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4 02:56:21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1

(二)女职工退休年龄不同导致缴纳养老保险费终止时间不同而引发矛盾。《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企业在对女职工退休年龄认定上,也是按照城镇户口50周岁,农村户口55周岁。到龄时无论其能否享受养老金,一律终止合同。这样就导致同一家企业,同样岗位从事同样工作的女职工在缴交养老保险费上的不同。一是达到50周岁的城镇女职工,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大多希望与农村女职工一样,由企业为其继续缴费。二是达到50周岁的农村女职工,缴费满十五年以上的,则希望与城镇女职工一样可以办理退休。因女职工退休年龄的不同,不仅影响养老保险缴费及待遇问题,还牵涉到工伤保险参保与停保,一些企业,特别是商贸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多次到社保经办机构反映其不合理性。

(三)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高龄职工无法申领老年生活保障金,损害了他们的权益。申报老年生活保障金时,有些70周岁以上的农村户籍高龄职工,个人提出申请并提交了相关档案材料。他们曾在国有企业、县级以上城镇集体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后因机构精简等各种原因回乡。原以为闽人社文[2013]139号文件可解决他们老年生活保障问题,却因农村户籍身份而无法通过社保经办机构初审上报。他们年轻时也与同单位的城镇职工一样做出了贡献,却在年老时无法享受同等待遇。

(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农村户籍职工只能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影响了其养老待遇。当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村职工,如果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不足十五年的,按照《关于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陈国印张文利“参保人员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加城镇职工养老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虽然衔接办法改变了以往一次性办理退保的做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使农村职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1.两种制度形成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同,使得办理转移的农村职工养老待遇受损。农村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从2006年开始,只是其个人缴费部分的本息。农村职工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了个人缴费部分本息外,还有政府每年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以及可能获得的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等。2.农村户籍职工无法延续缴费,影响养老金待遇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村职工已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并缴费多年但不足十五年,想办理补缴不符合政策,想延长缴费满十五年后办退休,却又因户籍问题不能延续缴费,职工个人往往感觉很委屈又很无奈。目前对这类人员只能转入城乡养老保险衔接的办法,其实对职工养老金影响很大。

二、进一步完善与户籍改革相适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允许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据报道,辽宁省大连市于2013年实行户籍改革,取消农村户籍,统一为居民户口,原“农村户籍”人员也可以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四川省也对年满16周岁以上的灵活就业者,无论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均可自愿申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因此,建议我省修订现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允许本地农村户籍就业人员,可与本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一样,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意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统一企业女职工退休年龄,女职工退休年龄不因户籍不同而区别对待。女职工退休年龄的不同,一方面影响养老保险缴费及待遇水平。另一方面,农村户籍的女职工,往往因家庭经济等因素,身体状况不如同龄城镇女职工;受教育程度方面,农村女职工也大多处于劣势。而城镇女职工50周岁退出劳动岗位,农村女职工55周岁退休,显失合理与公平。因此,在法定退休年龄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女职工退休年龄统一,即均按50周岁办理退休,不再区别其是城镇户籍抑或农村户籍。

(三)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高龄职工可按规定申领老年生活保障金。为妥善解决福建省未参保高龄职工老年生活保障问题,建议对符合政策规定的70周岁以上高龄职工,不再区分户籍身份,使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未参保高龄职工同样享受老年生活保障金,让此项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的高龄职工。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2

二、吉林省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成因分析

形成吉林省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这一现状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历史欠债、经济发展状况和制度赡养率。

(一)历史欠债

从199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开始,养老保险制度在本质上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当时的已退休职工和在岗职工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各省差异较大,养老金水平差距也固有存在。从绝对数量方面进行对比,截至1997年底,吉林省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95.8万人,而少的省份,如,离退休职工人数只有3.1万人,宁夏和青海也都不到20万人。由此可见,制度建立前留给吉林省需要赡养的离退休职工人数的绝对数值较大。而从相对比例方面看,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因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比重大,需要发放养老金供养的已退休职工数量负担要远远大于非老工业基地和工业基础差的省份。因而在建立制度之初,吉林省在历史债务问题上可以说是具有“先天缺陷”,也成为影响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定时炸弹”。另外,工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吉林省的养老金水平。1997年吉林省国有经济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为6017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5664元,二者之比为106.23%。而现行制度实施前,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为参保人群的主体,国有单位退休职工相对较高的赡养水平造成的累积效应,使得吉林省的历史欠债情况更加复杂。

(二)经济发展状况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省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既是养老保险制度缴费额度的计算基数,又是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计算基数,即工资水平高的发达地区用作计算的缴费基数大。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享受着人口红利带来的种种好处,因而缴费基数大的省份从中获益良多。而吉林省工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等,享受红利带来的收益就有限。此外,由于养老金上调速度与工资增长速度不同步,吉林省工资的增长速度显然没能为其带来额外收益。其次,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当地财政实力,而财政实力决定其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水平。对于吉林省来说,财政实力决定其无法向职工提供更多的养老金补贴。

(三)制度赡养率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制度赡养率较高的省份基本都是收不抵支的省份(见表5)。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吉林省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达到68.03%,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三位。从参保职工结构来看,国有企业参保人数占企业部门总参保人数的比例为63.72%,集体企业参保人数占企业部门总参保人数的比例达到9.47%,对应的制度赡养率分别为95.12%和142.71%。从参保群体整体数据来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参保人员的制度赡养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参保者(其中,港澳台及外资企业4.58%,其他经济成分企业18.83%,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35.16%)。由此可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参保人员数量接近企业部门参保人员总数的二分之一,较高的制度赡养率一直给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发放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加快了老龄化的进程,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赡养比从1997年的8.5%上升到2012年的10.53%。赡养更多的老年人必然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巨大压力,进而影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解决吉林省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财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管齐下”化解养老保险历史债务

吉林省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史欠债”问题,说到底就是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隐性成本问题。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老人”和“中人”绝对数量多,加之相对较高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造成吉林省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除历史债务问题的困扰,首先,需继续扩大制度覆盖面,扫除制度覆盖“盲点”,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包括进城农民工、下岗再就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等都纳入到制度中来;第二,养老金作为一种延期支付的工资,在计划经济时代变为了财政收入和企业发展基金,成为国有经济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考虑对部分国有资产进行变现,以补偿因赡养“老人”和“中人”造成的资金缺口;第三,循序渐进地推行延迟退休的制度,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可以直接增加基金收入,减少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进而减少支出,其对缓解历史债务缺口继续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二)激发地区经济活力,提高基金支付能力

吉林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并直接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造成影响,因而激发本省经济活力,增强财政实力,提高基金支付能力,是解决当前基金运行财务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经济需结合本省实际。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紧扣“绿色发展”的主题,将本省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形成良性循环,科学、可持续地发展。另外,要重视地区品牌经济的贡献和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考虑结合“一汽”汽车工业正处于其生命发展周期的成长期和高峰期阶段的实际,鼓励创新,发展新能源、环保节能、电动汽车等产业项目。同时,吉林省的北方气候特点、独特的生态景观、少数民族风情、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增长点。

(三)合理运用基金投资,规避因人口老龄化产生的财务风险

吉林省制度赡养率相对较高现象侧面反映出随着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基金运行受到巨大压力。因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出于基金安全性的考虑,一直以来养老保险基金只用于购买国债和存在银行,较低的收益率加之通货膨胀,可能造成其实质上的贬值,因此必须积极稳妥地盘活资金理好财,以保证百姓的“养老钱”安全保值、有效增值。在基金增值途径方面,可资借鉴的方式主要有:由省内统一的社保基金理事会等机构运营,可选购票面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建设债券,或将一定比例的基金累计结余直接进入股市;另外,基金还可投资于交通、电力、保障住房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举两得,既能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又能缓解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困境。

(四)实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分账管理制度

基于当前吉林省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现状,加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一直以来并未真正实行分账制度,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多被违规拆借补充统筹基金账户缺口,用以支付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养老保险基金“空账运行”问题始终存在。因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必须实际实行分账管理,切实做实个人账户,保证个人账户的基金积累并使账户内资金参与投资运营获得收益。实行分账管理还有利于以全局的视野思考养老保险基金的规划、集中与调配,实现省内区域间收入调节和财富再分配,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互济共享,促进劳动力资源跨地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3

