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考学习计划

国考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5 15:24: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考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考学习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6-0048-06

一、背景与方法

联合国儿基会与教育部师范司“特岗计划”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贵州省威宁县调研课题组于2012年11月3日至14日,赴贵州省海拔最高、经济最贫困的威宁县,就“特岗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12天的基线调研。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特岗计划”的实施成效、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该政策实施7年后,基层村小、教学点的情况,特岗教师的生存与教学状况,为完善该计划提出建议与思考。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经济和教育发展都比较落后的地区,也是国家“特岗计划”实施的重点省份,每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人数众多,很具有代表性。自从2006年“特岗计划”实施以来,贵州省一直保持着多层次、大规模的招考态势。7年间共为全省50多个边远贫困县近2 000所农村学校补充了4.4万余名特岗教师(见表1);另外,特岗教师留任率也较高,2009年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特岗教师占当年特岗教师总数的98%,2010年的留任率为99%,2011年的留任率为98%。

调研依据贫困、偏远、条件极其艰苦、特岗教师人数众多、问题相对集中等选点原则,选定贵州省威宁县作为基线调研的重点项目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脉腹地,平均海拔2 200米,素称“贵州屋脊”,是贵州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 296.3平方公里,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最边远的县,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总人口140万, 少数民族人口3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5%。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经济文化长期滞后,财政支出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威宁县是2006年贵州省首批纳入特岗计划的6个县之一,且第一年就占用了国家级特岗计划近33%的名额;之后的2008年招聘了国家、省、地三级共3 000名特岗教师,占用了当年贵州省特岗计划总名额(8 578)的35%;2009年招聘了800人(总名额7 012),占全省总计划的11.4%;2010年招聘了1 789名(总名额6 535),占全省总计划的27%;2011年招聘了550人(总名额7 043),占全省总计划的7.8%;2012年招聘600人(总名额11 079),占全省总计划的5.4%,7年间,共补充7 749名特岗教师。这7 749名特岗教师在县城一级学校的10名,乡镇一级学校的3 765名,村小、教学点的3 974名。

调研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文献法与人类学的社区穿行等方法。编制了省级、县级、校级领导及特岗教师四个层面的访谈提纲,结合具体情境采用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深度访谈相结合。在与四级人员互动中,作为一个参与者既卷入其中,又独立其外,并深入课堂,对特岗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参与式观察。调研组不仅深入学校,还非常关注学校所在社区的情况,通过这种人类学意义上的“走街串巷”来认识学校所在农村社区的真实面貌,了解村民的生活,并认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二、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成效

贵州省通过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要去最贫困最边远的中小学任教,比如威宁县。这些地方大都是在特岗计划实施以前大学毕业生几乎从未考虑去的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之所以说是创新了师资补充机制,是因为它做到了两点:第一是财政支持,使得这些边远贫困县有能力支付教师工资。第二是明确了政策规定和导向,吸引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到贫困农村中小学任教。中国有句古话,名不正则言不顺。当特岗计划作为中央政策被明确提出来之后,一条通道就打开了。可以说,特岗计划是“花钱买机制”,打开了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难的死结,打通了农村大学生真正下到农村去的路径,也打破了农村地区老师不好招的局面。

1. 补充了大量师资,有力地推进了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两基”,而贵州省88个县中,有55个县仍未实现达标,“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35%。2006年,贵州农村未实现“两基”的4个县中,威宁就是其一。如果说贵州教育总体水平差全国20年,那么,威宁的教育水平还要比贵州平均水平差8到10年。2001~2006 年,威宁县总共安置补充师范类毕业生1 574名到学校任教,在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录取529名补充到教师队伍之中,向外县招聘本科院校毕业生73名到该县任教。而2006~2012年,特岗计划实施以来,7年间共招聘了7 749名特岗教师,相当于之前5年间招聘的教师总数的3倍。目前,特岗教师已经占威宁全县教师的一半,为威宁农村中小学补充了大量教师,使全县小学师生比提高到1:26,初中师生比提高到1:22.3,有力地保障了威宁县“两基”的复查达标。威宁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如此评价特岗计划:“特岗计划是很好的政策。确实是中央依据咱们西部省份,特别是贫困县,非常好地支持了我们“两基”达标,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特岗计划对今后西部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有作用,解决了西部地区自己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

2. 中央财政为主的专项资金注入,切实解决了西部贫困县因财政无力负担导致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发展瓶颈问题

威宁县“特岗计划”自2006年累计招聘了7千余名特岗教师,其中50%是国家级特岗,三年任期内的工资性支出由中央财政负担了绝大部分;约33%是省、地区级特岗,省级和地区级财政参照国家标准同样负担了绝大部分特岗教师的工资支出;县级特岗只有约17%,需要县财政来负担全部的特岗教师工资收入,这样的大力支持使得威宁师资队伍迅速壮大,义务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解决了威宁县因财政无力负担导致的教师数量不足的瓶颈问题。

3. 创新了补充机制,拓宽了招聘渠道,扩大了人才来源

特岗式面向全国招聘教师,虽然外省的还是比较少,但外县特岗教师占据了近3/4的比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原有的公招模式主要面对威宁本县生源,招的也大都是有威宁户口、威宁师范或者毕节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而现在威宁有了来自大江南北的教师,各种文化得以交融和发展。

4. 优化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学科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近两年内,当地农村学校不仅在主科语文、数学、英语上补充了相当数量的特岗教师,而且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这些紧缺学科课程上,特岗教师的到来使学校有了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从而优化了当地学校教育的学科结构,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整体素质(见表2、表3)。

5. 搭建了发展性平台,吸引了相对优秀的人才

特岗计划明确了政策规定和导向,吸引了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到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当今,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和人脉关系的薄弱使得他们缺乏在城市立足的资本,特岗计划给这些农村大学生提供了进入“体制内”的路径,并成为国家有正式编制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有保障性的工资和福利,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1. 威宁县条件艰苦,难以留住年轻教师,特别是本科毕业生

从2006年到2012年,威宁县特岗教师的流失是比较严重的。政策最初实施一两年内的流失主要是管理上缺乏经验,对特岗相关政策把握不足,特岗教师特别是外县特岗教师受到当地人的歧视也比较严重。在政策运行7年之后,威宁县累计流失特岗教师800余人(总7 749人),流失率达10.3%,远高于贵州省其他地区。这些流失的特岗老师多为本科生,主要原因就是条件艰苦,很多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考入当地公务员,或因婚恋压力而选择离职,而服务期未满离职主要是不适应当地教学及生活,不安定感强,因为没有正式入编,而且3年后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特岗教师留任的决心。

2. 县级财政承担特岗教师接转后全部经费,财政压力大

3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接转后所有费用将由县级财政承担,调研发现,县级财政需承担中央财政承担的(2010年~2012年招聘)1 923人工资的缺口部分6 655万元。中央承担的经费按人均每年20 540元(人均每月1 711元)的标准补助,全年补助经费3 949万元。但威宁县特岗教师是按其学历执行当地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除工资外,还承担住房增量补贴、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全年需10 604万元。目前,县级财政每年需承担特岗教师经费34 142万元。

3. 特岗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生活消费难以保障

调研发现,特岗教师收入较低,特别是偏远地区村小、教学点教师收入远低于本省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表4为威宁县某乡两位特岗教师的工资情况(2008年特岗和2012年特岗)。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特岗教师对于工资表现出不满的态度,下面是一位特岗教师的苦衷:

我们目前的工资真的是太少了,这里交通不变,出去一趟光是交通费就花不少,所以根本不敢回家,离得近的一趟来回也要百八十块钱,远的更加不少说了,来回就得半个月工资;我们很少给家里寄钱,不是不想寄而是真的自己都不够花,加上爱人、孩子,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奶粉、玩具、衣服等等,不生病还好,一生病就更麻烦了,我们两个人的工资都不够,有时候家里反而还会贴我们一些;我们也想攒点钱买房子,但太不实际,别说城里的房子不敢想,就连我们自己农村家里要盖房子钱都筹不够;我们平时不够花的时候就相互借,你借我的,我借你的,反正没了就会借,第二个月发工资了,我们先把借的钱还了,可是一还完,这个月的工资就又没有了。

4. 特岗教师流动困难,特别是跨省、跨市、跨县流动更是难上加难

威宁县教育局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威宁自治县教育局关于本乡(镇)辖区内教师调整的规定》,文件规定,需要岗位调动的老师都要实行考试,称为“考调”。对于“考调”不少中心校的校长反映:

我们的这种考调其实是带有一定惩罚性质的,从下到上的情况基本是比较少见的,所谓考调其实指的是从上到下的一种情况。通过考核,差的才会被调到下面去(各个村小、教学点)。

另外,对于县的转调政策,在调研中,不少特岗教师反映如下:

