这些特征使武术具备了构成艺术美的必备要素,赋予了武术诸多美的内涵。大学生习武,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美、人性美的熏陶与感化。

(三)拓宽武术发展新视野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高小军主任首次对大武术观的概念进行了全面阐释,提出通过大武术观,加强武术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武术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在学校大规模开展武术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卫艺司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学校武术工作以“大武术观”理念为指导,依托全国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拓宽了武术发展新视野。

(四)激发大学生的习武热情

社会文化不断发展,中华武术的舞台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武术表现形态。这种武术形态最显著的特征是以艺术作为载体,融合音乐、舞蹈等,运用艺术的表演方式对武术进行别样演绎和展示,赋予武术运动情感与趣味性特征,这就是艺术化的武术。近年来,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各种大型功夫舞台剧、电视剧,塑造出众多艺术化的武术形象,在国内备受好评,在世界上也引l了巨大反响。一时间,《风中少林》《功夫传奇》以及音乐大典《武颂》等迅速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对象,国内外再次掀起了武术热潮。研究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化武术,能够迎合人们情感、趣味性及形式美的审美心理,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满足当代人发展“生活艺术化”的倾向与需求。当然,这些特点都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习武热情。所以,艺术武术的革新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二、将“大武术”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措施

将“大武术”作为大学生必修课,促使大学生切实掌握武术这项技能。结合大学生的基础与特点,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练武兴趣,练武意志,使其感悟成功的喜悦,感受收获的快乐;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逐步提高运动能力,为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将“大武术”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制定规章,规范管理。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措施,使“大武术”这项必修课有效开展。

(一)加强高校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武术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大武术师资队伍。成立学校大武术师资培训机构或相关师资发展学会,促进高校武术师资在交流中了解不同学校、地方武术发展状况,相互促进,共勉提高;建立专家团队或民间武师走进高校的帮扶机制,帮助高校武术教师不断吸取、研究大武术的优点与精华,拓展和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将其融入高校大武术教学和课外大武术指导的发展中。

(二)结合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发挥现代化网络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学生结合个体特长选择项目,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练习。

(三)注重建设武术社团

大学生武术协会、社团的创办与建设,为大学生将所学应用于武术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也助力于高校推行大武术必修课,促进大学生长期习练武术。结合高校的早操、体育赛事、社团协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搭建平台,组织大学生武术集体比赛与表演,展示成效,增强集体荣誉感,调动大学生习武积极性。

(四)推行学分规定与等级考核

武术活动总结例10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是1910年在同盟会陈其美、陈铁生等先生的倡导下,由霍元甲先生创办,是我国明末清初建立最早的体育社团。精武体育总会“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融各派武术于一炉,云集众多武林高手,以德智体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还订有包括人格、风度、言行、服务、友谊等行为规范。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武艺与西方体育的概念和内容有机结合,提倡“乃文乃武,无文不能远行”,传承中国文化,重视精武人全面发展。

2010年,精武百年,百年庆典,精彩纷呈。一百年的发展,精武精神仍在传唱,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精武人,为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精武脚步遍布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有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已成为海外华人心系祖国的一条感情纽带,成为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精武精神

1919年,上海精武体育会建会十周年,孙中山先生莅临精武体育会,并亲笔题词“尚武精神”赠与精武体育会。并且还为即将出版的《精武本纪》作序,序中表彰了精武事业的成就,弘扬精武精神,唤醒民众强国。精武精神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武术精神,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它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刻砥砺今人,为建造一个健康、和平、有道德观念的社会以达至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理想而努力。

(一)精武精神之一――爱国

1909年冬,正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爱国人士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托,云集上海,以求清王朝。此时,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举重与健美操,骄傲自大的大力士口出狂言,一声东亚病夫,激起万般波澜。

