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互联网创业论文

互联网创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9 15:25:05

互联网创业论文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1

各体育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产品是“互联网平台”,动态藕合“供给侧”生产要素和“需求侧”客户需求信息。微赛自成立一年,更加注重技术团队的建设,推进“互联网运营模式”或“线上服务产品”的开发设计,而线下潜在“运营商”的搜寻、谈判以及合作却相对投人较少,仅开展与职业体育俱乐部、大型体育场馆以及部分热门赛事组织方的合作关系。因此未来,随着平台用户增长,以及技术模式不断成熟,体育互联网企业推进的“价值共创系统”就需要更进一步向中、微观层次的体育服务供给侧延伸,大量由闲置厂房改造的室内运动场馆、社区闲置的运动场地、教学系统内闲置的运动区域以及大量有意愿、有技能的体育人才等资源类型都需要不断进行信息化改造,融人并沉淀在“价值共创系统”内。因此,需要专门建立线下的微赛“运营团队”,首先在重点的经济发达城市,深人各中、微观层次的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推进客户端App的使用覆盖率。

2 培育群体“意见领袖”增强用户勃性

需求侧客户“培育”与“沉淀”对于“价值共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未来建议:体育互联网企业的线下“运营团队”在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可以考虑以中、微观层次“热门群体赛事IP”为依托,开发各群众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组织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体育互联网企业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体育消费者群体内培育号召力强、技术能力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意见领袖”群体,灌输企业文化,增强体育消费者文化认同,并通过大量“热门群体赛事”强化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凝聚力,提高用户赫性,为体育互联网企业实现螺旋渐进式的“价值共创”提供基础。

3 合作“运动项目协会”推进混合公共服务产品的优化供给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2

“在2014年1~11月发生的434起文化创意产业股权投融资案例中,涉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多达304起,占比70.05%。而且其资金吸引力也是最强的,从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情况看,移动互联网投资规模最高,达到25.1亿美元。”倪正东介绍。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执行董事唐肖明表示,文化创意产业与互联网衍生融合的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内容、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资源整合四个领域在未来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除专业投资机构之外,不少互联网巨头更是直接出手,进军文化创意领域。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以62.44亿港元认购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增发后约60%的股本,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文化中国也于8月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百度金融也在其“消费金融”平台积极推进影视作品项目,并于9月21日推出“百发有戏”首期影视项目《黄金时代》。毫无疑问,互联网的介入改造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模式,使其对资本的吸引力大增。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更为“合体”的融资模式,使文创企业融资更加便利。

二、仍需警惕投资风险

尽管文创产业投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文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投资文创产业的风险也依旧不容忽视。首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能过剩的状况本身就是一大风险来源。“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致估值泡沫不断涌出。”唐肖明表示,当前国内文创产业的配套金融产品单一,整体实力相当薄弱。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3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互联网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形势依然看好。因此,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定位了“危机·转机·契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互联网力量与信心”,而当前全球经济逐渐转暖,中国互联网也在快速稳定地发展当中,在此大环境下,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将主题锁定在了“服务—网络价值之本绿色—网络发展之道”,着重挖掘互联网的内在价值,关注诚信、健康、绿色的互联网,主题活动也从“寻找中国互联网的力量与信心”转变为了“寻找中国互联网的价值与潜质”。

亮点二:网联两岸同胞情、共话移动互联网

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将首次携手台北市电脑公会,共同举办“2010年互联网应用展暨首届两岸互动数位内容设计大赛”,并将移动上网定位了年度主题,具体合作项目包括:两岸移动上网高峰论坛、首届两岸互动数位内容设计大赛以及2010年移动互联网应用展。台湾远传电信等台湾电信企业负责人还将与国内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企业一起,作为嘉宾出席2010中国移动互联网高峰论坛。

亮点三:国际视角英文官网

作为亚洲最大规模的全球互联网界盛会,中国互联网大会自然少不了国际关注。2010思想者——国际互联网高层峰会、云计算产业论坛等都将有国际知名企业代表参加。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还首次推出了英文官方网站,以吸引更多的境外参会者,增强大会的国际性。

亮点四: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互联网盛会

为方便不能亲自到现场参加互联网大会的网友,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将在大会召开期间,推出“3D看大会”专题,全球网民可以利用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参观互联网大会展览,参加各分论坛,以文字、视频、PPT等多种方式,远程看到、听到互联网大佬们的发言。分处各地、同时参观某个论坛的网民还可以实时相互交甲型H1N1流感受。“3D看大会”的所有信息还将永远保留,网民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回访不同论坛,使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大会。

亮点五:业界大佬集中亮相

2009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业界名人的悉数到场可谓是规模空前,“看业界大佬,上互联网大会”似乎已经成为了网民们公认的一句话。随着经济复苏、三网融合、微博崛起、团购火爆等社会热点不断涌现,大佬们将再次聚集2010年互联网大会,并在开幕式现场上演“互联网领袖巅峰论道”。

(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寻找中国互联网力量与信心”颁奖现场)

亮点六:微博短信深度互动

为增强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互动性,去年中国互联网大会首次开通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互动方式,广大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参与大会现场的互动话题,本届大会在此基础上开通了微博、手机短信等互动形式,广大网民可向演讲嘉宾提问,或在会中、会后与感兴趣的互联网界CEO们交流。