理论上3年接转后是允许我们调动的,但工作后发现情况不是这样。外省、外县之间的调动基本不可能,本县内的调动也非常麻烦,每年也有走的,但都是有“背景”的人,要么就是送礼给钱的,普通老师根本就别想。我们农村家的孩子和城市人还不一样,家里有老人等着养,都想我们能在他们身边,而且很多老师的对象或配偶也都不在一个地方,这样两地分居又迟迟调不到一起的,特别难受。

5. 科学规范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欠缺,特岗教师自身提升难以解决

县一般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对特岗教师进行思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校内主要是宣传和动员的形式。面对特岗教师的复杂背景,科学而规范有序的教师培训制度和程序相对缺乏,培训质量良莠不齐。从地方管理者的角度看,很多领导对于特岗教师3年后再择业都是有所顾虑的,对未转正的特岗教师培训会有所保留,而且由于当地经济落后,边远贫困县尤其闭塞,全面展开培训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力不从心的。调研中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这些特岗教师我们县还是很重视的,每年上岗前县里都先要组织培训,而且特别是要跟他们讲讲“奉献”,我们这里的条件艰苦,这是个事实,但我们还是非常希望这些特岗教师能留下来,所以,从县这层面上,对特岗教师的培训主要还是集中在做思想工作上。

6. 特岗教师融入当地较为困难

在威宁县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语言成为很多特岗教师融入当地、开展教学的一个障碍。在调研走访的十几所学校中,有苗族学生聚集地、彝族学生聚集地、布依族学生聚集地,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而且在家和父母亲友交流一般都不会使用汉语,而大部分特岗教师,尤其是外地教师对于地方语言的掌握还有差距,这也是他们不能很快开展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也有部分地区的一部分特岗教师能力和素质较差,思想态度也不够端正,给特岗教师群体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1. 年轻一代农村大学生择业遭遇困境,选择“特岗”充满矛盾

当前,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伴随而来的学费自主,使得越来越多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上不起学,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异严重,为数不多的农村学生经历重重考试、披荆斩棘进入城市读书,之后发现城市生存成本根本是其个体和家庭无法承受的。选择“特岗”,进入“体制内”工作,并成为国家有正式编制的教师,有保障的工资和福利,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岗”比起公务员考试、教师公招相对竞争小,准入资格低,而且3年后还可以转入国家正式教师编制。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年轻一代的农村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现代性,一方面他们不愿吃苦,另一方面在城市找工作又很难,因此,报考“特岗”并到最偏远的地区执教,令他们矛盾重重。

调查特岗教师“输入口”的大学院校——贵州某师范院校。该校是由贵州当地3所专科院校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通过表5可以看到其毕业生报考“特岗”情况。

通过分析当下农村年轻一代的就业选择,不难看出,虽然“特岗”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但不少学生,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的学生,还是因为无法承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物质条件的艰苦而选择放弃。在调研中,不少中心校的校长反映,村小、教学点留不住年轻的特岗教师,他们人来了,心却一直不稳定、不踏实,这导致特岗计划的预期目标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 大多数特岗教师对收入不满意,迫切需要加大补偿力度,但如何操作却成为难题

在如何提高特岗教师待遇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需要考虑诸多维度。第一,仅仅提高特岗教师待遇,还是提高所有在村小、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的待遇。通过提高特岗教师待遇来吸引其留下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产生作用,但单纯补贴特岗教师会引起当地教师的极大不平衡感,遭到当地教师的抵制,另外,特岗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制度的结果,他们的身份已经比当地教师特殊,如果再继续增加其收入也会把他们推到孤立的状态,并难以得到当地的支持,对其融入农村社会和自身成长都是很不利的。第二,提高这些教师的待遇是重视绩效,还是也需要考虑苦劳。调研发现,在威宁县中小学校普遍施行绩效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和机制在村小、教学点到底是否合适是值得考虑的。重绩效,必定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为村小选派高质量的教师,即待遇最高的应该是能力最强的,这种做法无疑可以帮助最基层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这种提高可能受到最基层学校生源流失的影响,短时间内难见效果,而且目前多数县域内的教师流动是较差的教师或年纪较大的教师往教学点流动,如果待遇提高重在绩效,可能会引起教师队伍的重新选派,如果缺乏公开公正的选聘程序,可能滋生请托徇私的不良现象。第三,这种待遇的提高是以工资形式发放,还是以实物形式进行补贴。调研发现,村小、教学点教师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住房、交通、用煤、用水等都是这些教师面临的切实问题,如果通过涨工资的形式,是通过其个人购买力的增强来改善其生活条件以及其家人的生活条件,会受教师欢迎;如果以实物的形式,如学校周转房建设、学校文化场所建设等,则可以整体改善教师的任教、生活条件。

3. 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培训短板形成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又相互成为原因

基层学校条件差导致人才吸引力弱,师资较弱获得培训参与机会就少,而培训少又进一步弱化了师资队伍,师资弱化恶性循环成为学校办学软件资源差的重要表现,这种恶性的循环最后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停滞不前。调研发现,很多村小、教学点特岗教师培训流于形式,而且学校、县级提供的经费有限,教师无法通过工资收入完成自我提升的任务,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在岗和离岗的培训,如果失去这一环,几年下来,原来代表着崭新教学理念的特岗教师无法得到专业学习的机会,也会逐步退化。因此,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在校培训、脱产研修以及能力建设,防止其专业能力退化,保持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4. 教育系统的弱势末端存在着学校管理、领导意识、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严重问题

对于处在教育系统最末端和最弱端的农村村小、教学点面临的问题来自方方面面。在调研中发现,政策虽然有,但还是有政策边缘和政策之外的“灰色行为”。如在特岗教师调动流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情”管理,从中心校到村小、教学点是一种“惩罚性”调动,而从村小、教学点往回调则需要靠“走关系”得以实现。另外,村小、教学点的管理也很不规范,同样是“工资绩效考核”,同一乡的不同村小和教学点存在若干不同规格的考核形式和工资发放标准,难以实现统一,这就使不同学校的特岗教师在交流对比中产生不满情绪。不少学校领导的观念相对落后,对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听课、评课,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更好地通过培训教师而提升学校整体的质量等问题都欠缺理性的思考,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分”,盲目看重教师的“绩效”,而各种“统考”、“练兵考”都与教师收入挂钩。很多特岗教师刚到学校时满怀信心,希望多搞素质教育,但又恐自己所教学生成绩不合格,影响个人工资收入,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5. 城镇化加速,农村学校荒漠化现象严重,特岗教师必须融入村落,振兴村落文明

根据五普、六普数据,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中国农村人口减少1.3亿多。流动人口的数量在过去10年里大幅增加。大陆31个省份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16 995 327人,增长81.03%。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农村空巢现象越来越多,农村学校面临前所未遇的打击。在国家力倡“撤点并校”的时代,村小、教学点将何去何从?如果不撤并,村小和教学点仍旧会继续存在,如何将这些学校办好、办扎实?农村学校属于村落,是村落文明的一部分,而农村教师又是农村文明的代言人。在调研中发现,很多特岗教师都是孤立于农村而存在的,这种孤立不仅会使自身无法融入,也无法感受到村落的魅力,因而也不能更好地在学校教学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这种孤立也意味着学校不再属于村落,无法给村落注入文明的生机。因此,特岗教师必须面向农村,真正融入农村。

五、建 议

1. 现行国家特岗中央补助标准过低,建议财政部提高特岗3年期间的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2009年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后,中央仍按人均年2万元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与特岗教师人均年3.2万元工资水平有较大差距,加之社会保障待遇水涨船高,县级财政的负担较重。此外,针对特岗教师期满转岗后县级财政负担突然增加,以及周转房解决困难的实际,建议财政部考虑适当延长1~2年转岗后教师工资补助期限,安排部分住房专项资金为特别困难县建设农村教师周转住房。

2. 在特岗教师薪酬体系设计上,建议在绩效工资基础上辅之以机会成本补偿金

考虑到农村偏远地区的特殊性,可以在薪酬体系中划拨一部分作为机会成本补偿金。根据不同级别的乡、镇、村(划分可依据地区条件的艰苦程度),在补贴金额上适当区分等级,使越偏远、条件越艰苦地区的特岗教师补贴越多,通过这种补偿使这些教师得到真正实惠。比如,可以将农村地区教学岗位按照距离中心县镇的艰苦边远程度分为6类,那么以中心县镇的同类教师收入为基准,每类地区岗位津贴递增额为基线收入水平的25%,30%,35%,40%,45%,50%。当然,由于不同地区差异非常巨大,有些地区可能不需要划分如此多档,可按村小、一般教学点、艰苦边远教学点分别给予基准线30%,40%,50%的津贴。另外,除货币津贴之外,有必要通过其他形式为艰苦边远地区岗位的农村教师提供其他形式的物质补贴,以增加这些岗位对于优秀师资的综合吸引力。

3. 县级实施“特岗教师安居工程”,大面积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使其“安居乐教”,从而稳定现有中小学师资人才队伍