同盟会的骨干义愤填膺,要杀其士气,灭其威风。于是请来了河北拳师霍元甲与奥皮音一决高低。霍元甲知此说:“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以天下健者一试。”比赛当天,奥皮音仓惶而逃,约在次年春天再比试。大力士对霍元甲的武艺心知肚明,到了比赛时间,再次失约,不战而遁。自此,霍元甲名声大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邀请霍元甲来沪比武是陈其美策划的,在霍元甲声名大噪之时,一方面他考虑到武装起义,建立共和,另一方面想到需要大批军事人才。同时,霍元甲办学想法已在脑中萌芽。经商议,两人一拍即合。1910年7月7日,上海精武体操会成立,会址设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霍元甲亲自授拳。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件,借机侵占平津,但这并没有满足日本人的胃口,他们又将魔爪伸向上海,伸向全国。精武体育会陷为战区,会所被日寇侵占。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的精武体育会挺身而出,积极投入救亡运动。精武人以自己的社会地位,通过卖书义卖、武术、体育表演等活动,向社会劝募资金,用于开办救护训练班,开办难民收容所等。

1941年12月7日,日军空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夜之间,日本占领了上海所有的租借,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所有活动场所均被日本人占用,传统会务活动中止。1945年8月15日,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虽然上海从日本黑暗的阴霾中走出,但上海滩政局腐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与此同时,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场馆被警卫团占用,但顽强不屈的精武人从未倒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光明的未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精武会迎来了复兴的生机。精武体育总会积极响应慰劳活动,与市体育馆、侨联等八个组织共同筹备“上海体育界劳军”活动。活动中,精武人倾情投入、不计报酬,市长高度赞誉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劳军活动中的贡献,并亲笔题写“劳军模范”赠与精武体育总会。

(二)精武精神之二――修身

精武体育总会以技击为根本,以武德为皈依,辅以有益之学科,以最科学之方法整理拳经。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体育总会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订有包括人格、风度、言行、服务、友道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自古女子弱于男,女子习武更伤俗,士超创办女子会,巾帼强魄尤胜男”。1920年5月,精武女子体育会成立,陈士超任主任。上海精武女子体育会是精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武会为弘扬中华武术,了“因袭宗法,师徒秘传”的陋习,提出“熔各派武术于一炉”的观点。云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派武术名家相互观摩、交流,形成了武术的新风尚。编制了潭腿、功力拳、节拳、大战拳、套拳、接潭腿、单刀串枪、群羊棍、八卦刀、五虎枪的精武会员必学的“精武基本十套”。在武术训练上又创立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普及。不仅是武术的学习,随着西方经济的入侵,文化的渗透,现代体育被更多人接受、喜爱。逐步开展足球、篮球、台球、跳高、举重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上,精武会人才辈出,成绩显赫。

在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倡导“乃文乃武,无文不能远行”的精武体育会功不可没。发展临池、图画、国语、摄影、粤乐、舞艺、雄辩、铜乐、弦乐、京剧、医学等课程,并且重视图书的出版,精武出版的书目有44种,其中书籍31种,书刊杂志7种,特刊6种。1920年精武体育总会先后摄制了五卷精武影片,真实的记录了精武事业的发展历程,影像资料及图书的出版对武术的普及起了积极作用。

(三)精武精神之三――正义

精武精神感染着当下的每一个人,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1917年,自署为“隐名氏”的热心公益者慷慨捐助三万,支持精武体育会。经过董事职员联席会议的深入讨论,决定建造“精武公园”,提出:“凡属人类苟能遵守文明通则者,成准入园游玩”,这是对租借公园“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有力反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奋勇抗战。精武体育总会发扬精武精神,挺身而出,献计献策。

战乱期间,医院人满为患,精武体育总会紧急开办救护训练班,聘请医师指导,培训出几百名救护人员,分配至精武创办的第十九救护医院和其他救护医院及难民医院服务。鉴于伤员、难民生命危急,精武体育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与工部局华员总会合办“济众难民医院”,利用原有救护医院设备,为贫苦难民服务。随着抗战的全面深入,上海的难民不计其数,许多人无家可归,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与工部局华员委员会、蚁社、志社三团体开设了难民收容所,并鼓励难民恢复生产。