亮点七:特色论坛内容丰富

互联网大会分别从互联网与服务、互联网与民生、互联网与先进文化三个方面设立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论坛,除原有的国际互联网峰会、网络草根创业与就业论坛、反垃圾邮件年会等保留外,网络广告与网络媒体高峰论坛、中国互联网与网民生活论坛等新增论坛相信也会是一道美味的互联网业界观点大餐。

亮点八:紧扣三网融合等热点

互联网大会将多个论坛主题将围绕网络文化、三网融合、网络媒体、“宅经济”、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等社会热点展开,中国移动互联网高峰论坛更将集合电信、互联网届领军人物,分“三网融合下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现状及新形势下发展规划”、“3G浪潮中产品服务及用户体验的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及业态模式创新”四个区间全面阐释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最新热点。

亮点九:基金扶持草根创业

2009首次开设“梦想者”网络草根创业与就业论坛这一公益论坛,来自全国的、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创业者作为主角,在互联网大会的舞台上尽情展示了好的创业模式、展现了自我风采,实现了帮扶草根和推广公益的完美结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梦想者”草根创业与就业论坛仍将坚持这一传统,并创新性地引入“网络光芒基金”,将对最有价值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倡议整个行业力量关注和扶持网络草根创业。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043-02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下行,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冲击,外贸增速逐年变缓。但与外贸增长乏力相对应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网络贸易异军突起,发展速度惊人。2015年3月,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并第一次提出“互联网+”概念,意图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制造业充分融合,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良性发展。在此机遇之下,“互联网+”计划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外贸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去促进其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等综合能力的升级,用信息流带动生产要素流(包括资本、商品、技术等)的全球快速流动,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外贸创新对我国的外贸发展而言非常必要。

二、国内外关于外贸创新研究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领域已经开始对互联网、国际贸易创新进行研究与探讨。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关于互联网和外贸的相关性研究中,大多数侧重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来论述互联网对外贸的宏观和微观影响,并提出各种对策建议;而国际贸易创新研究则主要围绕电子商务或互联网经济下的国际对外贸易在管理、贸易方式、贸易内容、贸易法规、贸易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以及通过外贸创新快速提升产业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内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互联网和外贸创新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在外贸创新的理论研究方面,李俊江(2000)认为,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对外贸易的方式和内容在被互联网改变的同时,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法规等也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冯雨亭、王萍 (2013)在讨论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基础之上,论述了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在准备工作、洽谈方式以及全球化生产布局方面的创新,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国际贸易对策;郭文(2015)论述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特点,即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特发性和集中性、突出开放和自由主题的特点;魏宇潇(2015)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创新势在必行,并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商产业园进行国际贸易创新。

在国际贸易创新实证研究方面,温郡(2015)将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利用2009―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模型论证得出结论,即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赵志田、杨坚争(2012)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利用2003―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数据,分别从进口、出口两个方面论证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对外贸的影响,即从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会产生各种积极影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趋势在不断地加快、加强;佟家栋(2015)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分析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外贸产品创新的影响,并得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降低能够显著提高外贸产品创新能力的结论;康志勇(2011)通过建立Tobit模型分析规模经济以及贸易政策的调整与外贸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模经济和贸易政策的调整对外贸创新的作用是积极的。

(二)国外研究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互联网对贸易的影响方面。Freund和Weinhold(2004)通过对全球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的外贸规模会不断扩大,这是因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新添了商业机会,进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与此同时,Freunda和Weinhold(2004)利用1995―1999年的经济数据建立实证模型,论证分析互联网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995―1996年的两年间互联网对进出口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1997―1999年三年间互联网对进出口的影响却变得非常显著,并且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对外贸的影响力度在贫困国家是远远大于富裕国家;Terzia(2011)也利用多个国家的外贸数据建立实证模型,研究跨境电商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跨境电商对外贸的影响为正的结论。但该文也进一步指出,在短期内,这种影响在发达国家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但从长期来看,跨境电商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积极影响作用更强更明显。与前面几位学者不同的是,Davidvan Hoose(2003)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去研究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基于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文章指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能够更好地解释在网络经济时代下,行业间的对外贸易将越来越依赖于电子商务。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之上,劳动、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快速流动,实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全球经济网络一体化,这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创新带来强大的动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对外贸易创新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外贸的结合促使对外贸易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创新,从而促进外贸和外贸企业进一步深入地改革和创新。外贸企业应该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经营风险,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四流一体”的全新运作方式,最终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另外,企业还应牢牢抓住“互联网+”背景下外贸创新的机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商机,扩大市场空间,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我国的对外贸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有利因素,大力发展互联网思维,通过贸易方式、运行机制、营销管理以及外贸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促进对外贸易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等各种综合能力的提升,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参考文献]

[1] 李俊江.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J]. 财贸经济,2000(9).

[2] 姚立新.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0(3).

