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艺术职称论文

艺术职称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4 02:45:36

艺术职称论文

艺术职称论文例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如何能够充分的调动艺术类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这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全面薪酬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某艺术类高校为切入点,围绕艺术类高校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深入研究艺术类高校的薪酬激励措施,从而促使艺术类高校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全面薪酬管理理论的概念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是以员工为导向的整体性的系统薪酬设计,它认为从激励的角度来看,薪酬是员工个人行为所导向的目标和工作动机产生的源泉,有效的薪酬体系及其管理必须让员工明确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组织所倡导的。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应该由人性的Y理论、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目标管理思想、双因素理、公平理论等基本理论构成。简单的说,全面薪酬=直接薪酬+间接薪酬+非货币性薪酬。直接薪酬包括基本薪资(固定薪资)和奖金(变动薪资)。间接薪酬主要指福利,包括国家法定福利和企业补充福利等。非货币薪酬主要指来自工作本身、工作环境、身份标志、组织特征几个方面带来的心理效应。

二、艺术类高校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类高校整体收入过低,与社会其他行业收入差距大

目前各高校执行的工资制度还是2006年第五次工资制度改革时的绩效酬薪制度。各高校的绩效薪酬总额均由上级主管单位核定,学校可以自主分配绩效工资部分,但近些年高校绩效薪酬的总额的增长并不尽如人意。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5)》中数据显示,教育行业在北京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度平均工资中排名第8,处于中等的水平。但高校教师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与同样是知识密集型的其他行业相比,如金融、卫生、文化体育、科学研究、信息传输等行业,其年度人均工资远低于这些行业,几乎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年度人均工资垫底的行业,与教师个人价值相当不匹配。

艺术类高校的年度平均工资更是不容乐观,以北京某艺术类高校为例,其隶属于北京市市教委,属于北京市市属高校,其2015年度下达的工资总额为51078493元,实有人数为515人, 其年度人均工资为99182元,低于北京地区教育行业的年度平均工资。我们再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进行横向比较,后者要比北京某艺术类高校的年度人均工资高出35000元,因此艺术类高校教师的整体收入明显不具备任何外部竞争力。

(二)职称晋升困难,薪酬待遇跟不上

根据《北京市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和《关于调整北京市高校职称结构比例的通知》文件精神,“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5%”,“高级职称比例为40%-70%之间”。以北京某艺术类高校为例,目前上级单位核批的高级职称比例为60%,高级职称人员已经处在饱和的状态,由于没有高级职称人数的腾退,高级职称的评审已暂停一年。造成职称晋升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家主管部门对于高校高级职称比例是有相应的指标控制的;二是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入职以后就是中级职称,两年以后就可以参评副高级职称,参评高级职称的人口基数增大,竞争激烈;三是国家鼓励延长退休政策的出台,如女副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可从55岁直接延聘到60岁,使原本可以通过自然减员腾退的高级指标直接延后了5年。以上这些原因造成高校中中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人员的数量大量堆积,竞争日益激烈,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晋升途径变成瓶颈。而高校教师的职称的高低与薪酬又直接相关,由于职称晋升困难,也导致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收入普遍偏低。

(三)缺乏灵活多变的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工资内容设计单一

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简单量化和观测的。例如课程的数量是可以量化的,但教学的质量很难评价;教学的人数是可以量化的,但人才培养的质量很难评价;科研的成果是可以量化的,但成果的价值很难评价。更何况艺术类高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在工作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艺术类高校教师更像是“双师型”的教师,既要有艺术理论上的知识贮备,又要具有艺术创作上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形式上也比普通高校更灵活多样,美术馆、博物馆、电影院、甚至于人声鼎沸的闹市都可能是艺术类高校教师的教学场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艺术教育更像是一种精神教学,传达的更多的是前人的思想和艺术特有的思维模式,更重视的是技艺的传承。但艺术类高校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基本还是沿用普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办法,以北京某艺术类高校为例,绩效考核体系中最为看重的还是教师上课的课时量,教师只要达到标准课时量,就可以拿到满额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的高低又与职务职称相关,职务职称越高,绩效工资越高,至于科学研究、教学成果转化、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因素并没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去,所以现阶段艺术类高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只有保健作用而并无任何激励作用。

三、基于全面薪酬理论提升艺术类高校薪酬满意度的措施

(一)提高直接薪酬水平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要求具有博士学历,艺术类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教师前期人力资本的投入要高于其他行业, 因此高校教师在步入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后,对直接薪酬是有一定期待值的,但由于高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在工资总额上是有一定的宏观控制的,这就导致高校教师收入远不及其他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尤其是艺术类高校,与其他艺术行业相比,收入差距更加明显。面对其他行业收入上的巨大诱惑,导致一些艺术类高校的教师,不能安于本职工作,在校外兼职,有的甚至出现以兼职为主,以学校教学工作为辅的情况。

因此,第一,从国家的层面上,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提高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参考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适当提高高校教师的直接薪酬。第二,从高校的层面上,要丰富绩效工资的内容和项目,避免绩效工资仅与课时量和职称挂钩的情况,要同时考虑艺术类高校教师的科研研究、教学成果转化、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因素;引入岗位工资系数和分值管理模式,弱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通过岗位评价确定各岗位价值,量化不同岗位间的工作价值,从而确保直接薪酬分配的公平公正。

(二)注重间接薪酬待遇

为了能够吸引和保留住人才,确保高校教师可以心无旁骛的安心治学,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应该更加注重间接薪酬的待遇。简单来讲,艺术类高校教师的间接薪酬主要指学校所提供的各种福利,包括社会基本保险、教师带薪寒暑假、新入职职工一次性住房补贴、教学科研指У纫话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艺术类高校教师特有的福利待遇需要我们关注。第一,艺术类高校应该注重教师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满足教师艺术上的追求,提供各种教育培训和参观考察的机会。鼓励艺术类高校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研讨会,资助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或访学,提供各类艺术考察的机会,使艺术类高校教师不断开拓视野,提升知识层面。第二,要加强艺术类高校教师的工作自。艺术类高校教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也与普通高校教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艺术类高校教师的工作上,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自。在教学方面,允许教师自己选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地点;在科研方面,给予教师足够的科研时间,对于骨干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带薪科研假期;在艺术创作方面,提供给教师各种交流平台,给予足够的创作便利和时间空间上的支持。第三,让艺术类高校教师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去。成立教授委员会,定期召开各类座谈会和研讨会,听取教师们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充分发挥艺术类教师的各方面优势,从而使艺术类高校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目标决策中去,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三)兼顾非货币薪酬作用