抗战期间,精武事业不断,以期救国救民。1939年举办了精武杯全沪公开乒乓球个人锦标赛,同年又举办了上海市国术运动大会。1941年10月精武体育总会在上海胶州公园举行第二十一届秋季运动会。这些慈善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民族凝聚力,并且通过活动可以募集到资金以救济难民。

累累硕果

1919年,精武体育会创办十周年,由该会的发起人之一陈铁生编著的一本精武画册,名为《精武本纪》。同年10月20日,孙中山先生为《精武本纪》作序,表彰精武体育事业的成就。孙中山先生赞扬:“精武体育会成立既十,年,其成绩甚多,知者称为体魄修养专门研究之会所,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建会十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还亲笔题写“尚武精神”的横匾。

历史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曾推出、传授的精武武术达248套拳、械套路。为了更好的传承精武传统武术,自2007年起先后成立23个精武传统武术拳种研究组。研究整理的拳种有心意六合拳、精武传统套路、形意拳类、通背拳类、八卦掌类、太乙金刚拳类、螳螂拳类、南拳、石锁项目等。各个研究组精心挖掘、整理套路,30余名研完组减员先后撰写了40余篇拳种资料。与此同时建立了石担、石锁、形意拳、查华拳、崆峒派花架拳、迷踪拳6个传承点。2008年再次出版了《精武内传》、《精武拳械录》、《拳剑指南》和《精武合战》等精武历史典籍以及《武式太极拳》。

“精武十套”是精武传统武术中最基本的武术套路,传播海外,影响久远。2009年5月海内外会友云集上海共同探讨,汇编整理了《第二、三组精武十套传统套路》,并完成其影像制作工作。

为便于精武传统武术的交流和研讨,2001年和2006年两次改版《精武会讯》。2010年《精武百年会史》编写出版,与此同时重新建立精武百年资料室。

薪火相传

2007年6月,经上海市政府的批准,将“精武精神”列为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武的文化历史,需要永久的保存并使后人继承。

1997年起,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每年举办“上海市中小幼学生武术比赛”、“上海市传统武术”和“太极拳剑比赛”,参赛人数数万人。为在青少年中传承精武武术,至2010年底,在上海市100多所学校先后开展精武武术培训,2002年至2010年陆续建立19个以地区、校园为单位的精武武术训练基地。

精武武术深入群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已在上海市建立13个辅导中心、206个健身辅导站点,辅导员400余名,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达数万人。目前建立20个“精武体育”示范基地,开展各类培训、辅导,以达到“修养品德、强体益寿”的全民健身目的。各站点有武术健身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开展教学辅导交流等健身活动,发扬精武精神,传承中华武术,将全民健身和群众武术活动搞得更好。

武术活动总结例11

YANG Xiang-quan

(Wushu 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

“唱响中华牌,弘扬大武术”。2008北京奥运会后,武术沿着竞技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继续前进,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武术功力比赛的完善、功夫王赛事的推出、中国武术研究院的强化、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推出等,这些都蕴含着未来武术发展的一些迹象,值得重视。

1 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召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2009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结合竞赛活动,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首先在四川成都、江西宜昌、上海三地进行了武术工作调研座谈会。随后又在北京、合肥、银川、昆明等地举行了武术工作调研会议。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就武术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情况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精心挑选正反两面的案例进行剖析,认真查找影响武术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就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形成了初步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经过精心的准备,2010年3月25日-27日,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暨中国武术协会换届大会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统一思想、建章立制,促进武术事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开创武术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会议对北京市武术协会等10个武术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等15个全国武术之乡、天津体育学院武术协会等10个中国武术协会先进单位会员、袁晓超等十佳运动员、庞林太等十佳教练员、徐伟军等十佳裁判员等进行了表彰。