[3] Andersen, P. H.. Export Intermediation and the Internet: An Activity-unbundling Approach[J]. Inten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005(2):147-164.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30-002

一、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教学管理体系的动态分析

(1)按照Lundstr・m和Stevenson(2001)的观点,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新技能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这三个方面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早在1919年,美国的青年商业社便对高中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美国大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一场“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根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统计,1990年以来该院师生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320亿元。硅谷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

(2)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探索开展的较晚。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014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

(3)2013年以来,以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P2P借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造能力。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热议的主题,国内外金融教学、科研单位,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追踪互联网金融最新前沿动态,不断丰富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我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前央行下辖的金融院校之一,河北金融学院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以金融学科为主的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无数高端金融从业人才,并即将纳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列。目前国内外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各种金融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具创新和创业的前沿领域。金融学科作为我校的主要学科,但我校对互联网金融的教育教学管理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未设计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教学方案,也未开展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教育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发展,不利于我校继续保持金融学科教育教学的领先地位,不利于我校培养金融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1)建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丰富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

(3)设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

(4)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案例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

(5)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目前我校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支持,不利于学生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制度,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大学生均可参加本项目的实施。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设计,以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为例

(1)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政策的基本框架,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和法治建设的趋势;了解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包括一门外语、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业务技能;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金融以及两者结合部分的实务训练,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规范金融企业行为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金融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

(3)素质要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刚正不阿的品格;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培养模式。开展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纳入合作项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学生一方面参加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实习,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修课程。

(5)课程体系。开设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分别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与最新发展》《P2P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众筹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网络银行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等,并开设《P2P融资平台软件应用》的实验室课程,在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

(6)教学内容。讲授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互联网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以及互联金融商业模式。对几种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如P2P、众筹融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等进行专业授课。

(7)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一,开展案例教学方式。对目前运作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其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其三,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8)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建议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之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纵观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条列措施,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14年3月29日举办了第一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高管培训班”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6

创意写作起源于美国,在美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其对于创意写作人员的培养也有着一定成熟的体系。当下,中国对于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尚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而互联网时代的介入对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创作动机与受众以及对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小程度的改变,创意写作在过去一直被认为小用、不实用的特点也被互联网的加入而淡化,跨界融合与大众媒体使创意写作不再仅局限于文人作家的笔案,而是面向大众群体,面向高等教育界的新型发展模式。《中国化的创意写作学科体系猜想》[1]对创意写作学教学的整体框架做了大致猜想构造,对大学生创意写作的能力培养做了“七个并重”的阐述,这也是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创意写作教学理论。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大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培养深受着“互联网+”的时代影响。

一.信息的互联与资源的共享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也给创意写作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创意写作的基础在于对于个人思想的体现,其“创意”二字也大大凸显了思想的自由化与内容的广泛包容。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是一个通过各种协议形成的网状信息结构,并且这种网状结构是一种没有中央控制的系统,从而保证了信息的自由化运转。互联网与创意写作这两种不同事物因为其自由化与包容性的共同特点,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共通联系。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逐渐发现“纯文学”的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未来的当代文学发展趋势。文学创作从单纯的中文系走了出来,走向集合排版编辑、广告、戏曲编剧、书评、影视创作等方面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学写作也逐渐成为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书评人和影评人等文化产业者的基础素养要求。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的数据信息,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增至6.68亿人,早在2008年我国就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大国。互联网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普通的文字报刊排版变为了网络页面模板编辑,纸质广告变为了动态视频,戏曲影视逐渐搬上了互联网的舞台,互联网扩大了传统文化载体所影响的受众范围与规模。

同时,互联网实现的信息互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作繁荣。信息从个体的桌台上通过互联网的互联,传播到每个互联网使用者的电子桌面,可以说互联网对创作主体与受体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互联与资源共享提供了广大创作群体的受体意识,他们的作品因为信息高速公路将变为上传后即对广大互联网使用者公开,公开便意味着创作的指向性进一步明确,面对写作受体的诉求,大学生在信息互联的环境下有着接收与回馈信息的机会。“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喜欢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3]创意写作因信息的互联使其本身的文化产业指向更加明显。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写作课程中,“一种基于媒介素养的写作能力得到重视”[4]。一张由创意写作为出发点的信息网络正在铺展开来,在这张大网上每一个结点都可以是一名写作主体,连接这些结点的便是重要传播媒介――互联网。各个结点的信息相互联通,在受体意识的影响下不断更新。在当下,大学生人人皆可创作,其对高等教育中创意写作课程的繁荣提供了可贵的契机。

二.大学生创作能力培养中的开放生态

开放生态是“互联网+”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生态学上,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它不断伴随着新事物的衍生和旧事物的淘汰。互联网平台作为一个网状结构,不带有任何倾向性,任何个体或集体所的信息都将会以平等的路径传播。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写作分享已经司空见惯,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自媒体平台,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写东西,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在对创意写作有了基本的认识后,互联网同时又给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实践理论的写作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以自媒体为主的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文字,在相对较小的群体中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从而使得更多人了解、发现和认识创意写作。

信息的开放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大学生创作的巨大潜力,不过在生态开放的初步阶段,大学生也呈现出写作动机不明确的茫然状态。出于这种状态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只是转载,为了随意抒感或评论事件而写作,只有极少数同学有非常明确的写作目的,大部分同学的创作动机倾向于满足自己内心撰写的愿望。在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发生源头没有一个集中的创作驱动力,致使在无营养、无目的、无系统的写作环境中随意发挥。像工业革命初期永远是烟雾缭绕开始走向转型升级一般,这个过程还需要在自由开放的生态下不断寻找摸索新的方向,大学生创意写作意识以及创作环境的改善就像市场经济一样,需要不断适应开放生态下的“市场”,用开放的生态调节我们培养的方向与方法,建成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完备系统。

从近些年的互联网与创意写作发展来看,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还是止步于开课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创作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现实,开放生态下放大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更应该有个体的自由。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所遇所感必将方方面面地影响到他的写作动机、内容与形式。“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些事情、地点、时间、情境、主题的,而是有关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5]事情的发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体的创造,一个开放生态的形成将对这些发生的故事提供一个良好的带有曲折性的自我完善的渠道。在2006年,IBM提出的教育开放信息化构想,把开放构架、开放标准、开放源码作为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三大开放方向。我们在现如今其实已对这种动力逐渐接触,信息的开放也必将挖掘出大学生创意写作新的发展模式。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推动力

