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2 15:00:53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1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Local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Henan Common Universities

――Promotion of Chang-style Boxing in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as a Case

JIN Chun-xia

【Abstract】This paper regards the promotion of Chang-style boxing in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Chang-style Boxing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promotion of Henan local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Chang-style boxing in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enan local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Henan ordinary universities􀆰

【Key words】Henan Province;ordinary Universities; local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Chang-style boxing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金春霞(1979―),女,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武术理论与教学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学协会课题成果Hmx20110023

练习中国武术,体验中国武术文化,是一个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河南省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在河南高校推广、普及优秀的河南地方传统武术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日渐多样化。在此背景之下,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引入了河南省地方传统武术――苌家拳,对河南省地方传统武术在大学校园推广进行了大胆尝试。

当前,在校大学生由于对河南地方传统武术的认知甚少,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意识日益淡漠。本文对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开展的河南省传统武术――苌家拳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黄河科技学院在推广苌家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河南地方传统武术在高校的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专业网站、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等搜集整理,查阅了河南省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现状、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河南省地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专家访谈法

为了了解在河南省高校推广地方传统武术教学的可行性,走访相关武术学者、教学专家等,以使本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1􀆰3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中所搜集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数据结果展开分析、讨论,得出本教学推广的结论。

1􀆰4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聘请6位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并依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完善。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30份,共回收120份,回收率为92􀆰31%。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黄河科技学院推广苌家拳的目的和意义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由清朝乾隆年间原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苌家拳以正大淳厚的功力、奇幻莫测的技击打法、独有的形神风格套路而自成体系,独树一帜。苌氏武功内练注重于养气、行气、聚气、发气的柔练刚发之过程。苌氏众多拳法与兵器系列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特色,它集养生、健体与技击实战的双重效果于一体,独立一派。其创始人苌乃周收徒众多,苌家拳传播迅速,名手辈出,传播范围十分广泛,成为与少林、太极并重的河南三大拳派〔1〕之一。

河南省作为苌家拳的发源地,在河南省普通高校推广普及河南地方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具有深刻的意义。黄河科技学院自开设公共体育课程以来,武术课教学主要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散打、初级长拳三路、初级剑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对河南省传统拳种的知识和技术了解甚少,学习传统武术文化的意识日益淡漠,传统武术正逐渐失去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本着大学生作为文化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应该成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武术的推动者和传承人初衷,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优势教育资源,使学生练习中国武术,体验中国武术文化,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目的,黄河科技学院把地方拳种苌家拳纳入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之中。

2􀆰2黄河科技学院推广苌家拳的情况分析

2􀆰2􀆰1人才引进

体育教师武术基础薄弱是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一大障碍,缺少传统武术传播者是传统武术在高校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2〕。为了加强黄河科技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的特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邀请苌氏武技第八代传人刘义明来校担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修课程,主要教授苌家拳。2012年初,公共体育部将苌家拳引入公共体育课程之中,在进一步探索公共体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加强高校推广和传承苌家拳。

2􀆰2􀆰2课程设置

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自推出《自卫防身术》课程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认同,在公共体育课选课人数方面一直处于前列。黄河科技学院2011级普招本科新生共5315人,选择《自身防卫术》的323人,占6􀆰02%。

传统武术技击功能为大家所公认,2012年初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教学班开始将陈氏太极拳、少林拳、苌家拳、心意六合拳四个河南省著名的地方传统武术项目融入《自卫防身术》,作为其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借此将苌家拳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从而达到推广和传播这一河南省优秀地方拳种的目的。

2􀆰2􀆰3授课内容

在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中,苌家拳教师根据男女生体质、性别等的差异,并结合苌家拳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男同学注重技击实战内容,把《苌氏武技》二十四大战拳套路演示的猛招式变化奇巧,内容丰富,气势宏大,删除高难度动作,简化为十八式,套路演练时间为1分钟,既符合国家武术比赛规则,又使学生容易掌握。女学生大都喜爱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则以《苌氏武技》的《中气》为拳学理论根基,吸取双蛇掌和八卦银凤掌之精华提炼、创编成“凤之武”。它既是以柔化刚的技击术,又是武艺,其形姿优美而酷似舞蹈,动姿旋腰拧胯,轻柔飘逸,技法神奇,显示少女的天生丽姿。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表1可以看出,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及实用程度的评价,得到了94%学生的肯定;只有6%的学生由于原来基础较差,还不能适应苌家拳运动的特点,需要继续努力提高。

2􀆰2􀆰4授课方式

苌家拳授课除采用一般的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套路演练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外,还采用个人思维练习与表演相结合、武术快摔与技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保证课堂教学、练习质量,提高教学、指导效率,除专业教师授课外,在公共体育课苌家拳课堂授课中还选用了具备一定苌家拳基础且均取得过优异比赛成绩的武术系学生对公体学生进行指导,这些学生有一年以上苌家拳练习经历,较系统地掌握了苌家拳理论和技术,具备基础的教学能力。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授课形式,提高了苌家拳的课堂教学质量。表2显示,学生非常认可教师在苌家拳课堂上的授课方式,认为教师教学方式适合学生,教师和学生交流相处得好,老师上课认真负责,课程轻松易懂等。

2􀆰2􀆰5考核模式

大学体育课中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学习的,为了修学分上课的学生不在少数。教师为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苌家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公共体育课苌家拳的考核中,采用现场表演评分加平时成绩的考核等进行评定。

现场评分环节评委由黄河科技学院武术系学生担任,这样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执行了学校教考分离的政策,另一方面为武术系学生提供裁判实践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公共体育课学习苌家拳的学生对武术考核有一个直观认识,亲身体验。在平时成绩中除课堂练习出勤率外,凡是每周六参加苌家拳教师义务指导训练的学生,每到一次加1分,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学生对自身学习苌家拳情况的评价和学生考试成绩统计表看出,2011-2012第二学期公共体育课苌家拳教学效果值得肯定(见表3、表4)。

2􀆰3黄河科技学院在推广苌家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1传统拳师聘任与高校规章制度相悖

高校目前的武术教师大都是体育院校毕业的,虽然专修武术,但在学校学习的大都是普及性的武术套路,真正由传统拳师亲身传授的很少,其所接受的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艺与传统武术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更缺乏对传统武术套路的身体练习和理论研究。而传统技艺的武术拳师却没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无职称、无学历,这样的“三无”人员要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任教困难重重,与高校当前用人的规章制度即高职称、高学历的实际完全不符。由此造成在高校推广、传承传统武术方面人才的短缺。

2􀆰3􀆰2授课内容难以确定

通过对苌家拳的合理分解及一个学期的教学,练习苌家拳的学生对苌家拳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河南省传统武术种类繁多,仅河南省挖掘整理的拳械就有40种,单项拳械85种,共125种,套路5181套,其中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19项〔3〕。如何选择授课项目?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提高学生习练积极性?如何通过授课内容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传统武术观?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和平衡的问题。

2􀆰3􀆰3学时限制

高校一般公共体育选修课是以普及、推广为目标,因此选修学时有限,要考虑到期末考核、运动会、节假日、风雨天等因素,实际教学、练习时间不到30学时。而传统武术的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传统武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解传统武术的精髓,其难度可想而知。通过一个学期的苌家拳教学推广,习练学生对苌家拳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学生也有了继续练习苌家拳的欲望。但是由于学时限制,如何让对该项传统武术产生兴趣的学生有继续学练的机会,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2􀆰3􀆰4学生认识不足

河南地方传统武术拳种众多,虽然政府部门重视此方面的研究,但现实基层状况不容乐观〔4〕。传承落后于发展,流失速度快于传承速度,武术整体在萎缩,尤其是一些有名的老拳师相继离世,致使一些拳种的后备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个别拳种已经到了失传的状况。传统武术也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下走向衰落,导致民众对其认知较少。从表5对习练苌家拳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河南地方传统武术稍有了解的只有10%,而且,了解的内容仅限于太极拳和少林拳。

2􀆰4苌家拳推广案例给河南省普通高校推广地方传统武术的启示

2􀆰4􀆰1制定灵活的传统武术师资聘用制度

河南有40多个传统武术拳种,其中6个是部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另有13个河南省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这19个项目,都有明确的传承人,聘任传承人到高校任教是继承和传承传统武术的最重要的举措。通过制定灵活的高校师资聘用制度解决河南省高校地方传统武术教学方面人才的匮乏问题。