全贵州省农村教师住房都十分紧缺。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为农村教师修建过宿舍。大部分农村教师在学校没有房子居住,只能靠租赁民房,或投亲靠友,或走教。住房困难,已成为影响农村师资队伍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威宁县高海拔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差,道路交通不便,更需要解决好教师的住房问题。因此,建议采用“义教工程”类似方式,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可采取“乡镇拨地、住房校出、教师集资、政府补贴、周转使用”的模式建设,大面积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使其“安居乐教”,从而稳定现有中小学师资人才队伍,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4. 完善特岗教师培训制度,并鼓励特岗教师攻读专业学位

针对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加更多在岗培训机会,构建“县—乡—校”三级教师培训管理网络,提升特岗教师的专业水平。可采取分阶段、分批次的有计划培训周期,通过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和课题研究等具体方法,辅助以说课与评课、教案设计等评比式活动,使特岗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增强其教育教学信心、提升其专业水平的作用。另外,可以将特岗教师的培训与其攻读专业学位相结合,相关师范院校可以为有专业进修意向的特岗教师提供一定名额的教育硕士,有效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

5. 增强地区政策的自由度,给予一定政策空间

由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情况非常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在中央政策出台后,可以适当给予地方政策一定的宽容度和理解度,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本土优势,鼓励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微调,以增强中央政策的地方适切性。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2]贺雪峰.试论20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A].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五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李迎生.农村社会学研究初探[J].社会学研究,1998,(2):18-25.

[4]邬 跃,赵建军.对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几点认识[J].中国民族教育,2009,(1):20-21.

[5]邬 跃.教育政策分析——以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8-30.

The Reflection on the Special Planning of Chinese Western Rural Schools

——Basing on Weining,Guizhou

WU Xiao-wei1,2

(1. 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篇2

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并不代表培养幼儿的技能就不重要。正如没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无法用画笔表达心中的感受一样。在教学中尽量选择幼儿身边的熟悉的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幅画就是孩子的一个内心世界,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非常好:“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一定画不出很好的作品。”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和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渗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考虑。主观上教育者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客观上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地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每个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都要遵循这一规律。例如小班孩子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表现事物不完整,往往表现的是事物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针对这一特点,给小班幼儿选择的内容多以生活中常的可用图形来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例如 蝌蚪、 小花、 小草、雨点、伞等。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兴趣培养上。内容的量也不宜多和杂。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在成人启发指导下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如教他们画小鸡,让他们知道小鸡的特征和动作形态,用稍浓一点的墨画出小鸡的头、翅膀、身体,用小笔蘸浓墨画小鸡的嘴、爪、眼睛等。接着再教他们画燕子,这时可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小鸡和燕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法亦可教画小鸟等动物。同样,学会了画葡萄就可很容易地学会画枇杷、樱桃、荔枝等水果。选材时可将同一类内容安排在一起。这不仅使幼儿学得快、学得牢,也学得轻松。

大班幼儿在中班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例如:在画小鸡时,你可以画葫芦架下的小鸡;也可以画草地上的小鸡;和鸡妈妈在一起刨土的。这是一种想象。因此,这阶段的选材是把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作为一个重点。可制定一些主题画、想象画或自由命题画等内容。

综合上述,给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教学内容应从围绕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季节等方面去考虑。

三、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一 )首先教幼儿认识绘画工具

1、用操作探索发现法认识宣纸

我给幼儿每人两张纸,一张生宣纸;一张熟宣纸。水、墨、毛笔,请你用这两张纸画画,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发现一张纸特别吸水,一张纸是不吸水的,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有了疑问,在他们非常想知道答案的时候你在告诉他,吸水的纸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宣纸;不吸水的纸他的名字叫熟宣纸,那么这两种纸在画画时怎样用呢?这时老师可以出示两张典型的写意画(生宣纸)和工笔画(熟宣纸),请幼儿观察这两幅画的不同,老师还可以做示范一边画一边讲解什么是工笔画和写意画,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即认识了宣纸又了解了两种画法。然后,请幼儿在生宣纸上画小鸡,请你注意墨色的变化。让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解决墨色变化的问题,等幼儿有了问题之后老师在讲解,和幼儿一起探讨浓淡深浅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墨色的变化。

2、用观察法认识毛笔

老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大小、毛质不同的毛笔请幼儿摸、闻、蘸墨试等方法来区分不同大小、毛质的笔,它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

3、用对比法认识颜色

老师给幼儿提供水彩、水粉、国画颜料、油画颜料和图画纸、宣纸、布、水和与其相应的笔,请幼儿感受认识国画颜料与其他颜料的不同。

(二) 其次教幼儿画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指导要点是这样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就拿国画小鸡为例:我请幼儿观看一段小鸡活动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请幼儿思考两个问题:小鸡的样子和小鸡的动作形态。之后请幼儿说一说小鸡长的样子,学一学小鸡的动作,我们认识了小鸡也了解了小鸡的动作,那么,我们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就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画画。在幼儿画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如:我的画面太湿了,太黑了,水多了怎么办?等等。这时有的幼儿就不再用笔大面积的去蘸墨了,他会用笔尖轻轻地去蘸,并且会把他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同伴。在幼儿充分的体验实践之后,他心里会有很多问题。之后请幼儿带着她的疑问来听老师讲小鸡的画法,这时候幼儿听得更认真更专注。在老师的讲解的过程中解决了幼儿的疑问。最后请幼儿再来画小鸡。在幼儿画画时放上古典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自主画画。

四、教幼儿画画应注意的问题

1、绘画的工具材料必须准备充分。

2、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先去体验实践,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要充分体现《纲要》精神,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表现大胆创作,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篇3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49-03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1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Ⅱ卷试题命题意图及试题特点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Ⅱ卷试题共4道,从第27题到第30题,各题满分均为15分。各题的命题意图和试题特点见下表:

2 2010年高考理综Ⅱ卷化学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2.1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典型的如:第27题,第(1)小题两空的答案答反,第1空答“升高温度”,第二空答“加入催化剂”;第(3)小题答“H

2.2审题不清

典型的如:第28题,部分考生不按要求作答,写物质的名称,不写化学式,如写“A氨水,E浓硫酸,F硝酸银溶液”,或者将标号“A、B、C、D、E、F”写成“①、②、③……”或者干脆不写标号,导致失分。第29题,题目所给仪器只有导管、试管、反应管、胶塞,但学生偏偏画集气瓶、烧杯或烧瓶、酒精灯等。

2.3化学用语基本功不扎实

主要表现为化学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书写错误,典型的如:第28题,部分考生将NH3・H2O写成NH4OH,将BaCl2写成Ba(Cl)2等;第30题第(1)小题,炔烃结构简式的书写多氢或少氢,第(2)小题和第(3)小题,部分考生书写方程式时不配平或不写反应条件或漏写某个生成的产物。

2.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

主要表现为表达时抓不住重点和关键,表述不全面或表述错误。典型的如:第27题第(1)小题回答为“加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压根不提“化学平衡未移动或反应物转化率不变”的问题;第(3)小题,判定H>0,理由为“升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判断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29题第(3)小题,部分考生只注意到“控制反应速率”或“液封”作用中的一种,部分考生将“控制反应速率”表达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起止”、“防止堵塞”、“防止倒吸”、“减小误差”、“防止空气中的CO2影响实验结果”或“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瓶内”等;第(4)小题,部分考生只写通过氧化铜粉末,未指明加热或“灼热”状态,也未指明“变红”,部分考生将关键词“浑浊”写成“混浊”。

2.5实验能力差

主要表现为:仪器药品的选择不当、实验装置图的绘制能力差、实验设计能力欠缺。典型的如:第29题第(1)小题在绘制实验装置图的时候,部分考生出现“加热部位不画‘’”、“不加胶塞”、“缺少装置”、“除杂顺序颠倒”或“用固体干燥剂除杂”等问题;第(2)小题部分考生出现“用Na2CO3溶液或者NaOH溶液除CO2中的HCI”、“用稀H2SO4除CO2中的H2O”或“用浓H2SO4除CO2中的H2O和HCI”等问题。

2.6计算能力差

典型的如,第27题第(2)小题和第(4)小题,部分考生因答题时不能从图中找出反应的比例关系,导致结果错误;部分考生计算能力较差,计算结果误差太大;部分考生不写物理量的单位或将单位写错。

3 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3.1立足基础,狠抓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

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看,并不追求知识面的高度覆盖,而是着眼于通过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见表2)。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立足基础(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和学科思想观点等纳入化学学科基础要求),在基础中综合,在综合中提高。

3.2加强化学用语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今年高考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比重比前两年有了很大程度增加。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或错误、语言表达的不完整、不科学,仍然是很多考生丢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化学用语的教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要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就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下功夫,并注意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力求做到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替。