当今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的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性写作的从业人员。”[6]所以在当下,文化产业链条的终端将定位在创意写作上,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已经崭露头角,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领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关键: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重构》[7]一书中将关键驱动要素分为:资源、客户、创新三大类。但改革开放以来,资源驱动为主,客户驱动为辅,创新驱动却显得不足,从驱动方式的重心上也可以看出过去十年创意写作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互联网+文化产业”推出之时,创新的根源将从狭窄的影视、演艺群体扩大到最基本、普遍的文字写作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受众也将走出媒体文化工作室,通过互联网走向每个人的电脑前,走向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中。跨界融合的资源已经将互联网另一端的源头指向最普通的大众,创意写作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将是持久且根本的。

腾讯在2014年推出了“谷雨”计划,即非虚构作品创作支持计划,其项目目的与创意写作的产业目的有着很大程度的吻合,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非虚构故事文学搬上新媒体行业。这类平台以收集大众的创意写作优秀文本为基础,以产业化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有指向性的发展,形成以创意写作为源头的文化产业链条,并通过互联网推出原创平台“谷雨”,依托腾讯旗下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样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计划,具有非常强的典型性,大学生创意写作的培养在这样平台的推动下也增强了其向“互联网+文化产业”靠拢的指向性。像这样的平台对于大学生创意写作的根本创新性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互联网+文化产业”也对创意写作带来巨大影响:一是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化对写作意义的消解,二是文化安全战略对互联网创意写作的更高要求。在腾讯2011年提出泛娱乐化理念[8]后,腾讯将文学作为其一重要分支进行了与互联网平台的巧妙交融,它们放大粉丝效应,将文学创作变得更加市民化与透明化,更多人可以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了解作品与作者、读者的信息沟通,同时也产生了人们关注点偏离文学创作本身,而更多关注个人生活的娱乐化的问题。由于创意写作处在文化产业大背景中,会更容易接受其他文化形式思潮的影响,所以泛娱乐化在文化产业中的衍生对大学生写作意义产生消解。在中央首届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文化安全第一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安全理论被提上国家安全体系中。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虽说对创意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外来文化冲击、抄袭模仿、主流价值观淡化的问题也困扰着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人群对大学生创作作品的阅读期望不高,其原因是思想肤浅、语言稚嫩和亚文化泛滥。在如此的创作与阅读环境中,本土化的创意写作很难与外来作品竞争,故在《国家文化安全》[9]中提出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伸是文化安全的本质,对于本土创意写作的发展应结合本土的的文化特质做出真正的有高度的创新。大学生创意写作应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推动力下发挥具有本土特征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陈晓辉.中国化的创意写作学科体系猜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1):85-89.

[2]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N].人民日报,2015-3

-17(1).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体----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

[4]姜云峰,李鸿妹.高校学生社团新浪微博的创作与传播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为例[J].文化学刊,2016(1).

[5]拉里・布鲁克斯.故事力学[M],陶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19.

[6]许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10

[7]张晓峰.关键:智力资本与战略性重构[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中信出版社,2015-7(1):182-

186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7

本期“封面故事”《中国互联网风云纪事》、《面向下一个20年:中国互联网的“75亿人思维”》等一组文章,说的就是中国互联网来世今生的故事。

无论是将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看作是中国互联网历史的起点,还是将1994年正式全功能接入作为起点,中国互联网近30年的历史,已经谱写了一个时代最神奇的篇章。以崭新的基因创造与改变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以活跃的细胞嫁接与刷新着商业运行的生态模式,以强大的势能导领与牵引着经济肌体的转型升级,以革命的力量鼎助与推动着社会结构的重组优化。中国互联网30年的风云激荡,勾画出的是一部部摧枯拉朽的盛世传奇,推送出的是一幕幕百花吐蕊的魔幻场景,回环出的是一声声浸入时代的雅赋丽歌。触摸互联网这一过往30年中最具颠覆力量的伟大引擎,我们强烈感知到了当代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历史脉动,也愈加丰满了寄托于未来的希冀与守望。展望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20年,我赞同方兴东先生的观点,如果说21世纪属于中国,那么因为互联网,未来20年内就可以见证这个结论。中国互联网,无论是市场、人才、资本、资源和经验都已经准备好,没有准备好的只有我们的战略、我们的视野而已。而有了华为、联想、乐视和OPPO、小米等互联网创新企业,这层窗户纸马上就将捅破了!窗外是什么?更加明媚的未来!

“经济”版《北科建:孵化青年互联网创新的梦想》,说的是北科建集团紧紧抓住互联网技术全球发展的战略机遇,强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新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的行动。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中,全国各地的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其在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创新服务体系完整、资本对接顺畅、创新环境优美的优势,在推动国家互联网发展新战略中,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孵化了大量青年互联网创新梦想的实现。北科建集团在中关村科技孵化园区、嘉兴智富城、无锡中关村创新园、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发挥互联网+与科技创新的联动实践,就是一组很好的范例。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8

3月24日上午9时30分,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正式拉开帷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论坛开幕式,并围绕“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两方面做主旨演讲。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共设置了88场讨论,议题内容涵盖宏观经济、政治时事、创业创新、社会民生、文化体育以及“互联网+”等热点话题。其中在今年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互联网+”和“+互联网”等互联网相关议题占到相当比例。

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服务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都在此影响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今年论坛上,谁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的问题也引发激烈讨论。

在“互联网的未来”分论坛中,专家们也给出了答案——实体经济。而与此同时,国内知名工业品电商平台世界工厂网也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发出“让互联网更务‘实’”的声音,呼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积极响应博鳌亚洲论坛释放的让互联网向实体经济倾斜的信号。

互联网如何务“实”?