新的机遇,新的征程。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武术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规划。武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主要围绕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一主题,“以规范的管理制度、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平台,运用武术会员制和武术段位制构建推广网络,发挥教育宣传的传播作用和竞赛活动的杠杆作用,促进国内外武术文化交流、活跃国内外武术市场,向武术的国内普及和国际推广目标迈进。”

2 中国武术研究院功能的实体化转变

“武术之事无大小”〔1〕,上任伊始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锐意改革,通过不断擦亮武术研究院这块牌子、成立专家委员会等种种措施,为武术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2.1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机构调整

高小军主任特别重视中国武术的研究工作,明确提出了“擦亮武术研究院这块牌子”的口号。他认为:“武术研究院是向内的力量,将武术界的教授、专家、大师们都集中团结在武术研究院这块牌子下,将全国的力量向内集聚。如果向内的力量无法集聚,宝贵的资源无人组织,基础的事情没人做,肯定无法满足武术界对我们的期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决定“让武术研究院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空牌子,而是有人、有位的实牌子。把武术研究院的工作抓实,抓好武术教育,集中全国的科研力量和武术精英,做好科研工作”〔2〕。基于此,2010年,在不增加机构、不改变编制的情况下,为了加强业务方面的指导、增强服务功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进行了机构改革,各部门进行了优化组合,其具体思路为:

保留外事部和社会部两个部门;套路部更名为训练竞赛一部、散打部更名为训练竞赛二部;撤销总务部和财务部,将后勤和财务合并到办公室;科研部和发展部合并为研究发展部;新建训练竞赛三部、青少年活动部、推广培训部(各业务部门的领导分别为外事部张玉萍、社会部冯宏芳、训练竞赛一部金肖冰、训练竞赛二部杨战旗、训练竞赛三部周金彪、青少年活动部李小杰、研究发展部罗卫民、推广培训部章王楠)。

这种机构调整加大了业务部门的比重,从而更有利于武术的管理和推广。如训练竞赛三部的设立,将自由搏击、综合格斗、泰拳、武术功力、长短兵等统一管理起来,使比赛更为规范、合理。

研究发展部和推广培训部(分别负责对武术的全面研究、新项目的开发、段位评定、会员管理和武术宣传推广及教育培训工作)的设立,实现了中国武术研究院的实体化转变。另外,武术专家委员会(武术青年学者研究会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的成立,更是加速了这一实体化转变。

高小军的这一做法深得人心并得到了全国武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陈国荣副主任认为,“要擦亮武术研究院的牌子,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思路”〔3〕;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王霞光也认为,中国武术研究院的牌子的确到了非要擦亮不可的时候了〔4〕、暨南大学马明达教授认为,“应该强化武术研究院的工作,使之成为实体,成为组织和吸纳社会各方研究力量的科研机构”〔5〕。

2.2 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的产生

中国武术研究院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门致力于武术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唯一下属单一项目的司局级科研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武术的历史、理论、技术和有关方针政策进行研究,培养和训练武术骨干队伍,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科技服务。”〔6〕武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在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组织学术研究、普及和推广武术健身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武术事业的发展,目前武术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发展和弘扬武术,具有振兴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在青少年中普及和加强武术教育,既能健身,又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还是保证这宗民族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绵延不息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2009年12月22日,中国武术研究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批专家聘任仪式。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政法司、科教司、群体司以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首批专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经过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反复研究,最后张文广、蔡龙云、马贤达、习云泰、夏柏华、门惠丰、吴 彬、张 山、江百龙、邱丕相、庞林太、陈昌棉、杨振铎、梁以全、吕紫剑、刘鸿雁、陈顺安、康戈武等18人名列其中。

首批十八名专家分别来自武术教学研究领域、武术训练领域、传统武术领域和跨学科武术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整合了全国武术优秀科技人才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凝聚人心、统一认识和规范标准。相信这一组织的出现对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促进武术运动的科学化发展,一定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武术功力比赛的完善和“全国武术运动会”概念的提出