二、“隐性债务”的问题。

在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存在巨大的转制成本:一是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由于他们在旧制度下没有“个人账户”资金积累,这就面临着由谁来支付其未来养老金问题;二是“中人”,即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尚为退休但已经有相当年份在旧制度下(现收现付制)缴纳了养老保险费得那部分人。若其退休后根据现行制度模式从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各获得一部分养老金,那么就面临着过去年份中应该有的那部分个人账户如何“充实”问题。从而产生了大笔欠账。但这笔欠账不需要马上完全支付,因而形成隐性债务。隐性债务是养老保险制度中隐藏的一个“炸弹”,时刻有爆炸的危险,如何处理好隐性债务的问题事关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效果,甚至会危及到制度的成败。个人账户“空账”运转,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和合理性。目前社会统筹基金不足以支付同期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不得不动用个人账户资金,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使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积累制目标难以实现。事实上,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是向在职的年轻一代借债,是向未来透支,是老一代向年轻一代的透支。严重的“空账”问题不仅使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之中,而且放大了未来养老金支付危机,养老保险制度立法滞后,缺乏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隐性债务问题、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法制建设问题等等,只有弄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防范和化解基金支付风险。

三、法律监督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行的社会保障法律中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缺乏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与运营的执法力度、监督和司法保护制度。养老保险监督机构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等行为的法律制裁更有效的措施,有些地方尽管成立了由劳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但它显然是行政层负有缴纳社会保险费法定义务并具有缴纳能力的义务人拒缴、拖缴或以各种手段逃避缴纳义务,另一方面也使冒领、侵占养老金的违法行为的存在,对这些违法行为没有及时给予法律的制裁,明显存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经济建设软环境在某些领域的矛盾冲突,执法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对拒缴基本养老保险、拒不参保续保的行为,缺乏更有效的强制手段,这是导致可收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收不上、可参保续保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问题,以及对不断扩大的收支缺口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巨大的运行风险,反映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和面临风险而裹足不前,甚至怀疑“统账结合”制度的可行性。

四、针对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唯有主动跟上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化解风险,确保平衡,使养老保险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

1.强化行政监督。首先,参保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存在劳动关系但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补丁劳动合同。参保单位必须在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向劳动者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这样,市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才能对单位的用人情况进行掌握,为基金征缴奠定基础。其次,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加大对参保单位的稽核处罚力度,参保单位缴费意识不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要将参保续保缴费作为对参保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点,依法对拒不参加企业基本养老综合保险、不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要严处、用税法来处罚。对拖欠的养老保险费申请人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同时大力推行参保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将参保续保缴费作为评价参保单位诚信等级的主要依据,向社会公示企业的参保续保缴费情况,建立参保单位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对失信企业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阻挠、抗拒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2.通过部门配合,加强征缴,减少欠费发生。工商、税务、财政部门、交通部门、审计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照年检年审手续时,将参保缴费作为证照年检年审的内容之一,从而使企业(单位)自觉履行应尽的社会保障义务。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4

乡镇企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白手起家到有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的积累,从当年的社队副业到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创业过程。乡镇企业的创始人也由青年人成为中老年人,由创业时一线到退居二线。由于乡镇企业是新生事物,国家没有投资,与国有企业比较起来,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发展的时间短、大部分企业还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在部分发达的地区部分企业率先实行了养老保险,但不规范、不完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投保的形式多样。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情况自行而定,形式多种多样,有参加商业保险、参加本村实行的保险、参加镇里组织的保险、企业自办保险,参加城镇企业保险和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形式。

(二)投保人的层次不同。乡镇企业投保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的企业给全部职工入保,有的企业给部分职工入保,有的只给本村或本镇职工入保,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凡是参加保险的企业首先给技术骨干入保。

(三)缴纳保险资金不等。参加保险的企业一般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或参照周边的大环境缴纳保费。所缴保险费的比例也不等,各种比例都有。部分企业按国有企业职工比例缴纳,即最高受到每月基本工资的29%(包括工伤、医疗),每年交1000多元,最少的企业每个职工年缴纳48元,每月缴纳4元。其中个人每月缴纳2元,企业缴纳2元。

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多,中小型企业多,原始积累少,经济实力差,还担负着反哺农业的责任。目前企业普遍不景气,职工收入比较低,要普遍建立这项制度确实有困难。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山东省和江苏省中经济实力较好的乡镇。

(二)职工流动性强。乡镇企业有着灵活机制,企业职工有活就上班,没活就回家种地。哪家企业效益好,工资高,职工就往哪流动,也给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带来了困难,增加了保险的管理成本。

(三)改制后乡镇企业实行养老保险的难度更大。目前乡镇企业大部分已经改制,在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上,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是有矛盾的。在山东、江苏的调查中,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大部分企业厂长都表示企业困难,不愿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同时在改制前一直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改制后已形成缴纳制度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太积极,找出各种理由企图不缴纳养老保险费。末改制企业的厂长对缴纳职工养老费表现相对积极。

(四)领导不重视。由于国家对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没有政策,各地对职工养老保险的认识也不统一。有的地方领导不重视,认为工作难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保险不积极。

(五)国家利息政策多变,群众顾虑较大,影响投保积极性。

二、对建立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不同看法

乡镇企业养老保险问题,是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老龄人口的增加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看待?大家认识不统一,一般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乡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承坦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以工补农等任务,本身的责任和义务并不轻。乡镇企业与国有城镇企业在劳动关系、分配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出资上,国家对乡镇企业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完全以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人员上,乡镇企业职工绝大多数是拥有土地的务工农民,一旦遭遇市场风波就可以重返田野,如果让乡镇企业交纳养老保险费,将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一些企业甚至会败下阵来,目前乡镇企业搞保险的条件还不成熟,缓缓再说。第二种看法认为:乡镇企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不是养老保险。第三种看法认为:乡镇企业实行职工养老保险是发展趋势,不可回避,应该尽早着手建立,理顺关系。其理由:1、生产分配关系决定了企业经营者对劳动者的责任。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只要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一成立,企业经营者就要对劳动者目前的生活和今后的养老负有责任,因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不仅包含劳动年龄生活所必要的价值,也包含了退休后各种必需生活的价值。企业就有责任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2、建立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企业和国家在职工养老问题上是有矛盾的。国家追求是社会效益,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特别是近两年来乡镇企业从过去的集体所有制转变为私有制后,这个矛盾就更为突出。尽管从目前看,乡镇企业中老职工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在山东和江苏调查中还是感到,职工和老板的关系很紧张,职工非常渴望尽早建立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如果政府不着手考虑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将来乡镇企业老职工必然要找政府,也将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3、建立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靠人才,留住人才靠保障。乡镇企业职上流动性很大,如果乡镇企业不实行养老保险,不能做到老有所养,伤有所养,病有所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吸引力。4、在部分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实行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综合各因素,制定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势在必行。但不能照搬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搞一刀切”。在制度中既要考虑到乡镇企业的特点及其经济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到乡镇企业职工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分期分批试行。只有制定出合理的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笔者认同第三种看法。

三、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策和建议

制定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应考虑以下八条原则:

(—)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性质。1、强制性。从乡镇企业的情况看,一是企业和个人的实力差;二是改制后,企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意缴纳保险费。因此国家要制定专门法律通过干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再分配强制实行,这是国际惯例。凡国家立法实施范围内的企业及个人,视为法定的被保险入,必须一律参加,无选择余地(经批准的企业,可以例外)。缴纳了养老费的劳动者,到了法定的年龄有权享受养老保险金。2、福利性。国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办法,保证劳动者养老金的收入,职工养老金要体现国家福利政策,随着物价的上涨而浮动。3、优惠性。国家要在税收政策、利息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实行税前缴纳保费等。4、流动性。针对乡镇企业流动性较大的特点,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允许流动,在乡镇企业之间能够流动,也允许在国有企业流动,形成全方位流动的格局。5、职工养老费的组成。养老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二)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宜粗不宜细,不搞“一刀切”,各地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确定,也可以分期分批进行。乡镇企业的经济状况差距较大,从区域上讲,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有差距;从行业讲,高科技企业和小作坊企业并存;从规模讲,大中型企业与个体、联户并存。对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5

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频繁的城市就业的互动,有一定规模的城镇职工不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等多重分割,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市级统筹水平,有的地区甚至实行县级统筹,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能力不强,提高统筹层次较为困难。

(二)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单一

养老保险资金是以企业,个人支付和财政补助为主要的筹资形式。基本养老金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导致其经营渠道少,收入不高;投资补充保险基金以及它的运作并没有形成市场运作机制

