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马拉松活动总结

马拉松活动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17 07:18:12

马拉松活动总结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1

一、创新观念。

一直以来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地处河北西北部。现在可以说是发展中的乡村,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竞技体育发展较慢,针对这一特点,几年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地域特点,积极打造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体育优势品牌,如我市崇礼的大众滑雪项目已经成为环津京体育休闲圈的特色名牌。又比如我市在全国《乡村之间》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中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三连冠的一枝独秀。不难看出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为我打造体育特色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群众基础。

市乡村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省委提出的三年乡村大变样。道路交通日新月异,不只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和方便,同时也为体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条条宽敞现代的乡村道路展现在人们面前。30公里的双向10车道的张宣大道,46公里环城快速路,50公里环清水河的滨河大街不只为乡村三年大变样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全民健身特别是路跑体育项目提供了道路保证。针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思索如何利用好这一交通资源培育新的体育品牌,把体育工作同经济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利用体育这一平台宣传张家口,展示张家口,特别是宣传我市乡村三年大变样的效果,实现体育为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间接实现体育为经济服务的目的

马拉松就是很多乡村的一张名片,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为一体的大型体育项目。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体育喜好者的喜欢,不论从国内的北京、厦门,还是日本东京、英国伦敦都实现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不论从乡村建设还是经济发展,不论是从地方产品的推介还是旅游资源的宣传以及高层经济论坛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不难看出马拉松运动已不再是单一的短跑竞赛,而是已经成为诠释运动健康生活理念的社会平台,推动乡村发展建设,乡村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市今年成功的举办全国马拉松赛事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一是广泛的宣传了市的乡村建设巨大变化,参赛选手亲身体验了塞外山城环清水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感受蓝天碧水般的乡村新貌和宽敞优美的赛道。据不完全统计,仅通过网络点击有200万人次评价我市这次赛事活动。二是宣传推介了市旅游资源。马拉松活动期间,市为参赛选手提供市区免费一日游,介绍张家口的风土人情、文化古迹,这都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运动员和亲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是不少企业通过赛事活动赞助和宣传,展示了企业形象和产品,提高了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二、借势助力。

不只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市群众体育活动十分踊跃。也有丰富的活动项目。全国马拉松竞赛的胜利举办,极大的宣传了马拉松活动的魅力,对广大群众和体育喜好者学习马拉松精神,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这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信念发生了很强的共鸣和诱惑力。全长42.195公里,沿途观摩群众达数万人之多,观众通过最直接、最感官的接触马拉松竞赛,享受马拉松的激情和魅力。

准备马拉松竞赛期间,市之所以能够胜利举办马拉松大型体育赛事首先得益于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具体指导。市政府主管领导站位高、要求严、谋划早、指示细。无论是前期谋划还是具体准备工作以至最后开赛,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市领导对这一赛事的重视水平。省局领导亲临大赛给予了具体指导。其次是各级、各部门鼎力支持,密切配合,市领导先后数次召开调度会、协调会,督办会,并亲自赴省进京拜见省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积极争取上级体育部门的支持。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旅游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召集本部门动员会,检查督办落实情况,公安局主要领导亲自勘查线路,研究部署沿途警力方案。都为马拉松大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再次是群众的广泛参与,不只烘托了竞赛现场的氛围,同时也直接的把马拉松的热情感染给现场的观摩者,整个竞赛有来自全国19个省市1000多名马拉松喜好者参加了全程竞赛,市机关、企业、学校近5000名干部、职工、学生参与了3000米至5000米的群众短跑活动。据了解,经过这两次马拉松赛事活动,市经常参与马拉松短跑活动的喜好之由过去几百人,发展到现在数千人之多,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把马拉松竞赛做成品牌,

三、形成规模。办出特色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2

如今社会,体育依然由男性主导,但是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女性人数日益增多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潮流。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女性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控制身体,运动过程中与身体相结合的自我竞争,使社会上的旧习俗和观念被击破,实现高度的自我价值感及意识,为女性在体育领域争得了发言权,拥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女性的自信心进一步转移到社会中的其他方面。跑步运动近些年,在国内越来越流行,多种马拉松赛事不断出现,发展迅速。如今的人们重新认知了跑步,不再认为这项运动枯燥乏味,更多的人把这看作是一项容易进行的运动,而且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同时由于方便参与,更多的人体验到跑步中的乐趣。而且通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成为参与马拉松赛的新势力,该文试图从女性视角下探析当代女性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城市马拉松赛的背后因素。

1女性主义基本含义及女性参与马拉松的历史背景

1.1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舶来品。“feninism”这一概念在中国经历了长期复杂的过程。上世纪初期,在西方女性渐渐参与政治运动,中国也受到“feninism”概念的影响。原译为“女权主义”,它是女性对政治权利强烈需求的表达,是中国和西方女性最早争取参与政治活动的反映。在30~40年代,妇女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互相融合。成立新中国后,妇女解放的社会主义理论完全脱离资产阶级女权主义理论,大家对女权主义理论和话语基本上闭口不提。国家实行开放政策后,“feninism”才重新被关注和研究。90年代,它被翻译为“女性主义”,同时将研究女性主要话语的境地融入其中。从客观的角度看,“女性主义”比起最初的“女权主义”文化和政治的意义包含的更多一些,更符合我国的社会现实。由于“女权”与“女权主义”的提出,意味动摇了多少年来中国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然而“女性主义”的提出,从基调上来说相对比较宽松一些,便于国人接受和理解。

1.2女性参与马拉松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初期,负担不起竞技体育的激烈新竞争是人们对女性的普遍看法,女性不但无法进入奥运的大门,而且连旁观的权利都没有,如果强行参与便会被处决。但是,每一个时代都不缺乏抗争者。女子马拉松之所以能成为奥运项目,得益于KathrineSwitzer的贡献,她是一名了不起的女运动员。1967年,马拉松赛在波士顿举行,乔装打扮后的KathrineSwitzer如愿进入赛场,但还未跑到两英里,就被工作人员发现。WillCloney作为赛事总监他与工作人员JockSemple一起设法抓住她,并迫使她离开赛场,但她的大学同学一直全力保护她的安全。最终,KathrineSwitzer以4小时20分完成了比赛。潜行,伪装,全世界的女性经过不断的斗争,1972年,女性第一次正式获准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世纪80年代初,KathrineSwitzer不再参与比赛,专心从事女性参与马拉松比赛进入奥运项目的活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结束的前一天,第三届世界马拉松赛在KathrineSwitze组织下顺利在伦敦举行。参与这场比赛的女运动员来自27个国家,其中有5名女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了历史上2小时40分的记录。女性马拉松的比赛决议在1981年9月,由国际奥委会通过会议投票批准。女性最终获得奥运马拉松比赛权。同年,马拉松比赛在北京第一次举行,全部由男性专业人士参加;七年后,才开始有女性选手。

2现代城市马拉松女性参与现状及因素分析

2.1女性参与城市马拉松的现状

2.1.1“修女马拉松”为爱长跑马拉松筹款是海外筹集资金的常见方式,但它在中国仍然非常陌生。“修女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作为主办方,参与者为各地的修女,修女们在中国体育总局的批准下进行比赛,同时以此方式给她们的服务项目筹集资金。自2009年以来,修女们一直参加马拉松赛,为她们的服务项目筹集资金。“她们为爱长跑,我们为爱捐献”。200块钱,基本上可以满足穷孩子一个月的费用;50块钱,可以给无助的老人买一件像样的衣服;10块钱,可以带上一份丰盛的午餐给残疾孤儿。2.1.2全棉时代2015中国(深圳)女子马拉松赛事在2015年以前,没有女子马拉松比赛在中国举行。在2015年3月8日成功举办了惟爱至美•PurCotton全棉时代2015年中国(深圳)女子马拉松比赛,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赛事的3个组别:马拉松的整个赛程为42.195公里,一半赛程为21.0975公里,体验组为5.5公里,参加的女运动员数量依次为500、500、3000。以跑步的方法提倡“阳光女性”的观念,作用在于提高女性的“四自”精神,主动宣导“女性惟有大爱才最美丽”的先进理念,将体育、健康和公益密切相联,积极征集善款,用以支持女性健康的公益事业。2015年,全国第一次女性马拉松赛在深圳首次举行。接下来在全国各地都有专门为女性设置的各类运动项目。来自2016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注册于中国田径协会的女子马拉松比赛就有9场之多。2.1.3越来越多的年轻女生成为新势力分析了人群在微博中的讨论,近一半的马拉松参与者都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超过一半的跑步者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女性倾向于稍高的偏好。从参与者年龄来看,90后是马拉松人群的主力军。依据2016上半年,国内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发起的“2015中国跑步者调查”,参与比赛的女性跑步者越来越年轻,有50%的女性跑步者年龄在20~29岁之间;同时有超过80%的女性有开始跑步的打算。很明显,女性体育运动人群在体育产业链中是非常有开发价值的。

2.2女性参与城市马拉松的因素分析

2.2.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马拉松运动反应了社会生活、社会思想以及社会风尚。而且随着社会新媒体的兴起,马拉松赛使跑步变成了一种可以分享的社交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马拉松运动使人们在传统的社会中处于稳定的同构状态,有可能人们的不同、政治信仰不同,或者生活环境也有差异,但它却会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在现代社会复杂的生活中,都市化的生活给人们带去物质收入,同时也带去焦虑、恐慌、人与人之间很少有信任感、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失望,铺天盖地的各种因素成为了都市人焦虑的源头。所以,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同时,参与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主要娱乐方式。女性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不仅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在高强度工作量、高生活压力下,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消除紧张的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调节身心、肯定自己、学会感恩,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在马拉松赛中,女性参与更多的是对自我超越和自我意识,女性跑者完成每一个马拉松时候都觉得她们是自己的英雄。跑步是身体、精神和心灵跟随着自己的步伐,选择了新的征程,而不是固步自封,使女性跑者能遇见生活、体验生活,在奔跑过程中,理解享受生活,感悟、追求生活的本质。2.2.2文化因素城市马拉松赛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识,是不断打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特性的标识和符号。在城市中举办马拉松比赛并对此进行报道的同时也是城市文明以及历史的积淀的一个展示。女性参与马拉松则是城市马拉松的符号,在女子马拉松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直至现代社会,女性一直延续和发展着马拉松赛对女性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女性参与马拉松运动的热度不仅诠释着女性在社会文化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将女性本身原有的特质表现地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文化的象征与意识的传递,马拉松本身已经脱离了长跑的本质,在文化意义上真正从古希腊体育精神延续成为了现在体育精神的一部分,一种追求平等自由的文化表征。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项,马拉松精神的经典总结为: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持之以恒、永不言弃。女性在参与马拉松运动时,也生动的诠释着马拉松精神。2.2.3经济因素女性参与马拉松赛事给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显著的成效。女子马拉松比赛活动可以引来更多的赞助商,比如特殊的女性跑步者平台、参赛的服装、设立的奖品、比赛结束后提供的服务等,其中不乏化妆品、项链、配饰、滋补饮料以及美容。妇女运动内容与理念的变化,使整个体育市场产生巨大的变化。一些企业已经关注到这一点,国际上一些知名体育品牌企业已经开始对女性的跑步市场做规划定布局。多个品牌都有专属女性的体育体验店开设,把女性主要市场作为主要市场。在中国,特步最早对女子马拉松比赛进行布局,它是中国马拉松运动中提供赞助最多的运动品牌,提及其对纯女子的跑步活动的赞助最早应开始于2014年,马拉松大市场是其品牌的主要发展方向,内容涵盖了产品到服务,在此背景下,在上海浦东举行的女子马拉松半程赛以及kissrun国家女子马拉松半程赛南京站、成都站都陆续得到其赞助,并增加了女性体育产品的品种数量。

3结语

该文通过对近两年来举办的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人群和专门性女性马拉松赛事的场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社会、文化和经济3个方面分析了越来越多女性参与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原因。女性参与体育的次数已经逐年上升,过去阻碍女性参与体育的障碍也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城市马拉松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女性的参与。

参考文献

[1]路毅.马拉松热的文化探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57-60,64.