3.3重视实验教学,强化化学实验能力的形成

高考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下列5项:(1)能恰当地使用化学仪器和试剂,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实验”的能力;(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加强对实验的复习,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对一些常用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牢记,并能将课本实验进行深化、重组、重设计;同时还要注意有关实验报告的复习和再认识,掌握实验报告的形式、设计和内容,并要初步掌握实验仪器的绘制。在做好教材实验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对教材实验的挖掘,进行改进、变换和迁移。

篇4

个别学校领导还没有充分重视这门学科,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多与学校领导交流与沟通,争取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尤其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英语教师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队伍,虽然有着过扎实的知识,但由于刚走上小学英语讲台,缺乏教学经验,而英语课堂往往需要对话操练和游戏,所以有时很难维持课堂纪律,课堂常规抓不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家校联系工作做得不到位,特别是农村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重视,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大一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孩子,加上孩子自觉性差点,所以给农村小学英语带来很大的困难。英语教师师资有限,加上很多刚毕业的,对教材吃不透,最终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从关心学生实际从发,多组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从而提高任课老师的业务水平。

篇5

1河北省考生得分情况

此题是有关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是一道流程题,与当前倡导的环保要求一致。题目要求考生对文字、反应流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河北省考生答题得分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对试题背景知识的的分析及试题解答的策略

2.1试题及解答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3。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6H2O = 2Al(OH)-4 +3H2。

(3)“酸浸”一般在80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CoO2 + 3H2SO4 + H2O2=Li2SO4 + 2CoSO4 + O2+ 4H2O,2H2O2=2H2O + O2;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SO4+2NH4HCO3= CoCO3+ (NH4)2SO4 +CO2+ H2O。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Al(OH)3、CoCO3、Li2SO4(填化学式)。

该题学生的得分率偏低,一方面说明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很弱,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锂离子电池的类似的知识是很陌生的。根据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学生能否获取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所以研究锂离子电池的背景知识对试题的解决意义重大。

2.2对试题背景知识的的分析

2.2.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4个部分组成,两个能可逆脱嵌的锂离子化合物构成正负极,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主要采用材料LiCoO2,负极采用材料炭,将负极和正极隔开的隔膜,LiPF6的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或碳酸二甲酯(DMC)溶液为电解液,具体电池反应可表示为:

电池表示: (-)Cu,LixCn|l mol·L-1LiPF6-EC+DEC|LiCoO2,Al(+)

负极反应:LixCn-xe-nC+xLi+

正极反应: Li1-xCoC2+xLi++xe-LiCoO2

电池反应:Li1-xCoO2+LixCnLiCoO2+nC,

0≤ x≤0.5(x>0.5,Li1- xCoO2脱氧,晶体不稳定)

锂离子电池也称为“摇椅式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在正极中,Li+和Co3+各自位于立方紧密堆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置。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这种嵌入或脱嵌很复杂,一般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1)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Li+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2)在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嵌入负极的Li+采取“层——边端——表面”储锂机理,锂在碳层中既非原子也非完全离子化,同时碳材料中的氢参与了电子的储存。有研究认为,锂这时呈“锂亚原子”状态,这种状态的锂既有原子的性质也有离子的性质。此时的能带理论计算表明,LixC6的主要形式LiC6的电荷转移式可写作Li+C6-,对于正极LiCoO2而言,同时也有Co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

(3)在放电时,对于正极而言,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采取“在两个O-Co-O层之间嵌入了一个锂夹层”储锂机理。锂嵌入LiCoO2体系后不是以原子态存在,也不是典型的+1价离子形式存在。有研究认为,锂这时呈“锂亚原子”状态。这种状态的锂既有原子的性质也有离子的性质,同时有正极Li1- xCoO2中钴的化合价+4价降到+3价。对于负极LixC6而言,研究的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在充电的过程中,随注入负极的电子数增多,“锂亚原子”的电荷基本保持不变,碳负电荷增加,氢的负电荷显著增加。因此,如果忽略碳材料中的氢参与了电子的储存,则很显然,负极的放电反应主要是LixC6中的碳失电子。

2.2.2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的分析

2.2.2.1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成

一般而言,将正极活性材料LiCoO2、导电剂碳粉、粘结剂PVDF溶解在有机溶剂甲基吡咯盐中,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地涂在铝箔两侧,在氮气流下干燥除去有机分散剂甲基吡咯盐,再按尺寸剪切成极片。由于钴属于战备物资,资源有限,价格较贵,且对环境有污染,因此在实际的处理上,对LiCoO2正极材料进行改进,引入一些其他元素,以提高其性能。废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里含有的元素见表1。

2.2.2.2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几百次至1 000次左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重视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非常多,特别是Co和Li的回收研究更是重中之重。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27提供的回收Co和Li的方法体现了“碱煮—酸溶—萃取—反萃取”的特点,分析如下。

该方法的特点是:先用碱浸方法处理经深度放电并拆开后得到的作为正极集流体的铝箔,这时极片里的A1与NaOH发生反应:

2A1+2NaOH+2H2O=2NaA1O2+3H2

由于LiCoO2不溶于碱液,因此LiCoO2和剩余的少量铝以及其余的金属、乙炔黑、一些粘结剂(PVDF)通过过滤即可和滤液分离,分离后得到的不溶物被酸溶解进入溶液中,其中炭粉和一些粘结剂则留在渣中,这时发生的有关方程式有:

2LiCoO2+3H2SO4+H2O2=2CoSO4+Li2SO4+4H2O+O2

2Al+3H2SO4=Al2(SO4)3+3H2

Fe+H2SO4=FeSO4+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NiO+H2SO4=NiSO4+H2O

CuO+H2SO4=CuSO4+H2O

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2LiNiO2+3H2SO4+H2O2=Li2SO4+

2NiSO4+4H2O+O2

经过酸浸处理后,溶液里面还含有很多杂质离子,这些杂质离子必须予以除去。经过分析还可以得出酸浸处理后溶液里面杂质离子浓度以及种类,见表2。

根据溶度积原理,通过调节溶液的pH,这些离子中的杂质Fe3+、Al3+就可以完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余下的离子可通过萃取而达到除杂,得到的萃取液在经过反萃取就可以实现Li+、Co2+的分离。

萃取关键环节是萃取剂的选择。研究表明,对硫酸体系而言P204、P507主要用于硫酸盐体系中,萃取剂P204、萃取剂P507属于酸性萃取剂,其对各种金属阳离子的萃取平衡pH值都不同。根据此特性,实验可通过控制水相中不同的pH值来实现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首先使用P204在pH=2.6时使杂质离子进入有机相,Li+、Co2+留在水相,接着对水相中的Li+、Co2+用P507在pH=5.5时进行萃取,使Li+留在水相而Co2+进入有机相,最后对有机相中的Co2+用2 mol/L的盐酸溶液反萃取得到CoSO4溶液,对该溶液再用沉淀剂就可以得到CoCO3。

2.3试题解答的策略

通过试题背景知识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试题背景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概念有一定差距,试题的陌生度较高,因此把试题所给的每一步都弄清楚再解题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通过分析该题的重要知识节点,再分析该题重要知识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的信息整合方式,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应该是解决该题的最佳策略。

(1)审题获取尽可能多的解题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屏弃无用信息。例如:酸浸前后钴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沉钴形成的CoCO3存在的环境、充放电电极反应以及电池反应的关系等,屏弃该题中萃取——反萃取等对解题意义不大的信息。

(2)对所获得的解题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进行辐射整合。例如向化学主干知识的辐射整合,可获得该题[(1)、(2)]的解决方案,向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辐射整合,可获得[(3)]的解决方案,向充放电电极反应以及电池反应的关系辐射整合,可获得[(5)、(6)]的解决方案,向自己积累的类似问题的知识系统辐射整合,可获得该题某些问题更优化的解题方案。

当然在辐射整合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该题的[(4)、(5)],这些问题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4)可能受到CoCO3本身的性质和环境酸碱性之间因果关系以及解题人对这种因果关系关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5)可能受到该锂离子电池的反应机理、Li1- xCoO2或LixC6放电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价态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影响因素在和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是困难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的优劣也全方位的体现了一个应试者的素养,从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角度看,[(4)、(5)]也给更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以下就[(4)、(5)]分析处理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对于(4)的分析处理:从该题的流程看,CoCO3是难溶的,而难溶碳酸盐一般情况下在强酸性溶液中是不存在的,而(4)的要求是完成CoSO4和NH4HCO3的反应,并且生成物中必有CoCO3,因此可以按如下两步实现反应物到产物的转化:

CoSO4+NH4HCO3CoCO3+NH4HSO4

NH4HSO4+NH4HCO3(NH4)2SO4+CO2+H2O

NH4HSO4的水溶液具有强酸性,NH4HSO4可以和碱性溶液中的NH4HCO3反应,因此可以使第一个化学反应平衡向右移动,进而趋于完成,把两者相加即可以得如下化学反应:

CoSO4+2NH4HCO3= CoCO3+(NH4)2SO4 +CO2+ H2O

对于(5)的分析处理:从2.2的分析看,电池反应的机理是很复杂的,如果还是按照一些老的方法去处理该处的问题是不明智的。可以用电荷守恒的方法回避一些不清楚的机理问题,但又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对此可以解读成对负极注入xe-电子,为了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必然有xLi+进入负极,进而得到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反应,而同时正极必然有xe-电子出来。为了保证正极的电荷平衡必然有xLi+进入电解液。而作为正极电极主要物质必然有LiCoO2- xe-- xLi+= Li1-xCoO2,把两者相加就可以得到充电时的电池反应,进而得到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如果得到了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则(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的原因自然就会清楚。

(3)利用对信息进行辐射整合处理的结果,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再推敲,进一步优化完善解题结果。

3对高考复习备考的启示

高考过后的考题研究应该是教师提高日常化学教学质量以及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的重要工作。通过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析如下。

3.1对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高考化学27题的评价

2013全国新课标(Ⅰ)高考化学27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质量水准很高的试题之一。尽管很多人对该题的命题质量存在微词,但从试题的背景知识以及解题策略分析看,该题具有命题起点高(密切联系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问题)、落点低(试题的解决方法都指向化学基本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为各种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化学素养的空间)、试题各问之间存在隐性的内在逻辑关系(为试题的正向分析和逆向分析建立了隐性的桥梁,为有能力认识到这一桥梁的人提供了解题方便)等特点。

3.2对教师复习备考工作的启示

从该题的命题角度看,该题考核了化工流程、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以及思维容量比较大,从知识背景看该题密切联系实际,反映了当前的热点问题,试题的解答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有面对复杂的试题环境应试者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说该题对抑制题海战术等低效率的复习备考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中重视构建学生系统有序的知识技能体系,形成并完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应有的良好心理品质是搞好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复习的重要工作,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工作,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

篇6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先进的教育科技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逐步完善。信息技术课是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供方便,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设计,这是关系到能否把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基础目标的。实践证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信息技术课件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一定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基础知识,为探索新知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提供便捷有效的求知途径,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如何有效激发以自主精神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趣味性极强的动态视听感觉、多彩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安排的一切学习活动往往是他们乐于学习的主要动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好奇心的需要而引发的,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正好能使这些因素得到进一步优化,往往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可操作性,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练习,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使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兴趣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探索精神为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摸索,在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把学生学习其他各科的任务和信息技术应用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收到良好效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主学习提供科学的羽翼。在课堂上,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调节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情感因素,从而更有效地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计算机的实践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文化情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新型环境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在优势。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同学们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有利于增强识记能力,是把同学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的最有效途径,其教学情境中有时融合了浓浓的情谊,美好的向往,更是集趣味和知识相融合、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情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各种兴趣,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且非常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成功识记。实施教学时,教师随时可以切换到活动所需的界面,调出有用信息,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好点着图片对同学们解说,其生动程度和实践效果是过去无法企及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型辅助教学的实践,发挥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比较容易被大多数学生和老师认可,能够激发师生热情,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热情和创新意识。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10-02

海南医学院教研室从去年开始对过程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了生物化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并在2013级临床专业的四个班级中进行了适用。该文将就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介绍并进行经验总结。

1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及实施必要性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评价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的运用、知识构建的效果及能力的提升等。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过程性评价,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对于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则可令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加其学习的目的性并可激发其主动性。

2 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及专题篇。在开展过程性考核前我们首先对课程的授课方式做了改革,包括大堂理论授课、自主学习、小班PBL教学、实验教学。而相对应的评价因素主要包括:大堂授课评价、自主学习考核、小班PBL学习考核、实验课考核、阶段性考试、面试、期末考试7个方面。在学生的成绩构成中,前5个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所占比例为60%,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据40%的比例,两部分成绩相加超过60分为及格,但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即使总评成绩大于60分,也依然不能及格。

3 过程性评价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性考核的第一步是按照以上思路将各个环节形成文件并与学生沟通。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按照知识内容和进度将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1)。

3.1 大堂授课评价

海南医学院大堂讲课针对的一般是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大约有130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相对较少,很难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所以本阶段的评价因素主要以考勤、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由于难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本阶段的考核不计入总评成绩中。

3.2 自主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养成对个体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未将自主学习评价纳入课程成绩中,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反馈,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后,自主学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学掌握某些知识点;其二是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3.3 PBL评价

PBL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的PBL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布置、小组课外资料查询及整理、课堂讨论、作业反馈、小组成员间评价、师生互评六个环节。任务布置主要由教秘将PBL案例、学习流程、评价方式同时下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收到资料册后都要单独进行资料查询,成员间讨论并完成作业册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占PBL总成绩的50%。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观察各位同学的表现并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占PBL总评成绩的45%。每个PBL案例讨论结束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评,互评结果以5%的比例计入成绩。要求教师认真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在评语中进行个性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PBL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4 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是过程性评价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三个测试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理论。三次考试均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利用已经在考易系统中建好的题库进行组卷,组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完成测试,提交时直接可以看到成绩。通过阶段性测试,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准确,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阶段性测试的成绩最终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5 面试

在生化学习的专题篇,也就是教学第15周过后,以面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面试以抽题回答的形式进行,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面试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6 实验课评价

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态度、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都是评价考虑因素。实验课评价结果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7 期末考试评价

期末考试依然采取考易系统命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答题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以4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但若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则学生不能及格。期末考试后会对每个题目的难易度及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对学生的反馈主要利用教务部门提供的成绩登记系统――青果系统进行,学生可登陆该系统查看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并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质疑和查询。

4 过程性评价实践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轮过程性评价考核完成后,对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平时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进而使得总评成绩普遍达到及格水平。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施行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综合考虑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教研室层面甚至学校层面的各种因素,在探索中建立一个相对完善而又持续性改进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蔡望伟,周代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海南医学,2011(15):135-137.

篇8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全国大学外语等级考试;考务工作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即把管理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追求的是工作精细和完美。具体而言,就是管理要以高标准、高质量为目标,突出重点,精益求精;管理要覆盖工作的所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小事抓起,细致入微地管理,注重效率与效益;管理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并将组织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实际上,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是一种责任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一种执行力的管理。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全国大学外语等级考试(以下简称“外语等级考试”)作为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且规模很大的教学考试,实施20多年来,在管理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报考外语等级考试的人数逐年递增,加之近几年社会考试作弊等不良考风在高校的蔓延,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极为关注,给外语等级考试考务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细节决定成败”,规模如此巨大的外语等级考试,更要在每一个考务工作环节上认真细致。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于外语等级考试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外语等级考试,只有以国家考试的标准严格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组织好考试,努力做到“五个到位”(即执行措施到位、工作细化分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检查监督到位),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工作机制,才能实现“零差错”完成考务工作的目标。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为了确保外语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快捷开展,并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考前、考中和考后管理三个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考务管理模式。

1.考前精细化管理

做好考前的工作是确保考试有序进行的前提。为此,我们做了很细致的工作。

一是组建了5支队伍。(1)考试领导队伍。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外国语学院院长担任副组长,校纪委(监察处)、学工部(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研究生工作部、网络中心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外语等级考试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外语等级考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考务办公室,由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务处副处长和主管大学外语教学工作的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教务科科长担任副主任,负责考务工作的筹划与实施。(2)巡视员队伍。建立了以学工部(处)、研究生工作部的领导,以及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成员的校内巡视员队伍,负责考风考纪的监督检查。(3)考务员队伍。各校区的每个考区都设立考务工作组,由教务处副处长和部分科长、外国语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部分科长任考务组组长助理,教务处干部、部分学院教学秘书任考务员,具体负责考区的考务工作实施和管理。一般每个考务员负责8个考场的考务管理工作。(4)监考员队伍。在各学院、学校各职能部门推荐的基础上,考务办按照“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和有监考经验”的标准选聘监考员,努力保证监考人员队伍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并遵循“年长者与年轻者搭配、监考经验丰富与经验略少者搭配、不同院系部门搭配;由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主监考”的原则安排每个考场的监考员。多年来,我校外语等级考试监考员队伍基本稳定。(5)试卷核查员队伍。从教务处干部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4位同志组成试卷核查员队伍,对考试结束后移交到保密室的全校各语种各级别试卷袋和答题卡袋认真核查,进行最后把关。