(三)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划分不清,个人账户有空账运行的问题,隐性债务巨大

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相关部门分工不够明确,存在相互交叉问题和掣肘问题。没有建立技术系统支持,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养老保险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我国信息化社会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需要。

2、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个人账户在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空账运行的问题。

3、当下中国的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达到了GDP的50%。

(四)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与挑战

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始踏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高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会达到7400多万人。压力具体表现在:1、退休年龄偏低带来的问题。寿命的延长并没有伴随退休年龄的提高,这个现象就导致了退休人员能够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相对增长,同时也造成了就业人员与已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支的不协调。2、提前退休现象所产生的问题日渐显著。提前退休问题对养老保险基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费用少支出大的不协调,因此提前退休是中国城镇养老保险金财务危机产生的主要来源。

(五)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审计机制不完善

由于尚未出台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中国现有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管理方面的缺陷就是条块分裂、责任模糊、管理机构混乱。具体表现在:

1、立法缺乏有效公平的观念。

2、立法缺乏统一规划。

3、法制结构的不。

4、立法机构秩序混乱,层次较低。

二、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明确合理的责任制

在构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劳动关系特征,确立适应不同人群的相应的保障制度,有效及时地采用能够覆盖全民的、适度集中的、有序排列的多元制度。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可以做到合理有序的分工,明确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企业以及市场的作用,保留传统养老的优点,充分发挥个人和家庭在养老问题中的作用。

(二)完善多元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模式,提高缴费率

目前单通道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还存在着融资水平高,结构僵化等问题,因此,在权衡基金收支平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成本和可以承担的范围,在以上基础再进行研究合理、公平、适当、有序的筹资,对筹资渠道进行拓展,适时地调节筹资层。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

1、建立公有财产收入机制。

2、国有资产融资、债券融资、税收融资、产业融资等渠道,为补偿资金来源。

3、建立基金的灵活调剂机制。

(三)调整养老金的增长方式

由于我国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所以调整养老金的增长方式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各个群体关于城镇养老保障的不同需求进行鉴别,有所区别,有所重点地进行调整。

(四)采取科学方法应对老龄化高峰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趋于发达国家,但是经济却处于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要求我们要制定科学的方法与制度来用对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挑战。以充分考虑养老金替代率为基础,将养老金待遇和公民个人缴费情况合理挂钩,但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保障制度与保障标准的关系。

(五)完善城镇养老保险监管机制

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例如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加强基金管理和运营的规范性和公开性,实行社会化、透明化和民主化的管理和监督。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应该是由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一方面通过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对自身的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外部的监管来促使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使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好的运行。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2-0037-05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Change of Age Structure to the Fund Gap

on China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A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

ZHANG Si-feng1, WANG Li-jian2, ZHANG Wen-xue1

(1.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Sc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associ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of age structure and the fund gap on china’s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this article has first used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to describ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between change of age structure and the fund gap; and then constructed the forecast model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nd the fund gap on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under discrete state. Based on which and the author combining with birth policies and correlation data in Shaanxi province to do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to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 revenue, expenditure and the gap of Shanx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50 according to the high birth rate plan and the low birth rate plan. 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the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 gap according to the high birth rate plan is less than the calculated result according to low birth rate plan, both of them has differed in accumulation with 37,553,660,000 Yuan.

Key words:age structure;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 gap

1 引言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标志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形成。在这一模式下,1998~2007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391亿元;但是,在这10年间,平均每月支付养老金268.68亿元,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均每年的结存额只有739.1亿元,仅能够支付2.75个月的养老金,低于国际上公认的储备水平[2]。据预测,至207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将累计达到9.15万亿元[3],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运行。

近年来,部分学者利用精算学原理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进行了定量研究,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精算模型[4],研究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养老保险覆盖率、工资增长率、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企业欠缴、征缴基数、转制成本、替代率等[5~8];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忽略了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最基本因素――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比重。在职参保职工的缴费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离退休参保职工领取的养老金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主要部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使得在职参保职工和离退休参保职工数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变动。因此,忽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因素而只侧重于参数调整的基金缺口研究是有一定局限的。John[4]系统地阐述了COPD模型在分年龄组人口预测方面的应用;Seidman[5]运用时间序列法对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退休人员数量进行了预测;刘贵平[9]以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为基础,研究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变动对养老保险的影响;Zsuzsa[10]利用精算分析法分别对匈牙利和英国的养老金收支状况进行了测算。从作者检索的文献来看,虽然有部分学者注意到了人口年龄结构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相关性,但尚未形成较成熟的理论成果。

本文运用微分方程描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分别构建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预测模型,运用实证数据进行数值模拟与比较研究。

2 基本假设

人口年龄结构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1)出生率影响儿童少年人口数,决定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共同影响供给主体数量,从而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劳动年龄人口数决定未来老年人口数,老年人口数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共同影响领取主体数量,从而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的数量关系决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见图1。

(4)式表明了连续状态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相关关系。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实时监控机制,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测算时间一般为年末,所以,以年为单位离散状态下的测算模型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本文以上述基本假设为理论起点,探讨离散状态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相关关系。

3 模型构建

3.1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构建

4 模型应用

4.1 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方案设定

陕西省人口出生率水平在2001年以前较高,2001年至2006年呈稳定趋势。参照联合国经济与事务部每年公布的对世界人口的展望和预测中关于人口出生率水平的设定方法,及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12],本文设计两种出生率方案:(1)低出生率方案。考虑陕西省现行的生育政策及计划生育工作的执行力度,假定在目标区间内陕西省保持政策稳定,根据2001~2006年的陕西省出生率数据,运用ARMA模型可得目标区间内陕西省的出生率。(2)考虑到陕西省政府在控制出生率方面政策的松动,假设未来5年陕西省的出生率向1998~2006年间的平均出生率11.34‰以直线趋势逼近,到2011年达到11.34‰,2011年以后维持这一出生率水平不变。

4.2 参数设定

(1)测算区间的选择

(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参数设定

①职工就业年龄a。根据陕西省社保局统计数据,近年来职工就业年龄一般为20~22岁,本文将陕西省就业年龄a设定为21岁。

②职工退休年龄b。根据《劳动法》中关于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通过对陕西省男女人口数量加权平均,得出陕西省职工平均退休年龄b为58岁。

③职工生存极限年龄ω。根据《全国市镇从业人口生命表(2000)》,极限年龄ω取90岁。

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r。目前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市场还不完善,其投资对象主要是储蓄或者购买国债。我国长期国债利率在4%~5%之间,本文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r设定为5%。

⑦养老金年调整率k。根据陕西省劳动厅1998年文件《关于规范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基数调整的最高增加金额,不得高于上年地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数额的60%,因此本文将养老金年调整率k设定为3.72%。

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O。2000年,陕西省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为13%和22%,2000~2006年间,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年增长速度平均为0.33%和1.28%。以2000年为基数,假设预测期内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年增长速度为0.33%和1.28%,分别增长至30%时,就不再增长。

⑨替代率T。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为60%,但2001年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为84%,到2005年下降至76%,假设未来一段时间内,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依照2001~2005年的趋势下降,可得2001~2013年替代率以2001年为基数,持续以每年2.47%的速度递减,直至2013年替代率达到60%,假设2013~2050年维持在60%。

4.3 预测结果

本文在不考虑1998~2006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累计额的前提下,根据(10)式及上述赋值参数,预测2007~2050年两种方案下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见图2。

在整个预测期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都大于收入,低出生率方案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累积值为3648.8410亿元,高出生率方案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累积值为3273.3044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基金缺口呈上升趋势;2007~2028年间,两种出生率方案下人口年龄结构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没有影响,原因是基年新增人口要到21年后才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前生育政策调整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有21年的时滞;2029~2050年间,高出生率方案下测算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小于低出生率方案的测算结果,两者累计相差375.5366亿元,原因是高出生率方案下2029年进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新增人口数大于低出生率方案下的新增人口数,引起基金收入的变化,但生育政策尚未影响到离退休职工数量,基金支出不变,从而引起基金缺口的差异,因此,可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来预防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不断扩大。

5 结论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影响的作用机理可以用微分方程表示,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实时监控机制,本文采用离散状态下的测算模型,比较分析低出生率方案和高出生率方案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规模,研究发现高出生率方案下的基金缺口小于低出生率方案下的基金缺口。

为了减小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本文建议从两个方面调整现行政策:第一,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和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在高出生率方案下小于低出生率方案下的测算结果,因此,通过放宽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是减小基金缺口的重要手段;此外,通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覆盖率,可以增加基金收入,从而减小基金缺口。第二,提高退休年龄,降低抚养比。从人口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在2015年以前劳动年龄人口处于递增阶段,2015年以后,15~59岁人口开始递减,这时可以逐步提高退休年龄,降低抚养比,以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减小基金缺口。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网站,1997.

