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08 21:30:09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1

每学年全园要制定一份总的健康教育计划,各班再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年初制定学期计划、养成计划,并有条不稳地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工作计划表中。为了体现我们计划的周详性,各班可根据季节、疫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做到计划在心中,皆以健康为本。 二、责任落实到人

幼儿园的健康工作可以说事无巨细,为了更好地执行计划,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责任到人。幼儿健康教育分成幼儿身体保健与身体锻炼两大部分。身体保健除了安排合适的保健人员,还专门成立了伙委会,全面保障幼儿的营养摄取,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为孩子们的成长补充足够的营养。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合理卫生的膳食条件,还必须要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教给幼儿出金健康的方法,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而这些必须依仗于教师的知识素质和传授知识的态度。我园不因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大专进修,定期开展园本培训。

幼儿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涉及的范围较广,有时教师虽然三番五次地说教,但幼儿由于其他原因还是不能很好地执行。若针对不同幼儿的个别问题逐一进行集体教育,未免浪费时间,故必须教师在进行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为的个别指导。 如对某个常常尿湿裤子的孩子多谢关心和爱护,多提醒他及时入厕:对喜欢用衣袖擦鼻涕的或者强调要用手帕等等。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要勤抓勤管,持之以恒。 四、家园共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家庭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幼儿园中有个人与公共卫生问题、饮食问题、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家庭中同样存在。因此,我园积极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地向家长宣讲健康常识,并通过各班班主任与家长的口头与书面交流、家长园地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一致。所以我园的健康教育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以后我们会在今后的各种中,汲取教训,不断进步。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总结二】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2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其次,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

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本年度,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下, (工作总结 fanwen.chazidian.com) 幼儿大致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在身体发展方面:

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属于中等水平的约有70%,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

在自我保健方面:

通过成人对幼儿的精心保育和向幼儿进行自我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但游戏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

在生活能力方面: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

在心理健康方面: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5-01

儿童卫生保健教育是我国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1]。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总结出龙家圈镇儿童保健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病例均来源于我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患儿,男38例,女32例,年龄在0至15岁,平均年龄(8.14±4.17)岁。。

1.2 方法:由专人负责对入院的患儿进行保健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个出院儿童都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通过发放宣传单及面对面讲解等形式继续进行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变化以及对疾病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3 健康教育内容: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儿童和家长讲解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的基本知识。⑵告诉患儿该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完全可以控制,不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消除患者对该病的恐惧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告知患者积极调节心态,消除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可以延缓该疾病的进展。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食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肥胖儿童应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预防便秘,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等,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儿童行为变化

与儿童健康教育前相比,儿童规律服药、适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乐观心态的等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儿童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

与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前相比,儿童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儿童保健教育之前,多数儿童和家长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多数儿童存在着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且,由于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通过住院期间及1年随访中的保健教育,多数患者了解了儿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自觉养成了适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的健康行为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成为保持儿童健康,减少儿科疾病,增进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对患儿及家长的重要性、对提高保健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3]。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短时行为为持续行为。使其真正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常规内容。人人都得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能做。建立保健教育管理机制,制定不同病种标准保健教育计划,实施、评价标准,使保健教育[4]有规可依,有标准可行,有内容可做。使医护人员从认识上、行动上将保健教育落实到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学会换位思考,主动、积极、高效地把保健教育知识传授给每一位患儿和家长。做好保健教育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和护士保健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乔卫卫,张奎星,刘同宝,等.儿科保健教育策略[J] .中华儿科杂志,2010,36(7):592-594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5

儿童保健门诊是为儿童提供疫苗接种、喂养指导、儿童成长发育评价、疾病筛查等保健服务的部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各个家庭对于儿童保健的需求也有明显增长,故为提高临床保健服务质量,近年来健康教育得以在儿童保健门诊推广应用[1-2],此次研究将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接诊的140例儿童实施分组保健服务,并以此探析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及实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接诊的140例儿童实施分组保健服务,纳入此次研究儿童均符合如下标准: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②无精神病或家族精神病史。③儿童家属均无听读写障碍,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④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及方法,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仅实施常规保健服务,观察组则增加实施健康宣教,各70例。对照组:41例为男性,29例为女性。儿童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4.2±1.4)岁。体质量指数平均为(12.6±4.5)kg/m2。儿童家属:39例为男性,31例为女性。年龄26~42岁,平均为(34.3±2.7)岁。观察组:4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儿童年龄7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4.1±1.6)岁。体质量指数平均为(12.7±4.9)kg/m2。儿童家属:3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年龄25~41岁,平均为(34.2±2.5)岁。比较两组儿童及其家属基础资料,结果均提示P>0.05,差异并不显著,研究中2组比较数据可比性增强。