据悉,目前国内实体企业已经尝试使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但是在采购、生产制造和交易等方面并无法与互联网实现很好的连接。“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对于实体经济的意义不应该仅是提供一个新的营销渠道,而是企业的互联网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供应链系统与需求市场实现对接,互联互通,也就是产品的智能化和生产线的智能化。”世界工厂网CEO乔景亮表示。

资料显示,世界工厂网是工业品在线采购服务平台,秉承“直面工厂,专业服务”的服务理念,为采购经理提供专业、便捷的工业品采购服务,帮助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9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

美国作为互联网银行实践先驱,前后经历银行服务商、互联网平台和直销银行三大模式,且均在其经营方式和业务领域内作出极有价值的创新。欧洲互联网银行发展晚于美国,但仰赖其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银行在这里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尤以英、法、德及部分北欧国家为最。2000年欧洲互联网银行已经超过120家,用户达6000万之巨,几乎占欧洲人口20%,累计互联网交易额800亿美元。我国在互联网小微银行诞生之前,被称为网上银行的在线银行系统已普遍存在。但网上银行、在线银行作为传统国有股份制银行的线上功能板块,不是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小微银行指完全在网络上独立存在的,通过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开展经营活动,实现资金融通过程的一种新型银行业态,具有相对多的创新经营空间的互联网银行。2014年7月25日,我国的首家互联网直销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WeBank)被正式批准筹建申请,本着“普惠金融”精神,以满足个人或企业的小微贷款需求为主营业务,以丰富的互联网网络数据为基础提供高效的、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银行风控引入部级银行风控体系,并导入腾讯在互联网领域技术能力,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工具,进行业务风险控制。截止2015年12月底,微众银行的主打产品微粒贷总共贷款余额为74.95亿元,共有2034万人成为了白名单客户,352万客户接受授信,总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从微众银行上线开始各种质疑和负面的消息就层出不穷,这导致很多人对于银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前景表示担忧。

对于互联网小微银行的发展国内已有研究中,唐兴红(2015)认为在存贷利差缩小、金融脱媒创新推动和利率市场化趋势背景下,小微贷业务会变为各商业银行未来市场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具有利用大数据作为风控资源,依托社交网络深化金融服务和建设灵活智慧的小微金融模式等基本特征。芮晓武、刘烈宏(2014)从金融模式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技术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其中前者是核心资源,后者是核心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可能在未来替代银行和现有的资本市场。也有学者不认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性,认为互联网金融只在金融销售渠道和获取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结合金融历史和国民特性来看依然无法替代传统金融,目前互联网金融大热主要有赖于中国金融市场本身不发达和渠道限制等原因,并没有太多和互联网小微银行创新有关的因素。

互联网银行的业务基础和大数据来源是基于人民银行诚信系统,信用不良的企业和个人不能成为互联网银行的客户,互联网小微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与挑战集中在多样且复杂的竞争者、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和特殊的消费群体上,如远程开户的合法性问题,线上操作、无实体网点的业务风险管控问题等。所以结合目标顾客群体需求,有效挖掘自身优势资源,通过企业创新克服这些困难是互联网小微银行需要应对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将结合微众银行的做法,论证互联网小微银行创新行为对其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

2.研究目的与意义

针对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出现放贷不足、业务量低、品牌形象不高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微众银行的企业行为,论证互联网小微银行创新行为对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通过本文研究寻找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企业创新行为,争取来自更多消费群体的关注,创造更多的潜在客户的数量及消费转化率,提高企业运营业绩。

二、研究设计

1.模型与假设设计

企业创新方面熊彼特提出五种形式依次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赛文・米勒认为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储备能力、技术改进能力、组织能力四种能力共同构成企业的创新能力。Burgenman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本文总结归纳前人研究结果,结合互联网小微银行现阶段发展特点,拟使用产品服务创新与经营方式创新两个构面。品牌形象方面学术界认为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不同理念的学者尝试使用不同模型解析品牌形象,由此产生不同的品牌形象构成元素。如Keller用态度、属性和利益三大因子将品牌形象与品牌资产紧密联系在一起;Biel将品牌形象划分为企业形象、使用者形象和产品形象三个构面,本文将结合前人研究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品牌形象进行测量。消费者购买决策属于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范畴,由于其涉及研究领域日渐扩大且学科交集日渐复杂,所以许多研究者的定义都是基于某个特定的角度,本文结合陈慧和李志远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网络消费者分析结论,从个体因素角度出发对网络消费者消费决策进行测量。微众银行为普通大众和小微企业主的金融产品需求提供新平台,根据本文研究目的,结合前人研究,构建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行为对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模型,设计如下假设。

H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

H1-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

H1-2: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经营方式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

H2:微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H2-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H2-2: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经营方式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H3: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

2.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使用里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问卷共由21个问项构成。问卷内容设计主要参考杨俊超(2015)、陈龙(2015)、岳运虹(2014)、王晓灵(2010)研究。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通过直接访问和网上问卷两种方式发放问卷共283份,收回276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数为261份。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频度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与结果如下。

