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7 03:26:37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1

除了要认真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精神外,更要时时以满腔的热情,浓浓的爱心投身到班主任工作和教育工作中去,育人与教书并举,向着“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才教人”的方向努力。向同行中的先进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和优秀的班主任。

二、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坚持每学期阅读两本以上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专著,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积极、认真参加本工作室组织的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同时也要积极参加本地区、本校组织的各种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活动。虚心向导师孙琴华老师学习,不断完成自己,提神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学生喜爱,家长喜爱,同事肯定的班主任!

三、在课堂实践中强化班主任工作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2

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将通过名师引领并结合个人实际,探索“高效课堂”的理论和方法,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希望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

第一年: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

1.过教材关,将12本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所有题目做一遍。

2.加强学习,阅读4本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

3.探究名师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思想和经验,从吴老师的身上汲取营养。

4.积极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工作,与工作室成员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5.逐步完善自己的博客,经常发表文章,阅读别人作品,养成勤于读写的好习惯。

第二年: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阅读6本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

2.积极主动完成工作室的任务。

3.养成写作的好习惯,使自己的博客在质量上、数量上得到较大的提升。

4.通过读书笔记,教学反思等形式,认真积累素材,争取发表文章。

5.争并认真对待每一次讲公开课的机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6.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

1. 严格执行工作室工作计划要求,履行工作室成员的职责,认真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任务。

2. 每天坚持阅读有关教育的文章、刊物或书籍,每周上网观看教学视频,名师讲座等等,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3.积极参加各种形式(讲课活动或理论讲座等)的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完后都要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并在自己的博客上,隔段时间打开看看,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3

2003年1月5日,周济同志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03年7月,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是全国高教系统首次召开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会议。至此,我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发展规划的工作职能,纷纷设立发展规划处(办公室)、发展计划处、发展规划与学科管理处和战略与政策研究室等发展规划部门。

经过近几年建设,发展规划部门的地位日渐突出,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在促进大学的战略定位、学校发展、学科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实践中也存在职责履行困难、缺乏组织归属等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大学进行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就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高校发展规划部门进一步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样本选择我国“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覆盖面较广,能够准确反映目前主流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整体情况。

样本Ⅰ:2008年7月20日~8月21日,以网络资源为主要渠道,结合有关参考资料,对全国108所“211工程”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设置、职能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985工程”院校3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67所,工信部属高校7所,军队所属高校3所,其他部委、省市直属31所。

样本Ⅱ:2009年1月19日~3月10日,通过走访、电话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工信部属7所高校进行了再次调研。

二、我国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的现状主要特点

1.高校发展规划部门设立情况。据统计,全国108所“211工程”高校中直接设有发展规划部门的有72所,占总体的66.7%,没有直接设置的有36所,占全部高校的33.3%。3所军队院校没有设置发展规划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属7所高校全部设立了发展规划部门。高校设立专门的发展规划职能机构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共识。

2.发展规划部门职能设置和工作性质。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主要涉及七大职能: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学科建设、校园规划、战略研究、资源整合、信息统计,部分高校发展规划部门兼有工程招标、重大重点科研条件保障项目管理、合作办学等其他职能。概况来说可分为核心职能、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

发展规划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规划工作,包括学科建设规划、其他事业规划等。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掌握学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基地等资源的状况,及时获得学校需求,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

计划管理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指学校投资计划的申报、论证、立项、实施、验收以及评价等工作。根据发展规划部分在学校职能划分的不同,计划管理工作涵盖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学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与年度计划的申报、统计报表等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还负责研究学校基本布局与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平衡学校人事、招生、教学、基建等各类计划管理工作。目前,高校计划管理工作趋于综合计划的统筹管理。

学科建设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指学校“985工程”、“211工程”等学科建设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日常管理、验收评估等工作。

战略研究(政策研究)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主要研究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收集、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信息和最新动态;比较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准确掌握教育资源以及办学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跟踪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国内一流大学的现状、发展规律和趋势,持续开展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建议及年度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

资源整合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研究学校学术资源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整合学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校园规划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学校校园总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同时负责校园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可研报批、建设过程的审核监督、校园建设项目预验收、年度竣工检查验收和后评价等工作。

信息统计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学校基本信息统计和,年度统计以及专项统计工作。

3.发展规划部门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人是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组成,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一个组织是否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人。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由于其职能设置不同,人员编制及结构也各不相同。对“211工程”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统计来看,一般下设1~6个科室,人员为2~15人不等,如工信部属7所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5个科室。西北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4个科室,处内人员为9~17人。

三、高校领导对发展规划部门的重视指导情况

高校领导是否重视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对该部门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还是比较重视发展规划工作,高校一把手亲自主管规划机构的占61.81%,学校主要领导始终重视、指导规划制定工作的占到89.36%。

四、对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思考

1.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发展规划工作职能与权威。发展规划部门属于高校校综合性协调管理部门,只有在高校核心管理层的重视领导下,才能够很好的宏观把握学校发展资源。国内高校大部分发展规划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学校很多部处的职责存在部分交叉,若不具有一定的权威,将影响工作的实施。发展规划部门只有具有了一定范围的实质性管理权,或者说掌握了一定的办学资源分配权,才能保证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从制定、实施、管理到目标完成顺利进行。