[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邓大松,张三保.对重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的思考[J].长江论坛,2006,(4):32-35.

[4]John. COPD: A prevalence estimation model[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6, (2): 78-89.

[5]Seidman L S. Forecasting the number of social security retirees: improving forecasts for better policy making[J].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2003, (1): 32-48.

[6]王晓军.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长期精算平衡状况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1,(10):39-41.

[7]饶惠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122-124.

[8]俞承璋,孙谦,俞自由.影响我国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财经研究,1999,(12):26-31.

[9]刘贵平.人口变化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J].人口学刊,2000,(4):31-33.

[10]Zsuzsa. Social security in hungary: a balance sheet after twelve years[M]. Blackwell Publisher, 2002. 167-189.

[11]张思锋,等.社会保障精算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9-97.

[12]封进.人口转变、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17-254.

[13]Karmeshu. Demographic models of urbanization[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1988, 15(1): 47-54.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7

建国以后,我国开始构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虽然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日渐凸显。如何在兼顾公平以及效率的前提基础之上,来对现有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作用,正在不断考验着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智慧。

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不完善,无论是从制度的设计,还是从体系的运行来看,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面较窄。从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来看,覆盖面较窄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任何类型的企业都应为企业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然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很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一些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所雇佣的员工都没有为企业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民工这一就业群体的参保率始终维持在一个低位。

2.缴费率偏高。国家规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企业以及劳动者共同缴纳,其中企业缴纳比例为20%,个人缴纳8%。从有关资料看,我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费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缴费率偏高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负面影响有两个,一是导致很多企业因为成本压力不愿意为员工缴纳保险;另一方面是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企业不能招聘到更多的职工,也会影响到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3.基金增值难。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狭窄、基金增值比较困难,加上基金管理的不规范,很多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都出现了一定亏空。很多地区的养老保险资金结余都是存在银行,在人民币通货膨胀严重的背景条件下,基金甚至面临着贬值的风险,基金增值难度大对于越来越大的基金缺口而言是雪上加霜。

4.老龄化冲击。我国这些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老龄人口的不断膨胀给我国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按照目前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情况来看,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巨大,如果不进行养老保险体系的变革,根本就不能应付老龄化的冲击。从笔者所在地区看,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赡养比为2.79:1。

二、完善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策略

针对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世界各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的相关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几个针对性的策略:

1.扩大覆盖面。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短缺的问题。覆盖面的扩大要求国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确保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参保,同时还应在政策层面给予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提供支持,逐步提升职工的覆盖面。

2.降低缴费率。针对企业居高不下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我国可以适当降低企业的缴费率,实施低标准、广覆盖的策略,国家应给予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些财政政策方面的支持,鼓励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举例而言,对于那些规模小的企业允许其降低缴费率,或者在其经济苦难时缓交社保费用。

3.加强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基金是广大职工的“养命钱”,对于这部分基金应加强管理,一方面要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确保各地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基金的管理;另外一方面还进一步的扩大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提升基金的收益率,应对通货膨胀的威胁。举例而言,可以适度提升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投入的比例,寻求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4.提高退休年龄。老龄化社会的骤然来临对我国既有的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保基金缺口,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从横向来看,我国企业职工退休年龄还比较低,通过提升职工的退休年龄来应对老龄化带给养老保险体系的冲击是一个理智的选择。

养老保险是社会的稳定网以及安全阀,其在确保企业退休职工“老有所养”方面的功能不可替代,面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必须要从体系设计、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从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8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职业年金的相关概念研究

虽然“职业年金”一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文件中,但事实上职业年金并非是专指针对公职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而是为针对不同职业群体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称,从外延来看,它包括企业人员建立的企业年金,也包括为公职人员和其他职业群体建立的制度[1]。本文中提及到的职业年金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二支柱,即公职人员补充养老保险[2]。

二、职业年金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研究

李孟颖[1]从政治条件、政策和体制条件、理论经验、经济条件、实践经验这五个方面论证了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必要性,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可行性。此外,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施行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政策的试行提供了相应经验借鉴。支晓晴[2]从分析职业年金以及其相关概念入手,对于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做了着重讨论,提出企事业单位待遇差距的逐步加大、国家养老保险财政压力的逐步加大迫切要求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另外从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三个方面论证了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可行性。陈佳[3]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后,认为从技术基础来看,我们可以在给定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等基本参数的前提下,很容易地估算出职业年金参与者的养老金水平。试点经验以及心理预期也是推进职业年金改革的重要推力。

三、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建立的难点研究

章泓[4]指出在事业单位实施职业年金制度的实践探索中,一些关键问题需要明确,如:实施职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条件;职业年金的会计核算问题;职业年金基金的流动性管理问题等。何晓伟提出职业年金现成为解决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单位的一个突破口,但就现阶段我国现实来看,职业年金的推行面临着很多的难点。职业年金政策的落实要考虑到如何避免职业年金产生的不平等、支付职业年金带来的巨大成本、职业年金成为“半拉子”工程,如何能够体现出职业年金的特征。朱玫霖[5]指出现阶段我国机关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悬殊,事业单位按照工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而机关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却在退休后享受的养老金待遇较事业单位要高。职业年金不符合均等化成为了关键问题,学者针对我国职业年金运行机制对接、职业年金的管理、政策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改革在上述几方面存在着问题。

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设计构想研究

阮翔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建立模式、筹资机制、给付机制、投资管理、监管机制、配套制度六个方面来论述制度模式的设计构想,提出要实行强制措施实行职业年金政策,选择DC给付模式。在投资管理方面,要实行合理的基金管理措施,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基金管理。在配套制度的选择方面,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退休年龄以及税收政策的制定也急需关注和探索。

在职业年金建立的原则方面,郑秉文认为《社会保险法》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明确公共部门职业年金体系的几个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应与现行企业年金完全一致;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给政策”,所谓“给政策”主要是指政府提供全国统一的运营方式,统一的投资工具,统一的缴费方法。而周康则认为鉴于事业单位的行业特征, 职业年金是否建立、缴费比例由单位和个人协商决定,不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

五、各国职业年金的发展及改革现状研究

就法律规范的程度而言,马永林划分了国外的职业年金。一是自愿性职业年金。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国家通过立法,制定基本规则和基本政策,雇主自愿参加;雇员可以缴费,也可以不缴费。二是强制性职业年金。以澳大利亚、法国为代表,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所有雇主都必须为其雇员投保;待遇水平、基金模式、筹资方法等,完全由国家规定。王延中,龙玉其通过对10个国家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的研究总结认为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三国在历史、文化、地缘等方面比较接近,其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更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关于资金的筹集方式,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主要实行的是资金的完全积累型,有部分国家实行的是部分积累型(苏卫东)

六、当前研究的评价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财政压力的增长,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不良影响的显露,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得愈发重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也提上日程。而作为配套改革的职业年金制度,也成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养老保险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职业年金政策出台时间比较短,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欠缺。总之,职业年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二支柱还有很多配套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措施需要跟进,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会带动企业年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养老保险多支柱的建立有重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孟颖. 论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D].延边大学,2012:23-56

[2]支晓晴,吴忠,张鹏,张继民. 职业年金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9:3-6.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9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养老保险基金供求严重失衡,资金缺口巨大等问题。到2005年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达13.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5%。全省33个县空账运行。因此,解决养老保险缺口、寻求一个长期具有充足支付能力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江苏省乃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必须有精确的预测作为前提,目前的研究,偏重于对个体养老金需求的计算,缺少对区域性总体养老保险额度的研究,不能对未来养老保险总体额度进行预测,实际参考意义不大。

二、文献回顾

齐海鹏(2005)认为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社会保障任务受到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失业问题严重和就业形式严峻、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等因素影响而日益艰巨,改革势在必行。汪朝霞(2007)认为在老龄化背景下,必须完善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制度内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渐进提高退休年龄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路径。上述成果由于各研究的起点和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在现实中也难以一致。比如张思锋等(2005)通过概念化的养老保险需求,并建立相关模型,但是模型在回归分析时出现了问题。本文借鉴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模型中的计量方法予以修正,使之更加适合实际。

