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6 22:15:45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1

刘玉清的为人、做事、治学,一贯以“认真”著称。无论是在校的求学阶段,还是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他总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后再查阅文献以提高认识。这种学习、实践、查证、总结的循环治学方法贯穿于刘玉清的一生,形成了他独特而又严谨的治学精神。

读片是放射科医生的基本工作,刘玉清强调:每一次的读片分析,都要认真、细致,稍有疑问就要追根究底,力求诊断意见清楚、全面,决不能有半点粗心和怠慢。因为这关系到对患者的全面诊断,还将影响对治疗和预后的判断。他认为,要做出正确、全面的影像诊断,不能仅局限于影像学征象的分析,还要客观地探讨其内在生理、病理学基础,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尽量作出全面的诊断分析。因此,放射科医生除了掌握放射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应不断学习、了解有关的临床及基础医学知识,必要时可直接检查病人。刘玉清经常告诫自己和同事:“放射科医生不是‘读片员’,也不是‘操作员’,而是医生!”他还总是引用一位国外学者所说的话:放射科医生不仅是患者的医生,也是医生的“医生”。

刘玉清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摸索中,注重分析实践材料和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这对丰富和发展其专业学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1957年至今,刘玉清、评论及学术演讲等28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17部,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获卫生科技进步成果奖8项(部级2项,部级5项,医科院级1项)。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精神,以及勤于总结、善于总结的学术研究个性是分不开的。

医德风范:爱岗敬业、真诚相待

刘玉清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持之以恒。他长期担任过放射科主任职务,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数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他出席了北京群英会;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出席北京市劳模大会……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刘玉清认真仔细地完成读片和诊疗等基本任务,他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热情与真诚,态度和蔼可亲。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诊、求教者络绎不绝,刘玉清对他们均一视同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地真诚相待。当患者以各种“方式”要感谢他时,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经常说,医生的天职就是为患者服务。

刘玉清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为指导青年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等竭尽心力,言传身教,从实践中培养、锻炼了青年医师们的各种临床能力,也促进了学科的人才建设。他对教学工作严格要求,特别重视对影像学发展新趋向的把握,亲自审核研究生和青年医师们研究课题的各项进展。对于课题实践的各个步骤,任何一个微小细节、错误,他都不会放过。刘玉清同时也以自己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着青年一代,这包含着他培养青年医师的良苦用心。1986年,刘玉清被评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学科建树:开拓进取、不断求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玉清倡导与病理科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手术切除肺、食管标本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对照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总结,该合作一直坚持至今。这对深化多种胸肺、食管疾患病理基础的认识和提高X线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教研资料,推进了科室学术建设,填补了当时国内此项空白。

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心脏X线诊断水平,刘玉清一方面将“X线-病理对照”转变为“X线-手术对照”;另一方面,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意识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心电图和X线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他逐步创建了以X线为基础的“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心脏X线诊断方法。这使放射科医师能够发现一些临床医师没有注意到的诊断问题,纠正了某些不当的临床印象,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这些以X线为主的全面分析方法,为创建心血管放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放射科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做好了铺垫。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刘玉清敏锐地注意到,这是放射学向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1974年前后,他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新概念。1977年,他发表文章较全面地向国内评价了CT及其临床应用的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相结合,共同形成了诊治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刘玉清于1985年率先向国内介绍了这一新概念,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介入诊疗已成为同内科、外科治疗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同时,“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的应用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医学攻关项目,并与防治重大疾病以及我国相关器械、器具现状相结合,制定了15个攻关专题。刘玉清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了专题的评审、中期评估和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这一工作对推动和提高我国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X线诊断及其各种造影检查的成熟,逐步形成了具有多种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学。与此同时,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也促使我国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演进成为诊治兼备的学科体系。刘玉清自90年代初即倡导、推动这一新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多次撰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演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刘玉清当时提出,应加强影像科室介入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主要介入治疗技术的规范化问题。他强调,介入放射学应为医学影像科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影像诊断优势互补,这将更有利于其发展。他还提倡开展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即“各种技术综合分析,优选应用”。针对心血管疾病,他提出“三主轴”(超声、CT、磁共振)和“两翼”(X线平片及相应造影和核医学)的主要诊断进程,并应以患者诊治的“实际需要”为原则。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应综合分析研究多种影像技术(新技术和普通X线检查)的诊断性能(优势及不足),从中优选出合理的检查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影像诊断服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诊治效益。1996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开展大型诊疗设备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由刘玉清负责医学影像组,他将他的这一思路落实其中,促进了影像学及相关专业的发展。

本世纪初,刘玉清组织放射学(含介入)、超声、核医学有代表性的专家,主持召开了“医学影像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着重探讨了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我国的战略对策,并于2001年出版了专著《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受到行业内人士的普遍重视。刘玉清提出,现代医学影像学科作为一个科室必须诊治兼备,由影像诊断(含CT和MRI)、超声、核医学和介入治疗(含超声、核素治疗)等分支学科组成。同时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又应划分为神经、心胸、腹部和骨关节影像学等亚专业,各有分工,协调发展,以适应临床学科如大内科及其呼吸、心脏、消化等分支学科的对等发展。因此,医学影像住院医师必须进行诊、治兼顾的全面培训,高年医师则应有所侧重、各有专长。他积极呼吁、推动组建“大影像”概念的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科,进而探讨向“宏观(即生态环境、心理等)和“微观”(即分子、基因水平等)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绸缪为国:学科统筹、协调发展

1981年至1983年,刘玉清历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1987年至1992年,任该院、所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至1993年,任两届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放射学会主任委员;1993年,被授予“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名医”称号;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院士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勤耕不辍,多年来对心胸放射-影像学医、研、教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为我国的医学影像学学科结构建设呕心沥血。

关于如何组建我国现代医学影像学学科,刘玉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可采取“两步走”的策略:一是先组建“独联体式”的医学影像学部,开展联合性学术活动;二是逐步组建统一的医学影像学学科。

