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06 14:26:47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1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位的观测分析和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为林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监测体系 工作现状 发展规划 合理建议

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位的观测分析和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为林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一、森林资源的监测体系及林场主要监测工作

新源林场的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包括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林场自身开展的天然林保护监测、公益林监测,以及其他专项监测(如森林抚育监测、中幼林抚育监测、病虫害监测等)。

新源林场一类清查第一至第五次复查工作,林场均组织有关人员积极配合和参与,但由于仅完成向导和配合、参与工作,因此未能形成监测档案存档。2011 年,按上级有关要求,一类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由林场技术人员在接受自治区林业规划院统一培训合格后为主体负责完成。我场多名技术人员在接受培训合格后负责完成了我场一类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此项工作在场领导关怀和各科室、管护所站帮助下,历时三个多月圆满完成,共完成复查样地86 个,积累了翔实的清查数据并已整理建档。此次清查,锻炼和培养了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全程参与和掌握了我场清查样地的资源状况和调查方法,为我场资源监测队伍的培养和掌握流程、技术培训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类调查成果更加具体些,包括:各地类面积及权属,各类森林蓄积,人工林面积、蓄积,林木生长量和枯损量,立地条件,森林资源消耗量,森林更新、森林病虫害及火灾,珍稀动植物资源等。

我场最近一次二类调查工作由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勘查设计院)于2008 年至11 年历时三年负责完成。在本次调查之前,新源林场先后经过四次二类调查,分别在1957 年、1975 年、1984年和1994 年进行,均由林业规划设计院或其前身为主要组织调查力量完成,调查的等级均为C 级。由于二类调查结果是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指导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我场对二类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抽调专人和业务骨干参与、协调和配合。在资料提供、交通、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为保障调查精度、维护林场利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2000 年二类调查显示,较1994 年二类调查:新源林场林地面积增加48 769.61 公顷,增幅为77.55%;有林地面积增加6 700.51 公顷,增幅为13.23%;森林总蓄积增加155.4 万立方米,增幅为13.65%;森林覆盖率从19.90%增加至21.74%,增幅为9.2%。相关成果汇总材料目前已全部备案存档,并全面应用于天保二期规划、公益林区划等实际业务中,为我场近期生态保护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县级实施单位根据二类调查成果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每年根据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调查设计、专项监测、样地复测工作和其他监测工作,并建立健全监测档案。林场近年来开展的此类监测工作简要归纳如下:

1.2009 年6 月~9 月,在接受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培训合格后,完成我场48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监测和整理建档工作。并于当年顺利通过林科院有关专家组验收。2011年,完成其中24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复测工作。2012年,另24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复测工作外业工作已接近尾声,目前正在进行内业整理工作。

2.2011 年4 至5 月,完成我场10 000 亩森林抚育8 个监测样地的布设和监测工作,当年整理建档。该项目样地复测工作计划于2003 年完成。

3.2012 年4 月~6 月,我场专门成立了森林抚育技术组,完成了我场森林抚育和中幼林抚育30 组(60 个)监测样地的布设和监测工作,目前已全部整理建档。计划于项目实施第三年即2014年完成样地复测工作。

4.2011 年,协助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完成《新源林场国家公益林分级区划界定》和《新源林场地方公益林分级区划界定》,目前该项成果已完成建档并应用于生产经营和管护实践中。

5.完成近年来征占林地采伐、植被恢复造林作业设计,目前均已作业完毕,并整理建档。

6.完成近年来塔勒德、波浪沟等倒木清理作业设计,并作业完毕整理建档。

7.完成病虫鼠害4 个监测点、四个测报点(面积均为2 000平方米)的设立和监测及档案整理建档工作。

二、森林资源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最主要的任务:一是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二是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动态,也就是说一是控制系统,二是监测系统。监测是为控制提供依据,是控制的基础,而控制又是监测的前提条件,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进行监督和预测,其目的是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情况,预测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满足制定林业方针、政策、长远规划和计划需要,满足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的要求。

三、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的分析与评价

通过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可以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生长、消亡等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关系,以制定国家、地方和生产单位的经济建设计划、林业计划,合理经营利用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

根据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可以分析、检查、鉴定森林经营效果,预测未来的森林效益及木材生产潜力和森林资源发展的趋势,检查各项林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及经营技术规定的执行情况,修订林业计划及森林经营方案。

四、新源林场开展资源监测工作整体现状

1.初步建立了现有条件下较为稳定的监测队伍。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内部组织学习交流,参与一类、二类调查等大型监测活动等形式,已初步掌握和熟悉资源监测工作相关流程、技术要求、体系建设等监测制度。

2.不断扩展和丰富了监测内容。在一类清查、二类调查等基本监测的基础上,正逐渐增加森林抚育、森林病虫害、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状况调查内容,使我场森林资源监测开始从单一的木材资源监测向多资源多功能监测转变。

3.逐步推广应用了新技术。近年来,抽样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数据库等新技术在我场资源监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提高了监测成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4.正在建立健全监测管理制度。随着监测体系不断发展,制度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我场正着手逐步建立形成队伍组建审核、技术培训评估、持证上岗、技术质量责任承包、跨期质量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制度,有力推进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资源监测已完成基础建档工作。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2

1.1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

林改后,林业产权和经营分散到各家各户,农户成为完全独立的经营主体,对山林的管理积极性高涨,采伐的需求也大幅增多,但通常分配木材生产计划是通过行政部门层层下达,县对乡,乡对村的可采资源并不十分了解,因此计划的分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急需采伐的不一定能分配到指标,而有些乡村有指标又难伐可采伐山场。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黎川县开展了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森林采伐计划下达模式,依据集体林的森林资源数据,将森林采伐限额延伸到村一级。实施方案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①编制的原则。遵循森林采伐分区施策、分类经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总量控制和分项管理的原则。②编制的范围。胸径5cm(含5cm)以上的林木都参与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农村居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③编制方式和步骤。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收集村集体林可采伐资源情况;针对村集体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自然条件,来确定采伐类型及方式;确定采伐对象;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及树种结构情况,确定采伐树种和年采伐量。④采伐计划分配意见。对成熟林优先安排采伐计划;对家中有急需用钱的林农有可采伐资源的应优先安排其生产计划;对第一年达到采伐条件的林农但没有得到采伐计划的,第二年优先考虑其采伐计划;商品材采伐指标分配实施“阳光”操作,先申请先安排,由村委会召集各村小组长开会研究,研究后进行公示。⑤实施采伐方案的保障措施。村委会成立了限额采伐管理小组,加强巡边稽查,预防和及时打击各种毁林行为;认真抓好木材生产计划的管理,分解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全部纳入商品材限额进行管理,严林超木材生产计划生产商品村;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采伐检查制度等。方案由林业部门指导编制,并初步确定采伐限额,方案编制后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票决通过。木材采伐计划的下达由县林业局根据通过的实施方案和上年度伐区验收情况及林政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安排。