2.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规划机构的人员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第一,人员结构中最好具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吸纳不同学科领域的人参与到高校发展规划工作中来,人员数量也是工作精细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各项基本技能,具有全面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发展规划工作人员要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学校的整体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展规划部门高效、良性的运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国高校发展规划组织建设。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成立时间不长,存在机构职责设置和上级主管部门等多种不同因素,致使高校发展规划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支撑联系。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和组织,接受民间组织的指导,建立全国性或行业性的高校发展规划组织。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4

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Ⅱ向。但是,电力企业在当前的工作中却没有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专业性的辅导与帮助。这突出表现在电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重要性。一些电力企业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用僵化的思想对员工进行管理,忽视了员工发展的动态性。这导致一些电力企业并没有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种现象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员工出现奋斗目标模糊与缺乏自我发展动力的情况。另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还体现在相关的活动流于形式,并没有对企业员工的发展发挥实质性的效果。一些电力企业开展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但是却没有对活动投入充足的人力与物力。这导致活动受制于资源的限制,无法真正服务于电力企业员工,变成了形象工程。

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没有结合员工发展特点。一些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不足还体现在活动并没有充分结合员工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忽视了不同岗位的员工的差异性。电力企业具有技术性岗位、管理性岗位和经营性岗位,不同岗位的员工,其发展的路径与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是,一些电力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却忽视了这种差异性,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完全相同的活动。这必然降低了活动对员工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忽视了不同工作阶段员工的差异性。处于不同职业生涯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与目标。这也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要充分考虑这一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性却没有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得到体现。这也给活动的制定带来不利的影响。

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参与性不高。员工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与对象,其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效果。可是,一些电力企业员工在思想上却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人,没有意识到相关活动对自己的价值。他们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时候,存在消极的态度,没有认真完成各项教育任务。这导致一些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缺勤率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措施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作用,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首先,电力企业要投入一定的物资资源。充分的资源是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础与前提。为此,电力企业可以在每年的预算中,可以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资金进行单列。这可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具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其次,电力企业可以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专职人员。安排专职人员,可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专业性。专职人员可以根据电力企业的需要,认真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再次,电力企业要建立教育的规则制度。当前,一些电力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效率偏低的原因在于它们并没有为建立起完善的规则制度。针对这一情况,电力企业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对员工每年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次数与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对无故缺勤的员工进行惩罚。这可以保证电力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有序开展。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5

中图分类号:C9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082-03

一、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的背景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更加需要知识的武装,以焕发更具活力的气息。知识型市场经济带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在市场经济前进过程中,它需要建立在知识的形成、传播、运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人才的优化配置问题成为企业热心关注的话题。真正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的人,很自然的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经济元素。学习知识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条件,更是掌握信息和知识,实现有效交流沟通,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对知识和人才的迫切需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企业同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为顺应并紧跟经济发展步伐,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增多的需求,促进企业员工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实现,在企业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社会发展自然而然的结果。

(二)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当前,电力企业刚刚经过“三集五大”改革,公司业务管理体系经过整合优化,实现了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以高端人才培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深入推进“六统一”(人力资源规划与设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劳动用工制度、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和开发)为主线,人才队伍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推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公司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提高公司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员工职业能力促进职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企业员工抛开个人情感因素,给自己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同时对社会有一个深度的体会和感悟,以便在就业及工作中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提升自身的担当能力。这样,企业员工才能看清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将自身的性格、爱好和能力进行有效的兼顾和整合,最大程度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为自己寻找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

其次,员工找准自己定位后,自然会为自己确立一个客观切实的目标,端正自身的择业观,并增强自身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简捷的方法和措施,突破职业生涯中的困境,克服阻力,变压力为动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最终赢得事业上的进步和成功。

再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员工深切感知自身的不足,增强自身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便努力争取自己在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人生资源,并将各种人生资源进行高效的融合和应用,发挥它们强大的力量作用,利于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

二、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岗位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得企业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在规划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影响规划管理效果的完整体现。

(一)员工怠于思考未来,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较为淡薄

目前,电力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许多人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参加企业各种活动,而并未对社会发展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将来也不思不想,不闻不问,以至于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以及企业“三集五大”改革中,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缺少一种坚实的准备。同时,电力企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员工单方面依靠企业寻求发展的心理也较为普遍。

(二)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实用性难以保障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虽然开展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却并未加以重视,使其对企业发展应有的作用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当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或与同行业的兄弟单位进行互相交流学习时,才意识问题的棘手,结果只能是大力掩饰,反而容易忙中出乱,使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无法落到实处。

(三)欠缺科学高效的规划指导体系,不利于应有作用的发挥

确保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挥良好效应的重要条件是将员工的自我审视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机融合起来。目前,很多企业过分注重对政策的宣讲和理念性的灌输,偶尔只是邀请专家进行几场流于形式的生涯指导讲座,并未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可见,多数企业都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严重影响了规划工作的效果。

(四)测评体系不能适应国情,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质量

测评能够使企业员工对自己的爱好、气质、性格、各方面能力等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审视,使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国内的测评系统脱胎于欧美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外在文化上、习俗上、价值观上均存在差异,致使我国电力企业在引进外国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时缺乏较大的程度上的创新,与我国国情、企情不太适应,严重影响规划质量。

(五)指导人员队伍素质较低,人员不专业不稳定

企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导工作应当由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完成,以确保规划效果和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为本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规划指导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由于指导人员不够专业,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接触非常少,致使实践效果也不明显,产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同时,正因为专业化工作人员的欠缺,员工“转岗”现象频繁发生,也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稳定。