1.频度分析

如表1所示,受调查者性别方面男性146人,女性115人;学历方面专科及以下学历者69人,大学本科学历者173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9人;年龄方面20岁未满者49人,20岁-30岁未满者123人,30岁-40岁未满者41人,40岁以上者48人。

2.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检验测量的结构效度,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KMO值为0.935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sig值为0.000小于0.001,说明测量数据非常适合因子分析条件,测量工具具有结构效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正交旋转得到4个公因子,公因子1为产品服务创新,公因子2为品牌形象,公因子3为购买决策,公因子4为经营方式创新,共解释总体方差的66.753%,具有较强的解释度,此维度划分与构想一致,此问卷效度合格。

3.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信度分析检验测量测量工具的一致性程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全体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0大于0.9,表明样本信度很高,量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各测量问项信度分析Y果中问项“我认为微众银行贷款产品收益值得信赖”校正后的相关性系数在所有问项中最小,为0.478,但删除后不利于整体量表的信度值提升,所以各测量问项均通过信度分析。

4.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论证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与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果关系,检测研究假设。结果如表4-表6所示。

(1)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与品牌形象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创新t值6.157,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1-1成立;经营方式创新t值0.792,sig.值0.429大于0.05,未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1-2不成立;说明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得到非标准化回归方程:品牌形象=0.505*产品服务创新+0.053*经营方式+1.676,表示产品服务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品牌形象增加0.505个单位。回归方程式的解释度为23.3%。

(2)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创新t值10.095,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2-1成立;经营方式创新t值5.587,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2-2成立;说明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得到非标准化回归方程:消费者购买决策=0.586*产品服务创新+0.263*经营方式创新+0.207,表示产品服务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购买决策增加0.586个单位;经营方式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购买决策增加0.263个单位,相比于经营方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对消费购买决策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回归方程式解释度为58.4%。

(3)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元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t值6.382,sig.值0.000小于0.05通过一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3成立,得到非标准化回归方程:消费者购买决策=0.354*品牌形象+1.752,表示品牌形象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购买决策增加0.354个单位,回归方程式解释度为13.6%。

(4)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研究假设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

首先,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品牌形象有部分正向影响,其中企业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互联网小微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银行模式,从无到有本身就是创新,企业创立初期产品和服务设计与创新过程亦是对其品牌形象的建设过程,所以对于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产品服务创新对消费者认知和形成企业品牌形象意义格外重大。具体做法方面,一是互联网小微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主要应从推出有别于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特别是产品种类和功能方面应该具有更强的覆盖面;二是在消费者获取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务方法途径和展示途径上多做创新之举,应该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产品展示与交易新形式,如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社区宣传、朋友圈、APP应用等,做到展示与获取流程电子信息化、网络化;三是在存贷款业务方面应该结合互联网产品定价策略,降低产品服务价格,加强附加产品、衍生产品收益,突出廉价性和便利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选取客户资料等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以微众银行为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腾讯公司客户资源,在挖掘潜在客户和管理现有客户方面进行创新性管理。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中经营方式创新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不成立。企业创新行为中经营方式创新对企业品牌形象建立与形成不比产品服务创新行为效果明显,经营方式创新行为往往需要结合产品服务创新才能具体化、产品化,比如网络运营不设实际网点、采用白名单制度(即只有银行认可的人能贷款)等经营方式不会对品牌形象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企业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对于一家成熟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是经营最大源动力。根据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从事商业经营的实体都难以逃脱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的规律。为能够保持企业对消费者持续的吸引力,每个企业都应认真考虑如何获取新动能,获取新契机以进入到下个周期中,而创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对微众银行来说,个存小贷业务是其现阶段最基础的产品,为取得经营业绩提升,需要确保自己在经营方式和产品上的创新能够满足消费者贷款及使用其它服务的需求,能够影响消费者贷款购买决策才能在自身业务开展上获得实质性收益。综合数据分析可见,企业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一是产品服务创新对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表现是多样的,根据《创业指南》(2012)的刊载,创新最基础的维度包括产品、工艺、市场和管理创新。微众银行虽然是互联网小微银行的首发者,但其主要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创新举措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产品服务创新是其中之一。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微众银行产品服务创新对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二是经营方式创新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经营方式是企业针对自身组织形式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的工作,旨在更高效地获取、使用和产生资源,使企业行为更有效,更好服务消费者。经营方式创新属于企业对自身组织运营方法的改良,属于管理方面创新。根据《学习中国》(2016)刊载,组织环境对组织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组织对环境也有积极地反作用。由消费者构成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间是符合彼此影响关系的,虽然互联网小微银行采用的是无实体店铺经营的纯互联网经营方法,企业经营方式创新最终体现在客户眼前的是纯粹的功能性界面和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交互指令,但是经营方式创新性的具体化、产品化、功能化最终会在交易终端通过人-机模式或人-人模式得到体现,所以会影响消费者互联网产品服务的购买决策。