1.2方法。对照组:均实施常规保健服务,如对儿童家属进行常规保健知识讲解,告知其疫苗接种时间、接种前后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常用疫苗种类以及作用等等。同时对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①现场宣教:保健师依据不同儿童具体情况的不同,与儿童家属进行面对面针对性宣教,依据患儿的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饮食、生活习惯指导,纠正儿童家属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同时对家长的疑问予以现场解答,如有必要保健师应对其实施示教。②发放健康手册并举办讲座:对儿童家属发放健康手册以及光盘,向儿童家属推荐网络上的健康知识讲座,同时定期在院内举办专题讲座,对儿童保健问题进行专业讲解。针对保健意识不强的儿童家属,保健师要与其进行积极沟通,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引导其重视儿童的保健作用,以便依据儿童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健宣教,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③为儿童建立档案: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并积极调查儿童的基础资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儿童的各种状况,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之后对儿童家属进行宣教,以此逐渐改变儿童家属不正确喂养行为以及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3观察指标。两组儿童均实施跟进调查:①儿童患病次数:两组儿童均在宣教结束后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统计并对比两组儿童的患病次数。②不确定感评分:采用MUIS中文版量表对儿童家属的不确定感进行调查评分,总分为125分,分数越高则表示不确定感越高[3]。③健康知识评分:采用自制调查表,表中共设有25道基础儿童保健常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理想。④保健服务满意率: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表中共设有10个小题,每道小题均设有“√”及“×”等选项,“√”选择数量≥8个则可判定为非常满意,≥6个则为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将此次研究中两组调查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若比较结果提示P<0.05,则可认定此项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家属不确定感评分、儿童患病次数、健康知识评分的比较分析:观察组儿童家属不确定感评分及儿童患病次数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比健康知识评分则提示观察组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1。

2.2两组保健服务满意率的比较分析:观察组42例儿童家属对保健服务表示非常满意,27例表示满意,1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约为98.6%。对照组37例儿童家属对保健服务表示非常满意,24例表示满意,9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约为87.1%。比较两组保健服务满意率,提示观察组有显著提高(χ2=6.892;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儿童保健服务需求及要求也有明显增加。儿童因且因身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从而导致其患各类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若未能予以科学喂养则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4-5]。目前80后以及90后成为年轻家长的比例不断升高,这部分家长的工作较忙其对于婴幼儿的正确照顾方式以及方法多不了解,加之传统儿童保健门诊服务的关注点多在疫苗接种、身高、体质量测量等内容,忽略了儿童家长对儿童日常喂养方面的健康指导。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告知儿童家属科学喂养方式方法,为儿童家属建立系统科学的预后健康教育体系十分重要[6-7]。近年来儿童保健门诊服务中健康教育得以推广应用。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儿童家属通过接受现场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手册、参与儿童保健知识讲座、科学喂养指导、建立儿童保健档案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服务有效提高了儿童家属对基础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纠正了儿童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儿童家属的婴幼儿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大大降低了儿童家属的不确定感。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家属不确定感评分明显降低,儿童患病次数明显减少,儿童家属健康知识评分及其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则有明显提高。此次研究结果证明在儿童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重大且不可或缺。综上所述,在儿童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临床保健服务质量,满足儿童家属对基础健康保健知识的了解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减少儿童患病次数,尽可能降低儿童家属的不确定感,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儿童家属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敏,董月莲,买热也木尼沙.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5):1-2.

[2]黄苑辉,邓文,罗丽辉,等.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的保健服务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16(5):17-19.

[3]肖颖.加强健康教育宣导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的保健服务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265-266.

[4]王香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181-181.