(六)员工工作心态不理智,不利于规划效果的实现

当下,社会各个领域都不乏浮躁气息和不良习气,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健康心理,使他们不能理智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前途等问题。工作过程中思想松散,行动懒散,在工作时眼光过高,不能切合实际地面对工作,致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直接照搬别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忽视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和长处,阻碍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三、电力企业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原则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我们应当清醒的认清经济发展形势,因此,不能孤立地对待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电力企业的命脉,为电力企业的稳步前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推动企业运营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目标就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应当认真对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促使企业散发出应有的魅力,去熏陶员工,使员工心中形成一个客观合理的愿景目标,通过个人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的大力发展也将促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完善,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使其更为全面深入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二者的内在关系就在于,通过员工职业规划管理,使企业各项工作目标实现受益,使其各个环节都如期实现,巩固企业工作效果。由此可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原则

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引入,必须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全新的方法,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考虑和组织工作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要做好工作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启动初期,应通过各种宣传、学习、培训使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应在思想上充分的转变,把规划职业发展和提升能力变成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通过职业规划指导人的指导和与组织的有效沟通,使员工认识到:职业生生规划是结合组织需要与个人能力特点,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立职业能力目标,制定能力提升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促进能力提升,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和积蓄能量,通过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达到目标岗位的能力要求,让实现岗位目标工作成为可能。

(三)全员参与的原则

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全面发动,使广大员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成就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将伴随员工的整个职业生命过程。通过提高认识,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找出自己能力不足,不断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

四、解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问题的措施

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是提升员工能力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方法,目前,可借鉴的经验不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应当认真总结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得以顺利开展,提升员工素质,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一)深入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促其发挥应有作用

社会的发展、国家电网三集五大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革新原有的生活方法和工作理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职业追求和目标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建立同样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得到了多数企业和大部分员工的认同。一方面,各个企业要确保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正常发挥,使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战能力均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发挥好职能作用,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大力宣传,激发员工的积极心态,使他们抛开不必要的影响因素,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对待现有的工作岗位,思量自己的未来,进而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使职业生涯规划在电力企业得到很好的普及。

(二)强化员工在生涯管理中的地位,有效开展规划工作

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中,需要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二者之间实现良好的协作与互动,才能保证预期效果的实现。

首先,企业应当注重为员工提供融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他们懒散的工作作风,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使他们越来越认同企业的行为,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开展。

其次,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为员工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企业应当形成以服务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树立“以员工为本”管理理念及“三公”意识,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优质平等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特色经营。(下转93页)

(上接83页)

(三)科学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保障

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特色定位,针对企业的具体运营情况对员工组织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程,并编写实用可行的规划指导教材,确保生涯规划的前瞻性。这样,企业员工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领悟,缩小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四)研发利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利于规划指导

企业应当选择合理科学的测评工具,并与相关机构和人员做好测评工具的研发工作。测评工具应当具备强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这样,企业员工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认知,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五)全方位提升指导人员素质,进行有效的信息跟踪工作

首先,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当务之急。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指导人员的素质,形成一个较为专业的指导队伍。这样,指导人员才能运用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大学生就业,将就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灌输给员工,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前行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应当对规划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记录和整理,并仔细分析原因,以便积累良好的经验;同时,要关注员工的工作动态,对他们的档案信息及时进行整理;此外,企业应当加强与各类院校的友好联系,注意人才的广泛吸纳。

(六)培养员工理性心态,克服从众心理

电力企业员工应当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前对自己有一个自我审视分析的过程,这种自我审视和分析,能够得出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构成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元素。对员工强调自我审视和分析,可以使他们结合自身的特点、爱好等因素,有侧重点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培养他们的理性心态,避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盲目心理。

五、结语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在员工谋求个人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健康发展及社会责任承担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建设,光靠走形式讲排场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地抓好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只有努力坚持,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以广泛有效地发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当然,作为新时代的电力企业员工,更应当客观审视自己,树立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为自己的前途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新的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20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促进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实现今年初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和全面实施大开放主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

编制规划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编制出一个好的规划的重要基础。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以往的规划编制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与安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十一五”期间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编制好“十一五”规划,首先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观,摒弃走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推动以创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把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与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到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上来,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是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体制导致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充分认识到,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就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在人口管理、市场建设、资金投入、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力争“十一五”期间使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有所缩小。

三是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经济的发展不会自动带来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就业问题难度加大,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保障水平比较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动摇经济发展的根基。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挥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变把经济增长当作“硬任务”,把社会发展当作“软指标”的做法,把给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增进人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重要位置。

四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省能源相对不足、资源短缺的矛盾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显现。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思维,不能寅吃卯粮、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活条件为代价,不仅要考虑五年、十年的发展,甚至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人的需要,更要遵循自然规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定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五是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搞好局部,支持全局,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有的地区对缩小地区差距,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急于求成。有的地区,把地区协调发展,完全等同于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无论是设区市,还是县、市、区,甚至是乡镇一级,无论是生态脆弱地区,还是其他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地区,都要在本辖区实现翻两番、翻三番,都要实现工业化,实现赶超。这些想法,是片面的;这些做法,强化了不合理的“行政区经济”,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必须全面理解地区协调的内涵。要认识到,地区协调是指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在各地区之间要适当,不仅是经济的分布在各个地区之间要均衡。缩小地区差距,主要不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重点是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要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要认识到,缩小地区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不是一、两个五年规划或者几个五年规划就可以根本解决问题的。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从经济区出发,统筹规划城镇体系、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对重点开发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善发展环境,形成新的增长极;对城镇密集地区,要加强统筹规划,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脆弱地区,要减少开发活动,适度引导人口转移;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要控制高耗水产业,避免地下水超采导致环境恶化;对贫困地区,要以人口脱贫为目标,把开发式扶贫与异地扶贫结合起来。