在看到我国临床应用研究与国外相比并无明显差距,但是医学基础和实验研究领域却与国外水平相差甚远的状况后,刘玉清大力呼吁各个医疗单位和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积极创建、开展基础和实验研究基地,积极推进相应研究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地区、各单位的专业、学术水平发展颇不平衡,设备条件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刘玉清极力提倡:向广大城乡基层居民提供有效且优质的影像学服务。尽管影像学新技术的应用率不断提高,但普通X线检查仍是影像诊断的基础,在某些方面如胃肠道、骨骼和胸肺疾病的检查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X线设备在我国乡镇单位已基本普及,因此,若能坚持提高与普及并重,针对影像学不同亚专业开展多中心的“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制定出适当的“规范”,减少不必要的、高昂的、重复的检查,必将提高诊断效果和效率,直接造福于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乡镇居民。

国际交流:互动双赢、学术“外交”

1978年至1984年,刘玉清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委员;1984年,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放射学客座教授;1991年,当选为日本医学放射学会名誉会员;1970年,担任阿尔巴尼亚国立第二医院放射学中心顾问。多年来,他致力于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为使我国放射学跻身于世界放射学之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国际放射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2

放射工作人员,顾名思义就是医疗机构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这种类型人员随时可能暴露在电离辐射照射下,因此对这些放射人员进行定期的个人计量检测是保障放射人员生命健康的一个有效方法。本研究主要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计量检测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更加客观的了解当前医疗结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组成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区放射诊疗机构的120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所在的不同岗位分为介入组、治疗组、核医学组以及影像组四个研究组。每组成员30位。其中,男性有76位,女性44位。从2009年至2013年所有放射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总共有300次,其中男性216人次,女性84人次。

1.2方法选择的个人计量检测方法为当前临床医学最常使用也是效果最显著的热释光剂量法。采用的热释光元件其形状为粉末状,使用时将这些粉末状原元件放在聚乙烯塑料管内。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放射室内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将个人剂量计放在左胸口前面,全年均要进行检测,且每三个月需要进行一次总结[1]。另外,为了能够真正保障这些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真实性,需要对检测对象进行4年至5年的调查,然后再计算出平均值,得出最后的准确数。

1.3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2.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χ±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

2结果

2.1不同岗位剂量检测结果介入放射治疗组的个人年均剂量数为4.53±0.75,放射治疗组个人年均剂量数为0.73±0.14,核医学组个人年均剂量数为3.13±0.33,放射影像诊断组个人剂量年均数为0.92±0.21,所有组别对比P=0.001。即,介入治疗组剂量明显要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

2.2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的人均年照射剂量医师、技师以及护师三种不同职业性质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医师和护师由于需要频繁的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因此其人均年照射剂量比较高,相对于这两种职业的人年均照射剂量而言,技师的人均年照射量比较低。总之,医师、护师人均年照射量与技师的人均年照射量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射学在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的性应用,并成为三大治疗学之一,其主要利用X线影像来进行临床诊疗。现阶段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已经开设放射学科室,并有大量医务人员参与到放射学诊疗工作中。但是由于工作人员长期处于X射线照射环境下进行诊疗操作,导致工作人员照射剂量偏高,对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医疗机构放射科室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有效的评估,加强放射防护措施,是减少放射危害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对我院放射科室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X线照射剂量较高,是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照射剂量的很多倍[2]。所以,必须提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并在进行放射诊疗操作时,可使用具有防辐射作用的防护品。从研究结果来看,位于不同放射岗位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差异性来看,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场所都是非常安全的。同时从不同放射岗位工作人员5年个人照射剂量分布频数来看,放射工作人员及放射防护部门只要加强放射防护,并严格按照放射规程进行操作,就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并维持低剂量状态。本文对不同职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分析,医生个人照射剂量明显高于技师,而护理人员与技师个人照射剂量则无差异性,表明只要严格按照X射线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放射防护措施,选择科学合理采集方法,可减少X射线照射剂量。对暴露时间不同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工作资历较高的放射工作人员需要承担大量放射诊疗工作,照射暴露时间较长,所以个人照射剂量也相对较大。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度照射剂量来看,表明我院通过采取有效的放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照射剂量得到有效改善[3]。因此,在日常放射诊疗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程要求进行正当化操作,把放射防护作为首要前提,并对工作人员的个人照射剂量进行严密监测和控制,以减少X线辐射对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危害,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总之,通过制定规范性的放射诊疗操作规程,加大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尤其是介入放射、核放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照射剂量。

参考文献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R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91-01

放射科虽然不是医院临床科室,但是作为辅助科室,逐步成为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放射科具有人流量大、病种复杂等特点,若管理不当,是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加强医院放射科的感染管理,防止医院的感染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需要放射科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放射科具备的特殊性,结合医院的实际状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这样就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1 放射科具备的特殊性

1.1 人员流动量较大且病种繁多:由于放射科从事主要工作是加强对全院各科室和门诊患者的检查,而且幼儿、老人和重患者都会有家属的陪护,从而候诊室常常是人满为患,人员的过度密集,会形成细菌的堆积,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消化道的感染,而且那些带有外伤的患者,病菌会通过空气的传播,对放射科造成污染。总而言之,医院感染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员。人员流动量和病菌都助长了医院的感染。

1.2 放射科人员对感染的认识不够:如今,很多医院都将临床科室、特殊科室(比如说手术室、母婴房等)作为预防感染的关键,错误地认为只要患者不长时间停留在放射科就不会造成感染,同时领导对感染工作也不重视,放松对日常消毒的检查工作,甚至在工作中也不带口罩,没有养成常洗手的习惯了,从而就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3 工作环境较特殊:通常情况下,放射科为了满足防辐射需求,房间在设计的时候多是没有窗户或者是有一个小排气窗,不能够通过开窗户与外界交换空气,这样就使得室内空气不流通。再加上室内的空气多处于常温状态,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在X线的作用下,会产生电离气体,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室内空气的质量。

1.4 微生物的数量种类较多:由于患者的病种是复杂的,从而就很容易造成放射科内物体的表面和室内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一般而言,病菌来自于:一、患者谈话或者咳嗽时随唾液带出来的微生物;二、患者分泌的排泄物;三、外伤患者流出的血液和体液;四、医务人员受理病人后未及时清洗手部;五、住院患者从外部带来的病菌;六、清洁地面带来的尘土等。

