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留学生教育论文

留学生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2 01:43:04

留学生教育论文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1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教学水平与国际一流高校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缺少合适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高等农业院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汉语言课程明显不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讲授不够深入,留学生普遍感觉虽然与教师交流没有障碍,但进行课程学习的难度很大。很多留学生反映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教师讲的是什么,因而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高水平的国际性课程相对匮乏。受教师英语水平的制约,有些课程不能实现全英文教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教师倾向于开设自己熟悉的、能够轻松驾驭的课程,对于那些留学生培养中需要的必修课程,很多时候教师选择避重就轻。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学时、学分分布的欠科学导致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前沿性,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要,更不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严重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了留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有些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多媒体课件质量低,只是简单地将教材章节、标题进行罗列。一些口语表达水平比较差的教师习惯将知识重点和难点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缺少必要的教学解释。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很少,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二、教师教学发展的必要性

(一)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农业院校师资短缺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由于老教师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对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任务自然地转移到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身上。这些青年教师尽管英语水平较高,但学术基础相对薄弱,在知识传授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保障留学生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深入钻研,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问题始终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谁拥有一流的教师,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留学生教育的最大支撑点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教师只有充满工作热情,潜心投入教学,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素质提高,才能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引领学生学习前沿的知识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三)从教师自身需要的角度来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传道、授业、解惑被视为教师职业要求的代名词。当传承社会文明被定位为大学的首要职能时,人们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地汲取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关注专业研究领域,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使自己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教师教学发展模式

(一)项目培训模式

教师教学发展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环境和平台。由于留学生教育存在特殊性,对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每学年初,学校应按照教师培养计划设置培训项目,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同时,学校应通过派遣国内访问学者的形式鼓励教师到水平更高的学校研修学习,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对从事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交流水平。

(二)专题研讨模式

学校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的困难设立专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教学工作坊、午茶会、主题沙龙等形式将教师聚集在一起,选定1~2名教师做主题发言,其他教师针对主题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学校可以为教师搭建在线学习交流的平台,设置讨论区,根据课程对教学的要求,结合研讨内容,引导教师自觉地通过“提出问题—积极研讨—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方式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疑难,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改指导模式

教改指导是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合作、反思等学习方式,对教改内容进行深入研讨。教改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有利于教师间形成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团队提升合力,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个人快速成长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教改指导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要结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提高教学研究技能。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2

随着1950年底我国接收了第一批来自东欧的33名留学生,新中国的留学生教育事业开始起步,初步建立了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机构达746所,来华留学生人数从1978年的1200多人增加到2013年356499人,增长了290多倍。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获得了发展,学术界开展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管理工作和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一批高水平的成果相继发表,如于福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董泽宇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但是,目前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注重专业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特别是轻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研究的领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研究。关于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探讨和论述。曹亚红率先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她认为:“对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主要是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院校,通过知识的传授,文化的传播等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观点施以一定的影响,以达到教育目标。”李本义,刘荣山认为:“加强来华留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就是要在留学生教育中,坚持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有所用人才。”可以看出,理论界对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用什么名称来形容,怎么下定义存在很大的争议,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国内理论界,充分认识到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对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刘世伟指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实现我国总体战略目标的需要,是发展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需要,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关秋红从国际政治局势、培养国际化人才、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指出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王春刚认为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建立留学生教育大国、强国、营造和谐社会和校园氛围、完善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高留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对于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有的学者主张中国的传统道德是其理论依据,也有的学者从更广范围进行探讨。刘庆委主张儒家言语道德文化特别是礼、仁、忠、信之说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吕萍认为,用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导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王春刚认为,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政策依据、学科依据、研究依据、现实依据和历史理论依据。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对此问题研究刚刚开始,存在分散、不系统、不全面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4.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现状。对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研究较少,相关文献只有三篇。王吉芳认为:“包括如何做人教育、关心他人教育、与人交往教育、享受人生教育和合作精神教育。”韩晓明指出:“应包括勤奋学习教育,团结友好教育,中国国情教育。”刘本义、刘荣山认为“:包括法制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通过三位学者的认识,可以意识到学术界对此问题分歧很大,认识还不够清楚,甚至存在一些偏差,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

5.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研究现状。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通过查询只有两篇。刘世伟率先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他认为:“应坚持积极影响与不强加于人原则;严格管理与思想教育原则;平等信任原则,针对性原则。应采取感染法,冲突缓解法。”王凤丽认为: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运用渗透的教育方法,将其渗透到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看出,此问题是理论研究的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需要更科学更完整的阐述。

6.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相关文献较多,该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崔永日,崔亨龙最先提出此问题,他们认为:“应从教学和课外活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金春花指出:“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依靠思想教育课和班主任”。关秋红认为:“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从重视课堂教学,丰富业余生活,克服文化差异三个途径进行教育”。从几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国内对此问题研究相对较多,较深入。但是观点都趋同,缺少突破,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研究。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人员相对较少,组成相对单一,成果较少,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研究人员相对较少,组成相对单一。目前,我国从事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人员大部分是工作在留学生管理和教学第一线的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其他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进展。其次,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中国文献总库和其他文献上可查阅关于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章只有20余篇。最后,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大部分的研究还局限于对策研究,一些问题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内部,对基本理论的阐述较少,研究的视角有待扩展。虽然,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刚刚开始,但随着国家对留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必将引起理论界的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必将成为留学生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也必将向纵深领域进行。第一,研究的内容将更加广泛,将突破原有领域的限制,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领域,从应用研究向基本理论研究拓展,从关注来华留学生总体人群思想道德向关注个别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转移。第二,研究方法将多样化,从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到定量法、定性法等方法,改变研究过程中单纯依靠一种方法,实现研究方法的现代化、多样化。第三,研究范式将更加广泛,实现社会事实范式、社会定义范式和社会行为范式的有机结合。

二、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价值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力。它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