2􀆰4􀆰2合理选编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

河南省地方传统武术课程内容由拳种传承人商定,在保留传统武术特点的基础上,删减高难度动作,简化套路内容,让学生更好入门,产生兴趣,是地方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重要保证。

表6显示,在习练苌家拳的学生中,认为练习苌家拳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观赏和文化传承的作用,频次分别占92%、36%、40%和62%,表明学生对练习苌家拳健身作用最为认可,对其文化传承功能的认识居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堂中强调过,学生有一定的认同感。防身自卫的频率最低,仅占36%,由此看出教师欠缺对苌家拳防身技击讲解。把地方有知名度的武术家请到学校来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保持武术原有特色不变的情况下,整理出既适合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需求又利于学生接受,又有锻炼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武术练习套路。

2􀆰4􀆰3适当增加地方传统武术学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一般设置大一、大二两学年四个学期,每学期34学时,共计136学时,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分为普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传统武术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适当地增加课堂的学时数,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解传统武术的学习方法,形成较正确的动作定型和理论认识,从而产生终身学习的兴趣,达到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传统武术教学的最终目标。可以增加专项选修教学课时,并且允许学生重复选择,为学生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提供时间保障。

2􀆰4􀆰4增加学生对地方传统武术的认知途径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宣传地方传统武术,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吸引学生习练。通过地方传统武术老师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团结一批以传承弘扬传统武术和中国文化为理想的学生。习练的学生可能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毕业之后或者从事传统武术的教学,或者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所展现的武术习练水平会影响本行业更多的人来关注地方传统武术。

2􀆰4􀆰5增设各类地方传统武术比赛的机会

河南地域宽广,传统武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依托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武术,无疑是高校体育和传统武术的双赢体现。地方高校首选地方部级、省级非遗项目进行继承和传承,而后,延伸至市级的非遗项目,分批分次逐步学习。在河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中,增设传统武术项目,也是传播河南省地方传统武术的重要举措。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河南省作为苌家拳的发源地,在河南省普通高校推广普及优秀的河南地方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具有深刻的意义。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本着传承地方传统武术,增强学生体质,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目的,将地方拳种苌家拳纳入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之中。黄河科技学院在推广地方传统武术――苌家拳过程中在人才引进、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等方面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黄河科技学院在推广地方传统武术――苌家拳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传统拳师聘任与高校规章制度相悖、传统武术授课内容难以确定、学时限制、学生对传统武术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3􀆰2建议

针对高校地方传统武术师资缺乏的现状,制定灵活的传统武术师资聘用制度,满足教学需要。根据不同地方传统武术拳种特点,合理选编既利于学生掌握,又利于推广地方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适当增加地方传统武术学时,为推广地方传统武术提供时间保障。增加学生对地方传统武术的认知途径,为推广地方传统武术奠定人群基础。增设各类地方传统武术比赛的机会,为推广地方传统武术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张云飞􀆰苌家拳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6􀆰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2

中国武术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武术旅游是将武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是旅游者在旅游中从事的各种跟武术有关的身体娱乐、身体锻炼、武术竞赛、体育康复及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习武传统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近年来开始发展武术旅游建设。本文对陈家沟文化旅游开发思路,提出以下九大规划要点:

1.总体定位

依托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发源地人文资源,打造与资源条件及品位相匹配的中华武术文化旅游目的地。突出展示太极拳发源地之“根”,建设成中华太极拳文化集中展示地及太极拳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以太极拳历史传承及陈家沟武术之乡环境为背景,将观光、寻“根”、修拳、养生、休闲、民俗体验相结合,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要求建设,集太极拳祖地拜祭、太极文化展示、修拳养生、游憩休闲于一体的中华太极拳文化旅游圣地。

在区域目标上,从国际旅游看,太极拳是世界的文化遗产,陈家沟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太极拳文化旅游祖庭;从国内旅游看,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国内最具特色的太极拳文化主题园区;从河南省旅游看,打造河南少林、太极两大特色武术旅游品牌,郑州、洛阳、焦作三旅游圈中文化旅游“热点”;从焦作旅游看,形成与云台山自然景观相互补文化体育旅游产品;从县域经济看,形成旅游产业链,实现温县旅游突破性发展。

2.主题形象、功能定位

主题形象口号为“太极真功、宗源祖地――中国陈家沟”;辅助形象口号有“拜太极祖庭、悟太极真功”、“太极拳根、武术圣地”、“练太极神功、习内家之拳、悟太极人生”、“以拳会友、以拳健身、以拳修德、以拳养生”、“中原武术、少林功夫、太极神拳”、“到陈家沟、学太极真功”、“太极拳故里德武养生地”、“学太极拳、穿太极服、行拜师礼、拜谒祖庭、听太极乐、品太极茶、观太极表演、住太极客栈、体验太极人生”。功能定位为将旅游、文化、体育和村镇建设功能叠加,建设具有文化展示空间、游憩休闲空间、修拳养生空间、住宿、餐饮等设施的中华太极拳特色的文化园。

3.旅游产品开发及产业链

形成“太极文化游”、“武术体验游”、“养生度假游”、“乡村民俗游”四大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品“2+8+5”模式,即有晨练2小时、白天8小时、晚上5小时项目。穿太极服、行拜师礼、学太极拳、观太极表演、听太极讲堂、吃太极宴、喝太极茶、品太极酒、住太极名人居、体验太极人生。太极拳祖庭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为旅游区带来了多层次消费挖掘点,太极拳祖庭项目的建设可以托起旅游观光、武术培训、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以及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沿太极南路、北路两边建设太极文化产业带,发展太极文化产业链。

4.总体布局

总体空间布局为“一轴、二带、四区”:太极文化轴;东沟景观带、太极文化产业带;入口迎宾区、综合服务区、太极拳文化园区、民居区的空间格局。太极拳文化园区分为祖祠、祖林、太极文苑(静园)、太极武院(动园)及三园一阁(易园、武园、养生园、太极阁)。游憩空间节律区域为第一、二、三、四、五、高潮点、延续区、调整兴奋区。

5.重点策划九大项目

重点策划九大项目、36个单项目:陈家沟太和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

游汽车站)、习武东沟(陈家沟打麦场、陈王廷故事、太极拳练功台、饮水习武桥)、太极广场(太极茶楼―太极宴、德瑚堂、豫风戏楼―舞虎表演、太极商城、太极客栈、道武步行街)、祖祠祖林(德武殿、祖师殿、祖林改造、拜师祭祖仪式)、太极文苑(数字太极馆、太极大讲堂、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门派纪念馆、太极拳研究会)、易园(无极亭、演易画廊)、武园(演武堂―武术长廊、习武场―太极拳法传授)、太极阁(太极拳演艺场―太极拳魂演艺、擂台表演―太极拳博物馆)、养生园(春发亭、杏林―经络堂、黄庭)。以及太极文化产业带项目:太极苑、杨露禅学拳处、名人故居、民居客栈、家庭武馆、太极牌楼。

6.设计“陈家沟八景”

主导景观以太极与太极拳的文化创意与造园理念,构成太极拳主题园林景象,突出“陈家沟八景”:太极人生、东沟习武、太极八卦、拜师祭祖、太极曲成、武术长廊、杏林晓露、高阁远眺。

三十个景观及小品:太极人生组雕、太极拳世界及中国传播示意图地雕;陈家沟打谷场、陈家沟故事(初到陈卜庄、艺惊演武场、演武梅花庄)、饮水习武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豫风戏楼、东西牌楼;放生池、拜师祭祖;北斗七星与日月星晨、无极亭、观象八卦、易经箴言、太极曲成、陈鑫拳说;太极石门、武术文化长廊、“武”字大事记、太极拳练武场、拳经总歌字雕、唐豪三下陈家沟;太极阁、太极拳演艺场;太极石人阵、太极日晷与十二时辰、春发亭、24节气养生书与健身路径、《长短句》雕塑与换鹅帖、杏林。

7.易园规划构思

太极拳博大精深主要是指其理论基础源自《周易》。《周易》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谓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阴阳理论反映在陈王廷身上,就必然形成太极人生观。提炼出文化要素符号,如“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 阴阳太极图”以及“太极”(阴阳、天地、乾坤、刚柔、静动、理气)等,展示太极拳文化渊源,落实到规划、项目、建筑、景观设计中。并专门设计“易园”园林景观,以“天人和一”的文化创意与造园理念,表现《易经》与太极拳的传承。