2 放射科感染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放射科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医院要普及防范感染方面的知识,并定期组织放射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认真遵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文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做好消毒工作和交接班的工作。

2.2 保持物体表面的干净清洁:对于病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床单要及时更换,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把卫生关,早上和晚上都要使用84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尤其是对被血液等污染后,要认真清理并消毒。除此以外,桌椅表面、操作台、控制按钮等物品每天也都应该消毒。

2.3 制定出规范的监控制度:医院放射科要严格遵守卫生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科室的实际状况,制定出规范的监控制度,这样就可以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制定要求,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医院中建立起院、科、室三级感染监控网络也是很有必要的,促进各级之间的相互合作。此外,为了保证规章制度的实施,需要医院加大对放射科的监控力度。

2.4 降低空气污染:一般而言,预防感染的一种关键就是做好空气的检测和保洁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放射科的患者流量较大,再加上工作环境的封闭,很容易积累病毒,甚至会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降低空气的污染是很重要的。

降低空气的污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要经常将室内的空气更换,比如说多使用排气扇、春秋季节可以采用自然风对室内空气交换、若科室闲置时要定期换气、候诊室要多通风等;二、每天都使用紫外灯对科室进行消毒;三、要定期对放射科空气更换,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四、成立空气消毒的登记薄,这样就可以随时记录检测结果等。

2.5 放射科人员要自觉提高防护意识:做好防护准备也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说放射科人员要养成戴口罩的习惯,定期对体检血常规,同时在工作的时候最好穿上防护衣;而且做好手部的日常消毒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据有关专家表明,对手部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病菌的一个有效手段。这主要是因为在医院中,病菌可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部进行传播,而且传播的危害要比通过空气传播病菌危害性还大。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忙碌,不能够做到受理一个病人就洗一次手,但是要求义务人员只要有闲暇时间就应该去洗手,对手部进行清洁消毒,若遇到患者流出血液或者体液时,尽量带上手套,工作完成后为了防止病毒感染要及时对手部消毒。

2.6 严格无菌操作:一般而言,医院感染多是通过接触性传染的途径,从而传染源多是侵入性的检查和治疗,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手污染是很严重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因医务人员手部细菌造成的污染约占总病例的30%。而且有关实验表明,医务人员常洗手,可以降低感染率。

为了有效地避免医务人员手部细菌的感染,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养成病人后就立即洗手并消毒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次污染。

3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放射科具备的特殊性的分析,放射科人员认识到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并根据放射科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文菊,徐丹.注重关键要素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0)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4

1 前言

自1895年、1896年伦琴和贝克勒尔相继发现X射线和放射性铀以来,电离辐射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当数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历史最久、普及最广、影响最大。从图1可见,电离辐射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已发展为相对独立的X射线诊断学(包括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肿瘤学三大现代医学学科。这些学科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省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电离辐射应用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其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放射性损害的危险。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安全性与最终的诊疗效果取决于放射诊疗医师、物理剂量人员和放射治疗技师的素质、医院的管理与电离辐射设备技术性能的综合水平。本文对我省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现状作简要的分析介绍。

* 第一执笔人:金益和,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福建省核学会秘书长。

2 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

2.1 基本情况

恶性肿瘤是目前全世界公众最关注的疾病之一。我国疾病死因谱中,癌症死亡男性占第二位,女性占第三位,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100万例。放射治疗是治疗癌症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约60~70%的癌症病人要接受放射治疗。我省现有人口约3440万,现正在使用的放射治疗设备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1]。从表1可见,截止至2008年,包括部队医院在内,我省现有正在运行的放射治疗单位28家,各类放射治疗机器共103台。与上世纪80年代的5家和8台设备相比,可以说近20年来我省放射肿瘤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2 存在问题

2.2.1 取证率偏低

我国对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实行许可证制度。从表1可见,除部队医院由联勤部负责监督管理外,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的放疗设备正在运行的22家医院中有7家尚未取得或未完全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原射线装置或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

2.2.2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体系不够规范或实施不严格

如上所述,放射治疗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放疗医师、物理剂量人员和放射治疗技师的素质以及医院的管理与电离辐射设备技术性能的综合水平。为了取得满意的疗效和保证医患双方的安全,必须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来加以保证。《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对放射治疗科室所必须配备的人员资格、设备配置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根据省卫生厅医政处“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中心”的调查,全省放射治疗单位的放射物理师配备率仅为62%,放疗临床医师、放射物理师和技术员培训合格率分别为58%、80%和62%。设备配置也不能满足质量保证的要求,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大部分单位尚未配置,模拟定位机的配置率也只有达到70%,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放射事故的隐患。

2.2.3 设备配置水平各地不平衡

从表2可见,我省各地区的放射治疗设备人口覆盖率相差较大。每百万人口放射治疗设备的地区差高达6倍。从中也可一定程度反映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

3 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是直接利用核素来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学科,不仅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而且能反映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不仅能对体内各种活性物质进行精确测定,而且对某些疾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核医学科已成为现代综合性医院的一个重要学科。我省设置核医学科的医院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3家发展到现在的20家。

3.1基本情况

从表3可见,我省现有核医学科的医疗单位共20家,其中福州市9家,南平市为核医学科空白地区。全省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共有138名,其中70%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情况好于放射治疗学科。我省核医学科使用的核素种类较集中,使用主要的核素有131I 、99mTc 、90Sr等。有9家医院核医学科配备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有3家使用符合电路ECT,有4家使用PETCT机(其中3家配备回旋加速器)。

3.2 存在主要问题

3.2.1 全省核医学科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很不均衡,福州市就占全省核医学科数的40%,而分布在县级的核医学科只有3家,这与卫生部规定我国二、三级医院须设核医学科的要求相比相距甚远。我省核医学科的总体发展水平,例如使用放射性核素种类、开展核医学诊治项目、放射性核素的用量等也与外省有较大差距。

3.2.2 与放射治疗情况相似,持有效许可证率较低。除部队医院外,截止到2007年1月,我省核医学科持有效《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的单位数为67%,持有效《放射工作人员证》工作人员数占65%,因此,与卫生部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