二、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编制“十一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部门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能圆满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从现在开始到2004年底。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组织开展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的编制;在2004年年底前后形成“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上报省政府。二是从2005年年初开始到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前。主要任务是:做好有关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草案。三是2005年“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后。主要任务是: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提交*年年初召开的省人大审议;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原则上要在*年完成编制工作。

根据这个安排,初步设想,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强化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也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不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完善体制、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初步设想,今后的五年规划不再编制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等涉及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军队方面的工作。从“十一五”开始,总体规划的名称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各市县和各部门编制的“五年计划”,也改为所属市县或领域的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规划期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

二是做实做深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目前,国家拟编制专项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具体是:水利、能源、交通、城镇化、科技、教育、卫生、防灾减灾、国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土地、水、石油等重要资源开发和保护。竞争性的领域一般不编制专项规划,而采取产业政策、预测报告等形式。根据国家设想,结合我省实际,“十一五”期间拟编制江西省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江西省水利专项规划、江西省能源专项规划、江西省交通专项规划、江西省城镇化专项规划、江西省科技专项规划、江西省教育专项规划、江西省卫生专项规划、江西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江西省农村(含民族地区)扶贫专项规划、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专项规划、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信息化专项规划,共14个专项规划(初步设想,有待与国家正式编制的专项规划衔接)。专项规划由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期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专项规划的编制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量化发展目标,明确任务措施,提出重大项目。同时,编制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改造、电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汽车工业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物流产业发展、农民工服务体系等单项规划。单项规划由我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编制。规划期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要求灵活确定,滚动编制。其它规划由各地、各部门自行编制,报我委审核和备案。

三是试编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对一些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密集地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重点开发地区等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进行规划。为了扩大江西在全国乃至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打响江西生态品牌,保护人类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充分挖掘鄱阳湖的题材,“十一五”期间,拟试编江西省山江湖规划和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由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完成。

四是改革市县规划。在省和市县规划中,市县规划应该成为最贴近人民、有约束力、可操作的规划。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苏州等六个市县开展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初步设想是:在市县一级只编制一个规划,将辖区内的国民经济、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融为一体。我省“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市县规划体制改革难度较大。对此省里不作统一要求,但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如吉安县先行一步,探索经验。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结合我省实际,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关键是要做到认识到位、队伍到位、工作到位。

第一、认识要到位。认识到位,关键在领导。我委从去年底开始,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就着手开展了“十一五”规划的部分前期研究工作。今年年初,按照省委常委会的要求,提交了本世纪头20年全省经济发展指标的初步设想和主要支撑条件分析。全省计划会议期间,又将《关于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了大家,以期引起各地、各部门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视。总的来看,各地、各部门对这项工作认识比较到位,提出了本地、本部门头20年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但也有部分设区市至今没有拿出本地经济发展的长远设想。请已经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的设区市和部门,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明年年底前形成本地、本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尚未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的设区市和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迎头赶上。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7

编制县“十二五”规划,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按照“体现统筹兼顾、体现创新驱动、体现绿色增长、体现共建共享”要求,以实现我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着力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州委六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以及县委十二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力争将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成推进××科学发展的方向标,加快转型升级的路线图,深化改革创新的任务书,建设各项事业的项目库。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原则。作为××州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县,要按照建设滇南中心城市、全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和全省五大城市群经济圈之一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更新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方式,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力争把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成一个既能体现××特色,又能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规划。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势的原则。编制县“十二五”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更要关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存环境、教育等方面需求,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重点发展的原则。县“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山坝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结合县情实际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四是坚持宏观有指导性、微观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县级是宏观之末、微观之首。县级五年规划在具有宏观指导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微观可操作性。尤其是规划的任务、措施等内容要具体可行,尽量做到目标数据化、任务项目化、落实责任化,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统一思想、反映民意、凝聚民智的过程,增强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规划期限

县“十二五”规划的规划期仍以五年为主(20__年~2015年),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展望到2020年。教育、交通、水利、环保、城建等专项规划可直接规划到2020年。

四、主要任务及分工

县“十二五”规划主要包括:一个规划纲要建议、一个规划纲要、一个指标体系及26个重点专项规划。

(一)编制县委关于制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建议)。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十一五”规划评估报告和各有关部门重点专项规划思路的基础上,起草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思路,进而编制规划纲要建议送审稿,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报请县委全委会审议通过后,作为编制县“十二五”规划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二)编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202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建议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十二五”发展基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综合26个重点专项规划,提出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绘制未来五年××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宏伟蓝图。

(三)编制指标体系及26个重点专项规划。以规划纲要为纲领和依据,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编制全县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一个指标体系和26个重点专项规划: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20__年3月 )

成立机构。县政府成立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组建重点专项规划编写小组。

提出编制工作方案。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提出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以指导全县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召开动员大会。县政府召开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组织学习培训。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省州的有关精神,适时召集全县编写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让编写人员全面了解和熟悉编制的背景、程序、要求等。

第二阶段: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3月至6月)

“十一五”规划评估。为了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必须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评估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力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涉及本单位工作职能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估,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形成数据相对准确、文字翔实、内容全面的职能部门专项评估报告,经部门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并报请分管副县长审定后,书面报告连同电子版一起于20__年4月30日前报送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撰写××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报请县政府审定后作为编制县“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基础资料。