[5]胡海铭,李淑贤,卢婷婷.健康管理在社区0~6岁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0):96-97.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6

引言:现阶段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生,孤独、抑郁、自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幼儿自杀现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时代的呼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学前教育的目标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我国学前教育总目标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都突出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组织活动中应用学前心理学的必要性

1.学前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学前心理学是论述入小学前的儿童(0~6、7岁)身心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特点为幼儿园教师了解学前儿童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在幼儿园组织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学前儿童在成长前期、中期和晚期阶段的不同表现,从学前儿童语言活动、科学探究、社会交往、健康教育以及艺术活动入手,学前心理学为心理发展各异的幼儿认知、情感以及个性养成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在结构上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作为导向,采用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实际的引导方式来促进其成长。学前期正处于向义务教育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内心世界多样化明显,学前心理学则对学前儿童成长中涉及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语言、情绪控制与宣泄、意志行动、个性表达等进行系统性总结,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作用,在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2.学前心理学的应用意义

早在上世纪初期,儿童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便日渐普及,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学前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儿童成长中的掌风舵,为家长更好地抚养学前儿童以及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教育学前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幼儿园老师有意识地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并了解他们在幼儿园多样化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以学前儿童为中心、从学前儿童兴趣出发是确保幼儿园组织活动稳步开展的前提。学前心理学还综合考虑了学前儿童成长的延续性特点,将服务教育对象拓展至0~3岁的婴儿,对学前儿童入园前后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衔接作用。

再者,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最主要的认知途径和学习方式,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了学前教育,在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多样化游戏活动为不同学前儿童个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从他们心理发展规律入手,探索其心理发展的内在优势,改善学前儿童接触新环境、新事物时的紧张和封闭状态,降低与父母等主要抚养人的分离焦虑,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幼儿园大集体,促进心理健康良好发展。

最后,学前心理学为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在学前儿童成长的过渡时期,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加速他们积极主动、乐观向上、乐于学习、文明道德等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对学前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未来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二、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题现状分析

1.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过于落后

近年来,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家园纠纷问题不断出现,受此影响,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为了“免责”,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保护学前儿童安全、确保平安回家等方面,为了避免与家长产生纠纷,获得家长的“完全满意”,甚至纵容学前儿童在学校里的各种错误行为,在学前儿童出现错误时不及时指正,影响学前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其次,多数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足,许多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更是缺乏主观认知,片面认为保障身体成长比心理健康更重要,忽视了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发掘和解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与儿童教育有机融合,更没有得到落地实施。

2.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许多幼儿园老师在活动组织中仅仅起到“保姆”角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活动组织、饮食安排、上下学分配安排等各种教学任务方面,留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匮乏,而且在繁杂保育工作之余,也难以很好地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幼儿园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一些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得不到根本解决,出现了幼儿园教师责骂幼儿、体罚幼儿、掌掴幼儿甚至是针扎幼儿等极端现象;在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下,多数幼儿园也缺乏对幼儿园老师心理健康引导方式的培训,使得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实现显著提升和改善,对学前儿童不可避免地造成心理伤害。

3.人际关系教育不够健全,学前儿童间关系和谐度有待提升

当代社会,教育领域对知识掌握的关注要高于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活动组织过程中,多数老师重视活动形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入手,导致许多活动尽管被机械化地开展,却没有实现心理健康元素的有效融入,这些片面性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学前期阶段又是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渡初期,处于发展期的学前儿童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在新环境里会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难以敞开心扉与周围的伙伴友好相处,久而久之,会让学前儿童产生一定的冷落感和孤独感,在家里被父母当成“小皇帝”“小公主”集万爱千宠于一身,而在学校里却感觉不到关注,这种心理落差下,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园活动组织中灵活应用学前心理学的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学前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学前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及时转变过去忽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错误观念,将学前心理学相关理论普及应用到学前儿童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次,在大力对学前儿童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不应忽视老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各个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讲座,必要时还可以将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鼓励老师在做好学前教育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且广泛学习,并且立足学前儿童心理特点,认真分析学前儿童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动作,积极主动地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分析学前儿童内心世界,让学前儿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营造温馨和谐平等自由的师幼关系。总之,幼儿园老师应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有意识应用学前心理学,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以学前心理学为指导,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对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是学前儿童走出家庭后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由此,学前教育应立足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参与中获得认知,提升交际水平。

首先,应定期开展分享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自由表达和表述的机会;学前儿童与同伴交往、分享总结、合作交流是主要的认知方式;针对儿童内向和腼腆的特点,老师可以携带学前儿童感兴趣的玩具或者喜欢吃的零食一块进入课堂活动,当学前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色时,便可以给予棒棒糖、小红花、贴纸、五角星及微笑、鼓拥抱等作为奖励,提升自尊和自信心。

其次,老师还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将自己携带的零食分享给小伙伴,在分享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由最初的“拘束”和“不好意思”逐渐变得开朗和活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变得自信和主动,而这些又会激发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又是帮助学前儿童敞开心扉、进行交往的有效方式。