8.武园规划构思

突出“武术体验游”,用园林景观表现武术演化到太极拳的主题园;提炼出武术发展文化要素符号,落实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景观有太极石门、武术文化长廊、“武”字大事记、太极拳练武场、拳经总歌字雕、唐豪三下陈家沟。主要项目有演武堂展示武术发展史与太极拳的关联。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强身健体。武术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发展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武术是武术存活和发展的重要场所”[1]如何将这一传统运动项目传承与弘扬下去,需要我们不断探求学校武术教学设计艺术,在提升学校武术教学实效性同时带给学生艺术享受。

1 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艺术

学校武术教学与其他武术训练不同,它是一项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武术教学目标。在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此目标引领下,引导学生通过武术学习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并且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爱国情感,国防意识等教育。“事实上无论是民间武术,还是武术历史,甚至是武侠小说都把武德作为一个武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并把既有武德又有高超的武术技击能力作为武者的最高追求目标,把有没有优良的品行作为评价一个武术运动者的核心。”[2]以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接班人。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可以细化为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基本目标,学校武术教学其他设计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展开。

2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设计艺术

2.1 武术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学校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大致分为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散打运动、武术理论等基本内容。武术基本功主要是进行身体素质专项练习,锻炼学生弹跳、柔韧、灵敏等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包括手法训练、步法训练、腿法训练、跳跃训练、平衡训练、组合训练等,使学生了解武术基本技术要领,正确完成手型、步型、手法、步法等基本动作,提升学生身体柔韧性、灵活性等各项素质。武术套路主要进行初级长拳与简化太极拳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把握长拳与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要求,正确处理好运动的节奏、速度等,形成一定的武术运动气势与风格。散打运动教学主要着重于基本步法、拳法、腿法以及组合训练,包括前进步、后退步、上步、撤步、闪步,直拳、摆拳、勾拳,蹬腿、侧踹腿、鞭腿、勾踢腿等;包括基本防守技术,例如后闪、侧闪、下躲闪、格挡、拍压等,全面提升学生武术运动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同时锻炼学生竞争、进取等优秀品质。武术理论教学主要介绍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以及武术运动一般特点,并且引导学生了解运动与营养等相关知识,学会欣赏武术套路。

2.2 教学内容层次设计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层次设计要根据学校武术运动发展的层次进行设计。一般来说,我们将学校武术教学的内容设计为三个层次:趣味武术、技能武术与文化武术。这一设计体现了教育的一般规律,从学生的武术兴趣培养上升至武术技能的掌握、武术文化感染与熏陶。

3 武术教学中教学方法设计艺术

“一节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3]因此,学校武术教学要不断加强武术教学方法设计,不断丰富学校武术教学方法。

3.1 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武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通常情况下包括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合作示范等基本示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示范教学法。

教师示范设计时要突出直观、规范、明确等特点,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武术动作的形象、构成与运动顺序,形成规范的动作表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武术技术动作概念。在示范前,教师要加强目标引领,让学生明确观摩要求与内容,消除示范教学无效性。同时,处理好分解与完整的关系,分解示范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拳法等基本动作构成,完整性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运动概念,感受武术运动魅力。

学生示范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武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激励学生,树立榜样,我们可以在武术示范教学过程中,邀请技术动作要领掌握得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以先进促后进,激发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合作示范往往是根据武术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的。在武术运动中,有很多攻防技击动作,需要进行合作示范。在设计中,重点要突出合作者之间合作的协调性,在合作示范前,教师要与合作者对教学的技术动作进行磨合练习,确保展示给学生规范的运动动作。

3.2 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丰富学校武术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提升学校武术教学效率。例如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武术动作,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特写”功能进行细节放大与回放,将学生难以把握的细节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并且多媒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技术动作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武术动作概念;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武术影视资料、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武术,感受武术,营造良好的武术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武术运动技能的形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无论选用哪一种教学法,都应当紧紧围绕学校武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有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总之,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运动项目,也是一门艺术,学校武术教学设计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武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准确定位与设计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好武术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武术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运动素质与身心素质,努力弘扬中华武术。

参考文献:

[1]朱清华.武术教学方法新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9,(12):60-61.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4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每个少年的内心深处,都有过属於自己的英雄梦想,即使是在没有硝的年代里,仍然在做着英雄梦,而能虬镏其实现这个梦想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武术。小时候的温a良先生心中也有这样的一个梦想,他喜欢武术,在武术的世界里,找寻自己的英雄梦想。

1958年,温a良先生移居香港,仍旧坚守着武术的信念,坚持习武。1962年,恰遇春名师黄淳梁先生设馆授徒,他投入其门下,成为其最早期的入室弟子,尽得其真传。1969年,他获得黄淳梁春国术高级教练资格。为了提高春拳的实用性,以及增强个人体质,温a良先生更於1979年只身一人北上中国内地,跟随多位气功名师学习气功,融汇配合春拳法,以达至更高的实用性及攻守兼备的境界。

温a良先生对武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五十多年、一万八千多个日子里,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曾间断,无论寒暑,温a良先生闻鸡起舞,刻苦练功,武术几乎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努力。“其它的武术门我都有深入研究过,去观摩,之後再深入理解。自己学功夫也好,看别人的功夫也好,我K不以一般人那样直接地去看一件事,我则喜欢比较,发觉原来每一家功夫都有好的优点,全世界也没有一家所谓最完美的功夫,当你看到这一点之後,自己会有很多的启发。”温a良先生说。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深谙此理,遂决定集众家之长,创新求变,自成一家。1997年,他成立了以自己为名的实用春拳馆。“和传统的春打法有没有不同?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不是改变,而是改良,我只可以说我的教法和体会和现时其他的春师傅很不同,不评论他人,我也只是认为我的春很实用而已。”温a良先生说。

因为挂上了“实用”二字,便代表要真刀真枪,对於上门求试温a良式实用春拳者,他来者不拒,两者对垒,看上去潇洒漂亮,但是只有亲身经历过那种激烈对抗的人,才有可能体会这个过程中的严峻和严酷的一面。每一次对垒的胜利,他都付出了汗水,认真对待,尊重对手亦尊重自己。在比斗实战中,温a良先生尽展所学,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一位武术家的豁达胸襟,容纳万事。武术场上,他极力张扬了一种克己忍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春拳精神,这种精神其实也是一种英雄品格,一种关乎勇气、尊严、正义、坚韧、自立、自强等等人格素质的“男儿精神”,受人尊敬。

1994年至1997年,他凭借超卓的实用春拳术,获邀为前香港警队保护政要组春拳总教练,他是首位被香港警局邀请教授功夫的老师。

在武学的道路上,温a良先生不断钻研,在经过千辛万苦,历经无数次的摔打磨练,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辛苦之後,最终成长为一位颇具实力的春拳高手、一位名满香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的“春翘楚”。

以武为媒,内修武德,外扬国粹

在温a良先生的心中,除了练习武术,传扬国粹也是也数十年来坚守的信念。

春拳发源於广东佛山,在香港被发扬光大,是南拳派内家拳,是一短桥打法,十分注重实战,讲求速度、灵活简练的功夫。春拳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上落快,攻守兼备、攻守同期,刚柔K济,气力消耗小。温a良先生的师傅黄淳梁先生认定中华技击学必须走踏实的实践途径,不能单走一条只求姿势美观或只求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观赏路线,不然,所有的外国武术都来中国设馆授徒,堂堂武术王国的中国人民都走去学外国武术文化,反而使得真正中华武学渐渐式微。黄淳梁先生的最後遗愿是将优秀的中国技武学春拳发扬光大。作为他的入室弟子,温a良先生牢记师傅遗愿,将中华技武学春拳馆开在了世界各地,替春拳在世界上打响了知名度,真正发扬光大。

如今的温a良先生以教学为主,传授春拳法。“春拳主要是近打,因为距离近,所以速度一定要快,这样才能在最近的距离达到敌人,打倒敌人。”春拳法教学中,温a良先生说。实用春拳适合各种不同性别、年龄和体质的人学习,强调技术比力量重要,整套系统的重点是中线,角度和理论,除了有效的自我防御技能之外,春可提高一个人的健康、自信和头脑的灵敏度,小孩学习可以帮助开发孩子智力,让孩子学会守纪律和集中注意力。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5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38-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而且磨练意志,完善人格。当前,在大力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每一个体育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武术是周口特色体育项目,如何将武术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达到以武育人,以武养德,以武启智,以武强身之目的呢?多年来,周口市川汇区牛营小学做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1 牛营小学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1.1 广泛调查论证,列入学校课程