编制重点专项规划初稿。各有关部门要在“十一五”规划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对本行业在“十二五”时期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充分运用上级的一切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各领域、各行业的重大建设项目,及时形成相应的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于20__年6月30日前报送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形成规划纲要框架。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省、州“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研究成果,并及时与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框架对接,明确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战略任务、主要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而提出规划纲要框架,于20__年6月30日前报送县政府审查。

第三阶段:规划征求意见稿形成(来源:文秘站 )阶段(9月)

起草规划纲要建议。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规划纲要框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部门重点专项规划初稿成果,进一步研究提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实现规划纲要的主要政策措施等,进而形成规划纲要建议,于20__年7月31日前提交县委全委会审议。

编制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规划纲要建议的要求,在重点专项规划初稿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和全县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完善、充实初稿,从而形成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于20__年8月31日前报送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规划纲要建议的精神,按照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深入研究分析,广泛凝聚各方智慧,综合各部门的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框架内容,进而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组织专家评审,于20__年9月底前提交县委、县政府审查。

第四阶段:规划完善和报批阶段(20__年10月至12月)

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送审稿。各有关部门要在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充实征求意见稿,从而形成重点专项规划送审稿,于20__年10月底前报送县编制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政府常务会审议。

形成规划纲要送审稿。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州发改委的联系和对接,将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进行梳理综合,以全面充实、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最后形成规划纲要送省稿,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于20__年1月左右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五阶段:规划阶段(20__年3月底前)

规划纲要经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后,县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规划纲要落实进行责任化,形成册子,下发到各部门、各乡镇执行。同时,各重点专项规划经县政府常务会审查通过后,各有关部门也要将其编印成册发放到全县各部门、各乡镇。

六、编制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由张桂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同时,有重点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各部门要组建重点专项规划编写小组,明确一位分管领导和一个联络员,名单于20__年3月16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3812038。

(二)组建专家队伍。组建由县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界、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团体代表或专家组成的县“十二五”规划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县“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指导、审稿、修改和提出意见等咨询、论证工作,为实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供保障。咨询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三)强化人员保障。充实规划队伍,抽调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写小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为做好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四)落实工作经费。由县人民政府安排必要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严格编制程序。在编制程序上,按照评估、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程序,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公示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修订制度。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新的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20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促进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实现今年初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和全面实施大开放主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

编制规划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编制出一个好的规划的重要基础。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以往的规划编制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与安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十一五”期间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编制好“十一五”规划,首先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观,摒弃走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推动以创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把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与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到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上来,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是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体制导致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充分认识到,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就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在人口管理、市场建设、资金投入、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力争“十一五”期间使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有所缩小。

三是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经济的发展不会自动带来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就业问题难度加大,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保障水平比较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动摇经济发展的根基。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挥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变把经济增长当作“硬任务”,把社会发展当作“软指标”的做法,把给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增进人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重要位置。

四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省能源相对不足、资源短缺的矛盾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显现。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思维,不能寅吃卯粮、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活条件为代价,不仅要考虑五年、十年的发展,甚至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人的需要,更要遵循自然规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定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五是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搞好局部,支持全局,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有的地区对缩小地区差距,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急于求成。有的地区,把地区协调发展,完全等同于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无论是设区市,还是县、市、区,甚至是乡镇一级,无论是生态脆弱地区,还是其他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地区,都要在本辖区实现翻两番、翻三番,都要实现工业化,实现赶超。这些想法,是片面的;这些做法,强化了不合理的“行政区经济”,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必须全面理解地区协调的内涵。要认识到,地区协调是指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在各地区之间要适当,不仅是经济的分布在各个地区之间要均衡。缩小地区差距,主要不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重点是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要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要认识到,缩小地区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不是一、两个五年规划或者几个五年规划就可以根本解决问题的。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从经济区出发,统筹规划城镇体系、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对重点开发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善发展环境,形成新的增长极;对城镇密集地区,要加强统筹规划,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脆弱地区,要减少开发活动,适度引导人口转移;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要控制高耗水产业,避免地下水超采导致环境恶化;对贫困地区,要以人口脱贫为目标,把开发式扶贫与异地扶贫结合起来。

二、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编制“十一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部门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能圆满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从现在开始到2004年底。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组织开展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的编制;在2004年年底前后形成“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上报省政府。二是从2005年年初开始到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前。主要任务是:做好有关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草案。三是2005年“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后。主要任务是: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提交*年年初召开的省人大审议;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原则上要在*年完成编制工作。

根据这个安排,初步设想,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强化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也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不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完善体制、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初步设想,今后的五年规划不再编制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等涉及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军队方面的工作。从“十一五”开始,总体规划的名称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各市县和各部门编制的“五年计划”,也改为所属市县或领域的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规划期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

二是做实做深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目前,国家拟编制专项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具体是:水利、能源、交通、城镇化、科技、教育、卫生、防灾减灾、国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土地、水、石油等重要资源开发和保护。竞争性的领域一般不编制专项规划,而采取产业政策、预测报告等形式。根据国家设想,结合我省实际,“十一五”期间拟编制江西省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江西省水利专项规划、江西省能源专项规划、江西省交通专项规划、江西省城镇化专项规划、江西省科技专项规划、江西省教育专项规划、江西省卫生专项规划、江西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江西省农村(含民族地区)扶贫专项规划、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专项规划、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信息化专项规划,共14个专项规划(初步设想,有待与国家正式编制的专项规划衔接)。专项规划由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期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专项规划的编制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量化发展目标,明确任务措施,提出重大项目。同时,编制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改造、电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汽车工业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物流产业发展、农民工服务体系等单项规划。单项规划由我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编制。规划期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要求灵活确定,滚动编制。其它规划由各地、各部门自行编制,报我委审核和备案。