1.2建立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

林改后,林地使用权基本上落实到林农个人,林业生产资金投入基本上属于个人行为,然而森林资源培育是一项投资较大、周期很长、回收较慢的投资活动,这就引发了林业扩大再生产资金筹集与林农培育森林资源积极性的矛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林农将部分近、成熟林进行转让变现势成必然。为此,我们根据年度木材计划切块20%左右的采伐计划用于流转山林的采伐,通过建立森林资源有形市场,形成公开、公正和公平的林木采伐交歇脚平台一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平台一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进行分配。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具体按以下操作办法进行:1)信息公告,即林业要素市场将年度用于森林资源流转的木材生产计划桉树种、数量及受理林木采伐权流转的期限向社会公告;2)申请,即林权所有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个人身份证明和林权证向林业要素市场提出林木采伐权流转申请;3)汇总审批,即林业要素市场将林木采伐权流转的申请报县林业局林政股,林政股汇总后报分管领导或局长审批,并按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对集体所有的林权安排资源评估机构对流转山场资源进行评估;4)资源评估,即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接受评估委托,应在限定的时间内,现场勘查并做好采伐设计后,向林业要素市场提效流转山场的森林资源评估报告;5)林木采伐权拍卖公示,即林业要素市场按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内容,将流转山场的基本情况,流转价格及拍卖交易的时间,在要素市场的信息大厅进行公告;6)木材采伐权拍卖,林业要素市场主持拍卖,并对拍卖现场进行拍照,对拍卖过程进行记录,拍卖成交后,组织业主和中标人员现场签订拍卖成交协议书;7)拍卖成交公示,即林业要素市场将拍卖成交的山场名称、面积、树种、成交金额等有关内容向社会公示;8)订林木流转合同书,即按照拍卖成交协议书内容,经交易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林木流转合同书,按交易双方协商交易金支付时间及方式交付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金,林业要素市场签订鉴证;9)采伐作业的山场有关内容公示,即根据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由辖区工作站在林地所在村小组人口集中处将采伐作业山场有关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10)申请采伐证,即公示无异议后,林业局林根据切块到交易市场的木材生产计划,即审即批,及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如果是皆伐伐区,同时预收造林更新保证金;11)伐区拨交,即设计人员应组织管理人员、流转双方及施工人员到伐区拨交四至、面积、采伐方式、采伐蓄积、出材量及伐区清理等技术要求,并办理拨交手续;12)伐区质量管理,即根据所批准的设计方式、面积、树种、采伐量由辖区工作站组织人员实施,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采伐,不得超界采伐、伐蔸要低,对违规采伐现象及时制止,情况严重的可收回其采伐许可证;13)伐区检查验收,即由辖区林业工作站组织人员对辖区内伐区参照采伐作业质量要求进行检查验收;14)按更新设计要求,督促更新实施单位及时对伐区进行造林更新,对造林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2主要成效

采伐限额链的延伸,有效保证了林木采伐计划的落实

通过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得力措施。一是摸清村级集体林可采资源情况,为林业主管部门下达林木采伐计划提供了依据;二是摸清林农对林木采伐计划的实施需求,为采伐指标分配到户和两榜公示制度也提供了实施基础。如黎川县荷源镇畲上村几户林农在1980年代初造几百亩杉木林,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采伐计划,经过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正式实施,今年该村下达了500m3采伐计划,从而稳定了林农的情绪,减少了当地乱确滥伐现象的抬头。三是有利于村级“三防”体系建立,因为林业部门对现的森林火灾和乱确滥伐现象要扣减下年度的木材计划,情况严重的要停止计划安排,这样就激发了林农群防群治的积极性。

2.2交易市场的建立,有效促进了“五难”问题的解决

通过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5个难题:①林农申请采伐指标难问题。林农提出森林资产流转申请后,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编制的村级集体林采伐方案中流转山场的可采伐资源数量,年度采伐指标切块进行解决。②企业用材买材难问题。由于森林资源流转是公开、公正、公平在林业要素市场进行拍卖,流转山场的资源情况和拍卖后采伐情况均需向社会公告,木材加工企业根据自身所需材种、数量直接到林业要素市场洽谈木材收购事宜,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材买材难的问题。③木材产销直接见面难的问题。森林资产通过公开拍卖后,林业要素市场将拍卖山场采伐信息向社会公告,同时收集木材需求信息在林业要素市场信息大厅进行公告,让木材买方知道卖方的场所,木材卖方知道买方的信息,有效地促成了木材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了木材流通中间环节,使林农从林业产权流通中真正得到实惠,增加了林农收益,保护林权所有者及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④采伐迹地更新难问题。对已流转山场,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安排木材生产计划,做到即申即批,同时明确采伐后更新难的问题;⑤采伐监督难的问题。通过资产估评和公开拍卖,林业主管部门对已流转的山场资源状况和采伐设计情况及采伐实施主体更加清楚,使得采伐监督更有目的,有效地解决了采伐监督难的问题。

2.3交易办法的规范,有效推动了林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建立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取得5个成效。①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通过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使林业要素市场的动作步入正轨,同时还会带动林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林地使用权的租赁市场、林地使用权的抵押市场的运转,从根本上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②搭建了木材产销平台。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林木采伐权拍卖,让木材供方有卖的地方,木材需求方有买的场所,为木材供需双方提供了直接洽谈的契机,搭建了木材产销平台;③维护了林农利益。通过公开拍卖,减少了木材流通中间环节,制止了林权投机,确保林农在流通环节真正得到实惠,维护了林农利益;④有利于林政资源保护。通过公平拍卖,使林木采伐更加透明,林政监督管理更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制止了乱确滥伐的发生。同时,通过预收造林更新保证金制度的实施,能确保采伐一块,及时更新一块,不会因采伐林木的原因,造成新的荒山出现,更好地培育了森林后备资源,以达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⑤逐步实现森林资源配置市场化。通过公开拍卖林木采伐权,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通过公开拍卖林木采伐权,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改善林业对外开放环境,吸引全社会关注的和投资林业建设,通过市场机制,以市场价格引导森林资源的供给需求,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最佳利用,逐步实现森林资源配置市场化。目前黎川县在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拍卖的林木已达2650多m3。黎川县中田乡公村一块杉木山场通过木材交易平台,将原评估价值为29万元的林木拍卖到35万元,增收达6万余元。

2.4分配制度的明确,有效激活了林农与市场的连接

建立以村级林木采伐方案为主,林木拍卖交易为辅的木材计划分配机制,既解决了农民申请计划难的问题,又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林农可以对自己的林木提早进行安排和处置,取得自,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采伐方式和采伐时间,而林业要素市场能提供最新的木竹及其制品的交易和价格信息,可以减少木材在流通环节中的费用,有利于规范木材流通管理、防止无证运输,也有利于促成农户与市场连接,让农民及时能够掌握木材市场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也符合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精神。

3几点体会

通过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和建设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3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21-02

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规划设计调查也称为二类调查以及森林经理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调查单位所实施的调查,目的在于满足林区规划、总体设计、经营方案、规划设计需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根本任务在于明确林木资源、林地以及森林的质量、数量、种类,对调查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进行客观反映,对经营管理现状以及森林资源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最终提出森林资源的利用意见、保护意见以及培育意见。更新或建立资源档案,明确采伐限额等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重要成果。此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更是实现资产化管理、生态效益补偿、规范经营管理的根本依据。下面就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发展及区划标志设置进行分析。

1 关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对森林资源的测量和调查工作主要依靠罗盘仪或经纬仪等工具,采用方格网的方式来设置和区划带状标准地。当时的标志作用极大,必须以林班线作为控制范围和控制点来进行调查线的布设、小班区划、调查点和样地设置以及其他林业生产经营和作业活动等。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区划工作方法上逐步将人工区划与自然区划相结合起来,森林经营管理等工作中对航空拍照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使得调查、区划及成图的准确性得到大大提高。调查方法上更多地使用了目测调查与样地相结合的办法,使得人力和物力均得到了有效的节约。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资源调查工作中开始普遍采用角规测树的辅助工具,此种方式具有精度可靠、操作方便、测具简单的优点,因而具有现高的效益。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内开始广泛推广和采用基于数理统计学理论的抽样技术,使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与技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无论是调查的效益、质量,还是调查精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然,当时的森林区划标志设置工作仍然是生产经营与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依据,生产经营和小班区划都以林班线、林班标作为起测控制范围和控制点。