三、模型构建

(一)养老保险需求模型

养老保险是指为保障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养老保险部门根据一定时间内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职工及城镇个体劳动者人数,依法确定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所需要的资金总量。

1、养老保险需求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在某一时点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由城镇退休职工人数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决定。其中,城镇退休职工人数主要受退休年龄、社会平均余命、退休职工年龄构成等参数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受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调整率及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参数影响。(1)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用符号b来表示。退休年龄提高,退休职工人数减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减少;反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增大。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2)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是动态的,表示职工工资随工龄或随年份变化的比率,符号为λ。以第a年的社会平均工资AWa为基年社会平均工资,第n年的社会平均工资AWn为:AWn=AWa(1+λ)n-a。(3)基本养老金的调整率。基本养老金的调整率,符号为f,其基本含义是以职工工资增长为依据,每年(或定期)对基本养老金进行适当调整的比例,以使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以第a年为基年,第n年的基本养老金Pn为:Pn=Pa(1+λ×f)n-a。(4)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符号为i,是专门为存储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单独规定的基金年利率。

2、养老保险需求模型。在某一时点上,一定区域的养老保险需求受离退休人数和平均养老保险金两个因素所决定。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求D是离退休职工人数X,平均养老保险金Q的函数。有:

D=F(X,Q)

所以第j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总需求DJ用公式表示为:

Dj=xj×Qj

其中:xj――第j年城镇离退休职工人数;Qj――第j年平均养老金。

离退休职工人数X受退休年龄B,人口死亡率P,人口迁移E,既定的社会制度Z,则有:

其中:M――离退休职工死亡年龄;Gi,j――第j年i岁职工数(全年平均数,下同);Pi-1,j-1――i-1岁的人在j-1年的死亡概率。平均养老金Q是社会平均工资W、平均工资增长率r和平均替代率t、基本养老保险金调整率f、社会平均余命L的函数,则有:

所以平均养老金Q在j年的公式为:

由上面推到可以得出

3、参数设置。2008~2017年江苏省城镇离退休职工人数预测。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出2001~2006年江苏省城镇离退休职工人数(见表1)。

对2001~2006年江苏省离退休职工人数做时间回归分析。离退休职工数量的变化应该与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方向,呈指数变化关系。结果如下: =e14.5+0.1t。

4、平均工资增长率设定。2001~2006年,江苏省实行了第十个五年计划,GDP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4%左右。通过对江苏省十五计划的发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经济的发展状况十分良好,从2001~2006年,江苏省平均工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左右,与江苏省经济发展保持很强的相关性和同步性(见表2)。

下面通过对2000年到2006年的江苏省平均工资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影响工资变化的因素较多,诸如GDP水平、物价水平、财政收支状况、工资政策等。但是无论是一元回归模型还是多元回归模型,在外推预测时都面临解释变量本身的确定问题。因此,在对江苏省职工平均工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和比较后,本文建立了职工年平均工资灰色预测模型GM(1,1)其拟合误差在1%以内。使用DPS软件分析结果如下:Wt+1=8916.8e0.1t。

5、平均养老金替代率设定。养老金替代率,可以界定为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与在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得出从2001~2006年度的平均替代率。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江苏省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普遍偏低,最低为17%,最高为28%。本文根据江苏省实际,按照平均替代率t=17%、t=19%、t=20%、T=28%四种情况进行基本养老保险需求的预测。

6、基本养老金每年的调整率设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仅取决于退休时计发数额,还要随国家基本养老水平的调整而增加。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参保人员某年的缴费工资低于当年省公布的缴费基准数60%的,该年的缴费系数按该年其缴费工资与缴费基准数60%的比值确定。因此,假设养老金年调整率f为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60%。

7、人口迁移设定。人口迁移因素忽略不计,这是因为:一是迁入江苏省的流动人口中,有75%左右待在江苏的时间在一年内,大多是务工、经商和出差。二是根据现行的城镇离退休养老金发放办法,城镇离退休职工居住地变更后,仍从原地领取养老金。

8、平均余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社会平均余命为10年,男女相同。通过以上说明,可以假定f3(E,Z)为常数0。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江苏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需求模型为:

通过模型可以看出,影响模型的变量有:时间t、工资增长率r、平均养老金替代率Tt共同决定,其中,工资增长率r内生于经济,对于模型是外生的,平均养老金替代率为外生参数,具体数值有当局设定。

(二)养老保险供给模型

1、养老保险供给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在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下,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础养老金是政府根据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进行的缴费。个人账户由三部分组成:(1)个人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2)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被保险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3)上述两部分的利息金额。本文研究对象仅仅为个人缴纳的部分,对于政府负责的部分暂不考虑。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该养老保险金供给的有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其中,政府缴纳基础养老金,由政府从财政等相关途径完成。个人账户由个人和企业共同负责。其中,企业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缴纳比例为20%,个人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所以养老保险金供给的规模大小受到参保人数的直接影响。江苏省参保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具体如表3所示。

2、养老保险供给模型参数设定。(1)缴费比例:企业缴费比例为法定20%,个人缴费比例为8%。(2)基金收缴率:收缴率是实际收缴养老保险费与应缴养老保险费之比。根据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在预测中设定为95%%。(3)个人账户每年的利率:按照江苏相关规定为不低于银行业同期存款利率,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实际收益率远远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本文假定为3%进行估计。

3、养老保险供给模型。社会养老保险供给模型为:St=1.4×108×e0.2t。

(三)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模型

通过对养老保险基金需求和供给的推导,可以得出江苏省养老保险缺口模型:Gap=17703620436e0.2t×(1+0.6r)tTt

参考文献:

1、齐海鹏.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及财政职责[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9).

2、汪朝霞.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成本分析[J].社会保障制度,2007(1).

3、张思锋,周华,张文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预测模型及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10

问题的提出

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养老保险,其主要职能是举国家之力,为因各种原因退出劳动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迈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的改变冲击着社会养老保险的稳定性,如何确保其稳定性的课题备受政府职能部门、学术界等多方关注。

据第六次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两项数据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具有明显上升,这表明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双轨制”遗留的历史问题,个人账户亏空等诸多原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较大的缺口,据最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高达14个,基金缺口超过700亿。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任务。十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刻不容缓,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问题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国内外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弥补基金缺口、减少隐性债务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大半部分是以全国数据为样本,由于目前许多省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等情况实施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因此难免会产生较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产物,时间序列偏短,难以利用纯粹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研究,相比较而言,同时具有时间和截面性质的面板数据可以更好地解释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问题。

文献综述

由于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其他各国也都对养老保险进行了改革探索。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Louise Fox(2001)认为养老保险基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由长寿风险、人口老龄化和提前退休引起的。英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在延长本国劳动者的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发放水平、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率方面均有所作为。国外目前对养老金改革的探索理论相对成熟,但是由于基本国情不同,我国在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时可以适当参考国外理论,更要注重从实际出发。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蒋筱江、王辉(2009)认为缴费率、征缴率、覆盖率、工资增长率、基金增值率、替代率、赡养率是影响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主要因素,此外,其模型构建中的目标区间取值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沈君霞(2009)根据现行社会养老保险规定构建了相关数学模型,通过对各因素的量化分析,认为缴费率、替代率、年龄构成、就业年龄、退休年龄、实际工资增长率和平均余命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主要因素。王鉴岗(2000)则认为,人口迁移、失业也会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产生一定影响。纪晶晶(2006)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随着人均寿命和初始劳动年龄的提高,延迟退休年龄是促使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持相同观点的学者还有朱楠(2009)等。王增文(2010)则通过理论模型对城镇参保职工的年龄预测、缴费率和赡养率的敏感性进行分析,认为逐步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的替代率可以有力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偿付压力,有利于基金收支平衡。但是也有学者对延迟退休年龄持怀疑观点,余立人(2012)认为,退休年龄的延长会带来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缴费年限、支付年限等其他参数变化,其最终结果是不确定的,必须充分考虑利率、养老金增长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等因素的全面作用,并利用精算模型进行了验证。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国外广泛应用于家庭消费和经济增长和收敛模型研究的面板数据模型,选择面板数据模型一方面考虑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发放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则避免了由于统计数据不足而造成的其他计量模型的误差。

影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因素

从1997年开始,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参加工作时间划分,将该体系下覆盖的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在转制过程中,老人和中人均没有个人积累账户,缺乏基金积累,形成“隐性债务”。因此在 1997年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所缴纳的资金虽进入个人账户,但是个人账户资金用来弥补社会统筹的资金支出,加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之间的管理不透明致使许多个人账户空帐运转。