三是试编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对一些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密集地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重点开发地区等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进行规划。为了扩大江西在全国乃至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打响江西生态品牌,保护人类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充分挖掘鄱阳湖的题材,“十一五”期间,拟试编江西省山江湖规划和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由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完成。

四是改革市县规划。在省和市县规划中,市县规划应该成为最贴近人民、有约束力、可操作的规划。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苏州等六个市县开展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初步设想是:在市县一级只编制一个规划,将辖区内的国民经济、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融为一体。我省“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市县规划体制改革难度较大。对此省里不作统一要求,但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如吉安县先行一步,探索经验。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结合我省实际,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关键是要做到认识到位、队伍到位、工作到位。

第一、认识要到位。认识到位,关键在领导。我委从去年底开始,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就着手开展了“十一五”规划的部分前期研究工作。今年年初,按照省委常委会的要求,提交了本世纪头20年全省经济发展指标的初步设想和主要支撑条件分析。全省计划会议期间,又将《关于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了大家,以期引起各地、各部门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视。总的来看,各地、各部门对这项工作认识比较到位,提出了本地、本部门头20年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但也有部分设区市至今没有拿出本地经济发展的长远设想。请已经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的设区市和部门,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明年年底前形成本地、本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尚未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的设区市和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迎头赶上。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9

一、我讲一下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第一、这次会议具有与前几次规划工作会议不一样的特点,这次会议我们了《*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这两项重要的规划,特别是*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已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大家回去要好好认真研究和学习,因为这个规划牵涉到我们每一个地市相应的问题,然后把这些规划的主要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不要做出与规划不符合的事情。另外,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是我们省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水资源配置规划。昨天田克军处长谈了水权概念,我们的理解是规划所定的水量配置方案,也就是从政府角度所确定的钱塘江南北两岸所配置的水资源,特别要从杭州湾两岸地区对水资源配置和要求认真地进行相应的研究。

第二、这次会议总结了近几年来水利规划工作的几个经验,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统一了认识。*年以来,我省水利规划工作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的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省的河道整治,城镇供水,水资源规划和河口综合规划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在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下做好规划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为什么?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每一个人、每一个地区对水的需求,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好多地方还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都要靠我们自己探索,自己摸索,而且水利规划又是我们一切水利工作的龙头,没有把水利规划工作抓好,后面的工作无从谈起,我们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说,我们原张厅长就要求我们出国要到今后10-20年时间内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要达到的中等发展国家去,看看他们对水到底怎么要求。面对现在国家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要求,与会同志通过这次会议增强了做好今年规划工作、促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对形势和任务的理解和把握。

前几年我们做了很多规划,做这些规划有好的经验,也有好多教训,这次会议我们把经验和教训都提出来,能够使大家对目前的形势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交流了经验,拓展了思路。会议分成三个小组讨论,并有三个单位大会发言,大家充分交流了情况、沟通了信息,而且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发现了不少新经验、新亮点,探讨了工作新途径和新办法。比如,宁波市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建设,宁波市的规划是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有机的结合体。过两天宁波马上要组织召开一个会议,对规划进行后评估,给我们全省也提供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丽水结合当地特点,提出了四维丽水的概念,刚才我们王东祥副厅级巡视员也高度肯定了这一点,结合自己的特点,介绍了富有特色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我们省水电设计院承担了大量的水利规划任务,他们从规划编制单位角度出发,就如何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上,提出想法和思路,也对全省地市水利规划工作提出了建议。通过交流,与会代表反映拓宽了思路,收获很大。在交流过程中,各位代表在规划体系建设,水利规划重点以及规划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多的、很好的建议。比如,整个规划体系比较乱,我个人有这样一种感觉,各位代表也反映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规划的规划,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在这一段时间包括“十一五”期间要有一个明确的体系,我们到底要开展什么样的工作,根据这个规划的规划进行一个相应的计划,这样任务分工就比较明确。另外,两个导则,大家对搞这两项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都是比较统一的,一个是水域调查,占用水域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到底有多少水域被占用?河道情况怎么样?*省的水面率有多少?我们作为水利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我们现在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没有搞清楚。我们一直强调我们要象管理土地一样地管理水域,管理道路一样地管理河道。现在我们自己的家底都不清楚,怎么去管理?这一点大家都认识到了,至于具体怎么做,大家对导则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按照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导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它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另一个是防洪避洪规划,自然灾害中,我省死人死的比较多的地方,往往是在小流域局部区域,所以这项规划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精神开展,我们要保证少死人或不死人,规划要体现一种新的理念,而不能按照常规方法编写,主要解决怎么避洪问题,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这项规划工作。

第四、找出了弱点,提出了问题。褚加福副厅长所做的重要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利规划工作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对水利规划的新要求,提出了新的整改意见。

第五、布置了工作,明确了任务。大家感到,为做好今年的规划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明确,重点突出,主要有三大方面: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以规划带项目。第二,要切实做好水利“十一五”规划,保证重大水利项目的建设需要。第三,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的要求,继续推进我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第四,要进一步做好全省的水域调查工作,为全省的水域管理、水域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强有力的措施。第五,要切实做好全省有代表性的小流域的防洪避洪规划工作,为全省小流域规划编制提供示范。第六、要加强规划的计划管理,建立规划体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改进作风、服务基层作为一个重点,省水利厅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