2008北京奥运会后,竞技武术继续向前发展。其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武术功力比赛的进一步完善和全国武术运动会概念的提出,这使竞技武术体系趋于合理,各个武术门派有了一个新的展示、交流的平台。

3.1 武术功力比赛的完善

经过2004-2008年近五年的发展,武术功力比赛的裁判员队伍日益成熟、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日臻完善。

2009年11月1-3日,第六届武术功力大赛与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武术预选赛如期在山东省淄博市体育馆举行。此次比赛的突出亮点是增设了弹弓项目(为将弹弓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北京体育大学的门惠丰教授将自己在四民武术社跟随吴子珍所学的这一项目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使之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和利益规范,并培养了一批弹弓运动员)。

2010年12月11日-12日,由河南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武术功力比赛(这届比赛,并没有设立新增项目弹弓的比赛)在河南大学体育馆举行。这次比赛,一改以往由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现已调整为研发部)具体负责,为由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竞赛三部负责。这标志着武术功力比赛已经由实验性的研究型比赛转化为推广比赛阶段,这是武术功力比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1年4月20日-22日,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竞赛三部为进一步推动武术功力运动项目的发展和完善,在北京举办了武术功力比赛项目设立研讨会,就武术功力比赛的项目和内容,武术功力比赛的竞赛办法、比赛规则、评判标准,武术功力比赛的场地、器材样式,武术功力比赛的服装和礼仪等进行了研讨,为该运动项目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3.2 全运会瘦身,武术金牌总数减少

2008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全运会瘦身,作为唯一的非奥项目——武术的去留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武术将退出全运会、亚运会的说法。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听取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汇报时对此给予了正面的回答:“武术是国粹,谁敢不支持!”〔7〕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全运会继续保留武术项目。

“全运会是全国最高水平的竞赛平台,在举国体制下,是项目发展的指标和杠杆,在全运会中的位置如何,会对各个项目的发展和未来带来巨大影响。”高小军说:“正是出于这些考虑,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研究,经历至少四次党组会的讨论,在全运会瘦身宗旨下,总局反复权衡,最后决定武术项目保留在全运会,并慎重做出在原有金牌总数基础上减少7枚金牌的决定。”〔8〕减少7枚金牌后,武术在全运会上的金牌总数还剩12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把影响降到最低,在不影响整个项目发展的前提下制定了12枚金牌的分配方案:套路由原来的12枚减至7枚,散打由原来的7枚减至5枚。其中套路部分保留原有项目,金牌只是团体和个人的改变,原来分别占有金牌的男子枪剑和对练、女子刀棍和对练都纳入团体金牌中;散打的5枚金牌中,女子三个级别的小团体1枚金牌保持不变,男子散打的四枚金牌分别为60kg、75kg、90kg三个级别及1枚团体金牌(团体包括56kg、65kg、70kg、80kg、90kg以上)。

全运会武术金牌的重新分配兼顾了套路的发展,同时又使散打金牌的比重增加,这种精简的全运会金牌分配模式一方面有利于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是一种良性的导向,必将对武术技击性的重视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全国武术运动会”概念的提出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在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努力开创武术工作的新局面》中明确地提出了“为向全社会展示武术丰富多彩的运动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保护并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本周期内组织专家论证促成办一届全国武术运动会”的设想。

全国武术运动会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它的成功举办必将促进不同武术项目之间的相互学习、全面展现武术的文化魅力和运动特色,对传统武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扬光大,扩大武术的社会影响、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等,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 “功夫王”及“WMA”赛事的推出

“散打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又尝试进行了“功夫王”、“WMA”等比赛的尝试,在武术产业化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