[2]罗丹.基于“惟爱至美”主题符号下的中国深圳女子马拉松赛的社会学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6.

[3]蒙彩娥.马拉松与城市文化的契合及优化路径研究[J].体育科研、2015(5):48-51.

[4]王燕.简析影响我国城市马拉松赛走向热潮的因素[J].运动,2015(15):3-4.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3

[关键词]厦门; 马拉松; 旅游;

一、厦门国际马拉松简况

始办于2003年,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9届。自2007年来,先后4次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目前,与创办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形成了“一南一北,春秋交替”之势,是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实施周期化、活动多样化的运行模式,每逢赛事期间,同时举办马拉松市长论坛、点燃圣火仪式、马拉松展览会等多项活动。

二、厦门国际马拉松的旅游效应

1.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助力旅游产品结构升级

由单一的观光向休闲、体验、参与、度假转变,是当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是一座以观光为主的滨海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其支柱性产业之一,2010年占GDP的18.7%。厦门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推动厦门的旅游由观光向体验、由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向区域性、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变。作为实现这一转变的战略性举措,厦门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国际体育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厦门国际马拉松作为一项参与性极强的国际化赛事,对丰富厦门的旅游产品种类,调整、厦门的旅游产品结构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厦门充分利用马拉松的赛事文化,依托马拉松赛道,沿赛道建造了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题字“永不止步”命名的99尊人物纪念群雕、“AIMS”的大型铜雕、马拉松圣火台雕塑、历届冠军的雕塑公园等大量人文景观。现在马拉松赛道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前往体验赛道、享受体育,成为了厦门一个集观光、体验、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新产品,持续助推着厦门旅游产品升级,助力着“国际体育旅游城市”建设。

2.扩大客源市场,活跃旅游经济

厦门国际马拉松地处美丽的“海上花园”,马拉松赛道号称世界最美。从2003年办赛以来,一直广受国内外爱好者的青睐,参与人数节节攀升,到2011年已增至6万余人(表1)。大量的参与者以及观赏者强力带动和活跃了厦门的旅游经济。近4届赛事,累计实现旅游收入5.09亿元。

2011年第9届,共实现旅游收入1.54亿元。其中专程的赛事观赏者8368人,人均消费3042.33元,旅游收入4307.65万元;以运动员身份参加比赛及后勤人员服务35000人,人均消费2570.34元,旅游收入8996.19万元;一日游观众20万人,人均花费102.5元,旅游收入2050万。马拉松赛事旅游全面拉动和促进了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各行业的消费(表2)。1月1~4日马拉松赛事期间,厦门市住宿、商贸购物、餐饮全面提高。据厦门统计局对51家主要宾馆、7家主要商场(超市)、48家主要餐饮企业(或宾馆餐饮部门)的跟踪调查,赛事期间大部分酒店住宿率较2010年同期有所提高,有21家酒店的住宿率在90%以上,如家快捷、东海酒店等酒店在1~2日的住宿率都达到了100%;商品零售额比2010年同期提高12.9%,比12月份日平均水平销售额高出50.7%。餐饮消费比2010年12月份日平均水平提高19.4%。赛事旅游实现交通消费收入3938.26万元(其中长途3099.58万,市内838.68万),住宿收入3725.58万元;餐饮收入2579.8万元;景区游览费收入620.59万元;娱乐费收入908.73万元;购物费收入3059.07万元;邮电通讯费收入133.27万元;其它收入586.95万元。显示出赛事旅游对旅游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

3.拓展旅游促销渠道,塑造旅游形象

体育赛事往往是现代社会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当城市选择体育赛事时,一道赢得了大众的眼球和媒体的聚焦。城市旅游也因此获得了形象塑造的新舞台和宣传营销的新平台。厦门国际马拉松自2003年创办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中国新闻》栏目都将播出宣传广告片,中央电视台和厦门电视台的体育频道进行全程航拍的现场直播,全国省级电视台协作网、城市电视台协作网等40个省市电视台,中国台湾网、马来西亚家娱频道等电视台进行同步直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各种体育报纸不同媒体纷纷进行相关报道。同时,厦门也充分利用赛事这一平台,大力进行旅游促销。如为了展示厦门的旅游资源和美丽的滨海风光,2009年,厦门电视台专门制作了“现代厦门”、“民俗厦门”、“品牌厦门”、“人文厦门”四个短片,在赛事间隙进行插播,激发了广大观众的旅游热情,成功地展示了厦门美丽、温馨、文明、和谐、活力的城市形象。如今,马拉松已成为厦门城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成为厦门旅游升级转型的催化剂和展示厦门旅游的一个窗口。

4.增强旅游服务意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赛事旅游由于具有聚集效应,因而常常形成了对举办城市旅游接待软硬件的考验和挑战。考验中蕴藏着提升,挑战中暗含着机遇。因赛事旅游形成的压力,实际上是以一种“倒逼”的方式对城市旅游服务的一种强化和提升,经赛事洗礼而形成的完善的接待设施,亲和、友善的接待服务,对城市旅游服务的优化作用显而易见。厦门特别重视国际马拉松赛事旅游的服务工作,每届赛事,均对交通、餐饮、购物、游览、娱乐进行精心筹备,细心准备,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水准受到旅游者广泛的赞同和认可,旅游者对近4届马拉松赛事旅游的综合评价“很好”和“较好”的比重之和均高达9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2008年“很好”和“较好”二者之和为91.4%,2011年为95.37%。毫无疑问,每年一届的马拉松赛事旅游活动,客观上将会强化整个厦门的旅游服务意识,对旅游服务水平产生一定的提升作用。

三、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旅游的成功原因与借鉴

10年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旅游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人数节节攀升,以至成为厦门旅游的一张名片,无疑是政府支持、企业资助、媒体宣传等众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此外,从旅游的角度看,还有一些深层原因。

1.顺应旅游潮流,契合厦门市情

2002年12月3日,厦门一位叫作马达的普通市民通过邮件建议政府举办马拉松,政府部门欣然采纳。于是,国际马拉松在2003年3月30日在厦门诞生,这就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旅游有点戏剧性的由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马拉松之所以能够在厦门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为当今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赛事,关键在于它顺应了当今旅游消费的变化趋势,实现了与厦门这座美丽现代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契合。一是天时。当前旅游消费需求正处在由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升级之中,马拉松赛事旅游活动迎合了大众旅游的时代需求;二是地利。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中国休闲城市”、具有独特迷人的城市魅力,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这赋予了马拉松赛事旅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三是人和。厦门作为国家经济特区,企业林立,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众多的企业,在竞争时代对企业品牌塑造和传播的需求,为赛事筹办提供了财力支撑。厦门马拉松在第一届就实现了完全市场化运作并盈利尽200万元,成为厦门历史上盈利最多的体育赛事;生活优越的市民,健身需求高涨,对马拉松充满热情和热望。据《厦门日报》报道,2003年马拉松赛道修建,一个12岁的小孩做通了其母亲关于拆迁的工作,70岁的老者向组委会苦苦相求成为了志愿者。2009年关于马拉松的调查显示,市民对马拉松赛的认同度、支持度达到了97%以上。企业、市民的合力支持构成了厦门马拉松的营养源,奠定了马拉松成长的社会基础。总之,马拉松赛事旅游活动在厦门的破土成长,从根本上讲,是厦门积淀了马拉松成长的土壤,马拉松契合了这座城市的市情。因此,对赛事旅游而言,一座城市对赛事旅游产品的选择一定要“因城而异”,与城市的规模、发展目标、发展传统等因素相吻合。

2.注重马拉松文化与城市旅游的融合

马拉松是一种古老的赛事文化,当这种文化与城市相融合时,城市便因此获得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散发出持久而引人的魅力。厦门便是把马拉松文化与城市旅游有机融合的实践者。在厦门不仅美丽的马拉松赛道,串起了旅游的景点,形成了世界上最美的马拉松赛道之一,而且还精雕了马拉松圣火台,建造了历届冠军的雕塑公园。举办了马拉松拉拉队大赛、形象大使选拔赛、马拉松市长论坛、马拉松文艺晚会、我心中的‘厦门・马拉松’青少年创意绘画展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城市拥抱马拉松,让马拉松环绕城市”。从丰富城市内涵的角度去挖掘马拉松,让厦门充满个性,与“城”不同,让马拉松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让城市从一个“特殊事件”的发生地变为一个特殊的“旅游目的地”,是发展城市体育旅游、增强城市旅游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也是其他城市在发展体育赛事旅游时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

3.重视马拉松旅游服务质量

在厦门市城市领导者的眼中,马拉松之于厦门,不仅是一项体育比赛,更是一个宣传厦门、扩大厦门城市知名度、提高吸引力的平台,加快实现厦门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战略性举措。对历届马拉松的旅游服务均十分重视,在出行、餐饮、购物、娱乐、游览等各个环节都给予全面、细致安排。如每年赛事期间,均安排马拉松展览、跑步机马拉松、爱心接力赛、拉拉宝贝表演、球星现场教投篮等不同的等配套活动等。让赛事旅游者充分享受厦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热情、温馨服务。同时对旅游者进行包括赛事组织、宣传、交通配合、餐饮配合、购物配合、娱乐配合等赛事旅游服务相关评价的调查,以分析赛事旅游消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用以指导、改善下一届的赛事旅游服务活动。由于厦门对整个马拉松赛事旅游服务的努力,因此,塑造了厦门优质的旅游服务形象,为厦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历次关于马拉松旅游服务的评价表明,“很好”和“较好”的评价均高于90%。这一点,对于加快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厦门而言,其影响是深远而难以估量的。当然,也是其他城市借助赛事提高城市知名度,发展赛事旅游的可鉴之处