二、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统一思想,开拓创新。今年的规划任务还是相当繁重的,如何更好地适应各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规划的能力和水平,应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一,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规划作为水利发展的参谋和助手,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各项规划工作,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水利规划工作的自觉性,水利规划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统筹发展的观念,这是做好今后规划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搞规划工作与搞设计不一样,搞规划是比较难的一个事情,我们规划工作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种结合,规划搞得好不好,就是看你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得好不好,里面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我们搞设计,多大尺寸、有何功用,规范上写着明明白白,你按照规范做就好了,做好了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搞规划的话,许多地方是没有什么可以参考,大多要靠自己去想,怎么能使规划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当地工作,这个方面确实特别难,而且工作量特别大。

第二,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上下功夫。几年来,我们各级规划部门通过制订规划,在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上迈出了步伐,但与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规划工作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防洪减灾方面,由洪水的控制向洪水的管理转变,这方面的思路大家一定要明确起来,要给洪水以出路,这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问题之一;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强调通过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注重要通过水的循环利用,保护、改善和恢复水体的功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主动性,以加快水利的改革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做好水利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

第三、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我们所做的规划今后一定要有用,报告编出来,自己都看不懂,行政管理部门更是无法用,要强化水利规划,使规划更有利于依法行政,提高规划工作的行政能力。要在规划水平上下功夫,要站在行政管理的角度编规划。因此,我们从事规划工作的同志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积累、努力创新、综合协调,善于把握全省和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重大战略举措,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善于沟通和协调,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注重利用政策、制度、行政等手段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社会管理,这就是我们做好规划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规划工作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事关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前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要善于把握规划工作的规律性,抓住工作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特别是我们现在的规划部门在调查研究方面下的功夫还不是很够,坐在房间里面是搞不出好规划的,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调查,多听听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对规划工作会有很多启发和帮助。我们要建立决策的专家咨询评估制度和重大决策的集体研究制度,严格按照法律制度及所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提高规划工作的科学性,这是做好规划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我们要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今年规划工作有很多的特定条件,我们国家继续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体制改革措施和配套措施可能要相继出台,特别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出台,要求更加高了。这点我们要提前给各地市打个招呼,今后我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对于项目的管理或其他方面的管理会更加严格,希望我们各个地市要做好思想准备。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成为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已经广为人们所认识了。王东祥副厅级巡视员、褚加福副厅长、田克军处长等领导提出的对我省*年水利规划工作的重点和要求,都是基于是对当前形势的把握,对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的贯彻和落实,这些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必将对我省水利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完成这些工作,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优势,以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为目的,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把我省改革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本次会议围绕我省各项工作所提出的任务,就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思想和行政管理行为,约束我们行政管理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强化规划的社会管理职能,完善水利规划的管理办法,形成一套新的规划制度的框架体系,保证规划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制度程序进行。

我们*现在在全国还处于领先地位,今后的水利规划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对规划工作来说,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工作,不断总结,把握规律,一定能以机制的创新和完善,统领我们整个规划工作任务的完成。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10

所谓规划,就是对未来的谋划。它是对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项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发展策略的筹划或谋划,是指导未来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权威性文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我国政府经国理政的一个优良传统。国家从“十五”开始就把人才规划纳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我国发展思想和规划思想的重要进步。我市也制定了“十五”人才开发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市的“十五”人才开发规划也明显地存在着未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结合不紧、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措施等问题;我市人才开发具体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我市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我市能不能抓住和利用好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关键在人才。##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科技体制改革,他最关心的都是人才问题。xx同志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xx同志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需要数以亿万计的各方面人才,更需要尊重和重视各方面的人才。“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

在“十一五”期间,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看,我市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人才争夺将达到白热化,这给我们留住、吸引人才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看,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对未来人才数量、人才素质、人才结构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给我们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潜力、促进人才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形势看,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最终要落实到各级领导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来,体现到党委、政府凝聚群众、吸纳人才的整体能力上来,同时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要求转变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这给我们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难的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现在不对未来几年的人才开发工作进行综合性研究、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谋划,我们将难以廓清“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工作思路、难以把握“十一五”人才开发的正确方向、难以应对“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困难挑战。因此,将“十一五”人才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编制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不仅是国家和省的文件要求,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市人才开发工作的迫切要求。

二、正确理解“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编制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对于更好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新论断,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开发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当前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工作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指导“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在指导思想方面应重点把握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核心,也是人才工作的灵魂。编制人才规划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规划内容首先要服务和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开发“两个全局”的结合点上进行编制,提出务实、有效的人才开发措施,建立健全人才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支柱产业集聚,引导人才向缺口领域、急需区域转移,为各类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搭建好各种事业平台,从而推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让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充分涌流。其次,规划内容还要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才群体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各类人才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开明开放的人才观,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可以成才。

(二)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人才规划涉及人才工作面广,内容多,要注意既讲求全面,又突出重点,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在人才视野和范围方面,对人才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体制的,还要扩展到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和个体、私营范畴;不仅仅局限于城镇范围,还要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不仅仅局限于市内,还要扩展到全省、全国甚至国外。在具体开发措施和侧重点方面,要处理好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抓紧培养急需人才,又要有前瞻性,为实现持续发展打牢基础、储备后劲;要处理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人才需求的关系,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要处理好自主培养人才和积极引进人才的关系,要把立足点放在自主培养和自我发展上,放在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上,以此为基础积极引进外地人才。