1.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领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领域,形成了许多成果,并且有些成果已经开始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目前,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道德教育应用研究等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新的课题,要求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行。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实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由单一关注本国学生向关注生活、学习在中国的留学生领域开展,推动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向前发展,开拓了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有利于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快速发展。

2.深化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留学中国的热潮,世界各地的学生纷纷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求学。在来华热潮的推动下,国内理论界也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目前,国内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学历史的研究、管理的研究、教学的研究、招生的研究等方面。在思想道德领域则相对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对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推动留学生教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3.推动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研究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虽然较之其他方面处于相对落后,但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留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相关教育机构和学者的关注。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已经开始起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发展缓慢,其原因在于受困于基本理论。

(二)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构建留学生教育强国。目前,来华留学生逐年增加,2008年我国接受了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5万留学生,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留学生教育大国。我们在为这一成绩欢欣鼓舞之时,也要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是留学生教育强国。这种差距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忽视了人文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国内外教育家一致认为,没有思想道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研究,能够唤起人们对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推动思想道德在实践中开展,从而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快留学生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2.便于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将是盲目的。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对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特点、内容、重要性、原则和具体途径等理论的研究,将为来华留学生的具体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3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空间也无形中拓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之时,为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同国外教育、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外友谊和相互了解,1985年中央了《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为全国各类学校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指导性方向。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严格规定了外国人在华须遵守的法律条文,禁止外国人利用学习理由在华长期非法居留。第二年,国家教委了《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了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从申请到毕业的流程,甚至还规定了各层次、各类专业的学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坚定决心。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自费生成为来华留学的主流,来华留学总体人数快速上升,教育层次急需提高。1992年国家教委了《接受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试行办法》,规范了外国人来华学习研究生专业的程序。

1995年,国家教委了《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这一举措不但扩大了接受来华留学人员的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国际社会推广了汉语学习。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后通过一系列举措给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平台,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办学层次和影响范围不断加强,高校开始从以前被动地配合政府政策办教育转而走向了前台,成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主体。新世纪以来,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连续第三个十年获得五倍增长的突破,政府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及高校也愈加重视留学生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开拓。2000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从招生及录取、奖学金制度、教学管理、校内外管理和出入境手续几个方面详细地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细化规范,对高校办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随后,教育部又了《关于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规定》,提高了来华留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扩大了我国国际教育的影响力,同时依照《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办法》,规范对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改革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来华留学生学历生证书的规范模式,具有突破性质的是,高校可以按照规定自行印制证书,上报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005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明确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参照此规定实施,对各高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参照。2010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部了《留学中国计划》,详细制定了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至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将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来华留学人员生源国别和层次类别更加均衡合理[5]。这一阶段我国政府结合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各项具体环节,并进一步赋予了高校在留学生招生录取、教育管理和毕业工作上的自,更加灵活地开展留学生教育,从而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4

(一)在学习、情感以及健康方面的心理困惑

1.来华留学生由于不能很好适应新环境,产生了一些困惑。很多留学生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对陌生的环境无法多适应,对个人家庭是否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顾虑,比如亲人突然病故等。留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还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很难一开始就对环境熟悉起来,空闲的时候往往无所事事。不同的国家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有不同的习惯,来华留学生从开始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中国同学或者老师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些烦恼,甚至会产生没有朋友、很孤独的感受。留学生初到学校进行学习,还会面临学习模式不一样、专业不适应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容易有畏难的情绪,一些学生甚至会想要换学校或者换专业,这对其学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留学生身体上可能被查出有某种疾病,但是很多高校对这方面还缺乏引导,留学生一开始往往也不知道这些问题应该找谁倾诉或者寻求帮助,而疾病往往对于学生的身体、生活以及学习都会带来影响。

2.来华留学生发生打架斗殴以及对交通安全不重视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一部分留学生对本地规章制度没有进行认真学习,一些法律问题也存在认知缺陷,监护人对其不能进行很好地监管,导致一些留学生放纵自己,打架斗殴、喝酒泡吧等,这些行为都会对留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3.由于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困惑。一部分来华留学生与其他同学会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往往会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文化,留学生由于与同学宗教信仰不同,可能会在某一个特别的时间段,对同住的同学及其生活习惯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会积累矛盾。

(二)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困难

1.对职责的划分尚不明确。

在我国一些高校中,职能部门或者专业学院往往认为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该是国际学院的职责所在,他们对留学生进行事务处理时,往往不会将其与本国学生一起进行处理,这会在培养留学生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在与一些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院认为本校留学生的招生事务以及住宿都是由国际学院统一安排,因此思想教育也属于他们工作的范畴,而不属于学院的工作范畴。还会有一些学院的老师认为,留学生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与我们存在较大差异,把他们当成一种负担,一些通知没有对其通知到位。除此之外,由于留学生所学的专业不是十分集中,需要将其安排在不同专业学院,无法专门为留学生成立专业学院。此外,留学生的人数不多,这就使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因此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就对其人数规模产生了新的要求。

2.师生配比缺少平衡。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会在国际学院配备管理人员来对留学生进行专门管理,这些工作人员管理的往往是留学生的招生、住宿以及一些日常工作,留学生在学校报到需要准备的一些材料,比如签证、体检、学籍、档案等也都是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但是由于工作十分琐碎,必然花费相关人员的精力,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很少有精力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管理。曾经有学者认为,工作人员管理一个留学生的工作量与管理三个中国学生的工作量相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上的交流不方便以及文化习惯的不同。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留学生有更大的耐心,现实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往往很多,精力有限,对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缺少时间与精力来管理,尤其是来华留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语言差异、环境陌生、习惯不相同等。这时候留学生是最需要得到帮助,而辅导员在新学期开始时往往也是最忙碌的时候,因此无法留出多余的时间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对留学生管理的人员有限,除非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可能才会考虑增加工作人员,而目前实际的情况是,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基本是由国际学院进行处理,管理人员的配比不均衡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改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要想使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整体生源质量得到提高,首先需要高校在留学生招生的时候,把关严格,拒绝浑水摸鱼,一些自主学习能力极差的留学生应该拒绝接收;其次,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提高,从而能使一些国外一流大学学生愿意到我国高校进行学习。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高,那么一些老师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他们就不会再认为留学生是一种负担,也会更加愿意与留学生进行交流。