二是召开了4个会议。(1)考试领导小组会。为保障考试能够如期顺利进行,确保考试平稳而有序,在考试前半个月左右召开外语等级考试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考试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把工作落实到位,共同抓好各项保障。如会上对考场安排、供电保障、放音设备检修与调试、试卷运送及保管、考生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周密的部署。会后,各部门及时做好考前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2)监考员培训者培训会。为保证对监考员的培训到位,考务办公室制作好对监考员进行培训的课件后,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务处副处长对培训监考员的培训者先进行培训,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强调培训注意事项。(3)考务员培训会。在对监考员进行培训前,由考务办召开考务员培训会,会上,考务办主任强调考务员的工作纪律,考务办副主任对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具体布置。(4)监考员培训会。在考试的前一天下午,由教务处所有副处长和外语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按三个校区的各个考区分别对监考员进行培训,强调外语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真传达教育部考试中心、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的要求和规定,强调监考员的职责、纪律,要求监考员要熟悉有关文件并对这些文件进行解读,提出应特别注意的事项,明确考前、考中及考后的工作任务,告诫监考员要熟练掌握运作细节,克服凭经验、想当然、无所谓的思想倾向,要按照统一规程严把细节关、环节关,“怀‘一失万无’之心,做‘万无一失’之事”。

三是编印了3本工作手册。考务办认真梳理考务工作程序和要求,针对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分别编印了《工作手册》,规范了各个环节的考务操作,巩固关键环节,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工作手册》包括:考生守则和监考员守则、监考员和考生进退场的几个时间段、考场布置及试卷发放要求、监考员操作规程和缺考及违规违纪记录、考务工作要点、考务员工作情况汇总表、考务助理工作情况汇总表、监考员培训要点、试卷核查员核查答题卡袋、备用卷袋情况汇总表等,共16份材料。

四是建立了6类人员责任制。以文件的形式和工作会议布置的形式,明确了考试领导小组、考务组、考务助理、考务员、监考员、试卷核查员等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规范了工作内容和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实践证明,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培训工作到位、相关材料完备、责任制度明确,是保障考试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宝。我校尚未出现过因考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考试正常进行的现象。

2.考中精细化管理

考中管理主要是要确保考试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在此环节,我们特别注重人性化管理,坚持“以考生为本”,努力为考生提供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我们细化了考试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并强调在施考过程中,既要按照监考员操作规程所列的时间点履行工作职责,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要态度和蔼热情地关怀考生,尽可能地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服务于学生,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怀学生。在考务行为、考务语言、考务礼仪上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如事先准备一些备用考试用具如铅笔、橡皮擦、签字笔等,为那些忘带考试用具的考生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帮助;要求穿高跟鞋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场里走路要轻声,监考员不能携带手机等影响考生应试和与考试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减少在考场内的不必要走动(特别是听力考试期间不得走动),监考时不要长时间站在某一考生旁,等等。

为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坚决做到“三杜绝”(即杜绝大面积作弊、杜绝出现雷同卷、杜绝出现试卷传出或流失),我校采取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

在人防方面,考试期间,一是考试领导小组成员亲临各校区和考务工作现场检查、指导,使本考点的考试工作自始至终处于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下,杜绝考务人员、监考人员协同考生作弊。二是校内巡视员分片分考场负责包干监督检查考风考纪,特别是学院党委副书记深入其学院学生所在考场检查是否有替考现象,他们切实履行职责,不走过场。这一举措不仅对考生产生威慑作用,对监考员的工作也有监督作用。三是监考员严格监考。为确保考场内无替考,组织考生进场时,监考员将准考证、有效证件以及考生信息表中的相关信息和照片逐一对照,正式开考后,监考员再次逐一检查证件;整个考试过程,两名监考一前一后站立监考。

在技防方面,为严防高科技手段作弊行为,考试期间,我们在考场安装了手机屏蔽仪器。

通过以上措施,使得整个考试过程中,考场秩序井然,作弊率降低。如2009年我校考考试违纪或作弊考生人数仅7名,考生作弊率为0.035%;2010年考试违纪或作弊考生人数下降为4人,作弊率为0.019%。

3.考后精细化管理

考后阶段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做到试卷册、答题卡的份数不少,分类清楚、顺序不乱、首尾不倒、卷袋不破、密封完好,考场记录单收齐,考生人数与实考人数统计准确,考生违纪情况填写真实准确。为保证考试材料报送到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后无任何问题,我们设计了四道检查关口。

一是考务员关口。要求考务员认真验收每个考场的考试答卷、答题卡的数目及排序、整理的情况,答卷不缺少、不丢失、不损坏,保证排序、装订、密封良好,认真检查试卷袋、答题卡袋和《考场记录单》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正确。同时,要求监考员、考务员一起在试卷袋、答题卡袋密封条讫缝签名。

二是考务助理关口。考区考务员收齐所负责考场的试卷袋、答题卡袋和《考场记录单》后交给考区考务助理核查数量是否够、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否填写、密封条是否贴好等。

三是考务负责人关口。考区考务助理将各考场的试卷袋、答题卡袋收齐后交给考区考务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后,考区考务负责人再次核查试卷袋、答题卡袋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否填写,密封条是否贴好、是否签字等,检查无误后在主考人签字处签名。

四是试卷核查员关口。在考试材料装箱送往考试院之前,试卷核查员对全校所有校区的考试材料进行核查,确保数量不少,卷袋不破、密封完好,无漏填内容和签名。

篇9

题目1

MRP-II的含义是(

)。

选择一项:

B.

制造资源计划

题目2

MIS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是(

)。

选择一项:

A.

系统分析

题目3

描述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工具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组织结构图

题目4

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题目5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完成(

)。

选择一项:

D.

系统逻辑设计

题目6

总体上说,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它们是(

)。

选择一项:

A.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题目7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

选择一项:

D.

系统分析报告

题目8

下列最差的耦合方式是(

)。

选择一项:

D.

内容耦合

题目9

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错误的维护称为(

)。

选择一项:

A.

改正性维护

题目10

以下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D.

管理信息系统是模型驱动的

题目11

系统的存在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

)。

选择一项:

D.

目标、功能、结构

题目12

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的组织管理工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B.

系统开发的进度与投入的人力成正比

题目13

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

)。

选择一项:

D.

软件、硬件、数据和通信信道

题目14

数据流图中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人—机会话

题目15

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

)。

选择一项:

B.

战略级管理

题目16

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

)。

选择一项:

B.

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题目17

MRP-II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选择一项:

D.

物料需求计划

题目18

有关数据流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D.

反映系统的决策与控制过程

题目19

系统实施的依据是(

)。

选择一项:

C.

系统分析与设计文档资料

题目20

下面最准确概括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的是(

选择一项:

D.

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题目21

在系统评价报告中,不属于评价内容的是(

)。

选择一项:

C.

可移植性评价

题目22

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

)。

选择一项:

D.

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题目23

模块结构图是哪一个阶段的结果(

)。

选择一项:

B.

系统设计

题目24

系统分析员应当(

)。

选择一项:

C.

是用户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的有效协调者与组织者

题目25

一种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入手,快速地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及其它有关人员在适用原型的过程中,反复修改原型系统,确定各种需求细节,最终达到建立系统的目的的方法为(

)。

选择一项:

B.

原型化法

题目2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分别是(

)。

选择一项:

C.

CIMS、ERP

题目27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

选择一项:

D.

瀑布模型

题目28

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是控制信息,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B.

控制耦合

题目29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

)。

选择一项:

C.

系统怎么干

题目30

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有(

)。

选择一项:

B.

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

题目31

按管理层次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其结构为(

)。

选择一项:

B.

层次结构

题目32

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交换调用

题目33

数据字典描述的信息有(

)。

选择一项:

C.

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

、数据项条目

题目34

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

)。

选择一项:

A.

数据流图

题目3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B.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题目36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

选择一项:

C.

系统设计报告

题目37

对某公司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是否值得开发一个新系统的工作是进行(

)。

选择一项:

C.

系统初步调查

题目38

信息与管理一样,也具有层次性,从信息来源看,高层信息大多来自(

)。

选择一项:

A.

外部

题目39

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

)。

选择一项:

A.

管理/职能结构

题目40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详细调查所处的阶段是(

)。

选择一项:

A.

系统分析

题目41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是(

)。

选择一项:

A.

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题目42

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

)。

选择一项:

A.

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题目43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很多,一般认为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选择一项:

B.

事务处理功能

题目44

下列工作中,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的是(

)。

选择一项:

A.

绘制模块结构图

题目45

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是按(

)划分的。

选择一项:

A.

管理层次

题目46

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

)。

选择一项:

D.

决策

题目47

结构化方法中,数据流程图是(

)。

选择一项:

B.

业务流程图的抽象

题目48

下列系统测试方法中属于“穷举路径”测试的是(

)。

选择一项:

D.

白盒测试法

题目49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是(

)。

选择一项:

B.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发语言

题目50

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如果两个模块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数据耦合

题目51

1.模块结构图是哪一个阶段的结果(

)。

选择一项:

B.

系统设计

题目52

2.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

选择一项:

B.

题目53

3.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

选择一项:

B.

数据耦合

题目54

4.下列最差的耦合方式是(

)。

选择一项:

D.

内容耦合

题目55

5.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是控制信息,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B.

控制耦合

题目56

6.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如果两个模块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数据耦合

题目57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

选择一项:

C.

耦合

题目58

8.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交换调用

题目59

9.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下列的模块内聚方式中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的是(

)。

选择一项:

D.