四、结语

厦门国际马拉松是近10年来我国成长最为迅速、影响力提升最快的赛事之一。它对厦门旅游产生了持续、深刻的影响。它带动了厦门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了厦门旅游消费,拓展了厦门旅游促销渠道,增强了厦门旅游服务意识,提高了厦门旅游服务水平。顺应旅游潮流,契合厦门市情;注重马拉松文化与城市旅游的融合;重视马拉松旅游服务质量是其成功的原因,也是其他城市在体育赛事旅游活动中值得借鉴之处。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4

在北京后海,清晨时分,总有一位着瘦削上身的老人在奔跑。他叫郝庆立,每天都绕后海跑3圈。虽然年岁已经不小,可30多年来,跑步极少间断,不论寒冬腊月北风呼啸,还是烈日炎炎暑热难耐,他总跑得津津有味。没人关注郝庆立是否跑过马拉松,他似乎也没有过多地在意马拉松,就是那样执著地奔跑着……

简便易行的方式使许多人对长跑情有独钟,它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的是自身肌体,只要具有主观能动性,长跑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唯一需要战胜的是思想的惰性。多少年来,坚持长跑锻炼的人不计其数,对于竞技的渴求也是由来已久。1956年创办的北京市春节环城赛跑首次赛事就吸引了将近1500人参加,由于那时控制比赛规模,连续几十年,人数一般在2000人上下,直到1993年,参赛运动员一下跃升至20000人。虽然这一赛事后来在比赛时间、比赛路线上都发生了变化,但动辄上万人共同奔跑的壮观场景却每年都会在北京呈现。而今,向业余爱好者敞开大门的马拉松成了他们进一步施展的平台,国内举行的每一项路跑赛事必能引来成千上万的长跑大军,名次对于他们无关紧要,而挑战自己更为参赛者看重。

马拉松的诞生具有一定偶然性。当年,在希波战争结束后,受命将胜利喜讯传送回雅典的士兵菲迪皮茨虽是有名的飞毛腿,但他对奔跑的距离并没有概念。尽管菲迪皮茨因跑完42.195公里疲劳而死,可那远非人类的极限。

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没有谁能说清楚。过去,国内的马拉松赛事有限,而且大多不对业余选手开放,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许多人不敢奢望挑战自我的机会。现在,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而且有勇气、有信心,那么在马拉松赛场一试身手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如此频繁,是因为长跑爱好者有进行比赛的需求。反之,马拉松比赛也激发了更多人投身长跑的热情。跑步本身是比较个人化的事,可经过现代通讯工具延展,跑者能在许多人身上找到相似的印迹,传导效应让人始料不及。原本素不相识,甚至远隔千山万水,可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地点做着类似的事情。他们极可能因为跑步而产生共鸣,并在马拉松赛中得以聚集,这是莫大的兴奋。

马拉松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在国内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接受,并逐渐凝聚成一支庞大的队伍,这种现象值得思考与探寻。马拉松热不是人们单纯地热衷某项运动,而是全民健身由政府推动到全民自觉的实现。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健身需求与日俱增,马拉松热折射出的就是对快乐生活方式的追求。

马拉松的参与者从运动中获得了超出跑步本身的人生感悟,而赛事举办者同样因马拉松而受益――一场赛事使得以往不为人熟知的小城声名鹊起,依托赛事还可推进外埠招商、城建升级、城市名片打造等工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5

据摩托运动协会秘书长姚治先生介绍,位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势险峻、气候多变,具有开展各种探险旅游活动的先天条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未能很好地开展和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雄伟、壮观的喜马拉雅并没有成为像阿尔卑斯那样的探险旅游胜地和户外运动天堂。喜马拉雅的户外运动资源并没有得到整体的开发,就是在经常来这个地区旅游的人看来,喜马拉雅被人为的分割为“印度的喜马拉雅”、“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和“中国的喜马拉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域文化概念,缺乏整体的开发运作。

基于这样的现实,几年前,自治区体育产业管理中心、自治区摩托运动协会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项目、线路和业务指导。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国家体育总局将其列为一项特殊的项目,提供体育产业项目援助和项目策划,帮助开发市场、组织赛事。

汽车集结赛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融休闲旅游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集结赛形式进行,即在不封闭的道路上,完全遵守交通规划,不以竞速为目的的汽车运动赛事。之所以选择集结赛的形式,也是因为考虑地区的地形特点、公路状况和气候态势,为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安全、可行,适合于喜马拉雅山区风貌的比赛形式。

第一届赛事于2002年10月圆满成功后,引起了印度政府和国际汽联的高度重视,国际汽联副主席侯赛因先生主动与赛事组委会联系,提出将比赛的线路从尼泊尔延长到印度。在印度汽车运动协会的邀请下,2003年7月份,由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与自治区体育局组成了联合先期勘路团队,对全线进行了全面勘察。在此期间印度外交部副部长接见了赛事组织者。在接见的人群中他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国际汽联副主席、印度汽车运动协会主席侯赛因先生。接见活动中,印度外交部副部长的一席话给中方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我们两国这么近,可你们是第一个把汽车开到印度的中国人。我们两国需要用同样的方式加深来往,印度与中国都需要加强众多领域的发展”。

通过举办“拉萨―加德满都―拉萨越野汽车集结赛”,体育产业开发管理中心积累了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的宝贵经验。经过他们的努力,在成功举办汽车集结赛的基础上,这几年,他们又创办了颇具影响的“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2006年9月10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拉萨如期举行,来自中、美、英、澳等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选手克服高原缺氧的重重困难,超越自我,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高原体育赛事,更为他们自己增添了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超级体验。

上午10时,阿罗意杯第三届国际半程马拉松挑战赛在布达拉富广场鸣枪起跑,途经牦牛雕塑、罗布林卡、大昭寺、色拉寺等著名古迹和景点,最后以赛马场为终点,全程21.0975公里。

最终,藏族选手包揽了男子组和女子组的前3名。与半程马拉松比赛同时进行的还有5公里迷你马拉松赛和10公里赛。

这是马拉松赛第三次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成功举办。比赛由自治区体育局和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总经理李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记得在创办第一届半程马拉松赛时,很多人都对它心生恐惧。由于高原的独特地理位置,人们担心,这样的比赛除了当地藏人还有谁敢参加呢,比赛能组织起来吗’在我们坚定执著的开拓下,雪域高原的神秘和极限马拉松的魅力终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勇敢的人们,比赛得以成功创办,2000多名选手完成了第一次挑战自然和人类极限的创举,也翻开了高原体育史上的新篇章。如今,马拉松对于长跑爱好者已经不再陌生,在成功举办三届后,比赛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内地和世界各国选手的关注,今年的比赛参赛选手比前两届增加了一半,其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只有13岁。这表明,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已经走向成熟。”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6

马拉松运动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体现着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所以,马拉松运动风靡世界,已成为了人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但由于我国体育赛事起点较晚,起点不高,且对比赛的市场商业运作水平较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项运动的发展,因此探索马拉松运动比赛的商业运作模式对普及与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拉松比赛商业运作的可行性

1984年洛杉机奥运会开创了私营企业承办奥运会的先河,并以崭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成功地将体育竞赛全面地推向市场。除了奥运会以外,各单项比赛也是如此,其中以美国NBA联赛和世界杯足球赛最为典型。可以肯定地说,商业运作体育竞赛已成为竞技体育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由于体育比赛项目的不同,其各个商业化运作水平也会有差异,但体育走向市场、体育产业化是必须的,也是促进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马拉松比赛现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不少国家都将马拉松作为本国的传统项目,形形的马拉松应运而生,马拉松的赛事愈来愈多,参赛的人数猛增,每次参赛的人数超过万人的已不在少数,运动水平也突飞猛进。马拉松运动具有强大的整合资源功能。各个城市马拉松赛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的同时,也毫不吝啬地给城市和所有参与者以巨大的回报,这便是马拉松运动的价值所在。

对于举办城市而言,马拉松赛首先是一张名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介绍这座城市,展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风貌;马拉松赛是城市的节日,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事业,自然也成为所有参与者相互协作的桥梁和相互交流的纽带,通过参与这个共同的事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还有利于增进市民的认同感和主人公意识,增强整个城市的凝聚力;马拉松赛对于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二、目前国内的主要赛事及运作模式

国内的主要赛事包括: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中国大学生马拉松公开赛,马拉松接力赛,另外还有各个城市举办的马拉松国际比赛,例如:青岛国际马拉松、大连国际马拉松、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安城墙马拉松、拉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天津国际市民马拉松等。目前,市场运作模式通常包括:

1.总冠名:比赛一般设一名总冠名。根据比赛规格,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价值不等的现金。2005年厦门建发集团成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冠名赞助商。

2.合作伙伴:参与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低于总冠名所提供的现金。除了享受组织单位所列的权利和利益外,该公司或机构将享有行业排他性的权利。

3.赞助伙伴: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低于合作伙伴所提供的现金。该公司或机构将不享有行业排他性的权利。仅该公司或机构赞助的专项产品可享有产品排他性的权利。361°(中国)有限公司是2006年至2008年厦门马拉松的全球顶级赞助商,厦门建发集团为本届国际马拉松赛的总赞助商,国际知名体育品牌红七匹狼、上海美津浓有限公司等积极参与赞助。

4.供应伙伴: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低于赞助伙伴所提供的现金及物品赞助。供应商无偿或降低成本为赛事提品或服务的赞助。产品及服务的赞助成本应相当或低于其他批发成本。

三、我国马拉松赛市场化发展的努力方向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比赛影响。由于部分马拉松赛事选传不够,造成参加的人数较少,由于我国的电视转播市场还不完善,一般只是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以及地方电视台转播,宣传队力度不够。在日本,每当有马拉松比赛,全国有几十个电视台转播,提高了比赛的选产力度。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媒介资源,宣传组织及其赛事联系媒体报道有关马拉松及长跑活动的消息,还可与媒体联办一些宣传专栏,如在报刊上开辟有关健身知识、科学长跑方面的专栏,在电视台办专题介绍、专家讲座等等。

2.扩大参加比赛运动群体的范围。要打造名牌赛事,首先要提高竞赛质量。这就要求有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保障,在此基础上提高赛事级别、规模、并尽可能邀请高水平知名运动员参赛。同时扩大比赛群体的范围,扩大比赛时间的延续性,组成一系列的配套比赛为扩大影响,延长赛事时间,取得更好的市场效应,马拉松还拓展出一系列的配套活动,与马拉松相关的活动应连续不断,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可参与;同时举办一些举办一些中小型的、针对不同细分目标市场的赛事,丰富自己的产品结构。