(二)分工明确、目标清楚

国际学院、专业学院以及职能部门之间应该对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以及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不要产生互相推诿的情况。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培养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对不同的部门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如果国际学院对留学生的一切事情都包揽包办,那么对于留学生教育水平势必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校国际化的发展,这是一些高校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很多高校中的相关专业学院仍然会习惯上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也是留学生很难融入学校环境的原因,因此,很多高校的专业学院还应该加强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等对待理念的培养。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5

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实

2.1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门全新的工作,对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陌生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严重不足,所以要在广大教师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他们一致的认可。另一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也很重要,因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也就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干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室内外的名人名言,校训,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这些,都能使学生有一种道德感,美感,理性感,会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2.2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咨询室

农村寄宿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释放心理压力。倾吐和宣泄心理不,解决心理困惑和青春期心理矛盾。当然,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此外,学校应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测量,测试等。

2.3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发挥保育员功能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给予各种帮助。举一案例,我校校长发现一名学生不爱学习,整天闷闷不乐,成绩由原来的名列前茅,滑到班里后进生的位置。校长洞察此问题后,和该生谈心,学生说出了实情,吐出了真话,原来青春期的他,看上了一位本班女同学,时时暗恋,影响了他的学习,经校长给予心理帮助后,很快学习赶上去了,现在一切良好。学生除了学习外还要吃饭睡觉,作为宿管人员和后勤大灶人员,在学生们进入自己所管理的领域时,也要给他们细节性的关照,饭菜质量,水温的冷热。学生饮食习惯的好坏,起卧习贯的养成,都处于心理作健康教育的范围内,所以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起着保育员的功能,让学生在这里得到犹如家庭父母般的关爱。

2.4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外,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也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

2.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训练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②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消极情感。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③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进行人际关系的指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合作和竞争。④人格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抗挫能力等。⑤自我心理修养指导,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⑥性心理教育,强化性道德和性法治的教育,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

2.6心理辅导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6

书院制、班级制和学分制是三种不同的学生管理模式。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大学里成立“书院”。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一般认为,这种书院制借鉴了西方大学住宿学院的做法,也承袭了中国书院的古老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学生通过书院的教育,培养共同的社会理想、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奉献精神和未来社会领袖之间的凝聚力。学生的心灵、智慧、品格得到全面拓展,为社会培养有教养的、具有良好品性的精英。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认为,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具有鲜明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以研究和传播经典文化为己任,教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经世安邦之策,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刚毅诚信、博厚悠远、仁爱通和精神。对于今天的青少年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领会传统经典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2.近现代书院制的特点

(1)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建立于13世纪,是英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培育出无数的顶尖杰出人士。该校包含36个学院,除了各自有不同的建筑特色之外,每个学院为独立自主的教学机构,提供学生课业及生活上的指导。每个学院坚决地捍卫自己的自治权,校方也尊重他们的这种权力。这种相互关系有些像一个家庭,由“家长”代表全体成员作出决定,但个体成员行动的独立性所产生的生命力和多样性是一元结构所无法比拟的。

(2)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有35个学院,有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实行独特的学院制,风格各异的35所学院经济上自负盈亏。剑桥大学负责生源规划和教学工作,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

(3)复旦大学:2005年,复旦大学决定正式成立复旦学院。每年复旦大学的本科新生按专业录取后将进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复旦大学借鉴国外大学住宿学院做法,承续中国书院文化传统,构建了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全新学生管理体制。复旦学院以复旦历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名字命名,建设四个书院: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书院作为住宿楼,既是学员生活的空间,更是学员交流学业思想、切磋人生体悟、培养集体意识、提升精神境界的空间。

(4)西安交大:西安交大设立的书院制主要是一种校园里的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是借用了古代书院制的名称,主要是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承担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任务。建立全面的学业辅导体系;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明晰社会责任;大力开展明礼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接触学术大师,走近文化经典,贴近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知心工程”,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集体出早操制度,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为特色。

二、来华留学生特点及书院制可行性分析

1.学院管学习,“留办”管生活

攻读学位的来华留学生学习业务上属于专业学院,但具体生活以及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管理都是直接由留管干部统一负责。他们日常学习一般与本学院、本专业的中国学生在一起,不管是单独编班还是混合编班,专业学院对他们学习之外的课外文化生活介入和参与都不多。而留管干部,对于这些留学生,更多的只能是一对一、被动式的组织管理,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很难形成规模、实现全覆盖、进行集中管理。因此,来华留学生本身对专业学院的归属感不强,实行书院制更为便利。

2.住宿相对集中,学生类型多样

目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校内都集中住宿在留学生公寓,由于来华留学生类型众多、国籍来源丰富,所以目前基本上处于散发状态,即住在同一幢公寓的留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专业、学院、国籍、类型,甚至很多是男女混住同一公寓,留学生一般可以自由选择楼栋、室友等,具备书院制的基本要素。

3.留学生公寓软硬件基础好

目前来华留学生尚未实施趋同化管理,留学生公寓的软硬件条件均大大优于本校中国学生公寓,阅览室、洗衣房、会客室、休闲区、健身区是很多留学生公寓的基本配置,几乎所有房间都配有电话、电视、网络、热水器、洗手间、冰箱等,留学生生活相对便利和舒适。同时,为给留学生提供更优质服务,公寓物业管理也优于中国学生宿舍。因此,以留学生公寓为基础实施书院制具备较好基础。

4.留学生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的模式来华留学生具有更强的个性,他们思维活跃、强调个体、重视自我感受和主张、不喜欢规范的约束和管理、不注重组织纪律,加之很多留学生自己国家的高校本身就是书院制,因此,相对中国学生,他们从思想、习惯上更容易接受书院制,也更容易适应。