由于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一般都较高,在思想上都有一定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艺术类高校教师是属于“自我实现人”的范畴的。因此,艺术类高校教师不仅仅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在精神上他们同样看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的认可程度等等,高校教师尤其是艺术类高校教师的这一特性也就决定了非货币薪酬激励的有效性。

艺术类高校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加大感情投资,加强校风、教风的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相对宽松的、自由的学术环境,从而增强艺术类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肯定其主人翁的地位,充分调动艺术类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艺术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艺术类高校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劳动者,是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而且他们自身所存在的艺术特征鲜明,看待问题也更加感性,因此传统的薪酬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高校教师的需求,基于全面薪酬理论的薪酬激励措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只有处理好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艺术类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艺术类高校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艺术职称论文例2

在职能层次的划分中,各层次人员是互相联系的:其中工艺技术人员是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和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间层次,属过渡性工作的人员,在技术业务上工艺技术人员充当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与技术操作工人之间联系人。在技术业务上,工艺技术人员的核心业务是工艺设计,两翼则与上下层次之间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其中工装设计与产品设计开发同属设备设计,有共同之处,现场工艺服务与技术操作同属应用技能,有相通之处。这样,工艺技术人员与上层或下层人员之间才能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当好联系人,同时做好对上、下层的工艺服务工作。

在三个层次中,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产品设计,但必须了解工艺,否则设计出产品难以制造;工艺技术人员侧重工艺设计,但必须了解设备和技术工人操作,否则设计出的工艺将难以实施;而技术操作工人侧重操作,若不了解设备和工艺也无法进行操作。因此,各层次人员的素质上具有主辅结合的综合性。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中,各系列人员在纵向上具有从低到高的等级,在等级范围上具有交叉性,即下一系列人员的高等级和上一系列人员的中等级横向处于同一级水平线上,技术业务水平相当,无地位高低之分。这样有利于各个层次的人员在自身特性及延伸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特长,通过实际工作钻研和各种途径、方式进修,由初级向高级延伸发展;也可以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提高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纠正“重设计、轻工艺、鄙薄操作技术”的不良倾向。

三个层次人员的分布呈三角形:最上层是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人数最少;中间层是工艺技术人员和技师,人数稍多;下层是广大技术工人,人数最多,是产品制造的基础,离开技术工人和技师的话,不但产品造不出来,质量也不能保证,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品更难以实现。我国很多产品因竞争力弱,为保证优质品出口,只能把一般品及等外品销在国内。而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以上海电站汽轮机制造为例,从德国西门子引进的技术,只能生产30万千瓦以下机组,60万机组要合资合作生产。现在能生产120万千瓦机组,其汽轮机制造关键技术的解决,是靠几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技术人员,带领技术工人和技师共同研究,经过上百次工艺试验而攻克的。没有技术创新,没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再先进的产品,如超超临界的超大型发电机组,也是造不出来的。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能以优良产品供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们必须在战略上重视技工―技师培训和工艺技术教育,重视青年工艺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工人、技师和工艺人员的素养,以适应走向现代化的需要。

我们必须有战略眼光,将产品设计和开发所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和产品制造所需要的技工、技师的技能型人才和工艺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重视技工、技师和工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促进这类人员成长。在培养大批技术工人和技师上,我们需要拓展阶梯式人才结构系统,完善技工―技师的技能型人才系列等级制度,大力加强对技工和技师的培训和技术教育。

二、机械工程认识论基础

工程是自然科学的应用学科,包括物理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信息工程四大类,其中物理工程又分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核工程等。工程属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物体、物质、物质生产、各类工程等,研究的是物的理,物质的化合和化分等,化合化分中物质有活动,是自然的,没有思想支配的,与人们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两回事。既然提到物的理,理是什么?理有两种含义:一是条理,二是道理。将小道理、中道理和大道理组合在一起,就升华为某项理论。

人们对工程的认识是从观察、实验和思考中得来的。具体说来:人们生活在工程领域里,参加了一些技术性劳动,观察到大量的物体的表象,经过梳理归纳,得到同一物体的几种表象元之间或表象元与内因的关系(元是物体内因和表象描述的基础单位,又称参元,含有元素、因素的意思),进行调查和思考,加深印象,得到对物体的初步看法,经过大脑加工,即分析和组合、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知识上升逐步形成理性知识,即物体的概念、物体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等的认识。然后进行限定方向的实验和必要的现场试验(没有把握,有一定危险),经过论证,得出同一物体的性质、工作原理和变化规律等,即得到技术知识和理论。如刚体的直线运动,有几个表象元S、v、a、t,得出相互关系的公式S=vt+(1/2)at2,再如牛顿第二定律F=ma,表示外因――力F是产生表象元――加速度a的原因,是其他物体对该刚体的作用,加速度a的大小与刚体内因――质量m的大小成反比。若为转动工件切削加工,切削速度v=πdn,其中d为工件直径:米,n为工件转速:转/分,切削速度v:米/分,所需电动机功率N=F・v/612,其中功率N:千瓦,切削力F:公斤力,切削速度v:米/分。若物体不是固体而是流体,研究的是一个液压系统,则要从两个方向进行观察研究和思考,一是从油泵流出的油液到工作油缸,沿程对各个截面的相关参元的关系p+(1/2)ρv2+ρgh=恒量,p为压强,ρ为油液的密度,v为油液流动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该截面处油液的高度,这就是伯努利方程;二是油液流过管路和流经局部的压力损失之和P=∑p+∑p.,P为总压力损失,p.为管路沿程损失,p为局部损失(上述P.p实际代表压强,俗称压力);通过上述两个方向的描述就知道液压系统的性质。为了增加油缸中活塞移动的稳定性,还可引入伺服控制,即在油缸内流量或压力发生小的变化时,将其变量v、p反馈至伺服阀,引起伺服阀的开口微调,使v0,p0,减少及消除这变化,使油缸中活塞移动稳定。加了伺服控制,原液压系统就变成液压伺服系统,增加一个方向的观察、实验和思考,其参元的相互关系用二阶微分方程表示。

