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1 08:28:38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例1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

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电信监管论文例2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电信监管论文例3

论文摘要:分析我国电力行业与监管会计制度的关系入手,立足于电力行业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血缘”关系,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的天然联系这两个方面,论述了电力行业建立会计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1、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监管主要是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监管会计作为一项亟需监管理论指导的工作,却一直游离于监管学说之外。可以看到电力监管中的内容为:电力产业进入与退出的监管、价格监管、市场结构监管、财务与投资监管、市场秩序监管,这些监管在事实上都离不开基于会计的监管活动,但监管会计制度和电力市场的结合目前在我国一直缺乏研究,这使得电力监管在理论上与监管会计制度缺乏衔接,理论的缺乏也就导致了实践上的举步维艰。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外电力监管的发展实践表明,电力监管机构在对电力企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有效的监管会计制度是其关键一环。可以说,凡经济发达、电力监管制度完善的国家,其监管会计制度必然是有效的;凡电力市场秩序井然、会计信息被广泛应用的时期;其监管会计制度也必然是得力的。建立一套有序的、切合中国实际的电力监管会计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前景。

2、电力行业与监管会计的关系

电力行业属于垄断性行业,垄断性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可以利用垄断权制定垄断高价以取得垄断利润,为了防止垄断性企业获取垄断利润,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电力行业实行电力监管。有效进行电力监管的基础是获得全面、真实的成本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我国电力企业目前主要执行一般企业通用的会计制度,按照该制度进行的会计活动不能提供符合电价监管需求的成本信息,不能满足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企业监管的需要。要想治理电力企业虚假的会计行为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监督,更要有与电力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意义上的监管会计制度。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指以矫正和改善电力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为目的,监管机构对电力企业会计行为进行干预、管制和引导的准则和规范。

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这一理念,是立足于电力行业和会计这两个领域来阐述监管问题的。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层次的逻辑关系:一是电力行业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血缘”关系;二是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的天然联系。

电力行业中的信息包括发电成本、输配电成本、购售电价格、电量、供求关系、网损、输电网络阻塞状况和机组检修情况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以及披露这些信息的制度深深地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市场效率、监管成本和市场公平性。若电力市场中的信息披露不完全甚至有误,例如发电商获得了错误的电能需求信息,将无法合理地作出交易决策,最终发电商无法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而整个市场也无法获得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效果。同时,源于对信息的缺失或不确定性,市场监管机构为了实现有效的监管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监管成本,以收集必要的监管信息。如果电力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使得售电方相比购电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则售电方将能够借此抬高售电价格获利,这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会造成电力市场中的不公平情况。可以说,信息在电力行业的运作和监管作用的发挥过程中处于中枢地位,这正是电力行业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血缘”关系。

在电力行业中,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由发电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电网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和电力交易环节信息披露制度三部分组成。发电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是基于发电厂的技术特点,解析其成本构成,内容包括:发电厂的基本信息、机组的技术信息和与成本相关的信息。该信息披露制度通常侧重于为监管机构对发电企业市场力的评判提供帮助,内容一般包括技术信息和会计信息两大类,其中会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会计核算、成本控制、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电网企业可分为输电企业和配电企业,监管机构对电网企业的监管主要是两方面:确保电网企业的成本真实,遏制不合理开支,控制电网运行成本;防止电网企业滥用权力,影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所以电网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建立。其中成本信息包括电网企业相关会计数据,以及资产评估报告等,例如,电网企业上一年度的还贷费用、电网的折旧费用、电网的维护与检修成本、电网建设费用、人力资源开支与差旅费等。我国电力交易环节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交易时进行信息披露所应遵循的制度,内容包括每个市场中发电厂(机组)的报价数据与中标结果,以及全部的市场交易信息,包括需求信息、各种约束条件等。很显然,无论是从发电企业的信息披露来看,还是从电网企业的信息披露来分析,以及电力交易环节的监审上,会计信息在整个信息披露制度中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成本披露中,处处都凸现出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电力企业业务成本对象和项目、科目设置以及成本报表进行规定,并且覆盖与定价有关的资产、资本性支出等会计信息最终影响和决定了电力价格,这便是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之间难以割裂的天然联系。如果说电力监管的核心是信息监管的话,那么,信息监管的核心无疑是会计信息的监管。

3、构建监管会计制度在电力监管中的作用

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在电力监管中的作用,大致归纳为以下方面:

3.1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电价监管的客观需要

当前电力企业执行的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既不能准确反映确定电价应考虑的成本信息(如没有区分计价成本与非计价成本等),也缺乏用于评估电力计价成本合理性的标准成本,因此,从电力监管目标出发,依照会计法的规定,需要制定专门用于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定,并对被监管单位执行会计制度进行动态监管。

3.2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维护电力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维护电力市场秩序,重点是要制定并实施电力市场规则,并对市场主体、市场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管,而这些都需要电力监管会计制度发挥重要的作用。

3.3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履行其他电力监管的重要依据

实施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可以对电力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达到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

参考文献:

电信监管论文例4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监管主要是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监管会计作为一项亟需监管理论指导的工作,却一直游离于监管学说之外。可以看到电力监管中的内容为:电力产业进入与退出的监管、价格监管、市场结构监管、财务与投资监管、市场秩序监管,这些监管在事实上都离不开基于会计的监管活动,但监管会计制度和电力市场的结合目前在我国一直缺乏研究,这使得电力监管在理论上与监管会计制度缺乏衔接,理论的缺乏也就导致了实践上的举步维艰。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外电力监管的发展实践表明,电力监管机构在对电力企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有效的监管会计制度是其关键一环。可以说,凡经济发达、电力监管制度完善的国家,其监管会计制度必然是有效的;凡电力市场秩序井然、会计信息被广泛应用的时期;其监管会计制度也必然是得力的。建立一套有序的、切合中国实际的电力监管会计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前景。

1.电力行业与监管会计的关系

电力行业属于垄断性行业,垄断性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可以利用垄断权制定垄断高价以取得垄断利润,为了防止垄断性企业获取垄断利润,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电力行业实行电力监管。有效进行电力监管的基础是获得全面、真实的成本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我国电力企业目前主要执行一般企业通用的会计制度,按照该制度进行的会计活动不能提供符合电价监管需求的成本信息,不能满足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企业监管的需要。要想治理电力企业虚假的会计行为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监督,更要有与电力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意义上的监管会计制度。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指以矫正和改善电力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为目的,监管机构对电力企业会计行为进行干预、管制和引导的准则和规范。

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这一理念,是立足于电力行业和会计这两个领域来阐述监管问题的。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层次的逻辑关系:一是电力行业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血缘”关系;二是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的天然联系。

电力行业中的信息包括发电成本、输配电成本、购售电价格、电量、供求关系、网损、输电网络阻塞状况和机组检修情况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以及披露这些信息的制度深深地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市场效率、监管成本和市场公平性。若电力市场中的信息披露不完全甚至有误,例如发电商获得了错误的电能需求信息,将无法合理地作出交易决策,最终发电商无法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而整个市场也无法获得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效果。同时,源于对信息的缺失或不确定性,市场监管机构为了实现有效的监管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监管成本,以收集必要的监管信息。如果电力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使得售电方相比购电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则售电方将能够借此抬高售电价格获利,这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会造成电力市场中的不公平情况。可以说,信息在电力行业的运作和监管作用的发挥过程中处于中枢地位,这正是电力行业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血缘”关系。

在电力行业中,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由发电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电网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和电力交易环节信息披露制度三部分组成。发电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是基于发电厂的技术特点,解析其成本构成,内容包括:发电厂的基本信息、机组的技术信息和与成本相关的信息。该信息披露制度通常侧重于为监管机构对发电企业市场力的评判提供帮助,内容一般包括技术信息和会计信息两大类,其中会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会计核算、成本控制、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电网企业可分为输电企业和配电企业,监管机构对电网企业的监管主要是两方面:确保电网企业的成本真实,遏制不合理开支,控制电网运行成本;防止电网企业滥用权力,影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所以电网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建立。其中成本信息包括电网企业相关会计数据,以及资产评估报告等,例如,电网企业上一年度的还贷费用、电网的折旧费用、电网的维护与检修成本、电网建设费用、人力资源开支与差旅费等。我国电力交易环节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交易时进行信息披露所应遵循的制度,内容包括每个市场中发电厂(机组)的报价数据与中标结果,以及全部的市场交易信息,包括需求信息、各种约束条件等。很显然,无论是从发电企业的信息披露来看,还是从电网企业的信息披露来分析,以及电力交易环节的监审上,会计信息在整个信息披露制度中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成本披露中,处处都凸现出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电力企业业务成本对象和项目、科目设置以及成本报表进行规定,并且覆盖与定价有关的资产、资本性支出等会计信息最终影响和决定了电力价格,这便是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之间难以割裂的天然联系。如果说电力监管的核心是信息监管的话,那么,信息监管的核心无疑是会计信息的监管。

2.构建监管会计制度在电力监管中的作用

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在电力监管中的作用,大致归纳为以下方面:

2.1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电价监管的客观需要

当前电力企业执行的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既不能准确反映确定电价应考虑的成本信息(如没有区分计价成本与非计价成本等),也缺乏用于评估电力计价成本合理性的标准成本,因此,从电力监管目标出发,依照会计法的规定,需要制定专门用于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定,并对被监管单位执行会计制度进行动态监管。

2.2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维护电力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维护电力市场秩序,重点是要制定并实施电力市场规则,并对市场主体、市场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管,而这些都需要电力监管会计制度发挥重要的作用。

2.3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是履行其他电力监管的重要依据

实施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可以对电力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达到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

【参考文献】

电信监管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08-02

文章通过阐明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企业进行会计监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的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现存问题,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具体进程,给出完善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 相关理论概述

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以规制经济学、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