河南省周口市地处豫东平原,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称,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武术在周口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1985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武术遗产105种拳术中,周口就有心意六合拳、两仪拳、黑虎拳、查拳等22种武术拳种,其中不乏有全国的稀有拳种。在众多拳种中,最为神奇的当数“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是我国著名的内家拳种之一,明末清初时,山西省永济县张营乡尊村一代宗师姬际可先生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是在世界万物中看形练影,看形练意,是以练内三合、外三合,模仿万物的形态,演变为拳法,起势快如卷地风,发力刚、猛、狠、毒、快,似火烧身的灵劲和爆发力,主要拳法有十大形、四把捶、单双把和锏、锤、刀、枪等器械及对练套路,是一套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修身于一体的优秀拳种。河南省周口市是心意六合拳重要传承地之一,心意六合拳于2007年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组织教师们深入社区、街道、村庄等,搜集信息,调查走访,广泛论证,最终确定将这一最能彰显民族精神和本市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心意六合拳列入学校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心意六合拳教育教学活动。

1.2 建立健全组织,完善奖惩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领导班成员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武术特色学校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奖惩规则,每学期学校对工作责任心强,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且在教师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对武术水平较高、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营造全校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1.3 培养武术教师,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聘请中国武术七段获得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心意六合拳九代传人买西山任武术总教练,定期到校为师生们授课、培训和辅导,讲授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渊源、拳理技法、健身和防身价值等;选派身体素质好、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体育教师外出到心意六合拳协会学习培训;开展心意六合拳优质课评比、教学研究等活动;邀请武术名家名师定期到校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宣讲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以此增强师生保护传承传统武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4 开设专门课程,营造尚武氛围

(1)学校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制订了心意六合拳的教学计划,确定每班每周两节心意六合拳武术课,指派专职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由浅入深、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向学生们系统教授四把捶、五行连环拳、单把、双把等单练和组合套路以及刀、枪、剑、棍器械套路。

(2)学校成立了心意六合拳兴趣小组,确立了“四定一保”的活动方针,即定专职教师、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活动内容、确保活动质量,利用每周三、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时间,指派体育教师辅导有一定发展潜力且爱好习武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和运动水平。

(3)每学期举行一次“武德杯”心意六合拳文化遗产展示暨心意六合拳功夫擂台赛;定期举办武术知识竞赛;每年举办一次“传承杯”功夫小明星评选活动,邀请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和知名武术专家担任评委,评出“最佳功夫奖”、“最具潜力奖”等奖项。通过组织比赛和表演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确保了学校活动的质量,又带动了各班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又让他们享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1.5 注重武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拳经曰:“太极奸,八卦滑,最毒不过心意把。”心意六合拳内功精微,妙法神力,素以技击称雄于武林,有“三年太极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之誉。心意六合拳具有贴身靠打、进退迅速、刚勇猛烈、技击性强、一招致敌的特点。“习武先习德。”学校十分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品德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学生既使掌握心意六合拳技击方法和本领,也不能逞强欺弱,以大欺小,危害他人和社会。知晓练武不是为了伤人性命,而是要学会谦让,尊重对方,懂得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在周口心意六合拳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涌现出买壮图、袁长青、袁凤仪、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买金魁、于化龙、李尊师等许多心意六合拳名家和名师。学校充分利用这些武术名家的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引导和教育学生如何强身健体,如何习武做人。抗战时期,心意六合拳大师于化龙在上海黄浦江畔与日本武士比武,将其多次打翻在地,日本人束手无策,甘拜下风,于化龙精湛的武艺和不凡的身手,令国人拍案叫绝,他用双拳激起了中国人的团结心;心意六合拳名家李尊师代表中国队参加1944年在日本举行的东亚运动会,在比赛前立下生死文书,痛打了日本选手木本三郎,李尊师因打败东洋武士被誉为“东亚第一”,再一次捍卫了民族的尊严,长了民族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通过讲述生动而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们学习武林前辈爱国明理、为人正直、与人为善、讲信明义、刻苦治学、谦虚礼让的高尚武德,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1.6 拓宽育人空间,提升武术品位

学校组建了心意六合拳功夫表演队,坚持长期训练和辅导,每年的全民健身月期间,学校组织队员们到五一广场、体育馆、人民会堂等地表演和比赛;先后参加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华姓氏文化节武术精品展演、全国心意六合拳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等大型节庆展示活动,队员们时而勇猛如虎,时而如风似箭,古朴稳健、刚柔相济的心意六合拳功夫表演,令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这些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特长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自信,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7 重视武术研究,提高理论层次

学校聘请周口师范学院教授担任武术科研顾问,成立了心意六合拳教学与研究课题组,组织教师对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渊源、拳法特点、教学与训练、健身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进行调研,收集文字、图片资料,每年举办一次心意六合拳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们撰写武术理论文章,部分老师撰写的武术论文在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撰写论文《浅谈心意六合拳之金鸡扇膀》、《心意六合拳习练“六忌”》等在《武魂》、《搏击》(武术科学)等武术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10余篇,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心意六合拳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而且为心意六合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的教育传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学校全体师生在创建心意六合拳武术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从调查论证、健全组织、培养师资、开设课程、武德教育、拓展空间、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使学生们从小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感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还激发了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喜爱心意六合拳的热情空前高涨,也使得这一濒临失传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了学生的身体与文化素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习武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伴随着他们成长乃至终生受益。2010年,学校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荣誉称号。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6

1931年12月3日,李景林病逝,馆务由韩建秋(字敬岭)负责,后因韩建秋用人产生矛盾,惹恼了韩复榘,就此下台。馆务主要由副馆长赵宝箴与教务长李玉琳主持。1932年,赵李二人相继离去,同年8月根据中央政府之规定,由韩复榘亲自兼任馆长,窦来庚任副馆长,田镇峰任教务长,潘鸿祥、李培义任二等教授,王玉章、马鸿志为三等教授,王振铎、马鸿功、赵鲁卿、白荣忠为助教,林秉礼为教务员,张恩泉为编审员。军阀韩复榘受冯玉祥将军影响,除注重军队官兵的体育锻炼外,对民众体育也颇为提倡。同时,还通令有武术基础的各县成立国术馆,由县长兼任馆长,副馆长由精于武术者充任,韩复榘并拨发津贴予以资助。国术馆曾于1932年办过三期专业训练班,也称武术师范班,并于大清早在中山公园举办民众班,每天早晨由国术馆派人授课。为增进国术技艺,自1933年起,每年春季4月15日前后,都要举行一次全省武术比赛(省考)观摩。每次比赛,韩复榘必拨款资助,到场观摩,并亲自对优胜者颁奖训话,以资鼓励,选拔人才。1933年春,山东省首届国术省考在济南举行。省考要求县国术馆派2至3名代表参加。当时,济南市派了18个国术分社的代表参加。当年的省考成绩为:济南张登魁、杨春智、谢得标、金福泉、杨奉玉、马守智、周子和、马清河、何占元、金胜利、崔凤岐等获最优等奖。1934年夏,第二届国术省考(在济南举行),济南左锡五获得第一名,刘锡珍、马春普、金殿生获得优等奖。1935年,第三届国术省考(在济南举行),宛殿文获得摔跤第一名。1936年4月15日,第四届国术省考仍在济南举行。1936年―1937年举办了两次全省各县馆长训练,训练班共16门课,省国术馆的学员修业2年,毕业后有的留馆任教,有的到市、县国术馆任职,有的任军警教官,或任大中小学的国术教师。1937年11月,日军侵略中国占领黄河以北,韩复榘将国术馆人员编成武士队,窦来庚任队长,后改为“国民军义勇队”参加抗战。1938年,改为“山东省保安第十七旅”,窦来庚任旅长。

抗日战争时期,国术馆于1938年下半年重建,馆址在后宰门,馆长为潘雪峰,教务主任王兆林,武术教员有常子文、胡秋山、冀庆昌、孙继先等人,在珍珠泉、趵突泉、关帝庙、中山公园等地开班授课,人数很少。抗战胜利后,由陈伟超接任省国术馆馆长。1945年11月至1946年8月,省国术馆上报省府的呈文是:“卸任山东省国术馆馆长陈伟超,现任山东省国术馆长王龙翼。”后又恢复战前国术馆建制,由当时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任馆长,王龙翼为副馆长。1946后10月,何思源调往北平,馆长由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兼任,王龙翼仍为副馆长。