3.扩大市场开发的多样性。目前,国内外马拉松市场的开发刚刚开始,北京国际马拉松、厦门国际马拉松市场的开发力度比较完善,其余各项比赛正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应加强电视转播市场、赞广告费用、门票收入和社会性捐赠,以及赛事所固有的专用权,例如纪念币、邮票、特殊标志、吉祥物、名称(全称、简称、中英文)等进行商标注册等的开发。

4.加大马拉松赛事所负载的各种商业性价值活动开发。由于举办马拉松赛而吸引到的资金、带来的旅游、服务、餐饮、交通等行业的消费增长,以及由此引致的投资和消费的乘数效应,因此,应扩大赛事所负载的巨大商业利润,开展体育旅游、体育节等。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更是前所未有的旅游盛会,在奥运会举行的几天里,有25万名外国人来悉尼观战,如果算上1997年~2000年期间所有与奥运会有关的的访问者,人数将增加到150万,在旅游业方面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利益高达42.7亿美元。

参考文献: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7

7月10日上午,北京五棵松万事达中心,著名极限马拉松跑者陈盆滨率先冲线,紧随其后的是搜狐CEO张朝阳、滑雪世锦赛冠军李妮娜等陪跑嘉宾。现场一片沸腾。

“挑战100”极限跑活动从今年4月2日开始至7月10日结束,陈盆滨保持着每天一个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的节奏,从广州一路跑到北京。每天至少有一位来自互联网、娱乐、体育、媒体等各界人士陪跑。商人毛大庆、娱乐明星韩庚、作家冯唐、姚明等人都在这份长长的陪跑名单上。

一旦开跑,他的前方始终有一辆雷克萨斯NX 300h开路,更有30人的团队为其服务,医疗康复、后勤补给、直播、新闻报道、车辆交通,各司其职。

这更像一桩“事先张扬”的马拉松生意。

负责并筹划这一切的是一家名叫盛力世家的体育公司,两届奥运会拳击冠军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台后的比赛就由该公司运作。而在这桩“小生意”的背后,一个围绕马拉松的巨大生意场已经形成。

在陈盆滨“挑战100”之旅结束的同一天上午,北京马拉松(下文简称北马)正式开启报名程序。报名启动7小时后,人数已达33000人。而在2010年,同样人数花了5个月才报满。

随着中国跑步人群的急剧扩大,近几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已遍地开花。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46号文件),该文件明确规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

46号文件的为方兴未艾的中国马拉松热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今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又宣布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加速了正在规划马拉松赛事的城市的进程。目前仅浙江省就有东阳、横店、宁波、嘉兴等10个城市正在举办或准备举办马拉松。

当越来越多人的需求通过马拉松聚集到一起,商业机会开始爆发。

办场马拉松到底怎么挣钱?

6月的深圳,骄阳似火。一则消息令深圳安琪体育营销总监孙乾芳的心无比焦灼,公司运营两年的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竟然要公开招标了。他了解到,此次有两家风头正劲的上市公司已经加入招标争夺战,一家是乐视体育,另一家是赛事运营经验丰富的智美集团。一旦其他公司中标,安琪体育为深圳马拉松运营付出的几千万资金投入就有可能付之东流。

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一年比一年热,盯住赛事运营这块“肥肉”的竞争者已经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在看似红火的赛事运营上真正赚钱并不容易。

深圳安琪体育之前运营的两届深圳马拉松就都没有获得收益。两年前,孙乾芳被猎头挖到成立不久的深圳安琪体育,这家公司是深圳本土企业安琪食品集团的子公司,刚刚拿下了首届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的独家运营权。但最终首届深马因筹备时间仓促,招商经验匮乏,整个比赛的赞助收益仅100多万元――这笔钱给运动员发奖金都不够。而到了2014年,第二届深马的招商也不够理想,现金收益仅300多万元。安琪体育执行总裁梁翰辉曾透露,2014年深马总投入达2000多万元。孙乾芳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深圳市政府不负责深马产生的任何费用,赛事执行的所有投入都由安琪体育承担。也就是说,安琪体育要自掏腰包补上运营的亏空。

在国际上,体育赛事运营的商业价值分为三块。第一块是版权收入,约占整个收入的40%。其次是B2C的收入,即针对终端消费者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票房(门票或报名费)与衍生品,约占总收入的30%。第三块收益是B2B的商业赞助,约占总收入的30%。

目前中国城市马拉松运营市场的情况则比较特殊――主办方一般为中国田径协会与当地市政府,赛事所有权归当地政府。体育赛事直播的版权则归电视台。也就是说,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只能通过B2C收入和商业赞助取得收益。

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嗅到体育文化产业即将爆发的商机并积极投入进来。综合来看,当下国内从事马拉松赛事运营的公司有三类:国资系、外资系、民营系。

国资系以中奥路跑、东浩兰生、厦门广电为代表,前两家公司各自集中精力耕耘北京、上海市场。外资系以八方环球为代表。民营系以智美、深圳安琪体育为代表,智美今年独家运营广州、杭州、长沙、沈阳、昆明等6个城市的马拉松赛。

十多年前,美国知名体育营销机构八方环球开启了中国城市马拉松赛商业运作的先河。2002年,八方环球以买断的形式接手北马的运营权。八方环球拥有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全部商业权益,每年按约定向组委会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举办赛事的经费,北京市政府分文不出。该年度,北京马拉松赞助销售达250万美元,吸引了包括三星、全日空、斯沃琪等17个跨国企业赞助商参与。

从2010年开始,北马则由国资系――中国田径协会与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奥路跑体育管理有限公司”独家运营。这种“国家队赛事运营商”的出现,增强了赞助商的信心,北京现代、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纷纷加入赞助商阵营。2013年北京马拉松赛单日营收接近3000万元,其中大部分收入来源于5家赞助商。今年的北京马拉松3万名参赛者均为全程选手,中国居民每人报名费200元,外籍人士每人100美金,报名费总收入应在600多万元。

三者中,民营系企业从马拉松赛事运营中获利最为艰难。对智美传媒董事长任文来说,她拓荒三年,交了大量的“学费”后,才获得令人艳羡的收益。

2011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鼓励民营和外商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这则消息引起了任文的关注。2011年底,广州市即将开启2012年举办的首届马拉松招标。与北京、上海、厦门等拥有悠久马拉松举办历史的城市不同,广州市并没有将运营权交给政府相关部门或下属国有企业,而是将运营权向社会公开招标。

任文不能放过这个商机。

由于智美一直专注于汽车赛事运营与CCTV广告,拥有大量的汽车客户资源和一支赛事运营经验丰富的团队,在当时市场上尚没有足够多对手出现的情况下,智美拿下广马独家运营权。

“拿下广州马拉松后,我们认真研究了中国路跑市场,得出一个结论:路跑将是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第一个发力点。”任文回忆说,“现在看来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任文认为,中国体育产业现在最大的参与人群,最大的盈利点,最大的市场空间都落点在路跑产业。她决定将宝押在上面,在内部将这次转型称为第二次创业。

任文研究过国外成熟的赛事运营体系后,认为想要赚钱目前只能通过商业赞助商寻找突破口。

一开始,智美希望广汽丰田赞助首届广马,但三年前的国内马拉松商业生态一片荒芜,加上广汽丰田认为智美没有做过体育营销,对赞助有所犹豫。任文为广汽丰田描述了路跑市场的前景,并提供了增设五公里、十公里加强关注度与互动性的解决方案。最后广汽丰田的负责人才决定尝试一下,赞助金额为1000万元出头。

除此之外,智美运营的首届广州马拉松招商并不理想,除了冠名商广汽丰田外,其他赞助商现金投入非常少,大多只愿意提供服装、饮用水等物资。广州市政府虽然投入了一笔500万的省市引导基金,但专款专用,全部支付了交管、安保与志愿者的费用。智美投入的1200万成本除了一笔必须支出的费用――400多万的CCTV直播,其他投入主要用于赛事整体执行和获奖选手的奖金。算上参赛者的报名费,最终,智美只做到了勉强收支平衡。

任文意识到,如果想要继续在这个市场中获得利润,公司需要更多的赞助商。她必须补齐智美的短板,“体育文化产业需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品牌的力量非常重要,而智美当时在产业里并没有巨大的品牌号召力。”

任文决定通过上市扩大智美的品牌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智美在体育赛事运营领域的能力。一开始她选择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但前面还有800多家公司在“排队”。

智美最后只能以红筹的形式进入香港市场。2013年7月11日,智美集团凭借广告与体育赛事运营等业务板块登陆香港证券市场。之后,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基金公司的大笔认购让任文始料未及。

任文说两年前国内的投资经理还看不清楚体育文化产业的走势,认为智美在体育产业根本赚不到钱。而国外的基金经理对中国体育产业有更深的认识,“因为他们知道,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是政府为主导力的,实际上是以人民群众生活的提升为主导力。”任文说,“政府的提倡和政策的引导,实际上是顺民意而为。”

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智美加速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布局。2013年5月,智美在杭州市政府组织的竞争性谈判中胜出,拿下了杭州国际马拉松的独家运营权。

始于1987年的杭州国际马拉松其实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三大马拉松赛事之一。但由于赛道沿途植被密集,一直无法实现电视直播,影响了杭马的商业价值。

智美签约杭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CCTV的直播团队一起选择路线,升级赛道。同时,在赛道经过的西湖断桥做了Cosplay等商业规划,增加了杭马的娱乐色彩与互动营销方式。改造后的杭马具有了更高的传播价值与商业价值,吸引了银泰商业等企业的赞助。

但智美在这届杭马仍然没能实现盈利。直到同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广州马拉松,由于广汽丰田等赞助商加大投入,智美的体育赛事运营部门才开始盈利。

究竟马拉松赛事的利润有多丰厚?智美集团2014年年报是最佳注解。2013年度至2014年度,智美赛事运营收入增加148.7%,从1.018亿元增至2.531亿元,赛事运营的毛利增加约117.3%,由6990万元增至1.519亿元。该部分业务2014年毛利率达40.6%。

智美在马拉松赛事运营上的成功吸引了效仿者,许多之前没有马拉松运营经验的公司也一窝蜂地挤入这个领域。

2013年底,深马引入民营企业安琪体育作为独家运营商。次年3月,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市国资委直属的东浩兰生集团成立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独家运营上海国际马拉松。

至此,北京、广州等城市马拉松成功运营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而在今年的广州马拉松赛招标会上,包括中奥路跑、厦门广电、南方报业集团等数家公司都入围了赛事运营争夺战。智美在几轮比拼后,才拿下了广马三年独家运营权。