三、来华留学生“书院制”建立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投入

学校选拔德高望重、具有相当学术地位的名师专家担任院长,负责书院的文化、理念、对外等工作,为书院建立良好的文化形象和精神典范。同时,学校选拔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留学生教育管理经验的留管干部担任执行院长,负责书院的日常行政事务。此外,书院还要配备年富力强、爱岗敬业的留学生辅导员担任助理院长,并以“住楼辅导员”的形式开展工作,具体负责本书院日常工作的策划和组织。书院可以根据自身规模情况,设置相应的办公室,如导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等,协助院长做好各项工作。最后,学校以书院为单位划拨经费,用以维持书院的正常运转,鼓励书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配齐住校导师,提供全方位指导

住校导师是书院制的精华所在,主要来源于退休教授和学者以及担任基础课教学的住校青年教师。他们与学生同学习、同食宿,能够在办公室里或者家里接待学生的访问,并参与到书院里的各种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住校导师定期在书院举办一些学术研究活动,如讲会、学术沙龙、课题小组等,激发学生对书院自发的、全身心的热爱,在爱校的前提下感受到书院无微不至的温暖,自细致处逐渐建立书院的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

3.加强软硬件建设,优化服务质量

学校要在留学生公寓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改造建设,营造舒适的环境,真正实现学生足不出“院”,就能满足运动、休闲、娱乐、交友、学习、上课的需要,比如阅览室、会客室、娱乐室、健身房等,为实施书院制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学校以留学生书院为单位,引入心理咨询、法律服务、兼职实习等服务,并建设书院网站,包含各种生活、学习和娱乐休闲信息,做好书院的软件建设。

4.加强凝聚力建设,培养归属感

书院要长久地存在下去,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传承。优越的物质资源只是基础,厚重的历史传承才是书院发展的最终依靠。来华留学生书院也要注重文化建设、凝聚力建设,如为书院命名、凝练书院的口号和理念、并依此进行个性化布置、加强历史资料收集和留存等,培养本书院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5.发挥学生智慧,丰富书院生活

书院要引导和鼓励留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服务,从资金、活动场地、社会资源、指导教师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积极支持成立留学生会、社团、兴趣小组等,对学生领袖的培育、学生社团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定、社团发展、奖惩等进行规划和指导,并制定社联logo、文化衫等,建设社联文化标示,开展日常活动,丰富书院生活,增强书院的凝聚力。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有效的监护,缺乏家庭应有的亲情、温暖,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使他们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错位。留守学生因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得不到亲情的滋养和满足,得不到生活的需要与保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亲情缺失难于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而对留守学生来讲,学校成了他们唯一接受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回应,使学校的管理措施在家里得不到强化、补充,学校教育单边难支。

2、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失控。留守学生的家长,在子女的用钱上,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一是父母因没有时间对子女学习、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愧疚感,于是就给子女较多的零花钱,使留守学生因金钱过多而丧志、而生惰、而生非、而变坏;二是有少数父母在外务工工资低,生活窘迫,给子女拿的钱少,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的生活学习的需求,导致孩**时间生活在窘困、自卑的阴影之中,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孤僻和悲观厌世的畸形心理。这些生活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也很难得到临时监护人和学校教师的注意,也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

3、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缺少辅导、监督。一是作为监护人的临时监护人的职责与角色定位,首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注优先,而严格训诫、行为表现的监管很少,对学业的介入就少之甚少。二是作为隔代教育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老式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的差异,文盲率较高,与留守学生的思想观念差异极大,沟通障碍明显,对其学习就更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和督促。

4、农村留守学生的安全无保障。由于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中,出现了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管理空档,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严重存在,留守学生溺水、触电、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一旦有心理问题既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也不方便或不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与倾诉,如果又不能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身心的不安全。

二、班主任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对策

1、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学生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2、让留守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1)感情输入。留守学生因为与父母接触相对较少,缺少父爱或母爱。因此,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时,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要怀有真诚的感情,倾注更多的爱,关心、体贴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极力营造亲情氛围,使他们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在班集体中找到家的感觉,从而自由、愉快地成长。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树林里那么大,也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作为个体的学生也是一样,各有各的优点,缺点也不尽相同。曾经有些老师对某些学生的评价是:学习不认真,经常违反纪律,真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特点,都有其聪明的一面,只要他发挥其优势的一项,弥补自己的弱项。使他们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这样,他们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活出自己的精彩。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适时地表扬他们,使他们扬长避短,找到各自的人生目标。

(3)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开学初期,要非常详细地记录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长信息以及在家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并分栏造册。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每次都要登记好。并登记好家长与学生的联系记录,督促家长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免感情年久疏远。

(4)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班主任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卫生、成绩、违纪状况,要实行量化管理。特别是提高服务意识。对学生要亲切的关怀和细致的关心,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3、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学生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1)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学生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学生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2)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是留守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学生成长的乐园。

(3)成立留守学生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学生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8

角色,原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在中国的戏曲理论中也指演员的专业分工,如京剧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美国人类学家林顿于1936年在其所著的《人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社会角色”概念。他将社会角色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胡荣,2009)。社会为所有身在其中的人提供了一个“剧本”,指导着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不同社会角色行为要符合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或规范(戴维・波普诺,2007)。如果说,解决社会角色问题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充分认识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解决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社会角色问题,则有助于解决当前留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留学生个体发展和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国家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来华留学生规模呈迅猛发展之势。一是,随着中国政治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呈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国深造;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在宣传和招收留学生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指出,将采取措施,开设新课程、增加外语授课、增设奖学金等,努力使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可以预见,相关国家的留学生来华规模将呈现跨越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管理上以一般日常行政管理为主,生活上尽可能为留学生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但在思想教育方面近乎空白,少有关注。在中国知网以“留学生思想教育”为关键词搜索,搜到论文仅有59篇,相关的只有52篇。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这么多年,理论探索尚且如此,实际工作中对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关注更可想而知。这与我国当前的留学生教育事业现状不相符,与我国向留学生教育大国、强国发展的趋势不相符。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是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本义在“教”在“育”,教育之义应大于、高于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留学生教育主动放弃了思想上育人的“阵地”,使留学生教育成了留学生“教学”,也大大削弱了我国留学生教育应有的国际社会效益。