国术馆的教学内容是:拳术有少林拳、太极拳、太乙拳、八极拳、太极剑、埋伏拳、劈卦、八卦掌、形意拳、查拳、武当对剑、太极对手、散剑对击、窜拳等传统套路,以及格斗、徒手、器械对练、散打、新武术与军事训练等;学科设国文、常识、生理卫生及武术原理等。李景林任职时重视太极拳、八卦、形意拳、武当对剑、散剑对击和少林拳等各种传统精华套路,尤其看重太极拳及推手。他倡导武术基本功与传统套路,要求严格,教学正规。韩复榘亦重视太极拳,他倡导武术基本功和传统套路,要求严格,教学正规。韩复榘重视太极拳,每天清晨必练太极拳及太极剑,并要求部下都要练习国术拳脚,尤其要练习太极拳。

山东人自古就有练武强身的习惯,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民问尚武之风日盛。军政当局为了军警人员及体育师资,开始倡导国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山东武术颇为繁荣的时期,全省国术馆社较为普及。据1935年官方不完全统计,全省国术馆社所共有236处,实际数量还要多。总之,国术馆所属国术练习所社及农村拳坛等遍及全省各地。山东国术馆是中华民国时期,除中央国术馆之外最有影响的地方武术机构之一。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7

二、地点

湖南省长沙市

三、竞赛项目

(一)武术套路

1、国家竞赛拳械(长拳,南拳,42式、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等规定套路)

2、自选拳械(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等自选套路);

2、传统拳术

太极拳类: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和式、武当太极、其它传统太极拳;

南拳类:咏春拳、五祖拳、洪拳、蔡李佛、虎鹤双形、白鹤拳、白眉拳、刘家拳、李家拳、蔡家拳、地术拳、其它南拳。

其它拳术类: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武当拳、梅山拳、巫家拳、东安拳、六合八法拳等其它拳术;

3、传统器械

长单器械:棍、枪、朴(大)刀、棒、铲、叉、太极枪、南棍、其它长器械;

短单器械:刀、剑、苗刀、扇子、匕首、鞭杆、杖、拐、太极剑、太极刀、南刀、其它短器械;

双器械:双刀、双剑(含长穗双剑)、双鞭(含刀加鞭)、双钩、双匕首、双锤、其它双器械;

软器械:九节鞭、双节棍、三节棍、流星锤、绳镖、其它软器械。

4、对练项目:徒手与徒手、徒手与器械、器械与器械对练。

5、集体项目:内容以拳术、器械或健身气功为主要体现形式。

(二)对抗项目展示(武术散打、跆拳道、太极推手)

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无差别级。

(三)跆拳道品势

太级1章、太级2章、太级3章、太级4章、太级5章、太级6章、太级7章、太级8章、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等。

(四)武功绝技

硬功、轻功、柔功等武术功法绝技均可参加比赛。

要求:科学、健康、安全、惊险。

四、参加办法

(一)各省市区体育局、武术协会,各行业体协、各类院校、中学、小学、幼儿同,各武术馆校、体校、俱乐部、青少年活动中心、太极拳协会,各企事业机关团体,各社区、街道、村镇均可以个人、团体组队参赛。

(二)以个人、团体组队参赛,领队、教练、运动员人数不限,男女不限。

(三)参赛运动员达16人(含16人)以上的团队,可报随队国家一级裁判员1名,须经组委会确认后,方可作为大会正式聘用裁判,须缴纳会务费,其差旅费自理(随队裁判员不能兼报领队、教练和运动员)。

(四)凡代表队中运动员达21人(含21人)以上,则可免一人会务费。

(五)集体项目须6人以上。

(六)每人最多报5个单项。

五、竞赛办法

(一)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11年审定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传统武术套路竞赛办法》和本规程的有关补充规定。

(二)对抗项目只做展示。

(三)套路项目按拳种分别录取名次,同一拳种报名人数不足3人时,则与其风格相近的拳种项目一起评分录取名次。

(四)年龄分组

幼儿组(2005年以后出生)

儿童组(2000年~2005年)

少年组(1995年~2000年)

成年组(1973年~1994年)

中年组(1953年~1972年)

老年组(1953年以前出生)

(五)各项比赛时间规定

1、武术套路:

A、单练、对练套路:40秒至2分钟(幼儿武术,太极、木兰拳械除外);

B、太极拳4~6分钟;

C、太极器械、木兰拳械:3~4分钟;

D、幼儿武术套路:30秒至1分钟

注:所有单练、对练套路,太极拳械、木兰拳械超出或不足规定时间达1秒至5秒扣0.1分,依此类推。

E、集体项目:4至8分钟。

2、对抗项目展示:共打2分钟。

3、跆拳道品势比赛:30秒至2分钟。

4、武功绝技比赛:40秒至6分钟。

(六)比赛服装、器械

比赛器械、服装不做统一规定,但须符合比赛规定(经裁判组认定后方可参赛)。对抗项目展示护具由组委会提供,护齿、护裆、拳套自备。

六、录取名次及奖项

(一)比赛按项目、性别、年龄分别录取名次。

(二)各项目录取前6名;不足6人(含6人)减一人录取。各项目前三名颁发金、银、铜奖牌和证书,第四名至第六名颁发证书。

(三)套路个人全能冠军颁发武状元金腰带、奖牌、证书、奖金等。

(四)集体项目设一、二、三等奖及最佳功夫表演奖、最佳编排设计奖、最佳风格奖等大奖进行评选,每个参赛项目均有机会同时获得几项以上大奖,颁发匾牌、奖牌及获奖证书。

(五)设“武术发展贡献奖”,对宣传、组织达30人以上选手参加本届大赛,有特殊贡献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表彰,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金、奖杯和证书。奖金800元-5000元。(评选办法另定)。

(六)评选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优秀运动员等。(评选办法另行通知)

(七)设体育道德风尚奖、组织奖和技术风格奖(评选办法另行通知)。

(八)套路个人全能冠军奖赏办法:

1、个人全能名额:个人全能不分年龄,设男、女2名个人全能冠军。

2、奖金:1000元/人。

3、计分办法

套路个人全能成绩计算方法:每个运动员以参赛项目(必须包括拳术、器械)中3项最好成绩之和计算个人全能成绩,得分最高者为冠军,次为亚军,余类推。如遇同分时,则以参赛全部项目中获第一名多者列前;再相同时,则以参赛项目多者列前。如再相等,则名次并列。

七、费用

(一)会务费:领队、教练、运动员、随队官员、随队裁判员等所有报名人员均须缴纳200元会务费。(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会会员免缴100元会务费)。

(二)参赛项目费:每项100元/人(参赛运动员缴纳)。

(三)食宿、交通费自理。

(四)会务费、项目费报名时汇款。

八、报名与报到

(一)报名截止时间为:2012年3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二)报名时须备齐下列材料:报名表、汇款凭证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2张、身份证(或出生证明)复印件。否则视为报名无效。

(三)报名后,因故不能参加比赛者凭书面申请,组委会可退还会务费100元及其它全额的费用;报名截止5天以后,不能参加比赛者所有费用概不退还。

(四)报名后,欲更改项目者,须书面申请,并交纳每项更改费100元。

(五)各队报名表一式两份加盖所在单位公章,由领队签名特快专递寄至大赛联络地址或发到组委会电子邮箱。

(六)4月20日各参赛代表队在长沙市报到,报到地点另行通知。

九、大赛联络与报名材料发往地址

(一)联系地址:

1、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凤阳街凤南小区二栋306室

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

邮编:417009

联系人:马俊祥130 3482 3480 180 0842 6180

朱资娥133 0738 0783

电话:0738-8930306

2、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友谊路168号(星语林一名园)8栋1203室华夏武状元武术大赛组委会

邮编:410000

联系人:马俊祥13034823480、18008426180

朱花放18873802989、15873199480

报名表、安全责任声明表可在武术世界网省略或湖南武术节官网省略下载。

Email:

QQ:806683959

QQ:1047754062

(二)会务费、项目费汇款:

1、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

卡号:6222 0219 0101 3599 442

户名:朱花放

2、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

卡号:6228 4817 0030 1382 119

户名:朱花放

十、仲裁委员会及裁判员

(一)仲裁按国家体育总局《仲裁委员会条例》执行。

(二)仲裁委员和裁判员由组委会选聘。

十一、其它

(一)组委会有权无偿使用参赛选手音像资料进行宣传推广。

(二)组委会有权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大赛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凡参赛选手,必须服从组委会的一切活动安排,否则视作弃权处理。

(四)本规程解释权属华夏武状元武术大赛组委会。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8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11-03