1.1 规制经济学理论

我国的输配电通过物理电网进行,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一段电路,一般由一家输配电企业建设。输配电企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需要进行会计监管,以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价格管制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两方面。政府通过实行限制新企业进入的政策法规,以保证行业的独家垄断地位,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管制企业定价,保证资源配置效率,防止垄断企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1.2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管理论

所谓会计监管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从会计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法律法规,并据此管理、监督、指导、控制会计活动。我国的输配电企业具有自然垄断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会计监管非常必要。具体的会计监管内容分为会计监管制度的制定与会计监管的实施。会计监管制度的制定是预先制定规范会计活动的法律法规制度,如会计行为道德规范、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等。会计监管制度的实施是根据监管制度管理、检查、控制会计活动。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股东至上理念的挑战,该理论认为经济性的管制并非是为特定产业或企业的利益,而是为了社会福利的增加,是为社会公共利益考虑的。依据该理论,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不仅提高企业自身效率,还能从整个市场利益相关者视角考虑,增进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电力市场由电力市场投资者、电力输配电企业、电力用户等构成了利益相关共同体。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关键在于对输配电成本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

2 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必要性分析

2.1 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内涵

会计监管包括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者对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监管可分为经济性监管与社会性监管两类,经济性监管是在信息不对称或自然垄断的领域,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价格、服务、进入、退出、产品质量、财务会计等加以监管;社会性监管是从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出发,管理限制特定经济活动的实施。电力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包括电力会计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内容、依据等。

2.2 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本研究从输配电企业的自然垄断性、我国石油天然气准则、电力市场相关者利益的平衡这3个方面详细说明对输电配电企业的监管必要性。

2.2.1 输配电企业的垄断性

在输电领域中,需要电压很高、电力输送量大的输电线路构成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力需求点的配电网上。该领域的沉没成本大、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在配电领域中,由输送量较低、电压较低的配电线路构成配电网,将电能由输电网分配到千家万户的电力用户处。配电领域存在较大的固定成本沉没性,以及明显的密度经济效益。输电网和配电网将发电厂与分散的电力用户连接起来。

2.2.2 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的示范作用

石油天然气行业与电力输配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技术经济垄断性特征。两者具有沉没成本大、资产专用性强、成本劣加性等垄断性行业特征,其生产经营过程都充当连接生产者与用户的网络型产业。我国颁布的《第27号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对该行业的会计监管做出相关规定,有利于天然气石油的价格形成。

2.2.3 平衡电力市场的相关者利益

电力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电力用户、电力市场投资者、输配电企业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电力市场的投资者目标是获取高的投资收益;输配电企业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电力用户的利益是寻求合理电力价格。电力会计监管有利于平衡上述三者间的利益。通过电力会计监管,促使价格主管部门合理制定电价,提高输配电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电力用户角度来看,会计监管制定合理电价,利于优质电力产品的获得;从电力投资者角度出发,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有利于电力投资取得期望收益。

3 完善电力会计监管的建议

针对于我国的电力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宝贵经验,对完善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要明确电力监督委员会的会计监管职能

在《电力法》和《电力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电力会计监管职能。明确电监会的会计监管职能与法律地位,需要完善与修改《电力法》,补充新形势下新的法律内容;再根据完善后的《电力法》,进一步完善《电力监管条例》中的会计监管内容;另外还有明确其他法律与《条例》上的交叉内容。我国的电监会职责明确、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将为电力行业的稳定高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3.2 制定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缺乏电力会计的监管制度,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与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的种种问题,建立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制度是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建立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要正确处理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电力监管会计制度的关系;其次,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应分开核算成本费用和输配系统的资产;最后,应站在监管角度制定电力监管的会计制度。面对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中的现存问题,我们应当加强电力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制定,构建合理的电力会计监管制度,提高电力市场的效率。

电信监管论文例6

1 相关理论概述

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以规制经济学、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

1.1 规制经济学理论

我国的输配电通过物理电网进行,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一段电路,一般由一家输配电企业建设。输配电企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需要进行会计监管,以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价格管制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两方面。政府通过实行限制新企业进入的政策法规,以保证行业的独家垄断地位,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管制企业定价,保证资源配置效率,防止垄断企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1.2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管理论

所谓会计监管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从会计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法律法规,并据此管理、监督、指导、控制会计活动。我国的输配电企业具有自然垄断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会计监管非常必要。具体的会计监管内容分为会计监管制度的制定与会计监管的实施。会计监管制度的制定是预先制定规范会计活动的法律法规制度,如会计行为道德规范、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等。会计监管制度的实施是根据监管制度管理、检查、控制会计活动。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股东至上理念的挑战,该理论认为经济性的管制并非是为特定产业或企业的利益,而是为了社会福利的增加,是为社会公共利益考虑的。依据该理论,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不仅提高企业自身效率,还能从整个市场利益相关者视角考虑,增进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电力市场由电力市场投资者、电力输配电企业、电力用户等构成了利益相关共同体。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关键在于对输配电成本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