功能内聚

题目60

10.系统设计说明书描述了新系统的(

)。

选择一项:

D.

物理模型

题目61

1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

)。

选择一项:

A.

数据流图

题目62

12.在系统设计时应(

)。

选择一项:

C.

按逻辑功能划分子系统

题目63

13.属于系统详细设计的工作是(

)。

选择一项:

A.

输入输出设计

题目64

14.关于模块设计,正确的叙述是(

)。

选择一项:

C.

应有较强的模块独立性

题目65

15.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是(

)。

选择一项:

D.

以上各条

题目66

16.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

)。

选择一项:

D.

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题目67

17.系统设计工作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程序设计

题目68

18.系统设计的目的是(

)。

选择一项:

B.

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题目69

1.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

)。

选择一项:

A.

需求分析

题目72

2.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详细调查所处的阶段是(

)。

选择一项:

A.

系统分析

题目73

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

选择一项:

C.

可行性报告

题目74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题目75

5.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

)。

选择一项:

D.

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题目76

6.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

)。

选择一项:

D.

可行性报告

题目77

7.下列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描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系统开发任务是否下达的决策依据

题目78

8.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

选择一项:

C.

信息可行性分析

题目79

9.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完成(

)。

选择一项:

D.

系统逻辑设计

题目80

10.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勾画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以便说明(

)。

选择一项:

C.

系统干什么

题目81

11.系统分析员应当(

选择一项:

C.

是用户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的有效协调者与组织者

题目82

12.结构化方法中,数据流程图是(

)。

选择一项:

B.

业务流程图的抽象

题目83

13.数据字典描述的信息有(

)。

选择一项:

C.

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

、数据项条目

题目84

14.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

选择一项:

B.

数据流程图

题目85

15.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

)。

选择一项:

A.

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和终点

题目86

16.有关数据流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D.

反映系统的决策与控制过程

题目87

1.软件危机通常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中相对次要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D.

软件性能

题目88

2.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

选择一项:

C.

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题目89

3.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

)。

选择一项:

D.

可行性报告

题目90

4.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

选择一项: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题目91

5.结构化开发方法各阶段的顺序是(

)。

选择一项:

B.

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题目92

6.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

选择一项:

D.

瀑布模型

题目93

7.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

选择一项:

C.

系统是什么

题目94

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题目95

9.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一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较为成熟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征是(

)。

选择一项:

C.

动态地定义系统功能

题目96

10.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早期使用的是(

)。

选择一项:

A.

结构化方法

题目97

1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

选择一项:

B.

OOP

题目98

12.一种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入手,快速地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及其它有关人员在适用原型的过程中,反复修改原型系统,确定各种需求细节,最终达到建立系统的目的的方法为(

)。

选择一项:

B.

原型化法

题目99

13.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

)。

选择一项:

B.

系统设计报告

题目100

14.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包括的阶段是(

)。

选择一项:

C.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题目101

1.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

)。

选择一项:

A.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题目102

2.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有(

)。

选择一项:

B.

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

题目103

3.下列系统测试方法中属于“穷举路径”测试的是(

选择一项:

D.

白盒测试法

题目104

4.如果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特性,而仅仅关心寻找程序未按规范运行的情况,并且仅仅按程序的规范导出测试数据的测试方法属于(

)。

选择一项:

B.

黑盒测试法

题目105

5.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

)。

选择一项:

B.

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题目106

6.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

)。

选择一项:

A.

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题目107

7.系统测试的主要目的是(

)。

选择一项:

D.

尽可能多的发现已编程序中存在的错误

题目108

8.系统测试的对象是(

)。

选择一项:

D.

整个系统

题目109

9.按照程序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

选择一项:

B.

白盒法

题目110

10.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

选择一项:

C.

分段切换

题目111

11.新老系统的转换有同时使用的过度期,这种系统转换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B.

平行切换

题目112

12.程序设计和详细设计的错误往往是通过(

)发现的。

选择一项:

A.

模块测试

题目113

1.从使用者角度看,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

)。

选择一项:

C.

功能结构

题目114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很多,一般认为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选择一项:

D.

系统开发功能

题目115

3.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

)。

选择一项:

B.

战略计划子系统

题目116

4.按组织职能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其结构为(

)。

选择一项:

A.

职能结构

题目117

5.按管理层次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其结构为(

)。

选择一项:

A.

职能结构

题目118

6.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是按(

)划分的。

选择一项:

B.

管理层次

题目119

7.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管理结构为(

)。

选择一项:

C.

层次结构

题目120

8.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的子系统是(

)。

选择一项:

D.

市场环境子系统

题目121

9.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

选择一项:

A.

管理/职能结构

题目122

10.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

)。

选择一项:

C.

管理/职能结构

题目123

11.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也称为(

)。

选择一项:

C.

管理职能结构

题目124

12.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含义是:(

选择一项:

B.

客户/服务器模式

题目125

13.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选择一项:

D.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题目1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题目127

1.使系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修改的维护称为(

)。

选择一项:

A.

适应性维护

题目128

2.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要求扩充和改善系统性能而进行的维护工作是(

)。

选择一项:

C.

完善性维护

题目129

3.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

)。

选择一项:

C.

整个系统配置

题目130

4.下列不属于数据维护的选项是(

)。

选择一项:

D.

定期保养维护

题目131

5.关于系统维护工作,正确的叙述是(

)。

选择一项:

D.

编写程序比理解别人的程序难

题目132

6.系统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的(

)。

选择一项:

B.

系统设计阶段

题目133

8.对MIS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MIS的(

)。

选择一项:

A.

间接效益

题目134

9.在系统的经济评价中,下列不属于隐性效益的是(

)。

选择一项:

D.

节省库存成本

题目135

10.C

IO就是(

)。

选择一项:

D.

首席信息官

题目136

11.下列不属于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是(

)。

选择一项:

D.

扁平化原则

题目137

12.对管理信息系统增加联机帮助功能属于(

)。

选择一项:

D.

预防性维护

题目13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依靠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因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

题目138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是(

)。

选择一项:

B.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发语言

题目13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分别是(

)。

选择一项:

C.

CIMS、ERP

题目140

ERP的含义是(

)。

选择一项:

b.

企业资源计划

题目141

MRP-II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选择一项:

D.

物料需求计划

题目142

MRP-II的含义是(

)。

选择一项:

B.

制造资源计划

题目14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英文缩写分别是(

选择一项:

c.

CIMS、OA

题目14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英文缩写分别是(

选择一项:

c.

CIMS、OA

题目145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基础是(

)。

选择一项:

B.

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

题目146

3.下列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是(

)。

选择一项:

D.

环境管理

题目147

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很多,下列中一般认为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选择一项:

D.

办公自动化功能

题目148

6.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是(

)。

选择一项:

D.

管理工作

题目149

1.控制管理属于(

)。

选择一项:

A.

中层管理

题目150

2.战略级管理属于(

)。

选择一项:

D.

高层管理

题目151

3.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

)。

选择一项:

C.

基层管理

题目152

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

)。

选择一项:

B.

非结构化决策

题目153

5.管理信息的特点是(

)。

选择一项:

D.

信息处理方式与手段的多样性

题目154

6.战术级计划和控制的管理信息适用于(

)。

选择一项:

A.

中层管理

题目155

7.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

)。

选择一项:

C.

信息循环

题目156

8.信息与管理一样,也具有层次性,从信息来源看,高层信息大多来自(

)。

选择一项:

A.

外部

题目157

9.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

选择一项:

B.

IS

题目158

10.系统的存在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

)。

选择一项:

D.

目标、功能、结构

题目159

11.系统由输入、输出、处理、反馈、控制5要素组成,其中反馈是指(

)。

选择一项:

D.

将输出的一部分信息返回到输入,

以供对系统进行控制用

题目160

12.系统分解的原则包括(

)。

选择一项:

D.

功能聚合性原则、接口标准化原则

题目161

以下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D.

管理信息系统是模型驱动的

题目16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B.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题目16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

)。

选择一项:

A.

人机系统

题目164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具体业务过程的自动化

题目165

下列不属于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的管理信息系统是(

)。

选择一项:

D.