跆拳道和中国武术都是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武技,两者无论是在文化特色还是动作技术特征上都具有丰富的内涵,然而,两者在练习过程中和发展程度上却有很大的区别。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和自娱娱人之功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纵观武术的发展前景并不令人满意,放眼目前国内武术的现状,结果更是令人担忧,开设有武术项目的健身俱乐部、武馆是少之又少。反观跆拳道,虽然它是在广泛吸收了许多国家的技术精华如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的基础上才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但由于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加之跆拳道自身的特点,使得跆拳道近几年来的发展形势是蒸蒸日上,在中国开展的更是如火如荼,并且深受国内男女老幼的喜爱。作为“国粹”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普及确实很不乐观。然而,作为“舶来品”的跆拳道的发展却门庭若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 武术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深深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武术从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习武的热潮,许多武术爱好者纷纷投入习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几年里,发展起来的武馆和武校就达12000多家,随处可见武术招生广告,不少外国朋友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武功,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令每一个习武人振奋。

但是这股习武热潮的确来的太突然了,当武术界还没有来得及揣摩它就迅速变冷了,因此造成了今日国内尴尬的局面,一些武馆倒闭,另一些迫于生计而改换门庭。现在,除了一些武术之乡如河南登封少林、河北沧州、山东的郓城梁山等还可随处可见武馆或武校之外,国内其他地方很难再寻觅到那股习武热潮的影子。昔日观众爆满的武术比赛现在却门庭冷落,观众寥寥无几。为改变这种局面,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尝试探索武术的市场化、产业化路子,举办了如“传统武术功力大赛”、“散打王争霸赛”等商业性比赛,但收效不高。长期以来,武术比赛总是借鉴拳击与体操项目的形式,这使得武术很难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并且在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上也是举步维艰。

入奥一直是武术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武术至今还是徘徊在奥运会的大门之外,综观武术的发展,武术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是当今武术发展速度慢、普及范围小的原因所在。

2 跆拳道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2000年,跆拳道正式作为奥运会项目登上奥运舞台,这对于本来发展形势就较好的跆拳道来说更是如虎添翼。借此东风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各种跆拳道馆如雨后春笋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求学的人络绎不绝。2000年、2004年奥运会,陈中、罗微连夺三枚女子跆拳道金牌,这使跆拳道在中国更是掀起了一股难以抵挡的热潮,成为了国内都市青年的首选,甚至已经成为了时尚与否的衡量标准。

在国内,从白领阶层到大、中学生以至幼儿园的小朋友,无论男女、老幼都积极参与到跆拳道的练习当中,跆拳道馆遍布国内城市,健身俱乐部中跆拳道更是随处可见。有资料显示:北京二环东直门到朝阳门沿线,是北京租金最昂贵的区域之一,全长不到两公里,却在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之间聚集了超过4家跆拳道馆。尽管这里跆拳道馆的价格比在高校里贵一倍以上,但无论道馆的规模大小如何,每家都客源无忧。也有资料报道:南京跆拳道馆几乎遍及主城区,约有几十家,学员多达一两万名。目前南京的跆拳道馆价格并不低,高的达三四千元一年,比较上档次的道馆价格多在一年2000元左右。即使价格不菲,学员依然情绪高涨。各跆拳道馆只要经营不太差,一年盈利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元。

据中国跆协统计,目前中国已有跆拳道馆逾3000家,经营状况总体不错,尤其是近两年来上升势头尤为迅猛。上海1997年成立首家跆拳道馆,十年间以遍地开花,目前全市有跆拳道馆百余家,每年有约5万人报名学习。从这些资料我们不难看出跆拳道在中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 造成武术与跆拳道普及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3.1 技术动作特征

武术和跆拳道同为东方的技击项目,都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特点。虽然说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但是武术更注重动作的优美性,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给人一种协调美。即使套路中个别动作有技击的含义,但是总体来说实用性不强。同时,由于对身体协调配合的要求过高,使练习者望而却步。另外武术的动作门槛较高,尤其对基本功要求更为严格,没有几年的勤学苦练根本显示不出很好的效果。

跆拳道是以腿法为主的徒手搏击,具有“腿的艺术”之美誉,在技击实践中腿法和脚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武术的谚语中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胳膊拗不过大腿”的说法,可见,“腿的艺术”的魅力所在,同时跆拳道动作简单易学,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相比之下,武术的动作较为复杂,路线和方向变化较大,对于练习者“精”“气”“神”配合要求过高,让许多人不得不对中国武术远远观望。

3.2 跆拳道比武术具有更广泛的市场

跆拳道近几年在我国的火爆发展,正是因为它赢得了国内人民的广泛喜爱,这就为跆拳道的发展带来一个广阔的市场。很多人乘着这股东风寻求在跆拳道上的发展之路,有的在健身俱乐部中开设跆拳道项目,有的直接开设跆拳道馆,还有的武术高手纷纷教起了跆拳道。跆拳道在长期的市场化运作中,不仅没有迷失自我,反而更加强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其赛事既无所谓要向哪一项运动临摹,也不要选手戴手套,缠裹脚。可以说跆拳道在努力保持自身民族特性基础上,积极靠拢市场,最终抓住了市场,赢来了发展的机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武术的确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韩流”,武术会馆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即使零星存在,大多也很难通过社会盈利维持正常营业支出。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学校的武术课堂里,一方面,技击和格斗这一武术的本质被回避或者淡化。另一方面,武艺与武德的教育又常常被人为的分成两个部分,这样一来,学生们普遍觉得武术与体操、舞蹈并无多大区别,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却缺乏实用性。年轻一代的中国人纷纷涌入跆拳道馆就不足为奇了。这也使中国武术失去了大批的市场资源。一直以来,中国的武术界都有着浓郁的派系色彩,各派系之间显得较为独立,从而也影响了武术的产业化发展。

3.3 跆拳道比武术更能培养人的礼仪、武德

跆拳道“礼仪”是练习者基本精神的体现,强调“以礼始,以礼终”。练习者每次练习及比赛前后,都必须彼此向对方施礼。在千百次这种貌似繁文缛节的礼仪中,练习者不知不觉中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训练、比赛、讲解、批评教导、招呼等各种场合,都可见队员教练在不停的行礼鞠躬,这种礼节完全是一种系统化,外化的礼仪规范。“坚强克己、忍让向上、百折不挠”作为跆拳道的内在精神在跆拳道的练习和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也为塑造练习者坚强的性格品质提供了有利的精神基础。

在武术谚语中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文以评心,武以观德”的说法,说的是武德修养在习武过程中是首要的。但具体在武术练习过程中,“德”体现在何处?无外乎武术练习时的抱拳礼,武术抱拳礼虽其自身有丰富的内涵,但在普通观众眼里似乎就是一个简单的武术动作,甚至还不知道是一种礼节。很多人认为武德的内涵是博大的,不能局限于此,但现实问题是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办法表现出来。这就是相比跆拳道而言武术的“武德”体现不足的原因所在。

3.4 跆拳道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要优于武术,很多人对武术认识还较为肤浅

谈到宣传和推广,跆拳道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武术借鉴。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就已经制定出了跆拳道的推广计划,把跆拳道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并作为大学传播的重点,为跆拳道在本国长期、稳定的传播提供了保障。而且政府不惜重金向世界各地派遣教练、开设跆拳道馆,提高群众的普及率,为推动跆拳道在国际上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韩国成立了专门的跆拳道技术与推广部门――“国技院”,其研究建立的竞技跆拳道体系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并为人们提供了学、练的场所。此外,由于跆拳道自身晋级的特点能满足许多人自我认可的需要,从而为跆拳道被人们普遍接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比之下,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却显得相形见拙。中、小学应该是开展武术的重要阵地,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战略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某些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武术教育非常之少,武术教育基础较为薄弱,这使得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更无任何基础可言。武术在宣传、推广中的不足使人们对武术的理解仅限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对武术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此外,由于武术项目门派繁多,表演性和对抗性共存,缺乏统一的科学评判标准,也使得武术在推广方面较为困难。

3.5 武术与跆拳道在练习过程中的娱乐性差异

跆拳道本身技术动作相对易学,能增强人快速获得学到这项技能的自信心,从而使人获得这种运动和成就感,使人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而武术在练习过程中动作较多,较为复杂,加之在练习过程中方向路线变化较多,练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练习者的自信心,练习者从中很难找到习练的快乐,从而使他们逐渐失去了练习武术的兴趣和动力。与之相比,跆拳道在练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快乐性较为明显。