3.2.3 根据2001年的监测结果[2],核医学科单位普遍存在不能严格执行放射性药物和试剂的操作规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用于放射性药物分装的操作台表面污染水平已接近或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有6家;有的核医学科的不同工作场所存在交叉污染,工作服、手表面、登记本、计算器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有3家医院没有建立放射源管理帐本,不能执行放射源库专人管理制度;有3家核医学科分装操作场所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半数核医学科的放射性废物桶无放射性标志,大多数单位不能严格执行核医学的“三区”管理原则等等。

3.2.4 缺少核医学影像与应用质量控制制度。建立核医学影像与应用质量控制制度是降低患者与受检者电离辐射受照剂量、提高诊疗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国外和我国的部分省市已将核医学影像与应用质量控制列为政府监管项目,而我省除极少数核医学诊疗机构自行开展简单的质控检测外,尚未建立起全省统一的监管规范与制度。

4 X射线诊断学

X射线诊断学也称为放射学,是电离辐射最早应用于医学而创建的一门学科,其在电离辐射应用乃至于医学科学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图1可见,现代X射线诊断学是电离辐射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影像学、电子加速器、核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相结合,包括介入放射学在内并具有多种分支学科如CT(X射线计算器断层摄影装置)、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R(数字摄影)、CR(计算器摄影);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的一门全新的医学学科。可以说,没有放射学就没有现代医学。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介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3号的大型医用设备目录,在我省医疗部门普遍应用并受到医患双方广泛重视的CT机的情况。

4.1 基本情况

我省目前正使用的CT机的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福建省现正在运行的CT机有132台(包括部队共140台),其中二手机32台,占24.2% 。根据全省CT应用质量检测结果[3],一手机除国产机阿尔派外全部初评合格,初评合格率为98%。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二手CT机台数。

二手机初评合格率为90.7%,经整改后仍不合格被责令淘汰1台。其中厦门市平均每百万人口拥有CT机数量最多,为7.3台/百万人。132台CT机中,SIMENS和 GE公司生产的占60%以上,其余分别为岛津、日立、东芝、Picker、Elslint、Technicare、阿尔派公司生产。

4.2 问题

4.2.1 部分地区二手CT机所占份额过高,超过50%。

4.2.2 CT机的地区分布如其他大型医疗设备一样,分布不均。平均每百万人口拥有CT机数量地区间最大差3.7倍。

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电离辐射属于高度危害的致职业病因素。自1896年X射线用于医学领域以来,致力于发展这项事业的先驱者们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为我们安全利用电离辐射造福于人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提出了完整的放射卫生的理论体系和放射防护技术标准。其中,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限值,是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安全的最重要的电离辐射基本标准之一。IAEA、ICRP、UNSCEAR等国际组织都有相应的推荐限值标准,世界各国也参照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各国政府为保证标准的执行,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甚至于专项法律。现在可以说,涉及电离辐射工作既是最危险的工作,也是最安全的工作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们参照各个时期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尤其是“九五”以来,参照《电离辐射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与卫生部长令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监测。表5、6、7分别是2002年和2006年的监测结果。从表可见,全省医学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值,因此我省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工作人员是安全的。

从表5、6、7可见,尽管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都在安全范围之内,但不同工作类型的人员所受剂量因处理辐射种类、操作方法、工作条件等不同而不同,核医学科的人员受剂量最高。另外,同一工作类型因设备质量、防护条件、操作和管理水平不同,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水平也是不同的,医院等级越高,平均所受剂量就越低。

从表5还可看出,我省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较低,不足50%,与国家规定的所有放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相去甚远。

6 总结

综上所述,我省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有飞速的发展。但从表8可见,我省医用电离辐射设备每百万人平均拥有量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指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地区的医疗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表8所示的数据说明我省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水平与我省城市居民年可支配收入达全国第6位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全国范围,福建省是属于电离辐射医学应用起步较晚,底子薄、欠帐多的地区,近年来尽管发展较快,但跟不上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步伐也是可以理解的。

(2) 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还延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尤其是使用放射性大型医用设备的行政许可难、手续烦、管理部门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门学科的发展。例如,核医学的行政管理部门有卫生、环保、药监、技术监督等,各部门管理规定条文多不胜数,相互矛盾之处也不鲜见;一台CT机需要办理的证件仅在卫生行政部门就有4种,再加上技术监督、环保部门等,令使用或申报单位无所适从。再如,时至今日全省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早已今非昔比了,加之以前被认为贵重的“大型”放射性医用设备,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早已成为受检(治)者普遍可以接受甚至被认为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治手段,而有关部门至今还在坚持引用多年以前的“大型医用设备”的按人口分布的配置规定来进行行政许可,这样难免与社会发展和民众的需求相悖。

注:WHO医疗保健水平定义: 平均每位医生服务人数小于1000人为Ⅰ级,1000~3000人为Ⅱ级,3000~10000人为Ⅲ级,10000人以上Ⅳ级.

(3)电离辐射医疗应用单位的观念偏颇,总认为设备配置要“一步到位”,设备价格越昂贵、技术指标越高、配置越复杂就越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X射线治疗机配置情况,我省只有光前医院配置一台,其他医院都不屑一顾,全省每百万人平均仅0.03台,而世界上即使是医疗保证水平Ⅰ级,经济高度发达地区还有2.7台。部分单位主管人员在配置放射设备时不是从实际需要和本单位的技术水平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如配置医用加速器一定要进口的,射线能量要15MV以上的。实际上,对于一般医院而言,能量6MV射线使用率超过96%。这种偏颇的配置理念无形中造成了电离辐射应用“门槛”的提高,影响了电离辐射在我省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另外需要着重指出,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先后公布并实施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诊疗许可证管理程序》。上述文件明确规定,卫生医疗机构必须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放射诊疗项目。但至今,我省尚存在正在进行放射诊疗工作的医院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这不仅存在严重的医疗事故隐患,而且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管理体制上原因也有行政监督和技术服务不到位、医疗机构与医技人员不重视或不配合等原因。今后应理顺管理体制,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加快发展福建省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益和, 翁振乾, 郭进瑞, 黄海潮. 福建省放射治疗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0, (6): 47-48.