3.以学前儿童兴趣点入手,丰富活动形式

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各种懵懂和好奇,当遇到新鲜事物时,会产生感觉新奇而又会因胆怯不敢去接触和尝试而纠结,此时,老师应以学前儿童的兴趣点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满足学前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学前儿童对节日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老师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趣味性游戏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中,感知无拘无束且丰富有趣的春节氛围,让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長。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41-02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指出: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从《指南》与《规程》所提出保育工作的要求中可以看出,科学的保育理念应该涵盖幼儿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保育工作不但要关注到幼儿的身体保健,同时还要兼顾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要为幼儿提供生活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给予幼儿全方位的精心照顾和培养。那么,保育员应该如何树立科学保育理念,全面提升保育质量呢?笔者谈谈浅见。

1.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树立科学的保育理念

保育员对自己工作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工作行为。首先,保育员要对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性质和工作内容有科学的认识。要认识到,重要性在于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保教"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育"与"教育"是平行的,不是教育工作的附加。保育员不是"保姆"。保育员的工作内容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 保育员不仅要负责幼儿园的安全,卫生,饮食等生活方面的琐事,还要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发展、需要,为幼儿的生活、学习、身体发育、心理发育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幼儿的性格培养,心理保健。

1.1 形成明确的"健康观"。保育员要把传统的关注"身体健康保健"的理念转变为"生理、心理健康保健"。根据《纲要》、《指南》精神,保育员既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还要促进幼儿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心理能力还很弱,主动调节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差,因而,心理极易受到伤害。如果幼儿的心理长期得不到保护,甚至反而不断地受到伤害,那么,这不仅会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较多的挫折感及失落感、不受尊重及不被理解和信任,以致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还将对幼儿的身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保育员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时间长、范围广,能够结合生活、学习中的教育契机,随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1.2 树立"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本"的专业思想。保育员应该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指导纲要》以及幼儿卫生与保健知识,全面掌握每个年龄阶段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了解本班教育活动的实施进程和预期目标,了解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照目标,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各项展工作。如:针对中班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请他当小帮手,帮助老师发小毛巾、传递小物品等,树立其自信心,锻炼其动手能力;针对小班"入园依恋"表现强烈的幼儿,要以轻松、愉悦、诙谐的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或是带他到园所各处走走,缓解他的入园焦虑,带领他融入幼儿园生活,培养活泼、开朗、合作的性格。针对卫生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让他协助做些许力所能及的清洁整理工作,如,帮助挂衣服、叠书本,并在此过程中,要幼儿对比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改观,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保育员"心中有目标",则能实现"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促进发展"之目的。

1.3 树立正确的保育工作内容观。在"教育、保育要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幼儿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当幼儿情绪发生变化时,不单单停留在表面的安慰上,要通过与幼儿或家长交流,了解原因及幼儿的需要,采用正面的、合适的方法解决幼儿的问题,引导其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发展。

2.树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意识,全面细致做好保育工作

《指南》指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据此,保育员应当做好食宿与锻炼、心理健康教育、良好习惯养成等三项工作。

2.1 认真执行卫生保健制度,保证幼儿食宿有序,锻炼有效。首先,保育员要坚持做好室内环境和玩具的消毒整理工作,定期对幼儿用品,教学和娱乐设施进行安全维护,避免意外伤害。其次要建立良好的进餐、污水常规,用讲故事、情境教育、对比教育等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午睡习惯。再次,体育活动时,要积极协助老师组织活动,在提高重视运动技巧的同时,兼顾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时间等对幼儿身体的影响,做到眼疾手快,保证幼儿锻炼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2.2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保育员要要深入幼儿生活,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切身体会幼儿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换位思考了解幼儿的心理,做好心理保健工作。如:当幼儿在拍球中由于失败而退缩时,保育员应表现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理解,对幼儿说:"拍球是比较难的活动,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不要心急,慢慢学一定会学会的……"。此外,还要鼓励幼儿不怕困难,继续学习和练习拍球,并给与帮助和指导。如果幼儿暂且不想再继续学习了,可以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幼儿去进行其他的活动,这就是对幼儿的积极的心理保育。

2.3 促进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保育员要把幼儿、家长当作朋友,营造和谐的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可常和幼儿交流,讲讲悄悄话,热情对待每一位家长,注意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或关心幼儿的身体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建议,让家长和幼儿都感受到温暖、温馨的心理氛围。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8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105-03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优生优育、减少残疾儿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又是一项社会群体性系统工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1]。此项工作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对一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从而使患儿在临床上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而体内代谢或者功能已有变化时就做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我国是从1981年开始提出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念,1994年立法推广;荆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完善网络管理,逐渐规范运行模式,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1 建立并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