第三,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产品与服务不具备传统营销中产品与服务的实体化特征,所以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前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搜索,即使网络产品商家摆出许多产品有形化信息,特别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无形性的特点依然是消M者做出购买决策的最重要的不利因素之一,消费者往往结合品牌形象这个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自我判断的因素来做出最终购买决策。所以对于互联网产品,特别是互联网小微银行来说,品牌形象建设是其无形产品有形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途径。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围绕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为研究对象展开,旨在探究以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微众银行企业创新行为对品牌形象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关系,通过论证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产品服务创新是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应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客户来说,产品服务创新在现实层面的重要体现就是与传统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功能上的、展示方式上的差别。传统银行因其规模和利益诉求很难在小额信贷的领域施展拳脚,而这恰恰是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小微银行的市场机会,产品创新的第一步就是推出专门服务于这一细分市场的“微粒贷”产品,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获得市场良好反映。接下来,在微众银行进行平台型转型的关键时刻,要继续加强产品功能性上和传统银行的差异化,提升自己在个存小贷业务领域的产品品种,开发出同类市场分类下的贷款消费产品,例如除消费品领域的“微粒贷”,还可以有汽车消费市场、住房消费市场等其他同级别细分市场的产品。另外,还应继续提高消费品贷款的覆盖范围,更好地完成在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布局,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第二,经营方式创新方面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企业必须结合互联网优势和产品服务创新来提高消费者购买决策。微众银行将企业经营方式调整为互联网平台型银行就是很好的尝试。另外,如何将经营方式创新行为与产品服务创新相结合,实现经营方式创新的软着陆、具体化、产品化是今后互联网小微银行存续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三,微众银行为首的互联网小微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展开网络宣传活动以提升品牌形象。互联网小微银行这一新兴银行模式,尽快提升品牌形象对业务水准的提升至关重要。首先,需要结合互联网优势展开品牌形象建设。微众银行可以保留手机APP作为与客户进行交互窗口的同时逐渐尝试开放网页和QQ或微信端口的交互窗口,从相对丰富的平台上提供关于自己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这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浏览者参与关注,从而创造机会积累更多的个人信息,扩充征信大数据库,有利于日后开发深入精确的金融服务。可通过更多非公关性信息,选择几个合适的平台作为服务提供商,有利于客户和消费者从竞争产品中辨识微众银行,提升微众银行品牌形象。其次,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提升微众银行品牌形象。微众银行应充分利用腾讯公司已有平台和客户资源优势,在QQ和微信平台上建立自己的产品及服务信息传播站点,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关注度和用户使用量,进一步拓宽数据库资源,加大微众银行品牌形象建设和宣传。消费者选择使用互联网小微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品牌力对于产品销售尤为重要,所以提升微众银行品牌形象是拓展业务范围和水准,促成更多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环节,微众银行需借助腾讯的品牌优势来打造和宣传自身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唐兴红.浅谈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微贷”发展模式[J].知识经济,2015,23:54.

[2]芮晓武,刘烈宏.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Chinese Internet giant Tencent takes aim at SE Asia market[EB/OL].http:///print/article/30822.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10

“互联网+”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于政商学三界,“互联网+”均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其中,互联网万能论似乎被部分人奉为圭臬,认为只要把电脑、鼠标、网线加上,任何行业都可能创造出奇迹。与之相对,“+互联网”概念作为一种回应,其指向也颇值得关注。大多数持此论者,更多倾向于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看待。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一时间莫衷一是。

一般而论,对“互联网+”的阐释,一部分人侧重于从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出发,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产业覆盖“跑马圈地”。而对“+互联网”的理解,一部分人是为传统行业和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活下去”、“活得好”乃至“越活越好”寻找出路。

两者都重视互联网,而观察其差别可以发现,“互联网+”有颠覆式、化学反应式思维方式的特点,比如对某些传统社会生活和经济业态产生颠覆性改变,如网络专车、网络送餐等。而“+互联网”具有改进式、外在性思维方式的特征,比如重视以互联网为新渠道和新工具,来提升和放大传统行业所累积的产品、服务、实体技术、品牌、文化等优势,从而改善自身效率和客户体验。

事实上,“互联网+”和“+互联网”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中国站在新一代互联网科技革命的“风口”乘风起飞的路径选择,两者存在表述上的不同,又有着相互支撑的逻辑。

从本质上说,无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关键就在于“+”号。“+”,无论放在互联网之前还是之后,都绝不仅仅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包装、甚或工具和平台,而是要用互联网对传统思维、结构、体制、业态进行深度再造。这才是“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本质意涵与根本目的。

互联网创业论文例11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场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科技革命,互联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于2015年首次提及“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成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优劣互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要素结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技术渗透至社会各领域,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活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而是将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行业。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社会构成要素、形态历史演变、系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论。我国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复杂系统问题、创新系统体系、城市系统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例如,赵亚男,刘焱宇和张国伍(2001)介绍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特点,说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范如国(2014)认为复杂社会网络系统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等特征,并通过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社会治理的系统创新;孙喜,杜澄(2011)对基于系统结构和基于系统功能这两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文献述评;周青,刘志高,朱华友等(2012)介绍了创新系统的理论演进及各产业技术领域研究,并辨析了几大创新系统理论之间的关系;刘继生,那伟和房艳刚(2010)将脆弱性理论应用于辽源市社会系统研究,对辽源市社会系统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因此,以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体系,为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1.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讨论“对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系统质,能否建立合理的系统模型和理论来加以描述和还原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整体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四种。整体分析法是社会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认为系统由若干分离区域构成,应从全局角度理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互联网、物流企业是新业态体系的核心部分。

2.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中,让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各行业边际效率递增、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电子商务实际就是“互联网+”的例子―“互联网+商贸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的融合,将互联网思维、方法论、技术、系统和工具深植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改变原始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利用平台化发展优势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使电子商务物流运营更为科学高效。