4.1 功夫王

“功夫王”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黑龙江电视台承办、黑龙江珍宝岛药业集团赞助。2008年3月开始海选,11月29日,在黑龙江电视台28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里,70公斤级宁夏队“过江龙”姜春鹏和军体队“齐城塞断江”曹耀民、80公斤级广东队“盖世虎”边茂富和吉林队“长白大侠”方便、90公斤级北体队“傲世苍龙”黄磊和广东队老将“小霸王”王旭勇、90公斤以上级河南队“中原黑马”陈彦召和广东队“南海神龙”王强之间进行了四场强强对抗,最终姜春鹏、边茂富、黄磊、陈彦召四人胜出。12月31日,“功夫王”总决赛三场比赛在胜出的四人中展开。第一场比赛由70公斤级擂主姜春鹏挑战90公斤级擂主黄磊,结果黄磊胜出,第二场比赛由80公斤级擂主边茂富挑战90公斤以上级擂主陈彦召,结果边茂富胜出。姜春鹏和陈彦召被淘汰后,第三场比赛在黄磊和边茂富之间展开,最终,90公斤级擂主黄磊取得了“功夫王”。在此基础上,2009年7月17日-18日,在广州新体育馆还成功举办了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广州市体育局、中国形意武术专业委员会、世纪荣华国际武术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首届世界功夫王争霸赛。

4.2 WMA(武林大会联盟)

WMA(武林大会联盟)是WushuMastersAssociation的缩写,它是在2007年3月6日诞生的“武林大会”基础上于2008年12月30日成立的一个传统武术职业赛事联盟。主要由山东兴武堂俱乐部、广东搏牛俱乐部、河北云飞俱乐部、陕西红狼俱乐部、青岛响虎俱乐部、广州永侠俱乐部、山西鑫度武术俱乐部、陕西大鹏俱乐部旗下的签约注册运动员参与。

为了使比赛规则简洁、规范,亦为了便于武术推广,WMA的专家技术小组大胆尝试并制定出了30个标准化技法。选手比赛时,只有使用这30个招法并产生明显的打击效果时才能给分。

作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端于中国本土的武术职业联赛,WMA具有完善的产业结构,是中国第一档真正具有较成熟产业链的职业联赛〔9〕。2009年12月17日,由国家版权局指导、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的“2009CPCC十大中国著作权人”年度评选结果揭晓,央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凭借WMA的成功运作当选。

2009年12月22日,为进一步发掘WMA的潜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从功夫到武术——中国体育产业从化高峰论坛”在广东省从化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体育产业经营者以及WMA八个武术俱乐部的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大家共同为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发展献计献策。

2010年1月9日,由CCTV-5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CCTV央视体育承办,以“体育产业,2010新气候”为主题的“2010中国国际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在这次高峰论坛上不但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江和平和张海潮任主编、阮伟任和王兰柱任执行主编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而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IMG亚洲区副总裁及市场和销售总经理范思高、《中国体育报》常务副总编辑张乐年、《中国日报》社总编助理任侃等还共同探讨了“武术的全球化版图”,试图构建我国武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科学体系〔10〕。

无论是先前的“武状元”、“散打王”,还是如今的“功夫王”、“WMA”,都沿着武术社会化、散打产业化的路子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其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其社会影响力也预示着未来武术的发展趋向。

5 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新发展

2007年10月,在新疆召开的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上做出了“段位评定从套段转入考段”的决议。以此为契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开始举行部级段位考评赛并策划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

5.1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策划与出版

为规范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工作,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相继聘请了一百多位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传承人和相关专家、学者,启动了段位考评内容的创编和配套教程的编写工作。

2008年7月,《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提纲通过中国武术协会的审定。随后,《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编写工作全面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9年10月,该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

2009年10月16日,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列为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主宾国(一年一度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被誉为出版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09年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展)活动计划之一的《‘魅力武术’——〈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全球首发式在中国主题馆隆重举行。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详细介绍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制度、内容、标准和实施办法,其精彩的演讲穿插中国武术家的精湛表演,为传播中国武术文化以及扩大中国武术段位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0月19日,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于再清、国际武术协会秘书长王筱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及主编康戈武亲笔签名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和为纪念教程出版特别订制的邮折被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增顺、副社长刘援送到了位于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确定了《武德与武术礼仪》、《武术史》、《武术概论》三册理论教程和一册《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试题解》;选编了长拳、少林拳、太极拳(陈、杨、武、孙、吴、和)、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戳脚、翻子拳、八极拳、螳螂拳、五祖拳、咏春拳12个拳种的17册教程以及不受拳种限制的《趣味武术》、《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和《剑术》、《短棍》、《二节棍》三种器械教程。