实际上,留学生远离故乡亲人来到中国学习,面对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大部分留学生都非常年轻,虽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但在思想与心理上与我国初入校门的年轻大学生类似,对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判断,需要通过一定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解除疑惑,做出符合留学生社会角色身份的行为选择。

(三)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益补充

生源的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高校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各国留学生必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校园里。文化背景多元、个体差异明显的众多留学生成为校园独特风景线,但同时,留学生个体素质的高低之分、良莠之别也客观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师生之间、中外学生之间、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分歧和矛盾频繁出现。

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前提下,在化解文化分歧与矛盾、提升留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环境、营造友好氛围的重要手段,也为高校走向世界、走向一流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王思斌,2002)

留学生思想教育者是指具备一定素质,能用积极的思想观念、优良的道德规范对留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留学生形成符合国家、社会和校园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对留学生在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及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员,都是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者,除了对留学生直接进行管理教育的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外,还有对留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教师、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工作者、能够对留学生产生影响的中外同学,甚至食堂宿舍的后勤保障人员、在日常生活曾对留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校外人士,以及留学生自己。从狭义上说,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应是类似班主任、辅导员岗位等对留学生直接进行管理教育的人员,以及对留学生有直接影响的教师。因为这类教育者都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留学生施加影响,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效率和效果一般远高于其他类型人员。国家和院校应从留学生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选择业务能力强、道德修养高、作风素质硬、热爱留学生思想教育事业的人员组成留学生思想教育队伍。

三、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角色

(一)思想教育的组织管理者

留学生思想教育者是思想教育的主导,制订各种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计划,合理协调思想教育资源,组织各类思想教育活动。教育者既有良好的大局观,又能对具体的过程环节进行控制;既有丰富的常规思想教育的组织管理经验,又有较强的临场处置能力。

思想教育主体的组织管理者角色相比思想教育客体角色――留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应的,对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思想教育工作素质与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方能胜任角色要求。另外,教育影响不仅发生在具体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留学生产生影响。所谓言传身教,身教比言传影响更深远。

(二)思想教育活动的服务者

思想教育者是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活动从规模上来说有大小之分。一些规模较大、参与人员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思想教育活动,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能够突出教育者的优势社会角色地位。特别是有留学生参与的活动,因为往往与“国际”结合起来,更受到一些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与青睐。

但在实践中,对留学生思想教育产生积极深远影响的却大多是在一些日常小事、琐事中,比如思想教育者耐心细致的关怀、疏导。在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传统的思想教育强调灌输,强调令行禁止,渐渐忽略了思想教育塑造人、引导人的社会功能,思想教育者也渐渐淡忘了自身思想服务者的社会角色。在新时期,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新局面,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方法,强化思想教育者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服务为切入点,引导留学生达到对思想教育的共识,提高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善于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积累思想教育经验,创新思想教育方法,以服务者的角色帮助留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对其留学生学业与在华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三)思想道德倾向的引领者

当前,世界正面临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中国也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深化历史阶段,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激荡,思想教育面临的形势复杂艰巨,加上留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道德标准、价值倾向呈现多元复杂局面,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更大。

首先,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论文化修养,深入学习掌握思想教育的理论方法,特别是要熟悉有关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国家政策法规,在留学生思想教育中要有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其次,深入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了解文化宗教背景,了解道德价值取向,了解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消除误解,善于沟通,使教育对象认同教育者传达的内容,理解教育者的善意。第三,在方法论上以国家法律学校制度为底线教育,将留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到中国社会传统美德上来,引导到留学生完成学业的最终目标上来,以厚德载物、包容并蓄的中华文化胸襟教育留学生和谐融入中国社会。

关于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多数学者都指出应当本着尊重友好的原则,不能将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强加于留学生。这种态度当然是正确的,但只是做到不强加于人,对思想教育者来说显得过于保守了。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应当更为积极地成为留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引领者。比如,结合留学生日常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适时向留学生介绍我们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无须刻意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只需具体介绍词语的意思,赢得他们的价值认同,理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留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倾向。

(四)不良思想道德的纠偏者

来华留学生在对外交往中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法律,不了解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不了解其他留学生的与习俗,可能在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思想教育者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及时向留学生介绍相关法律知识与宗教习俗知识,及时纠偏,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来华留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一是少数留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法律的界线,甚至有的无视法律,认为法律会对外国人网开一面;二是缺少对彼此的了解,对他人的生活习俗缺少了解,产生不尊重的现象;三是有的留学生道德素质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不尊重学习的国度、人民以及其他留学生(王春刚,2012)。思想教育者必须及时向留学生宣讲中国的法律、学校的管理制度,引导留学生换位思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帮助留学生纠正不当言行,提升思想道德水准,将留学生的认识引导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来。

总之,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强角色意识,提高角色素养,在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万析,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淡定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9.

[2]王春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素质及培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90-96.