除此之外,制度不规范和配套法律的缺失也给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例如,伴随职工工作调动等情况带来的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给许多职工造成了实际的困扰。普通参保对象对于存在该制度所表现的信心缺失才是最严重的后果。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金实行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并逐渐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考虑制度发展和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均以“社会养老保险金基金”或“养老保险基金”代替)。

综合目前研究观点,结合统计口径,可将当年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模型简单认为: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养老保险征缴收入+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

=缴费率×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平均工资+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平均养老金水平×退休职工人数+丧葬费用+其他支出

=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替代率×退休职工人数+丧葬费用+其他支出

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养老保险金基金支出

因此,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平衡的主要因素有:缴费率、养老保险参加人数、替代率、职工平均工资、财政补贴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等。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考虑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所导致的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和统计口径差异,本文选取我国31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2-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文中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所公布的历年统计年鉴,以及基于此的相关计算。所涉及数据均为未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名义值。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本文所考察的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各个因素,因此被解释变量选择可代表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变量。用来表示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变量主要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类,本文选取相对值数据,即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率是衡量和考察社会保险运营状况的综合指标之一,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率是养老保险第n年末的当期结余与第n年年度内基金收入的比值。通过计算可发现,我国各省市每年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率之间有较大差异,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各个省份的指标,在此通过山东省2002-2012年结余率以示说明,如表1所示。

2.解释变量。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考虑相关统计数据的可得性,选取社会养老保险的年末参保人数、缴费率、替代率以及职工工资增长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因素的计量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选取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代表说明各解释变量的变化情况。

参保人数。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代表了养老保险的广度,是衡量养老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研究对象所限,本文所涉及的参保人数仅指基本城镇基本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内的职工。这六个地区的参保人数虽然都呈现出了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和参保人数有较大不同,这与每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劳动人口流入流出比率有较大关系。新疆人口密度较低,劳动人口流入流出情况较少,因此新疆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与其他几个省份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同时又是劳动人口流入大省,因此参保人数呈现出了较大的增长幅度,参保人数也处于较高水平。参保人数越多,意味着现阶段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越多,但在未来,养老保险所要负担的退休人数就越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也是一个挑战。

缴费率。缴费率是某年度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收入占该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除职工缴纳外,还包括各级财政补贴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缴费率实际为扣除这两部分基金收入来源后的部分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但是各年度的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公报中都未将这两部分按地区单独列出,因此本文仍以统计年鉴中所披露的各地区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基础计算缴费率,实际缴费率应低于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数据。

这六个地区的缴费率并没有呈现统一的变化规律,浙江省的缴费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余地区有升有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辽宁省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按照2005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缴费率最高限度为28%,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一些省份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超过了这个限度,但随着各种制度的完善,未来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将逐渐呈逐渐下降趋势。

替代率。本文所采用的是平均替代率的概念,即某一年度社会退休职工的平均养老金水平与该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之比。平均替代率是把所有退休职工和所有在职职工分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是在研究与养老保险基金相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个概念。替代率不仅影响缴费率,也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重要因素。

职工工资增长率。职工工资增长率代表了职工工资平均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水平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区每年环比职工工资增长指数基本处于10%以上的水平,稳定增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金的计发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替代率结合,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重要因素。

各解释变量的说明如表2所示。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显示了本文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模型解释

(一)预期模型

1.面板数据模型分类。面板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上取得的数据。为实现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可以建立从个体角度考虑的含有N个个体成员的模型和从时间点截面上考虑的含有T个时间截面面板数据模型。含有N个个体成员的模型更常用,且符合本文的建模宗旨,主要有以下三种:

混合模型,又称为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其单方程回归形式为:

Y=α+xiβ+ui, i=1,2,3,4,...,N

该模型假设个体成员既无个体影响也无结构变化,截距项和系数对于每个个体均相同。

固定效应模型,又称为变截距模型,其单方程回归形式为:

Y=αi+xiβ+ui, i=1,2,3,4,...,N

该模型假设个体成员存在个体差异而无结构变化,每个个体的差异可以通过不同的截距项来表示,由于无结构变化,因此每个个体的系数项相同。

随机效应模型,又称为变系数模型,其单方程回归形式为:

Y=αi+xiβ+ui, i=1,2,3,4,...,N

该模型假设个体成员既存在个体影响又存在结构变化,因此截距项和系数对于每个个体均不相同。

2.预期模型。根据所选取变量的经济意义,结合面板数据的单方程形式,本文预期模型为:

JIEYULV=αi+ CANBARENSHUβ+JIAOFEILVγ-TIDAILVδ+ZENGZAHNGLVε+μi, i=1,2,3,4,...,31

首先在模型形式的选择上,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倾向于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不同省市之间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率存在差异性,但是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则需要通过检验得出结论。其次,从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来看,由各解释变量的选取理论分析来看,可以初步认为,参保人数越多,缴费率越高,替代率越低,工资增长率越高,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就越多,因此参保人数、缴费率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替代率则具有反向作用,但实际模型的结论是否与预期模型一致,需要通过实证分析和检验来说明。

(二)数据检验

1.单位根检验。为保证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回归,首先对面板数据的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确保数据的平稳性。对于面板数据的各序列水平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LLC、IPS、ADF和PP是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传统方法,其原假设均为存在单位根。如果各种检验的概率均小于置信度(本文取5%),则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序列平稳。由上表结果可知,结余率、替代率和工资增长指数为水平平稳,即为零阶单整。对参保人数和缴费率检验其一阶差分,其一阶差分平稳,即一阶单整。由于此面板数据的变量之间是非同阶单整,对参保人数和缴费率取自然对数进行处理,对变化后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处理后的序列均为零阶单整。

2.协整检验。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我国各省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率、参保人数的变化率、缴费率的变化率、替代率以及工资增长指数之间为零阶单整。当数据序列为同阶单整时,应对该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性检验,以保证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对处理后的数据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其结果如表5所示。

各检验方法的原假设均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由于P值均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由此可判断,该面板数据经处理后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

(三)计量模型及实证结论

1.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在本文的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中,主要考察影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因素。利用Hausman检验可以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的类型。首先建立随机效应回归模型,然后进行检验。所构造模型的Hausman检验的统计量值为53.564926,P值为0.0000,原假设为建立随机效应模型,P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按照经验,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效应采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直接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则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本文Hausman检验的结果也符合一般经验。

2.实证结果解释。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变量拟合结果如表6所示。相应的回归方程为:

JIEYULV=0.213054+Ln CANBAORENSHU0.049622+Ln JIAOFEIV0.505152-TIDAILV0.379221+ ZHISHU0.084571

由拟合结果可知,该模型所涉及的参保人数变化率、缴费率的变化率、替代率三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工资增长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R2和调整后的R2值均大于0.95,表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从系数的绝对值来看,缴费率的变化率对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率的影响最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参保职工的缴费,这一实证检验符合现实情况。从影响方向来看,参保人数、缴费率的变化率和工资增长率对基金结余率呈正向影响,当参保人数、缴费率数值增加时,基金结余率也随之增加,工资增长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增加,也会引起基金结余率的名义值增加;而替代率则对基金结余率起相反作用,即替代率越高,基金支出越多,基金结余率越低。

分地区的截距系数如表7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各个地区的截面系数符号不同,数值也相差较大。由于被解释变量为基金结余率,系数C代表自发倾向,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没有缴费率、替代率等模型中所包含的因素影响下的基金结余率。其中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省市的基金结余率较高,这与其地方财政补贴及投资收益有一定关系。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虽然全国各省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从本文的实证分析来看,替代率、缴费率等影响因素对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力度相同,并且国家也提出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国家统筹的目标,因此本文只提出涉及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一)降低缴费率,拓宽基金收入来源渠道

在本文构建的计量模型中,缴费率的变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率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通过提高缴费率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能力。缴费率是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目前我国各省市之间缴费率差异较大,经济发达的省份缴费率较低。

(二)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保值,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在利用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时,要明确投资范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基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社会统筹账户基金以及企业年金还可以投资收益性和流动性更强的有价证券。同时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投资组合范围,健全托管人制度,保障巨额基金的安全性和投资收益。