三年前无人问津,三年后抢食者云集。面对中国城市马拉松的运营争夺战,任文对《财经天下》周刊感慨:“上市一周年时,非常感谢所有股东帮我们修了一艘船,让智美来到了一个地肥物美的新大陆。但46号文件出来之后,大家一下关注到体育产业,干没干过的,都想去干,都想去做马拉松。”

智美控股集团总裁沈伟则表达了另一种担忧,他认为国内马拉松赛事运营商在马拉松赛事商业价值的开发上还远远不足。尤其是现在CCTV电视直播这样的马拉松线上的标准化传播已经做到位,但自媒体的传播、新媒体内容的结合,衍生品的开发和推广,都还不成熟。

“现在我们实际上只能做到B2B的商业赞助与B2C的票房,衍生品这一块还没有。比如广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自己的吉祥物和纪念品。”沈伟说,“我们在赛事的娱乐性、衍生品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7月中旬,孙乾芳悬了一个月的心终于落地――深圳市政府综合评估后,决定继续延用安琪体育作为今年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的独家运营商。他希望今年公司能有个好收益。

新红利与隐忧

每逢周末,北京国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跑者云集,搜狐CEO张朝阳、新浪副总裁魏江雷、赶集网CEO杨浩涌都是这里的常客。

与魏江雷、杨浩涌是个人爱好不同,张朝阳是立竿见影的行动派。今年搜狐公司不但迅速成立了跑团,还在搜狐新闻客户端里上线了“跑步频道”。

张朝阳现在每天都要跑步,即使到上海出差,也要到沪上跑步圣地世纪公园“刷圈儿”。他对《财经天下》周刊说:“跑步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民运动,搜狐作为媒体什么热就要跟什么,需要对这样一个成为国民运动的东西关注报道。”

他没有言明的是这家互联网公司对这个市场的觊觎。

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与世纪初的两轮跑步热相比,从智能穿戴、社交平台,到传统门户网站新上线的各类“跑步频道”,中国的马拉松热在互联网和创业潮的助力下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跑步爱好者罗壹雄给《财经天下》周刊算了一笔账,他的跑步装备包括:速干衣、运动短裤、跑鞋、带测心率功能的运动手表、导汗带。如果是跑全程马拉松,还会戴上遮阳帽、护目镜,穿上压缩裤与提速跑鞋,系上运动腰带。仅这些跑步装备已价值万元,这还不算运动饮料和盐丸等费用。

从运动装备品牌到智能可穿戴产品,从跑步软件到赢利性培训机构,一切与马拉松相关的产业都站在了风口上。

这一切对罗壹雄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充满了诱惑,他们也试图分得一杯羹。去年8月,罗壹雄与跑步达人田同生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约跑科技。他们认为跑步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跑步爱好者有强烈的社交需求。罗壹雄的公司以微信群和约跑App为主,为跑步爱好者与活跃在各地的跑团提供社交与跑步、徒步运动解决方案。

李宁、特步,运动营养品牌美瑞克斯是这类创业公司最积极的赞助商。这些运动品牌近年一直通过赞助马拉松比赛、为知名跑者提供装备,以及赞助创业公司相关活动来“圈地”。

在“挑战100”的100天征程中,陈盆滨的运动装备由安踏独家提供。通过这次赞助,安踏不但获得了品牌传播效应,还加速了产品研发的进程――安踏的设计师们经常与陈盆滨沟通,从鞋带形状、匝线位置,到鞋底软硬度、鞋舌厚度,陈盆滨的每一次反馈都被应用于产品设计。6月1日,在挑战100进行到第61天之际,安踏“挑战100”跑鞋顺势上市。

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运动品牌特步也成为国内城市马拉松市场的主力赞助商――2014年,特步赞助了包括厦门国际马拉松、重庆国际马拉松等在内的13场马拉松赛事,并结合马拉松赛事推出了3个跑鞋系列产品。2014财年特步实现营业收入47.7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鞋履产品业绩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30.43亿元。

另一边,国外运动巨头的战争则始终在阿迪达斯和耐克之间展开。2010年,阿迪达斯牵手北京马拉松赛,耐克紧随其后,签约上海国际马拉松。几年来,两大巨头分别占据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马拉松赛事,互不相扰。直到今年5月,维系多年的“南北平衡”被阿迪达斯打破。

5月24日,上海半程马拉松赛首次举办,阿迪达斯抢了耐克的“饭碗”――阿迪达斯成为官方赛事装备供应商,在这场5000人的比赛中出尽风头。阿迪达斯的这次逆袭并非空穴来风。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嘉礼公布了雄心勃勃的“通往2015之路”计划。其目标很明确,直指劲敌耐克,要让阿迪达斯在2015年底成为大中华区的体育第一品牌。

在“通往2015之路”战略指导下,阿迪达斯着重加强各大关键品类的地位,重点布局跑步。阿迪达斯不仅为来自八个中国城市的酷跑团提供赞助,还定期聚集超过八万名跑者一起跑步,参加各种跑步赛事。

热闹的同时,一些人也看到了问题。佳明中国总经理王正伟向《财经天下》周刊表达了中国关税政策对他的困扰。2013年,随着运动健身市场的升温,佳明中国将市场主轴转移到运动健身和户外手持领域。中国马拉松爱好者对佳明运动手表的追捧让王正伟很兴奋。但另一方面,佳明的工厂主要分布在台湾与美国,进口到国内要支付高昂的关税、增值税。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这些成本只得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王正伟认为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一直抱怨这类产品在国内是暴利。

另一个被人诟病的问题是比赛侵权。随着马拉松赛事的普及,很多没有跑步习惯,但又想参与马拉松的人开始追捧娱乐化跑步赛事。一些拥有独立IP(知识产权)的趣味马拉松就被引入国内。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8

2012年11月18日,杭州的秋天午后。落叶堆积路旁,阵阵凉风扑面而来,人们相继奔跑着从风景如画的西湖边经过。与其说这是一场马拉松的较量,倒不如说是一场属于跑者的嘉年华。两万多人加入了这场狂欢。他们穿过西湖的秀美风光,穿过都市的高楼林立,奋力冲向此行的终点—钱塘江畔。

魏江雷又一次出现在这条世界上最美的马拉松路线的跑道上。杭州马拉松赛事沿途的风景,让他印象深刻。“特别是前面的二十公里,就像乘着风在跑。沿途要穿过小山、竹林、茶园,风景特别漂亮。加上季节正好,茶树的香味扑鼻,让你总想伸出手,去摸摸那些绿色。”

几个月前,他刚刚在兰州完成了一趟马拉松征程。短短两个月内,魏江雷相继参加了杭州、北京、上海、厦门四地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除此之外,他还远赴日本,参加了东京国际马拉松赛事。

“每个城市的马拉松都有不同的特色—兰州马拉松是国内最高海拔的赛事,杭州马拉松的沿途线路非常美,厦门马拉松创下了参与人数之最。”对魏江雷而言,每一场马拉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我享受马拉松,因为它可以成为全民参与并一同分享情感和欢乐的大Party。”

当跑步成为习惯

为了纪念儿子子尤而开始马拉松之旅的经济学者柳红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跑过马拉松;一种没有。他们属于不同的世界。两个世界间有一道门,推开了就能通行。只是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不想推开,因为那是道需要花力气去推的门。”

魏江雷的故事,则要从“奔跑”二字开始说起。2000年,为了控制体重,还在美国加州工作的魏江雷开始跑步。当时,他的住所周围拥有的环境非常适合运动。“开车只要五分钟,就能来到一个绿树环抱的山脚下,那里甚至还能看到野兔、小鸟等小动物。”用他的话说,“在这样的风景下,不跑步简直就是浪费!”

魏江雷一直是个热爱运动的人。他打过六年高尔夫,也和朋友一起攀登过玉珠峰。但最终他却选择了在跑步这项运动中落脚。“这是一项受场地、装备、年龄甚至天气条件限制相对较小的运动方式,非常方便参与,所以我有更多的机会去跑步。经过锻炼,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特点也更适合平地上的长距离跑步运动。”

跑,这个简单的动作,为魏江雷在美国的五年忙碌时光中,添上了最为难忘的一笔—先是从快走开始练起,然后能连续跑15分钟,逐渐到半个小时,再到一口气跑完十公里。这一组听上去简单的练习过程,却花了魏江雷整整一年的时间。“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体能,更需要毅力和恒心。但当你体会到跑步带来的乐趣、并爱上跑步之后,跑步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在大部分人看来,比起其他运动,跑步是一件枯燥的事,“很多人甚至觉得连续跑几个小时是特别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你真的开始跑,就会感受到许多常人无法体会的乐趣。”平日里,魏江雷的工作非常忙,一大早就出门工作,下班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即使在车上,也需要处理邮件、看报告和回复电话,所以,在工作状态下,他很少有机会关注身边的风景。“只有在跑步的时候,才有机会让自己投身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边跑,一边看到绿色的树叶和金色的夕阳,这样的环境让我充分放松,舒缓工作压力,精神状态就会变得特别好。”

魏江雷看过的最美的风景,是在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也是他平日里最喜欢的跑步场地:这里有塑胶跑道,而且树木丛生、空气清新、视野开阔。2011年的秋天,为了准备北京马拉松的赛事,魏江雷约上三五好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练习长跑。那是一段三十公里的路程,魏江雷跑起来却并不疲倦。还剩五公里就完成练习的时候,魏江雷无意间一个抬头,看见了即将落山的夕阳,霞光浸染了路边的风景,满眼都是金黄和翠绿。不知是谁突然说了一句,“哇,可以跑一辈子!”魏江雷突然被眼前的景色触动,铆起劲来和朋友一道往夕阳的方向努力奔跑。这个画面让他至今难忘,“我还记得当时看到的一草一木,看到的西下斜阳,甚至还能想起自己闻到的味道,那是特别美妙的感觉。”

从一开始的十公里跑,到现在每周要跑五六十公里,至今,魏江雷已经拥有了十三年的“跑龄”。“要是一周不跑步,总会觉得周身不舒服。”跑步,成为了魏江雷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马拉松的态度

“跑步是一项运动,而跑马拉松则是一种态度。”在魏江雷看来,马拉松这项运动不仅仅意味着42.195公里的赛道,更意味着一种坚忍不拔、积极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2000年开始跑步练习后,魏江雷就迫不及待的尝试挑战马拉松。最早,他跑的是二十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当时觉得最多跑个半程就够了,自己并不想再挑战更远的距离。”而他与全程马拉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生在2011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事中。“当时本想依然报半程,但是半程被报满了,于是只能跑全程了。”他总是用“将错就错”来形容自己的“首马”经历。

4小时29分32秒。这是魏江雷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的成绩。跑完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之后,魏江雷就深刻体会到全程马拉松对于身体、心理、精神的要求。“跑到半截,因为体能耗尽,会觉得身体前面挡着一面难于逾越的墙,再要往前跑起来,就会觉得特别艰难。我们管那个感觉叫‘撞墙’。”