2 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必要性分析

2.1 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内涵

会计监管包括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者对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监管可分为经济性监管与社会性监管两类,经济性监管是在信息不对称或自然垄断的领域,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价格、服务、进入、退出、产品质量、财务会计等加以监管;社会性监管是从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出发,管理限制特定经济活动的实施。电力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包括电力会计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内容、依据等。

2.2 输配电企业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本研究从输配电企业的自然垄断性、我国石油天然气准则、电力市场相关者利益的平衡这3个方面详细说明对输电配电企业的监管必要性。

2.2.1 输配电企业的垄断性

在输电领域中,需要电压很高、电力输送量大的输电线路构成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力需求点的配电网上。该领域的沉没成本大、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在配电领域中,由输送量较低、电压较低的配电线路构成配电网,将电能由输电网分配到千家万户的电力用户处。配电领域存在较大的固定成本沉没性,以及明显的密度经济效益。输电网和配电网将发电厂与分散的电力用户连接起来。

2.2.2 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的示范作用

石油天然气行业与电力输配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技术经济垄断性特征。两者具有沉没成本大、资产专用性强、成本劣加性等垄断性行业特征,其生产经营过程都充当连接生产者与用户的网络型产业。我国颁布的《第27号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对该行业的会计监管做出相关规定,有利于天然气石油的价格形成。

2.2.3 平衡电力市场的相关者利益

电力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电力用户、电力市场投资者、输配电企业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电力市场的投资者目标是获取高的投资收益;输配电企业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电力用户的利益是寻求合理电力价格。电力会计监管有利于平衡上述三者间的利益。通过电力会计监管,促使价格主管部门合理制定电价,提高输配电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电力用户角度来看,会计监管制定合理电价,利于优质电力产品的获得;从电力投资者角度出发,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有利于电力投资取得期望收益。

3 完善电力会计监管的建议

针对于我国的电力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宝贵经验,对完善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要明确电力监督委员会的会计监管职能

电信监管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智能电网新兴业务对终端通信接入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给电力系统提供提供可靠安全实时的信息传输和交换服务,电力通信网发展迅速,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和设备的维护日趋复杂,同时对通信网的监控管理需求向面向业务转变,电力通信专业管理向智能化转变。为了满足现有通信网络运行管理需求,提出了配电网监控管理平台的概念。

1 模块组成

根据电力通信网的组网结构,在遵循网络层次结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本设计能够实现在统一的界面下对个厂家、多个技术体制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统一监视,实现实时的告警分析和故障处理。

1.1 接入网告警集中监视模块

告警集中监视应包括告警分类、告警采集、告警过滤、告警显示、告警操作(确认、清除)、告警提示、告警查询、告警状态计算等功能。

告警分类。按专业对告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EPON网络、工业以太网 、无线公网无线专网、PLC业务。

告警采集。完成原始告警信息的采集、分类、标准化和存储。告警采集包括告警采集、告警标准化和告警存储。告警采集指从设备接口、网管接口及智能采集器中采集出原始告警信息。告警标准化指对告警信息进行标准化(告警原因翻译、告警等级重定义、告警格式转换等)。告警存储指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告警过滤。通过制定合理的告警过滤规则,从大量告警中屏蔽用户不关心的告警,从而有效防止告警风暴。告警过滤包括告警过滤规则定制、告警过滤规则应用。告警过滤规则定制对告警等级、告警原因、告警所属设备、告警关联业务等制定相应的过滤规则,并存储到过滤规则库。告警过滤规则应用指对实时接收的告警按照规则库中相匹配的规则进行过滤,对于过滤掉的告警信息只存储到数据库,不在监视视图中展现。

1.2 接入网运行状态监视

结合各类通信网络和通信业务,采集各类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的告警信息、性能信息和配置信息,实时计算网络运行状态,通过EPON网络拓扑图、光缆网络拓扑、工业以太网网络拓扑、无线公网网络拓扑、无线专网网络拓扑、PLC网络拓扑、业务网络拓扑、设备面板图进行直观展现。

EPON网络拓扑图。以EPON网络组织图的形式实时展现整个EPON通信网络的连接关系、设备运行状态和网络运行状态。显示重点节点和关联的智能设备信息(OLT、ONU等)以及其上承载的业务信息,并实时反映发生的告警信息。

光缆网络拓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显示光缆网设施的实际地理分布以及地理空间上的物理连接关系,实时反映当前光缆网的运行状态。提取资源预警的相关数据在光缆网络拓扑反映当前光缆利用率的预警信息。通过与光缆监测系统进行互联,提取光缆相关故障信息,在网络拓扑上进行故障定位,实时反映故障信息。根据光缆两端传输设备的告警信息,通过分析在光缆拓扑上反映光缆的运行状态。

业务网络拓扑。基于矢量图形显示业务网络的连接关系和电路承载关系,实时反映当前业务状态。针对通信部门内电视电话会议、行政交换、调度交换等系统的监视,实时反映各业务设备与网络的状态情况。

设备面板图。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与设备配置完全吻合的面板图,能够真实表现设备组成情况及设备端口位置,并且通过各种不同颜色反映设备及端口状态。