[2] 郭进瑞, 翁振乾, 黄丽华, 方国秋, 金益和. 福建省临床核医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1).

[3] 黄海潮. 福建省CT机应用质量检测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2000,9(2).

[4] 林美榕, 黄丽华, 徐利亚, 赖苏克, 陈纪溪. 福建省2000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J].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1, 2(23): 89.

课题组成员:

1. 金益和,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福建省核学会秘书长。

2. 魏伟奇,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放射卫生分会会长。

3. 陈新弟,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放射卫生科科长。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R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99―02

纵观中国内陆放射学的发展进程[1],医院不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没有统一性管理,普遍认为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只是辅质的工作,业务没有做到精益求精,种种原因使放射科护理工作风险率比较高且发展比较缓慢。致使放射科护理风险现象比较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病人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意识也日逐渐增强[2],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国家开始逐渐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降低放射科护理风险问题成为当前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放射科所有的护理事件308例,总结这些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护理事件中护理风险事件48(15.6%)例。

1.2风险评价方法

对所选取的308例放射科做过检验的病人病历资料回顾性观察研究并进行分析,同时按照临床试验要求,观察记录放射科护理风险记录表格,记录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各种原因,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提出有效的风险事件对策及预防措施。

护理风险出现的原因有:护理技术问题,没有按规章制度护理,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安全意识缺乏等。

1.3统计学标准

放射科护理风险事件的数据采用SPSS16. 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资料数据的P

2 结果

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放射科所有的护理事件308例事件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38例。占总护理事件的15.6%。38例护理风险事件中,护理风险原因分部如下表

3 讨论

放射科作为医院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室,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一方面影响到患者疾病的诊断与切身体会,另一方面关乎医院的切身信誉。放射科护理则是放射科服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避免放射科护理风险,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是提高放射科整体质量和形象的大工程。经过总结分析我院放射科5个月以来的护理事件,分析了38例放射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现:护理技术不到位导致的风险9例,占23.7%;没按规章制度导致的风险11例,占28.9%;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风险6例,占15.8%;缺乏责任心导致的风险8例,占21.1%。总结即可直观发现,影响我院放射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护理技术高低,是否按规章制度, 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大小,是否高度责任心等。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为:是否按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是否高度责任心。 针对这诸多问题,笔者简易总结几条建议如下:①医院放射科应明确、完善规章制度,并切实实行,建立明确的违规处罚制度,不可掉以轻心,明赏罚才可正风气。②加强护士再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加强护士业余时间的对专业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也可实行小组护理,有经验老道的护士带班小范围经验传授和培训,加强新进护士的培训指导。③树立护士责任心意识,加强法律宣教,树立安全意识,此三项内容均可通过定期培训和严格规制来实现。因此,总之一句话,不掉以轻心,加强管理和培训是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金钥匙。

放射科的患者,疾病类型大多数是较复杂且多变的,需要护理人员的全方位监测,很多病人的病情发展迅速,家属和患者本身都心情急切,在这种情况下放射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要随时检测患者的病情情况、协助完成放射检查,还要安抚病人的家属,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良好的服务,得到病人和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目的是把疾病诊断率提高,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应该拥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全方位的考虑、敏捷的思维、快节奏的效率,同时又要有承担高风险的能力。放射科护士积极配合医师,医院总体进行人性化护理,给每一个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病环境,使得患者在平和的心态下去接受造影等方面的检查,并比较容易做到积极配合,使检查技师顺利快速完成检测。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中放射科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和在判断治疗效果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尽早发现护理纠纷,并能迅速进行积极的合理的护理干预处理,能显著降低放射科护士的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最终高效率的协助医师的治疗,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积极的意义,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的这些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6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QOL)也称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如今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日趋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工作人员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邵阳市69家医疗机构486名放射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93.7%。研究对象中男性356人(84.6%),女性65人(15.4%)。

1.2研究方法

1.2.1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每日工作时间、吸烟情况、工作满意度等6项个人基本情况。1.2.2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研究所用量表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美国版)基础上修订的中文版,并进行了信度与效度评价[2]。该量表共36个条目,包括生理健康总测量(PCS),心理健康总测量(MCS),所有维度测量归结为SF-36量表总分(TS)。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71,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均不小于0.7,信度良好。

1.3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多因素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α=0.05。

2结果

2.1SF-36各维度评分

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PCS、MCS和TS评分分别为77.55±15.53、68.74±19.51和73.15±16.40.

2.2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以PCS、MCS、TS的评分为因变量y,6项个人基本情况资料为自变量x,自变量引入水准取α入=0.05,剔除标准取α出=0.10。以PCS为因变量时,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每日工作时间、吸烟情况、工作满意度、年龄,回归方程为:y=38.838+5.016x1+8.433x2+4.206x3-2.314x4,F=7.304,P<0.05,R2=0.371;以MCS为因变量时,可筛选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工作满意度、每日工作时间、吸烟情况,得到一般回归方程:y=18.058+6.191x1+5.389x2+7.715x3,F=6.096,P<0.05,R2=0.328,以TS为因变量时,可筛选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工作满意度、每日工作时间、吸烟情况,得到一般回归方程:y=25.633+5.125x1+5.112x2+8.498x3,F=7.733,P<0.05,R2=0.391。

3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生命质量无显著差异,这与一些相关研究报告结果一致[3],而婚姻对放射科工作人员生命质量各项指标无影响,与郑州市市级医院医生生命质量评价结果不一致[4],考虑该群体婚姻状况相对稳定,来自婚姻经历的伤害相对较小,故婚姻状况对生命质量影响不大。从多元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每日工作时间、工作满意度、吸烟情况是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生命质量3项指标评分的重要因素。在我市医疗机构中,所有科室的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都只能在仅有的一个放射科室进行诊断,加之,放射工作人员配备又少,每天加班、延迟下班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工作期间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必然导致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再者,很多吸烟者认为吸烟可以解闷、缓解压力,考虑大部分吸烟的放射工作人员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所以,每日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满意度越低、有吸烟习惯者生命质量越低。年龄也是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生理健康评分的影响。与黄腾[5]调查结果一致。

4结语

综上所述,此次调查的结果与伊朗学者HusseinDargahi对该国放射工作人员影响因素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我们认为全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改善医患关系;医疗机构要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降低工作强度,改变单一、机械的工作性质;工作人员自身更应该学会调整心态,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人际多重关系,为自己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作者:唐姝 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TheWHOOQOLGroup.Whatisqualityoflife[J].WroldHealthForum.1996.17(4):354-356.