操作性管理信息系统

题目166

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B是指(

篇10

1.前沿

面对职业教育中的问题,中国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和建设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广泛开展工学结合,围绕完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与设计,构建出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课程体系中的若干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后,获得完成现在和将来所面对的职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1、2]。

土建专业的学科体系课程包括《制图识图》、《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课程,每门课程包含的知识,都是围绕完成一个概念性的“建筑工程”中的某项具体工作所涉及到的知识或相关理论,课程与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过程联系不紧密。学生毕业后,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过程中,要在储存的众多知识中去判断、选择、抽取相关知识后,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一些知识学得过早,到后面学习中需要用时,许多学生已经忘记。在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下,要让高职学生直接获得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由于建筑类职业院校以培养管理型人才为主,建筑企业有他自身的特点,中国的国情与德国不同,校情与德国不同,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应充分考虑国情、校情,并结合企业要求与职业特点去思考,这也是我们这类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难点。

2.学习领域划分

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表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开发的行动领域,是指向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以职业能力开发为目的,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起来。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具体结构来看,每一个学习领域一般都是以该教育职业相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一个学习领域就是一个学习单元,其主体内容是职业任务设置与职业行动过程的取向,也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即以行动体系为其参照系[3]。

2.1图纸会审学习领域实践

图纸会审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典型工作任务,其目的是为了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内容,及早发现并清除图纸中的错误,以便正确无误地进行施工,对图纸中涉及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提出建议等。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施工图纸(建施图、结施图、水电施工图)、能够发现图纸中一些与问题。这一项工作在施工顺序上讲是排在具体实施的前序,但是要完成这项工作任务,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相关施工工艺等非常多,对于这样一项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转变为学习领域呢?

首先对图纸会审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其工作步骤、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在图纸会审过程中,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甲方应是平等的责任主体单位,但在会审过程中都非常谨慎,特别是施工方在面对复杂的工程任务时,通常是自己先要尽量弄清图纸中的许多问题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到会审会议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对疑问中涉及的专业概念要求准确并且还需非常注意表达方式,特别是提出的问题应尽可能准确。因此施工单位常采用分工识图、内部先预审,并将研讨结果罗列成表便于使用,针对可能涉及到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预先与设计人员沟通,与业主沟通,尽可能在已达到共识的情况下进行图纸会审。在图纸会审过程中,达到图纸会审目的的方法非常重要,是过程性技术。在这过程中需要基本职业能力(识读施工图、懂得施工技术)与方法能力(工作方法、思考与谋略)。

对于图纸会审,如果在专业学习领域中,把它排在第一位学习。可以推想在其它学习领域并未进行的情况下,学生是不可能对施工图中的问题做出判断,不可能深刻理解设计意图,也不可能用专业术语或用准确的概念与别人交流。综上所述,图纸会审设置成一个学习领域,其学习的顺序应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后。

建筑行业有许多专业公司,如土石方工程公司、基础工程公司、结构吊装工程公司、建筑防水工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地基处理工程公司等,这些公司所承担的任务恰好也是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职业活动具有完整的工作结构,承揽任务,签订合同,编制施工方案与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而且这个过程中,都会有图纸会审过程,因此把这些专业公司的图纸会审过程作为这个学习领域的载体是是非常适宜的,也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图纸会审学习领域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前述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及其社会能力的培养。

2.2 确定学习领域应考虑的因素

对于土建专业,其一个专业学习领域应该是完成一项工程任务(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应考虑的完成这一项工程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组织完成任务的方式、所采用的工具与机械设备等,还应注意一个人从外行到内行的成长规律[4]。因此确定学习领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科分类或侧重点。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

2)完成任务的技术特点和手段。如是预制拼装还是整体浇筑,是升板法,还是人工组砌等。

3)施工组织与管理上的特点。如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的反复循还与装饰施工阶段的主体交叉。

4)教与学的规律。一个学习领域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宜太多,传授知识应由浅入深,学习和掌握知识总是由单一到综合,传授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由学习解决简单问题到学习解决复杂问题,这是人的认知规律。人的能力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并提高。

“学习领域 ”的课程方案,在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5、6]。“学习领域 ”的课程方案将关键能力融入学习领域课程中,即任何一个学习情境、教学行动,都是为了关键能力的全面培养,而不是进行孤立的、割裂的片面的教学。

3.总结

1)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图纸会审这一过程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明图纸会审如果作为学习领域如何构建,虽然其内容涉及范围广、学生不易学习,但是只要把握住实质,明确学生学习其作用,还是非常适宜作为学习领域。

2)通过对图纸会审能否作为学习领域的讨论,找到了一些关于土建专业学习领域划分的建议,对学习领域的构建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基本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职教论坛,2004;

篇11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过程中,做好充分准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自然非常重要,但在拖敖萄推进过程中,如何根据考纲要求和高考命题走向,命制适合自己学生练测的高考化学综合测试卷,同样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让高考复习教学经济有效,事半功倍。

2016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共命有Ⅰ~Ⅳ四套试题,其中被高考采用直接与考生见面的有Ⅰ~Ⅲ三套试题。本文就2016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Ⅰ~Ⅲ三套)中的化学试题,从命题角度做整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命题实践,谈谈化学高考复习综合测试卷的命制。

一、高考理综化学考什么、怎么考

(一)2016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化学科双向细目表(见表1)

(二)试题分析

1.选择题

从双向细目表可以看出,三套试卷都考了化学与生活、元素推断、实验操作、电化学、有机化学等,但信息呈现的方式和考查方式却是多元的,值得中学化学教师命题时借鉴。如虽然都考了化学与生活,但卷Ⅰ、卷Ⅱ是直接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呈现信息,卷Ⅲ却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信息。再如元素推断,卷Ⅰ命得很是新颖和综合,将常规的元素推断与二元化合物概念、相关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物质间转化关系等进行巧妙的组装,且涉及无机与有机的综合。又如第11题均考的是电化学,但卷Ⅰ设置的情境是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的废水,实为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卷Ⅱ考的是Mg-AgCl水激活电池,卷Ⅲ考的是可充电锌-空气燃料电池。

选择题题干表述和设问简洁明了,指向精准,无歧义,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以此控制试卷长度,减少阅读量,留出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从选项的精心设置看,试题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

2.非选择题

近年高考必做3道大题都是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无机综合(含工艺流程)为主体的题,2016年依然如此。试题立足新情境,涉及氧化还原、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是这些年高考命题改革探索有所成功的重要体现,试题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效度。

这3道大题注重从教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等方面选取素材,巧妙设置新情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综合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与探究[1]、文字表达等多种能力 。

2016年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道选做题的命题与近年高考比没有太大变化,但有强化物质微观结构分析和有机合成设计与评价的趋势,似有借此更多地体现试题开放性和拉开三套试题难度的目的。随着2017年考纲的修订,化学与技术选做题已淡出高考,但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考查,意味着必做大题会强化无机综合的考查。

2016年理综试题还很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与弘扬,这方面虽然主要体现在物理和生物试卷中,但在卷Ⅱ选做题37题、卷Ⅲ27题中也有体现。

总体上讲,2016年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还让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命题者在遵循考纲、践行国务院2014年9月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的“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所作的努力,试题在对新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方面越来越有成效。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不用赘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在:很多试题都是从教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等方面优选能融合、包装进去高中化学核心知识的素材,创设出贴近考生实际的试题新情境,同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灵活多样、多角度的设问,全面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经历学习与探究(包括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来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让考生从试题所提供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密切联系的情境中,深切感受到化学与人类进步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之重大,引导考生认识自己作为一个地球人,具有必要的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二、怎样命制化学高考复习综合测试卷

一份好的化学高考复习综合测试卷的命制,一般应经历如下程序:①理论研学;②素材积累;③“双向细目表”制定;④试题命制;⑤试题打磨;⑥答案及评分标准拟定。

理论研学是指试题命制前需认真研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高考理综化学《考试大纲》等新课改和新高考的书籍、政策文本,认真分析研究近年高考试题,厘清课标、教材、大纲、考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素材积累是指教师要多做高考试题和模拟测试题,记下优秀的试题供命题时改编;多关注电视、杂志、科研文章、网络等与STSE相关的信息,积累命题所需素材。

“双向细目表”制定是命题前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指在试卷性质、用途确定的前提下,将试题题型、分值、考查的知识点及要求层次、考查的能力点、难度要求等用表格形式明确下来。

试题命制是指正式编拟试题,围绕“双向细目表”所列要求,遵循“立意―情境―设问”程序来实施试题命制(尤其是大题)。其中,“立意”就是明确每道题要考什么,包括知识点、能力、层次、难度等。 “情境”就是优选积累的素材,创设能融合、包装进高中化学核心知识的,贴近考生实际的试题新情境。素材要注重从教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等方面选取。“设问”指考查方式,设问要简洁明了、指向精准、无歧义,要力求能考查出考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过程,体现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试题打磨是指对已命制好的试题初稿做进一步的推敲与修改,包括试做,主要涉及试卷长度、难度的调控,试题区分度、效度的调控,题目科学性、卷面规范性的调控等。

表2是2016年三套试卷的字符数比较,试卷字符数的多少是衡量试卷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若以2016年高考题为参照,理综高考化学复习综合测试卷选择题字符数控制在900左右、化学学科考题字符数控制在4000左右为宜。

若试卷不只是用于练习而是用于考试,还需认真拟定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新课标高考模式下,一份好的化学综合测试卷,不仅要注重知识这条明线的组装,更要注重能力这条暗线的设计,要力图实现: 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联系实际,强化能力; 注重素养,体现创新; 遵循大纲,考查“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