1.3 接入网性能管理

EPON性能量:光功率,误码率,流量等。

PLC量:误码率等。

以太网交换机量:网络延时,误码率等。

性能信息采集管理。对性能信息的采集进行配置。包括采集任务管理,其中采集时间、采集周期、采集对象由用户自行设置。

性能信息处理。根据系统数据模型从数据采集中提取相应的性能信息,经过标准化后存储至关系数据库中。

性能信息查询统计。针对传输段、网络链路、设备等通过组合条件以图表方式提供实时和历史的性能信息查询与统计。

2 接入网业务监视

在配用电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告警风暴数据的应对策略,包括实时处理效率;报文均衡方式(分包、冲突等待);告警核对(同步)及批量展现方式等是关键核心技术。电网通信业务监视通过对纵联网络保护、高级配电自动化、储能站监测管理、分布式能源站SCADA、AGC、AVC控制、分布式能源站负荷预测、智能电表(台区集中点)、负荷需求控制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信息等电网通信业务的监视与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具体包括业务网络展现,业务告警管理,业务故障管理等。

3 结论

本系统设计通过制定完整、统一的北向接口标准,为通信网络的集中管理、统一部署提供稳定、准确的数据源支持。系统支持对未来各种先进配电通信网技术体制的统一接入支持,并能通过扩展,实现以及与EPON之外的其他技术体制的数据交互,实现监视、控制等高级功能,实现智能化应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远东,唐云善,施健.省地集中式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12,33(232):10-14.

[2]俞弦,施健,唐云善,焦群.郭经红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223):101-105.

[3]杨斌,张大华,谢迎军.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88-93.

[4]唐云善,等.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通信学会信息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

[5]鲍建飞.新一代电力通信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研究[J].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011,36(318):68-69.

电信监管论文例8

引言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满足清洁能源的需求,解决日益突出的能源气候问题,智能电网成为了我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智能电网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电力用户的电能管理水平。本论文对基于智能电网管理平台的电能监测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功能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控制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能的安全使用目标。而智能电网管理体系是面向智能电网用电环节建立的由相关系统及设备组成的智能电网用电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和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电能计量单元、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智能负荷控制装置、用户终端电能管理单元等。而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提出了以节能增效为核心的电能管理方法;创建了以智能测量、负荷预测及储能管理技术为基础,以电力线通信技术为支撑,结合负荷控制技术的电能管理技术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智能电网管理体系能实现电网与用户端电能信息双向流动及互动负荷控制的能效管理机制。关于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功能,通过实践的验证主要表现在可以对电源、电压、配网等进行优化,对谐波进行治理,对电能进行适当的调度,同时可以保障电能的有效配备及使用。

2、电能监测系统设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智能电网管理体系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及用电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一个坚强的智能电网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必要。而智能电网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个功能齐备、性能完善的电能监测系统,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管理体系的功能。电能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是:首先通过主要受电点和电能监测仪采集配网的电力、电量、电能质量信号,然后将信号转换为数据,相关数据经计算机存储、计算和分类处理后存储到数据库中,计算软件就可以将这些数据提取出来并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工作人员则通过计算机看到电能的输入、传输、消耗的全过程。因此,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满足这些基本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电能监测系统的实用性。

2.1配网监测点的设计

通常来说实现电能智能化管理的基本条件是配网中设置的监测点,而配网监测点的设计都要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条件,经用户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来进行设计。另外,现有的相关设备也会对配网监测点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监测仪的安装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进行一定的调整,不能按经验判断,而要做详细的规划。

2.2监测仪数据通信方案的设计

监测仪数据通信方案的设计通常包括对电能监测仪、通信服务器、网络交换机、数据中心的中央数据处理机等设备的选择、安装及其与网络的连接方法的设定。一般来说,电能监测仪可以采用485通信线并通过它将多个监测仪组成集群连接到通信服务器,然后将通信服务器接入客户的网络交换机。最后,将其接入互联网与中央数据处理机建立通信通道,这样就可以实现将监测仪监测的数据上传至平台数据中心的目标,具体的通信示意图如图2-1所示。

2.3管理系统装备表设计

管理系统装备表设计主要是在安装电能监测仪之后,对相关设备的配备设计,配备表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通信服务器、通信管理机、无线通信机、电流互感器、通信线、网络线等设备[1],就基本可以构建一个网络通信系统。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配备的设备及设备的型号、质量、性能等方面都会有一些差异。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能知识还要懂得相关的基础知识。

3、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可以由很多电力指标来进行反应,所以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时要尽量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数据,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来说,用电分布监测的结果可以反应监测点的电力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异常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对这一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一些潜在隐患。其次,三相电能谐波畸变情况,可以实时反应监测点的电能质量指标变化情况及异常情况[2]。

根据监测系统所监测到的数据,可以对电能相关的指标按时间周期进行统计和分析,比如电力、功率、电流、电压等。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对电能进行优化管理。同时,分析监测点的电能消耗、分段电量及电费数据可以作为调峰的依据。另外,通过电能管理平台能够清晰地统计到每台设备的实际负荷[3],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观察,可以判断电能分布的合理性,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电能进行调度。其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配用电设备的特点及要求,建立相应的档案体系,以便于设备的维护、保养等。不仅可以有利于管理好配用电设备,而且也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对各项电能数据解读分析,可以推进降低用电成本的决策和评估,科学指导实施节电项目及电能考核制度[4],并且可以有效检验降低用电成本的效果。

4、结语

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效的电能监测系统将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管理平台的作用。通过电能监测系统可以分析监测点每天的负荷、功率、电流、电压和温度等电力指标变化,以及同类用电监测点的各项电力、电量、电能质量等指标的差异,从而有效地发现一些潜在隐患。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小超.基于智能电网的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03-25 .