和半程马拉松相比,全程马拉松对于跑者的身体素质、忍耐力、心理等素质的要求更高,更难于完成。所以,不管是半程还是全程,都会出现阶段性的让跑者觉得很痛苦的“坎”。“首马”“撞墙”之后,魏江雷意识到,如果要继续跑全程马拉松,就必须在身体和精神上继续提升自己。“如果训练量不够,还要挑战半程甚至全程马拉松,只会对身体带来伤害,这其实违背了运动的初衷。”他坚信跑马拉松不能靠盲目地挑战—仅靠自己的精神力量,而不顾及身体的承受能力,是不可能征服这四十多公里的。因为有了多年的跑步锻炼,因此跑完半程马拉松对魏江雷而言并非难事。“但全程马拉松依然算是个挑战,所以成就感必然更大一点,毕竟付出的努力更多。”

“身体素质、体能储备、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意志品质……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让你在跑全马的时候有‘苦不堪言’的感受。”所以,关键在于科学的训练。“一套不错的运动装备,最基本的饮食、医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魏江雷的眼中,马拉松跟其他运动一样,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惟其如此才能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跑步训练的过程确实很枯燥,但这个过程会对身体和精神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唯有长期坚持,才能笑到最后。”

马拉松跑进生活

出于对奔跑的执着和钟爱,魏江雷甚至将马拉松一路跑进了自己的生活里。联想为跑者开发了一套“乐疯跑APP”软件,还推出了一款防水、防尘、防摔的运动智能手机。“作为联想集团中国区的CMO,能把周围许多同仁以及我本人的爱好同品牌推广工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非常幸运的。”在他的提议下,联想不仅参与支持了许多国内的马拉松比赛,还邀来CCTV主持人于嘉、刘建宏、王凯,国际探险家金飞豹,国际时装设计师李鸿雁等许多喜欢跑步的知名人士,组成“乐Phone跑者”团队,“希望他们通过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鼓励周围不跑步的人都跑起来,一起拥抱健康、快乐的生活”。

魏江雷还有一大批同样也在企业界担任高管职务的朋友,例如万科的毛大庆,百合网的慕岩,阿里巴巴的付,他们也都是马拉松的爱好者。“这几位跑友和我一样,平时的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压力也很大。我们都在通过马拉松,让自己能有健康的体魄去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同时能舒缓压力,让工作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正能量’。”

魏江雷对自己的训练有着一套详细的计划。他理想中的跑步训练节奏是每周三次,每次最少十公里,每周总计五十公里。其中,某个工作日跑十公里,周六一般跑十到二十公里,周日一般跑三十公里。而每周的三次训练中,其中两次是搭配速度、耐力和肌肉爆发力的训练。

跑那么长的训练距离,平时都想些什么?“就拿周日的三十公里为例。跑第一个十公里,脑子里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而第二个十公里,就开始想其他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跑到第三个十公里,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跑的时候就会抛弃所有的念头,开始注意路边的花花草草。因此也是一个放松的过程。”

虽然会为自己制定严格的锻炼计划,但魏江雷从不给自己的马拉松成绩定目标。“名次和成绩不是我所看重的。我目前的成绩维持在4小时20分左右。不管成绩好一点还是坏一点,只要跑起来,我都会感到非常快乐。”

“马拉松是一种态度。不光是对生活的态度,更多的是你为人处世的态度、你对工作事业的态度。”魏江雷把马拉松比作一个品牌的构建过程:只要你坚持,不放松,在一个方向上持续不断地做出努力,这个努力的结果就一定能被别人看到。“马拉松特别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也可以成就很多人的生活态度。”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跑下去。”魏江雷说。

魏江雷谈马拉松

马拉松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

跑步是一项有益健康的活动,值得越来越多的朋友参与进来。但是,要想成功抵达终点,享受完成目标的愉悦,真正感受马拉松的魅力,就必须科学地调配步速、呼吸、体力等。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参与马拉松比赛,哪怕只是10公里或者20公里的分赛段,其实都能反映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所以,科学的训练是参与马拉松比赛的前提。训练量不够的时候非常不建议直接去挑战半程甚至全程马拉松。在平时训练中,需要坚持的精神,但也需要量力而行。比赛前还要注意休息和饮食。比赛过程中要合理分配体能,注意呼吸节奏的调整,适当补充能量和水分,以及用意志品质去克服“撞墙”,还有比赛后的排酸、恢复性慢跑等内容。

跑马拉松时需要哪些必备品?

首先是要找到一双合适的鞋子,目前国内外运动品牌都有自己的跑鞋系列产品;如果要从事半程或者全程马拉松,可以请一些更专业的朋友帮忙挑选更适合自己足部特点的跑鞋,比如根据自己的足弓高低,跑步的时候脚习惯内翻还是外翻,就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非常专业的跑步鞋。此外,也可以根据天气特点而配备运动速干T恤,压缩衣,压缩裤,运动外套等等。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9

9月份某天早上的9点整钟响,“嗒嗒嗒”的鼠标按键声在台湾不同的地方此起彼伏,上万笔的数据正准备上传至网络的某一端,计算机系统开始瘫痪,数据送不出去,连抱怨或咒骂声也无法如实传达。

这场景,就是2012年11月3日于花莲举办的“太鲁阁马拉松”开放报名时的状况。当天下午时间1点多,台湾路跑协会的网站上公布,半程马拉松21公里组7500个名额以及全程马拉松42公里组2600个名额罄竭一空。

11月28日早上8点半开放报名的2013新北市双溪“樱花马拉松”,同样的情形再次出现,因为大量的数据涌入,造成计算机报名系统端当机,承办单位为表示歉意,又在当月30日开放增额报名,同样也是转瞬间额满。

类似的路跑赛事报名一开放就被秒杀的情形在台湾似乎成为了趋势,究竟是路跑赛事中的运动本质吸引着民众参加,还是这一波接一波的慢跑风潮成为风尚,慢了就落伍?

1916年4月23日,台湾日日新报社举办马拉松全岛大赛。这是一场由高雄至台北、分为十个区间、号召来自日本与台湾籍的选手、为期5日的接力赛。当时台湾西部的纵贯线公路已经完成,活动宣传中描述此次比赛由结着黄金稻穗接近第一期采作的台湾米仓西南部的沃野平原出发,跑向还是青翠碧绿稻叶的台湾西北部,可以体验由热带至亚热带所呈现的不同纬度气候的自然风光。最后当时的“台北州”获得了冠军。

不过,在日据时期的台湾(1895~1945年),马拉松距离并未被正式定义,所有超过10公里以上距离的路跑竞赛,均被冠以马拉松之名。另外,根据在台湾出生长大的日本女人竹中信子所写的《日治台湾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湾》(昭和篇上)一书中提到,当年九月也举办了巡回五州厅的竞走赛,民众可以参加预测第一名完成时间的有奖征答。以当时台湾五州厅的区域距离,或许已超越了现今马拉松的标准距离。

台湾岛上最早的马拉松赛事,可以引溯至光复初期,于1947年举办的第二届台湾省运动会。第一次举办了男子马拉松比赛,不过1947-1949这三届的省运马拉松赛都非合乎正式规则距离的赛事,直到1950年台湾省运动会开始,马拉松比赛才固定以正规的42.195公里的距离举行赛事。而女子马拉松则于1983年第三十八届省运会始列入大会竞赛项目。

那个时候,由于一年中只有省运会这一场马拉松赛事,所以并没有人挑选马拉松做训练,于是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选手。每年的省运会马拉松赛,都是由五千与一万米的长跑选手兼项去跑马拉松。在这种情况下,省运会马拉松赛都是由天生体能较为优异的原住民选手拿下冠军。从1947年-1978年三十二年间的马拉松冠军,都被来自于不同县市的原住民选手囊括。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台湾区运动会,第一次跑马拉松的郭宗智先生以2小时58分51秒的成绩夺冠,并接着在1982、83、84年完成三连霸的记录,当时郭先生最佳成绩是2小时30分58秒。1983年1月,郭宗智以2小时34分12秒的成绩在第一届恒春马拉松夺冠,也因此被台湾田径协会选为参赛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的宝岛第一人。而时至今日,郭宗智的2小时31分06秒,仍是台湾选手在波士顿马拉松所跑出的最佳记录。

1977年,年仅八岁的蒲仲强于三周内接连在“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两度打破八岁男童马拉松世界纪录,蒲仲强同时也是台湾参与这两大世界级马拉松的第一人。北美所发行最具份量的体育杂志《Sports Illustrated》将蒲仲强列为1977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3位体育名人之一,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一位。1978年,九岁的蒲仲强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第一位打破三小时大关的少年马拉松选手。

蒲大宏、蒲仲强父子于1978-1987年间曾多次回到台湾宣扬长跑运动,所到之处可谓万人争睹,他们在全岛各地出席跑步活动,除了粉丝的献花献吻,许多中小学生也会跟在他后面跑步,电视台的邀约访谈也接连不断。此外,已故的蒋经国先生、时任台北市长的李登辉等多位政要都曾多次接见他并给予鼓励,并感谢他对长跑运动的推广。

1979年3月18日第1届“金山马拉松赛”开跑当天,蒲氏父子应“蒲仲强慢跑俱乐部”之邀,返台两周并主持了八场“为团结而跑”的活动。蒲仲强慢跑俱乐部订制了背面印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面有“为团结而跑”字样的运动上衣。俱乐部的会员每个人都穿了一件,许多参加跑步的人也在现场买一件穿上。原本只是单纯的跑步,却在无形中让现场氛围似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慢慢的汇聚与发酵。

1977年,享誉国际,有“东方飞跃的羚羊”称号的纪政女士,受邀回台担任田径协会的总干事,并以自身之专业素养致力于推广台湾的路跑运动。在纪政女士怀抱着“顶尖的运动员出身自拥有广大的运动人口之上”的观念下,除了积极争取国际性赛事举办之外,更首度在台湾推广全民路跑的观念与各项赛事。1978年台湾规划了每年11月至来年2月的“越野季”,随着逐年增加的爱跑人士,1982年将“越野季”的名称改为“路跑”,开始了全年性的举办路跑活动。并带领同仁至台湾各地向各单位协助推展路跑活动,并期待未来各单位都有自行承办的能力,这样不但各地都能有比赛让选手成长,也让运动风气能够在每一乡镇县市中蔓延。

在纪政女士与其他有心人士的努力耕耘之后,大约10年的时间内,台湾各地的路跑俱乐部都已具备了独立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经验与能力。