1.1 组织管理

成立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为组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部门科室协调、组织督导检查、网络运行状况考评。成立了由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为组长、妇保科、产科、儿保科、检验科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技术小组,负责网络建立、制定健康教育技术规范和流程、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工作。

1.2 科室及部门的职责分工

妇保科负责对孕妇建立围产保健卡,实施孕期健康教育;产科负责住院待产孕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儿保科负责对新爸爸一对一健康教育;检验科负责新生儿标本采集和检测;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健康课堂的组织;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

1.3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模式图

见图1。

1.4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流程

妇保科为孕妇建立保健卡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信息发放听课证组织孕期健康课堂 产科在孕产妇入院时回收听课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听课证信息进行第一次效果评价孕产妇入院后,产科责任护士再次或重点一对一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发放宣传手册、产后爸爸课堂听课证健康教育中心每周组织一次爸爸课堂儿保科健康教育员每天下午组织爸爸座谈会,再次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目的、意义、具体的采血时间、采血方法知情同意、签字建立新生儿信息档案开具化验单发放高危儿迟缓检测通知单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化验单信息进行第二次效果评价检验科核对新生儿信息填写新生儿采血卡片,在新生儿出生后72h(充分哺乳后)再次核对新生儿信息并采足跟血,制做标本检测结果反馈家属可疑儿的追踪与确诊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追踪与确诊信息进行第三次效果评价确诊儿的治疗与随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治疗与随访信息进行第四次效果评价。

1.5 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健康教育采取网络、电视、报纸、挂图、义诊咨询等。院内健康教育采取电视片播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授课及一对一宣传等措施。

2 建立并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

妇保科: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率、听课率;产科:听课证回收率,病房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爸爸课堂听课证发放率;健康教育中心:爸爸课堂听课率;儿保科:知情同意书签字率,高危儿延缓检测通知单发放率。

2.2 评价内容

听课证信息评价;化验单信息评价;追踪与确诊信息和满意度评价;确诊病例治疗效果评价。

2.3 评价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办主任每天上午9点之前病区巡查,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工作情况,并记录;对每次课堂进行听课人数统计;每月对产妇和/或家属进行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及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并对各相关科室评价指标进行汇总、通报,纳入医疗保健质量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的统计均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第一次效果评价: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率、听课率分析

2004年至2008年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数、听课率分布均呈上升趋势,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92.44,P

3.2 第二次效果评价:分娩前后产科、健康教育中心、儿保科立体结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5年来,孕妇入院分娩数由于健康教育的带动,呈明显上升态势,新生儿疾病筛查从2004年的55.80%上升到2008年的98.88%。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24.92,P

3.3 第三次效果评价: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追踪与确诊信息分析

2004年至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阴性结果反馈与可疑结果追踪与确诊病例的满意度调查也呈上升态势,且阴性结果家属满意度调查反馈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3。

4 讨论

4.1 健康教育是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先导

目前社会上许多家长还不了解遗传代谢病疾病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我院2004年启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后,通过逐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社区健康教育采取网络、电视、报纸、挂图、义诊咨询等,院内健康教育采取电视片播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授课及一对一宣传等;使孕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和意义,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才能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使新生儿疾病筛查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4.2 实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基础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的建立使各部门各科室之间职责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明确、且相互合作[3]。如产前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概念,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的危害,重点对象是准妈妈;产时因产妇阵痛,丈夫对产妇及孩子的担忧,宣传效果差,这一环节可跳过;产后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和意义,采血的时间、方法,重点对象是初为人父的爸爸及其他直系亲属;检验科在采集标本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只有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配合协调,形成网络合力,才能赢得服务对象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3 建立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是保证筛查率的关键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执法工作,是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是每一位新生儿应享有的权利,如果不能保证高的筛查率,就存在漏筛可能,必须严格把握每一个工作环节,才能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持续进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建立后,必须要有评价与考核,以指标衡量工作质量,从而保证高的筛查率,防止漏筛,有效地避免了因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致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4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的价值