(1)跆拳道的发声可释放心中的不快、增加练习的气氛和提高自信心和震慑力。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社会里的人们,每天都要遭受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有些可向家人、朋友倾诉,但是有些只能由自己承受。跆拳道练习过程中的发声和呐喊可以使这些不快和压力得到宣泄。同时,通过对脚靶的踢打和肢体的对抗,也可使郁闷的情绪得到释放。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呐喊、发声也能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降低对手的锐气,提高自己的势气,从而利于树立必胜的信心。在武术练习和比赛中,除南拳的套路中的发声较为明显以外,其他则体现不足。并且在散打比赛中还规定了不得借发声来恐吓对方。由此可见,与跆拳道相比,武术在发声、呐喊方面表现较为不足。

(2)跆拳道练习器械的独特设计有利于给练习者带来击打后和成就感。跆拳道中脚靶的设计和散打,拳击靶的设计有所区别,跆拳道的脚靶是由两块菜盘状大小约3cm厚的实心海绵制成,两块叠在一起以供击打,中间只有1/3的地方是由手柄连接,其余部分中间都是空隙,这也造成了击打效果的不同。当练习者击打脚靶的时候,两块实心海绵碰撞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从而给练习者带来击打后的,这会使练习者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确实能令很多人信服。这比在武术练习中对沙袋的击打更能提高练习者的情绪和兴趣。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目前国内武术的发展空间不容乐观,武术逐渐地失去了群众基础。这不但是由于人们对武术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而且还与武术自身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能将眼光总是停留在过去和现在,更不能对武术总是持否定态度。武术要想象跆拳道那样在国际得到认可和发展,要想在奥运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先要解决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勇于借鉴跆拳道的发展模式和经验,集思广益尽量使武术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喜爱和认可。同时放眼国外,和国际上其它武技进行广泛交流和相互学习,认清不足,找准发展切入点,让中华武术真正走向世界也最终会成为现实。

4.2 建议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9

关键词:太极拳 有机构成 有限注意

一、引言

笔者从1994年1月到2007年11月收集有关太极拳教学的论文62篇,并对这些论文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发现其中讲述太极拳拳架教学的论文34篇,占到总数55%,而谈及呼吸教学和哲理教学的仅有7篇,占总数的10%。当然,这仅有的62篇论文,只是研究的一个样本,但它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对呼吸和哲理的教学重视不足。太极拳是拳架、呼吸和哲理的有机统一体,缺其一不能称为太极拳,而且太极拳与其载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突出的内养保健价值是分不开的;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二者的教学,就会有教授“太极操”之嫌。所以,把象征内养保健的呼吸和哲理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学是理所当然和必须的。

二、设计的提出

如何能使学生有效的认识和学习太极拳?三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学习客体的难易程度和主体与客体的衔接过程――教学。其中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客体的难易程度都是相对固定的,我们惟一可以把握的就是他们的衔接过程――教学。“教学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如何把教学的客体――太极拳,以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习主体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此,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关于太极拳教学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对太极拳本身的认识,遵循有限注意理论的提示,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从兴趣的激发依次到拳、太极拳架、呼吸、哲理”的太极拳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三、教学设计

1.兴趣的激发到拳。兴趣的激发到拳是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有二:第一是激发学生对太极拳整体的学习兴趣;第二是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就会学好太极拳。关于第一项任务,主要集中在太极拳的教授前完成。第二是让学生知晓整个对太极拳学习的过程是分成若干个很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去实现的。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把太极拳学好。拳到太极拳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对太极拳的整体认识提出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太极拳一词,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拳是正,是表达的主要成分,太极是偏,是对拳的修饰和限定。拳即拳术,本意就是徒手的武术是外在的肢体动作。太极是对肢体动作的修饰和约束。太极中的“太”是至高至大的意思,很好理解,例如:太公太婆等,比公婆更高一级的就是“太”,关键是“极”的理解。在我国最早的一本天文历法书,《周髀算经》中有专门的含义,该经下卷说:“阴阳之术……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历。”“极”就是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在极的终点一切都到了尽头,既然到了尽头,又怎么能万物复始呢?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古人意识到:要想在一个极终了之后还会有另一个极产生;要想使极与极之间能够顺利的转化,就必然有一个比极更高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太极”。由此可见,太极就是这么一个如环如端的东西,宋代的周敦颐,所传出的太极图画出的就是一个空空的圆,这样一个圆,正好体现了太极概念的含义。这个圆圈就给肢体的动作一个约束,说明肢体的动作是“画圆”的动作,由此可以理解太极拳就是“圆圈武术”,是画着圆圈进行攻防的肢体动作的总合。本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拳”的教学。二是由“拳”向“太极拳架”的转化。拳的教学,就是徒手武术的教学。在此,只要掌握基本的动作框架即可。关于这点有很多可以借鉴的资料:如先下后上、注重基本功的教授、口令教学、攻防含义等。需要提出的是,攻防含义的介绍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末。太极拳架的教学即圆圈武术的教学。是在拳的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两项任务:即规范动作轨迹明确和重心的转换。这点与资料当中的“先方后圆”、“先粗后精”等不谋而合。在强调动作规范时,结合攻防特点,重点强调攻击一侧的肢体规范。需要注意的是,重心转换是否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肢体的圆运动。所以,安排一些重心转化的辅助练习和游戏是特别重要的。另外,“运动训练中,技术动作从控制过程转化到自动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技术动作可能达到高度自动化,有的可能只是部分自动化,有的可能甚至只是偶尔自动化。如果我们加强对部分自动化或偶尔自动化动作的训练会促进整个动作的自动化过程”[4]。所以在教授太极拳拳架的过程中应发现学生最“擅长”的动作加以强化,以促进其他动作的习得。

2.太极拳架到呼吸到哲理。太极拳是由武技基因、养生基因和哲理基因共同组成的。养生基因和哲理基因又是以武技基因为载体出现的。一般在教授当中既重外,又重内。即:在注意太极拳的慢、柔、圆的外在特点的同时,又注意精神高度内敛、“吐纳”的内在特点。内修外练同时进行,要学习者面对如此多的“注意”时,很容易顾此失彼。“动作的习得阶段需要很多注意。属于技术动作的控制阶段;双重任务的执行会降低各任务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动作学习的初级阶段,只有把任务单一化才能充分发挥“注意”的效率,从而达到好得教学效果。在此阶段不能拳架、呼吸、哲理同时进行。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应该简化任务,提高注意的集中率。

习得拳架后对呼吸和哲理的进一步学习会不会导致对太极拳架的淡忘呢?“在运动训练中双重任务的练习方法可以加快主任务的自动化。”拳架之后加入导引和哲学的学习任务不仅不会减弱动作的习得效果,相反还会进一步促进和巩固所学拳架。太极拳架到呼吸到哲理是太拳教学中“太极”味道最浓的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明确动作当中攻防的力点和由此上升到对中国文化的体验。明确攻防当中的力点。这个任务的完成,更好的办法是“以精带多”,就是学生在对动作和呼吸学习完毕后,就会有一些对动作特征和呼吸相配合的一些体验。教师需要将这些体验总结提高,帮助学生把动作和呼吸的认识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四、结语

太极拳教学步骤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动作的习得规律。充分考虑太极拳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目的是让学习者更好得理解和掌握太极拳。

[注:忻州师范学院课题项目。]

参考文献:

[1]文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人民教育》,2003.3。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刘力红:《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10

关键词 跆拳道 青少年 武术

一、跆拳道、武术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

“礼仪、廉耻、忍让、克己、百折不屈”是跆拳道精神宗旨,尊师重道是跆拳道的精神体现,“以礼始,以礼终”是其风格特点。相关研究表明,跆拳道对大学生的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增强社交能力、培养道德修养、提高防身与自卫能力都有深刻的影响。跆拳道外修技术、身体,内修精神、性情,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人体美、性格美、行为美、运动美、个体个性发展的美育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根据对张家口学院2013级跆拳道选修学生158名调查得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这5个消极心境分量上的得分都低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在精力、自尊等积极心境分量上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这表明跆拳道对改善学生心境状态有显著的效果。杨全辉在《跆拳道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也同意了这个观点。还有部分高校也对开展女子跆拳道非常重视,根据福建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唐山市高校女生调查结果,都显示跆拳道练习对自身体质提高的有显著作用占40%、有作用的占63.3%。武术融纳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健身、技击、观赏、教育和经济等多种价值。