人们对工程的行动是从技术知识、理论到实践应用取得经验的过程。知识从广义来说,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理论和经验相对应地结合在一起,所得到的知识才能说是完全的知识;否则将造成片面性或局限性。人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了能力,解决了实际问题。操作经过多次重复,熟练而形成技能,进一步提高则转化为技巧,形成技艺。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个部分,操作技能属体力技能,心智技能属脑力技能;只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对应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技能。完整技能水平有高低,只有达到技师(一般工艺水平)和高级技师(高级工艺水平)要求,才能称高技能;若技能不完整,则施工将发生困难,甚至陷入险境。工程技术领域里,实践是指产品和工艺设计、现场技术性劳动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工艺试验,实践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方面,除产品和工艺设计、技术性劳动、工艺试验外,还可包括其实习、见习等方式。在接受工程项目时,人们先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若别人已做过这事,则要了解实施情况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对技术操作项目,要检查工具、设备及材料是否备好,对技术设计项目要检查有关资料和技术文件、手册是否备齐,然后进行工程项目实践。工程实践的主要作用,一是促进了解和理解实情;二是养成技能,发展能力;三是积累实践经验,或获取较为完整的试验数据;四是检验所用的技术理论、采用的手段方法是否正确。

三、技术操作工人的类别和知识、技能、能力解析

通常我们称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为技术操作工人。对手工工艺劳动、操纵设备生产或控制设备运行等我们均统称为技术操作。人们的各项具体劳动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技术操作工人也不例外。不同岗位的技术操作工人在劳动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比重和强度不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水平高低和复杂程度不同。按照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技术操作工人可分为技艺型、技能型、智能型三类。

1.技艺型:工人使用工具进行手工劳动,操作具有技艺性。这种类型工人要求有一定的技术知识,但更注重操作训练和实践锻炼,在操作技能上能达到高度技巧,有的还和一定艺术相结合。如币模雕刻工、金银首饰工、古建筑雕塑工、厨师和服装技师等。

2.技能型:实际是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并重型,简称技能型。工人熟练地操纵机器(包括使用工夹具、专用装置等工艺装备)进行劳动。它既要求具有部分技术理论知识,又需要通过操作训练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机械加工工人、印刷工人、炼钢工人等。

3.智能型:工人使用仪器仪表,调试设备或控制小型设备运行等。工人操作较简单,但必须以相当的技术理论知识为指导,要求有较高的心智技能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如电子计算机的软件调试工、机械自动线的调整工、制药的流程试验工、发电厂的锅、汽、电值班运行工、化工设备的岗位操作工等。

下面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各类技术操作工人的技能和能力结构。分别选择各自具有代表性工种,如车工(技能型)、钻工(技能亚型)、厨师(技艺型)、计算机软件调试工(智能型),对其具体的技能和能力项目组成逐一分析,然后进行抽象和比较,从中找出反映本质的特征(具体内容略)。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对技术操作工人可以实行两种技术等级制:一是“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二是“技工――技士――技师――高级技师”。前一种适合于技艺型和技能型的技术操作工人,后一种适合于智能型技术操作工人。

第二,从技术操作工人系列中晋升技师的主要条件,一是工艺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较全面的技术知识和特高技艺水平,有绝招或杰作,并能总结经验、编写教案者;二是技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一定的工艺理论知识、实际经验和较为完整的高级技能,能完成一部分高级作业,并从事现场技术操作指导相关或一般的工艺服务者,或能从事专项工艺试验者;三是智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中具有较高智能水平,能对运行程序和参数提出意见,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者。

四、技师职称和职能方面的讨论

当前对技师职能、职称的认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不够一致。人们一般对人员档次和职能层次往往混淆在一起,如认为技术员就是工艺员,实际上两者只是职能相当而不是相等。由于人们对职能和职称的认识模糊,不能认识到技师既是职称又是职能的双重性。

笔者认为,职称是规范化的职业档次,是人们在社会上所处地位的反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初级职称涵盖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中级职称是工程师,副高级职称是高级工程师,正高级职称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但缺少涵盖技术工人的低级职称,因此尚不能覆盖全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操作工的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称号,同时也是职能,其中应知、应会标准是技术工人职能的具体化,工作实例是技术工人的实际工作,能反映从事的工作岗位。技师和高级技师称号既是职称,分别属工程技术人员的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也是职能,负责完成部分高级作业、现场技术操作指导和工艺服务,或负责工艺试验,是工艺人员中的施工人员或工艺试验者。

我国在1954-1956年实行职务工资制时,曾规定技师的工资等级与工程师相当,条件是工人技术等级在六级以上、现从事技术工作者,这规定至今仍适用;在实践中,有些单位将从事技术性管理工作的工人出身干部也定为技师。在“”前后上海市又任命一批工人工程师,其中有“技术革新闯将”、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工人工程师大部分脱产从事技术工作,也有少数留在生产岗位从事高技艺性劳动;在1980年,又根据本人的文化技术理论水平和工作情况分别套改为工程师或技师。后来人事劳动部门提出在企业中开展工人技师评定,选择技术工人中尖子,授予工人技师职称,与工程师相当,但不占用干部编制。另一方面劳动人事部门又提出在事业单位系统,在有些部门或地区实行技师聘任制,并开展技师职务考评工作。上述情况说明我国对技师设置问题的认识有摇摆,政出多门,前后不一,各部门、各地区之间未能统一,尚未定型。

这里顺便提一下英文字technician的翻译问题,可译为技术员(职业档次和职能)或技师(职称和职能);《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将从事一般工艺工作的人员定义为技术员,而将从事工艺试验工作人员定义为技师,英文都是technician,顾名思义说明了在职能上技术员和技师具有对等性。