20世纪90年代之后,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以及先进的测树工具在林业资源调查及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区划技术已经不同于以往在相同地区调查中的林班重新区划,便利了林业生产经营以及林业资源相关数据库的建立。新技术的引入,尤其是21世纪得到迅猛发展的RS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也就是所谓的“3S”技术在林业调查以及相关生产经营工作的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相关的森林调查标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例,其在林业相关的调查与生产活动中,并不过度依赖山脊标、沟塘标或者林班线的砍伐等相关标志的设置,因此可以相应减少或省略。从而大大缩减了外业工作量,节省了相关的预算和开支,使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得到有效的节约。

2 林业资源调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过去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无法得到实时性较强且可靠的图件资料、地面工作量较大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计算机和网络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上述问题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解决。例如,可以将抽样估算技术与“3S”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技术加以紧密结合,进而对地面样地估计各种森林蓄积和面积的方法加以合理应用,使成数抽样估算理论可以应用于森林蓄积与面积的抽样估算工作当中。从而使室外工作量得到减少,且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多层次抽样调查方法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将来的林业资源调查技术之中,卫星照片与航空照片相结合的多层次抽样调查手段将成为相关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的高空摄影红外彩色照片、卫星照片与较大比例尺下的空中样地拍摄照片相配合,采用SPSS对大面积林业资源进行抽样估测的调查方法,其高效性已经得到了实践的证明。

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区划标志设置建议

在森林系统整体中,森林资源调查管理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森林资源调查管理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十分有利,更可以对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改善和解决,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利用效果。想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要建立健全调查规划管理体制,明确其必要性,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起与相关要求相符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要对内部管理需求进行满足,还要对整体进行优化,对管理职责进行明确,促进相关职工落实自身职责。同时,还要强化监督工作和检查工作,对相关工作程序进行严格遵守。任何工作均需要完善和科学的制度作为基础,健全技术质量责任制度以及通报、汇报制度,能够促使职工根据相关操作要求,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质量管理进行强化。通过健全完善和科学的制度,能够有效提升调查质量和调查效率。此外,还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真正做到检查到位,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阶段,职工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和困难,所以,强化职工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4 结语

总而言之,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主体地位,森林资源更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以及调节气候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森林资源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森林资源结构、质量、数量等具有密切的联系。正因如此,必须要对森林资源开展科学调查,目的在于准确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对森林资源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的经济条件以及质量,为经营管理者制定森林管理和发展计划、规划、区划提供数据和资料,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科学管理以及合理经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诸多功能,最终造福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陈明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信息管理软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4):67-68.

[2] 张会儒,何鹏,郎璞玫,等.基于AHP和Fuzzy的延庆县森林资源综合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5):179-184.

[3] 王雪,王伟,毛正君,等.遥感在陕西柞水县小岭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64-3765,3769.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4

1引言

我国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为采伐限额管理为核心,其中囊括了森林经营年度生产计划、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凭证加工以及运输制度等。采用限额管理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对资源进行有节制、有规划的利用,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我国森林资源在生态绿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达到最大化。自从我国开展“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来,经营主体的转变与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激化的矛盾性日益凸显。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存在的诸多制约性问题,完善采伐管理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国针对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采伐限额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制约森林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不利于林业建设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1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不规范

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01331号)第六条规定:发证人员必须具备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分颁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书和专用名章发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然而,部分森林资源经营单位并没有严格遵守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此项规定,发证人员资历与资质不够;发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也存在盖名章的现象。林木采伐许可证台账管理不严谨,导致台账管理混乱,缺乏系统的集中管理制度;采伐许可证在采伐验收工作完成后没有及时收回,个别单位甚至私自印制林木采伐许可证,这对木材采伐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导致以上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为在林业采伐工作开展中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通知,使得采伐工作难以有序进行,造成工作开展的低效与紊乱。

2.2森林采伐限额制定缺乏科学性

森林采伐限额是国家根据长期经营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单位的可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制定的年度森林采伐限额指标,然后逐级上报采伐限额年度计划。各森林资源经营单位年度限额采伐计划地制定理论上是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规划局的调查结果而相匹配的。然而,实际上很多地方经营单位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很少从全局从发,这就导致其经营行为无法全面的顾及到整个森林资源的生态发展效益,加上国家缺乏完整的对地方经营单位的生态效益成果激励措施,在这种经营活动的现状下,森林资源经营者往往擅自虚报采伐限额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上报的采伐限额缺乏真实性、科学性势必导致过度采伐,阻碍了林业资源建设的正常发展。

2.3森林采伐限额分配中存在设租和寻租现象

虽然我国制定了完备的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但长期以来过度采伐的现象一直存在,除了不法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视国家法规过度采伐木材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与森林资源采伐许可证的发放与审核上出现了设租与寻租现象。设租是指某权利个体干预政府对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的经济活动和行政管理过程,导致某种生产要素的良性供应链遭到人为破坏,而权利个体正是从中获取利于自身利益的外部条件。掌握森林资源采伐权的人即是“权利个体”。这就的行径导致森林资源经营者无法通过正常的程序获取采伐指标,导致行业内的行贿受贿之风盛行。寻租是在经营活动中为获取更大化的利益而采取的向政府部门赢取特殊庇护而从事的不正当活动。其在森林资源限额采伐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表现为森林经营者通过行贿林业相关管理部门而获取更多的采伐指标或者采伐许可证,从而为其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润。这种设租和寻租行为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造成十分恶劣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导致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性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全球生态环境的失衡我们可以窥探到此点;第二、影响森林资源经营企业内部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导致行业间的行贿、受贿之风盛行,寻、设租为腐败者的权钱交易恶劣行为提供了“温床”,腐蚀了干部队伍,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2.4伐区验收流于形式

森林资源的采伐工作完成后的伐区验收制度是为了保证伐区生产管理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国有林业企业而言,伐区的最后验收工程是执行伐区审批拨交验收制度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保证木材凭证采伐、适度采伐、依法采伐的重要手段。就木材资源的采伐检验而言,其伐区采伐许可证的审批、采伐阶段中的检查以及采伐后的最后验收工作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需要森林经营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部分经营单位为了需求更要的利润,而致使伐区验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的监督检查作用。

2.5现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当个人说拥有的产权并不完全时,这就引出了“产权残缺”这一概念。产权残缺限制了个体的自我投资意愿,导致其不能按照个人投资预期收益对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当个人的投资无法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反馈时,其投资热情和积极性势必大打折扣,最终阻碍了资金的流入。“产权残缺”是由于政府政策的介入而引起的,所以仅仅通过对现有政策体系进行微调是难以改变这一现状的。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理论,采伐限额导致了非公有制林业资源经营者经营产权的缺失,不仅降低了经营者的投资与管理积极性,更促使了行业内腐败之风的生成。产权残缺现象使得经营者处于在预期的时间里无法进行采伐和获取预期收益的窘境,影响林业经营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并对其他人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从而阻碍了投资资金流向林业领域,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2.6长期以来我国重采伐轻造林的现象十分严重