电信监管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是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不断兴起的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高速公路管理的需要。综合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高速公路的自动化管理,同时还能促使高速公路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简要谈谈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使电力监控系统广泛的应用于高速公路,同时为电力监控系统的不断发展作应有的贡献。

二.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需求分析

在以往高速公路沿线的收费站、互通枢纽、服务区、隧道或隧道群变电站或隧道监控室全部靠人工进行日常表计抄录、操作控制、日常维护、故障巡查等,因此.每个变电站或隧道监控都要配备24小时值班人员,人工成本高,效率十分低。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需求如下:

(一)监视高速公路全线关键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报警,如市电停电或高压柜故障、发电机故障、收费站UPS故障、隧道埋地变故障、隧道风机故障等,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二)对站的高低压配电室、发电机室及隧道进行视频遥视:变电站偷盗报警及外场电力或照明电缆偷盗报警:

(三)对站高低压配电室和发电机室进行温度遥测,并根据测量温度控制室内通风风机:对隧道一氧化碳进行遥测,并根据一氧化碳浓度对隧道风机进行启停控制:

(四)站点实现无人值守,故障自动定位:

(五)数据、视频及报警信息满足高速公路分布式实时远程传输要求:

(六)满足高速公路所处环境和管理运行所要求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

(七)与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模式相适应,全线综合电力监控数据无纸记录,自动统计,自动显示与打印。

三.简谈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作用

1.有着遥信、遥测及遥控的作用

通过现场的控制的网络,整个电力设备的运行的情况以及电量等等各种信息,将会通过光纤输送到控制枢纽并自动的存放到数据库中。只需要观察工作站内监控系统的荧光屏幕,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知道设备运行的具体的情况、电量、设备开关等情况,显示甚至自动地打印所有的电量上下波动的的曲线、潮流越线报警和设备出现故障时的报警,并经过监控中心来远程控制电力开关和设备。通过自身携带有通信接口的微机继电保护设备,检测线路的三相电压、电流,功率、电量、频率、设备温度、断路器状态等数据,实现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以及重合闸等保护功能。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功能非常的强大,具体包括:遥测数据综合的处理、系统的统计、报表的生成、数据的整合、事件顺序记录的处理;非寻常的情况、趋势弧线的生成以及操作的记录等提示的告警和打印;历史文档的采集、分析、整理和保存。

历史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实时数据的存储的具体的情况,定时将数据从实时数据库转存到历史数据库中,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3.人机界面

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能够模拟接线图的一些功能,比如报警的功能、实时显示的功能、数据查询的功能、图形自动编辑的功能等。此外,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还具有系统的自动的对时、容错、安全管理、通道监视和站端系统维护等功能。

三.监控系统组成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负荷有:收费、通信、监控设施的用电;服务设施、管养设施、收费站等场区用电;特殊区段的动力及照明用电等。受当地电网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路段变配电所通常都为分散独立设置,同时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或者采用双电源和UPS作为备用电源以提高一、二级负荷供电可靠性。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设计,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将高、低压设备进行组网,实现供配电的综合自动化和网络管理化。土千网络采用单模光纤,组成光纤环网。对于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用通信网关构成现场子网。现场设备采用RS一485/422或RS一232等通信接口和现场总线接入到通信集中器,集中接入主干网络。整个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配电 站和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组成。

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的核心,采用多机单网模式,包括监控工作站、数据服务器、通信服务器、网络交换机、 激光打印机等。监控中心软件系统由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操作系统、支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软件组成。监控中心负责数据的集中通信、分析计算,可实时显示系统一

次主接线图、二次设备配置图、系统运行的曲线图、电量报表、保护定值等各种数据信息,并且可随时打印各种数据报表、故障信息、历史记录等,通过人机接口,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照明、动力等)的监控管理。

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在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它能够把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准确无误的传送到数量众多的远方终端,反映并搜集远方设备的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并提交到监控中心。可以这么说,通讯系统就像快递员,负责着把信息从监控终端传递到各个端口。

四.监控系统建设必要性

一般来说,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全线路面的交通、天气等状况的搜集与分析整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忽视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的作用。而在实际运营的机电系统的维护过程中,机电T程电力监控系统在监控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关系到收费系统是否能够正常、便捷的工作。