宏观政策保障是企业年金发展的先决条件,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发展企业年金的一系列规定,包括企业年金的建立条件、提取比例和运行管理模式等问题,但是相关的规定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完善企业年金计划。同时企业年金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还会涉及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监督机构,关于合格金融中介机构的认证需要进一步规范,防止行业内鱼龙混杂,政府相关部门也需加强对企业年金各个环节的监管。

(三)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健全相关制度法规

参保职工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有更多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有更多养老保险支出。本文所构建的模型中,参保职工人数的变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率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可以认为,在现有体系下,参保职工人数增加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多于其带来的支出增加。这也突出体现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大数法则原理,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提供保障。

个体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流动性强造成了该类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延续性较差,同时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特别明确的规定,不同省市之间的规定又存在较大差异。关于职工调动所带来的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性问题,应该出台统一规定,保障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减少因工作变化而出现的养老保险退保现象。随着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关于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问题也应该在政策层面上得到解决。

另外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也是各个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对退休年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一方面,知识分子由于接受教育的时间较长,往往推迟就业年龄,他们所从事的也基本是对体力要求不明显的行业,延长退休年龄对于他们来讲,是有利于人力资本投入回收的一个过程;而另一方面,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无疑是不希望延长退休年龄甚至希望提前退休,因为他们希望尽早得到可靠的退休保障。我国可以首先逐步消除女性职工和女干部之间的退休年龄差异,然后根据预期寿命和就业人口的预测分别延长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可以设置弹性退休年龄,只规定最低退休年龄,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同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工种的差异性,让每个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真正得到生活保障。

本文采取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根据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因素做出分析。当然本文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几经变革,加之随着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口径的变化,导致许多年份的数据难以查找,例如,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来源与财政补贴和投资收益的部分没有单独列出,因此在选择模型的解释变量时未考虑这两项,如果数据可得,模型将更好地拟合现实情况,研究结论将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蒋筱江,王辉.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J].开发研究,2009(S1)

2.沈君霞.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王鉴岗.养老保险平衡因素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1

4.纪晶晶.论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10

5.朱楠.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财务平衡预算及其设计方案[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8

6.王增文.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支出与退休年龄的敏感性分析[J].保险研究,2010.1

7.余立人.延长退休年龄能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吗?[J].南方经济,2012.6

8.王智斌.中国养老保险改革与政策建议[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9.徐宏伟.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9

10.宋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与收支平衡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12.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3.张红梅,周燕.基于面板数据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14.刘苓玲,徐雷.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3

职工养老保险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F84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6)01-0099-07

一、问题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3645.2万元迅速增加到568,845亿元,生产力飞速提升,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然而,伴随着这一成就,我国的贫富差距却在逐步拉大,其中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2012年为0.474,已经连续十年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1〕。此外,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指出,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到2002年增加为0.55,2012年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则达到0.73,财产最多的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而最底端的25%的家庭则仅拥有财产总量的1%。在城乡居民之间、在不同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和财富持有量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既不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另外一方面,中国正在面临愈发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截至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明显高于10%的老龄社会国际标准。中国老龄委办公室消息称,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2〕。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第二次分配来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项覆盖广泛并体现出公平性的重要公共政策。而作为调节收入差距、保障劳动者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保险更加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来发挥其自身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参保缴纳和待遇享受等要求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面对四大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城镇企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其中公务员和全额事业单位由财政直接负担养老金,不纳入社保基金,其保障的水平大致低于在职工资的90%;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职工则参加城镇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根据城市情况不同,城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情况各不相同,城乡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数额也有所不同。由此可知,养老保险体系的双轨制由于将参保群体划分为不同种类参保对象,实行区别对待的方案,不仅不利于劳动力市场流动,而且人为地制造了更为严重的不公平。2013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而机关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是企业退休职工的2.1倍。各方学者都在研究双轨制并行方案,以望打破利益固化的制度,更大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然而,有关社会养老保险不公平性的研究更多侧重于理论推演和定性描述,即使是定量考察公平性的研究也仅仅限于某一特定群体的养老保险范围内,比如对某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考察又或对农民工群体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考察,缺乏基于全局的动态衡量养老金制度公平性程度及变化情况的整体性研究,也就因而无法客观准确地评价政策改革过程中的效果,无法为养老金双轨制并行方案的论证与实行提供反馈。另外,由于目前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各地方还止步于省市一级,而具体到不同地方相应的制度规定又有所不同,因此缺少基于某一固定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公平性情况的研究。本文基于学术界前期研究的缺憾,对相关问题加以进一步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曾在共和国的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制造业企业的大量员工均已步入老年,使得东北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受到较多的挑战和关注。也是基于此种考虑,中央的做实个人账户重要试点也曾选址东北地区。本文则基于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的社会养老保险近年数据统计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展开讨论。

二、沈阳市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沈阳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养老保险、个体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大部分组成。公务员和一部分退出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作为单独门类的退休金制度,与以上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沈阳市养老金收缴支付的组合。沈阳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自2002年10月1日后,当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由地税部门核定征收;补缴由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核定,地税征收。凡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的企业,按照本单位上月工资总额的20%按月缴纳,作为统筹部分;从业人员按本人上月工资收入的8%按月缴纳,划入个人账户。沈阳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缴方式是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核定缴费,地税部门征缴。其覆盖群体为独立核算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2005年2月22日起退出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缴费比例。目前沈阳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实行“双基数、双比例”征缴政策,即:个人按在职职工应发工资总额的8%,单位统筹部分按18%和离退休统筹项目养老金总额的40%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人员实行“即缴即拨”政策。沈阳市个体养老保险由银行部门带扣交,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聘用关系的城市居民、外埠在沈从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等均可以按照意愿选择参加。缴费基数为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70%、80%、90%、100%五个不同档次,按20%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中12%纳入社会统筹、8%计入个人账户。这里由于实际上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体养老保险存在相互兼容的地方,很多人在企业工作时由企业缴纳部分,不在企业时自己继续交,并且个人账户都是8%,到了退休的时候企业和个人养老保险就混淆了。因此,本文将企业和个体养老保险合并考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统称,各地情况基本相同,其参保范围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城镇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从业居民。也就是说,对于部分不符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居民,可以在个体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选择一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资金来源除了个人缴费外,还有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的补贴,个人缴费越多,政府补贴越多,且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全部计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二是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由账户储存额决定,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具体来说,缴费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简称为“城乡保制度”,在本文中为分析方便,又具体分为城居保、新农保两项制度)个人缴费标准为100元~1000元不等的十个档次外,另加1500元、2000元,共十二个档次。按年缴纳。现行政府补贴标准农村每人每年70元,城市每人每年90元。其次,待遇计发方面:新农保和城居保待遇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项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139,基础养老金则目前为农村每月70元,城市每月90元。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全部由国家财政拨付,不走养老保险共济基金。按照国发文件规定,在考虑到职务工资、界别工资和各种福利补贴在退休前后差距的基础上,公务员的退休金领取在80%-90%退休前工资总额的范围内变化。划入公务员退休金养老体系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计发标准基本相同,但享受的待遇水平稍低。2014年则是养老金双轨制的破题之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金并轨方案已经进入论证阶段,几年后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并轨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根据公务员现有工龄,经过计算补齐相应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以便成功并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中。

三、养老金公平性研究的理论维度与方法

(一)目前我国养老金公平性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养老金制度公平性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思路:第一种思路从制度不公平的现状入手进行论述,对于城乡间、区域间、不同覆盖群体间的不公平,结合伦理学对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性进行了总体上的定性论述。由于在现状和影响因素上相对缺乏定量的研究,因此谈及的解决对策大部分止步于打破碎片化的总体原则,对于在碎片化分割化状态结束之前的过渡阶段可以采取的政策微调却没有研究。第二种思路是基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群体不同的子项目选择特定一种进行深入研究。由于不同覆盖群体的子项目都处于改革之中,而收入再分配效应是体现公平性的重要方面,公平性是衡量改革效果的重要方面,因而这一类型的研究通常可以评估特定子项目的现状、改革前后的效果以及可改革的发展方向。然而能够做到既深入到子项目中明晰其公平性现状及发展方向,又不忘结合养老保险的整体衔接打破碎片化方针战略的研究不多。大部分研究就单一制度论单一制度,甚至会提出长期以来可能加重整体制度碎片化的建议。比如申曙光、呙玉红(2009)提出,尽快为农民工单独设立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将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种思路是基于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由部分有精算或数理背景的学者进行研究,存在较大的空白领域。其中养老保险制度不同覆盖群体之间、同一覆盖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同一覆盖群体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的量化衡量是比较制度公平性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经济学指标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制度运行中的保费补偿、缴纳、参保群体需求等实证数据进行计算,纵向上可以比对制度改革前后的公平性变化趋势,横向上可以比对制度的不同子项目间、区域间、乃至于国家间的公平性程度。