[3]郝文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胡荣.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7.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9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218-02

留学生教育近年来成为我国高校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我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学校国际化教育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校承担了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这在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任课教师外语水平的要求。国内各高校对于单独成班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尤其专业课方面,仍处于探索、积累和实践的过程,需要制定一套适合留学生教学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大纲、实践教学体系、纯外文课件等。

一、控制基础课程在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基础课程是电类本科生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信息量大,进度较快,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其次,课堂教学枯燥,没有生机,语言沟通欠缺,学生听起来乏味,不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留学生大部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英语基础好,教育背景和教育水平差异大,基本的数理知识掌握得没有中国学生扎实,不愿意买教材,喜欢记笔记,注重得分,部分学生纪律性差,爱迟到、旷课,上课比较随意、散漫。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和特点,研究和探讨全英文控制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十分必要。这对激发留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牢固掌握理工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控制基础课程在留学生教学中的改革措施

我校在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国际化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用全英文给留学生进行授课规模不断增加,其中,全英文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优化课程内容,转换教学模式。控制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而大部分留学生的数学功底较差,往往教师在上面费力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塌糊涂。所以要精选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弱化理论知识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强调工程应用;注重前后串联,建立系统概念;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1)重点突出。关于系统的各种性质,基本概念重点讲授,以期打好坚实的基础。注意启发式教学,对于频繁用到基本知识的后续章节,鼓励学生自学。教师提出重点,略作陈述,必要时,再整理出一些问题,供学生们讨论以加深印象。(2)注重概念,弱化推导。针对留学生数理功底和学习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弱化理论知识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强调工程应用。对必要的基础数学知识,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复习并重点讲授。(3)注重前后串联,建立系统概念。控制基础课程的讲授内容多,且各章独立。学生们常常不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各章节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让留学生清楚各个知识板块间的关系,再从微观上具体地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消化,努力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4)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培养留学生的创新思维。控制基础这门课程对理论性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都很高。在原理讲授中要着重培养留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创新意识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例题的讲述中,要尽量选用贴近实际生活的控制系统的案例,这样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理解系统的控制规律,控制系统的相关概念在脑海中印象深刻。在引用工程实例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专业学科方向,并注意引导。

2.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验教学。与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喜欢随时提问并和教师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利用他们的这一优点,我们将MATLAB融入课堂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搭建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实分析,研究系统特性,这样不仅验证了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而且拉近了学生和繁杂公式推导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开通网络教学,全方维各角度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合理考核制度,融合课堂文化。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纪律性和自律性较差。加强留学生的教学管理非常必要的。首先加强过程管理,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记录在平时成绩评定中。其次严格期末考试纪律。杜绝在考试中作弊现象,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再次教师需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转变师生间思维方式,加强双方信任度,使课堂文化变得融合。

4.研究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技巧。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老师和学生构成一教学组织单位,课堂文化随时经历着相互的冲突和融合,思维方式的互相抵触与转变,以及行为模式的保留与改变,让留学生课堂显得异彩纷呈。语言方面,许多国家的学生口音很重,类似我国不同省份的人讲的普通话带口音,这造成了教学中的交流不畅。这需要教师寻找一切网上网下资源,了解彼此的语言习惯,不断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能力。与语言上的差异相比,不同文化的差异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借助QQ和微信平台积极与学生交流,寻共同,找差异,加强双方信任度。同时,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建立跨文化意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技巧。

三、结论

通过对控制基础课程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留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学一些文化知识,更希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稳固的有关控制的理念,让他们自发地找出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知识的实践结合点。培养留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君,王景利,关维国,等.留学生电子技术基础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

[2]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3).

[3]王南平,刘先哲.留学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

[4]陈兴荣,苗秀花,刘鲁文.关于留学生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5]彭建新,刘小燕,张建仁.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留学生教育近年来成为我国高校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我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学校国际化教育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校承担了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这在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任课教师外语水平的要求。国内各高校对于单独成班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尤其专业课方面,仍处于探索、积累和实践的过程,需要制定一套适合留学生教学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大纲、实践教学体系、纯外文课件等。

一、控制基础课程在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基础课程是电类本科生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信息量大,进度较快,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其次,课堂教学枯燥,没有生机,语言沟通欠缺,学生听起来乏味,不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留学生大部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英语基础好,教育背景和教育水平差异大,基本的数理知识掌握得没有中国学生扎实,不愿意买教材,喜欢记笔记,注重得分,部分学生纪律性差,爱迟到、旷课,上课比较随意、散漫。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和特点,研究和探讨全英文控制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十分必要。这对激发留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牢固掌握理工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控制基础课程在留学生教学中的改革措施

我校在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国际化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用全英文给留学生进行授课规模不断增加,其中,全英文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优化课程内容,转换教学模式。控制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而大部分留学生的数学功底较差,往往教师在上面费力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塌糊涂。所以要精选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弱化理论知识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强调工程应用;注重前后串联,建立系统概念;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1)重点突出。关于系统的各种性质,基本概念重点讲授,以期打好坚实的基础。注意启发式教学,对于频繁用到基本知识的后续章节,鼓励学生自学。教师提出重点,略作陈述,必要时,再整理出一些问题,供学生们讨论以加深印象。(2)注重概念,弱化推导。针对留学生数理功底和学习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弱化理论知识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强调工程应用。对必要的基础数学知识,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复习并重点讲授。(3)注重前后串联,建立系统概念。控制基础课程的讲授内容多,且各章独立。学生们常常不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各章节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让留学生清楚各个知识板块间的关系,再从微观上具体地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消化,努力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4)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培养留学生的创新思维。控制基础这门课程对理论性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都很高。在原理讲授中要着重培养留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创新意识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例题的讲述中,要尽量选用贴近实际生活的控制系统的案例,这样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理解系统的控制规律,控制系统的相关概念在脑海中印象深刻。在引用工程实例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专业学科方向,并注意引导。

2.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验教学。与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喜欢随时提问并和教师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利用他们的这一优点,我们将MATLAB融入课堂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搭建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研究系统特性,这样不仅验证了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而且拉近了学生和繁杂公式推导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开通网络教学,全方维各角度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合理考核制度,融合课堂文化。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纪律性和自律性较差。加强留学生的教学管理非常必要的。首先加强过程管理,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记录在平时成绩评定中。其次严格期末考试纪律。杜绝在考试中作弊现象,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再次教师需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转变师生间思维方式,加强双方信任度,使课堂文化变得融合。