想要采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方式,就必须有可靠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同时要求该系统能够便利、稳定的工作。要保证收费系统顺利的工作,就必须保证供电系统能为整个系统提供正常的运作环境。一旦发生停电的现象,虽然收费站收费系统所配备的专用UPS可以保证至少30min的供电,若是超过这个规定的上限的时间,市电仍然无法正常的供应,而备用柴油发电机又没有自动切换启动,则收费站将在UPS电量耗尽后瘫痪,这将影响整个联网收费片区的收费工作。故而,我们必须在机电工程电力监测系统上做文章,加大投入,建立高效的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这样,就能够迅速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排除问题,由监控中心统一集中监控,很显然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实现供电系统的高效性、科学性、自动性的目标。

另外,现阶段小偷盗窃高速公路沿线的电缆的情况非常的普遍,如果建立了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就可以对全线的外场设备的供电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当小偷切断电缆的时候,外场设备供电系统就会中断,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快速的收到供电异常报警信息,并根据外场设备的具体的里程桩号通知路政队的工作人员上路巡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当场抓获盗窃者提供了可能性,能够极大的震慑电缆盗窃者,保卫高速公路沿线的电缆的安全。因此,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相对完整的监控系统毫无疑问应该包含一个科学、高效、全方位的机电工程电力监控系统。

四.结束语

高速公路综合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对于高速公路的现代化自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注重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丁书文 胡起宙 赵勇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几点建议(被引用 6 次)[期刊论文] 《电力自动化设备》ISTICEIPKU-2000年4期

[2]陆曙东 轻轨明珠线工程中的电力调度及设备监控综合控制系统[期刊论文] 《上海电器技术》-2003年3期

[3]郑杰 余臻 基于CDT规约的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会议论文],2004 - 中国自动化学会华东地区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电信监管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07-02

1 构建分布式企业级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的能源利用率约为33%,这一数字较之国外发达国家要落后20年左右,由此可见,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研究课题。由于电力供应本身具有的一定特殊性,与发电、输电以及供电相比,作为末端环节的用电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终端用户群体的能耗与节能是我国当前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国内的工业企业而言,它们既是用电大户,也是极具节能潜力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些企业获得的能源专业化关怀却十分不足。因此,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分层分布式企业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布式企业级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能够为一些大型的工业企业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可以为厂房布局较为分散的工业企业的用电能耗设备提供有效的运行监视和管理;其二,借助储能设备以及自备的分布式电源能够进一步确保企业在电网发生故障时给关键负荷提供不间断的电能,有利于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其三,该系统的实现可以使企业电网的拓扑结构获得显著优化,并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能;其四,利用智能优化技术和动态规划可实现生产和能耗管控一体化,从而给企业提供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高效节能生产方案。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节约电能的目标,应当构建分布式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

2 分布式企业级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

2.1 电气监控与能量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从节约能耗的角度上讲,设计该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给相关企业一套完善的电气能耗实时监控和电能配电传输电气管理的系统,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实现:一方面是功能设计。具体可划分以下几个模块:信息监控及显示模块。该模块的作用是通过合理传感器的配置,实现对企业电气设备能耗的实时监测,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利用网络传输给控制中心,从而进行实时显示,同时还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存储及相关曲线的显示;数据查询模块。该模块是借助对各个电气设备能耗数据的存储提供相应的查询功能,并提供数据的曲线显示以及电能消耗时间段分析等,借此来使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用电详情,并评估这种用电是否合理;报表生成模块。该模块能够按照用户选定的数据分析功能,自行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连接打印设备后还能自动完成报表打印,可为企业生产负责人提供决策基础信息;另一方面是系统结构的规划设计。该系统的结构规划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前端传感器、数据网络、后台控制中心等等,系统开发采用当前主流的B/S架构,系统共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和管理层,前台配置传感器,主要负责采集相关数据,后台配置管理软件,负责对相关的分析和管理,该系统构建后,能够实现工业企业电气能量的智能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2 系统设计原则

该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其一,可靠性原则。这是该系统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系统应当由平台实现服务器运行状态的监控,一旦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确保服务始终不间断;其二,开放性原则。系统应当在各层次上实现开放性,软硬件的运行环境也必须符合开放的工业标准和网络架构,同时历史数据和通信也应当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其三,国内与国际标准。系统应当采用标准的商业数据库系统,并支持标准的SQL数据库语言,同时还应遵循ISO-OSI网络参考模型,并采用标准的TCP/IP网络协议。此外,在数据通信方面应具备符合国际标准的ICE61850传输规约,并且还应符合国内颁布的DL系列标准。

2.3 关键技术

2.3.1 分布式电气化监控。系统采用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并借助非线性补偿测量、嵌入式多智能体以及分布式故障诊断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工业企业用电设备智能化监控保护和电气控制在企业配电所以及生产车间的就地分散,从而实现了设备用电电能的自动调节和安全保护以及用电能耗自动测量等功能。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多种传输方式传给通信服务器,确保了企业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工业企业而言,可采用周期短、组网方式灵活的无线通信,同时应考虑能够能量管理的实时性要求,采用现场CAN总线,并借助一体化的智能测控和保护装置对耗电设备进行信号采集,然后再通过传输介质,将数据信息传给控制中心。