三、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融合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新业态,同时不断向其他业态渗透,实现行业生产边际效率递增。互联网、电商物流相互作用形成整体,互联网优化电商物流产业结构、电商物流释放互联网能量。

1.发展目标

电子商务模式使得消费者的物流需求不仅限于速度,体验经济、延生服务需求愈发旺盛,原始物流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将互联网融入物流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一体化服务满足需求

传统分离式物流,即物品流通过程中自成战线、标准不一的服务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更新、传递将物品周转各项服务融合在一个闭环网络系统内,统一服务标准实现各局部之间的完美对接与协调,构建完整体系,为用户提供高标准、个性化物流服务。

(2)通过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精准营销

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对客户信息、销售信息、反馈信息整合得到大数据,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计划贡献力量。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信息共享更加容易,企业之间相互开放实现基础资源共享,依靠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浪费,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之线下的物流体验、延生服务、推行试销、定制物流等实现精准营销。

(3)通过“互联网+”创新动力实现电商物流生态化运作

“互联网+”战略为电商物流发展形成创新动力。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开展,电商物流企业改变原有粗制滥造式物流服务,物流行业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市场机制,实现物流业的变革转型,使电商物流行业低效、混乱的局面得到重塑,构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生态圈。

2.要素结构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具体包括物流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电子商务企业、消费者、政府五个主体要素;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结点要素以及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三种支撑要素。

物流服务商是核心要素,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将互联网融入传统物流模式,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物流企业进行实体运作,完成物品的空间位移。物流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物流服务,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核心;互联网服务商是灵魂要素,互联网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互联网+电商物流利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改造物流产业,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精神”贯穿于体系的始终,互联网服务商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灵魂;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是驱动要素,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具有双重驱动,电商企业需要物流服务,是第一层驱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电商企业产生物流需求,是第二层驱动,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最为关键和活跃的要素;政府是统筹要素,政府作为监管者把控整个发展体系的运作。政府对相关服务标准的制订、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等优化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环境,从全局把握整体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形成网络状物流服务体系,由相应物流点和线组成,结点要素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条件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基础模式在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衔接下形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输配送体系。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基础,RFID/EPC和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各类传感技术、GPS/GIS/北斗系统定位追踪技术实现了实体物流与虚拟互联网的对接;大数据、云计算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大脑,能够有效地实现精准化运作;智能物流技术装备是根本,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实体操作应用通过各类智能技术装备完成。利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中层次分析法构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层级构架模型如下图。

3.运作机制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在传统物流行业基础上融入互联网,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业务经营模式,加速推进物流智能化,实现物流产业升级。应用整体分析方法分别从主体因素政府、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探究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机制。

对于物流企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物流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用互联网工具武装物流行业,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物流服务能力变化积极响应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响应电商物流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次,企业主动开展平台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物流的大数据、足够的资金池搭建物流平台,实现各式数据、信息、资源的共通,产生的聚合效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实现物流绿色智能化运作;再次,企业应主动积极采用先进物流设施设备及相关技术,开展绿色智能运作。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是开展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基础,企业应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参与技术设备、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积极响应政府“低碳经济”的号召;最后,在互联网+、互联网化过程中,企业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专注于消费者需求,先驱解决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中最痛苦的问题,专注于用户体验,用有限的企业资源提供极致的服务。

对于政府,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升级。政府对物流行业长期发展和“互联网+”战略进行总体规划,并通过给予政府补贴、技术支持等优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培育智能化、信息化的“互联网+电商物流”示范企业;其次,加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物流技术、编码标准,加速RFID、条形码在仓储、配送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同时促进数据层、应用层、交换层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化标准体系建设;再次,投入大量资金联合企业建立公共平台,实现物流基础设施、互联园区信息平台及高速公路通行信息的联网共享,实现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联网监控管理;最后,政府主动融入“互联网+”变革。政府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网购、互联网物流带来的变化,对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有更多的包容,主动参与到“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浪潮中。

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保障实施建议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经济下物流发展新业态,从法律环境、人才培养、技术管理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保障实施建议。

1.法律环境

良好法律环境是“互联网+”成长的肥沃土壤。政府出台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物流业相关的指向性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对互联网+电商物流产生积极影响,相关行业专利保护、互联网金融安全、客户信息保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有利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对于“互联网+”创新,政府主管部门应有更多的包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发展,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法律环境,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

2.人才培养

优秀人才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必备要素,培养优秀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符合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要素优化”精神。企业一方面积极培养所在领域专业人才,加快培养一批物流专业人才和互联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及涵盖行业发展相关领域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知识面广、对相关法律熟识,并对新事物有极高的热情。因此,造就一批熟悉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程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服务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3.技术管理创新

技术管理创新包含技术装备创新及相关理念、商业模式、发展业态创新。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发展战略为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创新条件。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和相关企业应专注于“互联网+”在本行业可以有哪些创新,积极参与到技术管理创新浪潮中,物流技术装备更新换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升级都是技术管理创新在物流行业的集中表现。政府鼓励创新,人人争当创新先锋,形成企业主导的技术管理创新浪潮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亚男,刘焱宇,张国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2):21-23.

[2]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4(4):98-206.

[3]孙喜,杜澄.创新系统研究中的竞争性方法-文献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8):99-106.

[4]周青,刘志高,朱华友,尹贻梅.创新系统理论演进及其理论体系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02):51-55.

[5]刘继生,那伟,房艳刚.辽源市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规避措施[J].经济地理,2010,30(06):94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