4.研究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技巧。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老师和学生构成一教学组织单位,课堂文化随时经历着相互的冲突和融合,思维方式的互相抵触与转变,以及行为模式的保留c改变,让留学生课堂显得异彩纷呈。语言方面,许多国家的学生口音很重,类似我国不同省份的人讲的普通话带口音,这造成了教学中的交流不畅。这需要教师寻找一切网上网下资源,了解彼此的语言习惯,不断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能力。与语言上的差异相比,不同文化的差异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借助QQ和微信平台积极与学生交流,寻共同,找差异,加强双方信任度。同时,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建立跨文化意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技巧。

三、结论

通过对控制基础课程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留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学一些文化知识,更希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稳固的有关控制的理念,让他们自发地找出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知识的实践结合点。培养留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君,王景利,关维国,等.留学生电子技术基础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

[2]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3).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我国教育发展迅猛, 现在,国外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逐渐趋于多元化、专业化的要求。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的留学生中,医科类留学生的的规模也日趋增大。医学汉语学习越来越成为社会和留学生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加紧医学含义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从ESP视角着眼,对我国医学汉语的esp理论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基于esp理论的医学汉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ESP教学理论;医学汉语

0 引言

21世纪以来,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我国成功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化的社会要求人才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又要有较高英语水平,从传统的专业型人才需求向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迅速转变。医学汉语正是帮助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医院或高校进行医学知识研究和探讨或工作的专业汉语必修课程。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后期研究中与病人的接触,不得不使用汉语,医学汉语正是满足这些外籍人员的需要而来的。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世界接轨,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背景下开展医学汉语教育是社会的需要。

1 我国ESP理论发展现状

ESP英文全称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译作:专门用途英语。故名词义,ESP是为某一专业量身打造的英语课程。虽然,在我国ESP俗称专业英语(Subject Based English),ESP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不同要求,例如商务英语(BE)、财经英语、医学汉语、计算机英语、法律英语、报刊英语等都是专业英语,却又根据本身学科的特点各有所异。

大学英语是我国传授ESP的主战场。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无论文科理科和工科, 将大学英语教学遵循ESP教学理论分成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阶段,大纲中附有词汇表、语法结构表、功能意念表和语言技能表的等。自199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招收研究生、普通高校本、专科、成人教育本、专科数百万人,随着政府和国民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每年都有近200万人接受我国ESP教育。

2 医学汉语教学现状

医学汉语的设立之初,就是要尽量适应留学生在中国进行专业课学习及临床见习时,并且能为他们解决语言障碍引起的问题。虽然,来华留学生接受的是在校课程研修或临床学习的英文授课,但是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医学理念需要用中文来解释,如何能与外籍留学生进行容易理解的交流,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加之留学生要在中国进行临床见习,涉及到的病人都是中国人,这是如何用能理解的语言沟通也是困扰留学生们难题。这样医学汉语的学习就成为了外籍留学生来华研修的重要语言基础。

医学留学生不同于一般的留学生群体,他们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医学方向的知识交流,他们要理解和体会中国的医学应用及理论,就要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了解中医的历史和发展,他们身处汉语言的大环境中,学好医学汉语和中国的语言文化知识,是他们在医学知识深造国学横中必不可少的的一门课。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ESP理论在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ESP视角下的医学汉语教学。

3 ESP理论下我国的医学汉语教学现状

目前ESP视角下的我国的专业教育的特点有二,专业人才的专业英语学习,和在校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同步学习。ESP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如各类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或者是把英语作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面对紧张严峻的教育形势,要加快和完善教育的发展,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化高效化的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的优劣,直接表现在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方面的水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要探索优秀的医学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就要从我国的教育国情出发,在结合ESP教学理论的同时,以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应用特点为切入点,并要参考其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日常教学中逐步形成我国特色的基于ESP教学理论的医学汉语教学模式。

4 基于esp理论的医学汉语教学模式初探

笔者通过前文探讨,初探我国基于esp理论的医学汉语教学模式方案,提出了如下方案:

(1)交际中学会汉语,医学汉语用在医学。“外国人初学汉语汉字,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看到字形很难读出字音,如果从开始借助汉字来学习普通话,……” (张朋朋,2004)。的确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第一大困难就是语言不通,我们的ESP教学可以带领学生轻松进入医学学习,但是不懂中文还是不能了解中国医学精华,不能跟中国病人和医生了解医学治疗效果和医学原理。医学汉语的教学模式一定要紧靠应用,在交际中教学生说汉语说普通话,听得懂,说的出。

(2)先说中国文化,再书汉语文法。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肯定显示医学其次才是汉语,所以通过ESP教学传播中国医学文化,来影响留学生对医学汉语的理解,甚至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更多传统文化,并且能够表达出来,然后再教授留学生的汉语书写,达到能够用汉语全方面帮助在中国的医学学习。

(3)优化考试制度,结合ESP教学理论考察汉语。对于外籍留学生来说,中国的医学汉语其实是一门比较难的ESP。但是既然不简单就要严肃对待,注意完善考核制度的同时,要根据留学生对医学汉语的学习状态,调整考核难度和知识量。促进留学生对医学汉语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增长,也能帮助留学生正确认识医学汉语的学习。

5 结束语

ESP(专门用途英语)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来,越来越受学生们的欢迎和语言学家的青睐。笔者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们正确认识ESP在我国日益普及的现状,以及 ESP教学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迅速发展,紧紧抓住现在我国在各个教育领域的ESP理论应用的重要时期。就能不断扩大当前医学汉语领域规模,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创新,不断思考,发展和传承中国的医学,弘扬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刘娜,冯振卿,张曦.关于医学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4月.第16卷.第2期.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Apr.2008 Vol.16 No.2

[2]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外语教学.2005年5月第26卷.第3期.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 ay.2005.Vo.l 26 No. 3

留学生教育论文例11

角色,原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在中国的戏曲理论中也指演员的专业分工,如京剧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美国人类学家林顿于1936年在其所著的《人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社会角色”概念。他将社会角色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胡荣,2009)。

 