少数地方近年来存在重采伐轻造林的思想,加之森林火灾频发,荒山逐年增加。采伐量年年加大,只砍林不造成林,采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可采资源越来越少,资源接近枯竭的边缘,最后出现无林可采难以生存的局面。

3完善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

3.1建立适应性强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结合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政府实施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的制度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有益社会和谐的正确决策。但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在于如何建立适应性强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针对公有制林业,国家在实施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同时,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几个方面。针对非公有制林业,顺利实施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正确、合理的解决“产权残缺”这一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放宽非公有制林业的经营权限,赋予经营主体更加灵活的采伐权利,进一步完善经营者的林木所有权制度,提高经营者的投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各界的资金流入,并完善惠民政策,使非公有制林业经营得以良性发展。

3.2改进采伐限额编制与管理方法

对现行的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调整。根据材林的年度采伐限额管理计划按照“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进行编制和管理。省级林业规划部门结合市场需求适当预留商品材限额,与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对森林资源的额外需求。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林采伐限额按照年度需求量进行测算,按照年度编制方案,经核实之后,上年度未使用完的采伐量可结转下一年度采伐限额之内。 可以使用天然林采伐限额弥补人工林采伐限额的不足;森林资源抚育期间的采伐限额不足,可使用主伐限额。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和森林资源消耗量,有目的的调整采伐限额总量,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适当的减少非商品材限额,增加商品材限额,总的实施原则为提高森林资源的可利用率。

3.3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减少政府管制

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森林资源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控制力的不足,以政府干预的形式有计划的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但是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因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而导致设租与寻租现象的产生。由于政府过度干预而导致的问题当然应抓住源头予以解决,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的减少政府对林业经营的干预行为,遵守市场运行的一般性规律。然而,放宽政府的管控力度,又会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做好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双向互补,通过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责,共同为森林资源的采伐与经营活动作出积极的贡献。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减少政府管制是有效的调控措施,针对生态公益林的采伐管理工作,还是应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调控和管理;对于市场经营活动说需要的商品林采伐,在保证森林经营者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减少政府干预,由经营者根据市场运行规律按照自己的采伐计划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因政府的采伐限额管理行为而导致的经营亏损,政府应当予以补偿。实行这种政策,既能满足经营者的利益需求,同时又能有效地抑制他们的寻租动机。

3.4取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年度木材生产与采伐计划是受到国家政府部门严格控制的,通过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来调节年度商品材的消耗数量,以保证采伐量控制在采伐限额之内。木材的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我国的年度森林资源采伐限额计划。其中,森林采伐限额包括商品材、燃用材、农户自用材等一切人为消耗的森林资源,其中对商品材的采伐限额管理是重中之重。具体规定为:森林资源的年度生产量不可随意增加,不能跨年度使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商品材不能擅自调剂生产计划指标,对抚育林的采伐指标不能随意套用主伐木材林的采伐指标等。我国现阶段所实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虽然从宏观意义上保障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从另一方面却极大的限制了非公有制森林经营者的经营权限,这对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整体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束缚和负面影响。因此,要保障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有必要取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而应从市场经营经济学的原则上来考量,让森林资源经营者根据市场动向和行业竞争形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生产计划,给予经营者更多的自主经营权,政府部门需要严格控制的是其生产与采伐管理制度符合国家的经营许可要求。所以,我国取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的可行性是极高的。放宽对森林资源经营者的商品林采伐限制,不但不会导致滥砍滥伐的现象无法控制,反而会推动商品林采伐权交易市场的确立与完善,从而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可利用率。

3.5加大宜林迹地更新造林力度

政府要逐步增加对林业特产基地开发的投入,对专业大户造林达到一定规模的,在资金扶持和采伐指标的安排上给予倾斜。同时对造林、特产基地开发户财政按造林面积给予补贴,鼓励木竹加工企业走深加工之路,提高附加值,对附加值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以考虑予以奖励。对从事造林、特产基地开发及林特产品加工的专业大户,金融部门要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信贷政策给予支持。对在非林地上造林的,林业部门也应颁发林权证,以方便林农以林权抵押贷款。使林业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看到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一套适应我国实际国情的政策支撑体系。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工作的矛盾性仍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如何深入、客观的分析各种制约性因素,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重中之重。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对林业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森林资源经营者应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建立适应我国林业发展趋势的采伐管理体制,为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参考文献:

[1] 韩福春,高云龙.谈森林采伐分区施策与分类管理[J].林业勘查设计,2006(1).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5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森林资源也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不断减少,从而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此,我国开始实施各项保护工作,通过对林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森林资源,充分发挥了林木资源的作用。但是森林资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我们必须要重点抓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从而保护森林资源。

一、做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

1、对森林的合理规划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对林木种类进行规划、对林业的经营权属进行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对森林的经营进行规划。首先,工作人员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国土整治的要求来明确各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了解在营造防护林的过程中林中的分配比例以及分布位置;如果是建造生态公益林的林中,那么工作人员应该遵循应该设防的基本原则来对其进行规划,所有建设方案都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其次,应该将设置的各个区域落到小班区工作实处。

2、对自然资源进行适时查清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以林业为主而对各种森林资源进行调差,工作人员额可以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将其分为三种调查:首先,以5年为期,对森林资源进行连续性的监测与清查,这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国家及政府限定森林资源砍伐的数量;其次,以10年为期,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这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林业企业修订完善的森林经营方案,优化其产业结构;最后,每年需要调查森林资源的各项工作,旨在更新造林,完善抚育工作,防止病害虫的青海,加强林业企业的管理工作。

3、实时监测森林资源的动态

根据上述三种调查结果来不断向数据库提供砍伐、更新造林、抚育与管理工作等各种资料,从而完善森林资源的数据信息,然后再由相关人员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在其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香菇协作与配合,共同对森林资源的各个质量检测不断分析并验收。在其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尽量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在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从而加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工作。

4、制定完善的森林经营方案

根据三种调查结果,从森林资源的经营效果与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森林经营方法,限定森林资源的采伐量,采用多种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所制定的森林经营方案也就是对以下两种防护林进行编制,首先是编制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方案,在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生态功能,然后根据各种树种的不同来制定出森林资源的经营目标,从而对其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最后再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与经营。其次是编制商品经济林的经营方案,在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来对其进行经营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保证森林资源能够恢复,促进森林资源的循环使用。

5、合理实施森林资源经营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林业局必须要对上述三种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设计,然后拟定一份设计文件上交到上级部门获得批准,然后在交给林场进行组织并实施方案。等到造林完成之后,林场管理者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监测与验收,最后再对所有工作进行总结,记录成文之后上交到上级部门,通过评比之后总结出经营,为日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6、林政管理。包括对林政木材检查站管理;林权地籍与土地管理;林政案件查处;木材运输管理;护林队伍管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要作为重点,切实管好,不能单行封山育林,一封了之,要落实管护责任户,加强巡逻,死看死守,林政管理就是抓好管护责任户。

7、林价管理。包括作业设计调查;计算林价;审定林价;缴纳林价;林价使用审计等。林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需要强化的问题

(一)提高各级领导对森林经理工作的认识。50余年经营林业造成而今严重三大危机惨状,原因种种,忽视森林经理工作、不认真执行森林经营方案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50年前,我们过分强调东北林区成过熟林比重太大,在理论上欠妥的,因为即使200年的过熟林仍然在增长的,何况过熟林动植物的多样性较高,过热林具有巨大的储存生态能量的能力。它的生态总生产力仍然可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加上当时.的计划体制等原因,造成超过量的采伐,破坏了森林资源可永续的结构,造成林业产业结构失调。以近50年东北林区森林结构为目标、把林业结构调整过来,我们认为至少需5个以上森林经理期的努力。