[2]李俊,刘朝杰,李宁秀,等.生命质量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准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报,2001,32(1):36.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7

研究所主要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放射防护标准的研制、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放射病防治、核辐射医学救治基地的建设、山东省济南地区环境放射性本底常规监测以及核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放射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承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辐射卫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3年7月,研究所通过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2012年6月通过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验室资质认定。2008年8月获得卫生部甲级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2011年8月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的甲级资质换证,2012年8月分别通过了卫生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的甲级资质延续;2011年8月获得了山东省卫生厅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乙级资质、通过了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资质的续展。

研究所对职业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购置超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系统、α谱仪、γ能谱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6150A/D环境剂量仪、防护剂量仪、中子剂量仪等辐射检测设备。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先后派出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培训班,均取得了个人评价资质证书。

研究所发挥科研优势,近几年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取得各项成果奖10余项。受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托为国家制修订《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等10余项国家标准,为规范核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放射防护评价与检测

科学研究

研究所主要承担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及环境辐射监测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制订,重点关注放射工作人员及受检者或患者的辐射防护及相关措施,及环境放射性对公众的辐射监测及防护研究。

在放射防护评价与环境放射性监测方面,研究所每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省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等科研水平较高的项目,以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研究所制订的《油(汽)密封放射源测井放射防护标准》《油(汽)田非密封放射源测井放射防护标准》《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等国家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余项,对规范核和辐射技术应用单位的放射防护技术与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技术服务

放射防护监测评价科室目前配备超低本底液闪、高纯锗γ能谱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中子剂量率仪、热释光测量仪、环境X-γ剂量率仪等大中型监测仪器。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科室每年检测工业探伤设备20余台,密封放射源200枚左右,总体看来,由于《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的原因,造成卫生与安监部门对工业企业的放射卫生监管出现了衔接真空,因为缺少监管力度检测的覆盖率比较低。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是技术服务的主要工作,评价范围涵盖了工业加速器、辐照中心、工业用放射性仪表等。

目前,研究所已经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合作完成了荣成石岛核电的放射防护评价工作,完成了包括齐鲁石化等大型企业放射源的检测工作,多个辐照中心以及工业加速器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工作。

个人剂量监测。配合国家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每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度监测人数达60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工业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在逐年增加。

环境放射性监测。每年监测济南地区大气沉降物中90Sr、137Cs沉降量、济南地区生物样品中90Sr、137Cs活度浓度和济南地区露天水源水中90Sr、137Cs活度浓度。每年对送检矿泉水、地热水、稀土等样品进行放射性检测、分析。

核事故应急监测。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卫生部召开日本核事故对我国食品及饮用水放射性污染应急监测会议,由研究所负责山东省食品和饮用水样品的应急监测工作,向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上报检测数据,完成了应急监测任务。

山东海阳核电站运行前放射性本底调查工作。山东省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将于2014年并网发电,目前研究所承担着山东海阳核电站运行前连续2年的放射性本底调查工作,负责核电站周围20km2范围内全部水样(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海水)和底部沉积物的放射性调查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研究所于2004年获得了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作为省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了山东省省直和多个地市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研究所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咨询,加强与各地市卫生防疫、医疗部门合作,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获得资质以来,每年职业健康检查人数5000余人次,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覆盖了卫生部55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所涉及的各种项目。研究所不断的完善实验室,查体项目日趋完善,仪器先进,染色体全自动分析仪能进行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分析;自动生化分析仪可进行肝功、血脂血糖等全套血生化分析,同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测定也处于领先水平。实验室建立了自己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自2007年参加全国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比对,比对结果均合格。

在健康检查过程中,研究所坚持客观、准确的原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部分不适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与用人单位协商调离了工作。研究所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科研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综合科研能力较强的医学科研机构。

研究所科研计划项目来源逐步扩大,计划项目数逐步增加,项目级别和经费额均有明显的提高。课题“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与防护对策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课题根据我国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针对济南市放射防护的实际情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济南市有X线机进行防护调查测试与改造;拟制《X射线的防护》录像科教片,编写材料,对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与环境监测,研究相应的防护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制成了济南市放射防护6项管理办法与制度,对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查体,对其健康状况作了深入的分析,对发现的可疑病例均做了相应处理,尤其是提出的染色体畸变与微核率,其放射损伤诊断价值具有独见性。该项研究是一项剂量监测、卫生防护和健康调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工作,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研究所主检医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位进行健康查体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放射线接触史,建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填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对每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由主检医师审核后填写检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并签名。处理意见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提出对受检者从事放射工作的适任性评价意见;检查结果如有异常,需要复查的,明确给出复查的内容和事件,发现疑似放射损伤的,提示受检者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通知放射工作人员所在的放射工作单位。在工作中,研究所的主检医师随时可以向各类放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咨询和医学建议,并接受放射工作人员对健康检查结果的质疑或咨询,如实向放射工作人员解释检查结果和提出的问题,保障了山东省各类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放射性损伤诊断工作

研究所2005年获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近5年来在放射职业病的诊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放射病诊断组成员,承担了4名超剂量受照人员长达30余年医学观察和临床处置工作,积累了辐射损伤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宝贵经验。取得诊断资质以来,先后诊断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等放射性损伤26例,并按照职业病病例报告的相关规定,报送本地卫生行政部门。

加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工业企业职业健康监管的主体由卫生部门转变为安监部门,前期存在的工业企业放射卫生的监管薄弱必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而得到改善。

建议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加强对核和辐射技术用单位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承包经营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监督监测力度,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放射防护组织,确立放射防护负责人,将安全保管责任落实到责任人。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8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防护监督管理,强化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意识,落实责任,切实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