(二)养老金公平性的评价维度

公平性是现代社会和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原则,按照Brockner和Wiesenfeld(2009)的定义,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则主要由收入差距、个体权利、收入分配设计体系等一系列项目来考量〔3〕。本文中,我们将公平定义为个体享有一种公正无歧视的社会地位,其反应在养老金制度中即养老金的缴纳与享受情况的公正合理。在这里我们不局限于某一类型群体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内部彼此间的不公平程度,来改善具体制度方案的细节;而是集中精力,将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失业单位、个体、城乡居民四部分养老保险制度与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共同放在一起比较,来考察不同类型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公平性情况。此外,退休前后的收入水平(收入替代率)不应差距过大也是本文考量制度公平性的标准之一。本文分析的指标包括,养老金待遇给付、养老金费用缴纳,以及养老金水平退休前后差异。1.养老金待遇给付(P)。享受社会养老保险金或退休金的老年群体每月收入的钱数(不包括来自于家庭成员或者其他渠道的收入),其中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社会养老保险金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两部分计发、城乡保制度由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计发、公务员等退休金由国家财政专门拨款支付。2.养老金费用缴纳(F)。可以衡量参保人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贡献水平。考虑到“老人”和“中人”虽然曾经并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但是其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已经以固定资产等形式凝结进国有资产里,而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支付机制仍然依靠现收现付,我们用目前缴费群体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情况衡量相同群体老年人口对于养老保险的贡献水平。而公务员群体由于隶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无须在职人员缴纳费用来实际支付老年人口的待遇,因此认为其贡献水平为0。3.养老金水平退休前后差异(G)。由于通货膨胀等系列原因,以及养老保险的现收现付实际计况,本文用缴费群体的工资等收入与领取群体的养老金收入的差距来衡量养老金水平退休前后差异,具体来说养老金的替代比率即为养老金水平退休前后差异〔4〕。

(三)养老金公平性的衡量方法

1.基于养老金待遇给付的衡量。收入不公的一个较为常见的衡量方式是基尼系数的大小。本文依照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理论衡量我国现有的面向不同群体的养老金制度的基尼系数。Pe、Pp、Pu、Pr、Pc分别代表沈阳市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公务员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退休金的人均年待遇领取金额;Le、Lp、Lu、Lr、Lc分别代表沈阳市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公务员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退休金的领取待遇人数。我们首先计算Le、Lp、Lu、Lr、Lc各自在领取待遇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以及PexLe、PpxLp、PuxLu、PrxLr及PcxLc各自在其总和中所占的比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洛仑兹曲线的形状和基尼系数Sp。2.基于养老金待遇给付和缴纳两方面的衡量。方差、标准差和平均数都可以用作为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标准,但本文考虑到其受原始变量数量和单位的影响较大并未选用。而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即变异系数,则能够更好地衡量不同单位下变量的分布情况。本文中我们通过计算养老金缴纳与养老金待遇给付比例的变异系数SF,来从待遇给付和费用缴纳两方面综合衡量不同群体养老金公平性差异。其中Fe、Fp、Fu、Fr、Fc分别代表沈阳市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公务员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退休金的人均年费用交纳金额〔5-6〕。3.基于养老金待遇给付和退休前后养老金代际际差两方面衡量。本文用Ge、Gp、Gu、Gr、Gc分别代表沈阳市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公务员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群体的平均在岗收入,则养老金待遇领取年平均金额与平均在岗收入的比例的变异系数SG可作为衡量养老金公平性的一个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同SF。

四、数据搜集与计算结果

表1中的基本数据来源于沈阳市统计年鉴、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局网站、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局内部财务资料。部分难以获得的数据采用相关估算方法加以确定,均在说明中加以了标注。说明:1.事业单位年领取金额与人数来源于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局网站数据;2.鉴于参保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在企业工作时企业负责缴费,不在企业时自己全权缴费,且个人账户比例均为8%,退休后两类群体无法区分等现实情况,一般将两类群体合并考虑;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选择参加的养老保险目前除具体细节有所区别外其余基本相同,且2014年底辽宁省预计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城乡保统一。这里由于本文无法获得待遇领取方面的全市数据,因此采用的是城乡参保人数最多的沈北新区的领取水平对全市水平进行估算;4.公务员由于部分信息无法获得,因此采用2013年年鉴中对2012年沈阳市公务员系统人数和在岗工资的数据,并按照已有研究中指出替代率在80%~90%的情况,选取在岗工资的80%作为其年平均领取退休金的数值;5.人均年收入即特定群体整体的平均每人每年收入金额,由沈阳市2013年统计年鉴整理而得,由于2014年年鉴尚无法获得,因此这一数据整体上可能略存偏差。

(一)养老金待遇给付基尼系数S

养老金领取基尼系数为0.214138,范围介于0.2到0.3之间,远低于0.4的警戒线,因此仅从待遇领取金额这一角度来说,沈阳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相对公平的。

(二)养老金缴纳与养老金待遇给付的比例的变异系数SF首先,由于公务员系统退休金的领取不以缴纳为前提,而是划归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之外由国家财政负责支付,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理论上讲是绝对不公平的。这里我们将公务员相关的数据剔除,进一步探讨其他四种子类型的公平程度。利用公式(1)、(2)计算,可得如下结论:养老金缴纳与养老金待遇给付的比例的变异系数SF为0.502,从这一角度来说,沈阳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相当不公平的。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就剩余4小类养老保险来说,这个不公平的程度是由于目前对城乡保的政府补贴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仅从收入缴纳比来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近6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超过4倍,企事业单位则均不足2倍。考虑到曾经农业与工业的剪刀差和农村地区欠发达的实际情况,政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予以补贴是合情合理的,甚至于考虑到享受待遇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补贴的力度还应当继续增加。

(三)养老金待遇领取年平均金额与平均在岗收入的比例的变异系数SG沈阳市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年平均金额与平均在岗收入的比例可以很好地衡量养老金替代率,因此用来判定养老金的给付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待遇享受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以及多大程度能够避免达到退休前后生活质量的落差。就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而言,本文主要关注不同群体其替代率的差别到底有多大。这里由于难以找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群体在领取养老金之前的人均年收入,因此用城市家庭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农村人均全年总收入代替,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经计算可得结论为:企事业单位的比例大致为0.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比例在0.06上下,公务员相关则高达0.8。因此,基本上可以初步推测,最大的不公平性来自于公务员群体,其次则源于城乡居民过低的比例。基于公式(1)、(2),可得如下结论:养老金待遇领取年平均金额与平均在岗收入的比例的变异系数SG为0.86,从这一角度来说,沈阳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绝对不公平的。五、沈阳市养老金制度公平性评估结果在衡量养老金制度公平性的三个维度中,第一个维度的养老金领取额基尼系数为0.214,可以认为沈阳市养老金制度相对公平,这主要是由于领取水平位于平均档的企业单位领取待遇者占总数的超过70%;第二个维度的养老金领取额与养老金待遇比例的变异系数为0.502,可以认为养老金制度相当不公平,但是单纯变异系数较大并不能说明制度的不公平性,因为这一不公平性是由于政府对于城乡保的补贴造成的。鉴于公务员无须缴纳保费因而被计算排除在外,因此从这一维度出发本身就已经表明了制度的不公平性;第三个维度的养老金待遇领取额与在岗收入比例的变异系数为0.86,可以认为养老金制度绝对不公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公务员的收入替代率远高于其他群组以及城乡保制度的替代率过低两方面。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细分不同群体的碎片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造成严重不公平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务员相关群体脱离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之外,并且在退休后得到保障程度远高于其他群体。此外,城乡保制度的参保者在开始领取待遇后得到的保障程度远远低于其他群组也是目前公平性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Alvaredo,F.Anot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opincomesharesandtheGinicoefficient〔J〕.EconomicsLetters,2011,110(3):274-277.

〔2〕郑功成.中国社会公平状况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68-72.

〔3〕Wang,L.,BelandD.,ZhangS.F.PensionfairnessinChina〔J〕.ChinaEconomicReview,2013,28(2):25-36.

〔4〕徐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评价及影响因素〔J〕.保险研究,2013(5):89-93.