(二)健全法制。要把森林经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尤其是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强化资源林政管理与监督,建立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等以法律条文固定下来,为施行依法治林提供依据。

(三)实行森林资产化管理,资产所有权与经营分离。施行林价是实行森林资产化管理的核心。用林价管理森林资源,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切实把森林资.糠管住,既是当务之仇,又是长远之计。用林价管理森林资源应从二类调查开始,通过二类调查,求算出各小班、林班的林价预算值,并在森林经营方案中体现出来,森林经营方案一经上级批准,就等于国家把这个林业局、林场的森林资产按货币形式交给企业经营,逼使企业通过提高森林数量、质量去提高林价。

(四)提高森林经营者与调查设计者编制、执行森林经营方案的素质。近期国家林业局加快了遥感推进速度,大约推快10年。但在森林经理队伍中还要加快3S技术全面改造的进程。

三、结束语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经营方案,合理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才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人们及企业的要求,促进林业其的发展,使国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6

林业发展对地方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各行业生产对森林资源砍伐严重,但通过人工种植管理,能够实现资源可持续应用的目标,使种植生长的效率满足使用需求效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为国家、地区及森林经营单位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业区划、指导林业生产而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为实现森林资源合理经营、持续发展,充分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显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所涉及的都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制定策略提供基础数据的,因此需要准确高效的开展。而技术水平的高低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工作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卫星定位,技术水平高低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拟通过对新时期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中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中应用新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黑龙江省,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约为0.53hm2,人均占有蓄积约为39.5m3,远超过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约0.128hm2和人均占有蓄积约为9.048m3的数值。开展森林资源调查,进行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简称“二类调查”),直接关系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高效性。而在传统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很多调查队伍仍然沿用手工作业,主要还依靠图纸、大罗盘测量,依靠林班线来区划各林班之间的界线。显然,这些传统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效率比较低,另外就是不能及时的为决策部门提供相关的信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定位系统、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且掌上电脑、GPS定位仪等被广泛的采用,结合这些先进的设备可以有效提高调查效率。另外,目前林业部门正在逐步采用的“遥感判读法”来收集数据,也是目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一种新的趋势。如果可以很好的应用“遥感判读法”,必然也可以在森林资源规划调查中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中常用新技术分析

1、GPS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对森林进行调查规划时,需要对生长区域的概况做出了解,传统规划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工对森林面积以及生长情况做出调查,很难满足管理需求。将全球定位技术应用在其中后,可以对森林生长区域做出准确的定位,根据管理需求随时查看现场信息。森林生长区域内环境复杂,大量的树木遮挡使得信号很难传递出去,传统调查技术中人工探测得到的信号也很难向管理基站传递,应用GPS技术后,借助卫星来完成信号的传递与功能质量发出任务,在传递稳定性上有明显的增强,并且不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对调查工作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lobalPostiomingSyslem),简称GPS。该技术是近年来,随着卫星等相关空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获取和处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GPS技术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地理学、光学、电学、机械、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近年来,GP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另外,结合GPS自动采集样地坐标、定位,以及准确调整调查航迹,可以明显改善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的效率和精度。目前,在运用GP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过程中,结合更为先进的掌上电脑、e-trex手持机和信息传输技术,对于林区边界、的定位及面积求算功能,可以使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更为精确,而且还能实现动态监控的目的。

2、TM卫片技术的应用分析

该种技术最早是在苏联引进的,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通过各部门技术人员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该技术中,应用到了计算机设备与卫星系统,可以将调查现场的森林区域的影像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中,工作人员更方便观察。与定位技术结合使用,在功能上可以实现互补,并且不会增大调查规划期间的成本支出。卫星传输信息更加高效稳定。该技术能够在显示阶段区分土壤、植物、水汽,显示不同的颜色。技术应用期间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内容,例如在时间上的误差,结果误差的减小等内容。技术应用过程中是否能够提升调查结果准确性,与技术人员的前期规划也有很大关系,发现冲突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技术能够在规划设计阶段得到高效利用,这样才能够发挥先进技术在其中的价值。

3、SPOT-5影像技术的应用分析

森林生长状况受环境因素影响严重,仅仅依靠数据分析,而忽略了森林生长状况的观察,必然会影响到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容易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加强影响技术的应用落实,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工作人员通过观看现场影像能够了解到森林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反应的情况来规划管理方案。该技术的遥感数据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调查,可大幅度减少森林调查的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利用SPOT-5影像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包括:影像的前期处理,包括:正射影像校正处理、影像融合处理和影像增强处理;SPOT5影像目视解译,包括:建立解译标志、目视判读及小班勾画和小班属性信息的填写;野外核实建立,包括:野外实测和样区野外核实与补测等。目前,在很多调查工作中,结合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完成森林分布区划和资源调查,确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类型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的空间分布范围及规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结:林业,是重要的工农业原材料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如净化空气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森林游憩等社会效益。尤其是对于黑龙江省这样一个森林资源大省而言,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众所周知,森林资源调查在发展森林事业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因此,不断提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的应用,尤其是以“3S”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可以更好的促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7

森林资源在采伐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采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在森林采伐中经常会出现林业企业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在进行采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超限额采伐的情况,这样都会给我国的森林资源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森林采伐进行监管,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一定要加强监管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森林资源的开采。

1 森林采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超计划采伐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超计划采伐的情况,林业企业在进行森林资源采伐的时候,对采伐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林业企业要按照采伐量进行采伐,但是,很多情况下,林业企业进行采伐的时候为了保证以后的生产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在进行开采的时候,通常是存在着超计划采伐的情况。国家对出现的超计划采伐通常都是在很晚的情况下知道,这种时候林业企业完成了采伐的工作,国家为了更好地规范采伐的行为,只是简单的进行处罚,这种做法对林业企业来说影响是不大的,处罚的金额并不是超额采伐带来的效益,这样就使得很多林业企业在开采中,对超计划采伐并不以为然,为了更好的保护林业资源,对出现的超计划采伐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在处理后,要使林业企业不敢再进行超计划采伐。

1.2 无证采伐

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进行森林资源的采伐一定要有采伐证,但是在实际中,出现了很多的无证采伐情况。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对一些监管不严的林区进行了采伐,无证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进行采伐的时候,很多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的,这样就使得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的人在个人利益面前,通常都是只考虑自己,这样的做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威胁是非常严重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一定要做好凭证进行采伐的制度管理,并且要对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

1.3 调查设计违规

为了更好的进行森林的采伐,在进行采伐以前要对伐区进行调查,同时要进行必要的设计。但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都是存在着调查和设计出现违规的情况,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受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对采伐设计进行标准的放宽,这样非常容易出现采伐工作不是在原伐区内进行,在采伐的时候也会出现采伐方式不正确的情况。

1.4 伐区作业质量低

在进行森林资源采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采伐企业只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采伐,对采伐进行取材的时候只是采伐高大的树木,同时在采伐的时候,经常是采伐好的树木,对一些又小又坏的树木不进行采伐,这样的采伐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非常不好的。