各国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的传统上也不一致。欧洲一些国家将经过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作为培养技术员和工程师的基础。如德国双元制的毕业生,几年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经行业协会的专门培训和考试成为师傅,也可通过二年制专门学校教育成为技术员。而德国培养工艺人员有两个层次,除了技术员(职能为工艺员)属一般工艺和工装设计人才以外,还有经过应用科技大学教育的工艺工程师(职能为工艺师)属高级的工艺和工装设计人才,这点是可以借鉴的。另外,本文提出技师、高级技师,其职能为完成高级工作、现场施工指导和工艺服务,或从事工艺试验,具有较全面的技术理论知识、经验和较完整技能,属于一种工艺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应当进入而且实际上也已进入工艺人员行列,只是有人不承认技师具有职能罢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张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摇摆,加上旧传统影响造成“唯有读书高,工字不出头”,学生争先恐后去读高学历,以致社会上产生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亟待做好人事劳动有关制度建设,改变当前倒挂局面。

必须指出,技师的具体要求是随着时展和技术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有传统技师和当代技师之分。以机械加工和机床产品装配调试为例,单一车工或铣工完成高级零件已成历史,因一方面高级零件的技术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机械加工分工细了或走向高级综合化,单一车工不可能完成机床主轴、长丝杆等加工工作,需磨工等配合才能完成上述工作;机械加工中正齿轮加工,由车工完成齿胚,然后由一系列滚切(或粗滚和剃齿)、齿表面渗碳淬火、磨或绗磨来完成,对伞齿轮或螺旋伞齿轮要通过特种机床和刀具加工来完成;同样单一铣工也不可能完成主轴箱的加工工作,还需经过镗工等配合,或由加工中心,才能完成上述工作。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机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机床的操作要求降低了,而对各道工序的刀具位置、空行程工作行程以及切削参数等的调整,则增加了要求,这是一种心智技能要求高、操作简单熟练的高技能。以产品装配调试为例,这是以钳工为基础的工种和专业工艺,但其对钳工传统手艺要求降低了,只需要简单的榔头敲击、锉削、錾削、锯割、钻孔、攻丝即可,现需要加强立体画线、轴瓦研配、部件研配和装配手感手艺,机床床身导轨可用铲刮机铲花(若对修理钳工,还需要铲刮手艺),因为机床床身导轨已经铲花、表面硬和绗磨,总装时只要对其相关部件配合研磨即可;若为精密机床,还可采取静压导轨系统;对装配质量的检查,早已不靠听运转声来判断,而是靠各种仪器、仪表来检测;机床装调技师同样要求较高的心智技能和动手相结合的高技能,如能看懂机床装配图、总装图和主要零件图以及电气原理图,能根据机床性能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因此当代技师是以工艺划分类别,再划分技师和高级技师等级,如一般机械加工技师、局部机械加工技师(可分为车磨、镗铣、齿轮、大件等)、高级机械加工技师、一般机床装调技师、数控机床装调技师、高端机床装调技师等。当代技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了,而心智技能要求提高了,所需的技能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完整的高技能,所需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理论水平要求相应地提高了,对技师要求具有高中文化和一般的或局部的工艺理论水平,对高级技师则要求具有大学专科文化水平和全面深入的工艺理论水平。过去强调经验积累,现在需进行较多的工艺试验。我认为学校不可能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论点早已过时,完全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师,在学校打好基础,工作两三年后即成为专业技师。

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有一批高技艺或高级作业的生产者、技术工人出身的施工人员、工艺试验人员和高水平的智能操作人员,这批人的出身主要是技工学校等中职毕业生,需要解决职称以利于发挥其积极性和促进其队伍成长。某一机床厂有一位中专毕业生长期做钳工,能胜任外圆、螺纹和齿轮磨床的总装和调试工作,被派往美国从事产品技术服务,够得上评高级技师,也可评为工程师。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某汽车零件公司系统内技工大多为技能亚型,即熟练工(技术等级只有初级和中级),有一次要在工人中找一些有绝招的尖子评工人技师,结果非常难找,最后找到一名车工中的熟练工,单一做加工活塞环外圆用的凸轮(特殊曲线)的上报充数。这说明要根据技术操作人员的不同类型,按照不同条件来选取评定技师,不能把高级工与技师混为一谈,不能取消高级工,不能搞一刀切。

五、技工―技师系列等级制模式

为了全面培养懂技术、会操作、会管理的操作技术人才,可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的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以及技术操作工人分类来确定技师、高级技师的条件,可在技术操作工人及延伸中试行下列技工―技师等级制。由于智能型操作人员情况多样,难以归纳,本文先针对技艺型和代表性技能型操作员工,提出其各个级别在职能上的原则要求,列表如下:

艺术职称论文例3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2795

国内刊号:33-1315/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艺术职称论文例4

1 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调查显示,该艺术院校35岁以下的辅导员占到整体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60%以上。虽然拥有一支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在艺术院校学生工作开展上有便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年轻化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缺乏,应对学生青春期种种复杂的行为经验不足;其次,人生经历较浅,在艺术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能力不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就会显得较为薄弱,从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最后,在难以获得家长的信任,由于年龄的差距,在沟通与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赢得家长他们的信任与配合,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利。

(2)学历层次不高。从学历结构来看,该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大多是大学本科生留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小。虽然学历高低不能说明工作能力强弱,但是在艺术高等院校的工作环境中,具备较高的学历则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是经历了十几年学习,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如果辅导员不具备广阔的知识、渊博的学术视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学历背景,就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也无法站以一定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更无法赢得学生尊重。

(3)职称和专业职务偏低。该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称往往依据教学系列职称评定办法执行,没有设定独立的职称系列,而做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大多年轻,还无法满足晋升职称专业职务的工作年限要求,所以辅导员的职称大多数都只是助教;同时,由于受课时、科研方面的局限性影响,辅导员想提高职称很难。所以,辅导员队伍中,初、中级职称和专业职务者占到绝大多数。这不仅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辅导员感到心灰意冷,而且会使得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低下,职业归属感缺失。由此可见,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应该具有专业的职称晋升制度,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要创新解决。