针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完善放射诊疗安全防护制度,及时发现放射诊疗安全防护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放射诊疗工作,提高放射诊疗工作质量,推进《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

三、工作内容

(一)检查范围

以放射治疗防护为重点,对所有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主要为使用医用电子加速器、钴-60远距离治疗机、伽玛刀、X刀、后装治疗机、质子治疗等设备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和开展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的医疗机构。

(二)检查内容

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机构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情况和卫生防护工作情况等(详见附表1)。

1、《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持证情况;

2、新建、改建、扩建放射治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与审查情况,放射治疗设备状态检测情况;

3、模拟定位机、放疗计划系统和放疗剂量仪等放射治疗质量控制设备的配置情况;

4、制订和执行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管理制度情况;

5、专职医学物理人员配备情况;

6、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7、放疗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和放疗设备安全联锁有效情况;

8、开展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工作的防护质量保证情况。

四、组织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放射诊疗防护专项检查工作,制订督导检查方案。各区、县卫生局根据专项检查方案组织本辖区内的检查工作。

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在本年度内已开展检测的需提供检测报告。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的安全防护与质量问题应及时通报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其进行整改。

五、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

专项检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0年10-12月)为动员部署及医疗机构自查阶段。各区、县卫生局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本辖区内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根据方案的要求,对放射诊疗防护工作情况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为监督检查阶段。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区、县卫生局对辖区内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自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请各区、县卫生局于2011年2月5日前将专项监督检查情况总结及汇总表(附表2、附表3)报市卫生监督支队。2月10日前,请卫生监督执法支队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及汇总表报市卫生局医政科。新晨

第三阶段(2011年2-3月)为抽查阶段。市卫生局组成督导组赴各区、县对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督导。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区、县卫生局要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抓紧、抓细、抓出实效。

(二)突出重点,狠抓专项检查工作的落实。各区、县卫生局的医政和监督部门要紧紧围绕各自职责分工,根据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认真组织落实。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放射诊疗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问题,实现专项检查工作目标。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9

【关键词】:PACS;放射科;工作流程

PACS(RIS)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缩写,是数字成像技术、数字设备、网络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1]。目的是解决放射科登记、生成RIS Worklist,实现诊断书等书写计算机化,报告递交及审核E流程化,实现影像的集中储存,经计算机的以太网络,联成一体,实现医院资料的共享和集中管理,是医院的影响诊断步入无胶片化和全数字化管理阶段,为医院远程影像会诊提供技术支持。

一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

当前放射科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⑴ 由放射科进行统一管理,按解剖系统进行分组。该模式将放射科的医师按解剖系统来进行分组,比如呼吸循环组,神经组,骨骼软组织组,消化泌尿组[2]。每个小组都由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负责医师专业固定,其他医师进行定期轮岗。操作技师要全面掌握科内所有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根据设备来固定岗位,选一名资质高经验丰富的技师为技师长,全面负责技术组的工作。⑵ 按照设备划分科室。该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影像设备把放射科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科室:CT科、介入科、磁共振科等。

上述两种管理模式有以下优点:医生可以按照系统或者疾病种类来对不同影像进行研究探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培养出一些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让放射科的诊断水平得到较快提高。但是,也正是因为专业过于细化,导致医生只能研究自己的专业,对其他专业无法了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知识单一、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不利于提高总体的技术水平,也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

上述两种模式的共同缺点是,将放射科分割开来,把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影响诊断系统进行了肢解,人为的造成了信息孤立,因此得出的结论也难免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90-02

0引言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看护和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放射科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虽不是临床科室,但也是医院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其特点是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员和家属混合候诊,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若医院放射科感染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相互之间医院内感染。为此,根据我院放射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医院危险因素

1.1检查室

医院放射科设有摄片室、造影室、CT 室、X 线介入治疗室等。为防止 X 线泄漏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检查室一般没有窗户,工作时大门紧闭,以至室内空气不流通,缺乏新鲜空气补充,空气污染容易形成。

1.2仪器、物品污染

放射科每天都有大量患者进行CT、磁共振成像( MR) 、X 线照片检查,这些器械上沾染的病原微生物可在患者检查过程中相互间接传播或传播给工作人员,如 X 线摄片盒、胸片架、检查床( 单) 、病员检查时使用的衣服、辐射防护用品等。仪器、物品污染往往容易被忽略,造成长期不断积累传播。

1.3手的污染

医生的手是医院传染最主要的媒介,医生用手接触患者,而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

1.4医疗废弃物污染

各种使用后的耗材及各种检验剩余物如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注射器、针头、连接管、棉签及纱布块等,未按照医疗器械垃圾废物分类处理,造成医院污染。尤其最危险、最致命的是外伤及各种检查中的血液及体液污染,可能造成血源性病原体传播。

1..5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知识贫乏

工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往往不注意个人保护,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不戴一次性手套,直接触摸患者后,不及时洗手,这种不良习惯普遍存在,使工作人员也成为传播源。加强医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内感染控制意识一般医院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重点均放在临床科室,忽视了医技检查科室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虽非临床科室,但每天接诊病患多、病种杂,造成放射科区域空气环境差、致病菌多;检查设备交叉使用,易被污染;同时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意识差,使放射科存在严重的医院内感染隐患。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内感染防控学习、培训,可促进科室人员了解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掌握医院内感染新技术、新知识,有助于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2完善感染管理

2.1善科室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增大监控力度

寻求医院院感科协助及指导,结合科室及医院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出本科室自己的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并落到实处,随时组织科内检查,开展自我批评,促进提高。

2.2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可疑烈性传染病患者隔离检查,预防控制交叉感染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组织保洁人员随时进行打扫,清除垃圾,避免细菌滋生;每月定期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放射科候诊人员多、空间狭小、空气质量差;故放射科检查室及候诊区均应严格禁烟,检查室应随时开窗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并利用下班时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三氧机或空气消毒机等手段。使用一次性床单,保证每例患者检查时均进行更换,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每天工作结束应采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等手段,定期对检查床面、地面进行消毒。对怀疑有传染病的患者检查后应临时加做空气及物表消毒。对可疑为烈性传染病的患者可采用移动设备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到隔离室检查。