社会为所有身在其中的人提供了一个“剧本”,指导着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不同社会角色行为要符合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或规范(戴维·波普诺,2007)。如果说,解决社会角色问题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充分认识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解决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社会角色问题,则有助于解决当前留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留学生个体发展和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国家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来华留学生规模呈迅猛发展之势。一是,随着中国政治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呈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国深造;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在宣传和招收留学生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指出,将采取措施,开设新课程、增加外语授课、增设奖学金等,努力使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可以预见,相关国家的留学生来华规模将呈现跨越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管理上以一般日常行政管理为主,生活上尽可能为留学生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但在思想教育方面近乎空白,少有关注。在中国知网以“留学生思想教育”为关键词搜索,搜到论文仅有59篇,相关的只有52篇。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这么多年,理论探索尚且如此,实际工作中对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关注更可想而知。这与我国当前的留学生教育事业现状不相符,与我国向留学生教育大国、强国发展的趋势不相符。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是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本义在“教”在“育”,教育之义应大于、高于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留学生教育主动放弃了思想上育人的“阵地”,使留学生教育成了留学生“教学”,也大大削弱了我国留学生教育应有的国际社会效益。

 

实际上,留学生远离故乡亲人来到中国学习,面对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大部分留学生都非常年轻,虽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但在思想与心理上与我国初入校门的年轻大学生类似,对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判断,需要通过一定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解除疑惑,做出符合留学生社会角色身份的行为选择。

 

(三)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益补充

 

生源的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高校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各国留学生必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校园里。文化背景多元、个体差异明显的众多留学生成为校园独特风景线,但同时,留学生个体素质的高低之分、良莠之别也客观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师生之间、中外学生之间、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分歧和矛盾频繁出现。

 

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前提下,在化解文化分歧与矛盾、提升留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环境、营造友好氛围的重要手段,也为高校走向世界、走向一流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王思斌,2002)

 

留学生思想教育者是指具备一定素质,能用积极的思想观念、优良的道德规范对留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留学生形成符合国家、社会和校园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对留学生在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及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员,都是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者,除了对留学生直接进行管理教育的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外,还有对留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教师、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工作者、能够对留学生产生影响的中外同学,甚至食堂宿舍的后勤保障人员、在日常生活曾对留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校外人士,以及留学生自己。

 

从狭义上说,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应是类似班主任、辅导员岗位等对留学生直接进行管理教育的人员,以及对留学生有直接影响的教师。因为这类教育者都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留学生施加影响,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效率和效果一般远高于其他类型人员。国家和院校应从留学生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选择业务能力强、道德修养高、作风素质硬、热爱留学生思想教育事业的人员组成留学生思想教育队伍。

 

三、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角色

 

(一)思想教育的组织管理者

 

留学生思想教育者是思想教育的主导,制订各种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计划,合理协调思想教育资源,组织各类思想教育活动。教育者既有良好的大局观,又能对具体的过程环节进行控制;既有丰富的常规思想教育的组织管理经验,又有较强的临场处置能力。

 

思想教育主体的组织管理者角色相比思想教育客体角色——留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应的,对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思想教育工作素质与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方能胜任角色要求。另外,教育影响不仅发生在具体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留学生产生影响。所谓言传身教,身教比言传影响更深远。

 

(二)思想教育活动的服务者

 

思想教育者是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活动从规模上来说有大小之分。一些规模较大、参与人员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思想教育活动,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能够突出教育者的优势社会角色地位。特别是有留学生参与的活动,因为往往与“国际”结合起来,更受到一些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与青睐。

 

但在实践中,对留学生思想教育产生积极深远影响的却大多是在一些日常小事、琐事中,比如思想教育者耐心细致的关怀、疏导。在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传统的思想教育强调灌输,强调令行禁止,渐渐忽略了思想教育塑造人、引导人的社会功能,思想教育者也渐渐淡忘了自身思想服务者的社会角色。

 

在新时期,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新局面,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方法,强化思想教育者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服务为切入点,引导留学生达到对思想教育的共识,提高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善于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积累思想教育经验,创新思想教育方法,以服务者的角色帮助留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对其留学生学业与在华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三)思想道德倾向的引领者

 

当前,世界正面临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中国也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深化历史阶段,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激荡,思想教育面临的形势复杂艰巨,加上留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标准、价值倾向呈现多元复杂局面,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更大。

 

首先,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论文化修养,深入学习掌握思想教育的理论方法,特别是要熟悉有关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国家政策法规,在留学生思想教育中要有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其次,深入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了解文化宗教背景,了解道德价值取向,了解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消除误解,善于沟通,使教育对象认同教育者传达的内容,理解教育者的善意。第三,在方法论上以国家法律学校制度为底线教育,将留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到中国社会传统美德上来,引导到留学生完成学业的最终目标上来,以厚德载物、包容并蓄的中华文化胸襟教育留学生和谐融入中国社会。

 

关于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多数学者都指出应当本着尊重友好的原则,不能将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强加于留学生。这种态度当然是正确的,但只是做到不强加于人,对思想教育者来说显得过于保守了。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应当更为积极地成为留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引领者。

 

比如,结合留学生日常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适时向留学生介绍我们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无须刻意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只需具体介绍词语的意思,赢得他们的价值认同,理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留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倾向。

 

(四)不良思想道德的纠偏者

 

来华留学生在对外交往中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法律,不了解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不了解其他留学生的宗教信仰与习俗,可能在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思想教育者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及时向留学生介绍相关法律知识与宗教习俗知识,及时纠偏,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来华留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一是少数留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法律的界线,甚至有的无视法律,认为法律会对外国人网开一面;二是缺少对彼此的了解,对他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缺少了解,产生不尊重的现象;三是有的留学生道德素质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不尊重学习的国度、人民以及其他留学生(王春刚,2012)。

 

思想教育者必须及时向留学生宣讲中国的法律、学校的管理制度,引导留学生换位思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帮助留学生纠正不当言行,提升思想道德水准,将留学生的认识引导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