2 森林采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森林采伐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采伐中利益的原因,林业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在进行采伐的时候,只是按照自身利益的需求来进行开采。在林业部门中,很多的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对采伐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这样的做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这种采伐方式的存在和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缺失是有很大的原因。在森林开发方面国家不是完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即使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人们在法律意识也是非常淡薄的,认为森林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大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惜触犯法律。森林资源是国家所有的,但是在实际的开发中,通常存在着政企难分的情况,使得森林开采中责任划分不清。这也是出现随意采伐和超计划采伐的原因。

3 强化森林采伐监管有效措施及对策

我国森林资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森林生态功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受欢迎而又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同时,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少,森林资源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具体工作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采伐总量。

3.1 提高认识,力求实效

要认真执行好限额采伐制度。促进林业发展,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根除靠单纯采伐森林,终结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各部门杜绝眼前利益,抛却局部利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瞻远瞩,为生态环境建设谋篇布局。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高度上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在具体工作中逐项落实,力求实效。

3.2 完善制度管理,深化体制改革

要加强和完善制度管理,要健全和完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各级林业部门上下一致,依法行政,遵守规章制度。要继续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做到政、企分开,资源管、用分离,责、权明确。赋予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部门切实的监督职权,理顺好森林资源管理、采伐利用和监督的关系,齐抓共管,推动林业稳步而快速发展。

3.3 把好森林采伐调查设计关

森林采伐设计是林木采伐管理和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基础,是向上级报批林班、拨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和指导采伐作业的依据,是采伐作业的第一道工序。要控制采伐限额、采伐强度,提高采伐作业质量,必须把好森林采伐调查设计关。监督生产设计单位是否根据森林经营方案和企业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及规定的年度森林采伐总量而进行。

3.4 严把森林采伐作业关

森林采伐作业能直接迅速体现森林资源消长,直接影响生态环境。此环节是关乎执行限额采伐,遏制违规采伐、滥伐的关键环节,包括伐前审核、伐中监督检查和伐后检查验收。监督部门和作业单位现地踏查林班,核对设计资料、采伐木调查表,发放采伐作业许可证,核查采伐林班边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木和集材道等相关内容,明确注意事项。

3.5 搞好检查工作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8

中图分类号F326.273;F3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42-01

遂昌县是典型的浙南山区,其自然状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一个山多地(可耕地)少的县。全县22万人口,只有耕地1.03万hm2,人均仅为460 m2。因此,耕地经济只够解决吃饭问题。相对地,林业用地却多达21.85万hm2,人均1.13 hm2,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29.619 5万m3,是浙江省的林业大县。辽阔、雄厚的林业资源不仅为地方的民生需求、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资源,还为一方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形成了有效的天然屏障。因此,森林是遂昌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绿色生态可再生资源[1-2]。随着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理念的不断推行,旅游经济的不断开发,遂昌县的森林保护工作不断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加强,结构状态渐渐趋向优化,资源利用和管理渐渐趋向有序,经济效益日益提高[3-4]。但是由于民众、农户对于森林保护的意识还较为淡薄,有意无意间对森林资源造成浪费、破坏和侵贪,使保护的成果屡屡受到危害。现从遂昌县森林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森林保护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指导遂昌县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

1森林保护工作现状

随着党中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随着多年来“生态工业强县,绿色经济富民”发展战略的实施,遂昌县功在长远的各项森林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具体有以下表现。

1.1政策和宣传工作普遍推进

一是以国家《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从宏观上制订、完善并贯彻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林业工作实施意见”,使森林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组织体系健全,职责明确,保障充分,制定了反映机动灵活的全县“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三是常抓不懈地做好包括学校在内的全民森林防火宣传,增强各方面领导的重视度,使森林消防教育经常化,形成一定氛围;使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和紧迫意识深入人心;使消防隐患得到及时的排查和消除。

1.2保护与利用纳入全面调控

一是根据政府宏观规划和各区域具体情况,制定了2006―2020年的指导性和指令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目前规划的内容正在有序地实施中。二是加强限额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三是通过各种经营模式与实体等途径,开展大面积的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其中生态公益林累计达到13.33万hm2,人均拥有0.63 hm2;近3年来,每年通过厂矿绿化、道路绿化、景区景观营造等途径建设景观林和基地更新人工造林的数量均以10%的速率增长,到2010年,以上2项的年造林量分别达到100.2、733.3 hm2。其他项目人造林的数量也成增长状态。此外,县政府还成立创森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科学编制近期和远期的创森工作方案。

2存在的问题

2.1木材砍伐量与商品材生产失控

虽然各乡镇都制订了相关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规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在年度采伐计划总量和按采伐类型、消耗结构的分项限额上,突破、挪用、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各级分管人员业务、政策、廉政等方面的素质较低所致。

目前,遂昌县林业商品材生产总量的控制实行在采伐林木蓄积和木材产量双控制的基础上计划管理,严禁超木材生产计划生产商品材。由于上级木材生产计划下达经常会出现滞后的现象,计划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2.2变相使用采伐限额,滥用择伐手段

部分乡镇由于天然林采伐限额相对不足,为了考虑眼前利益,用虚增人工林采伐限额的办法来填补天然林采伐限额的不足,从而致使大片天然林横遭灭顶之灾。一些林区、林农借中幼林林木较多的复层异龄林实行择伐的机会,进行超面积、超强度、超龄级采伐,从而使择伐计划失控。

2.3作业设计无法反映伐区真实情况,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制度执行不严

由于少数采伐作业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工作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在对现场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不按《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实施办法》进行详细准确的伐区设计,使作业设计不能真实反映伐区的实际情况。此外,由于某些工作站人员客观上的行政不作为,或主观上的包庇纵容,致使林业砍伐管理的“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制度有章不循,砍伐进度疏于掌握,使砍伐面积和数量失于监管,对于可能造成破坏森林的隐患未能积极采取措施,任其发展。

3对策

遂昌县的森林保护工作要立足于山多地少的县域实情,树立靠山吃山的经济理念,在总量上保持涵养与利用并举,投入和产出平衡,以有序的计划管理和监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1继续加大宣传工作,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

火灾是森林面临的最大克星,一个微不足道的野外用火行为都有可能酿成一场森林大火,将几十年的造林、护林成果瞬间化为灰烬。每年秋冬季节各乡镇都会有山火发生,致使大量的林业资源遭受不测之灾,少则几公顷,多则几百公顷。因此,要将森林消防宣传工作行政化、文件化、日常化;不仅要在通往野外观光、墓地等场所的路口树立永久性形象广告,还需要在周末和传统节假日派宣传车或护林员在现场进行播音、巡视,以杜绝人为的森林消防灾害。

3.2严肃政策法纪,实施规范化监管

组织涉林部门和单位人员定期进行政策法纪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凡涉林部门和单位,必须建立严密的林业工作岗位制度和流程,严格按规程操作;建立专人负责的制度,实施监管和奖惩机制,严格掌控,奖惩分明。

3.3鼓励竹木产业深加工,抑制资源过度消耗

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财政补贴等方法,鼓励和刺激木竹产业走精、深加工之路,尽量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一是支持现有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延长产业链,或变粗加工为精深加工;二是大力支持资源综合利用度高的规模型企业稳定生产。适当调高原木、原竹、竹木半成品的出运征收门槛,以抑制资源过度消耗,保持森林涵养。

4参考文献

[1] 王德林,阿布力孜・苏来曼.加大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快速发展[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8):92-93.