2.3严格执行手卫生

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意识明显较临床医生差,手卫生执行常不严格。检查者的手可能与多个患者、检查设备及同事发生接触,不注意手卫生,极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放射科应配备相应设备,加强手卫生培训,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在接触患者及可疑污染体后必须进行洗手。患者血液、体液、分泌及排泄物均可能具有传染性,应保持警惕,在有可能接触上述物品时,无论是否存在皮肤或黏膜破损,均应采取防护措施,戴上口罩及手套,同时应意识到戴手套并不能取代洗手。 应意识到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2.4全面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以及医院之间医院感染质控活动

前瞻性地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非常重要,如抗生素使用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紫外线灯强度监测等。医院应从提高医疗质量考虑,从患者利益出发,添置监测仪器,改换消毒液。医院感染管理的专(兼)职人员要做好领导的参谋,理顺关系,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把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5加强就诊患者的健教宣传及管理

对候检者进行医院内感染教育及管理也是放射科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一大重点。应加大宣传,使大家了解到医院来往人员多、患者多、空气质量差、致病菌多;可实行预约制度,对候检者进行适当分流,避免扎堆等候;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接触检查区域物品,进检查室换鞋,呼吸道疾病患者戴口罩等。由于意识差异,放射科普遍对医院内感染不重视,医院内感染执行较差;所以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好放射科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结论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个难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忽略辅助科室如放射科的管理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应加强辅助科室的管理,尤其是现在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拓展的放射科。我院对放射科的医院感染非常重视,通过分析总结放射科医院感染隐藏的各个危险因素,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及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完善了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因此,消除了感染隐患,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并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翠运,赵虹,高洁冰,等.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

放射科医生工作总结例11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院放射科检查诊断过程中,医师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起误诊漏诊的发生,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影像诊断工作中的误诊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因此作为影像科的大夫应尽可能将误诊率降到最低限度,分析各方面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并且在工作中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临床资料

抽取我校一家附院放射科2009年5月-2011年7月普通X 线平片及其相应申请单和诊断报告180份,进行分析、总结并分类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普通放射检查工作中的误诊、漏诊原因及对其避免误诊的措施。抽取的180份资料中甲级片率达91%,误诊率是4%,漏诊率是5%。

3讨论

3.1 误诊、漏诊的原因

(1)首先,部分临床大夫先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病史采集过程中不详细,体格检查不细致,没有做到向放射科医师提供确切的、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导致放射技术人员不能准确地拍摄病变部位的X线片。如:膈下肋骨外伤后,不能分清申请对膈上助骨还是膈下肋骨的投照。并且处于边缘射线部位的X 线影像,由于倾斜投照,可歪曲被照体。其次,由于经验技能所限,在诊查患者时,往往由于思维听从于主观感觉,不能展开思路,结果没有给放射科医生提供真正要检测的部位而造成漏诊。

(2)患者检查前没有严格按照放射技师要求进行准备 尤其是胃肠道钡餐检查,如:胃、肠道内滞留物多则很容易掩盖病变而造成漏诊或误诊。还有患者不能严格遵从医嘱,且对医生隐瞒真实情况。

(3)胶片投照条件、不适当 电压电流选择不当,射线穿透力过大,则会将密度偏低的病灶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而当摄影条件过低时,射线对厚实部位穿透性差,仍然不能清晰显示病变;投照位置不合适:患者摆位、投照角度和投照中心线不当,都会影响观片医生的正确诊断。

(4)影像诊断方面 ①影像诊断室条件不适当是造成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室内光线不合适:室内亮度过高,相对降低了观片灯的亮度。光线亮度过低,对观片医生眼睛不良刺激大,容易产生视力疲劳,对于微小病变难以发现;由于办公条件有限,室内不安静,分散医生注意力导致诊断不正确。②影像诊断医生对投照条件不合适的平片没有要求重新拍摄,而勉强进行诊断。业务水平有限,对影像变异的认识不充分,将正常变异误诊为病变,将病变误诊为变异。观片时注意力不集中,条理性差,没有充足的逻辑思维分析而评主观判断下结论。每张胶片只经过一位诊断医生观片,结论就被确定,缺少复阅,一旦出现误诊的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

4 避免误诊、漏诊的措施

4.1首先,临床医师应加强自身业务技能

掌握摄影部位选择的依据,确实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强工作责任心,经常与放射科医生进行交流,协作发展。其次,申请单填写应该提供必要而有价值的个人病史,以便供诊断医生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得出正确结论。

4.2 被检查者应仔细阅读所做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充分做好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4.3 影像检查技术方面

(1)影像检查技师需要熟练掌握照相技能,并且熟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必要时,与诊断医师协商解决投照条件、选择,从而能够拍摄出对诊断有价值的优质胶片,以最佳方式显示病变部位,时刻以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

(2)层层把关,控制照片质量,使照片具有较好的对比度、较的清晰度、较小的失真度。

(3)引进先进的治疗设备提高影像质量。应用CR,DR影像技术获得数字化图像并结合后处理技术为影像诊断服务。

4.4影像诊断方面

(1)影像诊断室环境条件:通过调节观片室内的亮度满足大夫观片的光线要求,室内保持安静,杜绝无关人员入内,为诊断医生营造良好的观片环境。

(2)诊断医生:应对工作和患者具有高度责任心,不断地学习,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总结经验,将影像表现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如:不定期邀请临床医生到放射科作学术讲座,经常参加临床科室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新参加的工作人员,到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加强对被检查者的随访,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全面评价照片投照技术条件,判定照片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在对照片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所示影像的影响,按一定的顺序,全面、系统地进行阅片。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熟悉病史,加照需要的投照或透视下转动方法检查患者,切忌主观盲目下结论,当遇有不明确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可向临床医生提出恰当建议。X线检查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疾病存在的可能,因为很多疾病在早期的X线表现是没有阳性征象的。可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或必要时复查。有些骨折的早期,X线征象不明确,而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断端骨质吸收而显示出骨折线,这种情况,可建议伤后2周后复查,以明确病变的有无。报告发出前必须经过两名以上的诊断医师阅片。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