台湾田径协会举办的“金山马拉松赛”命途坎坷,它可以说是台湾第一场民众性的马拉松赛,第一届除了一般民众可自由参加,同时也开放女性跑者的参赛。金山马拉松一直延续到第五届,都在春季每年的三月举办。第六届则改在同年底1983年12月25日开办,当届冠军陈长明,以2小时18分47秒的成绩打破场地及台湾纪录。1984年金山马拉松轮空,至1985年又回到三月开办第七届之后,田协主办的金山马拉松无疾而终。2001年金山马拉松重见天日,改由民间团体路跑协会主办,在风雨中出发至白沙湾。来年又续办了一次。到了2003年4月20日,金山马拉松改由台北县政府主办,次年4月1日,主办单位把名称改为“金石”马拉松,大约是为了切合赛程路线是由金山至石门往返之意。2009年,据传万里乡民向主办单位抗议路线上明明从万里翡翠湾起跑,名称上却没有“万”字,于是台北县政府又把赛事更名为了“石万金国际马拉松”。

1986年,“台北国际马拉松”诞生。2004起开创企业冠名赞助的先河,2009年富邦金控入主冠名,现今正式名称为“富邦台北马拉松”。

此赛事长久以来因为历任市长喜爱运动并极力推广“健康市民、活力城市”的理念,加上历次赞助企业整合媒体营销的积极手法,不但提升企业形象与能见度,更是对于路跑活动的推波助澜有着相当大的助力,也让“台北马拉松”名声在外。

以台北马拉松历年举办的结果与成效来说,可以让我们明白即使原本相当冷门的运动项目,经由路跑协会不屈不挠积极热心的推广,加上地方的辅导和办理,最后结合企业集团的赞助与营销,终于开花结果获得社会大众的响应支持,其创造共赢的局面,其所带来的价值与效益不言而喻。

2000年起举办的“太鲁阁国际马拉松”,不但成功地把险峻奇丽的峡谷风光营销到全世界,参赛的上万名选手与家属也为当地如民宿、餐厅等相关行业创造了观光商机。对于参赛跑者来说,徜徉流连在这高耸陡绝的峭壁峡谷中,是毕生难忘的经验。

近十年来,台湾各地区的马拉松赛事逐年增多,从2005年的8场,到2012年的49场马拉松,成长的幅度实在惊人,这还不包括其他的路跑赛事以及超级马拉松。其中,在2011年,台湾马拉松赛会场次高达51场,创下台湾马拉松史上场次最多的纪录,在全世界国家和地区中,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全球排名第4。

地区性社团与俱乐部的蓬勃发展,也让各赛事更加多元化。比如南投县的“葡萄马拉松”,可以体验布农族的原住民部落风情部落风情;“合欢山马拉松”可以让跑者尝试攻顶台湾公路最高点——海拔3275米的“武岭”的痛。

2000年后,眼见台湾马拉松风气渐盛,新北市永和慢跑俱乐的黄政德伉俪出钱出力,支持设立“跑者广场网站”,并建立了对路跑运动影响深远的“马拉松普查”制度,让台湾马拉松的成长速率有了更直观和准确的数据支持。而黄先生迄今已参加3百多场的马拉松赛事,并积极筹备“台湾百回马拉松协会”,继续为台湾的马拉松贡献心力。经过这么多年来的酝酿,跑步已经成为台湾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休闲的最好选择。

2013年台湾路跑趣赛

1.台东比基尼太麻里沙滩路跑赛

开赛日期:2013年1月1日上午7:00-12:00

由台东县太麻里乡公所主办的第二届比基尼太麻里沙滩路跑赛,在路线选择上竭力展示当地“观光美地、繁荣家园”的地理与人文特色,分为20Km组、10Km组、5Km体验组与最具噱头的比基尼组。比基尼组男性也可着三角泳裤参赛,选手只要在2小时内跑完规定路程,就可领导纪念T恤、浴巾、100元消费券、完赛奖牌等奖品。

2.南投泰雅杯大脚丫森林马拉松赛

开赛日期:2013年1月5日10:00-16:30

南投泰雅杯由泰雅度假村主办,在2013年迎来其八岁生日,由于这里是赛德克巴莱的原乡,泰雅森马在路线上也尽量展示纯生态赛道的风情,环境清幽、景观唯美、视野壮阔,同时,漫山遍野的芬多精也将沁人心脾,赛事分为全马组、半马组以及9Km的健康组。

3.台南友谊杯南化乌山拜年马拉松

开赛日期:2013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5:00-14:00

由台湾大脚丫长跑协会台南分会主办的拜年马拉松即将在明年的春节举办第六届,对于那些感觉过年越来越无聊,年味越来越淡的跑步爱好者来说,在新年的第一天通过挑战马拉松的方式来度过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主办方设计的线路包括美丽朴实的台南乡村小镇以及南化乌山顶,更值得期待的是只要按时跑完全程46.5km还能领到红包!

4.台北艋舺杯马拉松路跑赛

开赛日期:2013年10月20日6:00

2013年的艋舺杯马拉松由台湾艋舺文化跑者协会主办,结合同名电影的社会影响,展现艋舺传统与现代的不同风貌。赛事全程42.195km,起始点和终点都设在台北万华区华中桥下。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10

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荣昌县委、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创作中心和丰城剑气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拍摄的电影《七彩马拉松》日前在全国开始放映。影片《七彩马拉松》以奥运精神为支点,讲述了一个走出古镇的冠军马拉松运动员人生波折的故事,从多个方面透露出昂扬的向上精神,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表现了励志和自我价值的思考等主题。对迎接奥运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扬奥运旗帜

电影《七彩马拉松》以奥运为背景,主题鲜明地要传达出一个人人心中都有马拉松梦想的理念,进而感悟人生,认知自我。影片以主人公马拉松名将金秋成在激烈的比赛中突然退出赛场,招来舆论哗然;白领丽人郭小婷、企业老总高总、记者余飞、启蒙教练王老师和青梅竹马的姑娘许燕相继登场,引出一段如何让名将重回赛场的曲折动人的故事。郭小婷火热的激情燃烧了金秋成普通人生活的梦想,让他萌生退意;高总将余秋成打回原形告诉他要牢记自己的身份。金秋成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身旁,遭遇母亲肾衰竭的病痛打击,是王老师和许燕的殷切希望让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是母亲博大的情怀使他震撼猛醒。与此同时,郭小婷也受到了金秋成的感染。在与记者余飞的交往中,实现了自己跑完人生第一个心灵马拉松的梦想。金秋成在退出和重回赛场之后,开始了自己新的马拉松征程。

主打奥运精神,高扬奥运旗帜,给影片带来了强劲的动力。鲜明的人生主题,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之下,激励着人们奋进。影片围绕马拉松运动,不仅仅讲述了赛场的故事,还传达了人生的经验和思索,把奥运精神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观众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仅可以在行动上跑完马拉松赛程,也可以不断地突破心灵的桎梏,完成灵魂的马拉松之旅。

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地点,以突出奥运精神和马拉松运动的真谛,剧组先后在奥运城市青岛、国际马拉松赛事地厦门进行选景,最后选择了重庆这座山城。并感动于荣昌人的真诚热情,将主要外景地选择在重庆荣昌。在开机仪式上,荣昌县委书记夏泽良表示,一部奥运题材的电影选择荣昌作为开机地,是荣昌的骄傲,同时荣昌人也要证明影片的选择是对的。荣昌县委、县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党风建设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荣昌虽然和北京有千里之遥的距离,但是荣昌人民将用自己的真情,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拍摄。为影片提供物质、精神和资金支持,为奥运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演员缘于奥运打破常规倾情加盟

两年前,易华导演开始筹备这部奥运为主题的电影。因为有一个好的题材,又是在全民迎奥运的大背景下,影片在剧本阶段就受到了很多影视专家的关注。剧本完成之后,好故事吸引了诸多明星的响应,几经拟选,从角色和故事出发,先后有谢园、郭金、王子鸣、刘小锋、常笑和董璇最终入主影片《七彩马拉松》。实际上,从影片建组到开拍,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甚至出现了演员没有看到剧本,在听到故事介绍的情况下就做出签约的决定,有违常规,缘于奥运。

据易华导演介绍,最初是敬佩谢园老师的精湛演技,慕名到北京电影学院直接探问的,两人一见投缘,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让他觉得剧中王老师一角非谢园出演不可,因为只有他最合适阐释老师背后的默默关注和深深的爱。谢园表示,誓将小人物演绎到底。相信,以《孩子王》中的经典老师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的谢园,此次演绎一个培育体育人才的王老师,是走在熟悉的老路上,小人物的顽强难以掩藏。随后,剧组开始在众多艺人的简历和作品中寻找合适的演员,刘小锋、郭金先后进入导演的视野。据刘小锋回忆,自己当时正在东北老家养腰伤,一听说有个奥运的电影,虽然对运动员的生活并不是很熟悉,但热情因为每天都在面对奥运的倒计时下被点燃,听完剧本故事介绍后,一口答应了这个角色,而这于他应该是第一次。郭金在看完剧本后就给导演打电话,表示自己能出演郭小婷,并希望导演把她的名字改成郭小婷。谈及角色的吸引力,郭金坦言,这是一个能给自己很大表现空间的角色。许燕一角的拟选经过波折,但董璇的出现绝对是一次难得的展现本色自我的机会,同样是没有看到剧本,仅仅因为一个与奥运有关的故事,董璇就和剧组签约。

在种种有违常规的背后,隐藏着电影《七彩马拉松》一个诱人的主题:事关奥运,事关人生。这也正是我们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精神和方向。影片吸引了祝希娟、谢园、刘小峰、王子鸣、董璇、郭金、常笑等人的加盟,群星的演出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亮色,同时也体现出全民参与奥运的积极态度。

三、多个“第一”点燃“七彩马拉松”

电影《七彩马拉松》中包含了很多的“第一”。刘小锋是电影《七彩马拉松》的领跑者,但这却是他第一次饰演一个运动员。2007是刘小锋饰演“丈夫”收获丰收的一年。在国话大戏《密令1949》中,作为唯一一名国话之外的外援演员,他和朱媛嫒饰演一对“特工夫妻”,将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特工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心里有扇窗》里,他和大陶红饰演一对“冤家夫妻”,展现了一个男人的外刚内柔的性情,让人记住了他帅气的外表,也感动于他温柔的内心。对第一次饰演运动员的刘小锋很珍惜这个角色,作为一名演员,奥运和自己本来相距很远,但现在有一个零距离地为奥运做点实事的时候。用自己对表演的真诚和执著去塑造一个寻找自己价值的人,去挖掘自己的“运动生命”。