二、高校开展校跆拳道与武术的主要形式

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参与跆拳道形式有:选项课、协会、俱乐部、培训班。大部分高校已经有了跆拳道协会,但协会的运作模式不太理想,宣传力度也不够,无论校内或是校与校彼此之间的交流也甚少,没有展现出跆拳道自身的魅力。虽然好多女大学生喜欢跆拳道运动,部分高校对女生开展跆拳道选项课也还在探索当中。目前,开展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大运会武术训练与竞赛、学校业余武术训练队、武术选项课学习、学生武术社团活动、自学自练等。根据宋亚炳在《广东省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对广东省24所学校统计:没有社团组织和有社团组织不能经常活动的学校居所调查高校数的87.5%。据了解学校业余武术训练队和学生武术社团组织都是学生的自发组织,出于学生的兴趣或学校庆典联欢等需要,偶尔进行一下短期性的训练和表演,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规定性,其活动的经常性难以保持,无论是跆拳道协会,还是武术协会都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三、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课与跆拳道课的教学内容

经调查,武术基本技术占40%,套路占35%,器械占15%,实战占0%,身体素质占10%,以套路(太极拳和初级长拳)和基本技术为主要的授课内容,而实战的练习没有,武术博大精深,但武术课未能把武术传统的精华体现出来。跆拳道基本技术占40%,品势占20%,道具占15%,实战占15%,身体素质占10%,以基本的技术和品势为主,增加了实战及戴护具的练习,在内容的设置上较武术更加多样化,两者都有对身体素质的练习,可见都有一定的运动强度,符合当代大学生喜爱探索新事物的心理。

(二)对武术、跆拳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对比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武术课还是沿用了比较古板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学生始终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和思路进行学习,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们无法按照自身掌握的情况来进行学习,始终被动地学习,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使练习的效果大大降低。与武术相比较跆拳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占有较大的比重,可以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主体进行练习。由于跆拳道在练习过程非常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以学生为主进行的教学模式更为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在对教师教法满意程度的比较中,在武术课上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要低于跆拳道课上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

(三)武术与跆拳道的考核内容

在考核方式上,武术课和跆拳道课都采用理论和技能结合的方式。根据问卷回馈的信息,不同学校的理论和技能所占的比例不相同,一般都是以技能考试的分数为主。大部分学校以技能占60%、理论占40%来作为评分标准,少部分学校以技能占70%、理论占30%作为评分标准。

四、结论

在我国武术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其普及推广工作势在必行。各个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借鉴韩国跆拳道在世界发展与普及过程中的有效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武术教育制度的管理,建立长期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精简武术动作,增加实用功能,设计统一的武术练习服装,改善武术的教育模式与考核制度。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武术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适应大众的需求,促使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普及。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北省沧州市2014年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4J009:《沧州市高校武术与跆拳道选项课开展情况及对策研究》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武术概念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10-13.

[2] 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5-1117.

武术长拳教学设计例11

影片开始时还有一段霍父演练的拳术,因为动作较少,更分辨不出其所练为何拳。但其中有一个并步立冲拳的动作与传统迷踪拳中的练法有相似之处。片中还有一处霍元甲与人比武之前拉了一个虚步立掌冲拳的架子,与迷踪拳的动作相同。但仅凭一两个动作就断定它属于什么拳种,会让人产生肤浅之感,因为中国武术象形取意,再加上各门派传人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一些动作同时存在于各个门派中也是不足为奇的。

霍父教徒弟练武的情景,我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历史上的霍氏迷踪艺秘不外传,霍父不可能同时教十多个徒弟一起练武;二是过去师父教徒弟,不可能像电影中反映的那样,由师父喊着口令,徒弟们反复操练着同样的几个动作,而是根据入门时间的长短,教学有别,徒弟们各自学完自己的动作后,反复研练与琢磨,师父再在旁边分类示范和指导。

电影牛,少年元甲偷艺后,农劲荪帮其练写字,元甲在旁边练拳。当时元甲所练的拳是少年规定拳。这套拳本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全民习武”热潮中,为加速少年儿童运动技术的规范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由国家体委于1987年编排颁布的少年规定竞赛套路。把这个套路搬到了清朝,让当时的霍元甲演练,足以说明编创人员的功夫并没有真正下在武术动作设计上。长拳演练时本不该发声,而少年霍元甲演练此拳时却发声助力,“虚”助声势。

在霍父与赵中强的比武中,有两处似值得与编剧商榷,一是比武时双方互签“胜负在人,生死在天”的生死状,这种武侠小说家之言的把戏,与中国武术所推崇的“以武会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二是霍父将赵中强打倒在擂台边缘时,作为强者来讲,一般是应该让其站起来以后重新过招的,而这时霍父在犹疑了片刻以后,使一个跳转身盖掌动作欲击打赵的头部,但偏偏在这时霍父又手下留情,欲打又停,而赵中强却趁“隙”而人,将霍击败。这个武打动作的瑕疵不是出在霍父的手下留情上,而是出在前边迟疑后的跳转身盖掌这个动作上。稍有些技击常识的人恐怕都能看得出来,即使霍父最后不手下留情,真的要击打对手,对手实际上早已能趁其转身落地之际闪身而进,根本用不着等到其掌要落未落之时才被动出招。在后来的霍元甲与奥比音的比武中,霍元甲也用了一个同样的跳转身劈掌动作,说明本片的武打设计是把这一招法当作绝招来进行设计的,而这一“绝招”的设计中显然存在着技术方面的明显缺陷。

在与赵健打擂比武的一场戏中,编导为霍元甲设计了一个典型的跆拳道下劈动作。应该说,在缺乏国际间武术交流的当时,这种腿法在我国的传统拳术中并不多见。

影片还臆造了外国商会密谋策划四大高手挑战霍元甲的比武闹剧。有一家媒体这样宣传影片,“电影《霍元甲》详细展示了迷踪拳对抗西洋拳、中国长枪对抗德国长矛、中国剑对抗西洋剑、三截棍对抗东洋刀和中国擒拿手对抗澳洲摔跤的场景”,而且“本片除李连杰与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这对超强组合外,还聚集了英国拳王、泰国拳王、澳洲顶级摔跤手和德国两位剑术专家共5位世界顶尖‘武林高手’,展现东西方武术较量。与李连杰过招的外国演员都用真刀真枪,而不是道具,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看性”。这种宣传,一是为影片发行造势,二是“外行看热闹”跟着瞎起哄。而作为已经拍摄了三十多部影片的“功夫皇帝”李连杰口口声声称要用《霍元甲》为自己三十多年的习武生涯做个了断,却如此这般设计打擂比武戏,则显得过于不严肃了。首先,以一抵四的国际间正式比武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有违公平的,也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其次,擂台比武不是战场厮杀,真刀真枪的比试不符合中国武术的比武传统。真有非比器械不可时,很多武术家是随意抄起根烧火棍之类的东西代替真刀与对手进行比武的,即使真的要比枪,双方都是以棍代枪,并且还要在棍梢上缠布,涂上白粉,双方点到为止,最后以身上所中白灰的多寡来分出胜负高低。否则刀枪无眼,剑不留情,真要是哪方拿捏不准,整出个残疾来,就违背了以武会友的真正动机和目的。其三,历史上的霍元甲与日本柔道高手进行较量时,本是战胜对手后,才遭对手的报复而中毒的,而本片却让霍元甲在与日本九鬼神流的高手田中安野比赛的间隙中毒,让已经踉踉跄跄的霍元甲在日人的重拳攻击之下气绝身亡。当片中霍元甲明明已经奄奄一息却还要继续比武时,在场的中方人士不仅不加阻拦,还一致高呼“自强不息”;当片中

的田中安野将并无还手之力的霍元甲击昏在擂台上,却假惺惺地举起霍元甲的右手,嘴里高喊“霍――元――甲”时,我不知道看过该片的朋友会做何感想,本是让中国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壮举却变成了如此窝囊的一幕。我真不知道煞费苦心的编导们究竟是要宣扬中华武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是有意要灭自己的志气、长他人的威风呢?

关于迷踪拳,在民国三十一年庐景贵所著《曹氏八卦掌谱》总论中有如下叙述:“人类之武术乃人类所创,不得谓为创自某人。其称为某人创者乃指门户派别言也……盛清复有四大派出焉,太极拳、迷踪拳、形意拳及八卦掌是也。”“迷踪拳盛行北方,传自康熙末年鲁人孙通,今日沧州及静海之迷踪艺皆孙之嫡派。”“此四派之艺于上中下三盘顾及周到,拳术有刚有柔,并大枪、短棍以及刀、剑、钩、拐等器械各有操练法式,更有二人对比练法。凡学术后来居上,拳术亦不能例外,此晚出之四派实兼收各家之长,洵为现今最称完善之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