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建立、运转、评价,尤其是对责任科室与责任人一次、再次或重点一对一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座谈会、知情同意与签字、建立新生儿信息档案,采足跟血、检测和结果反馈、确诊儿的治疗与随访中各个环节的评价,是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流程能够正常运转的保证。第一次评价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情况,进行听课率分析表明:5年来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数、听课率分布均呈上升趋势,也带动了围产保健门诊及产科临床业务。分娩前后产科、健康教育中心、儿保科立体结构健康教育效果的第二次评价,是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从2004年的55.80%上升到2008年的98.88%的有力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阴性结果反馈与可疑结果追踪与确诊的第三次评价,满意度的上升又促进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医院的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使两个效益得到了明显增长。

本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评价措施及指标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龙.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模式及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35.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9

首先,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具体的卫生保健知识,使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树立了“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这就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促使他们主动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首先,通过安全和礼仪品格等健康教育活动课向幼儿传播健康知识。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开设幼儿安全和礼仪品格教育活动课,是幼儿学习和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由此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对小、中、大、学前班的幼儿进行安全和礼仪品格教育。如:小班的活动“不跟陌生人走”“礼仪三字经”“礼貌用语”;中班的活动“不离开大人和集体”“礼仪三字经”“学会倾听”;大班的活动“一日三餐有学问”“我不怕困难”;学前班的活动“认识我的身体”“火灾发生了怎么办”等等,还可以适时组织幼儿进行安全防火、防震演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积累健康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态度,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学会自我保护,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个性品格的养成,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其次,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领域之中。如:在绘画和看图书时,提醒幼儿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说话礼貌、注意倾听、清楚表达;通过艺术活动抒发幼儿内心的情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三、在生活中让幼儿养成健康行为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10

幼儿园卫生保健自查报告1

一、机构基本情况:

昆明市盘龙区金色幼儿园创办于2005年8月,属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盘龙区教育局现有教职工58人,专职教师27名,保育员16人,专职保健医2人,兼职1人,有党员3人、团员2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2人保健医3人(其中兼职1人)专业教师达标率为100%设有大、中、小4个教学班,在园幼儿人数395人幼儿园占地面积约3897㎡,建筑面积3015㎡,校园环境优美,园内树木葱笼,地理位置优越,活动空间开阔安全,交通便利,内部设施配套齐全,有较高的声誉。

二、主要作法

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规范办园行为,理顺管理关系金色幼儿园是省一级三等幼儿园能自觉接受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园舍建设,做到坚固、实用、够用,坚决不使用危房,清除园内安全隐患;按照要求不断添置、更新设备设施,保障教学活动的需要;添置足够的幼儿生活用品,做到一生一杯、一生两巾,摆放科学,消毒严格;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出入人员要严格把关,进行出入登记;添置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毒柜、灭火器等。

做好卫生防疫,注重食品安全建立幼儿食品原材料采购登记制度,采购必须索证,必须建立台帐;建立幼儿疾病晨检制度,建立疾病幼儿登记册,对重病幼儿要及时通知家长送诊,因病缺课的幼儿我园每天保持与家长联系;保证幼儿饮用水和食品的绝对卫生与安全,饮用水必须由政府门检验合格;幼教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不聘用有传染性疾病的幼教工作人员。

三、自查情况

(一)自查总结的工作时期:20__年12月26日至20__年12月31日

(二)自查方法:根据《昆明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检查评审标准》逐条进行对照检查,并邀请家委会部分成员进行打分,找问题,发现问题即时整改在自查的过程中做到了实事求是

(三)自查总体评价及评分结果:我园对照标准自查评分为285分由于我园工作中的不足自扣了15分,主要在以下几项:

⑴二十种卫生台帐没有建全,自己健的台帐不够规范;

⑵草坪面积不达标;

⑶对照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保健室设置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⑷伙管会每学期只召开了2次会议;

⑸个别幼儿有偏食现象;

⑹控制控制肥胖儿发生不力;

⑺防病工作还有待提高;

(四)十二项卫生保健制度各项实施情况:

我园坚持实施十二项卫生保健制度,并做到完备、及时、准确;建立教职工和幼儿健康档案,做到幼儿、教职工入园体检率100%,并配合盘龙区妇幼保健院完成每年对幼儿身体全面体检一次,每半年测一次身高、体重、视力,并对幼儿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加强晨检工作,严格按“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来进行;并杜绝危险品的带入,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及时隔离,控制传染病病菌的传播,把好安全的第一关卡对患病儿我们将随时进行观察,按时喂药;及时了解班级幼儿的健康状况、做好生病幼儿的全日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我园始终注意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如在体育目标体系活动中,我们注意克服重保健轻锻炼、重体育训练忽视体育兴趣培养、重幼儿安全忽视幼儿体质增强的倾向,把孩子的保健安全、兴趣培养和增强体质各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的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达到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目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分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仅限于防病治病、饮食营养、安全卫生的范畴,把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与卫生保健工作割裂开来,有保教工作互相脱节的现象,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在一般层次徘徊的局面。