(4)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该艺术院校的辅导员很多是留校本专业的本科生为主,缺少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与学生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学科背景,对于学生工作不够专业,不能系统、专业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正确的引导方式,总是刻板说教,不能以理服人;在心理辅导方面,辅导员缺少专业识别和解决学生心理方面问题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规划指导方面,辅导员缺乏掌握职场发展趋势、指导学生职场竞争的本领,只能处于在为学生提供少量求职信息、组织参加校园招聘会、办理毕业手续等较低层次的就业指导水平上。

2 辅导员人员配备不足,后备人才培养专业缺失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200配备辅导员,该艺术院校目前应该配备72名辅导员。而事实上目前该艺术院校辅导员数量是按接近1:300配备的,目前还比较大。由于辅导员带的学生数量多,日常性工作也就较多,工作压力大,学生工作的难以深入开展。另外,由于辅导员的培训学习机会很少,一般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便匆匆上岗,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人未能接受专门系统的训练,许多辅导员缺乏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目前,艺术院校辅导员后备人员主要由艺术教育专业来培养,但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满足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整体要求。

3 工作与待遇的反差导致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工作地位低、待遇水平低、职业认同感差是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普遍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28.6%的人不满意自己的经济待遇,有19.1%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政治地位,另外33.3%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最为广泛的接触学生,做最为细致辛苦的工作,但却难以获得相应的让其满意的社会肯定,个人的社会价值难以实现,致使其心理失衡,较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些辅导员就有了离开工作岗位的想法。调研中我们发现,只有33%的辅导员准备走职业化之路,其他大部分都希望转教学岗位或从事其他管理工作。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工作的质量,而待遇、收入和职称方面的问题则是造成该艺术院校内辅导员队伍人员留不下、稳不住的主要原因。

4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艺术院校辅导员从业人员有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而艺术院校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上则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为职务晋升空间狭窄、后续发展空间不足。调研中发现,目前艺术院校的辅导员主要有三条出路:一是转岗成为专任教师;二是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职业化的辅导员;三是应聘学校管理岗位。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三条道路都很难走。首先,辅导员转为专业教师有困难。目前,艺术院校在选聘教师时,学历基本上都要求专业研究生,同时,由于辅导员平时要用大量的时间从事学生事务,缺少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致使专业的退步。因此,辅导员是进入专业教师队伍是困难的。其次,艺术院校专职辅导员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成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才也存在较大难度。因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必须经过长时期专业的学习与培训。而艺术院校绝大多数辅导员缺少相关学科背景,又缺乏相关学科系统的培训和进修,使得专业化程度受阻。最后,辅导员向管理岗位发展也存在困难。由于学校行政管理机制等原因,岗位流动较少,在职务晋升空间上也比较拥挤。这些因素都造成辅导员队伍很难由较好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后续空间有限,流动机制缺失。因此,要把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看作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过程,具体研究在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辅导员队伍应该“如何加强”和“怎样建设”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艺术职称论文例5

一、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阵营中,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截止2011年,独立设置的艺术职业学院约有20所。艺术类高职院校虽然数量不多,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但是,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培养模式陈旧,与行业、社会需求脱节;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的观念偏差等等现象,是高职教育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当前艺术类高职教育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及优势,更未形成较为科学、优质、完整的高等职业教学体系,给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障碍。

尽管很多学校也试图作些改革创新,终因教育体制问题或发展思路问题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使得现在的高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职生的就业率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艺术类高职专业设置范围较窄,不能满足社会对一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现在的在校学生多半被称为“三无产品”(无高学历、无深理论知识、无过硬的技术实力),导致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想上个台阶的话是难上加难!因此,不乏许多有识人士提出:谁来救救我们的职业教育?

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只有顺应形势、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才能有所变革。发展艺术类高职教育,必须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艺术类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以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办出艺术专业特色,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才能提升高职艺术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综合实力。

二、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能否形成的关键。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样才更有生命力。

1、依托行业优势,拓展办学空间

艺术类高职教育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定向性和针对性而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选择以企业为本位的模式,按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使之符合艺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艺术院校在社会上成功校友的影响力,依托行业优势拓展办学空间,打造一批教学条件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比如,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陶瓷艺术创作十分活跃。该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依托基地办学,将实践教学、科研与创作、学生就业基地联在一起,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具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是对树立全新的艺术职业教育观念作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合理设置专业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完全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专业及学制。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办学模式,这样既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又可适应高职招生对学生全面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开设如艺术作品欣赏、艺术实践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都是以培养职业性技能性强的人才为主。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比如,可以适当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加强技能性、工艺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训练。

4、把好毕业关

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出现了高薪聘用高职生的现象。高职学生就业率逐年走高的事实,显示出高级应用性人才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遍欢迎。学生就是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的产品,最终需进入市场并接受市场的严格检验。因此,要加强就业制度的研究和就业市场的开拓。在人才培养环节上,要加强就业指导,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从而使艺术类高职学院的发展跃进到生源供应充足、就业渠道拓宽,社会声誉提高的良性循环轨道。

5、加强高职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高职艺术教育中,专业设置调整滞后,专业内涵急待提升等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已经影响并制约了高职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现有的我国高职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难以适应其本身改革发展的要求。在研究领域既缺少系统的理论纲领,也缺少专业的研究队伍与研究成果。为此,迫切需要结合学校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市级情况,加强高职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为高职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学术支撑。构建一个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理论系统,既是为了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也可以为同类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三、开创艺术类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进入21世纪来,我国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正全面蓬勃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加激活了社会的广泛需求量,这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思路及创新方向,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标准,确定发展目标,并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和谐、可持续发展,开创艺术类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综述》,作者:李燕铭 李英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中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作者:陈希,世界

艺术职称论文例6

1 前言

河北省艺术体操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众多制约该项目发展的因素中,裁判员是重要因素之一。纵观世界艺术体操强国,他们不仅拥有高水平的运动队,同时还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裁判队伍。因为作为难美项群为主导的艺术体操项目,裁判的执裁水平对技术的发展方向直接起着导向作用。不言而喻,河北省艺术体操若想实现进一步提升,拥有一支高度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裁判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洞悉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现状,对河北省今后针对性地进行裁判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队伍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2 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现状分析