为体现传统武术“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风格特点,该系列教程不但按照打、踢、拿、靠、摔的顺序编排1-5段的单练套路(6段套路为打、踢、拿、靠、摔技术的综合),而且,单练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合起来就是对练。这样,每一段的单练、对练以及拆招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此一步步逐渐练习,为较为科学、系统地掌握好某一个拳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套教程得到了有关人员的高度认可。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认为,“这套《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是中国官方首次制订并推出的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标准的配套出版工程,完善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和等级标准”〔11〕;中国武术协会的审定专家认为该教程“编写目的明确,体例得当,体现了传统性和时代性,段级标准与技术难度适宜,技术规范,拳种和器械风格突出,是一部学术性、代表性、可行性都值得肯定的作品,达到了实施的标准”〔12〕。

5.2 武术段位制进入学校

2009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建议,将武术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加强武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积极推进武术成为奥运会竞赛项目〔13〕。在武术进入学校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练习武术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为此,许多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诸如“淡化套路、突出攻防”等一些启示性意见。但终因可操作性差而没有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出炉,为解决武术进入中小学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户。

5.2.1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开题

2009年6月30日,为更好地推进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联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开题仪式,迈出了“武术段位制”进入学校的第一步。

该课题采用《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长拳教程》、《剑术教程》、《短棍教程》、《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为教材,力求在解决学校武术教什么的基础上解决好如何教的问题。

研究将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北、东北、西南七大区域的266个教学实验点进行全国范围的教学实验。为出色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在主管单位拨给的课题立项经费50万元的基础上,又将陈正耀捐赠的159316元投入进来。

我们相信该项课题的顺利开展会对长期以来困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武术教学内容、方法等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5.2.2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首家试点学校挂牌〔14〕

2009年11月30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稻地镇中学举行了隆重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试点学校挂牌仪式。

稻地镇是古滦州四大名镇之一。2004年,王立光担任稻地镇中学校长。2005年,稻地镇中学本着传承武术文化,发扬武术精神的理念,把武术搬入校园,并且开发了校本教材——枫叶长拳。

“健身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以体育为龙头,体育以武术为亮点”为办学特色的稻地镇中学通过普及武术,不但增进了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6 武术科研的新动向

2008奥运会后,武术科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兴起、武术定义研讨会以及统一武术散手和武术散打名称研讨会的召开、蔡龙云大师工作室的设立以及众多武术学者纷纷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总结等均显示出武术科研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武术科研新景象的出现。

6.1 “武术定义与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的召开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环境里,武术邻近的属概念使体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2009年7月8日至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研究院“为规范管理,大力发展武术文化,建立标准化体系,从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方面形成统一”〔15〕,在河南省登封市禅武大酒店召开了“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

7月9日上午,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武术被定义为:“是以攻防技术为基本素材,以中国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表现形式的体育运动。”

这一概念与1988年的定义相比,有如下三点突破〔16〕:

(1)在武术的表现形式上强调除套路、格斗外,武术功法同样是武术运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弥补了原定义外延的不足。

(2)在“传统体育”下去掉了“项目”二字,更突出了武术文化归属的社会性。

(3)去掉了非概念定义要求的“注重内外兼修”几个字,使其更符合逻辑学有关定义的要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义中武术邻近的属概念仍被认为是“体育”,从这一点来看该定义只是对1988年定义的一种“微调”,仍可看作武术的狭义定义。武术的广义定义是什么,仍有继续讨论的必要。6.2 统一武术散手和武术散打名称研讨会的召开