对在很多古装戏里饰演大家闺秀的董璇来说,影片《七彩马拉松》给了她第一次展现自己本色和纯朴一面的机会。虽然有顾长卫《立春》里面漂亮女孩的前车牵引,但小家碧玉许燕的温淑和纯洁将是董璇展现自己本色的绝佳时机。素有“小巩俐”之称的董璇,此次有了一个在农村展现自己的空间,相比巩俐当年很多让人不断提及的农村经典影片,董璇也有了一次证明自己除拥有典型的“巩俐容”之外,也饱含巩俐般纯朴的爆发力。

央视著名主持人常笑虽然多次加盟过影视剧,但该片却是他第一次以署名编剧的名义客串角色。对于自己饰演的高总角色,他坦言纯粹是因为在改写剧本的过程中觉得高总这个人物能给自己一些触动。这个人物虽然不是反面人物,但却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意义,这个人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自己最后能认识到自己的谬误,知道回头是岸,给大家一个光明的印象。对于这样一个有感而发的人物,虽然不敢说要把这类人物的塑造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但却一定会有 “常版”味道。

歌手王子鸣,也是影视圈里走动的常客,但《七彩马拉松》给了他第一次不化妆、不修饰,自然派的“蓬头垢面”的机会。对这样一次“毁容”之举,王子鸣已为自己剧中饰演的余飞在走向自我超越的阶段,需要这么一个情绪的累积。就像郭金饰演的郭小婷一样,他们本来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但是一场马拉松让他们改变了人生态度。

此外,亚姐出身的郭人,在剧中出演一位前后性格反差很大的角色,这也是她大银幕形象的一个自我突破的机会。具有亚洲最上镜称号的她,以这个角色前后的变化为挑战,相信能给观众一个全新的印象。电影《七彩马拉松》缘于奥运,依托这些“第一”,定会打破纪录,创造辉煌。

马拉松活动总结例11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兴起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而城市马拉松赛事在中国的兴起要从1981年北京国际马拉松的亮相开始算起。在当时,北马作为中国首届城市马拉松赛事,吸引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报名参赛,与国际马拉松不同的是,北马的“头跑”只有职业男选手参加。

到1998年,马拉松赛事报名门槛降低,普通大众选手在那时才真正开始参与这场体育盛世的狂欢。这样的参赛热情,在2007年更是迎来了阶段性的突破,那一年完成全程马拉松的人数也首次超过一万,被业界称为是“马拉松元年”。

此后,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基本确立,发展也越发与国际接轨,一些嗅到商业价值的商家也开始参照国外赛事承办经验,有计划地挖掘马拉松背后的经济价值。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当年的“46号文”,从顶层设计上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在中国,马拉松正成为“超级网红”般的体育运动,热衷“跑马”的人越来越多,在社交媒体上晒跑步,也成为一种时髦。

跑马背后的完整产业链

跑步运动看似门槛很低,但背后却蕴含着极大的消费空间。仅就跑步装备而言,这一块的消费规模就体量惊人。有业内人士曾表示,2014年中国跑步装备的营业总额已经达到了300亿元。而在阿里体育2016年9月公布的天猫淘宝平台2016年上半年体育消费项目排名来看,跑步项目以65亿元高居榜首。

专家预言,马拉松市场在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之体育产业有政策的强力助推,马拉松辐射带动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多,发展的空间更是不容小觑。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例如体育赛事制度放宽、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参与,互联网+体育的效能推动,都为抢占时代风口提供了契机,需求已经没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做文章。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中永恒的引爆点,未来马拉松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趋势,而国内马拉松赛事要想跟国际上其他王牌马拉松赛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必须顺潮流而为。

当然,对于无利不起早的企业和商家来说,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带动体育消费,以确保自己在这场狂欢中分得一杯羹。倚仗马拉松经济井喷发展的大背景,跑步产业链也有自己的细分。

在一些马拉松赛开展比较成熟的城市,一条完整的马拉松产业链涵盖了衣、食、住、行、游、购、娱,围绕这七个要素,又会细分出铺设面较广的利基市场(高度专门化的需求市场),其中最大头的是体育用品销售,而具体的占比也已经有专业机构作了测评统计。

在体育装备领域,我国有着超过2 000亿的市场规模,占据了国内体育产业总规模的79%。逐利资本家们围绕马拉松这块“蛋糕”,也率先从装备市场发力,开始有步骤地布局。有趣的是,在社交软件、微信、微博,不少网友也会经常晒出自己的跑步装备。马拉松参赛者的基本装备从运动耳机、眼镜、速干衣、智能手环、跑步手表、跑步裤、跑步鞋等价格从上千到上万不等,同时带动了一系列专业跑步健身课程的火爆,马拉松几乎已经成了中产阶级高端、时尚、流行的代名词。

除了装备、赛事、旅游,跑步在互联网、培训等其他领域同样潜力无限。就“跑步+互联”而言,随着跑步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跑步应用也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面上同时存在着近150款相关跑步软件。跑步应用通过提供工具服务或社交服务,聚集了庞大的跑步爱好者,它们凭借积累的用簦通过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和比赛,不断创造着更多的经济价值。

伴随全民健身消费升级,国产体育用品企业逐步发力,开始打造更专业、智能、时尚的产品。而随着跑步这样的大众体育升温,很多传统行业的领军企业、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布局体育产业生态圈。

马拉松到底挣钱吗

除了跑步装备市场的火爆,赞助商的追逐,资本热钱的涌入,也让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承办方站在了体育产业真正的风口。数据显示,近两年国内体育产业的规模已近几千亿,粗略估计,这块大蛋糕里,跑步市场占据了1/8,而跑步产业链最核心的就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它是连接体育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纽带,也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剂和催化剂。

马拉松比赛挣钱吗?国外的绝大部分肯定是挣钱的。我们以美国某赛事为例,40%的收入来自电视版权,30%来自赞助商,20%来自票房,其他来自赛事纪念品,约占10%。著名的美国恶水超马,每个人仅仅报名费就要10 000元人民币,选手还要全程自备车辆、后援团和补给,如果要拍纪录片还要再额外付给组委会费用。国外电视台直播是要付费给组委会,但是国内的比赛不一样,国内要上电视,组委会是要掏钱给电视台的,而且费用不低。

在国内,从2012年开始涉足马拉松的智美体育被称为“马拉松第一股”。据其官网显示,2016年智美集团从1~12月无间隙地为中国75万马拉松跑友带来了35场马拉松赛事,是国内最大的路跑产业运营商。智美体育集团总裁任文表示,对于中国的马拉松产业来说,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赛事经营者们只有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才能逐步将中国的路跑文化培育起来。

通过向赛事运营方了解,一场马拉松的盈利主要看收支状况,收入来源又主要细分为商业机构的冠名费、赞助、广告费、政府支持,以及消费者的报名费、入场观众门票、衍生品销售等。支出方面则主要由赛事奖金、安保医疗等服务类项目,以及媒体资源合作组成。

相较于智美这样的大型赛事运营方,国内其他涉足体育服务业的企业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大部分都处于不挣钱的尴尬局面。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马拉松正处在转型期和磨合期,很多操作都有待规范,除了相关联的市场经济是主轴,马拉松赛事的收益更多还是在于社会效益和城市效益。

市场经济是规范经济,而不是暴力经济,马拉松的标准与规范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更要科学地满足需求。当然它对拉动城市其他产业消费也是有帮助的,几乎所有城市马拉松都对当地参与人数做出限制,把尽可能多的名额留给外省市,这些外省市的参赛选手在比赛地的消费就是纯粹的GD P。业内人士的看法是,企业赞助有可能在马拉松经济中不挣钱,但企业往往可以获得明显利益,一是广告,二是政府关联,这与经济效益几乎是持平的。

城市营销“新名片” 2017武汉马拉松

受城市路跑和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各行各业也分食着马拉松经济的发展成果。在与体育搭边的旅游产品中,风头最劲的正是海外马拉松旅游,“出国跑步”已成为办理签证的最好理由之一。

作为一项以25~40岁之间白领为中坚力量的运动,跑步爱好者的消费能力强、假期充裕,这让他们成为各地旅游市场竞相争夺的对象,而举办马拉松赛,无疑是最直观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厦门马拉松为例,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夏马共吸引以运动员及后勤人员身份参赛的外地人员达39 599人,其人均消费为2 823.84元,外地运动员和后勤人员为厦门带来总收入约为1.11亿元。

除此之外,马拉松参与者的“口口相传”,也是主办方乐此不疲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极大动力。“爱秀”已经成为中国跑步爱好者的重要标签,他们喜欢在朋友圈“晒”成绩、“晒”成果、“晒”感受,而这无疑是最好的“广告”。据调查,88%的马拉松核心跑者通过参与比赛,提升了对主办城市的好感度,而他们的交口称赞,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周围人群对这一地方的向往。

同时,在大型跑步赛事中,心脏除颤设备与服务的供应是刚需,而赛后的拉伸、运动创伤的恢复也必不可少,这都给原来的产业提供了拓展机会。传统保险行业也创新性地推出马拉松旅游保险产品。国内某大型保险机构的一款马拉松旅游保险产品,保险期限为2天,报价在40元,项目范围涵盖了马拉松猝死、马拉松意外伤害事故、残疾、马拉松意外医疗、马拉松交通意外事故4个保障类型,赔付金额最高在30万元。

“马拉松不仅仅是一项赛事,它更是一场现象级城市营销活动。”专家指出,政府会把马拉松赛事作为城市营销工具,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带动城市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等。以2017年4月份刚刚结束的武汉马拉松为例,吸引到29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名选手参赛。全程42.195千米的赛道,既保留了元年汉马路线沿线特色景点,又加入了中山大道、民众乐园等老武汉地标景点,新开放的东湖绿道也将成为路线的一部分。这将使武汉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均能获得巨大收益。更重要的是,全国各地跑友齐聚一个城市,对马拉松举办地来说也是难得的城市营销。

热潮之下隐患多

民众参与热情不减、体育消费需求巨大,赛事组织者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马拉松本身作为一项极限运动的色彩在弱化,赛事泥沙俱下。业内人士说,不是中国的马拉松现在多了,而是马拉松市场起来后,导致了一些良莠不齐的赛事出现。一些赛事在安全、赛制及组织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南京马拉松带错路、南昌马拉松发错奖等低级错误频发。专家指出,赛事承办方经验、城市政府的管理水平、跑者自身基础能力等都需要继续提升。

同r,热潮之下,不该出现在赛场上的人存在跟风而跑的现象,不但承受伤痛,甚至引发不可挽回的遗憾。2016年12月10日,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两名跑者猝死。这则新闻一出便受到马拉松批判者疯狂转发,很多人又把“中国式马拉松骗局”一事拿出来热炒,一时间把马拉松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马拉松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愚昧的高危项目?马拉松赛事是否存在虚火现象?面对这样的质疑,有“马拉松传教士”之称的资深跑友田同生说,在马拉松争论中,发声最强烈的是不跑步的人,而他们并不了解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