2.1裁判员数量

目前,河北省现有艺术体操裁判员11人,除保定1名、邯郸1名、秦皇岛1名、唐山2名外,其余全部来自石家庄。从上述艺术体操裁判员数量来看,数量较少,如此少的裁判员,仅仅能够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而已;从裁判员人数的地域分配可知,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众所周知,艺术体操项目是受裁判员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项目,裁判员地域分配的不均衡,将严重影响到比赛的公正性。基于以上分析,说明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数量亟待提高,裁判员数量的地域分布有待进一步优化。

2.2裁判员年龄状况

裁判员的年龄结构是衡量裁判队伍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的思想观念、人生经历以及对事物理解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河北省拥有年龄结构合理的裁判队伍,对比赛执法的公正性、准确性以及实现裁判队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年龄最小的27岁。25-30岁的有3人,占27.3%;30-35岁的有2人,占12.3%:35-40岁的裁判出现断层;40岁以上的有6人,占51.6%。上述数据表明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裁判员匮乏。

2.3裁判员的学历层次

通过调查发现,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学历情况只有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两种,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也没有大专以下学历(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到了裁判员总数的72.7%,说明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文化水平较高,具备了进一步提升裁判级别和裁判能力的基础。

2.4裁判员的级别

裁判员级别是裁判员执裁能力的直接体现,级别越高,裁判能力越强。通过表2可以看到,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主要是以国家一级裁判为主。但是部级裁判员只有1名,高级别裁判员匮乏,且目前已经不再参加任何裁判工作,因此,在全国及上级比赛中不会出现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的身影。二级裁判只有1名,裁判队伍的级别结构失调,不利于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队伍的良性发展。

2.5裁判员的执裁年限

执裁年限是裁判员经验丰富与否的主要放映指标。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执裁年限平均值为11年,其中执裁年限为1-5年的6人,占54.5%;执裁年限为5-10年的2人,占18.2%;执裁年限在10-20年的裁判员缺位;20年以上的3人,占2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裁判员执裁年限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两头大,中间小。说明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队伍发展中间出现过停滞,这正好与河北省艺术体操发展特征相吻合。虽然,河北省没有执裁年限在10~20年的裁判员,但是在三位执裁经验20年以上的裁判员耳濡目染下,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的执裁经验会有很快、大幅提升。

2.6裁判员的职称

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都属于业余裁判员,主要工作的职称状况同样是她们裁判能力体现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具有高级职称(包括副教授以上职称、高级教练员及相应的其它职称)的人最多,其次是初级职称,最少的是中级职称裁判员,裁判队伍的职称结构呈现“U”字形趋势,职称两极分化严重。其中高级职称的人数有5名,占总裁判人数的45.5%,初级职称4名,占到了36.3%(见表4)。

2.7裁判员的运动项目背景

一般来讲,艺术体操裁判员都应具备艺术体操项目的训练或参赛经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河北省找不到足够数量从事过艺术体操训练和参赛经验的人来执裁,因此,导致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运动项目背景多元化,主要集中在艺术体操和体操项目上,其中体操项目的最多,占到了总数的54.5%(见表5)。由于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从事过其它项目训练或比赛的艺术体操裁判员会受到其它项目的熏陶,会对裁判员执裁时理解评判标准以及掌握执裁尺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就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所从事过的运动项目来分析,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如何减少体操项目对艺术体操执裁产生影响至关重要。

2.8裁判员的职业背景

职业背景对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和执裁能力意义重大。通过调查发现,河北省裁判员队伍中63.6%是高校教师,27.2%是专业队教练员(见表6)。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较高,同时河北省艺术体操比赛都在高校放假期间举行的特点,高校教师对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数量和质量的发展与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中的专业教练都是从事体操项目的教练,她们具备一定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且对教练员的参赛心理把握较准确,因此,她们执裁时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执裁要公平、公正的意识较强,对河北省艺术体操赛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让从事非艺术体操运动的裁判员及时了解艺术体操训练和比赛的最近变化,与艺术体操发展趋势同步,对提高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队伍的整体水平至关重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都是业余裁判员,整个裁判队伍数量较少,且裁判员的地域分布不合理。

3.1.2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的年龄和职称呈现“U”形状态,老龄化严重,年轻裁判员、中级职称裁判员匮乏。

3.1.3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受教育水平较高,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绝大部分裁判员是高校教师,为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3.1.4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裁判级别结构不合理,能够执裁的部级裁判员缺失,且绝大部分裁判员执裁年限较短,执裁经验严重不足。

3.1.5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运动项目背景大多为体操,因此,体操项目对裁判员执裁理念、执裁标准和尺度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3.2建议

3.2.1艺术体操裁判员对河北省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起着“把关人”的作用,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对艺术体操教练员的训练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河北省艺术体操裁判员相关管理部门应提高和加强对艺术体操裁判员队伍建设的意识和力度。

3.2.2从高校艺术体操专选班和艺术体操退役运动员中发现、选拔人才,通过培训及时补充裁判员队伍,对解决河北省裁判员队伍数量不足、老龄化以及地域分布不均的局面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3.2.3河北省体举柔中心应对现有艺术体操裁判员进行定期、多次跟进培训并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及时更新裁判员的知识结构和执裁理念,对提高裁判员的执裁能力意义重大。

3.2.4河北省体举柔中心应积极鼓励现有艺术体操裁判员参加部级裁判员培训,对报考部级裁判的人员,给与相应政策和经费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刁在箴,谢颖,张莹.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2008年奥运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3(3):88-92.