(三)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人才开发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人才数量的多少、学历职称的高低,而在于鼓励人才进行实践和创造。因此制定人才规划必须重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眼解决制约人才成长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要构建人才开放选拔机制,打破所有制、区域、身份限制,扩大选人用人视野,逐步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形成人才的终身教育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外向型的人才继续教育格局;要深化人才的业绩分配机制,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要大力创新引才、聚才、用才的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靠真心真情、真爱真用,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健全人才规划的实施保障机制、实施考核机制,确保规划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三、正确把握“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方法

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市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开发规划,对全市人才资源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都发挥了相应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十五”人才开发规划集中体现了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工作思路,还获得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如何在总结以往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和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工作方法问题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制相结合

按照国家、省关于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工作要求,我市成立了“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下的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由市人事局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的领导同志分别任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教育局、统战部、农工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科技局、科协等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人才规划开发科,成员由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有关同志组成。之所以要专门成立这么一个机构来牵头抓“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是由“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很广、协调难度很大的特点决定的。“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今后几年我市人才开发全局,涉及到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是单独某个部门的任务,也不是某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只有顾全大局,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把人才规划编制好。因此,不管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还是今天参会的其他市级部门,都是“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单位,对《××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基础资料准备工作都责无旁贷,对我市人才开发事业都责无旁贷。希望不管是牵头部门还是配合部门,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好承担的工作任务。

(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人才规划相结合

我市正在制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发改委还确定了包括人才规划在内的十四个重点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的依据。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因此,“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要充分考虑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开发目标、措施与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人才开发事业,从而保障建立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队伍,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人才规划还应与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研究如何为重大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使人才开发更好地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解决当前人才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是我们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出发点。但是,规划不能仅仅局限在解决短期问题上,不能因为对短期问题的重视而忽视了对长期问题的战略性考虑。要从解决当前问题出发分析研究他们的变动趋势,从中提炼出长期性、全局性、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重点。

(三)转变观念与更新方法相结合

一是要改变党委、政府“包打天下”的思想方法。制定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推定规划实施的主体也是政府,但规划实施的主体本身却是各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编制人才规划属于政府职能范围,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主观能动性,而非计划性指令,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人才的配置已经是全社会的行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势不可挡。因此,在“十一五”人才规划中,要分清哪些是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哪些是需要政府出面组织和落实的,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注重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和环境,充实履行公共职责和制度创新的内容。

个人工作发展规划例1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因为企业所有内容包括从基层的工厂生产到高层的资源管理和配置都是在人的操控下进行。但是每个人的能力特长有所不同,而企业拥有的职位分工也丰富多样,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了解员工,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目标,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论对员工自己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惯了自古以来靠人体劳动维持生计的中国人民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认识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的,这种认识来源于国外的经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逐渐被我国企业重视。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对影响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员工制定符合自己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1]。由此可以看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员工自己个人的工作,更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工作,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所有员工的存在都是企业的巨大财富,施工企业适当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找到目标,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企业员工对自己在企业未来工作发展的计划。每个企业的文化、环境、要求、目标都不一样,所以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具有其特殊性的,所以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企业的共同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员工工作的生活环境,心理品质,企业文化,社会影响等内外方面因素的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再考虑员工自己的能力,给员工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在企业未来的走向做出大概的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通过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发现自己的优点,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各阶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所有的员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同心协力,才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是员工自我实现的保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生在世有五大需要,并且呈金字塔式排列。在金字塔最下面的是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在金字塔最顶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就是人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例如幸福等等。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员工未来发展的科学计划。通过学习、培训使员工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2]。

2.是企业挖掘人才的有效措施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存在着误区,或者认识不足,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工作中自然也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企业是一个有科学管理、科学规划、科学执行的组织,对人才的选拔也具有科学性,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企业挖掘人才的有效措施。通过测试、分析、判断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激励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四、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的作用

员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同时企业应该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良好的引导者的作用。一般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入企业初期就要开始,找准员工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将来要发展到的程度。员工初入企业,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还是懵懂阶段,需要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根据企业规划和对员工性格、技能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员工找准未来发展方向。一旦找错了方向,不仅浪费了人才,对员工自己的自信心也是严重的打击。对于施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还应进行职业规划的相关培训,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同时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树立坚强的信心,不要把未来的发展仅仅局限于施工这一领域。

五、企业实施职业规划的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评估体系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但是员工拥有独特的个性,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加强对员工个性的评估体系。中医讲究对症下药,这与员工的个性评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评估主要包括对员工日常行为的考察,与人相处的情况,对工作是否有上进心以及人格等方面的考核。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对每个员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包括员工的共性和个性[3]。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员工的共性和个性,安排相同或不同的课程进行专项培训。

2.进行科学的职位设计

员工成功上岗是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因此对企业的岗位进行分析,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针对岗位的职责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员工的职业规划一般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因此对于岗位的设计也应该形成一种逐级上升的关联,这样既能够提高职业规划的成功率又可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六、结语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体,那么企业员工就是企业的每一个细胞,只有细胞充满了活力,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员工的活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和未来的目标,有了目标就知道前进的方向,就会产生动力。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对员工自身修养的提升,更是为企业创造利益。

参考文献:

[1]孙妍.企业发展与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No.2120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