[2] 叶荣卫,郑素云,叶卫红,等.遂昌县发展林业的措施与对策[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10):57-58.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9

为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作用,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更好地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锡林郭勒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不断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实行择优上岗的用人制度,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分工和职责,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奖罚分明,充分调动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业务技能,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基本情况 1、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状况 锡林郭勒盟有1个盟级和2个旗县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其中,盟林业规划设计院具有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乙级资质,具备锡林郭勒盟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信息管理、荒漠化及沙化土地动态监测,编制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规划、林业各项工程项目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防沙治沙规划、林业综合区划、专项调查方案和成果报告及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等职能。全院现有工作人员22名,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名、副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4名、助理工程师4名、技术员3名。其中,1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7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多伦县、太仆寺旗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丁级资质,其它10个旗(县、市)由林业工作站协助开展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均配备初、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在历次森林资源清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现状 “十一五”期间,锡林郭勒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配合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完成了全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部级公益林补充区划界定工作;根据各地资源消长变化情况,及时更新资源数据和地类,包括林种、树种、地类、林分质量、蓄积等因子;按期完成资源统计、汇总和动态分析评价,健全和规范了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自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锡林郭勒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每年完成全盟12个旗(县、市)年度京津风沙源工程封沙(山)育林、飞播、退耕还林工程成果补植补造、人工造林等作业设计编制工作。每年编制完成全盟12个旗(县、市)年度《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每年完成各旗(县、市)森林植被恢复项目作业设计10余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10余项;林木抚育采伐作业设计、中幼林抚育补贴实施方案、低效林改造实施方案及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40余项。另外,还编制完成了全盟林业发展三级区划、全盟防沙治沙建设规划、锡林郭勒盟三河源湿地保护建设规划、全盟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锡林郭勒盟森林旅游发展规划等10余项;全盟林业重点工程浑善达克沙地百万亩沙地榆恢复建设、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通道绿化工程、城防林建设以及森林防火、种苗工程等规划;定期完成全盟营造林核查工作和沙化土地连续定位监测工作。 3、效能建设 为全面提高林业调查监测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技术手段,锡林郭勒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在内部采取择优上岗的用人制度,对每项工作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实行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4、科技进步及新技术的运用 立足当地实际,在组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目前,全院技术人员累计在部级刊物上3篇,自治区级刊物上17篇。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编制了多篇资源调查和造林技术培训资料,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在营造林技术、沙地综合治理、再生沙障设置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使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提高。另外,在完成各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和林业生产工作的同时,努力增加林业科学新技术应用投入,每年的投入占生产项目总投入的15%以上。5、技术装备锡林郭勒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现有微机18台,复印机1台,TDJ6A经纬仪1台,DP-1大平板仪2台,GPS定位仪21个,DQL-B森林罗盘8台,林分速测镜10个,S3D水准仪2台,KP-90N数字求积仪2台,HPF-1航空反光立体镜1台,测高仪10台,测斜仪5台,土壤测定仪2台,DM-1激光测距仪2台,Laser测距望远镜2台,打印机3台,扫描仪1台及装订设备1套。全盟各旗(县、市)林业工作站也配备有相应的调查基础硬件设备。这些基础硬件设备的改善,为林业规划、设计、调查、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存在问题 1、面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锡林郭勒盟调查规划仪器设备和基础资料尚需进一步更新升级,尤其是目前森林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设备急需补充。 2、要加强对现有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尽快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规划的技术含量、工作质量和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工作效能,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 3、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应用和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存在着调查监测信息周期长、成果时效性差、信息量不足等问题。需要建立完备的林业调查监测管理体系,进一步形成组织管理技术完备、信息综合完整的监测体系。 4、调查监测投入不足。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调查监测是林业建设和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能力和机制建设,就必须对调查监测工作给予一定的投入,特别是对生态区位重要、区域生态脆弱、地类复杂的地区更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以实现森林资源、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的连续性、时效性和成果的客观性,为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保障。 三、强化林业调查队伍建设途径#p#分页标题#e# 1、改善装备,全面提升调查规划和资源监测水平。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切实增强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实力;将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投入到更新技术设备方面,以适应新形势下调查规划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质量。 2、多渠道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素质。重点是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严格实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研讨交流制度。比如在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面,要通过积极联络林业专业院校以及资深专业培训机构,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两种方式,使全盟从事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提升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水平。通过公开招考等有效途径录用林业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后备技术力量,全面加强规划设计队伍建设。 3、完善制度,切实维护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形象。要根据新时期林业调查规划和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需要,对照有关规定,建立规划设计、资源监测和检查核查工作制度,以及重大事项责任追究和工作报告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等制度;要加强检查监督机构建设,加大对调查规划、资源监测、检查核查行为的工作程序和廉政纪律的督查力度。 4、强化职能,加快地方资源监测机构的建设步伐。要认真收集和掌握基层森林资源信息和管理情况,积极指导旗(县、市)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切实履行森林资源监测工作职责;应在现有盟市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基础上,组建、完善森林资源监测站,同时在有条件的旗(县、市)建立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站,充实监测人员,最终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级联网的监测机构,实现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信息化管理。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10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25-02

收稿日期:2011-07-18

作者简介:程向东(1968―),男,江苏宿豫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造林工作。

1 引言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是摸清森林资源家底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培育森林、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基础工作,也是调查区域制定林业规划设计、林业生产计划、林木资产化管理和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效果,实现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宿城区2009年5月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历时半年,采取切实可行方法进行调查,于11月初全面高标准完成外业调查和内业汇总工作,2010年3月获得绿色江苏建设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先进县区的称号,现就2009年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如何提高准确性、可靠性和时间性采取的调查方法加以总结,与各位同仁交流。

2 前期准备工作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

2.1 加强培训,领会内容

首先在二类调查启动之前必须要组织所有参加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认真研读,熟练掌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和各种仪器使用方法,同时全体参加调查人员在辖区有针对性的选取片林、带状林、农田林网、四旁树和城镇零星树木进行调查试点,同时邀请省市专家现场指导、解决疑难问题,统一调查技术标准。

2.2 精选强将,组建队伍

森林资源调查人员必须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宿城区政府应成立领导小组,在林业系统精选20名中级以上技术骨干组建5个外业工作组,同时成立技术指导及检查验收组和后勤服务宣传报道组。小班区划和电脑绘图勾绘,卡片记录输入,数据测量各由一人负责,科学分工,责任明确,强大的调查队伍为圆满完成二调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和技术保障。

2.3 物资材料,准备到位

航片判读前要准备好如下资料:1∶1万比例尺地形图,近期拍摄的航片图,以及电子航片图。我们这次调查采用的是2008年4月份拍摄的1∶5 000的航片图,以及2008年、2009年的绿化造林及采伐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等。同时应准备GPS、罗盘仪、测高器、标杆、皮尺、测树钢卷尺等物资仪器。

3 森林资源调查关键分析

3.1 室内分析,实地对比,建立判读意识,防止漏测

先在室内可以通过对航片上图像的现状、大小、色调、阴影以及根据准备好的图片、资料、文字记录等,分析判断可能是新造林地的地块、苗木较小密度较稀的经济林或者在庄家地里的灌木林等,然后到实际地点查看判读的准确性,对判读有误的地块,认真分析对比,找出与原有林地的区别,从而建立各种类型林地的判读标志,提高判读者的感性认识。