[2]韩芳,薄雪松.对河北省艺术体操发展的诊断研究[J]青少年训练,2009.5

[3]刁在箴.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悖论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1.4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艺术体操教材小组.艺术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

艺术职称论文例7

京剧鼓师又称“司鼓”,俗称“打鼓佬”,在整个京剧乐队乃至整个京剧表演艺术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地位与作用,又集中通过其艺术职责得以体现。

具体而言,京剧鼓师的艺术职责,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乐队的指挥者

京剧鼓师的第一大艺术职责,是乐队的指挥者。

京剧鼓师不仅是京剧乐队的主要演奏者之一,更是整个乐队的指挥者。众所周知,我国许多戏曲乐队,并无专职的指挥,而多由鼓师兼司其职,京剧乐队亦然。

京剧鼓师不仅通过左手敲檀板、右手以鼓楗击单皮鼓,有时双手均执鼓楗击鼓,而且通过眼神、手势、楗姿等等,来指挥打击乐与管弦乐的起止、快慢、轻重。与此同时,还指挥全剧演出的节奏。

由此可见,京剧鼓师这一乐队指挥者的重要艺术职责,是勿庸置疑的,也是“隐形”而非“显形”的。也可以说,京剧鼓师充当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

二、演员的合作者

京剧鼓师的第二大艺术职责,是演员的合作者。

诚然,京剧鼓师是为京剧演员的表演服务的,在具体的司鼓过程与指挥乐队演奏过程中,都紧紧演员的表演来掌握演出节奏、营造舞台气氛、表现人物情感、衬托演员表演。但反过来说,京剧演员又必须与京剧鼓师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创造舞台艺术的辉煌。

正因为如此,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乃至京剧艺术大师,都以琴师与鼓师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做到名角、名琴师、名鼓师三名合一、三位一体,形成群体合力。

整个京剧艺术史,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闪亮的例证。

例如著名京剧鼓师杭子和,曾师从京剧鼓师沈宝钧习鼓,后又私淑谭鑫培的鼓师李五、刘顺等,以技艺娴熟、腕力匀称、淳朴大方著称,先后为京剧名家沈华轩、阎岚秋(九阵风)、王凤卿、谭富英、夏山楼主、孟小冬、王少楼、陈少霖、杨宝忠、杨宝森等打鼓,并一席担任梅兰芳的鼓师。1920年左右,与琴师李佩卿一起,成为余叔岩的左膀右臂。

又如著名京剧鼓师王燮元,出身梨园世家,11岁学习京剧场面,先习小锣,后司大锣、铙钹,15岁开始司鼓。以戏路宽、配合密切著称。先后为京剧名家周信芳、盖叫天、唐韵笙、言慧珠等司鼓,并曾在抗战胜利后为梅兰芳司鼓长达6年之久。

再如著名京剧鼓师白登去,7岁即承受父在河北冀县本乡梆子班学锣鼓。12岁到北京,在梆子班打锣并学司鼓,曾傍十三红、玻璃翠、雀灵芝等演出。后来师从京剧鼓师郭德顺学艺,27岁又拜京剧名家杨小楼的鼓师鲍桂山为师,继续深造,鼓艺大进。曾代鲍为杨小楼司鼓。以技艺精汇成、节奏稳练、尺寸严谨、文戏舒展细腻、武戏宽款式著称。曾先后为京剧名家梅兰芳、王凤卿、谭小培、郝寿臣、李玉茹、童芷苓、赵燕侠等司鼓。1934年起专任京剧大师程砚秋的鼓师,对“程派”唱腔的创造颇多贡献。

由此可见,京剧鼓师这一演员合作者的重要艺术职责,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人才的培养者

京剧鼓师的第三大艺术职责,是人才培养者。

京剧鼓师不仅通过收徒传艺或艺术教学,培养出新的京剧鼓师,使艺术人才代代相传,而且还兼任培养京剧表演艺术人才的重要。

艺术职称论文例8

一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舞台技师之所以称之为技师,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首先具有技术性特点。

例如布景技师,就要懂木工知识,会木工操作;灯光技师,也要懂电工知识,并且会电工操作,如此等等。

但是,因为舞台技师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所以只有技术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使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完美结合,使技术性成为艺术的手段,将艺术性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例如布景技师,就要通过布景的制作技术,使布景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再现舞台典型环境、营造舞台情景服务。

同样,灯光技师,也要通过自身灯光操作技术,使舞台灯光真正成为“舞台的太阳”和“舞台的魔术师”,为创造舞台艺术氛围、渲染舞台气氛、表现舞台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舞台作品的主题立意、呈现舞台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服务。

二是科学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舞台技师的工作,还要做到科学性与文化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所谓“科学性”,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适用于舞台技师的工作,因为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蓬勃发展。而舞台技师的工作,关涉到许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尤以电脑技术与电子科学为代表。与此同时,科学性还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准确、稳妥、安全等基本要素。

所谓“文化性”,是指舞台技师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即在自身的技术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文化精神与文化品质。

我们知道,科学本身也是具有文化美的,被人们称之为“科学美”,主要包括科学理论体系在形式与内容完整和谐中所形成并显示的文化美,如科学理论的简练、对称、有序的形式美,科学内容的自然、严谨、和谐美,科学理论公式以及科学家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的人的高度智慧美,科学家求真向善、积极进取的精神美与行为美等等,无一不渗透出深刻的文化底蕴。

对于舞台技师来说,就要具备科学性与文化性的双重美。

科学与文化历来都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学》,载《文艺研究》杂志1998年第2期第80页)

尤其是当代,许多高科技已渗透到艺术领域,例如网络文化、电子文化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比较文学等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艺术门类,其中包括舞台美术门类,如计算机三维动画和数码虚拟舞台技术,就给舞美设计带来了崭新的课题。而在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同样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思想。

三是多面性与专一性的统一

我们已处于多元交汇的新时代,多元化成为各个领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舞台美术领域同样如此。为此,舞台技师在自己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就必须做到多面性与专一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对于舞台技师而言,其“多面性”包含如下几大层面:

1 技术的多面性,即不仅包含自己本职工作的技术,而且包含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技术,例如灯光技师,不仅要精通电工技术,而且要懂得布景技师的木工技术,因为舞台美术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

2 艺术的多面性,即精通舞台艺术的各个门类(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的基本特点,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艺术职称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2-0071-02