2009年8月11日-14日,“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论坛”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召开,论坛设专场进行了“统一武术散打和散手名称的研讨”。

研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发展中心科研处处长康戈武的主持下,首先由武汉体育学院的曾于久教授和天津体育学院的杨祥全博士分别作了《武术散打与散手项目属性论证》和《散打、散手基本意蕴考析》的专题发言。随后,各位专家就散打、散手两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意见趋于一致:散手、散打连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与现在的意思不一样;现代语境中的散手是传统武术的术语,散打是散手体育化的一个运动项目。至于散打在试验阶段称为散手,是散打运动不成熟的表现,是散打运动的一个过渡阶段。

这次研讨会统一了术语,为未来在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散打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3 武术古籍点校工程及武术史学研究的新进展

2008北京奥运会后,武术史学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在史料的整理、拳种研究等方面又有新的扩展,从而使武术史学研究又前进了一步。

2008年12月,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理论教研室余水清等人编著的《明清武术古籍拳学论析》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对明清时期武术论著的基本情况、成就特点等进行综合介绍的前提下,重点对《武编·拳》、《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拳经拳法备要》、《苌氏武技书》进行了研究。

余水清之外,广东省社科院的阮纪正研究员对王宗岳的《太极拳谱》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拳以合道:太极拳的道家文化探究》一书。

尤其难等可贵的是,杭州师范大学的周伟良教授在进行“内家拳”研究的同时,2009年由台湾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出版了《中国武术史参考资料选编》一书。该书共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部分,分别对先秦至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几千年的武术史料进行了分类与归纳。此时期,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的武术古籍点校工程尤其值得关注。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中,社会各界共捐献了武术拳经拳谱476册,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但可惜的是,“挖整”工作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仅出版了一部《中国武术拳械录》,其他后续整理和研究工作没有展开。随着武术事业的迅速发展,对这批资料进行整理、点校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武术界众多人士的期盼。2011年9月9日,中国武术研究院终于下发了《挖掘整理资料研究工作方案》(讨论稿),决定对这些珍贵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研究、点校、出版和信息化。

2011年9月19日至22日,“挖整资料研究专家会商会议”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一层会议室召开,这次会议对如何开展武术挖整资料进行点校、研究进行了会商,并初步选出急切需要研究、点校的一些拳经和拳谱。

2011年12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决定将武术挖掘整理资料的研究工作作为中国武术研究院的重大课题给予立项,开始对1982年至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期间收集的120本拳谱手抄本进行分类、点校、注释、翻译和综合研究。

2012年3月19日-21日,中国武术研究院又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召开了“武术挖整资料点校方案专家会议”,研究确定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整体方案、点校规范和课题组任务分工等事项,这标志着武术古籍点校工程全面启动。

对武术史料的重视是新时期武术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大量此类研究成果的问世将有利于夯实武术学的根基、有利于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有利于加快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友唐.春天的气息〔J〕.中华武术,2010,(3):24.

〔2〕〔3〕〔4〕〔5〕王涛.擦亮武术研究院牌子做实武术研究工作〔J〕.中华武术.2009.(6):6-11.

〔6〕中国武协.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暨中国武术协会换届会议文件:17.

〔7〕王友唐.刘鹏:“武术是国粹,谁敢不支持!”〔J〕.中华武术,2010,(4):1.

〔8〕武术全运会金牌数减至12枚〔J〕.中华武术,2010,(4).

〔9〕王悦.2009CPCC十大中国著作权人年度评选结果揭晓,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助中视体育当选〔J〕.中华武术.2010,(2):10.

〔10〕2010中国国际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在北大隆重召开〔J〕.中华武术,2010,(3):22.

〔11〕王涛,龚建新.关于中国武术段位制〔J〕.中华武术,2009,(11):29.

〔1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内容、结构和特点〔J〕.中华武术,2009,(10):27.

〔13〕王悦.取之社会,回报教育——访全国政协委员、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J〕.中华武术,200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