五、今后工作:

我们一定全面落实幼儿园保健工作规范,严格按照《昆明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作好保教工作实施保育员一日工作细则,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程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我园的保教工作上升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卫生保健自查报告2

卫生保健工作是做好保教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我园始终把卫生保健工作认真、细致地抓紧抓好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幼儿保健工作也就更加关注我们不断更新思想、改变观念、尽量把幼儿保健工作做好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园长制定出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各班卫生消毒的具体时间和工作要求、制度、职责以及较细致的奖罚方案,保证幼儿每天有户外活动时间,特别加强了幼儿体能方面的锻炼、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入侵。

(1)、做好晨检和全日观察工作特别加强了晨检工作、我们严格按“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来进行;并杜绝危险品的带入,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及时隔离,控制传染病病菌的传播,把好安全的第一关卡

(2)、对患病儿我们将随时进行观察,按时喂药;及时了解班级幼儿的健康状况、协助班级共同做好生病幼儿的全日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二:饮食工作是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从多方面抓幼儿饮食质量。

(1)每周制定一次带量食谱,每季度进行一次营养分析,及时调配花样,使幼儿膳食结构平衡;

(2)改善伙食环境,现代化炊事机械齐全;

(3)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集体食堂的卫生要求,达到无鼠无蝇、生熟分开、定期消毒;

(4)降低饮食成本,提高饭菜、点心质量;

(5)提高炊事员烹调水平,力争做到色、香、味俱佳,使幼儿吃得饱、吃得好,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6)坚持食物留样24小时,保证留样量200g;

(7)本园所进的食品都是在持有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的定点商店或摊位进货,保健员每天对食品进行验收检查,对不新鲜或有疑虑的食品禁止入库。

三:卫生消毒与安全等工作的开展。

(1)配备卫生保健设施,如紫外线灯管、消毒柜,并按要求定期消毒;

(2)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十项制度,各项卫生工作、消毒工作、健康检查工作都严格按制度进行,并按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实行监督;

(3)还加大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检查,要求幼儿讲文明懂礼貌不乱仍垃圾;养成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仪表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做、热于助人不吵架打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4)幼儿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预防接种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配合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幼儿的预防接种工作,有效地预防了传染病的发生

(5)每月安全检查一次,内容包括:电器设备及线路、房舍、防火设备、煤气设备、大型玩具,检查时仔细认真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6)严格卫生消毒建立健全了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有效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7)定期消毒、清洗幼儿玩教具,确保了干净卫生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重视厕所卫生管理,定时打扫并消毒,确保清洁通风无异味,做好消毒工作

四:坚持做好十二项记录,并做到完备、及时、准确;建立教职工和幼儿健康档案。园内各种卫生保健计划、总结完备、统计资料齐全。

幼儿园卫生保健自查报告3

__区花园幼儿园是__区教育局直属幼儿园,至今已有七年的办园历史,园址布局科学合理,建筑设施童趣盎然。

现有20个教学班,教职工87人,在园幼儿850余名我园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教育法规及相关政策,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环境育人”理念,以创建省级卫生保健达标园为契机,严格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制度,通过卫生保健工作,科学安排一日生活,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定期体检,进行疾病的防治和生活卫生常规的培养,加强幼儿体格锻炼,以及建立安全措施等一系列工作,实施良好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现将我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向大家作以下汇报,真诚希望各位领导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制度

多年来,我园按照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河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评审标准》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卫生保健工作由园长亲自抓,副园长具体抓,保健老师检查督促教师、保育员、食堂的卫生保健工作。

一些专业性强的卫生保健工作由保健老师亲自做,这样的网络管理为卫生保健工作奠定了组织管理基础我园还严格按标准配备保健医,园内配备了一名专职保健医、两名专职保健员、一名兼职医生(医师职称),同时健全了各项保健制度。

学期初制定出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及月计划,期末写好卫生保健工作总结对保教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做到管理制度健全,经济目标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考核制定了幼儿一日生活制度(春、冬、夏、秋),分发给每位保教员工通过目标管理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广泛调动了保教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全体保教人员的一致努力,幼儿园工作屡创佳绩,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省标示范园”、“张家口市交通安全宣传先进集体”、“张家口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幼儿教育先进园”,近两年连续被评为市“安全文明学校”本学期争创河北省卫生保健示范性幼儿园。