一、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人才库,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来源。高校作为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培养和造就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高等艺术院校是高校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随着高校改革发展,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及构成发生了变化,要求我们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日益成为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艺术院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艺术家;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又承担着绘画、设计、建筑、影视、音乐等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任务。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是文化艺术方面宝贵的智力资源,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排头兵。

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能为统一战线输送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这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艺术院校的统战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艺术院校领导往往注重抓教学质量、专业学科发展、举办各类展览以及对外学术交流而忽视统战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缺乏主动性和内在动力。

(二)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数量较少。艺术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个性突出、个体意识较强,普遍偏重学科专业发展。他们在艺术专业领域方面往往能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和本领域专家。然而,他们之中有较高造诣和政治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还较少。

(三)年龄结构不合理。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存在断层的情况。他们中年龄较大者所占比例较大,中坚力量薄弱,年轻的党外代表人士比较缺乏。这种年龄梯队断层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增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凝聚力。

(四)学历和职称层次总体偏低。在学历层次方面,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他们中达到研究生学历的较少,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更少。从职称结构看,他们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职称结构不平衡。他们的外语水平整体较低制约了职称评审的硬件达标,职称难题在他们身上比较突出。

(五)工作连贯性较弱。党外知识分子成长为党外代表人士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由于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和艺术院校党外知识分子长期处于个体状态,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连贯性受到影响。

三、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

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以不断增强代表性为重点,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重点抓好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

(一)加强领导,形成格局

党委重视是做好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艺术院校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艺术院校统战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领导、行政积极参与、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基层院系各负其责、共同配合的艺术院校大统战工作格局。二是艺术院校党政领导要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做到“三个纳入”,即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考核内容。艺术院校要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预算。

(二)广泛物色,夯实基础

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从源头抓起。这是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广泛联系艺术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突出交友重点,做到早发现、早培养。要科学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及后备人选数据库。按照“用一届备一届、动态管理”的原则,以培养选拔50岁左右为主体、45岁以下占一定比列的高层次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为重点。坚持每年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有关人士的详细信息,对党外代表人士职称职务、教学科研等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保证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把党外代表人士中的重点人选推荐到有关部门。

(三)强化培训,加大锻炼

要加大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理论培训力度。要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管理水平为立足点,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一是优先安排针对他们的培训。二是采取座谈会、专题讲座、外出交流的方式,有效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提高他们的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要加大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力度。进一步做好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人选的推荐工作,切实解决好党外代表人士外出锻炼的后顾之忧。艺术院校要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更多的校内外挂职锻炼和党外干部实职安排机会。一方面,互派挂职干部,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到校外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制定本单位党外代表人士校内挂职制度,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广阔平台,积极举荐党外代表人士担任艺术院校的行政、学术、咨询机构的领导职务,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

(四)搭建平台,合理安排

艺术职称论文例10

一、舞台技师之所以称之为技师,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首先具有技术性特点

例如布景技师,就要懂木工知识,会木工操作;灯光技师,也要懂电工知识,并且会电工操作。如此等等。

但是,因为舞台技师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所以光有技术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使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完美结合,使技术性成为为艺术的手段,将艺术性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布景技师,就要通过布景的制作技术,使布景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再现舞台典型环境、营造舞台情境服务;同样,灯光技师,也要通过自身灯光操作技术,使舞台灯光真正成为“舞台的太阳”和“舞台的魔术师”,为创造舞台艺术氛围、渲染气氛、表现舞台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舞台作品的主题立意、呈现舞台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服务。

二舞台技师的工作,还要做到科学性与文化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所谓“科学性”,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适用于舞台技师的工作,因为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蓬勃发展。而舞台技师的工作,关涉到许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尤以电脑技术与电子科学为代表。与此同时,科学性还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准确、稳妥、安全等基本要素。所谓“文化性”,是指舞台技师工作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即在自身的技术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文化精神与文化品质。我们知道,科学本身也是具有文化美,被人们称之为“科学美”,主要包括科学理论体系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完整和谐所形成与显示的文化美,如科学理论的简练、对称、有序的形式美,科学内容的自然、严谨、和谐美,科学理论、公式以及科学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的人的高度智慧美,科学家求真向善、积极进取的精神美与行为美等等,无一不渗透出深刻的文化底蕴。

对于舞台技师来说,就要做科学与文化的“综合人”或“合成人”,因为科学与文化历来都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尤其是当代,许多高科技已渗透到艺术领域,例如网络文化、电子文化,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比较文学等观点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各艺术门类,其中包括舞台美术门类,如计算机三维动画和数码虚拟技术,就给舞美设计带来了崭新的课题。而在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同样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思想。

艺术职称论文例11

2000年以来,针对云南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的桥头堡战略,她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办学和“如何有效地对云南民间民族文化、艺术加以合理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等课题的研究。

她出任云南省旅游商品开发组副组长,带领由科研人员和学生组成的旅游商品开发组赴丽江进行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利用当地6家企业的边角废料和少量原材料,因陋就简,为企业设计制作了以民族民间艺术元素为特色的包括陶艺、壁挂、包装、广告、服饰等种类的534件旅游商品样品,数十件样品入选2000年中国昆明国际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效果显著。

她在专业教学上进行理论拆分法,把相对枯燥但又不能缺乏的理论知识拆分成实作内容的补丁,按需补给。既不放弃对学生艺术思想的培养,又尽量适应生源质量现状的实际,打一场耐心、持久的中职教育攻坚战。久而久之,那些晦涩而难以理解的艺术理论便能够在学生的实际动手过程中自然渗透,实现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双丰收。

最近几年,基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的强烈愿望,张海薇从最具代表性的云南民族手工艺项目木刻版画、装饰木雕,黑陶彩雕、综合材料饰品设计与制作等方面入手,开展制作技艺的传习。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技法,以此来激发新一代工艺美术类学生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的兴趣。向学生灌输“天人合一”的现代设计理念,选用低碳、环保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大量实作训练中贯穿艺术理论的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艺术修养。通过项目教学改革实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理论、能动手的应用型现代化工艺美术人才,使学生毕业时熟练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学校、企业无缝对接,打开了学生的就业通道,深受学生、家长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