2.3.2 用电设备监控。利用直观的图显功能,在电气监控管理站便可再现企业配电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具体包括实施状态信息、设备历史运行曲线以及电量潮流信息等,并且系统还具有相关的报警功能,对企业生产现场的设备动作、过负荷等情况会做出报警提示,对发生的故障问题可以快速、准确进行定位和排除,同时,系统还能按照配用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借助远程控制开关对负荷回路进行调度,从而实现了电量峰谷时段的平衡,显著提高了企业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2.3.3 电量统计与预测。在对配用点设备进行监控的基础上,系统能够对峰谷时段的电量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而且还能对整个企业电量平衡情况进行计算,同时进行负荷分析,进而得出企业的阶段能耗情况,然后按照负荷历史运行曲线,再结合企业预计的生产计划,准确预测出企业未来一天、一周和一月的用电负荷需求,从而为生产安排避开峰谷时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继荣,王良勋.更适合于今后电力企业需要的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2).

[2] 王欢,李长亮,王殿龙.工业企业EAM(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A].全球化制造高级论坛暨21世纪仿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3] 徐彬.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在皖能马鞍山发电厂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电信监管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078-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和交流变得日趋方便,“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努力发展的新方向。

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将机电工程监理和互联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可以更好地实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 机电工程监理任务及互联网背景下监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在各行各业中都能看到高科技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力,高速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也在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工作理念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

(1)监理战略。

在监理战略层面上,通过采取传统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等模式进一步明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实施路径,并根据相关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战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监理业务。

在监理业务层面上,利用信息数据及网络平台对监理业务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与部署,以实现高效、优质的监理服务。

(3)监理组织。

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价值链”。在监理各个阶段工作开展过程中,都将业主以及承包商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出来,所实施的监理战略层、业务层以及组织层都应紧紧围绕业主与承包商的相关需求有序实施,这也就是新时代背景下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价值环”模式。

2 “互联网+时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内容

互联网+时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主要指的是在施工监理以及控制中融入互联网这一技术,一方面可大大增强工作的效率,提高监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支出。

(1)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主要涉及4个主体方,即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这4方应保持畅通联系,确保各个环节顺利接轨。通过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可构建相应的微信平台,各主体方应将工作动态以及完成进度等内容及时到微信平台中,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2)借助施工监理信息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对一些关键环节可做好有效监控与管理,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情况能够在短时间内加以处理,大大增强了施工的效率。(3)通过施工监理工作信息平台的有效开通,可方便施工单位对每日的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并对工程中遗留的问题及时上传至施工监理平台,以便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4)通过施工监理工作信息平台的有效构建,可方便业主、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及时将工程中的各项问题比如工程变更、工程索赔、争端协调等事项上传到信息平台中,所牵涉的部门根据情况对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进与调整,以确保工程顺利竣工。(5)借助施工监理工作信息平台,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资料管理制度,用以约束一些不良行为,实行动态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

3 C电工程监理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架构

机电工程监理系统的核心区域是中心信息库,中心信息库的作用是存储整个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该系统的优点如下:首先所提供的数据准确度高;其次可节省运行成本;最后可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实际工程项目所需,在省高级公路工程监理公司构建了该系统信息库服务器以及网络Server,系统用户主要分为三级结构,所有的用户都可借助浏览器登录到系统中,查阅相关信息。根据相关要求,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采用国际上盛行的J2EE技术架构,运用MVC开发模式以及工作流引擎技术,按照业务需求以及相关工作流程,监理项目工作设置了专门的工程质量控制点,对工程监理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系统架构主要选择的是B/S模式,该模式是根据J2EE核心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大力开发,从而将系统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2 系统模块

系统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1)工程项目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工程中的基本数据或者新增项目的数据进行有效调试,以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文档管理模块。

文档管理模块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需使用,当工作平台中有协调管理的需求时,操作人员就可进入文档管理模块,只需在搜索栏输入关键数字,即可查询到所需的相关信息。

(3)合同管理模块。

合同管理模块的主要职责是对某一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全部合同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样可方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项目的动态信息,从而对合同内容有一全面的了解。

(4)安全、环境控制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施工路段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做好有效监控与管理。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对各路段进行全权负责,并将每日该路段的安全与环境检查结果内容做好记录,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应做出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上传到信息管理平台,供管理人员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5)质量控制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工程施工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包含工程前期、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而且还包含施工后期的管理工作,其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尽可能地降低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6)进度控制模块。

进度控制模块是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与描述。针对每日施工实际进度以及项目的整体进度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各个项目的进度有效控制,确保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工。

(7)投资控制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工程中涉及的投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以便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项目的资金投入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一些耗资较高的环节加以有效控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具有工期短、面广、点多、涉及专业多等特点,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引入,传统的施工监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工程项目的管理需求。为了提高监理质量,需要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一套机电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管理系统,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