二、坚持健康检查,把好疾病防治关

健康检查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园所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认真做好晨检、午检检查,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如发现危险物品及时处理,遇到个别身体不适幼儿,配合各班老师做好全日观察与服药工作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及时隔离,并根据幼儿的情况发放红、绿牌标志,控制传染病病菌的传播,把好安全的第一关卡另外,每月出一期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向家长宣传有关健康知识严格把好新生入园体检关,每年开学我园凭医院的体检证明和接种卡等方可入园,并要人卡相符。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例11

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以上,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指标。

(二)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在教育对象上面向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及全体师生。

2、身心兼顾。在内容上做到生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并重。

3、统筹结合。在方式方法上统筹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等学校工作,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

4、知行转化。在效果上注重将健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健康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关注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又关注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互相促进。在目的上,摆正为学生服务与为创建服务的关系,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师生。

二、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我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范围和具体目标要求

(一)幼儿园

1、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2、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二)小学

1、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

2、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3、合理营养与健康

4、环境卫生与健康

5、体育运动与健康

6、常见疾病的预防(含常见地方病)

7、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8、心理卫生

(三)初中

1、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

2、青春期生理卫生

3、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4、合理营养与健康

5、学校生活卫生(含教学卫生与环境卫生)

6、常见疾病的预防

7、心理卫生

8、体育锻炼与健康

(四)高中

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基础上,巩固教育成果,并进一步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专题健康教育活动。

(五)中小学预防艾滋病和专题健康教育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预防教育主要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两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程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同时,学校应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各学段的分目标为:小学阶段主要是了解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危害。初中阶段主要是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诱惑;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高中阶段要求学会自我保护,培养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现可疑情况能够及时报告;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1—4月)

1、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2、开展爱国卫生月、除四害宣传。

3、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学习、讲解,明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的、要求和具体指标。

4、编印学生健康教育读本。

(二)实施阶段(20*年5—20*年7月)

1、健全学校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各级健康教育管理组织,确定健康教育员,做到有校长(园长)主管,有医务室、保健医生,配置不低于1/600。

2、设立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按照要求每月更换健康教育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每学期每个班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校广播每周播放健康知识不少于一次。

3、发放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全面启动师生健康教育行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测试。

4、组织开展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5、全面开展禁烟工作,开展无烟学校评选和卫生先进学校创建活动。

6、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要求,规范健康教育资料,使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传播材料底稿、培训及活动记录等保存完整。完成20*年度健康教育档案整理。

7、联系相关部门开展大型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8、加强学校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落实好体检等常规性工作。

9、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学校制定有控制吸烟、不饮酒、不去网吧、预防意外伤害等公共卫生规定。重点做好心理健康、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10、每年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综合评价,依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自评得分≥90以上。

(三)总结迎检阶段(20*年6月—12月)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评审方案,按方案要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评审。

2、开展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对不符合的学校限期整改。

3、开展市民卫生满意度调查,明确市民对城区卫生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具体项目。

4、对各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规范整理、归档。

5、做好迎接全国爱卫办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工作。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区教体局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要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

3、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带动全体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与“六大校园”创建活动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灵;继续推进“改寝室、改食堂”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学生“送营养工程”,给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硬件和环境支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及饮用水的卫生监管,确保师生用餐、饮水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努力按规定配备好专(兼)保健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学校突发卫生事件联络员队伍,组织培训学习。

4、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工作档案。各校(园)应逐条对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配足教材教具,改进教学卫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确保20项Ⅲ级指标合格;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宣传器材,建立和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营造健康环境。做好各想健康教育活动材料收集、记录,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5、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查。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建城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自评得分应达90分以上。每年9月前学校(园)应向主管教育部门报送上学年评价表、健康教育总结及下学年健康教育计划。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学校每学年应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自查,由教育、卫生等部门进行检查(抽查),学校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工作作为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对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六、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以省地方通用课程《人•自然•社会》的健康教育模块及《体育与健康》教学为重点,确保每周0.5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开展健康教育。

2、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将体、卫工作密切结合,在体育与健康课综合改革方面形成特色。

3、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和家长做好学生的年度体检工作,重点做好入园(托)幼儿和中小学新生的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特异体质学生应在学校体育等各项活动中予以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