3.2 掌控好小班面积划分的大小,对划分的每一个小班进行全面踏查

小班的划分,《操作细则》规定,小班最小面积原则上为0.066 7hm2。但是并没有规定小班的上限面积,在划分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小班面积过小,本来应该连在一起的沟、渠、路、埂上的带状林,人为将其分成多个小班,增加了调查的工作量,但对提高精度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小班面积过大,没有对划分的小班进行详细的踏查,能连则连,不同树种、不同林种、不同龄级、不同权属的片林划到了一起,降低了调查的精度,正确的划分方法应该是对林地进行详细的踏查,严格按照小班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对能够连在一起但面积确实过大的地段,可根据林木的抚育管理、采伐更新等林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从明显地物标处将其分为若干小班。要掌握一些地带的特殊情况,如同一条河堤上的林木,东侧几行林木权属为国有,而西侧几行林木权属为集体,防护林中间隔经济林,都容易笼统地划到一起。

3.3 选取的样方必须具有代表性

样方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蓄积量的大小。在样方选取时,林调人员要充分考虑林相、树种、密度、胸径等因子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方来进行调查。成片林尽量避免选择边缘木,消除边缘效应对调查精度的影响。沟、渠、路、埂、堤上的带状林样地要做成横切面,样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量至行距和株距的一半,不要只量至树干基部,相对缩小了样地的面积,扩大了林木株数和蓄积量。在混交林和庄台林的样地选择中,要选取优势树种和混交树种相对均匀合理的地方,不要单独选择某一树种集中分布的地方做样地。对于小班林相复杂面积较大,应找到当地熟悉情况的村干部,最好是此小班林地经营者,由于他们对当地的林地情况尤其是经营者对自己林地各部分情况较为熟悉,由他们带领前往小班中林相不相同的地点,选取代表不同林相的准确样方,如此可节省调查时间,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

3.4 勾绘和卡片填写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准在实际外业调查工作中,林调人员严格按操作细则执行,现场勾绘严格按照一看、二分、三勾、四测、五填的步骤进行逐块调查。

(1)外业调查中航片勾绘人员首先认真细致判图,深入田间地头严格做到先看实际林地地形地貌,再在航片上精心勾画出林地,带状林进行勾绘时同时标注林带的宽度,保证不漏掉一块也不去虚添一块林地,确保林地面积的准确性。

(2)卡片记录人员在记录过程中,不漏掉一个重要调查因子,现场调查现场记录,记录时出现错误不擦去,划掉并及时更正,小班记录人员晚上对当天所有小班卡片进行整理并录入电脑。

(3)航片勾绘人员晚上或阴天应当及时用电脑勾绘,内业绘图中严格按照航片上的勾绘界线进行小班勾绘,不人为地去扩大和缩小小班面积严格控制误差5%以内,力争不漏号不重号。

3.5 必须将核查贯穿整个林调工作的始终

调查组成员每搞完一段工作,要对小班调查、样地测设等调查成果进行全面室内检查;由县区组成专职质量检查组进行正常性的检查;由省、市组成的督查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抽查。对所抽查小班的区划、勾绘、地类调查、林种划分、树种组成、平均树高、胸径、年龄进行了核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及时总结经验,切实提高了二类调查工作质量与成效。

4 结语

尽快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调查监测基础上,采用高档微机配以数字输入设备和绘图仪,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Mapl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积极建立、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GIS),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林权调查,并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开发适合林业管理现状的数据库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以适应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R].北京:国家林业局,2010.

[2] 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R].南京:江苏省林业局,2007.

[3] 刘 羿.控制二类调查蓄积的方法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61~63.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例11

【引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也称“二类调查”,是以国营林业局,国有林场,县(旗)或其它部门所属林场为单位进行,以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基地造林规划等需要的调查工作[1]。这项工作是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地形图上,落实到室内,以供国家整体决策的一种森林资源清查方法。通过“二类调查”可以查清家底,分析研究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采伐限额的客观依据,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培育和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是每一个林业技术人员必须严肃对待的技术工作,是新时期,林业工作从向林地索取木材转变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1、加强规划设计队伍的建设

1.1提高森林规划设计技术人员的待遇

在广西,有一个庞大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队伍:资质最高的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为甲级设计院;许多地级市也均有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加上县林业局,国有林场的丙级、丁级专业设计队,组成了广西林业规划设计的主力军。这些技术人才,有些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有些为差额事业单位编制;也有些为自收自支编制;有些是这些单位的编外人员,还有些为独立的公司。在这些当中,有些是专业人员,有些是兼职人员。可见人员复杂,管理难度之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收入不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因素,加强人员的管理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因此,要振兴广西林业,加强规划设计队伍的人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这项管理,首先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设计人员从事野外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理应特殊对待。在这方面,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走在全区前列:探索了人事改革以“同工同酬”为主的方向,逐步缩小编外员工与编内干部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打破事业单位用人的“行政樊篱”,推行“唯才是举”,在全院80名聘用的编外人员中,20多名技术骨干走上了项目负责人的岗位[2]。因此,其它单位要以此为参考,全面提高调查人员的待遇。

1.2 加强队伍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明确要求要符合资质规定的专业调查队伍承担具体任务。队伍的庞大,不可避免技术人员良莠不齐,因此,要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质量教育,严格考核,对调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制订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二类调查”工作质量管理监督体系。要规范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弄虚作假、伪造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

2 、交叉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各类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特别是“二类调查”工作既是为林业编限单位提供服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基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多年来,“二类调查”大多由市级的设计院作为业务指导,小班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或国有林场中具有“丙级”“丁级”的设计队实施,这样工作开展起来进度快,但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式的调查工作,免不了受“经验主义”的影响。因此,为使该项工作客观公正的开展,建议今后“二类调查”工作应交叉展开,或许这可避免90年代大多数林业企业“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因此,必须改变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现状,交叉调查才能更好摸清“家底”,才能更好的发展。

3 、设立专项资金,调查经费直接支付给相关设计单位

新时期,将二类调查纳入地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其制度化、规范化,将二类调查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

这样,确保“二类调查”工作一结束,政府直接将调查经费支付给调查单位。一方面,防止专项经费被挪用,做完了工确要不回账;另一方面,资金没有经过经营单位,也避免了经营单位向设计单位“打招呼”,造成调查数据人为的“水分”。

4、探索“二类调查”与“伐区调查”关联管理

在部分国有林场进行二类调查工作小班调查时,公顷蓄积量高,而在进行采伐作业设计时,同一林班小班的公顷蓄积量却比“二类调查”时的低,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该有的“误差”。因此,建议将“二类调查”与“伐区调查”的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林木生长“走倒路”的现象,这也是倒逼设计工作认真负责的途径。各类调查规划工作小班调查时应该标明详细的地理坐标,相关调查数据入库存存档;建立各经营单位甚至种林班主要采伐树种的地径、胸径、树高数据方程,保存期为树种的轮伐期,这样做到有据可查。

5、使用新技g,提高劳动效率

当今世界,新技术层出不穷,“二类调查”工作也应该及时使用新的技术。如3S技术集成之路,从RS中获取信息,由GPS进行定位,定向导航,由GIS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各种图件,最终提出决策实施方案来进行森林动态监测,同时,GPS与GIS集成能实现各种尺度森林资源的实时管理[3]。激光测距仪,测高仪等可迅速、准确测量树高;使用“无人飞机”等进行小班勾绘等,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总结

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是各森林编限单位经营的基础,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在全面启动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着力保护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做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是各设计单位的机遇,也是挑战,各设计单位应该加强人员管理,加强调查设计工作纪律管理,加强调查设计工作质量管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继文 李昌言 数云台等,森林调查知识[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